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时间:1971年2月21日

    发信地点:湖北双溪

    收信人姓名:张兆和

    收信人地址:湖北咸宁

    作你家属,也感到恐惧了

    兆和:

    信和小弟信同见到。这里另来一信,说移川住事,那边情形已明白。若回不了,即只有电他来接接,重装备甩掉,只把箱子带走,是唯一办法。目下闻连上正商讨我事,这里已无住处。高地也无住处。并闻已和五连商洽,同意你过廿三连。但我还是无个住处。不久商讨必有结果。如你请退休,照小弟所说,我们同去住,也无问题。一时恐怕还说不上。

    你提到的问题极对,应随时提醒我,帮助大。我已十分怕事,还是一开口即错。加之心脏神经都已极不健全,而且相互为用。心一痛,头脑即乱。所以这一年放我在双溪住,还是党格外照顾,特别不是单独一户,有几个老同事相伴。至今还放不下工作,也是因为廿年受鼓励和支持,学了那么多。到真已用不着这分知识,退休去四川,即十分难得,也十分自然了。我并不对北京感到什么留恋。人事变动之大已难设想,即住下来,也将和林师母相近,出不了门,不过自以为还可把些未了事作完而已。永玉等闻不久将有分配下乡可能。如工作已无可望,生活又超想象紧张,能去自贡,已十分合理。有个亲人在旁,也许会安静些。孤独在此,一天即自言自语。大致人到老年,特别是我这种性格的人,生命力强,得消耗,近廿年幸亏有件十分繁难工作缚住,将精力集中消耗。又有个家,不然散漫无所归,早已完事了,那能活到如今?我因大半世纪都是将工作和社会、和世人对面,得到认可。但是一和复杂人事碰头,不免一团糟,毫无应付能力。交给我什么工作,即十分陌生而困难,也能克服困难低下头去摸索,在一定时间内战胜困难,从工作实践中取得进展。居多比预期的还好。但一和人事碰头,特别是和年轻人一道搞学习,即十分低能。一件事让几个人来作,也不易见好。这大约和长长几十年创作习惯有关。前卅年搞的是独辟蹊径,得到一点成果。近廿年工种虽不同,方法还相近,又取得一点发言权。凡事总是得从通过个人反复思索,反复改正方取得进展的。

    你是在集体中长大,从集体中得到发展,受人尊重,得人认可的。所以一切十分正常,接近新事物也是正常的。可望少出差错。不能创造,却能守常、应变。我却是个创造型人物,虽能写得《大湖景》、《红卫星上天》,作个普通发言,也毛病百出。所以你上次所说“拖你后腿”,也有部分是实情,话说得使我极痛苦,应抱歉的还是我,而不是你。即同一学习,接受方式和得到好处也不大相同。如说活学活用,我以为如写《红卫星上天》才是我在活学活用,是化到思想里,情感里,还能加以艺术处理,工作且很难,比称引语录难。但目前要的是次一种,因此来大湖作你家属,也感到恐惧了。

    三次不同业务,都是自辟蹊径不傍前人,而从实践得进展的。写小说如此,搞文物又如此,如今写诗还是如此。创作算是过去了,工作方法大致还是对头的,值得受鼓励的。因为是从实践去试验,求进展。搞文物则更显著易得进展,对于共同提高有好处。也会有错误,因为是试验性,不可免走弯路。但真正在走,一发现即可改正。因为创造性的工作,总是得从试探中取进展,不可能一下即对的。前二次在社会变动中,也会完全失去意义的,第三事更易出毛病,要成绩又总得有三五年,看来我是办不到了,所以只用“独轮车虽小,不倒永向前”的态度作去,这向前自然也只限于极小范围内,因为体力已有限,求再写一《红卫星》或《文字发展》,也不大可能了。这是自然规律,无可如何。当然也可望不至于在工作中犯大错误。如回北京,则还可望将那六七十万字加以整理,上交公家。若向川中,则将放弃这个了,因为重抄也得些书校改。

    目前处境已在相当狼狈中,因为十天后这里将开学。医院已迁走。只余五户不动,廿六连二户有人力,不久即动。我们还不知怎么办。已一再催迁,无处可去。区中闻还有房子可调动,但兴趣不大,因为照干校例,占房子不能付租钱。而这事在区里可办不通,得花点钱,实有限,可是我们又不能自行出租钱,怕破例。因此即顶下来了,弄得进退无据。其次要迁大桥那边杨堡,我伙食难解决,去医院又远。离公路即一二里。因此曾经设想,让我住旅馆,房子又过小,东西无放处。并且另外赵、张也不乐住杨堡。又另外特为我找一可租暂住的一房,前有大牛棚,左有大猪圈,附近即公共毛房,臭得比公共毛房厉害得多。房间还只一丈多宽,上见天光,似乎从开玩笑出发而去看,大家那能放心?

    本来中学有房子可住,区里却怕我们住下即不再动,从不开口,这边办交涉的也不大得力,不大灵活,因此不免陷于无可奈何。说不定到末了还又是一车运回高地。但据张赵回来说,高地也还是无席棚可住。所以这十天吃饭、睡觉,都必然失常。即勉强稳住,半夜还是三五次惊醒,痛得不好受。但一切还是只能那么等待,真是一生少遇的尴尬事!人不急疯只因为太老,凡事已无所谓。

    人总还是得活下去,所以一切放心吧。总之,这里是住不下去了。若矿上有住处,倒可下决心去那边,大家同甘共苦也无所谓。那边已挤得满满的,又不搞房屋基建。听说咸高县里也正催房子,那么一大堆学生儿童,不知向那里搬?现在才明白纪要上的“妥为安置”有深刻意义。很不容易,因为负责人多青年,动得太大,能够如像卅年前住呈贡即大不容易。

    从文

    廿一

    一切放心,我还是会顶住下去。不灰心也不埋怨,只是天过冷,手上了冻,字也写不清楚了。意思可能也多重复处。

    我想万一已无回去治病希望,末了恐只有在县,在区,或在连住,商请去自贡,电小弟来接。过不久你退休即不至于无去处矣。能去自贡已太好……另一面,十天内单位总会对我问题有一解决答复。且俟到时再说吧。目前可简直如天安门前上空风筝,飘来飘去,真正是一生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