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被葛荣包围,刺史任命叱罗协为统军,将守城之事委托给他。

    不久冀州城被攻破,叱罗协被葛荣军队掳去。

    葛荣兵败后,叱罗协侍奉汾州刺史尔朱兆,很受信任厚待,补官录事参军。

    尔朱兆出任天柱大将军,转任司马,与齐神武初战失利,退回上党,令叱罗协在建州督办军粮。

    后来派叱罗协到洛阳,同他的叔叔们商议讨伐齐神武。

    尔朱兆等人兵败,退回并州,令叱罗协任肆州刺史。

    尔朱兆死后,叱罗协侍奉窦泰,窦泰对他十分尊敬。

    窦泰任御史中尉,任命叱罗协为治书侍御史。

    窦泰率军向潼关进发,叱罗协任监军。

    窦泰死后,叱罗协也被俘获。

    太祖因为他在潼关很久,任命他为大丞相府东阁祭酒、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升录事参军,又升主簿,加通直散骑常侍衔,代理大行台郎中,多次升迁,官至相府属从事中郎。

    叱罗协曾在两个京城当官,熟悉典章制度,又能自我约束,勤勉奉公,太祖很信任他。

    然而还因为他的家属留在函谷关以东,怀疑他有怀乡之情。

    等到河桥之战失利,叱罗协随军撤回,太祖知道他没有二心,封他为冠军县男,食邑二百户。

    不久又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衔。

    大统九年(543),任命他为直阁将军、恒州大中正,加都督衔,晋封为伯爵,食邑增加八百户。

    不久又晋升为大都督、仪同三司。

    当初,太祖打算治理汉中,命令叱罗协代理南岐州刺史,并指挥调度东益州军事。

    魏废帝元年(552),任命他为南岐州刺史。

    当时东益州刺史杨辟邪据州反叛。

    二年(553),叱罗协率领本部军队前往讨伐,驻军涪水。

    正好有氐贼一千人正在挖断道路,破坏桥梁。

    叱罗协派仪同仇买等上前攻打,氐贼让开道路,叱罗协才带领本部兵马缓缓推进。

    又有氐贼一千人阻击,叱罗协率兵四百人把守山峡通道,与氐贼近身肉搏,氐贼才退兵。

    杨辟邪弃城逃走,叱罗协追上,把他杀死,氐人皆降伏。

    叱罗协以功授官开府。

    他又担任大将军尉迟迥的长史,率兵伐蜀。

    进入剑阁以后,尉迟迥命令他代行潼州事务。

    当时有五城郡氐人首领赵雄杰等人煽动新州、潼州、始州百姓反叛,聚众二万余人,在州南三里之处,隔着涪水,占据槐林山,设置栅栏抗拒官军。

    梓潼郡百姓邓月出、王令公等人招集诱惑乡民万余人,又在州东十里之处的涪水北岸设置栅栏,策应赵雄杰,共同进逼州城。

    城中粮食匮乏,军人百姓缺少食物。

    叱罗协安抚内外,军民都无异心。

    叱罗协派仪同伊娄训、大都督司马裔等率领步兵、骑兵千余人,乘夜渡过涪水袭击赵雄杰,一战将其击败。

    王令公由于赵雄杰兵败,也丢弃栅栏逃回本部。

    王令公又与邓月出等率兵万余人,在郡东南隔水设置栅栏,切断驿路。

    叱罗协派仪同杨长乐与司马裔等人率军讨伐,又派大都督裴孟尝率领百姓跟在后面进发,以壮大声势。

    裴孟尝到达梓潼后,恰遇水涨,无法立即渡河。

    王令公、邓月出见裴孟尝骑兵不多,就率领三千余人将裴孟尝部包围了几层。

    裴孟尝看到敌众我寡,就率军下马,近身肉搏。

    从辰时到午时,在战阵之中杀死王令公、邓月出等人。

    贼众失去首领,立刻溃散逃去,但王令公的部众仍然据守着原来的栅栏。

    裴孟尝这才渡过河与杨长乐会合,指挥兵马进攻栅栏,打了三天,贼众请求投降。

    此后该地发生过多次叛乱,每次均被叱罗协派兵讨平。

    魏恭帝三年(556),太祖调叱罗协入朝,谈论治理蜀中之事,赐姓宇文,食邑增至一千五百户。

    晋国公宇文护杀了孙恒、李植以后,想培植司会柳庆、司宪令狐整等人为心腹,柳庆、令孤整推辞说自己难当重任,共同推荐叱罗协。

    宇文护于是征召叱罗协入朝。

    叱罗协到了以后,宇文护让他和自己住在一起,对他寄托厚望。

    叱罗协顺着宇文护的心意办事,发誓为宇文护效命。

    宇文护十分高兴,结识叱罗协恨晚,随即任命他为军司马,将军事委托给他。

    不久,又升他为治御正,任命为宇文护府邸长史,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一千户。

    叱罗协常在宇文护身边,就政事陈述意见,大多都被采纳。

    世宗了解叱罗协才识平庸浅薄,每次都给他难堪,多次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只是由于他是宇文护的亲信,难以立即废黜,每次也都予以宽容。

    世宗驾崩以后,任命叱罗协为司会中大夫、中外府长史。

    叱罗协身材瘦小,气量狭窄而性情急躁,得志之后自视甚高。

    朝廷官员中有来请教政事的,叱罗协总是说:“你不懂得,我来教你。”而他所说的话,又大多违背事理,当时人没有不耻笑他的。

    保定二年(562),追论平蜀战功,他的一个儿子被封为县侯;又在蜀中食邑一千户,收其租赋的一半。

    晋公宇文护由于叱罗协对自己竭尽忠诚,常常提携奖励他,考核连获上中等,赏他以粟帛。

    升他为少保,转官少傅,晋升大将军,又封为南阳郡公,兼营作副监。

    宫殿落成以后,又论功赐封洛邑县公,可由一个儿子承袭。

    叱罗协既然受到宇文护重用,又希望与皇帝联姻,于是请求恢复旧姓叱罗氏。

    宇文护代他奏请,得到高祖允许,又升为柱国。

    由于叱罗协年老,宇文护允许他退休,但叱罗协贪图荣禄,不肯告退。

    宇文护被杀以后,叱罗协也被撤职。

    建德三年(574),由于叱罗协是老臣,高祖任命他为仪同三司,赏赐南阳郡公的爵位,常常与他谈论旧事。

    叱罗协在这一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儿子叱罗金承袭了他的爵位。

    冯迁传冯迁字羽化,其父冯漳曾任州从事。

    后来冯迁官运亨通,追赠冯漳为仪同三司、陕州刺史。

    冯迁少年时注意操行,为人谨慎,有办事才能,被授为州从事。

    魏神龟年间,刺史杨钧推荐他任中兵参军事,转为定襄令,不久任并州水曹参军。

    他历任各种职务,都以勤勉谨慎而受到称扬。

    等到魏孝武帝向西迁移,冯迁就弃去官职,与直阁将军冯灵豫进入函谷关。

    跟随魏孝武帝收复潼关,平定回洛,授官给事中。

    后来随从太祖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战于沙苑,都立有战功,被任命为都督、龙骧将军、羽林监,封独显县伯,食邑六百户。

    在洛阳之战中,冯迁率先登城攻入敌阵,身受重伤,侥幸得以不死。

    以功加授辅国将军、军师都督,晋封侯爵。

    又过了很久,出任广汉郡守。

    当时蜀地刚刚平定,人心不安,冯迁治理时偏重简要宽恕,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魏恭帝二年(555),加授车骑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镇守樊城。

    不久又被任命为汉东郡守。

    孝闵帝登基后,冯迁任晋公宇文护府掾,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临高县公。

    不久又升为宇文护府司隶,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冯迁性格质朴,小心谨慎,虽然身据权要,而从不拿官职压人。

    又加上他明白干练,善于判断。

    每次校阅文书,都是孜孜不倦,从早到晚,不肯休息,因此很得宇文护的重用。

    后来因为他是朝中元老,想使他更加荣耀,就任命他为陕州刺史,晋封隆山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

    冯迁本来出身寒微,不被当时人所看重,一旦出任本州刺史,只以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别人,没有人怨恨他。

    又入朝任司隶,转官工部中大夫,任军司马,升小司空。

    自天和年间以后,冯迁由于年纪渐老,逐渐不受重用。

    宇文护被诛灭以后,冯迁被罢官,并取消爵位。

    建德末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儿子冯恕,官至仪同三司、伏夷镇将,封平寇县伯。

    宇文护所信任的,还有朔方人边平,官至大将军、军司马、宇文护府司马。

    宇文护败亡,边平也被罢官。

    齐炀王宇文宪传齐炀王宇文宪字毗贺突,是太祖的第五个儿子。

    性格通达机敏,有气量,虽在幼年,而神色严峻。

    最初被封为涪城县公。

    少年时与高祖一块学习《诗经》、《春秋》,都能综合要点,得其旨意。

    太祖曾赏赐给儿子们良马,让他们自己选择。

    只有宇文宪选了一匹杂色马。

    太祖询问,宇文宪答道:“这匹马颜色特殊,可能出类拔萃。

    如果从军作战,马夫容易辨认。”太祖高兴地说:“这个孩子识见不凡,必当成为大才。”后来随从在陇山上打猎,经过官马牧场,太祖每次看见杂色马,都说:“这是我儿子的马啊!”命令随从牵来,赏赐给他。

    魏恭帝元年(554),晋封安城郡公。

    孝闵帝登基,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世宗继位,授大将军。

    武成初年,被任命为益州总管兼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及益州刺史,晋封齐国公,食邑一万户。

    当初,平定蜀地之后,太祖认为那里形势险要,不愿让老将去镇守,想在儿子们中挑选人选。

    遍问高祖以下,谁能当此重任。

    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而宇文宪首先请命。

    太祖说:“刺史应当安抚部众,治理百姓,不是你所能干的。

    按年龄授官,应当先轮着你的哥哥们。”宇文宪答道:“才能有所不同,而与年龄大小无关。

    如果试而无效,甘心当面受责备。”太祖十分高兴,但由于宇文宪年龄还小,没有派他。

    世宗遵照先帝旨意,所以有这样的任命。

    宇文宪当时十六岁,善于安抚驾驭部属,留心治理之术,诉讼集中在一身,而受理不见疲倦。

    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称颂他的功德。

    不久,升任柱国。

    保定年间,被征召回京,任雍州牧。

    晋公宇文护东伐时,以尉迟迥为先锋,包围洛阳。

    宇文宪与达奚武、王雄等人屯兵邙山。

    其他各军分守险要。

    齐兵数万人,突然从我军后面杀出,各军惊恐,纷纷溃散。

    只有宇文宪与王雄、达奚武率兵抵挡。

    王雄被齐军杀死,三军震恐。

    宇文宪亲自督率激励,军心才安定下来。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大权,对他十分信任,赏罚之事,都得以参与。

    天和三年(568),任命宇文宪为大司马,兼任小冢宰,仍担任雍州牧。

    四年,齐国将领独孤永业前来侵犯,强盗杀死孔城防主能奔达,据城响应齐军。

    诏命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率兵从宜阳出发,修筑崇德等五城,切断敌军运粮通道。

    齐国将领斛律明月率军四万,在洛水以南筑起营垒。

    五年,宇文宪涉过洛水进攻,斛律明月逃走。

    宇文宪追击到安业,多次交战后才回来。

    当年,斛律明月又率大军在汾水北岸修城,向西直到龙门。

    晋公宇文护对宇文宪说:“盗贼遍地,军马纵横,使战场之上,百姓困苦。

    岂能坐视百姓被大肆杀戮,而不想法解救?你说用什么计策?”宇文宪答道:“依我看,兄长应当暂且从同州出兵,以作为威慑,我请求以精锐军队在前,根据情况进攻。

    不仅边境可以安宁,而且能够另有所获。”宇文护表示同意。

    六年,派宇文宪率兵二万,从龙门出发。

    齐国将领新蔡王王康德由于宇文宪兵到,连夜率军悄悄逃跑。

    宇文宪于是向西返回。

    又掘开汾水,使河水向南淹没敌军营垒,率军重新进入齐国境内。

    齐人以为宇文宪难以深入,就放松了边防戒备。

    宇文宪于是渡过黄河,进攻伏龙等四城,两天内全部占领。

    又攻克张壁,缴获其军用物资,将城垒平掉。

    当时斛律明月在华谷,无法救援,就向北攻占姚襄城。

    这时汾州已久被围困,运粮通道被截断。

    宇文宪派柱国宇文盛运粟接济。

    宇文宪自己经过两乳谷,袭击齐国的柏社城,将其占领,又向姚襄推进。

    齐人据城死守。

    宇文宪令柱国、谭公宇文会修建石殿城,作为汾州后援。

    齐国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率大军抵达,宇文宪命令将士结阵以待。

    大将军韩欢被齐人偷袭,部属奔逃,宇文宪亲自督战,齐军稍退。

    天色已晚,双方各自收兵。

    晋公宇文护被处死以后,高祖召宇文宪入朝,宇文宪免冠请罪。

    高祖对他说:“天下者,太祖之天下,我继守大业,常恐丢失。

    冢宰目中无君,欺凌皇上,打算反叛,我因此将他处死,以安定国家。

    你与我本是同族,同甘共苦,此事与你无关,为什么还要请罪?”诏命宇文宪前往宇文护宅第,收缴兵符、文书等物。

    随即任命宇文宪为大冢宰。

    这时高祖已经处死宇文护等人,亲理朝政,打算整顿政治,统一刑令,即便牵涉到宗室中人,也不加以宽容。

    宇文宪原来被宇文护所重用,从天和年间以后,威势渐大。

    宇文护欲有所言,大多令宇文宪上奏。

    皇帝有允许的,也有不同意的,宇文宪担心皇帝同丞相之间互相猜忌,每次都是委婉地说清意思。

    高祖也知道他的用心,所以得以免祸。

    可是仍然因为他威名太大,始终放心不下,虽然遥授冢宰之职,实际上夺去了他的权力。

    开府裴文举,是宇文宪的侍读,高祖经常驾临内殿,接见裴文举。

    高祖对他说:“晋公反叛的迹象,朝野均知,我之所以含泪将他处死,是为了安定国家,有利百姓。

    从前魏朝末年动乱,太祖辅佐元氏;周朝上承天命,晋公才执掌大权。

    积久而成的习惯,变成了常规,就认为政令应当这样。

    难道有三十岁的天子还要被人制约吗?况且近代以来,还有一种弊病,曾经暂为部属的,就礼敬上级犹如君王。

    这是扰乱社会的权宜之法,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

    《诗经》说:‘日夜不敢懈怠,用来服侍一人。

    ’一人,只能是天子。

    你虽然陪侍齐公,但不能形同君臣。

    再说太祖有十个儿子,难道都能当天子?你应当用做人的正道来规劝齐公,使我们君臣和睦,骨肉融洽,不要让我们兄弟之间互相猜疑。”裴文举拜谢而出,回来告诉宇文宪。

    宇文宪手抚几案,指着心道:“我向来的心意,您难道不清楚吗?只有尽忠效命,还有什么话说?”建德三年(574),晋爵为王。

    宇文宪的朋友刘休征献上《王箴》一首,宇文宪十分赞美。

    后来,刘休征又把《王箴》献给高祖。

    高祖正想法除掉他的几个弟弟,很喜欢这篇箴言。

    宇文宪常常感到兵书内容繁杂广泛,难求要旨,就自己编定为《要略》五篇,上表陈述。

    高祖读后表示称赞。

    当年秋天,高祖驾临云阳宫,卧病在床。

    卫王宇文直在京城举兵叛乱。

    高祖召见宇文宪,对他说:“卫王反叛,你知道吗?”宇文宪答道:“微臣原来不知道,今天才见到诏书。

    宇文直如果违背天命,就是自取灭亡。”高祖说:“从前管叔鲜、蔡叔度被杀,而周公却辅佐周成王完成大业,人心不同,犹如人的外貌各不一样。

    我只惭愧兄弟之间动兵,这是我的不足之处。”当初,宇文直内心十分忌恨宇文宪,宇文宪权当不知,对他容让。

    又因他是皇帝同母之弟,更加友爱尊敬。

    处死晋公宇文护的时候,宇文直坚持请求罪及宇文宪。

    高祖说:“齐公的心迹,我全都清楚,不得再有怀疑。”文宣皇后驾崩后,宇文直又秘密报告道:“宇文宪喝酒吃肉,与平时没有区别。”高祖说:“我同齐王不是一母所生,都不是嫡子,他为了我,而特别自我约束。

    你应当感到惭愧,有什么理由再去议论他的对错?你是太后最喜欢的儿子,承蒙慈爱。

    如今只须自勉,不要再没有根据地乱说别人。”宇文直才不再说什么。

    四年(575),高祖打算东征,只同内史王谊商议了这件事,其他人都不知道。

    后来认为诸弟的才能谋略,没有超过宇文宪的,才告诉他。

    宇文宪当即赞同东征。

    大军准备出发时,宇文宪贡献私人金器珍宝十六件,以助军资。

    诏命不予接受,并拿宇文宪作榜样,对公卿们说:“臣子应当如此,我看重他的心意,难道还需要他的东西吗?”于是诏命宇文宪率兵二万为前军,向黎阳推进。

    高祖亲自围攻河阴,未能攻下。

    宇文宪攻占武济,进兵包围洛口,攻下洛口东西二城。

    因为高祖患病而撤军返回。

    当年,开始设置上柱国官职,让宇文宪担任。

    五年(576),大规模东征。

    宇文宪率领精锐骑兵二万人,仍担任先锋,把守雀鼠谷。

    高祖亲自围攻晋州。

    宇文宪向前推进,占领洪同、永安二城,打算扩大战果。

    齐人烧毁桥梁,固守险要,军队无法前进,于是屯集在永安。

    齐主听说晋州被围,就率兵十万,亲自来援。

    当时,柱国、陈王宇文纯驻军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把守汾水关,都受宇文宪指挥。

    宇文宪悄悄对宇文椿说:“用兵讲究欺骗,去留不定,见机而行,不能死守常规。

    现在你安营时,不要支起帐幕,可以砍伐柏树搭成小庵,以示有兵。

    这样,军队离开以后,敌军还会起疑。”这时,齐主分兵一万进攻千里径,又命令部属出汾水关,自己亲率大军与宇文椿交战。

    宇文盛派骑士告急,宇文宪自率骑兵千人援助。

    齐人远远看见谷中飞尘扬起,急忙相继退去。

    宇文盛与柱国侯莫陈芮涉过汾水追击,斩杀不少敌兵。

    不久,宇文椿报告齐军渐渐逼近,宇文宪又回兵救援。

    恰巧宇文椿被命令撤军,就率军乘夜返回。

    齐人果然认为柏庵是军队营帐,没有怀疑我军已退,一直到第二天才明白上了当。

    当时高祖已经离开晋州,留下宇文宪为后卫。

    齐主亲自率军来追,抵达高梁桥。

    宇文宪率领精锐骑兵二千人,隔河布成阵势。

    齐国领军段畅一直进到桥头。

    宇文宪隔河招呼段畅,同他交谈。

    宇文宪问段畅道:“你叫什么名字?”段畅答道:“我是领军段畅。

    您是谁?”宇文宪回答说:“我是虞侯大都督。”段畅说:“听您的言谈,不是一般的人,今日相见,为什么隐瞒姓名官职?”陈王宇文纯、梁公侯莫陈芮、内史王谊等人都在宇文宪身边。

    段畅问个不停。

    宇文宪才说:“我是天子的弟弟齐王。”又指着陈王等人,把他们的姓名封号一一告诉段畅。

    段畅打马而去,宇文宪立即命令撤军,不料齐人突然追来,兵势劲锐。

    宇文宪与开府宇文忻各率精选骑兵一百人殿后抵挡,斩其猛将贺兰豹子、山褥..等一百余人,齐军才退去。

    宇文宪渡过汾水,在玉壁赶上高祖。

    高祖又命令宇文宪率兵六万,回援晋州。

    宇文宪率军推进,在涑水扎营。

    齐主围攻晋州,日夜不停。

    回来的间谍,有的说晋州已经陷落。

    宇文宪派遣柱国越王宇文盛、大将军尉迟迥、开府宇文神举等率领轻装骑兵一万人,连夜赶到晋州。

    宇文宪进兵据守蒙坑,作为后援,得知晋州没有陷落,就又回到涑水。

    高太祖随即东去,驻军高显,宇文宪率领部属,先向晋州推进。

    次日,诸军会合,渐逼城下。

    齐人也出动大军,在我军营地以南布成阵势。

    高祖召宇文宪骑马前往察看。

    宇文宪回来报告说:“这个好对付,请打败敌军后再吃饭。”高祖高兴地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就没有忧虑了。”宇文宪退下后,内史柳箈悄悄对他说:“敌军并不少,大王怎么能轻视他们?”宇文宪说:“我被委任为前锋,为国为家,扫荡这些残敌,犹如摧枯拉朽。

    商朝、周朝的事,您是知道的,贼兵虽多,能把我怎么样?”不久,各军一块进击,敌人立即溃不成军。

    当夜,齐主逃走,宇文宪率轻装骑兵追击。

    追到永安时,高祖也随后赶到。

    齐人收集残兵,又据守高壁、洛女砦。

    高祖命令宇文宪进攻洛女砦,将其占领。

    次日,在介休与大军会师。

    当时齐主已败走邺城,留其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据守并州。

    高延宗趁机自立伪号,出兵抗拒。

    高祖进兵包围并州,宇文宪进攻城西,攻克并州。

    高延宗逃走,被追上活捉。

    由于战功,晋封第二个儿子安城公宇文质为河间王,任命第三个儿子宇文躴为大将军。

    仍然诏命宇文宪先行进兵邺城。

    次年,攻占邺城。

    齐国任城王高蔆、广宁王高孝珩等人据守信都,拥兵数万。

    高祖又诏命宇文宪讨伐。

    令齐主亲自写信给高蔆说:“朝廷待我宽厚,诸王都好。

    叔父如果放下武器,则一定都会受到优待。”高蔆拒不收信,反而大肆召募赏赐,多给金帛,和尚要求当兵的,就有数千人。

    宇文宪率军经过赵州时,高蔆派两名间谍前去侦察,被巡逻骑兵捉住,报告宇文宪。

    宇文宪就把齐国的旧将都召集在一起,让这两名间谍一一看过。

    宇文宪对这两名间谍说:“我要争的是大事,不在你们。

    今天放你们回去,可以当我的使者。”于是写信给高蔆,敦促他投降。

    宇文宪到信都,高蔆在城南布下阵地,宇文宪登上张耳坟远远观察。

    不一会儿,高蔆的领军尉相愿假装出来巡视阵势,率领部属投降。

    尉相愿是高蔆的亲信,众人惊恐。

    高蔆大怒,杀死尉相愿的妻子和孩子。

    次日再战,我军大胜,俘虏、斩杀共三万人,活捉高蔆、高孝珩等人。

    宇文宪对高蔆说:“任城王何苦如此?”高蔆答道:“我是神武帝的儿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还侥幸活着。

    时逢国家败灭,今日虽死,也无愧祖先。”宇文宪赞赏高蔆的气节,命令释放他的妻子和孩子,多给钱财。

    又审问高孝珩。

    高孝珩陈述齐国危难,边说边哭,举止不失风度,宇文宪也为之感动。

    宇文宪素来善于计谋,多有策略,尤其擅长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感动,心悦诚服,都为他效力。

    齐人早就听说他的威名声望,都害怕他的勇敢谋略。

    并州大捷之后,在齐境长驱直入,不侵扰百姓,将士没有私蓄。

    当初,稽胡刘没铎自称皇帝,又诏命宇文宪督率赵王宇文招等人将其讨平。

    事见《稽胡传》。

    宇文宪自感威名越来越大,暗自考虑隐退。

    高祖准备亲征北部蛮族时,就以有病推辞。

    高祖变色道:“你若害怕远征,让我用谁?”宇文宪害怕,答道:“微臣侍奉陛下,实在是诚心诚意,只是身患疾病,无法领兵。”高祖答应了他的请求。

    不久,高祖驾崩,宣帝继位,认为宇文宪辈分高而名望大,对他十分忌恨害怕。

    当时高祖尚未安葬,诸王在朝内守灵。

    司卫长孙览总管军队,辅佐朝政,担心诸王有叛变意图,经上奏,命令开府于智侦伺诸王动静。

    安葬高祖后,诸王各回府第。

    皇帝又命令于智到宇文宪宅第等候宇文宪,趁机告发他另有图谋。

    皇帝于是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对宇文宪说:“三公之位,应当归于亲属中贤能之人,如今打算任命叔父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父认为怎样?”宇文宪答道:“微臣才能低下,而地位很高,常引以为惧。

    三师的重任,不是我所敢于承当的。

    太祖时的功臣,应当担当此任。

    如果只用我们兄弟,恐怕会招致议论。”宇文孝伯回去报告,随即又赶来,说:“诏命大王今晚和诸王一块到殿门。”宇文宪一个人被领进宫殿,皇帝预先在另一间屋里埋伏下壮士,宇文宪一到,立即被抓住。

    宇文宪神色不屈,陈说道理。

    皇帝让于智与宇文宪对质。

    宇文宪目光灼灼,与于智相互对证。

    有人对宇文宪说:“以大王今天的形势,还用多说?”宇文宪答道:“我位重辈高,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听任天命,难道还想活着?只是因为老母还在,恐怕留下遗憾罢了。”就把手板扔到地上。

    于是把宇文宪勒死,当年三十五岁。

    任命于智为柱国,封齐国公。

    又处死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上开府独孤熊、开府豆卢绍等人。

    都是因为与宇文宪亲近。

    皇帝处死宇文宪以后,找不出罪名,就借口王兴等人与宇文宪共谋,于是将他们处死。

    当时人知道王兴等人冤枉,都说他们是陪伴宇文宪死的。

    宇文宪的生母是达步干氏,蠕蠕人。

    建德三年(574),册封为齐国太妃。

    宇文宪性情淳厚,侍奉母亲,以孝顺出名。

    太妃原先患有风热之病,多次发作,宇文宪衣不解带,在身边侍候。

    宇文宪有时东征西战,每次感到心惊,其母必有病,便派使者驰回问候,果然如此。

    宇文宪有六个儿子:宇文贵、宇文质、宇文宗贝、宇文贡、宇文乾禧、宇文乾洽。

    宋献公宇文震传文帝有十三个儿子。

    姚夫人生世宗,后宫宫女生宋献公宇文震,文元皇后生孝闵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生高祖、卫剌王宇文直,达步干妃生齐王宇文宪,王姬生赵僭王宇文招,后宫宫女生谯孝王宇文俭、陈惑王宇文纯、越野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冀康公宇文通、滕闻王宇文荄。

    齐炀王另有传。

    宋献公宇文震,字弥俄突。

    自幼机敏颖悟,十岁时,能朗读《孝经》、《论语》、《毛诗》。

    后来与世宗一块向卢诞学习《礼记》、《尚书》。

    大统十六年(550),封武邑公,食邑二千户。

    娶魏文帝的女儿,当年去世。

    保定元年(561),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少师、大司马、大都督、青徐等十州诸军事、青州刺史,晋封宋国公,食邑增至一万户。

    没有儿子,以世宗第三子宇文萛承袭。

    宇文萛字乾辩,建德三年(574),晋爵为王。

    大象年间,任大前疑。

    不久被隋文帝杀害,封国被取消。

    卫剌王宇文直传卫剌王宇文直,字豆罗突。

    魏恭帝三年(556),封秦郡公,食邑一千户。

    武成初年,外出镇守蒲州,任大将军,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

    保定初年,任雍州牧,随即升任柱国,转任大司空,出任襄州总管。

    天和年间,陈国湘州刺史华皎举州前来归附,诏命宇文直督率绥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出兵支援,在沌口与陈国将领淳于量、吴明彻等人作战。

    宇文直失利,元定投奔长江以南。

    宇文直论罪免官。

    宇文直是高祖的同母弟弟,为人浮薄诡诈,贪狠无赖。

    由于晋公宇文护执政,就亲近宇文护,而对帝怀有二心。

    从沌口回来后,宇文直因免官而恼怒,又请求皇帝授官,希望得到职位。

    皇帝早就有处死宇文护的意思,于是与宇文直谋划。

    处死宇文护后,皇帝任命齐王宇文宪为大冢宰。

    宇文直很失望,又请求授为大司马,打算总领兵马,独揽威权。

    皇帝猜到他的心意,就对他说:“你们兄弟长幼有序,难道让你反居下列吗?”于是任命宇文直为大司徒。

    建德三年(574),晋封为王。

    当初,高祖把宇文直的宅第改为东宫,让宇文直自己选择住所。

    宇文直看遍各处官署,没有中意的,到废弃的陟屺佛寺,打算住进去。

    齐王宇文宪对他说:“兄弟的儿女们成长,按理说住处应当宽大一些,这个寺院太狭小,不宜居住。”宇文直说:“我这一个身子尚且容不下,还用说儿女们!”宇文宪感到奇怪,也有点怀疑。

    宇文直曾经跟从皇帝围猎,在队伍里乱跑,皇帝发怒,当众鞭打他。

    宇文直从此更加怨恨。

    等到皇帝驾幸云阳宫时,宇文直留在京师,起兵反叛,进攻肃章门。

    司武尉迟运关门抵抗,宇文直无法进入。

    事见《尉迟运传》。

    宇文直于是逃走,在荆州被追上捉住,废为平民,囚禁在另一处宫殿里。

    不久又图谋反叛,被处死。

    他的儿子宇文贺、宇文宾、宇文塞、宇文响、宇文贵、宇文秘、宇文津、宇文乾理、宇文乾..、宇文乾忄宗等十人也被处死,封国被取消。

    赵僭王宇文招传赵僭王宇文招,字豆卢突。

    自幼聪明颖悟,博览群书,好写文章。

    学庾信文体,词多轻浮华艳。

    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食邑一千户。

    武成初年,晋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

    保定年间,被任命为柱国,出任益州总管。

    建德元年(572),任大司空,转任大司马。

    三年,晋爵为王,任雍州牧。

    四年,大军东征,任后三军总管。

    五年,又跟随高祖东征,率步兵、骑兵共一万人,从华谷出发,进攻齐国的汾州。

    平定并州后,升任上柱国。

    平定东部地区后,又任行军总管,与齐王讨伐稽胡。

    宇文招活捉贼帅刘没铎,将其杀掉,荡平胡寇。

    宣政年间,被任命为太师。

    大象元年(579)五月,诏命以..州襄国郡一万户划为赵国。

    宇文招前去自己的封国。

    二年,宣帝病重,征调宇文招及陈、越、代、滕五王赴朝。

    等宇文招等五王赶到时,宣帝已经驾崩。

    隋文帝辅佐朝政,对宇文招等特殊礼遇,入朝时可不用疾走,并可佩剑著履上殿。

    隋文帝图谋取代周朝,宇文招秘密地打算对付他,以匡复国家。

    于是邀请隋文帝到自己宅第,在居室宴饮。

    宇文招之子宇文员、宇文贯以及妃子之弟鲁封、亲信史胄,都预先佩刀站在身边。

    又在帷席之间藏有兵器,后院埋伏下壮士。

    隋文帝的随从人员大多在门外,只有杨弘、元胄、元胄之弟元威以及陶彻坐在门边。

    宇文招多次用佩刀割瓜让隋文帝吃,隋文帝没有怀疑。

    元胄察觉情况不对,拔刀稍稍出鞘,闯进里面。

    宇文招于是用大酒杯亲自请他喝酒,又命元胄到厨房取酒。

    元胄不予理睬。

    滕王宇文荄后到,隋文帝走下台阶迎接,元胄趁机附耳说道:“形势大变,您要赶紧离开。”隋文帝与宇文荄等人一块回去坐下,不一会儿就告辞出来。

    后来事情败露,被定罪为谋反。

    当年秋天,处死宇文招和他的儿子德广公宇文员、永康公宇文贯、越携公宇文乾铣及其弟宇文乾铃、宇文乾铿等人,封国被取消。

    宇文招著有文集十卷,在世上流行。

    代..王宇文达传代..王宇文达,字度斤突。

    性格果敢决断,善于骑马射箭。

    武成初年,封代国公,食邑一万户。

    天和元年(566),任大将军、右宫伯,又任左宗卫。

    建德初年,升任柱国,出任荆淮等十四州十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在州有政绩,高祖手谕表彰。

    所管沣州刺史蔡泽被揭发有贪污纳贿行为,赃物情状俱已确凿。

    由于他家世代都是贵戚近臣,无法判处死罪;如果枉法宽免,又违犯国家法令。

    于是命令有关部门,精心审讯,秘密上表奏闻。

    事情竟然得以消解,宇文达始终不提此事。

    他处事周密谨慎就像这样。

    宇文达性好节俭,吃饭时的菜肴只有一种,只有几个侍妾,均穿粗布衣服。

    又不经营家业,没有积蓄。

    身边的人曾提及此事,宇文达从容回答道:“君子担心的是道,而不是贫穷,为什么为此事烦恼?”三年,晋爵为王。

    出任益州总管。

    高祖东征时,任命他为右一军总管。

    齐国淑妃冯氏,被齐后主特别宠爱,平定齐国时被俘虏,皇帝由于宇文达不近声色,特地把冯氏赏赐给他。

    宣帝即位,升上柱国。

    大象元年(579),被任命为大右弼。

    当年,诏命把潞州的上党郡一万户划为代国。

    宇文达前往自己的封国。

    二年,赴京朝见。

    同年冬天,被隋文帝杀害,长子宇文执、弟蕃国公宇文转也被害,封国被取消。

    贺拔胜传贺拔胜字破胡,是神武尖山人。

    他的祖先与魏氏最早都在阴山一带生活。

    有一个叫如回的,曾在魏初任大莫弗。

    祖父尔头,勇猛过人,以良家子弟的出身镇守武川,就在那里安家。

    魏献文帝时,蠕蠕多次侵犯,成为北部边境的祸患。

    尔头率领流动骑兵深入侦察,前后有八十来次,详细了解敌人活动规律。

    后来蠕蠕虽然仍有侵犯,但不能为害。

    以功赐爵龙城侯。

    父亲度拔,性格果敢刚毅,任武川军主。

    魏正光末年,沃野镇人破六汗拔陵反叛,向南侵占城池。

    怀朔镇将杨钧听说度拔的名气,将他召来,补任统军,让他统率一旅人马。

    贼人中以伪王卫可孤势力最大,包围武川以后,又进攻怀朔。

    贺拔胜从少年时就有志向操行,善于骑马射箭,在北部边境地区,没有人不推重他的胆气谋略。

    贺拔胜当时也担任军主,随度拔防守怀朔。

    被包围一年,援军不到,贺拔胜情绪激昂地对杨钧说:“形势紧迫,事不宜迟,请允许我向大军告急,乞求援军。”杨钧允诺。

    于是招募勇敢少年十余名,乘夜伺机骑马突围而出。

    贼军追上。

    贺拔胜说:“我是贺拔破胡。”贼军不敢逼近。

    到了朔州,报告临淮王元..道:“怀朔被围,即将沦陷。

    百姓翘首,盼望官军。

    大王是帝室屏障,与国共荣,受命征讨,理应迎击敌军,如今竟屯兵不进,犹豫观望。

    如果怀朔陷落,则武川随之危险。

    倘若如此,贼军将军威大振,即便有韩信、白起的勇敢,张良、陈平的谋略,也不能帮大王的忙了。”由于贺拔胜言词恳切,元..答应出兵,让他回去报告。

    贺拔胜又突围而入,贼人追击,被射死数人。

    到了城下,贺拔胜大喊道:“贺拔破胡与官军到了!”城中人打开城门让他进去。

    杨钧又派贺拔胜出城侦察武川情况,而武川已经陷落,贺拔胜驰马而归。

    怀朔守军也溃败,贺拔胜父子被贼军俘虏。

    后来随度拔与德皇帝共同策划,率领州中豪杰舆珍、念贤、乙弗库根、尉迟真檀等人,招集义勇,偷袭卫可孤,把他杀掉。

    朝廷嘉许,还没有来得及封官赏赐,度拔在与铁勒交战中阵亡。

    孝昌年间,追封为安远将军、肆州刺史。

    当初,度拔杀死卫可孤以后,命令贺拔胜驰马报告朔州,尚未返回而度拔已死。

    刺史费穆惊奇贺拔胜的才能谋略,以丰厚的待遇将他留下,加以委用,常常担任流动骑兵。

    当时,广阳王元深在五原,被破六汗拔陵包围,日夜进攻,征召贺拔胜为军主。

    贺拔胜于是率领招募的二百人,打开东城门出战,斩首一百余级。

    贼人退军数十里。

    广阳王由于敌军稍退,趁机率军向朔州靠拢,贺拔胜常常殿后担任警戒。

    以战功任统军,加伏波将军衔。

    又曾隶属仆射元纂,镇守恒州。

    当时有鲜于人阿胡,率领朔州流亡百姓,南下侵犯。

    恒州城中有人偷偷与阿胡联系,拿恒州城响应阿胡。

    贺拔胜与兄长贺拔允、弟弟贺拔岳走散,向南投奔肆州。

    贺拔允、贺拔岳投奔尔朱荣。

    尔朱荣与肆州刺史尉庆宾不和,率军进攻肆州。

    肆州陷落,尔朱荣得到贺拔胜,大喜道:“我得到你们兄弟,天下不愁不平定。”贺拔胜归顺尔朱荣后,当时杜洛周阻断幽州、定州,葛荣占据冀州、瀛州。

    尔朱荣对贺拔胜说:“井陉险要,犹如我们的东大门。

    我想委屈你,让你去镇守,不知你意下如何?”贺拔胜答道:“我自小遭遇战乱,备尝艰辛,常思效力,报答知己。

    今日得蒙派遣,实在符合我的心愿。”尔朱荣于是上表,推荐贺拔胜为镇远将军、别将,率领步兵、骑兵共五千人镇守井陉。

    孝昌末年,跟着尔朱荣进入洛阳,以拥戴孝庄帝有功,封易阳县伯,食邑四百户。

    多次升迁,历任直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光禄大夫、抚军将军等职。

    随从太宰元穆北征葛荣,任前锋大都督。

    在滏口作战,大败敌军,俘虏数千人。

    这时,杜洛周的余党韩娄在蓟城聚众,成为远近的祸患。

    又任命贺拔胜为大都督,镇守中山。

    韩娄早就听说贺拔胜的威名,竟然不敢南侵。

    元颢入据洛阳,孝庄帝出居河内。

    尔朱荣征调贺拔胜担任前军大都督,率领千余名骑兵,与尔朱兆从硖石渡过黄河,大败元颢军,活捉元颢之子、领军将军元冠受及梁国将领陈思保等人,于是率先进入洛阳。

    被任命为武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食邑增加六百户,晋爵真定县公,升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衔。

    尔朱荣被杀时,事情非常突然,贺拔胜又随尔朱世隆抵达河桥。

    贺拔胜认为臣子无仇君之说,率领部下回到京都,朝见皇帝。

    皇帝大喜,以原有官职加授骠骑大将军、东征都督衔,率领一千名骑兵,会合郑先护讨伐尔朱仲远。

    被郑先护怀疑,拒于军营之外,人马未能休息。

    不久,尔朱仲远兵到,贺拔胜失利,于是向尔朱仲远投降。

    又与尔朱氏共同策划,拥立节闵帝。

    由于立功,被任命为镇军将军,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

    齐神武怀有野心,尔朱氏准备讨伐他。

    尔朱度律从洛阳出兵,尔朱兆从并州出兵,尔朱仲远从滑台出兵,三位元帅在邺城东面会师。

    此时贺拔胜隶于尔朱度律帐下。

    尔朱度律与尔朱兆不和。

    贺拔胜认为临战不和,会导致失败,就与斛斯椿到尔朱兆军营为二人和解,反而被尔朱兆囚禁起来。

    尔朱度律十分害怕,领兵退回。

    尔朱兆打算杀掉贺拔胜,历数他的罪过,说道:“你杀死卫可孤,是第一条罪状;尔朱荣去世后,你不同尔朱世隆等一块前来,反而东征尔朱仲远,这是第二条罪状。

    我早就想杀你,今天还有什么话说?”贺拔胜答道:“卫可孤叛乱,为国家大患,我们父子把他杀掉,功劳不小,你反而认为是罪过,天下人没有听说过。

    尔朱荣被杀,是君王处死臣子,贺拔胜难道能对不起朝廷?今日之事,生死在于大王。

    只是距敌甚近,兄弟不和,从古到今,没有不败亡的。

    我不怕死,只担心大王失算。”尔朱兆于是放了他。

    贺拔胜被释放后,急行一百多里,才追上尔朱度律的军队。

    齐神武占领相州后,军威渐盛。

    尔朱兆及尔朱天光、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率军十余万人,在韩陵排开阵势。

    尔朱兆率领铁甲骑兵冲入敌阵,从齐神武后方转出,打算攻击其尾部。

    尔朱度律厌恶尔朱兆的傲慢,害怕他欺凌自己,下令部属不得进击。

    贺拔胜认为尔朱度律怀有二心,就率领部下投降齐神武。

    尔朱度律的军队因此而率先撤退,于是大败。

    太昌初年,任领军将军,随即被任命为侍中。

    孝武帝打算对付齐神武,由于贺拔胜之弟贺拔岳在函谷关以西拥有军队,想扩大声势,就任命贺拔胜为都督三荆、二郢、南襄、南雍七州诸军事,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加授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衔。

    贺拔胜进攻梁国的下氵差戍,活捉戍主尹道珍等人。

    又派人利诱蛮王文道期,使他率其部落归降。

    梁国雍州刺史萧续进攻文道期,作战失利,汉水以南震惊。

    贺拔胜派大都督独孤信、军司史宁攻占欧阳、赞阝城,南雍州刺史长孙亮、南荆州刺史李魔怜、大都督王元轨攻占久山、白洎,都督拔略昶、史仵龙攻占义城、均口,活捉梁国将领庄思延,俘虏带甲士兵数千人。

    又进攻冯翊、安定、沔阳,将其全部平定。

    贺拔胜驻军在樊州、邓州之间。

    梁武帝告诫萧续道:“贺拔胜是北方骁将,你一定要谨慎对待。”萧续于是固守城池,不敢出战。

    不久,升中书令,食邑增加二千户,晋爵琅笽郡公。

    萧续派柳仲礼防守谷城,贺拔胜未能攻下。

    正巧齐神武与皇帝不和,诏命贺拔胜领兵赶赴洛阳,到广州后,犹豫不决,没有继续前进,而皇帝已经西迁。

    贺拔胜回军南阳,派右丞阳休之奉表入函谷关,又令府长史元颍代理州事。

    贺拔胜亲自率领所属军队,准备西去关中。

    抵达淅阳时,诏命封贺拔胜为太保、录尚书事。

    当时齐神武已经攻陷潼关,屯兵华阴。

    贺拔胜回到荆州。

    州中百姓邓诞捉住元颍,从北面引来侯景。

    贺拔胜刚到,侯景上前迎击,贺拔胜军队失利,率部下数百名骑兵,向南投奔梁国。

    在江南三年,梁武帝待他十分丰厚。

    贺拔胜常常请求拨给他军队,北上讨伐齐神武,但未能成功,于是要求回去。

    梁武帝答应他,亲自在南苑为他饯别。

    从此以后,贺拔胜每当行猎,看见向南去的鸟兽都不射,以表达感激之情。

    到长安后,入朝请罪。

    朝廷嘉许他返回,授官太师。

    后来跟随太祖在小关活捉窦泰,加授中军大都督。

    又跟随太祖进攻弘农。

    贺拔胜从陕津率先渡过黄河,东魏将领高干逃跑,被贺拔胜追上活捉,囚禁起来。

    攻占河北,活捉郡守孙晏。

    又参与在沙苑击败东魏军,追击败军直到黄河岸边。

    又与李弼另攻河东,平定汾州、绛州,食邑增至五千户。

    河桥之战,贺拔胜大胜东魏军。

    太祖命令贺拔胜收编降卒返回。

    后来齐神武全力攻打玉壁,贺拔胜以前军大都督身份跟随太祖在汾水以北追击他。

    又参与邙山之战。

    当时太祖望见齐神武的旗鼓,认出是敌军主帅,就招募勇士三千人,配合贺拔胜进击敌军。

    贺拔胜恰巧同齐神武相遇,就告诉他:“贺六浑,我一定要杀掉你!”当时所募勇士都用短兵器交战,贺拔胜手持丈八长矛追击齐神武数里,矛尖几乎刺中齐神武。

    恰巧贺拔胜的坐骑被乱箭射中而死,等随从赶到时,齐神武已经逃走。

    贺拔胜叹息道:“今日之事,我没有带弓箭,真是天意啊!”当年,贺拔胜在东部的儿子,全部被齐神武杀害。

    贺拔胜悲愤异常,气闷之病发作。

    大统十年(544),在职位上去世。

    临终前,写信给太祖说:“我西驰万里,投奔朝廷,希望同您一块扫除残寇。

    不幸早逝,微志难申。

    希望您和谐内部,顺时而动。

    我如死而有知,还盼望魂飞贼庭,来报答您的恩惠知遇。”太祖看了信,泪水久久不干。

    贺拔胜生长在战乱之中,尤精于武艺,驰马射飞鸟,十中五六。

    太祖常常说:“诸将临敌作战,神色皆变,只有贺拔公临战像平常一样,真是最勇敢的人。”从担任高官以后,才开始爱读书。

    于是请来文人儒士,讨论经义名理。

    为人又坦率,看重义气,轻视钱财,去世之日,只有随身兵器和书籍千余卷。

    当初,贺拔胜到关中,自认为年纪大,官职高,见了太祖也不叩拜,随即感到后悔,太祖也有不满。

    后来,跟随太祖在昆明池宴饮,当时有两只凫鸟游在池中,太祖就把弓箭递给贺拔胜,说:“很久不见您射箭,请显示箭法取乐。”贺拔胜一箭就射中两只凫鸟。

    乘机叩拜太祖道:“倘若我能奉您之命,讨伐叛逆,但愿都像这样。”太祖大喜。

    从此对他恩惠礼遇愈重,贺拔胜也尽力拥戴太祖。

    追赠他为定冀等十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太宰、录尚书事,谥号贞献。

    明帝二年(558),以贺拔胜配祭太祖庙庭。

    贺拔胜没有儿子,以兄弟贺拔岳之子贺拔仲华承嗣。

    大统三年(537),赐爵樊城公。

    魏废帝时,任通直郎、散骑常侍,升黄门郎,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衔。

    六官建立后,任守庙下大夫。

    孝闵帝登基,袭封琅笽公,任利州刺史。

    大象末年,官至江陵总管。

    贺拔胜兄弟三人,都以豪侠出名。

    兄长贺拔允,字阿泥,魏孝武帝时,官至太尉,封燕郡王,被齐神武杀害。

    贺拔岳传贺拔岳字阿斗泥。

    从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好施舍,爱结交读书人。

    最初是太学生,长大后,能驰马左右射箭,勇猛过人。

    不读兵书,而能与兵法一致,有识见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奇才。

    与父兄杀掉卫可孤之后,广阳王元深任命贺拔岳为帐内军主,又上表推荐他担任强弩将军。

    后来同兄长贺拔胜一起镇守恒州。

    州城陷落,投奔尔朱荣。

    尔朱荣待他十分丰厚,任为别将,随即又升任都督。

    每次在帐幕中参与策划事情,大多与尔朱荣意见相合,尔朱荣更加看重他。

    尔朱荣兵马众多,就与元天穆共同谋划匡复朝廷,对贺拔岳说:“如今女主临朝,政权归于亲信。

    盗贼遍地,海内动乱,官军屡次出击,相继败亡。

    我世代承蒙恩泽,应当与之同甘共苦。

    如今打算亲率兵马,急赴京师,内除奸臣,外清叛乱。

    请问有什么取胜之计?”贺拔岳答道:“欲行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

    将军兵马强盛,位高望重。

    如果首举义旗,征伐叛逆,辅佐君王,何往而不胜?何向而不摧?古人说:‘早晨议定的事,等不到晚上;说好出发,就等不及驾好车辆。

    ’就是指的这类事啊!”尔朱荣与元天穆相视良久,说道:“您这番话真是大丈夫的志向啊!”不久,魏孝明帝突然驾崩,尔朱荣怀疑其中必有缘故,就率兵赶赴洛阳。

    分派给贺拔岳带甲士兵二千人作为先锋,到达河阴。

    尔朱荣杀害朝臣,当时齐神武是尔朱荣部下的都督,劝尔朱荣称帝,尔朱荣犹豫不决。

    贺拔岳于是从容劝道:“将军首举义兵,共除叛贼,今大功未立,反而有此图谋,可说是加速引来祸患,不会有什么好处。”尔朱荣随即也醒悟过来,于是尊立孝庄帝。

    贺拔岳又劝尔朱荣处死齐神武,来向天下谢罪。

    身边的人都说:“高欢虽然平庸疏懒,但不避艰险,如今四方动乱,凭借武将,请留他一条活命,让他以后效力。”尔朱荣就没有处死齐神武。

    以拥戴皇帝有功,贺拔岳被任命为前将军、太中大夫,赐爵樊城乡男。

    又任尔朱荣前军都督,在滏口击败葛荣。

    升平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因罪免官,随即诏命复官。

    随从平定元颢,转任左光禄大夫、武卫将军。

    当时万俟丑奴妄称帝号,关中动荡,朝廷十分担忧。

    尔朱荣打算派贺拔岳前去讨伐。

    贺拔岳私下对兄长贺拔胜说:“万俟丑奴拥有秦、陇之兵,足为劲敌。

    如果我劳而无功,责罚跟着就到;倘若定期将其荡平,又恐招致谗言。”贺拔胜说:“你打算用什么计策保住自己?”贺拔岳说:“请尔朱氏派一个人担任元帅,我当副职,就可以了。”贺拔胜认为有理,就向尔朱荣请求。

    尔朱荣大喜,于是任命尔朱天光为使持节、督二雍二岐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任命贺拔岳为持节、假卫将军、左大都督,又任命征西将军代郡人侯莫陈悦为右大都督,与贺拔岳都担任尔朱天光的副手,前去征讨。

    当时赤水蜀地的贼人,派兵隔断道路。

    尔朱天光的部属,不满二千人。

    等到军队驻扎在潼关时,尔朱天光面有为难之色。

    贺拔岳说:“蜀地贼人不过是一群草寇,您尚且迟疑不决,如果遇到强大的敌人,将如何作战?”尔朱天光说:“今日之事,完全委托给你,你为我制定方略。”于是进兵,贼军在渭水以北抵抗,大败贼军,缴获战马二千匹,军威大振。

    尔朱天光与贺拔岳进抵雍州,尔朱荣又接着派军到达。

    当时万俟丑奴自己率领大军围攻岐州,派其大行台尉迟菩萨、仆射万俟仵一齐向武功推进,南下渡过渭水,围攻栅栏。

    尔朱天光派贺拔岳率一千名骑兵赴援。

    而尉迟菩萨已攻克栅栏,返回岐州。

    贺拔岳用轻装骑兵八百人北渡渭水,活捉其县令二人,俘虏甲长四百人,杀死百姓,抢掠民财,向尉迟菩萨挑战。

    尉迟菩萨率步兵、骑兵共二万人,到达渭水北岸。

    贺拔岳率轻装骑兵数十人,隔河与尉迟菩萨交谈。

    贺拔岳称扬国威,尉迟菩萨自言强盛,彼此辩驳几句。

    尉迟菩萨傲慢无礼,让传令之吏把话转达贺拔岳。

    贺拔岳怒道:“我与尉迟菩萨说话,你是什么人,竟敢同我对话?”传令之吏依恃隔河,答话无礼,贺拔岳举弓便射,传令之吏应弦而倒。

    当时天色已晚,各自退回。

    贺拔岳在渭水南岸,悄悄地把精锐骑兵几十人分在一起,随地形埋伏下来,次日,自己率领百余名骑兵,隔河与贼军会面。

    贺拔岳缓缓推进,原来埋伏下的骑兵随贺拔岳前进,骑兵人数逐渐增多,贼人猜不出有多少。

    行了二十多里,到水浅可渡之处,贺拔岳便驰马东走,装出要逃跑的样子。

    贼军以为贺拔岳逃走,就扔下步兵,向南渡过渭水,以轻装骑兵追赶贺拔岳。

    贺拔岳向东跑了十几里,根据山冈横立的地形埋伏下兵马等待敌军。

    由于道路险峻,贼兵无法齐头并进,只得前后变成一条长线,有一半已经绕过山冈东面,贺拔岳于是回身交战,冲在士兵前面。

    在突然攻击下,贼兵退走。

    贺拔岳命令部下,凡是贼人下马者,一律不准杀害。

    贼人看见这种情况纷纷下马。

    一小会儿就俘虏三千人,马匹也无丢失,于是活捉尉迟菩萨。

    又渡过渭水,到达北岸,收降步兵一万余人,缴获其军用物资。

    万俟丑奴随即放弃岐州,向北逃向安定,在平亭设置栅栏。

    尔朱天光这时才从雍州到达岐州,与贺拔岳会师。

    军队到..水、渭水之间,向远近扬言道:“如今气候渐渐炎热,不是打仗的时候,等到秋天凉爽时再来。”万俟丑奴听说,信以为真,就分别派遣各军,分散队伍,在岐州以北的百里细川务农,派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在险要之处设置栅栏。

    其千人以下立栅者有数处,边作战,边耕田。

    贺拔岳得知其兵力分散,就与尔朱天光悄悄严加戒备。

    下午,秘密派遣轻装骑兵先行切断退路,而后各军全部出动。

    到天色将明,已经攻克侯伏侯元进的栅栏,随即活捉侯伏侯元进。

    将俘虏全部释放,其余各栏也都一一投降。

    贺拔岳扬言直取泾州,其刺史俟几长贵举城投降。

    万俟丑奴放弃平亭逃跑,打算逃向高平。

    贺拔岳率轻装骑兵急急追击,次日,在平凉的长坑追上万俟丑奴,一战将其活捉。

    高平城中守军又捉住萧宝寅而投降。

    贼军行台万俟道洛率军六千,退守牵屯山。

    贺拔岳进攻。

    万俟道洛兵败,率千余骑兵逃跑,贺拔岳没有追上,万俟道洛于是得以进入陇山,投奔略阳贼帅王庆云。

    王庆云认为万俟道洛勇猛过人,得到他很高兴,任命为大将军。

    尔朱天光又与贺拔岳越过陇山,抵达王庆云所居的水洛城。

    王庆云、万俟道洛出城交战,都被活捉。

    剩下的士卒全部投降,一律被活埋,共杀死一万七千人。

    三秦、河、渭、瓜、凉、鄯等州都来归附。

    贼帅、夏州人宿勤明达在平凉投降,后来再度反叛,贺拔岳又去讨伐,将其活捉。

    尔朱天光虽然是元帅,可是贺拔岳立功最多。

    加车骑将军衔,晋封伯爵,食邑二千户。

    随即被任命为都督泾北豳二夏四州诸军事、泾州刺史,晋封公爵。

    尔朱天光入据洛阳,让贺拔岳代理雍州刺史。

    建明年间,任骠骑大将军,食邑增加五百户。

    普泰初年,任都督二岐东秦三州诸军事、仪同三司、岐州刺史,晋封清水郡公,食邑增至三千户。

    随即加侍中衔,赏给后部乐器,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仍然镇守高平。

    中兴二年(532),加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华诸军事、雍州刺史衔。

    尔朱天光打算率军抵抗齐神武,派人向贺拔岳询问计谋。

    贺拔岳禀告说:“大王跨据三方,兵马壮盛,高欢乌合之众,岂是对手?可是取胜靠内部和睦,只希望同心协力罢了。

    假若兄弟不和,自相猜疑,那就无暇自保,怎能胜人?依下官看来,不如暂且镇守关中,使基地牢固;然后分别派出精锐部队,与众军形成合击之势。

    这样,进可胜敌,退可自安。”尔朱天光不听,果然兵败。

    贺拔岳率领军队从陇山而下,奔赴雍州,活捉尔朱天光之弟尔朱显寿,响应齐神武。

    魏孝武帝登基,加关中大行台衔,食邑增加一千户。

    永熙二年(533),魏孝武帝密令贺拔岳除去齐神武,刺血为字,寄给贺拔岳,诏命贺拔岳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幽、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

    齐神武忌妒贺拔岳兄弟的功名,贺拔岳害怕,就与太祖联合,事见《太祖本纪》。

    贺拔岳抵达北部边境,布置边防。

    又率军前往平凉的西部边界,布下营帐,连绵数十里,借口在原州放马,以求自保。

    最初,费也头的万俟受洛干、铁勒斛律沙门、斛拔弥俄突、纥豆陵伊利等人,都拥军自守,这时都先后归附。

    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又在平凉聚会,接受贺拔岳指挥。

    只有灵州刺史曹泥不应征召,与齐神武互通使者。

    三年,贺拔岳在高平召见侯莫陈悦,打算讨伐曹泥,命令侯莫陈悦担任先锋。

    但是侯莫陈悦已经接受齐神武的密令,要除掉贺拔岳,而贺拔岳并不知道,而且原来又轻视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于是诱骗贺拔岳进入军营,共同讨论军事,命令女婿元洪景在帐幕中杀死了贺拔岳。

    朝野没有不痛惜的。

    追赠侍中、太傅、录尚书、都督关中三十州诸军事、大将军、雍州刺史,谥号武壮,以王礼安葬。

    儿子贺拔纬承袭封号,任开府仪同三司。

    保定年间,追论贺拔岳功德,将贺拔纬爵位进为霍国公,娶太祖女儿为妻。

    侯莫陈悦传侯莫陈悦,少年时跟随父亲任驼牛都尉,在西河长大,喜欢打猎,善于骑马射箭。

    适逢牧民作乱,就投奔尔朱荣。

    尔朱荣引荐他担任府长流参军,后升任大都督。

    魏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柏人县侯,食邑五百户。

    尔朱天光西征时,尔朱荣让侯莫陈悦担任尔朱天光的右大都督,原有官职不变。

    西征获胜,功劳仅次于贺拔岳。

    以征西将军职出任鄯州刺史。

    建明年间,任车骑大将军、渭州刺史,晋爵白水郡公,食邑增加五百户。

    普泰年间,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刺史。

    尔朱天光赴洛阳时,侯莫陈悦与贺拔岳都下陇山而赴雍州,活捉尔朱天光之弟尔朱显寿。

    魏孝武帝初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都督陇右诸军事衔,仍兼任秦州刺史。

    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贺拔岳的部下没有不服从的。

    侯莫陈悦犹豫不决,没有立即安抚收编,而是迁居陇山以西。

    太祖率军讨伐,侯莫陈悦于是兵败身亡。

    侯莫陈悦的儿子、侄子以及参与谋杀贺拔岳的共八九个人,全部被处死。

    只有中兵参军豆卢光逃到灵州,后来又逃往晋阳。

    自从杀害贺拔岳后,侯莫陈悦神情恍惚,不像平时。

    常说:“我刚入睡,就梦见贺拔岳说:‘兄长想往哪里去!’追着我不放。”因此心中更加惶恐,导致败亡。

    寇洛传寇洛,上谷昌平人。

    世代为将官。

    父亲寇延寿,和平年间,以清白人家子弟身份镇守武川,就在那里安家。

    寇洛为人明辨道理,不拘泥于小节。

    正光末年,由于北部边境盗贼作乱,就率领乡亲避居于并州、肆州之间,因此随从尔朱荣征战。

    贺拔岳西征时,寇洛与他同乡,就应募随从入函谷关。

    击败赤水蜀人以后,以战功被任命为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食邑二百户。

    又跟随贺拔岳在渭水活捉贼帅尉迟菩萨,在百里细川击败侯伏侯元进,在长坑活捉万俟丑奴。

    寇洛每次都奋力作战,立下战功。

    加龙骧将军、都督衔,晋爵安乡县子,历任征北将军、卫将军。

    贺拔岳在平凉担任大行台,任命寇洛为右都督。

    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想吞并贺拔岳的部属。

    当时元帅刚死,军中人心惶惶,在诸将之中,寇洛资历最高,历来被众人信服,于是收集将士,志在复仇,互相联络,使贺拔岳的军队全部返回。

    抵达原州以后,众将都推举寇洛为盟主,统领贺拔岳部属。

    寇洛认为自己没有才能,坚决推辞,与赵贵等人商议,迎接太祖。

    魏帝由于寇洛有保全军队之功,任命他为武卫将军。

    太祖抵达平凉,任命寇洛为右大都督。

    跟从讨伐侯莫陈悦,将其平定,任泾州刺史。

    魏孝武帝西迁后,晋爵临邑县伯,食邑五百户。

    随即升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大统初年,魏文帝下诏说:“昔日侯莫陈悦远结逆贼,以阴谋杀害故清水公贺拔岳,图谋兼并。

    当时事起突然,人心惊慌。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诚自立,早建功勋,故能集合义军,以等待大丞相。

    临危受命,推举贤能并全力拥戴,对这种情况若不加奖赏,用什么来勉励后人?可加授开府,晋爵京兆郡公。”封寇洛之母宋氏为襄城郡君。

    又转任领军将军。

    大统三年(537),出任华州刺史,加侍中衔。

    与独孤信收复洛阳,将治所移至弘农。

    四年,跟随太祖在河桥与东魏作战。

    撤军后,寇洛率领部属镇守东雍。

    五年,在住所去世,当年五十三岁。

    追赠使持节、侍中、都督雍、华、豳、泾、原、三秦、二岐十州诸军事、太尉、尚书令、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谥号为“武”。

    儿子寇和承袭封号。

    世宗二年(558),追录旧臣功勋,以寇洛配享太祖庙庭,赐寇和姓若口引氏,改封松阳郡公。

    后来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宾部中大夫。

    寇洛之弟寇绍,官至上柱国、北平郡公。

    李弼传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

    他的六世祖李根,曾任慕容垂的黄门侍郎。

    祖父李贵丑,曾任平州刺史。

    父亲李永,任太中大夫,赠授凉州刺史。

    李弼从小就有远大抱负,体力超过一般人。

    当时魏国皇室祸乱死丧,李弼对亲近之人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当亲历战阵,荡平寇贼,安定国家,以博取功名,怎么能碌碌无为,仅靠着官阶资历求得荣耀之位呢?”魏永安元年(528),尔朱天光任命他为别将,随从尔朱天光西征,打败赤水之蜀后,以战功升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食邑五百户。

    又与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都打了胜仗。

    在作战时,李弼总是率先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贼众无不怕他,说:“切莫与李将军对阵。”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任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太昌初年,被任命为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

    不久又任南秦州刺史。

    跟随侯莫陈悦征战,多次报捷。

    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以后,军队驻留在陇上。

    太祖从平凉进军,讨伐侯莫陈悦。

    李弼劝告侯莫陈悦道:“贺拔岳无罪,可是您害死他,又不能安抚收编他的部众,使他们无所归依。

    宇文夏州将他们收编利用,得到他们的拼命效力,都说要为主将报仇。

    他们的打算不敢小视。

    如今应当解除兵权以示歉意,否则必然受祸。”侯莫陈悦惊慌不定,拿不出主意来。

    李弼知道侯莫陈悦必败,就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宇文夏州才能智略冠绝一代,道德仁义可以师法。

    侯莫陈公志大才疏,怎能保住自己?我们如果不想办法,恐怕要同他一起被诛连族人。”恰好太祖军队开到,侯莫陈悦就放弃秦州南逃,据守险要之地以图自保。

    次日,李弼偷偷派使者告诉太祖,许诺背叛侯莫陈悦前来投降。

    当夜,李弼集合部众,说道:“侯莫陈公想回到秦州,你们为什么还不收拾行装?”李弼之妻是侯莫陈悦之姨,所以特别受侯莫陈悦重用,部众都相信李弼的话。

    人心惊慌,无法安定,纷纷溃散逃走,争着往秦州去。

    李弼驰马先到秦州,在城门前对他们尽情安抚,于是带领部众归顺太祖。

    太祖对李弼说:“只要您和我一条心,即可平定天下。”击败侯莫陈悦以后,所俘获的金银财宝和奴婢,都是挑选好的赏赐给李弼。

    命令李弼仍然以原来官职镇守原州。

    不久,任命他为秦州刺史。

    太祖率军东下,征调李弼为大都督,率领右军进攻潼关和回洛城,将其占领。

    大统初年,升为仪同三司、雍州刺史。

    不久又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曾参与平定窦泰,率先冲锋陷阵,斩杀敌兵最多。

    太祖把自己骑的黑白相间的马和窦泰所用的盔甲赏给李弼。

    又参与平定弘农。

    曾与齐神武在沙苑作战,李弼率军部署在阵地的右面,而左军被敌人乘虚进攻,李弼呼唤部下六十名骑兵,身先士卒,横向截击,将贼阵分劈为二,乘机大败敌军。

    因为战功而加官特进,封赵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户。

    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

    文帝大统四年(538),随太祖东征洛阳,李弼担任前锋。

    东魏将领莫多娄贷文率军数千人忽然抵达谷城。

    李弼兼程急行,派军士放声呐喊,又拖着树木,扬起尘土。

    莫多娄贷文以为是大军开到,连忙逃走。

    李弼紧追不舍,俘虏敌军部众,斩杀莫多娄贷文,将其首级传示大军兵营。

    次日,又随太祖在河桥与齐神武作战,深入敌阵,受伤七处,被敌所俘,敌军围守数层。

    李弼装着伤重,晕倒在地。

    守兵稍有松懈,李弼偷眼瞧见旁边有马匹,乘机跃上马背向西驰去,得以逃脱。

    五年,升为司空。

    六年,侯景占据荆州,李弼与独孤信率兵抵抗,侯景撤军退去。

    九年,参与邙山之战,转官太尉。

    十三年,侯景率黄河以南六州前来归附,东魏派将领韩轨把侯景包围在颍川。

    太祖派李弼率军支援侯景,诸将都听李弼调度。

    李弼军至,韩轨撤军。

    王思政又进占颍川,李弼才引军撤回。

    十四年,北稽胡反叛,李弼将其平定。

    官升太保,加柱国大将军衔。

    魏废帝元年(552),赐姓徒河氏。

    太祖西去巡视,令李弼据守,后方之事都由李弼商议禀报。

    建立六官后,被授以太傅、大司徒。

    当时蠕蠕被突厥所逼,全国请求归降,李弼率领前军迎接。

    送给蠕蠕前后部以鸟羽为饰的仪仗和鼓吹之乐,赏赐各色丝织品六千段。

    晋公宇文护执政后,凡朝中大事,都同于谨、李弼等商量。

    孝闵帝登基后,任命为太师,晋封赵国公,食邑万户。

    前后所受赏赐数目巨大。

    李弼每次领兵征讨,早晨接受命令,晚上就已经上路,不过问私事,也不曾住在家里。

    他担忧国事,忘记自己,行事都像这样。

    又加上他性格沉毅雄健,见识深远,所以能带着功绩声名去世。

    废帝元年(552)十月,在太师职位上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世宗当日便举行哀悼,到安葬那天,世宗三次驾临丧礼。

    派遣士卒挖掘墓穴,赏给大车、龙旗,护灵的军队一直排列到墓地。

    谥号为“武”。

    不久又追封为魏国公,附祭于太祖庙庭。

    子李耀。

    次子李辉,娶太祖之女义安长公主,为李弼后嗣。

    大统年间,李辉从员外散骑侍郎起家,赐爵为义城郡公,历任抚军将军、大都督、镇南将军、散骑常侍。

    李辉常常卧病不起,太祖很担心,每天赏给他一千钱,供他买药之用。

    等到魏废帝另有图谋,太祖就任命李辉为武卫将军,总管宿卫之事。

    不久帝被废黜,李辉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二年(555),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出任岐州刺史。

    跟随太祖西巡,率领公卿子弟,另组一军。

    孝闵帝登基后,任荆州刺史。

    不久袭封赵国公,又改封魏国公。

    保定年间,加大将军衔。

    天和六年(571),升为柱国。

    建德元年(572),出任总管梁、洋等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当时渠、蓬二州的僚人多年侵犯逞暴,李辉到那里安抚,僚人都来归附。

    帝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向他表示慰问。

    李耀没有承袭其父李弼的爵封,朝廷因为李弼功大,封李耀为邢国公,官至开府。

    李耀之子李宽,在大象末年,升至大将军,封蒲山郡公。

    李辉之弟李衍,在大象末年任大将军,封真乡郡公。

    李衍之弟李纶最有名气,文武之才均可用。

    由于是功臣之子,从少年时便任显要官职,历任吏部、内史下大夫,均获声誉。

    官至司会中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封河阳郡公。

    任出使齐国使团之长。

    早逝。

    其子长雅承袭封号。

    李纶之弟李晏,建德年间任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封赵郡公。

    随高祖平定齐国,在并州去世。

    其子李王景因父亲为王事而死,承袭其父的爵位。

    李弼之弟李鉽。

    李鉽传李鉽字灵杰,身高不满五尺,性格果敢决断,有胆量勇气。

    少年时侍奉尔朱荣。

    魏永安元年(528),以别将身份随尔朱荣击败元颢,任命为讨逆将军。

    尔朱荣被害后,李鉽随着尔朱世隆护送尔朱荣之妻逃奔黄河以北。

    又随尔朱兆入洛阳,赐为淝城郡男,升都督。

    普泰元年(531),元树从梁国侵占谯城,李鉽从行台樊子鹄出兵,将其击败,升右将军。

    魏孝武帝西迁后,李鉽随大都督元斌之在成皋与齐神武作战,兵败后与元斌之投奔梁国,梁主以宾客之礼招待他们,其后得以逃回。

    大统元年(535),授为抚军将军,晋封晋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不久任太祖帐内都督。

    随从太祖收复弘农,攻破沙苑。

    李鉽跨马舞矛,冲锋陷阵,隐身于马鞍盔甲之中,敌人看见他,都说“避开这个小孩子”,不知道李鉽的身材本来就是这样。

    太祖当初也曾听说李鉽骁勇猛悍,但没有见过他的本事,到这时候才赞叹不已,对他说:“只要如此勇猛,何必一定需要八尺身躯呢!”以战功晋封公爵,食邑增加四百户。

    不久,随宇文贵在颍川先后击败东魏将领任祥、尧雄等人。

    被征聘为太子中庶子。

    九年,参与邙山之战,升持节、大都督。

    十三年,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又跟从李弼讨伐稽胡,所立战功最多,被任命为幽州刺史,食邑增加三百户。

    十五年,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魏废帝初年,随赵贵征伐蠕蠕,功劳最大,改封封山县公,食邑增至二千一百户。

    孝闵帝登基后,升大将军。

    武成初年,随豆卢宁征讨稽胡,大胜而归。

    晋爵汝南郡公。

    出任总管延、绥、丹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

    四年,在任所去世,追赠为恒、朔等五州刺史。

    李鉽没有儿子,以李弼子李椿承其后嗣。

    当初以李鉽之功,封李椿为魏平县子。

    大象末年,任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右宫伯,改封河东郡公。

    于谨传于谨字思敬,是河南洛阳人,小名巨弥。

    曾祖于婆,任魏国怀荒阵将。

    祖父于安定,任平凉郡守、高平郡将。

    父于提,任陇西郡守,封荏平县伯。

    保定二年(562),由于于谨功勋卓著,追赠于提为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太保、建平郡公。

    于谨性格深沉,有才识器量,多少读过些经史,特别喜欢《孙子兵书》。

    他隐居乡里,没有当官的意思。

    有人劝说他,于谨回答说:“州郡之职,从前就被人们看不到眼里;三公之位,必须等待时运来到。

    我在郡邑悠闲自得,不过是打发光阴罢了。”太宰元穆见到他,赞叹道:“真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啊!”后来,破六汗拔陵首次扰乱北部边境,请蠕蠕为后援,大行台仆射元纂率军征讨。

    元纂早就听说于谨的名望,任命他为铠曹参军事,随军北伐。

    蠕蠕听说大军逼近,逃出塞外。

    元纂命令于谨率领二千骑兵追击,直到郁对原,前后十七战,使蠕蠕全部投降。

    后来率领轻装骑兵出塞侦察贼军动静,恰好有数千铁勒骑兵突然冲到,于谨知道众寡不敌,倘若撤退必然全军覆没,于是将部下骑兵分散,隐匿在草木丛生之处,又派人登上山顶指挥,好像调度各路兵马一样。

    贼人望见,虽然怀疑有埋伏,但仗恃人多,并不害怕,仍然向前推进,逼近于谨。

    于谨平时所乘骏马,一匹是紫色的,一匹身黄而嘴黑,贼人早已识得。

    于谨派两个人各乘一匹,冲阵而出。

    贼军以为是于谨,都争先恐后地追赶。

    于谨于是率领余下的军队发动攻击,那些追赶的贼骑急忙逃走,于谨乘机入塞。

    正光四年(523),行台广阳王元深训练军队,准备北伐,推荐于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优待,所有计谋都与于谨商议,元深又让他的儿子佛陀拜见于谨,待于谨达到这种地步。

    于是与广阳王击败贼酋斛律野谷禄等人。

    时当魏末动乱,盗贼纷起,于谨从容地对广阳王说:“从正光年间以来,四海动荡,国家荒残,农商凋敝。

    如今殿下奉行仁义,为诛灭群盗而远赴边关,可是盗贼之多犹如蚁聚,假若一味用兵,恐非上策。

    于谨愿意仰承大王的威望谋略,前去向他们说明道理,必定不用军队,而可以达到平定的目的。”广阳王表示赞同。

    于谨通晓数国语言,于是独自骑着马进入贼人营地,向他们表示恩惠和信诺。

    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余户一块诚心归附,相继南迁。

    广阳王想和于谨到折敷岭迎接他们。

    于谨说:“破六汗拔陵兵马不少,听说乜列河等人归附,必然前来阻截。

    如果他们先占据险要之处,我军就很难取胜。

    如今拿乜列河等人为诱饵,他们必然争来抢掠,然后我们设下伏兵,以逸待劳,就很容易打败他们。”广阳王同意他的计谋。

    破六汗拔陵果然前来截击,在折敷岭上击败乜列河,俘获其全部部众。

    于谨伏兵冲出,将破六汗拔陵打得大败,又将乜列河的部众全部夺回。

    魏帝对此表示嘉许,任命于谨为积射将军。

    孝昌元年(525),又跟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

    军队停扎在白牛逻,恰逢章武王被鲜于修礼害死,于是将军队停在中山。

    侍中元晏向灵太后扬言:“广阳王身为宗室,受令出征,如今竟徘徊不进,图谋非份之想。

    又有于谨智谋才略非凡,是主谋之人。

    当今战乱之时,恐怕已经不是陛下的忠臣了。”灵太后采纳了他的意见。

    诏令在尚书省门外立榜,招募能捉拿于谨的人,许以重赏。

    于谨听说了这件事,对广阳王说:“如今女主临朝,听信谗言,如果不明白殿下的清白之心,恐怕大祸很快就要临头。

    请允许我到京城投案,请官府治罪,披露真心,可免掉自己的灾祸。”广阳王同意了。

    于谨就跑到榜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一块盘问他。

    于谨说:“这个人就是我。”官府上报,灵太后召见于谨,非常气忿。

    于谨详细表述广阳王的忠诚,又陈述了停军的情况。

    灵太后的气消了一些,放了他。

    不久加授别将。

    二年(526),梁国将领曹义宗据守穰城,多次侵犯边界。

    于是命令于谨和行台尚书辛纂率军讨伐。

    双方相持多年,打了几十次仗。

    于谨升任都督、宣威将军、冗从仆射。

    孝庄帝即位后,任命为镇远将军,不久转官直寝。

    又随太宰元天穆讨伐葛荣,平定邢杲,任征虏将军。

    跟从尔朱天光击败万俟丑奴,封石城县伯,食邑五百户。

    普泰元年(531),被任命为征北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又随尔朱天光平定宿勤明达,讨伐夏州贼首贺遂有伐等,将其荡平,被授以大将军职。

    跟从尔朱天光在韩陵山与齐神武作战,尔朱天光失利,于谨入函谷关。

    贺拔岳上表求让于谨留下镇守,授卫将军、咸阳郡守。

    太祖驾临夏州,任命于谨为防城大都督,兼任夏州长史。

    贺拔岳被害后,太祖前去平凉。

    于谨对太祖说:“魏国气数将尽,奸臣专权,群盗并起,百姓苦不堪言。

    您姿仪绝世,胸怀雄才大略,远近四方都仰慕您。

    希望您早作打算,以符合众人之心。”太祖问道:“凭什么这样说?”于谨答道:“函谷关以西之地,为秦、汉旧都所在,古称天府,将士骁勇,土地肥沃,西有巴蜀的富饶,北有羊马的便利。

    如今假若占据要害之地,招集英雄,训练军队,鼓励农桑,足以静观时局之变化。

    况且天子在洛阳,群敌环伺,如果陈述您的恳切之情,权衡形势的利害关系,请求在关西建都,天子一定会嘉许而西迁。

    然后挟持天子而命令诸侯,奉天子之命以讨伐暴乱,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成就霸业,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太祖十分高兴。

    恰好有敕令追任命于谨为阁内大都督,于谨乘机进呈迁都关中的计策,被魏帝采纳。

    不久,齐神武进逼洛阳,于谨随从魏帝西迁。

    后跟从太祖征讨潼关,攻破回洛城,授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晋爵蓝田县公,食邑一千户。

    大统元年(535),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这一年,夏阳人王游浪占据杨氏壁,聚众谋反,于谨将其活捉。

    同年,大军东征,于谨担任先锋。

    东魏将领高叔礼据守盘豆险地,屡攻不下,于谨攻克盘豆,俘获士卒一千人。

    又乘胜攻克弘农,活捉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

    齐神武兵至沙苑,于谨随从太祖,与诸将合力作战,击败齐神武,晋爵常山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户。

    又参与河桥之战,被任命为大丞相府长史,兼大行台尚书。

    稽胡主将、夏州刺史刘平反叛,于谨率军将其讨平。

    授大都督及恒、并、燕、肆、云五州诸军事、大将军、恒州刺史,入朝为太子太师。

    九年(543),又随着太祖东征,于谨另外攻克柏谷坞。

    在邙山之战中,大军失利,于谨率领部下假意投降,站在路的左边。

    齐神武乘胜追击败军,对于谨没有戒备。

    追击的骑兵过完时,于谨从后面发起攻击,敌人大惊失色。

    独孤信又集合士兵在后面奋勇进击,齐神武的军队乱了阵脚,大军于是得以保全。

    十二年(546),授尚书左仆射,兼任司农卿。

    等到侯景归附,请求派兵援助,太祖命令李弼率兵策应。

    于谨劝告说:“侯景从小就通晓用兵的权谋,很难猜度他的真实用意。

    不如暂且给他高官厚禄,观察他的动静。

    如果立即派兵出援,实在不妥当。”太祖不听。

    不久,重新兼任大行台尚书、丞相府长史,率兵镇守潼关,加授华州刺史,赠送禾巨鬯酒一尊,配有灌酒的玉瓒。

    很快又被任命为司空,食邑增加四百户。

    十五年,升任柱国大将军。

    齐氏称帝,太祖出兵征讨,任命于谨为后军大都督,另外封他的一个儿子为盐亭县侯,食邑一千户。

    魏恭帝元年(554),任雍州刺史。

    当初,梁元帝平定侯景之后,在江陵继位,与齐氏秘密互通使者,图谋侵略。

    其兄之子岳阳王萧鮞当时任雍州刺史,由于梁元帝杀了他的哥哥萧誉,二人结下怨仇。

    萧鮞依托襄阳前来归附,请求派遣军队。

    于是命令于谨率兵征讨,太祖在青泥谷为于谨饯行。

    长孙俭问于谨道:“如果替萧绎考虑,他将怎样行动?”于谨答道:“陈兵汉水、沔水,一举渡过长江,占据丹阳,这是上策;迁移外城居民,退守内城,加固城防,等待援军,这是中策;假若难以迁移,据守外城,这是下策。”长孙俭问:“你估计萧绎一定用哪一种策略?”于谨答:“必定用下策。”长孙俭说:“他放弃上策而用下策,这是为什么?”于谨答道:“萧氏据守长江以南,已有数十年历史。

    恰值中原多有动乱,没有顾着向外扩张。

    又因为我朝还有齐氏为祸,一定认为我不敢分散兵力。

    况且萧绎软弱,缺乏谋略,性疑忌而少有决断。

    愚民很难考虑到根本大计,都是眷恋家园,不愿迁移,要求据守外城,因此必用下策。”于谨命令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等人率领精锐骑兵首先占据长江渡口,切断对方的退路。

    梁人在城外竖起木栅栏,长宽达六十里。

    不久,于谨军至,率领全军将其包围。

    梁主多次派兵在城南出战,每次都被于谨击败。

    过了十六天,外城陷落。

    梁主退保内城。

    次日,梁主率领太子以下臣僚,两手反绑于身后,出城投降,不久全部被杀。

    俘虏男女十余万人,没收其仓库珍宝。

    得到宋朝的浑天仪、梁朝的日晷铜表、魏朝的相风乌、铜蟠螭趺、直径四尺周七尺的大块玉石,以及各种车辇和仪仗器物,全部上交,军队没有私下扣留。

    立萧鮞为梁国君主,整顿军队凯旋。

    太祖亲自来到于谨府第,在宴会上言谈极尽欢洽。

    赏给于谨奴婢一千人,还有梁国的宝物和金石丝竹乐器一部,另封新野郡公,食邑二千户。

    于谨坚决辞让,太祖不许。

    又命令司乐创作《常山公平梁歌》十首,让乐师演唱。

    于谨自己由于长期担任重任,地位和声望都很高,既然已经建立功名,就想过优闲的生活,把自己原来所乘骏马和所穿盔甲上交。

    太祖明白他的用意,就说:“强敌未平,你怎么能独善其身呢?”不接受他上交的骏马和盔甲。

    六官建立后,任命于谨为大司徒。

    太祖驾崩后,孝闵帝年纪还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遗命,可是名望地位向来不高,公卿们都图谋专权,互不服气。

    宇文护很担忧这件事,悄悄拜访于谨。

    于谨说:“我一直承蒙丞相的另眼看待,情份之深,超过骨肉。

    今日之事,必须以性命相争。

    倘若在大庭广众之下形成决定,您一定不要谦让。”第二天,公卿们举行会议。

    于谨说:“当初皇族几临覆灭,人人争夺帝位。

    丞相志在扶正补救,亲历战阵,才使得国运中兴,百姓安宁。

    如今天降大祸,先帝驾崩。

    继位者年纪虽幼,而中山公与其有叔侄之亲,又受先帝遗命,所有军国大事,必须由中山公裁决。”言词振奋,神色激厉,众人无不惶恐。

    宇文护说:“这是我家的事,我虽然一向平庸愚昧,也万万不敢推辞。”于谨与太祖同辈,宇文护平时对他特别恭敬。

    这时,于谨快步而前,说道:“您若统理军国大事,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对宇文护再行跪拜之礼。

    其他人迫于于谨所为,也只得再行跪拜,此事就这样决定下来。

    孝闵帝登基后,封于谨为燕国公,食邑万户,升任太傅、大宗伯,与李弼、侯莫陈崇等人参议朝政。

    贺兰祥征讨吐谷浑的时候,于谨只是担任主帅之名,并未亲自出征,但是向贺兰祥传授了作战方略。

    保定二年(562),由于年老,于谨上表乞求退休,诏令不许。

    三年(563)四月,诏令授于谨以三老之位。

    于谨上表一再推辞,诏令不许。

    又赐延年杖。

    高祖亲临太学,侍奉于谨用餐,并请教治国之要。

    于谨答道:“治国之本,在于忠诚,讲信用。

    所以古人讲可以没有食物,可以放弃武力,但不可失去信用。

    国家的兴亡,无不是由此而引起。

    希望陛下牢守忠信,不要失掉它。”晋公宇文护东征时,于谨已经年老有病,宇文护因为于谨是宿将旧臣,还请他同行,向他请教作战方略。

    军队回来后,赐给他钟磬一套。

    天和二年(567),又赏赐他可以坐乘的小车一辆。

    不久任命他为雍州牧。

    三年,在任上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高祖亲临葬礼,诏令谯王宇文俭监护丧事,赏赐杂色丝织品千段,粟麦五千斛,赠授本来官职,加授使持节、太师、雍恒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文”。

    安葬的时候,凡王公以下臣僚,都护送灵柩到城外。

    附祭于太祖庙庭。

    于谨富于智谋,善于侍奉皇上。

    他名望地位虽高,但愈来愈谦退。

    每次上朝往来,只有两三个骑马的随从。

    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大多要与于谨商量决定。

    于谨也竭尽智慧才能,辅佐谐和皇室。

    所以在功臣之中特别受重用,始终如一,没有人说他的坏话。

    他常常教训儿子们务必要保持恬静谦退之心。

    加上于谨年事已高,极受礼遇,子孙很多,都担任了显要官职,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

    儿子于萛嗣其爵位。

    于..传于萛字宾实,从小性格平和厚道。

    不满二十岁时,就参加太祖幕府,参与征讨潼关和回洛城之战。

    大统三年(537),又参与收复弘农和沙苑之战。

    由于前后立有战功,被封为万年县子,食邑五百户,授主衣都统。

    在河桥之战中,率先冲锋。

    军队撤回后,于萛被召入内殿,授通直散骑常侍,转为太子右卫率,加都督衔。

    后来又随从太祖在邙山作战。

    十一年,诏令于萛为东宫侍讲。

    侯景前来归附,派于萛与诸路军队支援他,平定九曲城。

    升大都督,再升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衔。

    十四年,任尚书。

    同年,太祖与魏国太子西行巡视,于萛为随从。

    太祖在陇山上刻碑立石,依次镌刻功臣的官位,预定授于萛为开府仪同三司。

    到十五年才实授。

    不久又被任命为滑州刺史,特别赏给鼓吹之乐一部,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二百户。

    魏恭帝二年(555),羌人东念姐率领部落反叛,勾结吐谷浑,常常侵掠边境。

    派大将军豆卢宁前往征讨,超过时限而未能平定。

    又令于萛前往,迅速将其讨平。

    太祖亲自写信表示慰问,赐给奴婢一百口,马一百匹。

    孝闵帝登基后,授民部中大夫,晋封延寿郡公,食邑二千户,又升任大将军,官勋州刺史,入朝任小司寇。

    天和二年(567),延州蒲川贼首郝三郎等人反叛,进逼丹州,于萛率军将其讨平,砍掉郝三郎首级,俘获各种牲畜一万余头。

    于是授为延州刺史。

    五年,承袭燕国公爵位,升柱国,以罪免职,随即又恢复本职,授为凉州总管。

    大象二年(580),加上柱国衔,授为大左辅。

    隋朝开皇元年(581)逝世。

    赠司空衔,谥号“安”。

    儿子于岂页,大象末年升任上开府、吴州总管,封新野郡公。

    于岂页之弟于仲文,任大将军,封延寿郡公。

    于仲文之弟于象贤,任仪同三司,娶高祖之女。

    于萛之弟于翼另有传。

    于翼之弟于义,任上柱国、潼州总管,封建平郡公。

    于义之弟于礼,任上大将军、赵州刺史,封安平郡公。

    于礼之弟于智,原任开府,承受宣帝旨意,告发齐王宇文宪谋反,得封齐国公。

    不久被任命为柱国、凉州总管、大司空。

    于智之弟于绍,官至上开府、绥州刺史,封华阳郡公。

    于绍之弟于弼,官至上仪同,封平恩县公。

    于弼之弟于兰,官至上仪同,封襄阳县公。

    于兰之弟于旷,官至上仪同,赠授恒州刺史。

    赵贵传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

    曾祖赵达,曾任魏朝库部尚书,封临晋子。

    祖父赵仁,以家世清白而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这里。

    赵贵从小就聪慧过人,有志节气概。

    魏孝昌年间,天下战乱,赵贵带领乡人南迁避难。

    正值葛荣攻陷中山,于是被拘禁。

    葛荣失败后,尔朱荣任命赵贵为别将,随从征讨元颢有功,赐爵燕乐县子,授官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

    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赐爵魏平县伯,食邑五百户。

    多次升迁,官至镇北将军、光禄大夫、都督。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将领官吏各自逃散,没有人忠于职守。

    赵贵对他的亲信们说:“我听说仁义之道难以持之以恒,实行它就是君子,违背它就是小人。

    朱伯厚、王叔治感激意气恩惠,还能保持名望节操,何况我们承蒙贺拔公待以国士之礼,难道能混同于其他人吗?”说到这里,赵贵痛哭流涕。

    于是有五十人随从赵贵,到侯莫陈悦处假装归降,侯莫陈悦信以为真。

    赵贵乘机请求为贺拔岳收葬,言词慷慨。

    侯莫陈悦认为他很有勇气,答应了他的请求。

    赵贵于是收殓贺拔岳尸体而归,与寇洛等人纠集部众,逃往平凉,共同商议抗拒侯莫陈悦。

    赵贵首先提议迎接太祖,事见《太祖纪》。

    太祖来到以后,任命赵贵为大都督,兼府司马。

    侯莫陈悦被平定以后,赵贵以原来的军职和持节,代理秦州政务,任秦州大都督。

    赵贵治事清平恬静,百姓和下属官吏都很怀念他。

    齐神武发兵进攻洛阳,派都督韩轨进占蒲坂。

    太祖任命赵贵为行台,与梁御等人率军征讨。

    还没有渡过黄河,而魏孝武帝已经西入函谷关。

    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

    当时曹泥据守灵州抵抗,任命赵贵为大都督,与李弼等人率军征讨。

    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又因参与奉立魏文帝的功劳,晋封公爵,食邑增至千一五百户。

    又授岐州刺史,仍兼大丞相府左长史,加散骑常侍衔。

    梁人山定在黄河以西叛乱,任命赵贵为陇西行台,率军将其击败。

    又跟随太祖收复弘农,战于沙苑,被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中山郡公,授雍州刺史。

    参与河桥之战,赵贵与怡峰为左军,作战失利,率先退回。

    又参与支援玉壁,齐神武逃走。

    高仲密举北豫州归降,太祖率军迎接,在邙山与东魏军队作战。

    赵贵为左军,作战失利,导致全军溃败。

    因罪被罢免官职,以骠骑、大都督衔统率本部兵马。

    不久恢复官爵,任御史中尉,加大将军衔。

    东魏将领高岳、慕荣绍宗等把王思政包围在颍川,赵贵率军支援,东南各州兵马也归赵贵调度。

    东魏人壅断洧水灌城,援军无法靠近,王思政全军覆没。

    赵贵撤军返回。

    不久任柱国大将军,赐姓乙弗。

    蠕蠕侵犯广武,赵贵将其击败,斩得首级数千,缴获其军用物资,整顿军队凯旋。

    六官建立后,任命赵贵为太保、大宗伯,改封南阳郡公。

    孝闵帝登基后,升太傅、大冢宰,晋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

    当初,赵贵与独孤信等人都与太祖平辈,等到孝闵帝登基,晋公宇文护代君主处理国政,赵贵自以为是元勋重臣,心中常不服气,神色不平,就与独孤信商议谋杀宇文护。

    到了约定的日期,赵贵想要起事,被独孤信阻止。

    随即被开府宇文盛告发,被处死。

    独孤信传独孤信是云中人,原名如愿。

    魏氏开始崛起时,有三十六个部落,他的祖先伏留屯是部落首领,与魏氏一块兴起。

    祖父俟尼,在和平年间以家世清白从云中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库者,任领民酋长,从小就雄武豪迈,有节操义行,北方各州人都很敬佩他。

    独孤信容貌漂亮,仪表翩翩,善于骑马射箭。

    正光末年,与贺拔度等一块杀掉卫可孤,从此出名。

    后来由于北部边境发生战乱,避居中山,被葛荣捉住。

    独孤信年纪轻轻,喜欢修饰打扮,他的标志官阶的服饰与别人不一样,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尔朱氏击败葛荣后,任命独孤信为别将。

    跟随征伐韩娄,独孤信匹马挑战,活捉贼部渔阳王袁肆周,以战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不久转任骁骑将军,镇守滏口。

    元颢进据洛阳,尔朱荣派独孤信为前锋,与元颢部下战于黄河北岸,将其击败。

    授安南将军,赐爵爰德县侯。

    建明初年,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任新野郡守。

    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守。

    接连治理两个地方,都有名声政绩。

    贺拔胜出镇荆州,举荐独孤信任大都督。

    跟随贺拔胜攻克梁国下氵差戍,升武卫将军。

    贺拔胜之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贺拔胜命令独孤信入函谷关,招抚贺拔岳的残余部众。

    当时太祖已经统率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与太祖是同乡,从小就很要好,此时见面都很高兴。

    太祖就命令独孤信到洛阳办事,走到雍州时,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

    不久,征调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予以重任。

    孝武帝西迁时,事情极为突然,独孤信一个人骑着马,在沥水、涧水之间赶上他。

    孝武帝感叹地说:“武卫将军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小,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跟我。

    世道动乱,方识忠良,这难道是空话吗?”立即赏赐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当时,荆州虽被东魏占领,百姓之心还是眷怀本朝。

    于是任命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任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用来招抚荆州百姓。

    独孤信到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

    独孤信对部众说:“现在我们兵力不足千人,而且前后都有敌人。

    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以为我军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起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

    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

    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

    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

    独孤信乘机发兵进攻,辛纂大败,奔回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上城门,已被独孤信部下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

    事迹见《杨忠传》。

    三荆于是平定。

    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

    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少,率领部下逃到梁国。

    在那里住了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

    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他往哪里去,他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大统三年(537)秋天,独孤信到达长安。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家的威望,就上书请求治罪。

    魏文帝交尚书讨论。

    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等商议,认为“边将督军,恭行上天之赏罚;军队被歼而至大败,国法不会放过。

    荆州刺史独孤如愿,身当重任,远袭襄、宛,斩杀敌军主帅辛纂,传示其首级于京师,论功应当赏赐。

    可惜他功绩未能善始善终,迅即沦落于他国,违背了朝廷的期望。

    然而他孤军数千,并无后援,贼众我寡,实难自保。

    皇恩已降,不应再绳之以法。

    从前秦国宽恕孟明,汉朝赦免广利,他们后来都能改过立功,名垂青史。

    拿今天来比拟古人,也有成规可循。

    臣等商议,请陛下赦免独孤信的罪过,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文帝下诏说:“独孤信荆、襄之战,实有大功。

    既遇强敌,力尽道阻,不肯降贼,还朝无路,权宜之计,不足为错。

    避难江南,履顺入险,情义始终,实可赞叹。

    况且谦虚退让,诚心谢罪,如果只商议降恩免罪,则不合随势而宜、变通事理之道。

    可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之官爵照旧。”不久任领军。

    随从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

    改封河内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

    当时俘虏中有独孤信的亲属,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于是公告于众,为之服丧守孝。

    随即被起用为大都督,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

    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

    四年,东魏将领侯景等人率军围攻洛阳。

    独孤信据守金墉城,随着敌军的进攻方向予以抵御,坚持了十几天,等到太祖抵达氵廛水东岸,侯景等人才撤军。

    独孤信与李远为右军,作战失利,东魏攻占洛阳。

    六年,侯景侵犯荆州,太祖命令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

    侯景撤军后,任命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

    不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起初,地方官员昏庸懦弱,政令悖谬,百姓有冤上诉,多年不能裁定。

    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再无积压。

    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他们耕田养蚕,过了几年,公私两家都富足起来,流离的百姓有数万家自愿归附。

    由于他诚信之名远近皆知,所以太祖赐名为“信”。

    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人山定起兵反叛,诏令独孤信前去征讨。

    不久,梁人山定被其部下杀死,梁人山定的子弟又收编其残余部众。

    独孤信就率兵奔向万年,驻兵三交口。

    贼众全力拒守,独孤信乘机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

    贼众没有料到独孤信军队从这里打来,一看势头不对,便溃逃而去。

    独孤信乘胜追击,直达城下,贼众出城投降。

    加授太子太保。

    邙山之战时,大军失利。

    独孤信和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袭击,惊扰了齐神武追击的骑兵,各路兵马因此得以保全。

    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不愿去职,太祖命令独孤信率领开府怡峰前去征讨。

    宇文仲和环城固守。

    夜里,独孤信命令诸将用冲梯进攻东北角,他亲自率领壮士袭击西南角,天明时将城攻克,活捉宇文仲和,俘虏百姓六千户,全都解送到长安。

    授为大司马。

    十三年,大军东征。

    当时因与蠕蠕为敌,令独孤信移守河阳。

    十四年,升柱国大将军,总括攻克下氵差、保卫洛阳、占领岷州、平定凉州等战功,增加封爵,听任他转授儿子们。

    于是,次子独孤善封魏宁县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各食邑一千户;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六子独孤陀封建忠县伯,食邑各五百户。

    独孤信在陇山以西多年,请求回朝,太祖不答应。

    有人从东魏来,又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独孤信公告于众,服丧守孝。

    当时魏太子与太祖巡视北部边境,顺便到河阳慰问独孤信。

    独孤信陈述哀苦之情,请求为母亲服满三年之丧,又不被允许。

    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司空公,追封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君。

    十六年,大军东征,独孤信率领陇山以西数万人随军,到崤坂而回。

    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任大司马。

    孝闵帝登基,升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

    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

    家居不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掉他。

    由于独孤信一向很有名望,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就逼迫他在家自尽。

    当时独孤信五十五岁。

    独孤信风度宏深高雅,有奇谋大略。

    太祖开辟霸业时,只据有关中之地。

    由于陇山以西地势优越便利,所以委任独孤信镇守,受到百姓怀念,声威远震邻国。

    东魏将领侯景投奔梁国时,魏收写了一篇声讨梁国的檄文,假称独孤信据陇右而不听从宇文氏,声言东魏并无关西之忧,想以此来威胁梁国。

    独孤信在秦州时曾因打猎而天晚,骑马入城,帽子歪了一点。

    第二天,官吏、百姓有戴帽的,都学着独孤信的样子歪戴着。

    他就是这样被邻境和士人百姓所看重。

    长子独孤罗,原来住在东魏,就以次子独孤善为继承人。

    平定齐国以后,独孤罗来到。

    独孤善去世,又以独孤罗为继承人。

    独孤罗字罗仁。

    大象元年(579),任楚安郡守,授职仪同大将军。

    独孤善字伏陀,小时聪明慧颖,善于骑马射箭,以父亲的功绩,封为魏宁县公。

    魏废帝元年(552),又以父亲功勋,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爵长安郡公。

    孝闵帝登基后,授河州刺史。

    由于父亲有罪,被免职后久居在家。

    保定三年(563),才被任命为龙州刺史。

    天和六年(571),承袭河内郡公,食邑三千户。

    随从高祖东征,以战功授上开府。

    不久,任兖州刺史,为政简切仁惠,百姓得以安宁。

    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三十八岁。

    追赠使持节、柱国、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等衔。

    独孤信长女为周朝明敬皇后,第四女为元贞皇后,第七女为隋朝文献皇后。

    从周朝、隋朝到大唐,独孤氏三代都是帝王的母族、妻族,自古以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隋文帝登基后,下诏追赠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以及冀、定、相、沧、瀛、赵、恒、氵名、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景”。

    又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使持节、太尉、上柱国以及定、恒、沧、瀛、平、燕六州诸军事、定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恭”。

    追赠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太尉恭公夫人。

    侯莫陈崇传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

    他的先辈属于魏国的别支,住在库斛真水。

    五世祖叫太骨都侯。

    从五世祖以后,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

    祖父侯莫陈允,以良家子弟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

    侯莫陈崇少年时就勇猛果敢,善于骑马射箭,谨慎诚朴,不多说话。

    十五岁时,随贺拔岳、尔朱荣征讨葛荣。

    又随元天穆平定邢杲。

    以战功授建威将军。

    另外又随贺拔岳在洛阳击败元颢。

    官升直寝。

    后来随贺拔岳入函谷关,打败赤水蜀。

    当时万俟丑奴围攻岐州,派将领尉迟菩萨率兵向武功推进。

    侯莫陈崇随从贺拔岳奋力作战,打败敌人,又乘胜追击,解了岐州之围。

    又进军百里细川,攻破贼帅侯伏侯元进的营地。

    万俟丑奴率领残军逃奔高平,侯莫陈崇与轻装骑兵追击,到泾州长坑赶上敌人。

    贼军尚未布成阵势,侯莫陈崇匹马冲入贼中,将万俟丑奴从马上活捉过来,乘机大呼,贼众惊慌溃散,没有人敢于抵挡。

    后续骑兵纷纷赶到,贼众全部逃散,大获全胜。

    贺拔岳把万俟丑奴所乘的马匹和他的宝剑、金带赏给侯莫陈崇。

    任安北将军、太中大夫、都督,封临泾县侯,食邑八百户。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侯莫陈崇与诸将商议迎接太祖。

    太祖来到军营后,原州刺史史归还在为侯莫陈悦守城。

    太祖派侯莫陈崇袭击史归。

    侯莫陈崇在夜里悄悄出兵,他乘着轻便小车,率领七名骑兵,直抵城下,其余的兵马都埋伏在附近路边。

    史归见他的人数很少,就不再防备,侯莫陈崇立即闯入,占据了城门。

    当时城内的李远兄弟预先知道侯莫陈崇要来,于是城内城外一片呐喊,伏兵冲出,活捉了史归,把他杀掉。

    以侯莫陈崇代理原州政事。

    又随从平定侯莫陈悦,转为征西将军。

    派侯莫陈崇安抚秦州,另封广武县伯,食邑七百户。

    大统元年(535),任泾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大都督衔,晋封公爵,后升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彭城郡公,食邑三千户。

    三年,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诸役,食邑增加二千户。

    四年,参与河桥之战,多有战功。

    七年,稽胡反叛,侯莫陈崇率军将其荡平。

    不久,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兼太子詹事。

    十五年,升为柱国大将军,转官少傅。

    魏恭帝元年(554),出任宁州刺史,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被任命为大司空。

    孝闵帝登基,晋封梁国公,食邑万户,加太保衔。

    历任大宗伯、大司徒。

    保定三年(563),侯莫陈崇跟随高祖巡视原州,高祖夜里返回京师,人们私下感到奇怪。

    侯莫陈崇对他的亲信常升说:“从前我听占卜者说,晋公今年不吉利。

    君王今天忽然连夜赶回京师,不外乎是晋公死了。”于是众人把这话传开。

    有人告发了这件事。

    高祖在大德殿召集公卿,责备侯莫陈崇。

    侯莫陈崇心中恐惧,请求治罪。

    当夜,宇文护派人率兵包围了侯莫陈崇的住宅,逼他自杀。

    依照常规礼仪为他举行葬礼。

    谥号为“躁”。

    宇文护伏诛后,改谥“庄闵”。

    其子侯莫陈芮继承了他的爵封,任大将军,升柱国。

    随从高祖东征,率军扼守太行山通道。

    平定并州后,授职上柱国。

    又参与平定邺城,任大司马。

    侯莫陈崇之弟侯莫陈琼,字世乐。

    八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极为孝顺,又善于侍奉兄长们,家庭内外的人都很尊敬他。

    以军功封灵丘县男,食邑三百户。

    随从魏孝武入函谷关,任太祖的直荡都督。

    大统二年(536),升尚药典御。

    三年,任太子右卫率,晋封侯爵。

    跟从独孤信征伐梁人山定。

    官至北秦州刺史。

    十四年,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晋爵武安县公,食邑增至二千户,出任郢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升金州总管、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保定元年(561),任大将军。

    天和四年(569),转任荆州总管、十四州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不久,升柱国,晋封同昌郡公。

    建德二年(573),任大宗伯,出任秦州总管。

    四年,随从高祖东征,任后二军总管。

    不久,改封武威郡公。

    大象二年(580),加上柱国衔。

    侯莫陈琼之弟侯莫陈凯,字敬乐。

    性格刚强正直,喜欢读经史之书。

    跟随兄长侯莫陈崇,以军功封下蔡县男。

    大统元年(535),任东宫侍书。

    随从太祖活捉窦泰,攻破沙苑,以战功授宁远将军。

    历任羽林监、东宫洗马、太子庶子,升都督。

    十四年,兄长侯莫陈崇以平定原州的战功,赐爵灵武县侯,诏令听任转授侯莫陈凯。

    又历任东宫武卫率、尚书右丞,转任左丞,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建立六官后,授司门下大夫。

    孝闵帝登基,授工部中大夫,升开府仪同三司,转任司宪中大夫,晋封公爵,又任工部中大夫。

    世宗初年,出任宜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入朝为礼部中大夫。

    保定年间,出任陵州刺史,转任丹州刺史。

    他在做过官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誉。

    天和年间,入朝任司会中大夫。

    建德二年(573),任出使齐国人员之长。

    当初,由于尔朱荣有拥戴之功,魏孝庄帝任命他为柱国大将军,官位在丞相之上。

    尔朱荣失败后,这一官职被废除。

    大统三年(537),由于太祖建立中兴之业,魏文帝又任命他担任这一官职。

    此后,凡辅佐君王、名望与实际功劳俱高者,也授予此职。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任此职者共有八人。

    太祖总领百官,督率内外诸军。

    魏国广陵王元欣为皇室成员,只不过在宫闱之中享享清福而已。

    此外六人,每人督率二名大将军,分别掌管禁军,为抵御外敌的主力。

    他们当时荣耀煊赫,没有人能比得上。

    所以如今称为名门贵室的,都推举八柱国之家。

    现在连同十二大将军一块记录如下: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伯、大司徒、广陵王元欣;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徒、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以上与太祖为八柱国。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安王元育;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武郡开国公宇文导;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阳郡开国公达奚武;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阳平公李远;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阳郡开国公豆卢宁;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郡开国公贺兰祥;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郡开国公王雄。

    以上十二大将军,每人又各自统率开府二人。

    每一开府领一军兵,合计二十四军。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除以上十二名大将军外,念贤、王思政也任大将军。

    不过,念贤为牧陇山以西,王思政出守黄河之南,都无领兵之权。

    以后的功臣们,官至柱国和大将军的有不少人,但都是虚衔,也不领兵。

    在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人由于官职地位而继续执掌兵权,但他们的德行名望一向在诸公之下,不得参与此列。

    梁御传梁御字善通,祖先是安定人,后来在北部边境当官,于是在武川安家,改姓纥豆陵氏。

    高祖父俟力提,曾随魏太祖征战,官至扬武将军,封定阳侯。

    梁御从小爱好学习,举止安详文雅,年纪大一点后,又喜欢骑马射箭。

    尔朱天光西征时,了解梁御有志气谋略,提拔他为亲随,授职宣威将军、都将。

    共同平定函谷关以西地区,任镇西将军、东益州刺史、第一领民酋长,封白水县伯,食邑三百户。

    转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后来随从贺拔岳镇守长安。

    贺拔岳被害以后,梁御与诸将商议拥戴太祖。

    参与征伐侯莫陈悦,升武卫将军。

    太祖平定秦陇地区以后,准备领兵东征,雍州刺史贾显脚踩两只船,派使者勾结齐神武。

    太祖悄悄了解到真相,就任命梁御为大都督、雍州刺史,率领前军提前出发。

    见到贾显后,梁御规劝道:“魏室衰落,天下大乱。

    高欢志在作恶叛乱,离死不远。

    宇文夏州英才绝代,计略无限,正想平定四海,收复洛阳。

    您不趁此时机建功立业,竟然犹豫不定,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贾显立即出城迎接太祖,梁御入城,镇守雍州。

    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大统元年(535),转任右卫将军,晋爵信都县公,食邑一千户。

    不久授尚书右仆射。

    随从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加授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衔,晋爵广平郡公,食邑增加一千五百户。

    出任东雍州刺史。

    治理政务只求简要,百姓称颂。

    四年,在州城逝世。

    临终时,只抱憾国家尚未安宁,没有提到家人。

    赠授太尉、尚书令、雍州刺史,谥号“武昭”。

    儿子梁睿承袭爵位。

    天和年间,任开府仪同三司。

    由于梁御辅佐君王有功,晋封蒋国公。

    大象末年,任益州总管,加柱国衔。

    梁睿将要赴任,可是王谦起兵抗拒,不愿被替代。

    诏令梁睿为行军元帅,击败王谦。

    升任上柱国。

    若干惠传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

    他的祖辈与魏氏同时崛起,以帝王姓氏为姓。

    父亲树利周,曾随魏国广阳王元深征讨葛荣,战死沙场,赠授冀州刺史。

    若干惠二十岁时,随尔朱荣征战,平定黄河以北,击败元颢,以战功授中坚将军。

    又以别将身份随贺拔岳西征,解岐州之围,活捉万俟丑奴,平定水洛,荡平陇山以西,每次均全力作战,立下功劳。

    封为北平县男,食邑二百户。

    历任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等职。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若干惠与寇洛、赵贵等人共同商议拥戴太祖。

    又参与平定侯莫陈悦,授直阁将军。

    魏孝武帝西迁时,任右卫将军、大都督,晋封魏昌县伯,食邑五百户。

    出任北华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将军衔。

    大统初年,任仪同三司,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诸战,若干惠每次都是冲锋在前。

    加授侍中、开府衔,晋爵长乐郡公,食邑增至二千二百户。

    四年(538),魏文帝东行巡视洛阳,在河桥与齐神武作战,若干惠力战获胜,收编许多降卒。

    七年,升任中领军。

    后来高仲密以北豫州前来归附,太祖率军迎接。

    军队行进到洛阳时,齐神武准备在邙山截击。

    太祖就把辎重转移到氵廛水河湾,乘夜率兵袭击。

    若干惠为右军,会同中军大败齐神武部,追击数里,俘虏了他的步兵。

    齐神武在左路集结重兵,击败赵贵等将领,各军因此全部退却。

    当时是日落时分,齐神武多次进攻若干惠,均被击退。

    半夜时,齐神武骑兵又来追击。

    若干惠从容下马,命令厨师做饭。

    吃过饭,若干惠对部属说:“死在长安,死在这里,有什么不同?”于是树起旗帜,吹响号角,收容各路败军而归。

    齐神武派来追击的骑兵害怕若干惠,怀疑有埋伏的兵马,不敢进逼。

    到弘农以后,若干惠向太祖陈述贼军形势,抱恨功败垂成,痛哭流涕,不堪忍受。

    太祖认为他十分豪壮。

    不久升秦州刺史,尚未赴任,又升司空。

    若干惠性情刚勇质朴,果敢有力,体形魁梧。

    善于安抚控御部众,将士都感激他的恩德,愿意为他效力。

    十二年(546),东魏将领侯景侵犯襄州,被若干惠率军击退。

    次年,侯景请求归附,朝堂商议,想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命令若干惠以原有官职镇守鲁阳,作为声援。

    若干惠染上疾病,在军中逝世。

    若干惠在诸将中年纪最小。

    他很早就死去父亲,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

    太祖曾建造一座射堂,落成后与诸将宴射。

    若干惠私下喟叹道:“敬事老人,什么时候能办成这样的事情?”太祖听说了,当天就把射堂搬到若干惠宅第中。

    对他如此看重。

    若干惠去世时,太祖为他久久哭泣。

    若干惠的灵柩运到后,太祖又亲临吊唁。

    追赠原来官职,加授秦州刺史,谥号“武烈”。

    儿子若干凤承袭封爵。

    若干凤字达摩,从少年时就深沉而有见识风度。

    大统末年,承袭父亲封爵长乐郡公,娶太祖之女。

    魏废帝二年(553),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魏恭帝三年(556),任左宫伯。

    不久出任洛州刺史。

    又调任大驭中大夫。

    保定四年(564),追念其父辅佐君王之功,封若干凤为徐国公,食邑增至五千户。

    建德二年(573),授柱国。

    怡峰传怡峰字景阜,辽西人。

    原姓默台,因避难改姓怡。

    高祖父默台宽,曾任燕国辽西郡守。

    魏道武时,率领所辖人丁归附朝廷,任羽真,赐爵长虫也公。

    曾祖父默台文,任冀州刺史。

    怡峰从少年时期就参加征战,以勇猛著称。

    永安年间,加龙骧将军衔,任都将,随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以战功授给事中、明威将军。

    转任征虏将军、都督,赐封蒲阴县男。

    贺拔岳被害以后,怡峰与赵贵等人共同策划拥戴太祖。

    晋封伯爵。

    当时原州刺史史归还在为侯莫陈悦守城,太祖命令怡峰与侯莫陈崇讨伐史归,将其活捉。

    齐神武同魏孝武帝结下怨仇以后,皇帝频频下诏,命令太祖选拔精锐士卒保卫京师。

    太祖就命令怡峰与都督赵贵等人率领轻装骑兵赶赴洛阳。

    到潼关时,恰好魏孝武帝西迁,怡峰随从太祖攻克回洛,收复潼关。

    被任命为安东将军、华州刺史。

    不久,转任大都督。

    由于讨伐曹泥有功,晋爵华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大统三年(537),跟随太祖在小关击败窦泰。

    凯旋后,任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又参与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晋爵乐陵郡公。

    与元季海、独孤信等收复洛阳。

    怡峰率领突袭部队抵达成皋,攻入外城,掳其百姓而归。

    东魏派行台任祥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余人进攻颍川,怡峰又以轻装骑兵五百人加以阻击,从此威名远扬。

    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衔。

    东魏围攻洛阳,怡峰与元季海防守金墉。

    太祖率军为之解围,随即在河桥与东魏作战。

    当时怡峰是左路军,作战失利,与李远先退,太祖因此而撤军。

    诏令宽恕其罪。

    任东西北三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

    后来与于谨讨伐刘平伏,参与解玉壁之围,平定柏谷坞,均立下战功。

    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反叛,怡峰与于谨率军讨伐。

    十五年,东魏围攻颍川,怡峰与赵贵赶去支援。

    到南阳时染病去世,当时五十岁。

    怡峰沉着果决,有勇气谋略,得到士卒的爱戴,当时被称为骁将。

    太祖为他感慨悼念很久。

    追赠华州刺史,谥号“襄威”。

    儿子怡昂承袭封爵,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朝廷追念怡峰功劳,封怡昂为郑国公。

    怡昂之弟怡光,少年时以父亲功勋,赐爵安平县侯,官职从员外散骑常侍做起,历任司土中大夫、左武伯,出任汾、泾、豳三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衔,晋封龙河县公。

    怡光之弟怡春,少年时就有名气,历任吏部下大夫、仪同三司。

    刘亮传刘亮是中山人,本名道德。

    祖父..连,曾任魏国蔚州刺史。

    父亲持真,任镇远将军、领民酋长。

    魏大统年间,以刘亮立有大功,追赠持真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

    刘亮年少时卓越豪迈,有计谋策略,面貌英俊,体态魁梧,让人害怕。

    普泰初年,以都督身份跟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之围,攻打侯伏侯元进、万俟道洛、万俟丑奴、宿勤明达及各路贼众,刘亮常常率先冲锋。

    以战功授大都督,封爵广兴县子,食邑五百户。

    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以后,刘亮与诸将策划拥戴太祖。

    平定侯莫陈悦后,其党徒豳州刺史孙定儿仍盘据州城不愿归降,泾、秦、灵等州与孙定儿互相呼应,聚众数万,推举孙定儿为首领,抗拒义军。

    太祖命令刘亮袭击。

    孙定儿认为刘亮兵马相距还远,没有戒备。

    刘亮率二十名骑兵,预先在城边高岭上竖起大旗,立即驰入城中。

    孙定儿正在举行盛大宴会,突然看见刘亮到来,众人都大吃一惊,手足无措。

    刘亮挥刀斩杀孙定儿,高悬其首级,向贼党发布命令。

    又遥指城外大旗,命令两名骑兵道:“出城追赶大军!”贼党大为恐惧,迅速降服。

    各州群贼也都归降。

    太祖设置十二军时,从诸将中挑选领军之人,令刘亮率领其中一军。

    每次征讨,他常常同怡峰担任骑兵将领。

    魏孝武帝西迁时,以迎接帝王之功,被任命为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

    大统元年(535),以收复潼关之功,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饶阳县伯,食邑五百户。

    不久,加侍中衔。

    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诸战,刘亮奋勇作战,每次都立下战功。

    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晋封长广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

    因母亲去世而辞去职务,在守孝期间哀伤过度,身体消瘦。

    太祖赞叹他性情淳厚,常常关心他。

    不久起复原来的官职。

    刘亮以勇敢出名,为当时的名将,还多次陈述计谋,大多合乎正确的决策。

    太祖对他说:“你文武双全,是我的诸葛亮啊!”于是赐名为“亮”,并赐姓侯莫陈氏。

    大统十年(544),出任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廉宁静,百姓安宁。

    在职三年,去世于州城,当年四十岁。

    灵柩运回京师,太祖亲临吊唁,哭着对人说:“我失去了得力大臣,何处再觅亲信之人!”命令鸿胪卿监护丧事。

    追赠太尉,谥号“襄”,配祭太祖庙庭。

    儿子刘昶,娶太祖之女西河长公主。

    大象年间,官至柱国、秦灵二州总管。

    以父亲之功,封为彭国公,食邑五千户。

    刘昶之弟刘靖,任天水郡守。

    刘靖之弟刘恭,任开府仪同三司,封饶阳县伯。

    刘恭之弟刘干,官至上仪同三司,封褒中侯。

    王德传王德字天恩,代郡武川人。

    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虽未经老师教育,而能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出名。

    魏永安二年(529),随从尔朱荣讨伐元颢,攻打河内,响应招募,率先登城。

    以功劳授讨夷将军,晋爵内官县子。

    又跟随贺拔岳平定万俟丑奴。

    另封深泽县男,食邑二百户,加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衔。

    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王德与寇洛等人决定拥戴太祖。

    加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平凉郡守衔。

    王德不识字,但处理决断政务,连清廉贤能的官吏也比不上他。

    泾州所辖有五个郡,王德考绩常常最优。

    魏孝武帝西迁时,以奉迎之功,晋封下博县伯,食邑五百户,代理东雍州政事。

    在州不长时间,百姓就感激他。

    赐姓乌丸氏。

    大统元年(535),授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一千户,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

    以后常常随从太祖征战,多次立下战功。

    又参与在沙苑击败齐神武之战,加开府、侍中衔,晋封河间郡公,食邑增至二千七百户。

    当初,黄河、渭水之间的羌族屡次反叛,由于王德素有威名,为夷民所服,就授他为河州刺史。

    王德安抚有方,群羌相继归服。

    十三年,授大都督以及原、灵、显三州五原蒲川二镇诸军事。

    十四年,授泾州刺史。

    在州城去世。

    谥号为“献”。

    王德性格厚重,洁身谨慎,言行一致。

    其母享年近百岁,在王德之后去世。

    儿子王庆,小名公奴,性格谨慎厚重,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当初,王德之父去世,家中贫穷,无以安葬,只得卖掉公奴和一个女儿,才料理了葬事。

    因为遭到战乱,双方失去联系。

    直到王德在平凉时才找到他,于是起名叫“庆”。

    王罴传王罴字熊罴,是京兆霸城人,为汉代河南尹王遵的后代,世代为州郡大姓。

    王罴刚直倔强,处事公平,州郡人对他又敬又怕。

    魏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殿中将军。

    最初,南岐州、东益州的氐羌族反叛,官军作战失利,于是命令王罴率领五千禁兵镇守梁州,讨平诸贼。

    凯旋后,授官右将军、西河内史。

    推辞不受。

    当时的人对他说:“西河是大地方,俸禄又多,为什么推辞?”王罴说:“京都洛阳用的木材,都出自西河,权贵营建宅第的,都来求借。

    如果我私人去办,则力不胜任;如果从民间征调,又违犯了国家法令。

    因而才推辞不干。”梁国将领曹义宗围攻荆州,诏令王罴与别将裴衍率军救援。

    于是与梁人交战,大败敌军。

    当时四方动乱,一片衰败。

    荆州刚经历贼乱,尤其需要慰问安抚。

    任命王罴为荆州刺史,加抚军将军衔。

    梁国又派曹义宗率军数万包围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

    当时内外多事,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

    城中粮尽,王罴煮粥,与将士们均分而食。

    每次出战,不曾穿盔戴甲,大呼道:“荆州城为孝文皇帝设置。

    上天如果不保佑国家,就让贼箭射中我;否则,王罴必将破贼。”屡次作战,也不曾受伤。

    经历三年,曹义宗才退兵而去。

    晋封霸城县公。

    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泾州刺史。

    还未来得及到军中,适逢太祖征调兵马以救援王室,便请求担任先锋效力,于是任大都督,镇守华州。

    魏孝武帝西迁后,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等衔。

    有一次,修葺城墙尚未完工,梯子还架在城墙外面。

    齐神武派韩轨、司马子如从黄河东岸乘夜渡河,偷袭王罴,王罴没有发觉。

    天快明时,韩轨的将士已经登梯入城。

    王罴还没有起床,听见门外闹哄哄的,便光着身子,露着头发,光着脚,抄起一根木棒,大呼冲出。

    敌人大吃一惊,王罴追到东门,部下也有一些人赶到,合力击败敌军。

    韩轨的将士只得弃城逃跑。

    当时,关中饥荒严重,征调民间粮食,以供军用。

    有隐藏者,命令互相告发,很多人遭受拷打,也有人因此逃散。

    只有王罴向来讲信用,辖境中无人隐藏粮食,征得的粮食也不比别州少,而且没有怨言。

    沙苑一战,齐神武兵马强盛。

    太祖认为华州地位重要,派遣使者慰劳王罴,令他严加戒备。

    王罴对使者说:“老罴当道卧,獾子怎能过?”太祖听说,赞许王罴豪壮。

    等到齐神武兵临城下,对王罴说:“为什么不及早投降?”王罴大呼道:“此城就是王罴的坟,生死在此,想死的过来!”齐神武竟不敢进攻。

    当时蠕蠕渡过黄河,向南侵犯,巡逻骑兵已经抵达豳州。

    朝廷担心敌军深入,于是征调兵马,聚守京城,挖断街巷,防备侵入。

    左仆射周惠达召见王罴商议。

    王罴不听从命令,对使者说:“如果蠕蠕到渭水北岸,王罴率领乡兵自能取胜,不需要劳动国家军队。

    为什么京城里如此惊动?全是因为周家小儿害怕才造成这样!”王罴轻视侮慢权贵,刚正不阿,都像这样。

    不久,回镇河东。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

    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

    使者把薄饼的边缘弄碎。

    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

    你这种吃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使者大惊,十分惭愧。

    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厚,王罴不高兴。

    客人把瓜皮扔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拾起来再吃。

    客人神色很惭愧。

    他为人又严厉急躁,曾经有一名吏员挟私忿报告事情,王罴来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

    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当时人推重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

    大统七年(541),在任所去世,追赠太尉。

    儿子王庆远,二十岁时以功臣之子,被任命为直阁将军。

    比王罴先去世,孙子王述承袭封号。

    王述字长述,从小聪明机敏,有识见气度。

    八岁时,太祖看见他,很感惊奇,说:“王公有这样的孙子,足可以永垂不朽。”当即任命他为镇远将军、太子舍人。

    因为祖父逝世而离职。

    王述自幼丧父,为王罴所抚养,服丧合乎礼制。

    当时东西相争,战火刚起。

    官员中凡是遭到丧事的,都是在百日祭卒哭之后,下令起用治事。

    王述请求守丧期满,言词恳切。

    太祖派使者前去探视,得知他因悲伤而瘦损,特地批准他的请求。

    守丧期满,承袭扶风郡公,官至上大将军。

    王思政传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地人。

    体形魁梧,有计谋。

    魏正光年间(520-525),以平民出任员外散骑侍郎。

    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扰乱函谷关以西,北海王元颢率兵讨伐,写信让王思政随军。

    军事上的所有谋划,都和王思政一块推敲。

    当时,魏孝武还在藩国,一向仰慕王思政的名声,元颢军队撤回以后,就把他请来当宾客,待他十分丰厚。

    魏孝武称帝后,视他为心腹,升安东将军。

    由于参与拥戴魏孝武帝,被封为祁县侯。

    不久,齐神武暗有野心,皇帝认为王思政可担当大事,就任命他为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领宿卫兵。

    王思政对皇帝说:“高欢之心,路人皆知。

    洛阳四面受敌,不是发展事业的地方。

    关中有崤关、函谷关的险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且兵马精锐强劲,储备粮食很多,进可讨伐叛逆,退可固守关中、黄河。

    宇文夏州纠集同盟,愿意效命立功。

    如果听说陛下西去,必定奔走奉护恭迎。

    借此丰饶险要之地,乘已有的业绩,在一二年间,训练士卒,勉励农桑,修复旧京,有什么事办不到?”皇帝对此十分赞同。

    等到齐神武兵到黄河北岸时,皇帝西迁。

    晋封太原郡公。

    大统年间以后,王思政虽被任用,但自认为不是相府旧人,心中不安。

    太祖曾在同州与众官会宴,拿出蜀锦及杂色绸缎数千匹,让诸将赌博取乐。

    利物赌完后,太祖又解下所佩金带,让所有人都赌,说:“谁最先把五个子都掷成黑的一面朝上,就把金带给谁。”众人几乎快掷完一遍,没有一个人得到金带。

    轮到王思政时,他神色严肃地跪坐在那里,发誓道:“我在外多年,归顺朝廷,承蒙宰相待我以厚礼,正想尽力效命,上报知遇之恩。

    如果此心诚实,让宰相把金带赏赐给知己,希望一掷即五子全黑;倘若此心有假,神灵也当明白,使我掷子不如所愿,我将自杀以向宰相谢罪!”言词激昂,在座之人全都大惊。

    王思政当即拔出佩刀,横放在膝上,抓起五子,一拍大腿便掷了下去。

    等到太祖阻止,已经是五子全黑。

    停了一会儿,才叩拜太祖,接下金带。

    从此以后,太祖对他寄托了更大希望。

    转任骠骑将军。

    受命招募精锐士卒,随独孤信攻占洛阳,又同独孤信一块在那里镇守。

    在河桥之战中,王思政下马,手持长矛左右横击,每一下都能击倒数人。

    当时冲入敌阵太深,随从全部战死,王思政受重伤,昏倒在地。

    这时天色已晚,敌将收兵。

    王思政久经战阵,每次作战都穿着又旧又破的盔甲,敌人怀疑他不是主帅,因此得免一死。

    帐下督雷五安在战场上边哭边寻找王思政,恰巧王思政已经苏醒,才被发现。

    雷五安割下衣服为王思政包扎伤口,扶他上马,半夜才回来。

    仍然镇守弘农。

    王思政认为玉壁地势险要,请求筑城。

    自己经营度量,把治所移到玉壁。

    升并州刺史,仍然镇守玉壁。

    八年(542),东魏来犯,王思政早有准备,敌人日夜围攻,始终无法占领,只得退兵回去。

    以守城有功,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

    又命令王思政镇守弘农。

    于是修葺城墙,筑起了望敌军的高台,经营农田,屯积粮草,凡是可以用于防守的东西,都作了准备。

    弘农的防守有备,是从王思政开始的。

    十二年(546),加特进、荆州刺史衔。

    州内低湿,护城河大多坍坏。

    王思政命令都督蔺小欢监督工匠整修。

    挖得黄金三十斤,夜里秘密送给王思政。

    天明后,王思政召集属吏,拿出金子让他们看,说:“臣子不应有私心。”把金子全部封起来上交。

    太祖嘉奖,赐钱二十万。

    王思政离开玉壁时,太祖令他举荐人来代替自己,王思政就举荐部下都督韦孝宽。

    后来东魏来犯,韦孝宽始终能保全玉壁。

    当时舆论称赞王思政有识人之能。

    十三年(547),侯景叛变东魏,在梁州、郑州拥有军队,被东魏进攻。

    侯景请求派兵支援。

    当时未能及时接应。

    王思政认为如果不趁机进取,后悔就来不及了。

    立即率领荆州步兵、骑兵一万余人,从鲁关向阳翟推进。

    王思政入守颍川。

    侯景领兵前往豫州,对外说是打算攻占地盘,暗中却派人向梁国表示归附。

    王思政指挥各军,占领侯景的七个州十二个镇。

    太祖就把授给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诸军事等职,转授给王思政。

    王思政推辞,一个也不接受。

    太祖接连派使者敦促开导,只接受了河南诸军事一职。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人,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万人进攻颍川。

    城内息鼓倒旗,如同无人。

    高岳仗恃兵多,认为一战即可攻下,就四面呐喊而上。

    王思政选拔城中勇猛之士,打开城门出来突击。

    高岳的部下不敢抵挡,纷纷败退。

    王思政在城上远望高岳阵势混乱,就率领步兵、骑兵三千人,出城截击,杀伤甚多,然后回城,加强防守。

    高岳知道不能仓促进攻,就修了许多营垒。

    又在地势高处,修筑土山,以俯视城中。

    云梯火车,日夜进攻。

    王思政也制作带火的小矛,乘疾风投向土山。

    又用火箭射去,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

    还招募勇士,从城上缒下出战。

    高岳的部下败退,连守土山的士兵也弃山逃走。

    齐文襄又派兵增援高岳,蓄洧水灌城。

    城中泉水喷涌,无法堵塞。

    将士们只得把锅悬挂起来做饭,粮食与精力都已枯竭。

    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领慕容永珍共乘多层大船观察城内,命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不一会儿,突然刮起大风,大船漂到城下。

    城上人用长钩搭住大船,弓箭乱射。

    慕容绍宗走投无路,投水而死。

    刘丰生游向土山,也被射死。

    活捉慕容永珍。

    王思政对他说:“我的败亡,只是早晚的事。

    明知道杀掉你没有什么益处,可是为臣子的,只能守节而死。”于是流泪将他处死。

    并且收容慕容绍宗等人的尸体,以礼埋葬。

    齐文襄听说,亲自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一万来攻。

    他亲自到堤堰下,监督激励士兵,增修堤堰。

    当时正是盛夏,水势更大,城墙的北部崩塌,水满城内,无立足之处。

    王思政知道事情无望,率领随从占据土山,对他们说:“我身受国家重托,原想平贼立功。

    精诚无所感动,以致有辱君王使命。

    如今山穷水尽,想不出计谋。

    只有身死,以报国恩。”于是向天大哭。

    随从也都痛哭失声。

    王思政向西方再次叩拜,就要自杀。

    当初,齐文襄曾告诫城中人说:“谁能活捉王大将军,封侯爵,有重赏。

    如果王大将军身有损伤,凡亲近左右之人,一律处死。”都督骆训对王思政说:“您常常对我们说,只要拿着我的脑袋去投降,不仅能得到富贵,还能救活全城兵民。

    如今高相既有此言,您难道不可怜城中将士吗?”大家都坚决阻止,使他无法自杀。

    齐文襄派其常侍赵彦深登上土山,拉着王思政的手表示问候。

    引他去见齐文襄,王思政神色凛然,言词激昂,毫不屈服。

    齐文襄认为他忠于其主,给他待遇十分丰厚。

    王思政当初入颍川时,有士卒八千人,城中既无外援,也没有叛变的。

    王思政常常考虑如何为君王效力,从不经营家产。

    曾被赏赐田园池塘,王思政出征后,家人种上桑树果树。

    王思政回来一见,就恼怒地说:“匈奴未灭,霍去病辞家,何况大贼未平,为什么经营产业?”命令随从们把树拔下扔掉。

    所以被俘之后,家中没有积蓄。

    齐氏称帝,任命他为都官尚书。

    儿子王秉。

    达奚武传达奚武字成兴,代州人。

    祖父达奚眷,曾任魏国的怀荒镇将。

    父亲达奚长,任..城镇将。

    达奚武从少年时就卓越豪迈,喜欢骑马射箭,被贺拔岳所了解。

    贺拔岳征伐关西,引荐他担任别将,达奚武于是尽心效力。

    因战功被任命为羽林监、子都督。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达奚武与赵贵收殓贺拔岳尸体回到平凉,共同拥戴太祖。

    跟从平定侯莫陈悦,任中散大夫、都督,封须昌县伯,食邑三百户。

    魏孝武入函谷关,任直寝,转任大丞相府中兵参军。

    大统初年,出任东秦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衔,晋封公爵。

    齐神武与窦泰、高敖曹分兵三路来犯,太祖打算集中兵力迎击窦泰,诸将多不赞同,只有达奚武、苏绰与太祖意见一致,最后活捉窦泰,齐神武被迫退兵。

    太祖打算进一步向弘农出兵,派达奚武带两名骑兵前去侦察动静,同敌人的巡逻骑兵遭遇,当即交战,杀死敌军六名,俘虏三名而归。

    齐神武向沙苑进兵,太祖又派达奚武侦察。

    达奚武带三名骑兵,都穿着敌军衣服。

    到天黑时,离敌营百步,下马来暗暗窃听,得知敌军口令。

    趁机上马穿过敌军军营,如同巡夜者,发现有不按军令行事者,常常予以鞭打。

    详细了解了敌人的情况,回来报告太祖。

    太祖大加嘉许。

    又跟随太祖击败齐神武。

    被任命为大都督,晋封高阳郡公,又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大统四年(538),太祖援救洛阳,达奚武率领骑兵一千名担任先锋。

    抵达谷城时,与李弼一块击败莫多娄贷文。

    进兵到河桥时,达奚武又奋力作战,杀死敌司徒高敖曹。

    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出任北雍州刺史。

    又在邙山作战,当时大军失利,齐神武乘胜进到陕州。

    达奚武率兵抵抗,齐神武才退兵。

    过了很久,升任大将军。

    十七年,诏命达奚武率兵三万人,治理汉川。

    梁国将领杨贤以武兴投降,梁深以白马投降,达奚武分派兵力把守这二城。

    梁国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固守南郑,达奚武包围了几十天,萧循请求归附,达奚武撤去包围。

    这时梁国武陵王萧纪派部将杨乾运等人率军一万余人救助萧循,萧循于是又据城不出。

    达奚武担心敌人援军开到,被内外夹击,于是选派精锐骑兵三千人,在白马迎击杨乾运,把他打得大败。

    杨乾运退走。

    达奚武把被俘的梁军士兵和斩获的首级陈列在城下。

    萧循得知援军被打败,只得投降,率领部属男女三万人入京朝见,从此,剑门关以北全部平定。

    次年,达奚武率军返回京师。

    朝廷最初议论,打算任命他为柱国。

    达奚武对别人说:“我当柱国,不应在元子孝前面。”坚决推辞,不接受任命。

    于是任大将军,出镇玉壁。

    达奚武根据地势,建立乐昌、胡营、新城三防。

    齐国将领高苟子派一千名骑兵进攻新城,达奚武出兵截击,将敌军全部俘虏。

    孝闵帝登基,被任命为柱国、大司寇。

    齐国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举州前来归附,诏命达奚武、杨忠迎接司马消难而归。

    武成初年,转任大宗伯,晋封郑国公,食邑一万户。

    齐国将领斛律敦侵犯汾州、绛州,达奚武派一万名骑兵抵抗,斛律敦退走。

    达奚武修筑柏壁城,留下开府权严、薛羽生把守。

    保定三年(563),升任太保。

    当年,大军东征。

    随公杨忠引突厥兵从北路推进,达奚武率领三万名骑兵从东路推进,预定在晋阳会师。

    达奚武抵达平阳时,就已经晚于约定的时间,此时杨忠已经返回,达奚武还不知道。

    齐国将领斛律明月写信给达奚武说:“大雁、仙鹤已经高翔于天空,而捕鸟的人还在注视着沼泽。”达奚武看了信,就撤兵回来。

    出任同州刺史。

    次年,跟随晋公宇文护东征。

    当时尉迟迥围攻洛阳,被敌军击败。

    达奚武与齐王宇文宪在邙山防守。

    到了夜里收兵。

    宇文宪打算到天明再战,达奚武想回来,双方争执不下。

    达奚武说:“洛阳军败,人心震惊。

    假若不乘着夜色急速回去,明天想回也回不去了。

    我在军中很久了,见识过各种情况。

    大王年轻,没有经历过大事,怎能把数营士卒,一下子抛弃呢?”宇文宪听了他的话,得以把全部军队都撤了回来。

    天和三年(568),转任太傅。

    达奚武没有当官时,生活奢侈,喜欢华丽装饰。

    等到身居高官以后,不带随从仪仗,行路时常常是骑一匹马,身边只有一两个人。

    大门外不立戟。

    白天总是掩着一扇门。

    有人对达奚武说:“大人身居高官,功名盖世,出入时应有仪仗卫队,才合乎您的身份气派,为什么如此轻率?”达奚武答道:“先生的话,不合我的心意。

    我是平民的时候,哪里指望富贵?不可一下子就忘了过去。

    况且天下尚未平定,国家的恩惠尚未报答,怎么可以过分炫耀威仪呢?”言者惭愧而退。

    达奚武在同州时,遇上天旱,高祖诏命达奚武祭祀华岳,岳庙原在山下,常去祈祷。

    达奚武对部下说:“我位列三公,不能调谐阴阳,使得农忙之月,久不下雨,天子费心,百姓惊慌。

    我承蒙重任,责任重大。

    不可与一般人相同,必须登上峰顶表示诚意,寻求神灵。”华山高峻,悬崖壁立,山路险绝,人迹罕至。

    达奚武年过六十,只率领数人,攀藤牵枝,奋力攀上峰顶。

    于是叩拜祈祷,陈述百姓恳切之情。

    夜晚无法返回,就在山顶草地上露宿。

    梦见一个白衣人飘然而至,握着达奚武的手说:“辛苦了,精神可嘉。”达奚武惊醒,神色更加恭敬。

    到天明时,云雾四起,不久下起大雨,远近滋润。

    高祖听说,写去用印章封记的文书,慰劳达奚武道:“公年高德重,辅佐君王。

    近因阴阳乱序,时雨未降,命公求雨,只言赴庙。

    不料公不怕危险,远攀高峰。

    而神灵感公至诚,即降甘霖。

    特予嘉赏,念念不忘。

    今赐公杂色绸缎百疋,望公多思良策,匡正朕之不足。

    顾念陪侍帝王议论朝政的道理,不要再多费气力。”达奚武生性贪婪。

    他当大司寇时,库房里有一条万钉金带,当时很珍贵,达奚武趁入库的时候,把它拿回家去。

    掌管库房的人上报晋公宇文护,由于达奚武功大,就不公开他的过失,趁机把金带赏赐给达奚武。

    当时的舆论十分瞧不起他。

    天和五年(570)十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追赠太傅、十五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儿子达奚震承袭封号。

    达奚震传达奚震字猛略。

    少年时很勇敢,善于骑马射箭,跑步能赶上奔驰的骏马,体力过人。

    大统初年,开始担任员外散骑常侍。

    太祖曾在渭水北岸围猎,有一只野兔从太祖身前跑过,达奚震与诸将争着射箭,突然坐骑倒地,达奚震脚步稳健,步行而射,一箭射中野免。

    回头看见坐骑刚刚站起,就转身一跃而上。

    太祖高兴地说:“没有这样的父亲,就生不下这样的儿子!”赏赐达奚武杂色丝织品一百段。

    大统十六年(550),达奚震封昌邑县公,食邑一千户。

    历任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世宗初年,被任命为仪同、司右中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改封普宁县公。

    武成初年,晋封广平郡公,任华州刺史。

    达奚震虽然出身富贵之家,自幼习练武艺,可是在教导百姓、端正风俗方面,却很有办法。

    任职期满后回朝,被百姓所怀念。

    保定四年(564),大军东征,诸将都仓惶败退,达奚震与敌军交战,他率领的军队独独得以保全。

    天和元年(566),升任大将军,率军征伐稽胡,将其击败。

    六年,被任命为柱国。

    建德初年,承袭郑国公爵位,出任金州总管、十一州九防诸军事、金州刺史。

    建德四年(575),随从高祖东征,任前三军总管。

    五年,又参与东征,率步兵、骑兵一万人防守统军川,攻克义宁、乌苏二镇,占领并州。

    升任上柱国。

    又参与平定邺城,赏赐妾二人、歌舞伎一队及珍宝器玩等,被任命为大宗伯。

    达奚震的父亲曾任此职。

    当时人认为他很荣耀。

    宣政年间,出任原州总管、三州二镇诸军事、原州刺史。

    不久被免职回家。

    隋朝开皇初年,在家中去世。

    达奚震之弟达奚其心,任车骑将军,封渭南县子。

    大象末年,任益州刺史,同王谦占据蜀地起兵。

    随即失败,被处死。

    侯莫陈顺传侯莫陈顺,是太保、梁国公侯莫陈崇之兄。

    从小豪迈任气,有志向气度。

    最初担任尔朱荣的统军,后来跟随贺拔胜镇守井陉。

    武泰初年,讨伐葛荣,平定邢杲,征讨韩娄,都立下战功。

    被任命为轻车将军、羽林监。

    又参与击败元颢,升任宁朔将军、越骑校尉。

    普泰元年(531),任持节、征西将军,封木门县子,食邑三百户。

    随即加散骑常侍、千牛备身、卫将军、阁内大都督等衔。

    跟随魏孝武帝入函谷关。

    侯莫陈顺与太祖是同乡,素来交好,而且他的弟弟侯莫陈崇先在关内,太祖见到他很高兴。

    于是晋封彭城郡公,食邑一千户。

    大统元年(535),授卫尉卿、仪同三司。

    梁人山定围攻河州时,侯莫陈顺任大都督,同赵贵击败梁人山定,随即代行河州政事。

    后来跟随太祖攻克沙苑,因战功食邑增加一千户。

    四年,魏文帝东征,与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等留守长安。

    当时赵青雀反叛,王盟、周惠达奉护魏太子出居渭水北岸。

    侯莫陈顺在渭桥与贼人交战,接连击败贼军,贼人不敢进逼。

    魏文帝回来后,亲自拉着侯莫陈顺的手说:“渭桥之战,你立有大功。”解下所围的金镂玉梁带赏赐给他。

    南岐州氐人苻安寿自称太白王,攻占武都,州郡动荡。

    又任命侯莫陈顺为大都督,前去讨伐。

    贼人重兵把守险要之处,大军无法前进。

    侯莫陈顺于是利用间谍离间贼人内部,使其亲信之间不和;又立下即时兑现的赏格,引诱贼军部属。

    苻安寿知道大势已去,率领部落一千家,赴大军归附。

    当时侯莫陈顺的弟弟侯莫陈崇又封彭城郡公,封侯莫陈顺为河间郡公。

    次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行西夏州事、安平郡公等衔。

    十六年,出任荆州总管、山南道五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孝闵帝登基,授官少师,升任柱国。

    当年去世。

    豆卢宁传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

    祖先原姓慕容氏,是前燕的支脉。

    高祖父慕容胜,皇始初年,归附魏国,任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也有人说是因避难而改姓。

    父亲豆卢长,任柔玄镇将,有威严,为当时人所称许。

    武成初年,由于豆卢宁功勋显赫,追赠豆卢长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豆卢宁少年时期骁勇果敢,有志向气量,身高八尺,容貌漂亮,风度潇洒,善于骑马射箭。

    永安年间,以别将之职随从尔朱天光入函谷关,加授都督。

    又因为击败万俟丑奴有功,赐爵灵寿县男。

    曾与梁人山定在平凉川相遇,相互比试箭法。

    于是在百步以外悬挂莎草作为箭靶,豆卢宁七射五中。

    梁人山定佩服他的本领,赠给他丰厚礼物。

    尔朱天光失败后,侯莫陈悦反叛,太祖前去讨伐,豆卢宁与李弼率领部属归附太祖。

    魏孝武帝西迁时,由于奉迎有功,封河阳县伯,食邑五百户。

    大统元年(535),授官前将军,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三百户。

    升任显州刺史、显州大中正。

    随即被任命为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又任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跟随太祖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任武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食邑增加八百户。

    又被任命为北华州刺史,在任时间不长,以廉洁公正出名。

    加散骑常侍衔。

    七年,跟随于谨在上郡击败稽胡帅刘平伏。

    梁人山定反叛后,朝廷任命豆卢宁为军司,监督陇右诸军事。

    平定叛乱后,升任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年,跟从太祖接应高仲密,在邙山与东魏作战,升左卫将军,晋封范阳郡公,食邑增加四百户。

    十六年,被任命为大将军。

    羌帅傍乞铁匆心及郑五丑等人反叛,豆卢宁率军将其讨平。

    魏恭帝二年(554),改封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

    梁国将领王琳派遣侯方儿、潘纯陀侵犯江陵,豆卢宁与蔡..、郑永等将其击退。

    三年,武兴氐人与固道氐人魏大王等人,相继反叛,豆卢宁又将其讨平。

    孝闵帝登基,授官柱国大将军。

    武成初年,出任同州刺史。

    又督率各军击败稽胡人郝阿保、刘桑德等。

    率军返回后,升任大司寇,晋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外在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其租税。

    保定四年(564),任岐州刺史。

    当时大军东征,豆卢宁有病,乘车随军。

    五年,在同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追赠太保、同..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谥号为昭。

    最初豆卢宁没有儿子,收养弟豆卢永恩之子豆卢责力为儿子。

    后来生下儿子豆卢讠赞,有人认为应立豆卢讠赞为嫡子。

    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如同自己的儿子,我还选择什么?”就立豆卢责力为嫡长子。

    世人因此而称赞他。

    豆卢宁去世后,豆卢责力承袭爵位,从少年时就历任高官。

    大象末年,任上柱国、利州总管。

    豆卢讠赞由于父亲功勋,建德初年,赐爵华阳县侯。

    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晋封武阳郡公。

    宇文贵传宇文贵字永贵,祖先是昌黎大棘人,后来迁居夏州。

    父亲莫豆干。

    保定年间,由于宇文贵功勋卓著,追赠柱国大将军、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

    宇文贵之母当初怀上他时,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婴儿给她,说:“赐给你这个儿子,使他长寿富贵。”等到生下宇文贵,外貌与梦中婴儿相似,所以拿永贵当他的字。

    宇文贵从小跟老师学习,曾经合上书感叹道:“男儿应当提长剑立战功博取封侯,怎么能像先生一样当个博士?”正光末年,破六汗拔陵围攻夏州,刺史源子雍固守城池,任命宇文贵为统军。

    前后经历数十次战斗,军中都佩服他的勇敢。

    后来护送源子雍回去,贼帅叱干麒麟、薛崇礼等人处处屯兵,出兵截击,宇文贵每每奋战,击败贼军。

    被任命为武骑常侍。

    又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兵败逃奔邺城,被葛荣包围。

    贼军多次进攻,赵贵总是从城上缒下出战,贼人不敢与他正面交锋。

    但是贼兵众多,久久无法解围。

    宇文贵就从地道悄悄出来,北上见尔朱荣,陈述贼人兵势,尔朱荣采纳了他的建议。

    后来跟从尔朱荣在滏口活捉葛荣,加授别将。

    又跟从元天穆平定邢杲,转任都督。

    元颢入据洛阳,宇文贵率领乡兵跟从尔朱荣烧毁河桥,奋力作战有功。

    加授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食邑一千户。

    任郢州刺史,又入朝任武卫将军、阁内大都督。

    跟随魏孝武帝西迁,晋封化政郡公。

    大统初年,升右卫将军。

    宇文贵善于骑马射箭,有将帅之才。

    太祖又因为他是宗室,很重用他。

    三年(537),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与独孤信入据洛阳。

    东魏颍州长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派将领尧雄、赵育、是云宝率军二万人进攻颍川。

    宇文贵从洛阳率领步兵、骑兵二千人前去救援,驻扎在阳翟。

    尧雄等人已经越过马桥,离颍川三十里,东魏行台任祥又率兵四万余人,与尧雄会合。

    众将都认为敌众我寡,无法决战。

    宇文贵说:“兵势变化,本不可以用常理来讨论。

    古人能以少胜多,都是由于预先估计到成败,定下必胜之策。

    我虽然不懂得取胜之事,可是认为进兵在贺若会合,为最好的计策。

    请允许我为各位讲一下。

    尧雄等人必定认为颍川孤立无援,形势危急,不是他们的对手,又认为我军兵少力弱,孤军冒进,如果全力进攻颍川,一定很容易占领。

    攻陷颍川以后,就会与任祥会合,同流合污,为害更大。

    如今我屯兵阳翟,就是中了他们的计策。

    如果贺若沦陷,我们在这里还能干什么?进兵据守颍川,有城可守。

    尧雄见我们入城,出乎他的预料,进攻则犹豫不决,退兵则无可能。

    然后与各军全力进击,即可所向披靡。

    希望各位不要再迟疑了。”于是进入颍川城。

    尧雄等人率军缓缓逼近,宇文贵率领一千人依城布阵,与尧雄交战,宇文贵坐骑被乱箭射中,就持短兵器徒步格斗。

    士卒效命。

    尧雄大败,轻装逃走,赵育在阵前投降。

    缴获其军用物资,俘虏一万余人,下令全部放回。

    任祥听说尧雄兵败,不敢前进。

    仪同怡峰随即又率领五百名骑兵援助宇文贵,宇文贵乘胜进逼任祥。

    任祥退守宛陵,被追上。

    当时天色昏暗,双方布阵相峙。

    次日天明交战,俘虏、斩杀甚多。

    任祥兵败后,是云宝也投降了。

    宇文贵凯旋。

    魏文帝在天游园,把一个金质酒器放在箭靶上,下令凡射中者,就把这个酒器赏给他。

    宇文贵第一箭就射中。

    皇帝笑道:“养由基的神妙箭法,正和你相当。”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历任夏州、岐州刺史。

    十六年(550),升任中外府左长史、大将军。

    宕昌王梁弥定被同族之人獠甘赶走,前来投奔。

    又有羌族首领傍乞铁匆心趁梁人山定反叛,占据渠株川,拥有部落数千家,与渭州百姓郑五丑煽动羌族各部落一块反叛,在险要地方设置栅栏十余处。

    太祖命令宇文贵与豆卢宁、史宁讨伐。

    宇文贵等人活捉傍乞铁匆心、郑五丑,把他们杀掉。

    史宁又另外击败獠甘,接纳梁弥定。

    并在渠株川设置岷州。

    朝廷赞美他的功劳,在粟坂树立石碑,记录他的勋绩。

    魏废帝元年(552),出任岐州刺史。

    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

    原先兴州氐人造反,宇文贵到兴州后,人心才渐渐安定。

    宇文贵上表请求在梁州设置屯田,数州粮食丰足。

    三年,诏命宇文贵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

    当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在盐亭反叛,与其党羽帛玉成、寇食堂、谯淹、蒲皓、马术等人围攻隆州。

    隆州人李纏也聚众叛乱,开府张遁举兵响应。

    宇文贵命令开府叱奴兴援救隆州,又命令开府成亚进攻李纏、张遁。

    贼首势穷,被迫投降,押送京师。

    被任命为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小司徒衔。

    蜀人原来多有强盗,宇文贵招募勇敢矫健之士,委任他们担任游动出击的军队,分为二十四部,令他们督率追捕,盗风渐渐平息。

    孝闵帝登基,升任柱国,被任命为御正中大夫。

    武成初年,与贺兰祥讨伐吐谷浑。

    回来后,晋封许国公,食邑一万户。

    原有爵位转封给一个儿子。

    升任大司空、小冢宰,又任大司徒,升太保。

    宇文贵喜好音乐,耽溺下棋,流连而不感疲倦。

    又喜欢施舍,爱惜士人,当时人因此而很赞许他。

    保定末年,出使突厥迎接皇后。

    天和二年(567),回到张掖时去世。

    追赠太傅,谥号为“穆”。

    儿子宇文善承袭爵位。

    历任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柱国、洛州刺史。

    因罪免官,随即恢复原来官职,任大宗伯。

    大象末年,升任上柱国。

    宇文善之弟宇文忻,少年时因父亲军功赐爵化政郡公。

    勇猛过人,有将帅的才能谋略。

    大象末年,官至上柱国,晋封英国公。

    宇文忻之弟宇文恺,从小喜欢学习,能解悟文章,多通杂艺,尤善巧思。

    也以父亲军功赐爵双泉县伯。

    随即承袭祖父的爵位安平郡公。

    从右侍上士开始当官,渐渐升到御正中大夫。

    保定年间,官至上开府。

    是云宝、赵育归降以后,起初都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后来是云宝经多次升迁,官至大将军、都督凉甘瓜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赐爵洞城郡公。

    世宗时,吐谷浑侵犯凉州,是云宝作战失利而阵亡。

    杨忠传杨忠,弘农华阴人。

    小名奴奴。

    高祖杨元寿,魏国初年,任武川镇司马,就把家安在神武树颓。

    祖父杨烈,任龙骧将军、太原郡守。

    父亲杨祯,以军功授建远将军。

    当时魏末动乱,避居中山,聚集部众讨伐鲜于修礼,作战而死。

    保定年间,由于杨忠功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

    杨忠胡须漂亮,身高七尺八寸,容貌异常,体形魁伟,武艺过人,识见深沉,有将帅的才能谋略。

    十八岁时,曾游览泰山。

    恰遇梁兵攻陷郡城,于是被捉到长江以东。

    在梁国五年,跟随北海王萧颢到洛阳,被任命为直阁将军。

    萧颢兵败后,被尔朱度律召募为帐下统军。

    尔朱兆率领轻装骑兵从并州进入洛阳时,杨忠参预其事。

    赐爵昌县伯,任都督,另外又封小黄县伯。

    跟随独孤信攻克梁国的下氵差戍,平定南阳,都立下战功。

    齐神武举兵内犯时,杨忠正跟随独孤信在洛阳,就随着魏孝武帝西迁,晋封侯爵。

    又参与平定潼关,攻克回洛城。

    被任命为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

    东魏荆州刺史辛纂据守穰城,杨忠跟随独孤信前去讨伐,辛纂兵败退走。

    独孤信命令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担任前锋,驰马到城下,呵斥守门者道:“如今大军已到,城中有人接应,你们要想活命,为什么还不逃走?”守门的士兵一哄而散。

    杨忠与康洛儿、元长生乘机入城,弯弓大呼,辛纂的卫兵百余人不敢抵抗,斩辛纂示众,城中人畏惧屈服。

    在这里住了半年,由于东魏逼迫,与独孤信投奔梁国。

    梁武帝认为他是个难得的奇才,任命他为文德主帅,封关外侯。

    大统三年(537),与独孤信一块回归我朝,被太祖召到帐下。

    曾经跟随太祖在龙门打猎,杨忠独自抵挡一头猛兽,左手紧抱兽腰,右手拔出兽舌。

    太祖赞许他的勇猛。

    北方人把猛兽叫作“蒁于”,因此把蒁于当作他的字。

    参与活捉窦泰,攻克沙苑。

    升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晋封襄城县公。

    在河桥之战中,杨忠与五名壮士奋力守桥,敌军不敢进逼。

    以战功授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兼任大都督。

    又与李远击败黑水的稽胡,并与怡峰解救了对玉壁的包围,转任洛州刺史。

    在邙山之战中,率先冲入山上敌阵。

    授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追封其母盖氏为北海郡君。

    随即授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

    东魏包围颍川时,蛮帅田柱清占据险地叛乱,杨忠率兵将其讨平。

    当时侯景渡过长江,梁武帝败亡,其义阳郡守马伯符以下氵差城投降。

    朝廷乘此机会,准备经营汉水、沔水一带,于是任命杨忠为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

    以马伯符为向导,攻克梁国的齐兴郡和昌州。

    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虽然已称属国,但是还怀有二心。

    杨忠从穰城出发,直到汉水之畔,检阅军队,大示兵威,命令将士变换旗帜,按照次序前进,实际只有二千名骑兵。

    萧鮞登上城楼远望,误认为有三万兵马,心中害怕,表示屈服。

    梁国司州刺史柳仲礼让其长史马岫留下镇守安陆,自己率领一万兵马进犯襄阳。

    当初,梁国竟陵郡守孙詗以其郡归附,太祖命令大都督符贵前往镇守。

    当柳仲礼兵到时,孙詗捉住符贵投降。

    柳仲礼又派部将王叔孙与孙詗一同守城。

    太祖发怒,命令杨忠率军南征。

    攻克梁国随郡,活捉守将桓和。

    一路所经过的城堡和营垒,全都听见风声就请求归附。

    杨忠进军围攻安陆。

    柳仲礼听说随郡失陷,担心安陆失守,就急忙返回援救。

    诸将担心柳仲礼赶到后,安陆难以攻下,请求加紧攻城。

    杨忠说:“攻守双方态势悬殊,不可能迅速攻占。

    如果延长时日,劳顿军队,内外受敌,不是高明的计策。

    南方人大多习练水军,不熟悉在原野作战。

    柳仲礼回兵必走近路,我军出其不意,出奇兵袭击,敌军懈怠,我军奋勇,一战必胜,则安陆可不攻自破,其余各城就可传去文告而使它们平定。”于是选派骑兵二千名,连夜衔枚而进,在淙头遭遇柳仲礼。

    杨忠亲自攻入敌军,活捉柳仲礼,将其部属全部俘虏。

    马岫以安陆投降,王叔孙杀死孙詗,以竟陵投降,一切都按杨忠事先的计策实现。

    梁元帝派使者送来儿子萧方略当作人质,并且送来盟书,请求魏国以石城为边界,梁国以安陆为边界。

    于是凯旋。

    晋封陈留郡公。

    十七年(551),梁元帝威逼其兄邵陵王萧纶。

    萧纶北上,与前任西陵郡守羊思达邀请随州、陆州土豪段珍宝、夏侯珍洽,合谋把人质送往齐国,打算前来侵犯抢掠。

    汝南城主李素,从前是萧纶的部下,打开城门接纳萧纶。

    梁元帝秘密通报给太祖,太祖就派杨忠率军讨伐。

    黎明时发起进攻,午后就攻占汝南。

    活捉萧纶,数落他的罪状,把他杀掉;又捉住安乐侯萧日方,也将他杀死。

    当初,杨忠活捉柳仲礼时,待他很宽厚。

    柳仲礼到京师后,在太祖面前说杨忠的坏话,说他在军中大肆聚敛金宝珍玩等物。

    太祖打算调查这件事,又爱惜他功劳很大,只把他调出京师。

    杨忠心中恼恨,后悔没有杀掉柳仲礼。

    所以这时活捉萧纶等人,就全部杀掉。

    隔一年后,杨忠再度发兵,将汉水以东地区全部平定。

    杨忠对部众很宽厚,那些新近归附的人都很拥护他。

    魏恭帝初年,赐姓普六如氏,代行同州事务。

    于谨讨伐江陵时,杨忠担任前军,屯兵长江渡口,截断敌军退路。

    梁国军队在大象鼻子上绑上利刃,前来交战,杨忠用箭射去,两只大象回头就跑。

    江陵平定后,朝廷立萧鮞为梁主,命令杨忠镇守穰城,形成犄角之势。

    又平定沔水流域蛮族各部。

    孝闵帝登基,入朝任小宗伯。

    齐人侵犯东部边境,杨忠出兵镇守蒲坂。

    司马消难请降时,杨忠与柱国达奚武接应他。

    共率领骑兵五千人,每人另带一匹马,从小路驰入齐国境内五百里。

    前后派去三名使者向司马消难通报消息,都不见回来。

    离北豫州三十里时,达奚武怀疑发生变故,打算返回。

    杨忠说:“只有前进而死,没有后退求活。”独自率领一千名骑兵连夜赶到城下,四面都是悬崖绝壁,只听见巡夜人敲木梆的声音。

    达奚武也亲自赶来,却指挥数百名骑兵西去。

    杨忠指挥余下的骑兵原地不动,等候城门打开后,进了城,又急忙派人召回达奚武。

    当时齐国镇城伏敬远指挥带甲士兵二千人据守东边城上的高墙,点燃烽火,严密警戒。

    达奚武害怕,不想守城,拿了很多财物绸缎,让司马消难及其部属先返回。

    杨忠率三千名骑兵担任后卫,到洛水南岸时,都下马躺下休息。

    齐军追来,到达洛水北岸。

    杨忠对部下说:“只管吃饱,如今处在死地,贼人一定不敢渡过河来交锋。”齐兵佯作渡河,杨忠指挥骑兵装作要进攻的样子,齐兵不敢逼近,于是缓缓退兵而归。

    达奚武感叹道:“达奚武自认为是天下健儿,今天算服气了!”升任柱国大将军。

    武成元年(559),晋封随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在竟陵县食邑一千户,收其租税田赋。

    随即任御正中大夫。

    保定二年(562),升任大司空。

    当时,朝廷议论,打算联合突厥讨伐齐国,大臣们都说:“齐国占有半个天下,国家富裕,兵马强盛。

    如果从大沙漠以北进入并州,极为艰难,况且大将斛律明月不易对付。

    如今想深入其老巢,非需十万军队不可。”只有杨忠道:“军队取胜,在于内部和谐,而不在人多,一万名骑兵就足够了。

    斛律明月这个小子,能有什么作为?”三年,任命杨忠为元帅,大将军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以及开府元寿、田弘、慕容延等十余人都归他指挥。

    又命令达奚武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从南路推进,约定日期在晋阳会师。

    杨忠让尔朱敏据守什贲,在黄河之畔策应。

    杨忠从武川出发,经过从前的住宅时,祭告祖先,大宴将士,迅速攻占二十余镇。

    齐人把守陉岭的要道,杨忠出奇兵奋勇进击,大败齐人。

    又留下杨纂屯兵灵丘,作为后卫。

    突厥木汗可汗指挥地头可汗、步离可汗等人,率领十万骑兵前来会合。

    四年正月初一,进攻晋阳。

    当时大雪下了几十天,寒风劲烈,齐人聚集全部精锐,呐喊而出。

    突厥骑兵震惊,退向西山,不肯出战。

    众人都大惊失色。

    杨忠命令部下道:“成事在天,不必考虑人数多少。”于是率领七百人步行出战,死者十有四五。

    由于达奚武误期不至,只得撤军。

    齐人也不敢进逼。

    突厥趁机放纵兵士大肆抢掠,从晋阳到平城七百余里之间,人丁、牲畜都没有留下,俘走、杀死很多。

    高祖派使者到夏州迎接慰劳杨忠。

    到京师后,在宴会上大加赏赐。

    高祖准备任命杨忠为太傅,晋公宇文护由于杨忠不归附自己,从中作梗,于是授他为总管泾豳灵云盐显六州诸军事、泾州刺史。

    当年,大军又东征,晋公宇文护出兵洛阳,命令杨忠出兵沃野,接应突厥。

    当时军粮缺乏,众将担忧,而想不出什么办法。

    杨忠说:“应当权变以成事。”于是把稽胡众首领都骗来,让他们就座。

    派王杰壮盛军威,鸣鼓而至。

    杨忠故意装出惊奇的神色问他。

    王杰答道:“大冢宰已经攻下洛阳,天子听说银州、夏州之间生胡作乱,特地派我前来增援,讨伐生胡。”又让突厥使者骑马前来报告说:“可汗已经进入并州,在长城下留有十余万兵马,派我来问,如果稽胡不服从命令,就前来和您一块儿打败他们。”稽胡众首领都很害怕,杨忠用好话慰解,放他们回去。

    于是稽胡各部落相继归附,送来许多粮食。

    恰好晋公宇文护首先撤退,杨忠也率兵返回镇所。

    又因为政绩显著,诏命赏赐钱三十万、布五百疋、谷二千斛。

    天和三年(568),因病回京。

    高祖及晋公宇文护多次亲去探视。

    随即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太保、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原任官职不变。

    谥号为“桓”。

    儿子杨坚承袭爵封。

    弟弟杨整,建德年间,任开府,封陈留郡公,跟随高祖讨伐齐国,在并州去世。

    由于杨整为朝廷而死,诏命其子杨智积承袭他的官职爵封。

    杨整之弟杨慧,大象末年,任大宗伯,封竟陵县公。

    杨慧之弟杨嵩,由于杨忠的功勋,赐爵兴城郡公,去世较早。

    杨嵩之弟杨达,也由于杨忠的功勋,被封为周安郡公。

    王雄传王雄字胡布头,太原人。

    父亲王仑,由于王雄功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傅、安康郡公。

    王雄体态魁梧,少年时就有谋略。

    永安末年,跟随贺拔岳入函谷关,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魏孝武帝西迁后,被任命为都督,封临贞县伯,食邑五百户。

    大统初年,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二百户。

    任武卫将军,加骠骑将军衔,食邑增加八百户,升大都督。

    随即被任命为仪同三司,食邑增加三百户。

    又升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出任岐州刺史。

    晋封武威郡公,升大将军,代理同州政事。

    大统十七年(551),王雄率军从子午谷出发,围攻梁国的上津、魏兴。

    次年攻占,在那里设置东梁州。

    不久东梁州叛变,又令王雄讨伐。

    魏恭帝元年(554),赐姓可频氏。

    孝闵帝登基,授官太傅,食邑增加二千户,升柱国大将军。

    武成初年,晋封庸国公,食邑一万户。

    不久,出任泾州总管诸军事、泾州刺史。

    保定四年(564),跟随晋公宇文护东征。

    王雄半途得病,仍奋力前进。

    抵达邙山,与齐国将领斛律明月交战。

    王雄驰马冲锋,杀死三人,斛律明月逃走,王雄追击。

    斛律明月左右随从都先后逃散,箭又用完,只剩下一名奴仆和一根箭。

    王雄手持长矛,矛尖距斛律明月只有一丈多远,说道:“可惜不能杀你,但要活捉你去见天子。”斛律明月回身射箭,正中王雄额头,王雄抱着马颈退回,到营地时去世。

    享年五十八岁。

    追赠使持节、太保、同华等二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为“忠”。

    儿子王谦承袭爵封。

    王谦另有传。

    王盟传王盟字子仵,是明德皇后的兄长。

    祖先是乐浪人。

    六世祖王波,任前燕太宰。

    祖父王珍,任魏国黄门侍郎,追赠并州刺史、乐浪公。

    父亲王罴,任伏波将军,以家世清白镇守武川,就在那里定居。

    魏正光年间,破六汗拔陵攻陷各镇,王盟也被裹胁而去。

    破六汗拔陵失败后,王盟寓居中山。

    孝昌初年,任积射将军,跟随萧宝寅西征。

    萧宝寅妄称帝号,王盟逃走,藏在民间,以观察动静。

    尔朱天光进入函谷关时,王盟出来跟随他。

    又随从贺拔岳担任前锋,活捉万俟丑奴,平定秦陇,经常率先冲锋,奋力作战。

    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平秦郡守。

    太祖准备讨伐侯莫陈悦时,征调王盟到原州,担任留后大都督,镇守高平。

    平定侯莫陈悦后,任原州刺史。

    魏孝武帝到长安后,封他为魏昌县公,食邑一千户。

    大统元年(535),又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三年,任司空,随即转任司徒。

    到蠕蠕奉迎魏文帝悼后。

    加侍中衔,升任太尉。

    魏文帝东征时,以留后大都督身份代理雍州事务,指挥关中各军。

    赵青雀叛乱时,王盟与开府李虎辅佐魏太子出居渭水以北。

    事情平息后,晋爵长乐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赐姓拓王氏。

    东魏侵犯汾川,围攻玉壁,王盟以左军大都督身份镇守蒲坂。

    军队返回后,升任太保。

    九年,升太傅,加开府仪同三司衔。

    王盟风度高雅,仁慈博爱。

    虽然位居太傅,礼遇最隆,而能谦恭自持,不曾凭权势职位傲视人。

    魏文帝很尊重他。

    他害病时,魏文帝曾多次亲临他的宅第,问他有什么要求。

    大统十一年(545)去世,追赠原任职务,谥号“孝定”。

    儿子王励,字丑兴,性格忠勇果敢,有才干。

    十七岁时,跟随太祖入函谷关。

    太祖平定秦陇及关中地区,王励常在身边侍奉。

    太祖曾对他说:“当将领的,运筹帷幄、坐观成败的是上等,身穿盔甲、手执兵器亲自去冲锋陷阵的,属于次等。”王励说:“我想兼有二者。”太祖大笑。

    不久,被任命为平东将军、散骑常侍,赐爵梁甫县公。

    大统初年,任千牛备身直长、领左右,出入皇帝卧室,小心谨慎。

    魏文帝曾说:“王励可以算是没有二心的臣子了。”在沙苑之战中,王励以都督身份率领禁兵跟随太祖。

    王励居左翼,与部下数十人用短兵器作战,位置靠前的人,死伤很多。

    王励也受重伤,死在军中,当时二十六岁。

    太祖深切悼念。

    追赠使持节、太尉、领尚书令、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追封咸阳郡公,谥号“忠武”。

    儿子王弼承袭爵位。

    娶魏国安乐公主为妻,官至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

    王励之弟王懋,字小兴。

    王盟西征时,由于王懋年纪幼小,留在太行山以东。

    永安年间,才入函谷关,与王盟相见,就跟随参战。

    大统初年,赐爵安平县子,任扬烈将军。

    跟随王盟奉迎魏悼后,回来后被任命为城门校尉。

    魏文帝东征时,以抚军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左率,留守后方。

    随即转任右率。

    历任尚食典御、领左右、武卫将军。

    总计前后功劳,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一千户,升右卫将军。

    当时战场交兵,未能规定丧制,不管是服齐衰还是斩衰,都要戴孝任官视事。

    王盟去世时,王懋上表请求辞去官职,以服满丧期。

    魏文帝不允许。

    先后升任大都督、散骑常侍、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左卫将军、领军将军。

    王懋性格温和,恭敬谨慎。

    担任皇宫宿卫十余年,勤勉谨慎,不曾犯有过失。

    魏文帝对他十分赞许。

    废帝二年(553),被任命为南岐州刺史,晋封安宁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

    魏恭帝二年(555),升任大将军、大都督。

    后任小司寇。

    在任上去世。

    儿子王悦承袭爵位。

    官至大将军、同州刺史,改封济南郡公。

    王盟兄长的儿子王显,从小就机敏颖悟,文静而不爱说话。

    最初任太祖的帐内都督,先后升任奉车都尉、宁朔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燕朔显蔚四州诸军事、燕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卿、凤州刺史,赐爵洛邑县公,又升大将军,而后去世。

    儿子王谊承袭爵位。

    王谊卓越豪迈,志向远大,高祖对他十分信任。

    从少年时就历任高官,被时人所看重。

    官至柱国,封开阳郡公。

    宣帝即位,晋封扬国公,任大司空。

    大象末年,任襄州总管、上柱国。

    贺兰祥传贺兰祥字盛乐。

    其祖先与魏氏一块发迹,有一个叫纥伏的,任贺兰莫何弗,以此为姓。

    他的后人中有以家世清白而镇守武川的,于是就在那里定居。

    父亲初真,从少年时就有名气,被乡里所看重。

    娶太祖之姐建安长公主。

    保定二年(562),追赠太傅、柱国、常山郡公。

    贺兰祥十一岁成为孤儿,居丧合乎礼制。

    被舅舅抚养,太祖特别喜欢他。

    虽在军旅之中,常常请来儒士,教他读书。

    太祖刚入函谷关时,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派使者把他迎来。

    十七岁时入仕,任奉朝请,加威烈将军衔。

    贺兰祥从小就很勇敢,渴望建立功业。

    不久,升任都督,常在帐下。

    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奉迎魏孝武帝。

    由于先后立功,封抚夷县伯,食邑五百户。

    又参与进攻潼关,活捉东魏将领薛长孺。

    进攻回洛城,将其占领。

    回来后,任左右直长,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三百户。

    大统三年(537),跟随仪同于谨进攻杨氏壁,贺兰祥率先登城,将其占领。

    升右卫将军,加持节、征虏将军衔。

    在沙苑之战中,诏命贺兰祥留守京师。

    后来以留守有功,食邑增加八百户。

    随即授镇西将军。

    四年,魏文帝东征。

    贺兰祥率军参与河桥之战,以战功加使持节、大都督衔。

    八年,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九年,跟随太祖在邙山与东魏作战,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

    十四年,任都督三荆南襄南雍平信江随二郢淅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博陵郡公。

    最初,贺兰祥曾代理荆州政事,虽然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但很有一些仁惠的措施,这时再度赴荆州任职,百姓十分安心。

    汉水以南的逃亡百姓,从此扶老携幼到这里来,每天都有上千人。

    远近的蛮族,也全都归附。

    贺兰祥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收容,都能使他们高兴。

    当时正值盛夏骄阳,贺兰祥亲自在境内巡视,察看施政得失。

    发现有挖掘古墓、使骸骨暴露的,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慈之人治理的吗?”于是命令所在官府收葬,当天就下了雨。

    这一年,获得大丰收。

    州境内多有古墓,百姓挖掘成风,到这时才平息下来。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生活十分朴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不少珍奇异物。

    当时与梁国交好,使者往来,公私馈赠,从来没有接受过。

    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钦佩他的节俭,就赠给他竹屏风、粗细葛布以及经史典籍。

    贺兰祥不好违背萧鮞的心意,就接受下来,又交付有关部门。

    后来太祖听说了这件事,把这些东西全部赏赐给他。

    不久,被调回京师。

    十六年,授大将军。

    太祖由于泾水、渭水的渠堰毁坏,命令贺兰祥修建富平堰,开渠引水,向东流入洛水。

    富平堰竣工以后,百姓得到好处。

    魏废帝二年(553),代理华州政事。

    后来将华州改为同州,仍然让贺兰祥担任刺史。

    不久,任尚书左仆射。

    六官建立后,授小司马。

    孝闵帝登基,升任柱国,又升任大司马。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为中表之亲,从小就互亲互爱,遇上军国大事,宇文护都同贺兰祥商量。

    在处死赵贵、废去孝闵帝时,贺兰祥出力不小。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诏命贺兰祥与宇文贵率兵讨伐。

    贺兰祥派遣军司向吐谷浑送去声讨文告。

    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交战,将他们打败。

    乘胜攻克洮阳、洪和二城,在该地设置洮州。

    平定西部疆土,大振军容而归。

    晋封凉国公,食邑一万户。

    保定二年(562)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追赠使持节、太师、同岐等十二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谥号为“景”。

    有七个儿子,贺兰敬、贺兰让、贺兰璨、贺兰师、贺兰宽都很有名。

    贺兰敬从少年时起就历任高官,封化隆县侯。

    后来袭爵凉国公,官至柱国大将军、华州刺史。

    贺兰让,官至大将军、鹿阝州刺史,封河东郡公。

    贺兰璨,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封宜阳县公。

    建德五年(576),跟随高祖出战,在并州阵亡,追赠上大将军,追封清都郡公。

    贺兰师,娶世宗之女为妻,官至上仪同大将军、幽州刺史,封博陵郡公。

    贺兰宽,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封武始郡公。

    贺兰宽之弟贺兰隆,官至大将军,封襄乐县公。

    隋文帝与贺兰祥是老朋友,开皇初年,追赠他为上柱国。

    尉迟纲传尉迟纲字婆罗,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弟弟。

    从小就是孤儿,与兄尉迟迥被舅舅收养。

    太祖西征关、陇,尉迟迥、尉迟纲同母亲昌乐大长公主留在晋阳,后来才入函谷关。

    跟随太祖征讨,常在帐内陪侍,出入卧室。

    后来由于奉迎魏孝武帝有功,授殿中将军。

    大统元年(535),授帐内都督,跟随仪同李虎击败曹泥。

    又参与击败窦泰。

    以战功封广宗县伯,食邑五百户。

    后来参与收复弘农,攻克河北郡及沙苑之战,都立有战功。

    尉迟纲勇猛有力,善于骑马射箭。

    太祖对他十分宠爱,视为心腹。

    在河桥之战中,太祖坐骑被乱箭射中,惊恐远奔。

    尉迟纲与李穆等随从奋力作战,击退敌人,太祖才得以上马。

    由于先后立功,食邑增加八百户,晋封公爵,被任命为平远将军、步兵校尉。

    八年,加通直散骑常侍、太子武卫率、前将军衔,转任帅都督。

    东魏围攻玉壁,尉迟纲跟随太祖前往救援。

    九年春天,太祖又在邙山与东魏交战,大军失利,人心离散。

    尉迟纲激励将士,尽心护卫。

    升任大都督。

    十四年,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衔,食邑增加三百户。

    不久,又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封昌平郡公。

    十七年,出任华州刺史。

    魏废帝二年(553),授大将军,兼任领军将军。

    后来皇帝另有图谋,言谈泄露。

    太祖让尉迟纲指挥禁军,秘密做好准备。

    不久,废去皇帝,拥立齐王,仍然任命尉迟纲为中领军,负责宿卫。

    尉迟纲之兄尉迟迥率军讨伐蜀地,尉迟纲跟随太祖到城西送行,看见一只奔跑的野兔,太祖命令尉迟纲射它。

    发誓道:“如果射中此兔,一定能攻克蜀地。”不一会儿,尉迟纲带着兔子返回。

    太祖高兴地说:“事情平定后,一定赏给你漂亮的侍婢。”攻克蜀地后,赏赐他侍婢二人。

    又经常跟随太祖向北到云阳打猎。

    一次惊起了五只鹿,尉迟纲射中其中三只。

    每次巡游会宴,太祖拿出珍奇异物让各位功臣射箭赌胜,总是尉迟纲获得最多。

    孝闵帝登基后,尉迟纲以亲戚身份掌管禁军,授小司马。

    又与晋公宇文护废去皇帝。

    世宗即位,升任柱国大将军。

    武成元年(559),晋封吴国公,食邑一万户,任泾州总管、五州十一防诸军事、泾州刺史。

    当年,大长公主在京师去世,尉迟纲离职。

    随即起用,恢复原任官职。

    保定元年(561),被任命为少傅。

    不久,授大司空。

    二年,出任陕州总管、七州十三防诸军事、陕州刺史。

    四年,晋公宇文护东征,给尉迟纲分派带甲士卒,留下镇守京师。

    尉迟纲认为天子在皇宫,内部定无忧虑,于是请求出外,屯兵咸阳。

    大军回来后,尉迟纲又回陕州。

    天和二年(567),由于尉迟纲治理有功,赏赐帛千段、谷六千斛、钱二十万,食邑增加四百户。

    陈公宇文纯等人护送皇后阿史那氏将从突厥入境,诏命派尉迟纲与大将军王杰率军到边境迎护。

    三年,追论河桥之功,封其一个儿子为县公,食邑一千户。

    四年五月,在京师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追赠太保、十二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谥号为“武”。

    第三个儿子尉迟安,以嫡子身份承袭爵位。

    大象末年,官至柱国。

    尉迟安之兄尉迟运,另外有传。

    尉迟运之弟尉迟勤,从少年时就历任显赫官职。

    大象末年,任青州总管。

    起兵响应伯父尉迟迥,事见《尉迟迥传》。

    尉迟安之弟尉迟敬,娶世宗之女河南公主为妻,官至仪同三司。

    叱列伏龟传叱列伏龟字摩头陀,是代郡西部人。

    世代任部落首领。

    魏初前来归附,世代担任第一领民酋长。

    叱列伏龟体形魁梧,腰带长达十围,举动安详文雅,又会武艺。

    承袭父业,仍任领民酋长。

    魏正光五年(524),广阳王元深北征,请叱列伏龟担任宁朔将军,把帐内兵事委托给他。

    随即被任命为善无郡守。

    孝昌三年(527),又任别将,跟随长孙稚西征。

    由于战功,升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后来回到洛阳,授都督,被齐神武宠爱信任,加授大都督。

    在沙苑战败,依照旧例前来投降。

    太祖认为他出身豪门,为他松绑,以礼相待,又把邵惠公的女儿嫁给他。

    大统四年(538),封长乐县公,食邑一千户。

    从此经常跟随太祖征讨,立下许多功劳。

    八年,出任北雍州刺史,加大都督衔。

    随即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十四年,被任命为侍中,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任恒州刺史,食邑增至一千四百户。

    十七年去世。

    儿子叱列伏椿承袭爵位。

    叱列伏椿字千年。

    世宗时,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不久,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永世县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保定二年(562),任幽州刺史。

    天和初年,任左宫伯,升大将军。

    阎庆传阎庆,字仁庆,河南河阴人。

    曾祖父阎善,在魏国当官,历任龙骧将军、云州镇将,在云州的盛乐郡定居。

    祖父阎提,曾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敦煌镇都大将。

    父亲阎进,多有谋略,勇猛过人。

    正光年间,任龙骧将军。

    适逢卫可孤叛乱,围攻盛乐。

    阎进率军守城,历经三年,日夜作战,不曾休息,以少击众,最后保全城池。

    以战功授盛乐郡守。

    阎庆自幼聪明机敏,守信用,风度端庄严肃,令人生畏。

    卫可孤围攻盛乐时,阎庆跟随父亲守城,出力不少。

    被任命为别将,又升任轻车将军,加给事中衔。

    后来由于战功,被任命为步兵校尉、中坚将军。

    不久,齐神武率兵入据洛阳,魏孝武帝西迁,阎庆对亲近的人说:“高欢骄横,将有篡位的图谋,难道可以暂求一时安稳,被他控制?”于是在大统三年(537),从宜阳归附长安。

    太祖对阎庆说:“高欢谋反作乱,天下分崩离析,盗贼竞起,人人都为自己打算。

    您能尽忠贞之节,重君臣之义,背叛逆贼,归顺朝廷,离开危险之处,前来安全之地,即使被古人称赞的人,也没有比您更好的了。”当即任命他为中坚将军、奉车都尉。

    在河桥之战中,因战功被任命为前将军、太中大夫,升任后将军,封安次县子,食邑四百户。

    在邙山之战中,率先冲入敌阵。

    授抚军将军、大都督,晋封伯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阎庆善于安抚部下,士兵未休息时,他不曾先睡,所以部下都能为他拼命作战,屡建功勋,多次升迁,历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州大中正等职,加侍中衔,赐姓大野氏。

    孝闵帝登基,出任河州刺史,晋封石保县公,食邑增加一千户。

    河州地处黄河以北,与蛮族接壤。

    阎庆着意安抚收容,施政简要仁惠,很受称许。

    授大将军,晋爵大安郡公,食邑同前。

    又入朝任小司空,授云州刺史,转任宁州刺史。

    阎庆为人宽厚平和,不苛刻繁琐,为百姓所喜爱。

    天和六年(571),升任柱国。

    晋公宇文护的母亲,是阎庆的姑母。

    宇文护虽然独揽朝政,但阎庆不曾去曲意投靠他。

    宇文护被处死后,高祖因此很敬重阎庆。

    诏命阎庆次子阎毗娶皇帝之女清都公主为妻。

    阎庆虽然官高望重,与帝室联姻,但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建德二年(573),上表请求退休,特地下诏允许。

    阎庆年老,常患顽疾。

    皇帝因为他是先朝旧臣,对他特别优待,诏命静帝前往其宅第探视。

    赏赐布帛千段。

    所需医药,命令有关部门供给。

    大象二年(580),授上柱国。

    隋文帝登基,又命令皇太子前往其宅第探问病情,仍然供给医药费用。

    开皇二年(582)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追赠司空及荆、谯、淅、湖、氵丰、广、蒙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谥号为“成”。

    长子阎常,比阎庆先去世。

    次子阎毗承袭爵位。

    大象末年,官至大将军。

    尉迟迥传尉迟迥字薄居罗,代地人。

    他的祖先,是魏氏的支脉,号称尉迟部,就以尉迟为姓。

    父亲尉迟俟兜,为人宽和,善于鉴察人才,娶太祖之姐昌乐大长公主,生下尉迟迥和尉迟纲。

    尉迟俟兜病危,叫来两个儿子,抚着他们的背说:“你们都有贵人之相,可惜我看不到了,你们要各自勉励。”尉迟迥小时聪明机敏,容貌漂亮。

    长大后,有远大抱负,喜欢施舍财物,爱惜士人。

    后来担任大丞相帐内都督。

    娶魏文帝之女金明公主为妻,授驸马都尉。

    跟随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都立下战功。

    升至尚书左仆射,兼任领军将军。

    尉迟迥通达机敏,有才干,虽然兼任文武二职,仍颇得时人好评。

    太祖因此对他十分信任,加以重用。

    后来任大将军。

    侯景渡过长江时,梁元帝正镇守江陵,由于国内大乱,请求交好。

    梁元帝之弟、武陵王萧纪,在蜀地自立为帝,率军东下,准备进攻江陵。

    梁元帝十分害怕,写信请求援助,又请求征伐蜀地。

    太祖说:“蜀地可以图谋了。

    谋取蜀地,制服梁国,在此一举。”于是与群公开会商议,众将意见不一。

    只有尉迟迥认为,萧纪既然出动全部精锐东下,蜀地必然空虚,大军开到,必然是只有征讨,而无战事。

    太祖认为他的看法很对,对尉迟迥说:“伐蜀之事,全部委托给你,有什么计策?”尉迟迥答道:“蜀地与中原隔绝一百余年,仗恃其山川险要,没有预料到我军前去。

    应当用精锐部队,连夜袭击。

    平路则加倍赶行,险路则缓兵徐进,出其不意,直捣要害。

    蜀人震惊于官军速至,必然听见风声就无法防守了。”于是命令尉迟迥督率开府元珍、乙弗亚、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宇文升等六军,带领带甲士兵一万二千人,战马一万匹,前往伐蜀。

    魏废帝二年(553)春天,从散关出发,经由固道、白马,指向晋寿,开辟平林旧道。

    前军抵达剑阁,萧纪的安州刺史乐广,举州率先投降。

    萧纪的梁州刺史杨乾运当时镇守潼州,也向大军投降。

    六月,尉迟迥抵达潼州,大宴将士,率军西行。

    萧纪的益州刺史萧扌为不敢交战,据城自守。

    尉迟迥进兵包围。

    当初,萧纪抵达巴郡,听说尉迟迥来犯,派谯淹回兵救援。

    尉迟迥分别派元珍、乙弗亚等人率轻装骑兵将其击败,谯淹投降。

    萧扌为前后交战数十次,都被尉迟迥打败。

    萧扌为与萧纪之子、宜都王萧肃,以及其文武部属,前来军营请求接见,尉迟迥依照礼节接待。

    让他的部属等人,各自恢复原来的职业。

    只没收奴仆和库存来奖赏将士。

    号令严明,军中没有谋私利的人。

    诏命尉迟迥任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由于平蜀之功,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公爵。

    剑阁以南的地区,由他秉承旨意任命或升降罢免官员。

    尉迟迥明定赏罚,恩威并举,安定新邦,经营尚未归附之地,蛮族感激而归附。

    尉迟迥十分孝顺,侍奉老母从不懈怠。

    虽然时常在外,但所得四时美味食品,一定要先奉送给母亲,然后才敢吃。

    大长公主年高多病,尉迟迥从前在京师时,每次退朝探问起居,神色都显得忧虑憔悴。

    大长公主总是和颜悦色地进食,以安慰儿子。

    太祖知道尉迟迥性格淳厚,就调他入朝,以安慰其母。

    派大鸿胪到郊外慰劳,赏赐尉迟迥礼服礼帽。

    蜀人思念他,树立石碑歌颂他的功德。

    孝闵帝登基,升任柱国大将军。

    又因为尉迟迥有平定蜀地的大功,同汉代被封为冠军侯的霍去病一样,封他为宁蜀公。

    晋封蜀公,食邑一万户。

    宣帝即位,任命尉迟迥为大前疑,出任相州总管。

    宣帝驾崩,隋文帝辅佐朝政,由于尉迟迥名望地位素来很高,害怕他另有图谋,就命令尉迟迥之子、魏安公尉迟..带去诏书,以会葬名义征调尉迟迥。

    随即以郧公韦孝宽代替尉迟迥担任总管。

    尉迟迥认为隋文帝当政,图谋篡位,于是谋划起兵,留下尉迟..而不受替代。

    隋文帝又派侯正破六汗裒到尉迟迥那里说明旨意,秘密给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带去信,命令他们作好准备。

    尉迟迥听说此事,杀掉长史及破六汗裒。

    于是集合文武官员及百姓,登上城墙北楼而命令道:“杨坚以平庸之才,借皇后父亲的权势,挟制幼主,号令天下,作威作福,赏罚不分,其背叛君主的行迹,已暴露无遗。

    我身为将相,与君主有舅甥之亲,同甘共苦,本应一体。

    先帝把我任命到这里,本来就寄托着安危大计。

    如今打算与各位集合义士,匡复国家,保护百姓,进可享受荣华名望,退可保全为臣节操。

    各位认为怎样?”于是众人全都听从命令,人人感奋。

    尉迟迥自称大总管,秉承旨意设置官府。

    当时赵王宇文招已经入朝,留下小儿子在这里,尉迟迥又拥戴他以号令天下。

    尉迟迥弟弟的儿子尉迟勤,当时任青州总管,也听从尉迟迥。

    尉迟迥所管辖的相、卫、黎、毛、..、贝、赵、冀、瀛、沧各州,尉迟勤所管辖的青、胶、光、莒各州,全都跟随尉迟迥,拥有军队数十万。

    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自据州响应尉迟迥。

    尉迟迥又向北交结高宝宁,联络突厥;向南联络陈国,答应割让长江、淮河一带的土地。

    隋文帝于是派兵讨伐尉迟迥,任命韦孝宽为元帅。

    尉迟..率领十万人入据武德,驻扎在沁水东岸。

    韦孝宽等人率领各军,隔水相峙。

    隋文帝又派高赹急驰督战。

    尉迟..布阵二十里,指挥军队稍向后退,想等韦孝宽军渡过一半时再发动进攻。

    韦孝宽乘对方后退,鸣鼓齐进,尉迟..大败。

    韦孝宽乘胜进抵邺城城下。

    尉迟迥与儿子尉迟..、尉迟..又出动全部兵力,共十三万人,在城南列阵。

    尉迟迥另外统领一军,都是头戴绿巾,身穿锦袄,号称黄龙兵。

    尉迟勤率兵五万,从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骑兵率先赶到。

    尉迟迥久在军中,年岁虽老,仍穿着甲胄上阵。

    他部下的士兵,都是关中人,为他奋力作战。

    韦孝宽等人失利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