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题解】 阴阳,在这里主要指人体的三阴三阳经脉;类,归类的意思。本篇讨论了三阴三阳经脉名称的含义、功能特点、病变表现和脉象等,并论述了疾病的预后和四时阴阳之气变化的关系。以上内容都是以阴阳类聚加以阐述的,所以篇名就叫做“阴阳类论”。

    【原文】 孟春始至[1],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2],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3],子所言贵,最其下也。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4],二阴为里,一阴至绝[5]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6]则死。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提要】 本段阐述了三阴三阳经的分布特征和患病后的脉象。

    【注释】 [1]孟春始至:农历正月为“孟春”,孟春始至为立春之日。

    [2]五中所主:即五脏主时。

    [3]从容:详细分析。

    [4]三阳为表:前言“三阳为经”,则此“阳”当为“阴”。

    [5]一阴至绝:厥阴为阴之尽,故称“至绝”。阴尽则阳生,阳生朔,阴尽是晦,所以叫“作朔晦”。

    [6]专阴:是指脉无胃气,也就是真脏脉。

    【白话解】 立春的这天,黄帝安然而坐,一边极目观看八方的景象、察看八方之风的动态,一边对雷公说:按照阴阳分类方法和经脉理论,及五脏和季节相配的关系来看,你认为人体中哪一脏是最珍贵的?雷公回答说:春季是四时之首,春气主升发,春季和十天干中的甲乙、五色中的青色以及人体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肝木之气旺于春七十二日,是肝脉主时,所以我以为肝脏在人体脏器中是最为珍贵的。黄帝说:如果根据《上经》和《下经》中阴阳类比的理论来分析,你认为最珍贵的其实是最次要的。

    雷公斋戒了七天后,这天清晨又侍坐在黄帝的身旁。黄帝说:人体中,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阳是指足太阳膀胱经,其经脉最大,上通头顶,沿着背部下行,因其直行而统率全身的阳气,所以称为“经”;二阳是指足阳明胃经,因其经脉维络人身体前面的胸腹部,所以称为“维”;一阳就是足少阳胆经,因其出入于太阳和阳明这两条经脉之间,所以称为“游部”。从以上可以了解到五脏之气运行的终始。三阴为阴经之“表”,二阴为阴经之“里”;一阴是阴气的最终,也是阳气的开始。三阴即太阴经,太阴经属于肺,肺有主管皮肤毫毛的功能,所以又把三阴称为“表”;二阴即足少阴肾经,肾主管骨,肾气藏在内部,所以又把二阴称为“里”;一阴即厥阴经,厥阴经是阴气尽而阳气复生的地方,就好像月亮晦朔交接由暗变明一样。人身阴阳经脉的循环交接是有一定规律和次序的,这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规律是相符合的。雷公说:我还是没听明白。

    黄帝说:三阳就是太阳经。太阳经的脉气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太阳经脉象应是洪大的,如果出现弦浮不沉的脉象,就要用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来分析,并用心体察,再依据阴阳的理论来确定诊断。二阳就是阳明经。阳明经的脉气也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脉,阳明经的正常脉象应该是浮大而短的,如果出现弦而沉急、应指无力的脉象,同时出现发热症状的,说明热邪耗伤了津液,这种病有死亡的危险。一阳是足少阳经。足少阳经的脉气也显现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和颈部的人迎脉处,少阳经的正常脉象应该是微弦而和调的,如果出现弦急并且悬而不断的脉象,这是少阳经脉有病的脉象。如果脉象表现为纯阴无阳,例如弦急搏动异常剧烈而毫无和缓的征象,这是预兆死亡的脉象。三阴是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肺主管全身之气且朝会百脉,脾主管消化吸收和输送饮食精华,所以说阴经是人身六经之主。太阴经的脉气也显现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太阴经脉象应该是轻浮而和缓的,如果出现沉伏、应指有力但不轻浮的脉象,这是脾肺病变影响到心、使心气空虚而所形成的。二阴是少阴经,少阴经的经脉之气也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足少阴肾经和膀胱经互为表里,肾气影响着膀胱的气化排尿功能,同时还影响着脾胃的升降功能。一阴是厥阴经,厥阴经的脉气也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厥阴脉象应该是弦长而软滑的,如果厥阴经脉之气浮散到脉外而经脉中气虚,则不能出现弦长而滑的脉象,往往见到仅仅弦而软滑的脉象。

    以上所说的六种脉象,或阳脏出现阴脉,或阴脏出现阳脉,互相交叉、错综复杂交并在一起,和五脏相通而表现于气口部位,如果用阴阳的理论来分析,则先出现的脉象为主,后出现的脉象为客(次)。

    【按语】 本段在“二阴至肺”后,没有提到脉象,疑有缺文。

    【原文】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图1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1],沉为脓胕。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

    【提要】 本段用形象化的比拟,说明三阴三阳经的作用特点,并讨论了两条以上的经脉发生疾病后所产生的症状及其病变机理。

    【注释】 [1]血瘕:是指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停聚于局部形成的病证。

    【白话解】 雷公说:我已经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传授的有关经脉的理论,以及我读过的《从容》一书中的道理,与你今天所讲的都是相吻合的,但我还是不清楚阴阳与雌雄的含义。黄帝说:太阳经是六经之首,它的地位就像父亲那样尊贵;阳明经的作用就好像是一个护卫;少阳经在中间,就好像是一个枢纽;太阴经输送精华,营养全身,其作用就像是母亲;少阴经主里,就像雌性那样内守家中;厥阴经为阴尽阳生之处,能沟通人体的阴阳之气,其作用就像是一个使者。

    二阳是阳明胃,一阴是厥阴肝,胃在五行中属于土,肝在五行中属于木,所以两脏合病,往往是肝气过于亢盛而侵犯胃,表现为胃的症状为主,脉象软而动;九窍因阳明胃有病而失于营养,因而九窍皆不通利;三阳是太阳膀胱,一阴是厥阴肝,膀胱在五行中属于水,木虽能生火,而水能制火,因而肝和膀胱合病时,多表现为膀胱脉象偏亢,肝脏不能制约亢盛的膀胱之气,进而在内部则扰乱五脏的功能,在外部则表现为惊恐不安的症状。二阴是少阴心,二阳是阳明大肠,如果心火亢盛,损伤了肺的功能,就会进一步波及到与肺有表里关系的大肠。肾脉是沉的,如果肾中阴寒之气过于亢盛,就会影响肺与脾的功能,脾脏有主管四肢的功能,因而脾有病则损伤外在的四肢。如果胃和肾合病,胃火亢盛损伤了肾脏,可见到病人精神失常,行动不合常理,随便骂人,癫疾发狂。如果肾和三焦两经合病,多是病出于肾。阴气向上逆行会影响到心,在下部则影响小腹和膀胱,会而引起大小便不通利的症状。三焦是阳气通行的道路,三焦有病则阳气不能通达到四肢,四肢就会失去正常的功能,就像离开了身体似的。如果肝胆两经合病,则木气过于亢盛,而影响到属于土的脾脏,出现代绝的脉象。脾不能输送分布食物营养,心脏又会受到损伤。肝胆与风性相通,故其发生的病变往往症状多变,或在上部,或在下部,没有固定之处;或表现为饮食无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或表现为咽喉干燥,这是由于脾的经脉受到影响的缘故。如果脾胃和肺三者合病,则脾胃不能消化吸收饮食物,肺有病变则气的运行受到影响,出现阴气和阳气不能互相交通,甚致阴气和阳气互相隔绝。阴气沉于内就会形成“血瘕”病;阳气外浮就会形成脓肿溃烂;如果阴气和阳气都过于亢盛,就会使男女病人的下部发生病变。总之,在诊断疾病时,必须上察天时,下观地理,如此才能判断病人的生死之时,也才能懂得在一年之中是以哪一种气候为首,在人体五脏之中是以哪一脏器最为珍贵了。

    【原文】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闻短期。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图2水[1]。秋三月之病,三阳[2]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2]独至,期在石水[3]。二阴独至,期在盛水[4]。

    【提要】 本段对一些在较短时期内会死亡的病变作了死期的预测,这种预测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理论及人体内脏功能与四时关系上的。

    【注释】 [1]溓水:指水清之时,相当于中秋节。

    [2]三阳:应作“三阴”。

    [3]石水:指水冰如石之时,即冬季。

    [4]盛水:指雨水节。

    【白话解】 雷公说:请问为什么有的疾病会在短期内死亡?黄帝没有回答。雷公再问。黄帝说:在古代医学经典中有说明。雷公又说:我想听你谈谈短期内就会死亡的疾病。黄帝说:冬天三个月是人体阴气偏盛的季节,如果此时病人的症状都表现为阳气偏盛,那么到了春天正月,阳气逐渐旺盛病证也将逐渐加重;如果此时病人的脉象有死征,那么到了春尽夏天到来之时,阳气更加旺盛病人就要死亡。在冬季三个月里,如果病人的症状和脉搏中已经表现出死亡的征象,那么这种病人往往到第二年春天草与柳树发芽的时候就会死亡。

    春天的三个月阳气初生,此时病变往往损伤阳气,因而叫做“阳杀”。如果阴阳气都衰竭了,那么往往在枯草还没有全部返青的时候就要死亡。

    夏天三个月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如果病人表现出一派阴气极度衰竭的症状和脉象,那么不过十天就会死亡。如果阴阳脉交错出现,即阴脉出现在阳位,阳脉出现在阴位,则其死期在秋季水清静的时候。

    秋天三个月是阴气逐渐旺盛的季节,三阴经气不足的病变,在此时往往能不经治疗自行痊愈。如果阴气和阳气交互为病,就必然表现出阴气和阳气偏盛偏衰的现象:如果阳气亢盛,阴气衰弱,就会出现能站立而不能坐下的症状;如果阴气亢盛,阳气衰弱,就会出现可以坐下而不能站立的症状。如果三阴脉一并出现而无阳脉的表现,那么死期就在冰冻如坚石的时候。如果三阳脉一起出现而没有阴脉的表现,那么死期在夏季雨水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