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俭则吝 过让则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释义

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过分节俭,就变成了吝啬小气,变成吝啬小气、斤斤计较,反而有失高雅之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可是谦让过分,就会变成卑躬屈膝,而卑躬屈膝大多出于奸巧虚伪,不是出于真心。

新解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是否能够真正践行,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有一确定成熟的立世原则,不卑不亢,不曲不高,守定君子之心,权变日常事务。度若把握不好,就会节俭变成吝啬,谦和变成曲谨,勤奋变成奔劳,刚正变成刻板。在儒家看来,“过犹不及”,人的生活需要的是生动活泼,有张有弛,而不需要恪苛清苦。至于后世儒生形象上的大谬,在乎儒生个人,与儒家正统所倡导的无干。

注释

悭(qiān)吝:小气,吝啬,为富不仁。鄙啬:有钱而舍不得用,斤斤计较。雅道:即正道,此处指与朋友交往之道。《荀子·荣辱》:“君子安雅。”“集解”中有:“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懿(yì)行:美好的行为。足恭:过分恭维来取悦于人。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谦恭的意思。机心:巧诈之心。《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心,则纯白不备。”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