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题解】

本章为老子的人生哲学,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提出一系列待人处事的原则。本章从“曲则全”始,又以“诚全而归之”终。从正、反两面论述观察事物应当顾及全面,看到正、反双方的相互依存关系。本章起始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应是引用古代的成语,从六个方面来阐明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充满辩证的思想。继之以“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证明“圣人”以守道不争处世,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老子》中有许多章写到辩证法的思想,既有我们先人在长期生活中所获得智慧的结晶,得以流传下来的部分,又有他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增益的内容,这使得他的辩证思维内涵十分丰富。如果说二章中,老子重在提出相互对立与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的话,那么此章则侧重于矛盾转化问题,为他的以不争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理论作依据。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道家与儒、释的相关理论并无明显差别,但论述的方式则很不相同,儒、释两家都是从正面进行说教,而老子却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从反面提出问题,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曲则全〔1〕,枉则直〔2〕;洼则盈〔3〕,敝则新〔4〕;少则得,多则惑〔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6〕。不自见,故明〔7〕;不自是,故彰〔8〕;不自伐,故有功〔9〕;不自矜,故长〔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11〕

【注释】

〔1〕曲则全:委屈反能保全。曲,委屈。

〔2〕枉则直:弯曲反能伸直。枉,弯曲。

〔3〕洼则盈:低洼容易充盈。洼,水洼,喻其处低。

〔4〕敝则新:陈旧反能更新。敝,破旧。

〔5〕少则得,多则惑:欠缺就能获得,贪多反而迷惑。王弼注云:“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则得其本,故曰得也。”

〔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因此圣人守道,作为天下的楷模。王弼注云:“一,少之极也。式,犹则之也。”抱一,守道,指圣人体魄与精神的合一。一为道之数,道生一。式,范式,楷模。汉简帛本均作“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意为“所以圣人执一而天下治”。“执一”为道家的重要哲学概念。高明云:“‘执’与‘抱’虽皆有‘守’、‘持’之义,但彼此也有原则区分,‘执一’不同于‘抱一’。老子所谓‘执一’即‘执道’,也即掌握对立统一之辩证法则……从而可见,《老子》原本作‘圣人执一’,不作‘圣人抱一’。”(《帛书老子校注》)此说有一定道理,也可参。

〔7〕不自见,故明:不自我表现,所以是非分明。自见,自我表现。见,同“现”。王弼注云:“不自见,则其明全也。”吴澄云:“自见,犹云自炫。”(《道德真经注》)

〔8〕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所以声名昭彰。王弼注云:“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9〕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自伐,自夸。伐,夸耀。王弼注云:“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10〕不自矜(jīn),故长: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众人。矜,骄傲自大。长,领导者。王弼注云:“不自矜,则其德长也。”

〔11〕诚全而归之:确实做到周全,就会回归于道。诚,确实。全,保全。归之,归于道。

【译文】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容易充盈,陈旧反能更新;欠缺就能获得,贪多反而迷惑。因此圣人守道,作为天下的范式。不自我表现,所以是非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声名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众人。正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人能和他竞争。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难道说的是空话吗?确实做到周全,就会回归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