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题解】 徵,同惩,即惩戒的意思;四失,即医生在治疗上的四种过失,应当提出来加以惩戒,所以篇名就叫做“徵四失论”。

    【原文】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1]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

    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2],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呜呼!窈窈冥冥[3],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提要】 本段分析了临证治疗中的四种过失,指出学医不但要有老师传授和指导,更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习。

    【注释】 [1]书受事:遵循医经学习医学。

    [2]坐之薄厚:坐,居处。坐之薄厚,指居处环境的优劣。

    [3]窈窈冥冥:窈窈,深远;冥冥,幽深。窈窈冥冥,指医学理论深奥微妙。

    【白话解】 黄帝坐在明堂中,雷公在一旁侍候他。黄帝说:你读书从医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能不能谈谈你治疗疾病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呢?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呢?雷公回答说:在我学习医学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大家都说遵循经典上的理论和先师传授的技术去诊疗疾病,就可以得到十全十美的治疗效果。但是我这样做了,有时却仍然不免会有过失,请问这种情况应怎样解释呢?黄帝说:不知道是因为你年纪轻知识尚不够全面呢?还是因为你受到了其他各种学说的影响而缺乏了分析能力?人身有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这是人所共知的,也是医生们所经常遵循和运用的。之所以不能获得十全十美的疗效,原因在于医生在诊疗疾病时精神不专一,又没有认真地分析思考,因为没有把病人身上外在的症状表现和内部的病理变化联系起来,所以常常会发生疑惑,从而造成治疗上的过失。

    诊断疾病时,不懂得阴阳顺逆的道理,这是导致治疗失败的第一种原因。

    跟随老师学习尚没有达到可以毕业的水平就半途而废,妄自施用旁门杂术,把荒谬的东西当作真理,巧立名目,好大喜功,乱用砭石,就会造成病人身体的损害,这是导致治疗失败的第二种原因。

    不了解贫富贵贱的区别以及水土气候、居住环境优劣对人体的影响;不能区别病人体质的强弱;不会用对比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就足以造成医生的头脑混乱而不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这是导致医生在治疗上失败的第三种原因。

    诊断疾病时,不问明疾病开始发生的情况,究竟是精神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还是饮食不当所造成的,或者是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所导致的,是否有被毒药所伤的原因。如果不问清楚上述这些方面的情况,就贸然去切按病人的脉搏,如何能正确地诊断出疾病呢?只好信口言之,杜撰病名。这样就会因粗枝大叶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导致治疗失败的第四种原因。

    社会上有的不负责任的医生,说话可以夸大到千里之外,实际上却根本不懂尺肤诊法和寸口诊法,也更不了解社会环境和人事关系对疾病的影响。诊断治疗疾病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医生要有从容不迫的态度,应冷静仔细地进行分析病情。只知道切脉按寸口脉象,往往是徒然的,是不可能准确判断五脏的脉象,更不能知道百病所引起的原因。当在行医中遇到困难时,才开始埋怨自己学得不精,又归罪老师教得不好。治疗疾病时,如果不遵循医学道理,仅凭一知半解,雕虫小技,就开业行医,炫耀于市,只能是妄投药石,胡乱治疗。偶然治愈了一个疾病,就愚蠢地自以为是,其实这只是侥幸的成功,并不是精通医学的结果。医学的道理真是太深奥微妙了,有谁能够真正通晓其中的真谛呢?医学理论的广博和深奥,就好像天地之大不可度量,又如同大海之深难以探测。所以,一定要深入刻苦地学习钻研,你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老师讲得再清楚,你也仍然不能十分明白医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