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年间,他又随方瑛平定贵东苗人干把猪。方瑛去世后,皇上即任李震为总兵官,取代方瑛镇守贵州、湖广。当初,麻城人李添保因拖欠赋税逃入苗人当中,伪称是唐太宗的后代,拥有部众一万余人,僭号称王,建年号叫武烈,抢掠远近各地。李震进兵攻击,大破李添保。李添保逃入贵州鬼池苗人当中,又引诱群苗出来抢掠。李震擒住了他,送到京师。不久他又攻破西堡苗人。

    五年(1461)春,他剿捕城步的瑶、壮,攻打横水、城溪、莫宜、中平等寨,都击破了它们。他长驱进到广西的西延,会合总兵官过兴的部队,攻克十八团等瑶人,前后共俘虏和斩杀数千人。这年冬,皇上命李震专门镇守湖广,以李安为总兵官,镇守贵州。第二年夏他率军从锦田、江华到达云川、桂岭、横江等寨,击破瑶人,俘虏和斩杀二千八百余人。七年(1463)冬,苗人据守赤溪氵南洞长官司。李震和李安分道进兵,斩杀贼人首领飞天侯等人,攻破二百余寨,收复了长官司。他进升为都督同知。第二年冬,广西瑶人侵入湖南,夜间进入桂阳城大肆抢掠。李震派兵分道追击,接连把他们击败,俘虏和斩杀一千余人。

    成化改元后,李震守备靖州。都指挥同知庄荣上奏贵州黎平等府紧邻湖广五开等卫,非用大将总领不可,皇上于是又命李震兼镇贵州。不久,他抓获贼人首领苗虫虾。

    荆州、襄阳一带贼人刘千斤、石和尚作乱,李震进兵讨伐。贼人屡败,官军乘胜追到梅溪贼人巢穴。官军仗打得不利,都指挥以下三十八人战死,有诏书严厉责备李震。白圭等大军到后,李震从南漳进兵,联合攻击,大破贼人,贼人遂被平定。论功,李震升为右都督。

    当时武冈、沅靖、铜鼓、五开等地苗人又纷纷起来作乱,而贵州也告警。李震说贵州终究难以遥制,请求让他专镇湖广,皇上答应了。于是李震回师。由铜鼓、天住分四路进兵,连破贼人,直抵清水江。用苗人为向导,深入贼境。两个月间他攻破贼人巢穴八百处,焚烧房舍一万三千间,斩获三千三百人,而抢劫桂阳的广西瑶人,也被斩杀三千八百余人。当时,李震威名震西南,苗、僚闻风畏惧,称他为“金牌李”。七年(1471),李震与项忠讨平流贼李原,招抚流民九十万人,荆、襄遂被平定。详见《项忠传》。

    十一年(1475),苗人又侵犯武冈、靖州,湖湘受到严重骚扰。李震与巡抚刘敷等人分五路进击,攻破六百二十余寨,俘虏和斩杀八千五百余人,俘获贼人子女以万计。论功,李震被封为兴宁伯。当时武靖侯赵辅、宁晋伯刘聚都因功受封,但议论者多对他们有异议,唯独李震功劳最高,没有人有异言。

    参将吴经与李震有矛盾,他的弟弟千户吴绶是汪直的心腹,吴经便嘱咐吴绶陷害李震。正好汪直正在排挤项忠,牵连到李震,李震于是被捕入狱,夺去爵位,降为左都督,发往南京闲住。不久,汪直派校尉去刺探情况,他们说李震暗中勾结守备太监覃包,私下通贿赂。皇上大怒,派汪直到南京历数覃包等人的罪行,罚降覃包为孝陵司香,勒令李震回京。汪直败后,李震上诉求恢复爵位,不久去世。

    李震在湖湘岁久,熟知苗人情况,善于用兵。一时间论征苗之功,方瑛之后以李震为最。但他贪功冒进,又喜欢交结权贵,竟因此而败。

    欧磐传

    欧磐,滁县人。承袭世职指挥使。成化年间,升为广东都指挥佥事,多次剿蛮寇有功。后受总督朱英的推荐,充任广西右参将,分守柳州、庆远。与左参将马义讨伐融县八寨的瑶人,将其攻克。部队回来后,余贼又出来抢掠,欧磐受到弹劾。皇上废去欧磐等人的功劳,但抚恤死难者的家属。瑶贼方公强作乱,兵部弹劾总镇宦官顾恒,并连及欧磐,应当把他贬戍。督抚大臣上奏说“:欧磐所守的乃是瑶、壮出没之地。欧磐招募死士,夜间攻入贼人巢穴,斩其头领胡公返,威震群蛮。论功,可以赎罪。”皇上于是宽宥了他,让他回原任。二十三年(1487),郁林、陆川贼人黄公定、胡公明等人作乱,欧磐偕同按察使陶鲁等分五路攻破了他们。进升为都指挥同知。

    弘治初年,他谢病辞职。总督秦..说欧磐多历战阵,有才干也有品行,请求起用。诏令叫他回任。八年(1495),府江、永安等地壮人作乱。总督闵王圭调兵六万,分四哨前往讨伐。欧磐从象州、修仁直捣陆洞,所向披靡。后来,他又偕同诸军连破山寨一百八十座,斩首六千多级。他升为都指挥使,升任广西副总兵。思恩土官岑浚在丹良庄筑石城,截断江面,括取商人利益。帅府命令他毁掉,他不听。欧磐从田州回来,督兵将去毁城。岑浚率众抗拒,欧磐将他击败,终于铲掉了石城。都御史邓廷瓒等人因欧磐功多,上报朝廷,欧磐升为都督佥事。十五年,命他佩平蛮将军印,镇守湖广。

    欧磐为将廉洁,能得士卒之心。他久镇南邦,蛮人畏服。十八年(1505),他请告老回乡。又过了两年去世。皇上按规定赐给祭葬。

    曹鼐传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时豪爽而有大志,侍奉继母很孝顺,因此而闻名。宣德初年,他由举人被授予代州训导,曹鼐请授予别的职务,于是改任为泰和县典史。七年(1432),他督工匠到京师,上疏请求入闱考试,结果他又考中顺天府乡试。第二年,他考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皇上在礼部赐宴招待他。进士受宴于礼部,即从曹鼐开始。曹鼐进入翰林院,任修撰。

    正统元年(1436),他充任讲经筵讲官。《宣宗实录》编成,曹鼐升为侍讲,赐给三品章服。五年,因杨荣、杨士奇的推荐,他入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曹鼐为人内刚而外和,通达政体。杨荣死后,杨士奇常常生病,不能理事,内阁事务多由曹鼐决定。皇上认为他贤,升他为翰林学士。十年,进升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入侵,宦官王振挟持皇上亲征。朝臣纷纷上书劝谏,皇上不听,曹鼐和张益以阁臣身份扈从皇上出征。还没到大同,士兵已经缺粮,宋瑛、朱冕全军覆没,大臣们请求班师。王振不许,催促各军前进。大将朱勇跪着向前听命,尚书邝聎、王佐跪在草中,到了天黑还不得允许起身。钦天监正彭德清说天象示警,如果前进,恐怕会危及皇上。王振骂道“:你懂什么?如果是这样,也是天命而已。”曹鼐说:“做臣子的固不足惜,但主上身系天下安危,怎能轻易冒进?”王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前方的败报不断传来,王振这才害怕了,想回师。定襄侯郭登对曹鼐、张益说:“从这里到紫荆关,才四十多里,皇上车驾宜从紫荆关入内地。”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幸临他的家,便不听从这一建议,又折而向东,奔向居庸关。

    八月辛酉,到达土木堡。当地地势太高,挖地深二丈也不见水。瓦剌的军队大量拥到,据守南河。第二天他们假装退却,并派使者来通和。皇上召曹鼐起草诏书回答他。王振马上令移营靠近水边,结果队伍行列大乱。敌寇骑兵闯入阵中,皇上突围不出,被瓦剌兵拥去。曹鼐、张益等人都死于难。景帝即位后,赠曹鼐为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授予他的儿子曹恩为大理寺评事。英宗复位后,加赠他为太傅,改谥文忠,又授予他的孙子曹荣为锦衣卫百户。曹鼐的弟弟曹鼎是进士,历任吏科都给事中。

    张益,字士谦,江宁人。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由庶吉士被任为中书舍人,又改任大理寺评事。他参与编修《宣宗实录》,改任为修撰。他博学强记,赋诗作文提笔立就,三杨都很敬重他。不久进升为侍读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入文渊阁。还没到三个月,他即遇难身亡。景帝即位后,赠予他学士,谥文僖。

    邝纒传

    邝聎,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的币制被豪民阻挠破坏。皇上派邝聎去调查处理。人们以为将要兴起大案,邝聎抓了一两个豪商回来,上奏说:“市民一听到命令都非常害怕,币制已经通行了。”这事就这么解决了。倭寇侵犯辽东,戍守官兵有一百多人犯法,都应处死。邝聎奉命调查审问,上书说他们值得同情,皇上因此宽宥了他们。营建北京时,动用役夫数万,皇上命邝聎视察,生病的人因此多不死。

    十六年(1418),有人说陕西百姓群聚,图谋不轨。皇上升邝聎为陕西按察副使,敕令他可以相机调兵剿捕。邝聎上书说陕西百姓是冤枉的,皇上诏令他诛杀造谣的人。宣德四年(1429),他赈济关中饥荒。邝聎在陕西岁久,刑政清简。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他被升为应天府尹。他废除苛刻严酷之政,商业征税和田税都斟酌使其宽平。

    正统元年(1436),他升为兵部右侍郎。第二年,尚书王骥出去督军,邝聎独掌兵部事务。当时边陲报警很多,将帅乏人,邝聎请求中外大臣广泛推荐有谋略和勇武之士,以备任用。六年,山东受灾,邝聎请放宽民间繁殖牧养官马赔偿之令,使人民能够恢复生产。

    十年(1445),他升为尚书。按旧例,各个卫从百户以下应当更代的,一定要入京考试,因路途遥远而无钱赴京的,终身得不到更代。邝聎请让他们就在各所属的都司考试,人们都觉得方便。瓦剌部的也先势力强盛,邝聎请做好防备,并与廷臣提出了防备策略上奏,请增派大同守兵,选择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他又请停止役使京营兵去修城,使他们得到休息,以备有缓急之事发生。当时没被采用。

    也先入侵,王振主张皇上亲征,也不和外廷讨论是否可行。诏书下达后,邝聎上疏说:“也先入侵,一员边将足以制住他。陛下是宗庙社稷之主,为什么不自重?”皇上不听。邝聎扈从圣驾出关后,又力请皇上回銮。王振大怒,令他和户部尚书王佐都随大营出发。邝聎从马上摔下来,几乎不幸,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就医。邝聎说:“至尊在队伍中,敢托病自便吗?”车驾到达宣府,朱勇败死。邝聎请疾驱入关,并严兵殿后保护。不见回报。他又到行在所申请。王振大怒说“:迂腐的儒士怎懂得军事?再说者死!”邝聎说:“我为社稷和人民而说,怕什么?”王振叱左右把他扶出去。邝聎与王佐在帐幕中对哭。第二天,皇师覆没,邝聎死,终年六十五岁。

    邝聎为人端正廉洁,勤劳谨慎,性格至孝。父亲邝子辅任句容县教官,对邝聎教育很严。邝聎在陕西岁久,想见父亲一面,于是计划聘父亲为乡试考官,父亲怒道“:儿子任按察官员,而父亲做考官,怎么防人闲话?”寄信去责备他。邝聎又曾寄给父亲粗布衣服,他的父亲又写信去责备说:“你掌管法律,应当洗清冤案,释放被滞留的囚犯,以便不辱使命,你到哪里弄到这件衣服,用来玷污我?”把衣服封还给了邝聎。邝聎手捧书信,跪下诵读,哭着接受父亲的教诲。景泰初年,赠邝聎为少保,授予他的儿子邝仪为主事。成化初年,谥忠肃。

    王佐传

    王佐,海丰人。永乐年间通过乡试,毕业于太学,以有学行而闻名,被升为吏科给事中。他器宇凝重,奏对皇上很详尽而且优雅,为宣宗选中。

    宣德二年(1427),超升王佐为户部右侍郎。因太仓、临清、德州、淮安、徐州等地粮仓多有积弊,皇上令王佐前往巡视。平江伯陈蠧说,漕运的士卒有十二万人,每年输运粮食非常艰苦,请在南方征调同样数目的百姓,取代军队轮番转运。诏令王佐与陈蠧和黄福讨论。王佐回来后上奏说,东南百姓已经很困苦,这一建议于是被取消了。他受命治理通州到直沽的河道。后来,又赴宣府商议屯田事宜。

    英宗即位之初,王佐出镇河南。他上奏说军卫收取税粮,奸弊百出,请变更制度。廷臣意见除边防之军卫以外,其他地区改由有关官员收税。不久他被召回,受命督理甘肃的军队粮饷。正统元年(1436),他处理长芦盐税。三年,提督京师和通州的粮仓草场。他所到之处,事情无不得到妥善处理。

    六年(1441),尚书刘中敷得罪,皇上召他回来管理户部事务,不久进升他为尚书。十一年,他奉诏令审讯安乡伯张安兄弟争俸禄之事,他被指责为与司法官员相互推诿,被弹劾审问,不久获释。当时军旅四出,耗费动辄以数万计,国库空虚。王佐从容调剂,节省有方。他长期在户部,不图赫赫之名,而宽厚有度量,虽然政务纷繁,但也不曾放下学问,人们称他是个君子。

    土木堡之变,他与邝聎、丁铉、王永和、邓蓕一同死难。赠少保,授予他的儿子王道为户部主事。成化初年,谥忠简。

    万安传

    万安,字循吉,眉州人。身高体魁,眉目如同刻画,外表宽和而内心深险。正统十三年(1448),中进士,改为庶吉士,被授予编修官。

    成化初年,他屡升为礼部左侍郎。五年(1469),命他兼任翰任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与他同年中进士的詹事李泰,是宦官永昌的养子,比他年轻。万安把李泰当哥哥对待,很得他的欢心。李泰与万安同官。每逢应当升迁,必推万安出自己之上。这时朝廷讨论选阁臣,李泰又推出万安,说:“你先上,我不愁不到。”所以万安得入阁,而李泰突然暴病而死。

    万安没有学术,掌权之后,每天只专事请托,交结各阉官为内援。当时万贵妃宠冠后宫,万安便通过宦官献殷勤,自称是子侄之辈。贵妃曾自愧没有门阀家世,听说有万安这个家门非常高兴。贵妃的弟弟锦衣卫指挥万通,遂以同族身份多次走访万安之家。万通的妻子王氏,她的母亲从博兴来,王氏对母亲说:“原来家贫时,曾把妹妹送给别人做妾,现在她在哪?”她母亲说“:好像是四川万编修家。”万通心疑是万安,访问之下,果然是万安的妾,从此两家妇人经常往来。万通的妻子落籍在禁宫内,可以随便出入,万安因此得以详知宫中动静,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侍郎邢让、祭酒陈鉴与万安是同年进士,互不相容。万安便制造狱案,把两人除名了。

    七年(1471)冬,彗星见于大田,侵犯太微。廷臣都说君臣隔绝,应时常召见大臣议政。大学士彭时、商辂力请皇上这样做。司礼监宦官于是约定皇上御殿之日召大臣应对,并且说:“君臣初见,感情可能不融洽,不要多言,姑待将来再说。”宦官将入内,又叮嘱了一遍。到召见时,彭时说天变可畏,皇上说“:我已知道了,卿等应当尽心而为。”彭时又说:“昨天御史有奏疏,请削减京官的俸薪。这样做武臣不免失望,请照旧为便。”皇上答应了。万安于是叩头欢呼万岁,便想出来。彭时、商辂不得已,都叩头而退。宦官戏笑朝臣说“:你们曾说不得皇上召见。这回见到了,只知道呼万岁吗?”一时传为笑谈,称为“万岁阁老”。皇上从此不再召见朝臣了。

    后来尹直入阁,想请见皇上讨论事情。万安劝他说:“从前彭公请召对,一语不合,即叩头呼万岁,以此贻笑。现在我辈凡每事都尽言,由太监选择向皇上汇报,皇上无不应允,这胜过当面应对多了。”万安嬉笑不识大体,并且善于归过于人的做法,多像这样。

    九年(1473),万安升为礼部尚书。后来,改调到户部。十三年,加封他为太子少保,不久改为文渊阁大学士。孝宗出阁,万安升为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不久加封为太子太保。当时彭时已死,商辂因忤逆汪直而离去,在内阁的有刘王羽、刘吉。而万安为首辅,与南方人结党,刘诩与尚书尹..、王越又以北方人为党羽,互相倾轧。但刘诩疏浅而万安深鸷,所以刘王羽终不能胜过万安。

    十八年(1482),汪直受皇上的宠爱衰落,言官请撤消西厂。皇上不许。万安上奏再次请求,回报批准了,中外人士颇因此而称赞万安。《文华大训》编成,万安升为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不久又进升为少傅、太子太师,再升为少师。

    当时,朝政多有失误,四方经常有灾害报来。皇上崇信道教,封金阙、玉阙真君为上帝,派万安在灵济宫祭祀他们。而李孜省、邓常恩刚得任用,万安通过彭华暗中与他俩勾结,借以排除异己。于是刘王羽以及王恕、马文升、秦..、耿裕等大臣相继被逐出,而彭华便由詹事升为吏部侍郎,进入内阁。朝臣没有人敢与万安牛氐牾。

    彭华是安福人。大学士彭时的族弟,考中景帝五年(1454)会试第一名。他城府很深,多算计,善于暗中窥伺别人的短处,与万安、李孜省勾结。他曾唆使萧彦庄攻击李秉,又逐出尹..、罗王景,人们都很厌恶而又害怕他。过了一年,他患风疾离去。

    孝宗继位时,万安起草登基诏书,禁止言官借风闻之事挟私情,中外人士哗然。御史汤鼎到内阁去问,万安从容说道“:这是里面的意思。”汤鼎即把万安的话上奏皇上,说万安压制阻塞言路,还把过错归咎于君主,没有人臣之礼。于是庶吉士邹智、御史文贵、姜洪等人纷纷上书论列万安的罪状。在此之前,有歙县人倪进贤,粗知书,但没有品行,对万安阿谀奉承,每天跟他讲房中术。万安很喜欢他,让他去考试,得了进士,被授予庶吉士,任御史。有一天皇上在宫中得到一小盒奏疏,发现里面都是论房中术的,末尾署名是“臣安进”。皇上命太监怀恩拿着它到内阁,说:“这是大臣所应该做的吗?”万安羞愧流汗,伏在地上,无法出声。到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呈入后,皇上又命怀恩对着万安读。万安多次跪起求哀悯,没有离去之意。怀恩上前摘下他的牙牌说“:你可以出去了。”万安这才慌着找马归到家中,请求退休离去。当时他已七十多岁了,路上还在望三台星,希望能得复用。过了一年,他去世,赠太师,谥文康。

    当初,孝穆皇太后之死,内廷纷纷暗指是万贵妃做的手脚。孝宗即位后,鱼台县丞徐顼上书揭发这件事。廷臣建议逮捕审问曾经出入禁宫的万氏的亲戚等人。万安惊恐不知所为,说:“我已久不与万氏往来了。”而刘吉先已与万氏联姻,这时也自危。他的党羽尹直还在内阁,他们共同草拟圣旨压下了这一建议。孝宗仁厚,也放过他们不问,万安、刘吉得以无事。

    万安在政府二十年,每遇科举考试,一定令他的门生任考官,因此他的子孙外甥女婿多得登第。儿子万翼,任南京礼部侍郎。孙子万弘璧,是翰林院编修。万安死后不久,万翼、万弘璧也相继死去,万安竟然绝后。

    刘吉传

    刘吉,字..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1448),中进士,改为庶吉士,任编修,充任讲经筵官。《寰宇通志》修成,他升为修撰。天顺四年(1460),在东宫侍奉太子读书,因亲丧回家。

    宪宗即位后,把他召回修《英宗实录》。刘吉到京后,上疏请求守孝终制。皇上不允,进升他为侍读。《实录》修成后,他升为侍读学士,在讲经筵当值。累升为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1475),他与刘王羽同时受命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不久升为礼部尚书。孝宗出阁后,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十八年,遭父丧,诏令起复他。刘吉再三上疏恳切推辞,而暗中却嘱托外戚万喜为他活动,使他不被允许推辞。《文华大训》修成,他加封为太子太保,进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后来,又升为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不久再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

    孝宗即位后,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极力攻击万安、尹直和刘吉都是小人,应当斥退。刘吉非常恨他。万安、尹直都走了,唯独刘吉留了下来,皇上对他的寄托更专。刘吉担心言官对自己攻击不已,于是建议超升科道官员,不以资历顺序安排职位。皇上下诏起用被斥退和遗漏的人才,给事中贺钦、御史强珍等十人已经得依序升迁,刘吉又上疏推荐他们,各部参预推荐的官员只有林俊一人。刘吉想借此来笼络言路官员,但言官的议论犹未平息。庶子张升、御史曹瞞、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人相继弹劾刘吉。刘吉很愤怒,中伤张升,将他逐了出去。他还屡兴大狱,邹智、方向都被关押,而后贬往远方,姜洪也被贬官。他又与宦官蒋琮勾结,逐出南京御史姜绾等人,都察院官署为之一空。中外人士侧目,而议论的人也少了。

    当初,在成化时期,皇上失德,刘吉与万安、刘王羽没有作出什么规谏纠正,当时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歌谣。至此刘吉见孝宗仁明,同僚徐溥、刘健都是正人,而刘吉在阁臣中是首辅,所以徐、刘二人有什么建议,刘吉也署名,又时时作些正论,盗窃美名以掩盖自己。

    弘治二年(1489)二月,天旱,皇上令儒臣撰写祭文祈雨。刘吉等人说“:近来有奸徒想沿袭李孜省、邓常恩的故伎,见到月宿在毕,将有阴雨天,便奏请祈祷,企图有应验而获得进用。侥幸之门一开,奸徒将会争言祈祷,要宠招祸,这种情况实是由此而发端。撰写祝文之事,臣等不敢奉诏。”皇上悟过来了,遂停罢了这一举动。五月,因有灾异发生,刘吉请皇上敬修德行,防微杜渐,慎终如始。八月,他又因有灾异上陈七项建议。代王献海东青(雕),刘吉等人说登基诏书中已说要辞退四方的贡献,请不要接受。第二年三月,刘吉与同僚上书说:“陛下体质较差,与先帝不同。凡是宴乐游观,一切嗜好之事,都应当减省。左右近臣如果有人请陛下照先帝那么做的,陛下当引太祖、太宗的典故将他斥退。祖宗过节和欢宴游乐都有节制,陛下效法祖宗就行了。”吐鲁番使者进贡狮子后回去,皇上令内阁起草敕书,派宦官去送他们。刘吉等人说不宜对他们优宠太过,使番戎之人轻视中国。这事于是撤消了。后来刘吉又说:“狮子等野兽,每天要喂两只羊,每年要用去七百二十只,还要每天用五十名校尉看守,这都是繁重的耗费。应该对各野兽绝食,让它们处毙。”皇上不能采纳。十二月,有星变,刘吉又说“:近来有妖星出天津,经过杵臼,逼近营室。这个天象主兵、主饥、主水旱之灾。现在南北两京畿、河南、山西、陕西有虫灾旱灾,四川、湖广年成不好。如果明年还是这样,恐怕盗贼窃发,祸乱将会发生。愿陛下节约开支,停罢游宴,屏退谗言,斥出异教,留心诵读经史,讲求治国之道。沙河修桥、江西造瓷器、南海子修缮城垣,这些工程都不紧要,应全部停止。”皇上嘉许采纳了。皇上被近臣之言所迷惑,很崇尚祈祷之事,发出经牌令阁臣作赞,又令他们草拟神将的封号。刘吉等人极力建议这种邪说应当废斥。

    刘吉从孝宗即位之初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到《宪宗实录》修成后,又进升为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他执政岁久,权势煊赫。皇上当初很倾心于他,对他很信任听从,后来对他的宠爱稍衰,但刘吉仍没有离去之意。五年(1492),皇上想封皇后的弟弟为伯爵,命刘吉撰写诰券。刘吉说一定要一起封两位太后的家人子弟才行。皇上不高兴,派宦官到他家,暗示让他退休,刘吉这才上书引退。诏令赐给他敕书,让他照旧例坐驿车回去。

    刘吉多智谋,善于附会和自我掩饰,攀附权贵,锐于营私,常常受言路攻击。他在内阁十八年,人们称他为“刘棉花”,因为他很耐弹(劾)。刘吉怀疑这话是出于落第的举人,便请求举人三次会试不中的,不得再参加会试。当时适逢会试之期,举人都已群集京师,礼部为刘吉请示皇上。皇上下诏说姑令他们入试,以后再如刘吉所请。过后刘吉被罢免,这项规定也就没有实行。刘吉回去后,过了一年去世,赠太师,谥文穆。

    高谷传

    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后,改为春坊司直郎,不久升为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后,开讲经筵。杨士奇推荐高谷和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奉皇上讲读。正统十年(1445),他由侍讲学士升为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参预机务。

    景泰初年,他升为尚书,兼翰林学士,仍掌内阁事务。英宗将回来时,迎接的礼仪太薄,千户龚遂荣投书给高谷,说礼仪应当隆重些,可以援引唐肃宗迎回太上皇的故事。高谷把它装在衣袖中带入朝廷,拿出来给群臣看,说“:武夫尚且知礼,何况儒臣呢?”众人都称赞他说得好。胡氵荧、王直想报告皇上。高谷说:“迎接之礼已经重又议上去了,皇上久没下决定。如果又呈进这封信,使皇上知道朝野同心,这可能也是一助。”都御史王文认为不可。后来言官把这书信奏了上去。皇上质问从哪儿得来,高谷回答说“:从臣这儿。”随即他上书恳请皇上照龚遂荣的建议办。皇上虽然没有听从,但也不加罪。

    二年(1451),高谷升为少保、东阁大学士。更换太子后,他被加封为太子太傅,支给二职俸禄。应天、凤阳受灾,命高谷祭祀三个祖陵,赈济贫民。七年,他进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内阁有七人,他们之间意见多不合。高谷清明正直,所持的意见也正。王文是高谷所推荐,却屡次排挤高谷。高谷多次请求解除机要职务,皇上不许。都给事中林聪因忤逆权贵要人被判死罪,高谷力救,结果他只受到薄惩。陈循和王文陷害考官刘俨、黄谏,皇上命礼部和高谷复阅试卷。高谷极力说刘俨等人无私,并说:“权贵子弟与寒士竞争,本已不可,何况他们不安义命,想因此而陷害考官呢?”皇上于是赐陈循、王文的儿子考中,只黜退了林挺一人,这事得以过去了。

    英宗复位后,陈循、王文等人都被责备斥出,高谷也因病辞职。英宗觉得高谷是长者,对廷臣说:“高谷在内阁时,议迎驾之礼和南宫之事,曾对朕有帮助。赐给他金帛袭衣,派给驿船送他回去。”不久又赐给敕书奖励。

    高谷辞职之后,杜门谢绝宾客。有人问到景泰、天顺年间的事,他总是不回答。天顺四年(1460)正月,去世,终年七十岁。

    高谷身材英俊,喜欢朴素,虽然官当到台司之职,但家中仅是破屋瘠田而已。成化初年,赠予他太保,谥文义。

    胡氵荧传

    胡氵荧,字源洁,武进人。生下来是白发,满月后才变黑。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升为户科都给事中。

    惠帝在大火中驾崩,而有人说他逃走了,还有许多旧臣随从。皇上很怀疑。五年,派胡氵荧出去颁发御制的各种书籍,并仿查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县乡邑,暗中探察建文帝所在。胡氵荧因此在外的时间最长,到十四年才回来。他所到之处,也间或向皇上报告民间隐情。母亲去世时,他请求回去,皇上不许,升他为礼部左侍郎。十七年,他又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府州。二十一年,他回到朝廷,马上赶到宣府去拜见皇上。皇上已经就寝,听说胡氵荧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胡氵荧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皇上,到漏下四鼓才出来。在胡氵荧没到来之前,有传言建文帝从海上走了,皇上便分派宦官郑和等人浮海下西洋,到这时皇上才消除了疑虑。

    皇太子在南京监国,汉王制造流言诽毁太子。皇上改胡氵荧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胡氵荧到后,秘密上疏驰送北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件事,说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别的过失,皇上很高兴。

    仁宗即位后,召他到北京任行在礼部侍郎。胡氵荧上书提出十个理由,力言建都北京不便,请皇上回南都,以节省繁重的南北转运供给费用。皇上都嘉许采纳了。过后听说他曾有密疏上奏先帝,便怀疑他,最后没把他召来北京。胡氵荧转为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监祭酒。

    宣宗即位后,仍升他为礼部左侍郎。第二年胡氵荧来朝见,便留他在行在礼部,不久进升为尚书。汉王造反,胡氵荧与杨荣等人赞佐皇上亲征。事态平息后,皇上给他赐予很丰厚。第二年把长安右门的一座宅第赐给他,拨给两个守门人,赐给四枚银章。胡氵荧生日时,皇上在他家中赐宴给他。四年(1429),命他兼管詹事府事务。六年,张本去世,胡氵荧又兼管行在户部。当时国家开支项目渐多,胡氵荧担心财物不足开支。减免租税的诏书一下,胡氵荧常常阻拦不执行,皇上曾恳切地告诫他,但对他的厚爱不曾减少。皇上曾设宴招待胡氵荧和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无患,全仗了卿等四人之力。”

    英宗即位后,下诏节省过度的开支。胡氵荧于是上奏减少对皇上的供应物资,以及裁省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使得浮费大省。正统五年(1440),山西灾荒,诏令进行宽免抚恤,但过后又命令官员出去采买物料。胡氵荧上书说皇上的诏令应该言而有信。他又说军人旗校谋求受到差遣,他们一出便骚扰百姓,应撤消这一举动。都被批准了。行在礼部的印章丢失,皇上下诏不问罪,命令改铸。过后,印又丢了,胡氵荧被弹劾入狱。不久,印章找到了,胡氵荧得复职。九年,胡氵荧七十岁了,请求退休,皇上不许。英宗被俘,群臣聚在朝廷上痛哭,有人建议南迁。胡氵荧说:“文皇把陵墓安排在这里,就是向子孙表示不再迁都之志。”他的意见与侍郎于谦相合,中外人士心才定下来。

    景帝即位后,他升为太子太傅。杨善出使也先,胡氵荧说上皇蒙受尘埃(被俘)已久,应该带上衣服饮食送去。不见回报。上皇将回来时,皇上命礼部制定奉迎的礼仪。胡氵荧等人建议派礼部官员到龙虎台迎接,锦衣卫准备法驾在居庸关迎接,百官到土城外迎接,各将领到校场门迎接,上皇从安定门入京城,进入东安门,在东上北门面南而坐,皇上拜见完毕后,百官朝见,然后上皇进入南城大内。这建议呈上后,皇上传下圣旨,说以一轿二马到居庸关迎接,到安定门后再换法驾,其他的准如所奏。给事中刘福等人说这礼仪太轻,皇上回报说:“朕尊大兄为太上皇帝,这已是尊礼无加了。刘福等人还说太轻,其居心何在?礼部要集中官员详细调查他。”胡氵荧等人说:“这几位大臣并没有别的用意,只是想让陛下亲情和睦深厚而已。”皇上说“:昨天收到太上皇的信,说迎驾之礼应该从简,朕怎能违背?”群臣这才不敢说。正好千户龚遂荣写信投给大学士高谷,说奉迎之礼应当从厚,并提到唐肃宗迎接太上皇的故事。高谷装在袖中带入朝廷,胡氵荧与王直等人一同观看。王直与胡氵荧想上奏皇上,被都御史王文阻拦,而给事中叶盛竟把此事上奏给了皇上。叶盛的同官林聪又弹劾王直、胡氵荧、高谷等人,说他们都是股肱大臣,应当有闻必告,不宜私下议论。有诏书索要那封信。胡氵荧等人便把信呈了上去,并且说:“肃宗迎接太上皇的典礼,如今正可仿效实行。陛下应亲自到安定门外迎接,分派大臣到龙虎台迎接。”皇上不高兴地说“:就听从朕的命令,不要再吵着更改了。”

    上皇到京后,住在南城宫中。胡氵荧请皇上在明年元旦率群臣在延安门朝见上皇。皇上不许。上皇生日,胡氵荧请让百官到延安门拜贺,皇上也不许。三年(1452)正月,胡氵荧与王直都升为少傅。改换太子后,他加兼太子太师。王文厌恶林聪,便玩弄法律条文,给他罗织了罪名,想杀了他。胡氵荧不肯署名,便称病,几天不上朝。皇上派兴安去探病,胡氵荧说“:老臣本没有病,听说想杀林聪,受到惊吓而已。”林聪因此得被释放。

    英宗复位后,胡氵荧竭力撑着病体入宫朝见,遂即请求离职。皇上赐给玺书、白金、纸币、袭衣,拨给驿车,并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锦衣卫官员,世袭镇抚使。胡氵荧历事六朝,前后近六十年,中外人士称他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回家后,他有三个弟弟,都已七十多岁了,个个须眉皓白,这时候欢聚一堂,便把这样的相聚称为“寿恺”。又过了七年,他才去世,终年八十九岁。赠太保,谥忠安。

    胡氵荧生性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屈尊待人。他在礼部岁久,礼部上表恭贺祥瑞,按官衔他应当第一个署名,人们因此说他喜欢奉迎。南城人龚谦会很多妖术,胡氵荧把他推荐为天文生;他还推荐道士仰弥高,说他懂得阴阳兵法,派他去守边,因此时人颇讥讽他。

    于谦传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那年,有个僧人见他有奇相,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考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

    宣德初年,任御史。与皇上对答时,于谦吐字宏亮流畅,皇上为之侧耳倾听。顾佐任都御史时,对待属下非常严厉,却唯独礼敬于谦,以为他才能胜过自己。随从皇上征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上命于谦宣读他的罪状。于谦义正辞严,声色震厉。高煦吓得趴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皇上非常高兴,回师后,给于谦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出去按察江西时,昭雪数百件冤案。他上书说陕西一些地方的官校为害百姓,皇上命令派御史去逮捕他们。皇上知道于谦可以担当大任,正好这时将各部的右侍郎增设为直省巡抚,便亲笔写下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骑巡视所辖的地区,接见和走访乡里父老,考察哪些事务应该施行,哪些应该革除,然后马上上书提出意见。他一年中多次上奏,稍有水旱灾害,即报告皇上。

    正统六年(1441)上书说:“现在河南、山西都积蓄了数百万斤粮食。请在每年三月份时,令府州县报上缺少食物的下等民户,然后按分额支给他们粮食,先给豆类和高粱,其次给小米和麦子,最后给稻谷,等秋收后偿还。因年老有病以及贫困而不能偿还的则给予免除。州县官吏任期已满应当升迁的,如果预备粮不足,不能离任。还要命令风宪官员经常监察。”皇上下令施行。河南黄河沿岸,经常被洪水冲开缺口。于谦令加厚建筑堤坝,每个乡里都要设亭,亭设亭长,责令其督率修缮堤坝。又命令百姓种树挖井,结果当地榆柳夹路,行人也不再受渴了。大同孤立在塞外,按抚山西的官员常走不到,于谦请另设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的盗贼为此而不敢露面。在任九年,升为左侍郎,享受二品俸禄。

    当初,三杨主持政府工作,很器重于谦。于谦所上的奏章,早上递上去,傍晚便可以批回,这都是因为三杨的主持。而于谦每次进京议事,总是空囊而去,权贵们不能不怨恨他。到这时三杨已相继去世,太监王振正在弄权,正好有个御史的名字像于谦,他又曾经忤逆过王振。于谦进京朝拜时,推荐参政的王来、孙原贞来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说他因为久不得升迁而有怨望情绪,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下到法司,判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弄错了人,才得以获释,被降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上千人跪在宫门外上书,请求挽留于谦。周王、晋王等王爷也为于谦说话,于是皇上重新任命于谦为巡抚。当时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就食的达二十余万,于谦请求将河南、怀庆两府储存的粮食放出赈济给流民。又上奏命令布政使年富安集他们,给他们授予田地、耕牛和种子,并让里老监督他们。于谦前后在任十九年,期间先后遭父母亲丧,皇上都让他回家治丧,随后便令他重返职位。

    十三年(1448)召为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入侵,王振挟皇上亲征。于谦与尚书邝聎极力劝谏,皇上不听。邝聎随从出征,治理军事,于谦则留下管理部事。到皇上在土木堡被俘时,京师大为震惊,众人都不知所措。成阝王出来监国,命群臣讨论是战是守。侍郎徐王呈说星象有变动,应当南迁。于谦厉声说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成阝王同意他的观点,这样守城的决议便定了下来。当时京师的精锐部队已经全部陷没,所剩下的弱兵不到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惊慌。于谦请成阝王发檄调两京和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防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让他们急速赶赴京师。于谦一一经划部署,人心稍稍安定下来了。遂即升任本部尚书。

    成阝王刚刚摄政,廷臣请将王振诛族。而王振的党羽马顺立即叱骂言官。于是给事中王..在朝廷上击打马顺,众人随着也上去打。朝廷秩序大乱,卫士们乱喊乱叫。成阝王害怕了,想起来。于谦推开众人,挤到成阝王面前把他按住,并教他宣布谕旨说:“马顺等人罪该诛死,打死勿论。”众人这才安定下来。于谦为此袍袖都被撕裂了。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住于谦的手说“:国家正是靠了您。今天这种局面,就是有一百个王直,也无能为力。”那时候,朝野上下都倚重于谦,于谦也毅然将社稷的安危当作自己的责任。

    当初,大臣们担心国家无主,太子又还年幼,敌人即将到来,便请皇太后立成阝王为皇帝。成阝王很震惊,一再推辞。于谦激动地说:“臣等实在是为国家担忧,并非为了自己。”成阝王这才受命登基。九月,景帝即位,于谦进宫应对,慷慨哭奏道“:敌寇得志,要挟留下上皇,势必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饬令各守边大臣协力防御。京营的军械即将用尽,应当从速分道派人招募民兵,令工部修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车兀、张仪、雷通分兵守卫九个城门要害之地,到城外列营。让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协助,将近郊居民迁到城中。通州的积粮,令官军自己前去领取,运回的粮食就归他们个人,以作为报偿,不要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宜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溥,宜用为将帅。至于行军打仗,臣亲自担当,如不胜任,请给予治罪。”皇上深深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十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已挟持上皇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窥视京师。石亨主张收兵守城,坚壁清野,等待敌人兵疲。于谦不同意,说:“何必示弱,让敌人更加轻视我们?”他马上分遣将领,率领二十二万军队,到九城门外列阵。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在东直门,武进伯朱瑛在朝阳门,都督刘聚在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在阜成门,都指挥李端在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在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在宣武门,而于谦自己与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布阵,抵挡也先。他将部事交给侍郎吴宁,关闭所有城门,亲自督战。下令:临阵时将领不顾士兵而先退却的,斩将领;士兵不顾将领而先退却的,后队杀前队。于是将士们知道必有一死,都很卖命。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之北击退敌人,擒获一名长官。皇上很高兴,令于谦挑选精兵屯驻在教场以便调用,又命太监乐安、李永昌协同于谦处理军务。

    当初,也先深入内地,以为京城旦夕之间便可攻下,等到看见官军严阵以待,锐气逐渐消减。叛徒阉官喜宁教唆也先,让朝廷派大臣去迎接上皇圣驾,索要的金帛以万万计,还叫于谦和王直、胡氵荧等人出来商议。皇上不许。也先锐气进一步受挫。十月二十九日,敌人窥视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在走空的民房中埋设伏兵,然后派几名骑兵去诱敌。敌人用一万骑兵来追击,副总兵范广引发火器,伏兵四起杀敌。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而死。敌人转到西直门,都督孙镗进行抵抗,石亨也分兵来到,敌人引兵退走。副总兵武兴在彰义门抗敌,与都督王敬一起挫败了敌人的前锋。敌人将要退却,而数百骑宦官想争功,跃马抢在前面,导致阵势大乱,武兴被流矢射死。敌人于是到土城,当地居民爬上屋顶,叫喊着把砖石投向敌人,喊声震天。王..和毛福寿率援兵来到,敌人才退走。双方相持五天,也先见邀约得不到响应,仗又打得不利,知道终究不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勤王兵将到,恐怕被断了归路,便拥着上皇从良乡西去。于谦调遣将领追击,直追到长城关口才返回。战后论功,加封于谦为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京师四郊设立那么多的堡垒,乃是卿大夫的耻辱。怎敢还邀功请赏?”他坚决推辞,但皇上不允。于谦于是增兵守卫真、保、涿、易等府州,请用大臣镇守山西,防范敌寇南侵。

    景泰元年(1450)三月,总兵朱谦报告有二万敌人围攻万全,皇上令范广为总兵官前往抵抗。不久敌人退走,于谦请即在居庸关驻兵,敌人若来便出关剿杀,敌人退走则就着京师的粮食驻扎。大同参将许贵报告,迤北有三个人来到镇上,想请朝廷派使者去讲和。于谦说:“先前派指挥季铎、岳谦去,而也先随即入侵。后来又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去,他们连上皇都没有见到便回来了。和解无望已经是很清楚了。况且我们与他们不共戴天,按理也绝对不能讲和。万一讲和而他们提出贪得无厌的要求,答应他们则无异坐以待葬,不答应则要生出变乱。从形势上看我们也得不到和平。许贵作为一员武将,竟如此怯弱,怎能为国杀敌?依法应当处死。”发檄痛责许贵。从此守边将领人人主张战守,没有敢主张讲和的。

    当初,也先所提的许多要挟条件,都是喜宁给他出的主意。于谦密令大同镇守将领擒拿喜宁,将他杀了。于谦又授计给王伟诱杀间谍小田儿。而且借敌人的间谍实施离间计,请特别释放忠勇伯把台家,给他许以封爵,让他回去秘密行事。也先才有了归还上皇的意思,派遣使者来通好,京师的紧张局势稍有松弛。于谦上书说“:南京重地,安抚必须得人。中原地区流民很多,如果遇上荒年,他们啸聚作乱,诚可担忧。请下令内外守备将领和各地巡抚加强整治,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出去招募武装的文武官员和在内地的镇守宦官。”

    那年八月,上皇被俘将近一年了。也先见中国没有发生灾祸,更想求和,使者频繁到来,请求送回上皇。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使者去迎回来,皇上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被推上去,实在是你们出的主意。”于谦从容说道“:陛下天位已定,难道还有其他变动?只是按理应该尽快迎回上皇而已。万一他们果然使诈,我们就有理了。”皇上看着于谦,改容说道:“依你,依你。”先后派出李实、杨善前去,终于将上皇接了回来。这主要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回来后,瓦剌又请求朝贡。原先,朝贡使者不到一百人,正统十三年(1488)达到三千多人,赏赐得不到满足,便入侵。这时瓦剌又派三千名使者来朝贡,于谦请在居庸关列兵以防不测,又请在京师陈兵相迎,设宴招待。于谦于是说和议难以依靠,提出了安定边疆的三项策略。他请命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防御工事。京师武装分隶五军、神机、三千等营,虽然各设总兵官,但相互之间不统一,请从中挑选精兵十五万,分为十营进行团练。团营制度自此开始,详见《兵志》。瓦剌来朝贡,常将原来掠去的人口带来。于谦每次都上奏酬报这些使者,前后赎回的达几百人。

    当初永乐年间,投降的人被安置在近畿的很多。也先入侵时,他们多做了内应。于谦策划遣散他们。当时正在西南地区用兵,一有征调,于谦便从这些人中挑选出精于骑术的人,给予优厚的资财,让他们从征,然后再将他们的妻子儿女送去,内患因此得以消除。杨洪从独石回来守卫,当地的八座城池都拱手让给了敌人。于谦派都督孙安率轻骑出龙门关占据独石,招募百姓来屯田,且战且守,八城得以收复。贵州苗人作乱,还没有平定,何文渊建议罢设布政、按察两司,专设都司,用大将镇守。于谦说“:不设两司,等于是把它放弃了。”这一建议被压了下来。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已经回来,但国耻没有洗刷。正好这时也先与脱脱不花交战,于谦请趁机大举兴兵,自己亲自去征讨,以报前仇,消除边患。皇上不许。

    于谦做兵部尚书时,也先势力正盛,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聚众造反,僭号称王,湖广、贵州、广西的瑶、壮、苗、僚也纷纷起来作乱。朝廷前后调兵征战,都是于谦一个人策划。在戎马倥偬之际,形势随时发生变化,于谦眼观指点,口授章奏文书,都切合机宜。属下官员坐受成事,相顾惊讶,都非常佩服。他号令严明,即使是功勋旧臣宿将,行为稍不合法,即请皇上痛加斥责。片纸指令传到万里之外,没有人不担心和叹息的。他才略敏捷,精神旺盛,一时无人可比。他性情纯厚,忧国忧民,公而忘私。上皇虽然接了回来,但他从不谈自己的功劳。换了东宫太子后,皇上令凡兼任东宫属官的支给两职俸禄。大臣们都不推辞,唯独于谦一再推辞。他自己生活非常节俭,所住的地方仅能挡风遮雨。皇上在西华门赐给他府第,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怎么敢贪图安逸?”他坚决推辞,皇上不许。于谦于是把皇上前后赐给他的玺书、袍、锭等东西,全部封好,加上标签藏起来,每年拿出来看一次而已。

    皇上知道于谦深谋远虑,凡他所论奏的,无不听从。皇上曾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野菜,到直沽制作干鱼,于谦一说皇上便停止了。凡起用一个人,也必秘密询问于谦。于谦都据实回答,毫无隐瞒,不避嫌疑和仇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恨他,而成就不如于谦的,又往往妒忌他。那时敌寇刚刚退走,都御史罗通即弹劾于谦,说他所上的功劳簿不真实。御史顾..说于谦太专断,请凡是六部的大事,要同内阁一起上奏施行。于谦依据祖制予以驳斥,户部尚书金濂也上书争辩,而评论者争相收集他们的言论。御史们多次以苛刻的言辞弹劾于谦,赖景帝力排众议而任用他,才使他的各项构想得以全部付诸实施。

    于谦性情刚烈,碰上不如意的事,总是拊膺叹息,说:“这一腔热血,究竟要洒向何方?”看着那些怯懦的大臣和勋旧贵戚,于谦心中颇为轻视他们,以至于恨他的人更多。他又始终不主张和议,虽然上皇实际上因此得以接回,但心中也不高兴。徐王呈因为提议南迁而受到于谦的斥责,这时他改名有贞,逐渐受到重用,曾经对于谦咬牙切齿。石亨本因犯法而被撤职,于谦请求宽宥而留用他,让他总领十营兵马,他惧怕于谦,不敢肆意妄为,所以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之捷,石亨功劳不如于谦而得以世袭封侯,觉得内心有愧,便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冕。皇上令冕赴京师,于谦推辞,皇上不允。于谦说“:国家多事之际,臣的儿子从大义上讲不能只顾私恩。而且石亨位居大将,没听说他荐举一名隐士,提拔一名军队中出身卑微的人,以补军国之用,而唯独推荐臣的儿子,这能得到舆论支持吗?臣对于军功,坚决杜绝侥幸之徒,决不敢让儿子冒功。”石亨更加怨恨他。都督张车兀在征讨苗人时违犯了军令,被于谦弹劾,所以他和宦官曹吉祥等人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1457)二月十二日,石亨与曹吉祥、徐有贞等在迎接上皇复位,向朝廷宣布谕旨完毕后,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他们诬告于谦等人与黄..阴谋策划更换东宫太子,并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人图谋迎立襄王的儿子。由石亨等人主谋,唆使言官上奏。都御史萧惟祯负责审判,判于谦犯了谋反罪,处以极刑。王文无法忍受他们的诬陷,极力申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等人的主意,你辩解有什么用?”奏本上呈后,英宗还在犹豫说:“于谦实是有功。”徐有贞上前说:“不杀掉于谦,这一行动便没有借口。”皇上才下了决心。二十一日改元为天顺,二十二日将于谦处死,暴尸街头,家产抄没入官,家属遣去戍边。遂溪教谕吾豫说于谦之罪应当灭族,于谦所荐举的文武大臣也应诛杀。部议没有通过,这才罢了。千户白琦又请将于谦的罪状张榜,刻版印出以昭示于天下。一时间投皇帝所好、阿谀奉承以求得宠用之徒,都拿于谦作为口实。

    于谦自从也先入侵后,便发誓不与敌人共生存。他常常办公室里留宿而不回家。他患有痰病,病发时,景帝便派兴安、舒良轮番前去探视。皇上听说他衣食过于单薄,便令尚方部门制作赐给,甚至连醋菜都备有。皇上又亲自到万岁山,伐竹取汁赐给于谦。有人说将于谦宠得太过分了,兴安等人说:“他日夜为国分忧,连家产都不顾,如果他走了,叫朝廷到哪儿再找到这样的人?”到他被抄家时,家无余财,只有正室门环锁得很坚固,打开一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虫奔衣、剑器等。他死的那天,阴霾密布,天下都以为冤枉。指挥朵儿,本是曹吉祥的部下,他将酒洒在于谦死的地方表示祭奠,放声痛哭。曹吉祥大怒,将他鞭打了一顿。但第二天他又照旧前去祭奠。都督同知陈逵为于谦的忠义所感动,将他的遗骸收殡起来。过了一年,于谦归葬于杭州。陈逵,六合人,曾举为将才,是李时勉的门生。皇太后开始不知道于谦的死讯,后来听说后,叹息哀悼了好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死后,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被革职,查获的赃物达好几万。皇上叫大臣们来看,愀然说道“:于谦被重用于景帝朝,死后没有余财,汝言的财物也太多了!”石亨低头不能作答。不久有边警,皇上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正侍从皇上,说:“假如于谦还在,当不会让敌人如此猖狂。”皇上默然不语。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被遣去戍守金齿。又过了几年,石亨也被下狱,死于狱中。曹吉祥以谋反之罪被灭族。于谦的冤案大白于天下。

    成化初年,于冕被赦免回来,上书申冤,得到复官,并赐给祭文。皇上诰文说“:在国家多难之际,您保卫了国家安全。您独自主持公道,以致招来奸臣的忌恨。先帝已知您蒙受冤屈,而朕心中实怜惜您的忠诚。”天下争为传诵。弘治二年(1489),听从给事中孙需的建议,赠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并在他的墓上赐建祠堂以表彰他的功绩,命有关官员岁时祭奠。万历年间,改谥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世代奉祀他,香火不绝。

    王骥传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他身高体壮,精于骑射,刚毅有胆,通晓军事。考中永乐四年(1406)进士。被任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时,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不久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洪熙元年(1425),他入京任顺天府尹。宣德初年,升为兵部右侍郎,取代顾佐代理都察院事务。后来,代理兵部尚书。九年正式任命为尚书。

    正统元年他奉诏议论边防事务,过了五天他还没上奏。皇上大怒,将王骥和侍郎邝聎逮入监狱。不久获释。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和凉州,边将屡次失利。侍郎柴车、徐..、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防事务,也没能制住他们。二年(1437)五月,皇上命王骥前往,允许他相机行事。王骥疾驱到达军中,大会诸将,问以前追敌到鱼儿海子时,先后退而导致军队失败的是谁。他们都说是都指挥安敬。王骥来之前即已承皇上密旨诛杀安敬,这时他于是令将安敬绑到辕门外斩首,并宣读敕书,责备都督蒋贵。将领们都害怕得发抖。王骥于是大阅将士,分兵划定守区,让他们各自防御,于是边境安然。他检阅甘、凉的部队,淘汰了三分之一。制定轮番法,使士兵得到休息,也省下了一些粮食供应。

    不久阿台又入侵。皇上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王骥督军。三年春,王骥与诸将一起出塞,以蒋贵为前锋,而他自己与任礼率大军随后前进,与蒋贵相约说“:不胜不见。”蒋贵在石城进攻敌人,敌人跑到兀鲁乃。蒋贵率轻骑二千五百人从镇夷出发,抄近道兼程前进,三昼夜后追上了敌人,擒获左丞脱欢,斩首三百余级,缴获金印和银印各一枚,骆驼马匹和兵甲以千计。王骥与任礼从梧桐林到达亦集乃,擒获枢密、同知、佥院等官员十五人、万户二人,降服了他们的部落,穷进到黑泉。而赵安等人从昌宁出发,到刁力沟,也擒获了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他们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迫使朵儿只伯远逃。论功,蒋贵、任礼都封为伯爵,而王骥兼大理寺卿,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被召回,管理兵部事务。

    后来,麓川战事兴起。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反叛,多次击败官军。黔国公沐昂去讨伐,不利,死于路上,由沐晟代替他。沐晟提出攻取策略上奏,请调兵十二万人。当时宦官王振正弄权,喜好功名,认为王骥可以嘱托,便想大举兴兵。王骥也想自效。

    六年(1441)正月,皇上于是任蒋贵为平蛮将军,李安、刘聚为副,而由王骥总督军务,大发东南各道的军队十五万去讨伐思任发。刑部侍郎何文渊、侍讲刘球先后上疏劝谏,皇上不采纳。临行时,皇上赐给王骥、蒋贵金兜鍪、细铠、蟒绣绯衣、红弓矢。王骥请可以相机行事。他乘驿车来到云南,部署诸将,派参将冉保由东路指向孟定,大军由中路到腾冲,分道夹击。这一年十一月,王骥和蒋贵以二万人奔到上江,包围其营寨,五天没能攻下。正好有大风,便纵火焚烧栏栅,攻下了该寨,斩首五万余级。又从夹象石进军,渡过下江,打通高黎贡山之路。闰月到达腾冲,长驱直入,抵达杉木笼山。贼人登高据险,构筑七座堡垒互相应援。王骥派参将宫聚、副将刘聚分左右翼攀岭而上,而他自率中军奋勇攻击,贼人大溃,官军乘胜到达马鞍山。

    过了一个月,抵达贼人巢穴。山很陡很险,周围还挖有深沟,东南临江,悬崖陡峭无法攀登。王骥派前军侦察敌人动静,击败了他们的伏兵。贼人另从间道出来,立栅在马鞍山下,出大军之后。王骥告诫军中不要动,而令都指挥方瑛以六千人突击贼人营寨,斩首数百,又引诱击败了他们的象阵。正好东路军冉保等人已联合木邦、车里、大侯等处土军,攻破乌休弄、戛邦等寨,派别将守卫西峨渡,防止贼人逃跑,与大军约定日期会合。王骥于是督率诸将环攻贼人七个寨门,堆上木材焚烧。狂风大作,贼人被烧死无数,溺江而死的有数万人。思任发带着两个儿子逃到孟养。官军缴获他的虎符、金牌、宣慰司印以及被他抢去的腾冲等卫所的印章三十多枚。王骥铲平他的巢穴,留兵驻守而还。

    第二年四月,王骥派偏师讨伐维摩土司韦郎罗。韦郎罗逃到安南,官军俘获了他的妻儿。王骥传檄到安南,安南把韦郎罗绑住献来。五月,回师。皇上派户部侍郎王质带着羊肉和酒迎接慰劳,在奉天门赐宴招待,封王骥为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靖远伯,每年俸禄一千二百石,世袭指挥同知,赐给貂蝉冠玉带。蒋贵进封侯爵,刘聚等人升赏不等。

    思任发逃到缅甸后,他的儿子思机发又率领余众住在居蓝,请求入朝谢罪。朝廷意见即趁机招抚他,王振不同意。这年八月,又命王骥总督云南军务,率参将冉保、毛福寿前往。他们还没到而思机发已派他的弟弟招赛来入贡,缅甸也上奏说抓住了思任发,要挟割给麓川。朝廷不接受招赛的朝贡,并敕令王骥图取缅甸,王骥于是请增派部队。

    八年(1443)五月,皇上又命蒋贵为平蛮将军,调士兵五万人前往。并派五十万士兵转运粮饷。王骥当初传檄缅甸,要他们送来思任发,缅甸阳为听命,而阴持两端。这年冬,大军逼近缅甸,缅甸人用楼船载着思任发来窥伺官军,而暗中用别的船把思任发运回去。王骥知道缅甸人把木邦河水视为与他们是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并担心思机发因为他们献出他的父亲而仇视他们,所以终不肯献出思任发。王骥于是奔到居蓝,攻破思机发的巢穴,获得他的妻儿和部落,而唯独思机发却跑了。

    第二年他被召回,加禄米三百石,命他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等边塞。当初,宁夏守边的部队,半年一换,后来边事紧张,三年才换。军士日久疲惫,又增选军属来防备,有的一家有五六人在边防,军用物资供应因此而陷入困境。王骥请每年调换一次,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第二年正月再送回去,这样边备充足而军队也不会疲劳。皇上觉得他的建议很好,把它推行到各个边防。当时,缅甸人已经献来思任发,而思机发窃住在孟养,多次派使者来入贡谢罪。中外官员都愿皇上罢兵。王振心里终不满足。要求思机发亲自入朝谢罪。沐斌率军到金沙江招思机发,但他不来。传谕孟养抓他来献,他们也不听命。于是王振发怒,想全部消灭其种类。

    十三年(1448)春,皇上又命王骥总督军务,宫聚为平蛮将军,率师十五万前往。第二年造船渡过金沙江,蛮人在西岸立栏栅拒守。官军联船搭成浮桥渡过去,攻拔敌人栏栅,进而攻破鬼哭山,连拔十余寨,蛮人坠崖溺死者无数,而思机发还是逃掉了,找不到他。那时,官军越过孟养,到达孟冉阝海。该地在金沙江之西,离麓川有一千里,自古以来军队从没到过,蛮人见到大军非常害怕。而大军远途跋涉,王骥担心粮饷不继,急于想引兵退回。当时思机发虽然躲藏起来,而思任发的少子思陆又拥众占据孟养。王骥推测贼人终不可灭,便与思陆定立条约,立石表,在金沙江上发誓说“:石烂江枯,你才能渡过来。”遂班师。

    王骥共三征麓川,终抓不到思机发。议论者指责王骥等人劳师费财,以西南一隅而骚动天下。而会川卫训导詹英上疏弹劾他,大略说:“王骥等人大量役使民夫,抬着彩色的丝织品,散给各个土司以邀取厚利。他擅用腐刑,诈称是进献给皇上做宦官,实际上是充作私人使用。部队行进又没有秩序,十五万人一天同时出发,互相践踏。每名军士背六斗米,在山谷中跋涉,许多人自缢而死。到达金沙江后,又彷徨不敢渡,渡过之后又不敢攻,后来进攻了,又丧失了都指挥路宣、翟亨等人。等敌人撤走后,却抓渔夫做俘虏,把占领之地分给木邦和缅甸,掩盖败绩以为功劳,这与李密之败有什么区别?而当时杨国忠就是以捷报报告朝廷的。”奏章交到司法部门,王振从中左右,王骥得以不被问罪。而詹英被命令去跟随王骥的军队自效。詹英知道一去将会得罪,便躲了起来。

    当时,湖广、贵州各地苗人到处起事,包围平越等各个城堡,贵州东部道路不通。王骥到武昌后,诏令他回师讨伐苗人。正值英宗被俘,群臣弹劾王振以及王骥。因为王骥正在军中,而且还要倚仗他讨平苗人,便放过不问。朝廷命他佩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由侍郎侯王进总督军务。后来苗人势力更盛,部众达十余万。平越被围半年,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便挖草根来吃,而王骥屯兵在辰州和沅州不进。景泰元年(1450),黄镐起草奏疏放在竹筒中,找人从间道出来,报告朝廷。皇上改命保定伯梁瑶为平蛮将军,增兵二万人。侯王进从云南督军前进,急战,大破贼人,全部解除了各城之围,而王骥也俘获了铲平王虫富等人献给朝廷。

    王骥回来后,皇上命他总督南京机务。这年冬,他请求世袭诰券,皇上给他了。南畿的部队素来偷懒,王骥到来后,把自己治军的办法教给他们。于谦不器重他,但朝廷因他是旧臣而宠礼他。三年(1452)四月,皇上赐给敕书,解除他的职务,定期朝见皇上。王骥已经七十多岁,仍照样跃马吃肉,盛情于声妓之中。

    后来,石亨、徐有贞等人奉英宗复辟,王骥参与了策划。给他的赏赐稍迟,王骥上书自述说“: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皇上于是任王祥为指挥佥事,而命王骥仍任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称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他的照旧。几个月之后他请老告退。又过了三年他才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赠靖远侯,谥忠毅。

    徐有贞传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王呈,吴县人。宣德八年(1433),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他长得短小精悍,富有智谋,喜欢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他无不深入研究。

    当时天下承平既久,边防守备松弛,而西南却用兵不息,徐王呈为此很担忧。正统七年(1442),他上书提出兵政方面五项建议,皇上很赞赏,但不能采用。十二年,他升为侍讲。十四年秋,火星侵入南斗。徐王呈私下对友人刘溥说:“祸不远了。”他马上命妻子儿女南返。土木之难发生后,成阝王召群臣来问对策。徐王呈大声说:“对应星象,再根据历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消除灾难。”太监金英呵斥他,胡氵荧、陈循也都认为不可南迁。兵部侍郎于谦说:“提出南迁的人,可斩了他。”徐王呈大为沮丧,不敢再说。

    景帝即位后,派十五个科道官员出外募兵,徐王呈代行监察御史之职,前往彰德。敌寇退走后,他被召回,仍任原官。徐王呈急于进取,自从创议南迁,遭内廷讪笑后,很久得不到升迁。他便送给陈循玉带,并使用星术,对陈循说“:公的腰带不久将是玉的。”不久,陈循果然加封为少保,他非常高兴,便屡次推荐徐王呈。而当时朝廷用人多由少保于谦决定,徐王呈托于谦门下之士游说于谦,求国子监祭酒一职。于谦为他向皇上提出,皇上说:“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王呈吗?此人为人险诈,将会坏学生们的心术。”徐王呈不知道于谦推荐他,以为于谦压制他,所以深怨于谦。陈循劝徐王呈改名,他于是改名为有贞。

    景泰三年(1452),他升为右谕德。黄河在沙湾连续七年决口,前后去治理的人都无功。廷臣共同推荐有贞,于是皇上升他为左佥都御史,去治理黄河决口。有贞到张秋后,审度水势,提出三个对策:一,设置水闸;二,开辟支河;三,疏浚运河。计划定下后,督漕都御史王..因漕运水道淤浅,阻碍漕船,请尽快堵住决口。皇上敕令有贞照王..的建议办。有贞坚持相机行事,说:“临清河道浅,原本就是这样,不是因为黄河决口没有堵住。漕臣只知道堵塞决口是急务,不知道秋冬虽然堵住了,来年春天必定又要决口,徒劳无益。臣不敢图近功。”诏令听从他的意见。有贞于是大集民夫,亲自督率,治理沟渠,修建闸门,从张秋直通到黄河、沁水。旁出的河流不顺的,他又筑九道水坝来拦住。他还另筑大坝,在坝上设水闸,用五百五十五天而完工。命名水渠为“广济渠”,水闸为“通源闸”。在工程还没完工时,皇上因转运粮食为急,工部尚书江渊等人请派中书和文武大臣一道率京军五万人前往助役,定三个月完工。有贞说:“京军一出,每天的费用难以计算,如果遇到涨水则束手坐视,无所施为。现在决口已合,决堤已经坚固,只用沿河的民夫,就足以办事了。”这计划遂撤消了。工程完工后,有贞被召回,佐理都察院事务。皇上从厚慰劳他。后来他又出去巡视曹河。济宁十三州县的河夫多欠官马和其他杂办之征,有关官员催得很急,有贞为他们上书免除。七年秋,山东发大水,河堤多被毁坏,只有有贞所修筑的完好。有贞于是修复旧堤的决口,从临清到济宁,各设减水闸门,水患得以平息。回朝后,皇上召见他,奖赏慰劳有加,进升他为左副都御史。

    八年(1457)正月,景帝病危。石亨、张车兀等人策划迎上皇复位,去告诉太常寺卿许彬。许彬说“:这是不世之功。可惜许彬老了,无能为力。徐元玉善于奇策,何不去跟他商量?”石亨即连夜到有贞家。有贞听说后,非常高兴,说“:得先让南城知道这个计划。”张车兀说:“我们暗中通知他。”于是令太监曹吉祥进去告诉太后。辛巳这天晚上,各人又在有贞家中会面。有贞上屋顶观看乾象,马上下来说:“时机已到,不要错过。”当时正有边警,有贞令张车兀诡称要防范非常之事,提兵进入大内。石亨掌大门钥匙,当晚四鼓,他开长安门领进张车兀的军队。入城后,又闭上城门防止外面的军队。当时天色很暗,石亨、张车兀都很害怕,对有贞说“:事情能成功吗?”有贞大言一定成功,催促他们快点行动。到达南城后,门锁住了,便毁墙而入。上皇在灯下一个人出来问是什么事。有贞等人俯伏在地,请上皇登位,于是叫上皇上辇。士兵因为太惶惧而抬不起来,有贞率诸人帮着拉着走。星月突然开朗,上皇问各人的姓名。到东华门后,守门人不让进,上皇说“:朕是太上皇帝。”守门的人返身而逃。上皇于是上奉天门,有贞等人穿着平常衣服拜贺,欢呼万岁。

    景帝天明后应当视朝,群臣都已经在宫门下等候。突然听到殿中传来呼噪之声,大臣们都很惊愕。不久各门全部打开,有贞出来对众人说:“太上皇帝复位了。”群臣赶紧入宫拜贺。即日命有贞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第二天加封他为兵部尚书。有贞对石亨说“:愿得冠带随仁兄之后。”石亨为他向皇上提出,皇上封他为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务,赐称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食禄一千一百石,世袭锦衣卫指挥使,颁给世袭诰券。有贞于是诬陷少保于谦、大学士王文,杀了他们。内阁各大臣几乎全被逐出。陈循素来对有贞有恩,有贞也不救。事权尽归有贞掌握,中外侧目。有贞更进一步发展,随时进去见皇上,皇上对他也倾心委任。

    有贞得志后,便想疏远曹吉祥、石亨。他看到皇上对两人已有厌恶的表情,便稍稍压制他们,并暗中对皇上说他们贪婪凶暴的情况,皇上也为之动心了。御史杨蠧上奏弹劾石亨、曹吉祥侵占民田。皇上问有贞和李贤,他们都说杨蠧所奏的属实。有诏书嘉奖杨蠧。石亨、曹吉祥非常怨恨,日夜图谋陷害有贞。皇上正宠爱有贞,经常屏退从人秘密交谈。曹吉祥令小阉官偷听得到,然后故意把听来的话泄露给皇上。皇上吃惊问道:“你从哪儿听到这番话?”。他回答说:”从有贞那听到的。某日说某事,外面没有人没听到的。”皇上从此疏远有贞。正好御史张鹏等人想弹劾石亨别的罪行,奏疏还没上,而给事中王铉泄露给石亨、曹吉祥。两人于是向皇上哭诉,说这实是内阁主使。皇上于是将各御史投进监狱,同时逮捕有贞和李贤。突然雷电和冰雹交作,大风吹断了树木。皇上感悟了,又怕违背了石亨的愿望,于是释放有贞,命他出任广东参政。

    石亨等人恨犹未消,总想杀了他。他命人投匿名信,指斥皇上,说是有贞因为怨望而指使其门客马士权这么干的。于是追到德州抓住有贞,与马士权一起关进诏狱,拷打审问,但没有找到证据。正好承天门失火,皇上大赦。石亨、曹吉祥担心有贞被放,便对皇上说:“有贞自己撰写的武功伯诰券上有话说‘缵禹成功’,他又自选武功作为封邑。禹受禅为帝,武功是曹操最初的封地。有贞有志图非份之望。”皇上把这奏书出示司法官员,刑部侍郎刘广衡等人上奏有贞之罪应当斩首,暴尸街头。皇上下诏迁他到金齿为民。

    石亨败后,皇上从容对李贤、王翱说“:徐有贞有什么大罪,不过是被石亨等人陷害而已,把他释放回家。”成化初年,给他恢复冠带闲住。有贞被放回来后,还希望皇上再召他,经常仰观天象,说将星在吴地出现,由此他更加自负。他常随身带着铁鞭,屡屡起舞。到听说韩雍征战两广有功后,他才掷鞭叹息说:“孺子也应天象吗?”从此放浪山水之间,过了十几年才去世。

    有贞刚出狱时,曾抚着马士权的背说“:你是个义士。将来我要把一个女儿嫁给你。”从金齿回来后,马士权经常前去问候,他绝口不提婚事。马士权辞去,终身不提这件事。人们因此薄有贞而重马士权。

    杨洪传

    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父杨政,明初因功成为汉中百户。父亲杨王景,战死于灵璧。杨洪承袭职位,调往开平。他善于骑射,遇敌时总是身先突阵。当初,杨洪随成祖北征,到达斡难河,俘获人马而还。皇上说道“:真是将才啊!”便下令记住他的名字,进升为千户。宣德四年(1429),杨洪奉命率精骑二百,专门巡察塞上。紧接着又奉命在西猫儿峪筑城,留兵戍守。并在红山击败敌寇。

    英宗即位,尚书王骥说边军怯弱,是因为缺乏训练,并趁机推荐杨洪的才能。皇上于是下诏加封杨洪为游击将军。杨洪所部才五百人,皇上下诏挑选开平、独石的骑兵增补,杨洪再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当时先朝宿将已尽,杨洪是后起之将,以敢战闻名,为人机警敏捷,善于出奇捣虚,从未受过小挫。杨洪虽为偏校,但朝中大臣都知道他的才能,如果有人诽谤,总有人保护着他,杨洪因此得以施展其才。

    尚书魏源督察边事时,指挥杜衡、部卒李全都上奏揭发杨洪之罪。皇上听从魏源所言,将杜衡贬至广西,将李全逮捕交给杨洪自己处置。随即命杨洪协助都督佥事李谦守赤城、独石。李谦年老胆怯,因而与杨洪意见相左。杨洪每次调军,李谦总是暗中阻止。杨洪曾激励将士杀敌,李谦却笑道:“敌人能杀尽吗?只会白白送死而已。”御史张鹏弹劾罢免了李谦,因此命杨洪代替他,杨洪自己更加发奋。朝廷也厚待他,每次上奏捷报,功劳虽小,朝廷也一定给予他奖励。

    杨洪当初击败兀良哈兵,俘获其部长朵栾帖木儿。他代替李谦之职后,又在西凉亭击败其兵。皇上赐诏嘉奖。又下诏对宣大总兵官谭广等说“:这就是以前骚扰延绥,为指挥王祯所败者,他们离你军很近,你们却不能将其消灭,与杨洪相比,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三年(1438)春,杨洪在伯颜山袭击贼寇。他因马倒而伤了脚,但却更拼力战斗,擒获其部长也陵台等四人。并追击至宝昌州,又擒获阿台答剌花等五人。贼寇大败而逃。皇上赐玺书慰劳,并派遣医生前去看望杨洪,进升他为都指挥同知,还赐给他银币。随即又以谭广年老为由,命杨洪充任右参将辅助他。杨洪建议加筑开平城,拓广龙门所,从独石至潮河川,增设六十个土堡。杨洪随即进升为都指挥使。他与兀良哈军战于三岔口,又曾追击贼寇至亦把秃河。再升为都督同知。九年,兀良哈侵犯延绥,杨洪与内臣韩政等出大同,至黑山迤北,在克列苏拦击并打败了兀良哈。杨洪进升为左都督,受赏的将士达九千九百余人。杨洪曾请求发给他旗牌,未被允许,便自制小羽箭、木牌,号令军中。有关官员告他不经请命而擅自行事,皇上却不予追究。

    十二年(1447),杨洪充任总兵官,代替郭王玄镇守宣府。自宣德以来,迤北军队未曾大举入侵,唯有朵颜三卫部众寻找机会骚扰明朝边境,来者最多也不过百名骑兵,或数十名骑兵。其他将领一般都很怯懦,唯独杨洪以敢战升为大将。诸部也十分害怕他,称他为“杨王”。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太师也先都曾致信给杨洪,并赠送马匹。杨洪上报朝廷,皇上命他接受而以礼相报。随报屡有赠物,皇上当时正倚重杨洪,所以对此不予指责。英宗被俘后,途经宣府,也先矫传皇上命令,催促开门。城上守兵回答说:“我们所守的是主上的城池。现在天色已晚,我们不敢开门。而且总兵官已经去别处了。”也先只得拥着皇上离去。

    景帝监国后,论前后之功,封杨洪为昌平伯。也先又让皇上致信给杨洪,杨洪将信封好,上奏朝廷。当时景帝已经即位,速派使者告知杨洪:“英宗的信是假的。从今以后即使是真信,你也不要接受。”于是杨洪一意坚守。也先逼近京城,皇上急命杨洪率兵二万入京保卫。当杨洪赶到时,贼寇已退。杨洪与孙镗、范广等奉命追击余寇,在霸州击败也先兵,俘获阿归等四十八人,夺还贼寇所掠人畜数以万计。到达关口时,贼寇返回再战,杀死官军数百人,杨洪之子杨俊差一点被杀。贼寇离去后,杨洪因功进升为侯,奉命率所部留在京城,监督京营训练,兼管左府事务。朝廷因杨洪是宿将,对他所提的建议大多予以采纳。杨洪曾陈述抵御贼寇的三条计策,又奏请裁汰三千诸营将校,不能让羸弱之人充斥军中,朝廷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景泰元年(1450),于谦认为边境紧急情况还未平息,应当命令杨洪等上奏方略。杨洪提出四个建议,皇上命兵部商议执行。都督宫聚、王喜、张斌事先因罪下狱,杨洪与石亨推荐说他们三人熟悉战事,请求放了他们,命他们立功赎罪。皇上已经下诏同意,但言官却弹劾他们结党扰政。皇上因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急需用人,而搁置不问。英宗返回后,杨洪与石亨都被授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并给予世袭凭证。

    第二年夏,杨洪佩带镇朔大将军印,仍镇守宣府。其堂侄杨能、杨信充任左右参将,其子杨俊为右都督,掌管三千营。杨洪自己感到一门父子官级太高,又手握重兵,担心势头太盛,难以任职办事,便请求退休,并请求将杨俊等调往他处。皇上不许。八月,杨洪因病应诏返京,一个月后去世。被赠为颍国公,谥号武襄。其妾葛氏上吊殉夫,皇上下诏追赠她为淑人。

    杨洪久居宣府,治军严厉,兵精马强,为当时边将之首,但他从未擅杀无辜。杨洪又十分爱好文学,曾经请求在宣府设立学校,教育诸将子弟。

    石亨传

    石亨,渭南人。相貌奇特,四方脸膛,身材雄伟,美髯及膝。其堂侄石彪身材像他一样魁梧,须也过腹。他俩去酒家饮酒,有一相面者说道:“现在是太平之世,你们二人为什么会有封侯之相呢?”石亨承袭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他善长骑射,能用大刀,每次作战总能冲锋陷阵。

    正统初年,石亨因获首功,累升为都指挥佥事。他在黄牛坡打败敌人,俘获许多马匹。三年(1438)正月,三百余名敌军骑兵饮马黄河,石亨追击至官山下,俘斩甚多。他进升为都指挥同知。随即充任左参将,辅佐武进伯朱冕驻守大同。六年,石亨上书说道:“边饷缺乏,请求分调大同左、右、王林、云川四卫军,前去开垦净水坪迤西的荒土,由官府供给耕牛和种子,这样每年便可增加粮食一万八千石。”第二年又上奏说:“大同西路屯堡,都临边境。玉林旧城离右卫达五十里,与东胜单于城相接,水草便利。请求调军前去修筑堡垒,保护屯种。”皇上下诏都同意实行他的建议。石亨随即以红城败敌之功,进升为都指挥使。敌人进犯延安,石亨追至金山败之,再升为都督佥事。石亨认为国家未能广泛地寻求将才,便请求仿效汉、唐之制,设立军谋宏远、智识绝伦等科,使人得以自陈其能,经测试后提拔任用,而不再专凭推举。皇上答复同意。

    十四年(1449),石亨与都督佥事马麟巡察塞外。到达箭豁山,击败兀良哈部众,石亨进升为都督同知。这时,边将中智勇双全者首推杨洪,其次便是石亨。石亨虽为偏将,但朝中却像大帅一样倚重他,因此石亨也十分尽力。这年秋天,也先大举侵犯大同,石亨及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等与敌人战于阳和口,宋瑛、朱冕战死,石亨独自一人骑马逃回。石亨被降职,他便自己募兵为国效力。

    成阝王监国后,尚书于谦推荐石亨。他应诏掌管五军大营,进升为右都督。不久,被封为武清伯。也先逼近京城,皇上命石亨偕同都督陶瑾等九名将领,分兵扎营九门外。德胜门正挡敌军要冲,因而特命石亨把守。于谦以尚书的身份督军。敌寇进逼彰义门,被都督高礼等击退。又转至德胜门外,石亨用于谦之命,伏兵诱击,敌寇死者甚多。不久又在西直门外围攻孙镗,因石享前来救援才退却。相持五日后,敌寇收众而逃。论功时,石亨为多,进升为侯。景泰元年(1450)二月,石亨奉命佩带镇朔大将军印,率京军三万人,巡哨大同。遭遇敌寇,击败之。这年秋天,皇上授予石亨世袭诰券。更换皇储之后,又加封石亨为太子太师。于谦设立团营,命石亨任提督,仍充任总兵官。

    八年(1457),皇上将往郊外祭天,住在斋宫,因疾病发作不能行礼,召石亨代替。石亨受命榻前,见皇上病得很重,于是便与张车兀、曹吉祥等商议迎立英宗。英宗复辟后,以石亨为首功,进封他为忠国公。并对他特别眷顾,言无不从。其弟、侄家人中冒功成为锦衣卫官员的有五十余人,部曲、亲戚、故旧在“夺门”名册上篡改名字而获得官职者达四千余人。两京大臣,却被斥逐殆尽。石亨还收纳私人重贿,引用太仆丞孙弘,郎中陈汝言、萧璁、张用瀚、郝璜、龙文、朱铨,员外郎刘本道为侍郎。当时有“朱三千,龙八百”之说。石亨势焰熏天,希望获得进升的人竞相奔走其门下。他以私怨杀了于谦、范广等之后,又因给事中成章、御史甘泽等九人曾指责其过失,而贬黜了他们。石亨屡兴大狱,拘陷耿九畴、岳正,而将杨蠧、张鹏戍边,并贬谪了周斌、盛..等。又厌恶文臣为巡抚,且使武臣不得放肆,而将他们全部撤回。由此朝中大权全部归于石亨。

    石亨无日不进宫见皇上,屡屡干预政事。他所提出的请求,皇上如果不从,他在声色之中便显露不满之情。即使不被召见,他也一定要借事而入,出则扩大其势,以权力做交易。久之,皇上不堪忍受,曾对阁臣李贤说起此事。李贤说道:“只有做一决断才行。”皇上认为他说得有理。一天,皇上对李贤说:“阁臣有事,必须等待召见。而他是一名武臣,为什么如此频繁来见呢?”于是诏令左顺门,未经宣召不得让总兵官进入。石亨从此很少被召见。

    石亨曾向皇上请求在其祖墓立碑。工部顺着石亨的意思,请求下诏命有关官员立碑,翰林院撰文。皇上以永乐年以来,没有为功臣祖宗立碑的旧例为由,命石亨自立。当初,皇上命官府为石亨营造府第。建成之后,其壮丽超越了皇上当初的命令。皇上登翔凤楼时见到它,问这是谁的住所。恭顺侯吴瑾误答道“:这一定是王府。”皇上说“:不是王府。”吴瑾又说:“如果不是王府,谁敢像这样僭越呢?”皇上点头表示赞同。石亨权比君主,其堂侄石彪也被封为定远侯,像石亨一样骄横。叔侄两家蓄养材官猛士数万,朝中将帅一半出自其门。都人为之侧目。

    三年秋(1459),石彪企图镇守大同,命千户杨斌等奏保。皇上察觉其中有诈,便将杨斌等逮捕,拷问后获知实情,皇上震怒不已,下诏将石彪下狱。石亨心中害怕,前往请罪,皇上安慰他。石亨请求削除其弟、侄的官职,将他们放归故乡,皇上也未答应。审讯石彪之后,获得其私有绣蟒龙衣及违式寝床等违法之事,罪当处死。于是抄没石彪家,并命石亨居家养病。石亨曾派遣京卫指挥裴蠧出关购买木材,派遣大同指挥卢昭追捕逃亡者。到这时事情败露,司法官们请求将石亨治罪,皇上仍然搁置不问。司法官再次审讯石彪,说石彪当初为大同游击将军时,以代王增加食禄为己之功,代王前来跪谢。代王此后多次招待石彪,让歌妓依次为他斟酒。石彪凌辱亲王,罪也当死。并趁机弹劾石亨招权纳贿,肆无忌惮,与术士邹叔彝等私下讲解天文,妄谈吉凶,应当以重典处置他。皇上于是下令将石彪禁锢于狱中,石亨在家闲住,罢免朝参。当时朝廷正商议要革除“夺门”之功,彻底惩处石亨党羽,由于石亨而获得官职的人全被罢黜,从而使朝署一清。

    第二年正月,锦衣卫指挥录杲上奏说石亨心中怨恨,与其侄孙石后等制造妖言,蓄养无赖,专门窥视朝廷动静,图谋不轨的迹象已很明显。廷臣都说不能轻易宽恕,皇上这才下诏将石亨下狱,将以谋反罪处斩,并抄没其家产。一个月后,石亨在狱中病死,石彪、石后一并被处死。

    郭登传

    郭登,字元登,武定侯郭英之孙。他年幼便聪颖出众。长大后,博闻强记,善长议论,喜欢谈论军事。洪熙年时,被授为勋卫。

    正统年间,郭登跟随王骥征麓川有功,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又随沐斌征腾冲,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十四年(1449),皇上北征,郭登以扈从的身份随行至大同,被越级授为都督佥事,充任参将,辅佐总兵官广宁伯刘安镇守大同。朱勇等军覆没,便仓促商议回师。郭登告诉学士曹鼐、张益说:“皇上应该进入紫荆关。”王振不听,由于这样几乎是败局已定。那个时候,大同守军许多已战死,城门紧闭,人心惶惶。郭登慷慨激昂,整修城墙,修缮兵器,安抚士卒,悼死问伤,亲自为伤兵裹伤敷药,并说道“:我誓与此城共存亡,决不会只让你们去死。”八月,也先拥着皇上北去,经过大同时,派袁彬入城索要金币。郭登紧闭城门,让袁彬从飞桥而入。郭登与刘安及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知府霍蠧等出城拜谒,伏地痛哭,将二万余两黄金及宋瑛、朱冕、内臣郭敬的家产进献给皇上,赐给也先等。这天晚上,敌军在城西扎营。郭登企图派壮士前去劫营迎驾,没有成功。第二天,也先拥帝而去。

    景帝监国后,郭登进升为都督同知,充任副总兵。随即奉命代替刘安为总兵官。十月,也先进犯京城,郭登准备率所部入援,事先迅速以蜡书上奏。奏书到时,敌军已退。景帝仍下诏褒奖,进升他为右都督。郭登估计京兵才刚刚招集,不能轻易使用,于是献上十多个用兵方略。

    景泰元年(1450)春,郭登侦察得知数千名敌军骑兵,从顺圣川进入沙窝扎营。郭登率兵跟踪而至,大破敌军,追至栲栳山,斩杀二百余人,获得所掠人畜八百多人。边将自从土木堡兵败后,都畏缩不前,无人敢与敌寇交战。郭登以八百人打败敌军数千骑兵,使士气为之一振。捷报传来,皇上封郭登为定襄伯,并授予世袭凭证。

    四月,数千敌军骑兵突至,郭登出东门而战。佯装战败,将敌军诱入土城。伏兵冲出,敌军败逃。郭登估计敌军还会来,于是命令士兵带上毒酒、猪羊、纸币,伪装成祭坟的人,见到敌军便丢下东西逃走。敌军到后,争相饮食酒肉,死者甚多。六月,也先又率二千骑兵入侵,郭登再次击退之。数日之后,也先奉英宗到达城外,声言是送英宗回来。郭登与一同守城者设计,穿上朝服在月城内候驾,同时在城上埋伏军队,一待英宗进入,马上放下月城闸门。也先快到门边时发觉了,于是拥着英宗离去。

    当时镇守的宦官陈公嫉妒郭登。正巧有人揭发陈公贪财受贿,陈公怀疑是郭登指使的,于是与郭登构怨。皇上对于谦说道“:大同是我国的屏障。陈公与郭登关系如此,怎么能守得住呢?”于是便派右监丞马庆将陈公替回,郭登越发感奋。当初,也先想攻取大同作为巢穴,所以屡次来攻。可是每至必败,有的一营中几十人不能返回,敌军被慑服,才有送回英宗之意。英宗返回后,代王仕土廛赞扬郭登有功,请求降旨奖励慰劳。兵部则说郭登已被封伯,此事才作罢。

    二年(1451),郭登以年老有疾为由,请求退休,推举石彪代替自己,并且请求让其子郭嵩宿卫宫中。皇上因郭嵩为散骑舍人,未听郭登的话。这时边患刚息,郭登悉心安排,想让公正廉明的有为者与他共事。于是上奏弹劾沈固办事不力,而推荐尚书杨宁、布政使年富。又说大同既有御史,又有巡按御史,佥都御史任宁应当只任宣府巡抚。皇上全都听从了他,以年富代替沈固,而召回沈固和任宁。这年秋天,郭登因病应诏回京。郭登刚到大同时,能作战的士兵才数百人,马也只有百余匹。而现在马匹已达一万五千,精兵数万,屹然成为一巨镇。郭登离开后,大同人十分想念他。

    当初,英宗经过大同,派人对郭登说“:朕与你是姻亲,你为什么要如此拒我于城外呢?”郭登上奏道:“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英宗因而怀恨在心。当英宗复辟后,郭登担心不能幸免,便首陈八件事,大多迎合英宗的心意。随即奉命掌管南京中府事务。第二年应诏返京。言官弹劾郭登因勾结陈汝言才得以获诏,审讯属实,被判死刑。皇上宽恕其死罪,将他降为都督佥事,命他去甘肃立功赎罪。

    宪宗即位后,下诏恢复郭登为伯,命他充任甘肃总兵官。郭登上奏说边军买马十分艰难,以至于卖掉妻子儿女来筹钱,因而请求借用楚、庆、肃三王府的马各一千匹,由官府付钱。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朱永等推荐,郭登应诏掌管中府事务,并统领神机营兵。成化四年(1468),朝廷复设一二团营,命郭登偕同朱永提督。八年,郭登去世。被赠为侯,谥号忠武。

    郭登仪表雄伟,美髯过腹。他智勇双全,纪律严明,预测敌情,相机而动,克敌制胜。他曾设计制造“搅地龙”、“飞天纲”,挖掘深壕,再盖上土木,使它就如平地一样。当敌军进入包围圈,便发动机关,使其自相撞击,顷刻全陷。又仿效古人制造偏箱车、四轮车,中藏火器,上树旗帜,钩环联络,布列成阵,攻守都能用。其军队以五人为一伍,郭登教他们在神祠发誓,一人有功,五人一同领赏,受罚时也是一样。十伍为一队,队中以能拉开六十斤重弓的人为先锋。十队由一名都指挥统领,使他们功不相挠,罪有专责,这种做法一时称好。

    郭登十分孝顺母亲,居丧时谨守礼仪。他善长写诗,明朝武臣无人能比。郭登无子,以其兄之子郭嵩为子。郭登被贬至甘肃时,将家人留在京城,郭嵩衣食艰难。郭登之妾靠缝纫自给,几乎活不下去了,他也不关心。郭登回京后,想废黜他,因为他是会昌侯的女婿,会昌侯曾救过自己的命,所以才忍住没有发作。郭登死后,郭嵩承袭爵位。后来因为不是郭登嫡子继嗣,所以只有郭嵩一人承袭爵位,其子郭参被降为锦衣卫指挥使。

    朱谦传

    朱谦,夏邑人。永乐初年,他承袭父职,为中都留守左卫指挥佥事。洪熙时,朱谦隶属阳武侯薛禄,北征有功,进升为指挥使。宣德元年(1426),进升为万全都指挥佥事。

    正统六年(1441),朱谦与参将王真巡哨至伯颜山,遭遇敌寇,将其击走。驻扎闵安山时,遇上兀良哈的三百骑兵,又将其击败之。追至莽来泉,敌寇越过山涧逃走了,朱谦这才率军返回。当时朱谦已升为都指挥同知,于是被任命为都指挥使。

    八年(1443),朱谦充任右参将,守备万全左卫。第二年,他与杨洪在克列苏打败兀良哈的军队,进升为都督佥事。朱谦的部属揭发他的违法事,皇上因为正需要防守的将领,便宽恕了他。朱谦又因北征有功,升为都督同知。

    皇上北巡,也先拥着英宗来到宣府城下,下令开门。朱谦与参将纪广、都御史罗亨信不予回答,也先于是离去。朱谦升为右都督。他与杨洪入卫京城,恰逢敌寇兵退,朱谦率军在近畿追击。战斗失利,杨洪弹劾他,而兵部一起弹劾杨洪不去援救。景帝对他俩都不追究。杨洪入京统领京营后,廷臣商议要找一位代替杨洪原职的人,大家一致推举朱谦。朱谦于是进升为左都督,充任总兵官,镇守宣府。景泰元年(1450)四月,敌军三百名骑兵从石烽口进入,又由原路离去,皇上降旨切责朱谦。一个月后,敌寇再次入侵。朱谦率兵抵御,驻扎关子口。敌寇数千骑兵突至,朱谦以鹿角阻止敌军前进,又发火器攻击,敌寇稍微后退,就这样重复了四次。朱谦军将退时,敌寇又来追击。都督江福来援,也失利,朱谦最后拼力奋战,敌寇才未能进入。六月,又有二千敌骑南侵。朱谦命都指挥朱玺等前往抵御,战于南坡。朱谦见灰尘四起,便率参将纪广等迅速赴援。从上午九时一直到中午十二时,敌寇才战败而逃。论功时,朱谦被封为抚宁伯。这时,敌寇气势十分嚣张,屡次骚乱宣府、大同,希望很快攻下二城。但朱谦防守宣府,郭登防守大同,屡挫敌军。也先才知二人难犯,这才一意送回英宗。八月,英宗返回,途经宣府,朱谦率其子朱永出城拜见,重赏其使者。不久,朱谦误报有五千敌寇骑兵毁墙而入。结果仔细一看,原来是也先派来的进贡使者。皇上下诏切责他,朱谦惶恐谢罪。第二年二月,朱谦死于宣府。被赠为侯,由其子朱永承袭。

    朱谦守边已久,善于作战。但他勇而无谋,所以他的名声不如杨洪、石亨、郭登。成化年间,赠谥号武襄。

    孙镗传

    孙镗,字振远,东胜州人。承袭济阳卫指挥同知之职。由于朱勇的推荐,他升为代理指挥使。正统末年,孙镗被提拔为指挥佥事,充任左参将,跟随总兵官徐恭平定叶宗留。在金华打败义军后,又在乌龙岭将其击败。

    英宗被俘后,景帝召回孙镗,越级提拔他为都督佥事,命他主管三千营。也先即将进犯,孙镗进升为右都督,充任总兵官,率领一万京军前往紫荆关抵御。将要出发时,敌寇已经入侵,孙镗于是在都城外扎营。敌寇逼近德胜门,被于谦等击退,又转至西直门。孙镗与之大战,斩杀数名前锋,敌寇稍退,孙镗追杀,敌寇增兵包围了孙镗。孙镗拼力作战也不能突围。高礼、毛福寿来援,高礼被飞箭射中。恰好石亨率军赶到,敌寇才撤退。皇上诏令孙镗协助杨洪率军追击,与敌寇战于涿州深沟,斩获颇多。回师之后,孙镗仍主管营务。

    景泰初年,杨洪将孙镗弹劾下狱。石亨请求赦免孙镗,江渊也说城下之役,只有孙镗战得最猛,皇上这才释放了他。

    三年(1452)冬,孙镗充任副总兵,协助郭登镇守大同。郭登节制极严,孙镗不能得逞,便想与他分军,并让其子百户孙宏侮辱郭登。皇上下令用镣铐拘禁孙宏,后来又因为孙镗的缘故而赦免了他。孙镗应诏回京,仍旧主管三千营。英宗复辟后,以“夺门”之功封孙镗为怀宁伯,随即又授予他世袭诰券。

    天顺初年,甘肃告急,皇上诏令孙镗充任总兵官,率京军前去征讨。孙镗前去向皇上辞行时,因病夜宿朝房。当夜二更时分,太监曹吉祥、昭武伯曹钦谋反。其部下都指挥马亮向恭顺侯吴瑾告变,吴瑾急忙告诉孙镗。孙镗草拟奏书,叩响东长安门,从门缝将奉书投入内廷,才得以招集军队捆住曹吉祥,防守皇城诸门。孙镗前往太平侯张瑾家,求兵击贼,张瑾不敢派兵。孙镗又仓促赶往宣武门,急派他的两个儿子孙辅、孙车兀去呼叫征西将士,哄骗他们说:“刑部囚徒逃狱,抓获者有重赏。”慢慢聚集了二千人,孙镗这才告诉他们其中原故。这时已是黎明,孙镗于是率领他们去攻击曹钦。曹钦正攻打东长安门,未能攻入,转攻东安门。孙镗军追至,贼军才慢慢散去。孙车兀砍中曹钦的胳膊,孙车兀也被杀。曹钦知道事情不成,便窜回家中,仍率众拼力抗拒孙镗,直到午后才被平定。论功时,孙镗为第一,进封为世袭侯爵,仍主管三千营。孙车兀被赠为百户,允许世袭。

    孙镗性情鲁莽,勇猛善战,但屡次犯法。当初他贿赂太监金英,得以升为都督。事情暴露后,被判死罪,景帝特赦了他。天顺末年,他因接受将士贿赂,屡次被弹劾。孙镗自己心中不安,请求辞去官职。皇上下诏解除他主管营务及府军前卫事务之权,仍命他掌管左府。

    宪宗即位后,宦官牛玉获罪。孙镗因与牛玉是姻亲而受牵连,被停支俸禄,闲住家中。孙镗随即诉说自己的情况,而被供给一半俸禄。不久,又陈述自己的功劳,从而领取像从前一样多的俸禄。成化七年(1471),孙镗去世。被赠为涞国公,谥号武敏。

    赵胜传

    赵胜,字克功,迁安人。承袭永平卫指挥使之职。正统末年,他在西直门抵御敌寇,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天顺初年,赵胜与孙镗等参预“夺门”有功,越级升为都督佥事。他又与孙镗打击谋反者曹钦,进升为都督同知。孛来侵犯甘肃,赵胜与李杲充任左、右参将,从白圭西征至固原,打击贼寇,将其击退。宪宗即位后,赵胜负责训练鼓勇营。成化改元,山西告急,赵胜被授为将军。他率军驻扎雁门,当时敌寇已退,于是回师。第二年,赵胜又出延绥抵御敌寇。正巧遇上敌寇前来投诚,遂班师回朝。赵胜随即主管耀武营。四年(1468),赵胜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七年,他应诏主管五军营,不久,改管三千营。扎加思兰进犯宣府,皇上下诏命赵胜为将军,统率一万京兵前往抵御,他也以敌寇逃走而应诏回京。久之,赵胜被升为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十九年,他被封为昌宁伯。

    赵胜开始与李杲齐名。后来他屡率大军,未见敌寇,没有功劳,却攀附权要,得以受封,使自己名声大损。赵胜后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因营造万贵妃之墓,坠落于崖石间而死。他被赠为侯,谥号壮敏。弘治初年,其孙赵鉴请求继承爵位。吏部却说赵胜无功,不应世袭,于是授赵鉴为锦衣卫指挥使。

    范广传

    范广,辽东人。正统年间,他承袭世袭职位,为宁远卫指挥佥事,后进升为指挥使。十四年(1449),他积功升至辽东都指挥佥事。

    范广精于骑射,骁勇绝伦。英宗被俘后,廷臣商议推举将才时,尚书于谦推荐范广。范广因此被提拔为都督佥事,充任左副总兵,为石亨的副将。也先进犯京城,范广跃马上前,冲锋陷阵,部下紧随着他,勇气百倍。敌寇后退,范广又追至紫荆关,将敌击败。朝廷给他记功,并实授官职。范广随即进升为都督同知,出守怀来。随后又应诏回京。

    景泰元年(1450)二月,石亨出巡边境。当时都督卫颖统领大营,范广奉命协理。三月,敌寇进犯宣府。皇上诏令兵部会合军中诸营将领遴选将才,他们一致推举范广。于是范广奉命充任总兵官偕同都御史罗通督兵巡哨,驻扎于居庸关外。数月之后,他返回京城,协助石亨提督团营兵马。

    石亨所为不法,其部属大多贪财骄纵,范广多数劝说石亨。石亨怀恨心中,制造谗言使朝廷罢免了范广,使他只能统领毅勇一营。范广又与都督张车兀不和。英宗复辟后,石亨、张车兀依仗“夺门”之功,诬陷范广党附于谦,谋立外藩,于是将范广下狱,处以死刑。将其子贬戍广西,抄没其家,以其妻儿、府宅赐给降人。第二年春,张车兀早朝之后回家,在途中拱手作揖。左右奇怪地问他,他回答说“:范广刚才经过这里。”于是便生病不能入睡,痛苦了一个多月后去世。成化初年,廷臣为范广辩冤。朝廷才命其子范升继承世袭职位。

    范广性情刚毅果敢。每次上阵,总是身先士卒,未曾败衄,一时诸将尽在其下。他最受于谦所信任,因此为同辈所嫉妒。

    史昭传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年,他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八年(1410),史昭充任总兵官,镇守凉州。土军老的罕开始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失败,老的罕接受招抚。史昭上书说他一定会反叛。奏书还未到朝廷,老的罕果然反叛了。史昭与都指挥满都等击平之。然后移镇西宁。

    仁宗即位后,史昭进升为都督佥事。他上书说西宁风俗庸陋野蛮,请求像中原一样设立学校。朝廷答允可以。宣德初年,史昭认为守军要全力防御,无暇屯种,而军中家属中有七百七十余人愿意耕田,所以请求让他们耕种,收取其租赋来补充军粮。朝廷又听从了他的建议。五年(1430),曲先卫都指挥使散即思拦劫西域使臣,史昭率参将赵安偕同宦官王安、王瑾前去讨伐。军队长驱直入到达曲先,散即思望风而逃,于是擒获其同党答答不花等,俘获男女三百四十人,马驼牛羊三十余万,威震塞外。捷报上奏后,皇上以玺书慰劳,赏赐有加。

    七年(1432)春,史昭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镇守宁夏。孛的达里麻进侵边境,史昭派兵迎击,到达阔台察罕,俘获甚多。史昭进升为都督同知。

    正统初年,史昭认为宁夏孤悬于黄河之外,东抵绥德达二千里,旷远难守,请求在花马池修筑哨马营,增设烽火台,直接哈剌兀速之境。从而使边防更加坚固。史昭随即进升为右都督。当时阿台、朵儿只伯屡次侵扰边境。史昭奉诏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前往进剿。都无功劳,被下诏切责,史昭被贬为都督佥事。三年(1438),他恢复右都督之职。八年,因年老应诏回京。第二年去世。

    史昭在宁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军政齐举,也正逢敌势衰弱,边境得以无事。兵部尚书王骥、宁夏参将王荣曾检举他的过失。朝议以史昭守边已久,熟悉兵事,而没有更换他。与史昭一起任边将最久,又有勋绩与他相称的人:都督同知刘昭镇守西宁达二十年,都指挥李远镇守洮州达四十年,都为蕃人、汉人所畏服。

    巫凯传

    巫凯,句容人。由庐州卫百户积功升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1408),巫凯因跟随英国公张辅平定交趾有功,升为辽东都指挥使。十一年,巫凯奉诏率所部会集北京。第二年,随军征讨沙漠,受命先返。巫凯建议诸卫兵应当以三分之二负责防守,三分之一屯田种粮,并将在开原买入的马匹全部交给本卫操练。这些都被采纳。

    宣宗即位后,巫凯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佩带征虏前将军印,代替朱荣镇守辽东。当时对从塞外逃回的中原人,朝廷下令全部送往京城,等其亲属前来认领。巫凯却说远道往来,恐怕会使他们流离失所,从而阻碍远方人们的慕归之心。朝廷于是改为将有马的人及年少体壮者送往京城,其他的可以自便。敌寇抢掠西山,巫凯率军击败之,缴获敌寇所抢掠的全部东西,皇上降旨褒勉他。

    皇上曾派遣使者在松花江造船招抚诸部。因为地处偏远,军民转运十分艰难,许多人逃亡。当时正有紧急情况,巫凯极力请求停止此役,而加入海西诸部的逃兵已有五百余人。不久,重又开始造船劳役,由宦官阮尧民、都指挥刘清等监督管理。他们多行不法,以致造成激变。巫凯弹劾阮尧民等人,将他们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

    英宗即位后,巫凯升为都督同知,他上奏八件边防事宜。他请求厚恤那些为国效力而死者的家人,增加官吏的折俸纸币,每年供给士兵冬天的衣服、棉布,军中口粮、草粮一切照旧,并且应招来商人充实边境。朝廷都应允实行。不久,巫凯被兵部尚书王骥所弹劾。朝廷知道巫凯很贤能,命巫凯诉说自己的情况。并且谕示廷臣,文武百官中如果有罪,必得得到证据后才能上奏,诬告者罪不能免。巫凯因此得以去实现他的志向。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巫凯得病,皇上命医生迅速赶去看病,人还未到,巫凯便去世了。

    巫凯性情刚毅,富有智谋,对部属严而有恩。他在辽东三十余年,威惠并行,边防大获整顿。前后驻守东方边陲的人,除了曹义之外,谁也不能与巫凯相比。

    曹义、施聚传

    曹义,字敬方,仪真人。从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积功升至都督佥事,协助巫凯驻守辽东。巫凯去世后,曹义代替他为总兵官。巫凯是一位名将,曹义承继其后,廉洁有操守,使辽东从此能安居乐业。兀良哈侵犯广宁前屯,朝廷下诏切责他,并命王翱前去整顿军务,将曹义弹劾成死罪。不久,曹义俘获侵犯边境的孛台等人,朝廷下诏将他们在街市上斩首。从此,曹义多次与兀良哈交战。正统九年(1444),他会合朱勇军夹击敌寇,俘斩很多,进升为都督同知,后屡升为左都督。曹义在边疆二十年,没有赫赫功劳,但却能谨守边陲。其部下施聚、焦礼等都升至大将。英宗复辟后,特封曹义为丰润伯、施聚为怀柔伯。过了四年,曹义去世,被赠为侯,谥号庄武。其继室李氏以死殉夫,朝廷下诏表彰了她。

    施聚,其祖先是沙漠人,住在顺天通州。父亲施忠为金吾右卫指挥使,跟随北征时战死,施聚承袭其职。宣德年中,施聚防守辽东,屡升至都指挥同知。因曹义的推荐,施聚进升为都指挥使。曹义与兀良哈作战,施聚都跟随着他。也先进逼京城,景帝诏令施聚与焦礼都入京保卫。施聚痛哭不已,即日便引兵往西。部下献上牛肉与酒,施聚甩掉说道:“现在天子在何处,我们哪还有心思享受这些东西呢?”当他们赶到京城时,敌寇已退,于是又返回辽东。施聚以勇敢闻名,升至左都督。正值英宗推恩,他得以封为伯。他在曹义死后二年去世,被赠为侯,谥号威靖。曹义下传三代至曹栋,施聚下传四代至施瑾时,吏部都说不应当再继续承袭爵位,世宗却特许之。两家爵位一直传至明朝灭亡。

    许贵传

    许贵,字用和,江都人,永新伯许成之子。他承袭羽林左卫指挥使之职。安乡伯张安举荐许贵为将才,在测试骑射及策问时,许贵都名列第一,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同知。随即又因武进伯朱冕的推荐而被提升为山西行都司,监督大同诸卫兵马操练。

    正统末年,许贵防守大同西路。也先入侵,许贵跟随石亨与敌战于阳和后口,战败,许贵拼力奋战才得以返回。英宗被俘后,边城全都残破不堪,大同直挡敌寇要冲,人心更加惶惶不安。许贵以忠义之言激励将士。敌寇来侵,许贵率军将敌击败,进升为都指挥使。

    景泰元年(1450)春,许贵充任右参将。敌军侵犯威远,许贵率军追至蒲州营,击败敌军,夺回其所掠人畜。敌军一万骑兵进逼城下,许贵又将其击退。他再升为都督同知。大同缺乏马匹,奉命在民间寻找,获得八百余匹。官府不愿付钱,许贵代为请求,才同意支付。他曾招募敢死队进入贼垒,劫回百余匹马,全部交给战士,士兵骑上都很高兴。分守宦官韦力转放荡残暴,无人敢言,许贵上奏弹劾他。三年,许贵因病返京。英宗复辟后,许贵奉命管理左府事务,随即又调往南京。

    松潘有苗族杂居,贴近董卜韩胡,以前设有参将一人。天顺五年(1461),守臣告急,朝廷商议设立副总兵,命许贵前去镇守。他还未到松潘而山都掌蛮族发动叛乱,朝廷命他顺路先去消灭他们。许贵兵分路直抵其巢穴,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一千一百人,生擒八百余人,余贼纷纷远逃。许贵也因雾气而受风寒,未到松潘便去世了。皇上为此辍朝三日,赐给财物治办丧事,并按照制度予以祭葬。

    周贤传

    周贤,滁阳人,承袭宣府前卫千户之职。景泰初年,他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防守西猫儿峪,协助副总兵孙安驻守石八城。周贤随即充任右参将,代替孙安镇守石八城。兀良哈入侵,总兵官过兴命宣府副将杨信及周贤率军合击。周贤未等杨信到达,便径自击败敌军。杨信被弹劾,都御史李秉说杨信出师太慢,周贤也未守约。皇上皆予宽恕。

    天顺初年,总兵官杨能上奏,使周贤被提拔为都督佥事。敌寇驻扎塞下,杨能命周贤与大军会合,周贤贻误军机而被追究下狱。他以原职奔赴宁夏,隶属定远伯石彪。二万敌寇进入安边营。石彪率周贤等攻击之,连战皆捷,追至野马涧、半坡墩,敌寇大败。而周贤仍不停地追,不幸被飞箭射中死去。皇上下诏赠他为都督同知。周贤当初被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自觉不会再被起用,当他被释放时,他感激不已,发誓要以死相报,结果真的如他所愿。

    欧信传

    欧信,承袭世袭职位任金吾右卫指挥史。景泰三年(1452),欧信因在广东破贼有功,被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不久,他奉命守备白羊口,升为大宁都指挥使。

    天顺初年,欧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参将,守备广东之雷、廉诸府。巡抚叶盛举荐说欧信廉洁而勇猛,欧信于是进升为都督同知,代替副总兵翁信。两广的瑶、僮两族人攻陷开建,杀害官吏,皇上催促进兵。欧信在化州之马里村击败贼寇,又败之于石城,击杀海南卫谋反者邵蠧。

    当时欧信所在之处群贼四起,将吏们平定不了。广西参将范信驻守氵寻、梧二州,瑶族全都住在境内,他暗自收纳瑶族的贿赂,纵使他们越境流窜劫掠,相约只要他们不在自己境内骚扰就行。于是雷、廉、高、肇全受到他们的骚扰。皇上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欧信合兵围剿。虽然时有斩获,而贼势却并未衰弱,朝廷也仍然倚重欧信。又逢陈泾因罪受到追究,于是朝廷提升欧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副总兵,镇守广东,而命欧信佩带征蛮将军印,代替陈泾镇守广西。

    成化元年(1465),贼寇抢掠英德诸县,欧信出兵征讨并斩首五百余人,夺回被掠人口。韩雍督率军队,命欧信等分兵五路,攻破大藤峡。不久,余贼又入侵氵寻州,欧信被弹劾,却又获得宽恕,应诏回京,管理前府事务。

    七年春(1471),欧信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屡败福余三卫。在朝议论者说欧信已老,请求将他召回。巡抚彭谊却上奏说“:官军中耆老五千余人,都说欧信忠诚、谨慎,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边陲。虽年已六旬,骑马射箭却胜过壮士,不应当召回他。”欧信这才留镇辽东。久之,陈钺代替了彭谊之职。陈钺贪功,欧信不能违背他,十四年,被巡按王崇之所弹劾。这年冬天,朝廷将欧信召回京城。随即派遣宦官汪直等前往辽东审察此事,汪直包庇陈钺,将事情归罪于欧信等人。欧信被下狱,官降一级闲住无聊,终饮恨而死。

    欧信被调任广东后,贼势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对人说道:“现在贼寇仍在侵犯广东,难道也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吗?”而这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而无功,却为了报捷而滥杀良民。岭南人都十分憎恨他。

    王玺传

    王玺是太原左卫指挥同知。成化初年,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守备黄河七座别墅。巡抚李侃向朝廷推荐他。阿鲁出侵犯延绥,王玺奉命充任游击将军赴援,与敌寇战于孤山堡,击败之。敌寇再次入侵,王玺战于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都有功劳。他因而进升为都指挥同知,充任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1473),王玺作为将才与周玉一同被荐举。十二年,他被提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至肃州南山,是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人所居之处。洪武年间,立石划界,相约砍樵放牧不能越过疆界。界石因岁久被埋没废弃,诸番往往擅自进入,而中原的无赖又暗中与之来往,成为边患。王玺请求道:“重新划定疆界,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因为界石已废,惟恐官军欺凌诸部,现在重新立石,任凭他们在界外驻留放牧,互市时则可入关。如此,番族必然听命,便可悄悄消除他日之忧患。”皇上觉得有理,便听从了他。

    十七年(1481),王玺进升为理都督同知。当时王玺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王玺惟恐难于节制,请求解除兵权,因此才有以上的任命。

    当初,哈密为吐鲁番所骚扰,便命其将牙兰驻守。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挨近赤斤、罕东,双方多次互相攻击,罕慎势穷无援。朝廷商议后命王玺在苦峪口筑城,另立哈密卫驻守。王玺派间谍去离间牙兰。牙兰不听,间谍于是夺得被其所掠的九十余人而归,将所探虚实全部上报。十七年(1481),王玺召集赤斤、罕东将士,以牛肉、酒食犒劳,命他们协助罕慎。罕慎会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剌木等八城,于是收复其地,仍命罕慎驻守。捷报上奏,朝廷给予褒奖慰劳,并赏赐金币。不久,罕慎自东入侵,王玺击退之,并请求兴师征讨。皇上念其时常协助罕慎,只派遣使臣予以责备。第二年,北寇杀死哨兵,王玺率领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在狼心山、黑河之西打击他们,多有斩获。

    二十年(1484),王玺移镇大同。他有收复哈密之功,却没升官,于是向朝廷诉说,才被授为都督同知。

    王玺熟悉韬略,深谙文辞,勇而有谋。廷臣大多赞许他。王玺在边疆二十多年,番人十分害怕他。弘治元年(1488),王玺去世。皇上赐其祭葬,赠恤有加。

    鲁鉴传

    鲁鉴,祖先是西大通人。祖父阿失都巩卜失加,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他为百夫长,命他统领所部住在庄浪。传子失加,屡升至庄浪卫指挥同知。正统末年,鲁鉴承袭父职。久之,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

    成化四年(1468),团原满四反叛,鲁鉴率领一千名士兵随军征讨。诸军包围了石城,每日挑战不止,鲁鉴出则先驱,入则殿后,贼军最害怕了。贼平之后,鲁鉴进升为工理都督同知。随即充任左参将,分守庄浪。其子鲁麟被任命为百户,统领土军。十七年,鲁鉴因贼寇入境获罪,而奉命戴罪立功。随即充任左副总兵,协守甘肃。贼寇进犯永昌,鲁鉴遭弹劾。他上疏自辩,只被停支两个月俸禄。马上又奉命充任总兵官,镇守延绥。他自陈往日的功劳,因而被实授官职。

    孝宗即位后,鲁鉴因病退休。弘治初年,鲁麟奉命承袭指挥之职,并加行都指挥佥事。不久,他进升为都指挥同知,充任甘肃游击将军。

    鲁氏世代防守西部边陲,御敌捍卫有功,到鲁鉴时官职更显,世业更大,而所部土军人口又日益兴盛。鲁麟调往甘肃后,皇上以土军非鲁鉴统领不可为由,特地起用鲁鉴来统领之,并且命有关官员建坊表彰鲁家的世代功绩。鲁鉴于是条列上奏四件边防事宜,朝廷大多商议执行。鲁鉴富有才勇,遇上敌军总是冒死往前,多次受伤,却从不丧气,所以才能积功升至大将。十五年(1502),他因旧伤复发而死。皇上追赠他为右都督,并按照制度予以赏赐抚恤。

    刘宁、周玺、庄鉴传

    刘宁,字世安,其祖先是山阳人。他继承世袭职位,为永宁卫指挥使。勇敢善战。自觉冗散无所见长,恰逢朝廷用兵延绥,刘宁上疏请求效死。尚书白圭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宁因功累升至都指挥使,充任宣府游击将军。

    周玺,字廷玉,迁安人。承袭开平卫指挥使之职。他负有才气,熟读兵书,善于骑射。因北征有功,周玺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充行右参将,分守阳和,并奉诏训练所部士兵三千人听从调遣。成化十六年(1480),刘宁跟随王越征伐威宁海子,累升为都指挥使。

    当时边境经常遭受贼寇的侵扰。十八年(1482),贼寇分道而入,进行抢掠。周玺与游击将军董升在黑石崖与贼寇交战,刘宁战于塔儿山,都有功劳。周玺进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升任大同副总兵。刘宁进升为都督佥事,改行左参将,分守阳和。

    十九年(1483)秋,亦思马因大肆入侵。大同总兵官许宁分派调周玺防守怀仁,刘宁与董升扎营西山,自己则统率中军,在夏米庄进击贼寇,但不利,兵败。刘宁、董升被围数重,几乎被敌攻溃。急忙发射巨炮轰击,许多敌寇被炸死,重围才得以解除。周玺获悉中军失利,迅速还兵援救。夜遇敌寇,乘胜而前,锐气十足。周玺激励将士道“:今日有进无退。”然后大喊着冲向敌阵,敌军被迫后退。双方短兵相接,周玺臂中飞箭,他拔掉箭头,奋战更猛,与其子周鹏及麾下壮士击杀数十人。这时刘宁兵赶到,中军溃兵也逐渐聚集起来了,敌寇这才退兵,许宁等也返回。不久,敌寇重又入侵抢掠。刘宁率兵三千,在聚落站之西与敌寇遭遇,连战败之。复败之于白登、柳林,又追败之于小鹁鸽谷。而大同西路参将庄鉴也在敌寇的归途中拦击,双方战于牛心山,敌寇纷纷逃遁。当时诸将大多失利,许宁以下都因此获罪,而周玺却因功被实授官职,刘宁越级升为都督同知,庄鉴因所部无人流亡,也被赏赐银币。

    庄鉴,辽东人。天顺年中,承袭定辽右卫指挥使。他骁勇有胆识。遇到贼寇,总是奋力拼杀,多次立功,累升至都督佥事,掌管左府。弘治十一年(1498),庄鉴佩带镇朔将军印,镇守宣府。他以其才能与大同总兵官张俊换地镇守。兵部侍郎熊绣将其经略之功上奏,庄鉴于是进升为都督同知。

    周玺随即以右副总兵的身份分守代州,并兼督偏头诸关。而刘宁改任左副总兵,协守大同。二人一同立功北疆,堪称名将。周玺以偏头诸关离太原太远,请求改分守为镇守,又认为镇守不应当听从节制,请求改为总兵衔。宪宗都曲从之。弘治初年,周玺移镇陕西,讨平扶风诸县编入户籍的回回人。三年(1490),他佩带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刚去一年便去世了。他临终时,将诸子召来说道“:我佩印分守,已经很满足了,唯独未曾大破敌军,现在只能抱恨入地了。”然后连喊“杀贼”而死。其子周鹏,累升至锦衣卫指挥佥事。

    周玺死后三年,而刘宁佩带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这年冬天,敌寇进犯凉州,刘宁与其战于抹山墩,俘斩五十余人,相持至黄昏,刘宁收其辎重南行。敌寇重又来袭,刘宁擒获其一名首领。第二天,参将颜玉来援,副将陶祯兵也赶到,敌寇这才逃遁。刘宁俘获敌寇的幼弱者,并获得马驼牛羊二千,因此进升为左都督。第二年,刘宁与巡抚许进在哈密攻破吐鲁番,进升为右都督,增加俸禄一百石,因病返回京城。十三年(1500),大同告警,刘宁奉命为副总兵,跟随平江伯陈锐前往抵御。陈锐不懂用兵的谋略,不能与刘宁共同协作,而是止兵不战,致使敌寇得志而去,刘宁被停领一半俸禄,并闲住在家。随即以参将的身份辅佐朱晖筹划军务,也无功劳。刘宁于是自陈哈密之功,请求封伯,皇上乃下诏恢复他的全俸。

    刘宁富有胆略智谋,他为大同副将时,数万前来进贡者心怀异志。刘宁率领二十名骑兵,直抵其营垒,众人惊骇不已。其中一名首领勒马怀弓而出。刘宁上前下马,与各首领坐下来,挥动马鞭,宣示天子的威德。有一人出言不逊,刘宁掴了他一巴掌,奋臂而起,大声呵斥他退下。刘宁然后再坐下来谈话,叫酒欢饮,这些人全都感悟,最后如约而行。刘宁还曾仿效古代轮番上阵的方法,以五十八人为一队,五队组成一阵,设五色旗。又在中军各设五面巨旗,一旦树起中军旗帜,五阵便各视其色起而响应,循环无常,每战因此总是获胜。刘宁后来再赴大同,但已年老有病,部帅又很怯懦,因此他再无功劳,但孝宗时,刘宁堪称良将。十七年(1504),刘宁去世,被赠为广昌伯。

    彭清传

    彭清,字源洁,榆林人。当初承袭绥德卫指挥使之职,后因功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弘治初年,彭清充任右参将,分守肃州。贼寇入侵,他率兵跟踪追击,俘获马匹、骆驼、兵器及所掠人畜而返。随即又与巡抚王继恢复哈密有功。

    彭清虽位列偏校,却喜好谋划,富有胆略,闻名朝中内外,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重。他曾经因病请求退休,马文升在朝廷力争,安慰挽留他。八年(1495),甘肃告警,因马文升的推荐,彭清被提升为左副总兵,仍驻守甘肃。不久,巡抚许进请求将彭清调往凉州。而这时哈密重又被吐鲁番所占,马文升正密图恢复,要倚仗彭清再立功劳,便说:“肃州多事,而彭清名闻西域,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马文升采纳杨翥之策,想趁势直捣哈密,袭击牙兰,于是派遣罕东、赤斤暨哈密兵,命彭清统领作为前锋,跟随许进悄悄出发。半个月后,抵达城下,力攻而破。牙兰已事先逃走,彭清于是安抚仍留在哈密的番人,然后全军返回。在这一战役中,马文升授以方略,准备从小路前往,而许进仍走旧路,致使牙兰得以逃跑,斩获无几。但是番人素来轻视中国,说中国人不能进入其地,到现在才开始感到畏惧。彭清功劳居多,逐渐进升为都指挥使。

    十年(1497),总兵官刘宁被免职,彭清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代替他。这年冬天,吐鲁番归附哈密忠顺王陕巴,并且请求进贡,西域重被平定。彭清多次以病辞官,请求解除兵权,未被允许。十五年,彭清去世。

    彭清待部下有恩,长期镇守西部边陲,威名显著,番夷深为畏惧。他性情廉洁,在职镇守时遭逢母亲及妻、妹四人之丧,却因家贫不能归葬。他死之日,将士及民妇、仆人全都为之流泪。他遗命其子不得接受馈赠,所以也不能归葬。皇上听说后,命抚臣发放府库钱币,资助运送其灵柩返回故乡,并根据制度赐其祭葬。

    姜汉传

    姜汉,榆林卫人。弘治年中,他继承世袭职位,任本卫指挥使。御史胡希颜推荐姜汉,说他有才有勇,姜汉于是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充任延绥游击将军。十八年(1505)春,贼寇进犯宁夏兴武营,姜汉率所部迅速赴援,与贼寇在中沙墩遭遇,将其击败。皇上赐诏褒奖慰劳。武宗继位后,贼寇大举进犯宣、大,姜汉偕同副总兵曹雄、参将王戟分道救援,立有功劳。他随即代替曹雄为副总兵,协守延绥。正德三年(1508),他移守凉州。第二年冬,姜汉提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宁夏。

    姜汉治军严整,深得将士之心。到任刚数月,安化王蜫钅番图谋反叛,摆酒设宴招待姜汉及巡抚安惟学等。酒席进行到中途时,其党羽何锦等率众而入,当场在座位上捉拿姜汉。姜汉奋起怒骂,不愿屈服,因而被杀。其子姜..幸免逃脱。贼寇平定之后,姜..向朝廷诉说。皇上下诏赐予姜汉祭葬。官府为他立祠,春秋祭祠。嘉靖时,又听从巡抚张珩之请,赐给写有“悯忠”二字的牌匾。

    安国传

    安国,字良臣,绥德卫人。当初他是一名儒生,精通《春秋》子史,闻名乡里。后来他继承世袭职位,为指挥佥事。

    正德三年(1508),安国考中武会举第一名,进升为代理指挥使,奔赴陕西三边立功。刘瑾想要收受贿赂,安国等同时中举的六十人都没有钱,刘瑾便将他们编入军队,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听从调遣,并禁止他们擅自返回。这六十人处境大为窘迫,挤身于边卒之中,无法生活。而边臣害怕刘瑾,竟无人敢收纳、体恤他们。蜫钅番谋反后,朝廷大赦,安国等才被放回。通政业兰请求收用他们,刘瑾大怒,暗示给事中张瓒等弹劾这些人都是庸才,朝廷于是全部停止给他们加官。刘谨被诛之后,安国才以旧官职分守宁夏西路。随即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充任右参将,又升任右副总兵,协守大同,后调往延绥。

    十一年(1516)冬,敌寇二万骑兵分道劫掠偏头关诸处,安国偕同游击将军杭雄等在岢岚州迅速击败之,斩首八十余人,获得千余匹马。敌寇于是逃跑了。

    当初,敌寇大肆入侵白羊口,皇上派遣宦官张忠、都督刘晖、侍郎丁凤统领京军前往征讨,当他们到达时,敌寇已经饱掠而去。张忠、刘晖耻于无功,记功御史刘澄甫窃夺安国等的功劳而归于他们,并大行迁赏,张忠等全被增加俸禄,世代享受。尚书王琼也加封为太保,庇荫其子为锦衣卫官员。安国当时以代理都督佥事的身份为宁夏总兵官,仅被实授为都督佥事,他心中不平,又不敢自陈其功,于是上疏力辞,为部卒中重伤者请求奖励、记功。王琼请求重新给安国记功,安国这才进升为都督同知。

    那个时候,奸佞宠臣独揽朝政,以贿赂谋取将帅职位之风大为盛行,唯独安国以其才勇而升至大将。他正直、谨慎,勤理军务,所到之处尽职尽责,若论将才必然首推安国。他镇守四年之后去世。被特赠谥号武敏。

    杭雄传

    杭雄,字世威,世代为绥德卫总旗。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

    正德七年(1512),杭雄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四川围剿贼寇,随即守备西宁。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他跟随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同副将安国破敌于岢岚,于是进升为都督佥事,改任参将,又升为都督同知,统领边兵在西内操练。武宗巡幸宣府、大同时,杭雄是扈从,随即被授为大同总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