第一节 尿路感染

  ◎病原菌:G-杆菌(大肠杆菌最多见)
  ◎分类:上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
  ◎感染途径:上行感染,占95%;
 第一节 尿路感染 - 图1

  ◎易感因素:
  ①女性;
  ②不洁性活动;
  ③尿路梗阻:女 妊娠压迫;
        男 前列腺增生;
  不良排尿习惯 过度憋尿;
  ④疾病;
  ⑤医源性因素(导尿管相关性)
 第一节 尿路感染 - 图2

 一、诊断

诊断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痛和排尿困难。
—— 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无发热)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常伴有发热、寒战;
再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再感染。
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称为复发。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有症状
→且尿标本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3/ml
无症状菌尿→无症状
→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菌落计数>105/ml。
→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口服碳酸氢钠片1g,tid,以碱化尿液
抗感染治疗原则——针对革兰氏阴性菌选药
药物种类口服*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0.2g,bid;环丙沙星0.25g,bid)
*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0.5g,tid)、
*头孢素类(如头孢呋辛0.25g,bid)
静脉◎氨苄西林1.0~2.0g,q4h;
◎头孢噻肟钠2.0g,q8h;头孢曲松钠1.0~2.0g,qd;
◎左氧氟沙星0.5g,qd。
疗程1.急性膀胱炎口服,短疗程疗法(3天),无效则改为2周。
2.肾盂肾炎(1)病情较轻者:门诊口服药物治疗10~14日
(2)严重感染:住院静脉给药,完成2周疗程
3.半年内发生2次以上的再感染与复发者·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小剂量抗菌药物1次。
·每7~10日更换药物1次,连用半年。
·药物: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氧氟沙星
4.妊娠期尿路感染·宜选用毒性小的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头孢菌素类等)

 三、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尿路感染的预防
  ①多饮水、勤排尿,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②注意会阴部清洁;
  ③尽量避免尿路器械的使用,必需应用时,严格无菌操作;
  ④如必须留置导尿管,前3天给予抗菌药物可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
  ⑤与性生活有关的泌尿系感染
  ——应于性交后立即排尿,并口服一次常用量抗菌药;
  ⑥膀胱-输尿管反流者,要“二次排尿”
  ——即每次排尿后数分钟,再排尿一次。

判断肾盂肾炎是复发还是重新感染,其依据之一是在停药后几周再发
A.3周
B.5周
C.4周
D.6周
E.7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再感染。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但在停药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称为复发。
综合分析题
女性,32岁,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腰痛。查体:T38℃,肾区叩击痛,血分析见WBC15 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尿分析见尿液浑浊,尿蛋白阳性,镜检白细胞满视野。
1.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膀胱炎
B.肾病综合征
C.慢性肾盂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急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
2.关于治疗该患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为病人留取标本后,尽快开始经验性治疗
B.首选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
C.抗菌药物在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
D.选用肾毒性小、副作用少的抗菌药物
E.如该患者为妊娠期,可选用氨苄青霉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原则:首选针对革兰氏阴性菌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