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

戊寅冬(1),余携竹兜一、苍头一(2),游栖霞(3),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4),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5),灌木苍郁,有颠僧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日晡,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6),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

一客盘礴余前(7),熟视余,余晋与揖(8),问之,为萧伯玉先生(9)。因坐与剧谈,庵僧设茶供。伯玉问及补陀(10),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补陀志》方成(11),在箧底,出示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注释】

(1) 戊寅:即崇祯十一年(1638)。

(2) 苍头:年纪较大的仆人。

(3) 栖霞:栖霞山,又名摄山,在今江苏南京东,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有栖霞寺、南朝石刻千佛岩、舍利塔等古迹。

(4) 黥劓(qíng yì):古代刑罚的名称。黥为墨刑,劓则为割鼻刑。这里指对山石风景的破坏。

(5) 巉岏(chán wán):山石险峻、高耸。

(6) 黄天荡:在今南京东北龙潭附近。曾是长江下游的一段港湾,水面辽阔,今已不存。

(7) 盘礴(bó):箕踞而坐,比较随意的样子。

(8) 晋:进前,上前。

(9) 萧伯玉:萧士玮(1585—1651),字伯玉,江西泰和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吏部郎中、光禄寺卿。著有《春浮园集》《春浮园别集》等。

(10) 补陀:即普陀山,全名补陁落迦山,亦称“补落迦”“补陁”“补陀”等。在今浙江普陀,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11) 补陀志:即作者所写《海志》。栖霞 - 图1

【简评】

饱览风景名胜,本来就很开心,再遇到一位谈得来的朋友,更是意外惊喜。作者心情之愉悦,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