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题解】 志,是记的意思。本篇讨论虚实证候的常变和针刺的补泻手法,为了强调本篇内容的重要性,提示应记之不忘。所以叫“刺志论”。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小[守]血多,此谓反也。

    【提要】 本段从形气、脉证是否相应论述了虚实的正常与反常。

    【白话解】 黄帝问道;我想听听虚实的要领都有哪些?岐伯回答说:人体的气充实,则其形体就强壮;人体的气少,他的形体就衰弱。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否则就是反常的病态。饮食量大的人,他的气也相应旺盛;饮食量小的人,他的气相应也就虚弱。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相反即为反常。脉搏充实有力的人,他的血液也就相应地充实旺盛;脉搏虚弱无力的人,他的血液相应也不足。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违反这一规律的就是反常的病态。黄帝又问:反常的病态是怎样的?岐伯说:气旺盛但身体反而感觉寒冷;气虚少而身体反而感到发热,就是反常的病态。饮食量多反而气虚弱,这是反常的现象;饮食量少反而表面上觉得气盛,这也是反常的病态。脉搏充实有力但血液不足,是反常现象;脉搏虚弱无力但血液反而充实旺盛,这也是反常的现象。

    【原文】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1]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2],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3]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提要】 本段论述从脉症辨病因及针刺治疗虚实的方法。

    【注释】 [1]湿居下:指脾脏有病不能为胃行津液,水谷不能化精微,湿气聚居下部。

    [2]风气:指外来的风邪。

    [3]开针空:“空”即“孔”。开针孔是指出针后不按针孔。

    【白话解】 人体的气旺盛但感觉身体寒冷,是受到寒邪的伤害;人体的气虚少而感到发热,是由于受到暑热邪气的侵害。饮食量虽大但气反而少,是因为失血后,或是湿邪聚居下部。饮食量小但感觉气反而旺盛,是邪气侵犯胃和肺的结果。脉搏小但血多,是饮酒产生内热的表现;脉搏大但血少,是风邪侵犯血脉和饮食不进造成的。这就是造成反常现象的机理。所谓实,是指邪气侵入人体后的亢盛状态;所谓虚,是指正气外泄后的虚弱状态。气实的多数表现为发热;气虚的多数表现为寒冷。针刺治疗实证,出针时左手开针孔,使邪气外泄;针刺治疗虚证,出针时左手闭合针孔,不使正气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