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博鸡者事

    ——高启

    【读前须知】

    高启(1336—1374),明诗人。字季迪,长州(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尝赋诗有所讽刺,被太祖借故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原文】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注释】

    博鸡者:以斗鸡赌输赢的人。袁:袁州,今江西宜春。任气好斗:意气用事,喜欢争斗。下之:对他退让。至正:元顺帝的年号(134l一1368)。守:太守。惠政:良好的政绩。部:按察区域名称,亦即分部按察。臧新贵:新近显贵的臧某。按郡:巡察州郡的吏治。按,巡行,巡察。自负年德:自以为年纪大,有美德。易:轻视。欲中守法:想用法律来罗织太守罪名。会:刚巧,恰逢。豪民:豪强的百姓。杖:杖刑。嗛(qiǎn浅):怀恨。这句说,(豪民)知道使者内心怀恨太守。纳:接受。赇(qiú求):贿赂。报:对付。有为:有办法,有能耐。让:责备。若:你。名勇:以勇敢出名。藉:践踏,欺凌。贫孱者:贫困弱小的人。去:罢免。使君:指太守。奋臂:举臂,振臂。这里是出力、帮助的意思。闾左:指乡里贫民居住区。据说秦代贫苦人民居于里门之左。遮:拦阻。从(纵):使跟随。这句说,带着一群奴仆奔驰。直前:径直向前。下:揪下。提殴:提着殴打。褫(chǐ齿):剥。自衣:自穿。麾:指挥。反接:双手反绑在背后。徇诸市:即游街示众。徇,示众。这句说:做老百姓而诬告太守的,便是这种下场!闻难:听说发生祸事。鸠:纠集。要篡:拦截抢走。逆:迎面。而:通“尔”,你。阖门:闭门,关门。俟:等待。行市:上街游行。郡录事:州郡府中掌管文书的官员,府佐:总管府里的佐吏。快:痛快,高兴。这句说,府里的官员为博鸡者的行为感到痛快。数:数落,斥责。不自谨:自己不谨慎,不检点。用是:因此。怨望:怨恨。这句说,竟敢因此而产生怨恨之心。投间:乘机。使罢:致使(太守)罢去官职。气尽:气焰消尽。谢:请罪,认罪。是:这件事(指严惩豪民)。楮(chǔ楚):木名,皮可制纸,故作为纸的代称。揭:高举。行御吏台:设在大行政区的监察机构,以考察吏治和民情。牒:状纸。外至:外来。三尺:古代把法律刻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这句说,臧使者滥用权力。仇:报复。一言之憾:一句话所结下的怨恨。贼戾(lì丽):阴险凶狠。第:但。为上者:作为上级的人。攘袂(mèi妹):捋起袖子。伸:宣泄,发泄。变兴:变乱的发生。自下之渐:从下层开始了。

    【鉴赏】

    《书博鸡者事》塑造了一个伸张正义的游侠者形象。早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就以热情奔放的笔调,鲜明地描写了不少具有侠义心肠的下层人物。此文不但继承和借鉴了《史记·游侠列传》的艺术成就,而且在人物刻画和叙事方面,也表现出了比较娴熟的技巧。

    全文情节曲折生动。事情由太守被罢官引起。太守的免官,除自负轻上外,豪民的诬告起了恶劣作用。作者以简练的语言,一开始就写出了臧使者与太守、豪民与太守之间的矛盾。“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这两句预示一场必不可免的斗争正酝酿着。

    博鸡者严惩豪民,乃是整个事件的高潮,也是作品浓彩重笔描写的部分。

    这一高潮的发展及形成,作者写来波澜起伏,十分生动。文章先写众人用激将法鼓动博鸡者为太守伸张正义,后集中叙写博鸡者招集贫寒子弟惩罚豪民。其中,豪民子纠集宗族童奴与博鸡者一方面对面冲突的场面,描摹尤为生动、逼真,真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博鸡者严惩豪民后,文章似可结束,不意事情又起波澜,众人又鼓动博鸡者为太守雪冤。最后终使臧使者被黜,太守官复原职。作者把整个事件的进程,叙述得头尾完整而又曲折生动,读来饶有兴味。

    文章鲜明地刻画了博鸡者的侠义性格。博鸡者是这场斗争的主角和胜利者,是作者思想观念中“义”的体现者。随着情节的发展,博鸡者的性格被多角度地展现出来,越来越鲜明、完整。当袁州百姓鼓动博鸡者为使君报仇时,他一口应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博鸡者办事何等豪爽,何等干练!豪民正神气活现地带着群奴奔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这里以“直前”、“捽下”、“提殴”三个动作,写出了博鸡者的勇猛无比,势不可当。尔后“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博鸡者气豪胆壮的形象,活现在读者面前。当豪民子纠集宗族童奴前来拦截其父时,博鸡者说了一番锋芒逼人的话,竟使豪民子丧胆而散。如果说前面写出了博鸡者的大勇,那么,这里是写出了他的大智。在情势十分险急的关头,他指挥若定,巧妙地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博鸡者揭楮为太守鸣屈一段,则进一步刻画了他的侠义性格。“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这又表现了博鸡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斗争精神。在博鸡者身上,义、智、勇三种性格因素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

    文章最后的论述同样体现出简洁畅达的特色。作者既评论了袁州太守的祸事所由,又斥责了藏使者的残狠阴险,并且从博鸡者等平民的攘袂而起,得出“变兴自下之渐”的结论。这不仅深化了文章的意旨,也表现出作者以小察大的史学眼光。

    《书博鸡者事》一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元末黑暗的吏治。作者描写的事件,并不只是反映了剥削阶级内部斗争的一个侧面,而且反映了市民群众对腐败吏治的愤恨和斗争,表现了正义和邪恶的冲突。固然,博鸡者算不上是真正的劳动人民,但是,他的举动自始至终由广大市民所推动,并得到后者的全力支持,从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这篇作品对于认识元末的阶级矛盾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