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题解】

本章如同一幅描摹春秋末期世态人情的风俗画:春光明媚的季节,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涌向高台,眺望美景;或兴高采烈地呼朋聚友,参加盛宴。呼喊声、应诺声、斥责声交杂成一片;好人、坏人、善良、丑恶,似乎也难分彼此。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然而,在画中,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孤独的身影,他神情疲惫,独自在发呆。他想了些什么?他如何评价自己?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描写,许多文字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作为这一时期的哲人,孤独感是非常正常的,二百年后的屈原,也在其诗中反复抒写他内心的孤独。在“我”与“众人”之间的这种难以融合的差异,让他在反思、在犹豫、在拷问自我。有学者以为,老子在本章中,“把众人看得鄙俗,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明。而在表面上却故意说了些贬低自己的话,说自己无能糊涂,没有本领,其实是从反面抬高自己,贬低社会上的一般人”(任继愈《老子新译》)。其实读本章时,如果参读屈原的《卜居》可能会有所启发。《卜居》中,作者因流放三年不知所从,对太卜郑詹尹提出了一正一反八对问题,也是对比十分鲜明的,至于屈原作品中以自己和“众人”、“党人”作比,也所在皆是。老子在本章中所谓“众人”、“俗人”,指的是那些上层的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如同屈原作品中所说的“党人”一样,而非普通民众。

唯之与阿〔1〕,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3〕。荒兮,其未央哉〔4〕!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5〕。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6〕;傫傫兮,若无所归〔7〕!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8〕。我愚人之心也哉〔9〕,沌沌兮〔10〕!俗人昭昭〔11〕,我独昏昏。俗人察察〔12〕,我独闷闷〔13〕。澹兮,其若海〔14〕;兮,若无止〔15〕。众人皆有以〔16〕,而我独顽似鄙〔17〕。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18〕

【注释】

〔1〕唯之与阿:应诺与训斥。唯,应诺之声,古书回答时常有“唯唯”。阿,同“诃”,呵斥、责备之声。成玄英云:“‘唯’,敬诺也。‘阿’,慢应也。”(《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

〔2〕美之与恶,相去何若:美德与丑恶,差别多少?王弼本原作“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帛书本甲、乙两种及北大汉简本均作“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既显句式变化,也符合韵律,据改。易顺鼎云:“王本作‘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正与傅奕本同。王注‘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是其证也。今本非王本之旧。”(《读老札记》)高亨云:“易说是也。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亦‘美’、‘恶’对言,此‘善’当作‘美’之证。”(《老子正诂》)

〔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让别人感到畏惧,自己也不能不畏惧。王弼注云:“下篇云,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然则学求益所能,而进其智者也。若将无欲而足,何求于益?不知而中,何求于进?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寒乡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则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颈?畏誉而进,何异畏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故人之所畏,吾亦畏焉,未敢恃之以为用也。”北大汉简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以不畏人”,与帛书本“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近似。刘殿爵云:“今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作:‘人之所畏,(甲本以上二字残缺)亦不可以不畏人。’(甲本‘可’字以下残缺)下句句首多‘亦’字,‘可’下又多‘以’字,而‘畏’下多‘人’字。今本的意思是,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而帛书本的意思却是,为人所畏惧的——就是人君——亦应该畏惧怕他的人。两者意义很不同,前者是一般的道理,后者则是对人君者所说有关治术的道理。”(《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初探》)

〔4〕荒兮,其未央哉:自古如此,何时止息!荒兮,荒远,久远。未央,未尽,没有终结。王弼注云:“叹与俗相反之远也。”高亨云:“荒兮其未央,犹云茫茫其无极耳。”

〔5〕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众人都兴高采烈,就像要参加盛大宴席,又如春日登台览胜。王弼注云:“众人迷于美进,惑于荣利,欲进心竞,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熙熙,快乐的样子。河上公注云:“熙熙,淫放多情欲也。”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隆重的祭典,使用了牛、羊、猪三牲,称为太牢,后也指丰盛的筵席。此句马王堆帛书作“若乡(飨)于太牢而春登台”。

〔6〕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我却独自漂泊,不知向何处去,就像婴儿还不会欢笑。王弼注云:“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如婴儿之未能孩也。”泊,漂泊。未兆,没有预兆。兆,征兆。孩,同“咳”,婴儿的笑声。《说文》:“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

〔7〕傫傫(léi)兮,若无所归:疲惫不堪,无家可归。傫傫,同“磊磊”,疲惫不堪的样子。无所归,没有归宿。陈鼓应云:“‘磊磊兮’,谓落落不群,无所依傍。”(《老子今注今译》)

〔8〕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都感到满足,而我却一无所有。王弼注云:“众人无不有怀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余也。我独廓然,无为无欲,若遗失之也。”遗,遗忘,不足。

〔9〕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王弼注云:“绝愚之人,心无所别析,意无所美恶,犹然其情不可睹,我颓然若此也。”

〔10〕沌沌:混沌无知的样子。王弼注云:“无所别析,不可为名。”

〔11〕俗人昭昭:世俗的人都自我炫耀。昭昭,炫耀自己。王弼注云:“耀其光也。”

〔12〕俗人察察:世俗的人都工于算计。王弼注云:“分别别析也。”察察,精于算计。

〔13〕闷闷:义同昏昏,糊涂,不清楚。

〔14〕澹(dàn)兮,其若海:辽阔呵,就像大海无边无缘。王弼注云:“情不可睹。”澹,辽远。此处帛书本作“沕”、“alt”,即仿佛之意,似更可通。

〔15〕飂(liáo)兮,若无止:思绪就像疾风劲吹,飘扬万里没有尽头。王弼注云:“无所系絷。”飂,急风。

〔16〕众人皆有以:众人都各有所用。王弼注云:“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17〕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显得鄙劣无能。王弼注云:“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鄙,鄙陋,浅陋。

〔18〕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是这样的与众不同,要去寻求道的滋养。王弼注云:“食母,生之本也。人皆弃生民之本,贵末饰之华,故曰我独欲异于人。”贵食母,“母”指“道”。《老子》二十五章对道的描述中以“可以为天下母”来喻道,此处“贵食母”即“贵食于母”,代指从道那里获得营养。河上公注云:“食,用也。母,道也。”吴澄云:“我之所贵者,则大道之玄德也。玄德者,万物资之以养,所谓万物之母也。故曰‘食母’。‘食母’二字,见《礼记·内则篇》即是乳母也。”(《道德真经注》)

【译文】

应诺与训斥,相差几何?美德与丑恶,差别几多?让别人感到畏惧,自己也不能不畏惧。盲从之风,自古如此,何时止息!众人都兴高采烈,就像要参加盛大宴席,又如春日登台心旷神怡。我却独自漂泊,不知向何处去。就像婴儿还不会欢笑,疲惫不堪,无家可归。众人都感到满足,而我却一无所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终日混混沌沌。世人都自我炫耀,我却糊里糊涂。世人都工于算计,我却茫然无知。心是那样辽阔,就像大海无边无缘;思绪就像疾风劲吹,飘扬万里没有尽头。众人都各有所用,我独显得鄙劣无能。我是这样的与众不同,看重寻求道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