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难道乐于受羁绊吗?知道时机不可失去哩。

    古人的隐居者,逢时就放声灭迹,如巢父、伯夷等人。

    他们不遇之时,就裸身大笑,披发狂歌。

    现在先生居平地,游人间,吟典籍,袭衣裳,事迹与古人不同,而想远留其迹,不也难吗?孔子可以为师,何必到首阳山去采薇呢?”申屠蟠不作回答。

    中平五年(188),申屠蟠又与爽、玄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召为博士,不到位。

    第二年,董卓废帝自立,蟠及爽、融、纪等又被公车征召,只有蟠不到。

    众人都劝他,蟠笑而不应。

    过了不久,爽等被董卓所胁迫,向西迁都长安,京师扰乱。

    等到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自己脱身。

    只有蟠处在乱世之末,始终保全高志。

    年七十四岁,死于家中。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

    父亲杨宝,学《欧阳尚书》,哀帝、平帝时,不问世事,隐居教学。

    居摄二年(7),同龚胜、龚舍、蒋诩一道被征召,不受,逃跑,不知所在。

    光武帝非常赞赏他的气节。

    建武中,公车特别征召他,以年老多病,不应,在家去世。

    杨震少年时爱学习,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探究。

    当时儒生为之语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居住湖城,几十年不答州郡的礼聘。

    很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杨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坚决。

    后来有冠雀衔了三条..鱼,飞栖讲堂前面,主讲老师拿着鱼说:“蛇..,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

    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五十岁才作州郡之官。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四次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

    杨震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后转涿郡太守。

    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

    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元初四年(117),征召作太仆,升太常。

    以前的博士选举大多名不副实,杨震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得到儒生们的称赞。

    永宁元年(120),代刘恺为司徒。

    第二年,邓太后去世,安帝喜欢的一些后妃,开始骄横起来。

    安帝的奶娘王圣,困为抚养安帝有功,依靠帝恩,无法无天。

    王圣的子女伯荣出入宫中,贪赃枉法。

    杨震上疏。

    说:“我听说政治赖的是人才,治理国家必须去掉那些害人虫。

    所以唐尧虞舜时代,优秀的人才在位,浑敦、穷奇、..杌、饕餮四个坏人,都给流放到边远地方去了,人人心服口服,国家太平。

    道德堕落,宫廷里尽是一些卑鄙谄媚的人。

    王圣出身下贱,碰上千载一时的机会,养育圣躬,虽然有些洗洗涮涮的功劳,但得到的赏赐,已经远远超过她的劳苦了。

    而她贪得无厌,没完没了。

    在外面转相托请,扰乱天下,损害了朝廷,给皇帝脸上抹黑。

    《书经》警诫母鸡作公鸡叫,《诗经》讽刺妇人丧国。

    从前郑严公听从母亲的私欲,放纵骄傲的弟弟,为所欲为,几乎把国家灭亡了,然后再来治理。

    《春秋》曾经批评他,认为教育不好。

    那些女子小人,亲近她,就高兴;疏远她,就怨恨你。

    是很难对付的。

    《易》说‘:不能放纵,在厨房里就行了。

    ’就是说妇人不得干预政治啊!应该赶快让王圣离开宫中,使她住在外面,与伯荣断绝关系,莫使他们往来,使有恩有德,上下都好。

    希望皇上去掉私爱,铲除不忍之心,留心国家大事,谨慎地挑选臣子,减少开支和赋税。

    使四方无不在位的优秀人才,朝廷的官员没有乱世做官的悔恨。

    《大东》讽刺乱世赋敛多的诗句不行于今天,人民也无‘迄可小康’之怨。

    效法往古,与历代圣哲同德,难道不好吗?”安帝看了给阿母王圣等,她们都怀恨在心。

    而伯荣骄奢淫乱更加严重,与前朝阳侯刘护从兄刘瑰勾搭,刘瑰居然娶了她为妻子,并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

    杨震恨透了,再上疏说:“我听说昔高祖与群臣相约,不是功臣不得封,治国的制度规定,父死子继,兄亡弟及,所以防止篡夺。

    今天子有诏封前朝阳侯刘护再从兄刘瑰袭刘护爵为侯,刘护的亲弟弟刘威还在。

    我听说天子专封封有功,诸侯专爵爵有德。

    现在刘瑰没有其他功绩,仅仅因为配了阿母女儿,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符旧制,不合经义,行人喧嚷,百姓不安。

    皇上应该吸取过去教训,遵守作帝之道。”疏上,皇帝不理。

    延光二年(123),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闺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受。

    耿宝去问杨震,说“:李常侍国家所重,皇上想叫你推荐他的哥哥,我耿宝不过是传达皇上的意见而已。”杨震说“:如果朝廷想令三府推举,应该有尚书命令。”拒绝了他,耿宝恨极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亲戚友好,杨震又不从。

    司空刘接听说了,马上推举这二个人,十天之内皆见提拔。

    因此,杨震更加遭怨。

    当时有诏遣使者为阿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

    杨震再上疏。

    说:“我听说古时九年耕种,一定有三年的储蓄。

    所以尧时洪水为灾,人民没有饥饿。

    现在灾害严重,百姓空虚,不能自给。

    加之螟蝗为害,羌虏抢掠,边疆不安,战斗至今不止,兵员粮草都不足。

    大司农国库虚空,不是国家安宁的时候。

    诏书为阿母兴建津城门内第舍,合二而一,连里通街,雕刻修饰,极为华丽。

    现在正当夏天,土旺之时,上山采石,大匠左校别部将作共数十处,互相催促,耗费何止亿万!周广、谢恽兄弟,与国家无骨肉之亲,依靠一班奸佞之徒,与樊丰、王永等分威共权,连络州郡,架空大臣。

    宰司征召,全按上面意旨办,招来海内贪污之人,接受他们的贿赂,至有赃贿不用之辈,再次重用。

    混淆黑白,不分清浊,天下哗然,都说:‘财货上流,是为朝廷结下讥怨。

    ’我听老师说:‘上之所取,钱财尽了,就生怨;劳力尽了,就生叛乱。

    ’怨叛的人,不可再用。

    所以说:‘百姓不足,君谁与足?’希望皇上考虑。”樊丰、谢恽等看到杨震多次切谏不见采纳,没有什么顾忌了,假作诏书,调用国库钱谷、大匠,征用材木,各起家舍、园地、庐观,劳役、费用,无法统计。

    杨震因地震,又上疏。

    曰:“我蒙恩供职台府,不能宣扬政化,调和阴阳,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

    我听老师说:‘地属阴精,当安静承阳。

    ’现在动摇,是阴道太盛的缘故。

    那天戊干辰支并地动,三者皆土,位在中宫,这是中臣近官操权用事的象征。

    我想皇上因边境不宁,自己非常刻苦,官殿垣屋倾斜,也只用一根支柱撑撑罢了。

    土木不兴,想使远近都知道政化清廉,京师庄严雄伟,不在乎崇楼高阁。

    而一些谄媚之徒,不能与皇上同心,骄奢越法,浪用劳役,大修房屋,作威作福。

    道路议论纷纷,大家耳闻目睹。

    地动的变异,就在京城附近,大概就是因此发生。

    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官焦急,而修建不止,真是致旱的先兆。

    《尚书》说:‘僭恒阳若,臣无作威作福玉公。

    ’就是说:只有君王得专威福,为美食。

    请皇上发扬刚健中正的精神,抛弃那些骄奢之徒,杜塞妖言的来源,秉承皇天的警戒,莫令威福久移在下,大权旁落。”杨震前后所上,言词激切,帝已经不高兴他,而樊丰等又都侧目憎怨,只是因为他是名儒,不敢加害。

    不久,河间男子至朝廷上书,言朝政的得失。

    帝发怒,下令逮捕入狱,定为欺上不道。

    杨震又上疏救他,说:“我听说尧舜时,谏鼓谤木,立于朝廷;商周圣哲之主,小人怨,还自我检查,勉励自己。

    这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下情上达。

    现在赵腾以攻击诽谤获罪,与杀人犯法有差别,请皇上减罪,保全腾的性命,启发百姓敢于说话。”帝不理,赵腾被杀掉。

    到了三年(124)春,皇帝东登泰山,樊丰等乘机竞修房屋。

    杨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

    获得赵丰等的假诏书,写了奏书,要等皇上回来再送上。

    樊丰等听说了,惶恐万状。

    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一起诬陷杨震说:“自赵腾死后,杨震深为怨怒。

    并且为邓骘的旧部,怀恨在心。”等皇上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令收了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绝宾客。

    樊丰等还是恨他,竟请大将军耿宝奏杨震大臣不服罪,心怀怨恨,有令送归原籍。

    杨震走到城西几阳亭,慷慨地对他的儿子、学生说“: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

    我蒙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呢?身死之日,用杂木为棺,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归葬所,不设祭祠。”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七十余岁。

    弘农太守移良奉樊丰等旨意,派吏在陕县留停杨震丧,露棺道旁,责令杨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之人,皆为之流泪。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杨震学生虞放,陈翼至朝廷申诉杨震事。

    朝廷都称杨震忠。

    下诏授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葬前十几天,有大鸟高丈余,飞到杨震丧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葬完,才飞去。

    郡里将这一情况报告上去。

    当时灾异连续出现,帝觉得杨震为冤案,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谄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

    我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

    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我是多么危险啊!现在使太守丞用中牢具祠,魂而有灵,或者来享受我的这些祭品吧。”于是人们立石鸟像于杨震墓前,以纪念他。

    杨震被诬陷,高舒也获罪,作减死论。

    等到杨震事平反,高舒拜侍御史,至荆州判史。

    杨震五个儿子。

    长子杨牧,任富波相。

    章帝八王传孝章皇帝八个儿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刘庆,梁贵人生和帝刘肇,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刘寿、河间孝王刘开。

    其余四王不记母氏姓名。

    千乘贞王刘伉,建初四年(79)封。

    和帝即位,因为刘伉是长兄,对他非常尊重,待之以礼。

    立十五年逝世。

    子刘宠继承王位。

    刘宠一名伏胡。

    永元七年(95),改国名乐安。

    立二十八年逝世,是为夷王。

    父子都死在京师,皆葬于洛阳。

    子刘鸿继承王位。

    安帝刘祜逝世,才去就国。

    刘鸿生质帝刘瓒。

    质帝立,梁太后下诏,认为乐安国土卑湿,租赋输送太少,改封刘鸿勃海王。

    立二十六年逝世,是为孝王。

    孝王无子,太后立桓帝刘志弟蠡吾侯刘悝为渤海王,侍奉刘鸿的祭祀。

    延熹八年(165),刘悝阴谋不轨,有关官吏请废刘悝,质帝不忍心把他废掉,于是贬谪他为瘿陶王,食一县赋税。

    刘悝后来想依靠中常侍王甫恢复他的封国,答应以五千万钱作为感谢他的礼物。

    质帝临死,下诏恢复刘悝的勃海王。

    刘悝知道不是王甫的功劳,不肯给王甫谢钱。

    王甫发怒,暗中搜集刘悝的罪过。

    起先,迎立灵帝刘弘,道路流言,说刘悝没有立为帝,怀恨在心,想强夺征召的文书,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都负气使义与强悍轻捷之徒来往,多次与刘悝勾结。

    王甫侦察,以为其中必有奸谋,秘密报告了司隶校尉段赹。

    熹平元年(172),逮捕郑飒送北寺狱。

    使尚书令廉忠上奏诬蔑郑飒等阴谋迎立刘悝,大逆不道。

    于是诏令冀州刺史逮捕刘悝考问落实,又遣大鸿胪持节与宗正、廷尉去勃海,逼迫谴责刘悝,刘悝自杀。

    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都死在监狱中。

    傅、相以下,按辅导勃海王刘悝不忠罪,统统处死。

    刘悝立二十五年,封国被撤除。

    百姓没有不同情他的。

    平春悼王刘全,以建初四年(79)封,这年逝世,葬于京师。

    无子,封国撤除。

    清河孝王刘庆,母亲是宋贵人。

    贵人,宋昌八世孙,扶风郡平陵县人。

    父亲宋扬,以恭谨孝顺为乡里称赞,不应州郡征召。

    宋扬的姑姑就是明德马皇后的外祖母。

    马后听说宋杨的两个闺女都有才有色,接去培养教训。

    永平末,两个闺女都被选入太子宫,太子非常喜欢她俩。

    肃宗即位,都为贵人。

    建初三年(78),大贵人生刘庆,第二年立为皇太子,征召宋杨为议郎,褒奖赏赐很厚。

    大贵人会做人,供奉长乐宫,亲自担任炊事工作,太后喜欢她。

    太后逝世之后,窦皇后很得肃宗的宠爱,因贵人姊妹两个都有宠于皇帝,刘庆又为太子,内心嫉妒她们,同她的母亲比阳主阴谋陷害宋氏。

    在外,让她的兄弟搜集她的过错,虽小过失也不遗漏;在内,使她左右的侍从女官侦探她的得失。

    后来在掖庭门截获得贵人的书信,说:“病了想要些生菟,要家人找找。”因此诬蔑她说想作蛊道求鬼神降祸于窦皇后,把菟作为制胜之术,日夜诽谤诬陷,贵人母子就渐渐地见疏于皇上了。

    刘庆出居承禄观,数月,窦后暗示掖庭令以贵人求生菟事上奏诬陷贵人,请加考验落实。

    七年(82),帝就废太子刘庆而立皇太子刘肇。

    刘肇是梁贵人的儿子。

    于是下诏说“:皇太子有迷惑无常的本性,起自孩时,到现在更加明显了。

    恐怕继承了他母亲凶恶的作风,不能奉祀宗庙,不能作天下主。

    大义灭亲,何况只是降退呢?现在废刘庆皇太子为清河王。

    皇太子刘肇由皇后保育长大,小时受母亲的教育,诱导他有了很好的性格,可望成为大器。

    大抵庶子以慈母(妾)为母,还有终身之恩,难道能与嫡后事正义明相比吗?现在以肇为皇太子。”于是出贵人姊妹居丙..,使小黄门蔡伦考问落实,都是秉承上面暗示的旨意,附会罗致事实,于是车送暴室。

    二贵人同时饮药自杀。

    帝还是哀伤她俩,令掖庭令葬于樊濯泉。

    免去宋扬的官职回归本郡。

    郡县又因事逮捕了他。

    宋扬的朋友前怀县令张峻、左冯翊沛国刘均等奔走解释,得以免于罪。

    宋扬失志憔悴忧郁,死在家里。

    刘庆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也知道避嫌疑,害怕惹祸,说话不敢说到宋氏,帝更怜悯他,令皇后给刘庆的衣服与太子一样。

    太子对刘庆特别亲爱,在宫里同室,出宫同一辆车子。

    等到太子即位,是为和帝,对待刘庆更为优厚,诸王没有能比的,经常在一起讨论私事。

    后来刘庆长大,另居丙..。

    永元四年(92),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讲习于白虎观,刘庆可以进宫住宿。

    帝将诛杀窦氏,求得《外戚传》,怕左右的侍从不敢去找,于是令刘庆私下里向千乘王求取,晚上一个人拿了送给帝;又令刘庆传话给中常侍郑众搜求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的历史档案。

    等到大将军窦宪被诛,刘庆出居府第,赐奴婢三百人,舆马、钱帛、帷帐、珍宝、玩好,充满了府第,又赐中傅以下至左右钱帛不等。

    刘庆多病,有时不安,帝早晚问讯,送饭送药,关心备至。

    刘庆小心恭谨孝顺,自己认为是废黜之人,更加谨慎,怕触犯法禁。

    每次朝谒陵庙,经常是半夜起床,整齐装束,等待天明;约束自己的部属,不得与诸王车骑并驾齐驱。

    常以贵人葬礼不全,每每为之感叹遗恨,到了四时节气,伏日、腊日,就在家里私室祭祀。

    窦氏诛杀以后,才使乳母在城北遥遥祭祀。

    等到窦太后死了,刘庆请求上冢致哀,帝答应了他。

    诏令太官四时给祭具。

    刘庆流着眼泪说“:在生虽然得不到供养,死了能够奉祭祀,我的志愿满足了。”想要求作祠堂,恐有同于恭怀梁后的嫌疑,于是不敢说。

    常向左右之人哭泣,认为是终生的恨事。

    后来上书说外祖母王年纪老了,遭忧病,边远地方无医药,请求到洛阳来治病。

    于是诏令宋氏一家都回到京师来,授刘庆舅舅宋衍、宋俊、宋盖、宋暹等都为郎。

    十五年(103),官吏认为日食阴盛,上奏请遣诸王侯就国。

    帝下诏说“:甲子之异,责任在我一个人。

    诸王幼小,很早就离开了父母,互相扶助而至弱冠,常有《蓼莪》、《凯风》思念父母之哀。

    恩加怯懦,知道不是国家制度,暂且再留京师。”到了冬天,诸王从帝祭祀章陵。

    诏令给诸王羽林骑各四十人。

    后来中傅卫讠斤私自贪赃千余万,诏令考问审理,并责备刘庆不揭发检举,刘庆说:“卫讠斤身为师傅,是朝廷选派,我只知道听他的话,照他的指示做,不能有什么纠察。”帝表扬刘庆的对答,把卫讠斤贪污的全部财物给刘庆。

    帝逝世,刘庆号泣前殿,呕血数升,因此生了病。

    第二年,诸王到国,邓太后特许清河王置中尉、内史,赐什物都是皇上所用的东西,宋衍等都为清河中大夫。

    刘庆到国,下令说:“我生于深宫,在朝廷里长大,上依赖明主,无为受成。

    又因福薄,很早就离开了父母,近来皇上逝世,遭此大忧,不胜悲伤。

    受恩赐大国,我的职责是做朝廷的屏藩辅佐,新近就要离开京师,孤独一人,忧心如焚。

    日夜惶恐,不晓得怎么自处。

    我听说即使是明智之士,也不能独自治理,一定要有贤明的人辅助。

    现在官属各在其位,要斟酌得失,庶几可以上遵皇上的训戒,不免罪咎。

    要纠察督责错误与邪恶,明察典章制度之所禁,莫使我犯怠慢之罪为要。”邓太后以殇帝刘隆幼小,深怕发生意外,把刘庆的长子刘..与嫡母耿姬留居清河府第。

    到秋天,殇帝逝世,立刘..继位,是为安帝。

    太后派中黄门送耿姬归封国。

    帝生母左姬,字小娥,小娥姊字大娥,犍为人。

    起先,伯父左圣因妖言获罪伏诛,家属没收入官,二娥才几岁就入掖庭,等到长大,都有才有色。

    小娥通晓史书,喜欢辞赋。

    和帝赐诸王宫人,因得以入清河府第。

    刘庆开始听说二娥长得漂亮,赏赐保母为他求得二娥。

    后来幸爱非常,其他姬妾不能相比。

    姊妹俩死后,葬于京师。

    刘庆立为王共二十五年,才往封国。

    同年病重,对宋衍等说:“清河低湿土薄,想请求死后在贵人冢旁埋葬。

    朝廷大恩,还应当立个祠室,庶几母子同食,魂灵有所依庇,死了就再没有什么遗憾了。”于是上书太后说:“我的国土低湿,想死后请求下从贵人于樊濯,虽死也不朽啊!趁现在口还能说,目还能看,大着胆子请求。

    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希望得到哀怜。”死时年二十九。

    朝廷派司空持节与宗正侍候吊祭,又使长乐谒者仆射、中谒者二人帮助护理丧事;赐龙..九旒,虎贲百人,礼仪同乐海恭王一样。

    太后使掖庭丞送左姬丧,与王合葬广丘。

    子愍王虎威继王位。

    永初元年(107),太后封宋衍为盛乡侯,分清河为二国,封刘庆少子常保为广川王,子女十一人皆为乡公主,食邑俸禄。

    第二年,常保逝世,无子,封国撤除。

    虎威立三年逝世,也无子。

    邓太后再立乐安王刘宠的儿子延平为清河王,是为恭王。

    太后逝世,官吏上言:“清河孝王大德纯粹懿美,生育圣明,受天命继承皇位,为国家主。

    汉朝建立,高祖皇帝尊父亲为太上皇,宣帝名父亲为皇考,左昭右穆,按秩序排列,还设置园邑,守护陵寝,大宗继嗣之义,过去的典章不能忘却。

    应当上尊号叫孝德皇,皇妣左氏叫孝德后,孝德皇母宋贵人追谥叫敬隐后。”于是祭祀高庙,使司徒持节与大鸿胪奉策书玺绶去清河,追上尊号;又遣中常侍奉持太牢祀的典仪,护礼仪侍中刘珍等及宗室列侯都去参加。

    尊陵叫甘陵,庙叫昭庙,设置令、丞,设兵车保卫,章陵一样。

    又把广川并入清河国。

    尊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又封女弟侍男为涅阳长公主,别得为舞阳长公主,久长为濮阳长公主,直得为平氏长公主。

    其余七公主都死得早,所以没有进爵。

    追赠敬隐后女弟小贵人印绶,追封谥宋扬为当阳穆侯。

    宋扬四个儿子都为列侯,食邑各五千户。

    宋氏为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吏十余人。

    孝德后异母弟宋次及宋达生二人,诸子九人,都是清河国郎中。

    耿贵人是牟平侯耿舒的孙子,贵人兄耿宝,袭封为牟平侯。

    帝因耿宝是嫡舅,宠爱待遇很厚,位至大将军,事已载在《耿舒传》中。

    延平立三十五年逝世,儿子刘蒜继王位。

    冲帝刘炳逝世,征召刘蒜到京师,准备讨论继承帝位,而大将军梁冀与梁太后立了质帝刘瓒,刘蒜罢归国。

    刘蒜为人严谨,动静有规矩,朝臣太尉李固等没有不拥戴他的。

    起初,中常侍曹腾去拜谒刘蒜,刘蒜不以礼待之,宦官由此恶他。

    等到帝逝世,公卿都公议立刘蒜为帝,曹腾却说梁冀不准,于是立了桓帝。

    语在《李固传》。

    刘蒜因此获罪。

    建和元年(147),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勾结,造谣说,清河王当继统天下,想立刘蒜为帝。

    事情被发觉,刘文等就劫持清河相谢詗,带到王宫司马门,说“:当立王为天子,谢詗为公。”谢詗不听他们的,骂他们,刘文因此刺杀了谢詗。

    于是逮捕了刘文、刘鲔,并把他们杀了。

    官吏因上奏弹劾刘蒜,获罪贬爵为尉氏侯,迁徙到桂阳,自杀。

    立三年,封国废绝。

    梁冀厌恶清河这个名字,第二年,改为甘陵。

    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经侯理为甘陵王,侍奉孝德皇祭祀,是为威王。

    刘理立二十五年逝世,子贞王刘定继承王位。

    刘定立四年逝世,子献王刘忠继承王位。

    黄巾贼兴起,刘忠被国人所执,没有多久就释放了。

    灵帝认为应当亲所当亲,亲亲为大,诏令恢复刘忠的封国。

    刘忠立十三年逝世,儿子被黄巾军杀害,建安十一年(206),因为无后,封国撤除。

    济北惠王刘寿,母亲申贵人,颍川人。

    世世为吏二千石。

    贵人年十三,进入掖庭。

    刘寿是永元二年(90)封为王的。

    分太山郡为国。

    和帝遵守肃宗的老例,兄弟都留在京师,恩爱至为亲密。

    官吏请使诸王回封国,帝不忍他们离开,等到帝逝世,才回到封国去。

    永初元年(107),邓太后封刘寿舅舅申转为新亭侯。

    刘寿立三十一年逝世。

    自从永初以后,戎狄叛乱,国家的财用不够,刚刚封的王逝世,减少丧葬费为千万,布万匹;继承王位的王逝世,钱五百万,布五千匹。

    这时只有刘寿最为尊亲,特别送丧葬钱三千万,布三万匹。

    子节王刘登继王位。

    永宁元年(120),封刘登的弟弟五人为乡侯,都另食税太山邑。

    刘登立十五年逝世,子哀王刘多继承王位。

    刘多立三年逝世,没有儿子。

    永和四年(139)立战乡侯刘安国为济北王,是为厘王。

    刘安国立七年逝世,子孝王刘次继承王位。

    本初元年(146),封刘次的弟弟刘猛为亭侯。

    刘次九岁失去了父亲,性最孝。

    建和元年(147),梁太后下诏说:“济北王刘次以幼年守藩国,躬行孝道,父亲死了哀恸过度,居草庐,坐卧土席,丧杖不离身,头发不梳不洗,以至体生疮肿。

    居丧以来,二十八月,自从各封国有丧,没有听说像他这样的。

    朝廷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

    《书经》上不是说过吗:‘以道德明之,使大家竞相为善。

    ’《诗经》说‘:孝子的孝行永远没有乏竭,长赐与你的族类,教道天下。

    ’现在增加封刘次五千户,使他的地方宽大一些,用以慰劳孝子悲痛的心情。”刘次立七年逝世,子刘鸾继承王位。

    刘鸾逝世,子刘政继承王位,没有儿子,建安十一年(206),封国撤除。

    河间孝王刘开,是永元二年(90)封的,分乐成、勃海、涿郡为国。

    延平元年(106)到国。

    刘开遵守法度,部属百姓都敬爱他。

    永宁元年(120),邓太后封刘开儿子刘翼为平原王,侍奉怀王刘胜的祭祀,子刘德为安平王,侍奉乐成王刘党的祭祀。

    刘开立四十二年逝世,子惠王刘政继承王位。

    刘政骄傲凶狠,不守国家法纪。

    顺帝因侍御史吴郡沈景以精明强干著称,所以升他为河间相。

    沈景到国拜谒王刘政,刘政衣冠不整,伸足坐殿上。

    侍郎宣读行礼仪,沈景立着不为礼,问司仪的人,王在何处?虎贲说:“这不是王吗?”沈景说:“王不着王服,与普通人有什么分别呢?现在相来拜谒王,难道可以拜谒无礼的人吗?”王惭愧,更换了衣服,沈景然后才拜。

    沈景出住宫门外,把刘政的师傅请来责问说:“前去京师,皇上诏我,因为王不恭谨,要我督察。

    你们白白地拿了国家的俸禄,没有尽到训导王的责任。”因上奏治罪。

    朝廷下诏责备刘政而诘问谴责师傅。

    沈景因此逮捕了不少奸人,奏请治他们的罪。

    杀罪大恶极的几十人,释放冤枉入狱的百多人。

    刘政乃改正所为,悔过自新。

    阳嘉元年(132),封刘政弟弟十三个人都为亭侯。

    刘政立十年逝世,子贞王刘建继承王位。

    刘建立十年逝世,子安王刘利继承王位。

    刘利立二十八年逝世,子刘陔继承王位,刘陔立四十一年,魏受汉朝禅让,以他为崇德侯。

    蠡吾侯刘翼,元初六年(119)邓太后征召济北、河间王诸子到京师,赞赏刘翼仪容美丽,故以他为平原怀王刘得的后代,留在京师。

    一年多,太后逝世。

    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诬陷邓骘兄弟及刘翼,说他们与中大夫赵王图谋不轨,想夺取帝位,心怀大逆不道。

    降为都乡侯,送归河间。

    刘翼于是谢绝宾客,不与往来,闭门自居。

    永建五年(130),父亲刘开上书,请分蠡吾县以封刘翼,顺帝答应了。

    刘翼死,子刘志继承。

    被大将军梁冀立为桓帝。

    梁太后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为孝穆后,庙叫清庙,陵叫乐成陵;蠡吾先侯叫孝崇皇,庙叫烈庙,陵叫博陵。

    都设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祭用太牢。

    建和二年(148),改封帝弟都乡侯刘硕为平原王,留在博陵,侍奉刘翼的后裔。

    尊刘翼的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把涿郡的良乡、故安,河间的蠡吾三县为汤沐邑,把邑内的收入作沐浴之用。

    都乡侯刘硕好饮酒,多过失,帝使马贵人管理王的家务事。

    建安十一年(206),封国撤除。

    解渎亭侯刘淑,以河间孝王的儿子封。

    刘淑死,子刘苌继承。

    苌死,子刘宏继承,被大将军窦武立为灵帝。

    建宁元年(168),窦太后诏追尊皇祖刘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叫孝元后,陵叫敦陵,庙叫靖庙;皇考刘苌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陵叫慎陵,庙叫奂庙。

    都设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在河间奉策书、玺绶,用太牢祭祀,常以岁时派中常侍持节去河间侍奉祭祀。

    熹平三年(174),使使拜河间安王刘利子刘康为济南王,侍奉孝仁皇祭祀。

    刘康逝世,子刘斌贝继承。

    建安十二年,被黄巾贼杀害。

    子刘开继承,立十三年,魏接受汉朝的让位,以他为崇德侯。

    城阳怀王刘淑,是永元二年(90)分济阴为国,立五年逝世,葬在京师。

    无子,封国撤除,仍并入济阴。

    广宗殇王刘万岁,是永元五年(93)封的,分巨鹿为国。

    这年逝世,葬于京师。

    无子,封国撤除。

    仍并入巨鹿。

    平原怀王刘胜,和帝长子。

    没有记载母氏姓名。

    年少时有难治的疾病,延平元年(106)封。

    立八年逝世,葬于京师。

    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刘宠子刘得为平原王,作为刘胜的后裔,是为哀王。

    刘得立六年逝世,无子,永宁元年(120),太后又立河间王刘开子都乡侯刘翼为平原王的继承人,安帝把他废了,封国撤除。

    史官评论说:《左传》称吴子夷昧,甚有德行,气度也大。

    为吴国国王的,必定是他的子孙。

    章帝是个有修养的长者,处事敦实厚道,继承汉朝天下,都是他的子孙。

    古人的话真是可以相信的呀!张皓传张皓字叔明,犍为郡武阳人。

    六世祖张良,高帝时为太子少傅,封留侯。

    张皓年轻时游学京师,永元中,回州郡作官,辟大将军邓骘府,五次迁升为尚书仆射,任事八年,出为彭城相。

    永宁元年(120),征为廷尉。

    张皓虽然不是法家,但留心刑罚断狱,常与尚书辩正疑狱,他的意见多因详审平当被采纳。

    这时,安帝废皇太子为济阴王,张皓与太常桓焉、太仆来历在朝廷争辩,不得结果。

    事已具载《来历传》。

    张皓退出朝廷上疏说:“从前贼臣江充,制造谗言妖逆,致使戾园兴兵,终于发生祸难。

    后来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说太子冤事,武帝才觉悟,虽然追到以前的失误,后悔也无济于事了!现在皇太子才十岁,还未知保母师傅九德的意义,应当挑选有贤德的人为之辅佐,使他成为天子的气质。”书送上,未被采纳。

    顺帝即位,任命张皓为司空,在职推举人才很多,天下称他是推士。

    这时清河赵腾上书说灾变,讥刺朝政,奏下达管事的人,捕赵腾等人考问。

    牵涉党羽八十多人,都因诽谤朝廷,应当处以重法。

    张皓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尧舜设立敢谏鼓,三王立诽谤木,《春秋》采好事,写恶事,贤明的天子,不加罪于草野的小民。

    赵腾等虽抵触朝廷犯法,但他说话是想尽忠正谏。

    如果应当诛杀,天下人的口将堵着了,谏争的源流就塞住了,这不是宏扬道德以作后人表率的方法。”帝竟感悟,减赵腾死罪一等,其余的都处二岁刑。

    四年,因阴阳不和免职。

    阳嘉元年(132),再为廷尉。

    这一年死于任上,年八十三。

    朝廷派使者吊祭,赐葬地於河南县。

    子张纲。

    张纲传张纲字文纪,年轻时通晓经学。

    虽然是公子,砥厉布衣之士的节概。

    举孝廉不就,司徒以他的成绩优异,辟高第为侍御史。

    这时顺帝放纵宦官,有识之士都为之寒心。

    张纲心情激动,慨然叹说:“污秽恶浊满朝,不能奋身而出扫除国家的危难,虽然活着,我不愿意啊!”因而上书说:“《诗经》说:‘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是说成王令德,不过循用旧的典章而已。

    考大汉最初兴隆,及中兴之世,文帝和明帝,道德教化更盛。

    看当时的治理措施,显而易见,不难照着去做,不过推行俭朴坚持节约,修身尚德而已。

    中官常侍不过两人,左右侍奉的人,赏赐才满数金,爱惜费用,尊重人,所以家家富裕。

    人人有吃有穿。

    夷狄知道中国富强,讲信义道德,所以奸谋自然消除,和气感应。

    而最近以来,不遵守旧的典章,没有功的小人都有官爵,使他们富足,使他们骄奢,然后再惩治他们,这不是爱人重才,奉承天命,顺从大道。

    请皇上稍加圣思,整饬左右,以奉天意。”书送上,皇帝没有采纳。

    汉安元年(142),挑选八个使者巡视社会风俗,都是一些知名的老儒生,地位很高。

    只有张纲年轻,官次最小。

    其余的人接受命令启程,而张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何问狐狸!”就上奏说“: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受外戚的援引,享受国家的厚恩,是草野小民之才,负辅导帝王、举持国政的责任,不能宏扬五教,辅翼皇上,专作大猪长蛇,元凶恶首,贪残无度,一心好货,放纵恣肆无止境,培植一班阿谀谄媚的人,陷害忠良。

    这是皇帝的权威所不能赦,应该处以极刑的。

    谨条呈他们无君之心十五事,都是臣子们所切齿痛恨的。

    书进,京师震动。

    这时梁冀的妹妹是皇后,正得到皇上的宠爱,诸梁的亲戚满朝,帝虽然知道张纲说的是实话,终于不忍采用。

    这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侵犯扰乱扬、徐间,十多年,朝廷不能讨伐。

    梁冀于是暗示尚书,任张纲为广陵太守,想因事攻击陷害他。

    以前派去的郡守,一般都是向朝廷多要兵马,张纲独请单车赴任。

    既到,只带吏卒十几个人,直到张婴的阵地,安慰他们,要求与他们的首领相见,说明国家对他们的恩德。

    张婴开始大为惊讶,看到张纲一片诚心,于是出来拜谒张纲。

    张纲被延请坐上座。

    张纲问张婴有什么困难。

    晓谕张婴说“:以前的二千石大多贪污残暴,以致使公等怀愤聚集一起来了。

    二千石是真正有罪啊!然而你们这么做也是不义呢。

    现在皇上仁慈聪明,想用文德平息叛乱,所以派我来。

    我想你们如能以得到国家的爵禄为光荣,我就不愿用刑罚加之于你们了。

    现在真正是你们转祸为福的时机啊!如果你们知道应该这么做,还是不服从朝廷,天子赫然大怒,荆、扬、兖、豫大兵云集,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度量强与弱,这是不明;抛弃善的而取恶的,这是不智;不顺从而效法叛逆,这是不忠;身死无后,这是不孝;反正从邪,这不是直;见义不为,这是不勇。

    此六点是成败的关键,利害相依,您可以深深地考虑一下。”张婴听了,哭了起来,说“:边远愚人,不能与朝廷通声气,不堪官吏的压迫欺侮,不得已,就大家集合一起,苟且偷生,好像鱼游釜中,暂时喘口气罢了。

    现在听了太守的话,是我张婴等再生的时候了。

    不过既然陷入不义,只怕投降之日,不免遭到逮捕杀戮。”张纲以天长地久不变为约,以日月光鉴为誓,张婴深被感动,就辞张纲还营。

    第二天,带了一万多人与妻子面缚投降。

    张纲于走单车进张婴阵垒,开大会,饮酒为乐,遣散部队,任各人随便去哪里都可以,亲自为被遣散的人员找住宅,看田土;子弟想为吏的,都引见召问。

    人情悦服,南州安然无事了。

    朝廷论功当封张纲,梁冀阻止,未封。

    天子嘉美,想征召提拔张纲,张婴等人上书请求把张纲留在广陵,朝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张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逝世。

    百姓扶老携幼,到郡府哀悼的不可胜数。

    张纲自从患病,吏人都为他祈祷求福,都说“千秋万岁,何时再见此君”。

    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送丧,一直送到犍为,负土把坟筑好。

    朝廷下诏说“:已故广陵太守张纲,大臣的后裔,奉天子命综理事务,以身作则,诱导下级,颁布宣传国家的道德信用,使巨贼张婴率一万多人投降,消除了战争的灾难,解除了百姓的困苦,没有升迁到高位,不幸早死了。

    张婴等披丧服,持丧杖,如死了父母一样。

    我对他的死十分忧伤。”任张纲儿子张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王龚传王龚字伯宗,山阳郡高平县人。

    世世为大族。

    最初被推举为孝廉,迁为青州刺史,上奏弹劾贪污二千石数人,安帝嘉奖他,征召为尚书。

    建光元年(121),升为司隶校尉,第二年升汝南太守。

    为政主张温和,好才爱士,引进郡人黄宪、陈蕃等人。

    黄宪虽不屈就,陈蕃却做了吏。

    陈蕃性气高明,初到府,王龚没有立即召见他。

    于是留了个字条就称病回去了。

    王龚发怒,要除陈蕃的名。

    功曹袁阆要求见王龚,说:“听说《传》有言:‘人臣不为君所了解,不敢立于朝。

    ’陈蕃既然是按贤者引见的,就不应当按非礼辞退。”王龚为之变色说“:是我的过啊!”于是又很有礼貌地对待他。

    因此后进知名的人都敬佩王龚。

    袁阆字奉高,几次辞去公府的征召,不求特异的操守,但在当时享有名望。

    永建元年(126),征召王龚为太仆,调太常。

    四年(129),升司空,因地震免官。

    永和元年(136),任太尉。

    在位严肃谨慎,不是公事,不与州郡通书信。

    他所辟举任命的,都是海内德高望重的长者。

    王龚深疾宦官专权,有志挽救这种局势。

    于是上书极言宦官的祸害,请皇上放逐他们。

    宦官恐惧,使宾客上奏诬蔑王龚有罪,顺帝命王龚赶快自己承认。

    前掾李固这时为大将军梁商从事中郎,于是上书给梁商说“:今天听说皇上下令王公自己承认罪责,不知道事情的深浅如何。

    王公束身自修,砥厉节操,笃爱艺文,不求那些不当得而得的东西,不做那些不当做而做的行为。

    白白地因为操守贞洁,违背世俗,为一些人所不满,横暴地被谗言诬陷,大家听了,没有不叹息战怵的。

    三公位尊任重,承助天子,位象三台,没有向法官诉冤的理。

    纤微意气,随便解决算了。

    所以旧的典章规定,不是有大罪,不必审问。

    王公沉着聪明,不能对他非理。

    如果卒然发生变故,那么朝廷有害贤的名声,全体臣子有失救护的责任啊!从前绛侯周勃得罪,袁盎为他申诉,得以无罪释放;魏尚获罪过,冯唐为他申冤,当时文帝以为他们做得好,这事载在书传中。

    现在将军在朝廷倚仗皇上,在外掌握国家的权力,威信昭著,说话为人所重,指挥没有谁敢违抗,应当上表营救,拯救王公于艰难之中。

    俗话说:‘好人在患难中,饿着肚子等饭吃。

    ’这正是时候呢。”梁商马上对帝说了,事情消除了。

    王龚在位五年,因老且病,请求回家,死在家里。

    儿子叫王畅。

    王畅传王畅字叔茂。

    年轻时以清廉笃实为人称道。

    很少与人交结。

    开始为孝廉,托病不应。

    大将军梁商特辟为茂才,四迁尚书令,然后被派出为齐相。

    征召为司隶校尉,调为渔阳太守。

    所到之处,都以严肃精明为人称道。

    因事获罪免官。

    这时朝廷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选举有功有能的人为尚书,太尉陈蕃荐举王畅,说他清廉公正,有不可侵犯之色,因此再为尚书。

    不久,任命为南阳太守。

    在他以前的二千石,都害怕帝乡的贵戚,大多不称职。

    王畅深恶痛绝,一到任,就施展威猛,他们中间有罪恶的,都一一查办揭发,碰上朝廷大赦,事情就散了。

    王畅旧恨不消,另立条例,各受赃二千万以上不自首承认的,没收他的全部财物;如果有隐瞒的,派官吏拆屋伐树,填井平灶,一些恶势力,大为震动。

    功曹张敞上书劝谏说“:五教在宽大,已经写在经典上面。

    商汤说网去三面,八方都归服他的仁心。

    武王入殷,首先除掉纣的炮烙之刑。

    汉高祖看到秦代的苛政,只定约法三章。

    孝文皇帝为缇萦上书赎父所感动,除去了肉刑。

    卓茂、文翁、召父之徒,都疾恶如仇,但专主温柔敦厚。

    仁爱贤明的政声,流传后世。

    那些贤明圣哲的君主,法网稀疏,不求严峻。

    然后日、月、星三光明照在上,人物喜悦于下。

    这些话似乎迂腐,但其效果立见。

    拆屋伐树,这是准备采取严酷猛烈的手段,虽然是想惩治坏人坏事,但恐怕远方的人听了,影响不好。

    您有上智的才华,明如日月,施行仁爱的政治,使海内改变旧观,有折枝这么容易,没有挟泰山以超北海之难。

    南阳为旧都城侯服甸服所在,园陵庙宇出于帝陵。

    光烈皇后、和帝阴后、邓后都是新野人。

    男女沾沐教化,百姓仰慕流风余韵。

    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代代兴隆。

    我以为急切用刑,不如行恩;勤勉求奸,不若礼贤。

    舜推举皋陶,坏人就不敢在左右了。

    晋命随会将中军,且为太傅,晋国的盗贼就跑到秦国去了。

    虞、芮二人,有狱不能解决,去找文王,到了周,见耕田的人让于田畔,年轻的人让年长的。

    虞、芮二人感到很惭愧,说我们所争的,周人的所耻。

    于是就不去见文王,彼此相让而归。

    可见感化人在道德不在用刑。”王畅完全采纳了张敞的劝谏,改为推行宽政,小心地用刑,简易地施罚。

    教化大行。

    南阳郡中的官僚大族,大多以奢侈浪费相标榜,王畅平常是布衣皮褥、羸马败车,以矫正这种不好的风气。

    同郡刘表时年十七岁,跟王畅学习。

    劝谏王畅说“:奢不越上过分,俭不迫下照了做,依道行礼,所贵的是在可否之间,求得适当而已。

    蘧伯玉以独为君子可耻。

    您不讲求孔圣人的明训,反而羡慕叔夷伯齐琐屑细末的操守。

    岂不是想自己以皎洁自贵于世吗?”王畅说“:从前公仪休在鲁为相,拔掉园葵,与织布的妻子离婚;孙叔敖相楚,他的儿子被裘打柴。

    以节约而失败的少啊。

    听了伯夷的高风亮节,贪污的人就会廉洁,怯懦的人就会立志自强。

    我虽然没有德行,却羡慕古人的功业。”后来征为长乐卫尉。

    建宁元年(168),升司空,才几个月,因水灾免官。

    第二年,死在家里。

    儿子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王谦的儿子王粲,以文才著名。

    种..传种詗字景伯,河南郡洛阳县人。

    仲山甫的后代。

    父亲是定陶县令,有财三千万。

    父亲死了,种詗把这笔钱全部赈济宗族及县里的贫人。

    那些争名夺利的人,种詗都不与他们来往。

    开始做县的门下吏。

    当时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有知人之明。

    田歆对王谌说“:现在要推举六个孝廉,收了不少达官贵人亲戚的信,不能违背他们的托咐,我想自己用一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帮助我找找。”第二天,王谌送客人于大阳郭,远远地看见了种詗,认为不是凡人,回去告诉田歆说“:为您得了一个孝廉,即洛阳门下吏呢。”田歆笑说“:应当求山泽隐居不仕的人,原来是个洛阳吏呀!”王谌说“:山泽中不一定有异人,异人不一定在山泽。”田歆马上在庭中召见种詗,查问他职守内的事。

    种詗说话有条有理,田歆对他说的甚为了解,召他代理主簿,于是举孝廉,辟召入太尉府,以成绩优秀举高第。

    顺帝末年,为侍御史。

    当时所派遣的八使光禄大夫杜乔、周举等,不少人被上奏纠劾,大将军梁冀及诸宦官互相请救说情,事情被搁置阻止。

    种詗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揭发检举,有志查办奸逆,于是再弹劾那些被八使所检举的蜀郡太守刘宣等人罪恶昭彰,应当处以极刑。

    又奏请令四府条举近臣父兄及亲友为刺史特别残暴卑鄙不胜任的,罢免他的官治罪。

    帝采纳他的意见。

    选拔种詗监太子于承光官。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车出迎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不想依从,犹疑不决,吓得不晓得怎么办。

    种詗手持剑当车,说:“太子是国家皇位的继承人,与民众生死相关。

    现在常侍来没有诏命为信,哪里知道他不是奸人呢?今日只有死而已。”高梵无话可说,不敢对答,驱车上奏皇上,诏下,太子才得去。

    杜乔退而叹息,对种詗的临事当机立断,感到很惭愧。

    帝也嘉奖种詗处事持重无误,啧啧叫好很久。

    自朝廷出为益州刺史。

    种詗平素意气激昂,喜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扬国家的恩德,远达国外,使风俗不同的地方也知道,岷山杂居的部落,都怀服汉朝的德泽。

    白狼、..木、唐..、邛、..诸国,自从前刺史朱辅死后就与汉朝断绝关系;种詗到任,又都归化。

    当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献给梁冀,种詗揭发并逮捕了永昌太守,以最快的方法上报朝廷,二府怕事懦弱,不敢查办,梁冀因此恨了种詗。

    正遇上巴郡人服直聚集党羽数百人,自称‘天王’,种詗与太守应承讨捕,没有得到胜利,不少吏人被伤害。

    梁冀借此陷害他们,宣布逮捕种詗、应承。

    太尉李固上疏救说“:我听说这次讨掳之所以多有伤害,本不是种詗、应承的责任,实因县吏害怕犯法获罪,强迫驱赶,百姓深受其苦,以致获得这种不好的结果。

    近来盗贼烽起,到处都是。

    种詗、应承因第一个举发大奸,随即受罪,我恐怕这样会挫伤州县检举弹劾的积极性,以后就会互相掩饰隐匿,不再尽心为国了。”梁太后看了上奏,赦了种詗、应承的罪,只免了他们二人的官罢了。

    后来凉州羌骚动,任命种詗为凉州刺史,很得百姓的欢心。

    种詗被征召,当升官,吏人到朝廷留种詗仍做凉州刺史。

    太后叹说“:没有听说刺史得人心有这样的。”于是批准了凉州吏人的请求。

    种詗又留一年,升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到汉阳境里,种詗向他们作揖致谢,徒行千里,没有车乘。

    种詗到汉阳郡,教化行于羌胡,他们自己禁止侵扰,掠夺财物。

    升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这时辽东乌桓反叛,再调为辽东太守,乌桓观察风头率所属归服,在边界上迎拜种詗。

    因事获罪免官回家。

    以后司隶校尉举种詗为贤良方正,他不应。

    征召授议郎,升南郡太守,调为尚书,遇匈奴侵犯并州、凉州,桓帝选拔种詗为度辽将军。

    种詗到营地,首先宣布讲恩德,讲信义,不得已才进行征讨,引诱诸胡投降。

    羌虏从前有被生捉押在郡县的,都打发回去了。

    诚心安抚,信赏分明。

    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国都来顺服。

    种詗于是去掉烽火台,撤除候望设施,边境安然无事。

    调入朝廷为大司农。

    延熹四年(161),升司徒。

    推举名臣桥玄、皇甫规等,是称职的宰相。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逝世。

    并州、凉州的边民,都为哀悼。

    匈奴听说种詗逝世,全国悲伤。

    单于每入朝贺,望见种詗的坟墓,哭泣祭祀。

    二子:种岱、种拂。

    种岱传种岱字公祖,好学养志。

    举孝廉、茂才,辟召公府,都不接受。

    公车特征,病死。

    起先,种岱与李固的儿子李燮同时被征召为议郎,李燮听说种岱死了,十分悲痛,就上书请求加礼于种岱。

    说:“我听说仁义兴,道德昌,道德昌,政化明,政化明,于是百姓安宁。

    逝世的处士种岱,淳朴安闲,明于事理,平生以诗书为乐,富贵不能屈其志,万物不能扰其心。

    获命不长,忽然逝世。

    如果不是流连难进,他们这一辈都已经是公卿了。

    从前贤人死了,有加赠的典礼,《周礼》上写着,盛德的人逝世有铭诔之文,种岱在生没有作官的光荣,死了没有官谥的称号。

    虽然没有为国家建忠,有所报效,但是他是皇上选拔的,远近都知道,应当得到特殊的赏赐。”朝廷居然没有这样做。

    种拂传种拂字颖伯。

    开始为司隶从事,授宛县令。

    当时南阳郡吏好因例假游戏市里,为害百姓。

    种拂出去遇了他们,一定下车接见,使他们感到羞愧。

    自此以后,不敢出来了。

    为政有能干的好名声,累升为光禄大夫。

    初平元年(190),代荀爽为司空。

    第二年,因地震免官,复为太常。

    李莈、郭汜作乱,长安城破,百官多避兵冲击逃散,种拂挥剑而出,说“:做国家的大臣,不能止乱除暴,让贼冲进皇宫,想跑到哪里去!”于是战斗至死,子种劭。

    种劭传种劭字申甫。

    年轻时就有名气。

    中平末年,为谏议大夫。

    大将军何进准备诛杀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董卓到渑池,何进狐疑,拿不定主意了。

    派种劭宣诏阻止董卓进京。

    董卓不接受,更前进达到河南。

    种劭去迎接慰劳他们,因劝说董卓退军。

    董卓怀疑有事变发生,使他的军士用枪胁迫种劭。

    种劭发怒,称有诏令,大呼叱咤,军士都为之四散,种劭因上前质问责备董卓,董卓无话以应,只得退军夕阳亭。

    等到何进失败,献帝即位,授种劭为郎中。

    董卓专权,恶种劭强干有力,把他降为议郎,出为益州、凉州刺史。

    遇上父亲战死,不到职,守丧期满,征召为少府、大鸿胪,都不接受。

    说:“先父以身死国,我做臣子的,不能驱除残暴,报复心中的怨恨,有什么面目见明主呀!”就与马腾、韩遂及左中郎刘范、谏议大夫马宇共攻李莈、郭汜,以报仇恨。

    同郭汜战于长平观下,失败,种劭等都战死。

    马腾就回凉州去了。

    陈球传陈球字伯真,下邳郡淮浦县人。

    历代有名于世。

    父亲陈宜,广汉太守。

    陈球年轻时广泛地浏览儒学,熟悉法律政令。

    阳嘉中期,举孝廉,升繁阳令。

    当时魏郡太守暗示县里送交货贿,陈球不给,太守发怒,鞭打督邮,想让他驱逐陈球。

    督邮不肯,说:“魏郡十五城,独繁阳的政绩好,现在要我驱逐陈球,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太守才不敢这样做。

    后来辟公府,因成绩优秀,举为高第,授侍御史。

    这时桂阳最狡猾的贼寇李研等集众侵扰抄抢,横行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止,太尉杨秉上表推荐陈球为零陵太守。

    陈球到郡,研究征讨的方法与策略。

    仅仅一个月,李研等贼虏有的被消灭了,有的逃散了。

    州兵朱盖等却反叛,与桂阳贼胡兰几万人联合攻击零陵。

    零陵地下潮湿,编木为城,不可守,也不能防备,郡中百姓惊慌失措。

    掾史告诉陈球,要他遣散家属避难,陈球发怒说“:太守拿了国家的虎符,负治理一邦的责任,难道可以只顾妻子儿子,败坏国家的威权吗?再说的,杀头!”于是集合所有吏人老弱,共同守城,以大木作弦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射,可以射到一千多步以外,杀伤贼虏不少。

    贼虏又引水灌城,陈球就于城内因地势反过来决水淹贼,相持十多天,贼没法攻下。

    值中郎将度尚带救兵到,陈球招募士卒,与度尚一起击破了朱盖,并斩了朱盖。

    赐钱五十万,授陈球的儿子一人为郎。

    升魏郡太守。

    征召授将作大匠,修建桓帝陵墓,节省巨万以上。

    升南阳太守,因纠察检举豪强恶霸,遭到势力之家诽谤,征召去廷尉论罪,遇赦,归家。

    征召任为廷尉。

    熹平元年(172),窦太后逝世。

    太后原来迁住南宫云台,宦官深深地怨恨窦氏,用衣车载太后尸体,放置城南市窖好几天。

    中常侍曹节、王甫想按贵人之礼入殡,帝说:“太后亲立我为帝,继承大业。

    《诗经》上说:‘无德不报,无言不酬。

    ’就是说没有不报的德,没有不回答的话。

    难道太后可以贵人入殡吗?”于是按礼发丧。

    等到下葬时,曹节等人又想另外葬太后,以冯贵人配礻付。

    诏令公卿大会庙堂,令中常侍赵忠监督议论。

    太尉李咸这时正抱病,扶着轿子起身,扌寿椒自随,对妻子说:“如果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我不生回了。”议论开始,在坐的几百人,个个都看着宦官,好久一段时间,没有人敢于先说。

    赵忠说:“议当时定。”责怪公卿以下你看我,我看你,不说话。

    陈球说:“皇太后有盛德,出身良家,母临天下,应当殡葬先帝,这是没有疑问的。”赵忠笑笑说“:陈廷尉请拿笔写出你的理由吧。”陈球就写下他的理由说“:皇太后自在椒房,既聪明,又有母仪。

    遭时处身失所,引立皇上,继承宗庙,功烈最大。

    先帝逝世,因遇上大兴监狱,迁居空宫,不幸早死,家庭虽然获罪,不是太后的事。

    现在如果另外安葬太后,会失天下的人心。

    并且冯贵人冢墓被掘发,尸骨暴露,与贼并尸,灵魂也遭到污染,又无功于国,哪里应当上配至尊?”赵忠看了陈球的理由,俯仰之间,变色嗤笑陈球说:“陈廷尉建此议,很有见识!”陈球说“:陈番、窦武既属冤案,皇太后无缘无故遭到深闭,我常痛心,天下的人,都为此愤慨、叹息。

    今天我说了这些,如果会后加罪于我,是我很久以来的愿望。”公卿以下,都赞同陈球的意见。

    李咸开始不敢先说话,听陈球说的义正词严,然后大声说:“我说本应当如此,陈球说的正合我意。”与会的人都为他惭愧。

    曹节、王甫再争,认为梁后家犯罪逆,别葬懿陵,武帝废黜卫后,以李夫人配食。

    现在窦氏罪大,难道可以合葬先帝吗?”李咸于是到朝廷上疏说“:我想章德窦后,虐待残害恭怀,安思、闫后家犯恶逆,但和帝没有异葬的意思,顺庙没有贬降的文字。

    至于卫后,孝武皇帝亲所废弃,不可以相比。

    现在长乐太后尊号在身,又曾经临朝称制,代行皇上权力,教育天下,且引立当今皇上,光隆皇位。

    太后以皇上为子,皇上难道可以不认太后为母吗?儿子不能废免母亲,臣子不能贬谪皇帝,应该合葬宣陵,完全遵守旧制。”帝看了奏文,对曹节等说:“姓窦的虽然无道,但太后有德于我,不应该降黜。”曹节没有再说了,于是所议的就定了下来。

    李咸字元贞,汝南人。

    由州而郡,逐级上升。

    以清廉干练著名;在朝廷尽忠,一般权贵有势和谄谀的人,都很怕他。

    六年(177),升陈球为司空,因发生地震免官。

    授光禄大夫,再为廷尉、太常。

    光和元年(178),升太尉,数月,因日食免官,再授光禄大夫。

    第二年,任永乐少府,于是暗暗地与司徒河间刘..谋划诛灭宦官。

    起先,刘..的哥哥侍中刘矹,与大将军窦武同谋诛宦官,都被宦官杀死,所以刘..与陈球相结为谋。

    事情没有到动手的时候,陈球又写信劝刘..说:“公是宗室的后代,位在三公,为天下的人所敬仰,国家的藩卫,难道可以随声附和容忍不加反对?现在曹节等人放肆为害,一直在您的左右,又您的哥哥侍中为曹节等人所害,这是永乐太后所亲知的。

    现在可以上表调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依次收捕曹节等人杀掉。

    这样,皇帝亲自掌权,天下太平,很快就可以到来。”又尚书刘纳因正直触犯了宦官,调出任步兵校尉,也力劝刘..。

    刘..说:“凶恶的宦官,耳目很多,只怕事情还未准备好,先就受他们的祸害。”刘纳说“:您是国家的栋梁,国家倾斜快倒塌了,您不支持,用您为相干什么呢?”刘..答应了,也与阳球同谋。

    陈球的小妻,是程璜的闺女,程璜在宫中做事,宫中叫他为程大人。

    曹节等人对刘..等的谋划,稍微知道一些,于是用重金收买程璜,并且威胁他。

    程璜被迫,又害怕,把陈球的谋划告诉了曹节,曹节因将全部情况告诉皇帝说“:刘..等经常与藩国来往,有坏主意。

    多次称说永乐太后的声势,接受的贿赂很多。

    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书信往来,图谋不轨。”帝大怒,免去刘..司徒的官,刘..与陈球及刘纳、阳球都死在狱中。

    陈球时年六十二。

    儿子陈王禹,吴郡太守;陈王禹的弟弟陈琮,汝阴太守;弟弟的儿子陈王圭,沛国相;陈王圭的儿子陈登,广陵太守。

    杜根传杜根字伯坚,颍川郡定陵县人。

    父亲杜安,字伯夷,年轻时有志气,有节操,年十三入太学,号为奇童。

    京师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都羡慕他的名声,有的写信给他,杜安不拆开看,都收藏在夹壁里。

    后来因罪逮捕贵戚宾客,杜安打开夹壁,拿出书来,印封还是原来的一个样,终于没有遭到祸害,当时的人非常尊敬他。

    位至巴郡太守,很有政声。

    杜根天性方正笃实,急性子。

    永初元年(107),推举为孝廉,任郎中。

    当时和熹邓后临朝听政,权柄在外戚手中。

    杜根认为安帝年纪大了,应该亲理政事,于是与同时郎上书直谏。

    太后大怒,逮捕了杜根等人,使用缣袋装着,就在殿上打死。

    执法的人因杜根有名气,悄悄地告诉打杀的人,不要太用力,后来用车子拉出城外,杜根苏醒过来。

    太后使人检验尸体,杜根假死,三天,眼睛中生了蛆,因此得以逃跑,在宜城山中一家酒店里打杂。

    共十五年,酒家知道他是个好人,待他很恭敬。

    等到邓氏诛杀,皇上左右的人都说杜根等人尽忠。

    帝说杜根已经死了,于是下诏布告天下,要录用他的子孙。

    杜根刚回到乡里,征召到公车,授侍御史。

    先是,平原郡吏成诩世也谏太后归政,获罪,这时与杜根同被征召,选为尚书郎,二人都见任用。

    有人问杜根说“:以前遇祸,天下的人都同情你的忠义,你的朋友又不少,为什么要自苦到这个样子?”杜根说“:在民间辗转,不可能不露踪迹,偶然被发觉,灾祸就要降临亲友,所以我没有这样做。”顺帝时,稍升济阴太守。

    罢官归家,年七十八逝世。

    翊世传翊世字季明,年轻时好学,熟悉道术。

    延光时,中常侍樊丰,帝乳母王圣共同诽谤皇太子、把皇太子废为济阴王。

    成翊世连连上书申辩,又说樊丰、王圣诬陷皇太子,欺罔皇上的情状。

    帝不听他的,樊丰等人于是用重罪陷害他,下狱当处死,有诏只免去他的官,放归本郡。

    等到济阴王立,即顺帝,司空张皓辟举他。

    张皓因成翊世前为太子的废黜申辩,荐他为议郎。

    成翊世自己认为他的功劳不大,不好意思接受这个职位,自己请求回去。

    三公频频征辟,不应。

    尚书仆射虞翊最器重成翊世,想招他共参朝政,于是上书推荐他,征授议郎。

    后来尚书令左雄、仆射郭虔再举他为尚书。

    在朝廷不苟言笑,百官敬爱他。

    栾巴传栾巴字叔元,魏郡内黄县人。

    好道术。

    顺帝时,为宦官,供职掖庭。

    补黄门令,做官不是他的志愿。

    性情朴实正直,学习儒家的经典,虽然属于中官,不与诸常侍交往。

    后来阳气通畅,身体恢复原形,报告皇上,请求退出宦官,被选任郎中,四迁桂阳太守。

    因桂阳郡位于南方边陲地区,不熟经典,于是为吏人定婚姻丧纪的礼仪,兴立学校,奖励进步。

    虽干吏小官,都让学习,考试优劣,根据各人的能力提拔或授官。

    政事清明,在职七年,因病请求回家。

    荆州刺史李固推荐栾巴的政绩,征召授议郎,署理光禄大夫,与杜乔、周举等八人巡视州郡。

    栾巴使徐州回,再迁豫章太守。

    郡里多山川鬼怪,山野小人常花钱祈祷。

    栾巴本有道术,能够驱使鬼神,于是把那些房堂的祭祀彻底毁坏,翦灭奸巫,妖怪就自然消除了。

    开始的时候,百姓有些害怕,后来都安宁了。

    调沛国相,他所到的地方,都有政绩,征授尚书。

    遇帝逝世,营筑宪陵。

    陵的左右两边偶有小人的陵墓,主修的人想把它毁掉,栾巴连连上书苦谏。

    这时梁太后临朝听政,下诏责问栾巴说:“大行皇帝逝世有几天了,选择陵园,必须节省,墓地才二十顷,栾巴却说什么为主的人坏人冢墓。

    既然不是事实,应寝不报下,栾巴却愚而好自用,又上奏诽谤朝廷,胆大妄为,此风更不可长。”栾巴获罪下狱,当抵罪,不准做官,遣送还家。

    过了二十余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辅政,征召授议郎。

    陈蕃、窦武被杀,栾巴因为是他们的同党,复谪为永昌太守。

    以功自劾,托病不行,上书极谏,申诉陈蕃、窦武的冤案。

    帝发怒,下诏痛责,逮捕交廷尉。

    栾巴自杀,儿子栾贺,官至云中太守。

    刘陶传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川郡颍阴县人,济北贞王刘勃之后。

    刘陶为人平易,不注重小节。

    所交朋友,一定是志同道合的,各人的嗜好不同,虽富贵也不求合;感情趣味如果相同,贫贱也不能改变其意。

    同宗刘恺,因有雅德著名,他独看得起刘陶。

    当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桓帝没有儿子,连年饥荒,灾异常有发生。

    刘陶这时在太学游学,上疏说:“我听说人如果没有天地,就不能生活,天地没有人,就无所谓灵。

    所以皇帝没有人不立,人没有皇帝就不得安宁。

    天和帝,帝和人,就像头与足一样,是相互依存才得行走的。

    我想皇上年壮德高,如日中天,继承常存的庆典,遵循不变的制度,眼不看战争的事,耳不听兵车的声音,天灾没有肌肤之痛,地震、日食也无损于圣体。

    所以藐视三光的变异,老天爷发怒也置之不理。

    我想高祖自布衣起兵,收拾暴秦的弊政,消灭各种称王称霸的势力,集合离散的百姓,救死扶伤,才成帝业,功劳很大啊!很辛苦啊!福泽流遗皇位,到了陛下。

    陛下既不能为祖宗的典则增加光采,反而忽视高祖取天下的勤劳,利器随便借人,国家权力旁落,使一般刑余的小人,残虐百姓,为害国家,不管远近,都受了他们的侵害。

    所以上天降下灾异,警戒皇上,皇上还不醒悟,使虎豹纷纷到..场里打洞,豺狼在春囿中‘养儿育女’,这难道是唐尧虞舜治理国家,爱惜百姓的意思吗?又,现在牧守长吏,上下贪财,好比大猪长蛇,像蚕吃桑叶一样,吞噬国家的财富;钱是平反冤狱的灵魂,贫困的人只能作饥寒的鬼。

    高门获杀身之祸,富户受妖叛之罪;死了的在坟墓里含悲,生着的愁苦忧伤,遍于天下;这些是我常为之叹息不已的。

    并且,秦朝将亡的时候,正直不阿进行劝谏的人,往往遭到杀害,而那些阿谀谄媚的人,往往受到奖励,好的言语,忠臣不敢说,国家的命运,出于害人者的口。

    任赵高为车府令,闫乐就得以在咸阳与赵高同谋杀害胡亥。

    权柄自己不能掌握也不知道,威力自己不能行使也不管,成功与失败的形势,古今一样,请皇上远看强秦的所以覆灭,近看哀帝、平帝时的变乱,得与失是明摆着的,为祸为福。

    清楚可见。

    “我又听说危世不是仁者不能扶,乱世不是智者不能救。

    所以武丁用傅说,就消除了鼎耳雉鸣的灾祸,位得安宁;周宣王用仲山甫,以解夷王、厉王的荒乱。

    前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我同郡人李膺,都是正直清廉,品德纯贞。

    朱穆从前在冀州,执法公平,摧破奸党,扫清全境。

    李膺为牧守,以身作则,治军作战,威名远扬北方。

    他们真是中兴优秀的辅佐人才,是国家的柱石。

    应当要他返回朝廷,辅助王室,上同七曜,光明普照,下镇万国,天下太平。

    我敢于在拒谏的当朝,说这么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如同冰霜见了太阳,一定要被消灭的。

    我先是悲天下的可悲,现在天下当悲我的愚蠢啊!”书送上去,皇帝没有采纳。

    当时有人上书说因为货轻钱薄,所以国家贫困,应当改铸大钱。

    这事皇帝下诏四府百官及太学讨论。

    刘陶上议说:“先圣先王奉天造事,与百姓同行同止。

    建功立业,大家都高兴地去干;兴师动众,军士都乐于听命。

    例如兴建灵台,百姓就如儿子一样都来参加,周武王振旅,战士就如凫得水藻一样喜悦。

    都是一举一动,合于时宜,顺于人道。

    我敬读铸钱诏知道,皇上为了统一轻重的意见,访到平民百姓,不遗贫贱。

    “大抵现在可忧的事,不在于钱,而在于百姓饿肚子。

    生民养育的原则,是先要使他们有饭吃,然后才谈到有钱用。

    先王观天象,育万物,教百姓按时劳动,男的努力种田,女的不下机杼。

    这样君臣之道得以行,王路的教化得以通。

    这样说来,粮食为国家之宝,是百姓最贵重的东西。

    近年以来,好好的庄稼,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

    纺织不能满足公私的需求。

    所急的是一日两餐,所害怕的是国家的劳役无已,难道还谈得上什么钱货的厚薄,铢两的轻重吗!即使现在沙砾化为黄金,瓦石变为卞和之玉,百姓渴了没有喝的,饥了没有吃的,虽有三王的纯德,唐虞的文明,还不能担保国家内部不发生乱子啊!百姓可以百年没有钱货,不可一天没有饭吃。

    所以粮食是最急需的。

    谈论钱货的人,不知道农业是根本,老是说铸钱最方便。

    有的甚至想趁机诈骗,谋取国家的财利。

    国家的财利被谋取得差不多了,他们更加放肆争夺,于是造铸钱货的事发生了。

    大概一万个人铸钱,一个人夺取,还不能供给,何况现在是一个人铸钱,一万个人夺取呢!虽把阴阳作炭,万物当铜,用不吃饭的百姓,使用肚子不饿的官吏,还是不能满足这种无止境的贪求的。

    要想使老百姓丰衣足食,关键在于停止劳役,禁止剥夺。

    这样百姓不劳苦而自会丰足。

    皇上圣德,同情海内百姓的忧愁悲痛,感于天下的财用乏竭,想铸钱统一货币,解决这种困难,这好比养鱼于滚烫的锅中,栖鸟于燃烧的树上。

    水与木,本是鱼和鸟生活的地方,用的不是时候,一定要至焦烂。

    请皇上对百姓减轻一点剥削,铸钱的事以后再说。

    听听百姓的歌谣,采访路人的所悲,看日、月的被食,星辰的错行,山川的崩塌。

    天下的人心,国家的大事,在这里都可以看得分明,没有任何迷惑的地方了。

    “我曾经读《诗》,读到鸿雁于野的篇章,叙述百姓的劳苦,实在可怜极了。

    百堵墙壁,要同时筑起,不顾百姓死活,我喟然长叹,不忍卒读。

    最近听见征夫饥饿劳苦的叫声,比鸿雁之歌,更加凄惨。

    是以追想到从前鲁国漆室邑的女儿,靠着柱子哭,大概也是看到鲁国征役太重,百姓生活太苦,国家有复亡的危险吗?我看了《诗经》上‘白驹’诗,忧恐..徨,不能睡觉。

    现在广阔的土地得不到耕种,百姓没有饭吃。

    一群害人精,削尖脑壳往上钻,拿了国家的权位,横行天下。

    乌鸦强夺求饱,肌肤骨头也都吞下,没有个满足。

    真怕役夫、穷匠,突然兴起于劳作之中,卷起袖子,扔掉斧子,登高一呼,愁苦怨恨的百姓,响应云集,八方分崩离析,国家鱼烂,虽有一尺见方那样大的钱,也不能救。

    国家的危险,有如举起函牛那样大的鼎,挂在纤细枯槁的木尖。

    这是诗人怀念国家,不禁流泪的原因。

    “我是东野狂夫,暗昧不明大义,今就所问,对答如上。

    自己知道一定要获罪,为天下的人所耻笑。”帝终于不铸钱。

    后来刘陶举孝廉,任为顺阳长。

    县里大奸巨猾不少,刘陶到任,宣言招募吏民中勇猛有气力,能够不怕死的,不管是不是亡命之徒,或者隐藏的坏人,于是剽捷剑客之流过宴等十多人,都来应募。

    刘陶谴责他们以前的罪过,要看他们今后的表现,使他们各个结纳他们的相好,得数百人,都全副武装,等待命令。

    于是查办那些奸猾不法分子,捉拿归案,有如神明。

    因病免官,吏民思念他,做了一首歌“:郁郁不乐,思我陶君,何时再来,安此下民。”刘陶熟悉《尚书》、《春秋》,为这两本书作了注解。

    推重夏侯建、夏侯胜、欧阳和伯三家《尚书》及古文,改正文字七百多处,名曰《中文尚书》。

    没有好久,授侍御史。

    灵帝久闻其名,几次召见他。

    当时巨麓张角假托大道,妖惑百姓,刘陶与奉车都尉乐松、议郎袁贡联名上疏说“:先圣先王用天下人的耳目去看去听,所以没有看不见听不到的事物。

    现在张角的党羽,不可胜数。

    以前司徒杨赐请得诏书,切责州郡,保护遣送流民,因杨赐不在位,没有对张角党羽进行逮捕。

    虽然是遇上赦令,但他们还是没有解散。

    四方暗里说,张角等人潜入京师,打听朝廷政事,禽兽为心,互相呼应。

    州郡害怕,不想报告朝廷。

    只是你告我,我告你,不肯公之于文字。

    应该明确下诏,有捉拿到张角的,奖赏为国士。

    如有看到张角不捉拿的,与张角同罪。”帝始终不醒悟,正下诏刘陶编次《春秋》条例。

    第二年,张角作乱,天下骚动,帝追想刘陶的话,封刘陶为中陵乡侯,三迁尚书令。

    因为他所举荐的人将为尚书,不好与他同列,请求放在编制以外,做个闲散人员。

    任为侍中。

    因为多次痛切劝谏,权臣怕他,调为京兆尹。

    到职,应当出修宫钱直千万。

    所谓“修宫钱”,就是“买官钱”,刘陶清贫,又以花钱买官为可耻,托病不办公。

    帝素重刘陶的才华,原宥了他的罪过,征授谏议大夫。

    当时,国家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危险,外寇内贼,极为嚣张,刘陶忧国家崩溃坏乱,又上疏说:“我听说急事来临,说话不能慢条斯理,痛心疾首的事,说起来不能小声小气。

    国家前有张角造乱,后遭边章寇掠。

    我一听到羽书告急的声音,心中像火一样焚,四体发抖。

    现在西羌杂种,擅自委派将帅,大多是段赹时的官吏,他们熟习战争,山川形势了如指掌,变诈多端。

    我曾经担心他们出人不意,从河东、冯翊抄袭西军的后路,东去函谷,临高据险。

    现在果然已经进攻河东,可怕的是转而突击上京。

    这样,南边的道路断绝,车骑将军的部队孤立无援,关东惊恐,四方动摇,命令无人来,叫人无人应,虽有田单、陈平的计策,也不起作用。

    我从前驿马上奏。

    要马上停止各郡赋调,希望能够安定。

    事情交主管部门,搁置到今天,无人问讯。

    现在三郡的老百姓都已经逃跑了,南走武关,北去壶谷,土崩瓦解,恐怕还在后面呢。

    现在剩下来的,还有十分之三四,军吏士民悲愁相守,百姓有逃走退死的思想,没有上前线战斗求生的计策。

    西边的敌人渐渐向前,离我军的阵地很近了,胡人的骑兵,已经到了各陵园。

    将军张温,精强勇敢,而领导朝夕迫促,军队没有后援,假使一旦失败,是不可挽救的。

    我自己知道话说多了讨人厌,但还是说个不停的,是因为国家安宁,我就得到幸福,国家危乱,我就先亡了。

    特再陈当今紧急要事八条,请马上采纳。”所谓八事,主要是说国家大乱,都是由于宦官。

    宦官急了,大家诬陷刘陶说“:从前张角的事发生,诏令、威恩并用,自此以后,各各悔改。

    现在四方安定,刘陶痛恶朝廷政治清明,专门大说特说张角妖孽,州郡没有上报,刘陶根据什么知道的呢?我们怀疑刘陶与贼通来往。”于是逮捕刘陶,关进黄门北寺狱中,天天拷问鞭挞,刘陶自己知道必死无疑。

    对使者说“:朝廷以前封我为中陵乡侯时怎么说的?现在反因此受诬陷。

    可恨的是不能与伊尹、太公同流,而与微子、箕子、比干同辈。”闭气而死,四海之内,没有不悲痛的。

    刘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及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奏、书、记、辩疑,共百余篇。

    这时司徒东海陈耽,也是无罪与刘陶同死,陈耽以忠为人称道,历位三司。

    光和五年(182),诏令公卿按百姓歌谣检举刺史、二千石为害的。

    当时太尉许有或、司空张济,看着宦官的脸色行事,收取贿赂。

    宦官的子弟宾客,虽然贪污卑鄙,问都不敢问一问,而虚报纠举边远地区小郡清廉有惠政的刺史二十六人。

    官吏和百姓到京师申诉,陈耽与议郎曹操上书说“:公卿太多庇护与他们有关系的人,所谓检举,是放走鸱枭囚禁鸾凤。”话说得忠切,帝因此责让许有或和张济。

    由于这个,诸因谣言获罪的,都授以议郎之官。

    宦官怀怨,就诬陷陈耽死于狱中。

    李云传李云字行祖,甘陵县人。

    性好学,通阴阳。

    起先举为孝廉,升任白马县令。

    桓帝延熹二年(159),诛杀大将军梁冀,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因诛杀梁冀有功,都封为列侯,专权选举,又立掖庭民间女亳氏为皇后,几个月的时间,皇后家受封的四人,赏赐巨万。

    这时多次地震,各种灾害接二连三降临。

    李云平素刚正不阿,忧国家危险,内心实在不能忍了。

    不得已,公开上奏皇上,同时以副本送三公府。

    奏说“:我听说皇后是天下的母亲,德与地灵媲美。

    皇后得人,雨、..、燠、风、寒‘五是’都来,不得其人,地也震动,宫殿也要动摇。

    近年灾异,可说是很多呀!老天的警戒,可说是无以复加呀!高祖受命,到今已有三百六十四年,君期一周,会有黄精代见(谓曹魏将兴)。

    凡是姓陈的,姓项的,姓虞的,姓田的以及许氏,这些人不可居太尉、太傅掌握兵权。

    凡有措施,至关重要,不可不慎。

    论功行赏,应当名副其实。

    梁冀虽然掌权,独断专行,暴虐天下,现在因获罪诛杀,这好比叫一家臣把他杀了罢了,是很容易的。

    只是他擅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知道了,会不会同意?西北众将,会不会解体?孔子说:‘帝者,谛也。

    ’这是说做皇帝的要审察万事万物。

    现在官位错乱,小人因阿谀奉承进升高位,行贿受贿,公开进行,政治教化,一天不如一天。

    奏书颁发,也不经皇上审阅。

    难道这是皇帝不想谛吗?”帝看了奏书,大发雷霆,命令官吏把李云逮捕,尚书都护武装押送黄门北寺狱,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审讯。

    当时,弘农五官掾杜众可怜李云因忠谏获罪,上书愿与李云同日死。

    帝更加发怒,就把杜众送廷尉。

    大鸿胪陈蕃上疏救李云说“:李云说话虽不知道什么应该说,什么是不能说的,以至犯了皇上的旨意,但是他的本意是忠于皇上的。

    从前高祖容忍了周昌的谏诤,成帝赦免了朱云的死罪。

    今天杀李云,我恐怕前人讥刺纣王剖比干心的事件,又会见之于今天啊!所以敢于触犯龙麟,鲁莽上言。”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都上疏请求救李云。

    帝非常恼怒,管事的人上奏认为这些人大不敬。

    下诏痛责陈蕃、杨秉,免去官职,送归田里;沐茂、上官资降二级。

    这时帝在濯龙池,管霸上奏李云等事。

    管霸请求说:“李云是乡野的愚儒,杜众是郡中小小的官吏,他们由于一时的狂妄,不值得加罪。”帝对管霸说:“‘帝欲不谛’,这是什么话!常侍想原谅他们吗?”使小黄门批准了他的奏书。

    李云、郑众都死在狱中。

    后来冀州刺史贾琮巡视郡部,去李云墓祭祀,刻石表彰他。

    史官评论说:礼有讽谏、顺谏、阙谏、指谏、陷谏等五谏,讽谏第一。

    借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写文章申述自己的意旨,最重要的在于意思明白,语言顺畅,道理纯正。

    为什么要急切犯上,炫耀自己沽名钓誉呀!李云是一个草野的小民不懂得“臣不密,则失身”的道理,竟敢公开上奏天子,致奏三公,置死生于不顾,难道古时候的狂士是这样的吗?没有取得皇上的信任,对皇上进行谏诤,皇上就认为谏诤是诽谤自己。

    所以说话应该懂得说话的难处啊!刘瑜传刘瑜字季节,广陵人。

    高祖父是广陵靖王。

    父亲刘辨,是清河太守。

    刘瑜年轻时喜欢经学,特别精于讠千纬、天文、历算之术,州郡以礼请他,不去。

    延熹八年(165),太尉杨秉举他为贤良方正,到京师,就上书说:我自想东国鄙陋,因为是刘氏的后裔,被免除徭役,不给卒伍。

    已故太尉杨秉知道我读了一些典籍,承他看得起,推举我为贤良方正,真正希望我能为国家做点贡献。

    杨秉的为国才略,没有得到施展,不幸死得太早了。

    我在乡下,听说了一些歌谣,骄傲的臣子,残暴害民,到处一片呼嗟叹息之声,最为辛酸难闻,使人不禁泪下。

    我高兴的是受到引荐,回答皇上所问,当本着一片忠心,尽情倾诉,不敢欺罔。

    诚心诚意请皇上以片刻的时间,看看古往今天的事实。

    人为什么要忧愁叹息,天为什么要动变?大抵诸侯的职位,上法二十八宿,为天子守四方,天象闪耀,这是关于国家盛衰的大事。

    现在宦官邪孽,纷纷裂土封侯,还争着立后代,继承爵位,有的求子于疏远的亲属,有的就在街上买儿子,这是违背开国承家的原则的。

    古时候天子一娶九女,娣女至有序,不得混乱,河图授嗣,正在九房。

    现在美女令色,充积后宫,都要大大地供给她们珍宝玩饰,不劳而食,宫廷为之空虚,劳散精神,发生各种疾病。

    国家受到消耗,身体遭到损伤。

    天地的特点,阴阳正纪,阴阳隔绝不通,就要发生水灾或旱灾。

    《诗经》上说:“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就是约了五天回来的,六天还没有回。

    这是妇女思念丈夫的歌,孔子记录下来了。

    何况这些宫女自幼至长,藏在深宫,她们的怨旷之情,自可想见。

    又,常侍、黄门,这些宦官,也多娶妻妾,怨毒之气,结成妖怪罪孽。

    道路的行人说,官吏抢掠人家闺女,娶了就不要了,大家为此惊恐。

    谁不知道?决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这种流言的。

    邹衍不过一个匹夫,杞氏不过一个匹妇,邹衍尽忠含冤,杞氏伏夫尸而哭,致有五月飞霜,七日城崩的现象,何况是这么一大群人恣嗟怨恨,难道会没有感应吗?从前秦始皇建筑阿房宫,国内犯罪的人多。

    现在王侯的第宅增多,十分奇巧,开山挖石头,不管农忙不农忙,用严酷的刑法强迫他们,国家的法令威胁他们。

    百姓本来无罪,可以随便加罪;百姓本来有田土的,可以随便抢夺。

    州郡官府,各自审讯犯人,奸情贿赂,都是官吏生财之道。

    百姓的愁怨郁结不得发抒,于是起来参加贼党,官府因此动用武装,讨征他们。

    贫困的老百姓,甚至有卖掉自己的脑袋来索要报酬奖赏的,父兄互相替代残害身体,夫妻相看分离。

    穷困如彼,迫害又如此,难道不痛心吗?又,皇上如北辰那样尊贵,国家之主,但是随便走到一些左右人的家庭里,进入宦官的房室,宾客因此在市里买东买西,道路为之喧哗,强暴放纵,到了极点。

    现在三公在位,都是一些学识渊博,德行修养很高的人,而他们只是自己正身,对于皇上没有什么帮助,不是他们没有知识能力,他们是害怕死罪呢。

    我想皇上设置七臣,有三公及前疑、后承、左辅、右弼。

    为的是广开谏诤之路,以及开放东序金滕史官的书,遵循尧舜禹汤文武使天下兴隆太平的方法,罢黜那些谄媚作恶的坏人,抛弃郑卫靡靡淫乱之声,这样,自然政获和平,人民普沾教化了。

    我诚恳陈情,说的话没有值得皇上采择的地方,只怕因此触忤皇上,不胜惶恐。

    帝逝世,大将军窦武想大杀宦官,引用刘瑜为侍中,又用侍中尹勋为尚书令,共同谋划。

    等到窦武失败,刘瑜、尹勋都被杀,事载在《窦武传》。

    尹勋字伯元,河南人。

    叔祖父尹睦曾任太尉,尹睦的孙子尹颂曾任司徒。

    尹勋为人刚正强毅。

    年轻时读书,每读到忠臣义士的事,常常废书仰天叹息。

    自己认为操行不合于当时,不受州郡公府的礼命。

    桓帝时,因有道德被征召,四迁尚书令。

    延熹中期,杀大将军梁冀,帝召尹勋部署各职位,很有才能,封宜阳乡侯。

    仆射霍..、尚书张敬、欧阳参、李伟、虞放、周永,都封亭侯。

    尹勋后来升至九卿,因病免官,授为侍中。

    八年,中常侍具瑗、左忄官等有罪免官,撤了他们的封邑,因罢黜了尹勋的爵位。

    刘瑜被杀以后,宦官把他的全部上书,统统烧了,认为是错误的言论。

    刘瑜的儿子刘琬,传刘瑜的学业,懂得占卜的事,能够指明灾异的原因。

    举为方正,不应。

    谢弼传谢弼字辅宣,东郡武阳县人。

    中正方直,为乡邑宗仰敬重。

    建宁二年(169),诏举有道之士,谢弼与东海陈敦、玄菟公孙度,都经过考试,授郎中。

    这时,有青蛇出现前殿,大风吹折树木,诏令公卿以下百官,陈述政事的所失。

    谢弼上密奏说:我听说和气是由于有德而来,妖异是因为政事失措而生。

    老天爷发出警告,皇上就要想想自己的过错;政教有亏失,就应该惩处奸臣。

    蛇是阴气生的,与龙同类,龙有鳞,是甲兵的符验。

    《鸿范传》说:“厥极弱,时则有蛇龙之孽。”是说皇帝暗弱,就会有蛇龙怪异出现。

    又,荧惑星守亢星,徘徊不去,像有左右近臣阴谋作乱,不知皇上平日在宫中闲处与工作时,谁是您最亲信的人呢。

    应当赶快斥退,消除老天的警告。

    我又听说“惟虺惟蛇,女子之祥”。

    我想皇太后定策深宫,援立皇上,《书》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窦氏的诛杀,难道罪可牵涉到太后吗?把她幽禁宫中,愁苦上感天心,如果因病而死,皇上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呢!从前周襄王不能敬侍他的母亲,戎狄因而侵犯。

    孝和皇帝不绝窦后的恩情,历代赞美不绝。

    礼为人后的为人的子,现在认桓帝为父,难道可以不认太后为母吗?《援神契》说:“天子行孝,四夷和平。”现在边境一天一天地小了,战事连续不断,如果不讲孝道,用什么来挽救呢!请皇上仰慕虞舜以孝治天下的教化,俯思《凯风》慰母之心。

    我又听说国家设置爵赏,以报答有功德的人。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现在功臣久居在外,没有获得封官升级,阿母因为私宠的原故,竟享受大封。

    大风,下冰雹,也是由于这个。

    又已故太傅陈蕃,辅佐皇上,勤劳报国,白天晚上工作,一点也不懈怠。

    而竟被一群坏人陷害,横遭杀戮,滥杀无辜,残酷已极,天下为之震动。

    陈蕃的学生、旧部下,也都或被禁锢,或被谪徙。

    陈蕃已经死了,百身莫赎!应该把他的家属迁回原籍,解除禁网。

    宰相台辅是国家的重器,国家的命脉所关。

    现在四公,只有司空刘宠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其余的都是一些尸位素餐致寇之徒。

    他们不胜任,一定要坏事。

    可以因灾异的发生,都加以撤职或斥退。

    征召先前司空王畅,长乐少府李膺,共理政事,这样,庶几灾变可以消除,国祚永宁。

    我是山野的老百姓,不知道国家的法典,皇上让“无有所隐”,就是说不要有什么顾虑。

    岂敢不畅所欲言,忘记讳忌?乞皇上惩办我的罪过。

    皇上左右的人,厌恶他说的这些话,把他派出任广陵府丞。

    后来去官归家。

    中常侍曹节的侄儿曹绍为东郡太守,恨了谢弼。

    于是假借别的事,把他逮捕拷打审问,死在监狱里,当时人们哀悼他的死。

    初平二年(191),司隶校尉赵谦申诉谢弼忠节,请求报他的怨魂,于是逮捕曹绍杀了。

    虞诩传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

    祖父虞经,为郡县狱官,办案公正,存心宽厚,推己及人。

    每逢冬月,案件上报,常为之流泪。

    曾说:“东海于公高筑闾门,令容驷马高车盖,以为子孙必有做大官的。

    而其子定国终于做了丞相。

    我办狱六十年了,虽比不上于公,也许差不多吧,子孙不一定不做九卿呢。”所以为虞诩取字升卿。

    虞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是个孤儿。

    孝养祖母。

    县里推举他为顺孙,国相十分赞赏他,想要他为吏。

    虞诩推辞说“: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再无人奉养了。”国相才没叫他去。

    后祖母逝世,服丧期满,被征召入太尉李..府,授郎中。

    永初四年(110),羌胡作乱,蹂躏并、凉,大将军邓骘认为军事紧张,不能兼顾,想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边。

    于是召集公卿开会,邓骘说:“譬如衣服坏了,坏一件补另一件,还可以有一件完好的。

    如果不这样,将是两无所保。”开会的人都赞同。

    虞诩听了对李..说“:据说公卿决定放弃凉州,在我看来,不合适。

    先帝开辟疆土,辛辛苦苦,现在怕费事,丢掉它。

    凉州既然丢了,那三辅就算边塞了,三辅作了边塞,那祖宗的园陵坟墓,就在界外了,这是万万不行的。

    俗话说‘:关西出相,关东出将’,凉州习兵练勇,超过他州。

    现在羌胡所以不敢入侵三辅,因凉州在他的后方,是他的心腹之患啊!凉州老百姓拿起武器,保卫凉州,毫无反顾之心,因为凉州是汉朝的啊!如果放弃它,迁走老百姓,人民安于故土,不愿意迁徙,这样,一定要发生变故。

    假使英雄豪杰集合起来,乘势东来,虽有贲、育那样的勇士,太公那样的将领,还恐怕抵当不住呢。

    说者以补衣还有所完作比方,我看如疽的溃烂,越烂越宽,没有所止。

    放弃凉州不是计策。”李..说:“我没有想到这点。

    不是你说,几乎败了国家大事。

    那么,有什么好计策呢?”虞诩说“:今凉州骚动,人情不安,我担心发生突然事变。

    应该下令四府九卿,各推举所属州数人,对牧守令长子弟,皆授散官,表面上是奖励他们的功勋,实际上监视他们,防止他们捣乱。”李..认为说得对,更推及四府,都照虞诩之计办事。

    于是征召两州豪杰为掾属,授牧守长吏子弟为郎,安慰他们。

    邓骘兄弟因虞诩反对了邓骘的意见,不服。

    想利用吏法诬陷虞诩。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不散,州郡不能禁止,于是以虞诩为朝歌长。

    一些老友不无遗憾地对虞诩说“:去朝歌真倒楣!”虞诩笑着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是我的本份。

    不遇盘曲的根,错乱的节,哪能识别利器呢?”始到,去见河内太守马棱,马棱勉励他说:“你是有学问的人,应当在朝廷谋划国家大事,为什么来朝歌呢?”虞诩说:“受命的那天,不少有地位的官员都来慰问勉励我。

    我想,贼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朝歌在韩、魏交界之处,背靠太行,面临黄河,离敖仓百里,青州、冀州流亡到这里的有几万人。

    贼不知开仓募众,抢劫库藏兵器,守城皋,断天下的右手,这就不足忧了。

    现在,贼众正盛,不好较量。

    兵不厌诈,希望多给兵马,不要使我有为难而已。”一上任,设三科募求壮士,令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抢劫的为上,伤人偷盗的次之,有丧服而不事家业的为下。

    共募得百余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都免罪过,使他们跑入贼中,引诱他们劫掠,并设伏兵见机行事,因之杀贼数百人。

    又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贼作衣,用绛缕缝在衣襟上作标记,贼出入市里的,官兵便加以捕捉。

    贼众因此惊骇走散。

    都称道虞诩之神明。

    虞诩升怀县县令。

    后来羌入侵武都,邓太后因虞诩有将帅的谋略,升为武都太守,在嘉德殿召见,赏赐很多。

    羌于是率众数千,于陈仓、崤谷间拦阻虞诩。

    虞诩马上停军不进,扬言上书请兵,等援兵到了再前进。

    羌知道了,分兵抢劫他县,虞诩因羌兵分散,日夜进发,加倍前行百余里。

    使吏士各作两灶,一天增加一倍,羌不敢追逼。

    有人问“:孙膑减灶你增灶,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防不测,你现在一日行二百里,为什么呢?”虞诩说:“虏兵多,我兵少。

    走慢了,就容易被追上,快走,虏就料不到了。

    虏看见我的灶天天增加,定说是郡兵来接我了。

    人多行速,虏不敢追我。

    孙膑装着自己弱,我今装着自己强,是情势不同的缘故。”到达郡里,兵不满三千,而羌兵一万多,围攻赤亭数十天。

    虞诩命令军中,强弩不发,只悄悄发射些小弩。

    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达到,于是集中兵力急攻。

    虞诩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射无不中,羌兵大为震惊,撤退。

    虞诩因此出城追击,杀伤很多。

    第二天,率全军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更换衣服,回转几周。

    羌人不知虞诩有多少兵力,更加恐惧。

    虞诩算准了羌贼会退,于是暗暗地派五百余人于浅水处埋伏,等候羌贼逃走。

    羌贼真的大奔,突然袭击,大破之,斩获很多。

    贼因此败散,南入益州。

    于是虞诩观察地势,筑营壁一百八十所,招还逃亡百姓,赈济贫民,郡里安宁了。

    从前运输困难,舟车不通。

    驴马驮运,五石货仅能运到一石。

    虞诩自己率领官兵,察看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劈石剪木,开通运粮船道,雇取劳工,按人给以报酬,于是水运通利,每年节省四千余万。

    虞诩到郡初期,才万户。

    经过收拾荒乱,招还流散的百姓,两三年间,就增加到四万余户。

    盐米多且便宜,十倍于前。

    因犯法免官。

    永建元年(126),代陈禅为司隶校尉。

    数月内,奏劾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嫉恨他,名为苛刻。

    三公劾奏虞诩盛夏拘捕无辜,为吏人祸患。

    虞诩上书申诉说:“法禁是社会的堤防,刑罚是人的鞭策。

    现在州推郡,郡推县,彼此推卸,百姓埋怨,以苟且容忍为贤,尽忠为愚。

    我所举发,赃罪有的是,二府害怕我上奏,就诬害我。

    我将如史鱼一样死去,以尸谏劝啊。”顺帝看了他的奏章,免却了陶敦司空的职务。

    当时中常侍张防滥用权势,收受贿赂。

    虞诩依法追究,但往往遭到扣压,不得上报。

    虞诩愤慨之至。

    于是捆绑自己去见廷尉,上奏说:“从前孝安皇帝任用樊丰,扰乱正统,几乎亡国。

    现在张防又弄权势,国家祸乱又来了,我不能与张防在一起,自己捆绑前来,不要使我走杨震的路。”奏上,张防在帝前流涕申诉,虞诩以罪去左校服劳役。

    张防非要害死他不可,两天之内,传讯四次。

    狱吏劝虞诩自杀,虞诩说:“宁愿处死,使远近都知道。”宦官孙程、张贤等知道虞诩因公获罪,就相继上奏请求皇上接见他们。

    孙程说:“皇上开始与臣等相处时,常恨奸臣,知道奸臣害国。

    如今做了皇帝,自己又这样做起来,怎么与先帝区别呢?司隶校尉虞诩为您尽忠,被拘系,常侍张防赃罪确凿,反而陷害忠良。

    现在客星守羽林,占得宫中有奸臣。

    应该赶快收捕张防送狱,以防天变。

    下诏释放虞诩,归还他的印绶。”这时,张防站在帝后,孙程怒斥张防道:“奸臣张防,为什么不下殿!”张防不得已,跑入东厢。

    孙程说:“皇上赶快收捕张防,不要让他向阿母求情。”帝问各尚书,尚书贾朗一向与张防相好,证明虞诩有罪。

    帝有些怀疑,对孙程说:“暂时出去,我还要考虑考虑。”于是虞诩子虞凯与学生百余人,举着旗帜,等来中常侍高梵的车子,叩头流血,申诉虞诩的冤枉。

    高梵于是向皇上说了,张防以罪流放边疆,贾朗等六人或处死,或罢黜,当天释放了虞诩。

    孙程又上书说虞诩有功,言词慷慨,帝明白过来,便征拜虞诩为议郎。

    数日,升尚书仆射。

    这时,长吏、二千石使百姓犯罪的用钱赎买,叫做“义钱”,假说替贫民储蓄,守令却借此贪污。

    虞诩上疏说:“元年(126)以来,穷苦百姓公开揭发收受百万以上的长吏,为这争议不休,谪罚吏人数千万,而三公、刺史很少举报。

    不久,永平、章和年间,州郡用走卒钱贷给贫民,司空查劾处理,州及郡县皆以罪罢黜。

    现在应该遵照从前的典章制度,废除一切权宜的办法。”诏书批准了虞诩的报告。

    严厉批评了州郡。

    谪罚输赎从此禁止了。

    先前,宁阳主簿至朝廷,申诉其县令枉法,积压六七年不理。

    主簿上书说:“臣为陛下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

    臣的奏章百上,终不理睬,臣难道可以至匈奴单于处告怨吗?”帝大怒,拿了奏章给尚书看,尚书判为大逆不道。

    虞诩驳辩说“:主簿所告发,是君父所怨恨。

    百上不达,是有司的错误。

    愚蠢之人,不足多诛。”帝采纳了虞诩的话,打一顿屁股了事。

    虞诩因此对各尚书说:“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发刻肌,下定决心到朝廷告状,你们不理,难道合于臣子之义吗?你们与那些贪官污吏有什么亲,与怨人有什么仇呢?”听了的汗颜无地。

    虞诩又上言“:尚书郎是要职,做官的阶梯,现在有的一郡七八人,有的一州无人,应使之均平,以满足天下之望。”虞诩的不少奏议,多见采纳。

    虞诩好揭发坏人,从不回避。

    多次因此得罪了权戚。

    曾经遭到九次斥责,三次法办,而刚正的性格,到老不屈。

    永元初,升尚书令,因公事免官。

    朝廷想念他忠诚,再次征召,正好死去。

    临终,对子虞恭说“:我为朝廷办事,正直无私,自己凡事无愧于心。

    后悔的是做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里面哪能没有冤枉的,从此二十余年,家里没有增加一口人,这是获罪于天的缘故啊!”虞恭有美才,官至上党太守。

    傅燮传傅燮字南容,北地郡灵州县人。

    本字幼起,羡慕南容读《诗经》:“白王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至于三次反复,要求自己言行谨慎,于是把“幼起”改为南容。

    身长八尺,容貌魁梧。

    年少时从太尉刘宽学习,两次举孝廉。

    听说举他为孝廉的郡将死了,于是弃官服丧。

    后来任为护军司马,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同讨伐张角。

    傅燮平常最恶宦官,临行,上疏说:“我听说国家的祸害,不在外部,都发生在内部。

    所以虞舜继位,首先除掉四凶,然后任用十六相,表明恶人不去,好人就无由进来。

    现在张角起于赵、魏,黄巾造乱于六州,他们都是发生在内部,然后祸乱漫延四海。

    ,我受命率领部队讨伐他们,初到颍川,战无不胜。

    黄巾虽然势盛,不足为朝廷担忧。

    我所担忧的,在于治水不从源头着手治理,以致下流越流越广。

    皇上仁德宽容,惩治坏人手软。

    所以宦官玩弄大权,忠臣不能进入左右。

    真正使张角消灭,黄巾投降,我所忧的更加深了。

    为什么呢?因为奸邪的人与正直的人,不能共同在一起,这也如同冰块与木炭不可同放在一个器物里面一样。

    他们知道正人的功劳显著,他们危亡的日子就会到来。

    于是就会花言巧语,制造虚伪。

    曾参是个孝子,他的母亲非常相信他。

    有人告诉他母亲,曾参杀人。

    一次,两次,他母亲不信,到了第三次,他母亲也害怕了,越墙而走。

    市里本来没有老虎,可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真的有老虎了。

    这些都说明流言蜚语为祸的严重性。

    如果不详细考察事情的真假,忠臣像白起一样自杀的事件,也可见之于今天。

    皇上应当想一想虞舜除去四凶的断然处置,赶快惩罚那些谗谄奸佞的坏人,这样,好人就会来到皇上的身边,奸凶自会息灭。

    我听说忠臣侍奉君主,如同孝子的奉养父母。

    儿子奉养父亲,哪里不会全心全意?假使我因此获了钅夫钺的处决,皇上能够少许采纳我几句话,也是国家的福泽啊!”书奏,宦官赵忠看了极为忿恶。

    等张角被破,傅燮的功多,应当封爵,赵忠诬陷他,灵帝还记得傅燮的话,因得以不加罪,也终于未封,任命他为安定都尉。

    因病免官。

    后来授议郎。

    遇上西羌反叛,边章、韩遂在陇右作乱,向百姓要钱要人,没完没了。

    司徒崔烈认为应当放弃凉州。

    诏会公卿百官讨论,崔烈坚持自己的意见。

    傅燮厉声说:“杀了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上奏说傅燮在朝廷侮辱大臣。

    灵帝因此问傅燮。

    傅燮回答说“:从前冒顿是大叛逆,樊哙为上将,请带十万之众,横行匈奴中。

    激愤至极,想奋发有为,没有失人臣的节概,只是看他的计策能行与不行罢了,季布还说:“樊哙可杀。”现在凉州是天下的要冲,国家的屏藩。

    高祖初兴时,使卿商为陇西都尉,别定北地。

    武帝开辟疆土,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断了匈奴的右臂。

    现在官吏不和,使一州叛逆,海内因此骚动,皇上卧不安寝。

    崔烈身为宰相,不想为国家平息叛逆的办法,竟想割弃一方万里的土地,我怀疑这个主意。

    假使胡虏得了这块地方,兵士强劲,武器精良,因此作乱,这是天下的大患,国家的深忧啊!如果说崔烈不知道,那是极大的愚蠢;知道而故意这么说,是不忠。”灵帝采纳了傅燮的意见。

    由是朝廷推重傅燮的方正不阿,公卿出缺,为大家所属望。

    不久,赵忠为车骑将军,诏令赵忠论讨伐黄巾的功劳,执金吾甄举等对赵忠说“: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劳却没有封侯,天下人都大失所望。

    现在将军亲当重任,应该推进贤人,申理冤屈,以符合大家的心意。”赵忠采纳了他的话。

    派他的弟弟城门校尉赵延表达他的向往之意。

    赵延对傅燮说“:南容少许答理答理我常侍,万户侯是不够你得的呀!”傅燮正色拒绝说:“一个人得志与不得志,这是命运决定的;有功不论赏,这是时代造成的。

    我傅燮难道还想私人的赏赐吗?”赵忠更加怀恨,然而他的名气太大了,不敢害他。

    还有不少有权有势的,也多嫉妒他,所以不得留在朝廷,出为汉阳太守。

    起先,郡将范津有知人之明,举傅燮为孝廉。

    后来范津任汉阳太守,傅燮去,范津与他办理移交手续,合符验证就走了,乡里邦国以他们为荣。

    范津字文渊,南阳人。

    傅燮善于怜惜人,反叛的羌人感于他的恩情教化,都来投降归附。

    他大大地垦土屯田,设四十多营安置他们。

    这时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程球为他谋取私利与奸人来往,兵士恨了他。

    中平四年(187),耿鄙率领六郡兵征讨金成贼王国、韩遂等人。

    傅燮知道耿鄙失信于众,一定要失败。

    劝谏说:“使君为政的时间不长,百姓不知教化。

    孔子说:‘不先教人而使之作战,这是叫做丢弃他们。

    ’现在率领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越过大陇的险阻。

    会十举十危,贼听到大军会到,一定万众一心。

    边兵很勇敢,不易抵挡;刚刚组织的部队,上下官兵之间,还不和谐,万一发生内变,那时虽然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如令军队休养一段时间,整顿纪律,严明赏罚。

    贼得知我军松懈,一定认为我军怯懦,他们内部争权夺利,肯定分崩离析。

    然后率领受了训练的部队,讨伐分崩离析的贼,可以坐着等待胜利的到来。

    现在不求万无一失而走必然失败的路,我为使君所不取。”耿鄙不听。

    部队行到狄道,果然有反叛的,先杀了程球,再杀耿鄙。

    贼于是包围了汉阳,城中兵少,又没有粮食,傅燮仍然坚守。

    这时,北地胡骑兵数千,跟贼进攻汉阳郡,都久怀抱傅燮的恩德,大家在城外叩头,请求送傅燮回乡里。

    他的儿子傅干才十三岁,从父亲住在官舍。

    晓得他父亲性情刚正,大义凛然,恐怕不会屈志而免于一死,劝他父亲说:“国家昏乱,使大人不容于朝廷。

    现在天下已经反叛,您的部队不够自守,乡里羌胡,从前受了您的恩德,他们要您弃郡回乡,希望您答应他们。

    回到乡里,统率训练那些起义的羌胡,遇上有贤德的人,辅导他,拯救天下。”话还未说完,傅燮很激动地叹了一口气,叫傅干的小名说:“别成,你知道我一定会死吗?《左传》上说:‘圣达节,次守节。

    ’大抵要做到通达事理,不拘成格自然合节,那是不易的,守节是可以做到的。

    且商纣暴虐,伯夷尚且不食周粟而死,孔子说他是古时的贤人。

    现在朝廷不比商纣更坏,我的德行难道能超过伯夷?世乱不能养浩然的正气。

    平时拿了国家的俸禄,遇到战乱,又想逃跑呀!我能走到哪里去?一定死在这里。

    你有才干,勉之!勉之!主簿杨会,是我的程婴,你可以信赖他。”傅干哽咽不能再说,左右的人都泪流不止。

    王国使先酒泉太守黄衍劝傅燮说:“成败的局势,已经了如指掌。

    先起兵,上有霸王的伟业,下成伊尹、吕尚的功勋。

    天下不再是汉朝的天下了,府君有没有为我们老师的意思呢?”傅燮按剑大骂黄衍说“:你曾经是拿着天子符节的臣子,反为贼说话吗?”就指挥左右进兵,战死。

    谥叫壮节侯。

    傅干有名气,官至扶风太守。

    盖勋传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

    家庭世世代代为二千石。

    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

    这时,武威太守倚恃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贪污横暴,无所顾忌,从事武都苏正和查办他的罪恶。

    凉州刺史梁鹄害怕贵戚,想杀了苏正和以免掉武威太守的罪责,向盖勋征求意见。

    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因此报复他。

    盖勋说“:不行。

    因事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于是劝谏梁鹄说:“系食鹰鸢原来是想得到鸷,现在得鸷而烹杀它,还有什么用呢!”梁鹄采纳了他的话。

    苏正和高兴自己免于被杀,跑到盖勋那里感谢他。

    盖勋不接见,说:“我是为梁使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呢。”还是和过去一样恨苏正和。

    中平元年(184),北地羌胡与边章等侵犯陇右,刺史左昌因战争的机会割截数千万。

    盖勋强谏,左昌发怒,于是使盖勋另外驻扎在阿阳,抵拒贼的精锐部队,想借军事加罪他。

    盖勋却多有战功。

    边章等人攻金城,杀了郡守陈懿,盖勋劝左昌救援他。

    左昌不听。

    边章等人因此进而围左昌于冀地,左昌害怕了,叫盖勋去。

    盖勋起先与从事辛曾、孔常都驻扎阿阳,等到左昌的紧急军书到达,辛曾、孔常迟疑不肯去。

    盖勋怒说“:从前庄贾监司马穰苴军,因为没有按期到,穰直按军法行事,把他杀了。

    现在的从事,难道比古时候的监军还贵重吗?”辛曾等人害怕,只得听盖勋的。

    盖勋马上统兵救左昌。

    到冀地,责备边章等人有背叛之罪。

    都说“:左使军如果早听了您的话,带兵讨伐我,庶几还可自己改邪归正,现在罪过太重了,不能投降啊!”于是撤去包围走了。

    左昌因割截获罪被召,以扶风宋枭代替他。

    宋枭苦于边境地区外族的侵犯与叛变,对盖勋说:“凉州因为文化落后,少了学者,所以屡屡反抗暴乱。

    现在想多写些《孝经》,使家家户户学习,这样或可使人知道礼义。”盖勋劝谏说“:从前太公封于齐,崔杼杀了齐庄公,伯禽封在鲁国,庆父袭杀鲁泯公。

    这两国难道还少了学者吗?现在不急求平难的办法,做这类不切实际的事情,既能结怨一州,又可为朝廷笑话,我不知道这是个好主意。”宋枭不听他的,上奏朝廷施行,果然不出盖勋说的,遭到诏书责问,因虚慢获罪被召。

    这时,叛羌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狐..,被羌兵打败。

    盖勋收集败兵百多人为鱼丽之阵,先编后伍,伍承弥缝。

    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夹攻,士卒死的很多。

    盖勋三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木标说:“在这里杀死我。”句就种羌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恩情,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叫做欺天。”盖勋抬起头来骂说:“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惊呆了。

    滇吾跳下马来,要盖勋上马,盖勋不肯上,被贼兵捉了。

    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凛然。

    勇冠三军,不敢加害他,送回汉阳。

    后来刺史杨雍上表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

    当时闹饥荒,人食人,盖勋调拨粮食救荒,先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作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

    后来去官,征授讨虏校尉。

    灵帝召见,问曰:“天下为什么如此叛乱?”盖勋说“:宦官子弟造成的。”这时,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在旁,灵帝回头转向蹇硕,蹇硕害怕,不知怎么说好,因此恨了盖勋。

    灵帝又对盖勋说“:我已经把部队集中在平乐观,把内藏的财物多拿出一些来,发给士卒,怎么样?”盖勋说:“我听说‘先王明德不示兵’。

    现在敌寇在远方,在近处摆阵,这不足以表现国家的果敢和决心,白白地滥用兵力罢了。”灵帝说“:很好。

    可惜见到你太晚了一点。

    我的臣子们从来就没有说过这类话啊!”当时盖勋与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同统皇帝的警卫部队。

    盖勋对刘虞、袁绍说“:我屡见皇上,皇上很聪明,只是被左右所蒙蔽而已。

    如果大家合力诛杀宦官,然后征召选拔英俊人才,兴复汉朝,功成身退,难道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吗?”刘虞、袁绍平日也商量过这件事,因此互相联络,还未来得及发动,司隶校尉张温举荐盖勋任京兆尹。

    灵帝还想接见他,蹇硕等人害怕盖勋,都劝帝批准张温的奏书,于是盖勋任京兆尹。

    当时,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胡作非为,盖勋查实杨党贪赃千多万。

    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上奏了皇上,并且牵涉到杨党的父亲,诏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

    当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被皇太子宠爱,太子因蹇硕之托要盖勋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答应。

    有人说:“皇太子是副主,是皇位的继承人,高望是皇太子所喜欢的人,蹇硕又是帝的宠臣,你却不肯干这件好事,俗话说‘三怨成府’,三怨聚积在一起,你不怕吗?”盖勋说“: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报效国家,不是贤能的人,就是不举,死了也不后悔!”盖勋虽在地方上作官,有军国密事,灵帝常手诏问他。

    屡加赏赐,非常亲信他,朝廷里别的臣子都比不上。

    灵帝逝世,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盖勋与董卓书说:“从前伊尹放逐太甲,三年之后迎太甲复位;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质,因为刘质淫乱就把他废了,另立宣帝。

    这都不是用经常的手段立功。

    说起来,犹可寒心。

    你是小丑,为什么终于这样干?祝贺你啊,哀吊的人已经进入你的房子了,不值得小心吗?”董卓接了信,思想上很怕他。

    征盖勋任议郎。

    这时左将军皇甫嵩精兵三万驻扎扶风,盖勋秘密地与他谋划,准备讨伐董卓。

    正值皇甫嵩也被征召,盖勋认为自己的部队太弱,不能独立行动,于是与皇甫嵩一同回京师。

    自公卿以下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长揖而已,与之抗礼,看了的,吓得脸色都变白了。

    董卓问司徒王允说“:想得到一位能干的司隶校尉,哪个可以胜任?”王允说:“只有盖京兆。”董卓说:“这个人明智有余,但是不可充任这种机要的职务。”于是派他为越骑校尉。

    董卓又不想使他长期统率朝廷的警卫部队,再派他为颍川太守。

    还未到郡,征召他回京师。

    这时,河南尹朱亻隽为董卓谋划军事。

    董卓斥责朱亻隽说:“我百战百胜,一心主事。

    你不要胡说,连我的刀也会弄脏的。”盖勋说“:从前武丁那样精明的皇帝,还求别人谏诤,对傅说说‘:启乃心,沃朕心。

    ’就是说要拿你心中所有的,来浇灌我心。

    用你的所见,教我的所不知。

    何况像你这样的人,而想堵塞别人的口吗?”董卓说“:开玩笑的。”盖勋说:“没有听说怒骂可以说是开玩笑。”董卓于是向朱亻隽表示歉意。

    盖勋虽然强直不屈,内心恨董卓,不得意,疽发背死。

    年五十一。

    遗嘱不接受董卓的送丧礼物。

    董卓想表面装着宽容大度,上表请赐东园秘器车马束帛,作为助生送死之礼。

    葬于安陵。

    儿子盖顺,官至永阳太守。

    臧洪传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

    父亲臧..,有才干。

    熹平元年(172),会稽妖贼许昭起兵句章,自称“大将军”,立他的父亲许生为越王,攻破城邑,有好几万人。

    朝廷任命臧..为扬州刺史。

    臧..率领丹阳太守陈夤打败了许昭。

    许昭还是把部队集合起来,危害老百姓。

    臧..等进兵征讨,连战三年,才将许昭平定,抓获许昭父子,杀了几千人。

    臧..升为使匈奴中郎将。

    臧洪年十五,因为父亲对国家有功劳,任命为董子郎,在太学里有名气。

    他体貌魁梧与平常人不一样。

    举为孝廉,补郎丘长。

    中平末年,辞官回家,太守张超请他为功曹。

    这时董卓弑帝,想夺取汉家天下。

    臧洪说张超说:“太守世代受恩朝廷,兄弟都任大郡,现在王室危在旦夕,贼臣虎视眈眈,这真是忠心为国的人效命的时候。

    现在郡境还完整无缺,百姓富足,如果战鼓一响,可以集合二万人,率领他们诛除国贼,为天下高举义旗,不是很好吗?”张超赞同他的意见,并且与臧洪西去陈留,和哥哥张邈商量。

    张邈先对张超说“:听说你当太守,,把政务交给臧洪,臧洪是怎样一个人呀!”张超说:“臧洪是海内的一个奇人,才略智谋比我还强呢。”张邈立即与臧洪谈话,大为赞赏。

    使臧洪去见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都彼此引为知己。

    张邈原来本有谋约,张超到了,就决定下来了,于是与各牧守大会于酸枣。

    设坛场,准备订盟,却互相辞让起来,谁也不敢先登,大家都推臧洪。

    臧洪于是提起衣服升坛,歃血而盟说“:汉朝不幸,朝廷纲纪混乱,贼臣董卓,趁机为害,灾祸落在皇帝身上,毒流百姓。

    最可怕的是汉朝灭亡,国家败坏。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集合义兵,共赴国难。

    凡我同盟的人,齐心戮力,以尽臣子的忠节,杀头就杀头,绝无二心。

    如有违背盟誓,使他一命归天,绝子断孙。

    皇天后土,祖宗神灵,实所共鉴。”臧洪词气激昂,听了的无不为之奋起。

    自此之后,各家军队心怀迟疑,没有敢于先行的,致使军粮不足,兵众分崩离析。

    这时,讨虏校尉公孙瓒与大司马刘虞闹意见,张超派臧洪去找刘虞,共同商讨讨贼计划,走到河间,遇上幽、冀发生战事,道路不通,因此去了袁绍那里。

    袁绍见了臧洪,佩服他的才华,与臧洪结为朋友,让臧洪代理青州刺史。

    前刺史焦和,好虚名,是个说空话的能手。

    这时黄巾贼处处流窜,青州老百姓富有,军队、器械多。

    焦和想与各同盟去京师,还未动身,黄巾贼已经来了,攻破城邑,屠杀百姓。

    焦和不懂军事,只是把女巫祝史请到府里,求神降福。

    又怕黄巾贼乘冰冻时期过河,命令作许多陷冰丸,投在河里。

    他的部众因此溃散,焦和也病死。

    臧洪收集抚慰离散的部众,百姓才得平安。

    在事二年,袁绍害怕他能干,调他为东郡太守,都东武阳。

    这时,曹操在雍丘包围了张超,形势非常危险。

    张超对军吏说:“今天的事,只有臧洪一定来救我。”有人说:“袁绍与曹操正相好,臧洪是袁绍的人,恐怕臧洪不会远来,失福而取祸。”张超说:“子源天下义士,终究不会背离他的本志的。

    可能被强力挟制,没有办法啊!”臧洪开始听说张超被围,赤脚号哭,并整兵待发,准备救援张超。

    认为自己的兵力太弱,向袁绍请兵,袁绍不给,张超的守城被攻破,张超的全族人被杀尽。

    臧洪因此怨恨袁绍,断绝关系,不与他往来。

    袁绍派兵包围臧洪,经年不能攻下,袁绍使臧洪同县人陈琳写信晓谕臧洪,说明祸福,用私人的恩情和国家大义相责。

    臧洪回答说:别后相思,常常发于寤寐之中。

    我们相距不远,而各人所走的道路不同,郁郁情怀,哪能用一二句话说得完呢!前些日子,承你不弃,频频来信,叙述祸福得失,公谊私情,最为亲切。

    你这样有才华的人,博通经典,难道会暗于大道,不了解我的志趣吗?因此,我就没有给你回信,也想你远揣我心,大体上了解我的性格。

    最近又接到你的手书,援引纷纷,虽不想作答复,而你说得恳切,不应鲁莽不理。

    我是个小人,本来就没有大志,因服役在外,蒙袁公相识,恩义深,情分厚,得以窃据大州,谁愿意今天自己回去接受屠戮呢?每登城阅兵,看了袁公的旗鼓,遥望袁公的帐幄,而故人的反复周旋,更为之激动不已,持弦促矢,不觉泪流满面!为什么呢?我自己认为辅佐袁公,没有后悔的地方,袁公待我,也大大地超过对待与我同辈的人。

    最初受任,都是志在国家大事:扫清外寇叛逆,共同拥护王室。

    谁知本州被侵,郡将陷入困境,我向袁公请求增兵,竟然遭到拒绝,辞行被拘。

    使我的老领导因此族灭。

    我这样一个小小的私心,也没有获得同情,难道可以恢复交友之道,严重地亏损我的忠孝之名吗?所以我含着悲痛挥戈,拭干眼泪与他诀别。

    如果袁公稍许有点忠恕之情,来的侧席接待,走的克己自责,那我就高季扎逃位之志,今天这个仗就不打了。

    从前张景明登坛歃血为盟,拿着书信往来奔走,终于使韩馥让印,袁公得了冀州。

    后来张景明只因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不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遭到夷灭。

    吕奉先讨伐董卓来求袁公,请兵不给,告辞回洛阳,有什么罪?而袁公竟派兵斫杀。

    刘子璜受命出使,超过了时间,请求辞去使命,不获批准,畏君怀亲,因用诈求归,可以说是有志于忠孝,无损于霸道,也被杀害,不见减免。

    希图进升的加官,违反了他意旨的被杀,这是袁公之利,不是游士的愿望。

    所以以前人为鉴戒,死守穷城,也不过是君子逃亡,不去敌国而已。

    足下见到包围很久了,没有解围,救兵未到,有感到婚姻的情义,推及平生友谊,认为屈节而生,比守义而死好。

    从前晏子不为崔杼白刃加颈而降志屈服,南史氏不因太史尽死而曲笔求生。

    所以身传图象,名垂后世。

    何况我据金城之牢固,使百姓军士之勇力,分三年的积蓄作一年之用,匡救困倦,补足缺乏,取悦天下,还用什么筑室反耕呀!但怕秋风一起,尘土飞扬,伯皀驱马南向,张扬、飞燕合力作乱,北方边境警报时传,手足之臣将请归自救。

    所以袁公应于此时以同辈相鉴戒,卷起旗子退师,怒发得太久了,把威风暴露于我的城下,是不大合适的。

    足下讥刺我依靠黑山以为救援,为什么不念黄巾的合纵呢?从前高祖收彭越于钜野,光武创基业于绿林,终能或受命于天,或中兴帝业。

    如果可以辅佐君主兴隆王化,那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亲奉玺书,与他从事!别了孔璋,足下邀利于境外,臧洪投命于君亲;你托身袁绍,我名记长安。

    你说我身死名灭,我也笑你生死无闻。

    本同末离,努力努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袁绍看了臧洪的回信,晓得他没有投降的意思,于是增兵急攻。

    城里粮食没有了,外面又无救兵,臧洪自己估计不免于死,叫吏士说:“袁绍无道,图谋不轨,又不援救我臧洪的郡将,我在大义上,不得不死。

    想你们本来没事,白白地遭此祸,可以在城未破之先,率领你们的妻子儿女出城。”将吏都哭泣着说“:您与袁氏,原来没有怨隙,为了郡将,以致如此危困,我们何忍丢开您走呢!”开始还挖老鼠吃,煮筋角吃,后来什么也没得吃的了,主簿开发内厨拿出三斗米来,请为臧洪煮些稀饭,臧洪说:“哪能我一个人独吃呢?”让煮成清粥,叫全体士卒都吃。

    又杀了他的爱妾,给兵将吃。

    兵将都流泪,不能抬头。

    男女七八十人死在一起,没有一个背叛的。

    城破,活捉了臧洪。

    袁绍盛张帷幔,大会诸将见臧洪。

    说“:臧洪为什么这样不听话!今日服不服?”臧洪怒目圆睁说“:诸袁为汉朝的臣子,四世五公,受恩深重,现在朝廷衰弱,没有扶危辅助之意,反而因缘时会,意图趁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多杀忠良之士,树立自己的奸威。

    我亲眼看见将军呼张陈留为兄,那么,我的府君张超也应当称弟,不能同心协力,为国家除害,而是拥有兵众,旁观别人斩尽杀绝。

    可惜我的兵力不行,不能为张府君报仇,什么叫做服啊!”袁绍本爱臧洪,心想只要他屈服了,就赦免了。

    看了他说话激切,知道他终不会为他所用,于是命令杀了他。

    臧洪的同县人陈容,年轻当诸生。

    羡慕臧洪的为人,跟他为东郡丞。

    在城破之先,臧洪使他去了袁绍那里。

    臧洪在城破后被擒,大会诸将时,陈容在座,看见臧洪当死,站起来对袁绍说:“将军举大事,想为天下扫除凶暴,但是先行诛杀忠义之士,这难道符合天意?臧洪举兵为了郡将,怎么杀他!”袁绍非常惭愧,使人把陈容牵出去,说:“你不是臧洪一伙,白白地这样为啥?”陈容回头说:“仁义难道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行仁义,就是君子;不行仁义,就是小人。

    今天宁愿与臧洪同日死,不与你将军同日生啊!”因此也被杀。

    在坐的人,无不叹息。

    私语说“:为什么一天杀二烈士!”史官评论说:曹操包围张超于雍丘,臧洪感慨愤激到了极点,想见他赤脚号泣、整顿戎装、请兵救援的情状,真是可怜啊!英雄豪杰所追求的,大抵与守义之士的思想不同吧?至于那些缔谋连衡,互相勾结,心怀诈术以相标榜的,都是惟利害势力所在罢了。

    何况偏处一隅的雍丘城已经很危险了,曹操与袁绍正相好之际,臧洪空想借外敌的力量,解救张超的倒悬之急。

    争恨小故,不胜愤怒的叫做忿愤之师。

    是不能打胜仗的,兵家所应该防止的。

    臧洪可说有从前申包胥去秦乞师,哭于秦庭,请秦救楚的节概,但是申包胥是成功的,秦出师帮助楚国打败了吴国,臧洪却没有达到目的。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县人。

    世为大姓。

    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

    张衡少年时会做文章,曾在三辅游学,因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六艺。

    虽才高于世,没有骄傲之情。

    平常从容淡泊,不爱与俗人相交。

    和帝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公府几次征召不就。

    当时,国家太平已久,自王侯以下,没有不奢侈过度的。

    张衡于是学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用以讽谏。

    殚精竭思十年才作成。

    文多,故不写在这里。

    大将军邓骘赞赏他的才华,多次征召,他不应。

    张衡长于机械,特别用心于天文、阴阳、历算。

    平常爱扬雄的《太玄经》,对崔瑗说“:我看《太玄》,才知道子云妙极道数,可与《五经》相比,不仅仅是传记一类,使人论辩阴阳之事,汉朝得天下二百年来的书啊。

    再二百年,《太玄经》就会衰微吗?因为作者的命运必显一世,这是当然之符验。

    汉朝四百年之际,《玄》学还要兴起来的呢。”安帝早就听说张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为郎中,再升为太史令。

    于是研究阴阳,精通天文历法,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写得挺详细明白。

    顺帝初年,再调动,又为太史令。

    张衡不羡慕当世的功名富贵,所担任官位,往往多年不得迁升。

    自离史官,五年又回到原职。

    于是设客问体,作《应问》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阳嘉元年(132),又造候风地动仪。

    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外有八条龙,每条龙口衔铜丸,下面有蟾蜍,张口接丸。

    牙机巧制,都隐藏樽中,覆盖周密,无缝隙。

    如果地动,樽就使龙摇动起来,机发,龙就吐丸,丸入蟾蜍口中,发出激扬之声,守者因此知道地动了。

    虽然一龙发机,而其余七龙之头不动,找到龙动的地方,就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

    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地震陇西,于是都服其神妙。

    自此之后,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当时,政事渐衰,权柄被臣下操纵。

    张衡于是上疏陈事。

    说:“皇上聪明俊哲,耿承天命,不幸作太子时,废为济阴王,龙德未升。

    现在乘云在上,不进天位,真是所谓将登大位,必先穷困吧。

    亲身经过艰难的,了解下情,饱经险易的,明白事物的真伪。

    所以能够处理万机,无所疑惑。

    措施适当,各行各业,都很协调,应该受到天神降福,平民百姓的爱戴。

    而阴阳未和,灾祸屡见。

    神明虽深远,却暗暗地看着。

    仁则得福,淫则得祸,如影的随形,声的应响。

    因德降善,以失获罪,天道虽远,吉凶可见。

    近世郑众、蔡伦、江京、樊丰、周广、王圣,都是明显的例子。

    所以谨慎小心,一定得福,骄奢谄媚,很少不遭杀身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至于情胜其性,随流忘反,岂止不肖之人,中才也都如此。

    如果不是大贤,不能见得思义,所以积恶成罪,罪不可免。

    假使能瞻前顾后,以往事为戒,那怎么会遭到祸害呢!贵宠之臣,众目所视,有什么罪过,上下的人都知道。

    奖善罚恶,人同此心。

    所以怨恨满盈,神明就会降下罪祸。

    近年雨常不足,考求所失,即《洪范》所说的君行有过错,则常阳顺之,常阳则多旱。

    要警惕群臣奢侈,不守范例,自下逼上,加速罪咎征兆的到来。

    又前年京师地震土裂,裂是意味着威分,震是意味着有人捣乱。

    君用静唱,则臣以动和之,威自上出,不出于下,这是国家的制度。

    我耽心皇上怕麻烦,政令不一人独揽,恩爱不忍割弃,与众共威。

    威不可分,德不可共。

    《洪范》说:‘臣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老天在上看得明白,虽远不误。

    灾异的出现,前后几次了,而未见改革,反悔过去,人非圣贤,不能没有过错。

    愿皇上考古循旧,莫使刑德八柄,不由天子。

    如果恩从上下,事依礼制,礼制完备,奢侈越轨的事止,凡事处理适当,就无罪凶。

    然后神灵所希望的都得到满足,灾异就消除了。”起先,光武好谶。

    显宗、肃宗继承祖说。

    自中兴以后,儒生争学图纬,更复附以妖言。

    张衡认为图纬虚妄,不是圣人之法。

    于是上疏。

    说“:我听说圣人明析天文历法以定吉凶,加以卜筮,杂用九宫,测度天象,检验道理,尽在于此。

    有的观看星辰逆顺,寒热所由;有的考察龟策的占卜,巫觋之所说,他们凭借的不止一术。

    前面说的,后面证实,所以聪明之士,以此为贵。

    叫做谶书。

    谶书开始流行,知道的不多。

    自汉取代秦,用兵力战,功成业就,可说是大事。

    这时无人说谶。

    如夏侯胜、睦孟等,以道术立名,他们的著述,没有谶字。

    刘向父子领校秘书,审定九流,也对谶没有记录。

    成、哀以后,才开始听说谶这回事。

    《尚书》载尧使鲧治洪水,九年不成,鲧被处死,禹才继起。

    而《春秋谶》说‘:共工理水。

    ’凡谶都说黄帝伐蚩尤,而《诗谶》独以为‘蚩尤败,然后尧受命’。

    《春秋元命包》中有公输班与墨翟,事情发生战国,不是春秋时期。

    又说‘别有益州’。

    设置益州在武帝时,其名三辅诸陵,世代可知。

    至于图谶中止于成帝。

    一卷书中,数事互异,圣人之言,不会如此。

    大概是虚伪之徒,借此求世取财。

    以前侍中贾逵指出谶互相矛盾三十余事,一群说谶的人都不能解释。

    至于王莽篡位,这是汉朝的大祸,八十篇为什么不戒呢?这就可知图谶成于哀平之世啊!且《河流》、《六艺》,篇目已定,后人强相附会,不容妄有加增。

    永元中,清河人宋景用历纪推言水灾,而假托洞视玉版所见。

    有的至于弃家业,走入山林,后都无效,又搜集前世的成事,作为证验。

    至顺帝废而复位,就不知道了。

    这都是欺世骗俗,蒙昧势位,其情虚伪,清清楚楚,却没有人纠禁。

    律历、卦候、九宫、风角,屡有效验,没有人学,而争说谶纬之书。

    譬如画工,厌恶画犬马,而喜欢作鬼魅,这是因为具体的事物难于形容,而鬼魅虚伪无形,画起来容易。

    应该收藏图谶,禁止流行,则是非不致混淆,坏书也没有了。”后升侍中,帝把他引入深宫,讽议左右。

    曾经问张衡,天下所痛恶的是什么。

    宦官怕他说坏话,都睁着眼睛看着他。

    张衡于是说了些假话出去了。

    但是宦官还是怕他为患,一起诬陷他。

    张衡常想着如何立身行事。

    认为吉凶祸福,幽暗深微,不易明白,于是作《思玄赋》,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志。

    顺帝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当时河间王骄奢淫逸,不遵守法纪;又有不少豪强之徒,纠集一起捣乱。

    张衡到任,树威严,整理法度,暗中探得奸党名姓,一时收捕,上下肃然,以政治清廉著称。

    任职三年,上书请求退职归家。

    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139)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诸儒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又想继孔子《易》补正《彖》、《象》的残缺,始终没有完成。

    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间》、《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安帝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马余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张衡参加讨论,适刘珍、刘..马余逝世,张衡平居叹息,想完成这件事。

    及为侍中,上疏请得在东观专门收检遗文,全力补缀。

    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记与典籍不合的十余事。

    又认为王莽本传,只应记载篡夺皇位而已,至于编年月,记灾祥,应作《元后本纪》。

    又更始居位,人民没有什么异议。

    光武初为其将,后来才即位,应该把更始之号建在光武之前。

    上书数次,没采纳。

    后来的著述,多不详见于典籍,时人感到遗憾。

    史官评说:崔瑗称赞平子说:“数术穷究天地的奥妙,制作的技巧,与自然同工。”这种造诣可以说说吗?考其研究天地,天地的灵气无所蕴蓄;用心机械,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智慧。

    所以人深微的思想,达到了智思的顶点。

    《礼记》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考量他的智思,难道能说它仅仅是一种艺能吗?它对德行有什么亏损呢?马融传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

    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

    人长得漂亮,有才华,善于言辞。

    以前,京兆挚恂隐居南山,用儒术教授生徒,不应征聘,名闻关西。

    马融从他游学,博通经书。

    挚恂赞赏马融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108),大将军邓骘闻马融有名,召为舍人,他不喜欢这个,不应命。

    客居凉州武都、汉阳间。

    这时羌虏突起,扰乱边境。

    米谷价格飞涨,自关以西,道上饿死的一个接一个。

    马融饥困,就后悔起来,对他的朋友说:“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割其喉,这种以名害生的事,愚夫也不干。

    ’为什么呢?生是最可贵的。

    现在为了怕乡曲之士耻笑,使无价的身体受到摧残,这不符合老庄的道理。”就去应了邓骘的征召。

    四年(110),拜为校书郎中,至东观典校秘藏书籍。

    这时,邓太后掌权,邓骘兄弟辅政。

    一般浅见的儒生学士,认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停止了练武的制度,不讲战阵之法。

    因此猾贼蜂起,乘国家无备。

    马融大为不满,认为文武之道,圣贤所重,金、木、水、火、土,人并用之,废一不可,哪能不讲武功呢。

    元初二年(115),上《广成颂》以讽谏之。

    序言说:“我闻孔子讲过:‘奢侈浪费就不谦让,太朴素节约就是鄙陋。

    ’奢、俭,以礼为标准。

    所以《蟋蟀》、《山枢》都是讽刺国君不要太享乐,也不要放着车马不用。

    文武之道,折衷行事。

    要乐而不过度,忧而不疲乏,先王所以平和五脏六腑,怡养精神,永远行之。

    所以如何用乐,记载在《虞谟》之中,吉日田猎,《周诗》也有叙述。

    这是圣王贤君,为了赞美盛世,难道是为了奢侈淫乐吗?安帝即位以来,遇上地震,皇上警惕灾异,自己刻苦,禁苑荒芜,乐器废弃,勤劳忧思,十有余年,超过礼制。

    加之,皇太后体现了唐尧亲九族,笃和睦之情;皇上实践了有虞淳厚的孝道,外戚诸家,有什么疾病,派人慰问,很少疏忽。

    时时宁息,又没有什么娱乐,这大概不是迎接太和,有助万福之道吧。

    我认为现在虽有蝗灾,今年五月以来,雨露及时,好兆头来了。

    进入冬节,农事间隙,应该去广成,观察川原,看宿麦,奖励收藏,从而讲武狩猎,使官吏百姓,再看到旌旗之美,听到钟鼓之音,欢嬉喜乐,鼓舞于田野之间,迎和气,召休庆。

    蝼蚁小人,不尽思念。

    职在校书,根据旧文,叙说田猎的事情。

    写了《广成颂》一篇作为讽刺。”《颂》送上,触犯了邓氏,呆在东观,十年不得升迁。

    因为兄长之子死了,自己请罪归家。

    太后听说了,大怒,说马融不尊重朝廷命令,想去州郡做官。

    于是下令禁止马融为官。

    太后死,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回到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这时皇帝东巡泰山,马融上《东巡颂》,帝赞赏他的文章,召拜郎中。

    北乡侯即位,融作书称病,离郎中,为郡功曹。

    阳嘉二年(133),朝廷推举敦朴之士。

    城门校尉岑起举马融,征召赴公车,经过考试,拜议郎,大将军梁商荐为从事中郎,升武都太守。

    这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征讨,而拖延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