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生成篇第十

    【题解】 本篇主要从人体五脏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故篇名为“五脏生成”。

    【原文】 心之合[1]脉也,其荣[2]色也,其主[3]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提要】 本段从生理方面叙述了五脏与体表组织之间相配合的关系,同时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注释】 [1]合:配合的意思。

    [2]荣:荣华表现的意思。

    [3]主:受制约的意思。

    【白话解】 心脏与脉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心与脉相合,它的精华还反映到面部的颜色上;肾属水,心属火,所以肾脏能够制约心脏。肺脏与皮肤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肺与皮肤相合,它的精华还反映到毫毛上;心属火,肺属金,所以心脏能够制约肺脏。肝脏与筋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肝与筋相合,它的精华还反映到爪甲上;肺属金,肝属木,所以肺脏能够制约肝脏。脾脏与肌肉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脾与肌肉相合,它的精华还反映到口唇的周围;肝属木,脾属土,所以肝脏能够制约脾脏。肾脏与骨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肾与骨相合,它的精华还反映到头发上;脾属土,肾属水,所以脾脏能够制约肾脏。

    【原文】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五脏生成篇第十 - 图1而唇揭[1];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2]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3]者死,赤如衃[4]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5]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6];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提要】 本段指出了五味、五色与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

    【注释】 [1]肉胝五脏生成篇第十 - 图2而唇揭:胝,zhī,音之,皮厚的意思;五脏生成篇第十 - 图3,zhòu,音皱,皱缩的意思;揭,掀起的意思。肉胝五脏生成篇第十 - 图4而唇揭,即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裂,表皮掀起。

    [2]草兹:指死草色,即青中带有枯黑之色。

    [3]炲:tái,音台,煤烟的灰。

    [4]衃:pēi,音胚,凝聚的血。

    [5]缟:生绢,色白质薄而光润。

    [6]绀:青中浮现着赤色的丝织品。

    【白话解】 药物和饮食的五味具有不同的性质,也可以分属五行。咸味属水,如果过多地食用咸味,就会伤害心脏,因而引起血脉凝涩不通畅,使本来红润的面色,变为黧黑;苦味属火,如果过多地食用苦味,就会伤害肺脏,引起皮肤枯槁不滋润,使毫毛脱落,好像连根拔掉一样;辛味属金,如果过多地食用辛味,就会伤害肝脏,引起筋拘急而不柔和,使爪甲干枯而不坚韧;酸味属木,如果过多地食用酸味,就会伤害脾脏,引起皮肉坚硬皱缩失去弹性,使口唇干裂掀起;甘味属土,如果过多地食用甘味,就会伤害肾脏,引起骨骼疼痛甚至不能站立,还会使头发脱落。这些情况,都是由于五味偏嗜所造成的损伤。所以说,五味与五脏相关,心喜欢苦味,肺喜欢辛味,肝喜欢酸味,脾喜欢甘味,肾喜欢咸味。这也就是五味与五脏的亲合关系。

    面部颜色与光泽的变化,是五脏之气盛衰的反映。如果面部表现出的青色象死草,表现出的黄色象枳实,表现出的黑色象煤灰,表现出的赤色象凝血,表现出的白色象枯骨,这些丝毫没有光泽的颜色,就是五脏之气败绝的反映,均是死亡的征象。如果面部表现出的青色象翠鸟的羽毛那样青绿而有光泽,表现出的赤色象鸡冠那样红润,表现出的黄色象煮熟的蟹腹壳那样明润,表现出的白色象猪油那样光亮润泽,表现出的黑色象乌鸦的羽毛黑而透亮,这些含有明润的光泽,是五脏之气充盛,生机旺盛的反映。在面部,反映心脏有生气的颜色,是要象白绢包裹着朱砂那样;反映肺脏有生气的颜色,是要象白绢包裹着浅红色的东西那样;反映肝脏有生气的颜色,是要象白绢包裹着绀色的东西那样;反映脾脏有生气的颜色,是要象白绢包裹着栝楼实那样;反映肾脏有生气的颜色,是要象白绢包裹着紫色的东西那样。总之,颜色鲜明润泽,而又含蓄不露,就是五脏之气充盛在面部的表现。

    五色、五味与五脏相合的关系是:白色、辛味与肺相合,赤色、苦味与心相合,青色、酸味与肝相合,黄色、甘味与脾相合,黑色、咸味与肾相合。由于五脏分别与筋、骨、脉、肌、皮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白色又与皮肤相合,赤色又与脉相合,青色又与筋相合,黄色又与肌肉相合,黑色又与骨相合。

    【原文】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1],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谿[2]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3],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4]十二分,小谿[5]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6]而去之。

    【提要】 本段主要阐述了脉、髓、筋、血、气在生理上的所属关系,并强调血的功能和作用。

    【注释】 [1]节:骨节。

    [2]八谿:就是两臂的肘、腕和两腿的踝、膝关节,共计八处,故称八谿。

    [3]空:同孔。

    [4]大谷:肉之大会为谷,指分肉间大的空隙。

    [5]小谿:肉之小会为谿,指分肉间的小空隙。

    [6]缘:因循的意思。

    【白话解】 人体中的很多筋脉都与目相联系,所以五脏六腑的精华都随经脉灌注于目;脑是精髓汇聚的地方,全身的精髓都与脑相联系;所有的关节,都是靠筋来联结的,所以全身的筋都与关节有联系;心脏主管血脉,所以全身的血液都由心所统率;肺脏主管全身的气,所以人身的各种气,都由肺脏所统属。四肢以及肘、腕、膝、踝“八谿”,又都是脉、髓、筋、血、气运行出入的场所。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凡人在睡眠的时候,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贮藏到肝脏;而当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血液便又及时地运行到所需部位。所以眼睛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营养,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营养,才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灵巧使用。如果人睡眠后刚刚起床,而又受到风邪的侵袭,使血液运行凝滞不畅,若血液凝滞在皮肤上,那就要发生“痹”证;若凝滞在经脉里,就会发生血液涩滞的瘀血病;若凝滞在足部,就会发生两脚冰冷的“厥”病。之所以产生这三种疾患,都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未能正常回流,因而成为“痹”、“厥”等病。人有肩、肘、腕、髋、膝、踝大关节十二处,称为“大谷”;又有全身骨节、筋肉交接的地方三百五十四处,称为“小谿”,也就是腧穴。这个穴位数,未将十二个分布在脊背的脏腑腧穴计算在内。这些大谷和小谿,都是卫气运行所到达而停留的地方。同时又因为它们都是人体空隙之处,所以也是邪气侵袭并停留的地方。因为它们是卫气与邪气共同停留之处,因而也是双方斗争的场所。所以针刺这些部位,可以支持卫气而驱逐病邪。

    【原文】 诊病之始,五决[1]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2],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五脏生成篇第十 - 图5胀,支[3]鬲胠胁,下厥上冒[4],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提要】 本段叙述了五脏十经的病变。

    【注释】 [1]五决:决,判断的意思。五决,是根据五脏之脉息来判断疾病。

    [2]徇蒙招尤:徇,作眴,古时眴通眩;蒙,通矇,即视物昏花不清;招,掉摇、摇晃的意思;尤,摇的意思。徇蒙招尤,就是头晕眼花,振摇不定的感觉。

    [3]支:支撑的意思。

    [4]下厥上冒:这里的“上”“下”二字指的是足太阴、阳明,胃以下行为顺,今病在足阳明,所以应下行者变而为厥逆;脾宜升清,今病在足太阴,清气不升,而变为浊气上冒。

    【白话解】 要想诊断疾病发生的部位,必须把辨别五脏的经脉作为纲领。要想知道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必须首先明确引起疾病的病因。所谓以五脏的经脉为纲领,就是通过辨别五脏的脉象,来决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所以,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是在足少阴、足太阳两经,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就深入到肾脏;严重的头晕昏蒙,身体摇晃,眼花,耳聋等疾患,属于下实上虚的,病是在足少阳、足厥阴两经,如果病势加剧,就可以由经脉而深入到肝脏;腹部胀满,使胸膈和胁肋都有支撑感觉的,属于阴浊之气上冲,蒙蔽了清阳之气,病是在足太阴、足阳明两经;咳嗽喘急,胸中之气不畅的,病是在手阳明、手太阴两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是在手太阳、手少阴两经。

    【原文】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1]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2],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1]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3],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4]五色之奇脉[5],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提要】 本段叙述了五脏病脉所显现时的病证,强调诊脉以五脏为纲和色脉合参的重要意义,并举例说明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注释】 [1]喘:此处是形容脉象搏动急疾。

    [2]痹:此处含有闭塞而气不通达的意思。

    [3]阴:这里指前阴。

    [4]相:视。

    [5]奇脉:奇,异的意思。奇脉,指脉色之异。

    【白话解】 脉搏的大、小、滑、涩、浮、沉等形象,可以用手指来鉴别;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可以从多方面来比类推求;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关,因此分析病人声音的变化,可以认识五脏的功能状况;反映五脏变化的五色虽然很微妙,但是,也可以用眼睛来进行观察,并区别生死善恶。如果能够把望色和切脉结合起来,那么在诊断疾病时,便可以万无一失了。

    例如:面部出现赤色,脉象的表现是急疾坚硬。赤色反映疾病与心脏有关,脉象急疾坚硬说明邪气过盛。因此,就可以诊为是邪气积聚在胸中,并常妨碍饮食,这种病叫做心痹。得病的原因,是由于思虑过度,劳伤心气,外邪乘虚侵入造成的。面部出现白色,脉象的表现是躁急而浮,并且有上部脉虚、下部脉实的现象。白色反映疾病与肺脏有关,脉象则说明邪气很盛。因此,就可以诊为是邪气积聚在胸中,它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吁吁,好像惊恐的样子,并且时常发热恶寒,这种病叫做肺痹。得病的原因,是由于醉酒之后而行房事所造成的。面部出现青色,脉象的表现是长而有力,左右弹及手指。青色反映疾病与肝脏有关,脉象则说明邪气很盛。因此,就可以诊为是邪气积聚在心下,并且支撑两侧胁肋,这种病叫做肝痹。得病的原因,是由于受了寒湿,其发病机理与疝气相同。肝痹的症状还有腰痛、头痛以及两脚冰冷等。面部出现黄色,脉象的表现是大而虚。黄色反映疾病与脾脏有关,而脉大说明邪气很盛,脉虚说明脾气不足。因此,就可以诊为是邪气积聚在腹中,由于脾虚而肝气加倍制约它,所以感觉有气从小腹两侧向上冲的症状,这种病叫做厥疝。不仅男子能得这个病,而且女子也可以发生。得病的原因,是由于剧烈活动,四肢过度疲劳,汗出受风所造成的。面部出现黑色,脉象的表现是坚实而大。黑色反映疾病与肾脏有关,脉象则说明人体的下部邪气很盛。因此,就可以诊为是邪气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的部位,这种病叫做肾痹。得病的原因,是由于冷水浴后睡眠,寒湿之气侵入人体所造成的。

    一般地说,健康人的面色也都微带黄色,这是脾胃之气的正常反映。所以,大凡观察五色诊断疾病,如果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说明还有胃气,都不是死证。如果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的,说明胃气已经败绝,因而都是死亡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