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题解】 天之寒、暑、燥、湿、风五气,地之木、火、土、金、水五行,它们不断地变化运行,这就是五运行。由于本篇主要讨论了五(六)气、五运的变化运动规律,及其对人体和万物生化的影响,故篇名为“五运行大论”。

    【原文】 黄帝坐明堂[1],始正天纲[2],临观八极,考建五常[3],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4]之气经于牛女戊分[5],黅天[4]之气经于心尾己分[6],苍天[4]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4]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4]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帝曰:善。

    【提要】 本段首先论述了五运六气与天干地支配合的规律,其次说明五运规律的产生是来源于对天文现象的直接观察。

    【注释】 [1]明堂:黄帝处理事务和宣布政令的地方。

    [2]天纲:指天之大纲,如日月轨道,斗纲月建,二十八宿,四时方位等。

    [3]考建五常:指观察推求五运六气之大法。

    [4]丹天、黅天、苍天、素天、玄天:丹是赤,黅是黄,苍是青,素是白,玄是黑。据传说,上古观天时,见有五色之云气,横亘于天空,所以有丹、黅、苍、素、玄五天之气的说法。

    [5]经于牛女戊分:经,横亘的意思;牛女,以及下文的心、尾、危、室、柳、鬼、亢、氐、昴、毕、张、翼、娄、胃、奎、壁、角、轸等,都是二十八宿的名称。二十八宿是古代测天的基础。戊分,即奎壁二宿之位。

    [6]己分:即角轸二宿之位。

    【白话解】 黄帝坐在明堂之中,开始验算校正天体运行的规律,观看八方的地理形势,研究如何创立五运六气的理论,并请来岐伯向他问道:有的著作中说,天地的运行变化,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作为标志和纪度,阴阳的升降运动,可以通过四时寒暑的变迁,来看到它的征兆。我曾听你讲过五运的规律,但先生所讲的仅仅是五运之气分别主岁的问题。至于确定六十年的运气,而从甲子开始,即天干与地支相配合的内容,我曾和鬼臾区讨论过。他说五运与天干配合的规律是:土运统主甲己年,金运统主乙庚年,水运统主丙辛年,木运统主丁壬年,火运统主戊癸年。六气与地支相配合的规律是:逢子午两年,是少阴君火司天;逢丑未两年,是太阴湿土司天;逢寅申两年,是少阳相火司天;逢卯酉两年,是阳明燥金司天;逢辰戌两年,是太阳寒水司天;逢巳亥两年,是厥阴风木司天。这与先生所讲的阴阳归类不相符合,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里所讲的,是五运六气天地的阴阳变化,以前所讲可以数得清的阴阳,那是人体中的阴阳。人体中的脏与腑、气与血、阴精与阳气有相合的关系,是容易计算出来的。由于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又是可分的,所以推演下去,可以从十而至百,从百而至千,从千而至万。天空无限的广大,大地无比的辽阔,它们的阴阳变化,是不可能用数字去推算的,而只能从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中来进行估算。黄帝说:希望听你讲讲运气的理论是如何创立的?岐伯说:你问得很高明。我曾经阅览过《太始天元册》一书,书中记载:古人观测天象时,看见有五色云气横布在天空,那赤色的火气,横布在牛、女二宿与西北方的戊位之间;黄色的土气,横布在心、尾二宿与东南方的己位之间;青色的木气,横布在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金气,横布在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水气,横布在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而戊位与己位,分别处于奎、壁二宿及角、轸二宿的方位。奎、壁正当秋分时,日渐短,气渐寒,角、轸正当春分时,日渐长,气渐暖,所以被称作天地阴阳的门户。以上所说五色云气横布天空的理论,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第一步,对于这个自然规律的基本知识,是不能不通晓的。黄帝说:讲得好。

    【原文】 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1]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2],言其见也。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3],寒暑相临[4],气相得[5]则和,不相得[6]则病。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7],不当位也。

    【提要】 本段主要说明六气的流行次序,及上下、左右的概念。

    【注释】 [1]上下,左右:上,指司天;下,指在泉;左右,指司天、在泉之左右,即左右间气。

    [2]面北而命其位:上为南,下为北。面向南方时的左右和面向北方时的左右恰恰相反,故经文说明司天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时所定的左右。

    [3]上下相遘:遘,ɡòu,音购,遇之意。上指客气,下指主气。上下相遘,就是客主加临。

    [4]寒暑相临:客气与主气交感,则客气与主气相加临,六气之中,此处只提寒暑,乃是举例而言。

    [5]相得:相互生旺的为相得。

    [6]不相得:相互克贼的为不相得。

    [7]以下临上:君火为上,相火为下,二火相加,本为相得,然须分别,若下加临于上为逆,上加临于下为顺。

    【白话解】 我还曾听鬼臾区说过,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运行的道路,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岐伯说:所谓上,是指一年的司天之气;所谓下,是指与司天相对的在泉之气;所谓左右,是指司天、在泉左右两侧的四个间气。司天、在泉以及间气,都属于客气,也就是三阴三阳之气,它们分为六个阶段,称为六步。每一步约为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客气六步的次序,是先三阴、后三阳,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由于客气是随各年纪年的地支而演变的,所以上述三阴三阳之气,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左右间气。无论何气司天,都在六步中的第三步;而在泉之气,则是在第六步。而司天、在泉左右两侧,便是间气。客气六步的具体情况是:厥阴司天,则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少阴司天,则左间是太阴,右间是厥阴;太阴司天,则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少阳司天,则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阳明司天,则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阳司天,则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这里所说的方位,是上为南,下为北,司天在正南方。所谓左右,是指面向北方所见的位置。黄帝说:那么在泉是怎么回事呢?岐伯说:与司天相对的便是在泉,司天在上为正南方,在泉在下为正北方,具体情况是: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以在泉定位,则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那么在泉的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那么在泉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那么在泉的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那么在泉的左间是太阴,右间是厥阴;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那么在泉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这里所说的左右,是指面向南方而确定的位置。上述司天、在泉、间气等客气,与主气相遇,也就是每年轮转的客气,加临在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这叫客主加临。每年的主气,又叫地气,或称为主时之六气。地属阴,所以是固定不变的。主时六气分管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分为六步,每步约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包括四个节气。具体分步是:厥阴风木为初气,主春分前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少阴君火为二气,主春分后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少阳相火为三气,主夏至前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太阴湿土为四气,主秋分前六十日八十七刻半;阳明燥金为五气,主秋分后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太阳寒水为六气,主冬至前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上述六步之气,共为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一年周遍,年年如此。了解每年客主加临的具体方法,是把司天之气加临在主气的三气上,那么其余五气,再自然依次相加。举卯酉年为例,其客主加临的情况是:初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阴湿土;二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三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阳明燥金(司天);四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是太阳寒水;五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六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在泉)。其余辰戌、巳亥、子午、丑未、寅申诸年,也按此法相加,那么主气与客气的关系,便可以看清楚了。在客气与主气相加临的关系中,则反映出气候寒暑变化是否正常。如果主客之间,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则气候和平,不引起疾病;若主气克制客气的,便是气候失常,会使人们生病。黄帝说:有时主气并不克制客气,也会使人生病,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这是上下关系颠倒造成的,也就是君火与相火虽属同类,并不相克制,但若地位低下的相火,加临于至高无上的君火,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气候也会异常,并能引起人们生病。

    【原文】 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1],五行丽地[2]。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3]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4]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5],故令虚而生化[6]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提要】 本段首先阐明了《内经》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其次叙述了六气在地面的分布,最后论述了六气的特性及其对大地的影响。

    【注释】 [1]七曜纬虚:纬,围绕之意;虚,太虚,即天空。七曜纬虚即日月七星围绕在太空之中。

    [2]五行丽地:丽,附着的意思。即木、火、土、金、水等附着在大地之上。

    [3]形精:形指大地的万物,精指天之精气,即日月星辰。

    [4]冯:通凭。

    [5]寒暑六入:寒暑指一年,六指六气。一年之内,六气下临大地如自外而入,故称六入。

    [6]令虚而生化:古人认为实则不能接受外来的东西,不接受外来的东西就不能生化,因为六气的影响能使大地生化万物,所以说“令虚而生化”。

    【白话解】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动静如何?岐伯说:在上的司天之气右行,自东而西,在下的在泉之气左行,自西而东,左右旋转一周为一年,然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黄帝问:我听鬼臾区说,地之气是静而不动的,现在先生却说在下的在泉之气左行,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希望听听是怎样运动的?岐伯回答说:天地阴阳的运动与静止,五行之气的周而复始,是十分复杂的,虽然鬼臾区祖孙十代研究这个学问,但也仅能观测和推算天之运动而有象,地之相对静止而有形,却不能全部明白天地阴阳运行的规律。那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作用十分强大而且微妙,在天上表现为高悬的星象,在地上表现为万物的形态。日月五星,往来穿梭在太空中运行,各有各的轨道,五星之气附着在大地上,而形成各种事物的形体。所以说,大地盛载着有形体的物质,天空悬列着日月五星。大地上有形的万物,与天空中精气的关系,好像树木的根干与枝叶一样,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仰观天象,它虽然幽深玄远,但仍是可以了解的。黄帝说:地是否处在天空的下边呢?岐伯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而处在太空的中间。黄帝说:那么它有依靠吗?岐伯说:是大气托举着它,才使它动而不坠。其中,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运动,湿气使它滋润,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风寒之气在下,燥热之气在上,湿气位于中央,火气游行于诸气之间。一年之中,四时更移,寒暑往来,风、暑、湿、燥、寒、火六气,自天空而进入地面,地面受其影响而能生长万物。所以燥气太过,大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大地就发热;风气太过,大地上的万物就动摇;湿气太过,大地就湿润;寒气太过,大地就冻裂;火气太过,大地就坚实固密。

    【原文】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1],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珍。此之谓也。帝曰:间气[2]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3]者病,迭移其位[4]者病,失守其位[5]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6]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提要】 本段主要说明了六气变化与脉象的关系。

    【注释】 [1]胜复之作:凡本运不及者,胜我之气往往乘虚而至,便是胜气;胜极则衰,衰则子运之气复至,便是复气。

    [2]间气:每年主令的六气。三气为司天,终气为在泉,二气与四气加于司天之左右间,初气与五气加于在泉之左右间,故为间气。

    [3]不当其位:指当应的脉象,不应于本位,而应于它位。

    [4]迭移其位:指当应的脉象互相更移,即当应于左,反见于右;当见于右,反应于左。

    [5]失守其位:指当应之脉位,不见当应之脉,而反见克贼之脉。

    [6]阴阳交:指脉当应左手者,反见于右手,当应于右手者,反见于左手。

    【白话解】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变化,在人体的脉象上能够诊察到吗?岐伯说:天地之气有相互克制的胜气发生,其后必然会有报复的复气到来,这种胜气与复气的变化,在人体的脉象上是诊察不出来的。《脉法》上所说:天地之气的变化,无法从脉象上来诊察,就是这个意思。黄帝说:那么,左右间气在脉象上有什么反映呢?岐伯说:根据间气所在的位置,来诊察相应的左右脉搏。黄帝说:怎样进行诊察呢?岐伯说:脉象变化与间气变化相一致的,是和平无病的表现;相反,脉象与间气变化相违背的,就会发生疾病;如果间气不在自己相应的位置上,就会引起疾病;间气的位置左右颠倒的,也会引起疾病;脉象上出现相克表现的,病情就很危重;尺部与寸部的脉象变化,都与间气变化相反的,就会死亡;若应在左脉发生的变化而反见于右脉,或应在右脉发生的变化而反见于左脉,这样左右交错,阴阳逆乱的,也会死亡。在诊察脉象时,首先要确定该年的司天、在泉,才能知道它的左右间气,及其左右应该出现的脉象,然后才可以推测疾病或生、或死、或为逆、或为顺。

    【原文】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暄[1],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2]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3]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提要】 本段主要讨论了木运风气的变化与人体及万物生化的关系。

    【注释】 [1]暄:温暖的意思。

    [2]虫:在此指动物的总称。

    [3]眚:shěng,音省,灾害的意思。

    【白话解】 黄帝说:寒、暑、燥、湿、风、火六气是怎样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相配合的?这六气与万物的生化又有什么联系呢?岐伯说:东方与春季相应,阳气开始上升,是风气发生的地方,风能使草木欣欣向荣。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肝脏的气血能营养筋。在五行关系中,木能生火,而心属火,所以说筋木能生心火。风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在天便表现为幽深玄远,变化无穷;在人便表现为能够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地则表现为能使万物生化不息。地的生化作用,就能生成具有五种滋味的物质。人能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产生无穷尽的聪明智慧。天幽深玄远,变化无穷,具有神妙莫测的无限力量,因而产生了五运六气。它在天为六气中的风气,在地是五行中的木气,在人体是五体中的筋,风木之气可使万物柔软,其在内脏是五脏中的肝。风木之气的性质温暖,它的品德属于和平,它的功能特点是动摇,它的颜色是苍青,它的变化结果是使万物欣欣向荣。风木之气养殖的动物,属于有毛的一类。它的作用是升散,它的时令气候特点是宣散温和。风木之气的异常变化,能使万物受到摧残。它所造成的灾害,可以使草木折损败坏。它在滋味上属于酸味,在情志上属于忿怒。发怒太过会伤害肝脏,但悲哀的情绪能够制约忿怒;风气太过也会伤害肝脏,但燥气能够克制风气;酸味太过伤害筋,但辛味能够抑制酸味。

    【原文】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提要】 本段主要讨论了火运火气的变化与人体及万物生化的关系。

    【白话解】 南方与夏季相应,阳气旺盛而产生热气,热就能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养心脏,心脏能生血液。在五行关系中,火能生土,而脾属土,所以说血火能生脾土。火热之气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在天为六气中的热气,在地是五行中的火气,在人体是五体中的脉,火热之气可使万物生长繁茂,其在内脏是五脏中的心。它的性质暑热,它的品德属于光华显明,它的功能特点是躁动急速,它的颜色是赤,它的变化结果是使万物繁茂昌盛。火热之气养殖的动物,属于羽毛类。它的作用是光明普照,它的时令气候特点是盛热蒸腾。火热之气的异常变化,是炎热而消灼津液。它所造成的灾害,可以产生大火焚烧。它在滋味上属于苦味,在情志上属于喜乐。喜乐太过会伤害心脏,但恐惧的情绪能够制约喜乐;火热太过能耗伤气,但寒气能够克制火热之气;苦味太过会损伤心气,但咸味能够抑制苦味。

    【原文】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1],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2],其虫倮[3],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提要】 本段主要讨论了土运湿气的变化与人体及万物生化的关系。

    【注释】 [1]兼:二物相并叫做兼,这里是包容万物的意思。

    [2]盈:充盈丰满的意思。

    [3]倮:指无毛无甲无鳞无羽的倮体动物。

    【白话解】 中央与长夏相应,气候多雨而生湿气,湿润能助长滋养万物的土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脏,脾脏能使肌肉生长旺盛。在五行关系中,土能生金,而肺属金,所以说肌肉能生肺金。湿气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在天为六气中的湿气,在地是五行中的土气,在人体是五体中的肌肉,湿土之气可使万物充实盈满,其在内脏是五脏中的脾。它的性质沉静而兼容万物,它的品德属于濡润,它的功能特点是生化不息,它的颜色是黄色,它的变化结果是使万物充盈丰满。湿土之气养殖的动物,属于倮体类。它的作用是安静宁谧,它的时令气候特点是云行雨施。湿土之气的异常变化,是容易发生暴雨倾注或淫雨连绵。它所造成的灾害,是大水流溢,堤坝崩溃而洪水泛滥。它在滋味上属于甘味,在情志上属于思虑。思虑太过会伤害脾脏,但忿怒的情绪能够制约思虑;湿气太过能损伤肌肉,但风气能够克制湿气;甘味太过也会伤害脾脏,但酸味能够抑制甘味。

    【原文】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1],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提要】 本段主要讨论了金运燥气的变化与人体及万物生化的关系。

    【注释】 [1]苍落:苍老陨落,即凋谢的意思。

    【白话解】 西方与秋季相应,秋天雨湿减少而干燥,燥能助长收敛清凉的金气。金气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脏,肺脏能够使皮肤和毫毛健康。在五行关系中,金能生水,而肾属水,所以说皮毛能生肾水。燥气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在天为六气中的燥气,在地是五行中的金气,在人体是五体中的皮毛,燥金之气可使万物收成,其在内脏是五脏中的肺。它的性质凉爽,它的品德属于清净,它的功能特点是坚固,它的颜色是白色,它的变化结果是使万物收敛。燥金之气养殖的动物,属于甲介类。它的作用是强劲有力,它的时令气候特点是雾生露降。燥金之气的异常变化,是肃杀凋残。它所造成的灾害,是苍老陨落。它在滋味上属于辛味,在情志上属于忧愁。忧愁太过会伤害肺脏,但喜乐的情绪能够制约忧愁;热气太过能损伤皮毛,但寒气能够克制热气;辛味太过也能损伤皮毛,但苦味能够抑制辛味。

    【原文】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1],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2],其变凝冽[3],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五气更立[4],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帝曰:主岁[5]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提要】 本段主要讨论了水运寒气的变化与人体及万物生化的关系,其次说明五运之气,各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论述了五运有其胜复规律。

    【注释】 [1]□:原书阙文。明抄本为“藏”字。

    [2]□□:原书阙文。明绿格抄本为“霰雪”二字。

    [3]凝冽:水结冰为凝,冷极为冽。

    [4]五气更立:五气指五行之气,更立指四时更换。五气更立,指五行之气交替主时。

    [5]主岁:五行之气各主一岁。

    【白话解】 北方与冬季相应,阴气盛而产生寒,天气寒能保护水,所以说寒能滋助水,而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脏,肾脏能使骨髓充满。在五行关系中,水能生木,而肝属木,所以说骨髓能生肝木。寒气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在天为六气中的寒气,在地是五行中的水气,在人体是五体中的骨骼,寒水之气可使万物坚凝,其在内脏是五脏中的肾。它的性质清冷,它的品德属于寒冽,它的功能特点是闭藏,它的颜色是黑色,它的变化结果是使万物肃静。寒水之气养殖的动物,属于鳞虫之类。它的作用是澄澈清冷,它的时令气候特点是寒凝。寒水之气的异常变化,是寒甚冰冻。它所造成的灾害,是冰雹非时而降。它在滋味上属于咸味,在情志上属于恐惧。恐惧太过会伤害肾脏,但思虑的情绪能够制约恐惧;寒气太过可以损伤血液,但燥热之气能够克制寒气;咸味太过也会损伤血液,但甘味能够抑制咸味。五气运行,交替更换以主时令,是有一定先后次序的。若五气出现在它不该出现的时令,那便属于邪气;如果五气与时令相合,那就是正常的气候。黄帝问:邪气致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岐伯说:来气与主时之令相合的,虽病亦轻;不相合的,其病必重。黄帝说:五运主岁怎样?岐伯说:五运之气太过,不仅加重克制它所能克制的气,而且还欺侮本来是克制自己的气;五运之气不及,就使本来能克制自己的气,加重了克制的力量,另一方面,原属于自己所克制的气,也轻视自己反而侵犯。但是,凡恃强而欺侮侵犯它气的,自己也会受到邪气的伤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它肆无忌惮地横行,消弱了本身防御力量的缘故。黄帝说: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