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这种郁闷,让人不得顺气。”曹景宗为人嗜酒好乐,腊月在自己的宅院里,让人们呼喊着驱病除鬼,还到所有的人家去乞讨酒饭。

    本来这样做是为了戏耍取乐,但是他的部下大多是剽悍轻薄之辈,就趁机调戏人家妇女,抢夺人家的财宝。

    武帝非常清楚这些情况,曹景宗知道后便停止这种取乐。

    高祖曾经多次设宴席会见功臣,一同叙谈昔日的交情,曹景宗醉了之后,总是说些谬言妄语,或有时对皇帝误称自己是下官,高祖也是有意让他胡来以此取笑作乐。

    七年(508),曹景宗转任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

    赴任时死在路上,当年五十二岁。

    皇帝下诏赐丧葬钱二十万、布三百匹,追赠做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壮。

    曹景宗的儿子曹皎继任父亲的爵位。

    萧颖达传萧颖达,兰陵郡兰陵县人,齐光禄大夫赤斧的第五子。

    少年时代喜欢斗勇讲义气,起家于冠军。

    兄颖胄,齐建武末年行荆州事,颖达也任西中郎外兵参军,俱在西府。

    齐朝末年多灾难,不能自保平安。

    适遇东昏遣辅国将军刘山阳为巴西太守,路过荆州,密令颖胄偷袭雍州。

    当时高祖已有所防备了。

    于是派遣颖胄的亲信王天虎用书信来疑惑他,山阳到达后,果然不敢入城。

    颖胄一筹莫展之时,连夜派遣钱塘人朱景思叫来西中郎城局参军席阐文、咨议参军柳枕躲在书斋筹谋划策。

    席阐文说:“萧雍州招兵买马,已非一日,江陵向来害怕襄阳人,他们因人多而不是对手,即使攻下了也必定不可控制,哪怕控制住了,到了冬天还是不被朝廷所容忍。

    现在如果杀了山阳,同雍州一起反叛,立天子以令诸侯,那么霸业可成了。

    山阳迟疑不定而不敢进,是不信任我。

    现在把天虎杀了送给他,那么他的疑虑便可打消。

    到时再来收拾他,是完全可以成功的。”柳枕也如此劝说。

    颖达说:“好。”等到天亮,颖胄对天虎说:“您与刘辅国相识,现在不得不借用您的头。”于是杀了天虎给山阳看。

    山阳大喜,轻装带领步骑兵数百人来到荆州。

    席阐文指挥士兵守在城门内,山阳的坐车刚过城门槛,城门随之关上,于是抓住并杀了他,将其首级送给高祖。

    且以奉南康王之议来告,高祖同意。

    和帝即位,任命颖胄为假节、侍中、尚书令、领史部尚书、都督行留诸军事、镇军将军、荆州刺史,留下来护卫西朝。

    任命颖达为冠军将军。

    等到杨公则等率部队跟随高祖,高祖围攻郢城时,颖达在汉口聚集士兵,与王茂、曹景宗等攻打郢城,攻陷了。

    随高祖平定江州。

    高祖进驻江州,派他与曹景宗先率骑步兵进攻江宁,击破东昏的部将李居士,又攻下东城。

    当初,义师起义时,巴东太守萧惠训之子萧王贵、巴西太守鲁休烈不追随,举兵攻打荆州,在硖口击败辅国将军任漾之,在上明击破大将军刘孝庆,颖胄遣军拒之,而高祖已经平定江州、郢城,图谋建康。

    颖胄因认为自己官居上将,而不能抗拒制服萧王贵等,忧虑羞愧,闷闷不乐,暴发疾病数日而亡。

    州里把此事隐瞒下来,让字写得像他的人伪造假命令。

    等到萧王贵等人听到建康将要被平定,将士害怕四处溃散之时才发丧,和帝追赠颖胄为丞相。

    义师起义之初,颖达的弟弟颖孚从京师出逃,庐陵人修景智暗地里带着他一起回到南方,到达庐陵,景智及族人灵..为起兵,聚集数百人,屯驻西昌乐山湖。

    颖达听说后,借给颖孚符节,督庐陵、豫章、临川、南泉、宝安五郡军事、冠军将军、庐陵内史。

    颖孚率灵..等进据西昌,东昏调遣安西太守刘希祖自南江入湖拒之。

    颖孚不能自保,率兵由建安复奔长沙,刘希祖追赶他,颖孚爬山越岭,仅一人得以幸免。

    途中粮绝,后因进食过饱而卒。

    建康城平定后,高祖任命颖达为前将军、丹阳尹。

    上受禅,诏曰:“念功唯德,列代所同,追远怀人,弥与事笃。

    齐故侍中、丞相、尚书令颖胄,风格峻远,器宇深迢,清猷盛业,问望斯归。

    缔构义始,肇基王迹,契阔屯夷,载形心事。

    朕膺天改物,光宅巨宇,望岱观河,永言号恸。

    可封巴东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本官如故。”追赠颖孚为右卫将军。

    加颖达散骑常侍,以公事免。

    等到大论功赏时,封颖达为吴昌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不久为侍中,改封作唐侯,县邑如故。

    迁任征虏将军、太子左卫率。

    御史中丞任日方上奏说:“臣听说贫穷时要视其所取,不得志时要视其所不为。

    为布衣时,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励上进磨练意志,使轻浮浅薄之人变得敦厚、诚实;何况贵族豪门之家,争鸡猪之利;穿华丽服装之人,接受商人的衣服。

    风闻征虏将军臣萧颖达启乞鱼军税,立即拘捕颖达管家彭难当到台辩问。

    列称:‘寻生鱼典税,先本是邓僧琰启乞,止于今年五月十四日。

    主人颖达,于时谓非新立,仍启乞接代僧琰,即蒙降许登税,与史法论一年收直五十万。

    ’如其所供认的,则与传闻相符合,颖达便是主使者。

    “臣谨案:征虏将军、太子左卫率、作唐县开国侯臣颖达,位列大臣,预闻执宪,私谒亟陈,至公寂寞。

    屠中之志,异乎鲍肆之求;鱼飧之资,不俟潜有之数。

    遂复申兹文二,追彼十一,风体若兹,准绳在哪里。

    陛下弘惜勋良,每为曲法;臣当官执宪,敢不直绳。

    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颖达所居官,以侯还第。”有诏书赦免他。

    转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马上复任侍中、卫尉卿。

    出为信威将军、豫章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在任上治理威猛,郡人都敬畏他。

    迁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

    不久,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右骁骑将军。

    既然处境悠闲,就放纵于声色,又饮酒过度,身体因此受到伤害。

    九年(510),迁任信威将军、右卫将军。

    这年去世,年仅三十四岁。

    车驾临哭,赠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布二百匹。

    追赠为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谥号曰康。

    儿子敏继嗣。

    颖胄之子萧靡,袭封巴东公,位至中书郎,早卒。

    夏侯详传夏侯详,字叔业,谯郡谯县人。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因哀痛过度而伤害了身体。

    在墓前的茅屋中居住三年,曾有三只脚的鸟飞来栖在门上,大家都感到奇怪。

    服丧期满,刺史殷琰召去补主簿之缺。

    宋朝泰始初年,殷琰以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面力讨伐他,攻守一连数月,军民的危机感日益加深,殷琰准备向北魏求救。

    夏侯详劝阻殷琰,说:“今日之举,本来是要效尽忠节,若国家需要,便应归身朝廷,怎么可以投靠北面异域呢?况且魏军的驻扎之地近在淮水,一支军队不能测定去留,恐怕有所图谋。

    现在如果派使者去诚恳求和,刘面力必定厚相慰纳。

    如果不信,请允许我去充当使者。”殷琰同意。

    夏侯琰求见刘面力,说:“将军的包围如铜墙铁壁,刀剑如霜,城内将士,如同困兽。

    军民害怕被杀,都想投靠北魏。

    我之所以出城见您,是要表示忠心,愿将军弘扬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而退避三舍,那么都会相率而至。”刘面力同意了他的请求。

    夏侯详强调说:“务必慎重,当如您所言。

    我请求回去传达命令。”刘面力派他回到城下,他向城里人呼叫,传达刘面力之语。

    当天殷琰和其他人等都出了城,一州得以保全。

    刘面力为刺史,又以夏侯详补主簿之缺。

    不久,出任新汲县令。

    治理有方,颇有独到之处。

    在刺史段佛荣管辖的范围内,堪称表率。

    转任治中从事史,仍迁别驾。

    历事八将,州将称之。

    齐明帝为刺史时,夏侯详以其不俗的才貌得到齐明帝的器重。

    齐明帝辅政之后,令其出都,准备委以重任。

    每当邀请他及同乡裴叔业日夜晤谈时,他总是末略不酬。

    齐明帝以此事询问叔业,叔业转告夏侯详,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对齐明帝有所冒犯。

    出任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不久,建安戍被魏包围,齐明帝仍然委任夏侯详为建安戍主,带领边城、新蔡二郡太守,并督率光城、弋阳、汝阴三郡之众将士赴建安解危。

    夏侯详到达建安,魏军也向后撤退了。

    在此之前,魏在淮水设置荆亭戍,常常骚扰、掠夺老百姓,多次反攻也不能制止。

    夏侯详率精锐部队进攻,寇贼大败,全部弃城逃走。

    建武末年,征为游击将军,出任南中郎司马、南新蔡太守。

    齐南康王治理荆州时,迁任西中郎司马、新兴太守,便道先到江阳。

    当时始安王遥光在京邑举兵,南康王长史萧颖胄还未来,中兵参军刘山阳已在州中,山阳副手潘绍欲谋反,夏侯详伪称和潘绍议事,当即在城门杀掉他,州府才得以保全。

    迁司州刺史,辞去其他职务。

    高祖举兵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追随。

    西台建立后,任命夏侯详为中领军,加散骑常侍、南郡太守。

    凡军国大事,萧颖胄参与决策的机会多于夏侯详。

    当高祖包围郢城而久攻未下时,萧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来到高祖军中。

    夏侯详献计说:“穷壁易守,攻取势必困难;顿甲坚城,为兵家所忌。

    实在应该弘大经略,询问、采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都让他们献出自己的见解,掏出自己的谋略,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因人废言,不以多罔少。

    还必须估量我们的实力,估测敌人的军粮储备,侦探敌人的精神状况,再来权衡形势。

    如果敌人人多而粮少,应计算天数而围困他们;储备充足而兵少力弱,应聚集全部力量予以攻击。

    如果粮食充足,而且兵强马壮,不是进攻和困守就能使其屈服,这时应拿出金银财宝,实施反间计,使敌人的有才之士遭到排斥,愚蠢者相互猜忌,这也是魏武帝之所以完成大业的方法。

    如果这三条都未能起作用,应考虑变通,察看将士的精神状况,计算我方的军粮储备。

    如果因受到高尚品行的感召。

    四面八方都接受命令,受到仁爱之心的关怀,远近都来归附,金银布帛素有积蓄,粮食的运输颇为充足,于是可以围城固守,并延长时间,这也是王翦之所以打败楚国的方法。

    如果围守而不能最终让敌人投降,进攻未能攻下,施反间计不能顺利进行,金银粟米无人贮积,天下四分五裂,人心向背不可防备,那么就应重新考虑计策了。

    改变策略的基本要求,在于英明决断,其中的关键,非笔墨可以写出来,请让我向席卫尉详细解释,乞望采纳。”高祖高兴地采纳了。

    不久,颖胄去世。

    当时高祖的弟弟始兴王忄詹留守襄阳,夏侯详于是派人请来忄詹,共同商讨军国大事。

    和帝增加夏侯详的禁兵,可自由出入宫殿,夏侯详坚决地辞谢了。

    迁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不久,授使持节、抚军将军、荆州刺史。

    夏侯详又坚持让位于忄詹。

    天监元年(502),征为侍中、车骑将军。

    论功封为宁都县侯,食邑二千石。

    夏侯详多次辞让,非常恳切,于是改授为右光禄大夫,仍任侍中。

    拨给亲信二十人,改封丰城县公,县邑如故。

    天监二年(503),夏侯详上表辞去官职,梁武帝诏令免去侍中,进特进。

    三年(504),迁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将军、湘州刺史。

    夏侯详善于吏事,任刺史四年,为老百姓所称赞。

    州城之南临水处有峻峰,故老祖传,云:“刺史登此山则被取而代之。”因此历任刺史无人敢去。

    夏侯详在这里筑台榭,延揽僚属,以表损挹之志。

    六年(507),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送给亲信二十人,未到任,授尚书仆射、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如故。

    路途染病身亡,时年七十四岁,皇上素服举哀,赠右光禄。

    在此之前,荆府城局参军吉士瞻驱使万人疏通仗库防火池时,得到金革带钩,阴文雕镂,甚为精巧,上有篆文:“锡尔金钩,既公且侯。”士瞻,夏侯详兄长的女婿,侄女偷拿出来送给夏侯详,他高兴地佩带着,企望成年后大富大贵。

    蔡道恭传蔡道恭字怀险,南阳冠军人。

    父名那,宋朝益州刺史。

    道恭年轻时宽厚且度量大。

    宋文帝治理雍州时,被召去补主簿之职,仍任员外散骑常侍。

    之后累有战功,迁任越骑校尉、后军将军。

    建武末年,出任辅国司马、汝南令。

    齐南康王据守荆州时,被推荐为西中部中兵参军,加辅国将军。

    义军起义时,萧颖胄因道恭为旧将,素著威略,故专相委任,迁任冠军将军、西中部咨议参军,仍转司马。

    中兴元年(501),和帝即位,迁任右卫将军。

    巴西太守鲁休烈等自巴、蜀兴兵攻打上明,帝派道恭持节,督西讨诸军事。

    驻扎在土台,与敌人会战,道恭以一支奇兵潜于敌后,一战而大破敌人,休烈等降于军门。

    凭功劳迁任中领军,固辞不受,出任使持节、右将军、司州刺史。

    天监初年(502),论功封为汉寿县伯,食邑七百户,进号为平伯将军。

    三年(504)魏军包围了司州,当时城中不满五千人,粮食仅能支撑半年。

    魏军的进攻,昼夜不息,道恭临机指挥抵御,进攻都被击退。

    魏军于是用大车载土,在四面一起前行,想用土填满护城河,道恭则在护城河内列艨冲斗舰严阵以待,魏人不敢向前。

    又暗中掘通道以放掉护城河的水,道恭派人运土堵塞通道。

    如此相持百余日,前后斩获不可胜计。

    魏军大造梯子向上冲,围攻一天比一天急,道恭在城内筑起土山,高二十余丈;又制作许多大长矛,长二丈五尺,施长刃,令壮士刺杀登上城头的魏兵,魏军非常害怕,准备撤退。

    恰在此时,道恭一病不起,他令人叫来兄长之子僧勰、从弟灵恩及将帅们,说:“我受国恩深厚,不能破灭寇贼,现在苦于疾病缠身,看样子不能支撑太久,你们应当以死守节,不要让我留有遗憾。”又令人取来所持的节仗对僧勰说:“秉命出疆,凭此而已,既然不能拿着它得胜返朝,那就要带着它去死,可与棺柩相随。”大家都痛哭涕零。

    当年五月卒。

    魏军知晓道恭去世后,进攻转急。

    在此之前,朝廷派郢州刺史曹景宗率众赴援,景宗到达凿岘后,顿兵不前。

    至八月,城内粮尽,才陷入敌手。

    诏曰:“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司州刺史、江寿县开国伯道恭,器干详审,才志通烈。

    王业肇始,致力陕西,受任边陲,效彰所莅。

    寇贼凭陵,竭诚守御,奇谋间出,捷书日至。

    不幸抱疾,奄至殒丧,遗略所固,得移气朔。

    自非殉国忘己,忠梁并至,何能身没宋存,穷而后屈。

    言念伤悼,特兼常怀,追荣加等,抑有恒数。

    可赠镇西将军、使持节、都督,刺史、伯如故,并寻购丧木亲,随宜资给。”八年(509),魏允许归还道恭遗体办理丧事,其家人用女乐交换,葬于襄阳。

    儿子澹为继承人,死于河东太守的任上。

    孙子因早卒,封国撤销。

    杨公则传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

    父亲杨仲怀,宋泰始初年为豫州刺史殷琰的部将。

    殷琰反叛,辅国将军刘面力讨伐殷琰,仲怀力战,死于横塘。

    公则随父在军,年未弱冠,冒死闯入阵内抱尸号哭,气绝良久,刘面力于是命令归还仲怀的首级。

    公则把父亲装殓之后,徒步负丧归还乡里,由此名声大噪。

    历任官员外散骑常侍,梁州刺史范柏年任命其为宋熙太守,领白马戍主。

    氐人李乌奴作乱,攻打白马,杨公则固守多时,矢尽粮绝,被氐贼俘虏,仍高声骂贼,乌奴以其为壮士,更予以厚待,邀请他一同共事。

    公则佯许却有图谋,阴谋泄露,单马逃归。

    梁州刺史王玄邈把他的事迹上表于帝,齐高帝下诏褒美。

    任晋寿太守,任内清洁自守。

    永明年中,任镇北长流参军,迁任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雍州刺史陈显达起用为宁朔将军,复领太守。

    不久,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叛乱,公则率师前去讨伐。

    平定叛乱后,迁任武宁太守。

    在郡七年,无一担资产,百姓称好。

    升为前军将军。

    南康王治理荆州时,重新担任西中郎中兵参军。

    领军将军萧颖胄协同举义,以公则为辅国将军、领西中郎咨议参军,中兵如故,率军东下。

    当时湘州行事张宝积发兵自守,不知其所依附的对象,公则率军至巴陵后,仍回师南讨。

    参军驻扎在白沙,宝积害怕了,释甲以待。

    公则到达后,安抚收容并举,湘境于是安平。

    和帝即位,授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

    高祖率军驻扎在沔口,鲁山城主孙乐祖、郢州刺史张冲各据城未下,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

    当时荆州的各路军马都受公则节度,即使萧颖达宗室的显贵亦隶属于他。

    累进征虏将军、左卫将军,持节、刺史如故。

    郢城平定后,高祖命令各路军马即日俱下,公则受命为先头部队,直接偷袭柴桑。

    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到京邑。

    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信赖他。

    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

    与南掖门相对,曾登楼观战,城中遥见麾盖,用神锋弩射他,箭矢射透胡床,左右皆大惊失色。

    公则说:“差点射中了我的脚。”谈笑如初。

    东昏挑选勇士夜袭公则军营,军中受到惊扰,公则坚持躺在床上,徐命击之,东昏军才退。

    公则所率领的多是湘溪人,性格怯懦,城内对他们颇为轻视,以为容易得手,每次出兵侵扰,必先犯公则营垒。

    公则奖励军士,战胜、俘虏的敌人也更多。

    及攻破城池后,城内逃出的大多被剥夺,公则却亲率麾下,列阵于东掖门,护卫恭送公卿士庶,故出城者多由公则料理。

    晋号左将军,持节、刺史如故,还镇南蕃。

    当初公则东下,湘部诸郡多未宾服,当公则返回州里之后,各屯聚者相继散掉。

    天监元年(502),晋号平南将军,封为宁都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湘州寇贼作乱多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不久,户口得以充实恢复。

    为政虽无威严之貌,但保证自己廉洁谨慎,因此为吏民所爱戴。

    湘中有竭尽家财用以行贿以求州职的习俗,公则到任后,完全废除此俗,所任用皆州郡大姓,高祖把这种方法颁于各州以为法。

    四年(505),征中护军,继任者一到,便乘二艘大船出发,赠送的礼物一无所取。

    仍迁卫尉卿,加散骑常侍。

    当时朝廷开始讨论北伐,因公则威名素著,到达京师,诏令他持节先屯驻洛口。

    公则受命之后身染疾病,对亲人说:“以前廉颇、马援因年老而被遗弃,而自己争取被任用。

    今国家不认为我朽懦,命作先头部队,比起古人,已知受到重用了。

    虽沿途要忍受疾苦,又怎能去推卸重任呢。

    马革还葬,这是我的志向。”于是勉强起身登舟。

    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与前锋交战,当时便杀掉石荣,向北追赶至寿春,离城数十里才返回。

    病逝于军中,时年六十一岁。

    高祖深切地痛惜他,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号为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待兄长之子甚于自己的儿子,家财全部分掉。

    性好学,虽居军旅,也手不释卷,士大夫因此而称赞他。

    儿子膘继承。

    因犯罪而封国被剥夺,高祖因公则为大功臣,特诏令庶长子緿继承,緿多次避让,历一年多才接受。

    邓元起传邓元起字仲居,南郡当阳人。

    年少时有胆有识,且臂力过人。

    性任侠,好赈施,乡里少年多归附他。

    起家于州辟议曹从事史,转任奉朝请。

    雍州刺史萧缅起用他为槐里令。

    迁任弘农太守、平西军事。

    当时西阳马荣率众沿江掠夺,商旅断绝,刺史萧遥欣派元起率兵讨伐平定了。

    迁任武宁太守。

    永元末年,魏军逼近义阳,元起从郡里去增援。

    蛮帅田孔明依附于魏,自号郢州刺史,寇掠三关。

    阴谋袭击夏口,元起率精锐部队攻打他们,旬月之间,一连攻陷六城,斩获数以万计,其余寇贼皆四处逃散。

    仍然戍守三关。

    郢州刺史张冲监督黄河以北的军事,元起多次写信给张冲,要求撤军。

    张冲回信说:“足下在彼,我在此,表里之势,所谓金城汤池;一旦舍去,就会荆棘丛生。”于是上表于帝,任元起为平南中兵参军事。

    自此每战必捷,勇冠当时,敢死之士乐于为其卖命者有一万余人。

    义师起事时,萧颖胄来信召请他。

    张冲待元起一向宽厚,其他将士却都惧怕张冲。

    当颖胄的书信到来之后,元起的部下大都劝他返回郢城。

    元起对部将大声说:“朝廷暴虐,诛戮功臣,小人得志,衣冠道尽。

    荆、雍二州同举大事,何患不克。

    况且我老母在西,岂容背本。

    若事不成,政受戮昏朝,幸免不孝之罪。”即日严明纪律率军返回。

    至江陵,任西中郎中兵参军,加冠军将军。

    率兵与高祖在夏口会面,高祖命王茂、曹景宗及元起围城,在九里筑垒,张冲屡战,大败,于是围城固守。

    和帝即位,授假节、冠军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迁给事黄门侍郎,移镇南堂西渚。

    中兴元年(501)七月,郢城投降,他以本号任益州刺史,仍充前锋,先平定寻阳。

    及大军进至京邑,元起在建阳门筑起壁垒,与王茂、曹景宗等合围,身挡锋镝。

    建康城平定后,晋号征虏将军。

    天监初年(502),封为当阳县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又晋号左将军,刺史如故,开始述职。

    当初,义师起义时,益州刺史刘季连迟疑不定,等到听说元起将要到来时,才发兵拒守。

    事迹见于《季连传》。

    元起至巴西,巴西太守朱士略开门以待。

    在此之前蜀人多逃亡,至此才出来投奔元起,皆称起义以响应朝廷,其部下新旧共三万余人。

    元起在路上奔波的时间太长,军粮匮缺。

    有人劝说他:“蜀地法令懈怠,民多狡诈令人厌恶,若检查巴西一郡户口的登记情况,予以惩罚,所获必厚。”元起同意了。

    涪县县令李膺上谏说:“您前有严重的敌情,后无增援部队,山民开始附从您,摹仿我们的行为准备。

    如果刻薄地纠缠他们,他们必定不堪忍受。

    众心一离,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何必靠制造矛盾来救济部队呢?我请求出去解决粮源,不用担心供给不足的。”元起说:“好,一切委任于你。”李膺下去后,率地方富户送来军粮,马上便得到三万斛。

    元起先派将领王元宗等,在新巴攻破季连部将李奉阳,在赤水攻破齐晚盛,军队驻扎于西平。

    季连开始固城自守。

    齐晓盛又在斛石攻破元起将领鲁方达,士众死者千余人,将士都感到害怕,元起于是亲率部队悄悄地进至蒋桥,离成都二十里,辎重留在郫县。

    季连再次派遣奉旧、晚盛率二千人,抄小道偷袭郫县,取得成功,军备全落入敌手。

    元起遣鲁方达率兵救援,失败而返,终不能克。

    元起放弃郫县,直接包围州城,三面扎上栅栏而一面挖上壕沟。

    元起出去巡视栅栏时,季连派精兵勇士偷袭他,将至麾下,元起下车持盾叱吓他们,士兵们不敢逼近。

    当时益州地区兵乱日久,民废耕农,内外苦于饥荒,人多相食,道路不见行人,季连计穷。

    第二年,高祖派使者赦免季连之罪,允许他投降。

    季连当日便开城门放元起入城,元起送季连至京师。

    州城门一开,郫县才降。

    杀奉旧、晚盛。

    高祖论评平定蜀地的功勋,元起再次号为平西将军,增加封邑八百户,加上以前的二千户。

    元起以乡亲庾黔娄为录事参军,又邀请到荆州刺史萧遥欣的老熟人蒋光济一并厚加款待,把州里的政务委任给他们处理。

    黔娄清廉,光济多谋,一并劝其行善政。

    元起攻克季连后,城内的财宝毫不居为己有,勤恤民情,口不论财色。

    他本身善于饮酒,至一斛也不乱性,在这里也戒了酒。

    蜀人一致称赞他。

    元起舅子梁矜孙生性轻脱,与黔娄志向不同,于是向元起进言:“城中传言有三个刺史,你不感到难堪吗?”元起因此疏远黔娄、光济,治理的成绩由此受到损害。

    任刺史二年,以母亲年老需供养为由求归故里,皇帝同意,征为右卫将军,以西昌侯萧渊藻代替他。

    当时,梁州长史夏侯道迁据守南郑反叛,勾引魏人,白马戍主尹天宝派使者快马报告于蜀,魏将王景胤、孔陵攻打东、西晋,并遣使告急,大家劝元起紧急救援。

    元起说:“朝廷在万里之外,援军不会很快到来,若寇贼侵淫,正要扑讨,统率三军的责任,舍我其谁?何事匆匆便救?”黔娄等人苦苦劝他,都不听。

    高祖也借给元起符节,都督征讨诸军事,救汉中,等到援军到达时,魏军已经攻陷了东、西两晋寿。

    渊藻将要到来时,元起稍加料理便交还装备,粮储器械,无一遗漏。

    渊藻入城,非常怨恨他,因此上书责其故意逗留而不忧军事,收州狱关押,在狱中自缢身亡,时年四十八岁。

    有司又弹劾削其爵士,诏令减掉一半封邑,于是改封为松滋县侯,食邑千户。

    当初,元起在荆州,刺史随王起用元起为从事,别驾庾荜坚持不同意,元起怀恨在心。

    大军已经到达京城,庾荜在城内,非常害怕。

    当京城安定下来后,元起先派人去迎接庚荜,对人说:“庾别驾如被乱军杀掉了,我无以自明。”并厚礼相赠。

    少时又曾到他的西沮田舍,有沙门上门乞讨,元起问农人:“有多少稻?”回答说:“有二十斛。”元起全部施舍了,当时人们称之为大度。

    元起初为益州刺史,路过江陵迎接其母,其母信道教,刚居馆,不肯出。

    元起拜请同行。

    其母说:“贫贱家儿忽得富贵,怎么可能保持长久,我宁死也不能与你共罹祸败。”元起到达巴东,闻蜀叛乱,让蒋光济卜筮,遇蹇,喟然叹曰:“吾岂邓艾而及此乎。”其后果然如卜筮所言。

    儿子邓鉴继承。

    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永元末年,荆州方未有..,萧颖胄统领全楚之兵,首先响应义举,难道是天之所启,人..之谋?不然,为什么响应依附的那么果断。

    颖达叔侄庆流后嗣,夏侯、杨、邓都享隆名,非常兴盛。

    详之谨慎忠厚。

    杨、蔡廉节,君子各有所取。”张弘策传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是文献皇后的叔伯弟弟。

    年幼时以孝敬父母而出名。

    母亲曾患病,五天不吃东西,张弘策也不吃东西。

    母亲竭力端粥给他吃,才吃了母亲吃剩的粥。

    为母亲居丧,三年没有吃过带盐的菜,几乎到了危及性命的程度。

    兄弟友爱,不忍心突然分离,虽然各自都有妻室,仍常常同卧同起,世人将他们比作姜肱兄弟。

    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张弘策和高祖年龄相当,年幼时受到亲近和狎日匿,常常跟随高祖交游、相处。

    每次走进房屋,总感觉到有一股云烟雾气,身体立时肃然起来,张弘策因此特别敬重高祖。

    建武末年,张弘策跟着高祖外宿,饮酒尽情,将席子移到星星下面,谈论起时事来。

    张弘策乘机问高祖道:“从纬象上可以看到什么?国家原本应当太平吗?”高祖说:“这可以表达出来吗?”张弘策说道:“请您说说它的征兆。”高祖说:“汉北有丧失土地的气象,浙东有紧急军情的兆头。

    今年初冬,魏一定有所行动;如果有所行动,那么就必然灭亡汉北。

    皇上现今一直患病,而社会上众说纷纭,万一出现什么特殊情况,稽部就会乘机行动,尽管这样也不会成功,只不过是徒然逐驰而已。

    明年都邑将会发生变乱,死的人将会比一团乱麻还多,齐的劫数,从此就消亡了。

    梁、楚、汉地方将有英雄出现。”张弘策问道:“英雄出现在哪里?是出自富贵人家,还是来于贫民百姓?”高祖笑道:“光武有句话说:‘怎么知道就不是我?’”张弘策起身说:“今天晚上的这番话,是应了天意啊!请求您厘定君臣的名分。”高祖说:“你是打算效仿邓晨吗?”这年冬天,魏军进犯新野,高祖带兵增援,接受密旨,代曹虎治理雍州。

    张弘策听说这件事,很是高兴,对高祖说:“那天晚上所说的话,果真就要应验了!”高祖笑道:“暂且不要太声张。”张弘策跟随高祖西行,多次参与重大决策,亲自操劳,不辞辛苦。

    建武五年(498)秋,明帝驾崩,留下遗诏,任高祖为雍州刺史,于是上奏,张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看到国内正在动乱,有挽救国家危亡的意愿,就暗自储备,谋划所考虑到的,只有张弘策一人而已。

    当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派张弘策抵达郢,为宣武王出谋划策,记录在《高祖纪》中。

    张弘策就劝说宣武王道:“先前周室衰落后,诸侯争霸,齐桓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却能最终一匡九合,老百姓到现在还称颂他。

    齐的德行就要完了,国家正在动荡不安,老百姓的身家性命,理应掌握于一主手中。

    因为郢州居于中游的显要地位,雍部富产战马,卿兄弟英勇有武力,当今无敌,像老虎一样盘踞两州,三分天下,集结义兵,为民请命,废黜昏君,拥立贤君,易如反掌。

    这样,那么桓、文的事业可以成就,不世之功可以建立。

    不要被小人所欺辱,死后被人取笑。

    雍州估计时机已成熟,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宣武王很不高兴,但又不好拒绝。

    义师就要发起,高祖深夜召集张弘策、吕僧珍入室商讨对策,决定早晨就发兵,以张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率万人负责后方军事事务。

    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调任车骑咨议参军。

    等到郢城平定,萧颖达、杨公则等几位将帅都打算驻军夏口,高祖认为应乘势长驱而入,直指京城,把这个计策说给张弘策听,张弘策与高祖的意见相符合。

    于是命令大军当天上路,沿江抵达建康,大凡矾、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张弘策都预先进行考虑、猜度,心中有数。

    义师到达新林,王茂、曹景宗等在大航展开战斗,高祖派遣张弘策持节前往慰问勉励,大家都感到振奋,受到鼓舞。

    这天,继续攻克朱雀军。

    高祖入屯石头城,张弘策驻兵守卫,招引、接纳士人,多全免。

    城平定下来,高祖派遣张弘策与吕僧珍先行入城清宫,封检府库。

    当时城内珍宝积聚,张弘策申勒部曲,令秋毫无犯。

    调任卫尉卿,加给事中。

    天监初年,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食邑二千二百户。

    张弘策竭忠奉上,知无不为,结交故旧朋友,只要有才能就加以推荐、选择,官僚都归附于他。

    当时东昏余党刚遇上大赦,多数还没能安定下来,数百人乘着运送荻炬束仗,得以进入南北掖叛乱,焚烧神虎门、总章观。

    前军司马吕僧珍在殿堂中值班,以宿卫兵抵御并战胜他们,盗贼分别进入卫尉府,张弘策正在救火,盗贼埋伏,从后面杀害张弘策,时年四十七岁。

    高祖深深哀恸、痛惜他。

    赐给宅第一区、衣一袭、钱十万、布一百匹、蜡二百斤。

    下诏:“已亡叔伯兄弟卫尉,因谋划疏忽,殒身礻夭竖。

    他为人纯洁、正直,胸怀、见识广博,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加以外氏凋零、衰落,飨礼屡屡禁绝,有兴感赋《渭阳》,情思都寄托在其中。

    正仰赖忠心、有功之士,辅佐、发扬寡薄,报效无征,永远只会增加哀恸。

    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供给鼓吹一部,追谥为‘愍’。”张弘策为人宽厚,旷达坦率,忠诚对待故旧朋友。

    等到居于高官显位,却并未因显贵和权势而高傲自大。

    故旧宾客,以礼相待,就跟平民百姓一样,所受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

    他遇害后,世人没有不悲伤、痛惜的。

    儿子张缅继承其业,另外有传记载。

    郑绍叔传郑绍叔字仲明,荥阳开封人,世代居住在寿阳。

    祖父郑琨,为宋高平太守。

    郑绍叔幼年丧父,家境贫困。

    二十多岁时,任安丰令,治理该县显示出才能,名声也好。

    该州召补主簿,转治中从事史。

    当时刺史萧诞因为弟弟萧谌被诛,台遣收兵突然来到,左右没有不惊慌四散的,郑绍叔听说这事,独自奔跑到出事地点。

    萧诞死,护送灵柩,大家都称颂他。

    到了京城,司空徐孝嗣看到他,感到疑惑不解,说:“是祖逖之流的人啊!”高祖治理司州,任命他为中兵参军,领长流,因此厚自结附。

    高祖罢州,回到京师,谢送宾客,只有郑绍叔一人坚决请求留下。

    高祖对他说:“爱卿有才干,自然会有用武之地,我现今未能增益于你,当再想想别的办法。”郑绍叔说:“请受我一拜,决无二心。”高祖坚决不答应。

    于是还是回到寿阳。

    刺史萧遥昌竭力劝诱郑绍叔,最终没接受任命。

    萧遥昌发怒,要囚禁他,幸而有人解救,才得以免祸。

    等到高祖做了雍州刺史,郑绍叔抄小道往西回家,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

    东昏杀害朝宰后,很是疑心高祖。

    郑绍叔的哥哥郑植为东昏直后,东昏派他到雍州,以见郑绍叔为名,其实是潜埋伏兵做刺客。

    郑绍叔知道这事后,暗地告诉了高祖。

    郑植到雍州后,高祖在郑绍叔的居住处摆酒席宴请他,对郑植戏言道:“朝廷派遣你来刺杀我,今天这个宴席,便是你下手的好机会呀!”宾主大笑。

    让郑植登临城隍,环视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战马,无不富有而充实。

    郑植散席后对郑绍叔说:“雍州充实而有力,不可轻易图谋。”郑绍叔说:“哥哥回去后,请详细给皇上介绍这里的情况。

    哥哥如果打算夺取雍州,我郑绍叔请求凭借这些条件作一决战!”送哥哥到南岘,兄弟恸哭而别。

    义师兴起,任冠军将军,改骁骑将军,侍从东下江州,留郑绍叔管理州的事务,负责江、湘二州粮运事务,做得完满无缺。

    天监初年,入任卫尉卿。

    郑绍叔尽忠事上,在外边听到什么,一点儿也没有隐瞒地全说出来。

    每当给高祖谈论起政事,如果好,就说:“为臣愚昧无知,见识短浅,这些都是圣主您的谋略。”要是不好,就说:“为臣思虑短浅,本以为事情应当是这样,却几乎因此而贻误朝廷,为臣的罪过深重啊!”郑绍叔性情纯厚,高祖经常派人劝他节哀。

    不久,起任为冠军将军、右军司马,封为营道县侯,食邑一千户。

    不久,复任卫尉卿,加冠军将军。

    因为营道县人口凋敝,改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仍旧。

    当初,郑绍叔年幼丧父,侍奉母亲和祖母以孝敬而出名,侍奉哥哥谦恭谨慎。

    等到居于显官要职,俸禄和赏赐的东西以及各方进献的贡品,都给了哥哥家里。

    天监三年(504),魏军包围合肥,郑绍叔以本号率大军镇守东关,事态平定,重任卫尉。

    不久义阳被魏攻陷,司州转移镇守关南。

    天监四年(505),任郑绍叔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司州刺史。

    郑绍叔创立城隍,修缮兵器,扩展田地,积聚粮食,招纳流民,老百姓安定下来。

    性格很是庄重、拘谨而急躁,以权势自居,但是能够真心地待人接物,对人才多有举荐,士人也多半因此而归附于他。

    天监六年(507),征召为左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领司、豫二州大中正。

    郑绍叔回家后患病,在家里受诏而拜,御驾回府,派人给他治疗,一天数次到他家里。

    天监七年(508),死在府舍里,时年四十五岁。

    高祖将要参加他的葬礼,但因郑绍叔所在街巷太狭窄、简陋,容不下御驾,才作罢。

    下诏:“追往念功,前王所笃;在诚惟旧,异代同规。

    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东兴县开国侯郑绍叔,立身清正,奉上忠恪,契阔藩朝,政绩显著。

    从侠义开始,实在立下大功,治理边疆,效彰所莅。

    方申任寄,协赞心膂,突然殒命,心内感伤。

    当加优典,隆此宠命。

    可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所需物品,随需随取。

    追谥为‘忠’。”郑绍叔死后,高祖曾潸然泪下,对朝中大臣们说:“郑绍叔立志忠烈,好的就功归于我,过错就归于他自己,现如今大概没有能和他相比的了。”被赏识、珍视达到这种程度。

    儿子郑贞继承其业。

    吕僧珍传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世代居住在广陵。

    出身贫寒、低贱。

    还是个孩童的时候,跟随老师学习,有相工历观诸生,指着吕僧珍对博士说:“这孩子出语不凡,将来定有封侯之相。”二十多岁时,依倚宋丹阳尹刘秉,刘秉被诛后,侍奉太祖文皇为门下书佐。

    身高约七尺五寸,形貌很是伟岸。

    在同龄人中很少有轻慢的举动,同辈人都敬仰他。

    太祖任豫州刺史,任他为典..,带蒙令,居官称职。

    太祖迁领军,补主簿。

    妖贼唐蠫进犯东阳,太祖率众往东讨伐,让吕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吕僧珍家在建阳门东,从接受使命赴任,每天路过建阳门,不经过自家,太祖因此更加了解他。

    任丹阳尹,复任命为郡督邮。

    齐随王子隆出任荆州刺史,齐武帝任吕僧珍为子隆的防..,跟随他镇守。

    永明九年(491),雍州刺史王奂谋反,皇上下诏派遣吕僧珍隶平北将军曹虎,西为典..,带新城令。

    魏军进犯沔北,司空陈显达出讨,一见很是惊异,就撇开旁人,让他坐上座,劝他说:“爱卿有富贵之相,精神当不减往日,努力去成就一番事业。”建武二年(495),魏大举南侵,分五路齐头并进。

    高祖率师增援义阳,吕僧珍跟随在军阵中。

    长沙宣武王当时任梁州刺史,魏包围守卫数月,由于不通信息,义阳与雍州失去联系。

    高祖打算派遣使者到襄阳去,求梁州问,大家都害怕,不敢前往。

    吕僧珍坚决请求充任使者,当天乘单舸上路。

    到达襄阳后,督遣援军,并得到宣武王的亲笔信返回,高祖很是嘉奖他。

    事态平静下来,补羽林监。

    东昏即位,司空徐孝嗣掌管朝政,打算和他共事,吕僧珍揣摩并非长久之道,最终没有前往就职。

    当时高祖已经统辖了雍州,吕僧珍坚决请求西行回家,得补..令。

    到达当地后,高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委以重任。

    吕僧珍暗里培养敢死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高祖广招武士,士庶响应,跟随、会聚起来的有一万多人。

    就下令巡行城西空地,准备建造几千间房屋,当作营房,多多砍伐木材和竹子,沉浸到檀溪里,聚积的茅盖像山阜一样,都没有使用它们。

    只有吕僧珍领悟到了此举的要旨,也私自准备了几百张橹。

    义兵起事,高祖深夜召集吕僧珍和张弘策商讨对策,决定明天早晨就集合大军出征,全部捞上沉浸在檀溪里的木材和竹子,做成舟娄舟监,用茅草修缮它们,立即动手去做。

    大军就要出发,诸将果真争着抢橹,吕僧珍于是取出先前准备好的橹,每船交给二张,争橹的人们才不争抢了。

    高祖任吕僧珍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出入卧内,宣通意旨。

    兵到郢城,吕僧珍率部属驻扎在偃月垒,不久又进据骑城。

    郢州平定,高祖进吕僧珍为前锋大将军。

    大军驻扎在江宁,高祖让吕僧珍和王茂率精锐部队先行登上赤鼻逻。

    那天,东昏帅李居士与大军前来作战,吕僧珍狠狠攻击,大破敌军。

    于是和王茂一起进军到白板修筑堡垒,堡垒做好了,王茂移驻越城,吕僧珍仍然防守白板。

    李居士通过侦察了解到对方兵力少,率精兵一万人,径直前来攻城。

    吕僧珍对将士说:“现今我方力量既然不能匹敌,不能和他们展开战斗,也不要远射,必须呆在堑壕里,当全力攻破他们!”不久都越过堑壕,拔掉栅栏,吕僧珍分派士兵上城,箭和石头一齐发射,自己率马步三百人斩断敌后,守隅的士兵也越城而下,内外夹击,李居士立即奔逃四散,缴获的武器、胄甲不计其数。

    吕僧珍又进据越城。

    东昏大将王珍国列车为营,背淮布阵。

    王茂等大军发动攻击,吕僧珍放纵燃火的车焚烧敌人的营地。

    敌人当天土崩瓦解。

    建康城平定下来,高祖令吕僧珍率部先行进城清宫,和张弘策一道封检府库,当天以本官带南彭城太守,调任给事黄门侍郎,领虎贲中郎将。

    高祖即位,任他为冠军将军、前军司马,封为平固县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不久调给事中、右卫将军。

    不久,转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入直秘书省,统管宿卫。

    天监四年(505)冬,大举北伐,从此军机之事日渐增多,吕僧珍白天在中书省办公,夜里返回秘书省。

    天监五年(506)夏,又任命吕僧珍率领羽林精兵出梁城。

    这年冬天回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

    吕僧珍离家既久,上奏请求拜墓,高祖意欲使他荣耀,让他治理本州,于是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

    堂兄的儿子起先以贩葱为业,吕僧珍任职后,于是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做个州官。

    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的大恩,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报答的,你自然有你的天分,怎么可以作出此等非分之想,还不赶快回到葱肆去!”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大住宅。

    吕僧珍发怒道:“督邮是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大我的私宅呢?”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杂处于诸肆之中,吕僧珍经常带着卤簿到她家里,并不以为耻辱。

    任期一百天,征召为领军将军,不久加散骑常侍,给鼓吹一部,像先前那样在秘书省办公。

    吕僧珍功勋卓著,颇受重用,恩遇隆密,没有能和他相比的。

    性格很是谦恭、谨慎,在禁中值班,盛夏不敢解开衣扣。

    每当侍奉御座,屏气鞠躬,吃水果未曾动过筷子。

    曾因酒醉,才拿了一只柑子吃了。

    高祖笑着对他说:“真是大有进步。”除俸禄外,每月给他十万钱,其他的赏赐则时时不绝。

    天监十年(511),患重病,御驾亲临,并派人治疗,一天之中有数次。

    吕僧珍对亲友故旧说:“我起先在蒙县,得了热病,肌肤发黄,当时我想这病一定没治了,可皇上对我说:‘爱卿有富贵之相,一定不会死去,不久就会自行好转的。

    ’不久果真痊愈。

    现在已经富贵了,而肌肤发黄,所得的病跟先前一样,一定没有治了。”最终真像他说的那样,死于领军府舍里,时年五十八岁。

    高祖当天亲临赴丧,下诏:“思旧笃终,前王令典;追荣加等,历代通规。

    散骑常侍、领军将军、平固县开国侯吕僧珍,胸怀远大,见识广博,竭忠尽礼,知无不为。

    与朕契阔,情兼屯泰。

    大业初成,功勋卓著。

    负责禁卫,早晚尽诚。

    方参任台槐,式隆朝寄;突然去世,心中伤恸。

    当加优典,以隆宠命。

    可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常侍、鼓吹、侯仍旧。

    供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所须物品,按需备办。

    追谥为‘忠敬侯’。”高祖沉痛惋惜他,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

    长子吕峻早死,吕峻的儿子吕淡继承其业。

    柳..传柳胟字文通,河东解县人。

    父亲世隆,齐朝司空。

    柳胟十七岁时,齐武帝尚为中军,任用他为参军,转任主簿。

    齐朝初年,获任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舍人,成为巴东王子响的朋友。

    子响管理荆州时,柳胟跟随前往。

    子响喜欢亲近小人,柳胟料知这样要成为灾难,称病返京。

    等到灾难发作,柳胟因先返京而得以免罪。

    历任中书侍郎、中护军长史。

    出任新安太守,居郡,以无政绩为由,被罢免归家。

    一段时间后,任为右军咨议参军事。

    建武末年,任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

    等到高祖举兵起事时,柳胟率汉中兵响应。

    和帝即位,任之为侍中,领前军将军。

    高祖为帝时,征为护军将军,未拜任,仍迁任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论功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在宴会上作诗赠给柳胟,诗云:“尔宴(实在)冠群后,惟余实念功。”又曾陪高祖闲谈,高祖说;“徐元瑜在岑南违命,《周书》罪不相及,我已赦免其诸子,怎么样?”柳胟回答说:“惩罚不加于其后代,赏赐延续至后世,今再次见到圣朝。”当时人们称之为智言。

    不久迁任尚书右仆射。

    天监四年(505),大举北伐,临川王梁宏都督众军,以柳胟为副手。

    军队返回后,仍任仆射。

    因久病,转任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配亲信二十人。

    未拜官,出任使持节、安南将军、湘州刺史。

    六年(507)十月死于任上,时年四十六岁。

    高祖着素服举哀。

    赠侍中、抚军将军,给鼓吹一部,谥号曰穆。

    柳胟著有《仁政传》及许多诗赋,粗有辞义。

    儿子柳照继承。

    柳胟的第四弟柳忄登,亦有美誉,历任侍中、镇西长史。

    天监十二年(513)卒,赠宁远将军、豫州刺史。

    席阐文传席阐文,安定临泾人。

    年少时孤苦贫穷,涉猎书史。

    齐朝初年,为雍州刺史萧赤斧中兵参军,因此和他的儿子萧颖胄关系融洽。

    又任西中郎中兵参军,统领城局。

    高祖将要起义时,阐文深劝之,颖胄的态度与他一致,但仍派田祖恭私下报告高祖,并献银装刀,高祖回报以金如意。

    和帝登位,任给事黄门侍郎,不久迁任卫尉卿。

    颖胄暴卒,州府骚扰,阐文因和帝幼弱,中流砥柱般挑起重任,当时始兴王梁辵留镇雍部,于是与西朝群臣迎来始兴总领州事,故赖以安定。

    高祖受禅,免除都官尚书、辅国将军,封山阳伯,食邑七百户。

    出任东阳太守,又改封湘西,户邑如故。

    任职一年,以清白著称,死于任上。

    诏令赠送三万钱办理丧事,布五十匹,谥号曰威。

    韦睿传(附韦正等传)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

    自汉代丞相杜贤之后,世代为三辅地区的显姓。

    祖父杜云,避吏隐于长安南山。

    宋武帝入关,以太尉掾征,不就。

    伯父祖征,宋朝末年为光禄勋。

    父祖归,宁远长史。

    韦睿侍奉继母以孝道闻名。

    韦睿兄长韦纂、韦阐,都出名甚早。

    纂、睿皆好学,韦阐有清操。

    祖征为官升迁至郡守,常带着睿就职,视为己出。

    当时韦睿的内兄王忄登、姨弟杜恽,都在乡里享有盛名。

    祖征谓睿说:“你自认为比忄登、恽怎么样?”韦睿谦虚不敢答。

    祖征说:“你文章或稍有不如,学识当要超过他们;然而治理国家,成就功业,都远不如你。”外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请他去。

    梁州之地富饶,去者多以受贿而身败名裂,独韦睿以清廉闻名。

    宋朝永光初年,袁靑为雍州刺史,见到他后感到惊异,任为主簿。

    袁靑到任后,与邓琬起兵反叛,韦睿请求出任于义成郡,故避免了袁靑之祸。

    之后为晋平王左常侍,迁任司空桂阳王行参军,跟随齐朝司空柳世隆守郢城,抗拒荆州刺史沈攸之。

    沈攸之被平定后,迁任前军中兵参军。

    一段时间之后,任广德令。

    累迁任为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

    齐朝末年,战事不断,不想远离故乡,请求任上席太守,加建威将军。

    接着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频频逼近京师,民心惶恐不安,未有所定,西土之人找韦睿商议。

    韦睿说:“陈显达虽是旧将,但并非济世之才;崔慧景颇晓事理,但怯懦而不果断。

    他们是要自取其祸,要株连家族,应该。

    天下的真命天子,大概要出现在我们这个州。”于是派遣他的第二个儿子,去结识高祖。

    义军的檄文到达之后,韦睿率郡人砍竹做成筏子,加快速度前往汇合,有士兵二千、马二百匹,高祖见到韦睿后非常高兴,敲着茶几说:“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事业成功了。”义师攻克郢、鲁,平定加湖,韦睿多次出谋献策,都被采纳。

    大军从郢城出发,商量留守的将领,高祖对人选颇为难,过了很久,对着韦睿说:“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当日任命其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

    当初,郢城固守,男女共十余万人,闭垒一年余,因疫病流行死者十之七八,皆堆积在床下,而活着的还睡在床上,每屋堆得满满的。

    韦睿统计数字加以抚恤,都予以料理,于是死者得到埋葬,生者返而居其业,百姓信赖他。

    梁台建,征为大理。

    高祖即位,迁任廷尉,封为都梁子,邑三百户。

    天监二年(503),改封永昌,户邑如旧。

    东宫建立后,迁任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

    三年(504),魏派军队来侵犯,他率领州兵击退了。

    四年(505),梁军北伐,诏令韦睿都督众军。

    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魏国的小岘城,未能攻克。

    韦睿巡行围栅,魏军城中忽然冲出数百人在城外列阵。

    韦睿准备攻打,诸将都说:“他们一向都轻视来犯者,我们没有作好战斗准备,还是慢慢地退回去披上铠甲,才可以向他们进攻。”韦睿说:“不然。

    魏军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跑到外面来,必定是他们的精锐,若能挫败他们,其城自拔。”各位将领还迟疑不定。

    韦睿指着符节说:“朝廷授给我的符节,并非用来装饰的,韦睿之法,不可侵犯。”于是进兵攻打。

    将士都作殊死之战,魏军果然败走,乘机攻城,仅半夜就攻破城池。

    于是前去攻打合肥。

    一开始,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久攻未下,韦睿巡视,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能灌安邑’,就是指这里吧。”于是在肥水筑水坝,亲为表率,不久,堰城水通,舟舟监相继而来。

    魏军开始时在肥水东西两边筑一小城。

    韦睿先攻此二城。

    马上有魏援将杨灵胤率军五万扑来,众将士害怕不敌,请求上表增加援兵,韦睿笑道:“贼已至城下,才要求增加援军,临难铸兵,岂及马腹。

    况且我们请求援兵,他们也增加援兵,犹如吴益巴丘,蜀增白帝。

    ‘师克在和不在众’,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与敌战,破敌,军心稍为安稳。

    当初,肥水堰建立,派军主王怀静在岸上筑城据守,魏军攻陷怀静城。

    千余人皆没,魏人乘胜攻至韦睿的堤下,其气势旺盛,军监潘临..劝韦睿退还巢湖,诸将领又请求退至三叉自保。

    韦睿怒道:“岂有此理。

    将军临阵退却者死,只有前进不能后退。”并命令取来鐯扇麾幢,树于堤下,以示无后退的决心。

    韦睿一直身体瘦弱,每次作战还从未骑过马,乘坐板舆,以督导众军。

    魏兵来凿堤,韦睿亲自参与争斗,魏军稍微后退,便在堤前筑垒以自固。

    韦睿建造斗舟监,高与合肥城等同,四面监视。

    魏人计穷,相对悲哭。

    韦睿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堰水又满,魏救兵已不起任何作用。

    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弩身死,城于是崩溃。

    俘虏万余人,牛马以万计,绢堆满十间屋,全部充作军队的赏赐之物。

    韦睿常常白天接待客旅,晚上筹谋军事,三更起张灯达旦,抚慰其众,常如来不及似的,故投募之士争归之。

    所到之处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合肥平定后,高祖诏令众军驻扎于东陵。

    东陵距魏甓城二十里,将要作战,有诏书令班师。

    离贼既近,害怕被敌人跟踪,韦睿令全部辎重居于最前,自己身乘小舆殿后。

    魏人屈服于韦睿的威名,望之不敢逼,全部军队不受任何损失而返。

    至此迁豫州于合肥。

    五年(506),魏中山王元英攻打北徐州,包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众号百万,连接城池四十余座。

    高祖遣征北将军曹景宗,都督众军二十万以拒之。

    驻扎在郡阳洲,筑垒相守,高祖诏令韦睿率豫州之众前往会合。

    韦睿自合肥抄近道从阴陵大泽前行,碰到涧谷,就架桥通过。

    将士畏惧魏军强盛,多劝韦睿慢慢前进。

    韦睿说:“钟离现在凿穴而居,负户而汲,车驰卒奔,还恐怕晚了,怎能还要慢下来,魏人已堕入吾腹中,你们这班人不要担心了。”十天便到达邵阳。

    高祖告诫景宗说:“韦睿,卿云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韦睿,执礼甚恭谨。

    高祖闻之,说:“二将和睦,出师必定成功。”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连夜挖长长的濠沟,树起鹿角,截洲为城,在拂晓时即建立营区,元英大惊,以杖击地:“怎么这样神速啊?”第二天早晨,元英亲自率众来战,韦睿乘坐素木舆,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数回合,元英非常惮忌他们的强大。

    魏军又夜来攻城,飞矢如雨点那样密集,韦睿之子韦黯请求下城以避箭,韦睿不许,军中惊恐,韦睿在城上厉声训斥,才得以安定。

    魏人先在邵阳洲西岸建造了两桥,树立栅栏数百步,跨过淮水通道。

    睿制造大舟监,派梁郡太守冯道根、泸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

    等到淮水暴涨,韦睿即派遣他们,斗舟监竞发,皆临近敌垒,以小船装草,灌上油脂,跟去烧毁二桥,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悠忽之间,桥断栅毁。

    而道根等都亲身参与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溃。

    元英见桥断,脱身遁去。

    魏军落到水里淹死者十余万,被斩首的也有这么多。

    其他弃甲叩头乞为囚奴的,还有数十万。

    所获军实牛马,不可胜计。

    韦睿遣使者报告昌义之,义之既悲且喜,没时间答话,只叫道:“更生!更生!”高祖遣中书郎周舍慰劳将士于淮上,韦睿将所获堆积于军门,周舍观之,谓睿说:“君此获可与熊耳山相等同。”因功增封七百户,晋爵为侯,征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七年(508),迁左卫将军,接着任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秩中二千石。

    碰上司州刺史马仙鴘北伐返军,为魏人所跟踪,三关扰动,诏令韦睿督众军支援,韦睿到达安陆后,增筑城墙二丈余,又开挖大护城河,起高楼,大家颇讥讽其示弱。

    韦睿说:“并非如此。

    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当时是元英再次追赶马仙鴘,准备报复邵阳之耻,当听到韦睿到达后,乃退兵,帝亦诏罢军。

    第二年,迁信武将军、江州刺史。

    九年(510),征员外散骑常侍、右卫将军,累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不久加任通直散骑常侍。

    十三年(514),迁智武将军、丹阳尹,以公事免。

    不久,起用为中护军。

    十四年(515),出任为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当初,韦睿起兵乡中,客人阴僬光哭着劝阻他,韦睿回来时为州刺史,僬光在路上恭候他,韦睿笑着对他说:“若听从你的话,要乞食于路了。”赏给耕牛十头。

    韦睿对于故旧,无所遗漏、吝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多予假板县令,乡里非常怀念他。

    十五年(516),拜表致仕,优诏不许。

    十七年(518),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随即赠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居朝廷,恭敬谨慎不曾触犯他人,高祖非常敬重他。

    性格慈爱,抚养孤兄子甚于己子。

    历官所获俸禄赏赐,皆散之于亲朋故旧,家无余财。

    后任护军,居定无事,仰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此画之于壁上以自玩。

    当时虽已年老,有空暇时还督促子孙学习。

    第三个儿子韦棱尤明经史。

    高祖正醉心于佛教,天下皆从风而化。

    韦睿自以为信爱素薄,位居大臣,不欲与时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普通元年(520)夏,迁侍中、车骑将军,以疾未拜。

    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岁,留下遗嘱为薄葬,殓以平时衣服。

    高祖当日临哭甚悲伤。

    赐钱十万、布二百匹、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取给于官,遣中书舍人监护。

    赠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曰严。

    当初,邵阳之役,昌义之非常感德于韦睿,请曹景宗与韦睿见面,因此设钱二十万官赌之,景宗掷得雉,韦睿慢慢地掷得到户,急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

    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捷,韦睿独居后,其不好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有子放、正、棱、黯,韦放别有传。

    韦正字敬直,起家于南康王行参军,慢慢地升为中书侍郎,出任襄阳太守。

    当初,韦正与东海王僧儒友善,及僧儒为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宾友故人莫不倾慕,独韦正淡然。

    等到僧儒被抛弃之后,韦正与其感情笃厚,胜过往日,论者称焉,历官至给事黄门侍郎。

    韦棱字威直,性恬素,以书史为业,博物强记,当世之士,咸就质疑。

    起家于安成王行参军,慢慢地升迁至治书侍御史、太子仆、光禄卿,著《汉书续训》三卷。

    韦黯字务直,性格强正,年少时学习经史,有文词。

    起家于太子舍人,慢慢地升迁为太仆卿、南豫州刺史、太府卿。

    侯景渡江,黯屯六门,不久改为都督城西面诸军事。

    当时侯景在城外起东西二土山,城内也筑土山以应之,太宗亲自负土,哀太子以下躬执畚锸,韦黯固守西土山,昼夜苦战,以功授轻车将军,加持节。

    卒于城内,追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陈朝吏部尚书姚察曰:“昔窦融以河右归汉,始终为盛族,柳胟举南郑响从,而家声弗閗,时哉。

    柳忱之谋划,也用而有成,智哉。

    韦睿起上庸以附文,其地比胟则薄,及合肥、邵阳之役,其功甚盛,推而弗有,君子哉。”范云传范云字彦龙,是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孙。

    六岁时,在路上遇见豫州刺史殷琰,殷琰认为他人才出众,邀请他来作客。

    范云在问答应对时很有风度文采,旁若无人。

    殷琰让他作诗,提起笔来立刻写成,在座的人都很赞叹。

    范云曾经在亲戚袁照家里学习,昼夜从不懈怠。

    袁照拍着他的背说:“你精神秀丽明朗又肯勤奋学习,是个做卿相的人才!”范云在少年时便机智锐敏,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善于作文章,熟悉书信的款式,一落笔便完成,从来不打草稿,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是他事先便构思好的。

    父亲名抗,做郢府参军,范云当时跟着父亲在府里,这时吴兴人沈约、新野人庾杲之和范抗同在府中任职,他们见到范云便把他当成朋友对待。

    范云一开始任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

    不久沈攸之反叛发兵围攻郢城,范抗这时任郢府长流,进城担任防务,家属都留在城外。

    范云被沈攸之的军人捉到,沈攸之召来范云同他谈话声色很严厉,范云表情毫不畏惧,从容答对。

    攸之听了笑道说:“你一定是一个让人可心的孩子,暂时回家去吧。”第二天,又召来范云命令他去城里送信。

    城里的守军有的要杀死他,范云说:“我母亲年老弟弟幼小,他们的性命都悬在沈氏手里,假如我违抗他的命令不来送信,我的亲人就必定要受害,今天我为了送信丧命,心甘情愿。”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友好,于是便免了范云的死刑。

    齐武帝建元初年,竟陵王萧子良做会稽太守,当范云开始随竟陵王时,竟陵王还不了解范云的才智。

    等到竟陵王到秦望山游览时,他让人们识别辨认石刻上的古文字,当时没有人认识,惟有范云能够诵读刻石文辞,竟陵王很高兴,从此对范云的宠信高过府中的其他人。

    竟陵王转任丹阳尹,召范云来做主簿,对他十分亲近信任。

    一次进见齐武帝时,正值有来献白乌鸦的人,齐武帝问这是什么祥瑞,因为范云的职位低下,最后他回答说:“我听说,帝王敬祀宗庙,就有白乌鸦到来。”当时武帝刚刚拜谒过祖庙,说:“你的话是对的。

    天意和人事相互感应的道理,竟然会是这样神妙啊!”调范云补做征北南郡王刑狱参军事,兼任主簿不变,升迁做尚书殿中郎,萧子良做司徒,范云又补做记室参军事,不久授官做通直散骑侍郎,兼任本州大中正。

    后出任零陵郡内史,在任期间洁身奉己,减免烦苛的政令,免掉多余的费用,使百姓得到安定。

    齐明帝召范云回京,到来后,授官散骑侍郎。

    又出任始兴内史。

    郡里有很多豪猾大姓,凡是他们不中意的太守,他们密谋一同加以杀害,不然就把太守赶走。

    边界和蛮俚部落相连,盗贼尤其众多,前任的内史都是身佩兵刃用来自卫。

    范云来到始兴境内,用恩德抚恤百姓,撤除边境的哨所,商贩可以露宿过夜,郡中人称赞范云是神明。

    又晋升做假节、建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起初,范云同尚书仆射江..友好,江..的姨弟徐艺做曲江县令,江..把徐艺托付给范云请求关照。

    有个名叫谭俨的人,是曲江县的豪族,徐艺曾罚他受鞭刑,谭俨认为受了羞辱,便到京城上诉范云的罪状,范云因此被召回,入狱,逢上大赦免于受罚。

    东昏侯永元二年(500),重新起用做国子博士。

    起初,范云和梁武帝萧衍曾在齐竟陵王萧子良的官邸相会,又曾住在邻近的街坊,梁武帝很器重他。

    当反对东昏侯的军队到了京城,范云这时正在城里。

    东昏侯被杀之后,侍中张稷派范云带着使命出城,梁武帝便留下范云,参预机密大事,又授官做黄门侍郎,和沈约一起同心协力辅佐梁武帝。

    不久晋升做大司马咨议参军、兼录事。

    梁朝建立之后,升任侍中。

    这时梁武帝收纳乐昏侯的余妃,为此严重影响了国家政务,范云曾经进言劝阻,未被采纳。

    后来范云和王茂一同来到梁武帝的卧室,范云又进谏说:“过去汉高祖刘邦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等进入函谷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敛取财帛,不接近妇女,范增认为这是刘邦有远大志向,打算成就大事业的缘故。

    如今明公刚刚安定天下,天下的人都想看到你的风度和威名,为什么要因袭昏乱的事情,让女色拖累贻误大事。”王茂也借机起身施礼说:“范云说的正确,主公一定要以天下大事为重,不应该对女色表示留恋惋惜。”萧衍沉默不语。

    范云便写奏疏建议把余氏赐给王茂。

    高祖萧衍认为这是忠贤之言并准许范云的请求。

    第二天,赏赐给范云、王茂每人一百万钱。

    天监元年(502),梁武帝接受齐和帝禅位做天子,在南郊举行柴燎祭天仪式,范云以侍中身份陪乘。

    祭礼完毕,高祖坐上御辇,对范云说:“我今天的心情,正是所谓战战兢兢如同用糟烂的缰绳驾驭六马一样。”范云说:“我也深愿陛下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武帝认为范云所说很好。

    当天,晋升范云做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由于辅佐武帝即皇帝位有功封霄城县侯,食邑一千户。

    范云凭旧日与武帝的关系受到提拔超过常人,升任为佐命大臣,他竭尽忠诚辅助皇帝,凡是该做的无不尽力去做。

    武帝也拿诚心待他信任他,范云奏请的事大多得到准许。

    范云曾经陪侍御宴,武帝对临川王萧宏、鄱阳王萧恢说:“我和范尚书从少年时起便友好亲善,对他怀有兄弟般的情意;如今我成了皇帝,这种朋友的礼节变成了君臣关系,你们应当代替我称他为兄。”二王离席施礼,和范云同乘一辆车回到尚书省,当时人们都为范云感到荣耀。

    这一年,皇帝立太子,范云以原官身份兼任太子中庶,不久升做尚书右仆射,还兼任吏部尚书。

    过不久,因为范云违背诏令意旨用人而得罪,免除吏部尚书职务,仍然保留仆射职务。

    范云性格诚厚亲和,对待寡嫂尽心有礼,家里的事一定要事先问过嫂嫂然后才办。

    他喜好气节,崇尚不同寻常的作为,专门帮助别人的急难。

    少年时和领军长史王亥友好,后来王亥死在官署里,穷得没有自己的住宅,范云便把死者运回家来,亲自办理装殓殡葬的事。

    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受到的恩惠礼遇都很隆重,但是范云每次进言批评或鼓励,从来没有曲意奉承。

    萧子良曾经启奏齐武帝建议派范云出任郡守的事。

    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的人,听说他经常卖弄权势,我现在不再依法深究,从宽让他到远方去任职。”萧子良说:“不是这样。

    范云对我规劝教诲,写的谏书全在,让我取来呈上。”拿来之后,有百多张纸,言辞都很重要而且是直言不讳。

    齐武帝赞叹,便对萧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是这样的人。

    正好让他辅助你,怎么可以让他出去做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出宫到东田观看农夫收割庄稼,回头对众宾客说:“收割也是很好看的。”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季的劳动,实在是长期勤苦的事。

    我只愿殿下了解稼穑的艰难,不要贪图一朝一夕的宴乐安逸。”出来之后,侍中萧缅先前同范云并不相识,临上车的时候握着范云的手说:“想不到在今天又听到了忠直之言。”当范云官居吏部的时候,责任职守极其重要,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应接对答自如,毫无拖沓阻滞,官属们的文稿,发现并指出不当之处快速如神,当时人全都佩服他聪明博学,性格极其坦率正直,不重视威仪权势,凡是认为对的或不对的,都在言行中表现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对他不满。

    起初,范云做郡守时人们都称颂他的廉洁,等到在朝中做高官时,很重视与人相互馈赠,但是家里没有积蓄,得到的钱财随时都分送给亲朋故友。

    天监二年(503)逝世,当时五十三岁。

    梁武帝为他流泪,当天亲临吊唁。

    颁诏书说:“追念往日令人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们所重视的感情,更何况他的声名威望还在,又是个朝廷委以重任的大臣呢!已故散骑常侍、尚书右仆射、霄城侯范云,器度风范忠贞正直,为国家大事深思远谋,早年便立有大志,平常行事负有盛名。

    自从任官以来,清明的政绩一贯显著。

    在朝中经理国政,实在是公辅之臣。

    他勤心辅政,大义记在我心上,虽然他操劳的不是军务,但他却是长久和我共同议论谋划大政的文臣。

    正当任重道远驰骋才力,长久辅政理事的时候,忽然丧命殒逝,使人满怀悲痛。

    应当加赐官位秩禄,用来作为美好的典范。

    可以追赠做侍中、卫将军,仆射、侯爵不变,并且赏赐鼓吹乐一部。”礼部官员请加谥号为宣,皇帝下令改称文。

    有文集三十卷。

    他儿子范孝才继承爵位,官做到太子中舍人。

    沈约传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

    他的父亲沈璞,元嘉末年被杀,沈约年纪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

    因此成为孤儿,家庭贫穷。

    沈约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

    他的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病,经常把油灯的油少放些好让他早些睡觉。

    沈约白天读的书,晚上就能背下来,于是对不少典籍都很熟悉,会写文章。

    沈约初官奉朝请。

    济阳蔡兴宗听说他很有才华而十分看重他。

    蔡兴宗担任郢州刺史后,任命沈约当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

    蔡兴宗曾对他的几个儿子说:“记室沈约人才德性都堪作老师和表率,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学习。”后来蔡兴宗任荆州刺史,又让沈约担任征西记室参军,并兼任厥西县令。

    蔡兴宗死后,沈约最初任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参军,兼任记室。

    进京任尚书度支郎。

    齐朝初年,沈约任征虏记室,兼任襄阳县令。

    侍奉齐朝的文惠太子。

    文惠太子住进东宫后,沈约担任步兵校尉,主管文书记载,在永福省值班,校订四部图书。

    当时东宫人才济济,而沈约尤其受到赏识与亲睐。

    每逢值班去见太子,总是谈到太阳落山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时不能进宫,沈约总是劝说太子,替王侯传话。

    太子说:“我平生很懒,很晚才起床,这你是知道的,和你交谈讨论后,就忘记睡觉,如果你要我早点起床,可以时常早些进宫中来。”于是提拔沈约为太子家令,后来又兼任著作郎,历任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

    当时竟陵王也在招徕有才的人,沈约同兰陵的萧琛、琅笽的王融、陈郡的谢胱、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日方等人都和竟陵王门下交游,时称网得天下才子。

    不久又兼任尚左丞,后来又任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

    隆昌元年(494)被任命为吏部郎,出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

    齐明帝即位后,提封为辅国将军,征辟为五兵尚书,升任国子祭酒。

    明帝死后,宰相当权执政,尚书令徐孝嗣让沈约撰写遗诏。

    提升为左卫将军,不久又加封通直散骑常侍。

    永元二年(500)因母亲年老上书请求免去职位,改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梁武帝在西邸时,曾经和沈约颇有交情,攻占建康城后,任命沈约为骠骑司马,原来所任的冠军将军、征虏将军等职仍然保留。

    当时梁武帝功业已经完成,天意人愿都归属梁武帝,沈约曾试探性地给梁武帝提及代齐的话题,梁武帝没有做声。

    过了几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与过去不一样,不能希望用淳朴的风气来期许万物,士大夫攀龙附凤,都是希望取得一点点功劳,以保住自己的福禄。

    如今婴儿小孩、放牧的一般老百姓全都知道齐朝的天下已经完了,没有人不说天下应当归您主宰的。

    天象和人事都表现出改朝换代的迹象,特别是永元以来,这种迹象更加明显。

    巫师预言说:‘在急流中行走,要作皇帝。

    ’这又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一样明白清楚。

    上天的意志不能违背,民众的心情不能不顾及。

    如果是天命决定了的,虽说想谦让推脱,也是不可能的。”梁武帝说:“让我再想一想。”沈约回答说:“您最初在樊、沔一带带兵起义时就应该考虑好,现在帝王的大业已完成,何必再思考呢。

    过去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刚进入皇宫时,民众便说这是我们的君王。

    周武王不违背民众的意愿,立即正位也没有再去细想。

    您自从到了京城,气运的顺序就发生了变化,和周武王相比,只是快与慢不一样罢了。

    如果不早日把帝王的大业定下来,顺应天神与人民的愿望,假如有一个人反对,就会损害您的威望与名声。

    况且人心不像铁和石头一样一成不变,世上的事情也不能保证不发生变化,怎么能像建安时的魏武帝那样把人臣的名分留给自己的子孙呢?如果皇帝回到首都,公与卿都在各自的官位上,那么君王与臣子的名分就定下来了,不再会产生其他的想法。

    君王在上很贤明,臣子们在下面很忠诚,怎么还会有人敢和您一起作乱呢?”梁武帝同意了沈约的看法。

    沈约出去后,梁武帝召见范云并告诉他沈约的意见,范云的回答也和沈约的观点基本一致。

    梁武帝说:“看来聪明人的看法无意中一致了,你明天早晨和沈约一起再来。”范云出来告诉沈约,沈约说:“你一定要等我一起去。”范云答应了他的要求。

    而第二天沈约偷偷在范云的前面进宫去见梁武帝,梁武帝让他先筹划有关事项,沈约从怀中取出写好的诏书和官员设置情况的文书,梁武帝基本没有改动。

    过了一会儿范云从外面来,到宫殿门前没法进去,在寿光阁外面来回走动,口中不停地说“怪事”。

    沈约出来后,范云问他说:“结果怎么样?”沈约把手抬起来指向左边,范云笑着说:“没有辜负我们的希望。”过了一会,梁武帝便召见范云并对他说:“平时和沈约待在一起,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今天才能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真算得上见解高明的人。”范云说:“您重新认识了沈约,也和沈约现在重新认识了您是一样啊!”梁武帝说:“我从发兵起义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有功的臣子和将领,确实有他们的功劳,然而完成帝王大业,功在你和沈约两位。”梁台建立后,沈约担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还兼任右仆射。

    梁武帝祭天登上帝位后,沈约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

    接到诏书的当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多人都来拜望祝贺,当官的和老百姓都以此为荣耀,感到很光彩。

    很快被提升为尚书左仆射,仍然任散骑常侍。

    不久又兼任领军,加上侍中官职。

    天监二年(503),沈约的母亲去世,皇上亲自前往凭吊。

    因沈约年老体衰,不能因悲伤过度死去,所以派中书舍人断客节哀。

    沈约任镇军将军、丹阳尹,设置佐史。

    服丧完毕,提升为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关尚书八条事,后提升为尚书令,仍兼任原来的侍中、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等职。

    沈约多次上书请求辞官,改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设置佐史,仍兼任侍中,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

    九年(510),改任左光禄大夫,仍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起初,沈约长期担任宰相职位,而自己对御史台的工作有兴趣,不少人也都认为他适合在御史台任职,但梁武帝始终不取用他,于是沈约请求辞职,又得不到梁武帝的同意。

    沈约与徐勉向来很好,便给徐勉写信告知他的实情:“我幼年丧父,孤苦无依无靠,几乎不能生存,从早到晚勤苦劳作仍处于困难的境地,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小官,也并非自己的本意,只希望得到一点俸禄,将来告老还乡衣食有些着落。

    过了十几年,承蒙照顾,本人不才,任襄阳县令,从公家和个人的情况看,都不能令人满意,用自己的身体换得必须的生活物资,也只好服从命令。

    永明末年,就任东阳郡太守,个人以为就此为止也很满足。

    而从建武初年开始,人世交错纷乱,纠缠不清,齐朝大势已去,无法挽救。

    到昏猜王萧宝卷执政的时候,一人一个主张,政令不统一,所以我想辞官不干,几乎快达到了自己的请求,曾托人将我的这一想法告诉徐县令,想必您至今一定记得。

    梁朝兴起,我碰上了好运气,以往隐居的志向和愿望又成为泡影了。

    今年刚开始,我请求辞职,实在是皇帝对我恩重如山,让人消受不了。

    我不能弘扬淳朴的民风,宣传国家的仁政,发扬光大朝廷的德行,还是想做一些文书之类的事,对现实发表一些看法。

    但开年以来,病情加重,忧虑加深,精力不足,操劳过度,总而言之是人老了才会出现这些凋谢枯竭的症状。

    起居行走都需要人牵扶,但仍努力勤政。

    在外人看来好像还是一个健全的人,但形体和精力已不听大脑指挥,时常要强打精神,才能勉强从事工作。

    把衣服一脱躺在床上,四肢便失去了知觉,上身热,下身冷,取暖则身体闷燥不安,降温则下身冷得更厉害。

    与其让上身不热还不如让下身不冷,而下身冷比上身热更让人难受。

    过一段时间,腰带就要紧缩几个孔,用手握胳膊,臂围大概每个月要瘦半分。

    按这样推算,怎能支撑得很久呢?如果像这样没有好转,一天天瘦下去,将会让当今皇上悔恨不已。

    冒昧地告知我的实情,请求能够辞官告老还乡。

    如果上天还能让我多活些日子,能够平安健康,大脑和肢体还管用,再来考虑国家的大政。”徐勉在梁武帝面前为他求情,请求按三司的标准让他告老还乡,梁武帝没有同意,只是给沈约增加了鼓乐的种类和乐队人员。

    沈约不喜欢喝酒,清心寡欲,虽然当时官位显赫,待遇很高,但是衣着打扮仍很俭朴。

    曾在东田建立居室,凭眺郊野的群山,写过一首《郊居赋》,寄寓自己的情怀。

    不久加封特进,仍任光禄、侍中、少傅等职,十二年(513)死于任上,终年七十三岁。

    沈约左眼有两个瞳孔,腰上有颗紫色的痣,聪明过人。

    喜欢书籍,收集图书达两万卷,京城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年少时父母双亡,贫穷无靠,向同姓人乞讨,曾讨得米几百斛,受到同宗人的侮辱,他将米全部倒掉离家出走。

    到后来富贵显赫后,不因此事记恨,反而因之为郡部传。

    有一次陪皇帝宴游,有一位女乐师是齐文惠王的宫人。

    皇帝问她认不认识在座的人,她说:“只认识沈家令。”沈约伏在座位上哭,皇帝也感到悲伤,为此中止了酒宴。

    沈约曾在三朝任职,熟悉各朝典章,见识广博,当世很多事情都请教他。

    谢玄晖善长写诗,任彦升善长写文章,沈约既能写诗又能写文章,但不能超过前二人。

    自负有才,为荣华富贵所诱,乘时借势以求个人升进,累及清淡之名。

    后来居宰相位,渐渐感到满足,每提拔一次,就请求辞官隐退,然最终也不能离任,论者比喻他为山涛。

    当政十几年,不曾推荐重用一人,政绩平平而已。

    起初,高祖有对不起张稷的地方,张稷死后,高祖同沈约谈起此事,沈约说:“尚书左仆射出任边境州郡的刺史,这是过去的事,何必要再提它呢?”高祖认为是亲家相护,很气愤地说:“你这样讲,是忠臣吗?”便起驾回宫。

    沈约很恐慌,没有注意到高祖已站起,仍然呆坐在那里。

    回到家里,没有到床上,便在窗户下凭空睡着了,因此生病了,曾梦见齐和帝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

    请一个巫师来察看他的病情,巫师所讲的话与他的梦境一样,于是请道士向上天奏赤章,说梁武帝萧衍禅代齐帝的事并不是沈约的主意。

    高祖派皇帝保健医生徐奘替沈约治病,回宫后将这些情况全都告诉了高祖萧衍。

    在此之前,沈约曾陪同高祖晏游,正赶上豫州献上时令贡品栗子,直径达一寸半,高祖对此感到很新奇,问沈约说:“有关栗子的事有多少?”与沈约一起各自将记得的事情写下来,结果沈约所知的比高祖少三件事。

    出宫后沈约对人说:“高祖很要面子,护短,如不让着他就会羞愧而死。”高祖认为他的言论太不恭敬,要惩治他,徐勉恳切地劝谏高祖才罢休。

    后来听说赤章之事,高祖特别生气,多次派使者谴责沈约,沈约恐惧而死。

    沈约所写的《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都流传于世。

    又撰写了《四声谱》,认为过去的词人,千百年来都没有弄清楚,而自己独自悟通,穷极其巧妙奥秘,自称入神得力之作,高祖特别不喜欢。

    高祖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说:“‘天子圣哲’就是四声。”然而高祖竟然不采用。

    江淹传江淹字文通,济阳郡考城县人。

    小时候父亲早逝,家境贫穷,很好学,内向不好交往。

    刚开始,任南徐州从事,不久任奉朝请。

    刘宋建平王刘景素喜欢有才的人,江淹跟随他在南兖州。

    广陵县令郭彦文有罪,江淹受到牵连被关进监狱。

    江淹在监狱上书申说自己冤枉,刘景素看完上书后,当天就把他放了。

    不久举为南徐州秀才,对策很好被评为优秀,任巴陵王国左常侍。

    刘景素为荆州郡守,江淹随行任镇将。

    少帝即位后朝政昏乱,刘景素掌握大权,大家都劝他起兵反对朝廷。

    江淹总是劝谏说:“谣言招致灾祸,这是管叔、蔡叔一同灭亡的原因;抵触招来怨恨,七国诸侯王因此被杀。

    您不求国家的安危,听信左右的计谋,就又会看到麋鹿霜露出现在姑苏台上。”刘景素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刘景素镇守京口,江淹又任镇军参军事、南东海郡丞。

    刘景素与几位贴心的人日夜策划谋反,江淹知道灾祸将要发生,写了十五首诗劝谏他。

    刚巧东海郡太守陆澄遭父丧,江淹作为郡丞自认为应该代理郡守,刘景素则启用了司马柳世隆。

    江淹坚决请求,刘景素很气愤,告诉选官部,降江淹任建安郡吴兴县令。

    江淹任县令三年。

    升明初年,齐帝辅佐政权,听说江淹有才能,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不久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作乱,高帝问江淹:“天下这样乱,你看怎么办?”江淹回答说:“过去项羽强,刘邦弱;袁绍人多,曹操人少;项羽曾分封诸侯,最后还是自杀受辱;袁绍曾统占四州,最后还是败将。

    这就说明‘有德行就有天下’。

    您何必忧虑呢?”齐帝说:“听到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你讲详细一点。”江淹说:“您勇敢又有奇谋,是必胜之一;宽容仁厚,必胜之二;贤能的人都为您尽力,必胜之三;人民的心都向着您,必胜之四;奉天子的命令讨伐叛逆,必胜之五。

    沈攸之志向大器量小,必败之一;有威权而无恩服,必败之二;士卒无心作战,必败之三;官吏和绅士不喜欢,必败之四;兵力分散在几千里的战线上,不能相互救助、共同克服困难,必败之五。

    所以说即使有十万叛兵,最终也会被我擒获。”齐帝笑着说:“你说的过头了。”当时军队战书文告,都让江淹起草。

    相国建立,补任记室参军事。

    建元初,又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

    不久升任中书侍郎。

    永明初年,迁为骠骑将军,掌国史。

    出京任为建武将军、庐陵内史。

    任职三年,回京为骁骑将军,兼尚书左丞。

    不久以本官兼任国子博士。

    少帝初年在原任的基础上兼任御史中丞。

    当时明帝任丞相,对江淹说:“你过去在尚书台中,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不随便管,当官不太严也不太松很适度。

    现在任南司,一定能震动严肃百官。”江淹回答说:“现在只是例行公事,恐怕才小志短,不能胜任呵。”于是以长期有病不管帝王陵墓事宜罪,弹劾中书令谢月出、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

    又上告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吏阴智伯两人私藏货币上万,立即交给廷尉定罪。

    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还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员及大县的长官,大多被弹劾惩治,内廷外府都很恭敬。

    明帝对江淹说:“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可以算得上仅有的一个。”明帝即帝位后,江淹任车骑临海王长史。

    不久任廷尉卿,加封给事中。

    迁任冠军将军,加辅国将军。

    出任宣城太守,将军职位仍然保留。

    任郡守四年,回京城任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不久又任秘书监。

    永元年间,崔慧景发兵围攻京城,官吏都去投靠他们,呈上自己的名片。

    江淹装病在家没有去。

    事情平息后,世人都信服他有先见之明。

    东昏末年,江淹以秘书监的身份兼任卫尉,坚决请求辞官没有得到同意,只好就任,并对人说:“这并不是我想当官,世人都知道,只是借我的空名而已。

    而且自然变化的时序和人世的事物,不久就会发生变化。

    孔子说:‘有文事的人必定有武备。

    ’事到临头再作打算,何必忧愁呢?”又任领军王莹的副手。

    待到义军到新林,江淹穿着百姓的衣服来投靠,梁高祖提任他为冠军将军,仍任秘书监。

    不久兼任司徒左长史。

    中兴元年(501),迁任吏部尚书。

    中兴二年(502),转任相国右长史,仍任冠军将军。

    天监元年(502),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

    江淹便对子弟说:“我本来是个无实权的官,不想富贵,如今这样的官位,实在是有愧。

    平生总是说知足。

    人生只要快乐,何必求富贵呢。

    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里过平常人的日子。”当年,因病任金紫光禄大夫,改封为醴陵侯。

    四年(505)江淹死,终年六十二岁。

    高祖穿素服致哀,赠钱三万、布五十匹。

    江淹年轻时因文章写得好而出名,到晚年才思有所减退,当时人们都说他才思已用尽了。

    一生著述达百余篇,自己将它们收集为前后两集,还有《齐史》十志,均流行于世。

    任..传任窻字彦升,乐安博昌人。

    父亲任遥,齐朝时为中散大夫。

    身长七尺五寸。

    很小时就极好学,很早就出了名。

    宋丹阳尹刘秉征辟他为主簿。

    当时任窻十六岁,赌气得罪了刘秉的儿子。

    过了很久,为奉朝请,推举为兖州秀才,拜授太常博士,提升为征北行参军。

    永明初年,卫将军王俭任丹阳尹,又引任窻为主簿。

    王俭特别钦佩、重用任窻,认为当时无人可同任窻并论。

    提升司徒刑狱参军事,进京任尚书殿中郎,调任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

    特别孝顺,守丧时居行按礼行事。

    三年满后,母亲又去世,时常住在墓旁的草庐里,哭泣的地方连草都不生。

    服丧完毕拜为太子步兵校尉、管东宫书记。

    当初,齐明帝废郁林王,将出任侍中、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封为宣城郡公,增兵五千,让任窻撰写奏文。

    明帝怪他的奏文中有微词,很气愤。

    因此任窻在建武年间,职位始终不过列校而已。

    任窻很会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记叙文,才华横溢,当时王公的上书奏文,多请他写。

    任窻下笔即成,不用修改。

    沈约堪称一代词宗,也很推崇他。

    明帝死后,迁中书郎。

    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

    梁高祖攻克京都,幕府刚建立,让任窻担任骠骑记室参军。

    最初高祖和任窻曾在竟陵王西邸相遇,随便对任窻说:“我当了三公,就任你作记室。”任窻也和高祖开玩笑说:“我若当了三公,就任你做骑兵。”意思是说高祖很会骑射。

    到现在,所以应过去的话让任窻为记室。

    梁台建立,祭天地的文诰,多由任窻写。

    高祖即帝位后,拜任窻为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不久又以原职兼管著作事务。

    天监二年(503),出任义兴太守。

    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妻室儿女只吃粗米饭。

    彭城的好友到溉及其弟到洽,与任窻一起游历山水。

    离任上船时只有五斛米。

    到任没有衣服,镇军将军沈约派人带着衣服去迎接他。

    又任吏部郎中,参掌大选,居官不称职。

    不久换任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

    自齐朝永元以来,秘阁四部图书篇目卷次杂乱,任窻亲自校订,于是篇目排定。

    六年(507)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

    在郡期间不注意衣着打扮,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步行到城镇村舍,民间有是非官司,随即就地裁决。

    为政清明节省,官民都感到很便利。

    一年后死在任职上,终年四十九岁。

    全郡人都十分痛惜,老百姓在城南为他立祠堂。

    高祖知道后,当天举哀,哭得很伤心。

    任窻喜好交结朋友,奖励、进荐学士友人,得到他的称誉的人大多升迁了,所以官宦及其子弟都争着与他交往,家中宾客不下数十人。

    当时的人很仰慕他,称为任君,意思是说他像汉朝的三君一样。

    陈郡的殷芸给建安太守到溉写信道:“哲人死去,仪表谢世。

    楷模现在哪里?谁来指引方向?”士友推崇他到了如此高度。

    任窻不治家业,以至于没有居住的房屋,有人笑他乞讨租借财物,还时常散发给亲友。

    任窻经常感叹说:“知道我的人认为我是叔则,不知道我的人也认为我是叔则。”任窻对书籍典章无所不读,家虽贫穷,藏书却有上万卷,善本异本书很多。

    任窻死后,高祖派学士贺纵同沈约一起校勘他的书目,官家没有的书,就拿任窻家的书补充。

    任窻所写的文章几十万字,流传于世。

    王珍国传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地人。

    父亲王广之是齐朝优秀的将领,官做到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王珍国最初从冠军行参军官职做起,逐渐升迁虎贲中郎将、南谯太守,他治理地方时有能干的名声。

    当时他管辖的地方,人民困苦饥贫,王珍国便散发米粮钱财来拯救贫穷的百姓。

    齐高帝手书诏书说:“卿爱护百姓治国有序,很称我的心。”永明初年(483),升迁桂阳内史,讨捉盗贼,桂阳境内清静太平。

    王珍国卸任返回京都时,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到小岛为他饯行,见王珍国离任返京衣着朴素,于是感叹说:“这真可称得上好的二千石。”回京后担任大司马中兵参军。

    齐武帝平素十分赏识他,常常感叹说:“近世将门弟子,有像王珍国的少。”又外任安成内史。

    内调越骑校尉、冠军长史、钟离太守。

    两次迁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回京担任游击将军,因父亲去世而卸去官职。

    建武末年,魏军围攻司州,齐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打涡阳,以作声援,起用王珍国任辅国将军,率军援助。

    魏国将领杨大眼的大部队铺天盖地而来,裴叔业害怕了,丢下部队而逃,王珍国率领他的部队殿后,因而不致大败。

    永泰元年(498),会稽太守王敬则谋反,王珍国又率军抗击。

    平定王敬则的叛乱之后,王珍国升迁宁朔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将军一如从前。

    义师举事,东昏侯召令王珍国率领部队返回京城,屯驻建康城。

    义师到来,东昏侯派王珍国率军出城门驻扎朱雀门,被王茂的军队打败,于是进入城内。

    王珍国多次密派郄篡捧着镜子在高祖面前奉献自己的一片诚心,高祖割下金子来回报他。

    当时城内人们都考虑追随义师,没有敢率先起事的,侍中、卫尉张稷统率众军,王珍国私下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要挟张稷,张稷答应举事。

    十二月十九日的早晨,王珍国引着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去,就将东昏侯在内殿斩杀,与张稷在西钟下同尚书仆射王亮等人碰头,派中书舍人裴长穆等人捧着东昏侯的首级归附高祖。

    高祖依照功劳授王珍国右卫将军,珍国推辞不接受;高祖又授珍国徐州刺史,王珍国坚决请求让他留在京师。

    又赐予他金银绸缎,王珍国又一次坚决谢绝。

    高祖下诏说:“从前田子泰坚决不接受绸缎俸禄。

    卿体谅国家情深意厚,的确可嘉。”后来因为王珍国侍宴,高祖问:“你的明镜我还保存着,从前我给你的金子在什么地方?”王珍国回答说:“黄金小心地放在我的身边,不敢丢失。”再封为右卫将军,加封给事中,迁任左卫将军,加封散骑常侍。

    天监初年(502),王珍国被封为滠阳县侯,食千户。

    授职都官尚书,常侍仍同从前。

    天监五年(506),魏任成王元澄侵犯钟离,高祖召来珍国,向他询问讨伐贼匪的策略。

    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军人少,不为魏军人多而苦恼。”高祖认为王珍国讲的很有气魄,于是借给王珍国符节,让他与众军一道共讨贼匪。

    魏军退去,王珍国班师回朝。

    离京加封使持节称号,都督梁、秦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南秦、梁二州刺史。

    恰逢梁州刺史夏侯道迁将梁州拿去投降魏国,王珍国从小路步行出魏兴,领兵袭击夏侯道迁,未达目的,便留下镇守。

    因为无功,王珍国多次上表请求解去官职,高祖不答应。

    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户邑一如从前。

    征召王珍国回京任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加封后军。

    不久,又任左卫将军。

    天监九年(510),出京封使持节称号,都督湘州诸军事、信武将军、湘州刺史。

    就职治事四年,召回京都担任护军将军,迁任通直散骑常侍、丹阳尹。

    天监十四年(515),去世。

    高祖下诏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给办丧礼的钱十万,布百匹。

    谥号威。

    王珍国的儿子僧度继承。

    马仙..传马仙鴘字灵馥,扶风..地人。

    父亲马伯鸾,做到宋朝冠军司马。

    马仙鴘小时因果敢而闻名,遇父亲去世,绝食超过了礼节的规定,背土为父亲造坟,亲手种植松柏。

    马仙鴘从郢州主簿官职做起,后来升迁为武骑常侍,为小将,跟随齐朝安陆王萧缅。

    萧缅死后,仙鴘事奉明帝。

    齐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发动叛乱,马仙鴘多次立下战功,因功做到前将军。

    后出任龙骧将军、南汝阴、谯二郡太守。

    恰逢寿阳刚刚陷落,魏朝将领王肃侵犯边境,马仙鴘奋力作战,以少胜多,魏人十分害怕他。

    又因功升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

    义师举事,州郡有很多响应义师的,高祖派仙鴘的旧交姚仲宾劝说仙鴘,仙鴘在军中斩姚仲宾首级以示众。

    义师到达新林时,仙鴘还领兵在江西,每天夺取义师漕运的粮米。

    建康城陷落,马仙鴘哭了整整一宿,随后便解散部队回去请罪。

    高祖慰劳他说:“射断钩杆割掉袖口,以前人们都不记恨。

    你不要因为杀过我的使者截过我的漕米,苟且自己嫌弃自己。”仙鴘答谢说:“我就像失掉了主人的一条狗,后来的主人喂养我,便又为他所用。”高祖笑着赞美他。

    不久马仙鴘的母亲去世,高祖知道马仙鴘家中清贫,送给仙鴘办丧事的礼钱很多。

    仙鴘大哭,对他的弟弟仲艾说:“承蒙皇上赦免之恩,未有报答。

    现在又承受皇上特殊的恩惠,应当与你全身心地报效皇上。”天监四年(505),梁朝的军队向北征讨,仙鴘每逢作战,在三军之中表现最为英勇,凡他首当其冲的,没有不被摧破的。

    与众位将领议事,绝口不提自己的功劳。

    有人问起原因,仙鴘说:“大丈夫了解时世的话,应当前进不追求功名,后退不逃脱罪责,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有什么功劳可谈论的呢?”高祖授仙鴘辅国将军,宋安、安蛮二郡太守,后又改任南义阳太守。

    仙鴘多次攻破山蛮,郡境清静安宁。

    高祖根据马仙鴘的功劳封仙鴘为氵含..县伯,食邑四百户,多次升迁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辅国将军仍如从前。

    不久晋号贞威将军。

    魏豫州人白皂生杀掉刺史琅笽王司马庆曾,自号平北将军,推举乡人胡逊为刺史,献悬瓠城来降梁朝。

    高祖派马仙鴘领兵奔赴悬瓠,又派直..将军武会超、马广率兵作为后援。

    仙鴘派马广、武会超等人驻守三关。

    十二月,元英攻破悬瓠,捉拿齐苟儿,进而攻打马广,又攻破马广,生擒马广送往洛阳。

    马仙鴘不能救马广。

    武会超等人也相继退散,魏军便进据三关。

    仙鴘因罪被召回,封为云骑将军。

    出任仁威司马。

    府主豫章王转号仙鴘为云麾,又任司马,加封振远将军。

    天监十年(511),朐山百姓杀掉琅笽太守刘日折,将琅笽城拿去降魏,高祖下诏借给仙鴘符节,令仙鴘讨伐琅笽。

    魏徐州刺史卢昶率大军十多万奔赴琅笽。

    仙鴘与卢昶作战,多次攻破卢昶,卢昶逃走。

    仙鴘发兵乘胜追击,魏军兵得以幸免的十分之一、二,收得魏军士兵、粮食、牛马、军器,不计其数。

    马仙鴘整顿军队返回京师,升迁为太子右卫率,晋爵为侯,增加食邑六百户。

    天监十一年(512),改封持节称号,督豫、北豫、霍三州诸军事、信威将军、豫州刺史,兼任南汝阴太守。

    起初,马仙鴘小名马仙婢,等到长大,因为“婢”名不雅,于是便用“王”代“女”,便成了“鴘”字。

    自从任将领到居住州郡,能与士兵同辛劳共安逸。

    身上穿的不过是粗布衣衫,居住的地方没有蚊帐被子遮挡,行军吃喝与最下层的一样。

    马仙鴘在边境,常常只身一人偷偷进入敌军间,侦察得知军营的围墙、村落的险要所在,因而作战多能取胜,士兵也心甘情愿为他所用,高祖平素喜欢倚仗他。

    马仙鴘任刺史四年,去世。

    诏赠左卫将军,谥号刚。

    马仙鴘的儿子马严夫继承。

    张齐传张齐字子响,冯翊郡人。

    因世代居住在横桑,故有时也说是横桑人。

    张齐小时很有胆量。

    最初张齐侍奉荆府司马垣历生。

    垣历生嗜酒成性,对待部下严厉残忍,不很尊重张齐。

    垣历生卸任归家,吴郡张稷担任荆府司马,张齐又跟随张稷,张稷很器重他,把他视做心腹,即使是家中的小事都交给他办理。

    张齐尽心尽力侍奉张稷,没有什么推辞畏惧的事。

    后来张齐随张稷回到京师。

    张稷担任南兖州太守,又提拔张齐为府中兵参军,开始委任张齐军职。

    齐永元中(500),义师举事,东昏侯征召张稷回京师,都督宫城诸军事,位居尚书省。

    义兵到来时,城外情况愈趋紧急,张齐每天造访王珍国,私下里与王珍国商定计谋。

    计谋已定,深夜领着王珍国到张稷处促膝交谈,张齐亲自举着蜡烛以促成计谋。

    第二天早晨,张齐与张稷、王珍国在内殿靠近东昏侯,张齐亲手杀了东昏侯。

    第二年,高祖即位,封张齐为安昌县侯,食邑五百户。

    多次担任宁朔将军、历阳太守。

    张齐不会写字,不认识字,但他为政清廉,所辖之郡治理得很好。

    天监二年(503),张齐回京担任虎贲中郎将。

    尚未接任此职,改任天门太守,宁朔将军仍如从前。

    天监四年(505),魏朝将领王足侵犯巴、蜀,高祖任命张齐为辅国将军解救蜀地。

    张齐还未到蜀,王足退走,张齐进军戍守南安。

    天监七年(508)秋天,高祖派张齐设立大剑、寒冢二个戍守之地,领军回到益州。

    这年,张齐迁任武旅将军、巴西太守,不久加封振远将军。

    天监十年(511),郡人姚景和聚众蛮蜒,抄断长江水路,攻破金井。

    张齐在平昌攻打姚景和,打败姚景和。

    最初,南郑陷落于魏朝,于是在益州西部设置南梁州。

    南梁州刚刚创立,完全靠益州提供给养。

    张齐上夷獠义租,得米二十万斛。

    张齐又建立台传,兴办冶铸业,以满足南梁州的需要。

    天监十一年(512),张齐晋封假节称号,都督益州、外水各军。

    天监十二年(513),魏国将领傅竖眼率军侵犯南安,张齐率兵抗击,傅竖眼退走。

    天监十四年(515),张齐迁任信武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这年,葭萌人任令宗因众人对魏朝感到担忧,杀掉魏朝晋寿太守,以城降梁。

    益州刺史鄱阳王派张齐率大军三万,督促南梁州长史席宗范各军迎纳令宗。

    天监十五年(516),魏朝东益州刺史元法僧派儿子元景隆来抗击张齐的军队,南安太守皇甫谌及席宗范从反面攻打元景隆,在葭萌大败魏军,在十多个城市大肆杀戮,魏国将领丘突、王穆等都来降梁。

    而魏国再增加了傅竖眼的军队,再来抗战,张齐兵少不利作战,领兵而回,于是葭萌再一次陷落于魏朝。

    张齐在益州多年,讨伐蛮獠,他自己没有一年是安宁的。

    张齐在军中,能够身历辛苦屈辱,与士卒同勤作共苦乐。

    自画军营城垒,都从各方面得到方便,调配服装粮食资助军用,每个人没有什么缺乏的,既然为人心所附,蛮獠也不敢侵犯,因此张齐的威望、名声在庸、蜀广为流传。

    巴西郡占益州的一半,又是东行的要冲之地,刺史经过,军府长途跋涉,许多物资都很缺乏。

    张齐沿路集中粮食,种植蔬菜,经过的人都能取得供给。

    张齐能帮助办理的,多是这一类的事。

    天监十七年(518),张齐改封持节称号,都督南梁州诸军事、智武将军、南梁州刺史。

    普通四年(523),迁任信武将军、征西鄱阳王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

    未上任便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追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高祖送给办丧事的礼钱十万,布百匹,谥号壮。

    张惠绍传张惠绍字德继,义阳人。

    年幼时有军事方面的才干。

    齐明帝时任直..,后来出补竟陵、横桑两边的戍主。

    永元初(499),因母亲去世办丧事回到乡里。

    听到义师举事的消息,张惠绍乘马车疾行归附高祖,高祖诏令张惠绍为中兵参军,加封宁朔将军、军主。

    部队屯驻在汉口,高祖派张惠绍同军主朱思远在长江里截击船只,中断郢、鲁二个城市的粮道。

    郢城水军统率沈难当率数十艘轻船挑战,被张惠绍打败,斩掉沈难当,尽得沈难当的军器。

    义师屯驻在新林、朱雀时,张惠绍多次立下战功。

    建康城平定之后,张惠绍迁任辅国将军、前军、直..、左细仗主。

    高祖即位后,封张惠绍为石阳县侯,食邑五百户。

    迁任骁骑将军,直..、细仗主如同从前。

    当时东昏侯的余党几百人,偷偷进入南北掖门,烧掉神虎门,杀害卫尉张弘策。

    张惠绍率其部骑马疾行赴战,斩数十人首级,其余的分散逃走。

    张惠绍因功增加食邑二百户,升迁太子右卫率。

    天监四年(505),梁军大举北伐,张惠绍与冠军长史胡辛生、宁朔将军张豹子攻打宿预,捉拿城主马成龙,送往京师。

    张惠绍派部将蓝怀恭在水南修筑城墙以成犄角之势。

    不久魏国增援的部队全部来到,打败蓝怀恭,张惠绍也不能自守,当夜奔回淮阴,魏国重得宿预。

    天监六年(507),魏军攻打钟离,高祖诏令左卫将军曹景宗督促众军以作后援,进据邵阳,张惠绍与冯道根、裴邃等人攻断魏国连接起来的桥梁,与魏军短兵相接,魏军大败。

    张惠绍因功增加食邑三百户,回京任左骁骑将军。

    不久出任持节、都督北兖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北兖州刺史。

    魏国的宿预、淮阴二城归顺梁朝,张惠绍安抚接纳有功,晋号智武将军,增加封地二百户。

    后来回京担任卫尉卿,升迁左卫将军。

    随后又出任持节、都督司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司州刺史、兼任安陆太守。

    张惠绍任刺史时温和地治理郡事,官吏和百姓都喜爱他。

    张惠绍被征召回京任左卫将军,加封通直散骑常侍,甲仗百人,担任宫廷警戒。

    天监十八年(519),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高祖下诏说;“张惠绍志向谋略开国济世,才干作用坚定实现。

    从义师举事始忠心勤王,每一任官以政绩闻名。

    直到居住宫中,早晚尽心尽力。

    突然去世,悲痛在心。

    应当追赠王命,以表彰他的功绩。

    可赠他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布百匹,蜡炬二百斤。

    谥号忠。”张惠绍的儿子张澄继承。

    张澄最初任直..将军,遭遇父亲去世,起用为晋熙太守,跟随豫州刺史裴邃北伐,多次立下战功,与湛僧智、胡绍世、鱼弘一同为当时的骁将。

    张澄历任卫尉卿、太子左卫率。

    在这个官位上直至死去,谥号愍。

    冯道根传冯道根字巨基,广平赞阝地人。

    冯道根幼时失去父亲,家境贫寒,靠帮工、租赁养活母亲。

    路上得到好吃的,不敢先吃,一定急忙回家把它进献给母亲。

    十三岁时,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郡里召冯道根为主簿,道根推辞不受。

    冯道根十六岁时,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蔡道斑攻打蛮、锡城,反而被蛮人围困,道根去解救他。

    道根单枪匹马左右迎战,杀伤的敌人很多,蔡道斑因此幸免于难,冯道根由此而知名。

    齐朝建武末年(498),魏朝皇帝拓跋宏侵犯攻陷南阳等五郡,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再收复五地。

    部队进入氵匀口,冯道根与乡人用酒肉犒劳陈军,进而劝说陈显达:“氵匀水快急,进难退易。

    魏军如果守在险要处,则首尾都危急。

    不如将船舰全部丢在赞阝城,并行而进,挨次建立营寨,击鼓前进。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攻破魏军。”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派自己的私交跟随部队。

    等到陈显达为魏人所败,士兵夜里逃亡,多不识山路;道根每到险要之地,就停下马来指路,众人靠道根而得以保全。

    不久道根担任戍守氵匀水的副帅。

    齐永元中(500),因为母亲去世,冯道根回到家乡。

    听说高祖建立义师,道根便对亲友说:“战事夺去礼节,古人不避讳,扬名后世,这难道不是孝顺吗?时机不可丧失,我走了。”道根领着能够打仗的乡人子弟,全部归附高祖。

    当时蔡道福跟随高祖担任将领,高祖派冯道根做副帅,都隶属于王茂。

    王茂讨伐沔地,攻打郢城,攻克加湖,道根常常冲锋陷阵。

    恰逢蔡道福死于军中,高祖令冯道根一并统率众军。

    大军驻扎新林,冯道根跟随王茂在朱雀航发动大战,斩杀的敌人、获得的器械特别多。

    高祖即位,委任道根为骁骑将军。

    封增城县男,食邑二百户。

    兼任文德统率,后又迁任游击将军。

    这年,江州刺史陈伯之谋反,冯道根跟随王茂讨平了陈伯之的叛乱。

    天监二年(503),冯道根被封为宁朔将军、南梁太守,兼任阜陵城戍。

    刚到阜陵时,修城池,远派侦察兵,就像敌人将来一样,众人都取笑他。

    冯道根说:“小心地防守勇敢地作战,这便是我那样做的道理。”城池还未修好,遇到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兵二万,铺天而来,道根修的壕沟堡垒尚不坚固,城中人又少,大家都大惊失色。

    道根令大开城门,慢慢整装登上城门,选出精兵二百人出城与魏军作战,打败魏军。

    魏军见梁人闲适,况且作战又不利,于是退军。

    这时,魏军分散兵力在大、小砚、东桑等地,几座城市连接起来与梁军处于相峙状态。

    魏国将领高祖珍将三千骑兵驻扎在其中,冯道根率一百骑兵从中间攻破高祖珍部,获得高祖珍军的鼓角军器。

    既然粮道已经中断,魏国各军便自退去。

    高祖升迁道根为辅国将军。

    豫州刺史韦睿围攻合肥,攻下合肥,冯道根同各军一道前进,每到一地立下战功。

    天监六年(507),魏军攻打钟离,高祖又诏令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

    到达徐州,计划占据邵阳州,修筑堡垒挖掘壕沟,以威胁魏城。

    冯道根能跑马丈量土地,根据马的脚步来分配事情,城沟马上修好了。

    等到淮河水增加,冯道根乘战舰,攻断魏军连接起来的数百丈桥梁,魏军大败。

    高祖增加冯道根食邑三百户,晋封爵位为伯。

    回京升迁为云骑将军,兼任直..将军,改封地为豫宁县,食邑如同从前。

    多次迁任中权中司南、右游击将军、武旅将军、历阳太守。

    天监八年(509),冯道根迁任贞毅将军,晋封假节称号,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兼任汝阳太守。

    冯道根为政清廉简省,所辖之州安定。

    天监十一年(512),冯道根被召为太子右卫率。

    天监十三年(514),外任信武将军、宣惠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

    天监十四年(515),高祖征召冯道根为员外散骑常侍、右游击将军,兼任朱衣直..。

    天监十五年(516),担任右卫将军。

    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少言寡语,做将领能够约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经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

    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

    众将领喧闹着向上邀功,冯道根只是沉默而已。

    他的部下有人埋怨责备他,道根解释说:“明主自会明白功劳的多少,我们操什么心呢?”高祖曾经将冯道根指给尚书令沈约看,说:“这个人不谈论自己的功劳。”沈约说:“这便是陛下的大树将军。”在州郡,冯道根温和地管理,清静太平,为部下所思念。

    在朝廷,虽然地位显达而性格不奢华,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不加粉饰,没有兵器、服饰、侍卫,进入室内则空空的,像质朴的士兵中贫贱人的家一样。

    当时人们佩服他的清廉忍让,高祖也十分器重他。

    冯道根贫贱时没有读书,已经贵显了,粗粗地读了一点书,自己认为文墨不多,常常仰慕周勃的器重。

    天监十六年(517),再封冯道根假节称号,都督豫州诸军事、信武将军、豫州刺史。

    准备起身,高祖领着众臣在武德殿为他饯行,令画工看着道根,将他的形象给画下来。

    冯道根不安地谢道:“我可以报答国家的,只有一死;但天下太平,我恨没有用得着我献身的地方。”豫州重得冯道根,人人都很高兴。

    高祖常常称赞说:“冯道根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冯道根担任豫州刺史时间不长,得病,上表请求回京,高祖召他回京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

    返回京都后病情更重,中使多次探视道根。

    普通元年(520)正月,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这天高祖祭拜二庙,已经出宫,有司将冯道根去世的消息告诉高祖。

    高祖问中书舍人朱异说:“吉凶在同一天,今天去吗?”朱异回答说:“从前柳庄去世,卫献公应去祭祀,向尸体询问说:‘有大臣柳庄,不是我的大臣,是社稷的大臣,听说他去世,请让我去拜祭他。

    ’不脱祭服而往,就把祭服赠给柳庄。

    冯道根虽不为社稷之臣,也对王室有功,去拜祭他,也是一种礼节。”高祖便到了冯道根的家,哭得十分伤心。

    高祖下诏说:“豫宁县开国伯、新授散骑常侍、兼任左军将军冯道根,侍奉皇上能够一片忠诚,立下战功从不自我夸耀,安抚百姓留下一片爱心,镇守边地敌人不敢侵犯,祭遵、冯异、郭..、李牧都比不上他。

    突然去世,十分悲痛。

    可赠信威将军、左卫将军,给鼓吹一部。

    送给办丧事的礼钱十万,布百匹。

    谥号威。”冯道根的儿子冯怀继承。

    康绚传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

    他的祖先出自康居。

    最初,汉朝设立都护,都称臣于西域,康居也派侍子到河西听命,被留作国民,那以后便以康为姓。

    晋朝时陇右发生叛乱,康氏迁往蓝田。

    康绚的曾祖父康因是苻坚太子詹事,生下儿子康穆,康穆是姚苌河南尹。

    宋永初中(421),康穆率乡里同族三千多家进入襄阳的岘南,宋朝设置华山郡蓝田县,寄居在襄阳,任命康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康穆尚未受职,死去。

    康绚的伯父元隆,父亲元抚,两人都为流人推举,先后任华山太守。

    康绚幼年时洒脱有志向,齐文帝任雍州刺史时,所征召的官吏都取名门出身,只有康绚凭借才力被征召为西曹书佐。

    齐永明三年(485),授职为奉朝请。

    文帝即位,因为以往的恩情荐举康绚为直后,因为母亲去世而卸去官职。

    三年服丧期满,授职振威将军、华山太守。

    推举全心全意的、安抚遵礼守法的,歉收的、饱足的都心悦诚服。

    迁任前军将军,又任华山太守。

    齐永元元年(499),义师举事,康绚发动全郡响应高祖,亲率三千勇兵,私马二百五十匹跟随高祖。

    授职西中郎南康王中兵参军,加封辅国将军。

    义师将张冲包围在郢城,历时很久,东昏将领吴子阳在加湖建立营垒,士气很旺盛,康绚随王茂大力攻打。

    从这之后康绚常率游兵,有紧急情况赶紧赶至该地,被斩杀的敌人、缴获的军器很多。

    天监元年(502),康绚被封为南安县男,食邑三百户。

    授职辅国将军、竟陵太守。

    魏军围攻梁州,刺史王珍国派人请求援救,康绚领郡兵赴救,魏军退去。

    天监七年(508),司州、三关被魏军逼迫,诏令借给康绚符节,任武旅将军,率军援救。

    天监九年(510),迁封假节称号,督北兖州缘淮诸军事、振远将军、北兖州刺史。

    到朐山的亡命之徒以城投降魏军时,康绚迅速派遣司马霍奉伯分兵占据险要之地,魏军前来,不能过朐城。

    第二年,青州刺史张稷被士人徐道角杀害,康绚又派司马茅荣伯讨平徐道角。

    高祖征召康绚为骠骑临川王司马,加封左骁骑将军,不久转任朱衣直..。

    天监十三年(514),升迁太子右卫率,甲仗百人,与领军萧景担任宫廷警卫。

    康绚身长八尺,容貌超群,虽身居要职,仍习武艺。

    高祖在德阳殿戏马,令康绚射马,按住箭上的绳子弯弓对准目标,看的人十分高兴。

    那天,高祖派画工画了康绚的像,派中使拿去问康绚:“你识得这图上画的是谁吗?”康绚如此被皇上亲近。

    当时魏朝投降过来的王足述说计谋,请求在淮水筑堰以灌溉寿阳。

    王足引用北方童谣说:“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沱为激沟,并灌巨野泽。”高祖认为说的有道理,派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日恒观察地形,他们俩人都以为淮水内沙土浮轻,不坚实,堰不容易筑成。

    高祖不听,征发徐州、扬州人,每二十户取五人来筑堰。

    诏假康绚符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主持堰的兴修,服劳役的人及士兵共有二十万。

    在钟离境内南起浮山,北抵..石,沿着岸边筑土,在淮水中流合脊。

    天监十四年(515),堰即将合龙,淮水流得很快,于是再一次决口,众人十分忧虑。

    有人认为长江、淮水多有蛟龙,能够呼风唤雨使堤岸决口,它的性情是厌恶铁,因此收集东西两方的冶铁器,大则饮器烹器,小至铧、锄,数千万斤,丢在堰内。

    堰还不能合龙,于是砍伐树木作栏圈,用巨石填塞,在上面再加上土。

    淮水沿岸百里之内,山上的树木石头,不论大小都搜尽了,挑的人肩上都磨穿了。

    夏天疾病流行,死的人互相枕藉,蝇虫叮咬声昼夜不断。

    高祖担心服劳役的人淹留得太久,派尚书右仆射袁昂、侍中谢举假给康绚符节慰问他,并且加封他有减免徭役之权。

    这年冬天又特别寒冷,淮水、泗水都冻住了,士兵死的人十有七八,高祖再次派人赐给他们衣裤。

    十一月,魏派大将杨大眼扬言决开堰堤,康绚让各军撤去营寨,露营等待杨大眼军前来。

    康绚派他的儿子康悦挑战,斩去魏朝咸阳王府司马徐方兴,魏军稍退。

    十二月,魏派尚书仆射李昙定率众军前来作战,康绚与徐州刺史刘希祖等人抵抗。

    高祖又派右卫将军昌义之、太仆卿鱼弘文、直..曹世宗、徐元和相继拒守。

    天监十五年(516)四月,堰修成。

    堰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

    两旁以堤岸相夹,并种植杞柳,军人安稳地堵塞决口,居住在上面。

    堰水清洁,从上往下看就像人的坟墓,一目了然。

    有人对康绚说;“江、淮、河、济四条大川,上天用来节宣其气,不可长时间堵塞。

    如果凿一低洼东流,则水流宽慢,堰才能不坏。”康绚认为讲的有道理,开低洼让水东流。

    又派人离间魏国说:“梁人所害怕的就是开低洼,不畏惧在野地里作战。”魏人相信了这话,果真凿山深五丈,开低洼引水北流,淮水日夜分流,低洼仍旧不减。

    这月,魏军终于溃退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