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启玄子王冰[1]撰

    【原文】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2]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3],师氏[4]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5],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6],妙识玄通[7],蒇[8]谋虽属乎生知[9],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10],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11],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注释】 [1]王冰:王冰,号启玄子,唐代医学家。他在宝应年间(公元762~765年)任太仆令(官名)。笃好医方,长于医术和养生。当时《素问》只有八卷,脱漏错简,残缺不全。他先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将《黄帝内经素问》重新编次,加以注释,改编成24卷,并补入有关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在保存整理古典医籍上做出了贡献。

    [2]三圣:此处指伏羲、神农、黄帝为三圣。

    [3]第七一卷:《素问》原来共九卷,其中第七卷早佚。此即指佚失的那一卷。

    [4]师氏:此处指老师或前辈的意思。

    [5]忒:差错。

    [6]天机迅发:天机,作天资解;迅发,聪敏。天机迅发,天资聪敏之意。

    [7]妙识玄通:能通晓奥妙深远的道理。

    [8]蒇:chǎn,音产,完备的意思。

    [9]生知:智慧出众,有先见之明。

    [10]目牛无全:与“目无全牛”义同。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技术纯熟。此处比喻对艰深的事理,能够剖析精细,了然于胸中。

    [11]华叶递荣:华,同花。华叶递荣,花叶相继繁荣。

    【白话解】 要想解除疾病的痛苦,保障身体的健康,使广大人民都能获得长寿,使衰弱多病的人,也能得到平安,离开了古代圣贤的医学理论,就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文里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谈论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班固《汉书·艺文志》上也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这部《素问》就是其中的九卷,再加上《灵枢》九卷,就是《黄帝内经》十八卷的数目了。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推移,朝代的变迁,可是由于一代代地传授学习,使《内经》的学术还是保存了下来。在历代医学传授教学中,由于担心会遇到不适当的人,因而对于某些内容,就有秘而不传的情况,例如第七卷这一部分,就是被老师们秘藏了起来。因此,现今流行的《素问》,只有八卷。虽然如此,现存的这些内容,文字精练,含义广博,理论深奥,意味深长。天地间的多种现象被分析到了,阴阳的各种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因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因此,人们掌握了这些理论之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至于天、近至于人的一切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不用相约,对于无论是隐约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取得一致了。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通过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的确可以说它是医学理论的最高典范,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如果天资聪明,那么就可以认识深奥的理论,通晓玄妙的学说。当然,全面周到的见解,虽然是与天资聪明分不开的,但是要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内容,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没有人行走不沿着道路,出入不从门户一样。要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如果认识并掌握了它的精髓要旨,而达到精湛纯熟的境界,那么就能够运用自如了。因而,只要一行动就会见成效,好像有鬼神在暗中相助一样灵验。所以,历代都有举世闻名的杰出医学家涌现出来,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有张仲景和华佗,他们都是能够精通《内经》这门深奥学问的人,并且都在医疗实践中,沿着《内经》的理论体系,有所发现与创新,对于保障人民大众的健康,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使得医学事业象鲜艳的花朵和茂密的绿叶那样,不断地发展与繁荣。这些医学家,他们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贡献是相称的。这大概都是《素问》教化的显著成果,也是天资给他们的帮助吧。

    【原文】 冰弱龄[1]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2]。而世本纰缪,篇目重迭,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3]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重《经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嶽[4],非径奚为,欲诣扶桑[5],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6],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迭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7],以陈其道。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8]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9],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将仕郎守殿中丞孙兆重改误

    朝奉郎守国子博士同校正医书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高保衡朝奉郎守尚书屯田郎中同校正医书骑都尉赐绯鱼袋孙奇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护军林亿

    【注释】 [1]弱龄:二十岁称为弱。弱龄,指年轻的时候。

    [2]龟镜:龟甲,古代用以占卜吉凶,镜以照物,比喻借鉴以明事理,称为龟镜或龟鉴。

    [3]披会:披,此处指翻阅。披会,阅读领会。

    [4]岱嶽:岱,即泰山;嶽,同岳,高大的山。泰山为五岳之尊,故称岱嶽。

    [5]扶桑:有两说:一指东海中神木,亦名榑桑,据传为日出之处;一指传说东方海中之古国名。

    [6]兼旧藏之卷:兼,加增的意思。兼旧藏之卷,指加上第七卷。

    [7]《玄珠》:即《玄珠密语》,系王冰自撰之书,今已失传。

    [8]列宿:列,众多;宿,指二十八宿。列宿,即众多星宿。[

    9]徽音累属:徽,美;徽音,即佳音、福音;累属,连续不断。徽音累属,福音连绵之意。

    【白话解】 我年轻的时候,就向往医学,并且爱好养生之术。很幸运地获得这样宝贵的经典,就用它来作为判断是非得失和解决疑难问题的依据。可是,当代世上流行的版本,往往有很多错误,如篇目重复,没有条理,文章的内容前后矛盾而不相连贯,用来指导医疗实践很不容易,理解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也很困难。年深日久,沿袭下来就造成了多种弊端。有的是同一篇文章重复出现,却立两个篇名;有的是两篇不同的文字合并在一起,而归总在一个题目下面;有的君臣问答之词还未完毕,却把下文另立一个题目;有的地方脱简缺文没有写明,却说历代都是残缺不全。例如《经合》篇重复出现,而加上“针服”二字作为篇名;把《异法方宜论》合并到《咳论》篇中;把《通评虚实论》割裂开,而并入《四时刺逆从论》;把《经络论》篇合并到《玉版论要》篇;把《皮部论》支解,而加到《经络论》之中;把《著至教论》推向后,而把《针解》篇排在前。诸如此类的问题,难以全部列出。况且,要想登泰山,没有路径,怎么能上得去呢?要到扶桑国,没有船只,怎么能去得成呢?于是,我就精心钻研,广泛地求访当今名流,因而全部地占有了那些切实可靠的资料。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才弄清了它的条理,明白了其中的要妙。反复地考察自己的工作成绩,深深地满足了我一向的心愿。当时,在郭先生的书房里,得到了已故老师张公的秘本,文章的字体清楚明晰,文义道理全面而周密,经过详细参阅,使原来的各种疑难都象冰水一样消融了。由于唯恐它流散到没有才学人的手中,断绝了传授《内经》的范本,因此就撰写注释,使它永远流传于后代而不朽,并把旧藏的卷数,合起来共为八十一篇,二十四卷,汇总集中为一部书。撰注这部书的目的,是希望人们通过研究后面的注释,就能明白前面的经文,使初学者得到启发,让这高深的理论,能够发扬光大。对于文中有错简脱落,意义不相衔接的地方,就搜寻经论中所具有的有关内容,迁移过来补在这里;对于篇名遗失短缺,所指事理不够明白通畅的,就分析它所指真实意思,而增加文字使它通畅明朗;对于两篇合并在一起,但内容不相关联,并且缺漏篇名的,就根据内容另立篇名,而放在文章的前面;对于君臣问答之间,在礼节、仪式上有违背错乱的,就考察出地位的高低,而予以校正,或加以说明而使文义明显;对于文字颠倒错乱,语句零碎不全,或者前后重复的,就详细辨别其所指的意义,削去繁杂的文字,而保存其中的要点;对于文理深奥,难以浅显论述的,就另外撰写《玄珠》一书,专门叙述其中的道理。凡由我所加入的文字,都用红笔书写,使它和古书的原文有明显的区别,不致混杂。这样做,是希望能使远古圣人的意旨清楚明白,使那些深奥的理论得到阐发和推广,就象天空中的众星高悬,次序井然,有条不紊;又象深澈的泉水清净透明,水中的鱼虫鳞介,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全国的君臣上下再没有夭折枉死的威胁,华夷各族人民都有延长寿命的希望。使医生们有所遵循,而不致犯错误,学习的人也更容易明白。可以预料,有这种精妙高深的学问流传于世上,人间的福音将会连绵不绝,千年之后,当能知道古圣贤的仁慈恩惠是无穷无尽的。大唐宝应元年岁值壬寅(公元762年)序。

    将仕郎守殿中丞孙兆重改误

    朝奉郎守国子博士同校正医书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高保衡

    朝奉郎守尚书屯田郎中同校正医书骑都尉赐绯鱼袋孙奇

    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护军林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