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皇上又说道:“我本来想使他更加显贵。”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

    让李德林承袭。

    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所写的文章,广泛流传于世。

    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

    李德林因为梁士彦和元谐之流,经常表露出叛逆朝廷的意向,想在大江以南,与国家抗衡,于是写了《天命论》呈给皇上。

    李德林自隋拥有天下,经常进献攻打陈国的计谋。

    开皇八年(588),皇辇幸临同州,李德林因病不能随驾。

    皇上下了一道诏书召他,信后亲笔写着:“攻打陈的事宜,最好你能亲自来。”正赶上高赹有使命要回京,皇上对高赹说:“李德林如果因病不能来,最好你去他家听取攻打陈的方略。”高祖把李德林献的计谋交给了晋王杨广。

    后来随他辇驾归京城,在途中,高祖用马鞭指着南边说:“等到攻取陈之后,应当用七宝服来装扮你,使你在太行以东,没有人赶得上你。”等到攻占了陈,封李德林为柱国、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户,赏布帛三千段。

    晋王杨广宣读圣旨已毕,有人对高赹说:“皇上出谋划策,晋王及各位将领,齐心合力攻占了陈,现在却归功于李德林,各位将领一定会愤恨,并且后世的人,也会叹息您白白地攻占了陈国。”高赹入宫把这些言论告诉了皇上,高祖就罢除了前令。

    起初,高祖在大象末年,把逆贼王谦原来的住宅赐给了李德林,文书已下,到了住宅所在地,忽然皇上又改赐给崔谦。

    皇上告诉李德林,说:“那个人想要王谦的住宅,准备给他的舅弟。

    对您没有什么丝毫影响,不必与他争,您可以另选择一套好的住宅。

    如果都不称意,就别为您营建,并可寻找庄店作替换。”于是李德林上奏,拿逆贼高阿那肱在卫国县八十个市店,替换王谦的住宅。

    开皇九年(589),皇上到晋阳,店里的人上书诉说道:“土地本是百姓的财产,高氏强夺了去,并在上面建筑房屋。”皇上命令有司估价,付钱给百姓。

    正赶上苏威奉旨从长安来,向皇上奏道:“高阿那肱是乱世宰相,因谄媚而得宠,强占民地,建筑市店出租。

    李德林虚构事实欺骗人,虚妄奏请搬入。”李圆通、冯世基等人又进言道:“这些市店,收利如同食邑千户,请计算时日追回这些赃款。”皇上因此责怪李德林,李德林请他们查看高氏的文簿记载,并说明原来打算换宅的心意,皇上不听,就追回了全部市店给当地的居民。

    从此更加讨厌他。

    开皇十年(590),虞庆则等人从函谷关以东巡察而回,都上奏道:“五百户设立一个乡正,专管民事纠纷,对人民没有好处。

    他们凭自己的爱憎徇私枉法,公开接受贿赂。”皇上就下令废除。

    李德林又进谏道:“这件事,我本来认为不可这样做。

    既然已经设置了,又突然废除,政令不统一,早晨颁布,晚上就要撤销,全然不是帝王立法的常理。

    我希望陛下对于这类总想随意更改法令的人,立即以军法处置。

    不这样,人们就会议论不已。”高祖于是发怒大骂道:“你想让我做王莽那样的暴君吗?”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更加恨他。

    到这时,李德林又在朝廷上忤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因而历数他道:“你作为内史,掌管我的机密大事,就不应频频地干预政事,让人觉得你心地不宽阔。

    难道你没有自知之明吗?我正用孝来治理天下,害怕它废缺,所以立五教来弘扬它。

    而你却说孝出于人的天性,何必人为教化。

    这样看来,孔子就不该著《孝经》了。

    你又撒谎获取市店,妄加自己父亲的官职,我确实心怀忿恨,一直没有说出来。

    现在应把你遣到一个州中去任职。”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

    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

    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追赠为大将军、廉州刺史,谥号文。

    等到将要安葬时,皇上诏令羽林一百人,并派了一班鼓吹手,以供丧事之用。

    赐布帛三百段、粟米一千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来祭奠他。

    李德林仪表堂堂,善于谈吐,齐朝天统年间(565~569),兼任中书侍郎,在宾馆里接受陈国的国书,当时,陈国使者江总看到他后,称赞他道:“他是河朔的英才啊。”李德林涵养极深,当时没有人能测量得出来。

    只有任城王高氵皆、赵彦深、魏收、陆..等人十分钦重他,对他的赞誉之词,无所不至。

    李德林年少时就成了孤儿,没有字,魏收对他说:“你有天才般的学识,一定可以官至公辅,我就用这两个字送给你作字。”进入仕途之后,他就掌管军国机密。

    他性情稳重,办事谨严。

    他曾说古人不言温和敦厚地做人,又何足称道呢。

    他年少之时就以有才学被世人所知,等到地位、名望渐高,就有伤于太自负,一些争名之流,更以谗言毁谤他,所以他虽辅佐帝王创业,却十多年间,竟然不见升职。

    他一生所著的文章,编纂为八十卷,遇上动乱,现在只有五十卷流传于世。

    他奉旨撰写《齐史》,未完成就去世了。

    史臣说:李德林年幼时,就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志趣,博学多才,在邺中很有名望,声名远扬到函谷关以西。

    隋朝霸业初创之时,积极佐助献谋,各种紧急战书、帝王诏书,繁复交错,他都准确地发出,各类文诰的言辞之美,当时没有第二个人。

    君臣和睦相处,自然会平步青云。

    不担心没有谁知道自己,难道是一句空话吗!河间王杨弘传(附杨庆传)河间王杨弘,字辟恶,隋高祖的堂弟。

    他的祖父杨爱敬,死得很早。

    父亲杨元孙,很小就成为孤儿,随母亲郭氏在舅父家养大。

    隋高祖的父亲武元皇帝杨忠与周太祖在关中起义,当时杨元孙在邺下,怕被北齐人所杀,因而假借外祖父家的姓氏,改姓郭。

    元孙死后,北齐被北周吞并,杨弘才入关,与高祖相处得很好。

    高祖很喜欢他,为他买田地房屋。

    杨弘生性明悟,有文才武略。

    几次随高祖征讨,累功升为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为丞相时,常让他在左右,让他当心腹。

    高祖到北周赵王府上去,将遭难,杨弘当时站在门外,以保卫高祖。

    不久加授他上开府,赐爵为永康县公。

    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他为大将军,晋爵为郡公。

    不久追赠他父亲为柱国、尚书令、河间郡公爵。

    这年立杨弘为河间王,授为右卫大将军。

    一年多后,升任柱国。

    当时突厥屡为边患,杨弘以行军元帅身份,率领几万人马出灵州道,与突厥相遇,交战,大破敌军,斩首几千级。

    赐他缣采二千段,出京授为宁州总管,升任上柱国。

    杨弘在宁州,无为而治,很有恩惠。

    几年后,调回京师。

    不久,授为蒲州刺史,让他见机行事。

    当时河东很多盗贼,百姓不得安宁。

    杨弘上奏,把那些为盗贼的一百多人,流放到边疆去,蒲州从此安宁,他被称为良吏。

    每每晋王杨广入朝,杨弘就代理扬州总管,等晋王回到扬州,杨弘又回蒲州。

    他在官十几年,风俗教化都很融洽。

    炀帝继位后,调他回京,授为太子太保。

    一年多后去世。

    大业六年(610),追封他为郇王。

    他儿子杨庆继承爵位。

    杨庆生性诡曲,善于见机行事。

    当时炀帝猜忌骨肉,滕王杨纶等都被废黜、放逐,只有杨庆得以保全。

    累次升迁到荥阳郡太守,颇有政绩。

    李密占据洛口仓后,荥阳各县大多响应李密,杨庆领兵拒守,李密频频进攻,打不下来。

    一年多后城中粮尽,形势一天天窘迫。

    李密于是派人送信给杨庆,说:自从昏君继位,经历了很多年岁。

    他剥削人民,使天下生灵涂炭。

    ..室瑶台的美丽,不能极尽他的骄奢;糟丘酒池的荒淫,还不能算他的淫乱。

    现在我们共举义旗,消灭暴君,八方同德,万里都来。

    大家没有不相约入关以消灭暴秦,争渡黄河以消灭纣王的。

    东到海、岱,南到江、淮,凡是他没杀完的人,无不承风慕义,惟有荥阳一郡,王爷你独自执迷不悟。

    那微子,是纣王的长兄,实是族中的元老;项伯,是项籍的小叔,并非远亲。

    但微子仍然离开朝歌而到周国,项伯仍然背叛西楚而归大汉。

    他们难道不眷恋祖庙、留连骨肉?只因知道国运已尽,神器已改罢了。

    而王爷你的祖先,家住华山之东,本来姓郭,不是杨家人。

    只因你先代对隋朝有功勋,于是预瞮盘石,名在杨家。

    娄敬与汉高祖,远非血族;吕布与董卓,本非天亲。

    芝草被烧,蕙草叹息,人世的事与此不同。

    又,王爷你那昏庸的君主,心如豺狼,仇恨同胞,超过沉、阏。

    想那杨勇和杨谅,都被杀死,何况你本非他的族类,何以能够自保!为王爷你考虑,不如举城从义,打开城门,表示诚意。

    这样就安如泰山,高枕无忧,可以长保富贵,传为美谈。

    至于你的子孙,必有余庆。

    现在那王世充屡被攻击,自救无暇,苟且偷生,岂能支持很久?段达和韦津,他们自保东都,哪有功夫管别人?如果王世充早晨灭亡,段达等人就会晚上完蛋。

    另外,江都的那个昏君荒淫无耻,沉溺酒色,在那里玩耍,忘了回家。

    隋朝可谓内外分崩离析,人神怨恨。

    上江的米船,都被拦截了,你的士兵们饥饿,连野菜都不能吃个半饱,只能折骨煮弩为食。

    隋朝现在是举烽火于骊山,诸侯不到;浮胶船于汉水,回家之日无期。

    王爷你独守孤城,绝援于千里之外,粮食只能够吃一个多月,疲惫不堪的士兵只有几百人,有什么依靠而相抗拒?在大街找枯鱼,这事倒不假,但叫归雁运粮食,哪天才能运到?但城中的豪杰,都是你的心腹,连他们都想杀长官,将为内应。

    正恐你祸生于匕首,灾起于萧墙。

    你空以七尺之躯,而被人悬赏千金收购,真让人寒心,真让人伤心!请你三思,自求多福。

    当时,江都失败的消息也传来了。

    杨庆得到了李密的书信,于是投降李密,改姓郭。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杨庆又回到东都,仍为杨姓,越王杨侗不怪他。

    杨侗登基后,授他为宗正卿。

    王世充将要篡夺皇位,杨庆首先劝他这么干。

    世充称帝后,杨庆降爵为郇国公,又改姓郭。

    世充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任他为荥州刺史。

    世充将要失败,杨庆想带妻子回长安去。

    他妻子对他说:“皇上把我嫁给你,只是想表达对你的深情厚意,与你交好罢了。

    如今我叔父穷迫,家国危急,而你不顾婚姻,辜负嘱咐。

    你只为全身之计,这不是我能责怪你的。

    我若到长安,只是你家里的一个奴婢罢了,何必要我呢?望你送我回东都去,这是你给我的恩惠。”杨庆不答应。

    他妻子于是梳妆打扮好,吃药而死。

    杨庆归顺大唐,任宜州刺史、郇国公,又改姓杨。

    他生母元太妃,年老,双目失明,王世充因杨庆背叛自己而杀了她。

    杨子崇传杨子崇是高祖的族弟。

    父亲杨盆生,被追赠为荆州刺史。

    子崇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有风度,喜欢结交贤士。

    开皇年间(581~601),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作了司门侍郎。

    炀帝继位后,子崇累功升到候门将军,后因事牵连而被免官。

    不久,又出任检校将军,跟从炀帝巡幸汾阳宫,子崇预见到突厥必定侵犯边关,多次请求炀帝早回京师,炀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不久炀帝在雁门被围,等到敌军被击退,炀帝发怒道:“子崇胆小怕事,没有根据就胡乱上表,惊扰我军心,不能做大臣。”于是就贬子崇为离石郡太守。

    因为治理有方,而远近闻名。

    这以后,突厥多次侵犯边塞,胡人刘六儿又带兵抢掠州郡,子崇上表请求朝廷派兵镇守遏制敌军。

    炀帝又大怒,下诏书令子崇率兵巡行视察长城,子崇带人走出一百多里后,四面就没路可走,无法前进而返回。

    当时正闹饥荒,百姓聚在一起做了土匪,子崇先后捕杀了几千人。

    这年年末,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等各自起兵作乱,离石郡的各部胡人又相互呼应并聚集在一起。

    子崇很担忧,声言要回京师去,于是和心腹几百人从孟门关回京师,车马行到半路,正赶上河西各县叛兵杀死长吏,反叛后归附师都,因此前进的道路被隔绝。

    子崇只好退回离石郡,所带的几百人得知太原起兵了,就不再进城,纷纷叛离了子崇。

    子崇就把背叛士兵的父兄杀死了。

    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

    观德王杨雄传观德王杨雄,初名杨惠,是隋高祖的族子。

    其父杨绍,仕北周,历任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被赐姓叱吕引氏。

    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

    周武帝时,杨雄任太子司旅下大夫。

    武帝巡幸云阳宫,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率其徒众袭击肃章门,杨雄迎战破之。

    他因此升任上仪同,封为武阳县公,食邑千户。

    累功升任右司卫上大夫。

    大象中(579~580),晋爵为邗国公,食邑五千户。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谋划造反,杨雄当时作宇文贤的别驾,知道他的阴谋,告诉了高祖。

    宇文贤被杀,杨雄因功拜授柱国、雍州牧,仍兼任相府虞侯。

    周宣帝被安葬时,为防备诸王有变,高祖令杨雄率领六千骑兵护送灵柩到宣帝陵墓,后升任上柱国。

    高祖受北周禅位,杨雄任左卫将军,兼宗正卿。

    不久升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

    进而封为广平王,食邑五千户,另封一子为邗公。

    杨雄请求封他的弟弟杨士贵任邗公,朝廷同意。

    有人上奏高赹结朋党,皇上在朝廷上问杨雄可有此事。

    杨雄说:“我忝卫宫廷,朝夕在皇上左右,若有朋党,怎会不知道!皇上圣明睿哲,万机亲览,高赹用心公平,奉法行事。

    这是爱憎的道理,但愿陛下明察。”高祖深以为然。

    杨雄当时显贵受宠,冠绝一时,他与高赹、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

    杨雄为人宽容,礼贤下士,朝野倾心,瞩目于他。

    高祖厌恶他得众人之心,私下里忌恨他,不想让他执掌兵马。

    于是下策书,授杨雄为司空。

    外表上好像是提拔他,实际是上夺他的兵权。

    杨雄没有实际职务,于是闭门谢客。

    不久改封他为清漳王。

    仁寿初,高祖说:“清漳王这个名号,与杨雄的声望不符合。”让职方进上地图,皇上指着安德郡,对群臣们说:“这个名号,才与杨雄的名德相符。”于是改封他为安德王。

    大业初年,授杨雄为太子太傅。

    及元德太子去世,杨雄检校郑州刺史事。

    过了一年多,授他怀州刺史,不久又授他京兆尹。

    皇上亲征吐谷浑,下诏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

    到回京时,改封他为观王。

    杨雄上表辞让王位,说:“我早年恰逢隋朝兴起,有幸被列入官列之末。

    有此天命,有此时运,凭借的是风云际会;我无德无才,忝列公卿之首。

    承蒙先皇帝的特别赏赐和陛下的特别恩典,我长久地混在台省中作官,常常担心我得到的赏赐太多了,哪里够再叨鸿恩,重窃大名?我实在应该面墙自省,冒昧地想按以前的通例办事;我实在冒受了陛下的宠爱,因此十分担心自己履行不了职责。

    过去刘贾封王,哪里具备三阶的重任?曹洪任上将,怎能超过五等的爵位?我的官服超过了帝子,我任京兆尹仅仅次于皇室子孙,赐我疆土,让我作藩王,我官服上以金为纽扣,开国治事,这让我这个做臣下的何以自处,在他人看来肯定会说我得到了非分的官爵。

    因此我表示我的愚诚,求恩让我固守。

    请陛下特别关照,特别考虑我的一片诚心。

    我屡屡麻烦圣上,惶恐得直流冷汗。”诏书不许他辞王位。

    辽东之战,杨雄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部队在泸河镇驻扎,他发病而去世,当时七十一岁。

    炀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让鸿胪监护他的丧事。

    有关部门考查他的行事,请求给他“懿”的谥号。

    炀帝说:“观王德性高于凡俗,品德超过生民。”于是赐给他“德”的谥号。

    追赠他司徒之职,和襄国、武安、渤海、清河、上党、河间、济北、高密、济阴、长平等十郡的太守。

    房陵王杨勇传房陵王杨勇字目见地伐,是高祖的长子。

    北周时,因为隋太祖的军功,被封为博平侯。

    到高祖辅佐北周朝政时,被立为世子,授为大将军、左司卫,封为长宁郡公。

    出任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管辖过去齐国的领地。

    后来召回到京城,升为上柱国、大司马,兼任内史御正,京城禁卫军全归他统管。

    高祖得到皇位后,立为皇太子,国家的军务政事与尚书奏来关于死罪以下的事,都让杨勇参加决断。

    高祖因为崤山以东老百姓大多四处流动,派遣特使考察,又打算移民充实到北方边塞。

    杨勇上书劝谏,高祖赞许他的建议,停止了移民这件事。

    从此以后,朝政不顺遂,多有斟酌损益,高祖都采纳他的意见。

    高祖曾对大臣们说:“前代君王,溺爱宠幸的人,废立太子之事从中产生。

    我别无侍妾,五个儿子为同一个母亲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亲兄弟。

    哪像前代君王有众多宠爱的姬妾,生下的儿子你争我夺,这就是亡国的道路啊!”杨勇十分好学,通达撰著词赋,生性宽厚仁慈,温和厚道,随意任性,没有矫揉造作的行为。

    招引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人为朋友。

    杨勇曾经在蜀铠上雕饰花纹,高祖见了有些不高兴,怕他会渐渐地形成奢侈的习性,因而告诫他说:“我听说天道不唯亲,只给有德之君,纵观前代帝王,没有一个能靠奢侈豪华而得到天下长久的。

    你作为太子,如果不上遵从天意,下符合民心,凭什么承担统治国家的重任,位居百姓的上面?我过去的衣服佩饰,各留存一件,时常看看,来自行警诫。

    今天我将腰刀给你,应该知道我的用心。”后来,到了冬至,官员们都朝拜杨勇,杨勇让乐队奏乐来接见他们。

    高祖知道后,问朝臣说:“近来听说冬至节那天,宫廷内外的大臣们相继到东宫朝拜,是什么礼节?”太常少卿辛..回答说:“在东宫敬贺,不能说是朝拜。”高祖说:“时令变化称贺,只须三五个上十个人,各人自愿去,为什么由有关部门邀集,一时都会聚一起,太子身穿礼服安排乐队接待他们?东宫这样做,实是违背礼制的。”从此对杨勇宠爱开始衰减了,逐渐产生了隔阂。

    当时高祖下令选派同宗的侍卫官,到皇宫警卫。

    高赹建议说,如果都选取强手,恐怕东宫的警卫就太差了。

    高祖变了脸色说:“我有时行动,警卫必须要雄健勇毅。

    太子在东宫修身养性,身边怎么会需要强手?这实在是陈旧的法度,不符合我的意思,如果让我裁决,固定轮流值班的日子,分派到东宫去,卫队组织不分开,难道不是好事?我清楚地知道前代的法规,你不必仍然沿袭旧的习俗。”高祖怀疑高赹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帮太子说话,有意味地说了这番话,来提防他。

    杨勇有很多宠幸的姬妾,其中昭训云氏尤受宠爱,所用礼节近于正妻。

    杨勇的妃子元氏不能得宠,犯了心痛病,病发两天就死了。

    文献皇后认为有别的缘故,狠狠地指责杨勇。

    后来云昭训专权太子内宫,皇后更加不满,派人暗地观察,查找杨勇的过错。

    晋王知道了这事,更加假装起来,姬妾不超过规定的数目,只同萧妃住在一起。

    皇后因此薄待杨勇,更加称赞晋王的德行。

    后来晋王来朝见,所带车马侍从,都是很俭朴的,他礼貌地对待朝廷大臣,礼节甚是谦恭,因此名声很大,超过了其他王子。

    等到要回扬州时,到内宫辞别皇后,进言说:“儿臣将镇守远方,要和您分别了,儿臣的依恋,实是凝结在心里。

    这次一别京城,不能侍奉您了,再次拜见您,远得不知在什么时候。”于是泣不成声,伏在地上不能起来。

    皇后也说:“你在地方驻守,我又年老了,今日一别如同永别。”也流下了眼泪,母子相对抽泣。

    晋王说:“我见识愚蠢低下,常常遵从兄弟和睦的意图,不知犯了什么过失,我不为东宫喜爱,大哥长久地心存怒意,想要加以陷害。

    我常担心诽谤产生于投杼,毒酒来自于杯勺,因此忧虑紧张,害怕产生危险。”皇后忿忿不平地说:“目见地伐逐渐地不能使人容忍了,我为他娶得元家的女子,希望兴隆基业,竟然与她没有正常的夫妻关系,一味地宠爱阿云,使元氏好像许配给猪狗一般。

    以前那媳妇本来没有疾病,突然死了,还不是派人投药,使她夭折了。

    事情已经这样,我也无法追究,谁知道他又怎么会在你身上打这样的主意?我在尚且这样,我死后,怎么不会任意欺凌你呢?每当想到东宫没有正妻,父皇死后,要你们兄弟去向云氏的孩子叩拜询问,这该是多么大的痛苦啊!”晋王再一次叩拜,哭泣不止,皇后也一样地极度悲伤。

    这一次分别后,杨广知道皇后心思转移,开始谋划夺太子之位。

    特邀引张衡出谋划策,派褒公宇文述与杨约结交为友,让他向越国公杨素说明打算,详细告诉了皇后说的话。

    杨素惊异地说:“只是不知道皇后有什么打算?一定是像你们所说的,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过了几天,杨素参加宴会,暗中夸奖晋王孝道节俭,近似于皇上,以此来揣度皇后的意图。

    皇后哭着说:“您说得对。

    我的孩子十分孝顺,每次听说皇上与我派的使臣到扬州,他必定到边境迎接。

    话一说到分别,没有不哭泣的。

    他的新娘也很可爱,我派的婢女去了,时常与她们一起睡觉一同吃饭。

    哪象目见地伐同云氏面对面地坐着,整天沉醉在宴席上,亲近小人,与父母兄弟过不去。

    我之所以更加可怜阿..,是因为时常担心他被暗杀了。”杨素既已明白了话意,于是极力贬斥太子没有才能。

    皇后便给了杨素金子,开始有了废杨勇立杨广的打算。

    杨勇知道了他们的计谋,忧虑害怕,无法可想。

    听说新丰人王辅贤能占卜吉凶,召到东宫问他。

    王辅贤说:“长虹穿过东宫之门,太白金星侵袭月亮,这是皇太子要被废除的征兆啊。”于是用铜铁五种兵器制作治服人的符象来挡灾,又在后园做了平民小村,房子简陋,太子时常在村中休息,穿粗布衣服,床垫蓬草,希望以此来避免灾祸。

    高祖知道杨勇很不安,在仁寿宫,派杨素去看杨勇。

    杨素到了东宫,在外屋歇息不进杨勇里屋,杨勇系好腰带等待他,杨素有意长时间不进去,来激怒杨勇。

    杨勇心中怨恨他,表现出不满。

    杨素回到仁寿宫,说杨勇心怀不满,恐怕有反常行为,希望谨慎观察提防。

    高祖听了杨素的谗言,非常怀疑。

    皇后又派人观察东宫,细小的事情都能听到汇报,夸大事实,无中生有,构成杨勇的罪过。

    高祖为奸邪的言论所迷惑,于是疏远猜忌杨勇,便在玄武门到至德门的路上安排人,来观察动静,什么事都要随时报告。

    东宫警卫,侍卫官以上的,名册都归属侍卫府管,有强健的人,都被调走了。

    晋王又派段达暗暗地在东宫结交杨勇的亲信姬威,给他财物,让他取得太子的消息,秘密告诉杨素。

    于是宫廷内外责难杨勇,过失天天可以听到。

    段达威胁姬威说:“东宫的罪过,皇上都知道了,我已接到秘密的诏书,决定废弃太子。

    你能告诉情况,就可以取得大富贵。”姬威于是答应了。

    九月二十六日,高祖从仁寿宫回到皇宫,第二天,到大兴殿,对侍臣们说:“我刚到京城,应当尽情欢乐,不知什么原因,反而愁闷?”吏部尚书牛弘回答说:“因为我们不称职,所以使皇上忧闷。”高祖已经多次听到谗言,怀疑朝廷大臣都知道原因,因此有意这样问,希望听到关于太子的罪过。

    牛弘这样回答,违背了高祖问话的用意。

    高祖因此改变了脸色,对东宫的臣僚们说:“仁寿宫离这里不远,但是我每次回到京城,警卫森严,好像到了敌国一样。

    我因此非常担心,不敢脱衣睡觉。

    昨天夜里要上厕所,原先住在后房,担心有意外,回来后又转移到前殿,难道不是你们要毁坏我的国家吗?”于是拘捕唐令则等人,交给主管部门审讯。

    命令杨素陈述杨勇的罪状,告知身边的大臣们。

    杨素宣布说:“我奉皇上的命令到京城,命令皇太子查核刘居士的余党。

    太子奉旨,便声色俱厉,连骨肉也好像抖动起来,对我说:‘刘居士党羽已全都处置,你要我还到哪里去找?你作为右仆射,受权不小,自己查处他们,与我有什么相干?’又说:‘如果大事不成功,我就要首先被杀。

    如今作为天子,竟然使我不如几个弟弟。

    没有一件事,能够自由办理的。

    ’因而长声叹息还顾左右说:‘我特别地感觉到受到妨碍。

    ’”高祖说:这个孩子早就不能继承皇位了。

    皇后常劝我废除他,我因为贫困时生的他,又是长子,希望他慢慢地改正,忍耐到今天。

    杨勇过去从南兖州来,对卫王说:“娘不给我选配一个好女人,很遗憾。”还指着皇后的侍女们说:“这将来都是我的。”这话多么荒唐。

    他的前妻刚死,就用很小的帐子安置剩余的年老妇人,新娘子刚死,我很怀疑是他派马嗣明用毒药杀的。

    我曾责问他,他便忿恨地说:“有机会杀了元孝矩。”这是要杀害我而迁怒他人罢了。

    起初,长孙长宁王生后,我同皇后一同抱养他,杨勇自己心存芥蒂,连续派人来要回去。

    况且云定兴的女儿,是他在外与人姘居而生,想想这一由来,凭什么一定是他的亲生儿子?过去晋国太子娶了屠岸沽的女子,孩子们也就喜欢宰杀。

    如今倘若是非正派的人,就会乱我国家。

    还有刘金马..,奸佞的小人,叫云定兴是亲家,定兴是愚蠢之人,接受了他的要求。

    我前些时候罢除刘金马..,也就是这个缘故。

    杨勇曾经邀约曹妙达与云定兴的女儿一起宴会,妙达在外面对人说:“我今天得以劝太子妃饮酒。”只因他的儿子都是偏房所生,害怕别人不服,因此纵容他们,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罢了。

    我虽然德操不及尧、舜,到底不能把天下百姓交给品行不好的孩子。

    我时常害怕他加害于我,如防范大敌,今天决意废除他,来安定天下。

    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进谏说:“废立是大事,天子说话不能更改,圣旨一下,后悔就来不及了。

    诬陷的话是没有准则的,希望陛下明察。”元..言辞正直,据理力争,声色俱厉,皇上没有答理他。

    这时姬威又上书状告太子违法。

    高祖对姬威说:“太子所做的事,应该都说出来。”姬威回答说:“皇太子多次对我说,他只想骄横奢侈,想要从焚川到散关,一并规定为游苑。

    还说:‘从前汉武帝准备建造上林苑,东方朔规劝他,赏给东方朔百斤黄金,多么可笑。

    我实是没有黄金赏赐给你们的。

    如果有规谏的人,就该被斩除,不过杀死百把人,自然而然就永远平息了。

    ’前不久苏孝慈被解除左卫率,太子扬起胡须挥舞手臂说:‘大丈夫总会有一天的,决不会忘记他,一定会使我称心如意的。

    ’还有,宫内所要的东西,尚书大都依照规定不给他,他便发怒说:‘仆射以下的官员,我要杀他一两人,使人们都知道怠慢我的灾祸。

    ’他又在花苑内建一个小城,一年四季,建城的劳役不能停歇,建起的亭殿,早上建造晚上又改了。

    常常说:‘皇上责怪我有很多偏房,高纬、陈叔宝就一定是孽子吗?’曾经让年老的巫婆占卜吉凶,对我说:‘皇上禁忌是十八年,这个期限已经快到了。

    ’”高祖老泪纵横地说:“谁不是父母所生,竟是这样可恶。

    我有过去的一名老侍女,派她探访东宫时,对我说:‘不要让广平王到皇太子居处,东宫憎恨我,是广平王教他这样的。

    ’元赞也知道太子的阴险,劝我在左边府库之东,增派两个卫队。

    当初平定陈国后,宫女容貌美的都安排到了太子宫,但是听说他不知满足,在外面还在访求寻找。

    我近来读《齐书》,看到高欢放纵自己的儿子,非常气愤,怎么可以效仿他的坏作法!”于是杨勇和他的孩子都被监禁起来,部分地逮捕了他的党羽。

    杨素玩弄文辞,奸巧地诽谤,罗织罪状构成冤狱。

    杨勇因此失败了。

    过了几天,有关部门按照杨素的意图,向高祖上书说左卫官元..身为皇官侍卫,经常暗地里侍奉杨勇,感情深厚,暗自有托付。

    在仁寿宫,裴弘将杨勇的书信在朝廷上给元..,封信处写有“勿令人见”的字。

    高祖说:“我在仁寿宫,连细小的事东宫也一定知道,比驿马传得还快,我觉得奇怪已经很久了,莫非就是这个家伙作祟?”命令武士拘捕元..和裴弘,交给执法部门治罪。

    在这以前,杨勇曾经到仁寿宫参见请安后回来,路上看见一棵枯槐,根节交结盘错,高大而且粗得五六个人才能合抱,他环顾侍从说:“这树能做什么器具用?”有人回答说:“古槐树尤其能够取火。”当时卫士都佩带火燧,杨勇于是令工匠做了几千枚,准备赐给身边的卫士侍从。

    到这时,都放在仓库里。

    另外,专门收藏医药的部门贮存几斛艾草,也搜寻得到了。

    司法部门觉得奇怪,就来问姬威。

    姬威说:“太子要这些东西是别有用心的。

    接连地派长宁王以下的人,拜谒仁寿宫后回来,每次行动迅速,一夜就到了。

    平常喂养千匹马,说抄近路到城门捉捕,自然要饿死。”杨素拿姬威的话质问杨勇,杨勇不服说:“我听说你家就有数万匹马,我好歹也是太子,养马一千匹,这难道是谋反吗?”杨素又找来东宫的穿用和玩赏的物品,好像加以雕刻和装饰的,都陈放在大庭里,展示给文武百官,作为太子的罪证。

    高祖派人将这些东西拿给杨勇看,以此来诘难他。

    皇后也斥责杨勇的罪过。

    高祖派使者责问杨勇,杨勇不服。

    太史令袁充向高祖进言说:“我观察天象,皇太子应当废除了。”高祖说:“天象早就显示出来了,只是大臣们没有敢说话的罢了。”于是派使臣召见杨勇。

    杨勇见了使臣,惊恐地说:“莫非要杀我了?”高祖着戎装,布卫兵,到武德殿,召集百官,让他们站在东面,各位亲王站在西面,让杨勇和他的几个孩子依次站在殿堂中间,命令薛道衡宣读废除杨勇的诏书。

    将杨勇移交给内史省,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将杨勇交给他,便又囚禁杨勇于东宫内。

    赏赐给杨素布三千匹,元胄、杨约二人各一千匹,杨难敌五百缎,都是有审查杨勇的功劳而获得的奖赏。

    当时文林郎杨孝政上书劝说道:“皇太子是被小人害成这样的,应该给以教诲,不应该罢免废除。”高祖很气愤,鞭挞了他的胸部。

    不久贝州长史裴肃上表说:“杨勇因罪被罢除很久了,应该让他改过自新,请封给他一个小国。”高祖意识到杨勇被废,不能使人们在情理上理解,便召裴肃进入朝廷,详细陈述了废立的缘由。

    杨勇自以为没有被废除的那些罪名,多次要求进见皇上,当面申诉冤曲。

    但新太子阻止他,不能使他当面奏说。

    杨勇于是爬在树上大声叫唤,希望皇上听到,得以召见。

    杨素对皇上说:“杨勇已神志昏乱,鬼魅附身,不能再接纳。”高祖认为他说的对,到底没有见面。

    杨素诬陷人,耍弄计谋,来构成他人的罪过,都是这样。

    高祖在仁寿宫病重卧床,叫太子杨广入宫服侍,而杨广却任意淫乱宫闱,事情传到高祖那里,高祖支撑在床上说:“错废了我的勇儿!”因此派人去找杨勇,还没来得及派使臣,高祖就突然死了,杨广隐瞒着不发丧。

    立即拘捕柳述、元岩,关进大理监狱,伪造高祖诏书,命令将杨勇处死。

    追封杨勇为房陵王。

    秦孝王杨俊传秦孝王杨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

    开皇元年(581)立为秦王。

    开皇二年春,授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时年十二岁。

    加授右武卫大将军,统领关东部队。

    开皇三年,升任秦州总管,陇右的各州郡,都归他管。

    杨俊仁恕慈爱,崇敬佛教,请求当和尚,皇上不同意。

    开皇六年,调任山南道行台尚书令。

    在伐陈战争中,以他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管三十个总管,水军陆军共十几万人马,驻扎在汉口,为长江上游的主帅。

    陈国将领周罗目侯、荀法尚等,率劲旅几万驻扎在汉阳的鹦鹉州。

    总管崔弘度请求进攻。

    杨俊担心杀伤人,不同意。

    周罗目侯等也相继投降。

    于是派使者奉表章到朝廷。

    他泣泪对使者说:“我胡里胡涂地被推举当元帅,惭愧的是没有尺寸之功,因此很惭愧罢了。”皇上听了,认为他很好。

    授杨俊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守广陵。

    一年多后,转任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起初,杨俊很有好名声,高祖知道了,很高兴,下诏书奖励他。

    其后杨俊逐渐奢侈,违反制度,放债收利息,官吏、百姓都以为苦。

    皇上派人调查他的事,受牵连而坐罪的有一百多人。

    杨俊仍不悔改,于是大修宫室,穷奢极欲。

    杨俊有巧思,常常亲自挥动斧头干活,工巧之器,饰以珠玉。

    他为王妃作七宝隤..,又建造水上宫殿,涂香粉刷,玉墙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全都装上明镜,又间以宝珠,极尽装饰之美,常常与宾客、妓女,在上面唱歌。

    杨俊又特喜欢女色,崔氏王妃性女石,心中很不平,于是在瓜中放毒。

    杨俊因此生病,被调回京师。

    皇上因他奢侈放纵,削了他的官职,仅让他以王爷身份回到王府去。

    左武卫将军刘升进谏说:“秦王并无别的过错,只是花费官府的钱物,营造自己的府第宫室罢了。

    我认为可以原谅。”皇上说:“法律不可违反。”刘升坚持劝谏,皇上愤然变色,刘升才作罢。

    其后杨素又进谏说:“秦王的过失,不应该落到这个地步。

    请陛下想一想。”皇上说:“我是五个儿子的父亲,如按你的意思,何必不另外制定一个天子儿子的法律?以周公的为人,尚且杀了管、蔡,我的确大大的不如周公,怎能有损法律的尊严呢?”到最后也不同意。

    杨俊病重,不能起床,派人奉表谢罪。

    皇上对他的使者说:“我努力奋斗,创此大业,作训垂范,想让臣下遵守它而无过失。

    你是我的儿子,而想败坏法律,我不知道怎样责备你!”杨俊惭愧恐怖,病更重。

    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恢复秦王的官职,皇上不答应。

    一年多后,因杨俊病重,又授他上柱国。

    开皇二十年(600)六月,在秦王府中去世。

    皇上只哭了几声就算了。

    杨俊所作的奢侈之物,全部下令烧掉。

    皇上还下令,送葬的东西,一定要节俭,以作为以后的法式。

    秦王府的官员们请求为秦王立碑,皇上说:“想求名,只要一卷史书就够了,何必要碑呢?如子孙不能保家,那碑石不过白白地送给人家作盖房子的基石罢了。”秦王妃崔氏,因毒杀秦王的缘故,下诏废绝,赐她死在家里。

    秦王之子杨浩,崔王妃所生。

    庶出之子叫杨湛。

    群臣商议说:“《春秋》的意思,母因子贵,子因母贵。

    贵既如此,罪则可知。

    所以汉代栗姬有罪,其儿子便被废掉。

    郭皇后被废,她儿子也因此被废黜。

    大事是这样,小事也应相同。

    如今秦王的两个儿子,母亲都因有罪而被废黜,不应继承王位。”于是以秦国为丧主。

    杨俊长女永丰公主,十二岁,遭父丧,哀伤追思,服丧期满后,于是不吃鱼肉。

    每到父亲亡故这天,就流泪不吃东西。

    有一个叫王延的开府,生性忠厚,率领亲兵十几年,杨俊很礼遇他。

    杨俊有病后,王延总在府中侍卫,衣不解带。

    杨俊死后,他好几天水米未沾牙,骨瘦如柴。

    皇上听说此事,很怜悯他,赐给他御药,授他骠骑将军,让他负责宿卫。

    杨俊下葬的那一天,王延号哭哭死。

    皇上嗟叹奇异,让通事舍人吊唁祭扫。

    下诏把王延安葬在杨俊的坟墓旁边。

    炀帝即位后,立杨浩为秦王,以作为孝王的继嗣。

    封杨湛为济北侯。

    后来以杨浩为河阳都尉。

    杨玄感造反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兵讨伐。

    到了河阳,修书于杨浩,杨浩又到宇文述军营中,士兵们几次来往。

    有关部门弹劾杨浩,以诸侯身份与内臣来往,杨浩因此被废黜王位、免除官职。

    宇文化及杀了炀帝后,立杨浩为皇帝。

    宇文化及失败于黎阳,北逃魏县,自称皇帝,因此杀害了杨浩。

    杨湛骁勇果敢,有胆略。

    大业初,任荥阳太守,因杨浩事被免职,也被宇文化及所杀害。

    杨秀传杨秀,是高祖的第四个儿子,开皇元年(581),立为越王。

    不久,转封于蜀,授为柱国、益州刺史,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

    开皇二年,升任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原职依旧。

    一年多后作罢。

    开皇十二年,又任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

    不久又出京镇守蜀地。

    杨秀有胆气,容貌魁伟,长髯丰额,多有武艺,很为朝臣所惮服。

    皇上常对献皇后说:“秀儿肯定没个好结果。

    我在世,自当没什么担心的。

    到兄弟们那时,他肯定造反。”兵部侍郎元衡出使到蜀,杨秀与元衡深深地交好,请求给他增派左右。

    元衡回京师后,为杨秀请求增加左右,皇上不许可。

    大将军刘哙讨伐西爨时,高祖令上开府杨武通率部跟着前进。

    杨秀派嬖人万智光当杨武通的行军司马。

    皇上因杨秀用人不对,谴责了他。

    高祖对群臣们说:“破坏我的法度的,一定是我的子孙吧?如同猛兽,别的东西不能害它,反被毛里的小虫所损食。”于是分了杨秀的兵权。

    杨秀渐渐奢侈,违反制度,车马被服都和皇上一样。

    太子杨勇因受谗言之害被废黜后,晋王杨广被立为皇太子,杨秀心里很不服气。

    杨广怕杨秀会成为祸害,偷偷地让杨素找他的罪过而上谗言害他。

    仁寿二年(602),调杨秀回京师,皇上见了他,不与他说话。

    次日,派人责问他。

    杨秀谢罪说:“我承受国恩,出京当藩王,不能遵守法令,真是罪该万死。”皇太子杨广和诸王都在朝廷上流泪,代杨秀谢罪。

    皇上说:“往日秦王浪费财物,我用父道教训他。

    现在杨秀祸害百姓,我要用君道处罚他。”于是把他交给司法部门。

    开府庆整进谏说:“庶民杨勇已被废黜,秦王已经去世了。

    陛下的儿子不多了,何必弄到这个地步?蜀王生性耿直,如今他被重责,恐怕他会自杀。”皇上大怒,要割他的舌头。

    因此对群臣说:“要把杨秀杀死在大街上,以向百姓道歉。”于是下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人给他治罪。

    太子杨广偷偷地作了木偶人,写上皇上和汉王的姓名,捆上手,用钉钉在心上,然后让人埋在华山之下,再让杨素装模作样挖出来。

    杨广又以杨秀的口气作檄文,说:“逆臣贼子,专门玩弄权柄,陛下表面上当皇帝,其实什么都不知道。”然后陈述兵甲如何强大,说是要“指期问罪”。

    杨广把这篇“檄文”放在杨秀的文集之中,然后上告高祖。

    高祖说:“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于是把杨秀废为庶民,软禁在内侍省,不得与妻子儿女相见,下令只给他两个獠婢,供他驱使。

    受牵连的有一百多人。

    杨秀既被囚禁,愤懑不已,不知做什么才好,于是上表说:“我因为幸运,成为皇上的儿子,承蒙父母抚养长大,九岁就得到了荣华富贵,只知富贵享乐,从未忧惧过。

    我轻易地放纵我这颗愚笨的心,落到这个地步,我辜负父皇山岳一样高的大恩,心甘情愿地去死。

    不料天恩还可让我有余漏,到如今这地步,我才知道愚心不可放纵,国法不可触犯,我扪心问罪,真是来不及改过自新。

    我还想分身有术,竭尽余生,稍稍报答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

    但因神灵不保佑,我的福分爵禄完了,夫妻团聚,不可能了。

    只怕我长辞人间,永归地府,伏请父皇,赐我怜悯,在我死之前,让我与我的儿子爪子见上一面。

    然后请你赐我一个墓穴,让我的尸骨有个去处。”爪子就是他的爱子。

    皇上因此下诏书,数落他的罪过,说:你从地位上说,是臣又是子;从感情上说,与家又与国相关。

    庸、蜀是重要的地方,我让你去镇守。

    你却触犯纲纪,心怀恶意,幸祸乐灾。

    你小看皇宫和太子宫,等着这里发生灾祸。

    你容纳不法之徒,交结异端分子。

    我有什么不和,你便等着,指望我死了,你就起异心。

    皇太子是你的兄长,按长幼顺序也当立他。

    你却假托妖言,说他不能终其位。

    你装神弄鬼,又说你可惜不能入主东宫。

    你自称骨相不该当人臣,品德、功业应当皇帝。

    你胡说青城出圣人,想用自己当其位。

    你诈称益州出现了龙,假托是什么好兆头。

    你重述“木易”之姓,又修成都的宫室,胡说“禾乃”之名,以当“八千”年的皇运。

    胡编京师有什么妖异,以证明父亲兄长有灾。

    妄造蜀地有什么吉祥,以说明你有什么祥瑞。

    你哪里不想我倒楣哟,哪里不想天下大乱哟?你还建造白玉王廷,又作白羽箭,你的服饰车马与天子无异,哪里像有我的样子?你纠集旁门左道,用符书压镇我和汉王。

    汉王和你,是亲兄弟,你却画他的形像,写上他的姓名,缚手钉心,枷锁木丑械。

    还说要请华山的慈父圣母的神兵九亿万骑,收杨谅的魂魄,闭在华山之下,不让魂魄散开。

    我对于你,是你的亲父亲,你却又说要请西岳华山的慈父圣母开化杨坚夫妻,让我们回心转意,欢欢喜喜。

    你又画我的形像,缚手撮头,还说请西岳神兵收杨坚鬼魂。

    如此这般,我如今不知道杨谅、杨坚是你的什么人?包藏祸心,图谋不轨,这是叛逆之臣的罪证。

    希望父亲遭灾,以此为幸事,这是贼子的毒心。

    怀着非分之想,对兄长放肆毒心,这是悖弟的行为。

    嫉妒小弟,无恶不为,无孔怀之情。

    你触犯国法,到了极点。

    你多杀无辜,这是豺狼的暴行。

    你剥削百姓,酷虐到了极点。

    你只求财货,这是市井小民的勾当。

    你专门侍奉妖邪,这是顽..的本性。

    你辜负了我的重托,是个不成器的东西。

    凡此十罪,灭天理,逆人伦,你都作了,坏到了极点。

    你还想免除祸患,长守富贵,怎么可能呢?后来又让他与他儿子同处。

    炀帝即位后,依旧禁锢他。

    宇文化及杀了炀帝后,想立杨秀为皇帝,大伙商议,不同意。

    于是杀害了他和他的几个儿子。

    杨谅传杨谅字德章,一名杰。

    开皇元年(581),立为汉王。

    开皇十二年,为雍州牧,加授上柱国、右卫大将军。

    一年多后,转任左卫大将军。

    开皇十七年,出京任并州总管,皇上巡幸温汤时送他到任。

    自华山以东,到沧海,南到黄河,五十二州都属他管辖。

    特别允许他便宜从事,不拘限于法律政令。

    开皇十八年,发起辽东战争,以杨谅为行军元帅,率部到辽水,遇上疾病,不利而还。

    十九年(599),突厥进犯边疆,以杨谅为行军元帅,最后未去临阵统兵。

    高祖很宠爱他。

    杨谅自以为住在天下出精兵的地方,因太子杨勇被进谗言而废黜,平时常怏怏不乐,私下里有反叛的图谋。

    他于是劝高祖说:“突厥正强大,太原即为重镇,应加强防备。”高祖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大发民工劳役,修缮兵器,贮存在并州。

    他又招纳亡命之徒,他身边的无户籍的人,差不多有几万。

    有个叫王支页的,是梁国将领王僧辩的儿子,年少倜傥,有奇略,为杨谅的咨议参军。

    有个叫萧摩诃的,是陈国过去的将领。

    二人都不得志,常郁郁思乱,都被杨谅所亲近友善。

    到蜀王因罪被废黜后,杨谅心里更加不安。

    碰上高祖去世,调他赴京,他不去,于是举兵造反。

    总管司马皇甫诞切劝,杨谅发怒,把他抓了起来。

    王支页劝说杨谅说:“王爷所部将吏的家属,都在关西,若用他们,就要马上长驱直入,直据京师,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如只想割据过去齐国的地盘,那就要用东部的人。”杨谅不能专定,于是兼用两个办法,扬言说:“杨素反叛,将要杀他。”闻喜人、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劝杨谅说:“井陉以西,是王爷您掌握的地方,华山以东的兵马,也为我们所有。

    应全部发兵。

    另分派弱兵,把守路口,仍叫他们见机行事,占领地方。

    您率领精锐部队,直入蒲津。

    我裴文安请当先锋,王爷您统领大军继后,风驰电掣,一下子赶到灞上,咸阳以东,可指挥而平定了。

    京师震扰,官军来不及聚集,朝中上下互相猜疑,群情离异而震惊,谁敢不听您的号令?不出十天,大事就可定下来了。”杨谅很高兴。

    于是派他所任命的大将军余公理出太谷,以奔赴河阳。

    派大将军綦良出滏口,以奔向黎阳;派大将军刘建出兵井径,以经略燕、赵故地;派柱国乔钟葵出雁门。

    又任命裴文安为柱国,派纥单贵、王耳冉、大将军蠕蠕天保、侯莫陈惠等,直指京师。

    到离蒲津一百多里的地方,杨谅忽然改变布署,令纥单贵切断河桥,驻守蒲州,而召来裴文安。

    裴文安到了,说:“兵贵神速诡密,本想出其不意。

    王爷您既又不动,我文安又退了兵,使他们计划得成,大势完了啊!”杨谅不回答。

    杨谅以王耳冉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

    炀帝派杨素率五千骑兵,袭击王耳冉、纥单贵于蒲州,打败了他们。

    杨素于是率步兵、骑兵四万奔向太原。

    杨谅让赵子开守高壁,杨素打跑了他。

    杨谅大惧,在蒿泽抵抗杨素。

    刚好天下大雨,杨谅想撤兵回去。

    王支页劝他说:“杨素长途奔袭,兵马劳累,王爷您亲率精兵攻击,势力必然大涨。

    如今见敌而退,把胆怯显示给他人看,阻拦了战士斗志,增加了西军的气焰,请王爷不要退兵。”杨谅不听,退兵守清源。

    杨素进而攻击,杨谅统兵与官军大战,死了一万八千人。

    杨谅退兵保并州,杨素进兵包围了他。

    杨谅穷途末路,向杨素投降。

    百官上奏,杨谅罪该处死。

    炀帝说:“我兄弟太少,不忍心说什么,想曲法饶杨谅一死。”于是削职为民,不让子孙继承爵位,最后被活活关死。

    他儿子杨颢,因而也被禁锢。

    宇文化及杀炀帝时,杨颢遇害。

    史臣说:高祖的儿子五人,未有终其天年的,真是怪事啊!房陵王杨勇,借助于与高祖的骨肉之亲,讲究君臣之义,经略创造,与高祖契阔夷险,抚军监国,总共二十年。

    他虽不能称有三善,但能侍奉父母,不缺人子之礼。

    高祖对他恩宠既变,外加谗言离间,高祖为父的慈爱,立即隔于人理;父子之道,于是灭了天性。

    隋朝将亡,庶民百姓都知道了。

    《慎子》有言说:“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上百人追逐它;满街都是兔子,过路人连看都不看一下。”难道是他们不想得到兔子吗?这是因为他们都能得到兔子的缘故。

    房陵王当太子很久了,高祖一朝换了他,开了逆乱的头,长了觊觎的望。

    另外,维城建帜,加重威权,恃宠而骄,多自封植,进而超过规矩,退而不依其道,杨俊忧郁而死,实在是由于这个缘故。

    不久国运方艰,谗人已胜,兄弟之间,不肯相容。

    杨秀窥探岷山、蜀地的险阻,杨谅发动晋阳的甲兵,成此乱国乱常之祸,大概也是有原因而这样作的。

    《棠棣》诗是白作了的呀,有鼻之封没有指望了,有的被幽囚在牢房里,有的被下毒毒死。

    本根既绝,枝叶全剪,十几年后,国家就完了。

    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以至倾覆家国的多得很,但考究他们的乱亡之祸,没有像隋朝这么残酷的。

    《诗经》上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来有国有家的人,能不深以为戒吗?赵..传赵..字贤通,天水西人。

    祖父赵超宗,魏国的河东太守。

    父亲赵仲懿,尚书左丞。

    赵..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很孝顺。

    十四岁,有人盗伐他父亲坟墓上的树,赵..对墓痛哭,把伐木者扭送到官府。

    他见了魏国的右仆射周惠达,只作揖,不下拜,自述孤苦,涕泪交集,周惠达为之落泪,叹息很久。

    长大后,赵..深沉有才,略涉书史。

    北周太祖任他为相府参军事。

    不久随军攻破洛阳。

    周太祖班师时,赵..请求留在洛阳招降纳叛,太祖听了他的。

    赵..于是率部与北齐军前后打了五仗,斩北齐的郡守、镇将、县令五个人,俘虏很多北齐军。

    赵..因功封为平定县男爵,食邑三百户。

    累功提升到中书侍郎。

    北周孝闵帝受禅登基,赵..调任陕州刺史。

    蛮人的酋长向天王聚众作乱,率兵进攻信陵、秭归。

    赵..率领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敌,二郡得以保全。

    当时北周人在江南岸建安蜀城以防御陈国,刚好下了几十天雨,城墙垮了一百多步。

    蛮人酋长郑南乡背叛,带领陈国将领吴明彻,想袭击安蜀城。

    大伙都劝赵..增修防御,赵..说:“不然,我自有办法安定安蜀城。”于是派人引诱、劝说江外的生蛮向武阳,让他乘虚袭击郑南乡所居,俘虏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儿。

    郑南乡听说此事,其部下各自散开了,陈国兵马于是退去。

    次年,吴明彻屡屡进犯,赵..领兵防御他,前后打了十六仗,每次都挫败吴明彻军队的锋锐,俘虏陈国偏将覃礒、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一百六十级。

    赵..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调任荆州总管长史。

    后入京为民部中大夫。

    北周武帝出兵巩、洛,欲攻占北齐黄河南岸的地盘。

    赵..劝谏说:“河南的洛阳,四面受敌,即使得到了它,也不能守住。

    请从黄河北边去,直指太原,倾覆他的巢穴,可以一举而定北齐。”武帝不听,最后无功而还。

    继而赵..随上柱国于翼率部几万人,从三雅道以讨伐陈国,攻占陈国十九城,然后回国。

    因为有人上谗言害他,其大功竟然不被赏赐,只授他益州总管长史。

    不久,调入京师当天官司会,累次升迁到御正上大夫。

    赵..与宗伯斛斯征一向关系不好,斛斯征后来出京当齐州刺史,因罪下狱,他自知罪重难赦,于是越狱逃跑了。

    皇上大怒,悬赏急急捉拿他。

    赵..秘密上奏说:“斛斯征自以为罪恶深重,怕死逃走,如不北窜匈奴,就会南投吴越。

    斛斯征虽然愚笨,但他久任清显之官,因而知道跑到敌国去,无益于圣朝。

    现在旱灾严重,可因此大赦天下。”皇上听从他的。

    斛斯征因此免于一死,赵..到最后都不说出实情。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加授赵..为上开府,又授他为天官都司会。

    不久升他为大宗伯。

    高祖登基时,赵..授高祖皇帝玉玺绶带。

    赵..升为大将军,赐爵位为金城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拜授相州刺史。

    朝廷因赵..通晓礼仪故事,调他当尚书右仆射。

    管事不久,因忤逆圣旨,调出京师当陕州刺史,继而转任冀州刺史。

    在州里,赵..很有恩威。

    赵..曾生病,百姓奔走,争着为他祈祷,他就是这样深得民心。

    冀州民俗薄巧,市井上多有奸诈,赵..制造铜斗、铁尺,放在街上,百姓以此为方便。

    皇上听了嘉奖他,并颁告天下,以此为常法。

    曾有偷盗赵..田里的蒿草的,被官吏抓住。

    赵..说:“这是因为我这个刺史不能宣传教化,他有什么罪过?”安慰他而放了他。

    赵..让人满载一车蒿草送给为盗者,盗者惭愧至极,比受重刑还难受。

    他用德仁教化民众,大多像这样。

    皇上巡幸洛阳,赵..来朝拜,皇上慰劳他说:“冀州是个大地方,人民很富庶。

    你为政,很符合我的心意。”赵..开皇十九年(599)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他儿子赵义臣继承爵禄,官至太子洗马,后与杨谅造反,被杀。

    赵芬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

    父亲赵演,北周的秦州刺史。

    赵芬少有辩才,很读了一些经史方面的书。

    北周太祖任他为相府铠曹参军,历任记室,累次升迁到熊州刺史。

    他招纳投降的,安抚归顺的,得到了二千户人口。

    加授他开府仪同三司。

    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掾,他不久又升任吏部下大夫。

    赵芬生性强干有才,不管干什么,都有政绩。

    北周武帝亲总万机后,授他为内史下大夫,后转任少御正。

    赵芬熟悉典章制度,朝廷每次有疑问,众人议论,不能决断的,赵芬就为之评断,没有不说好的。

    他后来当司会。

    申国公李穆征讨北齐时,引赵芬为行军长史,封他为淮安县男爵,食邑五百户。

    又出京为淅州刺史,转任东京小宗伯,镇守洛阳。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与司马消难阴谋来往,赵芬觉察到了,秘密告诉高祖。

    因此深被重用,升为东京左仆射,晋爵位为郡公。

    开皇初,罢东京官职,授为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一起,起草法律。

    继而兼任内史令,高祖很信任他。

    不久,他因老病,出京任蒲州刺史,加授为金紫光禄大夫,仍兼管关东的漕运,赐他钱上百万,粮食五千石。

    几年后,赵芬上表请求退休,被调回京师。

    赐他二马轺车、几杖被子,让他回家。

    皇太子又送他巾帔。

    几年后去世。

    皇上派人吊唁,鸿胪卿监护丧事。

    杨尚希传杨尚希,弘农人。

    祖父杨真,魏国天水太守。

    父亲杨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儿。

    十一岁时,请求辞别母亲,到长安学习。

    涿郡人卢辩见了他,很惊异,让他到太学学习。

    他专心学习,不知疲倦,同学们都很推重他。

    北周太祖曾经亲自到太学行尊师之礼,杨尚希当时十八岁。

    太祖让他讲《孝经》,其言辞和义理都不错。

    太祖很惊奇,赐他姓普六茹,提拔他当国子博士。

    累次升迁,到转任舍人。

    尚希历仕北周明帝、武帝两代,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位为高都县侯爵,任东京司宪中大夫。

    周宣帝时,令杨尚希安抚华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

    他到达相州,宣帝去世了,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管舍发丧。

    尚希出来对左右说:“蜀公尉迟迥,哭帝而不哀,眼神又不安,将有其他计谋。

    我不走,将会遭难。”于是夜里走捷径而逃走。

    天亮后,尉迟迥才发现,于是分兵几十骑从驿路追赶他,没赶上,他于是回到京师。

    高祖因为杨尚希是宗室有名望的人,又背叛尉迟迥而回来,对他很好。

    到尉迟迥屯兵于武陟时,高祖派尚希督促宗室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

    不久授尚希司会中大夫。

    隋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尚希为度支尚书,晋爵位为公爵。

    一年多后,尚希出京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升任银青光禄大夫。

    尚希当时见天下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说:“自从秦国统一天下,罢诸侯,置郡守,汉魏及晋代,邦邑屡屡变动。

    我看当今的郡县,两倍多于古代。

    有的地无百里,就设了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就由两郡分别管理。

    设的官员多,用度一天比一天多。

    官吏、兵卒几倍于以前,租税一年年减少。

    精干的良才,百里难以挑一。

    动不动要几万官员,哪里去寻觅?这就是所谓民少官多,十只羊九人放牧。

    琴有再弹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现在保存重要的,去掉闲差,合并小郡县,以作大郡县,国家就不会减少赋税,选举也易得贤才。

    我冒昧地陈述管见,拜伏于地听您裁处。”高祖看了奏章,奖励他,于是罢天下诸郡。

    继而授他为瀛州刺史,没到任,又奉诏巡视淮南。

    还京授为兵部尚书。

    不久转任礼部尚书,授为上仪同。

    杨尚希天性宽厚,加上他学业自通,所以很有名望,被朝廷看重。

    皇上那时每天早晨上朝,日头偏西了还不疲倦。

    尚希劝他说:“周文王因太忧虑太勤劳而损了阳寿,周武王因安乐而延年益寿。

    望陛下抓主要事情,责成宰相。

    繁杂之事,不是皇上应该亲自处理的。”皇上高兴地说:“你是爱我的人。”尚希一向有脚病,皇上对他说:“蒲州出产美酒,足以养病。

    委曲你睡在那里治理蒲州。”于是出京任蒲州刺史,并兼管本州的宗团骠骑。

    尚希在蒲州,很有仁政,又引氵粪水,建堤防,开稻田几千顷,百姓靠此得利。

    开皇十年(590),在蒲州刺史任上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谥号叫“平”。

    他儿子杨..继承爵禄,后改封为丹水县公爵,官至安定郡丞。

    长孙平传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

    父亲长孙俭,北周柱国。

    长孙平容貌仪表很漂亮,有才干,读了不少书。

    仕北周,开始当卫王的侍读。

    那时周武帝为宇文护所逼,与卫王谋划准备杀了他,卫王常让长孙平到周武帝那里传信达意。

    到杀了宇文护后,授长孙平开府仪同三司、乐部大夫。

    周宣帝即位后,设置东京的官署,让长孙平当小司寇,与小宗伯赵芬分管六府。

    高祖登基前,与长孙平感情很好。

    当了丞相后,对他更礼遇。

    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都发兵造反,高祖很担心淮南。

    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有二心,派长孙平去代替他。

    贺若弼果然不服从,长孙平指挥壮士抓了贺若弼,把他送到京师。

    开皇三年(583),长孙平调任度支尚书。

    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遭水旱之灾,百姓不能自给,上奏朝廷,让民间每年秋收时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粮食,贫少出,富多出,储存在乡里,以防备荒年,把这叫“义仓”。

    因此上书说:“我听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粮食为性命。

    劝农重粮,这是先王的令式。

    古时候,耕种三年而富余一年粮食,耕作九年而有三年的积蓄。

    即使水旱为灾,而人民不挨饿,都是因为劝导有方,积蓄粮食早为防备。

    去年干旱,关西饥荒,陛下运关东粮食,设常平之官,打开粮仓,普遍赈济。

    陛下的大德鸿恩,可以说到了极点了。

    但治国之道,在于作长远打算。

    请命各州县的刺史、县令,以劝农耕种、积蓄粮食为要务。”皇上十分赞赏。

    从此州里粮食丰裕,人民大多依靠于他。

    几年后,长孙平转任工部尚书,很称职。

    当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说他诋毁皇上昏愦。

    皇上大怒,将杀他。

    长孙平劝告说:“河流湖泊接纳污水,所以能成就其水深;山岳收藏病树,所以能成就其山大。

    我十分希望陛下弘扬山海的度量,发扬宽容的品德。

    民谣说:‘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

    ’这话说的虽是小事,可以比喻大事。

    邴绍的话,不该告诉陛下。

    陛下又要杀他。

    我担心百代之后,后人的评说,有损陛下的圣德。”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

    皇上因此敕令群臣,诽谤朝廷的罪过,不要再报告朝廷。

    此后突厥的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汁互相进攻,都派使者来请求增援。

    皇上派长孙平出使突厥,命令他们和解。

    赐长孙平缣采三百匹、良马一匹,而派他去突厥。

    长孙平到了突厥,为他们陈述利害,他们于是各自罢兵。

    可汗赠送长孙平良马二百匹。

    回京后,长孙平把马全部交给皇上,皇上又全部赐给他。

    不久,长孙平被谴责,以尚书身份检校汴州事。

    一年多后,授为汴州刺史。

    其后历任许州、贝州二州刺史,都有仁政。

    邺都风俗薄巧,旧称难治,前后的刺史多不称职。

    朝廷因长孙平到了哪里,哪里就说他好,让他转任相州刺史,他很有能干的名声。

    在州里几年后,碰上正月十五日,百姓大乐,把衣裳画为鍪甲。

    皇上发怒,免了他的职。

    不久思念长孙平镇守淮南时的事,升他为大将军,授他为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

    仁寿中(601~604)在官任上去世。

    谥号叫“康”。

    他的儿子长孙师孝,生性狡猾贪财,多次犯法。

    皇上因他不争气,派使者向长孙平封国的官员吊孝,不承认他是长孙平的儿子。

    长孙师孝后来任渤海郡主簿,适逢大业末世,政教混乱,师孝就大行贪污,一郡人都以之为苦。

    他后来被王世充杀害。

    元晖传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

    祖父元琛,魏国恒、朔二州刺史。

    父亲元翌,尚书左仆射。

    元晖眉毛胡须美妙如画,举止也很美,很爱学习,广泛读书。

    他年少时就在京师得到了好名声,北周太祖遇见了,很礼遇他,让他与诸皇子相处,每每同桌共砚,感情很好。

    长大成人后,召他补任相府的中兵参军,继而升任武伯下大夫。

    那时突厥人屡屡进犯边塞,朝廷将与他们和亲,让元晖带锦帛十万,出使突厥。

    元晖晓以利害,申明国家的厚礼,可汗很高兴,派其名王随元晖入朝贡献土产。

    不久授元晖为仪同三司、宾部下大夫。

    保定初,大冢宰宇文护任他为自己的长史,碰上北齐人来结盟和好,因元晖多有才辩,让他与千乘公崔睦一起出使北齐。

    回朝后元晖升任振威中大夫。

    周武帝礼聘突厥皇后时,让元晖致礼于突厥。

    加授元晖为开府,后转任司宪大夫。

    到平定关东以后,让元晖安抚黄河以北地区,封他为义宁子爵,食邑四百户。

    隋高祖总理北周大政后,加授元晖为上开府,进其爵位为公爵。

    开皇初年,授元晖为都官尚书,兼任太仆。

    元晖奏请开决杜阳水灌溉三..原,灌溉盐碱地几千顷,人民依赖其便利。

    次年,元晖转任左武侯将军,仍旧兼任太仆卿。

    继而转任兵部尚书,监督修漕渠的劳役。

    不久,他因事被免职。

    继而,授为魏州刺史,颇有仁政。

    在任几年,因病离职。

    一年多后,在京师去世,时年六十岁。

    皇上嗟叹很久,敕令鸿胪监护丧事。

    谥号叫“元”。

    他儿子元肃继承爵禄,官至光禄少卿。

    元肃的弟弟元仁器,生性敏捷,官至日南郡丞。

    韦师传韦师字公颖,京兆杜陵人。

    父亲韦王真,北周骠骑大将军。

    韦师小时很沉着谨慎,有至性。

    刚就学时,初读《孝经》,他放下书,感叹说:“名教的极致,大概就在这里吧!”小时遭到父母之丧,他居丧尽礼,州里称赞他的孝道。

    长大后,略读经书史书,尤其工于骑射。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任中外府记室,后转任宾曹参军。

    韦师知道各地风俗和山川险易,如有夷狄人上朝进贡,韦师肯定会出面接待、交谈。

    他说起他国风俗,了如指掌。

    夷人惊叹佩服,不敢隐瞒真情。

    齐王宇文宪为雍州牧,召他任主簿,其原任官职依旧。

    到周武帝亲理万机时,他转任少府大夫。

    平定高氏,有诏让韦师安抚华山以东地区,迁任宾部大夫。

    隋高祖受禅后,授他为吏部侍郎,赐爵位为井陉侯,食邑五百户。

    几年后,他调任河北道行台兵部尚书,有诏让他当华山以东、黄河南岸十八州的安抚大使。

    他回朝报告,让高祖称心如意,赐他钱三百万,兼任晋王杨广的司马。

    他的同族人韦世康,为吏部尚书,与韦师一向比高低。

    那时晋王杨广任雍州牧,手下有很多达官,让司空杨雄、尚书左仆射高赹一起当雍州都督,又让韦师当主簿,而韦世康的弟弟韦世约为法曹从事。

    韦世康愤愤不已,吃不下饭,又以其弟韦世约在韦师之下而感到羞耻,把世约叫来,数落他说:“你为什么当从事?”因此用棍子打世约。

    韦师后来随皇上巡幸礼泉宫,皇上召来韦师和左仆射高赹、上柱国韩擒虎等,在卧室内赐他们饮宴,让他们各叙往事,以为笑乐。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韦师以本官身份兼任元帅掾,陈国国库中的收藏,全交给韦师管理,韦师秋毫无犯,称为清白。

    后来,皇上为长宁王杨俨纳韦师之女为王妃。

    授汴州刺史,很有政绩,在刺史任上去世。

    谥号叫“定”。

    他儿子韦德政继承爵禄。

    大业中(605~616),韦德政官至给事郎。

    苏孝慈传苏孝慈是扶风人。

    父亲苏武周,是北周的兖州刺史。

    苏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很有才干,容貌俊美。

    北周初年任中侍上士,后来又拜授都督的官职,他出使到北齐,因其奉命出使,让皇上满意回京后升为大都督。

    这年他又出使到齐国,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

    以后他又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

    不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以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夫。

    高祖接受北周禅让,登基称帝以后,苏孝慈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授予他太府卿的官职。

    这时皇家大业刚刚奠定,各种建筑刚刚开始,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点点技巧的,也无不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交由苏孝慈统领,世人称苏孝慈很有管理才能。

    不久,他又升迁为大司农。

    一年多以后,又授予他兵部尚书的官职,皇上待他更加亲密。

    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

    这时皇上就授命苏孝慈做太子的右卫率,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

    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

    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漕运的人都很苦恼,于是朝廷决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黄河相连,命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

    水渠修成后,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

    后来又让他兼任太子右庶子,转而授予他左卫率的官职,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民部尚书,人们都称赞他很干练。

    几年以后,他晋升为大将军,转任工部尚书,任左卫率如故。

    先前,因为官吏薪金不足,台省府寺都设置贷钱的机构,收取利息作为官俸。

    苏孝慈认为官府和百姓争利,不是教化天下的办法,就上表章请予禁止,请求对于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职位差别分给田地,皇上都很赞成并采纳了这些建议。

    开皇十八年(598),皇上将要废除太子,又担心苏孝慈在东宫辅助太子,于是就调苏孝慈出京任淅州刺史。

    太子因为苏孝慈离开了他,心中很不平,面色上也表露出来。

    苏孝慈就是如此的受太子倚重。

    仁寿初年,升任洪州总管,在两地他都有仁政。

    这以后,桂林山越人纠结叛乱,皇上命苏孝慈任行军总管,击败了叛军,平定了叛乱,这一年苏孝慈死在任上。

    韦世康传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

    祖父韦旭,魏国南幽州刺史。

    父亲韦..,隐居不仕,在北魏、北周两代,十次征他出仕,他都不出山,世人称之为“逍遥公”。

    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

    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

    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

    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

    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

    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

    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韦世康生性恬静好古,不因得失而动脑筋。

    在绛州,曾慨然有退隐之志,他给子弟们写信说:“我因生在世家大族,一向蒙受家族恩典,因此为官,到处奔走,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

    我总是急急忙忙为王命奔走,频繁地镇守地方,志在除掉三惑,心里慎重地守着四知,以不贪为宝,身处肥缺而一无所取。

    这些事情,颇为时人知晓。

    现在我虽未老,但壮年已经过去,寒霜先打梧桐,北风早摧蒲柳。

    我的眼睛更加昏花,已经看不到小字了;足疾更厉害,不能快走了。

    爵禄怎能要多,为了防止满盈应该退让;年岁不必暮年,有病就辞职。

    何况我的老母年事已高,我应该好好地侍奉她,早晚侍奉有缺,就是我的罪过。

    现在,世穆、世文都已从军,我和世冲又都在远地作官,登高眺望故乡,退隐回乡之情更加迫切。

    桓山之悲,比以前更深。

    我想上达天子,请他按养亲之礼,放我回家侍奉老母。

    没和你们商量,所以让人送这封信。

    我写此信时,心在遥远的故乡,感叹悲戚之情,实在让我无法承受。”他的弟弟们以为,退休之事恐怕难以办成,于是作罢。

    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

    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

    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

    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

    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

    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

    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

    世康坚持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

    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

    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

    因牵连他事被免官。

    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

    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

    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

    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

    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皇上说:“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

    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

    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

    当时天下只设了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是亲王统帅,只有荆州交给韦世康,当时人们传为美谈。

    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

    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

    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康生性孝顺友善。

    当初因各位兄弟都很显达,只有小弟弟韦世约仕途不通达,兄弟们都把父亲留下的田地财产全部给小弟弟。

    世人都夸奖他们仁义。

    他的长子韦福子,官至司隶别驾。

    次子韦福嗣,官至内史舍人,后来因犯罪被废黜。

    杨玄感造反时,率兵逼进东都洛阳,韦福嗣随卫玄在城北作战,官军失败,福嗣被杨玄感抓住。

    玄感让他作檄文,他的言辞很不像话。

    继而背叛杨玄感回到东都,皇帝记恨不已,把他车裂于高阳。

    韦世康的小儿子韦福奖,任通事舍人。

    在东都,福奖与玄感作战阵亡。

    韦氵光传韦..字世穆,生性刚毅,有才干,小时即熟悉弓马。

    仕北周,开始当直寝上士,几次跟随出征,累次升迁到任开府,赐爵位为卫国县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他随小叔父韦孝宽到相州进攻尉迟迥,因战功授为柱国,晋爵为襄阳郡公,食邑二千户。

    当时突厥进犯边塞,皇太子驻扎在咸阳,命令韦氵光统领兵马出原州道,与突厥人相遇,打败敌人。

    继而授他为江陵总管。

    不久,因母亲生病被调回京师。

    继而授他为安州总管。

    平定陈国时,他兼任行军总管。

    平定陈国后,授他为江州总管,率步兵、骑兵二万,平定九江。

    陈国的豫章太守徐王登,占据九江,心怀二意。

    韦氵光派开府吕昂、长史冯世基率兵相继而进。

    既到城下,徐王登装作投降,当夜率所部二千人袭击吕昂。

    吕昂与冯世基合力进攻,大破敌军,在阵前活捉了徐王登。

    高梁的女子洗氏率众迎接韦氵光,于是进而率部进取岭南。

    皇上送书信给韦氵光说:“你功勋很大,名望很高,率领劲旅,安抚那里。

    你风行电扫,他们都应顺服。

    如果你不用干戈,百姓得到安宁,这才符合我心,是你的大力。”韦氵光到了广州,劝说陈国的渝州都督王猛投降,岭南都被平定。

    皇上知道了,十分高兴,同意他见机行事。

    韦氵光安定了二十四个州,授他为广州总管。

    一年多后,番禺人王仲宣聚众造反,率部包围了韦氵光,韦氵光率部抵抗时,被流矢射中而去世。

    朝廷追赠他为上柱国,赐他家绵绢上万段。

    谥号叫“敬”。

    他儿子韦协继承爵禄。

    韦艺传韦艺字世文,小时受学业于国子。

    北周武帝时,几次因军功升迁,当了上仪同,赐爵为修武县侯,食邑八百户。

    授为左旅下大夫。

    出京任魏郡太守。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图谋不轨,朝廷也略略知晓。

    派韦艺的小叔父韦孝宽去代替尉迟迥。

    孝宽快到邺下时,假装有病,住在驿站里,派人到尉迟迥处求药,以观其动静。

    尉迟迥派韦艺迎接韦孝宽。

    孝宽问尉迟迥的所作所为,韦艺与尉迟迥结党,不照实说。

    孝宽发了火,要杀他,韦艺害怕,才说出尉迟迥造反的情状。

    韦孝宽于是带着韦艺往西逃,每到一个驿站,就把里头的马全部赶走,又对驿站官员说:“蜀公尉迟迥快来了,应快快准备酒食。”尉迟迥继而派人追孝宽。

    追兵到了驿站,就遇上好酒好菜,又无马可换,于是迟留不进,韦孝宽与韦艺这才免于一死。

    高祖因韦孝宽的缘故,不追究韦艺的罪过,还授他上开府,让他立即随韦孝宽进攻尉迟迥。

    打破尉迟迥,平定相州,韦艺都有功。

    韦艺因功升任上大将军,改封为武威县公,食邑一千户。

    另封他一子为修武县侯爵。

    高祖受禅登基后,韦艺晋爵为魏兴郡公。

    一年多后,授为齐州刺史。

    他为政清廉简静,士民都很怀念他的恩惠。

    在职几年,迁任营州总管。

    韦艺身材魁伟,每次有夷人、狄人参见,他都要整仪卫,穿官服,以召见他们。

    他自己独坐于一榻,番人惧怕他,不敢抬头看。

    但他大治家产,与北方夷人贸易,家产巨万,因此颇为世人讥讽。

    开皇十五年(595),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谥号为“怀”。

    韦冲传韦冲字世冲。

    小时,因是名门子弟,在北周开始当卫公府礼曹参军。

    后随大将军元定渡江讨伐陈国,被陈国人抓住。

    周武帝用钱把他赎回。

    武帝又让韦冲带着千匹良马,出使陈国,赎回开府贺拔华等五十人,以及元定的灵柩。

    韦冲会讲话,奉命出使,很合皇上旨意,累次升迁到任少御伯下大夫,加授上仪同。

    那时,稽胡屡为边患,韦冲自己请求去对付他们,因此授他为汾州刺史。

    隋高祖登基后,调他当散骑常侍,升任开府,赐爵为安固县侯爵。

    一年多后,调发南汾州胡人一千多人北筑长城,但在路上,他们都逃跑了。

    皇上叫来韦冲问计,韦冲说:“夷狄人的生性,就是爱反复无常,都是因为地方长官不称职所导致的。

    我请求跟他们讲道理,安定他们,可不劳兵而定。”皇上以为然,因此命令韦冲安抚那些怀叛的人。

    过了一个多月,胡人都去修长城。

    皇上下书慰劳勉励他。

    继而授他石州刺史,很得诸部胡人的欢心。

    因遭母丧离职。

    不久重新作官,当南宁州的总管,持节安抚那里的夷人。

    又让柱国王长述率兵跟着去。

    韦冲上表朝廷,推辞当总管。

    皇上下诏说:“西南方的夷人,屡屡有梗阻,常常互相残杀,我很怜悯他们,已下令部队,镇守、安抚那里,因为开府你才干足以胜任此职,你见识远大,军旅是大事,所以把它交给你。

    我知道你还在服丧,但是军旅大事要压倒私人的感情,这是有通例的。

    你应该克制自己,立即去到任。”韦冲到了南宁,渠帅爨震和西爨首领都到他府上拜见他。

    皇上很高兴,下诏书表扬他。

    他哥哥的儿子韦伯仁,随韦冲在总管府中。

    伯仁抢夺他人的妻子,士兵又放纵,边疆人很失望。

    皇上知道了,十分生气,命令蜀王杨秀治其罪。

    益州长史元岩,生性方正,调查韦冲之事,毫不讲客气,韦冲竟受连累免职。

    韦冲之弟、太子洗马韦世约,在皇太子面前进元岩的谗言。

    皇上对太子说:“古人有卖酒因酒酸而卖不出去的,只是因为被狗舔酒罢了。

    你现在何必用韦世约?这是让他连累你呀!”韦世约于是被除名。

    几年后,朝廷令韦冲代理括州事。

    当时东阳贼帅陶子定、吴州贼帅罗慧方都聚众造反,围攻婺州的永康、乌程等县。

    韦冲率兵打败了他们。

    改封韦冲为义丰县侯爵,代理泉州事。

    不久授他为营州总管。

    韦冲容貌文雅,为人宽厚,深得众人之心。

    他安抚….、契丹,都能让他们拼死效力。

    奚人、靅人都怕他,不断入朝进贡。

    高丽人曾入侵,韦冲率兵打败他们。

    仁寿中(601~604),高祖为豫州王杨日柬娶韦冲之女为王妃,调韦冲当民部尚书。

    不久,韦冲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他小儿子韦挺,诸子中最有名。

    韦寿传韦寿字世龄。

    父亲韦孝宽,北周的上柱国、郧国公。

    韦寿在北周,因是贵公子,早有美名,任右侍上士,后升任千牛备身。

    赵王为雍州牧,召韦寿为主簿,不久升任少御伯。

    周武帝亲征高氏时,授他为京兆尹,把留守京城的事托付给他。

    因他父亲的军功,他被赐为永安县侯爵,食邑八百户。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因他父亲平定了尉迟迥,授韦寿仪同三司,晋爵为滑国公,食邑五千户。

    不久因父丧离职。

    隋高祖受禅后,让他出来复职管事,继而任恒州、毛州二州刺史,很有政声。

    开皇十年(590),因病调回京师,在家中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谥号叫“定”。

    仁寿中(601~604),高祖为晋王杨昭娶他女儿为王妃。

    让他的儿子韦保峦继承爵禄。

    杨素传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

    祖父杨暄是魏朝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

    父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齐。

    杨素小时候穷困失意,不拘小节,有远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书仆射杨宽认为他很不一般,常对子孙说:“处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不是你们赶得上的。”杨素后来和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他们勤奋好学,研究探讨精心专诚,从不感到疲倦,因而很多方面都精通或者涉猎。

    他善于写文章,善长草书、隶书,很留心通过观察风向占卜吉凶。

    杨素长髯丰额,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召他当了中外记室,后转任礼曹,升任为大都督。

    周武帝亲自统领一切事务后,杨素因父亲坚守气节在齐丧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就上表申述道理。

    武帝没有应允,他又一再坚持。

    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将其斩首。

    杨素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无道的天子做事,死是应该的。”武帝壮其言,于是追封杨敷为大将军,谥号“忠壮”,并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逐渐被礼遇。

    武帝命令杨素起草诏书,他一挥而就,而且词藻文义均美。

    武帝嘉奖他,对他说:“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没有荣华富贵。”杨素应声回答说:“我只怕富贵来逼我,我却无心谋取富贵。”平定北齐时,杨素请求率领父亲先前的部下作先锋。

    武帝应允了他,并且赐给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阴和齐人交战,因战功被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

    这年武帝又授予杨素司城大夫之职。

    第二年,杨素又跟随宇文宪攻取晋州。

    宇文宪屯兵于鸡栖原,北齐国主率领大军攻来,宇文宪因害怕连夜逃走,齐军紧追不舍,宇文宪部下大多失散。

    杨素和十多位骁勇之将竭力苦战,才使宇文宪幸免于难。

    这以后,杨素屡建战功。

    北齐平定后,杨素被加官为上开府,改封为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并赏赐给他粮食、布帛、奴婢、牲畜。

    后来杨素跟随王轨在吕梁击败陈将吴明彻,管理东楚州的事务。

    武帝又封他的弟弟杨慎为义安侯。

    陈将樊毅在泗口筑城,杨素击走了他,并荡平了他所筑的城墙。

    周宣帝登基后,杨素继承了父亲临贞县公的爵位。

    宣帝又封他的弟弟杨约为安成公。

    不久跟随韦孝宽巡行淮河以南,杨素又单独攻下了盱眙、钟离两地。

    高祖当丞相时,杨素便与高祖深深交好,高祖很看重他,派他做汴州刺史。

    赴任途中,走到洛阳,恰逢尉迟迥叛乱,荥州刺史宇文胄占据虎牢和尉迟迥相应,杨素不能前行。

    高祖拜杨素为大将军,调发河内之兵进攻宇文胄。

    打败宇文胄后,杨素升为徐州总管,又进位为柱国,加授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

    他的弟弟杨约也被封为临贞县公。

    高祖受禅后,加封杨素为上柱国。

    开皇四年(584),拜他为御史大夫。

    杨素的妻子郑氏性情凶暴蛮横,杨素曾怨恨地说:“我如果当了天子,你一定不能作皇后。”郑氏把这话奏给高祖,他因此被免官。

    高祖正想谋取江南,这之前,杨素曾多次进献夺取陈国的计策,没多久,高祖就拜杨素为信州总管,赏赐给他钱一百万、锦一千段、马两百匹而派他去信州。

    杨素住在永安,造了一种大船,名叫五牙,上面建了五层高楼,高达一百多尺,前后左右共配置了六部名为“柏竿”的战具,都高五十尺。

    船上可容纳八百多名士兵,旗帜放在上边。

    另外一种船,稍稍小一些,起名黄龙,可配置士兵一百来人。

    其余的平乘船、舴艋舟,各有不同。

    等到大举伐陈时,高祖封杨素为行军元帅,率领水军奔赴三硖。

    大军行至流头滩,陈将戚欣凭借一百多艘青龙船,屯兵几千人驻守在狼尾滩,阻挡大军去路。

    那里地势峻峭险要,将领们都忧心忡忡。

    杨素说:“成败在此一举。

    如果我们白天乘船而下,他们就会看见我们,滩险水急,天制不由人力,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决定在夜里攻其不备。

    杨素亲自率领上千艘黄龙舰,命令士兵把枚衔在口中,悄悄顺流而下,并派遣开府王长袭率领步兵从南岸进攻戚欣另外的营寨,命令大将军刘仁恩率领披甲持械的骑兵进攻白沙北岸。

    天快亮的时候,队伍都抵达了目的地。

    进攻敌军,戚欣大败而逃,他的部下全部被俘。

    杨素安抚俘虏后送走了他们,秋毫无犯,陈国人非常高兴。

    杨素率领水军继续东下,大小战船铺满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阳光下鲜艳耀眼。

    杨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陈国人望而生畏,都说:“清河公就是长江之神啊!”陈国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兵岐亭,正好占据了江峡。

    他在北岸凿穿岩石,连接了三条铁锁链,横断长江上游,用来阻挡战船前进。

    杨素和仁恩先登陆攻打吕仲肃的营寨,吕仲肃的队伍夜里溃逃,杨素从容地除掉了那些铁链。

    吕仲肃又占领荆门的延洲。

    杨素派巴..之地的士兵一千人,分乘四艘五牙船,用船浆击碎了十多艘敌舰,于是大破敌军,俘虏敌兵两千多人,吕仲肃一人逃脱。

    陈后主派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安蜀城,荆州刺史陈纪镇守公安,他们都因害怕杨素而退走。

    从此,巴陵以东无人敢守。

    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派使节恳请投降。

    杨素顺流而下,直抵汉口,和秦孝王会合。

    班师回朝后,高祖拜杨素为荆州总管,晋封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实食长寿县的一千户。

    高祖又封他的儿子玄感为仪同,封玄奖为清河郡公。

    并赏赐绵绢一万段,粮食一万石,还有一些黄金、珠宝,又把陈后主的妹妹和女乐十四人也赏赐给他。

    杨素对皇上说:“乡里名叫‘胜母’,孝子曾子就不进去;叛逆之人王谊,以前曾分封于郢地,我不想和他一样。”于是高祖改封他为越国公,不久又拜纳言之职。

    一年多后,转任内史令。

    不久,江南人李棱等聚众叛乱,多的达几万人,少的也有几千人,互相响应,杀害官吏。

    高祖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众讨伐。

    叛贼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以重兵占据京口。

    杨素率领水军从扬子津攻入,进而击败了他们。

    晋陵的顾世兴自称为太守,和他的都督鲍迁等又来拒战。

    杨素迎战破敌,活捉鲍迁,俘虏敌兵三千多人。

    杨素又进而攻打无锡叛贼叶略,又铲平叛军。

    吴郡的沈玄憎、沈杰等人派兵包围了苏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

    杨素率部援助他。

    玄憎情势窘迫,逃奔南沙贼首陆孟孙。

    杨素在松江和孟孙交战,大破叛军,活捉了陆孟孙和玄憎。

    黝、歙的贼首沈雪、沈能凭借营寨独自坚持,杨素又将其扫平。

    浙江的贼首高智慧自号为东扬州刺史,有上千艘战船,驻扎在险要的地方,兵力很强。

    杨素军进攻他,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申时,终于苦战破敌。

    高智慧逃到了海上,杨素紧追不舍,随着余姚漂洋过海来到了永嘉。

    高智慧前来拒战,杨素打跑了他,擒获了贼兵几千人。

    叛贼之首汪文进自称天子,占据东阳,任他的党徒蔡道人为司空,派他据守乐安。

    杨素前往讨伐,全部平定了他们,接着又击败了永嘉贼首沈孝彻。

    然后,杨素从陆路来到天台,挥兵直指临海郡,追捕那些漏网的叛贼。

    这次出征前前后后共经历了一百多次战斗,只剩下高智慧还逃守在闽越之间。

    高祖因为杨素长期在外,征旅劳累,下诏命令他驾乘驿车回朝休息。

    加封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赏赐彩色的丝织品三千段。

    杨素因为叛贼还没有消灭干净,怕养成后患,又请求出征。

    高祖下诏书表彰了他的功绩,又委任以元帅之职,命令他统管前方军民事务,率领大军,捕拿那些逃散的叛贼。

    于是杨素又乘驿车来到会稽。

    这之前,泉州人王国庆,本是南安的豪族,他杀死了刺史刘弘,占据泉州叛乱,众多逃亡的叛贼都归附了他。

    他自以为海路险阻,北方人不习惯,就没有设置海上防御的队伍。

    杨素却偏偏从海上掩袭而至,王国庆惊慌失措,弃州而逃,余党逃散海岛,或者据守山洞。

    杨素派人从水陆两路分头追捕,并且暗中叫人对王国庆说:“你的罪状,累计起来处以死刑还不够。

    只有斩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责。”王国庆于是把高智慧押来,在泉州将其斩首。

    其余那些被打散的党羽,也都来投降,江南大为安定。

    高祖派遣左领将军独孤陀到浚仪迎接犒赏杨素。

    等杨素回到京城,来问候他的人每天都有。

    高祖拜杨素的儿子玄奖为仪同,赏赐黄金四十斤,外加一个银瓶,里面盛满了金钱,细绢三千段,马两百匹,羊两千口,官田一百顷,住宅一处。

    并且任命杨素取代苏威做了尚书右仆射,和高赹一同执掌朝政。

    杨素性情粗疏而口才好,尊卑贵贱都放在心里,朝廷大臣之中,他非常推举高赹,敬重牛弘,深交薛道衡,而对苏威却不屑一顾。

    朝中其余的权贵大多被他欺凌。

    他的才学、本领、气度、风格比高赹要强;至于用自己的诚心体察国事,处理事情公平适当,有宰相的见识气度,就比高赹差远了。

    不久,高祖命令杨素监管营造仁寿宫,杨素指挥平山填谷,督促劳役十分严急,做工的很多都累死了,宫殿旁边经常听到鬼哭声。

    仁寿宫修好后,高祖命令高赹前往察看,高赹报告说宫殿修得过于绮丽,损失民工太多,高祖心里颇不高兴。

    杨素忧虑惧怕,却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在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帝王理当有一些行宫、别墅,现在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宫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皇后把这番话转告高祖,高祖这才消除了心中的不快,于是赐给杨素一百万钱,三千段锦绢。

    开皇十八年(598),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

    高祖拜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并赐给他织物两千段、黄金一百斤。

    这之前,众将和突厥人作战,总是担心胡人的战马横冲直撞,都把战车和步卒骑兵相互掺杂,与形似鹿角的障碍物一起布成方阵,骑兵在方阵之内。

    杨素对别人说:“这只是巩固防御的途径,而不是夺取胜利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了原来的作法,命令诸军布设骑兵方阵。

    达头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是天助我!”并且下马直拜上天,然后率领精兵十多万攻来。

    杨素奋力出击,大败敌骑。

    达头受重伤逃走,其余被杀死杀伤的不计其数,幸存者都哭号着逃跑了。

    高祖下诏书大大表扬杨素,赏赐给他细绢两万匹,外加一条万钉宝带,加封他的儿子玄感为大将军,玄奖、玄纵、积善一并升为上仪同。

    杨素很有随机应变的谋略,总是把握好时机去同敌人作战,他应对情况的变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军队严厉有序,如果有谁违犯了军令,他就立即斩首,没有宽容的。

    每次临战之前,他总是寻找别人的过失而将其杀掉,多时达一百来人,少的时候也不下十来个,血流满地,他仍然谈笑自如。

    等到两军对垒,他总是先命令一两百人前去和敌人交战,攻破敌阵倒还罢了,如果没能攻破敌阵而败回来的,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一律处死。

    然后再派两三百人继续进攻,作法和先前一样。

    将士们两腿发抖,害怕至极,认为进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战无不胜,杨素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名将。

    杨素当时受到重用宠信,他说的话高祖没有不听的。

    那些跟随他出征讨伐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功劳,就会记载下来,至于跟随其他将军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挤掉。

    所以杨素虽然严厉残忍,士兵们还是愿意跟着他。

    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

    晋王降低自己的身份交结杨素,后作太子,也是杨素的主意。

    仁寿初年,杨素取代高赹做了尚书左仆射。

    高祖赏赐给他好马一百匹、母马两百匹、奴婢一百口。

    这一年,高祖又拜杨素为行军元帅,前往云州攻打突厥,连连破敌。

    突厥逃跑,杨素率领骑兵紧追不舍,到夜里终于赶上。

    杨素想再次进攻,又怕敌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骑兵稍稍跟在后边。

    他于是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潜入敌阵,同敌人一起前行,敌人没有发觉。

    等到敌人停下来,止宿屯驻的地方还没安排好,杨素命令后边的骑兵突然袭击,大败他们。

    从此,突厥人逃得远远的,碛南再没有他们的踪迹了。

    因为这次的战功,高祖让杨素的儿子玄感进位柱国,玄纵为淮南郡公,并赏赐给他织物两万段。

    文献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规模制度,大多出自杨素之手。

    高祖认为很好,下诏书大大表彰他的功劳,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郡公,食邑一万户,世代承袭,并赏赐给他良田三十顷,绢一万段,米一万石,金钵一个,装满了金子,银钵一个,盛满了珠宝,外加绫、锦共五百段。

    当时杨素一天比一天显贵荣耀,他的弟弟杨约、叔父杨文思、杨文纪以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位列公卿。

    诸子虽无汗马之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

    杨素家童几千人,后院披罗挂绮的乐妓小妾就以千计。

    府第华丽奢侈,规模体制摹仿皇宫。

    当时有一个叫鲍亨的人,很会写文章,还有一个叫殷胄的,精通草书、隶书,都是江南的读书人,却因为高智慧的缘故埋没为杨素的家奴。

    杨素的内外亲戚和过去属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静显要之职。

    杨素的显贵,近代无人可与他相比。

    炀帝刚做太子的时候,非常顾忌蜀王杨秀,就和杨素谋划陷害他,最后使杨秀被废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违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诚地为国事着想,像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等,杨素也在暗地里中伤他们。

    如果归附奉迎他或者是他亲戚,即使无才可用,他也一定加以推荐提拔。

    朝廷内外没有不怕他、不归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凭着自己驸马的身份,多次在高祖面前说杨素的坏话。

    大理寺卿梁毗上书高祖,说杨素作威作福。

    高祖于是逐渐疏远和猜忌杨素,后来下来力令说:“仆射是朝廷的辅政大臣,不可亲自处理那些细小的事务,只须三五天到官署一次,讨论一些国家大事就行了。”表面上显示对他的尊崇、优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权力。

    直到仁寿末,杨素不再处理事务。

    高祖曾赏赐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杨素名列第一,高祖亲将外国进贡来的金精盘,价值万两,赐给了杨素。

    仁寿四年(604),杨素跟随高祖驾临仁寿宫,高祖又多次赏赐宴席。

    等到高祖病重,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入宫侍候。

    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宫内的大宝殿,怕高祖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须要预先防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封好送出来问杨素。

    杨素记下宫外的形势,来报告太子。

    宫人却将回信误送到了高祖的住处,高祖见信大怒。

    这时,高祖宠爱的陈贵人又说太子对她无礼。

    高祖于是大发脾气,要召见已废的皇子杨勇。

    太子与杨素谋划对策,杨素假传圣旨派东宫的士兵入宫守卫,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决定,又命令张衡守候皇上的病情。

    高祖就在这天去世了,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非议。

    汉王杨谅谋反,派蠕蠕天保占领蒲州,烧断了河桥,又派王耳冉子率领几万人与他合力防守。

    杨素率领五千轻骑前去偷袭,他先隐蔽在渭口,夜间悄悄渡河,黎明时发动进攻,蠕蠕天保大败而逃,王耳冉子因害怕而开城投降。

    炀帝下诏书召回杨素。

    起初,杨素出发之前就计算过几天可以打败敌人,结果不出所料。

    炀帝又拜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领几万人讨伐杨谅。

    当时晋州、绛州、吕州州城都被杨谅守住,杨素各派两千人去牵制他们。

    杨谅命令赵子开拥十余万之众,占领了所有的道路,盘踞在高壁,摆开五十里的战阵。

    杨素命令部将带兵正面对敌,自己则率领一支队伍潜入霍山,沿着悬崖深谷前进,直捣叛军老巢,一举击败了他们,杀死杀伤的数以万计。

    杨谅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守在介休,梁修罗听说杨素来了,非常害怕,弃城而逃。

    杨素继续前进,到达清源,离并州还有三十里。

    杨谅率领部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将近十万人马,前来迎战。

    杨素又打败了他们,活捉了萧摩诃。

    杨谅退守并州,杨素进兵包围了他,杨谅无计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余党羽也都一一铲平。

    炀帝派遣杨素的弟弟修武公杨约携带亲笔诏书慰劳杨素,杨素见诏后也上表陈述了自己的谢意。

    这个月杨素回到京城,跟随炀帝驾临洛阳。

    炀帝任杨素为营建东京的大监。

    因杨素平定杨谅有功,炀帝拜他的儿子万石、仁行,侄子玄挺都为仪同三司,并赐给他们织物五万段、绮罗一千匹,赐杨谅妓妾二十人。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又升杨素为尚书令,赏赐给他东京上等府第一处,织物两千段,不久又拜为太子太师,其他职务不变。

    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炀帝拜杨素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公,食邑两千五百户。

    这一年,杨素死在任上。

    谥号叫“景武”,追封他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内汲郡长平上党西河十郡太守,赐给他载丧的鍂车、为他执斑剑的仪仗四十人,以及鍂车前后的仪仗队和乐队,还赐给谷子小麦五千石、织物五千段,派鸿胪卿专门监督办理丧事,并且下诏书表示哀悼。

    杨素曾经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诗送给番州刺史薛道衡,气势非常宏大,风韵出众,堪称一时的上乘之作。

    写后没几天,杨素就死了。

    薛道衡叹息说:“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话语也变得很友善了,难道就是像这样的吗?”杨素留有文集十卷。

    杨素虽然有辅佐高祖建国立业的谋略,并且有平定杨谅的功绩,然而却深为炀帝所忌。

    炀帝表面显出对他特殊的礼遇,实际上恩情却很淡薄。

    太史官说隋地所属的分野将有重大的丧事发生,炀帝因而改封杨素为楚公,因为楚地和隋地属同一分野,炀帝想借杨素来拦挡遭丧的运气。

    杨素卧病在床的时候,炀帝常派一些有名的医生前去诊治侍候,并且赐他许多上好的药品,然而却总在暗地里问医生,总怕他不死去。

    杨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极限,不肯吃药,也不想谨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经常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杨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钱财,广求家产,东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华丽,早晨拆毁晚上重建,营造修缮从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华丽的房子都以千百来计算。

    当时人们议论纷纷,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杨素死后,他的儿子玄感继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传。

    其余几个儿子后来因受玄感的牵连都被杀死。

    史臣说:杨素年轻的时候轻生而侠义,洒脱而不受羁绊,兼有文才武略,志向远大,常以立功扬名自期。

    高祖初举大事,将要扫清宇内、夺取天下的时候,常把一些关系重大的机密要事托付给他,总是让他承担起协助、辅佐的重任。

    他在宇内扫尽妖孽的气焰,使四海之内风平浪静,没有一点波澜;在边疆摧毁敌人矫健的骑兵,迫使匈奴远逃。

    推究他铲平凶恶残暴的敌人平定叛乱,有功之臣没有谁能比得过他;看他那些神奇的计策和高妙的文章,堪称一代英豪。

    然而他一味地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欺诈自立于世,不走仁义的正道,阿谀奉迎皇上,使皇上的行为有些偏离;修筑建造离宫铺张浪费,使皇上陷于奢侈的名声;策划废除皇上的嫡亲长子,使国家到了快要倾覆的危险境地。

    最终使国家破灭,皇家的祖庙变为一片废墟,在市井里每天受到风霜雨露的侵蚀。

    探求这祸害衰败的源头,实在是杨素的罪过啊!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儿子又犯上作乱。

    他坟上的新土还没有被风吹干,就遭致满门抄斩,坟墓也被挖开,全族的人都被诛死。

    这才知道坏事做多了会留下祸害,这话并非瞎说。

    不守礼法的事做多了就会殃及自身,指的就是这一类的事啊!牛弘传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本姓燎。

    祖父燎炽,郡里任中正。

    父亲燎允,在北魏任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牛。

    牛弘尚在襁褓之中时,有相面的见了他,对他父亲说:“这个小孩日后当会富贵,好好养他。”他长大后,长满胡须,容貌魁伟,生性宽容,好学博闻。

    在北周时,开始任中外府记室、内史上士。

    不久转任纳言上士,专管文牍,很有美名。

    后升任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

    后来袭封临泾公。

    宣政元年(578),转任内史下大夫,升任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

    隋开皇初年,升任散骑常侍、秘书监。

    牛弘因文献典籍散失,上表朝廷,请求开民间献书之路。

    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赏缣一匹。

    一、二年间,文献稍稍齐备。

    牛弘晋爵为奇章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开皇三年(583),授礼部尚书,奉命修撰《五礼》,写成百卷,通行于当代。

    牛弘请求按古代规矩修建明堂。

    皇上因国家刚刚草创,无暇制作,最后没接受他的建议。

    开皇六年,牛弘任太常卿。

    九年,皇上下诏改定雅乐,又作乐府歌词,撰定圆丘五帝凯乐,并议音乐之事。

    牛弘提出建议,请求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三月以太簇为宫,皇上说:“不必作旋相为宫。

    暂且作黄钟一均。”牛弘又呈上建议,请求正定新乐。

    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下诏牛弘,让他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人一起,正定新乐,这事记载在《音律志》里头。

    这以后议论修建明堂事,皇上诏令牛弘一条一条地呈上历史故事,议论明堂兴废的得失,事情记载在《礼志》里头。

    皇上非常敬重他。

    当时杨素凭着才气和富贵看不起人,轻侮大臣,只有看见牛弘,没有哪回不肃然起敬的。

    杨素将要进攻突厥,到太常与牛弘话别。

    牛弘送杨素到中门,就停下了。

    杨素对牛弘说:“大将出征,所以来话别,为什么相送如此近呢?”牛弘拱拱手,就退回去了。

    杨素笑笑说:“奇章公可说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不久授牛弘大将军、吏部尚书。

    当时高祖又令牛弘和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一起,召集各位儒生,讨论新法中杀人刑法的轻重。

    牛弘所提出的见解,众人都很佩服。

    仁寿二年(602),献皇后去世,自三公以下的大臣都不能决定安葬皇后的仪礼。

    杨素对牛弘说:“您是老学者,时人都很仰慕,今天的事,就要请您决定了。”牛弘一点都不推让,一会儿,仪礼都安排好了,而且都有根有据。

    杨素感叹道:“士族的礼乐制度都在牛公这里了,这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牛弘因为三年的守丧期,大祥、小祥祭礼的举行在时间和规格上都有所缩减,服丧十一个月便举行小祥之祭,无前例可循,把这告诉高祖,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下诏确定服丧之礼,是从牛弘开始的。

    牛弘在吏部,选举人才时,先看德行,后看文才,务在审慎。

    虽然选人稍缓,但他所进用的人,大多称职。

    吏部侍郎高孝基,善鉴赏,很机敏,清廉、谨慎无与伦比,但他爽俊有余,形迹似嫌轻薄,当时执政多因此而怀疑他。

    只有牛弘深知其真才,推心委任。

    隋代的选举到这时才最公允。

    当时人们更加佩服牛弘见识的远大。

    隋炀帝为东宫太子时,几次给牛弘赠送诗书,牛弘也有诗书回答。

    到炀帝继位后,曾赐牛弘诗道:“晋家山吏部,魏世卢尚书。

    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余。

    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

    纳言云阁上,礼仪皇运初。

    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一起被赐诗的,至于文词的赞扬,没有赐牛弘的诗这么美的。

    大业二年(606),升任上大将军。

    三年,改任右光禄大夫。

    随同隋炀帝拜谒恒岳,坛场王圭币、土单..牲牢,都由牛弘决定。

    后下太行山,炀帝曾把牛弘引到内帐里,赐他与皇后一起同桌饮食。

    他所受到的礼遇亲重就到了如此地步。

    牛弘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受到了非常的待遇,承受大恩。

    你们这些子孙,应以诚实、敬职自立,以报答朝廷的大恩。”大业六年,随同隋炀帝巡幸江都,这年十一月,在江都郡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炀帝伤悼痛惜不已,赠予甚多。

    归葬安定,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号叫“宪”。

    牛弘荣宠当世,但车子、服饰都很一般,对上尽礼,对下尽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皇上曾让他宣布圣旨,牛弘到阶下,不能说话,退回拜见皇上,道歉说:“我都忘了。”皇上说:“传几句话,这只是点小才,你都不行,看来你不是当宰相的料子。”更加称赞他的质朴正直。

    大业年间(605~616),对他更加亲重。

    牛弘生性宽厚,笃志于学,虽然公务繁杂,但是手不释卷。

    隋代旧臣,能始终得到信任的,只有牛弘一人而已。

    牛弘有个弟弟叫牛弼,好喝酒,一喝就醉,曾因醉酒,射死了牛弘牛车上的牛。

    牛弘回家,他妻子对他说:“小叔射死了牛。”牛弘听了,无所怪闻,只说:“作菜吃。”牛弘坐定后,他妻子又说:“小叔忽然射死了牛,真是怪事!”牛弘说:“我已知道了。”他脸色不变,仍旧读书。

    他就是这样待人宽和。

    牛弘有文集十三卷行于世。

    他的长子牛方大,也有学问,官至内史舍人。

    次子牛方裕,生性凶险,没人性,隋炀帝巡幸江都,他与裴虔通等人谋杀炀帝,其事见《司马德戡传》。

    宇文庆传宇文庆,字神庆,是河南洛阳人。

    祖父宇文金殿是北魏的征南大将军,历任五州刺史,被封为安吉侯。

    父亲宇文显和,夏州刺史。

    宇文庆性格深沉,有器度,从小就以聪明敏捷出名。

    北周初年,受业于东观,很读了一些经书和史书。

    不久,他对人说:“读书只不过记个姓名而已,我怎么能长久和笔墨纸砚打交道,做迂腐儒生的职业呢?”那时文州的夷民聚集起来叛乱,宇文庆应召入伍,跟随部队打仗。

    贼兵据守险要的岸谷,没有道路可进去,宇文庆把马蹄裹起来秘密前进,出其不意地打败了贼兵,因为战功被授为都督。

    卫王宇文直镇守华山之南,召引宇文庆当近臣。

    宇文庆善长射箭,有胆略有气概,喜欢和凶猛的野兽格斗,卫王宇文直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壮士,不久就迁升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做柱国府的属官。

    到诛杀宇文护,宇文庆曾参与谋划,升为骠骑大将军,加授开府。

    后来跟从武帝攻打河阴,他率先攀登城上的矮墙,和敌人短兵相接。

    过了好久,被城上石块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武帝慰问他说:“你表现得很出色,真可谓余勇可嘉!”宇文庆又跟从武帝攻克晋州,不久北齐的大部队到来,宇文庆和宇文宪率轻骑侦察敌情,猝然和敌兵相遇,被敌人包围,形势窘迫。

    宇文宪脱身而逃,宇文庆退守汾桥,敌人争相前进,宇文庆拉开弓射击,射一个倒一个,敌人这才渐渐退却。

    宇文庆在攻破高纬、拿下高壁、攻克并州、夺取信都、擒住高氵皆这些战斗中,功劳最大。

    周武帝下诏说:“宇文庆功勋卓著,杰出的名望像日光一样照得很远,他所创建的业绩一一在我内心。

    自从部队从西出发,他总是总领部队。

    东夏被平定,确实有丰功伟绩。

    应该册封他高位,给予他重礼。”于是升官为大将军,封为汝南郡公,食邑一千六百户。

    不久,又以行军总管的身份攻打延安反叛的胡人,平定了叛乱,于是授给他延州总管的官职。

    不久转任宁州总管。

    高祖当丞相后,宇文庆又以行军总管的职务征讨江南,驻军白帝,被调回,因功劳升为上大将军。

    高祖和宇文庆有老交情,因此对他很亲近,令他掌管丞相府的军中事务,当作自己的心腹,不久加官为柱国。

    开皇初年,授职为左武卫将军,升任上柱国,几年以后,出任凉州总管,一年多后被征还朝,没有任命他官职。

    当初,高祖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曾经和宇文庆闲谈天下大事,高祖对宇文庆说:“天元帝没有积什么德,以面相来看他的寿命也不会长,再加上他的法令制度条款又多又苛刻,他又纵情声色,依我看来,他的皇位大概不会长久。

    再加上诸侯力量微弱,又让他们都到封地去,并无使国家根基稳固的计策,皇上这些羽翼既被翦除,怎么能长久享国呢?尉迟迥是贵戚,早著声望,国家一旦有什么争端,他必定会成为乱臣,但是他的才智肤浅,子弟们轻薄,对老百姓贪婪而缺少恩惠,最终也将灭亡。

    司马消难是反复无常的家伙,也不是甘心当池中之鱼的人,时刻都有可能叛变,但是此人轻薄无谋,不足以成为大的祸害,只不过会自己逃窜到长江以南罢了。

    庸关、蜀地险要狭隘,很容易成为坚固的屏障,但是身居那里的王谦愚蠢,一向不会筹划方略,只不过怕被别人所利用,他本人不值得担心什么。”不久,高祖的话被一一应验了。

    现在,宇文庆怕高祖忘掉了这些话,再不任用他了,想使皇上看在老交情的份上再宠信自己,于是将高祖以前说的话记下来写成表章,呈给皇上,说:“我听说一个人的智慧如果同自然造化相等齐,那么天地就没法隐埋他的灵气,他像日月一样明亮,世间万物不能隐藏他的形状。

    上天的意志是不能违背的,是圣人能够体验到的,事情没显现出来就能看出它的迹象,您确实明白神机的关键。

    您具有独特的性情和杰出的智慧,超人的敏捷聪颖可以统治天下,胸怀五岳还嫌轻微,气吞八荒而不梗塞,胸中装满雄才伟略,运筹帷幄如举手之劳。

    我本来微贱,早就承蒙陛下对我恩宠眷顾,不因为我庸俗低下,却向我推心置腹。

    您所奉行的成规,一点也没有差错,寻思您的预测,比占卦还要神妙,检验一个人的吉庆是有征兆的,实在是天子无戏言啊!可见您当天子是天意,我亲自看见了这些事的验证,实在是荣幸和高兴。”皇上看了奏章后非常喜悦,下诏书说:“我与你,本来就很亲密,当时我心中的抱负和心里话,没有什么不对你讲的。

    但说这些话是多年以前,你还能记在心中,今天看了表奏,我才回忆起昔日的交谈。

    怎么说的那些话,现在都成了实录。

    古代的人预先知道吉凶祸福,确实是可信的,我的话被验证了,自当属于偶然。

    你却没有忘记,充分表现了你对我的忠诚,我深深感觉得到你对我的好意,对你嘉尚是没有止境的。”从这以后,皇上常常给予他优厚的待遇。

    后来,宇文庆死在家中。

    李礼成传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是凉王李嵩的第六代孙。

    他祖父李延实,是魏国的司徒。

    他父亲李..,是侍中。

    礼成七岁时,与姑妈的儿子、兰陵太守荥阳人郑颢,随魏武帝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