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舍利(1)

阿育王寺,梵宇深静,阶前老松八九棵,森罗有古色。殿隔山门远,烟光树樾,摄入山门,望空视明,冰凉晶沁。右旋至方丈门外,有娑罗二株,高插霄汉。便殿供旃檀佛(2),中储一铜塔,铜色甚古,万历间慈圣皇太后所赐(3),藏舍利子塔也(4)。舍利子常放光,琉璃五彩,百道迸裂,出塔缝中,岁三四见。凡人瞻礼舍利,随人因缘现诸色相。如墨墨无所见者(5),是人必死。昔湛和尚至寺,亦不见舍利,而是年死。屡有验。

次早,日光初曙,僧导余礼佛,开铜塔,一紫檀佛龛供一小塔,如笔筒,六角,非木非楮,非皮非漆,上下阿育王寺舍利 - 图1皲定(6),四围镂刻花楞梵字(7)。舍利子悬塔顶,下垂摇摇不定,人透眼光入楞内,复视眼上视舍利,辨其形状。余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8),煜煜有光。余复下顶礼,求见形相,再视之,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鬋鬘皆见(9)。秦一生反复视之,讫无所见,一生遑遽,面发赤,出涕而去。一生果以是年八月死,奇验若此。

【注释】

(1) 阿育王寺:在今浙江宁波鄞州阿育王山。东晋义熙元年(405),为保护舍利始建。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兴建殿堂楼阁,并赐寺名为“阿育王寺”。寺内保存许多碑碣、石刻以及经藏古籍等珍贵文物。阿育王,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国王,公元前268年至前232年在位。后皈依佛教,在印度广建寺塔,派僧人四处传教。舍利:舍利子。释迦牟尼遗体火焚时形成的珠状物。后亦指高僧火化后剩下的骨烬。

(2) 旃檀:檀香木。

(3) 慈圣皇太后:明神宗的生母李氏,原为宫女。

(4) 舍利子塔:作者《夜航船》一书有介绍:“舍利塔:《说苑》:阿育王所造释迦真身舍利塔,见于明州鄞县。太宗命取舍利,度开宝寺地,造浮屠十一级以藏之。”

(5) 墨墨:昏暗、看不清的样子。

(6) 阿育王寺舍利 - 图2(mái):覆盖。

(7) 梵字:古代印度所通行的文字。

(8) 牟尼:摩尼,宝珠,这里泛指佛珠。

(9) 鬋鬘(jiǎn mán):鬓毛,额发。阿育王寺舍利 - 图3

【简评】

文中所写舍利灵验之事,似乎有些残酷,看到的人固然感到庆幸,看不到的人未免受到打击太大,比如那位秦一生,可以想象他当时绝望沮丧的神情,这未必符合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不如将舍利密封起来,让大家虔诚礼拜就是,何必弄成简单的算命仪式,给人带来额外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