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

【题解】

本章和二十二章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同属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二十二章中正面肯定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品德与功用。本章则从反面提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害处,因而“有道者不处”。无论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现实社会里,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不听取民众的意见与建议,独断专行,目空一切,不切实际地提出超越现实可能的任务,其结果,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给国家、给社会、给无辜的民众带来深重的苦难,这种历史的教训是相当惨重的。所以老子不厌其烦特别从正反两面来论述,用心可谓良苦!这里所阐述的道理,是品格修养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对一般人可用,更重要的是对执掌国柄的当权者敲响的警钟。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可能造成的恶果和影响,远在常人之上,读者切不可以平常之意视之。在长沙马王堆帛书中,甲、乙两种都将这两章排列在一起,而二十四章置于二十二章之前,应当更为合理。(但北大汉简本的排列次序同今本)而且两章不仅内容相互关联,所说的道理也是一致的,同时阐述了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使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愈加突出。

企者不立〔1〕,跨者不行〔2〕,自见者不明〔3〕,自是者不彰〔4〕,自伐者无功〔5〕,自矜者不长〔6〕。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7〕,物或恶之〔8〕,故有道者不处〔9〕

【注释】

〔1〕企者不立:踮起脚跟站不稳。王弼注云:“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企,同“跂”,抬起脚跟。《说文·人部》:“企,举踵也。”

〔2〕跨:超常迈大步。

〔3〕自见者不明:表现自我的不高明。

〔4〕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丧失名声。

〔5〕自伐者无功:大吹大擂的难有功勋。

〔6〕自矜者不长:抬高自我的领导不了众人。

〔7〕余食赘行:王弼注云:“其唯于道而论之,若却至之行、盛馔之余也。本虽美,更可alt也。本虽有功而自伐之,故更为肬赘者也。”余食,剩饭。赘行,即赘形,长赘肉肿瘤,古行、形通用。赘,多余的。吴澄云:“或曰‘行’读如‘形’,古字通用。司马氏曰:‘弃余之食,适使人恶;附赘之形,适使人丑。’苏氏曰:‘饮食有余则病,四体有赘则累。’”(《道德真经注》)

〔8〕物:此处指人。天地万物,人为其一。

〔9〕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不处,不为,不做。

【译文】

踮起脚跟站不稳,超常迈步走不成,表现自我的不高明,自以为是的丧失名声,大吹大擂的难有功勋,抬高自我的领导不了众人。从“道”的观点看来,他们就像残羹和赘瘤,人人都深感厌烦恶心,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