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悛亲自率领施工并严厉督促,于是才修建起来。

    汉寿人邵荣兴一家六代同灶吃饭,一齐生活,刘悛标帜了他的家门以作表彰。

    刘悛精明强干,有世俗情调,和一般群众关系很好。

    蛮王田僮住在山中,年龄已经一百多岁,南谯王刘义宣为荆州刺史,田僮出来拜见,到现在又出来拜见刘悛。

    明帝逝世,刘悛上表请求前往奔丧。

    下诏让他带职返回都城,官吏民众前来送行的有几千、几万人。

    刘悛和人们一一握手,流下了眼泪,百姓非常感动,赠送十分丰厚。

    桂阳之难以后,加封宁朔将军,协助镇守石头城。

    他的父亲刘面力在大航战死,刘悛当时正遇上疾病,由别人扶着趴在路边,大声哭叫着寻找父亲的尸体。

    父亲的尸体头顶后面受伤缺少一块,刘悛割下自己的头发补上。

    他守丧呆在坟墓的旁边,冬天不穿棉衣。

    齐高帝替代刘面力做领军,他一向与刘面力友好,写信劝说刘悛好好节哀自勉。

    建平王刘景素反叛,高帝总统各路军马。

    刘悛刚刚免除了服丧,高帝召刘悛和他的弟弟刘..入省台,打算让他们率领部分军队。

    等见到后,都是又疲惫又瘦弱,已经走形,这才打消了念头。

    霸业刚建立的时候,刘悛首先表达了自己效忠的诚心,沈攸之的事情发生后,加封他为辅国将军。

    后来担任广州刺史,继承爵位为鄱阳县侯。

    武帝从寻阳回来,遇到了刘悛,欢乐设宴叙说旧情,停了十几天才结束。

    让文惠太子和竟陵王刘子良牵衣提鞋,以显示对父亲的朋友的恭敬。

    齐国接受禅让,他的封国被废除,平西记室参军夏侯恭叔上书,认为柳元景是中兴功臣,刘面力是为皇帝的事情献身,应该保存封爵。

    诏书指示说这些都是和时运一起兴衰,不能再加考虑。

    起初,苍梧王被废除,齐高帝在中华门集会议事,见到刘悛,便对他说:“你昨天值班吗?”刘悛说:“我昨天正在值班,而有一个急事到外面去了。”到了现在,皇上又对刘悛说:“和功名有关的事,人们总是忘不了,卿过去在中华门回答我的提问,为什么企图回避世上的事情?”刘悛说:“臣世代承领宋朝的恩情,家门蒙受齐朝的厚爱,超于平常的功勋,不是臣所能做到的,哪敢不以实际情况回答?”后来改任太子中庶子,兼任越骑校尉。

    当时武帝在东宫,常常到刘悛的官署中去,一直闲谈到傍晚,曾赐给他屏风和帐子。

    武帝即位,改为兼任前军将军。

    后来任命他为司州刺史。

    刘悛的父亲刘面力讨伐殷平,平定寿阳,没有任何侵犯和祸害,老百姓很称赞他们的德行,为他们立碑纪念。

    刘悛步行从寿阳赴任,路过刘面力的石碑,跪拜致敬,流泪哭泣。

    他在州内设立了学校,曾经得到古代的礼器铜飠甑、豳山铜飠樽、铜豆、钟各二口,献了上去。

    后又改任长兼侍中。

    车驾多次到刘悛的住宅中去。

    他的住宅中大修假山和水池,建造用瓮口做的窗户。

    武帝戴着鹿皮帽,披着刘悛的虎皮被,在窗内宴饮作乐。

    他把帽子赐给刘悛,直到夜里才回去。

    后来跟着皇上登上蒋山,皇上多次感叹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回头对刘悛说:“这是比喻您的。

    世上的人说富贵后好改变平素的感情,我虽然拥有四海,今天和卿要尽平民的快乐。”刘悛起身拜谢。

    逐渐地升迁为始兴王前军长史、平蛮校尉、蜀郡太守,负责益州府州事。

    起初,高帝辅佐政事,打算铸造钱币,因为处在两朝禅让的时间,没有来得及施行。

    建元四年(482),奉朝请孔觊上呈奏表《铸钱均货议》,言辞引证十分广博,其中大略意思是:“食物与财物互相连通,道理和形势自然如此。

    李悝说:‘买粮太贵就要损伤众人,太贱就要损伤农民。

    众人受到损伤就会分离溃散,农民受到损伤就会国家贫穷。

    太贱与太贵,在要造成损伤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三吴是国家的关键,几年来不断遭受水灾,而买粮不贵,这是因为天下钱币少,而不是因为谷物丰收才变贱的,这一点不可不分辨清楚。

    铸钱的弊端,在于轻重屡次变化。

    重钱的忧虑是难用,而难用属于较小的缺陷;轻钱的弊端是盗铸,而盗铸则是很深的祸患。

    人们盗铸,严峻的法律也不能禁止,其原因是由于上面的当权者吝惜铜、图省工。

    吝惜铜、图省工,是由于认为钱是无用的东西,只是用以进行交易,务必要让它轻而且数量多,使它省工而容易制成,没有详细考虑它造成的祸患。

    “自从汉朝铸造五铢钱到宋文帝,经历了五百多年,制度在各个时代都有所废除和新兴,而五铢钱却没有改变,这说明了它的轻重值得取法,找到了货币的合适分量。

    我以为应该设置钱府,各地长官贡献金属,大力兴办熔铸。

    钱重五铢,完全依照汉代的办法。

    如果是官家铸造的其他钱币已经发行到民间,应该严格控制,停止使用,轻小破缺没有周围轮廓的,一律不准流通。

    官钱细小的,折合重量,销毁重铸为较大的。

    要有利于贫困善良的人们,而堵塞奸邪取巧的门路。

    钱币统一了,远近都一样,老百姓可以乐业,市场交易没有争执,衣食就会丰富繁荣起来。”当时的舆论大多认为钱币分量太轻数量减少,应该更加广泛地铸造,加重它们的分量,以防止有人捣鬼。

    高帝让各州郡大量购买铜和炭,正遇上他逝世,事情便停了下来。

    永明八年(489),刘悛对武帝说:“南广郡地区蒙山下面有一座城名叫蒙城,大约有二顷地,有冶炼炉四处,高一丈,宽一丈五尺。

    从蒙城渡水向南走一百来步,在平地上掘土深二尺,就可以得到铜。

    又有古代掘铜的坑深二丈,而且居住的地方还留存着。

    邓通是南安人,汉文帝曾经准许邓通在严道县铜山铸钱。

    现在蒙山就在青衣水南面很近的地方,青衣水左侧都是在古代秦国严道县的地面。

    青衣县,文帝改名为汉嘉。

    而且蒙山离南安二百里路,这里必定是邓通铸钱的地方。

    最近叫了一个蒙山的獠人出来,他说‘很值得经营’。

    这个主张如果可以成立,利润是无穷的。

    同时献上了蒙山的铜一片,还有铜石一片,平州的铸铁刀一口。”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派遣使者进入蜀地铸钱,得到了一千多万,因为费工太多才停止了。

    刘悛仍然代替始兴王萧鉴做益州刺史、监益宁二州诸军事。

    刘悛既能借助于过去的恩宠,尤其善于迎合权贵,对于宾客和女子的闺房,供应的费用奢侈广大。

    罢免了广、司二州的职务,他把所有的资财都贡献了出来,家里没有一点留存。

    在蜀地曾经做了一个金浴盆,其余的金银财物和这相当。

    罢官后以本来的官号返回京城,打算贡献出来,而武帝逝世了。

    郁林王新登皇位,刘悛的奉献减少。

    郁林王知道了,暗示有关部门拘捕了刘悛交给廷尉,将要把他杀死。

    明帝进言解救他,受到宽大,改为禁锢终身。

    虽然遭到废黜,而宾客却每天都来看望他。

    海陵王即位,以平民的身份被任命为兼左户尚书,不久任命为正职。

    明帝登基,加封他兼任骁骑将军,恢复原来的官职驸马都尉。

    刘悛历朝都受到良好的待遇,高帝为鄱阳王萧锵纳刘悛的妹妹为妃子,从此和皇室联姻。

    王敬则反叛,刘悛出京守卫琅笽城,转任五兵尚书。

    刘悛兄弟因为他们的父亲死在朱雀航,所以终身不再走这条路。

    明帝逝世,东昏侯即位,改任他为散骑常侍,兼任骁骑将军,尚书职务依旧。

    护送皇帝的灵柩,路经朱雀航,十分感伤悲痛,到了曲阿死去。

    追赠为太常,常侍、都尉的职务仍然如同过去。

    追加谥号叫敬子。

    刘孝绰传刘孝绰,字孝绰,本名叫冉。

    幼年聪明敏捷,七岁能作文章。

    他的舅舅齐国的中书郎王融对他十分赏识,深感奇异,乐于和他一块到亲友那里去,号称神童。

    王融常说:“天下的文章如果没有我,当数阿士。”阿士就是刘孝绰的小名。

    他的父亲刘绘,在齐朝的时候掌管诏诰,刘孝绰当时十四岁,刘绘常常让他代替自己起草文件。

    父亲的朋友沈约、任窻、范云等人听到他的名声,驾车前往会见,任窻尤其欣赏喜爱。

    范云年长刘绘十余岁,他的儿子孝才与孝绰年龄都是十四五。

    等范云见了刘孝绰,便论年龄长幼,于是就让孝才拜他。

    他又兼善草隶书法,自己认为书法与父亲的相似,于是便改变为别的书体。

    梁朝天监初年,自家中出来担任著作佐郎,写了一首《归沐诗》赠给任窻,任窻回复说:“彼美洛阳子,投我秋怀作,讵慰耋嗟人,徒深老夫托。

    直史兼褒贬,辖司专疾恶。

    九折多美疹,匪报庶良药。”他就是这样被名流所重视。

    后来升迁兼任尚书水部郎。

    上表感谢,皇上自写敕书回答说:“美丽的锦缎不必马上就制作,登记的文簿应该逐渐去学习。”不久皇上正式即位。

    武帝当时就着宴会的机会,让沈约、任窻等言志赋诗,刘孝绰也被邀请。

    他曾经陪同宴饮,在座席上作诗七首,武帝看了他的文笔,篇篇嗟叹赞赏,由此朝内外改变看法。

    逐步升任秘书丞。

    武帝对舍人周舍说:“第一官应当知道用第一人。”所以让刘孝绰担任这一职务。

    后来担任太子属官,负责东宫管记。

    当时昭明太子喜欢文士、爱好文章,刘孝绰与陈郡的殷芸、吴郡的陆翺、琅笽的王筠、彭城的到洽等一同见礼。

    太子建造乐贤堂,便让人先画上刘孝绰的肖像。

    太子的文章,众位才士们都想编录,太子惟独让刘孝绰编集并写序言。

    后来改任他兼廷尉卿。

    起初,刘孝绰与到溉兄弟关系十分亲密,到溉少年时是孤儿,住宅靠近和尚的寺院,刘孝绰前往到溉那里去,正好看见黄色的卧具,刘孝绰说这是和尚用的物品,拍手嘲笑。

    到溉知道了他的意思,挥拳揍他,他被打伤了口部,然后离去。

    又曾与到洽同游东宫,刘孝绰自以为才能比到洽强,常常在宴会的座席中嗤笑鄙薄到洽的诗文,到洽非常怨恨他。

    后来刘孝绰做了廷尉,带着一个小妾进入廷尉衙门,而他的母亲仍然留在私人宅院。

    到洽不久担任了御史中丞,派遣令史上呈奏书弹劾他,说“携带少妹于豪华官府,遗弃老母于简陋宅院”。

    武帝为了隐蔽他的不良行为,把“妹”字改为“姝”字。

    刘孝绰因此被免官。

    几个兄弟当时都跟随藩王住在荆州、雍州,他便给他们写信谈论和到洽相处不平的事情十件,其中内容都是控诉到氏的。

    他又誊写了一个副本寄给东宫,昭明太子让人把它烧掉,而不打开观看。

    刘孝绰免职以后,武帝几次让仆射徐勉宣旨抚慰他,每当朝廷宴会时常常一块参加。

    后来武帝写了一首《籍田诗》,又派徐勉首先送给刘孝绰。

    当时奉诏作诗的有几十人,皇帝因为刘孝绰的诗精工,当天起用为西中郎湘东王咨议参军。

    升迁为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因为接受了别人的一束绢,被赠送的人所起诉,降职为信威临贺王长史。

    晚年恍忽不得志,后来担任秘书监。

    起初,刘孝绰母亲去世,在家守丧,冬季喝冷水,因此得了冷癖,于大同五年(539)死在官任上,年龄五十九岁。

    刘孝绰少年就有盛名,他倚仗意气,自负才能,常常侵侮、忽视旁人。

    有不合自己心意的,就极力诋毁。

    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繱等人都受到当时的优良待遇,刘孝绰尤其轻视他们。

    常常于朝廷集会同聚,和公卿处在一块时与他们没有话说,反而叫住喝道的士卒打听一些道途之间的事情,因此得罪了许多人,前后五次被罢免。

    刘孝绰的辞藻被后起士人所效法,当时很重视他的诗文,每作一篇,早晨写成,晚上传遍,爱好者都背诵抄写,一直流传到河朔一带,亭阁、苑囿、楹柱、墙壁,无处不题写。

    他的论文集几十万字,流行在当时。

    兄弟和众位儿子堂侄当时有七十人,都能写文章,是近古以来所没有的。

    他的三个妹妹,一个嫁给了琅笽的王叔英,一个嫁给了吴郡的张嵊,一个嫁给了东海的徐悱,都很有才学。

    徐悱的妻子诗文尤其清拔,就是人们所称的刘三娘。

    徐悱是晋安郡的士卒,因为丧事回到建邺,他的妻子写的祭文,文辞十分凄凉悲痛。

    徐悱的父亲徐勉本来打算写一篇哀辞,等他看到了这篇文章,便搁笔不写了。

    刘..传刘調字士温,是刘绘的弟弟。

    少年时期就有业务专长,文采、篆隶、绘画都为当世所称道。

    当时有个荥阳的毛惠远善于画马,刘調善于画妇女,都是当时第一。

    刘調的妹妹是齐朝鄱阳王的妃子,夫妻关系很好。

    鄱阳王被齐明帝所杀死,王妃追念伤怀,于是成为重病,医生无法医治。

    陈郡有个人叫殷茜,善于画人面像,与真的没有区别,刘調就让殷茜画下鄱阳王的像,并且画下王平生所宠爱的姬妾和他一齐照镜子的情状,好像就要一起睡觉的样子。

    刘調便秘密地让乳母拿给王妃看,王妃看了画便唾他,并且骂道“本来就应该早死”。

    于是恩情便中断了,病也好了。

    这个姬妾也因被废而十分痛苦,于是便把这幅画烧掉了。

    刘調在齐朝做官,曾任尚书吏部郎,义兴太守。

    在刘绘前面去世。

    宗越传宗越,南阳叶县人。

    本来是南阳的次等门第。

    安北将军赵伦之镇守襄阳,襄阳有很多杂姓,宗越更被降为贱役门第。

    最初出来做官补任郡吏。

    父亲被蛮人所杀,宗越在街市上刺杀了仇人。

    太守夏侯穆嘉奖他的这种精神,把他提拔为队主。

    蛮人中有盗贼的,常常派宗越去讨伐,去则立功。

    他家中贫穷没有钱买马,总是手拿刀盾步行出阵,单身挺战,众人都不能抵挡。

    每一次战胜,郡将就赏钱五千,因此能够买到一匹马。

    元嘉二十四年(447),他上表文帝,请求恢复次等门第,迁移户口归属冠军县,允许了。

    二十七年,他随从柳元景侵魏,隶属于柳元怙,负责马幢,立了战功,回来后补任后军参军都护,随王刘诞开玩笑说:“你是什么人,便得到了我府中的这四个字?”宗越回答说:“佛俚还没有死,不愁得不到咨议参军。”刘诞大笑。

    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江夏王刘义恭大司马行参军、济阳太守。

    臧质、鲁爽反叛,朝廷进行讨伐,宗越的战功居多,追赶到了江陵。

    当时荆州刺史朱修之还没有到,宗越斩杀很多,又追获南郡王刘义宣子女,因此被免官囚禁在尚方狱中,不久被宽恕。

    追论前面的功劳,封为范阳县子。

    大明三年(459),他担任长水校尉。

    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造反,宗越率领马军隶属于沈庆之进攻刘诞。

    城池攻陷后,孝武帝命令把城内的成年男子全部杀死。

    宗越受旨进行杀戮,亲身执行任务,无不先加以抽打,还有的是先鞭打他们的脸部,他欣欣然若有所得,共杀了几千人,改封为始安县子。

    前废帝景和元年(465),晋升爵位为侯,召为游击将军、直阁,兼任南济阴太守,改兼南东海太守。

    废帝凶暴无道,而宗越、谭金、金童都为他效命,处死群公和何迈等,无不尽心竭力,所以废帝凭借他们为爪牙,无所顾忌。

    赐给宗越等美女金帛,充满他们家中。

    宗越等武人粗大强壮,见识不远,感激以往的意气,都没有二心。

    废帝当时南巡,第二天早晨就出发,当天夜里完全听任宗越等人出外住宿,明帝因此顺利平定了混乱局面。

    第二天清晨,宗越等人都回到宫中,受到了很优厚的抚慰。

    宗越改兼南济阴太守,本官依旧。

    宗越既然很为废帝尽心,担心明帝不能容纳。

    皇上接待虽然很厚,但心里却很恐惧。

    皇上的意思也不愿意让他们继续住在宫里,便从容地对他们说:“卿遭遇到暴虐的朝廷,辛苦的时间很久了,兵马大郡,随卿挑选。”宗越等平素里就已经自生怀疑,等听到了这种意思,都相顾失色。

    于是便阴谋作乱,他们把这种想法告诉了沈攸之,沈攸之又完全报告了明帝,当天就把他们下狱处死。

    宗越善于建立营阵,常常是几万人驻扎,自己骑着马在前面走,让军人跟随在后面,马停下来,营房也就建成了,不曾参差不齐。

    等沈攸之代替殷孝祖做南讨的先锋,当时殷孝祖刚刚死去,众人心里都很恐惧。

    沈攸之感叹说:“宗公可惜,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但宗越性格严酷,喜欢进行刑杀,当时王玄谟带兵也少有恩德,将士们为他们编了歌谣说:“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玄谟犹尚可,宗越更杀我。”吴喜传吴喜,吴兴临安人。

    本来名字叫喜公,明帝给他减为喜。

    最初做官是当领军府的白衣吏。

    少年知书,领军将军沈演之让他写起居注,写完以后,暗诵大略都能上口。

    沈演之曾经写了一份辞让表,还没有上奏,奏折丢了,吴喜曾经见过一次,就把它写了下来,没有一点遗漏。

    沈演之十分欣赏他。

    由此他涉猎《史记》、《汉书》,颇了解古今之事。

    沈演之的学生朱重人入宫担任主书,推荐吴担任主书吏,晋升为主图令史。

    文帝曾经找图书,吴喜开卷倒着送上,文帝很生气,把他赶了出来。

    正遇上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征讨蛮人,上书文帝请求让吴喜跟随自己,后被孝武帝所欣赏。

    逐步升迁为河东太守、殿中御史。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吴喜请求得到精兵三百人到东方效死。

    文帝非常高兴,就封他为建武将军,挑选羽林勇士配备给他。

    谈论的人认为吴喜是耍笔杆的,不曾做过将领,不可以派他去。

    中书舍人巢尚之说:“吴喜跟随沈庆之久经军营生活,性格既勇敢,又熟悉战阵,如果能任用他,必然会有成绩。”吴喜于是东讨。

    吴喜在孝武帝时代常被任用,性格宽厚,所到之处人们都很怀念他。

    及至东讨,百姓听说吴河东来了,便望风归降或逃散,因此吴喜所到的地方都打了胜仗。

    升迁为步兵校尉,封为竟陵县侯。

    东部平定,他又率领部队南讨,调任寻阳太守。

    泰始四年(468),改封为东兴县侯,任命为右军将军、淮阳太守,兼太子左卫率。

    五年,转为骁骑将军,太守、兼率职务依旧。

    这一年,在荆亭大破魏军。

    六年,又率领军队向豫州抵御魏军,加都督豫州诸军事。

    第二年返回建邺。

    起初,吴喜东征,告诉明帝如果抓到了寻阳王刘子房和各个贼帅,就在东部斩首。

    东部平定以后,吴喜见南贼正凶,担心以后翻覆受祸,便把刘子房活着送回都城。

    其他几个主帅顾琛、王昙生等人都被保全了性命。

    皇上因为吴喜刚立了大功,没有过问,而心里却挂念着。

    等平定了荆州,他恣意抢掠,贪赃私藏数以万计。

    又曾经对客人说汉高祖、魏武帝原本是什么人。

    皇上听了十分不高兴。

    后来寿寂之死了,吴喜心里很恐惧,于是乞求做中散大夫。

    皇上尤其怀疑他。

    等皇上有了病,为身后的事情打算,怀疑他将来不能侍奉幼主,于是便赐他自杀。

    皇上把他召入内殿,和他开玩笑,谈话很融洽,赐给他名食和皇帝用的金银器具。

    而又指示执行命令的人不要让食器在吴喜家里过夜。

    皇上平素多忌讳,不想让食器停放在凶祸房中,所以才这样安排。

    等吴喜死了以后,发诏令赠予财物办理丧事,儿子吴徽人承袭了他的爵位。

    曲江公萧遥欣传曲江公萧遥欣字重晖,是始安王萧遥光的弟弟。

    宣帝的哥哥西平太守萧奉之没有后代,就把萧遥欣过继为曾孙。

    萧遥欣在幼年的时候,就体形很高,明帝曾经对江纏说:“遥欣虽然年幼,但看他的神采,很有骨力,必定会成为美才,只是不知道时运怎样。”安陆昭王萧缅说:“不担心他们兄弟不富贵,只是怕萧缅来不及见到。”说话间惨然而悲哀。

    他年龄刚刚七岁时,有一次出了斋房,看见有一个附近的小孩,善于弹射飞鸟,无不应弦坠落。

    萧遥欣对他说:“一般的游戏很多,何必急着弹射小鸟!鸟自己在空中飞翔,对人有什么妨碍?无趣味地杀害这些生灵,也不要太急迫。”小孩被他的话所感动,就不再弹鸟。

    当时的少年都喜欢这种游戏,于是各处也都停止了。

    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便博览经史。

    二十岁任命为中书郎。

    明帝入朝辅佐国政,萧遥欣与始安王萧遥光等人参与政事,凡是他所谈论推荐的,都是优秀人才。

    因此朝野人士归向,轩盖盈门。

    延兴元年(494),明帝以萧遥欣为延州刺史。

    当时丰城公萧遥昌出京镇守寿春,明帝在便殿秘密为他设宴,始安王萧遥光也在座,明帝凄惨地对萧遥欣说:“昭王说,不担心你们兄弟不富贵,而怕来不及见到,现在怎么样呢?”于是悲痛得不能自制,君臣都呜咽不止,侍从们泪如雨下。

    等到停泊在欧阳岸边,他忽然对左右的人说:“近来为什么都不见有人弹射?”左右的人说:“有门生因为弹射而使人感到悯惜,便以此废弃,到处都停止了。”萧遥欣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随便说说罢了,怎么因此就断绝了呢?”建武元年(494),晋升官号为西中郎将,封为闻喜县公,调任荆州刺史,加官都督,改封为曲江县公。

    明帝的子弟都还弱小,晋安王萧宝义有残疾,所以由萧遥光主管扬州,居于中心,萧遥欣住在陕西,在外面,权威都在他的门下。

    萧遥欣喜爱武勇,聚养武士,作为护卫。

    永泰元年(498),诏令萧遥欣以本官兼任雍州刺史、宁蛮校尉,迁移州镇到襄阳。

    魏军退走后,他没有离开。

    去世后,追赠为司空,谥号为康公,埋葬用的是王礼。

    萧颖达传萧颖胄的弟弟萧颖达,少年时好勇任气。

    萧颖胄在齐朝建武末年负责荆州事务,萧颖达也做西中郎外兵参军,都在西府。

    齐朝末年国家多难,颇不能自安,于是便与哥哥萧颖胄起兵。

    萧颖达的弟弟萧颖孚从建邺被庐陵人..景智暗中引荐,与他一齐南归。

    萧颖孚顺着山翻越障碍,才侥幸逃脱。

    路上断了粮食,后来因为吃得过饱而死。

    建康平定,梁武帝任命萧颖达为前将军、丹阳尹。

    等接受禅让,赠萧颖孚为右卫将军,封萧颖达为作唐侯,担任侍中、卫尉卿。

    后出京为豫章内史,他心里十分气愤。

    没有出发以前,参加了华林宴,酒后在座席上说话不高兴。

    沈约于是劝酒,想趁机让他消消气。

    萧颖达却大骂沈约说:“我今天的形貌,正是您这老鼠所造成的,为什么又来劝我喝酒!”整个座席上都很惊愕。

    梁武帝对他说:“你是我家阿五,沈公一向享有厚望,你怎么能轻慢无礼。

    如果以法治你的罪,你有什么理说!”萧颖达到底没有一句话,只是大声哭泣,武帝心里很愧疚。

    不久,调任江州刺史。

    时间不长,悬瓠归附,萧颖达的长史沈蠫等被盗贼残酷地杀害,众人很怀疑是萧颖达,有人还传言他谋反。

    梁武帝派遣直阁将军张豹子声称到江中讨伐盗贼,实际上是让他防备萧颖达。

    萧颖达知道了朝廷的意思,只是饮酒不问州里的事情。

    后来死在左卫将军任上,谥号康侯。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是齐高帝的第二个儿子。

    宽厚仁慈、弘博高雅,有成大器的度量,高帝对他特别钟爱。

    在宋朝做官担任尚书左户郎,钱塘令。

    高帝击破薛索儿,改封在西阳,而把他先前的爵位赐给了萧嶷,为晋寿县侯。

    后来担任武陵内史。

    当时沈攸之责令蛮人以钱财赎罪,讨伐荆州地界内的诸蛮邦,于是到了五溪。

    切断了鱼盐的供应,群蛮怨恨愤怒。

    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死了沈攸之的使者,沈攸之责求赎罪钱财上千万,田头拟只交五百万,就生气而死。

    他的弟弟娄侯篡位登基,田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了獠人当中。

    这时蛮邦大乱,抄掠到了郡城下,萧嶷派遣队中主帅张英儿将他击破。

    田都在獠人中请求立他为王,而娄侯也归附了。

    萧嶷在郡狱中把娄侯杀死,命令田都继承他的父亲,蛮国的众人才安定下来。

    后来入京做了宋顺帝的骠骑从事中郎。

    他曾去拜望司徒袁粲,袁粲对别人说:“这是后来的英才啊!”齐高帝住在领军府中,萧嶷住在青溪的宅院里。

    苍梧王曾经夜里隐瞒身份出行,打算偷袭宅院,萧嶷命令左右的人在院中舞动刀枪,苍梧王从墙缝中窥见已经有了准备,便离去了。

    高帝忧虑危难,十分心急,他的心腹荀伯玉劝高帝渡江在江北起兵。

    萧嶷进谏说:“皇上凶狂,人们不能自保,单独行动的道路,易于立功,而在外州起兵,很少有能取胜的,就在这里立足谋划,万万不可失策。”等到苍梧王死去,高帝告诉萧嶷说:“大事已经判定,你明天可以一早入京。”顺帝即位,转任侍中,总管宫内的值班保卫。

    沈攸之叛乱发生,高帝进入朝堂,萧嶷出京镇守东府,加封冠军将军。

    到了袁粲举兵的那天晚上,丹阳丞王逊宣告叛变,先到了东府,萧嶷派帐内的军中主帅戴元孙领兵二千人跟随薛道深等一齐到达石头城,烧毁城门的功劳,戴元孙参与了。

    在此以前,王蕴献出了自己的部下六十人帮助进行城防,实际上是让他们做内应。

    萧嶷知道王蕴怀有二心,不供给他们武器,分开安置在外面。

    等事变发生以后搜索检查,都已经逃跑了。

    上游平定以后,武帝从寻阳回来。

    萧嶷出京担任都督、江州刺史。

    以制定策略的功劳,改封为永安县公。

    调任镇西将军、都督、荆州刺史。

    当时高帝担任辅佐大臣,萧嶷力求节俭,停止府州的迎接仪式。

    等到了荆州,袒开胸怀采纳善言,独坐思考政事。

    王俭给萧嶷写信说:“古老的楚地一片萧条,多年以来多灾多难,政治荒乱,人心分散,实在需要认真治理。

    您一到职便开始整顿,英风壮美,江汉获得重生,八方仰慕大义,自从庾亮以来,荆州没再有过这样的政治。

    古人说‘一月见效’,而您十天便达成化育,岂不美善!”起初,沈攸之想要聚集人众,启发人们互相告发,士子和平民因此而判服劳役的十分众多。

    萧嶷到任后,一个月放了三千多人,现正服刑的囚犯刑期五年以下和台阁没有联系的,统统宽大释放。

    因为市场收税太重,实行了很多放宽和替代政策,百姓们非常高兴。

    禅让期间,齐武帝想迅速稳定大业,萧嶷对这事犹豫不决,沉默不语。

    建元元年(479)高帝即位,大赦的诏令还没有到达,萧嶷提前下令免除辖区以内升明二年(478)以前的拖欠赋税。

    后来调任侍中、尚书令、都督、扬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豫章郡王。

    正赶上魏朝军队行动,诏令以萧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统领八州。

    不久赠给油络侠望车。

    建元二年,赠给仪仗二十人。

    这年夏天,在南蛮园东南开建楼馆成立学校,上表说明情况。

    招收学生三十人,录取旧家族中父亲、祖父位居正副台郎的年龄二十五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人来补足。

    设置儒林参军一人,文学祭酒一人,劝学从事二人。

    对老师行释菜礼。

    因为谷物价格过贱,允许学生拿米作为抵口钱,优等的每斛抵一百钱。

    义阳的强盗统率张群亡命多年,击鼓行路进行抢劫,义阳、武陵、天门、南平四郡的边界被他们破坏,沈攸之连年讨伐,没有捉住,于是便以脚当头地加以任用。

    沈攸之起事,张群随从开往郢都,在路上首先叛变,在三溪集结营寨,倚凭深溪进行拒守。

    萧嶷派遗中兵参军虞欣祖为义阳太守,让他放下架子去引诱捉拿他,备下厚礼赠给他,于是在座位上把他斩首,他的党羽都逃散,四方各郡获得安宁。

    后来入京担任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统率二州,侍中职务保留不变,增加兵卒,增置僚佐,以军队先锋临川王萧映府中的文武官员配给司空。

    萧嶷因为将要返回都城,修建官舍和道路,规定东归的部下不许携带州府的东西出城。

    他从江津出发,前来送行的男女数千人都掉下眼泪。

    萧嶷从江陵出发感染了疾病,到了都城还没有痊愈,皇上深感忧虑,为此而实行大赦,建元三年(481)六月二十四日的赦令就是。

    病痊愈后,皇上驾临东府,给他配金石药物,让他乘坐车子到宫中六门散心。

    武帝即位后,晋升为太尉,增加兵士和辅佐官员,解去侍中职务,增加仪仗三十人。

    建元年间,因为武帝办事曾经不合旨意,高帝很有另立太子取代嫡长子的意思。

    而萧嶷侍奉武帝恭谨尽礼,不曾违抗过他的意见,所以武帝对他爱重很深。

    他的性格十分孝顺,高帝逝世,哭泣过度,眼睛耳朵都出血了。

    永明元年(483),兼任太子太傅,解去了中书监职务。

    宋武帝以来,州郡的俸禄和各种供给,大多随着当地的出产,没有一定的标准。

    萧嶷上表请求明文确立标准,分别下达到四方,永远作为固定的制度,被采纳了。

    萧嶷不参与朝中事务,而言事或者密谋,多被信任采纳。

    服丧期满,加封侍中。

    根据宋朝元嘉时期的制度,诸王进入斋阁,可以穿戴白色衣帽拜见君主,只有出了太极殿的四面厢房,才改穿朝服。

    近世以来,这些规矩都中断了。

    皇上与萧嶷是同母所生,互相友爱和睦,宫内的私宴,准许依照元嘉时的规矩。

    萧嶷坚决推辞,不接受命令;只有皇帝的车驾到他的府第去,才穿白色衣服、戴乌纱帽来陪宴。

    至于衣服制度,常常是一切请示,什么事都不自己独断专行,务求减省,都没有被批准。

    又请示说:“北面府第中的旧住所,本来是很豪华的,臣往年建了一个小眠斋,都是补接建成的,不违背规格。

    主要是红柳松柏华美,一时清新干净,东府中又有这样的斋房,也是豪华的房屋,这样臣就顿时有了两处住址,自己心中感到非常不安。

    听说东宫的玄圃中,有一座柏屋,结构十分古拙,臣就想拆毁拿来献给太子,不过这样不但说明以前做得不对,而且补接很多,不可移动,也怕外面有人会说闲话,不知道可有允许赠送东府斋房的道理么?”皇上答复说:“看到来信,你劳累有病,而且不能行动,为什么还要写那样长篇的文字!”终于没有答应。

    永明三年(485),文惠太子讲《孝经》结束,萧嶷请求解除太傅的职务,没有批准。

    萧嶷常常忧虑事情过于满盈,又利用宴会的机会请求解除自己的扬州刺史职务授给竟陵王萧子良,皇上终于没有答应,说:“你这整个一生,都不要再多说了。”武帝即位以后,频繁的颁发诏书拜谒皇陵,都没有落实,就派萧嶷去拜陵。

    回来的时候路过延陵季子庙,观看井水喷涌,有一头水牛冲进自己下属的人群中,值勤的兵士把牛抓住要进行追查,萧嶷不许,拿了绢纱一疋,横系在牛角上,放回到它的家中。

    他为政宽厚,所以很得朝内外人们的欢心。

    永明四年(486),唐宇之贼兵起事,萧嶷启奏皇上说:“这些小贼寇,完全是出于凶蛮愚蠢,天网宏大,道理不需要讨论。

    只是圣明的皇帝可以侥幸不遇上这种事情。

    近来传闻,都说是有原因而造成这种结果的。

    所有大大小小的士子黎民,常常以小利奉公,不顾所损失的十分重大。

    揭发纳税中的取巧行为,督察救济中的微小漏洞,隐藏人丁户口,所有这些条例制度,实在会增加怨气。

    这些都是眼前的利益,不是天下大计。

    一家当中,尚且不能精确,宇宙之内,怎能全部理清!公家何尝不知道人间有许多欺诈伪巧,古今正因为不可细碎计较,所以不再费力去做。

    这样去做的人实际上并不违背情理,但是识大理的人这样做的百人中没有一个。

    陛下的弟弟、儿子、大臣们尚且不能完全接受治理,何况是天下悠悠万千品第呢!怨恨积累,聚集党徒,凶暴昏迷,结为一类。

    如果只有一处,不怕不能剪除,如果又有很多,便成纷乱局面。”皇上回答说:“欺诈伪巧哪里可以容许!宋代社会混乱,不就是因为这么?蚊子蚂蚁哪里值得忧虑,现在都应该消灭。

    我正恨他们不把事闹大哩,又什么时候没有亡命徒呢!”后来他又下诏书允许那些人恢复户口登记。

    这时候武帝生活奢侈,后宫有一万多人,宫内容纳不下,太乐、景第、暴室都已经住满,还是觉得不满足。

    萧嶷的后房中也有一千多人。

    颍川人荀丕写信给萧嶷,极力说明这样做的错误,萧嶷嗟叹了很久,写了一封信答复他,又为此而减放人员。

    荀丕字令哲,后来担任荆州西曹书佐,长史王秀给他写信,题名是“西曹荀君”。

    荀丕回信说:“第五伦的职位,不低于骠骑将军,也不知道西曹和长史有什么不同!而且人处在世上,应当以德行著称,怎么能就凭一席爵位高于别人呢?蔺相如在渑池没有被屈服,毛遂在郢都哪能受侮辱,前往敌方遇到情况,在下必定比这两位更加英勇,不知道足下您的富贵,您的威势,比秦、楚两王怎样。

    在下是以德行为宝贵,足下是以职位为宝贵,各自宝贵自己的宝贝,愿在这里与您共享。”于是直接题字称“长史王君”。

    当时尚书令王俭主持朝政,荀丕又给王俭写信说:“足下建立了高人的名声,却显不出高人的事迹,将拿什么写在齐朝历史上呢?”王俭趁南郡整顿的机会写信给荆州刺史随王萧子隆请求对荀丕治罪,荀丕经过自我申辩才得以免除。

    荀丕又上书对武帝极力劝谏,言辞非常爽直,武帝很不高兴,荀丕终于在荆州狱中被赐令自杀。

    徐孝嗣听说了他死的消息,说:“荀丕纵然有罪,也不应该杀死,数千年后,你该拿史书怎么办呢!”永明五年(487),萧嶷提升为大司马,八年,配给了皂轮车。

    不久担任了中书监。

    他坚决推辞。

    萧嶷身高七尺八寸,善于保持自己的音容仪范,用文雅物品装饰,以侍卫人员跟从,彬彬有礼,超过百官。

    常常出入宫殿台省,都是安详瞻望,神态严肃。

    他知道自己地位重要,很想退官闲居,北面的宅院中过去曾有美丽的田园,他又大加修整。

    武帝曾经问临川王萧映住在家中有什么事情感到快乐。

    萧映说:“最近正在让刘..讲《礼》,顾则心讲《易》,朱广之讲《庄子》、《老子》,臣和几位贤德的兄弟朋友时时击掌赞叹,以此为乐。”皇上大加赞赏。

    以后又对萧嶷说:“临川王要行善事,于是才到这种境界。”萧嶷说:“这是大司马的次弟,怎会不是这样呢!”皇上便拿着玉如意指着萧嶷说:“还是不如皇帝的弟弟行善最多啊!”萧嶷常常告诫儿子们说:“凡是富贵的人,少年时期不骄横奢侈,而以节俭丧失它的,是很少的。

    汉代以来,侯王子弟,因为骄奢恣纵的缘故,大则灭亡自身、丧失家族,小则削减剥夺封邑土地,怎能不加警戒呢!”他称言自己有病,不利于住在东城,屡次要求返回宅院,让世子子廉代替镇守东府。

    皇上多次到萧嶷府上去,宋朝长宁陵隧道的出口就在他府门前的路旁,皇上说:“我是进到他家的陵墓内去找人。”于是便把陵墓地上阙门前的麒麟移到东冈。

    麒麟和阙门,造型十分巧妙,是宋孝武帝从襄阳弄来的,后来各个帝王的陵墓都模仿它,却都不如它。

    永明末年,皇帝的车驾多次出游,只有萧嶷陪同。

    皇上曾外出到新林苑去,萧嶷和他同车在夜间归来,到了宫门,萧嶷下车告辞,皇上说:“现在夜间行走,不要被卫兵们呵斥啊!”萧嶷回答说:“京城以内,都是臣的辖地,希望陛下不必过虑。”皇上大笑,把魏朝所送的毡车赠给了他。

    每次到他的府上去,不再让人回避,吩咐外监说:“我到大司马府上去,就是回家了。”萧嶷的妃子庾氏,曾经生了病,痊愈后,皇上到了萧嶷的府中,在后堂安排了金石乐队,宫人们都来了。

    登上桐台,让萧嶷戴上乌纱帽,一整天尽情欢乐,指示萧嶷实行家人的礼仪。

    萧嶷对皇上说:“自古以来都说是愿陛下寿比南山,或者称万岁,这几乎近于不实之言。

    而在臣的心中,实在希望陛下的寿命最长有一百年也就足够了。”皇上说:“一百年又怎么可以得到,只要能得家族产业延续一百年,事情也就算成功了。”于是互相握手流泪。

    永明十年(492),皇上加封萧嶷的各个儿子。

    过去的先例是王子封一千户,萧嶷希望五个儿子都给予加封,请求减少,每人封五百户。

    这年他病重,上表请求解除职务,没有批准,赐钱五百万供他用于念佛、诵经、布施等。

    逝世时,四十九岁。

    当天皇上去探病,直到去世才回宫。

    诏令穿上衮衣和冠冕入殓,用温明秘器殉葬,大鸿胪手持仪节主持丧事,太官一天到晚送祭奠物品,大司马、太傅二府中的文武官员都停止工作参与丧事。

    诏令追赠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扬州牧,绿绶带,安排九服锡命的大礼,侍中、大司马、太傅、王仍旧不变。

    赠予九旒鸾车,黄屋左纛,虎贲仪仗一百人,灵柩车,前后设置羽葆、乐队。

    丧葬送殡的仪式,都依照汉朝东平王刘苍的旧时规格。

    萧嶷临终的时候,叫来他的儿子子廉、子恪说:“我去世以后,一定要互相勉励,亲密和睦是最重要的。

    才能有优有劣,职位有通有塞,运气有贫有富,这是自然的道理,不可因此互相欺侮。

    勤奋学习上进,保守家中基业,治理闺房门庭,推尚闲雅朴素,这样就足可以无忧无虑。

    皇上、太子和各位亲友,也一定不会因为我去世而改变情谊的。

    三天守灵,只需要香火、盘水、干饭、酒果、槟榔就够了,初一、十五菜食一盘,加些干果,此外一切都省掉。

    葬后除灵,可以用我平常所乘车子上的扇子和伞。

    初一、十五的时候,地上铺一条席,摆上香火、盘水、酒脯、干饭、槟榔就足够了。

    棺材和墓中不要再耗用其他物品,以致变为祸患。

    朝服以外,只需要下入铁环刀一口。

    挖墓坑不要深,一一依照规格,不要过度。

    后堂的楼上可以安放佛像,供养外国的两个僧人,其余的一概如同以前。

    和你们一块游戏的后堂的船和车马,我所骑的牛马,送给两宫和司徒。

    穿用的皮袄衣服等物,都布施给众人。”子廉等人哭着答应奉行。

    武帝特别哀痛,有十来天时间只吃蔬菜。

    太官一天到晚送祭奠物品,命令王融写铭文,铭文中写道:“半岳摧峰,中河坠月。”武帝流着眼泪说:“这正是我想说的话。”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才奏乐招待朝臣参加宴会。

    乐声刚开始,皇上便叹息流泪。

    萧嶷去世后,府库中没有现钱,武帝让卖掉杂物服饰得到数百万,修了一座集善寺,每月供给府中钱一百万,直到皇上逝世才省掉。

    萧嶷的性格仁爱,不乐于听到别人的过失,周围的人写信告状,他就放在靴子里,到底不看,拿火来烧掉。

    斋库失火,烧掉了从荆州带回的资财,折合价值三千余万,当事人各打几十杖就完了。

    萧嶷死后,忽然在沈文季眼前现形说:“我不应该现在就死,皇太子在食物中加了十一种药,使我的毒疮不能除去,汤中又加药一种,使痢泻不断。

    我已经告诉了先帝,先帝准许回到东面的宅院,一定会审判这件事。”于是从胸前掏出一张青纸文书让沈文季看,并说:“和您少有旧交,托您呈上去。”马上便不见了。

    沈文季把它藏起来没有传出,十分害怕这件事,不久太子就死了。

    他又曾在府里的后花园现形,乘坐着腰舆,指挥安排,呼喊值勤的兵士,值勤的兵士没有手板,身旁的人就拿了一个玉手板给他,他对兵士说:“有一棵橘树死了,可以找一棵补上。”于是出了后花园的小门,值勤的兵士倒在地上,仍然失去了手板。

    众官吏中南阳人乐蔼、彭城人刘绘、吴郡人张稷,最受到亲近和礼遇。

    乐蔼给竟陵王萧子良写信,打算率领荆、江、湘三州官吏为萧嶷立碑,托中书侍郎刘绘具体办理。

    乐蔼又给右率沈约写信,请他撰写碑文。

    沈约回答说:“郭有道是汉朝末年的一个平民,非蔡伯喈不足以合为三绝。

    谢安石是世族出身的宰相,当时并没有华丽的词藻,至今还是有碑无文。

    况且文献王人品盖世,为天下楷模,假如不是一代辞宗,是难以参与此事的。

    我是一个民间的粗人,名字不入品第,匆忙酬答现在的指令,便是以虚礼答应别人,听到命令十分惭愧,已经不知不觉流汗沾背了。”建武年间(494~498),第二个儿子萧子恪托沈约和太子詹事孔圭写了碑文。

    萧嶷的妃子庾氏,擅长女红,具有妇德,萧嶷十分器重她。

    宋朝的时候,武帝和萧嶷官位还比较低,家中又很贫穷,庾氏常常自身吃苦受累,来奉养萧嶷。

    兄弟经常出去办公事,回来很晚,饥饿劳累,她就亲自做饭,经常都是提前办好。

    虽然丰盛或俭约要根据家中的情况,但总是又香又干净,非常可口。

    穆皇后不肯自己动手,又不整洁,所以皇上也因此很看重庾氏。

    她又不忌妒,所以萧嶷倍加敬重。

    萧嶷死后,很快她也死了。

    萧子显传萧子显字景阳,是萧子范的弟弟。

    幼年聪慧,萧嶷很偏爱他。

    七岁的时候,封为宁都县侯,梁朝天监初年,降为子爵。

    位居太尉录事参军。

    萧子显身高八尺,状貌很文雅,好学,很善于写文章。

    曾著有《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到后称赞说:“可以称得是明道的高级文章,属于《幽通》一流。”他又采录众家《后汉书》考正异同,成为一家之书。

    又开始撰写《齐史》,书写成以后上表奏明皇上,诏令存放在秘阁之中。

    逐步升迁为邵陵王友。

    后来任命为黄门郎。

    中大通二年,调为长兼侍中。

    梁武帝平时很喜欢萧子显的才华,又很称赞他的举止谈吐,每当举行御宴他在座的时候,武帝都要到他那里一起交谈。

    武帝曾经从容地对他说:“我要编一部《通史》,这部书如果写成,其余的书都可以废除了。”萧子显回答说:“孔仲尼赞颂《易》道,贬斥《八索》,讲述职方,删除《九丘》。

    圣上的制作与此相同,又在今天。”当时认为是著名的对答。

    中大通三年,以本官兼国子博士。

    武帝写成了《孝义经》,没有列入官学科目,萧子显在职时,上表请求设助教一人,学生十人。

    又上表请求编撰武帝文集和《普通北伐记》。

    调任国子祭酒,加任侍中,在学校逐次讲述武帝的《五经义》,调任吏部尚书,侍中职务依旧。

    萧子显风度潇洒,文雅大方,很少和宾客来往,不怕鬼神。

    生性爱好山水,写了《伐社文》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饮酒数斗,很有才气。

    等他负责选拔人才以后,见了九流宾客,不和他们交谈,只是举扇一挥而已,官员们私下怨恨。

    然而简文帝平时很重视他的为人,在东宫的时候,常常邀请他一齐宴饮。

    萧子显曾经起来解手,简文帝对座上的客人说:“常常听说奇异的人是相间出现的,今日才见到,知道是萧尚书。”他就是这样地被看重。

    后来出京为吴兴太守。

    死时年龄四十九岁,诏令赠他为侍中、中书令。

    后来请求谥号,皇上发下手令说:“他恃才傲物,谥号应该为骄。”萧子显曾经写过一篇《自序》,其中大略说:“我是邵陵王友,回到了京城,远想从前的可比之人,就是楚国的唐、宋,梁国的严、邹。

    追寻平生,颇喜欢词藻,虽然名声没有成功,而心里已经满足。

    至于登高望远,临水送归,风动春晨,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即应,常常激动不止。

    而且前代的贾、傅、崔、马、邯郸、缪、路之徒,都是以文章显耀,所以屡次奉献歌颂,自比古人。

    天监十六年(517),才参加了初九的朝廷宴会,人多坐广,自己独个接受了圣旨说:‘今天的云彩景物很美,卿怎可不斐然赋诗!’诗成以后,又降下圣旨说:‘真是一位才子。

    ’我退下来后对别人说:一顾之恩,并非盼望就能得到,于是自比贾谊怎么样,也不一定恰当。

    每次有所创作,特别缺少构思的功夫,总是它自己来临,不以气力拼合。

    少年以来所写的诗赋中,有《鸿序》一篇,体式兼有各种特点,文风具备多项长处,很被喜好者所传写,所以虚名远扬。”萧子显的著作有《后汉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卷,文集二十卷。

    萧子云传萧子云字景乔,十二岁时,是齐朝建武四年,封为新浦县侯。

    自己给自己写的任命诏书,很有文采。

    梁朝天监初年,降爵位为子。

    长大后,勤恳学习,富有辞藻,二十岁撰写《晋书》,到了二十六岁,全书写成,共一百多卷,上表呈奏给皇帝,皇帝诏令存放在秘阁当中。

    萧子云性格沉静,不喜欢追求升官,精神闲散旷达,任性不同众人。

    夏天面对宾客,经常袒裸着身子。

    兄弟之间很不和睦,乃至于吉凶事件互不慰问,舆论因此对他颇有微词。

    三十岁时,才开始做官,担任秘书郎,升为太子舍人,撰写了《东宫新记》上奏,诏令赐给他五匹丝帛。

    逐步改任丹阳郡丞。

    湘东王萧绎做丹阳尹,对他非常欣赏,好像平民朋友。

    中大通三年(531),他担任临川内史,在郡中以平和安定著称,百姓、官吏都很喜欢他。

    回京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

    又历任侍中、国子祭酒。

    梁朝初年,祭祀天地祖宗尚未革除使用完整牲畜的典仪,乐辞都是沈约撰写的,到现在仍然沿用。

    萧子云上表提议进行改革,诏书回答说:“这是主持者墨守成规,应该立即加以修改。”便让萧子云撰写制定。

    诏令说:“祭祀天地祖宗的歌词,应该使用典诰大语,不能杂用子史文章中的浅近语言。

    而沈约所撰写的,也有很多错误。”萧子云写成以后,诏令全部施行。

    萧子云善于草书和隶书,为当时所效法,他自己说是善于仿效钟元常、王逸少而稍微改变了字体。

    他曾经回复诏书说:“我过去不能独自鉴拔欣赏,随着时代潮流的趋尚,追慕王子敬,过了多年。

    二十六岁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打算论述草隶书法,言不尽意,于是没能做成,只是大略地讨论了一下飞白技法罢了。

    十来年后,才见到《敕旨论书》一卷,探讨笔法,洞悉字体,开始改变学王子敬,完全学习钟元常。

    从此以后,自觉功夫长进。”他的书法很被武帝所看重,武帝曾经评论他的手迹说:“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越杜度,美过崔萛,当与钟元常并驱争先。”他就是如此受赏识。

    后来调出京城,担任了东阳太守,百济国的使者到建邺请求书法,正逢萧子云出去做郡守,船只将要出发。

    使者便在沙洲附近等候,望见船只还有三十余步的时候,便一边下行一边向前。

    萧子云派人询问,回答说:“侍中的书信之美,远流海外,今天所请求的,就是名人手迹。”萧子云于是便为他停船,书写了三十余张,交给了他,得到了金银财物数百万。

    他性格吝啬,对外赠答不写好纸,有些书法爱好者便对他重加贿赂馈赠,以求得他的答复。

    太清元年(547),重新担任了侍中、国子祭酒。

    二年,侯景进逼,萧子云逃入民间。

    三年,宫城失守,他逃往晋陵,饿死在显云寺僧房,享年六十三岁。

    著有《晋书》一百卷,《东宫新记》二十卷。

    他的儿子萧特,字世达,很早就知名,也擅长草隶,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卫恒、卫馞。

    武帝曾经让萧特写字,等呈奏以后,武帝说:“子敬的墨迹不及逸少,萧特的书法却逼似父亲。”他位居太子舍人、海盐令,因为犯事被罢免。

    先于萧子云去世,遗书奏请简文帝为他写一篇墓志铭,简文帝果然为他撰写了。

    长沙威王萧晃传长沙威王萧晃字宣明,是高帝的第四个儿子。

    少年的时候就很有武力,被高帝所宠爱。

    升明二年(478),代替哥哥萧映为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萧晃熟悉弓箭和骑马,起初沈攸之事变发生,萧晃带着很多武人,在街道上耀武扬威,当时的人们说他是“焕焕萧四伞”。

    当年,调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监二州诸军事。

    高帝登基,萧晃每次论说政事,都被典签所删减,萧晃就把他给杀了。

    皇上大怒,亲手写了诏书命令对他进行杖打。

    改任他为南徐州刺史,加官为都督。

    武帝做皇太子,去参拜武进陵,在曲阿后湖让军兵对打,使萧晃带领马军。

    皇上听说后,又不高兴。

    临死的时候,把萧晃交代给了武帝,嘱咐把他安排在京城附近地区,不要让他远出。

    永明元年(483),以萧晃为都督、南徐州刺史。

    入京后做了中书监。

    当时禁止诸王设置仪仗,在京城的,只许设带刀卫士四十人。

    萧晃喜爱武装铺排,从徐州免职回来,私自载了数百人的仪仗还京,被宫中主管部门发觉,给他投到了江中。

    武帝听说后大怒,将要依法处置,豫章王萧嶷叩头流泪说:“萧晃的罪确实不可宽恕,但是陛下应当回忆先朝很可怜白象。”白象,是萧晃的小字。

    皇上也流下了眼泪。

    高帝病危时,曾经告诫武帝说:“宋朝皇族如果兄弟间不互相残害,其他家族哪能钻他们的空子?你要深深地以此为戒。”所以武帝终于没有其他意图,然而萧晃也得不到亲宠。

    当时的舆论,认为武帝优于魏文帝,而不及汉明帝。

    后来任命他为车骑将军、侍中。

    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

    武帝曾经游览钟山,萧晃随行。

    卫队以马槊刺路边的枯树,皇上让身边的几个人共同牵拽,缠上绳子一齐用力而槊不出来,于是便让萧晃骑马来拔,结果应手而出。

    每次边远州郡贡献了骏马,皇上便派萧晃在华林园中进行调试。

    高帝常说:“这是我家的任城王。”武帝借着这个意思,所以追谥他叫作“威”。

    武陵昭王萧晔传武陵昭王萧晔字宣昭,是高帝的第五个儿子。

    母亲罗氏,跟随高帝在淮阴,因为有罪被杀。

    萧晔当时四岁,思慕不异于成人,常常悲痛得吐血。

    高帝下令给武帝说:“三昧这么任性,恐怕不好,你可以和他一齐住,常常控制开导他。”三昧,是萧晔的小字。

    所以萧晔受到宠爱。

    高帝虽然做为地方长官,但生活过得很贫困,几个儿子学习写字没有纸笔,萧晔常常用手指画空中或者画手掌学字,于是精于篆法。

    少年时期又没有棋盘,便破芦获为片,横竖编在一起成为棋盘,指点棋路,终于成名品。

    他性格刚强颖悟,十分杰出,曾经和几个王共同作短句诗,学谢灵运体,呈送给高帝。

    高帝回答说:“见到了你的二十字,在诸儿的作品中,最为优秀。

    只是谢康乐放荡,作体辨不出首尾,潘安仁、陆士衡深可以效法,颜延之稍次。”建元二年(480),担任会稽太守,加任都督。

    皇上派遣儒士刘..前往郡中,为萧晔讲《五经》。

    武帝即位,历任中书令、祠部尚书。

    有的巫觋说萧晔有不平凡的相貌,他以此自负,武帝听说了,所以不受宠爱,一直没有担任地方长官。

    有一次在皇帝那里参加私宴,喝醉了酒趴在地上,貂皮衣服打翻了肉盘。

    皇帝笑着说:“弄脏了貂皮。”回答说:“陛下爱惜羽毛,而疏远骨肉。”皇帝很不高兴。

    他平时性格轻财重义,有古人的遗风。

    罢免了会稽的职务,回到了京城,斋中的钱不满一万,俸禄收入,都和手下的官员们共同使用。

    他常常说:“哥哥做天子,怎么还怕弟弟没有钱!”住处仅有自身生活所需要的东西。

    他给后堂山取名为首阳山,就是埋怨家中贫困。

    他曾在武帝面前和竟陵王萧子良围棋,萧子良大败。

    退下以后,豫章文献王对萧晔说:“你和司徒手谈,应当小有推让。”回答说:“萧晔立身以来,不曾有过一句虚话。”由于坚持自己的主见而受到皇帝疏远,但是他又不知道后悔。

    他爱好文章,射箭在当时是独具的绝招,琅笽王刘瞻也号称善射,而不如萧晔。

    武帝到东田去看豫章王萧嶷,宴请各个长官和诸王,独独不召见萧晔。

    萧嶷说:“风景很美,今天很想念武陵。”皇上才派人把他叫来让他射箭,屡发命中,环顾四座说:“手艺怎样?”皇上神色很奇怪,萧嶷说:“阿五平常不是这样,今天可以说是仰借您的天威。”皇上的怒意才有所缓解。

    后来在华林射箭打赌,共六支箭,有五支都射穿了同一个皮箭靶,赐钱五万文。

    又皇上举酒劝萧晔,萧晔说:“陛下常常不在这里称赞臣子。”皇上扭脸不答。

    豫章王在宅院里建起了一座土山,依次种上了桐树和竹子,号为桐山。

    武帝前去视察,摆下酒宴为乐,回头看着临川王萧映说:“王家的宅院中也有嘉名吧!”萧映说:“臣喜爱栖静,于是便以此为称号。”又问萧晔,萧晔说:“臣家的山低,不曾栖灵昭影,只有薇蕨,所以直接称作首阳山。”皇帝说:“这便是劳动者的歌谣。”过了好久,调出京城担任江州刺史。

    皇上因为萧晔刚刚出外镇守,想求他的宅院让几个皇子去住,派舍人前去传达旨意。

    萧晔说:“先帝赐给臣这片宅院,使臣歌哭有个地方,陛下想用州来换宅院,臣请求不用宅院来换州。”皇帝非常恼恨。

    到了镇上一百多天,典签赵渥之上表参奏萧晔的缺失,征还为左户尚书。

    迁任太常卿。

    多次都不得志。

    冬天的节日问候,诸王都出去了,萧晔独自最后进来,皇上已经回到便殿,听到萧晔到来,让人引见了他,一问,萧晔说是牛有病不能走快。

    皇上下令车府要发给御牛一头。

    下令给主客从今以后诸王前来不随大家公例的,不再给予通融。

    有一次办完公事回来,,路过竟陵王萧子良的宅院,在冬月路上遇见了一个乞丐,便脱掉身上的棉袄。

    送给了他。

    萧子良见萧晔衣服单薄,便送了一件棉袄给萧晔。

    萧晔说:“我与刚才的那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尚书令王俭去找萧晔,萧晔留下王俭为他设了饭,盘中只有菘菜咸鱼。

    王俭看重他的待人真率,为此饱餐一顿,尽欢而去。

    不久他担任了丹阳尹,开始不再设置行事,自己亲理政务。

    转为侍中、护军将军,配给油络车,又给扶护二人。

    武帝临死的时候,遗诏让他做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死后殡殓,竟陵王萧子良在殿内,太孙没有来到,众人议论喧哗,存有疑心,萧晔在众人中说:“如果立长,则应该立我;如果立嫡,则应该立太孙。”等郁林王立,对他非常依赖。

    隆昌元年(494)去世,赠他为司空,仪仗二十人。

    桂阳王萧铄传桂阳王萧铄字宣朗,是高帝的第八个儿子。

    永明七年(489)任中书令,加官为散骑常侍。

    当时鄱阳王萧锵喜好文章,萧铄喜好名理,被人们合称为鄱桂。

    萧铄清瘦有冷疾,常常就枕卧床,武帝前去探望,赐给他床帐被褥。

    他性格偏颇,遇到他兴致高时,则作诗饮酒一连数日,感情颓丧时,则亲兄弟也不相通。

    隆昌元年(494),加官为前将军,配备油络车,并给服侍者二人。

    鄱阳王被害后,萧铄改任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他感到不能自安,便到东府去见明帝,出来以后,便考虑自己的存亡之计。

    对侍读山胔说:“我前天去晋见皇上,皇上流着眼泪低声哭泣,而鄱阳王、随郡王便被杀死。

    今天见了皇上,皇上又流眼泪,而且有愧色,恐怕是针对我的吧!”当天夜里三更的时候,宫中卫兵到来,他也被杀害。

    江夏王萧锋传江夏王萧锋字宣颖,是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

    母亲张氏有容貌和德行,宋朝的苍梧王逼着要娶她,又想要害死萧锋。

    高帝十分恐惧,不敢让他住在旧宅里,而把他藏在张氏的家中,当时是四岁。

    他性格方正,喜爱学习书法,张家没有纸,他就靠着井栏写字,写满了就洗掉,然后再写,就这样过了几个月。

    又早晨起来不肯拂去窗户上的尘土,而先在尘土上画道,学习写字。

    五岁时,高帝让他学习凤尾诺,一学就很好。

    高帝十分高兴,拿玉麒麟赐给他,说:“这是把麒麟赏给凤尾了。”到了十岁,便能写文章。

    武帝的时候,对藩王的府邸规定很严,诸王不许读异书,《五经》之外,只能看《孝子图》。

    萧锋便秘密地派人在街市里巷中购买图书典籍,一个月之中,差不多都买齐了。

    喜爱琴书,大概也是他的天性。

    他曾经去看望武帝,武帝赐给了他一架宝装琴,他便在武帝前弹奏起来,大受赞赏。

    武帝对鄱阳王萧锵说:“..梨弹琴也是柳令一类,他既然事事有意,我想试着让他以此去对民众。”萧锵说:“从前邹忌鼓琴,威王便托付给他国家大政。”于是便调出去做南徐州刺史。

    他善于和人交往,与行事王文和、别驾江纏等,都互相友好。

    后来王文和被征为益州刺史,置酒告别,王文和流着眼泪说:“下官从少年以来就不曾作诗,今日分别十分依恋,不觉得文思生于情感。”王俭听到后说:“江夏王可以说是善于感化的丝弦啊。”萧锋精于书法,为当时的藩王所推重。

    南郡王萧昭业也以精于书法见称,他对武帝说:“我的书法当然应该胜过江夏王。”武帝回答说:“..梨第一,法身第二。”法身,是萧昭业的小名;..梨,是萧锋的小名。

    隆昌元年(494),他担任侍中,兼领骁骑将军,不久加任秘书监。

    后来明帝掌权,藩王危惧,江纏曾经对王晏说:“江夏王有才能和德行,也善于隐遁形迹,他以琴道教授羊景之,景之成了著名人物,而江夏王却在世上掩盖着自己的才能,这不只是会弹七弦而已,对于诸子百家也是一样。”萧锋听到后叹息说:“江纏成了又一个混沌画眉的张敞,想着帮忙反倒惹祸了。

    我只喜欢音乐饮酒,爱好戏狗走马,哪里需要去豪迈一番呢!”当时的人们把这当成了话题。

    他常常烦闷不乐,写了一篇《修柏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说:“不仅超群而高耸,同时坚贞而挺拔。

    哪是春天才芬芳,处在霜下更茂盛。

    暴风不能摧折它的枝条,积雪不能改变它的本性。

    虽然当年历经坎坷,但却后凋值得咏叹。”当时国家大业暗中转移,萧锋独自慨然有复兴的志向,由于受到行事典签的逼迫,所以不能实现。

    他曾经见到明帝,谈话间说到萧遥光的才力可以委任的意思,萧锋回答说:“遥光之于殿下,犹如殿下之于高皇,保卫宗庙,安定社稷,实在可以寄托。”明帝听了不禁失色。

    萧锋很有武力,明帝杀戮诸王,萧锋给他写信诘问指责,左右的人不给他传送。

    明帝非常害怕,不敢在府第中抓他。

    萧锋出外登车,兵士想要上车逼迫,萧锋用手击退了数人,都立即倒在地上,于是被杀害了。

    江纏听说他死去,流着眼泪说:“香兰生在门前,不能不把它除掉,这就是《修柏赋》的深意所在吧!”宜都王萧铿传宜都王萧铿字宣俨,是高帝的第十六个儿子。

    生下来三岁时,死了母亲。

    后来有了知识,就问他的母亲在哪里,身边的人告诉他母亲早亡,他便非常思慕,以吃蔬菜淡饭表示自己的悲伤。

    他不认识母亲,常常请求阴间官吏,让自己在梦中相见。

    到了六岁的时候,终于梦见了一个女人,说是他的母亲。

    萧铿悲伤地哭着,向从前他母亲身边的人说起容貌和衣服的情形,都说与活着的时候一样,听到的人无不叹息。

    萧铿清秀敏悟,有学问和德行。

    永明十一年(493),他做南豫州刺史、都督二州诸军事。

    虽然没有负责具体事务,却很得人心。

    他的举动常常受到签帅的制约,设想大多不能实现。

    在州镇姑孰,当时有人打开了桓温女儿的家,得到了一个金巾箱,用金篾织成的妆具,又有金蚕银茧等物品,数量很多。

    萧铿便一一写明启奏皇上知道,皇上诏令拿物品赏赐给他们。

    萧铿说:“现在取了从前的物品,以后再取今天的物品,如此循环,哪能不仔细考虑!”便派长史蔡约前往修复,丝毫没有收取。

    十岁的时候,他和吉景曜讨论前人的言行。

    身边的人不小心撞倒了楠榴屏风,倒下来压在他背上,他面色不变,言谈不停,也不回头观看。

    他更善于射箭,常常觉得箭靶太宽,说:“成天射箭,有什么难的!”于是便取了一枝甘蔗插在地上,在百步远的地方射它,十发十中。

    永明年间规定,诸王年龄不到三十,不能蓄妾。

    等到武帝去世后,有人劝他娶身边的女子为妾,萧铿说:“在内房中不是没有供使唤的,既然先朝立有遗旨,怎么忍心违犯呢?”到了延兴元年(494),明帝杀了高帝、武帝、文惠太子的众位儿子,萧铿听说后,手抚着左右的人从容漫步,吟咏陆机的《吊魏武》说:“从前以四海作为己任,死后把爱子托与别人。”这样咏叹了三次,左右的人都哭了。

    后来果然派吕文显前去送药,夜里进到了大厅里,正遇上八关斋。

    萧铿在上面高坐着,对吕文显说:“高皇帝从前对您非常宠信,为什么竟有今天的行为?”吕文显回答说:“出于不由自主。”于是把药喝了下去。

    当时年龄十八岁。

    萧铿身高七尺,长相好似哥哥萧嶷,人们都称赞他将是国家栋梁。

    他死了以后,有识之士无不痛惜。

    起初萧铿出宫时,年龄七岁,陶弘景做他的侍读,八九年间,相待很好。

    后来陶弘景隐居山中,有一次忽然梦见萧铿前来,凄惨地告别,说:“某日生命转过,我本身无罪,以后三年当会生在某家。”陶弘景访问他阴间的情况,多是保密不说。

    醒来以后,他便派人出去到京城寻访,果然与事实符合,据说陶弘景就是因此而写了《梦记》。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

    自幼聪敏。

    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协调,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

    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他在宋朝做官任邵陵王友。

    当时宋朝国运衰落,诸王都很弱小,所以不废除这一官职。

    升明三年(479),担任会稽太守,都督五郡。

    封为闻喜公。

    宋朝元嘉年间(424~453),凡事都责成县郡去办,孝武帝以后,征求急速,因为郡县迟缓,才开始派遣台使,从此公役经常搅扰。

    高帝即位,萧子良陈述了这一情况,请求消除它的积弊。

    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很早就死去,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

    郡门下有虞翻的旧床,虞翻罢任回家,便把床给他送了回去。

    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夏禹庙里有很多人在祈祷,萧子良说:“大禹同情罪犯表彰仁人,饮食简单提倡节约,服玩果品,就足以表达诚意了。”让人们每年只献一些竹帘竹席为止。

    当时有个山阴人孔平,到萧子良那里告他嫂子买米欠钱不还。

    萧子良慨叹说:“从前高文通与寡妇嫂子打田地官司,内容和这不同。”便赐给米钱以偿还孔平。

    建元二年(480),穆妃去世,他辞了官,仍然担任丹阳尹,打开私人粮仓救济所属县中的贫苦人。

    在这以前太妃在七月去世,萧子良在八月得到了消息。

    在举行一周年的祭礼时,怀疑应该等待南郡王。

    尚书王俭提出建议,认为“礼有伦理次序,义不徒然虚设。

    如果远处的就不等待,近处的必须等候,这样礼数上既相违背,内心里也无可取。

    如果怀疑兄弟居住在一起,吉凶混杂,那么从远处回来的儿子,自然应该另外设立门庭,直到丧事办完,灵宴和祭奠,要依靠在家的人,两次周年时都进行哀悼。

    庶子在家,也不等待嫡子。

    何况太子妃是王室的正式体现,中军将军居于嫡长子的重要地位,在天朝又掌握大权,由他处理更加不应再有怀疑。

    我认为应该不去等待,中军在两周年祭祀后穿上朝服的时候,闻喜公只需要致哀,不接受吊慰。

    等到闻喜公改除丧服,兄弟也应该相聚在一起交流感情,不接待宾客”。

    皇上依从了他的建议。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

    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

    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好尚,礼遇贤才,喜爱文士,他处于很高的地位,而向往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他善于做一些很出众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标举文教。

    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都找到让他们抄写下来。

    当时皇上刚刚开始处理政务,水灾旱灾不断发生,萧子良秘密上奏,请求免除拖欠的租子。

    又建议放宽刑罚,停息徭役,减轻赋税。

    并且陈述“钱币的铸造年代久远,一般都已经残缺,江东的大钱,连十分之一也不存在了,公家所接受的钱,必须轮廓完整,于是买本一千,要加子七百,无处可以求告,棍打警告相继而来。

    寻找完整的来使用,也不多算,往复进行贸易,一定不会有积聚,只会让小民们常常遭受困苦。

    而且钱和布伴随使用,作为制度非常长久,有时听说长官要让缴纳税钱,前进就违背了旧的规定,后退则会有人投机取巧”。

    永明五年,他担任了司徒,配给仪仗二十人,侍中职务依旧。

    移居到鸡笼山的西邸,聚集学士抄录《五经》和百家著作,依照《皇览》的体例编成了《四部要略》一千卷。

    招请名僧,讲论佛法,创造经呗新声,佛教风气的兴盛,在江东前所未有。

    武帝喜欢射野鸡,萧子良上书劝谏。

    在这以前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曾经上书劝谏不要射野鸡,武帝因此而停止了,时间久了,邯郸超终于被杀死。

    永明末年,皇上将要重新去射野鸡,萧子良重又劝谏,前后所提的意见,皇上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却深受宠爱。

    他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

    萧子良敬信尤其虔诚,多次在家园中营办斋戒,大批会集朝臣和众僧,甚至于送饭倒水,有时亲自去干,世人颇以为有失宰相的体统。

    他劝人为善,从不厌倦,由此终于有了很大的名声。

    永明八年,配给他三望车。

    九年,京城发大水,吴兴特别严重,萧子良开仓救济贫苦有病不能维持的人,在府第的北面设立官舍收养他们,供给衣服和药品。

    十年,兼尚书令、扬州刺史,本官依旧。

    不久解除了尚书令,任命为中书监。

    文惠太子去世,武帝到东宫检查,见到太子的服饰仪仗,很多都超过规定标准,皇上大怒,因为萧子良和太子要好,不曾向上奏明,让皇帝知道,因而皇上对他非常不满,大加斥责。

    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

    萧子良奏请让和尚在殿门前诵经,武帝因此在梦中见到了祥瑞花。

    萧子良按照佛经宣示旨意,让御府中做成铜花,插在御床的四角。

    他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

    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改变了服装,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明帝知尚书事。

    萧子良平时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明帝,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

    太孙自从少年时候起,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很受到慈爱,他在前些时候,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武帝死后迁出了太极殿,萧子良住在中书省,皇帝让虎贲中郎将潘敞的二百武士,屯驻在太极殿西阶下面。

    穿上丧服以后,诸王都出去了,萧子良请求在棺材前停留,没有允许。

    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

    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进而都督南徐州。

    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向着城门。

    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

    皇帝经常担心萧子良有异志,等他死后,非常高兴。

    诏令供给东园的秘密丧葬器具,穿用最高级的衮冕服装,在东府建立丧位,大鸿胪持节监护,太官早晨晚上呈送祭品。

    又诏令追赠他为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兼大将军、扬州牧,绿绶带,具备九服锡命之礼,使持节、中书监、王的职位依旧。

    供给他九旒鸾辂、黄屋左纛、鍂车京车、前后部羽葆、乐队,挽歌二部,勇士仪仗一百人,葬礼依照晋朝安平王的先例。

    起初,豫章王萧嶷葬在金牛山,文惠太子葬在夹石。

    萧子良送到现场,望着祖硎山悲伤地感叹说:“北面瞻看我的叔叔,前面望着我的兄长,死后如果还有知觉的话,请把我埋葬在这里。”等他死后,便在这里埋葬了他。

    他所著的内外诗文数十卷,虽然没有文采,却有很多劝戒。

    萧子良死了以后,旧时的朋友都来吊丧,陆惠晓在府门遇到了袁彖,问他说:“近来事件纷纭,究竟是怎么回事?王融被杀,魏准破胆。

    路上人们议论纷纷,又说竟陵王未能安享天年,有这事吗?”回答说:“齐朝微弱,已经几年了,臂膀和柱石大臣都完了,命运所余下的,只是风流名士罢了。

    如果不立好君主,就无法镇守和安定四海。

    王融虽然是为自身打算,实际上是安定国家,遗憾的是他不能果断处理事情,以至到了这种地步。

    道路上的谈论,自然是虚说,但是苍生正遭受涂炭,正应当侧耳细听。”建武年间(494~498),旧时的官员范云上表建议为萧子良立碑,事情没有成功。

    鱼腹侯萧子响传鱼腹侯萧子响字云音,是武帝的第四个儿子。

    豫章王萧嶷没有儿子,抚养了萧子响。

    后来萧嶷又有了儿子,上表留他为嫡子。

    武帝即位,他担任南彭城、临淮二郡太守。

    萧子响勇气力量过人,开弓有四斛的力量,多次于园池当中贴着马背在竹树下面奔驰,而身体毫无损伤。

    过继给萧嶷以后,车服与诸王不同,每当入朝则十分愤怒,拳打车壁,武帝知道后,让他的车服与皇子相同。

    永明六年(488),有关部门上奏萧子响应该回归本位,于是封为巴东郡王。

    七年,担任都督、荆州刺史。

    直阁将军董蛮粗壮有力,萧子响邀请他一路同行。

    董蛮说:“殿下癫狂如雷,怎么敢跟随您呢?”萧子响笑着说:“您敢说出这样的话,也又是一个奇癫。”皇上听到后很不高兴,说:“人名叫蛮,又怎么能够蕴藉!”于是给他改名为仲舒。

    对他说:“今天的仲舒,与从前的仲舒相比怎么样?”回答说:“从前的仲舒,出自私人家中,今天的仲舒,降自天帝,由此说来,胜过从前的很远了。”皇上非常称赞。

    萧子响少年时就好武,左右带刀的武士六十人,都有胆力才干,他多次在内斋杀牛设酒,和他们相聚取乐。

    他让人私做了锦袍绛袄,打算赏给蛮人交换器杖。

    长史刘寅等联名秘密上奏,皇上下令仔细检查,刘寅等人很恐惧,想隐瞒起来。

    萧子响听说台使来到,却不见诏书,于是便召来刘寅和司马席恭穆、咨议参军江胒、殷昙粲、中兵参军周彦、典签吴修之、王贤宗、魏景深等一齐进来,在琴台下把他们全部斩首。

    皇上听说非常恼怒,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领羽林三千人搜捕那小子。

    诏令说“萧子响如果束手投降,可以保全他的性命”。

    胡谐之等人到了江津,在燕尾洲筑城。

    萧子响穿着白色衣服登上城头,频频地派遣信使和他们互相通话,说:“天下哪有儿子反叛的,本身并不作贼,只是有些粗疏罢了。

    现在我便单独乘船还朝,何必筑城被捉呢?”尹略独自回答说:“谁和你这个反叛父亲的人一块说话!”萧子响听了只是流泪。

    又送了牛几十头,酒二百斤,果馔三十车,尹略都给扔进了江水中。

    萧子响的胆力之士王冲天极其愤怒,便率领党徒渡过沙洲攻破城垒杀死了尹略,而胡谐之、茹法亮单独乘船逃掉了。

    皇上又派丹阳尹萧顺之领兵继续讨伐,萧子响当天就率领着白衣随从三十人,乘着舴艋小舟从中流开往京城。

    起初,萧顺之即将出发,文惠太子一向忌妒萧子响,秘密地安排他们不许萧子响回京,让他们进行完善处理。

    萧子响在见了萧顺之以后,打算自己申明情况,萧顺之不允许,就在射堂将他缢死。

    经有关部门奏请,断绝了萧子响的属籍,赐他为蛸氏。

    萧子响秘密地写了好几张信函,藏在妃子王氏的裙腰中,详细地进行申辩,说:“轻舟还朝而不得,此中苦痛很深,只请加以哀怜,不要让史书上写下齐朝有反叛父亲的儿子,父亲有害死儿子的名声。”等萧顺之回来,皇上心里非常责怪和生气。

    一百天的时候在华林为萧子响作斋,皇上亲自行香,对各个朝士皱着眉头。

    等看见了萧顺之,呜咽了好长时间,左右的人无不流泪。

    后来有一天出景阳山,看见有一只猿猴跳跃悲鸣,他问后面的官员:“这个猿猴是什么意思?”回答说:“猿猴的孩子前日堕崖而死,它的母亲找它找不见,所以这样。”皇上因而想起了萧子响,感叹了很久,悲不自胜。

    萧顺之惭愧惧怕,生了病,于是忧郁而死。

    这时豫章王萧嶷上表说:“已故的平民蛸子响在事业上没有建树,沦落无为,一时泄愤,陷入凶德,身死草野,未作血祭。

    只是伏罪受戮,迷途知返,回顾以往,令人伤心。

    在下希望陛下大发慈悲,让他归葬祖坟,这样不仅能让他的骸骨得到恩惠,而且也使天下人士归向仁德。”皇上没有批准,把他贬为鱼腹侯。

    王敬则传王敬则,临淮射阳人。

    侨居在晋陵南沙县。

    母亲是个女巫,常常对别人说:“敬则出生的时候胞衣是紫色的,当时的时辰正好应该吹鸣鼓角。”别人笑她说:“你儿子可以为别人去吹号角。”王敬则渐渐长大,而两个腋窝下面生有乳房,每个都有几寸长。

    曾经梦见自己骑着五色的狮子。

    他性格潇洒不羁,喜欢刀剑,曾经和暨阳县的官吏争斗,对他说:“我如果得了暨阳县,一定要鞭打你这个小吏的脊背。”那个官吏唾他的脸说:“你如果得了暨阳县,我也就得到司徒公了。”他杀狗贩卖,走遍了三吴。

    他曾被派遣到高丽,与高丽国的女子私通,因而不肯回来,结果被收监登录,然后才又返回。

    他善于表演“拍张”杂技,身体左右带上刀戟。

    宋朝的前废帝让王敬则跳刀,高出白虎幢五六尺,没有接不中的。

    他频频地手拍大腿,拍张十分轻捷。

    后来补任侠毂队主,率领左右细铠武士,和寿寂之一起杀死了前废帝。

    等到明帝即位,任命他为直阁将军,封为重安县子。

    王敬则少年的时候在草中打猎,有很多像黑豆一样的虫子聚集在他的身上,搔去才算摆脱,那些地方都在流血。

    王敬则很厌恶,找了一个道士给占卜,道士说:“这是封侯的祥瑞呀!”王敬则听了很高兴,所以便外出到京都去效力。

    后来补任暨阳县令,从前和他争斗的官吏逃跑了。

    王敬则勒令他回来,待他十分宽厚。

    说:“我已经得了暨阳县,你什么时候得司徒公呢?”当年走到暨阳县陆主山下面,在一起的十几条船同时出发,惟独王敬则的船不走,他就让他弟弟下水推船,结果遇到了一口黑漆棺材。

    王敬则祷告说:“如果是吉利的话,让船迅速前进,我富贵以后一定重新安葬你。”不一会船就向前驶去。

    这次回到县里以后,他便把棺材收来埋葬。

    那时正当兵乱以后,县里有一部分劫寇逃入山中,成为祸患,王敬则派人向劫寇的首领提议,让他出来自首,应该彼此谈判。

    外城有一座庙里的神十分凶恶,老百姓都很相信,王敬则便向神发誓,说一定不相辜负。

    抢劫者的首领出来以后,王敬则在庙中设了酒会,在座位上把他捉住捆绑起来,说:“我曾经向神宣誓,如果背弃了誓言,还给神十头牛。

    现在不能违背了庙神。”于是就杀了十头牛送给庙神,并且斩杀了那些劫寇,老百姓很高兴。

    元徽二年(474),他随齐高帝在新亭抵御桂阳的贼兵,王敬则和羽林监陈显达、宁朔将军高道庆乘船迎战,大破贼兵的水军。

    事情平息后,他兼任南泰山太守、右侠毂主,转任越骑校尉、安成王车骑参军。

    苍梧王狂虐,左右的人不能自安。

    王敬则因为高帝有威名,诚心归顺为他服务,常常在下朝以后就前往领军府去。

    夜里穿着黑衣服,趴伏在路上,为高帝观望动静。

    高帝让王敬则在殿内探察。

    后来杨玉夫将要告发王敬则,王敬则驰马去见高帝,他们便穿着军服入宫。

    到了承明门,门卫怀疑不是苍梧王回来,王敬则怕让别人看见,用刀环塞住门上的小孔,叫喊开门十分紧急。

    卫尉丞颜灵宝窥见了高帝骑马立在门外,偷偷地对亲信说:“现在如果不开门让领军进来,天下就会由此大乱。”门开了,王敬则随着高帝进入殿中。

    升明元年(477),调任辅国将军,兼任临淮太守,掌管殿内的守卫任务。

    沈攸之事件发生,提升王敬则为冠军将军。

    高帝进入朝堂担任守卫,袁粲起兵,联合领军刘韫、直阁将军卜伯兴等在宫内相应,实行了戒严,正要发难,王敬则开关突袭,把他们全部杀死。

    殿内暗地发动的事情全部平定,这确是靠了王敬则的力量。

    后来政治事务不论大小,皇帝一概委托给他。

    王敬则不会念书,只认得名字,然而十分善于决断。

    齐台建立,他担任中领军。

    高帝将要接受禅让,建筑官员提议换掉太极殿的柱子。

    顺帝企图违抗皇上,不肯出宫让位。

    第二天应该到殿前举行仪式,顺帝逃往宫内。

    王敬则带着车子进到里面去迎接顺帝,说服劝导,让他出来,拉扯着让他上车。

    顺帝不肯上,止住眼泪对王敬则说:“想要杀掉我吗?”王敬则回答说:“只是出来住到别的宫殿罢了,您的先人取代司马家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顺帝弹着手指哭泣说:“只希望自己的后身生生世世不再跟天王有因缘。”宫内的人都哭了,声音响彻宫外。

    顺帝拍着王敬则的手说:“一定不必过虑,应当给辅国将军赏钱十万。”齐朝建元元年(479),出京担任都督、南兖州刺史,封为寻阳郡公。

    封王敬则的妻子怀氏为寻阳国夫人。

    建元二年,魏军攻打淮河、泗水地区,王敬则很恐惧,丢弃守城返回京都,老百姓都惊散奔走。

    皇上因为他是功臣而没有问罪,让他做都官尚书,调任吴郡太守。

    郡中过去有很多强盗,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在路上拾到了别人丢掉的东西,王敬则就把他杀掉,以向公众宣示。

    从此路不拾遗,郡中没有强盗。

    又抓到一个小偷,便把他的亲属召来站在面前看着进行鞭打。

    他让小偷自身长期打扫街道,时间久了,就让小偷检举过去的小偷代替自己。

    小偷们恐怕被认出来,都逃走了,境内因此清平。

    有一天他到了乌程,从市场上经过,看见了屠户挂大秤称肉的横木,感叹说:“吴兴从前没有这个横木,这是我少年的时候在这里做的。”于是就把过去的朋友找来,饮酒话说平生,不觉得琐碎。

    调任护军,以家为军府。

    建元三年,因为家中改葬的事离职,诏令追赠王敬则的母亲为寻阳国太夫人,又改封为侍中、抚军。

    高帝遗诏让王敬则以本官兼任丹阳尹,不久调任会稽太守,担任都督。

    永明二年(484),赠给乐队一部。

    会稽边缘地区连接湖海,民众不论士子、平民都要参加修塘的劳役。

    王敬则因为人力有余,全部折合为钱收缴上来交给财政部门,认为这样更为便利。

    皇上批准了。

    永明三年,晋升封号为征东将军。

    宋朝广州刺史王翼之儿子的妾路氏残酷暴虐,杀死了随嫁的仆女,王翼之的儿子王法朗控告了她,王敬则把她交给山阴监狱处死。

    路氏家中控告,被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山阴令刘岱因此获罪判决处死,皇上对王敬则说:“人命极关重要,是谁指示让杀她的?完全不上奏请示。”王敬则说:“是臣的意思。

    臣哪懂得什么是刑法,看到背后有事端,便说应该杀人。”刘岱也认罪,皇上于是赦免了他;王敬则免官,以公侯的身份兼管郡务。

    后来与王俭一同在本官上面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当时徐孝嗣在崇礼门等候王俭,于是嘲笑他说:“今天可以说是二人连璧。”王俭说:“没想到老子与韩非同在一篇传记当中。”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敬则,王敬则高兴地说:“我本是南沙县的一个小吏,侥幸当上宫中将官,卷入政局才有今天,于是与王卫军同日封为三公,王敬则还有什么怨恨!”没有一点怨恨的神态。

    朝士们因此对他十分称赞。

    永明十一年(493),封为司空。

    王敬则名位虽然通达,却不以富贵自居。

    当初作为闲散官吏出使魏朝,在北馆种了一棵柳树。

    后来员外郎虞长曜出使北方回来,王敬则问他说:“我过去种的那棵柳树,现在多大了?”虞长曜说:“虏邦中以为是甘棠呢!”武帝曾让大臣们作诗,王敬则说:“我差点落到了这家伙的框子里。”皇上问是怎么回事,王敬则说:“臣如果懂得书本,不过做个尚书令史罢了,哪有今天!”王敬则虽然不大懂得书本,但是性格十分机警,到郡上让办事人员宣读诉讼词,训示判决,都不失情理。

    明帝辅佐政治,暗中有废除皇帝另立别人的意思。

    隆昌元年(494),把王敬则派出京城去做会稽太守,并担任都督。

    海陵王登基,提升他为太尉。

    明帝即位,担任大司马,朝廷的使者宣布任命的那天,天下大雨,洪水流淌,王敬则和文武大臣都大惊失色。

    一个客人在旁边说:“您向来都是这样,过去任命为丹阳尹、吴兴太守的时候也是这样。”王敬则非常高兴地说:“我的宿命当中应该得雨。”于是叫来羽仪,准备朝服、导引而出,听候任命,可是心里还是不自然,惊愕了许久。

    明帝即位后杀了很多人,王敬则自己因为是高帝、武帝的旧臣,心中怀着忧虑和恐惧。

    明帝对他虽然外表礼节很厚,而内心却非常猜疑,加以防备,多次打听王敬则的饮食、健康。

    听说他已经衰老,而且又是住在内地,所以才感到稍微安定一些。

    后来派萧坦之率领斋阁的武士五百人到了晋陵,王敬则几个儿子都在京城,忧虑恐惧,无计可施。

    皇上知道了这种情况,向梁武帝询问对策,梁武帝说:“王敬则是个粗货,容易被感化,只需要赐给他子女玉帛,多给他一些使唤人员,这样就足够了。”皇上采纳了。

    吴地人张思祖,是王敬则的主要谋士,是他府中的司马,经常奉命出使。

    皇上假装尽心地对待他,任命他为游击将军,让王敬则的世子王仲雄进入东部。

    王仲雄善于弹琴,江东有蔡邕的焦尾琴藏在主衣库中,皇上指示每五天一次提供给王仲雄。

    王仲雄在皇帝面前弹琴,作了一首《懊侬曲》,歌中说:“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又说:“君行不净心,那得恶人题。”明帝更加猜忌和惭愧。

    永泰元年(498),皇上的疾病多次遇到危险,他派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配置兵士和属官,暗中防备王敬则。

    朝内外都传言将要对他采取行动。

    王敬则听说了,私下说:“东面现在有谁,就是要平我罢了。

    东面又哪里那么容易可平,我到了也不会接受他的金瓮。”金瓮就是指的毒酒。

    几个儿子十分恐惧,第五个儿子王幼隆派正员将军徐岳把这情况告诉给徐州行事谢緿并商量计策,如果一致的话就去报告王敬则。

    谢緿捉住徐岳驰马去告发。

    王敬则的城局参军徐庶的家在京口,他的儿子把这事秘密报告了徐庶,徐庶又告诉了王敬则的五官王公林。

    王公林是王敬则的同族兄弟的儿子,常常委托他办事,十分信任。

    王公林劝王敬则疾速上表请求赐儿子自杀,单独乘船星夜返回都城。

    王敬则说:“如果是这样,儿子们一定应该有个消息,暂且忍耐一夜吧。”这天夜里,他叫来了属下的官员们一块赌钱,对众人说:“你们诸位想让我采取什么办法?”没有人敢首先回答。

    防阁丁兴怀说:“长官只好这样做。”王敬则不作声。

    天明的时候,召来了山阴令王询、台传御史钟离祖愿,王敬则横握大刀,垂足而坐,问王询等人发兵可以有多少人,府库中现有多少银钱财物,王询、钟离祖愿的回答都不符合他的意愿,王敬则很生气,把他们拉出去斩了。

    王公林又劝王敬则说:“长官何不重新再想一想?”王敬则唾他的脸说:“小子,我做事和你小子有什么相关!”于是起兵,招集人马,配备服装,两三天便出发了。

    打算劫持前中书令何胤仍为中书令,长史王弄璋、司马张思祖制止他说:“何胤品格高蹈,一定不会答应,不答应就应该杀掉。

    办大事先杀朝中贤士,事情一定不利。”于是便率领甲兵一万人渡过浙江,他说:“应该作一篇檄文。”张思祖说:“您现在亲自还朝,怎么还用写这个?”于是就没有作。

    朝廷派遣辅国将军前军司马左兴盛的直阁将军骑兵主将胡松的三千余人,在曲阿长冈构筑营垒;尚书左仆射沈文秀为持节、都督,屯驻在湖头,防守京口的道路。

    王敬则依靠旧将领举事,老百姓担着篙背着锹跟随的人有十几万。

    到了武进陵的山口他伤心痛哭,坐着轿前进。

    遇到了左兴盛、山阳两座营寨,尽力攻打。

    官军抵挡不住,企图撤退而冲不出包围圈,各自拚死战斗。

    胡松率领骑兵冲杀他们的后部,未入兵籍的民丁没有武器,都被惊散。

    王敬则大叫找马,但上了两次都没有上去,左兴盛的军容袁文旷杀了他并且把人头传到京城。

    这时候皇上的病情已经十分危险,王敬则仓促在东部起兵,朝廷震动而且恐惧。

    东昏侯在东宫议论打算叛变,派人到屋顶上了望,看见征虏亭失火,以为是王敬则到了,急忙穿戴打算逃走。

    有人告诉了王敬则,王敬则说:“檀公三十六计,走是上计,你们父子只是应该赶紧逃走。”大概是讥笑檀道济逃避魏朝的事。

    王敬则军队开来,声势浩大,总共十天就失败了。

    当时六十四岁。

    朝廷把他的头涂上油漆存放在武器仓库中,到了梁朝的天监元年(502),他过去的部下夏侯..上表请求把他收葬,得到了允许。

    张敬儿传张敬儿,南阳冠军人。

    父亲张丑,是郡将军,官做到节府参军。

    张敬儿少年时候就熟悉弓马、有胆气,喜欢射猎猛兽,发箭无不射中。

    南阳新野风俗多出骑射能手,而张敬儿臂力尤其大。

    逐渐官职做到了宁蛮行参军,跟随本郡人刘胡讨伐襄阳各地的山蛮,深入险阻地区,所到之处都把敌人打败。

    又去出击胡阳蛮人,官军撤退,张敬儿单马走在后面,贼军不能相抗。

    山阳人王休佑镇守寿阳,寻求善于骑射的武士,张敬儿和襄阳的俞湛应选。

    张敬儿善于侍奉别人,于是受到宠爱,做了官长兼任参军。

    泰始初年,随着军府转为骠骑参军,被任命为中兵,率领军队讨伐义嘉的贼军,和刘胡在鹊尾洲相对抗,上奏明帝请求主管本郡。

    事情平定,任命他为南阳太守。

    张敬儿做襄阳府将的时候,家里很贫穷,每到休假的时候就去打工自给。

    他曾经为城东吴泰家担水,和吴泰所喜爱的婢女私通。

    事情暴露,他将要被吴泰杀死,逃到了出卖的棺材里,把盖盖在上面,才得以幸免。

    后来在鹊尾洲,他启奏明帝说:“吴泰以丝帮助雍州刺史袁靑做弓弦,结为同党一齐反叛,如果事情平定的时候,我请求接受他的家财。”明帝答应了他。

    这时他便没收了吴氏家业,只有一个家人光着身子逃出,仆役财物价值几千万,都归张敬儿所有。

    以前所私通的婢女,被纳为妾。

    后来他做了越骑校尉,桂阳王事件发生,他隶属于齐高帝屯驻在新亭。

    贼军箭和石头一齐发来,刘休范身穿白色衣服坐着车子到楼下慰劳。

    张敬儿与黄回告诉高帝请求用诈降来攻破他们。

    高帝说:“卿如果能办成事,一定把你的本州赏给你。”张敬儿便和黄回一起出了城南,扔下武器奔跑,大喊着要投降。

    刘休范很高兴,把他们召到了车子旁边。

    黄回假装传达高帝的秘密意旨,刘休范相信了。

    黄回看着张敬儿,张敬儿夺过刘休范的防身刀把他杀死,他身边的百十个人都跑散了。

    张敬儿拿着人头回到了新亭。

    授为骁骑将军,加任辅国将军。

    高帝设酒对张敬儿说:“不是卿的功劳,就没有今天。”高帝认为张敬儿名位较轻,不想就让他主管襄阳这个重镇。

    张敬儿不停地请求,他说动高帝道:“沈攸之在荆州,您知道他想要干什么,不派敬儿前往防备他,恐怕对您是不利的。”高帝笑着而没有说话,便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加任都督,封为襄阳县侯。

    他的部队停泊在沔口,张敬儿乘着舴艋小舟过江,去见晋熙王刘燮。

    在江中遇到大风翻了船,身边健壮的人各自游水逃走,剩下两个小吏淹没在船下求张敬儿救他们,张敬儿用两掖挟着他们,随着船仰过来得以到了船上,就这样翻来覆去行了几十里,才得到有人迎接。

    丢掉了所带的信节,重新给他发了一个。

    到了藩镇,和沈攸之建立了很深的交情,从而获得了他的活动情况,然后秘密地告诉了高帝,始终没有二心。

    他又和沈攸之的司马刘攘兵非常要好。

    等苍梧王废黜,张敬儿怀疑沈攸之会借这个机会起兵,秘密地询问刘攘兵,刘攘兵没有说什么,送给张敬儿马蹬一双。

    张敬儿便做了准备。

    升明元年(477)冬天,沈攸之反叛,派遣使者报告了张敬儿。

    张敬儿接待慰劳非常周到,设饭让他吃过以后,列开仪仗在大厅前面把他斩首。

    然后集合部队。

    侦察到沈攸之沿江而下,他便准备袭击江陵。

    张敬儿报告军变的使者到达京城,高帝大喜,晋升他为镇军将军,改为都督。

    沈攸之到了郢城战败逃走,他的儿子沈元琰和兼长史江..、别驾傅宣等返回江陵。

    张敬儿的军队开到了白水,沈元琰听到城外鹤鸣,以为是人的叫声,十分恐惧打算逃走。

    当天夜里,江..、傅宣开门出逃,城内溃乱,沈元琰逃到宠洲被杀死。

    张敬儿到了江陵,杀死了沈攸之的亲党,没收他们的财物数千万,好的都入了私人手里,送到朝廷的不到百分之一。

    沈攸之在汤渚村自缢而死,当地人把他的人头送到荆州。

    张敬儿让人用盾举着,上面盖着青色的伞,在街市和外城巡游一周,然后送到建邺。

    晋升爵位为公。

    张敬儿在雍州十分贪婪残暴,世上只要有一件物品能用,无不强夺过来。

    他在襄阳城西建起了一处宅院,宅院的大小几乎和襄阳城相等。

    他又想搬移羊叔子堕泪碑,在那里建一座台子。

    州中的主簿劝谏说:“这是羊太傅的遗德,不宜迁动。”张敬儿说:“太傅是谁?我不认识。”齐帝接受禅让以后,他转任侍中、中军将军,调为散骑常侍、车骑将军,设置了辅佐官吏。

    高帝逝世,遗诏加升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他在家里偷偷地哭着说:“官家大老天子真可惜死去了,太子年少,过去我和他都没有什么联系!”等到拜见的时候,王敬则给他开玩笑,称他为褚彦回。

    张敬儿说:“我是在马背上得到的地位,到底不能去做华林阁的功臣。”王敬则非常愤恨。

    起初,张敬儿微贱的时候,有个妻子毛氏,生了个儿子叫道门,而同乡尚氏的女儿颇有美貌,张敬儿很喜欢她,于是便抛弃了毛氏而纳尚氏为妻。

    等他位居三司,尚氏还住在襄阳宅院中。

    考虑着以后不再外出,便把家里的人都接到京城居住,启奏了武帝,却没有得到武帝的慰问,张敬儿心里便生了疑惑。

    等到垣崇祖死后,越发恐惧。

    他性情爱好占卜,信梦尤其厉害,起初征讨荆州,每次见到各位将帅,顾不上别的事情,只是叙述梦中的情景说:“还没有富贵的时候,梦见住在村子里,村中的树很快地长到了几十丈高。

    后来在雍州,又梦见村中的树一直长到天上。”他以此诱骗部下,自称贵不可言。

    从此很不自量,十分无知。

    又派人在家乡造出谣言,让小该子唱道:“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张敬儿家在冠军,宅前有个地方叫赤谷。

    得到开府以后,又望着仪仗,对别人说:“我车子旁边还缺少一些珍奇物品。”张敬儿在荒远的地方长大,少年时候就练习武艺,既在京城发展,且又征讨四方,却越发感到不得志。

    他的妻子尚氏也说:“我从前梦见有一只手热得像火烧,而你得到了南阳郡;元徽年间(473~477),梦见一条大腿热得像火烧,你便得到了本州;建元年间(479~482),梦见半个身子热,不久就得到了开府;现在又全身都热了。”他把这些都告诉了他所亲近的人,说他妻子的初梦次梦,又说“现在全身都热了”。

    太监听到了他的话都互相说起,事情传到了武帝那里。

    张敬儿又派遣使者与蛮人来往,武帝怀疑他有异志。

    永明元年(483),下令让朝臣举行八关斋,在座位上把张敬儿抓了起来。

    起初,身边人员雷仲显常常劝诫张敬儿不要自满,他不肯听从,到现在知道有了变故,抱着张敬儿哭起来,张敬儿脱掉冠貂扔在地上说:“是这些东西害了我。”他的儿子道门、道畅、道休都被处死,少子道庆被宽免。

    后经数年,皇上与豫章王萧嶷在三月初三举行曲水内宴,舴艋小舟流到皇帝座位的前面覆没,皇上由此说起张敬儿,后悔不该把他杀死。

    张敬儿开始没有读书,等做了地方长官,才学习《孝经》、《论语》。

    起初征调他担任护军,他便在密室中屏退了众人学揖让对答,对着空中一仰一俯,侍妾偷偷地看了发笑。

    将要封为三司时,对他的妻子、嫂子说:“我封官后府里要开个黄阁。”于是自己在口中学起了鼓声。

    刚得了乐队的时候,因为害羞而不让他们演奏。

    又在新林的慈姥庙中为他的妾向神灵祈求生子,嘴里自称三公,他就是这样的鄙俗。

    开始他的母亲在田地里躺着,梦见一条狗的崽子有角而用嘴舔它。

    随后自己就怀孕生了张敬儿,所以起初名叫苟儿。

    又生了一个儿子,随着苟儿的名字又叫猪儿。

    宋明帝嫌苟儿的名字低俗,改为敬儿,所以猪儿也改为恭儿,位居正员郎,告病回到了本县,常常住在上保村,不肯出来做官,和居民没有什么区别。

    他和张敬儿友爱很深。

    等他听说张敬儿被杀,逃跑进入蛮人区。

    后又出来自首,朝廷宽恕了他的罪过。

    桓康传桓康,北兰陵承县人。

    英勇果敢而骁悍。

    宋朝大明时期(457~464),曾经随齐高帝为军容,跟从武帝在赣县。

    泰始初年,武帝起义,被郡里所囚禁,兵众都逃散了。

    桓康找了个担子,一头装了穆皇后,一头装了文惠太子以及竟陵王萧子良,自己把他们挑到了山中。

    他与门客萧欣祖等四十多人互相联合,攻破郡里的监狱,救出了武帝。

    郡里的追兵逼得很紧,桓康等人拼死战斗,才把他们打败。

    此后便随武帝起兵,摧坚陷阵,臂力远远超过别人。

    他在所经过的村庄,都是残暴横行,江南的人都很害怕他,常常用他的名字吓唬小孩,把他的像画在寺中。

    患了虐疾的人把他的像画下来贴在床边的墙壁上,无不立即痊愈。

    后来他被任命为襄贲令。

    桂阳王刘休范事件发生后,桓康丢掉县城回到京都去找高帝。

    正好事情已经平定,任命他为员外郎。

    元徽五年(477)七月初六夜里,少帝化装出行到了领军府,少帝身边的人说:“全府的人都睡着了,何不翻墙过去?”少帝说:“我今天晚上想到一个地方去玩,等明天夜里吧!”桓康与高帝所养的健儿卢荒、向黑在门缝里听到了他们的话。

    第二天黎明,王敬则提着少帝的头来到,敲击府门。

    桓康认为是发生了变故,与卢荒、向黑拔出刀来想冲出去。

    结果随武帝进入皇宫。

    高帝镇守东府,任命他为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兼带兰陵太守,常常侍卫在身边。

    高帝杀死了黄回,黄回当时为南兖州刺史,部队数千人,想对他们加以拘捕,又怕他们作乱,便把他们召进了东府,停在外斋前面,使桓康去宣布黄回的罪行,然后把他杀死。

    当时的人为此编了谣谚说:“要欺诳,问桓康。”高帝任命他做了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

    建元元年(479),他被封为吴平县侯。

    高帝对桓康说:“你跟随我时间很久了,还没有当上地方诸侯,也许不能理解我的心意,我是打算和你首先共同消灭敌虏啊!”建元三年,魏军出动,桓康在淮阳大破魏军。

    武帝即位后,他在骁骑将军的职位上去世。

    焦度传焦度字文绩,是南安氐人。

    祖父焦文圭,避难住在仇池。

    宋朝元嘉时期(424~453),裴方明平定了杨难当,焦度的父亲焦明与一千余家随着迁居到襄阳,于是建立了天水郡略阳县,住了下来。

    焦度少年的时候就很有气概,熟悉弓马。

    孝武帝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京镇守,省台差焦度兼作幢主去送他,途中与魏朝的豹皮公相遇,交槊战斗,豹皮公落马,焦度捉了他的具装战马,亲手杀死了几十人。

    颜师伯表奏孝武帝,称赞焦度的气力弓马都超绝常人,孝武帝把他召回充任侍从。

    他看见了焦度的形体相貌后,对颜师伯说:“这真是一位健人啊!”后来补任了晋安王萧子勋的夹毂队主,跟随镇守江州。

    萧子勋起兵,以焦度为龙骧将军。

    担任前锋,所向无不战胜。

    事情失败后,逃往宫亭湖为贼。

    朝廷听说他十分骁勇,非常担忧。

    便派江州刺史王景文去诱降他。

    王景文让他做了自己的镇南参军,兼中军直兵,相待十分优厚。

    他随王景文回到了京城,常常住在府州里面。

    王景文被害的那天晚上,焦度大怒,劝王景文拒绝接受命令,王景文没有听从,而明帝不知道这个情况。

    因为焦度武勇,补任晋熙王萧燮防阁,跟随镇守夏口。

    武陵王萧赞代替萧燮管辖郢州,焦度仍然留在军镇,做萧赞的前军参军。

    沈攸之事件发生,转任焦度为中直兵。

    齐高帝又让任命焦度为辅国将军、屯骑校尉,转右将军。

    焦度容貌粗壮丑陋,皮肤好似黑漆,朴实笨拙,口不能讲话。

    晋熙王的夹毂主周彦与焦度都在郢州,周彦有个侍从与焦度的父亲同名,周彦常常喊着他的名字使唤他。

    焦度积压了很大的忿怒,呵斥周彦说:“你本来知道我忌讳‘明’字,而总是喊‘明’,为什么?”后来到了郢城,尤其为沈攸之所忿怒。

    沈攸之的大军到了夏口,即将直下京城,只留下偏兵守着郢城。

    焦度在城楼上破口辱骂沈攸之,以至于自己脱下衣服裸露出身体污辱他,所以沈攸之十分愤怒,改变计划攻打郢城。

    焦度亲自奋力作战,沈攸之的军众蒙着盾将要登城,焦度命令把污秽的东西投下,贼军的兵众不能忍受,后来便称此楼为焦度楼。

    事情平定以后,焦度的功劳很大,封为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

    回到京城,焦度还为贵戚们追叙在郢城时脱衣裸露污辱敌人的事,他就是这样的憨直。

    焦度为人质朴生涩,他想向高帝请求做个州官,等见了面后,竟又一句也没有提到。

    高帝因为他不懂政事,一直没有用他。

    后来他要求管竟陵郡,但不知道怎样措词,他的亲人给他编词教了他一百多字,焦度练习背诵了好几天,都能上口了。

    正遇上高帝巡行石头城,焦度在大众之中想自己提出,临时忽然忘了教给他的话,于是便大声说:“焦度启奏,焦度启奏,焦度无食。”高帝笑着说:“你哪里用担心无食!”于是就赐给他白米一百斛。

    建元四年(482),任命他为淮陵太守。

    他生性好喝酒,一醉便暴怒起来,皇上常常让人对他进行节制。

    他年纪虽老,而力气依旧,任命他为游击将军,去世。

    周奉叔传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勇力超人,少年时代跟随周盘龙征讨,所到之处都以暴力掠夺。

    担任了东宫的直阁将军。

    郁林王在西州,周奉叔自己得以秘密入内,等即位后,他与直阁将军曹道刚为心腹朋友。

    周奉叔善于骑马,废帝跟着他学习骑马,尤其受到亲宠,得以进入内殿,无所顾忌。

    他欺凌朝士,曾经找司空王敬则换米二百斛,王敬则拿一百斛送给他,他不接受。

    王敬则非常恐惧,便另给了二百斛,并且加上金铪等物品。

    王敬则有一个内妓,废帝派周奉叔去要。

    周奉叔也不通告,一直走了进去,随从的人手里拿着单刀都拔出了一半,王敬则光着脚走进屋内。

    随后又自己想着不能逃脱,便出来了,远远地叫着周奉叔:“老弟怎么忽然光临?”周奉叔宣读圣旨,说明了来求艺妓的意思,王敬则才松了一口气。

    平时他与綦母珍、曹道刚、朱隆之共同互为唇齿,煽弄威权。

    周奉叔常常有二十口单刀保护,出入宫禁,只要没有特别的诏令,门卫都不敢干涉。

    他常常对别人说:“周郎的刀不认得您。”他去要武帝的御用酒器和车子,并且要御仗送给左右的人,所求的事情无不听从。

    他又要求做黄门郎,当时明帝做宰相,一直坚持,所以他没能得到。

    明帝又让萧谌、萧坦之劝说废帝派周奉叔去外镇任职,树立心腹。

    又以地方诸侯的重要来劝说周奉叔,周奉叔听取了他的话。

    隆昌元年(494),被委派为青、冀二州刺史。

    周奉叔向废帝求做千户侯,废帝答应了他。

    明帝认为不可以。

    他忽然对萧谌说:“如果不能给我千户侯,不再应该少于五百户;不然的话,周郎要让钢刀来取办。”随后封他为曲江县男,周奉叔大怒,在众人当中抽出刀来,瞪目切齿。

    明帝加以劝说才接受了。

    等他将要到镇的时候,明帝担心他再不能加以控制,便趁着他较早地进来,把他引入了后堂,抓住送交廷尉将他处死。

    荀伯玉传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

    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

    父亲荀阐之,是给事中。

    荀伯玉在宋朝做官,担任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行参军。

    泰始初年,跟随刘子勋起事。

    等事败回到京城,靠占卜挣钱为生。

    齐高帝镇守淮阴,荀伯玉担任高帝的冠军刑狱参军。

    高帝为宋明帝所怀疑,被征调担任黄门郎,深怀忧虑,一次他看见水泽中有一群鹤,便命笔歌咏道:“八风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他把诗拿给荀伯玉深入指点,荀伯玉劝高帝派遣几十个骑兵进入魏朝边界,安顿下来,打出旗号。

    魏军果然派遣了数百名游动的骑兵在边界上巡逻,高帝把情况上报。

    还怕不能留下,就让荀伯玉占卜。

    荀伯玉说不能成行,而高帝终于恢复了本来的职务。

    由此他很受亲待。

    高帝原来有个旧吏东莞人竺景秀曾因过错被囚禁在作部,高帝对荀伯玉说:“您近来看过竺景秀没有?”回答说:“多次前去看他,对他备加责斥,他说‘如果允许我自新,一定要吞刀刮肠,饮灰洗胃’。”高帝很满意他的答话,便把竺景秀放了,后来终于成为忠信之士。

    后来他跟随高帝回京,被任命为奉朝请。

    高帝让他主持家事。

    武帝免去了广兴的职务回京,建了一座别宅,派人从大宅中去掘几棵树,荀伯玉不给,驰马报告了高帝。

    高帝很称赞他。

    高帝做了南兖州刺史,荀伯玉随从转为镇军中兵参军,兼广陵令。

    起初,高帝在淮阴,荀伯玉请假回到广陵,梦中登上了广陵城的南楼,上面有两个青衣小童告诉荀伯玉说:“草中肃,九五相追逐。”荀伯玉看城下人头都有草。

    泰始七年(471),又梦见高帝乘船在广陵北面的小洲,两腋下面有翅膀而不能舒展。

    荀伯玉问怎么才能舒展,高帝说:“推后三年。”荀伯玉在梦中自称是咒师,共六次唾咒他,有六条龙出来,两腋下的翅膀都舒展开了,又都合上。

    元徽二年(474),高帝攻破了桂阳,威名大震,五年而废掉了苍梧王,他对荀伯玉说:“您的梦现在就要生效了。”升明初年,他仍然担任高帝的骠骑中兵参军,兼济阳太守。

    霸业建立以后,荀伯玉忠诚尽心,常常在身边警卫,加任他为前将军,大受信任。

    齐朝建元元年(479),被封为南丰县子,担任豫章王司空咨议,太守职务依旧。

    当时武帝在东宫,自以为年长,与高帝同创大业,朝廷的事情不论大小,全部专断,有很多都违背制度。

    身边人张景真被他偏狭地信任,又非常奢侈。

    武帝拜陵回来,张景真穿着白衣服乘坐着彩绘的小舟,坐在胡床上。

    观看的人都怀疑是太子,内外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说话。

    骁骑将军陈胤叔事先已经陈述了张景真和太子前后的得失,荀伯玉趁着武帝拜陵之后,秘密启奏,皇上大怒。

    豫章王萧嶷平素就受到宠幸,正因为武帝是长嫡子,又南郡王兄弟并列,所以以武帝为太子,到现在有了改换的意思。

    武帝东还,派文惠太子、闻喜公萧子良宣读敕令进行诘责,并且把张景真的罪状给他看,让他用太子的命令把张景真抓起来杀掉。

    陈胤叔于是告诉武帝,都说是荀伯玉告诉皇上的。

    武帝担忧恐惧,称病一月有余。

    皇上的怒气不消,白天躺在太阳殿,王敬则直接进入叩头,启请前往东宫以安慰太子。

    高帝没有说话,王敬则于是大声宣读圣旨前往东宫,命令人们进行装束。

    又敕令太官设下肴馔,秘密派人报告了武帝,让他奉迎。

    于是呼左右的人找好车子,高帝一点也没有行动的意思。

    王敬则找衣服让高帝穿上,便拉着他坐上车子。

    于是便去了东宫,召见诸王宴饮,接着游了玄圃园。

    长沙王萧晃抓住了华盖,临川王萧映手拿着雉尾扇,闻喜公萧子良拿着酒枪,南郡王行酒,武帝与豫章王萧嶷以及王敬则自己捧着肴馔。

    高帝大饮一通,赐给武帝以下的人喝酒,都大醉尽欢,傍晚才离开。

    这天如果没有王敬则,则东宫差不多就要被废除了。

    高帝很看重荀伯玉的尽心,越发受到信任,让他掌管军国秘密大事,权力超过了朝中大员。

    每次暂时休假,车马盈门。

    他曾经遭到母亲的丧事,穿上丧服的那天,左率萧景先、侍中王晏同车前往吊唁。

    五更的时候便乘上了有车衣遮盖的巾车,离荀伯玉的宅院还有大约二里地,王侯朝士已经站满了巷子,到了打鼓结束的时候还没有走到跟前,司徒褚彦回、卫军王俭都从后方陆续走到了前面,又倚在厅堂里呆了好久。

    宫中下诏派中书舍人徐希秀断哭止客,过了好久才得以吊唁。

    等出来以后,二人又饥又乏,气息细弱,切齿愤恨流于外表。

    第二天入宫,便说:“我们所见的二宫门和斋门跟荀伯玉家相比,正可以张罗捕雀。”接着又说:“外面议论说,千敕万令,不如荀公一命。”武帝深深怨恨荀伯玉,高帝临死的时候,指着荀伯玉嘱托给武帝。

    武帝即位,荀伯玉担心害怕。

    皇上听说了,因为他和垣崇祖要好,垣崇祖的田业在江西,担心他们互相煽动作乱,加意抚慰他们,荀伯玉才安心了。

    永明元年(483)他与垣崇祖一齐受到诬告而被处死,而陈胤叔为太子左率。

    吕文显慨叹说:“荀伯玉能为太祖谋划而不能自谋,难道不是天意么!”起初,荀伯玉微贱的时候,有善于看墓地风水的人对他的父亲说:“您家墓地一定会出暴贵者,只是不能长久罢了;又会出失行的女子。”荀伯玉听了说:“早晨听了道,晚上死去也可以了。”不久,荀伯玉的姐姐要嫁人,第二天应当出门,头天晚上却随着别人逃去,家里的人寻找不到。

    后来终于出家为尼。

    荀伯玉也终于败亡。

    胡谐之传胡谐之,豫章南昌人。

    祖父胡廉之,书侍御史。

    父亲胡翼之,受到州府的聘用而没有赴任。

    胡谐之在宋朝做官为邵陵王左军咨议。

    齐武帝为江州刺史,以胡谐之为别驾,委托他主管事务。

    建元二年(480),担任给事中、骁骑将军。

    上方打算奖赏给他贵族的婚姻,因为胡谐之家的人讲方言,语音不正,便派了宫中的四五个人往胡谐之家去教子女说话。

    两年后,皇帝问道:“卿家中的人语音已经纯正了吗?”胡谐之回答说:“宫人少,臣家里的人多,不但不能正音,却使宫人也变成方言。”皇帝大笑,普遍向朝臣说起这件事情。

    永明五年(487),他任左卫将军,加给事中。

    胡谐之风采美好,善于自处,兼以旧时的恩德受到优待,朝士多愿意和他交游。

    六年,调为都官尚书。

    皇上打算要提升胡谐之的时候,曾经从容地对他说:“江州有几个侍中呢?”他回答说:“近世只有程道惠一人而已。”皇上说:“应当让它有两个。”后来他把这话告诉了尚书令王俭,王俭心里更感到诧异,便让他当了太子中庶子,兼左卫率。

    胡谐之很有见识,每当朝廷官员出缺以及应该升迁替代,秘密估量皇上所用人选,都和他说的一样。

    虞..因此对他十分佩服。

    升任权要职位以后,向下面征求物品很多。

    他向梁州刺史范伯年求好马,范伯年很为难,对使者说:“马不是狗子,怎么能够满足无穷的搜求!”接待使者很淡薄,使者非常怨恨地回去了,对胡谐之讲:“范伯年说,胡谐之是个什么狗东西,无厌地搜求!”胡谐之切齿愤恨。

    当时王玄邈取代范伯年,范伯年称病推延没有及时回京。

    胡谐之对皇帝说:“范伯年倚仗山川险固,聚众企图独占一州。”等范伯年回京,皇帝打算不再过问,胡谐之又说:“见到猛兽,捉住了它却又放上山去么?”皇帝于是赐他自杀。

    永明十年(492),胡谐之转任度支尚书,兼卫尉。

    第二年去世,谥号肃侯。

    范伯年本来是梓潼人,土地属于梁州华阳郡。

    起初担任州将,刘亮派他到京城咨询事情,见到了宋明帝。

    明帝在说话间谈到了广州的贪泉,于是便问范伯年说:“卿的州上也有此水吗?”回答说:“梁州只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他:“卿的宅院在哪里?”回答说:“臣的住处在廉让之间。”明帝感叹他善于答对,于是受到欣赏。

    历任内外职务,终止于梁州刺史。

    刘休传刘休字弘明,沛郡相县人。

    起初做驸马都尉,宋明帝做藩王时,刘休为湘东国常侍,不被明帝赏识。

    承袭祖父的爵位封为南乡侯。

    他的朋友陈郡人谢俨和丞相刘义宣造反,刘休被牵连办罪,囚禁在尚方监狱。

    孝武帝去世后,才被放出。

    泰始初年,诸州反叛,刘休平时能占卜,知道明帝要获胜,于是便静处不参与异谋。

    刘休被关在尚方狱中时,尚方令吴喜很喜爱他的才能,后来他便投靠了吴喜,做吴喜辅师府的录事参军。

    吴喜把他进献给明帝,得以常在左右,被任命为桂阳王征北参军。

    明帝很有些爱好,尤其嗜好饮食。

    刘休有很多手艺,以至于烹调,无不熟知,于是受到亲近和欣赏,常在殿内值勤。

    后宫怀孕的妇人,明帝让他占卜是男是女,无不灵验。

    明帝憎恨妇人嫉妒,尚书右丞劳彦远因为善于下棋受到亲近,他的妇人因为嫉妒弄伤了他的脸,明帝说:“我来给你处理,怎么样?”劳彦远很随便地就答应了。

    当天晚上,明帝便赐药杀死了他的妻子。

    刘休的妻子王氏也好嫉妒,明帝听说后,给刘休赐了一个妾,下令对王氏打二十大棍。

    命令刘休在宅后开一个小店,让王氏亲自去卖皂荚扫帚,以此来羞辱她。

    刘休就是这样地受到亲近。

    不久任命他为员外郎,兼辅国司马,中书通事舍人,带南城令。

    后来做都水使者,南康相。

    他善于谈论政治问题,而在郡中却没有特殊政绩。

    齐朝建元初年,为御史中丞。

    很快他就上奏说:“宋朝历年六十,做过这个职务的有五十三人,计算他们在位的年月,不过一年多点。

    我承恩前去充数,现在想请求退休。”建元四年,调任豫章内史,去世。

    宋朝末年,造出了指南车,高帝因为刘休有思维能力,派他与王僧虔共同监督试验。

    又在元嘉时期(424~453),羊欣很重视王子敬的正隶书,世人共同崇尚,王右军的书体受到轻视,不再被看重。

    到了刘休才爱好右军技法,因此大大流行起来。

    陆慧晓传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县人,是晋朝太尉陆玩的玄孙。

    从陆玩到陆慧晓的祖父陆万载,世代为侍中,都有著名的行事,陆慧晓的伯父陆仲元,又做侍中,当时的人们把他们比作金、张二族。

    他的父亲陆子真,在宋朝做官为海陵太守。

    当时中书舍人秋当被宠幸,他的家在海陵,请假回家埋葬父亲,陆子真并不去他家拜望。

    秋当请派人修桥,又因为妨碍农活而不答应。

    彭城王刘义康听到后非常欣赏他。

    王僧达是贵公的子孙,恃才骄傲,做吴郡太守,进入昌门时说:“那里有人才啊!顾琛一公两掾,英才门第;陆子真五世做内侍,和我是同一类人物。”陆子真因为眼病而由临海太守辞归,为中散大夫,去世。

    陆慧晓清正耿直,不交杂乱人员,同郡的张绪称赞说:“这是江东的裴、乐啊!”最初应州郡的聘请,举为秀才,经历过各府行参军,因为母亲年老回家奉养,十余年没有做官。

    齐高帝辅政,任命他为殿中郎。

    邻族都来庆贺,陆慧晓举起酒杯说:“陆慧晓年龄已过了三十,妻子的父亲主管选任,才做了个尚书郎,你们还认为值得再来庆贺么?”高帝上表禁止奢侈,陆慧晓撰写答诏的草稿,为高帝所欣赏,引他担任太傅东阁祭酒。

    齐朝建元初年,调为太子洗马。

    庐江何点常常说:“陆慧晓心如明镜,遇形触物,无不清清楚楚。

    王思远心像怀冰,暑月也有霜气。”当时人们认为是实录。

    陆慧晓与张融宅院相连,中间有一个水池,池上有两棵柳树。

    何点叹息说:“这池子便是醴泉,这树便是交让。”到了武陵王萧晔做会稽太守,皇上为他精选官吏,以陆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的刘..一同跟随前往就职。

    刘..是个清正的士人,行到吴地,对别人说:“我听说张融与陆慧晓连宅,中间有水,这里必定有奇异的味道。”所以命令车驾前往舀水来喝。

    他说:“喝了这里的水,则卑鄙吝啬的念头都会消尽。”何点向豫章王萧嶷推荐陆慧晓,补任司空掾,加以礼遇。

    逐步升迁为安西咨议、兼任冠军录事参军。

    武帝的第三个儿子庐陵王萧子卿为南豫州刺史,武帝叫着他的小名对司徒竟陵王萧子良说:“乌熊这个孩子痴呆如熊,不能得到天下第一人作为行事,就无法压住一州。”随后又说:“我想到了一个人。”于是就让陆慧晓为长史、行事。

    告别武帝的时候,武帝问他说:“卿怎样辅持庐陵王呢?”回答说:“安静以便修身,俭朴以便养性。

    安静则世人不扰乱,俭朴则世人不忧烦。”皇上非常高兴。

    后来担任司徒右长史。

    当时陈郡的谢籫为左长史,府公竟陵王萧子良对王融说:“我府中的佐官,以前的人谁能相比?”王融说:“明公的两个上佐,是天下的英奇,古来很少有人能比。”萧子良在西院抄书,让陆慧晓参与此事。

    不久调任西阳王征虏、巴陵王后军、临汝公辅国三府长史,行府州事。

    又担任西阳王左军长史,兼会稽郡丞,行郡事。

    隆昌元年(494),调任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陆慧晓先后共做了五次辅政,立身清正,僚佐以下的人来访,必定起身相送。

    有人对陆慧晓说:“长史身份贵重,不应妄自谦让。”他回答说:“我生性讨厌别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待人。”他不曾称士大夫为卿,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陆慧晓说:“贵人不可以称卿,而贱者才可以称卿,人一生中怎么能在心里老是想着轻重呢!”他终身经常都是称呼人的职位。

    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西中郎长史,行事、内史职务依旧。

    不久征为黄门郎,还没有上任,调为吏部郎。

    尚书令王晏挑选自己的学生补任朝内外的要职,陆慧晓只为他任用了几个人就停止了。

    王晏十分恼恨他。

    他把一个女妓送给陆慧晓,想和他搞好关系,陆慧晓不接受。

    吏曹都令史被派来做选拔人才的顾问,陆慧晓一意独行,不曾和他商量。

    明帝派主书单景俊对他说:“都令史熟悉旧的人事情况,可以一齐商议。”陆慧晓对单景俊说:“六十的年龄,不能再靠咨询都令史来做吏部郎了。

    皇上如果认为我不能胜任,我便应当拂衣而退。”明帝很怕他。

    后来想用他为侍中,因为他身材矮小而作罢。

    后来调出京城担任晋安王镇北司马、征北长史、东海太守,负责府州事务。

    又入京担任五兵尚书,负责扬州事务。

    崔惠景事件平息,他兼任右军将军。

    出京监管南徐州。

    朝中舆论又打算以他为侍中,王亮说:“济水、黄河需要人,现在暂且从朝廷借用,让他去镇守南兖州。”王荧、王志都说:“侍中尤其需要英华,方镇应该还有其他人选。”王亮说:“衡量二者,还是担当侍中比较缓和,拒敌贼寇比较急切。

    当今朝廷很弱,应该服从急切者。”于是让他为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加任都督。

    到镇以后,不久因为有病归京。

    后来去世,赠他为太常。

    陆厥传陆厥字韩卿,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好写文章。

    齐朝永明九年(491),诏令百官举荐士人,同郡的司徒左西曹掾顾詗之上表推荐陆厥,州中举他为秀才。

    当时文章十分盛兴,吴兴的沈约、陈郡的谢緿、琅笽的王融因为气质相似而互相推举,汝南的周..善于识别声韵。

    沈约等人的文章都使用宫商乐调,安排平上去入四声,以此来制定韵律,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五字之中,音韵全异,两句之内,乐调不同,不可以增减。

    世人称它为“永明体”。

    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后面又论述这个问题,陆厥给沈约的信中说:“范詹事的《自序》中说:‘字音区别宫商,识别清浊,特别能够适应轻重,渡过艰难。

    古今的文人大多不完全了解这一点,纵然有领会这一点的,也不一定是从根本上弄懂了。

    ’尚书也说:‘自从灵均以来,这个秘密没有发现。

    有的暗中与事理相合,也不是由思考得来。

    张、蔡、曹、王,并没有先觉,潘、陆、颜、谢,离这些更远。

    ’大概意旨是要‘宫商相变,高低穿插,如果前面有了浮声,则后面要有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然不同,两句之中,轻重完全两样’。

    辞藻很优美,道理也很对;但是观看历代的贤人们,似乎并非都不了解这一点,而说是‘这个秘密没有发现’,恐怕近于诬枉吧。

    按范氏说‘不是从根本上弄懂了’,尚书说‘不是由思考得来’,这则是揣摩情理不合乎五彩,摘录文句显示其音律。

    范氏又说‘偶尔有符合这一条件的’,尚书说‘有的暗中与这一道理相符合’。

    于是美妙的吟咏,有辞章韵调的,虽然有差错,但也有巧合。

    由此推论以往,可以大致不差。

    思考有契合和偏离,前代的贤人一样不可避免,文章有开朗和塞滞,所有的事情都有这种现象。

    曹子建因此而常受到人们的讥讽,陆士衡因此而遗憾于自己的文章。

    既然感到遗憾,便不是尽善尽美的作品。

    道理上可以毁谤,君子就抓住进行毁谤,便说合理为暗合,哪如指明它确是合理,而把那些毁谤者视为遗憾呢!“自从魏文帝论文,很强调把文章的清浊作为重要标准,刘桢奏表,努力标榜体势的风貌。

    龃龉妥帖之谈,操末续巅之说,运用乐律指导声韵,好比五色相映生辉。

    如果这一秘密没被发现,这些理论是指什么而说的呢?我认为前代的英贤早已识破宫商,只是没有详细阐明,像今天的理论所论述的那样。

    至于掩藏缺陷,契合的少、违背的多,则是如临淄所说的那样:‘人们的著述,不可能没有毛病。

    ’不是知道而不改正,认为不改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曹、陆又说的‘尽情多有后悔,不可用力强求’。

    现在称许他们有毛病有后悔的话,则必然自己知道没有后悔没有毛病的样式。

    引用他们不明了不符合的例子说他们是不懂,为什么独独抹杀他们的一些符合以及明了、可以证明他们懂得的事例呢?可以推测也是质朴和文雅因时而异,当今和古代爱好不同,他们重在情感事物,而较轻于章法文句。

    情物,是文章急切的追求,美丑尚且对半;章句,是思虑松缓的方面,所以相合的少、违背的多。

    事情兼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必定并非不懂是很明显的。

    《长门》、《上林》,几乎不是一家的辞赋,《洛神》、《池雁》,更是两种体式的作品。

    班孟坚纯正,《咏史》无亏于东都主人,张平子弘富,《羽猎》并没有虚飘缺陷。

    王粲《初征》,其他文章不能相比,杨..敏捷,《暑赋》很久没有献上。

    随心所欲,很少责怪,则一天办成也很紧张,深晦不明,尽量潜入,则七步完成也很松缓。

    一个人的思路,快慢相差甚远,一家的文章,好坏区别极大,为什么宫商律吕一定要求它完全一样呢?谈论的人可以说他们是没有穷尽它的奥妙,而不能说他们没有预先觉察到这一规律。”沈约答复说:“宫商的乐声有五个,文字的差别有数万。

    以数万的繁多,配五声的约简,高下低昂,不是思力所能学会的,又不是只有这些。

    十个字的文句,颠倒相配,字不过十个,巧妙已经不能穷尽,何况比这更多的呢!从灵均以来,没有在心里留意过,当然无从得到它的大略。

    这样的奥妙,而圣人并不推尚,为什么呢?这大概是因为声韵曲折的巧妙,和意义没有多大关系,不是圣哲玄言所急于解决的,所以扬子云比喻为‘雕虫篆刻’,说是‘壮夫不为’。

    自古以来的文人难道不知道宫羽的差异、商徵的不同。

    虽然知道五音的区别,而其中的参差变动,所不明白的实在很多,所以我认为就是所谓‘这个秘密没有发现’。

    以此类推,则知道前代的文士,便没有悟出这一点。

    如果以文章的音韵,同于乐器的声曲,美恶妍丑,不能互相违背,譬如子野奏曲,怎么会忽然出现和缓失调的声音。

    以《洛神》对比陈思王其他的赋,好像是不同的人的作品,所以知道天机开启,则律吕自然协调,六情涩滞,则音律顿然乖谬。

    陆士衡虽说像锦绣一般灿烂,难道在江波中洗涤色彩,其中还有一片是卫文公的衣服。

    这样看来陆生所说的话,就又有没有完全包括的地方。

    韵与不韵,还有精粗,轮扁不能说清他的奥妙,老夫我也不能完全辩明这个问题。”沈约论述四声,有很精妙的诠释和辩解,而他写的几篇赋也往往与声韵不合。

    当时有个人叫王斌,不知道是什么人,著有《四声论》在当时流行。

    王斌起初是个道人,广博地涉猎各种经书典籍,很有辩才,善于写文章,能宣唱开导而不修容仪。

    曾经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瓦官寺听云法师讲《成实论》,不再有坐的地方,只有僧正慧超那里还有空席,王斌就直接坐在了他的旁边。

    慧超十分不满,便骂道:“哪里来了这么个道人,像个莽撞乞丐一样唐突人。”于是命人把他赶出去。

    王斌笑着说:“既然有叙勋僧正,怎么就没有乞丐道人。”不因为他而移动。

    而对他进行质问辩难,他理辞清晰有力,四座都为之瞩目。

    后来他还俗了,以诗和音乐来自取快乐,人们都难以言说。

    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反叛,陆厥的父亲陆闲被处死,陆厥牵连被囚禁在尚方狱中。

    不久有了赦免令,陆厥感动悲伤而死,年龄二十八岁。

    他的文集流行在世上。

    当时有个会稽人虞炎以文学和沈约都为文惠太子所厚待,心意不同寻常,官至骁骑将军。

    庾杲之传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

    祖父庾深之,位居义兴太守,以善政而闻名。

    父亲庾粲是南郡王刘义宣的丞相城局参军,南郡王起兵,他被杀害。

    庾杲之幼年就很有孝行,宋朝的司空刘面力见到他认为很奇异,对他说:“见到您足以使江汉一带仰望,优秀人才声名远扬。”初次做官担任奉朝请,逐步升迁为尚书驾部郎。

    家业清贫,吃的只有腌韭菜、煮韭菜、生韭菜等。

    任窻曾经给他开玩笑地说:“谁说庾郎贫穷,吃菜曾经有三九(韭)二十七种。”他经过多次调动担任了尚书左丞。

    王俭对别人说:“过去袁公做卫军,想用我为长史,虽然没有做成,关键是他曾有这种意向。

    现在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于是任用庾杲之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萧缅给王俭写信说:“贵府的僚佐,实在难以选拔。

    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多么美丽啊!”当时的人把入王俭府比作莲花池,所以萧缅写信赞美他。

    他历任黄门吏部郎,御史中丞,参与大选。

    他容貌美好,善于谈笑。

    曾经兼任侍中夹侍,柳世隆在皇帝那儿坐,对齐武帝说:“庾杲之被蝉冠所辉映,更加富有华彩,陛下所以应当让他真地成为贵近朝臣。”皇上很高兴,王俭则说:“国家因为庾杲之清美,所以允许他假借官职。

    如果让他真地任职,应当在胡谐之的后面。”武帝曾经与朝臣商议,一次酒后他对群臣说:“我以后应当得到什么样的谥号?”群臣没有人回答。

    王俭于是眼睛看着庾杲之,庾杲之从容地说:“陛下寿比南山,正与日月齐明,千载以后,难道是臣子们轻易可以衡量的吗?”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雄辩的对答。

    庾杲之曾经兼任主客郎对答魏朝的使者,使者问庾杲之说:“百姓们怎么能够家家写门帖卖宅子?”回答说:“朝廷既然要扫荡京洛,克复神州,所以才家家卖宅子。”魏朝的使者缩着鼻子而不回答。

    当时诸王年少,不能轻率地称赞和接待别人,诏令庾杲之和济阳的江淹五天一次去到诸王那里去,让他们交游通好。

    庾杲之又升迁为尚书吏部郎,参大选事务,太子右卫率,加任通直常侍。

    永明九年(491)去世,皇上非常惋惜,谥号为贞子。

    孔..传孔皀字德璋,会稽山阴人。

    祖父孔道隆,位居侍中。

    父亲孔灵产,泰始年间(465~471),任晋安太守,有隐遁之志。

    在禹井山建立了一座馆舍,侍奉道规非常精心。

    吉日在安静的屋子里朝四个方向朝拜,泪流不止。

    一次东出路过钱塘城北面,便在舟中遥拜杜子恭墓。

    从这里直到都城,他面朝东坐着,不敢背对或侧对。

    元徽年间(473~477),为中散大夫,很懂得星文,喜欢术数。

    齐高帝辅政,沈攸之起兵,孔灵产告诉高帝说:“沈攸之的兵众虽然很强,但是以天时运数来看,没有什么作为。”高帝验证了他的话,提拔他做光禄大夫,用竹箱盛着孔灵产抬上灵台,让他占候吉凶。

    赠给孔灵产白羽扇、白几案,说:“您有古人之风,所以赠给您古人的衣服。”当时的人都认为十分荣耀。

    孔皀少年时在学问的涉猎上有很好的声誉,太守王僧虔见到后非常重视,任用他为主簿。

    后来举为秀才,又升迁为殿中郎。

    高帝做了骠骑,取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一齐掌管辞笔。

    担任尚书左丞,遇到了父亲的丧事离职。

    和他的哥哥孔仲智回到了他们父亲的山舍居住。

    孔仲智的妾李氏骄妒无礼,孔皀告诉了太守王敬则把她杀掉。

    永明年间(483~493),历任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廷尉。

    江东继续使用晋朝时候的张、杜律二十卷,武帝留心法令,多次审讯囚徒,诏令狱官详细地订正旧注。

    在此以前尚书删定了郎官王植撰写订正的法律,上奏后,删削其中的烦琐有害的条文,采录其中允当合理的部分,吸取张裴的注七百三十一条,杜预的注七百九十一条,或者二家两种解释意义才完备的,又取了一百零七条,他们的注解相同者取了一百零三条,集结为一本书,共一千七百三十二条,为二十卷。

    孔皀请求交付外界详细校订,挑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诏令采纳了他的意见。

    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可轻可重的地方,竟陵王萧子良的意见大多使它从轻。

    其中朝官们议论不能断定的,则按皇上的意见裁决。

    到了永明九年,孔皀奏表呈上《律文》二十卷,《录序》一卷,又设置了律学助教,依照《五经》的例子,诏令答复依照他的意见执行,事情终于没有落实。

    转为御史中丞。

    建武初年,他做平西长史、南郡太守。

    孔皀因为魏朝连续南侵,百姓死伤,便上表陈述了通和的策略,明帝不听从。

    征调为侍中,没有上任,留在本来的职位上。

    孔皀风韵清疏,喜好文章和吟咏,饮酒七八斗。

    和他的表兄张融情趣相合,又和琅笽的王思远、庐江的何点、何点的弟弟何胤都很要好,不喜欢世俗事务。

    居住的宅院里营建了许多山水,在小桌前独自饮酒,别无杂事。

    门庭以内,杂草不剪。

    当中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想做陈蕃吗?”孔皀笑着回答说:“我拿这可以当作两部乐队,何必效法陈蕃!”王晏曾经奏着乐等候他,听到了群蛙乱叫,说:“这叫声很聒人耳朵。”孔皀说:“我听乐队,还不如这。”王晏的脸色非常惭愧。

    永元元年(499),他担任都官尚书,调为太子詹事,加任散骑常侍。

    三年,孔皀得病,东昏侯将他排除,用床把他抬走,因此病情加重,于是死去。

    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

    刘..传刘..字士光,出生的那天晚上有香气,氤氲满屋。

    他自幼就很有聪明智慧,四岁死了父亲,与一群小孩在一起,只有他不做游戏。

    六岁诵《论语》、《毛诗》。

    心里不理解的,便能提出问题。

    十二岁的时候读《庄子·逍遥篇》说:“这是可以理解的。”有客人问他,随问随答,都合乎情理,家里的人常常感到奇怪,称他为神童。

    等他长大以后,博学而有文才,不娶妻子,也不做官,与他的族弟刘讠于一起隐居寻求自己的志向,在林泽之中自由地旅游,以山水书籍互相娱乐。

    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悌闻名,睡觉、吃饭都不离开身边。

    母亲心里有什么需要,口里还没有说出,刘..已经预先知道,自己动手办理,尽力供奉。

    母亲每次有病,梦见刘..给她拿药,等第二天就会见效好转,她就是这样地以诚心感人。

    他性格重视高兴快乐,尤其喜爱山水,攀登高山探求险阻,务必穷尽深远之地,别人都赶不上,都感叹他有制胜的法宝。

    他经常想要避开人世,只是因为母亲年老不忍心违拗她。

    所以常常随着哥哥刘霁、刘杳做官。

    少年的时候喜欢施舍,努力周济别人的急困,人们有时赠送些东西,他也不拒绝。

    时间久了,他便感叹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必须要报答;否则就会对人有愧。

    我本来没有什么东西报答别人,难道可以经常心里有愧么?”天监十七年(518)他忽然著了一篇《革终论》。

    认为:“形是无知觉的质,神是有知觉的性。

    有知觉的东西不能单独存在,要依靠无知觉的东西来自立,所以形对于神,是旅馆的房舍。

    等他死了,神离开了这个房舍,迅速腐朽便合乎道理。

    所以子羽沉到河里,汉伯葬入方穴,文楚埋进黄土,士安使用麻绳。

    这四位都是获得到了真理的人。

    如果与这四位交往,则平生的心意就自由了。

    然而积习形成了常规,难以一下子革除,一旦任凭意志,或许并不听从。

    现在我想应该改革繁厚,务存简易,激进并不裸露尸体,退守也不同于习俗,不伤活人的心,合乎圣人的道。

    况且张奂只用方巾,王肃只洗手脚,范冉殓罢就葬,爰珍不设筵席,文度破船作为棺材,子廉牛车拉着灵柩,叔起告诫不起坟垅,康成让人不要卜吉。

    这几位贤人,尚且这样来办,何况是我们这些人,而却要豪华。

    现在想要仿照大道,作为规则。

    气绝了不需要复魂,洗漱一下便可盛殓。

    用一千钱买个现成的棺材,旧的单衣裙衫,衣巾枕头鞋子。

    此外送葬的用品,棺材中的常规物品,一样也不要使用。

    社会上的人大多相信关于李耳、彭祖的说法,可以说是很糊涂的。

    我以孔子、释迦为师,基本上没有这种迷惑。

    装殓以后,就用没有帷盖的露车拉上,回到故乡,随便得到一块土地,土地足够挖个墓穴,墓穴足够装下棺材。

    不需要砖瓦,用不着种树,不要设置祭品,不要陈列酒席。

    平常进行祭祀,言语要恰如其分,事情要限于自身,不要损害世间的教化。”起初,刘讠于有病,刘..尽心救治,等死了以后,十分哀伤,为他写了一篇诔文,又写了一篇《悲友赋》以表达自己的哀情。

    一次忽然有一个老人没有原因地到来,对他说:“您意志坚强,力量勇猛,必定能破去死生;但是由于命运的关系,不能长久地留在一方。”转眼走了。

    刘..心里知道他很奇异,想试着派人去寻找他,却不知道他的去处。

    于是信心更加坚定。

    很快自己又生了病,恐怕让母亲担忧,便自己有说有笑,尽力服用汤药。

    他对哥哥刘霁、刘杳说:“两位兄长做官有薪水,足够供养母亲。

    我即使命归黄泉,又有什么遗憾!希望一定要割舍无用的伤悲。”天监十八年,三十二岁去世。

    开始的时候,和尚释宝志在兴皇寺遇到了刘..,惊异地站起来说:“隐居学道,清净登仙。”这样连说了三次。

    刘..还没有死的那年春天,有人给他在院子里栽了柿树。

    刘..对他哥哥的儿子刘..说:“我将看不到这棵树上的果实了,你不要对外面说起。”到秋天就死了,人们都认为他知命。

    亲戚旧友写诔文追念他的行迹。

    谥号为贞节处士。

    在此以前,有太中大夫琅笽人王敬胤在天监八年去世,遗嘱说:“不能设复魂的旗子,用芦席一领垫在下面,一领盖在上面。

    我气绝后就进行沐浴,用竹轿抬着尸体,送回到忠侯大夫墓道当中。

    如果你们不照这样办的话,就斩杀我的尸体于九泉之下吧!”王敬胤的外甥许慧诏通过阮研报知朝廷。

    诏书说:“王敬胤让他的儿子王崇素,气绝就进行沐浴,铺盖两领草席,挖地容下身体,归葬在忠侯墓中。

    这是一种通达人生的格言,胜过玉匣石棺实在很远。

    然而儿子对于父亲的命令,也可以有所听从、有所不从。

    现在王崇素如果信守遗志,埋土比较浅薄,不建辅助设施,一旦被狐狸老鼠侵害,比斩杀尸体还要厉害。

    父亲可以教训儿子,儿子仍不可以实行。

    内外修治棺材,这自然是侍奉父亲的情意,借土埋葬,也是通达人士的心情。

    应该两边各有取舍,以表达父亲和儿子两人的心意。

    棺材容下身体,挖土盛下外棺,不用牲畜来祭奠,殡殓时穿当时的衣服。

    一来可以表达哀悼的心情,二来可以与家中情况相称。

    礼教不要违背,生死不要受辱,这样显然是比较妥善的。”刘善明传刘善明,是刘怀珍的族弟。

    父亲刘怀人,在宋朝做官为齐、北海二郡太守。

    元嘉末年,青州发生饥荒,人与人彼此相食。

    刘善明家里有积存的谷子,自己只吃稠粥,开仓救灾,乡民有很多获得了活命和救助,百姓们都把他家的田地称为续命田。

    刘善明少年时期安静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候要见他,而他却推辞不见。

    四十岁的时候,刺史刘道隆聘他为中从事。

    刘怀人对刘善明说:“我已经知道了你的立身,还想见到你的立官。”刘善明应聘了,又举他为秀才。

    宋孝武帝见到他的策论直率有力,感到他十分奇异。

    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他。

    当时州治在东阳城,刘善明家在城郭以内,不能自己逃出。

    他的伯父刘弥之虚假地对沈文秀说自己请求效力,沈文秀让他率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增援安都。

    刘弥之出门以后,秘密地对部下说:“这才逃出祸坑了。”走到下邳,便背弃了沈文秀,刘善明的堂伯刘怀恭为北海太守,占据郡城与他相应。

    刘善明秘密相约,收集了门宗部下,得到三千人。

    夜间斩了关门的守将投奔北海。

    他的族兄刘乘人又在渤海聚集兵众呼应朝廷。

    而刘弥之等人不久被薛安都所杀,明帝追赠他为青州刺史。

    任命刘乘人为冀州刺史,刘善明为北海太守。

    又任命他为尚书金部郎。

    刘乘人生病去世,便以刘善明为冀州刺史。

    沈文秀投降以后,任命刘善明为海陵太守,郡的边境处在海边,没有树木,刘善明让人种植榆、茶等各种果树,于是获得了利益。

    还京后为直阁将军。

    泰始五年,魏朝攻克了青州,刘善明的母亲在那里,把她转移到了代郡。

    刘善明穿布衣吃蔬菜,悲哀得像守丧一样,明帝每次见到,都为他而叹息。

    后来转为巴西、梓桐二郡太守。

    刘善明因为母亲在魏朝,不愿意西行,流着眼泪坚持请求,得到了准许。

    朝廷官员大多同情刘善明的心事,元徽初年派人出使北方,朝中议论让刘善明举荐人选。

    刘善明推荐州乡北平人田惠绍出使魏朝,把他母亲赎了回来。

    当时宋朝的后废帝刚刚登基,群臣执政,刘善明独独侍奉齐高帝,委身效忠。

    出京担任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

    刘善明的堂弟刘僧副与刘善明都在家乡很知名。

    泰始初年,魏朝进攻淮北,刘僧副率领部下二千人东面依凭海岛。

    齐高帝在淮阴,认为他的作为很豪壮,召他相见,任用他为安成王抚军参军。

    后废帝放肆暴虐,高帝忧虑恐惧,常常让刘僧副化装出行,侦察风声。

    让他秘密告诉刘善明和东海太守垣崇祖,使他们扰动魏军。

    刘善明劝他安静地等待时机,高帝采纳了。

    废帝被杀,刘善明做高帝的骠骑咨议、南东海太守,兼管南徐州事务。

    沈攸之反叛,高帝感到非常担忧。

    刘善明献计说:“沈攸之控制着八个州,纵情搜刮,包藏贼志,已有十年。

    他性情阴险急躁,才能不可担当重任,叛逆起兵已经几十天,徘徊不进,难道该是有所等待么?一则是他不懂兵机,二则是人心怨恨,三则是他有掣肘的忧虑,四则是天夺了他的胆魄。

    本来怀疑他会迅速推进,攻其不备;现在朝廷六师一齐奋起,诸侯共同举兵,他已经成为笼中之鸟了。”事情平定后,高帝召刘善明返回京城,对他说:“卿分析沈攸之,即使张良、陈平也只能是这样罢了。”于是调他担任太尉右司马。

    齐台建立,他担任右将军,因为疾病推辞没有上任。

    司空褚彦回对刘善明说:“高尚的事业,本是您历来的心意,现在朝廷正相委任,哪能就学隐士赤松子与王子乔呢!”刘善明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做官的兴趣,既然遇到了知己,所以奋力奔走。

    天地已经廓清,朝廷人才济济,我的怀抱已经实现,不敢再贪求富贵。”高帝登基,因为刘善明有功而且忠诚,打算给他俸禄,就召来刘善明对他说:“淮南接近京城,是国家的形胜之地,非亲近的贤臣不能管理这里,卿给我高卧治理这里吧!”于是他便代替明帝担任了淮南、宣城二郡的太守。

    又派遣使者前往授爵,封他为新淦伯。

    刘善明到了郡上,上表言事共十一条:其一认为“天地开创,应该慰问远方,广泛地传扬皇上的恩泽”。

    其二认为“京都所属的远近地方,应该派发医生和药物,慰问疾苦,年龄九十以上以及病重不能治疗的,应该酌情赏赐”。

    其三认为“宋代的赦令,真正得到宽大的很少。

    我认为现在下赦书,应该让事实与它相合”。

    其四认为“刘昶还在,或许会到边境上来送死,各城应该严密守备”。

    其五认为“应该废除宋朝大明以来的苛细政法条令,尊崇简易”。

    其六认为“凡是各种土木建筑开支,可以暂且停止”。

    其七认为“帝子王女,应该崇尚简约”。

    其八认为“应该诏令百官以及府州郡县,各自贡献正直言论,以弘扬唐尧、虞舜的美德”。

    其九认为“忠贞孝悌,应该以特殊的办法提拔;清苦节俭,应该授给他政务”。

    其十认为“革命成功初始,应该挑选人才出使北国”。

    其十一认为“交州险要而遥远,在荒原以外,宋末政治苛刻,以至怨恨叛变。

    现在应该以恩德进行怀柔,不应劳累将士远征,搅动边民”。

    又撰写了《贤圣杂语》上奏,托辞进行讽谏,皇上用优厚的诏书进行了答复。

    刘善明又提议建筑宣阳门,他上表说:“应该明确地方长官的赏罚,建立学校,制定齐朝的礼仪,开设宾馆以接待邻国。”皇上答复说:“用赏罚以警戒地方长官,修饰宾馆以等待远国,都是古代的善政,是我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新创造新的礼节,可能不容易编制。

    国学的美好,已经下令告诉了公卿。

    宣阳门现在下令停建。

    我会有很多缺失,很想再听到您的建议。”刘善明身高七尺九寸,品质朴素不喜欢声色,他所住的茅斋,只是用些斧子砍的木头。

    床和桌椅,都不加刨削。

    从少年时就立下了节行,他常说:“在家应当孝顺,为官应当清廉,可以作为子孙的楷模就行了。”等他多次做了州郡长官,颇多贪污纳贿,崔祖思感到奇怪,便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管子说过,鲍叔了解我。”于是流着眼泪说:“方寸已经乱了,哪有闲暇廉洁!”所得的金钱都用来赎回他的母亲。

    等他母亲回来,清廉的节操才严峻起来。

    所经历的职务,廉洁简明而不烦琐,他的俸禄都散发给了亲友。

    他和崔祖思非常要好,崔祖思出京为青、冀二州官长,刘善明写信跟他叙旧,于是以忠诚相勉励。

    等听说崔祖思死去,伤心痛哭,便得了病。

    建元二年去世,遗命要实行薄葬。

    追赠他为左将军、豫州刺史,谥号为烈伯。

    他的儿子刘涤承袭了爵位。

    刘善明家中没有遗留的积蓄,只有书八千卷。

    高帝听说他家清贫,赐给刘涤家葛塘的库存谷子五百斛,说:“葛塘的库存也在我的官署之下,要让后世知道他的见识不凡。”明僧绍传明僧绍字休烈,平原鬲县人,一字承烈。

    他的先人是吴太伯的后裔,百里奚的儿子叫孟明,以名为姓,他是孟明的后代。

    他的祖父明玩,是州从事。

    父亲明略,是给事中。

    明僧绍通晓经书,有儒术,宋朝元嘉年间(424~453),两次举为秀才,永光年(465),镇北府聘为功曹,都没有就任。

    他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聚集弟子建立学校。

    魏朝攻克了淮北,便渡过了长江。

    升明年间(477~479),齐高帝担任太傅,教人聘用明僧绍和顾欢、臧荣绪,以旌旗车马的礼仪,征为记室参军,没有到任。

    明僧绍的弟弟明庆符为青州刺史,明僧绍缺乏粮食,随着明庆符到郁洲,住在..榆山,栖居在云间的精舍,愉快地玩赏水石,终于一次也没有进入州城。

    泰始末年,岷、益地区有山崩,淮水在齐郡干涸,明僧绍私下对他弟弟说:“天地之气,不失其顺序,如果阳气潜伏而不宣泄,阴气压迫而不蒸发,于是便有山崩川竭的变化。

    从前伊河、洛河干涸而夏朝灭亡,黄河干涸而殷朝灭亡,三川干涸岐山崩裂而周朝灭亡,五山崩裂而汉朝灭亡。

    有了国家必须要依凭山川才能巩固,山川有变,不亡还等待什么?现在宋朝之德如同四代的末年,你记住我的话而不要泄露。”结果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齐朝建元元年(479)冬,他被征为正员郎,称说有病没有就任,此后高帝给崔思祖写信,让明僧绍和明庆符一齐归京。

    又说:“不吃周朝的粟而吃周朝的薇,古时还有人发议论,在今天难道就能没人谈论吗?聊作笑谈。”明庆符罢任,明僧绍随他归京,途中住在江乘摄山。

    明僧绍听说和尚释僧远素有德行,便往定林寺去问候。

    高帝想出寺见他,释僧远问明僧绍说:“天子如果来到这里,居士您如何对待?”明僧绍说:“山泽之人,正应当穿墙逃遁;如果辞谢不能得到允许,便应当依照戴公从前的做法。”随后逃回摄山,建立了栖霞寺住在里面,高帝感到非常遗憾。

    从前戴..高卧窗下,以山人的衣服穿在身上,明僧绍所以那样说。

    高帝后来对明庆符说:“卿的兄长行事高尚,也是唐尧的外臣。

    朕梦想幽人,确实是很用力的。

    正是所谓‘径路绝,风云通’。”于是赐给了竹根如意、笋箨冠,隐士们认为十分光荣。

    勃海人封延伯,是一个行为高尚的士人,听说后叹息说:“明居士身更在后而名更在先,也就是宋、齐时代的儒仲。”永明年间(483~493),征他做国子博士,没有上任,去世。

    庾肩吾传庾肩吾字慎之,八岁就能赋诗,兄长庾於陵对他十分友爱。

    起初他担任晋安王的国常侍,晋安王常常迁移守地,庾肩吾一直跟随迁移。

    在雍州,他被任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詀、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抄录众多典籍,供给很多果品,号为高斋学士。

    晋安王做了皇太子,庾肩吾兼东宫通事舍人。

    后来担任湘东王录事、咨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

    简文帝创建了文德省,设置了学士,庾肩吾的儿子庾信、徐詀的儿子徐陵、吴郡的张长公、北地的傅弘、东海的鲍至等人成为其中的人选。

    齐朝永明年间(483~493),王融、谢緿、沈约在文章中开始使用四声,作为创新,到了这时,转而拘守声韵,更加靡丽,超过了以往。

    简文帝在给湘东王的信中论述道:“近来见京城的文体,钝弱超过往常,比着学习浮华,争相讲求舒缓,既不同于比兴,也背离了《风》《骚》。

    六典三礼,使用则有地方,吉凶嘉宾,运用也有处所,不曾听说吟咏性情,反而模拟《内则》之篇,执笔写史,又去依照《酒诰》之作。

    迟迟春日,反而去学《归藏》,湛湛江水,却是如同《大传》。

    “我既然在写文章方面很笨拙,不敢轻易地有所指责,只是以当代的作品,依次与古代的才士相比,远有杨、马、曹、王,近有潘、陆、颜、谢,看他们的遣词用心,全不相似。

    如果以今天的文章为是,那么就是过去的贤人为非,如果认为过去的贤士可以称扬,那么今天的文体就该抛弃。

    如果说他们都是各怀己见,则不敢赞同。

    又当时有效法谢康乐、裴鸿胪文章的,也对他们很有疑惑。

    为什么呢?谢氏吐言高拔,出于自然,时而有不够严谨的,是他的糟粕。

    裴氏则是良史之才,完全没有篇章的美感。

    这就是学谢而没有得到他的精华,只是得了他的冗长;学裴则弃绝了他的所长,只得了他的所短。

    谢固然是精巧而不可效法,裴也是质朴而不应羡慕。

    所以心猜臆断之属,好名忘实之类,追随谢氏,哪是三千弟子所能赶上,遵从裴氏,害怕两唐不能流传。

    所以玉徽金铣,反而被不识货的人所鄙视,《巴人》《下俚》,更能为郢城中的人所爱听。

    《阳春》曲高而不能唱和,妙声断绝而无法寻找。

    竟然不精细探讨,衡量文雅质朴,虽然有异巧之心,但终究愧于高手。

    所以手握珍宝怀藏美玉之士,望着郑国而知道退返;头戴章甫脚穿翠履之人,远见闽乡而深长叹息。

    诗歌已是这样,散文却又相同。

    只是墨汁不会言语,要受他们渲染,纸张没有情感,任凭他们叠画。

    太厉害了,文章的邪道横流,竟到了这种地步!“就像近代谢緿、沈约的诗歌、任窻、陆亻垂的散文,这些都是文章的冠冕,作品的楷模。

    张士简的辞赋,周升邈的论辩,也都属于高手,很难再次遇到。

    文章没有衰落,必定会有英才,其中的领袖人物,非贤弟还能有谁!常常想作讨论,无人可以交谈,想念我的子建,与你共同商榷。

    辩明文学的清澈与混浊,让它能如同泾水和渭水,这样论人物,颇似汝南王。

    红白已经判定,评论有所不同,使那些身怀鼠技的人知道惭愧,滥竽充数的人自感耻辱。

    相思不见,多么忧伤!”后来简文帝即位,以庾肩吾为度支尚书。

    当时上游的藩镇,都凭据州城抗拒侯景,侯景假传诏令让庾肩吾出使江州去劝说当阳公萧大心。

    萧大心投降了贼军,庾肩吾于是逃到了东部。

    后来贼将宋子仙攻下了会稽,悬赏抓到了庾肩吾,打算把他杀掉,首先对他说:“我听说你能作诗,现在可以当即作一首,如果能够,就可以保全你的性命。”庾肩吾挥笔便写成了,辞采极美,宋子仙便放了他,让他做建昌令。

    他于是从小路奔往江陵,曾担任江州刺史,兼义阳太守,封为武康县侯。

    死后,赠他为散骑常侍、中书令。

    他的儿子名叫庾信。

    刘之遴传刘之遴字思贞,八岁能写文章。

    他的父亲刘虬说:“这孩子必然会以文学使我们的家族兴盛。”他常常对他的儿子们说:“如果和颜氏相比,之遴是得了我的文风。”由此州里很称赞他。

    当时有个和尚僧惠有卓异的见识,每次到刘虬那里去,必定喊着刘之遴的小名说:“僧伽是个有福有德的孩子。”于是握着他的手走了进去。

    十五岁的时候,举为茂才,进行明经对策的时候,沈约、任窻见到他后感到非常诧异。

    吏部尚书王瞻曾经等候任窻,遇到刘之遴在座,任窻对王瞻说:“这是南阳刘之遴,学优而未仕,您这明鉴之士应该加以任用。”于是把他聘为太学博士。

    任窻说:“对他进行称赞,不如当面测试。”当时张稷新任尚书仆射,托任窻给他写一份推辞的奏表,任窻让刘之遴代作,执笔立即写成。

    任窻说:“荆南的秀气,果然有异才,以后为官必定超过我。”御史中丞乐蔼就是刘之遴的舅舅,御史弹劾官员的奏章,都是让刘之遴起草。

    后来他做了荆州中从事,梁简文帝到了荆州,便升迁他为宣惠记室。

    刘之遴好学明鉴,博览群书,当时刘显、韦棱都号称记忆力强,刘之遴常常与他们一起讨论,都超不过他。

    逐步升迁为中书侍郎,后来任命为南郡太守。

    武帝对他说:“卿的母亲年纪和德行都已经很高,所以让卿衣锦还乡,去尽奉养的天职。”转任西中郎湘东王萧绎的长史,太守职务依旧。

    起初,刘之遴在荆州府时,常常寄居在南郡,忽然梦见前太守袁彖对他说:“您以后当会成为折臂太守,就住在这里。”后来刘之遴驾车的牛受惊奔跑,他从车上掉下来,摔折了胳膊,右手偏直,不再能屈伸,写字只能以手去就笔,他哀叹说:“难道要遭受墨刑而做诸侯么?”周舍曾经跟他开玩笑说:“虽然并排坐位可以横卧,却恐怕简陋的巷子里没有枕头。”后来他连续两次辅佐藩王,两次做本郡的长官,曾任秘书监。

    后来他出京担任郢州行事,刘之遴心里不愿意出去,坚持推辞说:“去年我命运毁于离巽,不敢东下;今年所忌讳的又在西方。”武帝手敕说:“朕听说有了妻子儿女,对双亲的孝心就薄弱了,有了爵位俸禄,对君王的忠心就薄弱了。

    卿既然家内满足了,理当会忘记奉公的志节。”于是被有关部门上奏免官。

    后来担任都官尚书、太常卿。

    刘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收集了古器数十上百种,其中有一个古器形状好像盆盂,可以容纳一斛,上面有涂金的字,当时的人没有能认识的。

    又在东宫献了古器四种。

    其中第一种,是用铜雕刻的酒器二枚,两耳有银刻的装饰,铭文说:“建平二年造。”其中第二种,是金银涂刻的古樽二枚,有篆字铭文写道:“秦容成侯适楚国之岁造。”其中第三种,是外国澡罐一口,有铭文说:“元封二年,龟兹国献。”其中第四种,是古代制造的澡盘一枚,铭文写着:“初平二年造。”当时鄱阳嗣王萧范得到了班固所写的《汉书》真本献给了东宫,皇太子让刘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刘之遴录下了其中相异的地方几十处,其大略是说:“按古本《汉书》说是永平十六年(73)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没有上书的年月日。

    又按古本的《叙传》号为中篇,而今本称为《叙传》。

    又今本《叙传》记载班彪的事迹,而古本上说‘班彪自己有传’。

    又今本的《纪》以及《表》《志》《列传》不符合次序,而古本符合次序,总共编成三十八卷。

    又今本的《外戚》在《西域》后面,古本的《外戚》紧接在《帝纪》下面。

    又今本中的《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混杂在各篇传记的案卷中,古本的《诸王》都排列在《外戚》的下面,在《陈项传上》。

    又今本的《韩彭英卢吴述》中说:‘韩信只是个挨饿的奴隶,英布实际上是个受过墨刑的囚徒,彭越也是一个盗贼,吴芮做江湖小官。

    风云兴起而蛟龙腾跃,结果变成了侯王。

    ’古本叙述道:‘淮阴坚毅,持剑闯荡,国家英才,实在要称彭越、英布。

    结果变成了侯王,风云兴起而蛟龙腾跃。

    ’又古本第三十七卷注音释义,以帮助理解,而今本没有这一卷。”刘之遴好写文章,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总是一起讨论古籍,因此成为好友。

    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都有武帝的解说,只有《左氏传》还缺着,刘之遴便著了《春秋大意》十类,《左氏》十类,《三传同异》十类。

    共合三十类上奏。

    武帝非常高兴,下诏书回答说:“看过了所写的《春秋》义解,考校事实讨论书本,词语虽少而意蕴深远,编年的内容,阐述的意义广博。

    左丘明继承了儒家的风范,公羊氏崇尚西河的学说不追随铎椒的阐释,不采取瑕丘的解说。

    继承胡母氏,董仲舒为盛,因循《谷梁传》,要数车千秋。

    张苍传给左氏,贾谊承袭荀卿,源本分为流派,意旨很不相同,详略各异,由来已久。

    过去我年纪较轻,研讨的时间很长,自从把它丢开后,至今将近六十年。

    加上晚秋天短,事忙很少闲暇,半夜里就要起床,来不及翻阅研讨。

    必须等待夏季,打算再作研究,如果温习旧业还能随心,另外再来回答你的提问。”开始武帝在齐朝担任荆州府咨议,当时刘之遴的父亲刘虬隐居在百里洲,很早就与他互相听说。

    武帝偶然困难,派人去向刘虬换谷子一百斛。

    刘之遴当时在父亲身边,说:“萧咨议遇到挫折,怎么能够把谷子舂好,希望拿米给他。”刘虬依从了他。

    武帝即位后常常怀念他们。

    侯景起初立萧正德为皇帝,刘之遴当时落在了侯景那里,将要让他交授玉玺。

    刘之遴预先知道了,便剃去头发披上了法衣才免掉。

    在此以前,平昌人伏挺出家,刘之遴写诗嘲笑他说:“《传》闻伏不斗,化为支道林。”等刘之遴遇到了变乱,便披上了僧人的黑衣,当时人便拿他取笑。

    不久避难回乡,湘东王萧绎曾经嫉妒他的才学,听说他西上到了夏口,便秘密地送药把他杀死。

    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便自己为刘之遴做了墓志铭,给了丰厚的馈赠。

    刘之遴前后的文集共五十卷。

    他的儿子刘三达字三善,几岁就能清谈、写文章。

    州将湘东王萧绎听说了,便聚集了很多的宾客,召他来测试。

    他说理作诗,都很有条理。

    十二岁时,有一次听了江陵令贺革讲《礼》回来,便进行复述,不漏一句。

    十八岁死去。

    刘之遴深怀哀悼和遗憾,给他的墓题字称作“梁妙士”,以作表彰。

    萧劢传萧劢字文约,自幼不爱玩耍,喜怒不形于色。

    作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

    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

    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后起来再往前走,家里人也阻拦不住。

    父亲萧景特别喜爱他,曾说:“我百年之后,怎能少了这样的儿子呢。”吩咐左右人关照他节哀。

    丧服期满后,被任为太子中舍人。

    萧景死在郢州,因为路远,别人就对他隐瞒了凶讯,而谎称是病重。

    萧劢于是奔波前往,赶到江夏,已是七天水米未进。

    埋葬父亲后,他在墓旁结庐而眠,断绝亲友往来。

    这时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由于他劳累哀痛日久而形容憔悴,以至于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

    后来承袭父爵为吴平侯,在册封仪式上,面对朝廷官吏,悲痛呜咽,旁边人看了也为之掉泪。

    作淮南太守时,因治理有方而被称颂。

    后改任宣城内史,境内多猛兽,经常危害人民,萧劢到任后,野兽的危害得到治理。

    又改任豫章内史,结果境内路不拾遗,男女有别而道不同行。

    后调任广州刺史,当离开豫章郡时,官吏百姓都悲痛落泪,沿途几百里舟车堵塞,人们都带着酒食来给他送行。

    萧劢都接收下来,但随后又给予他们钱财。

    走到新淦县山斤山村时,有一位老太太用盘子托着泥鳅,从送行的船侧奉献上来,又有几十名少年跳进水里给他拉船,又是唱歌,又是流泪。

    广州地处沿海,向来是富庶地区,外国商船到此,多被当地刺史盘剥侵夺,所以每年来船不过三几次。

    自萧劢到此,对他们秋毫无犯,于是一年就有十几趟到来。

    当地的俚族人不顺服,经常在海上行凶抢劫,萧劢对他们进行讨伐,俘获的人口财物,除犒赏军队外,全部送交朝廷。

    他以前的刺史们都营私中饱,当地的土产贡品多被私吞,很少能进入朝廷仓库。

    自从萧劢到任,一年里向朝廷进奉数次,国家军政所需的资财,源源不断地输送。

    梁武帝感叹道:“朝廷算是又添了一个广州。”有诏令让他以本号还朝,这时西江的俚人头领陈文彻窜犯高要,于是又下诏让萧劢再任原职。

    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

    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氵京郡设州一级建制。

    朝廷下令改为高州,命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召萧劢回朝任太子左卫率。

    萧劢生性率直有节制,而且气量宽宏。

    一次手下人曾把一碗菜汤不慎打翻在他胸前,他脸色不变,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

    他收藏图书多达三万卷,披阅观览而不知疲倦,尤其爱读《东观汉记》,大部分都能背诵下来。

    刘显曾经拿着书考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他很少结交朋友,只和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关系密切。

    萧劢死在回京的路上,追赠侍中,谥为光侯。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长沙宣武王萧懿,字元达,是梁文帝的长子。

    他从小就有美誉,出仕任齐安南邵陵王的行参军。

    承袭爵位为临湘县侯。

    历任晋陵太守,以美政而得到当时人的称赞。

    永明末年,任梁、南秦二州刺史,加都督。

    当年,魏军入侵汉中,进而围困南郑。

    萧懿随机应变,领兵出击,魏军于是解围逃走。

    他又派氐人统率杨元秀攻打并夺取了魏国的历城等六处戍地。

    魏人十分震惊,于是边境得以安宁。

    永元二年(500),裴叔业占据豫州反叛,萧懿以豫州刺史的身份率领历阳、南谯二郡太守前去讨伐,裴叔业十分害怕,便投降了北魏。

    梁武帝当时在雍州,派了典签赵景悦来劝说萧懿兴兵起义,清除国君身旁的佞臣,清算他们的罪行。

    但萧懿没有答复。

    不久,平西将军崔慧景入侵,拥戴江夏王萧宝玄围困台城。

    齐王室大乱,便派快马送急信召萧懿救援。

    当时萧懿正在吃饭,他把筷子一扔,拍案而起,率领精兵三千人赶去救援。

    梁武帝又派遣虞安福飞速前往都城,劝说萧懿:“杀贼之后,便有了盖世的大功,即使遇到明君贤主在位,也难以自全;何况现在正是昏乱的朝廷,怎么能够免于灾祸?如果在消灭贼寇之后,立即领兵入朝,按照古代贤相伊尹、霍光的办法实行,这是万世难逢的机会。

    如果不这样做,便上表请求回到历阳,以抵御外患为借口,这样威震天下,谁敢不听从!否则一朝放弃兵权,接受朝廷的高官厚禄,地位很高而手下无人,以后一定会有后悔的时候。”长史徐曜甫也苦苦劝谏,萧懿一概不听。

    崔慧景派他的儿子崔觉前来接战,萧懿发起进攻,大败崔觉,并乘胜前进。

    崔慧景的军队溃败,一阵追击,萧懿斩了崔慧景。

    朝廷封他为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

    当时东昏侯萧宝卷暴虐无道,胡作非为,茹法珍、王口亘之等人掌握朝政大权,老臣旧将都被残杀。

    萧懿功勋极高,独自居于朝廷,茹法珍等十分害怕他,他们便劝说东昏侯,准备施毒计害死萧懿。

    徐曜甫得知消息,暗地里准备好船只停在江边,劝告他往西逃亡。

    萧懿不肯听从,他说:“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岂有叛变逃走的尚书令?”不久,朝廷派人赐下毒药,萧懿和弟弟萧融一同死去。

    萧懿死前对使者说:“家弟在雍州,我深为朝廷担忧。”中兴元年(501),追赠为司徒。

    宣德太后临朝听政,又改封为太傅。

    天监元年(502),追尊为丞相,封长沙郡王,谥号宣武。

    赐给九旒的鸾车,黄屋左纛,葬礼依照晋朝安平王的规矩。

    萧懿名望功勋一向很高,梁武帝本来就很崇敬他。

    武帝在天监元年四月初八即位,当天立即表彰和追封萧懿。

    初十,才封赠二哥萧敷、四弟萧畅、五弟萧融。

    到五月,有关方面才上奏追尊武帝父母的封号,并将神主迁入太庙。

    皇帝没有亲自奉送,而让临川王萧宏侍从。

    七月,皇帝坐在殿前平台上,派兼太尉、散骑常侍王玢奉策文追上太祖文皇帝、献皇后和德皇后的尊号。

    他先封赠下辈,然后才封赠长辈,先低后高,又在殿前平台上而不是在正殿让人奉上策文,有识者因此而讥笑和议论纷纷。

    萧渊藻传萧渊藻字靖艺。

    在齐朝官为著作佐郎。

    梁天监元年(502),封为西昌县侯,作益州刺史。

    当时邓元起在蜀地,自恃有破刘季连的功劳,倚仗宿将的资格,轻视渊藻,渊藻于是发怒杀了他。

    当时天下初定,边境未安,益州人焦僧护聚众数万,占据郫县、繁县作乱。

    渊藻当时不满二十岁,会集部属商议,打算亲自去讨伐。

    有人表示反对,渊藻大怒,把他在台阶旁斩了。

    于是乘坐一顶平肩舆,到贼寇营垒外巡视。

    贼寇乱箭像雨点儿一样射来,随从们举起盾牌为他遮挡,他命令拿开,于是人心安定,贼寇连夜逃走。

    渊藻派骑兵追击,平定了祸乱。

    天监九年(510),征召他为太子中庶子。

    起先,邓元起在蜀地时,喜欢聚敛,搜刮的财物堆成山。

    把金玉珍宝归一库房,叫作内藏;把粮食织物归一库房,叫作外府。

    渊藻把外府赏赐将帅,内藏归于王府,不占为私有。

    等回朝廷时,两袖清风,轻装上路。

    后又改任为侍中。

    渊藻生性谦逊退让,不追求名声与显贵。

    善写文章,尤其爱好古体文。

    但如果不是在宴享聚会的场合应酬,并不肯轻易动笔,即使写一些短小文章,写成后往往随即扔掉。

    历任雍、兖二州刺史。

    他频繁调任数州,处处受到吏民的称赞。

    他善意待人,谦虚退让。

    普通六年(525),担任军师将军,和西丰侯萧正德北侵魏地涡阳,因擅自撤军,被有关部门弹奏,免去官职,褫夺爵位与封地。

    普通八年(527),恢复封爵。

    中大通三年(531),担任中军将军、太子詹事,出京作丹阳尹。

    武帝常爱叫他小名,感叹说:“子弟们如果都像迦叶一样,我还愁什么呢?”后来入朝作尚书左仆射,加侍中衔,他坚持推辞不受,朝廷不准。

    大同五年(539),改任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侍中不变。

    渊藻性情恬静,常常一人在屋里独坐,时间久了床上都被双膝磨出痕迹。

    宗室显贵们无不把他奉为楷模。

    渊藻常认为自己享有的爵位俸禄过多,总想减去一些。

    他很少与人来往,门前冷落。

    简文帝特别敬重喜欢他。

    自从家中遭难,父亲萧懿被东昏侯杀后,经常是布衣蒲席,不食珍馐美味,不是参加朝会宴享不听音乐。

    武帝每每因此而称赞他。

    外放为南徐州刺史。

    侯景作乱,渊藻派他的长子萧..率兵救援。

    建康城破之后,侯景假借帝命给他加衔散骑常侍,并派他的仪同萧邕代渊藻镇守京口,渊藻因此郁闷成病。

    有人劝他投奔江北东魏,他说:“我是国家重臣,蒙国厚恩,既然不能诛灭逆贼,只有与朝廷同归于尽了。”于是绝食而死。

    萧渊明传萧渊朗的弟弟萧渊明,字靖通。

    从小便受梁武帝的喜爱,被封为贞阳侯。

    太清元年(547),他任豫州刺史,百姓们到朝廷上表,陈叙了他的德政,将碑树立在州门内。

    当石匠从肥陵采来做碑的石头时,萧渊明请厨夫设帐,召集了很多人,亲自领人将石碑运到州里。

    知道的人取笑他,说:“这是大人自己立碑,并不是州人啊。”梁武帝接纳了侯景,大举出兵攻打北方,派南康王萧会理领兵,萧渊明上表请求同行。

    因为他一再请求,武帝准许了。

    萧会理当时已到了宿预,诏书又下,改派萧渊明代萧会理为都督,率领水陆诸军前往彭城,准备大举进攻。

    皇帝下敕书说:“侯景立志扫除邺、洛,以报仇雪耻。

    他先率大军,见机行动。

    你们众军可只行到寒山,停下筑堰,引水淹彭城,大水一泛滥,孤城就会自灭,要谨慎,不要轻举妄动。”萧渊明的军队到距离吕梁十八里处,修筑了寒山堰用来淹彭城,水涨到城墙上的矮墙,只剩下三板高没淹。

    魏派将领慕容绍宗前去救援彭城。

    萧渊明提不出谋略,他的号令没有部队听从,每当将领们向他问事,他就生气地说:“我自会随机应变,不要多嘴。”将士各自去抢掠当地的居民,萧渊明不能制止,只有他自己那支军队没有抢掠。

    慕容绍宗领兵到达以后,决开了堤堰,萧渊明派将领去救援,但没人肯率兵出击。

    魏军转而进攻,人们都非常害怕。

    胡贵孙对赵伯超说:“不作战还要等待什么?”赵伯超吓得不敢回答。

    胡贵孙便入阵苦战,赵伯超领着大军不敢救援,并说:“和敌人作战肯定失败,不如保全军队早些回去。”他便让人备好良马,载上自己的爱妾逃走。

    胡贵孙战死。

    赵伯超的儿子赵威正准备前去接战,赵伯超担心他出兵,派人去把他召回,于是父子一起南归。

    萧渊明这时正喝得大醉不能起来,军队大败,萧渊明被俘。

    北方人感激他不让军队侵掠民众,称他为“义王”。

    当到魏以后,魏帝召见萧渊明和他的众将领,给他松开绳索,将他们送往晋阳。

    勃海王高澄用隆重的礼仪来接待他,对他说:“先王和梁王和好了十多年,听说他作了礼佛文,常说要奉送给魏主和先王,这是梁主的厚意,没想到一朝失信,才招致纷争和侵扰。”魏因此想与梁通好,派人带着萧渊明的信去见梁武帝,梁武帝才写信去问候高澄。

    东魏任萧渊明为散骑常侍。

    后来听说国家丧乱,他不分昼夜地哭泣。

    魏平定了江陵,齐文宣派人送萧渊明到梁,并让以前所俘的梁将湛海珍等都随萧渊明回去,同时命上党人王涣带兵去送他们。

    当时,太尉王僧辩、司空陈霸先在建康,推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都督内外军事。

    按照以往的制度设置百官。

    王涣的军队渐渐接近建康,萧渊明传信给王僧辩,请求他们出迎,王僧辩不肯。

    后来,王涣攻破了东关,杀了裴之横,王僧辩害怕了,才接纳了萧渊明。

    于是梁军东渡,齐的军队回到了北方。

    萧渊明到了建康,望着朱雀门放声大哭,到达住所才止住悲声。

    一路上,人们向他问候,他都是哭着回答。

    萧渊明改承圣四年(555)为天成元年,在境内大赦。

    他以萧方智为太子,授王僧辩为大司马,派儿子萧章驰往齐拜谢。

    齐对待萧渊明和王僧辩的使者,食宿供给及宴会都很丰厚,和对待梁武帝的使者一样。

    后来陈霸先杀了王僧辩,再次扶持晋安王,也就是梁晋帝,而以萧渊明为太傅、建安王,通知齐说:“王僧辩阴谋反叛篡权,所以诛灭了他。”仍然请求称臣于齐,永做齐的藩国。

    齐派行台司马恭与梁人在历阳订立盟约。

    第二年,齐人征召萧渊明,陈霸先仍称藩臣,即将派使者护送萧渊明赴齐时,萧渊明背上长疽而死。

    当时王琳与陈霸先互相对抗,齐文宣派兵送永嘉王萧庄去梁当国君,追谥萧渊明为闵皇帝。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临川靖惠王萧宏字宣达,是文帝萧顺之的第六个儿子。

    身长八尺,胡子和眉毛都长得漂亮,容貌举止风度翩翩。

    在齐朝官任北中郎桂阳王的功曹史。

    其兄宣武王萧懿遇难时,兄弟们都被抓捕,和尚惠思把萧宏藏了起来。

    等梁武帝军队沿江东下,萧宏到新林迎接。

    攻下建康后,担任中护军,掌管石头戍的防务。

    天监元年(502),封临川郡王,官作扬州刺史,并加都督衔。

    天监四年(505),武帝令萧宏统率各路军马侵魏。

    萧宏由于是御弟,所统领的军队都器械精良,军容强盛,北魏认为是南朝百十年来没有过的。

    军队驻扎在洛口,前锋攻下梁城。

    萧宏不懂军事,指挥调度缺乏常识,多与朝廷制度不合。

    诸将想乘胜深入敌境,萧宏听说魏国援军离此不远,畏缩胆怯不敢进军,召集诸将商议,打算退兵。

    吕僧珍说:“知难而退,不是也好吗。”萧宏说:“我也觉得是这样。”柳忄炎说:“我大军所到,何城不克?怎么叫作难呢?”裴邃说:“我们这次出兵,本来就是为寻敌作战,有什么难需要躲避呢?”马仙王卑说:“大王怎么能说亡国的话!天子倾全国兵马归你统率,只有前进一尺死,决无后退一寸生!”昌义之怒发冲冠,嚷道:“吕僧珍该杀!哪里有百万大军轻易说退却的,那还有什么脸面见君王呢!”朱僧勇、胡辛生拔剑而起说:“谁要退他自己退,下官决心前进战死。”散会以后,吕僧珍向诸将道歉说:“殿下昨天风病发作,无意于军事,如深入敌国,恐怕招致大败,所以想保全军队而还。”又私下对裴邃说:“萧宏不但完全没有用兵的韬略,而且无能胆小得厉害。

    我和他谈论军事,根本是一窍不通。

    看这样的形势,怎么能成功。”萧宏也不敢马上就违背众人的意见,于是就按兵不动。

    魏国人知道他不会打仗,就送他一套女人服饰,并编了首歌唱道:“不怕萧娘与吕姥,只怕合肥有韦虎。”“虎”,指的是韦睿。

    吕僧珍叹息说:“如果让始兴王或者吴平侯为元帅,我为辅佐,中原不难平定。

    现在却让敌人如此欺侮!”于是想派裴邃分兵攻取寿阳,而大军仍停驻洛口。

    萧宏坚决不许,并在军中下令:“人马有前进者斩。”从此军中上下不和,人人心怀愤怒。

    魏国奚康生派杨大眼跑到前线对元英说:“梁人自攻下梁城以后,长时间不进军,看形势是害怕我们,大王如果进军占据洛水,他们一定会自己败逃。”元英说:“萧宏虽然蠢笨,下面还有良将韦睿、裴邃等人,也难以对付;望气的人说过,到九月贼会退走,如今暂且观察形势,不可马上和他交战。”张惠绍驻军下邳,号令严明,他的军队所到必克,下邳很多人都想来归降。

    惠绍说:“我如果攻下此城,各位便都是我朝的人;如果不能破贼,白白让你们无家可归,这不合朝廷爱民的本意。

    如今还是先安心各务本业,不要白费辛苦。”来投降的都很高兴。

    九月,洛口梁军溃败,萧宏弃众逃跑。

    起因是夜里起了暴风雨,军中惊恐,萧宏就带了几骑人马逃走。

    诸将找不到他,军队就解体往回跑。

    丢弃的盔甲兵器铺满了道路和河流。

    扔下了病弱者,只有强壮的才得以脱身。

    萧宏乘小船过江,夜里来到白石垒,叩门请求入城。

    临汝侯萧猷登城对他说:“百万大军一下子就崩溃了,国家的存亡难以预料。

    恐怕有奸细乘机入城作乱,城门夜间不能开。”萧宏无言以对。

    城上用绳子给他吊下来饭食。

    张惠绍听说洛口溃败,便也退兵回去。

    天监六年(507),改任司徒,兼太子太傅。

    八年(509),任司空、扬州刺史。

    十一年(512)正月,任太尉。

    那年冬天,因公事降职为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还未正式任命,改任扬州刺史。

    十二年(513),加司空衔。

    十五年(516),生母陈太妃去世,辞去官职。

    不久又任命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职务不变。

    萧宏妾的弟弟吴法寿性情粗暴狡诈,仗着萧宏无所畏忌,擅自杀人。

    死者家属告状,朝廷下令严办,法寿藏在萧宏府内,便拿他没办法。

    武帝下诏把萧宏从家里叫出来,当天就法办了吴法寿。

    南司上奏免去萧宏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的职位,武帝批示道:“我爱护萧宏是出于兄弟私情,罢免他是按国家法令办事,准其所奏。”萧宏自从洛口战败,经常心怀羞惭郁闷,京城里只要有奸邪不法的事,往往都打着他的招牌,于是屡次被有关部门奏报,武帝也总是宽恕他。

    十七年(518),武帝要到光宅寺去,有人潜伏在骠骑航等待武帝夜里经过。

    武帝将要出门时突然心跳,于是改从朱雀航经过。

    此事被发觉,这人声称是萧宏指使。

    武帝流着泪训诫萧宏说:“我人才比你强百倍,坐这个位置还怕栽跟斗,你为何要这样呢?我不是不能学周公和汉文帝把位置让给你,只是考虑到你太愚笨。”萧宏叩头申辩道:“没有这回事,没有这回事。”于是因罪免去职位。

    然而还是任意放纵不肯改过,奢侈过度,府第建造得和皇宫差不多,后宅美女成百上千,都是天下的绝色佳丽。

    所宠幸的江无畏,其穿戴赏玩可与齐东昏侯的潘妃相比,她穿的鞋子就价值千万。

    她好吃鲫鱼头,经常一天得三百个,其他珍馐也堆得满满的,后房的人吃不完,都扔在路上。

    江无畏本是吴氏女,吴家世代出美女,其亲属子女遍于王侯的后宫。

    吴氏子吴免有兄弟九人,倚仗权势横行京城。

    萧宏不久又官复司徒。

    普通元年(520),改任太尉、扬州刺史,侍中不变。

    七年(526)去世,自他有病到去世,武帝曾七次亲去探视。

    死后,下诏追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授予黄钺,并赐给羽葆和鼓吹一部,把他的班剑仪仗增加到六十人。

    谥为靖惠。

    萧宏全靠御弟的尊贵身份,没有别的才能。

    他肆意聚敛财物,有近百间库房,都在他内室后面,锁得很严紧。

    有人疑心藏的是兵器,密报朝廷。

    武帝与他兄弟之情甚厚,听了也很不高兴。

    萧宏喜爱他的妾江氏,吃饭睡觉一会儿也离不开。

    于是武帝有一天送嘉肴给江氏,说:“我要去你那儿吃饭。”只带了一个旧时的朋友射声校尉丘佗卿前往,与萧宏和江氏开怀畅饮,半醉后突然对萧宏说:“我想到你后房去看看。”说着叫上看管后房的人直奔库房。

    萧宏害怕武帝发现屯积的财物,吓得变了脸色。

    武帝更以为藏的是兵器,便挨门查看。

    萧宏生性爱钱,把一百万串在一起,贴一张黄帖;一千万作一堆,悬挂一个紫色的标签,像这样的共有三十多间。

    武帝和佗卿屈指计算,共有钱三亿多。

    其他房子藏的是布、绢、丝、绵、漆、蜜、纟宁、蜡、朱砂、黄屑、杂货,只见满屋都是,不知有多少。

    武帝这才知道不是兵器,十分高兴,对他说:“阿六,你真会过日子啊。”又回去接着痛饮,一直到夜里才打着火把回去。

    兄弟间的情义更为亲近和睦。

    萧宏在京城有数十处店铺作抵押贷款的生意,常把借钱人的田宅店铺作抵押品记在债券上,到期不能偿还便把债户赶出去,夺走他们的田宅。

    京都与浙东一带的百姓不少因此失去生存依靠。

    武帝知道后,下令让他放债不得夺人田宅,从此贫苦百姓才不再丧失家产。

    晋朝时曾有一篇《钱神论》,豫章王萧综因为萧宏贪婪吝啬,于是写了《钱愚论》,文章很尖刻。

    武帝知道后就用它来劝止萧宏,并对萧综说:“天下可写的文章有多少,为什么非要写这个。”虽然叫他马上毁掉这篇文章,但已流传开去,萧宏被它刺痛,聚敛稍有改正。

    萧宏又与武帝女儿永兴公主私通,因此谋划弑帝篡位,许诺事成之后立她为皇后。

    武帝曾作初三斋戒,各位公主都参与其事,永兴公主让两个男仆穿上婢女的衣服混进去动手。

    男仆过门槛时掉了鞋,阁帅见鞋产生怀疑,密告丁贵嫔,丁贵嫔怕告诉武帝武帝不信,便吩咐宫帅去办理。

    宫帅让宫内八名仆役用纯绵裹身,藏在屏幕后面。

    坐斋散了以后,永兴公主果然请求离开,武帝答应了。

    永兴公主走上台阶,那两个男仆赶到武帝身后,幕后八人把他们抱住拿下,武帝受惊吓栽倒在屏风上。

    从二人身上搜出刀子,供出是萧宏指使。

    武帝没有张扬,在宫内杀了这二人,用黑色的车子把永兴公主拉出宫去。

    公主怀恨而死,武帝到底也没去看她。

    武帝的女儿临安、安吉、长城三个公主都有文才,而安吉公主名声最佳。

    萧宏生性好色嗜酒,沉湎于声色,有侍女千人,都极漂亮。

    他处世欠谨慎,所以屡遭降免。

    萧宏有儿子十来个,可知名的七人,长子正仁字公业,官作到秘书丞,早死,谥为哀世子。

    正仁的弟弟正义嗣位。

    萧正德传萧正德字公和,从小凶狠奸邪,结交无赖亡命徒,盗掘坟墓,屠杀耕牛,又好打猎。

    齐朝建武年间,梁武帝还没有生子,收养他作儿子。

    等平定建康以后,生下昭明太子,正德还归本家。

    天监初年,封他为西丰县侯,逐渐升迁为吴郡太守。

    正德自以为本应作太子,心怀不满,常在言语中表露出来。

    普通三年(522),以黄门侍郎的身份作轻车将军,赐予设置佐史官。

    不久投奔魏国。

    离开梁朝时,作诗一首,放在火笼里头,即《咏竹火笼》诗。

    诗中说:“桢干屈曲尽,兰麝氛氲销,欲知怀炭日,正是履冰朝。”到魏国后自称是被废太子。

    当时齐朝的萧宝寅已先在魏国,向魏帝上奏说:“哪里有伯父作天子,父亲作扬州刺史,而抛弃骨肉至亲,远投他国?这样的人不如杀了。”魏国对他不加礼遇,正德就杀了一个小孩,说是自己的儿子,埋在魏国,魏人于是不再怀疑他。

    后又从魏国逃回去,在文德殿谒见武帝,到殿内磕头。

    武帝流着泪把他训诫一顿,又恢复了他本来的封爵。

    正德恶行不改,经常公开抢劫。

    当时东府城有正德和乐山侯萧正则,潮沟有董当门的儿子董暹,即被人称为董世子的,南岸有夏侯夔的长子夏侯洪,这四条恶棍,是百姓的大祸害。

    他们招揽大批亡命之徒,黄昏时在路上杀人,把这叫“打稽”。

    当时的功臣豪门子弟多放纵不法,专门杀人抢劫奸人妻女,父辈管束不住,官吏也制止不了。

    驾车的牛马,号称西丰骆马,乐山乌牛。

    董暹用金帖织成战袄,值钱七百万。

    后来萧正则因为抢劫,杀害和尚,被流放到岭南,在那儿被斩。

    夏侯洪被他父亲告发,关押在东冶的监狱里,服刑时死去。

    董暹因和永阳王妃王氏通奸,被杀。

    三人被除后,百姓才稍得安宁。

    正德作恶不改。

    不久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

    普通六年(525),任轻车将军,跟随豫章王萧综北侵魏国。

    正德擅自弃军逃走,被有关官吏弹劾下狱。

    武帝又下诏说:“因为你是我侄子,又曾过继给我,所以对你倍加爱护,加官晋爵,超过你的兄长。

    以前在蜀地时,你亲近小人,还认为你是年轻不懂事。

    到吴郡后变本加厉,杀戮无辜,劫盗财物,全然肆无忌惮。

    等回到京城以后,专门收养亡命之徒,祸害得路断人稀,以至京城百姓门户早闭晚开。

    又夺人妻妾、抢人子女。

    徐敖不光妻子被夺,还横尸道路;王伯敖身为公卿,女儿被你诱作婢妾。

    我屡次为你遮掩,把事情压下去,希望你能改过自新,你却没有一点悔改之意,反而怨愤更甚。

    后来只身逃亡敌国,以亲为仇。

    我曾派人传信慰问,希望你能回来,结果真能回归故国,了却我平生之愿。

    心想你不好读书,志在武功,所以让你掌兵权,领兵上阵作战;谁知你狼心不改,包藏祸心,一心想使国家颠覆败亡,以快你的心意。

    如今宽恕你到远方去,不要让家属跟你同去了。

    我让你所在处供应你吃穿用度。

    你的新妇和儿子见理可以留在太尉府,其他家属也可以和你同去。”于是免去其官职,削去封地,流放到临海郡。

    还未到流放地,半道又追上赦免了他。

    普通八年(527),恢复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正德从流放路上北归后,设法和朱异结交。

    武帝封了昭明太子和其他诸王子后,朱异向武帝进言说正德还没有应有的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