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贤人子义说:“国君的儿子,是至亲骨肉哪!尚不能依恃没有功勋的尊贵和不劳而获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我们这样的人呢?”齐国安平君田单统率赵国军队进攻燕国的中阳,夺取了它。

    又进攻韩国的注人邑,夺取了它。

    二年,惠文后去世,田单任赵国国相。

    四年(前262),赵孝成王做梦穿着从背缝起左右异色的衣服,乘着飞龙上天,没到天上就坠落下来,看见金玉堆积起来像山一样。

    第二天,孝成王召来卜筮的史官叫敢的占卜这梦,敢说:“梦见身穿从背缝起左右异色的衣服,这是残缺不全,驾着飞龙上天没到就落下来,表明有气势而无实力。

    看见金玉堆积如山,说明将有忧虑。”过后三天,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派使者来,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会并入秦国。

    上党的官吏百姓都甘心归赵,不想归秦。

    上党有城邑十七座,愿意再拜请让它归附赵国,任凭大王如何赏赐官吏百姓。”孝成王大喜,召见平阳君赵豹告诉他说“:冯亭归附十七座城邑,接受它们,如何?”回答说:“圣人深以无故得来的利益为祸患。”孝成王说“:人家向往我的德行,怎能说是无故的呢?”回答说:“那秦国蚕食韩国土地,从中断绝了上党道路,不让与他处相通,一直自以为稳坐而得到上党的土地。

    韩国之所以不让上党归于秦国,是想将祸患转嫁给赵国。

    秦国为获得上党付出了辛劳而赵国坐收其利,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得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便宜,弱小的国家反而史记能从强大的国家得到这种便宜吗?难道可以说这不是没来由的利益吗?如今秦国像用牛耕田期求收获般觊觎上党,从渭水漕运粮食来蚕食上党,以最好的马和精锐的士卒来分割韩国的土地,其政策已经施行,我们不能跟它作对,一定不要接受上党。”孝成王说“:即使派遣百万大军而攻战,经年越岁都不能得到一城。

    现在冯亭把十七座城邑拱手赠送给我,这是很大的利益呀。”赵豹出去后,孝成王召来平原君和赵禹,告诉他们。

    他们回答说:“出动百万大军攻战,经年不得一座城池,现在坐受十七座城邑,这是极大的利益,不能失去呀。”孝成王说“:对。”于是下令赵胜接受土地,赵胜告诉冯亭说:“敝国国君派我赵胜传达命令,以万户城邑三座封给上党太守,以千户城邑封给各县令,都世代为侯,官吏百姓都增加爵位三级,官吏百姓能平安相处的,都赐给他六斤黄金。”冯亭流泪不见使者,说:“我不愿居于三不义的境地:为国君镇守一方土地,不能以死固守,是一不义;韩国将上党归于秦国,我不听国君的命令,是二不义;出卖国君的土地而继续为官贪禄,是三不义。”赵国于是发兵攻占上党。

    廉颇率领军队驻守长平。

    七月,廉颇被免职,赵括代替他带兵。

    秦国人在长平包围了赵括,赵括死,赵军投降,投降的四十多万士兵都被秦军活活埋掉。

    赵孝成王后悔没有听赵豹的计策,招致长平的灾难。

    赵孝成王回到邯郸,不听从秦国,秦军包围了邯郸。

    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领燕地民众回到燕国。

    赵国把灵丘封给楚国国相春申君。

    八年(前258),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援救。

    回来,楚国来救援,接着魏国公子无忌也来救援,秦国才解除对邯郸的包围。

    十年(前256),燕国进攻昌壮,五月占领了它。

    赵将乐乘、庆舍进攻秦国信梁的军队,攻破了它。

    赵国太子去世,秦国进攻西周,攻下了它。

    赵国徒父祺率军出境。

    十一年,筑城于元氏,设上原县。

    武阳君郑平安去世,赵国收回他的封地。

    十二年,邯郸储积草料的地方起火燃烧。

    十四年,平原君赵胜去世。

    十五年(前251),将尉文地方封给相国廉颇为信平君。

    燕国令丞相栗腹跟赵国相约和好,送五百黄金给赵孝成王作酒资。

    栗腹回到燕国,回报燕王说:“赵国的丁壮都死于长平,他们的孤儿还没长成人,可以攻伐它。”燕王召来昌国君乐闲询问这件事。

    回答说“:赵国是四面迎战的国家,它的人民都熟悉打仗,攻伐它是不行的。”燕王说:“我以多攻少,两个人对一个人,可以吗?”回答说:“也不行。”燕王说:“我就以五个对一个,可以吗?”回答说“:不行。”燕王大怒。

    群臣都认为可以。

    燕王终于出动二军、战车二千乘,以栗腹为大将进攻高阝城,以卿秦为大将进攻代地。

    廉颇为赵国大将,攻破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

    十六年(前250),廉颇包围了燕国都城。

    赵王封乐乘为武襄君。

    十七年,代理相国的大将武襄君进攻燕国,包围了它的国都。

    十八年,延陵钧率领部队跟随相国信平君廉颇帮助魏国进攻燕国。

    秦军攻占了赵国榆次三十七座城邑。

    十九年,赵国与燕国交换土地: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给燕国;燕国把葛、武阳、平舒给赵国。

    二十年(前246),秦国嬴政刚继位。

    秦军攻占赵国晋阳。

    二十一年(前245),赵孝成王去世。

    廉颇为将,攻击繁阳,夺取了它。

    赵王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逃入魏国。

    孝成王的儿子赵偃继位,这就是悼襄王。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赵国行大备之礼与魏国修好,想打通平邑、中牟的道路,没有成功。

    二年(前243),李牧为将,攻打燕国,占领了武遂、方城。

    秦王召见赵国春平君,就扣留了他。

    泄钧替他向秦国文信侯吕不韦说:“春平君这个人,赵王很宠爱他,而赵王的近侍嫉妒他,所以互相合计说‘春平君进秦国,秦王一定会留下他’,所以他们一起谋划把他送进秦国。

    现在您扣留春平君,是断绝了与赵王的关系而让赵王近侍的阴谋得逞。

    您不如放了春平君而留下平都侯。

    春平君的言行深受赵王信任,赵王一定多割赵国土地来赎回平都侯。”文信侯说“:好。”便放了春平君。

    赵国修筑韩皋城。

    三年(前242),庞火爰为将,攻打燕国,抓获了燕军将领剧辛。

    四年,庞火爰领赵、楚、魏、燕等国精锐部队,进攻秦国蕞地,不能攻下;转移攻打齐国,夺取了饶安。

    五年,傅抵为将,驻扎在平邑;庆舍率领东阳河外的部队,防守黄河桥梁。

    六年,将饶阳封给长安君。

    魏国将邺地赠给赵国。

    九年(前236),赵国进攻燕国,占取豸里、阳城。

    军队还未撤回,秦国就进攻邺地,攻下了它。

    赵悼襄王去世,儿子幽缪王赵迁继位。

    赵幽缪王元年(前235),筑城于柏人。

    二年,秦军进攻武城,扈辄领兵援救它,兵败,扈辄战死。

    三年(前233),秦军进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军与秦军在肥城下大战,打退了秦军。

    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

    四年,秦军攻打番吾,李牧与他们交战,打退了秦军。

    五年(前231),代地大地震,从乐徐往西,北到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震坏,地面裂开东西一百三十步。

    六年,大饥荒,百姓谣言说:“赵人号哭,秦人欢笑,如果不信,看看田里只长草。”七年(前229),秦军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兵攻打秦军。

    李牧被赵王诛杀,司马尚被免职,赵匆心和齐将颜聚代替他们。

    赵匆心的部队被打败,颜聚逃走,赵王迁投降。

    八年(前228)十月,邯郸成了秦国土地。

    太史公说:我听冯王孙说:“赵王迁,他的母亲是邯郸的歌女,得到赵悼襄王的宠爱。

    悼襄王废掉嫡子赵嘉而立赵迁。

    赵迁一向没有德行,听信谗言,因此诛杀了良将李牧,任用郭开。”这是多么荒谬的行为!秦国俘虏赵迁后,赵国逃亡大臣共立赵嘉为王,在代地称王六年,秦国进兵攻破赵嘉,于是灭亡了赵国而将它作为秦国的一个郡。

    魏世家魏国的祖先,是毕公姬高的后代。

    毕公姬高与周王室同姓。

    武王伐纣后,姬高被封在毕,于是以毕为姓。

    他的后史记代断绝了封赐,沦为平民,有的住在中原,有的流落夷狄。

    他的后代子孙叫毕万的,服侍晋献公。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赵夙驾戎车,毕万为护卫,讨伐霍、耿、魏三小国,消灭了它们。

    献公把耿地封赏给赵夙,把魏地封赏给毕万,都担任大夫。

    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说“:毕万的后代必定有大发展。

    万是满数,魏是大的意思。

    拿这里开始封赏给他,是天意要替他开拓基业。

    天子统治亿民,诸侯统治万民。

    现在封地名号有大的意思,加上名字的满数,他必定会拥有万民。”当初,毕万占卜在晋国做事的凶吉,得到《屯》卦变为《比》卦。

    辛廖解释卦兆说“:吉利。

    《屯》卦坚固,《比》卦进入,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他的后代必将繁盛。”毕万受封十一年,晋献公去世,四个儿子争夺君位,晋国内乱。

    而毕万的子孙更加众多,按照他的封邑的名号称为魏姓。

    毕万生魏武子。

    魏武子领着魏家众子服侍晋公子重耳。

    晋献公的二十一年,魏武子跟随重耳出国逃亡。

    十九年后回国,重耳继位为晋文公,令魏武子承袭魏家之后受封,列为大夫,治所在魏邑。

    生了悼子。

    魏悼子迁移治所到霍邑,生了魏绛。

    魏绛服侍晋悼公。

    悼公三年(前570),会盟诸侯。

    悼公的弟弟杨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戮杀杨干的仆役以侮辱杨干。

    悼公大怒说“:会合诸侯是为了荣耀,现在竟侮辱我的弟弟!”准备诛杀魏绛。

    有人劝说悼公,悼公才作罢。

    最终委任魏绛当政,派他怀柔戎、翟,戎、翟亲附魏国。

    悼公十一年,说:“自从我任用魏绛,八年之中,九次会合诸侯,与戎族、翟族和好,都是魏绛的功劳啊!”赐给他女乐,魏绛反复推让,然后才接受。

    迁移治所到安邑。

    魏绛去世,谥号为昭子。

    生了魏嬴。

    魏嬴生了魏献子。

    献子服侍晋昭公。

    昭公去世后晋国六位卿势力强大,晋公室地位卑微。

    晋顷公的十二年(前514),韩宣子年老,魏献子掌握国家政权。

    晋国宗室祁氏、羊舌氏互相攻讦,六卿诛杀了他们,全部收回他们的封邑分为十个县,六卿各派他们的儿子做县大夫。

    魏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同时担任晋卿。

    此后十四年孔子担任鲁国相。

    后四年,赵简子因为晋阳的变乱,与韩氏、魏氏共同进攻范氏、中行氏。

    魏献子生了魏侈。

    魏侈与赵鞅一同进攻范氏、中行氏。

    魏侈的孙子叫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同攻伐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

    桓子的孙子叫文侯魏都。

    魏文侯元年(前424),是秦灵公元年。

    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六年(前419),筑城于少梁。

    十三年,派公子击包围繁地、庞地,迁出那里的人民。

    十六年,攻伐秦国,修筑临晋、元里城。

    十七年(前408),攻伐中山国,派公子击守中山,赵仓唐辅佐他。

    公子击在朝歌遇见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就退车让路,下车拜见。

    田子方不回礼。

    公子击于是责问他说“:是富贵的人有资格傲慢无礼呢,还是贫贱的人有资格傲慢无礼呢?”田子方说“:只有贫贱的人傲慢无礼罢了。

    大凡诸侯傲慢则失去他的封国,大夫傲慢就失去他的封邑。

    贫贱的人,要是行事不相投合,说话不被采用,就离开此地前往远方的楚国、越国,就像踢掉草鞋一样,怎么会和富贵者一样呢!”公子击不高兴地走了。

    魏国西攻秦国,到郑邑就撤回了,筑城于洛阴、合阳。

    二十二年(前403),魏、赵、韩列为诸侯国。

    二十四年(前401),秦国进攻魏国,直到阳狐。

    二十五年(前400),公子击生了子..。

    魏文侯跟从子夏学习经学,以客礼接待段干木,经过段干木的乡里,没有不凭轼俯首表示敬意的。

    秦国曾想攻伐魏国,有人说:“魏国国君礼遇贤人,魏国人民称赞他有仁德,上下和睦同心,还不能图谋呀!”魏文侯由此在诸侯中享有美誉。

    魏文侯任西门豹防守邺邑,河内一带号称清平。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教导我说‘家贫就思慕良妻,国乱就思慕良相’,现在选择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二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我听说过,地位卑贱的人不谋虑地位尊贵的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谋虑关系亲密的人的事。

    臣在京城之外作地方官吏,不敢承当择立宰相的重任。”文侯说“:先生遇上大事不要谦让。”李克说“:国君您是没有考察呀。

    平居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困厄时看他不做的事,贫穷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何必等我李克说啊!”文侯说:“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确定了。”李克快步出宫,经过翟璜家门前。

    翟璜说“:今天听说国君叫先生去征询择相之事,到底谁任宰相?”李克说“:魏成子任宰相了。”翟璜生气得变了脸色说:“凭眼所见凭耳所闻,我哪里赶不上魏成子?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

    国君内心为邺邑担心,我举荐了西门豹。

    国君想图谋讨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

    中山攻下后,无人守护它,我举荐了先生您。

    国君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屈侯鲋。

    我哪点比不上魏成子!”李克说“:您把我李克举荐给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大官吗?国君问我如果选择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二人怎么样?’我回答说:‘国君您是没有考察啊。

    平居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困厄时看他不做的事,贫穷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何必等我李克说呢!’因此知道魏成子将作宰相了。

    再说您哪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钟的食禄,十分之九用在外面,十分之一用于家中,因此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这三个人,国君都尊为老师。

    您所举荐的五个人,国君都当作臣子。

    您哪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深感愧疚局促不安再拜说“:翟璜是没见识的人,回答不得当,愿终生做您的学生。”二十六年(前399),虢山崩坍,堵塞了黄河。

    三十二年(前393),魏国攻伐郑国。

    筑酸枣城,在注城打败秦军。

    三十五年,齐国攻伐占取魏国襄陵。

    三十六年,秦国侵犯魏国阴晋。

    三十八年(前387),攻伐秦国,在武城下被秦军打败,却俘虏了秦将识。

    这一年,文侯去世,公子击继位,这就是武史记侯。

    魏武侯元年(前386),赵敬侯刚即位,赵公子朔作乱,没有获胜,逃奔魏国,与魏军一同袭击邯郸,魏军被打败撤回。

    二年(前385),在安邑、王垣修建城池。

    七年(前380),魏军攻伐齐国,到桑丘。

    九年,翟人在浍水边打败魏军。

    派吴起攻伐齐国,到灵丘。

    齐威王刚即位。

    十一年,魏国与韩国、赵国三家瓜分晋国土地,灭亡了晋国。

    十三年,秦献公迁都栎阳。

    十五年,魏军在北蔺打败赵军。

    十六年,攻伐楚国,夺阳鲁阳。

    武侯去世,儿子..继位,这就是惠王。

    魏惠王元年,当初,武侯去世时,公子魏..与公中缓争着作太子。

    公孙颀从宋国到赵国,从赵国到韩国,告诉韩懿侯说“:魏..与公中缓争着当太子,您也听说这件事了吗?现在魏..得到了王错,占据了上党,本来就有了半个国家。

    趁此机会除掉魏..,战胜魏国就是必然的。

    不可失去机会啊。”韩懿侯很高兴,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军队去攻伐魏国,在浊泽交战,魏军大败,魏惠王被包围。

    赵成侯对韩懿侯说“:除掉魏君,拥立公中缓,割取魏国土地而回,我们就可获利。”韩懿侯说:“不行。

    杀掉魏君,人家一定说我们残暴;割地而回,人家必将说我们贪婪。

    不如把魏国分为两部分,不致比宋国、卫国强大,那么我们就终生不会有魏国的忧患了。”赵成侯不听从。

    韩懿侯不高兴,率领他的精锐部队连夜撤走。

    魏惠王之所以没有被杀死,国家不致分裂,是韩、赵两家意见不合的缘故。

    若听从一家的意见,那么魏国必将被分裂了。

    所以说“国君死了没有太子继位,这个国家就可攻破。”二年(前368),魏军在马陵打败韩军,在怀地打败赵军。

    三年,齐军在观地打败魏军。

    五年,魏惠王与韩懿侯在宅阳会晤。

    魏国修筑武堵城。

    魏军被秦军打败。

    六年,攻伐占领了宋国的仪台。

    九年,在浍水边进攻打败了韩军。

    魏军在少梁与秦军交战,秦军俘虏了魏军将领公孙痤,占领了庞地。

    秦献公去世,儿子孝公继位。

    十年(前360),魏国攻伐占领赵国的皮牢。

    彗星出现。

    十二年,星星白天坠落,有声音。

    十四年(前356),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高阝城会晤。

    十五年,鲁、卫、宋、郑四国国君来朝见魏惠王。

    十六年,魏惠王与秦孝公在杜平会晤。

    魏军侵占宋国的黄池,宋国又夺回了它。

    十七年(前353),魏军与秦军在元里交战,秦军占领魏的少梁。

    魏军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孙膑援救赵国,在桂陵打败魏军。

    十九年(前351),诸侯联军包围了魏国襄陵。

    魏国修筑长城,在固阳修筑关塞。

    二十年(前350),归还赵都邯郸,与赵国在漳水上结盟。

    二十一年,与秦国在彤池相会。

    赵成侯去世。

    二十八年,齐威王去世。

    中山君任魏国国相。

    三十年(前340),魏军攻伐赵国,赵国向齐国告急。

    齐宣王用孙膑的计谋,攻击魏国救援赵国。

    魏国于是大举出兵,使庞涓任大将,又令太子魏申作大将军。

    魏军经过外黄,外黄徐子对太子魏申说:“我有百战百胜的计谋。”太子说:“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徐子说:“本来就是想献给您的。”又说“:太子亲自领兵进攻齐国,即使大获全胜,吞并直到东南莒地,富有不过拥有魏国,显贵不能高于魏王。

    如果打不赢齐国,那么子孙万代都不能拥有魏国了。

    这就是我的百战百胜的谋略啊。”太子说:“好,我一定听从您的话退兵回国。”徐子说“:太子虽然想撤兵回国,已不可以了。

    那些鼓励太子作战进攻,想邀功取利的人太多。

    太子虽然想回,恐怕办不到了。”太子便要回师,他的驾车人说:“将军出征不战而回,与打了败仗回来是一样的。”太子终于与齐人交战,在马陵战败,齐国俘虏了魏国太子申,杀死将军庞涓,魏军于是大败。

    三十一年(前339),秦、赵、齐三国联军攻伐魏国。

    秦将商君欺骗魏国将军公子..,袭击魏军,打败了魏军。

    秦国任用商君,向东面扩张土地到达黄河,齐国、赵国多次打败魏国,安邑又接近秦国,于是魏国把国都迁移到大梁,以公子赫为太子。

    三十三年(前337),秦孝公去世,商君逃出秦国投奔魏国,魏国人恼恨他,不收留他。

    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宣王在平阿南边会晤。

    魏惠王在军事上屡遭挫败,于是以极其卑谦的礼节、厚重的礼物来招纳有才德的贤士。

    邹衍、淳子..、孟轲都来到了大梁。

    魏惠王说:“我没有才能,军队屡次被外国挫败,太子被俘,上将战死,国家因而虚弱,以致玷辱了先君宗庙和社稷,我深以为耻。

    老人家们不远千里,屈尊光临我这破败小国的朝廷,将以什么方法帮助我的国家获利呢?”孟轲说:“国君不能像这样谈论利的问题。

    国君想获利那么大夫也想获利,大夫想获利则平民百姓都想获利,上下争着获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作为人君,只要仁义就够了,讲利有什么用呢!”三十六年,魏惠王又与齐王在甄地相会。

    这一年,魏惠王去世,儿子襄王继位。

    魏襄王元年,与诸侯在徐州相会,互相承认为王。

    襄王追尊父亲惠王为王。

    五年,秦国在雕阴打败魏国龙贾军四万五千人,包围了魏国的焦地、曲沃。

    魏国送给秦国河西的土地。

    六年,与秦王在应邑相会。

    秦军夺取了魏国的汾阴、皮氏、焦地。

    魏军攻伐楚国,在陉山打败楚军。

    七年,魏国把上郡全部送给秦国。

    秦军攻取魏国蒲阳。

    八年,秦国将焦地、曲沃归还魏国。

    十二年,楚军在襄陵打败魏军。

    各诸侯国执政大臣与秦国宰相张仪在砫桑相会。

    十三年,张仪来魏国任相。

    魏国有一个女子变成一位男子。

    秦军攻取魏国的曲沃和平周。

    十六年,魏襄王去世,儿子哀王继位。

    张仪又回归秦国。

    魏哀王元年,韩、魏、楚、赵、燕五国联军一同进攻秦国,没有取胜就退兵了。

    二年,齐军在观津城打败魏军。

    五年,秦国派樗里子攻取了魏国曲沃,到岸门赶跑了魏国犀首。

    六年,秦国派人到魏国策立魏公子政为太子。

    魏哀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七年,魏军进攻齐国,与秦国共同攻伐燕国。

    八年,魏军攻伐卫国,攻取两座相邻并列的城池。

    卫国国君深为忧虑。

    魏国大夫如耳拜见卫君说“:请让我去终止魏史记军的进攻,免去成陵君,好吗?”卫君说:“先生果能这样,我将世世代代拿卫国来侍奉先生。”如耳就去见成陵君说“:以前魏攻伐赵国,切断羊肠坂道,攻克阏与城,约定截断赵国,将赵国一分为二,而赵国所以没灭亡的原因,在于魏国是从约的主宰啊!现在卫国已迫近灭亡,将向西请求臣事秦国。

    与其由秦来解救卫国,倒不如由魏来宽释卫国,卫国必将永远对魏国感恩戴德。”成陵君说“:好吧。”如耳又拜见魏哀王说“:我为卫国来拜见大王。

    卫国是周朝王室的分支,虽然是小国,却有很多宝器。

    现在卫国濒于危境却不献出宝器,是因为他们心里认为是进攻卫国还是宽释卫国都不由大王您作主,所以宝器即使献出也一定不献给大王您。

    我私下揣度,首先提出宽释卫国的人必定是接受了卫国的贿赂的人。”如耳出去后,成陵君进宫拿如耳说过的话进谏魏哀王。

    魏哀王听了成陵君的话后,停止了魏军的进攻,罢免了成陵君,终身不再见他。

    九年(前310),魏哀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秦国张仪、魏章都来归附魏国。

    魏相田需死后,楚国嫉恨张仪、犀首、薛公。

    楚相昭鱼对苏代说:“田需已死,我恐怕在张仪、犀首、薛公中有一人要任魏相。”苏代说“:那么谁任魏相才使您安心呢?”昭鱼说:“我希望魏太子亲自任魏相。”苏代说:“请让我为您北上魏国,一定要让魏太子亲自任相。”昭鱼说“:您打算怎么做呢?”回答说:“您暂且充当魏王,我来游说您。”昭鱼说:“您打算怎样游说呢?”回答说:“我刚从楚国来,楚相昭鱼非常忧虑,说:‘田需死后,我怕在张仪、犀首、薛公中有一人要当魏相。

    ’我说‘:魏王是贤明的君主,一定不会要张仪任相。

    张仪任魏相,必定要帮助秦国而背叛魏国。

    犀首任相,必定要帮助韩国而背叛魏国。

    薛公任相,必定要帮助齐国而背叛魏国。

    魏王是贤明的君主,一定不会随便的。

    ’魏王问‘:那么我任谁为相呢?’我说:‘不如由太子亲自任相。

    如果太子亲自任相,那么这三人都认为太子不会长久担任相,都将极力让自己的故国来臣服魏国,为的是想在将来能得到丞相的宝印啊。

    凭着魏晋的强大,再加上三个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家的辅助,魏国必定安定了。

    所以说不如让太子亲自任相。

    ’”于是苏代北上拜见魏哀王,用这话游说魏哀王。

    魏太子果然担任了魏相。

    十年(前309),张仪去世。

    十一年,魏哀王与秦武王在应邑相会。

    十二年,魏太子朝见秦王。

    秦军来进攻魏国的皮氏,没有攻克,撤兵而去。

    十四年,秦国送回秦武王王后。

    十六年,秦军攻占魏国蒲反、阳晋、封陵。

    十七年,魏哀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秦国归还魏国蒲反。

    十八年,与秦国一同攻伐楚国。

    二十一年,与齐国、韩国在函谷共同打败秦军。

    二十三年(前296),秦国又归还魏国河外和封陵讲和。

    魏哀王去世,儿子昭王继位。

    魏昭王元年(前295),秦军攻占魏国襄城。

    二年,与秦军交战,魏国失利。

    三年,帮助韩国攻打秦国,秦国将军白起在伊阙打败魏国二十四万大军。

    六年,送给秦国河东土地方圆四百里。

    芒卯凭机诈受魏王重视。

    七年,秦军攻取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八年,秦昭王称西帝,齐盡王称东帝,一个多月后,又都放弃帝号称王。

    九年,秦军攻取魏国新垣、曲阳城。

    十年(前286),齐国灭掉宋国,宋康王死在魏国温邑。

    十二年,魏国与秦国、赵国、韩国、燕国共同攻伐齐国,在济西打败齐军,齐盡王逃亡。

    燕军单独攻入临淄。

    魏昭王与秦昭王在西周相会。

    十三年(前283),秦军攻取魏国安城。

    秦军抵达大梁,又离开。

    十八年,秦军攻占楚国郢都,楚顷襄王迁都陈邑。

    十九年,魏昭王去世,儿子安矨王继位。

    魏安矨王元年(前276),秦军攻占魏国两城。

    二年,秦军又攻占魏国两座城邑,兵临大梁城下,韩国派兵来援救,魏国割让温邑给秦国求和。

    三年,秦军攻取魏国四座城池,杀死四万人。

    四年,秦军攻破魏国和韩国、赵国,杀死十五万人,赶走魏将芒卯。

    魏将段干子请求割让南阳给秦国求和。

    苏代对魏安矨王说“:想得到封赏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

    现在大王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着封赏的权力,让想获得封赏的人控制着魏国的土地,魏国的土地不完全丧失就不会停止。

    再说用土地来侍候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光,火就不熄灭。”魏王说:“是倒是这个道理。

    虽然是这样,事情已开始进行,不能更改了。”回答说“:大王难道不懂那赌博看重枭采的道理?有利就吃掉棋子,无利就停止行棋。

    现在大王说‘事情已开始进行,不能更改’,为什么大王运用智谋不使用枭采呢?”九年(前268),秦国攻占魏国怀邑。

    十年,秦国太子到魏国作人质,死于魏国。

    十一年,秦军攻占魏国妻阝丘。

    秦昭王对身边人说:“现在韩国、魏国与当初相比哪个时期更强大?”回答说“:现在不如当初强大。”秦王说“:现今的如耳、魏齐与以前的孟尝君、芒卯相比谁更贤能?”回答说“:如耳和魏齐不如孟尝君和芒卯。”秦王说:“凭孟尝君、芒卯的贤能,率领强大的韩国、魏国来攻打我秦国,尚不能把我怎样。

    现在凭无能的如耳、魏齐率领弱小的韩国、魏国来攻打我秦国,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也就更明显了。”身边人都说“:非常正确。”中旗官冯琴对答说:“大王推度天下形势错啦。

    当晋国在六卿时代,知氏的势力最强,消灭了范氏、中行氏,又率领韩氏、魏氏的兵力到晋阳来包围赵襄子,挖决晋水来淹灌晋阳城,城墙没被淹没的仅三版。

    知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陪侍左右。

    知伯说‘:我以前不知道水也能灭亡人的国家,现在才知道。

    ’汾水可用来淹灌魏地的安邑,绛水可用来淹灌韩地的平阳。

    魏桓子用手肘去碰韩康子,韩康子用脚去踩魏桓子,手和足在车上暗中相接触,尔后知氏的土地就被瓜分了,知伯身死国亡,被天下人讥笑。

    现在秦国兵力虽强,而不能超过知氏;韩、魏虽然衰弱,但还超过在晋阳城下之时啊。

    这时正是他们用手肘和足暗通消息合纵抗秦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轻视他们。”于是秦昭王才恐惧戒慎。

    齐国、楚国互相约定进攻魏国,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路上的官员车辆不断,而秦国救兵不到。

    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年已九十多岁了,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往西去游说秦王,让秦国的救兵在我回来前派出。”魏王对他再拜行礼,于是准备车子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唐雎到秦史记都,入宫见秦王。

    秦王说:“老人家疲劳困顿远道来到这里,很辛苦了!魏国来人求救几次了,我已知道魏国形势的危急了。”唐雎回答说“:大王已经知道魏国的危急而救兵却不出发,我私下认为是出计定策的臣子无能啊。

    那魏国,是有一万乘兵车的大国,然而向西臣属秦国,自称秦国东方的藩属,接受秦国所赐的冠带,春秋两季按时向秦国进贡祭品,是因为凭秦国的强大值得交盟结好啊。

    现在齐国、楚国的大军已汇合在魏国国都的郊野了,而秦国的救兵不发,不过仗恃着魏国还不危急罢了。

    要是让魏国十分危急,魏国将会割让土地给齐国、楚国盟誓合纵,大王还能救什么呢?一定要等到它十分危急再去救它,这是丢掉一个东方藩属的魏国而增强齐国、楚国两个敌人的势力,那样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于是秦昭王立即为他发兵救魏。

    魏国又转危为安。

    赵国派人对魏王说:“替我杀掉范痤,我情愿奉献七十里的土地。”魏王说:“好。”魏王派官吏捕捉范痤,包围了他但没有杀掉。

    范痤趁机登上屋顶,骑在屋脊上,对魏王的使者说:“与其将死了的范痤卖给赵国,不如把活着的范痤卖给赵国。

    如果我范痤死了,赵国不给魏王土地,那么魏王将有什么办法?所以不如与赵国先划定割让的土地,然后再杀我。”魏王说“:好吧。”范痤趁机上书信陵君说:“我范痤是原魏国被罢免的宰相,赵国用交割土地来杀我而魏王听从赵国的要求,如果强大的秦国也将沿用赵国的伎俩要求杀您,那么怎么办呢?”信陵君向魏王进言而释放了范痤。

    魏王因为秦国出兵救援的缘故,想亲附秦国而攻伐韩国,讨回以前失去的土地。

    魏无忌对魏王说:“秦国与戎翟风俗相同,有虎狼一样的心,贪婪残暴,追逐利益,不讲信用,不懂礼义德行。

    只要有利可图,就不顾亲族兄弟,像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看到了的,并没有过施恩积德的地方。

    所以惠文太后是秦王的母亲,而因忧虑去世;穰侯是秦王的舅父,论功劳没有人比他更大,却最终驱逐了他;高陵、泾阳两个弟弟没有罪过,却一再夺去他们治国的权柄。

    秦王对于亲族都像这样,又何况对有仇恨的国家呢?现在大王与秦王共同攻伐韩国而更加接近秦祸,我对此甚感迷惑。

    大王不懂这个道理就是不明,群臣不将这道理报告大王就是不忠。

    “现在韩国用一女子辅佐一幼弱的国主,内部有大乱,外部与强大的秦、魏军队交战,大王认为韩国不会灭亡吗?韩国灭亡,秦国占有故郑的土地,与魏国大梁相邻,大王认为安稳吗?大王想收回失去的土地,现在依仗与强秦亲近,大王认为有利吗?“秦国不是爱好和平的国家,韩国灭亡后必将另启祸端,另启祸端必将找最容易和最有利的国家,这最容易和最有利的国家必定不会攻伐楚国和赵国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越过高山渡过黄河,横过韩国的上党而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蹈秦军被赵奢在阏与打败的覆辙,秦国必定不这样。

    如果经过河内,背向邺城、朝歌,渡过漳河滏水,与赵军决战于邯郸城郊,这是重演知伯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

    攻伐楚国,经过涉谷,长征三千里而攻冥阝厄之塞,所走路程极远,所攻关隘极难,秦国又不会这样做。

    如果走河外,背向大梁,右临上蔡、召陵,与楚军在故陈国郊外决战,秦国又不敢。

    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也不会攻打卫国和齐国了。

    “在韩国灭亡之后,秦军出征之日,就非攻魏国不可了。

    秦国本来就有怀邑、茅邑、邢丘等地,又在土危津筑城以进逼河内,河内的共邑、汲邑一定危险;在亡韩之后拥有故郑国的土地,得到垣雍,溃决荧泽的水来淹灌大梁,大梁必定灭亡。

    大王的使臣出访时,在秦王面前中伤安陵氏,秦国想要攻灭安陵氏已经很久了。

    秦国的叶阳、昆阳与魏国的舞阳相邻近,要是魏国听任使者诽谤安陵氏,又听任安陵氏灭亡,让秦军绕过舞阳的北面,向东进逼许地,南部地区一定危急,魏国能没有祸患吗?“憎恶韩国、不爱安陵氏还可理解,而不以秦国为患和不爱护南部地区就不对了。

    往日秦军在晋国河西之地,秦国疆域离魏国大梁有千里之远,有黄河大山阻拦它,有洛京和韩国间隔它。

    自从林乡一战到如今,秦军七次进攻魏国,五次进入魏国圃田,边境城池全被攻占,文台被毁,垂都被焚,树木被砍斫,麋鹿被猎尽,而国都接着被包围。

    秦军又长驱大梁城北,向东直达定陶和卫城郊,向北直捣平监。

    丧于秦国的地方,有华山南北、黄河内外,数十所大县,数百座名城。

    秦军远在河西晋国故地时,离开大梁千里之远,尚能祸害到这种地步,更何况让秦军去灭亡韩国,占有故郑国土地,没有黄河高山阻拦它,没有洛京和韩国间隔它,离开大梁仅百里,祸患必定由此而生了。

    “往日,合纵没有成功,是由于楚国、魏国心怀疑虑而韩国又不肯参加。

    现在韩国遭受兵戈三年,秦国挫败它以逼和。

    韩国明知将灭而不听从秦国,送人质到赵国,并请求为天下诸侯合纵同行,挫折秦军锋芒,楚国、赵国一定会调集军队响应,因为它们都看到秦国的贪欲没有止境,不全部灭亡天下的国家而臣服海内之民,一定不会罢休,因此我愿用合纵策略为大王效力,大王赶快接受楚国、赵国的盟约,挟持韩国的人质来保全韩国,再索取旧日故土,韩国必定归还故土。

    这样士兵百姓不劳苦而故土能得到,其功效大大强于同秦国共同攻伐韩国,又没有与强秦紧邻的祸患。

    “保全韩国,安定魏国,利益天下,这也是大王的天赐良机啊。

    开通韩国上党到共邑、宁邑的道路,使他们经过魏国的安城,征收往来商贾的赋税,这是魏国又把韩国的上党当作了抵押。

    现在有了这些税收,足以使国家富裕。

    韩国必定感激魏国、爱戴魏国、尊重魏国、畏惧魏国,韩国必定不敢反叛魏国,这样韩国就像魏国的属县了。

    魏国得到韩国作为属县,大梁、河外必定安全。

    现在不保全韩国,二周、安陵必定危急,楚、赵盟军大败,卫国、齐国害怕,天下向西奔到秦国入朝称臣的日子就不远了。”二十年(前257),秦军包围邯郸,信陵君魏无忌假传君命夺取将军晋鄙的军队去援救赵国,赵国得以保全。

    无忌因而留在赵国。

    十六年,秦昭王去世。

    三十年(前247),无忌回到魏国,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进攻秦国,在河外打败秦军,赶跑了秦将蒙骜。

    魏太子增这时在秦国作人质,秦王恼怒,要关押魏太子增。

    有人为太子增对秦王史记说“:公孙喜本来对魏国宰相说‘请率魏军快速攻击秦国,秦王一发怒,一定关押太子增。

    魏王再一发怒,攻击秦国,秦国必受损伤。

    ’现在大王关押太子增,是让公孙喜的诡计得逞啊。

    所以不如厚遇太子增,与魏国和好,以让齐国、韩国怀疑魏国。”秦王于是停止关押太子增的行动。

    三十一年(前246),秦王嬴政继位。

    三十四年(前243),魏安矨王去世,太子增继位,这就是景盡王。

    信陵君无忌去世。

    魏景盡王元年(前242),秦军攻占魏国二十座城邑,设置为秦国的东郡。

    二年,秦军攻占魏国朝歌。

    卫国迁都于野王。

    三年,秦军攻占魏国汲地。

    五年,秦军攻占魏国垣邑、蒲阳、衍邑。

    十五年,景盡王去世,儿子王假继位。

    魏王假元年(前227),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被秦王发觉了。

    三年(前225),秦军引水淹灌大梁,俘虏魏王假,终于灭亡了魏国,以魏地作为秦国的郡县。

    太史公说:我到过大梁故城,故城中人说“:秦军攻破大梁时,引河沟水淹灌大梁,三个月后城被淹毁,魏王请求投降,于是灭亡了魏国。”议论的人都说魏国因为不任用信陵君的缘故,国家削弱以至于灭亡,我认为不是这样。

    上天正命秦国统一天下,它的事业还未完成,魏国就是得到阿衡一类贤臣的辅佐,又有什么用呢?韩世家韩国的祖先与周王室同姓,姓姬。

    他的后裔臣服晋国,被封在韩原,叫韩武子。

    韩武子以后三代传至韩厥,按照封地名作姓,改姓韩。

    韩厥,晋景公的三年(前597),晋国司寇屠岸贾将要作乱,借口诛杀晋灵公的贼臣赵盾。

    赵盾早已死了,屠岸贾要诛杀赵盾的儿子赵朔。

    韩厥阻止屠岸贾,屠岸贾不听从。

    韩厥告诉赵朔要他逃走。

    赵朔说“:您一定不要让赵家断绝祭祀,我死而无憾了。”韩厥答应他。

    当屠岸贾诛灭赵家时,韩厥推说有病闭门不出。

    程婴、公孙杵臼收藏赵家孤儿赵武,韩厥知道这件事。

    晋景公十一年(前589),韩厥与谷阝克率领八百辆战车攻伐齐国,在鞍城打败齐顷公,俘获了逢丑父。

    当时晋国设置六卿职位,而韩厥位居六卿之一,号为韩献子。

    晋景公十七年(前583),景公生病,占卜,是大业绝后的厉鬼作祟。

    韩厥称述赵成季的功绩,说现在他的后代没人祭祀,以感动景公。

    景公问他说:“赵家还有后代在世吗?”韩厥于是说起赵武,晋公又将故赵家田邑封给赵武,承续赵家的祭祀。

    晋悼公七年(前566),韩献子告老退休。

    献子在这年去世,儿子韩宣子接替他的职位。

    韩宣子迁居州邑。

    晋平公十四年(前544),吴国季札出使晋国,说:“晋国的国政终将归于韩、魏、赵三家了。”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与赵、魏两家一同瓜分了祁氏、羊舌氏的十个县邑。

    晋定公十五年,韩宣子与赵简子侵略攻伐范氏、中行氏。

    韩宣子去世,儿子韩贞子接替他的职位。

    韩贞子迁居平阳。

    韩贞子去世,儿子韩简子接替他的职位。

    韩简子去世,儿子韩庄子接替职位。

    韩庄子去世,儿子韩康子接替职位。

    韩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一同打败了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地盘更大,大于其他诸侯的领地。

    韩康子去世,儿子韩武子接替职位。

    韩武子二年(前423),攻伐郑国,杀死郑国国君幽公。

    十六年,武子去世,儿子韩景侯继位。

    韩景侯虔元年(前408),攻伐郑国,夺取雍丘。

    二年,郑国在负黍打败韩国。

    六年(前403),韩国与赵国、魏国都得以列为诸侯国。

    九年(前400),郑国包围韩国阳翟。

    韩景侯去世,儿子韩列侯取继位。

    韩列侯三年(前397),聂政杀死韩相侠累。

    九年,秦国攻伐韩国的宜阳,夺取六座城邑。

    十三年,韩列侯去世,儿子文侯继位。

    这一年魏文侯去世。

    韩文侯二年(前385),攻伐郑国,夺取阳城。

    攻伐宋国,直到彭城,抓住宋君。

    七年,攻伐齐国,直到桑丘,郑国反叛晋国。

    九年,攻伐齐国,直到灵丘。

    十年,韩文侯去世,儿子哀侯继位。

    韩哀侯元年(前376),韩国与赵国、魏国瓜分晋国。

    二年,韩国灭亡了郑国,因而将韩国国都迁移到新郑。

    六年,韩严杀害了他的国君韩哀侯,哀侯的儿子懿侯继位。

    韩懿侯二年,魏军在马陵打败韩军。

    五年,韩懿侯与魏惠王在宅阳相会。

    九年,魏军在浍水一带打败韩军。

    十二年,懿侯去世,儿子韩昭侯继位。

    韩昭侯元年(前362),秦军在西山打败韩军。

    二年,宋国攻占了韩国的黄池。

    魏军攻占了韩国的朱邑。

    六年,韩军攻伐东周,占领陵观、邢丘。

    八年(前355),申不害任韩国相国,运用法家的权术,实行法家的主张,国内得到治理,诸侯不来侵伐。

    十年(前353),韩姬杀害了他的国君韩悼公。

    十一年,韩昭侯到秦国去。

    二十二年,申不害去世。

    二十四年,秦军攻占了韩国的宜阳。

    二十五年(前338),大旱,韩国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城门。

    屈宜臼说“:昭侯不会走出这座门。

    为什么呢?因为不合时。

    我所说的时,不是时日的时,人本来有有利的时候也有不利的时候。

    昭侯曾经处在有利的时候,不修筑高大的城门。

    去年秦军攻占了宜阳,今年又有大旱灾,昭侯不在这时候体恤百姓的困难,反而更加奢侈,这叫做‘时运衰耗而行为奢侈’。”二十六年,高大的城门落成了,韩昭侯就去世了,他果然没有从这座城门走出。

    儿子宣惠王继位。

    韩宣惠王五年(前332),张仪任秦国相国。

    八年,魏军打败韩国大将韩举。

    十一年,韩君改号称王。

    宣惠王与赵肃侯在区鼠会晤。

    十四年,秦军在鄢陵打败韩军。

    十六年(前317),秦军在修鱼打败韩军,在浊泽俘虏韩国将领鱼叟、申差。

    韩国危急,韩国相国公仲对韩宣惠王说:“合纵的盟国并不可依靠。

    现在秦国想攻打楚国已很久了,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史记向秦国求和,以一座名城贿赂秦国,准备战甲,与秦国一同南下攻伐楚国,这是用一失换来两得的计策。”韩王说“:很好。”于是小心秘密派公仲侈上路,准备到西边与秦国讲和。

    楚王听到这一消息十分害怕,召来陈轸告诉他这一情况。

    陈轸说“:秦国想攻伐楚国已有很长时间了,现在又得到一座韩国的名城和它的军力,秦、韩两国合兵攻打楚国,这正是秦国所祈求的事情。

    现在秦国已得到韩国了,楚国必遭攻击,大王请听我的话警戒楚国四境,发兵声称援救韩国,命令战车布满道路,派出信使出使韩国,多给一些车,多带一些钱,使韩君相信大王要援救他。

    即使韩不能听从我们的话,也必定感激大王,一定不会同秦国齐心来攻打我们,这样秦、韩之间不协调和睦,大军虽然来临,楚国也不会有很大危险。

    如果韩国能听从我们的话与秦国断绝友好,秦王必会大怒,因而深恨韩国。

    韩国向南方结交楚国,必定疏远秦国;疏远了秦国,它对待秦国必定不恭敬;这是利用秦、韩两国军队的矛盾来免除楚国的灾祸。”楚王说“:很好。”于是警戒楚国四周边境,发兵声称救援韩国。

    命令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臣,带很多车辆,带很多钱币。

    对韩王说:“我们国家虽然弱小,已派出全部军队了。

    希望大韩国大展心愿对付秦国,我们将全力以赴帮助韩国。”韩王听到这话非常高兴,于是停止公仲侈出使秦国。

    公仲侈说:“不能啊,真正进攻我们的是秦国,虚张声势援救我们的是楚国。

    大王靠着楚国救援的虚名,而轻易与强大的敌人秦国绝交,大王必定要被天下人大大讥笑。

    再说楚、韩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一向相约而共谋攻伐秦国的。

    到已经有了秦、韩联兵攻伐楚国的迹象,才发兵声称援救韩国,这一定是陈轸的计谋。

    而且大王已派人报告秦王我们要与他讲和了,现在不去,是欺骗秦王。

    轻易欺骗强大的秦国而相信楚国的谋臣,我担心大王必定要后悔这件事。”韩王不听,于是与秦国断绝关系。

    秦因而大怒,增加兵力攻伐韩国,大战,楚国援军不来韩国。

    十九年,在岸门大败韩军。

    韩国把太子仓送到秦国作人质以求和解。

    二十一年(前312),韩国与秦国共同攻伐楚国,打败楚将屈..,在丹阳斩杀楚军八万人。

    这一年,韩宣惠王去世,太子仓继位,这就是韩襄王。

    韩襄王四年(前308),与秦武王在临晋会晤。

    同年秋天,秦国派甘茂进攻韩国宜阳。

    五年,秦军攻克宜阳,斩杀韩军六万人。

    秦武王去世。

    六年,秦国又将武遂归还韩国,占领穰邑。

    韩国同秦国攻打楚国,打败楚将唐昧。

    十二年(前300),韩太子婴去世。

    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作太子。

    当时虮虱在楚国作人质。

    苏代对韩咎说“:虮虱流亡在楚国,楚王非常想送他回来。

    现在楚国军队十多万人驻扎在方城之外,您何不让楚王修筑一万户人家的城邑在雍氏城旁边,这样,韩国必定出兵救守雍氏城,您必将拜为大将。

    您就可以利用韩国与楚国军队的力量,奉虮虱而纳他为太子,他将来听从您是必然的事了,一定会把韩、楚边界地区封给您的。”韩咎听从他的计谋。

    楚军包围了雍氏城,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没有为韩国发兵,只派公孙昧到韩国。

    公仲侈说“:您以为秦国将援救韩国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的话说‘我经过南郑、蓝田出兵到楚国以等待韩军’,看来不能会合了。”公仲侈说“:您以为真会这样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必定是效仿张仪以前的计谋。

    楚威王进攻魏国时,张仪对秦王说:‘与楚国联合攻打魏国,要是魏国屈服投降楚国,而韩国本来又是魏国的盟国,这样秦国就孤立了。

    我们不如出兵以迷惑它们,让魏、楚两国大战,秦国就可占取西河以外的土地然后撤军回来。

    ’现在的情况是秦国假言支持韩国,其实暗中与楚国和好。

    您指望秦军到来,一定会轻易与楚军交战。

    楚国暗中知道秦军不会为您出力,将轻易与您对峙。

    如果您与楚军交战而能战胜楚军,秦军就将与您一同攻打楚国,到三川地区耀武扬威,然后回国。

    您如果不能战胜楚国,楚国就将扼守三川,您就无法得救。

    我私下为您担心。

    司马庚三次来回于郢都,秦国左相甘茂和楚相昭鱼在商於会晤,表面上他说昭鱼入秦是为了商讨让楚撤回攻打雍氏的军队,实际上好像有默契啊。”公仲侈害怕,说:“既然这样那怎么办呢?”公孙昧说:“您必须先依靠韩国的力量,再去指望秦国,先想定自己的对策,再对付张仪的旧计。

    您不如赶紧去与齐国楚国联合,齐国楚国必定全力支持您。

    您所厌恶的是张仪欺魏的手段,实际上还不能无视秦国。”于是韩国与魏国讲和,楚军解除了对雍氏的包围。

    苏代又对秦太后的弟弟芈戎说“:公叔伯婴害怕秦、楚两国送虮虱回国当太子,您为什么不替韩国向楚国索求作人质的虮虱?楚王如果听任人质虮虱回到韩国,那么公叔伯婴知道秦国楚国都不把虮虱当回事,一定让韩国与秦国楚国联合。

    秦、楚两国挟持韩国以逼迫魏国,魏国不敢向齐国联合,这样齐国就被孤立了。

    如果不行,您再替秦国向楚国请求放了虮虱到秦国作人质,楚国不听,就要与韩国结怨,这样韩国挟持齐国魏国以围攻楚国,楚国必将看重您。

    您挟持秦国楚国的倚重为韩国积德,公叔伯婴必将让韩国亲近您。”由此虮虱终于不得回到韩国。

    韩国立咎为太子。

    齐王、魏王来访。

    十四年(前298),韩王与齐王、魏王共同攻击秦国,到函谷关驻扎下来。

    十六年,秦国归还韩国河外以及武遂。

    韩襄王去世,太子咎继位,这就是矨王。

    韩矨王三年(前293),派公孙喜率领周、魏军队攻击秦国。

    秦军在伊阙打败联军二十四万,俘虏了公孙喜。

    五年,秦军攻占韩国苑地。

    六年,韩国割武遂一带土地二百里给秦国。

    十年,秦军在夏山打败韩军。

    十二年,韩王与秦昭王在西周会晤,帮助秦军攻打齐国。

    齐国被打败,齐盡王出国逃亡。

    十四年,韩王与秦王在东周与西周之间会晤。

    二十一年,派暴..援救魏国,被秦军打败,暴..逃到开封。

    二十三年(前273),赵国、魏国进攻韩国华阳。

    韩国向秦国告急,秦国不援救。

    韩国的相国对陈筮说:“事情紧急,您虽然抱病,还是希望您连夜去秦国走一趟。”陈筮到秦国拜见穰侯魏冉,穰侯说“:事情很危急吗?特地派您来。”陈筮说“:不危急啊。”穰侯生气地说“:您这样可以为您的国君作使者吗?你们韩国官员车马不绝于道向秦国求救,向敝国报告情况危急,您来却说不危急,为什么史记呢?”陈筮说“:韩国危急了就会改变立场投靠其他国家。

    因为情况不那么危急,所以我再一次来这里了。”穰侯说“:您不用见秦王,我这就发兵救韩。”八天,救兵赶到,在华阳城下打败赵、魏两国军队。

    这一年,矨王去世,儿子桓惠王继位。

    韩桓惠王元年(前272),韩军攻打燕国。

    九年,秦国攻占韩国陉地,在汾水岸边筑城。

    十年,秦军在太行山攻打韩军,韩国上党郡守将献出上党郡投降赵国。

    十四年,秦军攻占赵国上党,在长平杀害马服子士卒四十万人。

    十七年,秦军攻占韩国阳城、负黍。

    二十二年,秦昭王去世。

    二十四年,秦军攻占韩国城皋、荥阳。

    二十六年,秦军全部占领韩国上党郡。

    二十九年,秦军攻占韩国十三座城池。

    三十四年(前238),桓惠王去世,儿子韩王安继位。

    韩王安五年(前234),秦军进攻韩国,韩国危急,派韩非出使秦国,秦国扣留韩非,趁机杀了他。

    九年(前230),秦军俘虏了韩王安,全部占有了韩国土地,设置为颍川郡。

    韩国最后灭亡了。

    太史公说:韩厥感动晋景公,让赵氏孤儿赵武承续了赵家的香火,从而成全了程婴、公孙杵臼的义举,这是天下的阴德。

    韩氏的功劳,在晋国没有看到更大的表现。

    然而与赵、魏最后都成诸侯,传位十余世,也是应该的啊!田敬仲完世家陈完是陈厉公陈佗的儿子。

    陈完出生时,周朝太史经过陈国,陈厉公让太史为陈完占卜未来,得到的是由《观》卦变为《否》,卦辞的大意是:“观览国家的礼乐文采,有利于作君王的宾客。

    他将取代陈君拥有国家吧?或者不在陈国而在其他国家吧?不是应验在他自身,而是应验在他子孙。

    如果在其他国家,必定是在姜姓国家。

    姜姓是尧时四岳的后代。

    事物不能两者同时强大,当陈国衰弱时,这孩子的后嗣将会昌盛起来吧?”陈厉公是陈文公的小儿子,他的母亲是蔡国女子。

    文公去世,厉公的哥哥陈鲍继位,这就是陈桓公。

    桓公与厉公陈佗不是同母所生。

    当桓公生病时,蔡国人为陈佗杀害了桓公陈鲍和太子陈免而立陈佗为国君,这就是厉公。

    厉公即位以后,娶蔡国女子为妻。

    蔡国女子与蔡国人私通,经常回到蔡国,厉公也常常到蔡国去淫乱。

    桓公的小儿子陈林怨恨厉公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于是让蔡国人招诱厉公而杀死了他。

    陈林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庄公。

    所以陈完不得继位,作了陈国的大夫。

    厉公被杀,是因为淫乱而出国到蔡国,所以《春秋》说“蔡国人杀害了陈佗”,是对陈厉公的谴责。

    陈庄公去世,立他弟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宣公。

    宣公二十一年(前627),杀了太子御寇。

    御寇与陈完关系亲密,陈完害怕灾祸牵连到自己身上,所以逃奔到齐国。

    齐桓公想任他作卿,陈完推辞说“:逃亡流浪的臣子有幸得以免祸寄居于齐国屋檐之下,已经是您的恩惠,我不敢再担任这么高的职务。”桓公任他作工正。

    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此占卜,占兆说:“这是像凤凰飞翔,和声悦耳响亮。

    有妫氏的后代,将在姜姓国家生育成长。

    五代以后将会昌盛,与正卿地位相当。

    八代以后,没有人比他更强。”齐懿仲终于把女儿嫁给了陈完。

    陈完逃奔到齐国时,是齐桓公继位的第十四年。

    陈完去世,谥号为敬仲。

    敬仲生有儿子叫陈稚,字孟夷。

    敬仲逃到齐国后,改陈姓为田姓。

    田稚孟夷生了盡孟庄,田盡孟庄生了文子须无。

    田文子事奉齐庄公。

    晋国的大夫栾逞在晋国作乱,来投奔齐国,齐庄公优厚地接待他,把他当做宾客。

    晏婴和田文子劝谏庄公,庄公不听从。

    田文子去世,生有桓子无宇。

    田桓子无宇有勇力,事奉齐庄公,很受宠爱。

    田桓子无宇去世,生有武子开和矨子乞。

    田矨子乞事奉齐景公,作大夫,他征收老百姓的赋税时用小斗收进,贷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贷出,对人民施行阴德,而齐景公也不制止他。

    因此田家深得齐国民心,宗族日益强大,人民思念田家。

    晏子屡次劝谏齐景公抑止田氏的行为,景公不听从。

    后来晏子出使到晋国,与叔向私下议论说“:齐国的政权终将归于田氏了。”晏婴去世后,范氏、中行氏反叛晋国。

    晋国攻打他们很急,范氏、中行氏向齐国借粮。

    田乞想在齐国作乱,想在诸侯中结交党徒,于是劝景公说:“范氏、中行氏屡次对齐国有恩德,齐国不能不援救他们。”齐国就派田乞去救援,并运给他们粮食。

    齐景公太子早死,后来景公有一个宠爱的妃子叫芮子,生下一个儿子叫荼。

    景公病倒时,命令他的国相国惠子和高昭子立儿子荼作太子。

    景公去世后,高昭子和国惠子两相立荼作国君,这就是晏孺子。

    而田乞不高兴,想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作国君。

    阳生一向与田乞相交甚欢。

    晏孺子继位时,阳生逃奔到鲁国。

    田乞假装奉承高昭子、国惠子,每次上朝都随侍在车上,说:“开始时诸位大夫都不想立晏孺子。

    孺子继位以后,您们作他的国相,大夫们都人人自危,阴谋作乱。”田乞又欺骗大夫说“:高昭子可怕啊,要在他还没动手前先下手。”各位大夫听从他的话。

    田乞、鲍牧与大夫们领兵进入宫中,进攻高昭子。

    高昭公闻讯,与国惠子去救齐君。

    齐君的部队被打败了,田乞的部众追击国惠子,惠子逃奔到莒地,于是便返回杀害了高昭子。

    晏婴的儿子晏圉逃奔到鲁国。

    田乞派人到鲁国,迎接阳生。

    阳生回到齐国后,藏在田乞家中。

    田乞邀请各位大夫说“:我儿子田常的母亲有祭祀后剩下的鱼菽等祭品,敬请光临会饮。”大夫们到田家相聚饮酒。

    田乞将阳生装在一个大皮口袋中,放在座位中央。

    打开口袋,放出阳生,说“:这就是齐国的君主啊。”大夫们都伏在地上拜见。

    准备盟誓立阳生作国君,田乞骗众人说:“我是与鲍牧合谋共同拥立阳生的。”鲍牧发怒说“:大夫们忘了景公的遗命吗?”各位大夫想反悔,阳生便叩头说:“行就立我,不行就算了。”鲍牧害怕自己招致灾祸,于是又说“:都是景公的儿子,怎么不行!”于是在田乞家里立阳生为齐国国君,这就是悼公。

    于是派人把晏孺子放逐到骀地,又把他杀掉了。

    悼公即位后,田乞任国相,专擅齐国国政。

    四年(前485),田乞去世,儿子田常史记取代了他的职位,这就是田成子。

    鲍牧与齐悼公有隔阂,杀害了悼公。

    齐国共同拥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国君,这就是简公。

    田常成子与监止同时担任左右相,辅佐简公。

    田常心里嫉恨监止,监止受简公宠幸,不能罢去他的权力。

    于是田常又实行田矨子的政治措施,用大斗贷出粮食,用小斗收进粮食。

    齐国人讴歌他说:“老婆婆采芑菜呀,都送给田成子吧!”齐国大夫上朝,御官田鞅上谏齐简公说:“田常与监止势不两立,请您从中挑选一个作国相。”简公不听从。

    子我是监止的同族人,经常与田家发生矛盾。

    田家的远房亲族田豹服侍子我,很受恩宠。

    子我对田豹说:“我想全部诛灭田家嫡亲亲族,以田豹代替田氏正宗。”田豹说“:我是田氏中的远房族人呀。”子我不听。

    过不多久,田豹对田常说“:子我准备诛灭田家,田家如不先下手,灾祸就将来临了。”子我住在王宫,田常兄弟四人驾车入宫,要杀子我。

    子我紧闭大门。

    齐简公正与侍妾在檀台饮酒作乐,见状,准备攻击田常。

    太史子馀说“:田常不敢作乱,只是为君除害。”简公才作罢。

    田常出宫后,听到简公发怒,害怕自己被诛,准备出逃。

    田子行说:“迟疑不决是坏事的根源。”田常于是攻打子我。

    子我率领他的党徒反攻田常,不能获胜,出外逃亡。

    田常的党徒追杀子我和监止。

    齐简公出奔,田常的党徒追到徐州抓住了简公。

    简公说“:早听了御官田鞅的话,就不会遇上这场灾难了。”田常的党徒害怕简公回国都重掌权力后杀害自己,于是就杀害了简公。

    简公在位四年而被杀害。

    于是田常立简公的弟弟骜为国君,这就是齐平公。

    平公即位,田常任相。

    田常在杀害简公后,怕诸侯合力诛杀自己,于是全部归还侵占的鲁国、卫国的土地,向西与晋国的公室和韩氏、魏氏、赵氏约和,向南与吴国、越国互通使节,修功德行赏赐,亲近百姓,因此齐国又归于安定。

    田常向齐平公说“:施行恩德是人人都希望的事情,由国君来作;执掌刑罚是人人都厌恶的事情,请由我来作。”执行这种分工五年,齐国的政权都集中到田常手里。

    田常于是杀死鲍牧、晏婴、监止以及国君家族中势力较强的人,又划出齐国从安平以东直到琅笽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封地,封地比平公的食邑还要大。

    田常于是挑选齐国身长七尺以上的女子充于后宫,后宫嫔妃数以百计,又让宾客门人自由进入后宫而不加禁止。

    到田常去世时,有七十多个儿子。

    田常去世,儿子襄王田盘接替他的职位,任齐相。

    田常谥为成子。

    田襄子在任齐宣公国相后,晋国的赵、魏、韩三家诛杀了知伯,瓜分了知伯的领地。

    田襄子让自己的兄弟族人全都作齐国都邑的大夫,与晋国三家互通使臣,将要独吞齐国。

    田襄子去世,儿子庄子田白继位。

    田庄子任齐宣公国相。

    宣公四十三年(前413),齐国攻伐晋国,攻破黄城,包围阳狐。

    第二年,攻伐鲁城、葛地及安陵。

    再过一年,攻占鲁国一座城池。

    田庄子去世,儿子太公田和继位。

    田太公任齐宣公国相。

    宣公四十八年(前408),攻占鲁国的成阝城。

    第二年,齐宣公与郑国人在西城会盟。

    齐军攻伐卫国,占领..丘。

    宣公五十一年去世,田会在廪丘造反。

    齐宣公去世,儿子康公贷继位。

    贷继位十四年,沉湎酒色,不理国政。

    田太公便把齐康公迁到海上,给一座城池作食邑,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

    第二年,鲁国在平陆打败齐军。

    三年(前402),田太公与魏文侯在浊泽会晤,请求列为诸侯。

    魏文侯于是派遣使者告诉周天子及诸侯,请求立齐国国相田和作诸侯。

    周天子答应了他,康公十九年(前386),田和立为诸侯,周王室记录在案,开始以元年纪事。

    齐侯太公田和立为诸侯第二年,就去世了。

    儿子桓公田午继位。

    桓公田午五年,秦国、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桓公田午召集大臣计议说“:早点救援好还是晚点救援好?”驺忌说“:不如不去救援。”段干朋说:“不去救援,那么韩国被挫败就将归属魏国,不如还是去救援。”田臣思说“:诸位的看法都错了啊!秦、魏两国攻打韩国,楚、赵两国一定会去救援它,这是上天把燕国赐给我们齐国啊。”齐桓公说“:好主意。”于是秘密答应韩国使者出兵救援而让他回去。

    韩国自认为将得到齐国的救援,因而与秦、魏两国开战。

    楚、赵两国闻讯,果然发兵救援韩国。

    齐国趁此机会发兵袭击燕国,占取了桑丘。

    六年,齐军救援卫国。

    齐桓公去世,儿子威王田因齐继位。

    这一年,原齐国康公贷去世,绝子无后,俸邑都归于田氏。

    齐威王元年,三晋趁齐国国丧之机攻伐齐国灵丘。

    三年,三晋灭掉晋国公室然后瓜分了晋国土地。

    六年,鲁国攻伐齐国,进入阳关。

    晋国攻伐齐国,直到博陵。

    七年,卫国攻伐齐国,占领薛陵。

    九年,赵国攻伐齐国,占领甄城。

    齐威王开始继位以来,不理国政,政事交付给卿相大夫,九年中间,诸侯都来攻伐,民不聊生。

    这时威王召来即墨大夫而对他说:“自从您作即墨大夫以来,每天都有人来说您的坏话。

    但是我派人去巡视即墨,田地都已开垦,人民衣食丰足,官府中没有堆积滞留的公务,东方因而得以安定。

    这是因为您不会讨好我左右身边的人以博求名誉的缘故啊。”封给他一万户的食邑。

    又召来阿城大夫而对他说“:自从您治理阿城以来,赞誉您的话每天都能听到。

    然而我派人去视察阿城,田野没被垦治,人民生活贫苦。

    往日赵国进攻甄城,您不去救援。

    卫国攻取薛城,您不闻不问。

    这是因为您用钱重贿了我左右身边的人以索取名誉的缘故啊!”这一天,烹杀了阿城大夫,齐威王身边曾经赞誉过阿城大夫的人都一并烹杀了。

    于是发兵向西攻打赵国、卫国,在浊泽打败魏军并包围了魏惠王。

    魏惠王请求献上观城以求和解,赵国人也归还了齐国长城。

    于是齐国人民大为震惊,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尽力表现出忠诚。

    齐国得到大治,诸侯闻讯,二十多年没有人敢于出兵侵犯齐国。

    驺忌子凭弹琴的技艺谒见齐威王,威王喜欢他而让他住在王宫右室。

    不久,威王弹起琴,驺忌子推开门进来说:“琴弹得真好啊!”威王勃然不悦,放下琴按着剑说:“先生刚被留下,没有深察情况,怎么知道我琴弹得好呢?”驺忌子说:“那大弦浑厚而且像春天般和暖,象征着君王;那小弦明晰而且清亮,象征着国史记相;手指控弦很紧,而又很舒缓地放开,象征着政令;和谐的声音,高低相辅相成,回旋曲折而不互相干扰,象征着四时:我因此知道您的琴弹得好。”威王说:“你很精通音律啊。”驺忌子说:“何止音律,大凡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道理都寓含在音律之中。”威王又勃然不悦说“:要是谈到五音调配成律的道理,确实没有人赶得上先生。

    至于治理国家、安定人民,又跟丝竹管弦有什么关系呢?”驺忌子说“:那大弦浑厚而似春天般温暖,是国君;那小弦明晰而清亮,是相国;控弦紧而又舒缓地放开,是政令;和谐而鸣,高低相成,回旋曲折而不干扰,是四时。

    声音往复而不紊乱,是政治清明;上下前后连接沟通,是延续国祚不致灭亡:所以说琴声调和则国家治理。

    治理国家,安定人民,没有比五音的道理更加明白的。”威王说“:讲得好啊。”驺忌子求见威王三个月后就接受了相印。

    淳于髟几拜见驺忌子说:“您真会说话啊!我有一个愚昧的想法,希望能对您陈述出来。”驺忌子说“:恭听教诲。”淳于髟几说:“事君之礼完备无失,则身名均可盛昌,事君之礼疏忽不周,则声名均亡。”驺忌子说:“恭听教诲,永志不忘。”淳于髟几说:“猪油涂在棘木车轴上,是为了让轴轮转动灵活,然而猪油不能使穿于方孔中的车轴运转灵活。”驺忌子说:“恭听教诲,我将恭敬地侍奉在贤君左右。”淳于髟几说:“用胶去粘破旧的弓杆,是为了粘合,然而胶不能粘合疏罅隙缝。”驺忌子说:“恭听教诲,我将紧密地亲附于人民。”淳于髟几说:“狐狸皮作成的大衣虽然破旧,不能用黄狗的皮来修补。”驺忌子说:“恭听教诲,我将谨慎地挑选君子,不让小人混杂在他们中间。”淳于髟几说:“大车不校正,不能负担起它常有的载重责任;琴瑟不校正,不能形成协调的五音。”驺忌子说:“恭听教诲,我将慎重地制定法律来督察奸吏。”淳于髟几说完,快步走出,到门前,向他仆人说:“这个人呀,我告诉他精微的言语五次,他回答我如回声反应一样迅速,这个人不久后一定会受到封赏。”一年后,齐威王把下丕阝封给驺忌子,号称成侯。

    齐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在平陆会晤。

    二十四年,与魏王在郊外会猎。

    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我国家这样小,还有直径一寸的宝珠,可以照耀前后十二辆车子的距离,共有十枚,怎么一万乘战车的大国会没有宝物呢?”威王说“:我所认为的宝物与您不同。

    我的臣子中有叫檀子的,派他守卫南城,则楚国不敢寇犯齐国而向东进取,泗水一带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称臣。

    我的臣子中有叫鳷子的,派他守卫高唐,则赵国人不敢往东而到黄河中捕鱼。

    我的官员中有叫黔夫的,派他治理徐州,则燕国人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到西门祭祀,恳请神明保佑不受攻击,搬迁跟随他的有七千余家民户。

    我的臣子中有叫种首的,派他守备盗贼,则走路的不拣掉在地上的东西。

    这种贤臣良吏光耀千里,哪里只有十二乘车的距离啊!”魏惠王惭愧,不欢而去。

    二十六年,魏惠王包围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救援赵国好还是不好?”驺忌子说“:不如不救。”段干朋说:“不救就是不道义,而且对齐国不利。”齐威王说“:为什么呢?”回答说“:要是魏国吞并了邯郸,对于齐国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救援赵国,驻军于邯郸郊外,那么赵国虽可解围,但魏国仍然完好无损。

    所以不如往南进攻魏国襄陵以疲敝魏国,即使邯郸被攻下,齐国也可利用魏国的疲敝以控制它。”齐威王听从了段干朋的计谋。

    后来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和,公孙阅对成侯驺忌说“:您为什么不谋划攻伐魏国?攻伐魏国,田忌必定带兵。

    如能战胜有功,那是您谋略的功劳;战而不胜,不是上前战死就是向后溃败,那他的性命就在您的掌握之中了。”于是成侯向威王进言,使田忌南攻襄陵。

    十月,邯郸被攻克,齐国趁机起兵攻打魏国,在桂陵大败魏军。

    于是齐国势力在诸侯中最为强大,自称为王,号令天下。

    三十三年,威王杀了他的大夫牟辛。

    三十五年,公孙阅又对成侯驺忌说:“您何不让人拿十斤黄金到街市上去占卜,让他说‘我是田忌的人。

    我们三战三胜,声威震天下。

    想作大事,是吉利还是不吉利?’”等占卜的人卜完走后,就令人逮捕那个占卜先生,当着威王的面验求卜人的话。

    田忌闻讯后,就率领他的部下袭击攻打临淄,要抓成侯,没有获胜,只好逃走了。

    三十六年,威王去世,儿子宣王辟瞗继位。

    齐宣王元年,秦国任用商鞅。

    周王室送给秦孝公伯的称号。

    二年,魏国攻伐赵国,赵国与韩国亲善,一同反攻魏国。

    赵国战事不利,在南梁交战。

    齐宣王召回田忌恢复他以前的职位。

    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宣王召来大臣商议说“:早去救援韩国好还是晚去救援好?”驺忌子说“:还是不去救援好。”田忌说“:不救韩国,那么韩国被挫败后将归于魏国,不如早去救援。”孙子说:“在韩国、魏国的兵力尚未疲敝时去救援韩国,这是我们去代韩国承受魏军的攻击,反而要听从韩国的指挥。

    况且魏军有攻破韩国的意图,韩国眼看要灭亡,必定东来向齐国求救。

    我们趁机可以和韩国结交深厚的感情,又可以在战役晚期赶上魏军的疲敝,那就可以获得重大的利益和尊贵的名声。”齐宣王说“:很好。”于是暗中告诉韩国的使者说齐国出兵救援而让他回去。

    韩国于是靠着齐国,与魏国交战,五战不胜,而向东投靠齐国。

    齐国趁机出兵,派田忌、田婴为将,孙子为军师,援救韩国、赵国,攻打魏国,在马陵大败魏军,杀死魏军大将庞涓,俘虏魏太子申。

    打这以后三晋各国君王都通过田婴到博望朝见齐王,结盟而去。

    七年,齐宣王与魏王在平阿南边会晤。

    第二年,又在甄城会晤。

    魏惠王去世。

    再过一年,与魏襄王在徐州会晤,诸侯互相称王。

    十年,楚国包围齐国徐州。

    十一年,与魏国一同攻伐赵国,赵国决开黄河堤岸引水淹灌齐、魏联军,齐、魏两国退兵。

    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闻声而来的驺衍、淳于髟几、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流七十六人,都赐给府宅,拜为上大夫,不担任官职而让他们自由议论。

    因此齐国稷下学者又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

    十九年,齐宣王去世,儿子盡王地继位。

    齐盡王元年,秦国派张仪与诸侯中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砫桑相会。

    三年,齐王将田婴封在薛地。

    四年,到秦国娶回史记公主。

    七年,与宋国一同攻打魏国,在观津打败魏军。

    十二年,齐军攻打魏国。

    楚国包围了韩国雍氏城,秦军打败楚将屈..。

    苏代对楚臣田轸说:“我想拜见先生,陈告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使楚国给先生带来利益,能成功是福,不成功也是福。

    今天我站在门口,听到有人说魏王告诉韩国韩冯、秦国张仪道:‘煮枣将被攻占,齐军又不断进逼,先生来援助我就有望了;不能援助我,我的城池就都要让齐军攻占了。

    ’这只不过是传说。

    但秦国、韩国的军队如不东出救魏,十多天时间,魏国就会投靠韩国服从秦国。

    秦国听从张仪的计策,与韩、魏两国联手对付齐、楚两国,这正是先生成功的好机会啊。”田轸说“:怎样才能使秦国不向东出兵呢?”回答说“:韩冯援救魏国的话,必定不会对韩王说‘我是为了魏国’,必是要说‘我将要用秦、韩两国的兵力向东击退齐、宋两国的军队,我再统领三国的兵力,乘着楚将屈..已被秦军击败的机会,向南夺取楚国的土地,以前的失地必将全部收复。

    ’张仪援救魏国的话,必定不会对秦王说‘我是为了魏国’,必定要说‘我将要用秦、韩两国的兵力向东抵拒齐、宋两国的军队,我将统领三国的兵力,乘着屈..被打败的机会,向南夺取楚国的土地,名义上是保存将亡的国家,实际上是攻伐韩国三川地区而归,这是称王天下的事业。

    ’先生让楚王给韩国土地,让秦国从中讲和,对秦王说:‘让楚国割给韩国土地,然后秦王陈兵三川,韩国的部队不动用就可以从楚国得到土地。

    ’韩冯调兵向东的事又怎样对秦王交代呢?必定说:‘秦国不用出兵就能得到三川,攻伐楚国、韩国以逼迫魏国,魏国不敢向东和齐国联合,这就孤立了齐国。

    ’张仪请兵向东的事又作何解释呢?必定说‘:秦国和韩国都想以屯兵相威胁,声威震播到魏国,魏国不想失去齐国楚国就是为了以它们作靠山。

    ’魏国转向秦国韩国又争着侍奉齐国楚国,楚王想要得到魏国而不把土地给韩国,先生让秦国韩国不出兵就能得到土地,您对这两国就有大的恩德了。

    秦王和韩王被张仪、韩冯所胁迫,向东出兵救魏,使魏国臣服,先生却稳操胜算贡献于秦、韩,这将使秦、韩喜爱先生而憎恶张仪的劳师费力了。”十三年,秦惠王去世。

    二十三年,齐国与秦国在重丘打败楚国。

    二十四年,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

    二十五年,齐国将泾阳君交还给秦国。

    孟尝君薛文到秦国,将任秦相,后又因故逃走。

    二十六年,齐国与韩国魏国共同攻打秦国,到函谷关驻军。

    二十八年,秦国割让河外土地给韩国求和,三国才罢兵。

    二十九年,赵国杀害主父。

    齐国帮助赵国灭亡了中山国。

    三十六年,齐盡王自称东帝,秦昭王自称西帝。

    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在章华东门谒见齐王。

    齐王说“:啊,好啊,先生来了!秦王派魏冉把帝号送给我,先生认为怎么样?”回答说“:大王对我的提问太仓促了,我认为患难都是从细微处产生的,希望大王接受帝号但不要马上称帝。

    秦王称帝之后,如果天下人都不反对,大王再称帝,不为迟啊。

    再说辞让争称帝名,没有损害。

    秦王称帝之后,如果天下人反对他,大王就可以不称帝,以收买天下人心,这是一大资本啊。

    况且天下出现两个帝,大王认为天下人是尊崇齐国呢?还是尊崇秦国呢?”齐王说:“尊崇秦国。”苏代说:“放弃称帝,天下人是喜爱齐国呢?还是喜爱秦国呢?”齐王说“:喜爱齐国而憎恶秦国。”苏代说“:两国共立盟约,攻伐赵国有利,还是攻伐宋国的暴君有利?”齐王说“:攻伐宋国暴君有利。”苏代说:“相约称帝是一样的,但与秦一起称帝而天下人却只尊重秦国而轻视齐国,放弃称帝则天下人喜爱齐国而憎恶秦国,攻伐赵国又没有攻伐宋国暴君有利,所以希望大王明智地放弃称帝以收取天下人心,背弃与秦国的盟约而抗拒秦国,不要争天下的尊崇,然后大王抓住时机攻占宋国。

    占有了宋国,卫国的阳地就危险了;占有了济水西岸,赵国的东阿就紧急了;占有了淮河以北,楚国的东部就受到威胁;占有了陶地、平陆,魏国的大门就不敢打开了。

    放弃称帝而代之以讨伐宋国暴君的行动,国家受到看重,名声被人尊崇,燕国和楚国因而被迫臣服,天下人不敢违抗齐国的号令,这是商汤、周武王当年的义举啊。

    敬重秦国称帝的虚名,然后使天下人都憎恨它,这就是所谓以卑为尊的方法。

    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于是齐王去掉帝号又称王,秦王也放弃了帝号。

    三十八年,齐军攻伐宋国。

    秦昭王发怒,说:“我爱护宋国与爱护韩国的新城、卫国的阳晋一样。

    齐国的谋士韩聂与我友善,却攻打我喜爱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苏代替齐国回答秦王说“:韩聂攻打宋国,这是为了秦王您啊。

    齐国强大了,再加上夺取了宋国,楚国和魏国必定害怕,害怕就必定向西臣事秦国,这样大王不费一兵、不伤一卒,不必费心就使魏国割让安邑,这就是韩聂为大王所祈求的啊。”秦王说:“我担心齐人的心意难测。

    一时搞合纵,一时搞连横,这又怎么解释呢?”苏代回答说“:天下各国的心意又能让齐国知道吗?齐国攻打宋国,是因为它知道臣事秦国就要用万乘之国的力量来装备自己,不向西事奉秦国,宋国就不得安定的。

    中原各国老奸巨滑的游说之士处心积虑想离间齐、秦两国的交情,驾着车子奔到秦国的人中,没有一人说齐国的好话,驾着车子奔到齐国的人中,没有一个说秦国的好话。

    为什么呢?都不希望齐国和秦国联合啊。

    晋国、楚国是多么明智而齐国、秦国是多么愚蠢啊!晋、楚联合就必离间齐、秦,齐、秦联合也必定离间晋、楚,请大王凭这道理明断事情。”秦王说“:好。”于是齐国就攻伐宋国,宋王出国逃亡,死在温城。

    齐国向南割取了楚国的淮河北岸土地,向西侵犯三晋,想要吞并周室,自称天子。

    泗水流域诸侯邹、鲁等国的国君都向齐国称臣,其他诸侯也都恐惧。

    三十九年,秦国来攻打齐国,夺取齐国九座连城。

    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派出各自精锐部队来攻伐齐国,在济水以西打败齐军。

    齐王的军队瓦解后退。

    燕军大将乐毅于是进入齐国临淄,全部掠走齐国的珍宝珠玉。

    齐盡王出国逃亡,到卫国。

    卫国国君让出王宫给齐王住宿,自己称臣而侍候齐王。

    齐盡王傲慢不逊,卫国人侵袭他。

    齐盡王逃走,到邹、鲁,仍有骄傲神态,邹、鲁国君都不收容他,于是逃往莒地。

    楚国派氵卓齿领兵援救齐国,因此就作了齐盡王的相。

    氵卓齿终于杀死了齐盡王,并与燕国共同瓜分了侵占的齐国领土和抢来的珍宝玉器。

    史记齐盡王被杀害后,他的儿子法章改名换姓在莒城太史敫家作佣人。

    太史敫的女儿觉得法章状貌奇伟,认为绝非平常之人,因而怜悯他,经常偷来衣食给他,而且与他私通。

    氵卓齿离开莒城后,莒城人民和齐国逃亡的臣子汇合在一起寻找齐盡王的儿子,想拥立他为君。

    法章害怕他们诛杀自己,很久,才敢自己申明“我是盡王的儿子”。

    于是莒人共同拥立法章,这就是襄王。

    据守莒城而布告齐国各地说“:齐王已经在莒城继位了。”齐襄王继位后,立太史家的女儿为王后,这就是君王后。

    生了儿子建。

    太史敫说:“女儿不因媒人介绍而自己嫁人,不配做我女儿,玷污了我祖宗名声。”终生不见君王后。

    君王后贤德,不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去作儿女的礼节。

    齐襄王在莒城五年,田单以即墨为基地攻破燕军,到莒城迎接襄王,回到临淄。

    齐国以前的领土全部收复归于齐国。

    齐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十四年,秦国攻打齐国的刚邑和寿邑。

    十九年,齐襄王去世,儿子建继位。

    齐王建继位六年,秦军攻打赵国,齐国、楚国援救赵国。

    秦王计议说:“齐、楚援救赵国,他们能紧密协作我们就退兵,不然我们就攻打他们。”赵国没有了粮食,向齐国借粮,齐国不给它。

    齐国谋臣周子说:“不如答应借粮以使秦国退兵,不借粮秦军就不会退,这样秦国的计谋就能实现而齐、楚的计谋就失败了。

    而且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犹如屏障,就像嘴唇对于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今天赵国灭亡,明天祸患就轮到齐国和楚国了。

    再说救赵的事情,就像捧着漏水的缸去救烧焦了的锅一样急切。

    救援赵国,是高扬道义,打退秦军,是显明声威。

    以道义解救将亡的国家,以声威打退强大的秦军,不致力于此种大事而斤斤计较粮食,这样为国家作打算可就错了。”齐王不听从。

    秦军在长平大破赵军四十多万,接着又包围了邯郸。

    十六年(前249),秦国灭掉了周王室。

    齐君王后去世。

    二十三年,秦国设置了东郡。

    二十八年,齐王到秦国朝拜,秦王嬴政在咸阳设酒招待。

    三十五年,秦国灭亡韩国。

    三十七年,秦国灭亡赵国。

    三十八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被秦王发觉,杀死了荆轲。

    第二年,秦军攻破燕国,燕王逃到了辽东。

    再过一年,秦国灭亡魏国,秦军驻扎在齐国历下。

    四十二年,秦国灭亡楚国。

    第二年,俘虏了赵代王嘉,杀掉了燕王喜。

    四十四年(前221),秦军攻打齐国。

    齐王听从国相后胜的计策,不抵抗,带着军队投降了秦国。

    秦军俘虏了齐王田建,把他迁往共地。

    于是灭掉齐国作为秦国的一个郡。

    天下全部被秦国兼并,秦王嬴政立号为皇帝。

    当初,君王后贤德,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与诸侯交往讲求诚信,齐国又处在远离秦国的东海边上,秦国日夜攻打三晋、燕、楚,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因此齐王田建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

    君王后去世,后胜任齐国相,接受秦国间谍大量的金银,派许多宾客到秦国,秦国又给予许多金银,宾客回来都反为秦国充当间谍,劝齐王放弃合纵朝奉秦国,不修治攻击作战的军备,不帮助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而得以消灭五国。

    五国已经灭亡,秦军终于攻进齐国临淄,人民都不敢进行反抗搏斗。

    齐王田建终于投降,被迁往共地。

    所以齐人怨恨齐王田建不早点与诸侯合纵攻秦,听信奸臣宾客之言以致灭亡了他们的国家,因而编出歌谣说:“是松树?还是柏树?使田建迁往共地,还不是宾客招来的祸?”这是痛恨齐王田建不详察宾客的真正面目啊。

    太史公说:孔子到晚年而喜欢读《易》。

    《易》这门学问,深奥悠远,不是通晓事物的人和非凡才干的人,谁能对它探幽发赜呢!所以周王室太史为田敬仲完占卦,推算到十世之后;到田完逃奔到齐国,懿仲卜筮的结果也是一样。

    田乞和田常之所以接连杀害齐国两个国君,专擅齐国政权,未必是形势渐渐影响所造成的,也好像是遵循着卜筮的预兆啊。

    孔子世家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家的女儿野合而生下孔子,那是他们到尼山祷告山神才得到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降生。

    生下来时头顶就像中间凹下、四周凸起的山丘,所以给他取名叫丘。

    字仲尼,姓孔。

    孔丘出生三年后叔梁纥去世,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东部,因此孔子不能确知他父亲下葬的地方,他母亲对他隐瞒了这件事。

    孔子在小时候做游戏时,常常陈列俎豆等祭祀礼器,学做祭祀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装殓后暂时停放在曲阜五父衢的路旁,由于慎重没有安葬。

    荈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父亲的坟墓,然后孔子才把母亲与父亲合葬在防山。

    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孝,鲁国大夫季氏设宴招待士人,孔子前往赴宴。

    季孙的家臣阳虎阻止孔子说“:季氏只招待名士,不敢招待您啊。”孔子因此退了回来。

    孔子年十七岁时,鲁国大夫孟矨生病将死,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因受华氏之祸而灭败。

    他的祖先弗父何当初本来应做宋国国君却辞让给他的弟弟厉公。

    到了正考父,他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朝,三次受命都更加恭敬,所以考父庙鼎的铭文说‘:第一次受命时鞠躬致敬,第二次受命时腰折背躬,第三次受命时腰曲头俯,靠着墙行走,也没有人敢怠慢我。

    我用这鼎煮面糊,用这鼎熬稀粥,用以度日糊口。

    ’他就是这样恭谨俭约。

    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为世所用,也必定有才德显达的人。

    现在孔丘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大概是才德显达的人吧?我过世之后,你一定要拜他为师!”到矨子去世后,懿子与鲁国人南宫敬叔前往孔子那里学礼,这一年,季武子死了,季平子继承了卿位。

    孔子家境贫寒而且地位低下。

    到成人后,曾在季氏门下做管理仓库的官吏,出纳钱粮准确清楚;又曾担任主管畜牧的小官,养的牲口越来越多。

    由此出任主管工程建筑的司空。

    不多久离开鲁国,受到齐国的排斥,受到宋国、卫国的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到困厄,因此又回到鲁国。

    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家都叫他“长人”而另眼相看。

    鲁国再次优厚友好地对待他,因此回到鲁国。

    鲁国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进言说:史记“请允许我与孔子一道到周朝王室去。”鲁君给了孔子一乘车,两匹马,一名僮仆随行,到周朝王室学礼,据说在这时孔子见到了老子。

    告辞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人家用钱财送别行人,仁德高尚的人用言语送别行人,我不能够富贵,但窃据仁德高尚的名号,用言语送别您。

    我说: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遭到死亡的威胁,是因为喜欢非议他人的缘故。

    学问渊博识见广大的人常常危及自身,是因为喜欢揭发他人阴私险恶的缘故。

    做子女的在父辈面前不要总是突出自己,做人臣的在国君面前不要总是抬高自己。”孔子从周王室回到鲁国,弟子渐渐多起来了。

    这时候,晋平公放荡荒淫,晋国六卿专擅国政,向东攻伐诸侯;楚灵王兵力强盛,北上侵犯中原;齐国强大而且临近鲁国。

    鲁国弱小,依附于楚国那么晋国就要生气;依附于晋国那么楚国就要来攻打;事奉齐国不周到,齐国的军队就要侵犯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孔子年纪已三十岁了。

    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过去秦穆公国家很小,地处偏僻,他能成为霸主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秦国呀,国家虽然很小,但它的志向宏大;所处地域虽然偏僻,但施政十分中正。

    秦穆公亲自举拔百里奚,封他以大夫的爵位,把他从奴隶的拘禁中救出来,与他面谈三天,交给他国家大政。

    由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也是可以的,他成为霸主还是委屈了他呢。”景公很高兴。

    孔子年三十五岁时,鲁国大夫季平子与后阝昭伯因为斗鸡结怨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一同进攻昭公,昭公军队战败,逃到齐国,齐国将鲁昭公安置住在乾侯邑。

    其后不久,鲁国发生变乱。

    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依靠高昭子的关系接近齐景公。

    孔子与齐国的太师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音乐《韶》乐,学习它,有三个月都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称赞他。

    齐景公问孔子有关为政的道理,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真是国君不像国君的样子,臣子不像臣子的样子,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儿子不像儿子的样子,即使有很多的粮食,我哪能吃得到!”另一天景公又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省财力。”景公很高兴,准备把尼溪的田地封给孔子。

    晏婴进言说“:大凡儒家学者都能言善辩,而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傲慢任性,作为臣下很难驾驭;推重丧事,极尽哀情,不惜倾家荡产去厚葬,这种礼俗不值得取法;到处游说求取官职,不可用来治理国家。

    自圣贤去世之后,周朝王室已经衰萎,礼崩乐坏有一段时间了。

    现在孔子过分装饰外表,提倡繁杂的应对进退的礼节,刻意讲究上下快慢的规矩,几代人也学不完,一辈子也弄不清楚这些礼节。

    国君想用这一套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不是引导治理百姓的方法。”后来,景公只是客气地接见孔子,不再问起礼制的问题。

    有一天,景公留下孔子说“:以鲁国对待季氏的待遇来对待您,我做不到。”就以鲁国上卿季氏、下卿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孔子。

    齐国大夫想谋害孔子,孔子听到了消息。

    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您了。”孔子于是离开齐国,回到鲁国。

    孔子年四十二岁时,鲁昭公死在乾侯,定公继位。

    定公继位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继立做上卿。

    季桓子挖井挖到一只瓦罐,里面有一只像羊一样的东西,问孔子,说“:得到一只狗。”仲尼说:“据我所知那是羊啊。

    我听说过,山林里的怪物是一只脚的夔和魍魉等山精鬼怪,水里的怪物是龙和罔象,土里的怪物是一种叫‘坟羊’的怪物。”吴国攻伐越国,攻破会稽,得到有一辆车那么长的一截骨头。

    吴国派使者请教仲尼“:谁的骨头最大?”仲尼说“:大禹召集群神聚会于会稽山,防风氏迟到,大禹把他杀了并陈尸示众,他的骨头一截就有一辆车长,这是最大的了。”吴国使者说“:谁是神?”仲尼说“:名山大川的神灵,能够呼风唤雨利益天下,负责监守山川按时祭祀,这就是神;主持土地和谷物的就是公侯,他们都隶归王的统治。”使者又问“:防风氏是管什么的?”仲尼说:“汪罔氏的君主负责封山、禺山,姓矨。

    在虞、夏、商时叫汪罔,在周叫长翟,现在叫做大人。”使者问道:“人的身子有多少?”仲尼说:“僬侥氏身长三尺,是最短的。

    长的不过三丈,这就是身长的极限。”于是吴国使者说“:真是了不起的圣人啊。”季桓子的宠臣叫仲梁怀,与阳虎有矛盾。

    阳虎想赶走仲梁怀,公山不狃阻止了他。

    那年秋天,仲梁怀更加骄横,阳虎把他给抓了起来。

    季桓子大怒,阳虎就把季桓子也给囚禁起来,阳虎与桓子谈定条件后放了季桓子。

    阳虎因此更加轻视季氏。

    季氏也有超越鲁君的权力,家臣阳虎执掌了国政,因此鲁国从大夫以下都超越本分不守正道。

    所以孔子不愿出任鲁国的官职,退闲在家,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弟子们越来越多,直到遥远的地方,无不向孔子求教。

    鲁定公八年(前502),公山不狃失宠于季氏,便凭借阳虎作乱,想废掉季氏、叔孙、孟孙三家的嫡生嗣子,另外拥立平日为阳虎所喜欢的庶子来继承,于是抓住了季桓子。

    季桓子欺骗他,得以逃脱。

    定公九年,阳虎计划失败,逃到齐国去。

    这时孔子年五十岁。

    公山不狃凭据费邑反叛季氏,派人召请孔子。

    孔子探寻治国之道很久了,却抑郁没处施展,没有人能用自己,说:“周文王兴起于丰、镐而成王业,现在费邑虽然小,或者与丰、镐差不多吧!”想去。

    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

    孔子说:“难道召我去是毫无作用吗?如能用我,它将成为东方道路上的周朝啊!”然而,孔子终于没有应召。

    后来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地方的长官。

    任职一年后,四方的官吏都学着孔子的治政办法。

    孔子由中都长官升为司空,由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前500)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

    夏天,齐国大夫黎钅且对景公说“:鲁国重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派使者告诉鲁国进行友好会盟,会盟地点在夹谷。

    鲁定公准备毫无戒备地乘车前往。

    孔子这时兼领典礼会盟事务,说:“我听说办理文事必须要有武备,办理武事必须要有文备。

    古时诸侯走出自己国境,必须配备官员相随。

    请您也史记安排左右司马随从。”定公说“:好。”于是就带了左右司马随从。

    定公与齐侯在夹谷会盟,这里修起会盟高台,台上备好席位,设置三级台阶,双方以简略的会遇之礼相见,互相揖让后登上高台。

    彼此馈赠应酬礼节完成后,齐国有关官员快步走上前来进言说:“请演奏四方各族乐曲。”景公说“:好。”于是旌旗皮甲矛戟剑..敲打吼叫蜂拥而至。

    孔子见此快步上前,一步一个台阶往上登,剩下最后一级台阶未登上,一挥长袖,说道“:我们两国国君进行友好盟会,夷狄的乐舞怎能出现在这里!请命令有关官员撤下他们!”主事官员叫乐队退下,乐队不退,孔子左右看了看晏子和齐景公。

    景公心中惭愧,挥手叫乐队离去。

    一会儿,齐国有关官员快步上前进言说:“请演奏宫中之乐。”齐景公说“:好吧。”于是许多的戏子侏儒上前表演。

    孔子见此又快步上前,一步一个台阶往上登,剩下最后一级台阶未登上,一挥长袖,说道“:下等人敢胡闹惑乱诸侯,论罪当斩!请命令有关官员执行刑法!”有关官员依法施刑,腰斩了戏子侏儒。

    景公大为恐惧,深为触动,知道自己在道义德行上不如鲁国,回去后十分不安,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的大臣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偏用夷狄的邪门左道来教我,使我得罪于鲁国国君,这该怎么办呢?”有关大臣上前应对说“:君子有错就应该诚心诚意地向人家道歉,小人有错才文过饰非掩饰自己。

    您若过意不去,就以诚意向人家谢罪。”于是齐侯就将所侵占的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等处土地归还给鲁国,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孔子对定公说“:大臣的家中不准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修筑超过一百雉的城墙。”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宰臣,想要拆除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

    于是叔孙氏先把后阝邑的城墙拆了。

    季氏也准备拆毁费邑的城墙,费邑的长官公山不狃、叔孙辄率领费邑人袭击曲阜。

    鲁定公与季孙、孟孙、叔孙躲进季氏的住处,登上武子台。

    费邑人进攻,不能攻下,但已有人攻到了武子台的侧边。

    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反攻他们,费人被打败。

    曲阜人追击他们,在姑蔑打败费邑人。

    公山不狃和叔孙辄两人逃往齐国,费邑城墙终于被拆毁了。

    又将拆毁成城,成城长官公敛处父对孟孙说:“拆毁成城,齐国人必进逼鲁国北大门。

    再说成城是你们孟家的屏障,没有成城就没有孟家啊。

    我不打算拆毁它。”十二月,鲁定公围攻成城,没有攻下。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年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宰相职务,脸上有得意的神色。

    门人对他说“:听说君子祸患临头而不怕,福事来到而不喜。”孔子说“:是有这句话。

    但是不也有‘乐在身居高位而能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便诛杀了扰乱国政的鲁国大夫少正卯。

    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价钱;男女都分开道路行走;走路的人不捡掉在地上的东西;四方的客人来到鲁国的,不必向官吏送礼求情,都能给予接待照顾,使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人听到这种情形就害怕了,说:“孔子掌握了国政,鲁国必将成为霸主,鲁国成为霸主,我们齐国与鲁国距离最近,我们将首先被吞并了。

    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钅且说:“请先试试挫败他们,而不能挫败他们时再送一些土地,这难道迟了吗!”于是挑选齐国长得漂亮的女子八十个,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学会舞蹈《康乐》,备好披着彩衣的马一百二十匹,送给鲁国国君。

    先将女乐和文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门以外。

    季桓子穿着便装偷偷前往观看再三,准备接受,就告诉鲁君以外出巡视各处为名,整天前往观看,荒废了政事。

    子路说:“夫子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现在将要在郊外举行祭祀,如果还能将祭肉分赐给大夫,那么我还可以留下。”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的女乐,鲁君一连三天不上朝听政;郊祭时,又不将祭肉分赐给大夫。

    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国都,在屯地住下过夜。

    鲁国大夫师己赶来为孔子送行,说:“先生是没有过错的。”孔子说:“我唱首歌可以吗?”于是唱道:“那美人的口,可以将大臣赶走;那美人的谒拜,可使亲信死败。

    优哉游哉,聊以度过剩下的岁月。”师己回去后,季桓子问他说:“孔子他说了些什么?”师己将实话相告。

    季桓子喟然感叹说“:先生是怪罪我接受了那一群婢女的缘故啊!”孔子于是前往卫国,寄住在子路妻子的哥哥颜浊邹家里。

    卫灵公问孔子说“:您在鲁国时得到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说“:俸粟六万小斗。”卫国人也给孔子六万小斗的俸禄。

    居住在卫国不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诽谤孔子。

    卫灵公派公孙余假带了兵杖在孔子那里走进走出。

    孔子害怕会惹出祸事,居住了十个月,便离开了卫国。

    孔子准备去陈国,经过匡地,颜刻替孔子赶车,用鞭子指着匡城说:“从前我进入这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匡人听到这话,以为他就是鲁国的阳虎。

    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匡人于是拦住孔子。

    孔子的形状很像阳虎,匡人把他们围困五天。

    颜渊在后面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先生还活着,我怎么敢去死!”匡人围困孔子更加紧急,弟子们害怕。

    孔子说:“自周文王去世以后,周朝的礼乐道统不都集于我一身吗?上天要是毁灭这种礼乐道统,就不当让我们这些后死者负起传承这种礼乐道统的责任。

    上天要是不毁灭这种礼乐道统,匡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孔子派一个弟子向卫国宁武子称臣,然后才得以离开匡地。

    离开匡地到了蒲城。

    一个多月后,回到卫国,寄宿在蘧伯玉家里。

    卫灵公有位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不惜蒙受耻辱想与我们国君结为兄弟之情的,必定要先见我们国君的夫人。

    我愿见见您。”孔子推辞告谢,不得已去见她。

    夫人在细葛布做成的帏帐里。

    孔子进门后,向北面恭敬地叩头行礼。

    夫人在帷帐中叩头还礼,身上的佩玉首饰发叮当碰击的清脆响声。

    子路对此不高兴。

    孔子指天发誓说“:我要不是不得已的话,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过了一个多月,卫灵公与夫人同坐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侍左右,出了宫门,要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跟在后面,招摇经过街市。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样的人。”于是厌恶这里,离开卫国,前往曹国。

    这一年,鲁定公去世。

    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

    宋国司马桓..想杀掉孔子,挖掉这棵大树。

    孔子只好离去。

    史记弟子们说“:应该赶快走啊。”孔子说“:上天交付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他能把我怎样!”孔子来到郑国,与弟子们失散了,孔子独自站在郑国都城外城的东门外边。

    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个人,他的额角长得像尧,他的颈子长得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但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一寸,孤苦伶仃的样子,像失去了主家的狗。”子贡把这话如实告诉了孔子。

    孔子欣然而笑说“:说我的形貌长相倒不是重要的。

    而说我像只失去了主家的狗,真是这样啊!真是这样啊!”孔子后来到了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里。

    一年多以后,吴王夫差攻伐陈国,占领三座城邑而去。

    赵鞅攻伐朝歌。

    楚国包围蔡国,蔡国迁都到接近吴国的地方。

    吴国在会稽打败越王勾践。

    有隼鹰落在陈国宫廷前死去,身上被木苦木做的箭杆贯穿着,箭头是石制的,箭杆长一尺八寸。

    陈盡公派使者问仲尼。

    仲尼说:“这只隼鹰来自远方啊,这箭是肃慎人的箭。

    古时周武王推翻殷商后,沟通九夷百蛮四方民族,让他们各自以地方土产贡献给朝廷,令他们不要忘记职责义务。

    于是肃慎人进贡木苦木箭杆石制箭头的箭,长一尺八寸。

    先王为了表彰自己臣服远方的美德,就把肃慎人的箭分给长女大姬,把大姬许配给虞胡公,又把虞胡公封在陈国。

    那时分给同姓珍宝玉器,以展现亲谊;分给异姓远方贡物,以使不忘归服周王。

    所以把肃慎人的箭分给陈国。”陈盡公试着到旧仓库里去寻找,果然找到了这种箭。

    孔子在陈国居住了三年,遇上晋、楚两国争强斗胜,轮番攻打陈国,到吴国侵略陈国时,陈国总是受到寇犯。

    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帮孩子们志大才疏,但进取之心不改当初。”于是孔子离开陈国。

    路过蒲城,碰上公叔氏凭据蒲城反叛,蒲人拘留了孔子。

    孔子弟子中有叫公良孺的,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

    这人身材高大,有贤德,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以前跟随先生在匡地遇上患难,现在又在这里遇上患难,这是命运啊。

    我与先生一再遭逢灾难,宁愿跟他们以死相拼。”拼搏非常激烈。

    蒲人害怕,对孔子说“:如果您们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了您。”孔子对蒲人发了誓,蒲人从东门放出孔子。

    孔子于是前往卫国。

    子贡说“:誓言可以违背吗?”孔子说“:要挟之下发的誓,神明是不会认可的。”卫灵公听到孔子到来,很高兴,到郊外迎接。

    问孔子说“:蒲城可以攻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行。

    现在蒲城是卫国抵御晋国楚国的屏障,以卫国自己的兵力去攻伐它,大概是不行吧?”孔子说“:蒲城的男子有拼死效忠的决心,女子有保卫西河的意志。

    我们所要攻伐的不过是与公叔同叛的四五个人。”卫灵公说“:很好。”但是没有攻伐蒲城。

    卫灵公年老,政务废弛,也不重用孔子。

    孔子喟然而叹说“:如果让我管理政务,一年就可初见成效,三年就有大的成绩。”孔子离开了卫国。

    佛筭做晋国中牟邑的长官。

    赵简子攻打范氏、中行氏,讨伐中牟。

    佛筭反叛赵简子,派人召请孔子。

    孔子想去,子路说“:我听老师说过‘:那种本身做了坏事的人,君子是不到他那里去的。

    ’现在佛筭亲自凭据中牟造反,老师还想去那里,这行吗?”孔子说“:我是说过这话。

    但我不也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不薄吗?不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不黑吗?我难道是瓠瓜吗?哪里能只挂在一个地方好看而不被人食用呢?”一次孔子正敲打石磬。

    有个背着草筐的人经过门前,说:“有心思啊,这个击磬的人!敲得又响又急,既然没有人赏识自己,也就算了罢!”孔子向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十天没有进步。

    师襄子说:“可以进步一些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了那琴曲形式了,但是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掌握了演奏技巧,可以进一步了。”孔子说:“我还没有理会琴曲中包含的志向情操。”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理会了琴曲中的志向情操,可以进一步了。”孔子说:“我还不知琴曲的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一副肃穆深思的神态,接着又陶然欣喜,显现出视野开阔而志向高远的神态。

    说:“我知道琴曲的作者了,他的肤色黯黑,身材颀长,眼光明亮远视,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这不是文王又有谁能够这样!”师襄子离开座席朝孔子再拜施礼说“:我也推测说这就是《文王操》啊!”孔子既然在卫国不受重用,准备去西边拜见赵简子。

    走到黄河边听到窦鸣犊、舜华被赵简子杀害的消息,便对着黄河感叹说“:多壮美的河水啊,浩浩荡荡!我不能渡过黄河,这是命运的安排!”子贡快步上前说“:敢问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孔子说“:窦鸣犊、舜华,是晋国的贤大夫啊。

    赵简子没有得志的时候,靠这两人然后才掌握了政权;到他已经得志的时候,就杀了他们来便于执政。

    我听说道,剖腹取胎,杀害幼弱,那么麒麟就不来这种人的郊外;放干池水捞尽鱼苗,那么蛟龙就不能调和阴阳、兴云致雨;弄翻鸟巢打破鸟卵,那么凤凰就不会飞翔降临。

    为什么呢?君子忌讳杀害了他的同类啊。

    连鸟兽对于残忍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避开它,而何况我孔丘呢?”于是回头到陬乡歇息,作了琴曲《陬操》以哀悼窦鸣犊和舜华。

    随后又回到卫国,住进蘧伯玉家。

    另一天,卫灵公问孔子陈兵列阵之法。

    孔子说“:陈设俎豆祭器的礼制我倒听说过,至于行军打仗的事我还没学过它呢。”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说话,看见飞行的鸿雁,仰着头望着它们,不在意孔子。

    孔子于是上路,又到陈国。

    夏天,卫灵公去世,立他孙子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六月,赵鞅将卫国逃亡的太子蒯聩强送回卫国的戚邑。

    阳虎让太子穿着丧服,另外八人披麻戴孝,伪装成从卫国来迎接太子回去奔丧的样子,哭着进入卫国,因没有成功地进入卫国都城,于是就居住在戚邑。

    冬天,蔡国迁都到州来。

    这年是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岁了。

    齐国帮助卫国围攻戚邑,是因为卫太子蒯聩住在戚邑的缘故。

    夏天,鲁国桓公、矨公的庙失火,南宫敬叔去救火。

    孔子当时在陈国,听到失火的事,说:“火灾一定发生在桓公、矨公两庙吧?”不久证实果然如孔子所说。

    秋天,季桓子病重,坐着车子望着鲁国都城,喟然长叹说:“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要兴盛起来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回过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史记康子说“:我就要死了,你一定会做鲁国宰相;任鲁国宰相后,一定要召回仲尼。”过了几天,季桓子去世,季康子代替了他的职位。

    季桓子下葬后,季康子想召回仲尼。

    公之鱼说“:以前我们的先君任用仲尼没用到底,最后招致诸侯笑话。

    现在又任用他,如果又不能用到底,将再次被诸侯笑话。”季康子说“:那么召谁才好呢?”公之鱼说“:必得召冉求。”于是季康子派使者召请冉求。

    冉求即将出发,孔子说“:鲁国召请冉求,不会小用他,将要重用他。”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帮孩子们志大才疏,斐然而有文采,我不知怎样调教他们才好。”子赣知道孔子思乡想回去,送别冉求时,因便告诫他说:“如果重用你,就把老师召请回去”等等。

    冉求离开后,第二年,孔子从陈国到蔡国。

    蔡昭公准备去吴国,是吴国召他去的。

    前次蔡昭公欺骗他的臣下把都城迁到州来,这次前往吴国,大夫们怕他还要将都城迁近吴国,公孙翩射杀了蔡昭公。

    楚国侵略蔡,秋天,齐景公去世。

    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到叶邑。

    叶公问孔子治理国家的道理。

    孔子说“:治理国家在于招徕远方,亲附近处的人民。”另一天,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听到后,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他的为人呀,学习道理不知疲倦,教诲别人不知厌烦,用起功来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忘了忧愁,以致不知衰老即将到来。

    ’”孔子离开叶邑,回到蔡国。

    途中遇到长沮、桀溺并肩耕作,孔子认为他们是隐居乡野的高士,叫子路前去询问过河的渡口。

    长沮说“:那拉着车上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当是知道渡口的人了。”桀溺对子路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局面?况且你与其跟着那逃避暴君乱臣的人,哪如跟从逃避尘世的隐士呢!”说完继续耕种不停。

    子路将这告诉孔子,孔子怅然说:“人不能隐居山林与鸟兽同群。

    如果天下太平有道,我也用不着为改变世态而奔波了。”又一天,子路走着,遇着一位肩扛锄草器的老农,子路问他说:“你看见我的先生吗?”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你先生!”说完拄着杖只顾除草。

    子路将这告诉孔子,孔子说:“是位隐者啊。”又回头去看时,老农已不见了。

    孔子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攻伐陈国。

    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边境间,楚国派人来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谒礼见,陈国和蔡国的大夫相谋说“:孔子是位贤德之人,他所指刺的都击中诸侯的弊病。

    现在长久滞留在陈、蔡边界之间,各位大夫的作为都不中仲尼的心意。

    现在楚国是个强大的国家,来礼聘孔子。

    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各派一些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

    跟随他的弟子们饿病了,没有人能站立起来。

    孔子还是讲道诵诗弹琴唱歌不停。

    子路气愤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时能固守节操,小人在穷困时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子贡也气得变了脸色。

    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而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把握着事物相通的基本道理而加统摄贯通的。”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愤懑之心,于是叫来子路而问他说:“《诗》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巡行在旷野’。

    是我的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被困在这里?”子路说“:想必是我们的仁德不够吧?人家不相信我们啊。

    想必是我们不聪明吧?因此人家不放我们通行啊。”孔子说“:有这个道理吗!由啊,如果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能使人相信,那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上?如果聪明的人就一定能通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么会被剖心呢?”子路出来后,子贡进去见孔子,孔子说“:赐啊,《诗》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巡行在旷野’。

    是我的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被困在这里?”子贡说:“老师的学说主张是最大的了,所以天下没有地方能容得下老师。

    老师是不是能稍微降低自己的学术主张以迁就时世呢?”孔子说:“赐,好的农夫虽然善于播种五谷,却未必能有好的收成,好的工匠虽然技艺精巧,却未必能尽合人意。

    君子虽然能修治他的道术,建立人伦社会的纲纪,统摄而加以治理,却未必能为世所容。

    现在你不修治自己的道术而追求为世所容。

    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子贡出来,颜回进去见孔子。

    孔子说“:回啊,《诗》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巡行在旷野’。

    是我的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被困在这里?”颜回说:“老师的学术主张是最大的了,所以天下没有地方能容得下老师。

    虽然如此,老师仍然推行它,不为世所容又有什么妨碍?不为世所容才能显现出君子的本色!道术不加修治,是自己的耻辱。

    道术已经大大地修成而不为人所用,是国君们的耻辱。

    不为世所容又有什么妨碍?不为世所容才能显现出君子的本色!”孔子欣然而笑说:“是这样的呀,颜家的好弟子!如果你有很多财富,我就宁愿作你的账房先生!”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

    楚昭王派兵来迎接孔子,才免去这场灾祸。

    楚昭王想把有居民里籍的七百里大的地方封给孔子。

    楚国令尹子西说“: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中有像子贡这样的人才吗?回答只能说没有。

    大王的辅佐宰相中有像颜回这样的人才吗?回答只能说没有。

    大王的将帅中有像子路这样的人才吗?回答只能说没有。

    大王的官员大臣中有像宰予这样的人才吗?回答只能说没有。

    况且楚国的祖先在周朝受封,封号为子男爵位,封地仅五十里。

    现在孔子修治三王五帝统治天下的道术,阐明周公、召公的德业,大王如果任用他,那么楚国还想保住世世代代泱泱数千里的土地吗?周文王在丰地,周武王在镐地,以百里领地的小国君主最后称王天下。

    现在孔丘占有七百里土地,又有贤能的弟子辅佐他,这不是楚国的福分啊。”楚昭王才中止封给孔子土地。

    那年秋天,楚昭王死在城父。

    楚国佯狂的隐士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车前,他唱道:“凤凰啊凤凰,你的德业是多么不吃香!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将来的事情还可重作主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是自投火坑!”孔史记子下车,想与他交谈,接舆快步走开,孔子未能与他交谈。

    于是孔子从楚国回到卫国。

    这一年,孔子年六十三岁,是鲁哀公六年。

    第二年,吴国和鲁国在曾阝城会盟,吴国要求鲁国提供一百套供祭祀用的献礼。

    吴国太宰伯..召见鲁国季康子。

    季康子派子贡前往交涉,才免去了提供献礼的事。

    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就如兄弟一般。”这时,卫君出公辄的父亲不得继位,流亡在外,诸侯们多次进行指责。

    孔子的子弟大多在卫国做官,卫君想得到孔子辅佐政事,子路说:“卫君等着您去管理政事,老师打算先做什么事?”孔子说:“一定要首先端正名分!”子路说:“有这种事吗?老师太迂腐而不切实际了啊!名分怎么个正法呢?”孔子说“:你真鲁莽粗野啊仲由!名分不端正则说话不顺当,说话不顺当则做事就不能成功,事情做不成功则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则刑罚就不能公正,刑罚不能公正则老百姓就不知该怎样做才好。

    君子办事必须符合名分,作事必须切实可行。

    君子对于他所说的话,要做到毫不苟且随意才行。”又过一年,冉有为季氏带领军队,在郎亭与齐军交战,打败了齐军。

    季康子说“:您对于用兵的知识,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懂呢?”冉有说“: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说“: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回答说:“孔子作事符合名分。

    即使向百姓公开宣布,或者名告于鬼神,都要没有遗憾。

    我按照这一原则办事,就是把两万五千户的土地封赏给老师,老师也不会接受的。”季康子说“:我想召请他,可以吗?”冉有说:“如果想召请他来,就不要让小人从中阻碍他,那就行了。”这时卫国孔文子准备进攻太叔,向仲尼问计。

    仲尼推说不知,回来后就准备车辆起身,说:“鸟可以选择树木栖身,树木怎能选择鸟呢!”孔文子再三挽留。

    恰逢季康子赶走了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物迎接孔子,孔子便回到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年,然后回到鲁国。

    鲁哀公问孔子治理政事的道理,孔子回答说“:治理政事最重要的在于挑选好的臣子。”季康子问孔子治理政事的道理,孔子说:“举拔正直的人,废置邪枉的人,邪枉的人就会变得正直。”季康子忧虑盗贼为患,孔子说:“如果您不贪欲,就是奖赏别人也不会去偷窃的。”然而,鲁国终于不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追求做官。

    在孔子的时代,周朝王室已经衰微,礼乐教化废弛,《诗》、《书》残缺不全。

    于是孔子追究三代以来的礼制遗规,订正《书传》的次序,上起唐虞之间,下至秦穆公为止,依事类秩序加以编排。

    孔子说:“夏朝的礼制我能讲述出来,但是夏人的后裔杞国人没有留下足够的文献证明。

    殷朝的礼制我能讲述出来,但是殷人的后裔宋国人没有留下足够的文献证明。

    如果文献充足,那么我就能够证明这些礼制了。”孔子考查了夏殷以来礼制增损的情形后,说道:“这些礼制以后虽经历百世也是可以推知的,因为传承不变的是礼制的精神本体,增损改变的是礼制的文采形式。

    周礼是参照了夏殷二代而制定的,它的文采是多么盛美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是经孔子编定的。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乐理是可以通晓的。

    开始演奏时,要五音和谐配合,接着慢慢放开之后,清浊高下和谐一致,节奏分明清晰,首尾贯通声气不断,直到整首乐章演奏完成。

    我从卫国返回鲁国,订正整理了音乐,使《雅》、《颂》都归入原来应有的乐部。”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去掉,挑选可以施行礼义教化的部分,上采自商族始祖契、周族始祖后稷的史迹,中记述殷朝周朝的兴盛,至于讥刺周幽王、厉王的政治缺失的诗篇,而以叙述男女夫妇爱情的诗篇放在开头。

    所以说“《关雎》篇是《风》的开始,《鹿鸣》篇是《小雅》的开始,《文王》篇是《大雅》的开始,《清庙》篇是《颂》的开始。”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配乐歌唱它们,以求合乎古代韶乐、武乐以及朝廷雅乐、庙堂颂乐的声情精神。

    先王的礼乐制度从此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六艺也齐全了。

    孔子晚年喜欢《易》,编排了《彖》、《系》、《象》、《说卦》、《文言》的次序。

    孔子研读《易》很勤,以致把连接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

    他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若能那样,我对《易》的文采和内容都能充分阐述充实了。”孔子用诗、书、礼、乐为教材来教人,就学的弟子约有三千人,而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的有七十二人。

    像颜浊邹一类深受孔子教诲却没有正式入籍的学生也有很多。

    孔子从四方面教导学生:学问,行为,忠恕、诚信。

    戒绝四种毛病:不任意揣测,不武断专横,不各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应该谨慎对待的是:斋戒、战争、疾病。

    孔子极少把私利与天命、与仁德放在一起来讲述。

    孔子教导学生时,不在他因难解而郁闷时不去启发他,讲述一个道理,如不能因此触类旁通推演相似道理的,就不反复费辞了。

    孔子在自己故乡时,恭敬温厚得像不大会说话一样。

    他在宗庙祭祀和朝廷议政时,却能言善辩,只是态度恭谨而已。

    在朝中与上大夫交谈时,态度中正自然;与下大夫交谈时,态度轻松安详。

    孔子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以示恭敬谨慎;然后快步向前,端庄有礼。

    国君命他接待宾客,就容色庄重认真,国君有令召见,不等车驾准备好就急忙出发前往。

    鱼不新鲜,肉变了质,或鱼肉切割不合规矩,孔子都不食用。

    席子摆得不正,孔子就不坐。

    在有丧事的人身边吃饭时,孔子未曾吃饱过。

    孔子在某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

    见到披麻戴孝服丧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儿童,孔子也必定改变面容表示同情。

    孔子说过:“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正义不去奔赴,身有不善不能革除,这是我所忧虑的事情。”请人唱歌,唱得好,孔子就请他再重唱,自己和唱起来。

    孔子不谈论的事情有:怪异、暴力、悖乱、鬼神。

    子贡说“:老师传授的文辞章句等具体知识,我们还能掌握。

    老师有关天道与人生哲理的深微见解,我们就难以接受理解了。”颜渊喟然长叹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慕越觉得崇高难及,越钻研越觉史记得坚实深厚。

    眼看它就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

    老师循循善诱教导我们,用典籍文章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仪道德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即使竭尽我的学力,好像有所建树,然而老师的学问依然是高不可及屹立于前。

    虽然想追上老师,但是没有办法能追上。”达巷地方的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博学道艺而不专成一名。”孔子听到这话,说:“我专于什么呢?专于六艺中的御吗?专于六艺中的射吗?我还是专于御吧。”子牢说:“老师说过:‘我不能为世所用,所以才学了这许多的技艺。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春天,在大野地方狩猎。

    叔孙氏的车夫钅且商猎获了一头怪兽,以为是不祥之兆。

    仲尼看见它,说:“这是麒麟啊。”运回去。

    孔子说:“黄河上不再有神龙负图的祥瑞出现,洛水中不再有神龟负书的祥瑞出现。

    我也快完了啦!”颜渊去世,孔子说:“老天爷要我的命啊!”当他看到了在曲阜西边猎获的麒麟时,说:“我的道术行不通了!”又喟然长叹说“:没有人能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没有人能理解老师?”孔子说“:我不抱怨天,不怪罪人,下学人事,上达天命,理解我的只有上天啦!”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污自己的人格,只有伯夷、叔齐做到了吧!”又说“:柳下惠和少连是降低志向、玷污人格了。”又说:“虞仲、夷逸隐居山野不谈世务,行事合乎清高纯洁,废弃世务也权衡得宜。”“我却不同于他们,一切顺应情理,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孔子说:“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最担心的是死后没有留下好名声。

    我的理想主张行不通了,我拿什么扬名后世啊?”于是根据历史记载写成《春秋》一书,上始于鲁国隐公,下止于鲁国哀公十四年,一共记载了鲁国十二个国君的历史。

    以鲁国为记述中心,尊奉周朝王室为正统,参考殷朝旧制,上推继承三代法统。

    文辞简约而意旨深广。

    因为吴国、楚国的君主是自己僭称为王的,在《春秋》中就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召集的践土盟会,实际上是周襄王应召前去与会的,而《春秋》为他避讳说成“天王到河阳狩猎”。

    推展这类记事原则,作为评价当时人行事合乎礼法与否的准绳。

    这种贬斥责备的微言大义,后代有的王者称举而推广它。

    《春秋》的义法通行后,天下的乱臣贼子都感到害怕。

    孔子在任官期间审理案件时,文辞上有应该与别人共同斟酌的,他就不肯擅作决断。

    至于写《春秋》时,该记载的就秉笔直书,该删削的就断然删削,连长于文辞的子夏等弟子等都不能插一句话。

    弟子们接受《春秋》之后,孔子说:“后世理解我的是靠这部《春秋》,后世怪罪我的也是因为这部《春秋》。”第二年,子路死在卫国。

    孔子生了病,子贡前来探望谒见。

    孔子正拄着手杖在门前散步,说:“赐啊,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呀?”孔子因而叹息,唱着歌说:“泰山将崩溃了啊!大梁将断裂了啊!哲人将凋谢了啊!”因而淌下了眼泪。

    孔子对子贡说:“天下道义沦丧已经很久了,没有人遵循我的治世理想。

    夏人死后棺材停放在东厢台阶,周人死后棺材停放在西厢台阶,殷人死后棺材停放在堂上两根楹柱中间。

    昨夜我做梦坐在两根楹柱中间,我原本就是殷人啊!”过后七天孔子就去世了。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十一日去世。

    鲁哀公为孔子致悼词说:“苍天不仁,不肯留下这位老人,丢下我一人在位,孤零零我忧伤痛心。

    呜呼!真伤心啊!尼父啊,我再不能以礼法自拘了!”子贡听了就说“:国君大概不能终老于鲁国吧!老师的话说‘:礼法丧失了就会昏乱,名分丧失就会有过错。

    失去志向就是昏乱,失去职份就是过错。

    ’活着时不任用他,死了才哀悼他,不按礼制。

    称‘我一人’,不合名份。”孔子被埋葬在鲁国都城边的泗水边上,弟子们都服丧三年。

    三年的心丧服完,相互告别离去时,就痛哭一场,各自又尽情倾吐哀伤;有的弟子又留下来,只有子贡一人在孔子墓边搭了一间茅棚守墓,在那里一共住了六年,然后才离开。

    弟子以及鲁国的其他人相率到墓旁定居的有一百多家,因而将那地方叫做“孔里”。

    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墓前祭拜,而且各位儒士们在孔子墓旁讲习礼制,举行乡饮礼和大射仪式。

    孔子墓地有一顷大。

    生前孔子住过的堂屋、弟子们住过的内室,后来都因之改为圣庙,收藏孔子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籍,直到汉代,二百多年都没有废弃。

    汉高皇帝刘邦经过鲁地时,以太牢的大礼祭祀孔子。

    诸侯、卿相来到鲁地,也总是首先拜谒孔子墓然后上任理政。

    孔子生有儿子名鲤,字伯鱼。

    伯鱼年五十时,先于孔子而死。

    伯鱼生子名亻及,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

    曾在宋国受困。

    子思著有《中庸》。

    子思生子名白,字子上。

    享年四十七岁。

    子上生子名求,字子家,享年四十五岁。

    子家生子名箕,字子京,享年四十六岁。

    子京生子名穿,字子高,享年五十一岁。

    子高生子名子慎,享年五十七岁,曾任魏相。

    子慎生子名鲋,享年五十七岁,做过陈胜王的博士,死在陈县。

    孔鲋的弟弟子襄,享年五十七岁,曾任汉孝惠皇帝刘盈的博士,后迁任长沙太守,身高九尺六寸。

    子襄生子名忠,享年五十七岁。

    忠生子名武,武生子名延年和安国。

    孔安国为当今皇上博士,官至临淮太守,早逝。

    安国生子名..,..生子名..。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令人遵循。”我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孔子,但内心景仰向往他。

    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

    到鲁国,观看仲尼的庙堂、车辆、礼器,书生们按时到孔子的旧宅演习礼仪,我崇敬得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自古天下君王以及贤人也很多了,当活着时都很荣耀,到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孔子一介平民布衣,道术声名流传十几代,学者们认他为老师。

    从天子王侯以下,凡中国研讨六经技艺的人,都以孔子的话做衡量的标准,可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啊!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在年轻时,曾经与别人一起作佣工耕田,一次他停下耕作走到田史记埂上,感叹怨忿了好大一会,说“:如果将来富贵,大家可不要互相忘记了。”一同受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应声说“:你为人家当雇工种田,哪谈得上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和麻雀之类的小鸟哪里能理解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啊!”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政府征调住在里巷左边的平民去防守渔阳,有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

    陈胜和吴广都在被征调的行列中,担任着屯队的队长。

    这时恰遇天下大雨,道路阻断不通,估计已耽误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超过了限期,按法律当要斩首。

    陈胜和吴广于是商议说:“如今逃走是死路一条,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不过一死,同样都是死,死于国家大事不是更好吗?”陈胜又说“:天下受秦皇暴政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

    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始皇的缘故,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

    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二世皇帝却把他杀害了。

    老百姓都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拥戴他。

    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亡躲起来了。

    现在要是我们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们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很有道理。

    于是去问卜。

    卜卦人看出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实现,可以建立功业。

    但你们问过鬼神吗?”陈胜、吴广很高兴,想到卜卦人所说问鬼神的意思,说“:这是教我们先借鬼神威服众人啊。”于是用朱砂在帛布上写上“陈胜王”三字,暗中塞进别人网捞起来的鱼肚子里。

    戍卒买鱼烹食,发现鱼肚中的帛书,本来就觉得怪异了。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树丛的神祠中,夜间用灯笼点上烛火,模仿狐狸的叫声喊着:“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深夜听见后都惊恐不安。

    第二天一早,戍卒中间都议论纷纷,指点、瞧着陈胜。

    吴广一向关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都听他使唤。

    一次趁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以激怒将尉,使他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人。

    将尉果然鞭打吴广。

    当将尉拔出佩剑时,吴广奋起夺剑杀了将尉。

    陈胜帮助吴广,合力杀死两个将尉。

    他们召集属下宣告说“:各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就要砍头。

    即使不杀头,戍边而死的一般也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大丈夫不死即罢,要死也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是祖传的吗?”属下都说“:一切听从指挥。”于是假冒公子扶苏及项燕名号起义,以顺应民心。

    大家露出右臂作标志,号称大楚。

    修筑高坛宣誓,用将尉的头作祭品。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作都尉。

    攻打大泽乡,攻下后接着进攻蕲县,蕲县投降后,接着派符离人葛婴领兵攻取蕲县以东地区。

    一连进攻钅至、赞阝、苦、柘、谯等数县,全被攻下。

    边打边招收兵马。

    等到到达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步卒好几万人。

    围攻陈县时,正逢郡守及县令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谯门抵抗。

    抵抗不住,守丞战死,于是占领了陈县。

    几天后,下令召来乡官三老、地方豪绅开会议事,三老豪绅都说“:将军亲自披上坚硬的战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铲除强暴的秦政,恢复楚国国土政权,论功应该称王。”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叫张楚。

    这时,各郡县深受秦朝官吏之苦的人,都惩治其官吏,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于是以吴广为假王,督率各将领西攻荥阳。

    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占九江郡。

    这时候,楚地义军聚集在一起的,无法数清。

    葛婴到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后来葛婴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就杀了襄强,回报陈胜。

    一到陈县,陈王便诛杀葛婴。

    陈王又令魏国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属魏国的土地。

    吴广围攻荥阳。

    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

    于是陈王征召国内豪杰商量对策,任命上蔡房邑君蔡赐做上柱国。

    周文是陈县的贤人,曾是项燕军中占卜察日官,也曾在楚国春申君手下做过事,自称熟悉军事,陈王即授予他将军印,带兵向西攻秦。

    沿途招收兵马,到函谷关时,已有战车千辆,士卒几十万。

    到达戏亭,驻扎布防。

    秦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在郦山服役的囚犯,以及家奴生的儿子,全部调集攻打张楚大军,大败楚军。

    周文兵败,退出函谷关,在曹阳屯驻了两、三个月。

    章邯又追上再败周文,周文再逃到渑池驻扎十几天。

    章邯进击,大败周文,周文自杀,残部就无法再战了。

    武臣到邯郸后,自立为赵王,又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陈王恼怒,捕捉关押了武臣等人的家属,准备杀了他们。

    上柱国蔡赐说“:秦国未灭而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又增加一个与我们对立的秦国。

    不如顺便册封他。”陈王于是派使者祝贺赵王,而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软禁在宫中,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督促赵王军队赶紧进军函谷关。

    赵王与将相们商议说“:王在赵称王,并非楚国本意。

    楚国在诛灭秦国后,必将攻打赵国。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向西进军,而派兵向北攻取原燕国辖地以扩大我们的地盘。

    赵国南面扼守黄河,北面有燕、代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制服赵国。

    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会借重赵国。

    赵国乘着秦国衰敝的机会,就能得志于天下了。”赵王认为有道理,因而不向西进军,反而派原上谷郡卒史韩广北攻燕地。

    燕国旧贵族豪杰劝告韩广说“:楚国已立王,赵国也立了王,燕地虽然狭小,以前也是拥有万乘兵马的国家,希望将军自立为燕王。”韩广说“:我母亲还在赵国,使不得。”燕人说:“赵国正西面担心秦,南面担心楚,他没有力量阻止我们。

    而且以楚国的强大,尚不敢加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加害于将军的家属呢!”韩广认为有道理,于是自立为燕王。

    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母亲及家属回归燕国。

    这时,到处攻城略地的将领,数不胜数。

    周市向北攻到狄县,狄县人田儋杀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地力量反攻周市。

    周市军队溃散,撤回魏地,想立原魏王后裔宁陵君咎为魏王。

    这时咎正在陈王那里,不能到魏地。

    魏地平定后,大家都想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在陈王与魏之间往返五次,陈王才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送他到魏国,周市最后做了魏相。

    将军田臧等人合计说“:周文的军队史记已经溃败,秦兵早晚间就要来了。

    我们围攻荥阳城长期攻不下来,秦兵一到,必定大败。

    不如留下少量兵力,足以困住荥阳就行了,把其余精兵全调去迎击秦兵。

    现在假王吴广骄横,又不懂得用兵权谋,无法与他共谋大事,不杀了他,我们的大事恐怕会失败。”于是假冒陈王的命令杀了吴广,把吴广的头献给陈王,陈王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大印,任命他为上将军。

    田臧于是派部将李归等人守住荥阳城,亲自带领精兵向西在敖仓迎击秦军。

    交战,田臧战死,军队溃败。

    章邯进军在荥阳城下攻击李归等人,打败了楚军,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率军驻扎在郯县,被章邯另一支部队击败。

    邓说的溃兵逃到陈县。

    钅至县人伍徐率军驻扎在许县,被章邯击败,伍徐军队溃败都逃到陈县。

    陈王杀了邓说。

    陈胜刚做王时,陵县人秦嘉、钅至县人董..、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分别起兵,带兵将东海郡郡守叫庆的围困在剡城。

    陈王听说了,即派武平君畔做将军,督率剡城下各路军队。

    秦嘉拒不受命,自立为大司马,不愿隶属于武平君。

    并对军吏们说“:武平君年轻,不懂军事,别听他的!”接着假托陈王命令杀了武平君畔。

    章邯已击溃伍徐,又进攻陈县,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

    章邯接着进军攻击陈县西部张贺的军队。

    陈王亲自出来督战,还是被打败,张贺战死。

    十二月,陈王到汝阴,转至下城父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他投降秦军。

    陈胜葬在砀山,谥号叫隐王。

    陈王旧时侍臣吕臣后来当了将军,建立一支用青巾裹头的“苍头军”,从新阳起兵攻下陈县,杀了庄贾,又以陈县为楚国国都。

    当初,陈王刚到陈县时,曾令钅至县人宋留领兵平定南阳,进军武关。

    宋留攻占南阳后,传来陈王被害的消息,南阳又被秦军夺回。

    宋留不能进军武关,于是向东到新蔡,又遭遇秦军,宋留带着部队投降了秦军。

    秦军将宋留押至咸阳,车裂宋留以警告天下。

    秦嘉等听说陈王兵败逃走,就立了景驹做楚王,率兵到了方舆,准备在定陶袭击秦军。

    派公孙庆出使齐国去见齐王田儋,想与他联合一道进兵。

    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不知他生死,楚国怎能不请示我就立王!”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就立王,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才能立王!况且是楚国首先起义抗秦,理当号令天下。”田儋就诛杀了公孙庆。

    秦国左右校尉军又进攻陈县,攻克陈县。

    将军吕臣败走,又收聚兵马,在鄱阳为盗的当阳君黥布的兵马也被招收进来,又进击秦军左右校尉,在青波打败秦军,再次以陈县作为楚都。

    这时正好项梁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陈胜称王共六个月。

    称王后,以陈县作为都城。

    他从前一起受雇种田的旧时伙计听说后,到陈县来,敲击宫殿大门说“:我要见陈涉。”宫门长官要把伙计捆起来。

    伙计一再解释,才被放了,但长官仍不肯通报。

    当陈王出门时,伙计拦住道路高叫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后,就召见他,和他同车回宫。

    进了王宫,见了殿堂房屋、帷幕帐帘,客人说“:夥颐!陈涉做王,宫殿高大深邃啊!”楚人把“多”叫做“夥”,因而天下流传开来,“夥颐为王”的俗语,是从陈涉这里开始的。

    客人在宫中进出更加放肆随便,谈论陈涉往事。

    有人对陈王说:“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言乱语,有损您的威望。”陈王便杀了那位客人。

    于是所有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从此再也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

    陈王任命朱房作中正官,任胡武作司过官,负责监察群臣过失。

    将领们去攻城略地,回到陈县复命时,办事不合朱房、胡武命令的人,就抓来治罪,以办事苛刻细密以示对陈王的忠诚。

    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不交与有关官吏审理,都由他俩任意惩治。

    陈王信任他俩。

    将领们因此不再亲附陈王。

    这是陈王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然死了,但他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们最后终于灭了秦朝,是陈涉首先起义发难促成的结果。

    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至今仍按时宰杀牲畜祭祀他。

    褚先生说:地形险阻,是用来固守的;武器刑法,是用来治国的。

    然而这些还不足倚仗。

    先王以仁义为立国的根本,而以山川险阻、法制规章作为枝叶,难道不应这样吗?我听贾谊说道:“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守卫国土,以图谋周王朝的政权,有席卷天下、兼并全国、囊括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的野心。

    在那时,商鞅辅佐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使百姓努力耕织,整顿防务和攻战的军备;对外使用连横的策略使其他诸侯互相争斗。

    于是秦人很轻易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旧业,遵循孝公遗留下来的政策,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占巴蜀,向东割得肥沃的土地,收取地势险要的州郡。

    各国诸侯深感惶恐不安,结为同盟想削弱秦国。

    不惜用珍贵的用具、贵重的财宝和肥沃的土地,来招徕天下有才能的士人。

    他们运用合纵的策略,缔结同盟,互相结为一体。

    在那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君,都明智而讲忠信,既宽厚又爱人,尊敬贤者而重视人才。

    他们相约合纵而破坏连横,会合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军队。

    于是六国的才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奔走联络,有吴起、孙膑、带他、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军队。

    他们曾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率领百万大军,上仰函谷关而进攻秦国。

    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竟逃跑而不敢前进。

    秦国没损失一支箭,各国诸侯就已疲惫不堪。

    于是合纵瓦解,条约败毁,争相割让土地贿赂秦国。

    秦国有余力扼制各诸侯国的弊端,追赶失败逃亡的敌人,战场上倒下百万尸体,流血把盾牌都漂浮起来。

    凭借有利地势,利用方便时机,宰割天下,分割各国领土,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朝称臣。

    “传到孝文王、庄襄王,因他们在位时间短,国家没有发生大事。

    “到了秦始皇,发扬祖先六代传下的功业,挥动长鞭驾驭天下,吞并东周、西周,灭掉各国诸侯,登上帝位统治天下,手持刑杖鞭笞天下臣民,声威震慑四海。

    向南夺取了百越土地,设立了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下头颈系绳索,听命史记于秦朝下级官吏。

    又使蒙恬在北面修筑长城镇守边界,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南下蹂躏中原,士兵不敢拉开弓箭来报仇。

    秦皇于是废除先王的道统,焚烧诸子百家书籍,使百姓愚昧无知。

    毁坏各地名城,屠杀英俊豪杰,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刀枪箭头,铸成十二个铜人,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

    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上据亿丈高城,下临无底深河,以作坚固屏障。

    良将强弓,守卫在要害地方,忠臣精兵,拿着锐利武器呵问往来行人。

    天下已经平定,始皇的心里,以为关中形势险固,有金城千里,是子孙继承帝位的万世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

    可是陈涉仅是一个用破瓮作窗、用草绳系门轴的穷人家子弟,替人做工种田的仆役,发配去戍边的贱民。

    才能不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更无陶朱、猗顿的财富。

    一旦投身行伍,浮沉于千百小头目中,带领疲惫乌合的士卒,统率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

    斩断树木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风云一样聚会,如同回声一般响应,携着粮食如影随形跟着陈涉起义,崤山以东的豪杰一齐起兵,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况且秦的天下并未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和崤山、函谷关的险固,还是同前一样。

    陈涉的地位,更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他们的锄头木棍,没有九国之师的钩戟、长矛锋利;发配戍边的众卒,远不如九国的军队强大;陈涉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无法与以往的将帅媲美。

    然而成功与失败变化不同,功业完全相反。

    如果拿当年山东诸侯与陈涉度长短、测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则不能相提并论。

    但秦国凭区区雍州地盘,发展成拥有万乘战车的强国,抑制其他八州而使同等地位的诸侯都来朝拜,已有一百多年了。

    然后秦国以天下作为私产,以崤山、函谷关为宫墙。

    可陈涉一介匹夫发难就摧毁了秦朝的社稷,秦王子婴也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秦朝统治者不施行仁义,而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也就改变了。”外戚世家自古以来,承受天命创立帝业的君王,以及继承先帝正统、遵守成法的君王,不仅仅是由于内在品德的高尚丰满,而且也得益于母党妻党等外戚的辅助。

    夏禹的兴起是因为娶了涂山氏的女儿作妻子,而夏桀的流放是因为娶了末喜为妻。

    殷朝始祖的兴起是靠了有女戎国女儿简狄的帮助,而殷纣的被杀是因为宠嬖妲己。

    周朝始祖的兴起是靠了有邰氏的女儿姜女原和文王母亲大任的帮助,而周幽王的被俘是因为沉溺于褒姒的美色。

    所以,《易经》奠基于《乾》、《坤》两卦,《诗经》开始于歌颂后妃之德的《关雎》,《尚书》赞美尧嫁两个女儿给舜的婚姻,《春秋》讥刺娶妻而不亲自迎娶的失礼行为。

    夫妇关系,是人类最主要的伦理。

    礼制的应用,在婚姻上最为谨慎。

    音乐协调顺畅则四时节气和顺,阴阳的变化能化生出万物,而夫妇是一切万物的根本。

    可以不谨慎吗?人能弘扬人伦道德,对于天命却无可奈何。

    况且夫妇配偶的爱情,以君王的至尊也不能剥夺臣子所爱,改移他的本意,以父亲的至尊也不能剥夺儿子所爱,改移他的本意,更何况地位更加卑下的人呢!夫妇欢悦交合之后,或者不能生育子女;或者能生育子女,却不能得以善终: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极少谈到天命,是因为天命难以言谈啊。

    如果不通晓天地阴阳的变化,怎么能认识人性与天命的关系呢?太史公说:秦朝以前有关外戚的情况很简略,详细情况不能在这里得以记述。

    汉代兴起,吕娥女句是汉高祖的正宫皇后,生的儿子是太子。

    到了晚年吕后姿色衰老,高祖对她的爱疏远了,而戚夫人受到高祖的宠幸,她的儿子如意多次差点取代了太子的地位。

    到高祖驾崩之后,吕后杀掉戚氏,诛灭了赵王如意,高祖后宫中的嫔妃只有被高祖疏远不受宠幸的才得以平安无事。

    吕后的大女儿是宣平侯张敖的妻子,张敖的女儿就是孝惠皇后。

    吕太后因为孝惠皇后是亲上加亲的缘故,千方百计想孝惠皇后生下儿子来,终于没能生下儿子,于是骗取后宫宫女的儿子作为孝惠皇后的儿子。

    到孝惠帝驾崩后,天下刚安定不久,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定。

    于是重用外戚,封吕姓诸人为王来辅佐朝廷,又以吕禄的女儿作少帝的皇后,想通过联姻巩固王室的基业,使之更加牢固。

    然而没有益处。

    吕太后崩殂以后,与高祖合葬在长陵。

    吕禄、吕产等人害怕被诛杀,阴谋作乱,皇室大臣征讨他们,上天要延续刘家的帝统,终于消灭了外戚吕氏的势力。

    只留下孝惠皇后,安置住在北宫。

    大臣们迎立代王刘恒为天子,这就是孝文帝,奉承汉室宗庙的祭祀。

    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不是上天的安排谁能承当此任?薄太后,父亲是吴地人,姓薄,秦朝时他与前魏王宗族的女子魏媪私通,生下薄姬,薄姬的父亲死在山阴,因而就埋葬在那里。

    当诸侯背叛秦朝时,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

    魏媪到许负那里看相,卜算女儿薄姬的命运,许负说薄姬将生下天子。

    这时项羽正与汉王刘邦在荥阳相抗衡,天下大势尚未分明。

    魏豹开始时跟汉王一起攻打楚王项羽,当听到许负的话后,心中独自高兴,因而背叛汉王,中立,接着与楚王联合讲和。

    汉王派曹参等人攻打并俘虏了魏王豹,把魏国改置为郡,将薄姬送进汉王宫中织布的工房。

    魏豹已死,汉王有次到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很有姿色,诏令纳入后宫,一年多未得到汉王的御幸。

    当初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亲爱,约定说:“先显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受到汉王的宠幸。

    一次汉王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在一块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相约。

    汉王听到了,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汉王。

    汉王内心感到伤感,怜悯薄姬,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

    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一次同房,生下男孩,这就是代王。

    从那以后薄姬就很少有机会见到高祖。

    高祖驾崩后,那些受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吕太后都恼恨她们,都被史记幽禁起来,不能出宫。

    而薄姬因为极少被高祖见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儿子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

    太后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代王被封立十七年,吕太后崩殂。

    大臣们商议拥立继位皇帝,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薄氏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薄太后也改号叫皇太后,她弟弟薄昭被封为轵侯。

    薄太后的母亲魏媪也早就死了,葬在栎阳北。

    于是朝廷便追尊薄太后的父亲为灵文侯,在会稽郡划出三百户土地设置园邑,长丞以下官吏奉守坟墓,灵庙供奉食享祭祀都按侯位规格礼制行事。

    又在栎阳北也设置灵文侯夫人园,一切礼法比照灵文侯园。

    薄太后认为她的母亲是魏王的后代,自己早年失去了父母,那些奉养照顾薄太后出力最多的魏姓人,下诏令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又根据亲疏各自给予赏赐。

    薄家封为侯爵的计有一人。

    薄太后晚于文帝二年,在孝景帝二年(前155)崩殂,葬于南陵。

    因为吕太后是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太后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孝文皇帝霸陵。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

    在吕太后时期,窦姬以良家子女的身份入宫侍奉吕太后。

    后来吕太后遣送宫女出宫,赐给各位王,每位王五个宫女,窦姬在被遣送的宫女中。

    窦姬家在清河,想往赵国,离家近点,请求那些负责遣送的宦官说“:一定要把我的名册放在遣送赵国的宫女行列中。”宦官忘记了她的话,把她的名册误放到了去代国的宫女行列中。

    名册上报朝廷,皇上诏令准可,即刻动身。

    窦姬痛哭流泪,怨恨宦官,不想动身,强迫她,才肯上路。

    到了代国,代王偏独宠幸窦姬,生下女儿名嫖,后来生下两个男孩。

    代王的王后生有四个男孩。

    在代王还没有入宫继承帝位之前王后就去世了。

    到代王继位为孝文帝时,王后生的四个男孩又一个接一个生病死了。

    孝文帝继位后几个月,公卿奏请册立太子,窦姬的大儿子最为年长,被立为太子。

    立窦姬作皇后,女儿嫖为长公主。

    此后第二年,立小儿子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父母早逝,埋葬在观津。

    于是薄太后就诏令有关部门,追尊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令清河划出二百家土地设置园邑,长丞奉守墓地,比照灵文后园的礼制行事。

    窦皇后的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里贫穷,被人辗转出卖,不知道自己家在什么地方。

    转卖十多家后,到了宜阳,少君为他主人进山烧炭,到晚上一百多人睡在山崖下,山崖崩塌,睡在下面的其他人都被压死,只有少君一人得以脱身,没有死。

    算命说几天之内当封为侯,于是跟随宜阳主家到了长安。

    少君听说窦皇后新立,老家在观津,姓窦。

    少君离家时虽然年纪很小,但是还记得自己家所在的县和自己的姓,又曾经与他的姐姐采摘桑叶从树上摔了下来,少君以此作为凭证,上书陈述自己。

    窦皇后将此事告诉文帝,文帝召见少君,询问他,少君一一说明情况,果然是这样。

    又再问他以什么作为验证,少君回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时,与我在邮亭驿舍中诀别,要来洗米水替我洗头,又要来饭给我吃,才离开。”于是窦皇后抱着少君痛哭,眼泪鼻涕纵横淌下。

    左右侍者都趴在地上哭泣,分担皇后的悲哀。

    于是优厚地赐给窦少君田地房屋金钱,又封其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家住长安。

    绛侯周勃、灌婴将军等人说:“我等不死,将来的命运就掌握在窦家长君、少君两兄弟手中。

    他俩出身卑微,不能不为他们选择老师和宾客,否则又将像吕家一样闹出祸事。”于是就选择有节操品行的年长士人与他们住在一起。

    窦长君、少君因此成为谦虚逊让的君子,不敢以尊贵的地位显示高傲的态度。

    窦皇后生了病,眼睛失明。

    文帝宠幸邯郸慎夫人、尹姬,都没有生儿子。

    孝文帝驾崩后,孝景帝继位,于是封窦少君为章武侯。

    窦长君在此之前已去世,又封他儿子为南皮侯。

    吴楚七国叛乱时,窦太后的堂侄窦婴,喜欢任侠,以此为乐,率领军队,因作战有功封为魏其侯。

    窦家共有三人封侯。

    窦太后喜爱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景帝和太子以及外戚窦家诸人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等书,尊奉黄、老之术。

    窦太后晚于孝景帝六年崩殂,与文帝合葬于霸陵,留下遗诏将东宫金钱财物全部赐给长公主嫖。

    王太后,槐里人,母亲叫臧儿。

    臧儿是前燕王臧荼的孙女。

    臧儿嫁给槐里王仲为妻,生下男孩叫王信,以及两个女儿。

    王仲死后,臧儿改嫁长陵田氏,生下男孩叫田虫分、田胜。

    臧儿的大女儿嫁给金王孙为妻,已经生下一女了,而臧儿为女儿算命,说两个女儿都将显贵。

    于是想让两个女儿出人头地,就把大女儿从金家要了回来。

    金王孙发怒,不肯与妻子离异,臧儿就将大女儿送进太子宫中。

    没料到太子宠爱她,生下三女一儿。

    王美人在怀着这个男孩时,梦见太阳落入自己怀中。

    把这情况告诉太子,太子说:“这是极好的吉兆啊。”男孩还没生下时孝文帝驾崩,孝景帝继位,王夫人生下男孩。

    在这以前臧儿又将她小女儿儿女句送入宫中,儿女句生下四个男孩。

    景帝作太子时,薄太后将薄氏女子嫁给景帝作妃子。

    到景帝继位,册立薄妃为薄皇后。

    皇后没有生儿子,不受宠爱。

    薄太后崩殂后,景帝废黜了薄皇后。

    景帝的大儿子刘荣,他的母亲是栗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