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题解】 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因本篇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防病的目的。故篇名为“四气调神大论”,为强调本篇内容的重要性,故称“大论”。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2],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3],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提要】 本段论述了春、夏、秋、冬四时气候变化特点及自然界相应的征象,提出了人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相适应的养生方法。

    【注释】 [1]发陈:推陈出新的意思。

    [2]被发缓形:被,同披。被发缓形,是说将头发披开,衣服要宽松,使形体舒缓。

    [3]蕃秀:蕃,茂盛;秀,华丽。蕃秀,就是繁茂秀丽的意思。

    [4]容平:容,收容;平,平定。容平,意思是秋天三个月是万物由华秀而结实,处于收容平定的收成季节。

    【白话解】 春季的正月、二月、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长叶,万物欣欣向荣。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应当发生的就让它发生,而不要去伤害它;应当给予的就给予,而不要剥夺它;应当培养的就去培养,而不要惩罚它。这就是适应自然环境“春生”的特点,来调养人体中生气的方法与原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使肝脏之气受到损害,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季所发生的温暖的阳气,是夏天旺盛阳气的基础,如果春天阳气不能生,到了夏天阳气应当长而不能长,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虚寒病证。

    在夏季的四月、五月和六月里,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秀丽的景象。在这个季节里,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所以一切植物都开花结果。为了适应这一环境,人们在生活方面,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抱怨天气太热,应使心情保持愉快而不要轻易激动和恼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花朵秀美那样充沛旺盛。夏天阳热旺盛,身体应出些汗,使体内阳气能够宣通开泄于外。天气虽然炎热,但也不要长时间在阴凉的环境里休息,而要适当到户外活动,好像对室外的环境特别爱好似的,这就是适应“夏长”之气来调养的方法与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法则,心气就会受到伤害,到了秋天还会发生疟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的“长”,是秋季“收”的基础。若夏天养生不当,“长”气不足,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差了,就会发生疟疾之类的疾病,到了冬至时,病情就可能加重。

    秋季的七、八、九月,自然界呈现出一派丰收而平定的景象。秋风渐来,天高气爽,暑湿之气一扫而光。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早睡早起,起床时间要比春季稍迟些,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适宜。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藉以缓解秋凉之气对身体的束缚。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安定平静呢?这就要收敛自己的思绪,控制自己的心情,而不急不躁,平静自然,使秋季肃杀之气不能伤害身体,而使肺气保持通利调畅。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可以保养人体“收”气的方法与原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肺气就会受到伤害,到了冬季还会发生完谷不化的腹泻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秋季的“收”,是冬季“藏”的基础,若秋天阳气应当收而未能很好地收,到冬天阳气应当藏也不能藏,于是就会出现阳虚腹泻的病证。

    冬季的十、十一、十二月,是万物生命现象潜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很盛,表现出风寒凛冽,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为了适应这个环境,人们也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应该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时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平静,好像有所收获而不肯泄漏机密那样,保持平静而不露声色。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上面这些,就是适应冬季“藏”气特点的养生方法和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法则,就会伤害肾脏,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冬“藏”是春“生”的基础,如果冬天没有很好地养“藏”,到春天阳气应当生而不能生,就会发生痿和厥之类的病证。

    【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1]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2],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3]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4]。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提要】 本段说明了四时阴阳失常时对万物有严重的危害性,而懂得养生的人可以避免伤害,不生疾病。

    【注释】 [1]藏德:藏,隐藏而不显露;德,指自然气候中含有促进万物与人类生化作用的力量。

    [2]天明则日月不明:明,显露。天德本应藏而不露,若天不藏德而反显露于外者,即为天明。如果天明,则自然界的正常规律被破坏,而日月为之隐晦不明。这也是比喻人之真气,不可泄露,否则本元不固,发越于外,而空窍疏,邪气乘虚而入,发为病患。

    [3]菀槁:菀,音义同郁;槁,枯槁。

    [4]未央绝灭:央,即中,一半的意思。未央绝灭,就是说生物未活到其生命的一半就死亡了。

    【白话解】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它的规律及其对生物界的强大影响,常是含蓄而不过分显露的,正是由于它含蓄不露,健运不息,所以永生不灭,万古不衰。假如天气的强大力量不含蓄,哪怕是短暂时间的过分显露,也会使日月失去光辉,甚至昼夜不分,使邪气充满天地之间,酿成灾害。因而,使流畅的阳气变得闭塞不通,沉着的阴气遮蔽住光明,出现云雾弥漫,而无晴朗之日,正常的雨露不能按时而下。地气不升,天气不降,阴阳上下不能交通,所以万物生长发育不能进行。这样,即使是巨大的树木也会死亡。像这样,邪气不散,伤害生物的贼风不断刮来,暴雨经常降下,自然界四时的次序紊乱,破坏了万物生长的规律,使得万物的生命未到一半就中途夭折了。但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却能够适应这样剧烈的变化,所以不发生疾病。要是万物也都能够适应这种变化,那么它们的生命力也就不会衰竭了。

    【原文】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1]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2]。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3],不亦晚乎!

    【提要】 本段列举了违反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强调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重要养生原则,提出了“治未病”即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注释】 [1]佩:通背。

    [2]内格:指体内的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

    [3]锥:兵器。

    【白话解】 如果违背了春季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少阳之气便不能生发,从而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季的养生原则,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的病证;如果违背了秋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太阴之气便不能收敛,就会发生肺热喘息胸闷的病证;如果违背了冬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少阴之气便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虚惫的病证。以上所说的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春、夏二季注意调养生、长之气,从而使心肝二脏功能旺盛;秋、冬二季注意调养收、藏之气,从而使肺肾两脏精气充足。这样,就符合四时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所以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同自然界万物一样,生存于四时阴阳变化的环境之中,维持着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养生的根本原则,就会摧残生命的根本,败坏身体的真气。因此,天地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才是决定万物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生与死的根本。违背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它,就不会得病。明白了这个道理,便可以说已经精通养生之道了。不过,这种养生之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奉行;而愚昧的人,却往往会背道而驰。要知道,能够顺从阴阳变化的规律,便能生存,而违背了这个规律,必然导致死亡。顺从着它,就可以得到太平;违背了它,必然产生混乱。如果丝毫不注意养生,经常违背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使身体内的阴阳之气紊乱,而产生十分危险的“内格”之病。由于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进行养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智慧超群、品德高尚的人,不主张等到已经发生疾病再进行治疗,而是强调在未病之先就坚持养生,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犹如管理国家一样,不要等到出现动乱才去平定,而是在未出现动乱之先就妥善处理,防止动乱发生。养生与治国是同一道理,假如等到疾病已经发生才用药物治疗,或者国家中动乱已经形成才去治理,那就等于是感到口渴了才去挖井,临阵格斗了才去铸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