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走投无路只好带着几个随身卫士南逃,企图投靠荆州刘表,途中被上洛都尉捉住杀掉了。

    建安十二年(207),太祖曹操督师开赴辽西征讨乌桓(丸),袁熙、袁尚兄弟与乌桓(丸)联合迎战曹军,被曹军打得大败。

    二袁逃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怕曹操进攻自己,担心二袁引火烧身,便杀掉了二袁,并派人把他们的首级送给曹操。

    曹操对韩珩忠心事主不屈的气节颇为赞赏,多次征召他到朝中做官。

    韩珩忠贞志向屡辞不就,最终死在自己家里。

    袁术传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的堂弟。

    青少年时代他以侠气为人所知,后被举为孝廉,官拜郎中,先后担任过朝廷内外的多种官职,一直升迁到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

    董卓率兵入京控制朝廷后,打算依自己的意愿废掉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让袁术任后将军。

    袁术不愿追随董卓而白话二十四史祸及自身,于是逃出京都到南阳。

    正巧这时长沙太守孙坚杀掉南阳太守张咨。

    孙坚本是袁术的部将,袁术也就趁这个机会占据了南阳。

    南阳人口数百万,由于袁术割据后侈糜肆欲,征敛无度,致使百姓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袁术与割据冀州的堂兄袁绍有矛盾,又与邻近的荆州刺史刘表不和,因而和远在幽州的公孙瓒结成同盟;而与幽州咫尺之隔的袁绍却对公孙瓒视若仇敌,转而和荆州的刘表结为盟友。

    兄弟二人各打算盘,舍近交远竟到如此地步。

    袁术领兵至陈留,遭到曹操和袁绍的联合进攻而溃败。

    袁术领着残部逃到九江,杀了扬州刺史陈温,据扬州为己有。

    又封部将张勋、桥蕤为大将军。

    董卓部将李莈等人拥兵入京控制朝政后,欲收买袁术为其外援,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授予符节。

    李莈派太傅马日銸到各地给受封的将军侯爵举行拜授仪式,袁术抢了马日銸所携的军中符节,然后把他关押起来不再放他回去。

    当时的沛阳下邳人陈皀,是已故太尉陈球的侄子。

    袁术和陈皀都是豪门世族出身,少年时代交往甚密。

    袁术给陈皀写信说:“当年秦王朝丢失了政权和王位,天下群雄竞起而夺之,最后被智勇双全者捷足先登而夺到手。

    如今天下事情一片乱糟,刘氏江山面临瓦解之势,诚然又到了天下英雄逐鹿之时。

    我与足下您有多年的交情,难道您不肯帮助我吗?若是要做谋取天下的大事,只有您才是我最信任的人呵!”陈皀的儿子陈应此时也在下邳,袁术威胁要以陈应作人质,以把陈皀彻底绑在他的战车上。

    陈皀读过袁术的来信,答复他说:“从前暴秦末世之际,恣意暴虐,以严刑酷法统治天下,荼毒生民,致使百姓忍无可忍,以死相拼,故而促成了秦王朝的覆灭。

    而今刘氏虽也衰微,可天下并没有秦王朝崩溃前夕的那种酷刑暴政。

    朝廷内曹操将军努力辅佐天子,有勇有谋,被乱臣贼子们践踏的朝纲正逐步恢复。

    荡平凶恶的叛匪,清定海内,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了。

    我本以为将军您出身于世代蒙受皇恩的公卿之家,自当与天下英雄同心协力,匡扶汉室,不想足下竟要图谋不轨,以身试祸,这岂不令人为之痛心!眼下您若迷途知返,力改前非,我想或许还能免去您的罪过。

    我与您是多年故交,因此才把这些心里话讲给您听。

    虽然您听起来不免逆耳,但对我来说确是表达了一种情同骨肉的心意。

    至于您要我为了私利而与您合作,我是宁可掉头也不会去干。”献帝兴平二年(195)冬,叛将李莈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天子及公卿百官,保护献帝和献廷的杨奉被叛军打败,献帝只身逃到黄河北边去了。

    袁术以为时机已到,召集部属们开会说:“现在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

    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发言道:“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

    明公您虽然累世高官厚禄,但恐怕还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样昌盛;眼下汉室虽然衰微,似乎也不能与残暴无道的殷纣王相提并论吧!”袁术听了阎象这番话不吭声,心里却是非常恼怒。

    时过不久,河内人张鮍为他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为理由,正式宣布登基做了皇帝,建号仲氏。

    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

    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挥霍无度。

    后宫妻妾有数百人,皆穿罗绮丽装,精美的食品应有尽有,而他军中的士兵却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

    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断绝人烟,饥荒之中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袁术在与各路诸侯的混战中先为吕布所败,又被曹操的军队打垮。

    他带着少数残兵败将投奔占据飅山的旧部雷薄和陈兰,雷、陈二人拒绝接纳他。

    袁术内心忧虑不知投向何处。

    后来他想把他的皇帝称号送给袁绍,投奔在青州的侄子袁谭,结果在路途中发病身亡。

    袁术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依附于他的老部下庐江太守刘勋。

    孙策打败刘勋后,便把他们一并带往江东。

    袁术的女儿被选入孙权后宫,儿子袁鐀在东吴做过郎中官职,袁鐀的女儿又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奋。

    刘表传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少年时就很有名,是汉末名士“八俊”之一。

    他身高八尺左右,长得高大雄伟,相貌堂堂。

    入仕后先是以大将军随员的身份任北军中候。

    灵帝死后,接替王轈做了荆州刺史。

    当时,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刘表也带领荆州兵马驻守襄阳。

    袁术这时是南阳太守,他与长沙太守孙坚串通一气企图夺取荆州,让孙坚向刘表发起进攻。

    交战中孙坚被流矢射中身亡,军队溃败,袁术因而无力战胜刘表。

    李莈、郭汜等董卓旧部率兵叛乱占据长安后,也想联合刘表以为援军,于是宣布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白话二十四史州牧,封成武侯,并授予相应的符节。

    太祖曹操迎接献帝到许都,刘表虽然也派出使节前往朝拜,送上一些贡品,但暗中仍与袁绍来往密切。

    治中邓羲进谏劝他不能这样做,刘表不听,邓羲于是辞官离开了他,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在他手下做官。

    董卓部将张济引兵进入荆州地盘攻打穰城,城未攻下而张济中流矢阵亡。

    荆州的官吏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互相祝贺,刘表却说:“张济是因为穷困无路可走才到我们荆州来的,我们这些作主人的没能以礼相待,才造成了双方兵戎相见的不幸后果,这实在不是出于我这个荆州牧的本意啊!如今张济将军不幸阵亡,大家应该难过才是。

    我作为荆州牧只接受大家的祭吊,不能接受祝贺。”他派人去集合收编张济的军队,张济的将士们闻知刘表这么说都很高兴,于是便都归附了刘表。

    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领兵前往征讨,围城数年而不克。

    后来张羡病死,部属们又拥立他的儿子张怿为长沙太守。

    刘表趁机加紧进攻,终于打败了张怿,收复了长沙郡的土地和军队。

    刘表又乘胜进军西南,收取了零陵、桂林等地。

    这样,刘表的势力范围已经南达零陵、桂阳,北据汉川,拥有地盘数千里,兵马十几万。

    太祖曹操与北方的袁绍各率大军在官渡紧张对峙。

    袁绍派人请刘表出兵帮助自己,从背后袭击曹操。

    刘表答应下袁绍的请求,却不发兵马,同样他也不帮曹操,企图保存自己的实力,坐江汉之间而观天下之变。

    从事中郎韩嵩和别驾刘先劝说刘表:“如今天下豪杰竞起,曹操与袁绍两雄对峙。

    匡护汉室,重振社稷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要由将军来承当。

    将军要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可乘眼下这两雄相争之际,找机会建功立业;如果不愿意这样,也应该在两雄中选择贤明者而依附之。

    以您拥有现在的十余万精兵强将,怎能在两雄相争中坐而观望呢?再说看到贤者力量较弱不肯相救,答应下别人的事又不去做,日后曹、袁两方的怨恨不是都要集中到您身上吗?曹操将军不愧是具有雄才大略之人,天下的有识之士多归附于他,他战胜袁绍大概是不成问题的。

    等他打败袁绍回过头来出兵江汉,恐怕将军您是无法抵挡的。

    因此我们为将军您考虑,您不如以整个荆州归附曹公,这样曹公他必然感激您的诚意,以更大的仁德来报答您。

    您可以避开战火灾难,长期享受和平安宁的富贵生活,子孙世代也能把您的地位继承下去,我们觉得这对于将军您实在是个万全之策啊!”刘表手下的大将蒯越也以这样的话劝告他。

    刘表拿不定主意,便派韩嵩到太祖曹操那里观察一些虚实。

    韩嵩返回荆州后,极力陈说曹操如何有威有德,非他人可比,反复动员刘表下决心归附,还劝说刘表把儿子刘琮送到许都去充当人质,以示诚意。

    刘表反而怀疑韩嵩为曹操游说,大怒,要把韩嵩拉出去斩首。

    又令人严刑拷打韩嵩的随从人员,直到把人打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操的口供,这样韩嵩才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刘表虽然外貌儒雅谦和,其内心却狭隘多疑,横生猜忌,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都是这样。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辗转投奔刘表。

    刘表对他厚礼相待,但并不予以信任和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太祖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曹军未及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刘表在世时,夫妻两人都喜爱他们的少子刘琮,想让他继承嗣位。

    刘表的部将蔡瑁、张允也拥立刘琮,于是刘表把长子刘琦派到外地出任江夏太守。

    等到刘表死后,刘琮便在蔡瑁等人的帮助下承受了嗣位,刘琦和刘琮兄弟间结下了怨恨。

    大将军蒯越、从事中郎韩嵩和东曹掾傅巽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说:“如今我与诸位拥有整个楚国的地盘,守着先君传下的家业,观望天下的变化,有什么不好呢?”傅巽回答刘琮:“反对谁和归附谁要合乎天下公理和大义,力量的强与弱也依据形势而变化。

    如今我们以天子的臣下抗拒天子,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我们占据刚获得不久的土地来抵御国家的军队,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

    再说我们以刘备来迎击曹操的南下雄师,怎么能抵挡得住呢?以上三者都是我们的短处,处于这样的明显劣势而想和朝廷派出的南征大军交战,那岂不是自取灭亡吗?将军自以为您与刘备谁更有本事?”刘琮回答说:“我的确不如刘备。”傅巽进而说道:“倘若刘备也不能战胜曹操,那么您的大片土地即便能保住,可您有可能继续当这个荆州牧吗?希望将军不要再犹豫不决了。”刘琮被傅巽说服,曹操的大军开到襄阳,刘琮便带领整个荆州的官吏军队和百姓归降了朝廷。

    刘备失去依附,只好放弃樊城向夏口退走。

    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自大将军蒯越以下封侯者达十五人。

    又提升蒯越为光禄大夫,韩嵩为大鸿胪,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

    其他许多人也都当了大官。

    吕布传(附张邈、陈登传)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

    他以骁勇善战在并州任职。

    刺史白话二十四史丁原兼任骑都尉之职后,驻守在河内,任命吕布为主簿,非常器重他。

    汉灵帝死后,丁原率部前往洛阳,与何进密谋诛杀灵帝亲近的众位黄门官,丁原被任命为执金吾。

    何进为宦官所杀,董卓乘机开进洛阳,想要挑起战乱,除掉丁原,进而吞并丁原部。

    因为吕布是丁原的亲信,董卓便引诱他去杀丁原。

    吕布背叛了丁原,砍下丁原的首级献给董卓,因此被董卓任命为骑都尉,非常宠幸他,发誓永远像父亲对待儿子那样对待吕布。

    吕布善长骑射,膂力过人,被称为“飞将”。

    不多久又被提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董卓自知为人无礼,惟恐别人算计他,进出都让吕布跟随,以防不测。

    但董卓生性刚烈又心胸狭窄,一时气愤便忘了自己的危险,曾经有一件小事,使他很不高兴,他随手拔出手戟投向吕布。

    吕布敏捷地避开了,并就这件事向董卓道了歉,董卓的怒气也就消了。

    由于此事,使吕布对董卓暗中产生了怨恨。

    董卓常派吕布守卫他的内宫,吕布乘机与董卓的侍婢私通,但又时时害怕董卓发现,总感到惴惴不安。

    在吕布未被丁原重用以前,司徒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城里最强壮的人,对他以厚礼相待。

    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去见了王允,述说了董卓差点杀他的经过。

    王允此时正与仆射士孙瑞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

    吕布有些犹豫,说:“我们亲如父子,怎么好下手呢?”王允说:“你姓吕,本来就不是父子关系,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亲如父子!”吕布于是同意了,并亲手杀了董卓。

    这件事在《董卓传》中另有记载。

    王允任命吕布为奋武将军,授符节指挥军队,仪礼比照三司,进而又封为温侯,与他处理朝中事务。

    吕布自从杀死董卓后,对凉州人是又怕又恨,凉州人对他也是又怨又恨。

    因此李莈等人联合攻打长安,吕布抵挡不住,李莈一举攻进长安。

    董卓去世不到两个月,吕布也被打败,带着几百名随从出武关,想去投奔袁术。

    吕布原以为杀了董卓,替袁术报了仇,袁术会厚待自己,哪知袁术讨厌吕布的反复无常,拒绝接纳他。

    吕布只得带着人马又北上投奔袁绍。

    袁绍接纳了他,并与他一起去常山攻打张燕。

    张燕有精兵万余,骑兵数千。

    吕布有一匹良种马,名叫赤兔。

    吕布与他的亲信将领成廉、魏越等一起,冲锋奋战,大破张燕的军队。

    吕布击败张燕后,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加之他手下的将士也时时抢劫、掠夺,袁绍开始疑恨他。

    吕布也感到袁绍不会重用他,于是去见了袁绍,请求离开。

    袁绍同意了。

    吕布刚一离去,袁绍害怕他反戈加害自己,想派壮士夜里悄悄杀死吕布,但壮士们没能找到吕布。

    此事被吕布知道,他急忙去了河内,与张杨联合。

    袁绍再次派兵追杀吕布,那些士兵都害怕他,追上了也没有一人敢逼近。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

    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助人为乐,倾家荡产,壮士多有归附于他的。

    太祖、袁绍都是张邈的朋友。

    朝廷征召他做官,他以出色的应考成绩被任命为骑都尉,不久又被任命为陈留太守。

    董卓引兵开进长安,犯上作乱,太祖与张邈首先举兵征讨董卓。

    汴水之战,张邈派将帅卫兹率部跟随太祖作战。

    袁绍成为盟主后,时常表现得傲慢矜持、不可一世,张邈经常直言责备他。

    袁绍派太祖杀张邈,太祖不从,反而责怪袁绍说:“孟卓是我的好朋友,无论如何都该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乱,不应自相残杀啊!”张邈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敬重太祖。

    太祖在征讨陶谦前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结果太祖凯旋而归,见张邈,两人相视而泣。

    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亲密。

    吕布离开袁绍去投奔张杨,经过张邈住处,与他告辞,两人拉着手立下了誓言。

    袁绍听说这件事,无比气愤。

    张邈担心太祖最终将会替袁绍杀自己,心中总是不安。

    兴平元年(194),太祖再次征讨陶谦。

    张邈的弟弟张超,与太祖的将帅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同商议背叛太祖。

    陈宫劝说张邈:“当今雄才四起,天下分争,您拥有那么宽广的土地和众多的兵士,处于四面受敌的处境,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有损身份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骁将,善于打仗,勇往直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共同占据兖州,静观形势,相机行事,这样或许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呢!”张邈听从了他。

    太祖东征陶谦时让陈宫带领部分将士留守东郡,于是陈宫领着这批人马东迎吕布,让他做了兖州牧,并占据了濮阳,周围各县纷纷投靠吕布,只有鄄城、东阿、范县没有反叛曹操。

    太祖率领主力回师,与吕布在濮阳一带激战,形势对太祖很不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不分胜负。

    时值大旱,又有蝗灾,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吕布领兵向东驻守山阳,在两年的时间里,太祖将失地全部收回,并在巨野打败吕布。

    吕布东逃,投奔了刘备。

    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留下张超带着家属守雍丘。

    太祖围攻雍丘数月,攻破并屠戮城池,诛杀了张超及其家属。

    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尚未见到袁白话二十四史术,自己却被部下杀害了。

    刘备东征袁术,吕布夺取了下邳,刘备只得返回归附吕布。

    吕布派刘备驻守小沛。

    吕布自称徐州刺史。

    袁术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征讨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

    吕布手下将领说:“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今天正好借袁术之手干掉他。”吕布说:“不行,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就会联合北面太山一带的部队,我们就会被袁术所包围,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于是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

    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前来援救刘备,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

    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派卫士去请纪灵等将领,纪灵等人也请吕布一起饮酒作乐。

    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弟弟。

    如今他被诸位所围,我特意赶来救他。

    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解除纷争。”吕布命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说:“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离开这里,如射不中,那你们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

    诸将大为震惊,夸赞说:“将军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吕布又与诸将欢会宴饮,然后各自回兵。

    袁术想联合吕布,让他为自己所用,于是向吕布提出让他的儿子娶吕布之女为妻,吕布同意了。

    袁术派韩胤为使节,向吕布正式转达他将更换年号、登基称帝的事情,同时请求接吕布的女儿与自己的儿子去完婚。

    沛相陈王圭惟恐袁术、吕布成了亲家,徐州、扬州联为一体,将会危害四方,于是前往游说吕布:“曹公奉迎天子,辅佐朝政,征讨八方,威震四海,而将军您应与他合作,以取得天下安宁。

    如果您与袁术成了亲家,将会担上不义之人的罪名,那样形势就对您不利了。”吕布心里也怨恨当初袁术不接纳自己,虽说女儿此时已经随韩胤走了,他还是把她追了回来,拒绝了这门亲事,并将使者韩胤戴上枷锁、镣铐,送往许都街市上斩首示众。

    陈皀想派儿子陈登到太祖那里,说明吕布愿意与曹操合作,吕布不同意。

    正巧太祖的使者这时来到,传天子令,任命吕布为左将军。

    吕布大喜,于是让陈登启程,还命他带着书信,向天子谢恩。

    陈登拜谒太祖,述说了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缺点,希望太祖早日除掉他。

    太祖说:“吕布是个具有狼子野心的人,实在不能让他久留世上,你当然是最熟悉内情的。”当即把陈皀的年俸禄提到二千石,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

    临别时,太祖拉着陈登的手说:“东边的事,便全托付给你了。”命令陈登私下分化吕布的队伍,为自己做内应。

    开始时,吕布想通过陈登求得徐州刺史之职,陈登回来,吕布见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大怒,拔出戟来砍着桌子说:“你父亲劝我与曹公合作,我才拒绝了袁术的婚约;而现在我一无所获,你们父子反倒地位显赫,重权在握,我被你们出卖了!你倒说说看,你在曹公面前替我说了些什么?”陈登面不改色,从容地答道:“我见曹公时说:‘对待将军您,要像对待猛虎,应当让他吃饱,如果不饱,他会吃人的。

    ’曹公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而更像养鹰,饿时可以利用,而当他吃饱了,却会自顾飞去。

    ’我们就是这样谈论您的。”吕布的气才平定下来。

    袁术听说吕布回绝了婚事还杀了自己的使者,便与韩暹、杨奉等联合,派大将张勋领兵前去征讨吕布。

    吕布对陈皀说:“招来祸害的就是你,你看怎么办呢?”陈皀说:“韩暹、杨奉、袁术仓促联兵,计划不是事先定好的,肯定不会很好地合作,就像鸡生性不能群栖一样,他们也合不到一块儿,让我的儿子陈登前去瓦解他们,可以把他们拆散。”吕布采用了陈皀的计策,派人游说韩暹、杨奉,让他们与自己联兵改而攻打袁术,军械、物资一概由他出。

    于是韩暹、杨奉追随了吕布,张勋吃了大败仗。

    建安三年(198),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依附袁术,并派高顺去攻打沛县的刘备,刘备大败。

    高祖派夏侯..去援救刘备,也被高顺打败。

    太祖亲征吕布,到了下邳城下,写了一封信给吕布,陈述了福祸得失。

    吕布意欲投降,陈宫等人感到自己罪责太大,便劝吕布放弃这种想法。

    吕布一面派人向袁术求救,一面自己率千余名骑兵出来应战,大败,只得退回城中死守,再也不敢出战。

    袁术不能救他。

    吕布虽骁勇刚猛,但少谋而心胸狭窄多猜忌,他不能控制部下,对手下诸将只是言听计从。

    而他的部将也是各怀心思,相互猜忌,所以每次战斗,总以失败告终。

    太祖在城下挖了壕沟,把吕布包围了三个月,吕布与手下貌合神离,将领侯成、宋宪、魏续捆着陈宫,领兵投降。

    吕布与他的麾下登上白门楼,眼见太祖层层围住自己,只得下城投降。

    太祖生擒了吕布,在捆绑时,吕布说:“绑得太紧了,稍微松一点儿吧。”太祖说:“捆老虎,不得不捆紧一点。”吕布请求说:“明公所担心的不就是我吕布吗?如今我臣服了,天下就没有值得您忧虑的事了。

    明公您领步兵,就让我领骑兵,那天下就不难平定了。”太祖犹豫不决。

    刘备进言说:“明公难道没见吕布侍奉丁建阳及董太师时的情形吗?”太祖点头表示明白他白话二十四史的意思。

    吕布于是怒骂刘备:“你是最无信义的小人。”太祖将吕布绞死了。

    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然后才葬尸首。

    太祖活捉陈宫时,问他想不想让老母及女儿活,陈宫回答:“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对手的亲人的;将仁义广施天下的人,是不会让对手缺乏继承人的。

    老母能否活命,决定权在你,而不在我陈宫!”以后,太祖把陈宫的母亲接来,养老送终,并将陈宫的女儿许配了人家。

    陈登字元龙,在广陵有很高的威望。

    又因消灭吕布有功,加封伏波将军,死时只三十九岁。

    有一次许汜与刘备同在荆州刺史刘表府上作客,刘表与刘备一起评价天下人士,许汜说:“陈元龙是湖海之士,至今豪气未减。”刘备问刘表:“许君的说法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许君是位好人,不会随便乱议论人的;如果说对呢,元龙确实名重天下。”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气未减,有什么事可以证明吗?”许汜说:“从前在战乱时我路经下邳,去见元龙,元龙没有以主人的身份待客的意思,久久不和我说一句话,而且径自上大床睡觉,而让我睡在下床上。”刘备说:“你有国士之称,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这种时候,希望你为国解难,考虑国家大事,要胸怀救世之心,但你却去求田问舍,言谈也没什么新意,这是元龙所讨厌的,哪还有话与你说呢?如果是我,我会独卧百尺高楼之上,而让你睡在地下,哪里只会有上下床的差别呢?”刘表大笑。

    刘备于是叹息道:“像元龙这样具有文胆武略、志向高远的壮士,大概只有到古人行列中去找了!当今芸芸众生,没有可以和他相比的了!”臧洪传臧洪字子源,是广陵射阳人。

    父亲叫臧..,曾任匈奴中郎将和中山、太原太守,在任官期间有声誉。

    臧洪身材魁梧,与他人不同,被举荐孝廉当了郎官。

    正逢遴选三署郎官补任县长,琅笽人赵..当了莒县县长,东莱人刘繇当下邑县县长,东海人王朗当..丘县县长,臧洪当即丘县县长。

    灵帝末年(184~189),他弃官回家,太守张超收他做了功曹。

    董卓杀死少帝,想夺取天下,臧洪对张超说:“明府历代受皇室的大恩,兄弟几个都是大郡的长官,现在王室危在旦夕,贼臣未被枭首示众,这正是天下义士报效皇室的大好时机啊!如今您所在的郡还未遭战乱之苦,吏民都很富足,如果您一擂战鼓,马上会有很多人前来响应。

    用这支军队去诛灭国贼,为天下除害,这正是义士的表现啊。”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

    张邈早有此意,于是两军在酸枣会合。

    张邈对张超说:“闻知弟弟为郡守,教化人民施威施恩,并不都是自己作主,而是因为重用了臧洪,臧洪是什么人啊?”张超说:“臧洪,真是海内之奇士。

    他的才智过人,我很器重他。”张邈会见臧洪,与他叙谈,深感惊讶。

    于是又将他介绍给兖州刘公山、豫州孔公绪,他们与臧洪也成了好朋友。

    于是设一个坛场,准备每人都发誓愿,永结同好。

    各州的长官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第一个上坛,他们一致推举了臧洪。

    于是臧洪登上了祭坛,拿着承盘,歃血发誓说:“汉室不幸,朝纲混乱,贼臣董卓,乘战难危害国家,危及皇帝,虐杀百姓,大有侵吞国家政权,让天下归其所有的野心。

    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人,组成义兵,共赴国难。

    今天一起发誓的人,都应齐心协力,贡献为臣的一份力,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不心怀二意。

    如果谁违背盟约,不但他自身性命难保,还会祸及他的子嗣宗族。

    皇天在上,祖宗有灵,请仔细地看着!”臧洪宣誓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听了他的誓词的人,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仆人,也都激动起来,人人都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没多久,各路人马尚未决定谁先出战,却因粮食吃光而作鸟兽散。

    张超派臧洪到大司马刘虞处与他商议对策,此时公孙瓒已杀了刘虞,到了河间,又遇上幽、冀二州交战,他没能完成使命。

    袁绍见到臧洪,与他结交,非常器重他,不管在不在一起,两人都是好友。

    适逢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绍让臧洪统领青州,以抚慰那里的百姓。

    臧洪在青州任职二年,州里强盗纷纷离去。

    袁绍佩服他的才干,派他任东郡太守,治理东武阳。

    太祖在雍丘围攻张超。

    张超说:“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臧洪了,他应该来救我。”众人都以为袁绍和太祖关系已经缓和,而臧洪很明显地为袁绍所重用,他必定不会毁了自己的前程自招灾祸,远道赶来救援。

    张超说:“子源是天下有名的义士,他肯定不会背叛原主,恐怕是被袁绍所禁止,来不及赶上援救啊!”臧洪听说张超被围的消息,果然赤着脚边跑边哭,召集了他手下的军队。

    他又请求袁绍拨给他一部分兵马,以便去救张超,被袁绍拒绝了。

    张超终于被灭九族。

    臧洪因此怨恨袁绍,与他断绝了一切往来。

    袁绍举兵围攻他,历经数年也无结果。

    于是,袁绍命令臧洪的白话二十四史同乡陈琳给他写信,晓之以个人利害福祸,责之以恩德情义。

    臧洪复信说:“离别后的思念,无论是梦中还是醒着,时时袭上心头,为我们相距不很远而感到庆幸,但是,由于我们选择的取舍标准不同而未能相见,悲伤凄怆,充满心间。

    “头些日子,承你不忘,连赐给我两封高雅的书信,陈析利害福祸,于公于私,都是很透彻的。

    我之所以没有立刻复信,既因为学问浅薄,才性迟钝,不足以回答你的诘难;也因为你带着小妾,在袁绍那边逍遥自在,可你的家小还在城里,我又是袁绍的仇敌。

    你自己如此境地还替别人办事,虽然忠心耿耿,披肝沥胆,却还是被疏远的有罪之人,虽言辞中听也还要受责难,自救尚且不及,怎会顾怜别人呢?同时,凭你渊博的才识,岂会在大道上犯傻,不了解我的志向呢!然而你却还是说来说去,我由此而知,你的话是言不由衷,想解除自己的灾祸。

    假如一定要计较长短、辩论是非的话,那么关于是非的标准,天下人各有各的说法,真的说来,反倒又说不明了,不说却也没有什么损失。

    再者,若是说了,便会宣告绝交,有损道义,那是我所不忍的。

    因此便搁开纸笔,全然没有答复,也望你能体谅我的心情,知道我的主意是不会再改变的。

    可又一次得到来信,援古引今,洋洋洒洒写了六张纸,尽管原来打算不和你去说,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了!“我是一个微末小人,本为主人(袁绍)效劳,窃居大州职掌,(主人于我)恩深谊厚,我难道忍心反过来与他兵刃相见?每次登城指挥部队,望着主人的旗鼓,回想故友的斡旋,抚弦搦箭,不由得泪流满面。

    为何呢?自以为辅佐主人,无可悔憾的;主人对我的恩宠,超出别人。

    在刚受任(主持会盟)之时,发誓要了结天下大事,共尊王室。

    岂知天子不快,张超的州郡被曹操攻占,郡将像周文王被拘囚牖里的困厄,张超败走陈留,要我出兵援救,攻打曹军。

    假如我的计划执行得晚,则丧失忠孝的名声,假如拄杖背物而走,则有损交朋友的道义。

    面对这个矛盾,真是不得已啊!丧失忠孝的名声和亏损交朋友的道义,轻重不同,亲疏各异,故而忍痛割爱宣布绝交。

    假若主人稍微垂怜故人,对在手下供事的朋友侧座礼让,对因故离去的友人宽宏大量,不去深究,昭信刑戮惩罚以助自己,那我就学吴季札恭让君位的高风亮节,今天也就不会与主人对阵了。

    但袁绍没有这样做,叫我如何去效仿季札呢?过去,张景明(超)亲自登台歃血盟誓,凭借辞令奔走游说,终于使冀州牧韩馥让出印信,主人得到了冀州地盘。

    然而,他后来却仅仅因为迎吕布做兖州牧的缘故,转眼之间,不仅未能得到谅解,反遭夷族灭家之祸。

    吕布为讨伐董卓来投奔请兵,没有得到应允,便告辞离去,这有什么罪过?却反遭围攻,差一点送命。

    刘子璜为袁绍效命,年岁已大,辞职不得批准,由于惧怕权威而又怀念家人,便说谎请求放还,这可以称得上是有志于忠孝,本无损于袁绍的权威,然而不仅未能得到恩准,反而立即被打死在主人的旌鏣之下。

    我虽愚笨,又从不能推始预终,由小见大,揣测主人之心,却又怎能说这三个人该死,对他们的惩罚恰如其分呢?其实袁绍也是打算扩充兵力,讨伐仇人,一统泰山以东,担忧士兵们猜疑,无法阻止和劝勉,所以废止君王的命令而推崇承制,敬慕其义而来的人受到欢迎,而离去则遭杀戮。

    这是为了主人的利益,并非游宦之士的心愿。

    所以我以前人的遭遇为戒,困守死战。

    我虽愚蠢之极,也曾听到过君子的言论,这样做,实不是我愿意的,而是主人逼得我不得不如此。

    大概我之所以背弃国民,下令死守城池,正是以违背君子之道,而不顺从敌国的缘故。

    因此得罪主人,被围攻多时,而你却又援引这个义理来规劝我,不恰是言辞相同而意思相反吗?这不是君子对待祸福的态度。

    “我听说,义不叛父母,忠不违君王,所以东面我奉张超为宗主,把他当作至亲,在东郡为袁绍扶助郡将,安宁社稷,一举两得以求尽孝尽忠,有何不对的呢?而你却要我舍弃至亲,只奉袁绍为君,这是让我违弃至亲啊。

    主人(袁绍)对于我来说,年纪可作我的兄长,情分上是我的好朋友,意见不同,离他而去,以使至亲安宁,可以说是名正言顺;而照你的话去做,那申包胥就该为伍子胥卖命,不应当在秦国朝廷上哭号了。

    虽然你仅仅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灾祸,但却不知你的话已经违背自己的本义。

    “或者你是看到城池被围未解,救兵没有赶到,有感于姻亲之义,顾念平生之好,认为求降而偷生,胜过坚持道义而死。

    过去,晏婴面对楚人刀斧而不降志折节,齐国史官南史宁死不愿用手中笔为君王隐讳,因此被图画成像,名垂后世,何况我有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工事,指挥调动全体吏民的力量,发放三年的储备来作一年的用度,济穷困,补匮乏,以让天下人高兴,何必去想盖房、种田以求安逸呢?我只怕秋风吹起尘土,伯皀掉头向南,张杨和“飞燕”挥臂发难,北部边陲告急,袁绍的左右心腹都乞假归家。

    主人(袁绍)应该知道这些人的志向,掉转旗帜,撤回兵马,回白话二十四史到邺城整顿军队,又怎能听任怒气长时间地折磨自己,在我的城下耍威风呢?你嘲讽我恃仗黑山军作后援,偏不与黄巾军联合呢?再加上“飞燕”的部属全部听受王命。

    过去,高祖皇帝在巨野杀败彭越,光武皇帝始创基业于绿林,最终却能中兴汉室,成就帝业,假如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那又有何不甘心的呢?何况我是奉持君王玺书,来与他们处事的。

    “去吧,陈琳!你追逐名利于境外,臧洪我却受命于君亲;你委身于盟会的主人,臧洪我书名于首都长安。

    你说我身死而名灭,我也笑你无论生死都默默无闻。

    可悲哟!你和我同出一根而枝梢分离!努力吧努力吧!还能说些什么呢!”袁绍看到臧洪的复信,知道他没有归降的意思,增兵攻城。

    城中粮食已尽,城外又无援军相救,臧洪自忖不免一死,招呼手下人说:“袁氏无道,图谋不轨,而且不顾臧洪的郡将。

    臧洪从大义上讲,不得不死,可诸君并没有得罪袁绍,却要白白遭难,你们可在城被攻破前,带着家小先逃出去。”那些将士、吏民都感激得流下眼泪,说:“明府与袁氏本来没有恩怨过节,只为本朝郡将的缘故,以致落到这种地步,我们哪里忍心丢下您而独自逃命啊!”开始时,守城将士及民众还掘老鼠、挖树根充饥,到后来一点可吃的都没有了。

    主簿从内厨拿出三斗米来,吩咐从中拿出一部分为臧洪做稠粥,臧洪叹息道:“我独自吃它干什么呢!”让做成稀粥,大家分着喝了。

    臧洪还杀了自己的爱妾让将士们分吃。

    将士们泪涕横流,以致不敢抬起头来。

    男女七八千人相枕死去,没一个离叛的。

    城被攻破,袁绍生擒了臧洪。

    袁绍向来与臧洪亲善,排出盛大的仪式,让他手下的将领都来见臧洪,对他说:“臧洪,你为何这样负心呢?今天你服不服?”臧洪撑在地上,瞪大双眼回答:“袁氏几代在汉室做官,四朝之中,有五人位列三公,可以说受恩非浅。

    现今王室衰弱,你不扶助王室,反而乘机生出非分之想,杀死众多的忠良以树自己的淫威。

    我亲眼见你称张陈留(邈)为兄,那么我的府君张超就该是你的弟弟,就应齐心协力,为国除害,为何你拥着强大的兵力而看着别人互相残杀呢?可惜臧洪力量不够,不能举刃为天下报仇,又如何能臣服呢?”袁绍原本是爱惜臧洪的,希望他回到自己身边来,可以原谅他;看见臧洪言辞激烈,知道终不会为己所用,于是杀了他。

    臧洪同乡陈容年轻时是读书人,很钦佩臧洪,随臧洪做了东郡的一名小官。

    城未破时,臧洪借口有事,将他支出城。

    袁绍见臧洪时,也让他在场。

    眼见臧洪要被处死,他起身对袁绍说:“将军要成就大业,为天下除暴,但却先诛杀了忠良之士,这哪里符合天意啊!臧洪也是你提拔的郡将,怎能杀了他呢?”袁绍面有愧色,派手下人将陈容带出去,并对他说:“你和臧洪不是同类之人,说这番话又有什么用?”陈容回头对袁绍说:“仁义在哪里都是一成不变的,遵循它就是君子,违背它则为小人。

    今天我宁愿与臧洪同日死,而不愿与将军同日生。”于是他也被杀了。

    在袁绍庭上坐着的人无不叹息,私下里互相议论说:“怎能连杀两位壮士呢?”城未被攻破前,臧洪曾派二名司马出城向吕布求救,等到返回时,城已被攻陷,两位司马冲入敌阵,奋战而死。

    评:吕布有勇无谋,而且反复无常,惟利是图,自古至今,这样的人无不被灭。

    过去汉光武帝被庞萌所骗,近世又有魏太祖被张邈所蒙蔽。

    知人的人才是英才,这就是帝王也难以做到,真对呀!陈登、臧洪都有英雄的气概和节操,可惜陈登英年早逝,功业未成;臧洪因兵弱敌强,壮志未酬,可惜呀!公孙瓒传公孙瓒字伯皀,辽西令支人。

    曾任郡县书吏。

    仪表堂堂,声音洪亮,侯太守器重他,便将女儿嫁给他,并让他去涿郡跟随卢植学习经书。

    以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郡县小官吏。

    刘太守出了事,被召去见廷尉,公孙瓒亲自为他驾车,并一直在他身边侍奉。

    待到刘太守被贬去日南时,公孙瓒备了米和肉,在北芒山祭祀祖先,高举着酒杯说:“过去是家人的儿子,今天是人家的臣下,我们将要到日南去,日南有瘴气,可能我们回不来了,在此与祖先们告别了。”又行了大礼,然后意气激昂地站了起来,当时看到这一场面的人,无不欷虚欠感叹。

    刘太守行至中途,得到了赦还的敕书。

    公孙瓒因为举孝廉,升为郎中,迁升为辽东属国的长史。

    他有一次带着十几个骑兵巡塞,路遇数百名鲜卑族骑兵,公孙瓒于是退回一处空亭,对他的骑兵们说:“今天我们如果冲不出去,就会被杀死呀!”公孙瓒自己拿着矛,两头都装上了枪头,飞驰出去刺杀,杀伤鲜卑族数十人,自己部下也死之近半,可是得以免除灭顶之灾。

    鲜卑人受到这次惩罚,此后再不敢入塞来捣乱。

    公孙瓒被任命为涿县的白话二十四史县令。

    光和年间,凉州出现叛军,朝廷组织了幽州地区突骑三千人,临时提升公孙瓒为都督,行使都督的一切权力,让他带领三千骑兵进剿。

    部队开进到蓟中,渔阳张纯引诱辽西的乌丸国丘力居等反叛,攻打蓟中,自称将军,又征集蓟中的小官吏、老百姓去攻打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每到一处,城池必破,生灵涂炭。

    公孙瓒带领他的部队,征讨、追赶张纯有功,被升为骑都尉。

    属国的乌丸贪至王率领他的部族向公孙瓒投降。

    公孙瓒又被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进而驻守辽西属国,与胡人相互攻击五、六年。

    丘力居等人劫掠青、徐、幽、冀四州,四州深受其害。

    但公孙瓒无力抵抗。

    朝廷评论宗正官东海刘虞既有德行威仪,又曾任幽州刺史,戎狄等少数民族也曾归附于他,如果派他去镇守安抚,可以不兴师动众而得到安宁,于是便派遣刘虞担任幽州刺史。

    刘虞上任伊始,即派使者去胡人那里,晓之以利害,并责成他们交出张纯的首级。

    丘力居等人听说刘虞回来了,十分高兴,各派使者去见刘虞,并将部队撤回了各自的领地,公孙瓒害怕刘虞功高过自己,偷偷派人杀死丘力居的使者。

    胡人得知这一消息,改道去见刘虞。

    刘虞撤回了各路人马,只留公孙瓒带领步、骑近万人,驻守右北平。

    张纯丢下妻儿老小,只身逃到鲜卑,被他的门客王政所杀,将首级献给了刘虞。

    王政被封为列侯。

    刘虞因为有功被拜为太尉,封襄贲侯。

    适逢董卓到洛阳,刘虞又迁升为大司马,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关东义军讨伐董卓,董卓于是劫持皇帝西迁长安,征召刘虞为太傅,因路途阻隔,这一命令没能传到。

    袁绍、韩馥等商议,认为皇帝被奸臣所挟持,天下人心无归处,刘虞乃皇帝亲族,而且知名度很高,是众望之所归,于是想拥立刘虞为皇帝。

    派使者去告诉刘虞。

    刘虞始终不肯答应。

    袁绍等人又劝说刘虞领尚书事,按旧制执掌分封爵位、任命官职的权力,刘虞仍不听,但仍旧与袁绍保持着联系。

    刘虞的儿子刘和任侍中,住在长安。

    天子想从长安回洛阳,派刘和改装从董卓那里溜出来,偷偷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接自己东返。

    刘和途经袁术驻地,与他述说了天子的意思。

    但袁术想利用刘虞做他的后援,于是强行扣下了刘和,不让他去见刘虞,同时保证部队向西开拔,让刘和写信将这件事告诉刘虞,刘虞得到刘和的书信后,派遣数千名骑兵到了刘和那里。

    公孙瓒得知袁术另有所图,不想派遣军队,也阻止刘虞发兵,刘不听。

    公孙瓒害怕他劝阻刘虞出兵的事被袁术知道而遭他怨恨,也派遣他的堂弟公孙越,带领数千骑兵去袁术那里,以便与袁绍结为友好,暗地里又让袁术将刘和抓起来,夺了他的兵权。

    为此,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更深了。

    刘和从袁术那里逃了出来,在北进的途中又被袁绍扣留。

    这时候,袁术派孙坚驻守阳城,以防御董卓,袁绍派周昂去攻打阳城。

    袁术派公孙瓒与孙坚一起向周昂发动进攻,失败,公孙越被流箭射中,当场死亡。

    公孙瓒非常气愤,说:“我弟弟死了,这场灾祸实由袁绍引起。”于是派兵驻扎在磐河一线,准备报复袁绍。

    袁绍害怕了,将自己的勃海太守印绶交给公孙瓒的另一堂弟公孙范,让他回勃海郡任太守,想与他拉关系,作为援手。

    公孙范却带领勃海兵去帮助公孙瓒,击败了青、徐二州的黄巾军。

    公孙瓒的士兵斗志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界桥进军。

    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新设了几个郡县。

    袁绍驻军广川,派麴义作先锋与公孙瓒交战,生擒严纲。

    公孙瓒被打败后撤回勃海,与公孙范合兵一处退守蓟县,在大城的东南面又筑起一座小城,这座小城与刘虞相邻,两人互怀怨恨地对峙着。

    刘虞担心公孙瓒生变,于是举兵前去进攻,被公孙瓒击败,逃往居庸。

    公孙瓒攻克居庸,生擒刘虞,并将他押回蓟县。

    适逢董卓去世,天子派使者段训来加封刘虞,让他总督六州,公孙瓒被迁升为将军,封易侯。

    公孙瓒诬告刘虞有自称皇帝的非分作法,胁迫段训杀死刘虞,又让段训做幽州刺史。

    公孙瓒于是显出骄矜的样子来。

    他记人之过而忘人之善,很多人被他所害。

    刘虞的部将渔阳人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人,共率州兵攻打公孙瓒,替刘虞报仇,因为燕国的阎柔向来守信,大家共推他为乌丸司马。

    阎柔从乌丸、鲜卑等地招募士兵,共得胡、汉士兵数万人。

    这支队伍与公孙瓒所设的渔阳太守邹丹在潞北交战,大获全胜,斩了邹丹。

    袁绍又派遣麴义及刘虞的儿子刘和,带兵与鲜于辅一起攻击公孙瓒。

    公孙瓒的军队连连败北,于是退到易京固守。

    在易京城里挖了数十道壕沟,在壕内堆起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在上面盖房子;中间壕里的土堆最高,足有十丈,留给自己住,还在那里储存了三百万斛的粮食。

    公孙瓒说:“过去说,天下事可以凭军事力量来决定,今日看来,也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不如休兵,种田地,养牲畜。

    兵法说:百楼不易攻破。

    今天我盖了那么多的楼,吃完这些粮食,就可以知道天下的定局了。”公孙瓒想以此拖垮袁绍。

    袁绍派兵去攻打,白话二十四史几年都没有攻破。

    建安四年(199),袁绍大军全面围攻公孙瓒,公孙瓒派儿子去向黑山反贼求救,又想自己带领骑兵突围出来,凭借西南的高山,带领黑山的人马,攻击冀州,切断袁绍的后援。

    长史关靖劝公孙瓒说:“现在将佐、士兵心理上都已不堪一击,他们之所以能坚守下去,是为了他们的妻儿老小,更以将军您为主心骨啊!将军如果旷日持久地坚持下去,袁绍势必会撤兵,待他退回去之后,四方的士兵必将会重新聚合起来。

    如果您舍弃他们而突围,军队失去强有力的指挥,易京马上会出现险情,将军失去了依靠之地,孤独地在旷野上,那能成就什么事呢?”公孙瓒于是打消了突围的念头,专等援兵的到来,想内外夹攻袁绍。

    又派人给儿子带去一封信,定下时间带援兵到来,点起火把作为接应的信号。

    袁绍的巡逻兵截获了这封信,到时候点起了火把。

    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于是领兵出城。

    袁绍设下埋伏,公孙瓒遭到迎头痛击,又退回易京城。

    袁绍挖了地道,破坏了公孙瓒的壕沟和住处,并马上要攻到中京。

    公孙瓒自知必败,于是悉数杀了家人,又自杀而死。

    陶谦传陶谦字恭祖,丹杨人。

    年轻时好学,是儒生,出任州郡吏,被举为茂才,当上卢氏县令,又升迁为幽州刺史,后被任命为议郎,任车骑将军张温的参军事,西征韩遂。

    适逢徐州黄巾军起义,陶谦做了徐州刺史,以消灭黄巾军。

    黄巾军大败,被迫逃散。

    董卓叛乱,各州郡都拥兵自重,天子在长安建都,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陶谦派使者从小路去向天子进献,被天子提升为安东将军、徐州刺史,封为溧阳侯。

    这时候,徐州百姓都很富足,谷米屯满了粮仓,四方流民纷纷涌向徐州。

    但陶谦却肆意滥为:广陵太守琅王牙人赵昱是徐州名士,因为忠诚正直而被他疏远;曹宏等奸谗小人,却反遭重用。

    于是刑罚、政事开始出现弊端,善良的好人多被他所害,社会由此渐渐动乱起来。

    下邳的阙宣自称皇帝,陶谦起先与他联合四出抢掠,后杀死了阙宣,收编了他的部队。

    初平四年(193),太祖领军征讨陶谦,攻占了十余座城池。

    到了彭城,大战一场,陶谦兵败逃走,死了近万人,渭水因此而断流。

    陶谦退守郯县,太祖也因粮草不济而引兵回长安。

    兴平元年(194),太祖再次东征,攻占了琅王牙、东海等县。

    陶谦害怕了,想退回丹杨。

    适逢张邈背叛天子而迎奉吕布,太祖于是改道去讨伐吕布。

    这一年陶谦病死。

    张杨传张杨字稚叔,云中人。

    凭武艺和勇敢在并州当上了武猛从事。

    灵帝末年,天下渐乱,灵帝任命他所宠幸的小黄门官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戍守京都,想以此抵御来自各方的侵扰,并广召天下豪杰做裨将。

    太祖和袁绍等人当时都任校尉,都归蹇硕管辖。

    并州刺史丁原派张杨领兵去蹇硕那里,被封为假司马。

    灵帝驾崩,蹇硕被何进所杀。

    张杨又被何进派回并州召募士兵,征得千余人,张杨带着这些士兵驻守上党,打击山贼。

    何进兵败,董卓叛乱。

    张杨在壶关向上党太守进攻,没取胜,改道攻打附近的郡县,部队增加了数千人。

    山东诸郡起兵,欲杀董卓。

    袁绍到了河内,与张杨合兵一处,又与匈奴单于于夫罗一起驻扎在漳水一带。

    单于想背叛朝廷,袁绍、张杨都不肯。

    单于胁迫张杨与他一起离开,袁绍派部将麴义追赶到邺城的南面,大破单于的军队。

    单于带着张杨又到了黎阳,打败度辽将军耿祉,队伍又重新振作起来。

    董卓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天子当时在河东,张杨带着队伍到了安邑,天子再次任命他为安国将军,封晋阳侯。

    张杨想迎天子回洛阳,手下将领都不同意,张杨带着队伍到了野王。

    建安元年(196),杨奉、董承、韩暹挟持天子回旧都,路上粮草告急,张杨带着粮草上路迎接,天子得以回到旧都洛阳。

    张杨对手下将领说:“天子应当与天下共存,朝中有文武百官,我张杨可以抵御外来的侵扰,留在京都干什么呢?”于是回到野王。

    天子当即任命他为大司马。

    张杨向来与吕布友好,太祖围攻吕布时,张杨想去援救,但没能办成,只能将兵带到东市,遥作吕布的后援。

    张杨手下将领杨..杀死了张杨以奉迎太祖,杨..又被张杨手下另一将领眭固所杀。

    眭固带领张杨的部队,想往北与袁绍联合。

    太祖派史涣前去截击,在犬城大败眭固,并将眭固斩首,悉数收编了张杨的部下。

    公孙度传公孙度字升济,本是辽东襄平人。

    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

    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王或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早折了。

    公孙度少时也叫豹,又与公孙王或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王或一见到他,就喜欢上了他,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

    后来又向别人举荐,让他任尚书白话二十四史郎,后来又升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

    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

    但因公孙度是从玄菟的小官吏发迹的,所以辽东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

    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做伍长。

    公孙度一上任,就将公孙昭抓了起来,在襄平市中鞭打而死。

    郡中豪门望族如田韶等家,与他无怨无仇,却都被他找借口杀了。

    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有一百多家,郡中人个个惊恐万状。

    他又东征高句骊,西征乌丸,威震海外。

    初平元年(190),公孙度得知中原一带正处于动乱之中,便对他亲信部下柳毅、阳仪说:“汉皇室将要覆灭,我到了与各位商量夺取皇位的时候了。”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

    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

    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公孙度更加高兴。

    原河内太守李敏,在郡中知名度很高,他反对公孙度的所作所为,又惟恐公孙度加害自己,于是带领全家迁居到了一处海岛。

    公孙度得知后,大为恼怒,掘开李父的坟,打开棺材焚烧尸体,又诛灭了李氏宗族。

    他分辽东郡为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

    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太祖征召公孙度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干什么呀!”将印绶藏于武器库中。

    建安九年(204),公孙度死,其子公孙康继承父位,将永宁乡侯封给了弟弟公孙恭。

    建安十二年(207),太祖带兵征讨三郡乌丸,在柳城大战一场,袁尚等人逃到辽东。

    公孙康斩了袁尚,将其首级献给太祖,这件事在《武帝纪》中另有记载。

    太祖任命公孙康为右将军,封襄平侯。

    公孙康死的时候,其子晃、渊等年纪尚小,大家于是拥推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文帝即位,任命公孙恭为车骑将军,授以符节,封平郭侯,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

    当初,公孙恭因病渐渐变成了阉人,不能治理地方。

    太和二年(228),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逼迫他让了位。

    明帝即位,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公孙渊派人到南方去联络孙权,带去很多礼物。

    孙权派使者张弥、许晏等人带来金银珠宝,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又怕离孙权太远依靠不上,且贪图财物,引诱孙权的使者张弥、许晏到来,将他们杀掉,把首级献给明帝。

    明帝于是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

    明帝的使者到来,公孙渊领带甲士兵,以军阵相迎,然后才出来见使者,又数次对陪伴的国内宾客口出恶言。

    景初元年(237),明帝又一次派幽州刺史毋丘俭等带着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

    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毋丘俭,并与之激战。

    毋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

    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设置了百官,派使者拿着符节,借了鲜卑单于的王印,给边疆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并引诱鲜卑人去侵扰北方地区。

    景初二年(238),明帝派太尉司马宣王征讨公孙渊。

    六月,部队到达辽东。

    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

    宣王的军队到了辽隧,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

    宣王派将军胡遵与他对阵,卑衍大败。

    宣王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然后突然调头东北,直趋襄平。

    卑衍等将领惟恐襄平没有守城的军队,连夜赶往襄平增援。

    行军至首阳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宣王进行一场殊死较量,这次,卑衍又大败。

    宣王于是领兵直奔辽隧城下,挖好了壕沟。

    正巧当时连日大雨,三十几天不停,辽水暴涨,宣王的运输船可以从辽口直驶到辽隧城下。

    雨一停,宣王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

    公孙渊又怕又急。

    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

    杨祚等投降。

    八月的一天晚上,一颗长约十丈的大流星,从首山的东北面坠入襄平城的东南面。

    没多久,公孙渊全军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

    宣王的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

    辽隧城被攻破,相国以下的数千名官吏被斩首,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

    当初,公孙渊家中几次出现异样:狗着官服、戴官帽上了房;做饭时有小孩被蒸死在锅中。

    襄平北市长出一块肉,周长数尺,有头有眼有口,没有手脚,但能移动。

    占卜的说:“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头部的各器官但不能发声,这种怪事出现在哪国,哪国就该灭亡了。”当初公孙度在中平元年(189)据有了辽东,到公孙渊共是三代,历五十年而灭亡。

    白话二十四史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原姓褚。

    黄巾军起义时,张燕聚集了一帮少年为强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已有一万多人了。

    博陵的张牛角也聚合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张燕合兵一处。

    张燕让张牛角做统帅,进兵攻打睰陶。

    牛角被箭射中,身受重伤,濒临死亡,他告诫众人要聚集在张燕的麾下,说:“你们一定要以张燕为统帅。”牛角死后,张燕做了统帅,所以张燕改姓褚为张。

    张燕剽捍敏捷超人,所以军中又称他为“飞燕”。

    其后他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山贼互相联络,那些拉起小队伍的如孙轻、王当等,都带着队伍归附于他,队伍发展到百万,名号为“黑山”。

    灵帝无法征讨,河北各郡县深受其害。

    张燕派人到京都拜见灵帝,提出归顺朝廷,灵帝接受并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

    这以后,董卓挟持灵帝到了长安,天下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于是张燕领着自己的部队与各路豪杰联合。

    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派将领杜长等人帮助公孙瓒,被袁绍击溃,手下兵士有些自行离散。

    太祖将平定冀州,张燕派使者去求见,希望能做太祖的辅佐,太祖任命他为平北将军。

    他率领人马刚到邺城,又被封为安国亭侯,封邑五百户。

    张燕死后,儿子褚方继承了他的爵位。

    褚方去世,其子褚融继承爵位。

    张绣传张绣,武威祖厉人,骠骑将军张济同族兄弟的儿子。

    边章、韩遂在凉州起兵,金城麴胜袭击并杀死了祖厉县长刘隽。

    张绣当时任县吏,他寻找机会杀了麴胜,郡内的百姓都认为他很讲道义。

    张绣募集了地方上的一些少年,成了祖厉一带的豪杰。

    董卓兵败,骠骑将军张济与李睳等人联兵攻打吕布,为董卓报仇。

    这件事在《董卓传》上另有记载。

    张绣追随张济,因作战勇猛被任命为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张济驻守弘农,缺吃少穿,只得领兵向南面的穰县转移,战斗中他被乱箭射死。

    张绣接替了张济的兵权,屯兵于宛县,与刘表合兵一处。

    太祖向南讨伐,驻军于氵育水,张绣等人率部投降。

    太祖将张济的遗孀纳入后宫,张绣对此很气愤。

    太祖得知张绣对自己不满,私下里准备杀了张绣。

    这件事被张绣探知,他带着部队偷袭太祖。

    太祖军猝不及防,大败,太祖的两个儿子战死。

    张绣领兵退守穰县,太祖连年征战,终究没能攻破。

    太祖与袁绍在官渡摆下战场,张绣听取了贾诩的建议,又带领部队投降太祖。

    这事在《贾诩传》上另有记载。

    张绣到了太祖营中,太祖拉着他的手,与他欢会筵宴,并让儿子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为妻,拜张绣为扬武将军。

    官渡一战,张绣出力甚多,立了战功,又升为破羌将军。

    张绣跟随太祖在南皮攻破袁谭的军队,太祖又给他加封邑二千户。

    当时天下人口急剧减少,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太祖分封给其他将领的没有满千户的,而只有张绣特殊。

    张绣又跟随太祖去柳城征讨乌丸,途中去世,谥号为“定侯”。

    他的儿子张泉继承了他的爵位,后因参与魏讽谋反一事,被杀死,封邑也被取消。

    张鲁传张鲁字公祺,沛国丰邑人。

    祖父张陵,客居四川,在鹄鸣山学道,编造道书迷惑百姓,跟他学道的人须交纳五斗米,所以当地人称他为“米贼”。

    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继承了父亲的遗业。

    张衡死后,其子张鲁也干起了这一行当。

    益州刺史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命他和别部司马张修一起带兵去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借机杀死了张修,夺了他的兵权。

    刺史刘焉死,他儿子刘璋继位,因张鲁不顺从他,将张鲁母亲一家尽数诛杀。

    张鲁据有汉中后,用鬼道迷惑老百姓,自称“师君”。

    那些来学道的人,开始都称“鬼卒”,其中受道到了笃信程度的,改称“祭酒”。

    那些教民手下都有军队,拥有兵马最多的,做治头大祭酒。

    张鲁教导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要欺诈,有了缺点、错误,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这一教义大致与黄巾军相同。

    各位祭酒都盖起了义舍,就像今天路旁的驿站一样,又置买义米、义肉挂在义舍中,行人视自己肚量大小吃饱为止;如果吃得太多,鬼神就让他生病。

    教民如果犯了法,前三次可以原谅,再犯就被处以死刑。

    不设置长官,一切都由祭酒来管理。

    汉人和少数民族都乐意接受。

    张鲁等人雄踞四川东部、汉宁一带近三十年。

    东汉末年,汉皇室的力量不足以征讨,于是就让张鲁做了镇民中郎将,领衔为汉宁太守,其实只是要他将地方上的贡物上奉罢了。

    有一个老百姓从地下挖出一块玉印,教民们因此想尊奉张鲁为汉宁王。

    张鲁的功曹巴西人阎圃劝张鲁说:“汉川的老百姓有十万多户,他们拥有财富和肥沃的土地,四面又有高山做屏障。

    对上扶持天子,则可以做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白话二十四史人,再次就可像窦融一样,割据一方,也不失富贵。

    现在奉皇帝之命设置官员,凡事都可作主,根本用不着称王。

    还是不要招来灾祸啊!”张鲁听从了他的劝告。

    韩遂、马超作乱,关西百姓从子午谷逃来投奔汉中的,大约有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215),太祖亲自领兵,自散关出武都来征讨张鲁,一直到达阳平关。

    张鲁想要交出汉中投降,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率领数万兵马在阳平关内拒守。

    太祖攻破阳平关,进入四川。

    张鲁闻讯,想磕头称降。

    阎圃又献计说:“如今你被迫去谒见,肯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不如依照杜..所说,先到朴胡去抵抗,然后再向他献礼称臣,这样才会得到曹公的重用。”于是张鲁带着部队前往巴中。

    临行前,左右的人想将仓库里的宝物全部焚毁,张鲁说:“我已有归顺朝廷的意愿,但这一意愿没能让曹公知晓。

    今天我们离开,不过是避开锋芒,并没有别的意图。

    宝货仓库,应归国家所有。”于是张鲁将宝物都妥善藏好才带队离去。

    太祖到达南郑,对张鲁的行为深加赞许,又因张鲁早有归顺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问。

    张鲁带着全家谒见太祖,太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待他以客礼,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

    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人为列侯。

    替自己的儿子彭祖娶了张鲁的女儿为妻。

    张鲁去世,谥号为原侯。

    儿子张富继其爵位。

    评曰:公孙瓒想保全易京,坐以待毙;公孙度残暴无度;公孙渊继承了他们的事业,却更凶残,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啊!陶谦因昏乱而忧郁致死,张杨死在他部下的手里。

    他们都拥有州郡,但为人连常人也不如,所以也就不必多说他们了。

    张燕、张绣、张鲁,一改强盗行径,名列于功臣,为国赴难,保全了宗祀,他们与陶谦、张杨相比,则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夏侯..传夏侯..字元让,沛国谯郡人,夏侯婴的后代。

    十四岁时,跟着一位老师学习,有人污辱了他的老师,夏侯..将那人杀了,因此,他以刚烈而闻名于郡里。

    太祖刚刚兴兵时,夏侯..做他的副将,跟随太祖南征北战。

    太祖兼任奋武将军时,以夏侯..为司马,让他驻守在白马一带,又任命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

    太祖征讨陶谦时,留下夏侯..守濮阳。

    张邈背叛太祖迎奉吕布,当时太祖的家小在鄄城,夏侯..听到这一消息,轻车简从前往鄄城,在途中与吕布遭遇,两军交战。

    吕布后撤至濮阳,偷袭得到了夏侯..的辎重,又派将领假装投降,把夏侯..抓了起来,要他交出宝物。

    夏侯..军中一时震惊。

    夏侯..的得力将领韩浩守在营门口,把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得贸然行动,夏侯..的军队才慢慢稳定下来。

    韩浩到了夏侯..的住所,怒斥挟持夏侯..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残的叛逆者,居然敢将大将军挟持作为人质,难道你们不想活了?而且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又哭着对夏侯..说:“国法如此,我不得不这样做!”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

    劫持者害怕得连连叩头,说:“我们只求给我们路费,让我们回去罢!”韩浩痛斥劫持者的行为,将他们全部杀了。

    夏侯..免于一死。

    太祖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做法可以作为万世之法。”于是发布命令,今后如有劫持人质的,连人质一同消灭,不要顾忌人质,以后劫持人质的事再也没有发生。

    太祖从徐州回来,夏侯..随太祖去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伤左眼。

    他又领任了陈留、济阴太守的职务,为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截断太寿水做成一个池塘,他亲自担土,带领将士们一起向老百姓宣传种稻的好处,老百姓得以渡过了难关。

    夏侯..不久又被任命为河南尹。

    太祖平定河北,夏侯..担任后卫以阻挡后面的追敌。

    攻下邺城后,升他为伏波将军,仍担任河南尹一职,允许他见机行事,不受各种等级的限制。

    建安十二年(207),太祖将夏侯..前后的功劳统计了一下,又给他增加封邑一千八百户,加上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二千五百户。

    二十一年(216),夏侯..跟随太祖去征讨孙权,回来后,让他都督二十六路人马,留守居巢。

    又赐给他各种乐器和有名的倡优,说:“魏绛联合西戎有功,尚能得到钟磬之类的乐器,何况将军你呢!”二十四年(219),太祖在摩陂驻军,时常招呼夏侯..与他同乘一辆车,夏侯..也可以出入太祖的内室,太祖对他备加器重,一般将领是代替不了的。

    又任命他为前将军,带领各路人马回到寿春,又转移到召陵驻扎。

    文帝即位,任命夏侯..为大将军,数月后去世。

    夏侯..虽南征北战,但却亲自迎接老师从业学习,品行清俭,有多余的财产则分施给众人,不以权谋私,家中也不置备产业。

    死后谥为忠侯。

    儿子夏侯充继其爵位。

    文帝追念夏侯..的功绩,想让他的子孙们都享受“侯”的待遇,分给夏侯..家眷封邑一千户,赐给夏侯..七子二孙关内侯的爵号。

    夏侯..的弟弟廉及他的儿子睵也封了列侯。

    早先,太祖将女儿嫁予夏侯白话二十四史睵,就是清河公主。

    夏侯充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以符节。

    夏侯充死,其子睵继承爵位。

    睵死,其子劭继其爵位。

    夏侯渊传夏侯渊字妙才,夏侯..的族弟。

    太祖未出仕时,曾因一件诉讼案将被治罪,夏侯渊替了重罪,太祖又设法营救了他,他便免受灾难。

    太祖起兵,夏侯渊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之职跟随,又被任命为陈留、颍川太守。

    太祖与袁绍在官渡开战,他任行督军校尉。

    袁绍兵败后,太祖又让他督领兖州、豫州、徐州的军粮。

    当时很难征集军粮,夏侯渊尽一切努力转运粮食,军队得以重振雄威。

    昌繠谋反,太祖派于禁前去征讨,结果失利,派夏侯渊与于禁协同讨伐,于是击败了昌繠叛军,攻下了十几个屯,昌繠向于禁请降。

    夏侯渊得胜还朝,被任命为典军校尉。

    济南、乐安的黄巾军首领徐和、司马俱等人,攻打城池,屠杀官吏,夏侯渊带领泰山、齐、平原郡的军队还击,大破黄巾军,杀死了徐和,平定了诸县,把缴获的粮草分发给部下。

    建安十四年(209),太祖再次任命夏侯渊为行将军。

    太祖征伐孙权回来,派夏侯渊督领诸将去击破庐江叛首雷绪,雷绪被击败后,夏侯渊又被任命为征西护军,督领徐晃攻击太原的叛贼,攻下二十多个屯,杀死贼首商曜,夷平了他的城池。

    又跟随太祖征讨韩遂等人,在渭南作战。

    又督领朱灵平定蚗糜、..氐。

    与太祖在安定会合,迫使杨秋投降。

    建安十七年(212),太祖回到邺城,让夏侯渊担任护军将军,督领朱灵、路招等人驻守长安,击破了南山叛贼刘雄,迫使他的部属全部投降。

    在..县,围歼韩遂、张超的余党梁兴,攻克..县后,斩了梁兴,夏侯渊被封为博昌亭侯。

    马超在冀州围攻凉州刺史韦康,夏侯渊前去救援,尚未到达,韦康已被打败,马超在距冀州二百余里的地方迎战夏侯渊,形势对夏侯渊很不利。

    ..氐反叛,夏侯渊领军返回。

    建安十九年(214),赵衢、尹奉等人商议讨伐马超,姜叙在卤城起兵响应。

    赵衢骗马超去讨伐姜叙,而他们在马超离去后,将马超的家小全部杀掉。

    马超奔向汉中,围攻祁山。

    姜叙等人见马超来势凶猛,着急地请求救援,各位将军议论纷纷,认为只有太祖才能节制。

    夏侯渊说:“主公在邺县,来回四千里路,等书信到来,姜叙等必定早已打败,这不是救急的办法。”于是他自己披甲领兵,派张..督领五千步、骑兵在前,从陈仓狭道直奔汉中,他自己督粮草紧随其后。

    张..行军到了渭水,马超带领数千氐羌族士兵前来抵御,没有开战,马超便逃跑了,张..乘胜收取了马超的军队和军用器械。

    等到夏侯渊到来时,附近诸县都已投降。

    韩遂驻守显亲,夏侯渊想偷袭他,韩遂闻风而逃,夏侯渊接收了韩遂的军粮,追到略阳城,离韩遂还有二十多里,手下将领有的提议首先攻打韩遂,也有的认为应先攻打兴国的氐族。

    夏侯渊认为,韩遂兵马精良,而兴国城又比较坚固,如先去围攻兴国,未必能马上拿下,不如先去攻打长离的各路羌人。

    长离的羌人有很多在韩遂的军队里,只要攻打长离,那些在韩遂军队里的羌人必定回去救家。

    韩遂如果舍弃羌人独守,就孤立无援;如果他去救长离,那么我们的官兵就可以在旷野和他作战,那样一定能将他俘获。

    夏侯渊于是留督将守辎重,轻装到了长离,焚烧羌人的村子,杀死许多羌人。

    韩遂部队里的那些羌人纷纷回到自己的部落。

    韩遂果然去救长离,与夏侯渊的军队对阵。

    诸将见韩遂兵马甚多,非常担心,商议先扎下营盘,挖好战壕再与他们交战。

    夏侯渊说:“我们已经转战千里,如果今天扎营盘,挖战壕,士兵们更容易疲劳松懈;敌兵人数虽多,但很容易击破。”于是擂起战鼓,一鼓作气大破韩遂的军队,夺了韩遂的指挥旗。

    回到略阳,再次出兵围攻兴国,氐王投奔了马超,其余人皆降。

    转而进攻高平、屠各,那里的守军纷纷逃走,夏侯渊尽收那里的军用物资。

    于是朝廷授予夏侯渊符节。

    当初,粃罕的宋建因凉州动乱,自称为河首平汉王。

    太祖派夏侯渊带领一些将领前去征讨。

    夏侯渊到后,围攻粃罕一个多月,力克城池,斩了宋建以及他任命的丞相以下的全部官员。

    夏侯渊又另派张..等人去平定河关,他们的部队刚渡过黄河到达小湟中,河西各羌族部落都相继投降了,陇西得以平定。

    太祖感慨地说:“宋建制造动乱,违逆犯上三十余年,夏侯渊一举翦灭了他,并像猛虎般威武地纵横于关右,所向无敌。

    就像仲尼曾说的:‘我不如你啊!’”建安二十一年(216),太祖增加夏侯渊的封邑三百户,加上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八百户。

    夏侯渊又回师攻打武都的氐人和羌人,在下辩,得到氐人的稻谷十余万斛。

    太祖西征张鲁,夏侯渊等人带领凉州已降的诸将、侯王,与太祖在休亭会面。

    太祖每次接见羌人、胡人,都要提出夏侯渊的名号来威慑他们。

    张鲁投降,汉中平定后,太祖又任命夏侯渊为都护将领,督领张..、徐晃等人平定巴郡。

    太祖回到邺县,留夏侯渊守汉中,又任他为征西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驻白话二十四史军阳平关,夏侯渊率诸将前去抵抗,两军相持数月。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半夜偷袭夏侯渊的营房,夏侯渊派张..守卫东面,自己带一支轻兵守卫南面。

    刘备向东发动进攻,形势对张..很不利。

    夏侯渊分出一半兵力去援助张..,被刘备中途截获,夏侯渊在这一战中战死。

    谥号愍侯。

    当初,夏侯渊虽屡战屡胜,但太祖还是经常告诫他说:“为将也要有怯弱的时候,不能光靠自身的勇气。

    为将应以勇为本,又要有智有谋,光知一味的勇敢,只是一介匹夫罢了。”夏侯渊的妻子,是太祖的妻妹。

    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娶了太祖弟弟海阳哀侯的女儿,恩宠非同一般。

    夏侯衡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不久又被封为安宁亭侯。

    黄初中(220~226),赐封中子夏侯霸为关内侯。

    太和中(227~238),又赐封霸的四弟均为关内侯。

    夏侯霸,正始中(240~249)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而封为博昌亭侯,一向被曹爽所厚待。

    曹爽被杀,他惟恐祸及自己,逃到了署国。

    因为夏侯渊建有功勋,因此赦免了霸的儿子,将他们迁到了乐浪郡。

    夏侯霸的弟弟夏侯威,官至兖州刺史。

    夏侯威的弟弟夏侯惠,曾任乐安太守。

    夏侯惠的弟弟夏侯和,曾任河南尹。

    夏侯衡死后,他的儿子夏侯绩继位,为虎贲中郎将。

    夏侯绩死,儿子夏侯褒继位。

    曹仁传曹仁字子孝,太祖的堂弟。

    年轻时爱好骑射。

    以后各路豪杰并起,曹仁也私下纠集了一千多少年,在淮、泗之间活动。

    以后,他又追随太祖任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的职权。

    在攻打袁术的一战中,曹仁杀死和俘获的敌兵最多。

    在跟随太祖征讨徐州时,曹仁经常督领骑兵,为部队的先锋。

    又作为侧翼去攻打陶谦的部将吕由,大获全胜,回师与大军在彭城会合,大破陶谦。

    再次跟随太祖进攻费、华、即墨、开阳等县,陶谦派将领去援救这几个县,曹仁率骑兵击败那些援兵。

    太祖前去征讨吕布,曹仁独自领兵前往句阳,在那里生擒了吕布的将领刘何,大获全胜。

    太祖平定黄巾军,迎接天子建都许昌,在这些事上都有曹仁的功劳,被任命为广阳太守。

    太祖器重他的胆量和谋略,不让他去郡县,而任他为议郎并督领骑兵。

    太祖征讨张绣,曹仁辅助进攻附近的郡县,俘虏了那里的男女三千多人。

    太祖攻打张绣不利,撤兵返回,张绣在后紧追不舍,太祖军士气低落。

    曹仁领着一批勇猛的将领奋勇当先,重振了士气,于是一举击溃张绣。

    太祖与袁绍在官渡对峙了很长时间,袁绍派刘备先去攻打氵隐强诸县,诸县纷纷投降。

    自许昌以南,官吏、百姓人心惶惶,太祖很是担忧。

    曹仁说:“南方因为有大军压境,才有目前的危机,这阵势很难相救,刘备率强兵攻打,他们背叛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刘备刚刚开始指挥袁绍的军队,未必那么得心应手,如果我们先向他进攻,一定能击败他。”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率骑兵前去,一举击败了刘备,刘备逃走,曹仁尽收反叛诸县。

    袁绍派别将韩荀截断曹仁的后路,曹仁在鸡洛山与韩荀遭遇,大败韩荀。

    袁绍从此再也不敢分兵出战了。

    曹仁又与史涣等人偷袭袁绍的运输队,将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

    河北平定后,曹仁又随太祖进攻壶关。

    太祖命令说:“攻下城池,将里面的人全部活埋。”围攻数月,没能拿下。

    曹仁对太祖说:“围攻城池,必须给城里的人留一条生路。

    而您登出告示要将城里的人尽数活埋,他们当然要全力以赴,抵御您而保卫自己。

    而且壶关城城池坚固,储粮又丰,如果我们强攻,伤亡肯定惨重,如果包围,又旷日持久。

    今日您屯兵于坚固的城池之下,以攻击必死的敌人,这不是好办法啊!”太祖撤回了他的告示,壶关守将自动投降。

    总计曹仁前后的功劳,太祖封他为都亭侯。

    曹仁再次与太祖一起征讨荆州,太祖任命曹仁为行征南将军,驻守江陵,以抵挡吴国将领周瑜。

    周瑜领数万人马进攻,当先锋数千名士兵到了城下时,曹仁登上城墙察看了一番,接着组织了三百名勇士,派部曲将牛金带领,前去应战。

    贼兵人多,牛金兵少,三百人被一千多人团团围住。

    长史陈矫等人都在城墙上观战,看见牛金寡不敌众,脸色都吓变了。

    曹仁怒气冲天,吩咐牵过自己的坐骑,陈矫等人都来拦他,说:“敌兵人多,其势不可挡啊!不如舍弃这几百名兄弟,将军您何必以身赴难呢?”曹仁不理睬,披挂整齐,带领手下数十名壮士冲出城门。

    离贼兵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河沟,陈矫等人都以为曹仁会在沟旁停住,与周瑜的队伍形成对峙,但曹仁越沟而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将牛金等人解救了出来。

    还有一些士兵被困在敌阵里,曹仁再次冲入敌阵,救出那些士兵,消灭了数名敌人,贼兵开始后退。

    陈矫等人起初见曹仁执意冲出去援救,都十分担忧,直到曹仁得胜归来,他们无不惊叹,说:“将军您真是天神下凡啊!”三军都佩服他的勇敢,太祖更器重他,封他为安平亭侯。

    太祖征讨马超,任命曹仁为安白话二十四史西将军,督率诸将在潼关抵御,在渭南击破了马超的军队。

    苏伯、田银反叛,太祖让曹仁任行骁骑将军之职,督领七军讨伐田银等人,大获全胜。

    又让曹仁任行征南将军之职,假以符节,驻扎在樊城,镇守荆州。

    侯音据宛反叛,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曹仁带军攻破叛军,斩了侯音,又回师樊城,于是被任命为征南将军。

    关羽进攻樊城。

    当时汉水暴涨,于禁等人率领的七军营房都遭水淹,于禁向关羽投降。

    曹仁率数千名士兵据守樊城,水几乎淹了整个城池。

    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与外断了音信,粮食也所剩无几,但援兵尚未赶到。

    曹仁激励将士们的勇气,表示了誓死守城的决心,将士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一心守城。

    徐晃带援兵赶到时,大水也渐渐消退了,徐晃从外围向关羽进攻,曹仁得以突围,关羽撤兵。

    曹仁年轻时也较轻浮、风流,及至为将,才行为检点且严守法令,经常将条律放在身边,以照条律行事。

    鄢陵侯曹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给他写信,告诫他说:“为将应当奉法,难道不该像征南将军那样吗?”及至曹丕当了魏王,任命曹仁为车骑将军,都督荆州、扬州、益州的各项军事,进而封为陈侯,增加封邑二千户,加上以前的共计三千五百户。

    追赠曹仁的父亲曹炽谥号为陈穆侯,搬迁十户人家去守曹炽的墓地。

    后来又召曹仁回去驻守宛城。

    孙权派陈邵据守襄阳,文帝命曹仁去讨伐。

    曹仁与徐晃一起打败了陈邵,领兵进驻襄阳,又派将军高迁等人将汉南归附的百姓迁移到汉北,文帝当即派使者任命曹仁为大将军。

    又命曹仁移驻临颍,又任命他为大司马,督领诸军守卫乌江,后又回合肥驻扎。

    黄初四年(223)逝世,谥号为忠侯。

    儿子曹泰继承爵位,官至镇东将军,假以符节,继而又封为宁陵侯。

    曹泰逝世,儿子曹初继承爵位。

    又分封曹泰的弟弟曹楷、曹范为列侯,而牛金最后官至后将军。

    曹洪传曹洪字子廉,太祖的堂弟。

    太祖起兵讨伐董卓,到了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

    太祖没了坐骑,而且后面敌兵追赶甚急,曹洪跳下马来,把坐骑让给太祖,太祖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于是步行随太祖到了汴水边,水深流急,不能涉水过河,曹洪沿着河道搜寻,终于寻到一只渡船,于是太祖得以渡河,返回到谯郡。

    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是好友,曹洪曾领家兵千余人和陈温一起去招募士兵,募得庐江上等兵二千人,东到丹杨,又募得数千人,带着这支队伍,与太祖在龙亢会合。

    太祖征讨徐州,张邈以兖州之地叛迎吕布。

    当时正闹饥荒,曹洪在前开路,占据了东平、范县,征集粮食以接济后续部队。

    太祖在濮阳征讨张邈、吕布,吕布败退,太祖遂占领了东阿,转而又攻克了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等十余座县城。

    曹洪在这些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任命为鹰扬校尉,升迁为扬武中郎将。

    天子建都许昌,任命曹洪为谏议大夫。

    又作为别部征讨刘表,击败刘表的将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

    曹洪因战有功,提升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

    屡次追随太祖征伐,被任命为都护将军。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卫将军,升迁骠骑将军,进而分封为野王侯,增加食邑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计二千一百户,赐位特进,后又改为都阳侯。

    当初,曹洪家很富有,但他生性吝啬,文帝年轻时曾向他借钱,他不借,文帝怀恨在心,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

    群臣前去说情,没能奏效。

    卞太后对郭皇后说:“假如曹洪今天死,明天我就让皇上废了你。”郭皇后痛哭着屡次请求文帝赦免曹洪。

    曹洪免于一死,但官位、爵号、封邑全被削夺了。

    曹洪是太祖的功臣,而文帝如此对待他,当时的人颇多抱怨。

    明帝即位,重新任命曹洪为后将军,改封乐城侯,食邑千户,赐位特进,又被任命为骠骑将军。

    太和六年(232)逝世,谥号恭侯。

    儿子曹馥继承爵位。

    当初,太祖分封曹洪的户封子曹震为列侯。

    曹洪的族父曹瑜,修身养性,谨慎从事,恭敬对上,官至卫将军,被封为列侯。

    曹休传曹休字文烈,太祖的族子。

    天下大乱,各大家族纷纷离京,回归乡里。

    曹休十多岁时丧父,他自己与一客人把父亲暂时安葬了,以后他带着母亲,渡江到了吴郡。

    太祖举义兵讨伐叛贼,他隐名埋姓辗转到了荆州,又从小路北上,去见太祖。

    太祖对部下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呀!”让他与文帝在一起,待他如亲骨肉。

    曹休常随太祖到处征伐,太祖让他行使虎豹骑宿卫的职权。

    刘备派部将吴兰驻守下辩,太祖派曹洪去征讨,任曹休为骑都尉,参予曹洪的军事。

    太祖对曹休说:“虽然只让你参予军事,其实你也是将帅。”曹洪听了这话,也放手让曹休参予军事。

    刘备派张飞驻扎在固山,想截断太祖军的后路。

    众人议论纷纷,犹豫不决,曹休说:“贼兵如果真要断我们的后白话二十四史路,那他们会悄悄地带兵设伏。

    如今尚未行动就大造声势,说明他们是另有预谋。

    我们应该赶在他们尚未集结之前,先去攻克吴兰,张飞也就会不战自退了。”曹洪听取了曹休的见解,进兵攻打吴兰,吴兰丢盔弃甲,张飞果然撤兵。

    太祖攻克汉中后,各路人马都回到长安,曹休被任命为中领军。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领军将军,统计前后的功劳,封为东阳亭侯。

    夏侯..去世后,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皇帝的符节以督领各部队的军事。

    有一次他要出兵远征,文帝下车,拉着他的手与他告别。

    孙权派将领驻守历阳,曹休大军进攻,大破孙权军,曹休又派另外一些人马渡过长江,烧毁了孙权设在芜湖的营盘数千家。

    战后,曹休被封为征东将军,领任扬州刺史一职,进而封为安阳乡侯。

    文帝亲征孙权,委任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之以黄钺,督领张辽等郡县的二十余路人马。

    在洞浦痛击孙权的大将吕范等人,大败他们。

    曹休又被任命为扬州牧。

    明帝即位,晋封长平侯。

    东吴将领审德驻扎在皖城,曹休向他发起攻击并杀了他,东吴将领韩综、翟丹率部先后向曹休投降。

    增加食邑四百户,加上以前的共计二千五百户,迁升为大司马,仍督领扬州。

    太和二年(228),文帝准备兵分两路向吴国进兵,派司马宣王从汉水下,曹休直攻寻阳。

    东吴的军队诈降,曹休领兵深入到东吴境内,斗争形势对曹休很是不利,曹休只得带兵退守石亭。

    半夜营房中又有骚动,士兵慌乱奔逃,丢失了很多兵甲和辎重。

    曹休上书向皇帝请罪。

    皇帝非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派屯骑校尉杨暨来安慰他,并待以很高的礼节给以大量的赏赐,宠爱有加。

    曹休因这一仗的失利,后背长了大毒疮,疮发而死,谥为壮侯。

    儿子曹肇继承了爵位。

    曹真传曹真字子丹,太祖的族子。

    太祖起兵时,曹真的父亲曹邵也招募士兵,被州郡中的人杀死。

    太祖因为他从小失去父亲而同情他,便收养了他,视同亲骨肉,让他与文帝生活在一起。

    曾经在打猎时,被一只猛虎追逐,他回身一箭射去,虎应声而倒。

    太祖因为他勇敢、刚毅,让他率领虎豹骑。

    他带兵前去讨伐灵丘的敌人,大获全胜,被封为灵寿亭侯。

    以偏将军的身份带兵去下辩攻打刘备的别将,又获胜,被任命为中坚将军。

    跟随太祖入长安,又领任中将军之衔。

    当时,夏侯渊在阳平阵亡,太祖很是担忧,于是以曹真为征蜀将军,督领徐晃等将领,在阳平攻打刘备的别将高详,高详败北。

    太祖到汉中后,拨出一部分军队,让曹真率领,去武都迎接曹洪等人,完成任务后,把军队驻扎在陈仓。

    文帝即魏王位,任命曹真为镇西将军,假以符节,督领雍州、凉州的军事。

    统计前后的功劳,晋封为东乡侯。

    张进等人在酒泉叛乱,曹真派费曜前去讨伐,杀死了张进,平定了叛乱。

    黄初三年(222),回京都,任为上军大将军,都督内外各项军事行动,假以符节、斧钺。

    与夏侯尚一起征讨孙权,袭击牛渚的东吴驻军,大获全胜。

    又被拜为中军大将军,加封给事中。

    黄初七年(226),文帝病体垂危,曹真与陈群、司马宣王等人按遗诏辅佐朝政。

    明帝即位,晋封邵陵侯,迁升为大将军。

    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守军叛魏而投降诸葛亮。

    明帝派曹真都督诸军进兵..县,派张..袭击诸葛亮的将领马稷,大获全胜。

    安定城的杨条等人掳了一些官吏、百姓守卫着月支城,曹真包围了他们,杨条对手下人说:“大将军亲自来招安,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

    叛向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平定了。

    曹真意识到诸葛亮兵伐祁山,以后必会出兵陈仓,于是派部将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诸葛亮第二年春天果然率大军攻打陈仓,但陈仓早有准备,诸葛亮没能成功。

    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连以前的共二千九百户。

    四年(230),在洛阳朝见天子,升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给予他穿履上殿、入朝参见免跪拜的极高待遇。

    曹真上书,指出目前蜀军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给予还击,分兵几路前去攻打,一举消灭蜀国。

    明帝听从了他,曹真带兵征讨诸葛亮,临行时,明帝亲自前往送行。

    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经子午道向南进军,司马宣王逆汉水前进,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

    其他几路人马,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

    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断,入蜀的栈道很难行走。

    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撤兵。

    曹真年轻时与皇族的曹遵、同乡朱赞一起侍奉过太祖,曹遵、朱赞都过早地去世,曹真怜悯他们的家人,请求皇上将分封给他的食邑分一部分给曹遵、朱赞的后代。

    皇帝下诏说:“大司马有叔向抚养孤儿的仁义之心,信守晏平年间的约定。

    君子成人之美,那就将曹真的封邑分给曹、朱之子,并赐予他们关内侯的爵位,封邑各百户。”曹真每次出发征战,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饷不够,就将家产拿出来贴用,所以士卒都愿为他效劳。

    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他的病情。

    曹真逝世,谥白话二十四史为元侯。

    儿子曹爽继承爵位。

    明帝追念曹真的功绩,下诏说:“大司马一生忠孝节义,辅佐二祖,对内,不因自己是皇亲而邀宠;对外,也不鄙视贫寒之士,真可谓是守成业、忠职守、道德高尚的人啊!分封曹真的五个儿子———羲、训、则、彦、皑为列侯。”当初,文帝分封给曹真食邑二百户,封曹真之弟曹彬为列侯。

    曹爽传曹爽字昭伯,年轻时就意识到自己是皇亲而谨慎、持重,明帝尚是皇太子时,便与他很友好。

    明帝即位,即任命曹爽为散骑侍郎,多次迁升,官至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又升他为武卫将军,明帝对他是宠爱有加。

    明帝病重时,将曹爽叫到床前,任命他为大将军,假之以符节、斧钺,都督内外的一切军务,总揽朝政,与太尉司马宣王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小皇帝。

    明帝死,齐王即位,又任命曹爽为侍中,改封武安侯,封邑一万二千户,特赐佩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疾走、朝见皇上不唱礼的极高礼遇。

    丁谧出谋划策,让曹爽出面奏请齐王,让齐王下诏封司马宣王为太傅,表面上名号更加尊贵,内则由尚书处理一切事务,任何事情都经过尚书之手,可以权衡轻重利弊。

    曹爽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真的次子曹训为武卫将军,四子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余的几个弟弟都以列侯的身份在皇帝身边办事,出入皇宫禁地,其尊贵恩宠,无人能比。

    南阳的何晏、邓..、李胜,沛国的丁谧和东平的毕轨,在当地名望都很高,他们想求进用,但明帝认为他们过于浮华,没有重用他们。

    及至曹爽辅佐少主,竟又得到进用,成为心腹。

    邓..等人感念曹爽,劝说他去讨伐蜀国,以此传扬曹爽的声威,曹爽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司马宣王想阻止这一行动,没能成功。

    正始五年(244),曹爽在长安集合了六、七万大军,从骆谷向蜀国进发。

    当时,关中及氐、羌的供给供应不上,饿死了无数头牲畜,沿途都是乞讨的百姓。

    入骆谷前进了数百里,蜀军依山设防,部队无法前进。

    曹爽的参军杨伟为曹爽分析了形势,认为当务之急应引兵撤退。

    邓..与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不下,杨伟说:“邓..、李胜这样做,将会损害国家利益,应杀了他们。”曹爽见到这种局面,很不高兴,怏怏地撤兵。

    起初,曹爽因司马宣王年事、德行俱高,经常向对待父亲那样敬重他,事事向他请教。

    及至何晏等人被皇上任用,他们都举荐、拥戴曹爽,说一些重要职位不应交给外人的话给曹爽听。

    齐王任命何晏、邓..、丁谧为尚书,何晏主管选举,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县令。

    之后,各种政事很少经司马宣王之手了。

    司马宣王声称有病,也避开了曹爽。

    何晏等人滥用职权,擅自将洛阳野王属下的桑田分割,又破坏了汤沐地并据为己有,倚仗权势攫取公物,还向各州郡索要财物。

    各地方官慑于他们的威势,无人敢抗。

    何晏等人与廷尉卢毓向来不和,他们抓住卢毓的一点小过错,依苛刻的法律条文将卢毓绳之以法,他们命令主管官员先没收了卢毓的印绶,然后才上书皇帝。

    他们就是这样滥用职权。

    曹爽的饮食住行,都效仿皇上,皇宫里才有的珍玩,他们家也随意摆设,并且妻妾满房,又私自将先帝的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共三十三人作他的奴婢,养在家中供自己取乐。

    又伪作诏书,将五十七名才人送往邺台,以便让先帝的婕妤教习成伎工。

    擅自将太乐乐器、武器库中的兵器据为己有。

    挖造一座窟室,用漂亮的丝绸装饰四壁,经常与何晏等人在里面聚会,饮酒作乐。

    曹羲对此深为忧虑,屡次上谏,劝阻曹爽的行为。

    曹羲还写了三篇文章,力陈骄奢淫侈之祸害,措辞肯切,但不敢直言曹爽,借口告诫众位弟子,但其用心在于曹爽。

    曹爽知道这几篇文章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而写,很不高兴。

    曹羲有时因谏谕不被采纳而哭着离去。

    司马宣王秘密地做着准备。

    正始九年(248)冬,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前去与司马宣王话别,宣王称自己已病入膏肓,并装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李胜没有看出破绽,以为司马宣王确实已经不行了。

    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离开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随一起。

    司马宣王率领自己的部队首先占据了武器库,再出兵驻守洛水浮桥,给曹爽写了一封信,说:“从前我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告你、我及秦王到床前,他拉住我的手,告诉我他为身后的国家大事深感担忧。

    我说:‘二祖也曾将身后事托付于我,这您陛下是知道的,您也知道我是怎样完成先帝托付给我的任务的,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万一发生不测,我会以死报答您对我的信任。

    ’黄门令董箕等人、侍候皇上疾病的才人,他们也都听见了。

    今天大将军曹爽背弃了皇上的诏命,毁败国家的法典,在内效仿皇上的饮食起居,在外滥用职权,破坏军队,将皇家禁兵据为己有,各部门要职,都任用亲戚朋友;殿中的宿卫、历世的旧人都被他贬斥出宫。

    任用新人以树立其威望,互相勾结,日甚一日。

    对外既已如此,他又任黄门张当为都监,与他勾结在一起,整天盯着皇上,企图白话二十四史谋取皇位。

    他又离间二宫,使皇室互相仇视。

    天下大乱,人人自危,陛下的地位也不安稳,哪还能长治久安呢?这不是先帝诏示你、我到龙床前的本意啊!臣虽老朽年迈,哪敢忘记当年说过的话?昔日赵高擅权,秦氏最终被消灭;吕氏、霍氏被及时除灭,汉朝江山得以永固。

    这是陛下最好的借鉴,也是我受命的时刻。

    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等人,都认为曹爽有犯上作乱的行为,他的兄弟不该典领军队,守卫皇宫。

    我们已将这件事奏请了永宁宫的皇太后,皇太后敕令我们按奏折上所请的行事。

    我已命令主管官员及黄门令罢去曹爽、曹羲、曹训掌管军队的权力,保留侯爵,不得再跟随皇上,如敢逗留,便以军法从事。

    我则支撑病体,将部队带到洛水浮桥,以防出什么意外。”曹爽接到司马宣王的奏章,也不敢告诉皇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大司农沛国郡人桓范听说有变,不理会太后的诏告,谎称有诏打开了平昌门,拔出剑戟,劫走管城门的门候,向南去给曹爽出主意。

    司马宣王听说了这件事,说:“桓范去出谋划策,曹爽肯定不会听他的。”桓范劝曹爽将皇上挟持到许昌,招募一些士兵。

    曹爽兄弟犹豫不决。

    桓范又对曹羲说:“时至今日,你想求得贫贱还有可能吗?且凡人抓到一个人质,尚且乞求活命,如今天子在你的控制之下,你们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哪个敢不响应?”曹羲还是不用他的计策。

    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劝说曹爽早一点前去请罪,于是曹爽派许允、陈泰来见司马宣王,表示愿意受罚;又将司马宣王的奏章交给皇上,皇上立即免去曹爽兄弟的职位,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归家。

    当初,张当私下选择才人张、何等送与曹爽。

    司马宣王怀疑他们将有所图,将张当抓起来治罪。

    张当供出曹爽、何晏等人企图谋反,已经开始练兵,定于三月中旬发难。

    于是将何晏等人抓起来关进监狱。

    在京的公卿聚集在朝廷议事,认为:“《春秋》的旨义,在于‘被皇帝宠爱的人不能让其过于强大,否则皇帝必受威胁’。

    曹爽本是皇族,世代蒙受朝廷的殊恩,亲手接下先帝的遗诏,受托辅佐天下,但却包藏祸心,不顾先帝辅佐朝政的嘱托,与何晏、邓..、张当等人阴谋篡夺帝位,桓范与他们勾结在一起,也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于是将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人全部处死,并诛灭三族。

    嘉平中(249~254),为使功臣有后,特册封曹真的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封邑三百户,以延续曹真的后嗣。

    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的侄子,文帝与他交往甚密。

    太祖平定冀州,夏侯尚为军司马,率领骑兵跟随太祖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

    魏国初建,升为黄门侍郎。

    代郡匈奴叛乱,太祖派鄢陵侯曹彰前去平乱,夏侯尚参与鄢陵侯的军事,这一仗他们平定了代郡,大胜而归。

    太祖在洛阳驾崩,夏侯尚被派手持符节,护送太祖的灵柩回邺都。

    统计夏侯尚前后功绩,被封为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改封为平陵乡侯,迁升征南将军,领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军事。

    夏侯尚上书说:“刘备的一部分军队驻守上庸,那里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去偷袭,因此,我们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样一定能消灭他们。”于是他带领一部分士兵一举攻下了上庸,平定了周围的三郡九县。

    这一仗后,他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

    孙权虽然自称藩国,但夏侯尚还是做好了对付他反叛的准备。

    孙权后来果然产生了自立为王的野心。

    黄初三年(222),皇帝驾临宛城,派夏侯尚与曹真一起,率领诸军共同围攻江陵。

    孙权派诸葛瑾与夏侯尚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河到了江中小洲,而将水军分散在附近江面上。

    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运着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河,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烧他们的船只,水陆两路夹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

    江陵城尚未攻下,适逢瘟疫蔓延,皇帝诏令夏侯尚回师。

    又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一千九百户,又假之以斧钺,进而为荆州牧。

    荆州地面荒凉残败,又与少数民族接壤,东面隔汉水与东吴相望,那里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

    夏侯尚攻占上庸后,以此为通道,向西推进七百余里,山民及少数民族都来投奔他,在五、六年的时间里,向他投降并归附于他的有数千户。

    黄初五年(224),封夏侯尚为昌陵乡侯。

    夏侯尚有一爱妾,被过于幸宠,几乎夺去了正室应有的权力,而夏侯尚的原配妻子是曹家的公主,所以文帝派人杀了爱妾。

    夏侯尚悲愤过度,生了一场大病,神情恍惚。

    爱妾已经下葬了,他还追念不已,又挖开墓穴,一睹芳容。

    文帝听说,很是恼怒,说:“杜袭看不起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然而因为夏侯尚的官爵是先帝任命的,因而文帝也没有撤去他的官职。

    黄初六年(225),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数次去看望他,拉着他的手流下了眼泪。

    夏侯尚去世,谥号悼白话二十四史侯。

    儿子夏侯玄继其爵位。

    文帝又赐给夏侯尚家三百户封邑,赐给夏侯尚的弟弟之子夏侯奉关内侯的爵位。

    夏侯玄字太初,自小就很出名。

    二十岁时当上了散骑黄门侍郎。

    有一次他谒见皇上,侍卫官将他安排在皇后的弟弟毛曾的身旁,夏侯玄看不起毛曾,并在行动、语言中表露出来。

    明帝对此很气愤,将他贬为羽林监。

    正始(240~249)初年,曹爽辅政。

    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儿子,于是他又被重用,历任散骑常侍、中护军。

    太傅司马宣王与他谈及时事,夏侯玄认为:“依才选官授职,是掌管国家的权柄,因此,考察委派由尚书台专管,那是上级的职责,人的言德行孝表现于街巷中,优劣高下听凭乡邻议论,那是下层的评价。

    要想使政治清明,选派官吏审慎得当,就要明确上级评判和下层评价的界限,不使它们相互影响而已。

    这是为什么呢?假如上级的评判过度,恐怕形成的评判就脱离了实际,而投机钻营、溜须拍马的门就开了;假如下层的评价过度,就恐怕自然的爵位与外人相通,而机巧权变的门道就多了。

    自然的爵位与外人相通,这是百姓非议的把柄;机巧权变的道多,这是动乱纷扰的根源。

    州郡以中正品评衡量才干和官职,已经有数年了,可(各自的标准)相差很远很乱,从没听说有过整齐统一的时候,这岂不是上级的评判和下层的评价混杂相间,各自失去他们的侧重所造成的吗?如果选中正只考察那些同辈人的行为,那些人就应与他行为一致,这样才可以做官。

    为什么呢?如果他在家里显示出孝行,难道会在官任中不尽忠尽责么?仁爱宽恕被九族称道,难道不会贯彻在办理政务中么?在乡党里行义决然,难道会承担不起责任么?这三者都取决于中正。

    他们虽然并没有什么官名,但任命他们,就会知道他们干得不错。

    德行有高低,排位有上下,那么他们所应担任官职的级别次序,也就区别清楚、一目了然了。

    干嘛一定让中正在下层行使选派的职权,而掌握选派权力的人在上面又对中正有所倚仗,上级和下层相互干扰,生出纷乱错杂呢?并且尚书台到下层去考核他们的功过,而各种职守原有自己的官长,没完没了的考察,没有比这更烦琐的了。

    (同时)街头巷尾的议论,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却弄得主管者失去了本来的位置,众人各自惊骇,要使风俗清静,这样能行吗?天台遥远,断绝了众人上进的意愿。

    能够到达的人,尽在旁边近处,谁又不装好人来图谋实现目的?如若实现目的有了门道,那在家里修身养性,便已不如自己去请求于乡党了;自己去请求于乡党,便已不如到州郡里去谋求了。

    假如开了门道,而担心他们掩饰真情、背离实际,尽管再去严厉地要求中正,以刑罚来监督,还是没有用的,怎能比得上让(上下)各自管辖自己的职务。

    做官长的,就以他的属下能力大小与否,汇报尚书台阁;尚书台阁便依据官长所作的能力大小与否的排列,参考其人在乡党中德行评价的次序,拟定其人的类属和等级,不使有所偏颇;中正便仅仅考察其人的日常行为,区分出高下,判定属于哪一类,不使升职降级。

    由尚书台阁来总揽它,如果尚书台阁的选派有什么差错失当,那责任便自在于主管部门。

    根据长官所作能力大小与否的排列,中正所作的分类和高下评价,按照相应的级别来任派,如不称职,责任便在尚书台阁之外,那便内外相互监督,得失有凭据,相互对照检查,还有谁能相掩饰?这样就会人心安定,事情有条有理,差不多可以使风俗清静,而才干与官职一致了。”他又认为:“古代设立官职,是用来帮助、教化百姓,掌管民众,管理财物的,因此设立君长,以职权来辖治他们。

    长官的职权,应该要有统一的安排而专门化。

    安排统一,便官职明确而上下级相安;专门化。

    便业务好而办事不乱。

    职掌简明而业务精通,上下相安却不能治理百姓,那是没有的。

    先王建立万国,虽然其详细情况不能尽明,但划分各国疆界,使他们各自保守自己的边境,便不是以相互束缚牵累为重的体制。

    向下考察商周的五等爵位的评定,只有职位的大小贵贱的差别,而没有君主与官僚、大臣与民众的两个系统相互牵制的制度。

    “官职系统紊乱,业务便不精通;业务不精通,职权怎么能够简明?职权不明,人民怎能安宁?人民不安宁,种种邪恶的东西便会兴起,而奸诈巧伪就滋长出来了。

    先王明智,所以使官守的职权专门化,统一规划官守的分工。

    “从秦开始,不依圣人之道,以私心来掌权,以疑心对待下属。

    害怕主管官员不好,设立监察部门来监督他们;害怕督监宽容枉法,设立司察部门来纠察,(使得)官员相互牵制,监、司相互督察,每人都心怀异心,上上下下干的事不同。

    汉代承续秦的余绪,没有谁来纠正变动它。

    “魏国兴起,每天忙得没功夫顾及,五等分爵的旧制,尽管难以一下恢复,可以树立礼仪标准来统一官制。

    现今委派的长吏,都是代君主管理人民,以郡守为重,上面再加刺史之职。

    如果郡所管理的白话二十四史只是在大的方面,和州相同,(也就)不要再以它为重了。

    应该撤除郡守这一层,只派任刺史;有刺史一职保留,对下面的监察便不会荒废。

    郡吏有数万人,遣放下去亲操农耕,以节省繁多的开支,补充财力,增产粮食。

    这是第一。

    “大县县令的才干,都比得上郡守,于是,他们之间争论是非,常常产生不同的意见。

    顺从对方则相安,坚持己见则争执。

    调合肉羹的美,在于结合异样的东西;上下级相安得益,在于能相互帮助。

    顺应对方就安,这是让琴和瑟同奏一声,(这是不容易的),撤除郡守之职,便也减少了官任而使职权简明。

    这是其二。

    “再者,主管一郡的官员,职责是监督几个县,(他们往往利用职权)照顾、回护朋党亲戚和乡邑的旧交故友,如果谁不合意,便借官府的名义去整治。

    民众艰难困苦、凋弊,祸害就产生在这里。

    如果把它们合并(到州一层),造成动乱的根源便会自然堵住。

    这是第三。

    “今天上承前世的衰败局面,人口减少,贤士良才更少见,担任公职的很少。

    郡县两级贤能的官员,情况也不一样。

    而郡在上坐享县的成就,繁难的工作却由下面做,但官吏的提升,郡却可以捷足先登。

    这样做就使与民相亲的官吏,专门被留在下层;官吏是百姓的命之所寄,而这么一来,(他们变得)常常愚顽鄙陋了。

    假如现在合并郡县,多选拔清良官吏去任职,王德教化宣布流传,百姓也可以安宁了。

    这是第四。

    “作出规定,使有一万户的县,(长官)称为郡守;五千户以上的,(长官)称为都尉;一千户以下的,(长官)照旧称为令、长。

    长吏以上的官位,通过考核来选用,又以能力政绩来提升,所治理的人口、权力也随之增加,这是促使施展才干建功效力的有效办法。

    如果这种制度统一规定下来,那就会使官职与才干有了等级,治理和功绩井然明朗,(任免升降就不会乱了)。

    这是第五。

    “假如撤除了郡守这一层,县便可以直接通达上层,事情(的上传下达)便不会壅塞堵滞,官员的迁调便不会滞留,夏商周三代的教化,虽不一定能实现,但简明统一的官制精神,差不多可以达到了。

    方便百姓,节省开支,就在于这里了。”他又认为:“文与质的交替使用,就好比四季的相互更替。

    君王奉天来治理天下,就一定根据它的弊端来疏通救治。

    现实过分质实,便以礼仪来装饰它;现实过分奢华,便以质朴来挽救它。

    现在,承续百王的后绪,秦、汉的残余,世俗风习非常虚华,应大力改革它,以改变天下民众的仰慕(方向)。

    今天的等级观念规定,从公、列侯以下,大将军以上,都可以穿戴绫锦、罗绮、纟丸索、金银饰镂,从他们以下,杂乱各色的服饰,都与平民相同。

    尽管上下等级各有差别显示,但朝臣的服饰,已经都能和君王相比,黄、玄的色彩,已经能够通用于下面了。

    要想使市上不卖华丽颜色的(东西),商人不贩运难得稀罕的货物,工匠不去雕凿刻镂,是办不到的。

    因此,应该大力治理它的根本,以古代的法规为衡量标准,文和质适当采用,择取它的折衷原则,以此立为礼法制度。

    车辆轿乘、服饰纹绣,都遵循质朴的原则,下令禁止平民奢侈华靡之风,使朝臣和有爵位的家庭,不再有锦绣绮罗的装饰,没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和纤巧的东西,自上到下,差别的反映也要朴素,只是表示出有等级区分罢了,不要使它有哪怕是很小的过分之感。

    假如是因为有功得到的赏赐,由君王特颁的恩宠,都要书面报告有关部门,然后(才能)穿戴。

    君上感化改变下属臣民,就像风吹草低一样。

    朴素的教化从本朝兴起,那么下民后代的奢侈之心也就自然消除了。”司马宣王回信给他说:“审核官员,选拔人员,撤掉重复的官职,改革服饰制度,(这几项,你说得)都非常好。

    依礼来分类区别在乡里的行为,朝廷考核职任,大致也该像你所说的。

    然而,(现行制度)中有习惯上的承继,不能一下就改革。

    秦朝时,没有刺史一职,只有郡守长吏。

    汉代虽有刺史之职,只不过是奉持六卿的条敕,所以(那时的)刺史又称作‘传车’,他的职任是传达话和(政令),没有固定的治所府衙,官职也不是正式的臣,以后才进而变为专署长官罢了。

    过去,贾谊也担忧过服制问题,汉文帝采纳了,虽然身穿粗衣却还是不能使上下满意。

    恐怕(你所说的)这三桩事,应该等贤能的人来解决了。”夏侯玄又写信说:“汉文帝虽自己身穿绨袍,然而却不改革修正法制,使得朝廷内外有模仿越职的服饰,宦臣得到没有(制度礼仪规范)限制的赏赐,由这里来看,大概他的宗旨只在于修立自己的声名,并非属意于治国。

    现在,公侯您主宰一世,追赶上古,将要实现极大的安治,排抑末细,端正根本。

    如果在上面决定礼仪制度,下层众人便会化而行之。

    在适宜改革(旧的弊端)之时,心怀尽忠竭诚,那么在命令发布的时候,下面的反应也就会像回音追随声响一样。

    可您却还表示谦逊,说:‘等待贤能。

    ’这就如同伊尹、周公不会端正商、周的制度。

    我自认为白话二十四史没说明道理。”不久,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持朝廷符节都督雍、凉二州的各种军务。

    他和曹爽共同发动骆谷战役,当时的人嘲笑他。

    曹爽被诛杀后,征聘夏侯玄为大鸿胪,几年后调升为太常卿。

    由于曹爽的缘故,夏侯玄遭连累,心里很不舒服。

    中书令李丰尽管一直被大将军司马景王所宠幸,然而私下里却偏向夏侯玄。

    于是,他结交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图谋让夏侯玄来辅政。

    李丰既在内掌权,儿子与公主联姻,又和张缉都是冯翊人,所以张缉听信他。

    李丰暗地命令他的弟弟、兖州刺史李翼请求入朝,想使他率兵进来,合力起事。

    等李翼请求朝见,却没被批准。

    嘉平六年(254)二月,应当朝拜贵人,李丰等人打算借君王御驾亲临、各门有卫兵之机,诛杀大将军司马景王,以夏侯玄代替他,以张缉为骠骑将军。

    李丰秘密地告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说:“你们几个人在内廷,不法的事很多,大将军司马景王这人严厉刚毅,反复强调,张当(的下场)可以作为鉴诫。”苏铄等应诺听从他的命令。

    大将军司马景王悄悄听到了他的计划,请李丰来相见。

    李丰去了,立即被杀。

    这件事下交给主管部门,逮捕了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押送给廷尉监管。

    廷尉钟毓启奏说:“李丰等人阴谋胁迫君主,诛杀丞相,大逆不道,请依法论处。”于是会集公卿百官廷尉来合议,都认为:“李丰等人各受特殊的恩宠,掌管机要;张缉得到君王姻亲的尊位;夏侯玄列为世代重臣。

    (他们)位居高官,然而却包藏祸心,谋划暴力叛逆,勾结宦官太监,授以奸计。

    由于畏惧顾忌天子之威,不敢明目张胆公开干,便想要胁君王,施展机诈作虐,图谋诛杀出色的辅政丞相,擅自互相委任,将要颠覆朝政。

    钟毓所判处的都符合刑法条律,可以施行。”皇帝的诏书说:“齐长公主,是先帝遗留在人间的骨肉,宽恕她三个儿子的死刑。”于是,李非、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等,都被诛灭三族,其余的亲属迁到乐浪郡。

    夏侯玄心胸宽广,格调很高,在东市临刑时,面不改色,举止自如,和平常一样。

    时年四十六岁。

    正元中(254~256),追封功臣之后,封夏侯尚的从孙夏侯本为昌陵亭侯,食邑三百户,以奉祀夏侯尚。

    当初,中领军高阳人许允和李丰、夏侯玄友善。

    在那件事之前,有一伪造的一尺一寸长的诏书,委任夏侯玄为大将军,委任许允为太尉,共同执掌朝政。

    有一身份不明之人,趁天未亮,骑马来把诏书交给许允家看门的人,说声“有诏”,随即驰马而去。

    许允随即把它扔掉烧毁,没有打开呈报给司马景王。

    后来,李丰等人的事情败露,调许允为镇北将军,持朝廷符节都督黄河以北的各项军务。

    任命没有公布,又以发放官物的罪名,将他抓起来交付廷尉论处。

    最后判处他流放乐浪郡,死在半路上。

    清河郡的王经,也和许允一样被称为冀州的名士。

    甘露中(256~260),任职尚书,牵连在高贵乡公曹髦的事情里被杀了。

    起初,王经做郡守,他的母亲对他说:“你是农家子弟,今天做到二千石的官,事情太过头了不吉祥,可以到此为止了。”王经不听,历任两州刺史、司隶校尉,最后招来灾祸。

    许允的同乡朋友崔赞,也曾以处世太招摇劝告过许允。

    评曰:夏侯、曹氏两家,是世代的联姻亲戚,因此夏侯..、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等,都由于是亲戚旧好、肺腑之人而显贵一时,追随在君王左右,建功立业,也都有所贡献。

    曹爽缺乏深厚的道德修养却地位显贵,又过分沉溺于声色服玩的享乐,这原本就是《大易》上已经阐明的危害,是有道的人所忌讳的。

    夏侯玄以规划设计政治格局制度而留名于世,然而和曹爽内外纠扰厮缠在一起,地位如此荣耀,却从未听说他帮助改正曹爽的错误,为他引荐良才。

    从这里分析论证看出,他们怎能避免可悲的结局呢?荀..传荀..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

    祖父荀淑,字季和,曾任郎陵县令,在汉顺帝、桓帝时,很有名望。

    荀淑生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年少时,南阳人何..十分欣赏他,说:“这是个可以辅佐帝王的良才!”永汉元年(189),荀..被举为孝廉,授予守宫令。

    董卓之乱时,请求出任地方官,任亢父县令,终于弃官回乡,对父老们说:“颍川是四面受敌的兵家必争之地,天下有变,首当成为军事要冲,应赶紧离开这里,不要久留。”乡里很多人留恋故土,犹豫不决。

    适逢冀州牧同郡人韩馥派骑兵来迎接,无人跟他走,惟有荀..带领宗族迁到冀州。

    此时袁绍已夺了韩馥的官位,以上宾之礼待荀..,荀..的弟弟荀谌及同郡人辛评、郭图,都得到袁绍任用。

    荀..预料袁绍最终不会成就大业。

    当时魏太祖任奋武将军,驻在东郡。

    初平二年(191),荀..离开袁绍而随太祖。

    太祖很高兴,说:“你是我的张良啊!”任他为司马,这时荀..才二十九岁。

    当时白话二十四史董卓以其权势威慑天下,太祖以此事询问荀..,荀..说:“董卓肆意暴虐,必将以乱亡告终,不会有什么作为。”董卓派李莈等出关东,所到之处大肆掳掠,直到颍川、陈留才返回。

    荀..家乡留下来的大多遭到杀掠。

    第二年,太祖兼任兖州牧,后又任镇东将军,荀..常作司马跟随。

    兴平元年(194),太祖征讨陶谦,任命荀..主持留守事宜。

    适逢张邈、陈宫在兖州反叛,暗中迎奉吕布。

    吕布到后,张邈就派刘翊告诉荀..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攻打陶谦,应赶快供他军粮。”众人将信将疑。

    荀..知道张邈已经反叛,当即整肃军队,设置防务,速召东郡太守夏侯..,而兖州各县已纷纷响应吕布了。

    其时太祖全军围攻陶谦,留守兵力少,而将领们多与张邈、陈宫通谋。

    夏侯..来到,当夜杀了谋反者几十人,将士们这才平定下来。

    豫州刺史郭贡率兵数万来到城下,有人说他与吕布是同谋,大家都很害怕。

    郭贡求见荀..,荀..准备前往。

    夏侯..等人说:“您是一州的镇守者,前去必定危险,不能去!”荀..说:“郭贡与张邈等人,本不是平素就有勾结,现在他来得很急,准是主意还没打定。

    趁他未定去说服他,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让他保持中立;如果先猜疑他,他将会被激怒而与张邈合谋。”郭贡看到荀..毫无惧意,认为鄄城不易攻下,因此领兵离去。

    荀..又与程昱计议,让他去说服范和东阿二县,最终保全了三座城,以等待太祖。

    太祖从徐州回师,在濮阳击败了吕布,吕布向东逃去。

    兴平二年(195)夏天,太祖驻军乘氏县,发生饥荒,竟出现了人吃人的事。

    这时陶谦已死,太祖想趁机夺取徐州,回师再平定吕布。

    荀..说:“先代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终于完成大业。

    将军本来是凭兖州起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无不心悦诚服。

    况且兖州跨黄河、济水,是天下要冲,现虽残破,但还容易自保,此地就是将军您的关中、河内,不得不先稳定它。

    现在已击溃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定不敢西顾,我们趁机组织队伍收割麦子,节约粮食,储备谷物,可以一举打垮吕布。

    然后向南联合扬州的刘繇,共讨袁术,以控制淮水、泗水一带。

    如果舍弃吕布不打而东攻徐州,多留守兵则攻城不够,少留守兵就会征百姓也来守城,不能打柴拾草。

    吕布乘机侵扰杀掠,民心将更恐惧,只有鄄城、范、卫三处可以保全,其余的地方都不为我们所有,这样就等于失去了兖州。

    要是徐州攻不下,将军将安身于何处?何况陶谦虽死,徐州也不易攻破。

    徐州已鉴于往年的失败,将会因畏惧而紧密联合,内外相应。

    现东方都已收麦,必会坚壁清野以防将军;将军久攻不下,抢掠又无收获,不出十天,十万人马尚未开战自己先已困乏了。

    上次讨伐徐州,实行了以暴力相惩罚,徐州子弟想到父兄被杀的耻辱,必定会誓死奋战,没有投降之心,即使能攻下徐州,还是不能占有它。

    天下确实有舍这取那的事,以大换小,是可以的,以平安换危险,是可以的;权衡一时的形势,不顾忌根基不稳固,也是可以的。

    现今三者无一有利,希望将军对这种情况细细权衡。”太祖这才打消了攻徐州的念头,大力收割麦子,再次与吕布交战,分兵平定各县。

    吕布败走,兖州因此而平定。

    建安元年(196),太祖击败黄巾军。

    汉献帝从黄河以东返回洛阳。

    太祖想迎献帝迁都许县,有人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新近迎天子到洛阳,北面联合张杨,尚不能即刻控制他们。

    荀..劝太祖说:“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

    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

    现今天子已返回京城,而洛阳又狼藉不堪,一片荒芜,义士有保朝廷的想法,百姓感念旧主而更增哀伤,如能趁此机会,拥戴天子以顺从民心,这是大顺;秉持大公无私之心以使天下豪杰归服,这是大略;主持正义以纳英才俊杰,这是大德。

    这样,天下虽有人叛逆,必定不会成为我们的忧患,这是很清楚的。

    韩暹、杨奉岂敢为害?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于是太祖到了洛阳,迎接天子迁都许昌。

    天子任命太祖为大将军,提升荀..为汉侍中,代理尚书令。

    经常居于朝中理朝政,太祖虽征战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筹划。

    太祖问荀..:“谁能替代您为我出谋划策?”荀..说:“荀攸、钟繇。”原先,荀..谈到出谋划策之士,曾举荐了戏志才。

    志才死后,又推荐了郭嘉。

    太祖认为荀..知人善任,他所推荐的人大多是称职的,只有严象为扬州刺史,韦康为凉州刺史,后来兵败身亡。

    自从太祖迎奉天子之后,袁绍心中不服。

    袁绍已经兼并了黄河以北各郡县,天下人都畏惧他的强大。

    太祖正在忧虑东边的吕布,抗拒南边的张绣,而张绣在宛县打败白话二十四史了太祖军。

    袁绍更加骄横,给太祖写信时,言辞无礼而傲慢。

    太祖大怒,出入举止不同于常,众人都说是因败于张绣的缘故。

    钟繇就这事问荀..,荀..说:“曹公是聪明人,必定不会追咎往事,可能是为其他事忧愁。”于是见太祖而询问,太祖便将袁绍的信给荀..看,说:“我现在想讨伐不义,可力量敌不过他,怎么办?”荀..说:“古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

    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