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题解】 形,指形体;志,指精神情志。本篇主要讨论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在人体的各条经脉中,气血的生理常数有或多或少的不同,所以在治疗时要考虑各条经脉的生理特点,虚实补泻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第二,是人的形体和精神既有区别,又有紧密关联,互相影响。由于形体和精神活动的各种不同状态,造成了不同的病变,因此治疗时也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故篇名为“血气形志”。

    【原文】 夫人之常数[1],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2]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今知手足阴阳所苦[3],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4]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

    【提要】 本段重点阐明人体各经脉气血多少之不同以及三阴三阳经的阴阳表里关系,最后提出治病原则:“泻有余,补不足。”

    【注释】 [1]常数:气血多少的正常数。

    [2]心主:即心包络,为手厥阴经。

    [3]苦:病苦,即疾病。

    [4]伺:诊察的意思。

    【白话解】 生理状态下,气血在人体经脉中的分布,是有一个正常数量的。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阳经常少血多气,阳明经常多气多血,少阴经常少血多气,厥阴经常多血少气,太阴经常多气少血。这是人体先天具有的气血正常数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两者之间配合密切,具有一种特殊的表里关系;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两者之间配合密切,也具有一种特殊的表里关系;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两者之间配合密切,这两条经脉具有一种特殊的表里关系。这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之间的阴阳表里关系。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两者之间配合密切,具有一种特殊的表里关系;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两者之间配合密切,也具有一种特殊的表里关系;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两者之间配合密切,这两条经脉具有一种特殊的表里关系。这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间的阴阳表里关系。掌握了手足阴阳经脉的表里关系后,就可以了解疾病发生的部位。通常治病的方法是:先在病变发生的经脉上气血壅盛瘀滞的地方针刺放血,以缓解疾病给病人造成的痛苦,然后再仔细诊察辨明疾病的虚实性质,疾病属实的用泻法治疗,疾病属虚的用补法治疗。

    【原文】 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1]相拄[2]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3],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脏之俞,灸刺之度也。

    【提要】 本段说明五脏腧穴在脊背的取穴方法。

    【注释】 [1]隅:指两边相交处。

    [2]拄:支撑的意思。

    [3]一度:三角形的上角至底的直线长度,作为一度。

    【白话解】 要想确定背部五脏腧穴的部位,可以先用一根草尺测量出两乳房间的距离,得到这个长度后,从正中对折,再用一根草量取相当于第一根草对折后长度的一半,即第一根草的四分之一长度,取下这四分之一的长度,然后用第二根草连结第一根草的两端,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个角朝上,两个对称的角向下,以此测量背部的腧穴。将其朝上的一角放在背部大椎穴处,那么,下面两角所在的地方就是肺俞穴;根据上面的方法,再把三角形的上角下移到左右肺俞连结线的中点,那么,下面两角所在的地方就是心俞穴。再把三角形上角下移到左右心俞连结线的中点处,那么,下面左角所在的地方就是肝俞穴,右角所在的地方就是脾俞穴。再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下移,那么,三角形左右两角的位置就是肾俞穴。这就是五脏腧穴的部位,针灸治疗时应以此为标准确定穴位。

    【原文】 形乐志苦[1],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

    【提要】 本段指出形志苦乐不同可造成各种疾病,强调在辨证时要重视形与志的统一整体观,在施治时应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注释】 [1]形乐志苦:形,指形体;志,指情志、精神。乐,在形体方面,是指逸居饱暖,不参加劳役;在精神方面,是指心情愉快,无忧无虑。苦,在形体方面,是指身形劳苦;在精神方面,是指思虑忧郁苦闷。

    【白话解】 疾病是由于人的形体和精神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形体方面并不疲劳而精神负担过重的人,疾病往往在经脉,应该以针灸治疗;形体和精神两方面都过于安逸的病人,病变则多数在肌肉方面,应该用针刺和砭石治疗;形体过于劳累而精神负担不重的人,则疾病多数是筋骨受伤,应该用温熨、导引的方法来治疗;形体疲劳精神压力也重的人,疾病往往发生在咽喉部位,应该用甜味药物来治疗;精神多次受到惊恐刺激的人,其经脉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皮肤麻木不仁,治疗时应该用按摩和药酒。这就是五种由于形体和精神因素失去协调所引起的疾病。

    【原文】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1]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提要】 本段叙述临证时应根据经脉气血多少来决定针刺出气出血所宜所恶。

    【注释】 [1]恶:此处含有不宜或不应当的意思。

    【白话解】 由于经脉气血的多少在各条经脉中不一样,所以针刺治疗的方法也就应该有所区别。阳明经多气多血,刺阳明时可以出血泄气;太阳经多血少气,刺太阳经时只可以出血,不可以泄气;少阳经少血多气,刺少阳时只可以泄气,而不可以出血;太阴经多气少血,刺太阴经时只可以泄气,而不可以出血;少阴经少血多气,刺少阴经时只可以泄气,而不可以出血;厥阴经多血少气,刺厥阴经时只可以出血,而不可以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