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出任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

    当时南蛮酋长樊秀安等人反叛朝廷,皇帝下诏命大眼为别将,隶属于都督李崇,意求平定叛乱。

    杨大眼的妻子潘氏,长于骑射,自个儿来到军中看望大眼。

    等到攻阵游猎的时候,杨大眼让妻子潘氏披挂戎装,与他或是一起鏖战沙场,或是齐驱林壑之间。

    战完回营,一起坐于大帐之下,面对大眼众多幕僚牙将,谈笑自如。

    当时有人指着她对别人说:“这便是潘将军。”萧衍派遣他的前任江州刺史王茂先率领数万人马驻扎樊、雍,招诱蛮夏,计划建立宛州,又命令他设置的宛州刺史雷豹狼、军主曹仲宗等人率领二万人马偷偷据守在河南城。

    世宗命杨大眼为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持节,带领督使统军曹敬、邴虬、樊鲁等诸路大军讨伐王茂先等部,大破敌军,斩杀萧衍辅国将军王花、龙骧将军申天化,俘获七千余人。

    萧衍又派遣他的舅舅张惠绍总统大军,偷偷据守宿豫。

    朝廷又假杨大眼平东将军为别将,与都督邢峦一起征讨敌军,大破之。

    于是乘胜追击,长驱直入,与中山王元英一同围困钟离。

    杨大眼驻军城池东面,把守淮河桥东西两条道路。

    正好碰上淮河涨水泛滥,杨大眼统领的统军刘神符、公孙祉两支军马夜晚争桥奔逃退却,大眼无法禁止,只好跟随而逃,因此被贬成营州兵。

    永平年间,世宗追述他以前功绩,起用他为试守中山内史。

    当时高肇征讨蜀地,世宗考虑萧衍侵犯徐州、扬州,便征召杨大眼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征东别将,隶属于都督元遥,在淮水、肥水那里阻挡萧衍攻势。

    杨大眼到了京师,当时人们思念他的雄气勇力,高兴他又被起用,台省闾巷之中,观者如市。

    杨大眼领军驻扎谯州南面,世宗恰在此时驾崩。

    这时萧衍派遣将领康绚在浮山筑堤阻挡淮水,图谋淹灌寿春。

    朝廷下诏加杨大眼为光禄大夫,率领诸路军马镇守荆山,朝廷又恢复其封邑。

    后来,杨大眼与萧宝夤一起征伐淮堰,不能克复。

    于是就在堰上决开流凿渠,放水冲敌,军队还朝之后,又加平东将军。

    杨大眼擅长骑马,穿着戎装,雄伟挺拔,穿上盔甲,腾挪跳跃,灵活自如,被世人称道。

    巡抚士兵,称呼如子,看到士兵伤病,时常为之落泪伤心。

    身为将帅,经常身先士卒,冲突坚固阵地,出入英勇无畏,敌兵碰上他的刀刃者,无不立即身亡。

    南方敌人前后所派遣的督军将帅,听说对手是杨大眼,军队未渡长江,个个都害怕不已。

    甚至传闻,淮泗、荆沔一带民间有孩子啼哭的,父母一说“杨大眼来了”,全都吓得不敢哭泣了。

    王肃弟弟的儿子王秉归国之初,对大眼说:“在南边时听见您的名字,我以为你真的是眼睛如车轮大小。

    今天一见,原来与常人差不多。”大眼说:“两军旗鼓相对,我杨某怒目圆睁,足以使您目不敢视,何必要眼大如车轮。”当时的人推许杨大眼的骁勇果敢,普遍认为即使关羽张飞也不能超过他。

    然而征淮堰一战,杨大眼喜怒无常,过分严酷地鞭打士兵,士兵们很是有些议论。

    有识之士认为这是杨大眼性情转移所导致的结果。

    后来,杨大眼又以本将军出任荆州刺史。

    任上,经常用蒿草捆扎成草人,给它穿上青布,张弓射击。

    又召来许多蛮人,指着草人对他们说:“你们假如胆敢叛乱投敌,我的办法就是这样射杀掉。”又北氵育郡曾经有老虎出没为害,杨大眼与之搏斗并擒获了它,割下老虎的脑袋挂在闹市上。

    从此,荆地蛮人互相转告说:“杨公是个恶人,经常以蒿草扎我们形状然后射杀。

    连深山老虎都难免噩运。”于是他们再也不敢为寇作盗了。

    杨大眼任州官两年,卒于任上。

    杨大眼自己虽不看书,经常要人给他读书,自己坐在那里听书,听过之后,全都能记住。

    上面要他写告示,他都以口授之,所以终于认不得几个字。

    杨大眼有三个儿子,长子甑生、次子领军、小儿子征南,都是潘氏所生,气度才干都有其父气象。

    当初,大眼流落营州,潘氏在洛阳,行为很是不端。

    等到大眼为官中山,大眼侧室所生女儿的丈夫赵延宝跟他说了这件事,大眼愤怒万分,幽闭潘氏,然后把她杀了。

    后来杨大眼又娶继室元氏。

    杨大眼死后,甑生等人询问印绶在哪里,当时元氏刚刚怀孕,指着腹部对甑生等人说:“爵禄当由我儿继承,你们这些人,不要指望!”甑生等人咬牙切齿。

    等到杨大眼丧棺将要回京师,在离城七里的城东面,营车露宿。

    夜里二更时分,甑生等人打开大眼棺材,延宝奇怪地询问,征南射死了他。

    元氏很害怕,奔逃入水,征南又张弓射之。

    甑生说:“天下怎能有杀害自己母亲的人。”征南作罢。

    于是他们取大眼尸体,骑在马上抱住他,左右随从簇拥他们叛离朝廷。

    荆地人畏惧甑生等人骁勇善战,不敢苦追。

    甑生等人奔往襄阳,归顺萧衍。

    崔延伯传崔延伯,博陵人。

    祖崔寿,在彭城陷入江南政权。

    崔延伯很有力气,少年即以勇壮闻名。

    出仕萧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

    太和年间进入皇魏,高祖深深嘉许这种行为,常任统帅。

    胆量勇气过人,兼有谋略,征讨之处,都立下了战功。

    积累功劳位次渐进,朝廷除授他为征虏将军、荆州刺史,赐爵定陵男。

    荆州地形险恶,蛮左寇乱,常有结聚作乱的势力,崔延伯自统军讨伐,无不摧灭,由此穰地安宁,没人再敢捣乱。

    永平年间,转任后军将军、幽州刺史。

    萧衍派他的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军偷据峡石,帝下诏让崔延伯为别将,与都督崔亮一起讨伐敌人。

    崔亮令崔延伯据守下蔡。

    延伯与别将伊瓮生挟淮造营。

    崔延伯于是取车轮,去掉外圈,削尖其幅,两两相对,揉竹为绳,贯连不绝,一共十多道,横水为桥,两头安置大辘轳,士兵在里面任情出没,不可烧斫。

    崔延伯既断赵祖悦等人后路,又让舟船不能相通,所以萧衍援军不能前往救援,赵祖悦全军都被俘虏。

    延伯在军中被拜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崔延伯与杨大眼等从淮阳来到京城,灵太后在西林园引见崔延伯等。

    太后说:“卿等志尚雄猛,都是国中名将,前番平定峡石,上下称快,这乃是卿你的功劳啊。

    但是淮河堤堰仍在,应该有所打算,所以招引你们一起商量,各人拿出一套方案以备后用。”杨大眼说:“臣的主意是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这样便可无往而不克。”崔延伯说:“为臣今天要小与大眼作难,既对圣颜,答旨应符合实际,淮水水南水北都有沟渠,陆路进攻的计策如何实施?依臣短见,愿圣心怜悯水兵的勤苦,给他们一年时间,专门练习水上作战,如有意外情况发生,随召可用,无往不克。”灵太后说:“爱卿所说,深中要害,就按你说的办。”永平二年(509),朝廷除授他为安北将军、并州刺史。

    在州任上贪污官民财物,声名闻于远近。

    朝廷召还为金紫光禄大夫。

    出任镇南将军、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将军,赐给骅骝马一匹。

    正光五年(524)秋天,因以往在扬州建淮河桥的功劳,封为当利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不久又增加食邑一百户,改封新丰,晋爵为子。

    当时,莫折念生兄天生由陇而下东进犯境,征西将军元志被莫折天生所擒,贼势汹汹,进驻黑水。

    帝诏崔延伯为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与行台萧宝夤一起讨伐敌人。

    萧宝夤与崔延伯在马嵬扎下营垒,南北相距百余步。

    萧宝夤每天召集督将讨论打击敌人的方法,崔延伯每说“敌人刚刚胜利,气势正锐,难以与之争锋”。

    萧宝夤一脸不高兴:“君你荷国宠惠,总军出讨,国家安危便系于一身,而你每每显示出怯懦之情来,损我皇威,挫军锐气,这是你的罪过。”崔延伯第二天早晨到萧宝夤那里谢罪,说:“现在我当帮助明公您试探敌人勇怯。”崔延伯选择精兵数千,下渡黑水,列阵西进向敌营进发,萧宝夤率领部队在水东寻原西北,以示后继。

    当时敌人十分疯狂,在水西一里的地方营营连接。

    崔延伯径至敌营,耀武扬威,威胁敌人,慢慢地回军后退。

    敌人以崔延伯人少,开营竞逐,数量超过延伯军十倍,临水逼迫。

    萧宝夤亲自出阵观看,怕延伯有什么亏损。

    崔延伯不与敌人交战,亲自殿后,抽军东渡,运转如神,不一会全部渡完,他徐徐自渡。

    敌人泄气,相继归营。

    萧宝夤大为高兴,对官僚们说:“崔公,是古代的关羽、张飞再世。

    今年何愁不能制服敌人。”崔延伯驰马见萧宝夤说:“这些敌人不是老奴对手,公你只管坐等看戏。”后日,崔延伯率众出击,萧宝夤为其殿后。

    莫折天生率领全部人马前来迎战,崔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打乱敌前锋。

    于是大军勇锐精进,大破敌军,俘虏斩杀敌人十多万,追赶到小陇。

    秦地敌人英勇顽强,诸将都很害怕,朝廷初议派将,都说非崔延伯无人能平定下来。

    果然这次战胜了敌人。

    朝廷授其为右卫将军。

    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侵掠泾州。

    这以前,卢祖迁、尹瓮生几名将领都在元志前行之始,同时率军向雍州进发,从六陌道准备攻取高平。

    元志败,他们仍停军泾水那里。

    崔延伯打败秦贼之后,便与萧宝夤一起率军在安定与他们会师,兵力一下子增加到十二万,铁马八千匹,军威很盛。

    丑奴在泾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这地方扎下营盘,不时轻骑前来挑战,大兵未交,便奔逃而去。

    崔延伯恃功负胜,便要求率军先驱。

    砍树木营造大排,内安锁柱,教练强兵,扛在肩上冲锋,称为排城,战士在外,辎重居中,从泾州缘原北上。

    大军准备出营讨伐敌人,还未交战,有数百名敌人,诈持文书,说是投降书,请求大军且慢。

    萧宝夤、崔延伯认为这是事实,徘徊未发。

    不一会宿勤明达率军从东北而来,乞降敌人从西面冲来,诸军前后受敌。

    崔延伯上马突阵,敌人攻势受挫,不一会儿便排山倒海,向北直冲敌营而来。

    敌人都是轻骑,而延伯部队兼有步兵,兵力疲惫怠慢,敌人于是乘着间隙进入排城。

    崔延伯军队于是大败,死伤人数将近二万。

    萧宝夤收拾军马退保泾州。

    崔延伯修缮器械,用钱招募骁勇之士,又从泾州西进,在离敌彭抗谷营寨七里的地方扎营。

    崔延伯耻于前番受挫之辱,不报告萧宝夤,便独领军马出营袭击敌人,大破敌军,不一会便踏平几处栅寨。

    敌人纷纷逃走,延伯看见自己士兵纷纷抢夺财物,散乱不整,便往来奔突制止,于是军队又被打得大败。

    崔延伯中流矢,为敌人射死,士兵死的有一万多人。

    崔延伯善于抚慰将士,能得众人之心,与奚康生、杨大眼一起成为诸将中的佼佼者,崔延伯临死时功名尤重。

    当时大敌未平而崔延伯就死了,朝野人士都叹惜担心。

    朝廷赠其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谥称武烈。

    ..朱荣传..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氏。

    他的祖先居住在..朱川,便以州名为姓氏。

    经常统领部落百姓,世世代代为酋长。

    高祖父羽健,登国初年任领民酋长,率领契胡武士一千七百人跟随圣驾平定晋阳,他率部平定中山。

    论其功劳朝廷拜授他为散骑常侍。

    家定居在秀容川,皇帝下诏划出一块方圆三百里的地盘分封给他,让他长为世业。

    太祖一开始想南秀容川原野肥沃,打算让他在那安居乐业,羽健说:“臣家世世代代奉随国命,侍从圣驾左右。

    北秀容既然也在分封之内,又靠近京师,臣哪能因封地贫脊与否迁居远地而与我皇分开。”太祖答应了他的请求。

    羽健居住的地方,曾经有狗舔地,于是人们沿顺着狗舔的地方往下挖,得到一眼甘泉,至今仍叫狗舔泉。

    ..朱羽健,世祖时谢世。

    曾祖郁德,祖代勤,相继任领民酋长。

    代勤,是世祖敬哀皇后的舅舅。

    代勤以皇帝外亲加上屡次征战有功,皇帝又加他百年之荫,升任立义将军。

    他曾经率民围山打猎,百姓射虎,误伤他的大腿,代勤让人拔去箭头,也不查究是谁干的,说:“这既然是过失,我哪里还能兴师问罪呢?”治下百姓听说这事,都被他的慈爱之心打动。

    高宗末年,朝廷让他假宁南将军,任肆州刺史。

    高祖赐给他梁郡公爵位。

    ..朱代勤因年老退休,每年都受朝廷布帛百匹的赏赐。

    活到九十一岁,逝世。

    朝廷赐给他帛五百匹、布二百匹,赠予镇南将军、并州刺史,谥号庄。

    孝庄初年,..朱荣因有辅佐拥戴皇帝的功绩,代勤又被朝廷追赠为太师、司徒公、录尚书事。

    ..朱荣父亲新兴,太和年间,继任为酋长。

    家中豪富,财货充足。

    新兴曾经行于马群之间,看见一条白蛇,头上长了两只角,游动在马群前面。

    新兴觉得十分奇怪,对它说:“你如有神灵,就让我的牲畜兴旺发达。”从此以后,新兴治下牛羊之类,日见滋盛,牛羊驼马,色各为群,不计其数,粟谷麦黍,收成极好。

    朝廷每次有征战行动,新兴就奉献他养的私人马匹,还备好军粮,以补军需。

    高祖嘉赏他的行为,命他为右将军、光禄大夫。

    等到都城迁到洛阳之后,皇帝特许他冬天在京朝上,夏天便返回部落。

    新兴每次入时,众多王公显贵竞相以珍宝玩好送给他,新兴则以名马作为回报。

    后转任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地区第一领民酋长。

    新兴每年春秋二季,总是与妻子孩子们一起在川泽之间巡阅畜群,并围山打猎借以自娱。

    肃宗朝,新兴因年岁已高,请求朝廷传爵位给儿子..朱荣,朝廷同意了。

    新兴正光年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朝廷赠给他散骑常侍、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谥号简。

    孝庄初年,朝廷又赠他假黄钺、侍中、太师、相国、西河郡王各种称号。

    ..朱荣皮肤洁白,容貌姣美,幼年时代便神机妙算,断决明达。

    等到长大之后,喜爱打猎,每次设围誓众,就按军阵的做法,号令严肃,无人敢稍有犯越。

    秀容地界内有三口池塘,都处于高山之上,水清亮,深度不测,相传叫做祁连池,魏朝称它们为天池,他的父亲..朱新兴,曾经与荣一起在池边游玩,突然间,就听到箫管鼓竹的声音。

    新兴对..朱荣说:“古来相传,凡是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可官至公辅。

    我今年岁已高,这征兆当在你身上应验。

    你要发愤。”..朱荣继承爵位之后,任直寝、游击将军。

    正光年间,天下兵起,于是,..朱荣不再从事牧业,分散牲畜,招集兵士,发给他们衣服马匹。

    蠕蠕主阿那环侵犯抢掠皇魏北方,朝廷下诏让荣代节,任冠军将军、别将,隶属都督李崇北征。

    ..朱荣率领部下四千人追击阿那环,越过戈壁地带,没有追上,撤兵而还。

    秀容地区归附的胡民乞扶莫于攻破郡城,杀了太守;南秀容牧子万子乞真反叛魏朝,杀死了太仆卿陆延;并州牧子素和婆山仑山佥也起兵叛逆。

    ..朱荣前后都带兵一并把他们平定了。

    又迁任直..将军、冠军将军,仍为别将。

    内附魏朝的胡乞、步落坚胡、刘阿如等又在瓜州、肆州等地叛乱,敕勒的北勒步若在沃阳谋反,..朱荣一并扑灭了叛乱。

    因为军功,朝廷封他为安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不久又加授他为通直散骑常侍。

    敕勒的斛律洛阳在桑乾西叛乱,与费也头牧子互为犄角,交相呼应,..朱荣率领骑兵在深井打败斛律洛阳,把牧子费也头流放到黄河以西。

    朝廷给他加号为平北将军、光禄大夫,假安北将军,任北道都督。

    不久又升武卫将军,很快又加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恒、朔州讨虏的各路大军,假抚军将军,晋封博陵郡公,又增食邑五百户。

    他前面被授的梁州爵位,听其转赐第二个儿子。

    当时..朱荣率领军队到肆州,肆州刺史尉庆宾畏惧讨厌他,紧闭城门,不欢迎他。

    ..朱荣大怒,攻下城池,便让他的堂叔..朱羽生任肆州刺史,在秀容把庆宾抓了起来。

    这个时候..朱荣兵威渐渐旺盛,朝廷对他此次举动也不能怎么样。

    不久,朝廷又命他为镇北将军。

    鲜于修礼反叛朝廷,..朱荣上表请求向东讨伐,又进号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都督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诸军事,进官为大都督,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当时杜洛周陷于中山,这个时候,皇帝声称将亲征北方,以..朱荣为左军,未成行。

    等到葛荣吞并洛周,气势汹汹,日见逼人。

    ..朱荣担心葛荣会南逼邺城,上表请求派给他骑兵三千东援相州,肃宗没有答应。

    又迁升他为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不久又进位仪同三司。

    ..朱荣想太行山以东贼势越来越盛,为防止他们向西发展,便派军队固守滏口以防敌人侵入。

    又上书说:“臣以前因为二州频频反叛,大军丧败,黄河以北没有援军,实在是担心敌人南侵,所以命令精锐骑兵三千人出援相州,京城响应,断他南望之心,敌人听说这种声势,就会放弃南侵打算。

    使者还朝,奉敕说:‘念生被杀,宝夤受擒,丑奴、明达都向朝廷传递诚意,三辅平安,关、陇宁静。

    费穆勇猛军队,大杀妖孳蛮人;两绛狂妄的蜀人,都已低头认罪。

    ’又承蒙北海王颢率领人马两万镇守相州。

    北海王乃是皇孙,名位崇高尊贵,镇守抚慰邺城,确实担得起人们的厚望。

    臣希望增加他们的配给,尽早派遣。

    今天关西虽然平定,然士兵未可役使,太行山南面邻近的敌人,理无发召,王师虽然众多,频频被其打败,人们担惊受怕,形势实在难以应付。

    朝廷若不改弦更张,重思方略,那就无法以保万全。

    按微臣愚陋的想法,蠕蠕主阿那环荷戴国家厚恩,未必就忘报答,臣请求派一名使者慰问那环。

    随即朝廷发兵向东,直趋下口,扬威振武,以捣其背;北海的军队,镇抚相部,加强警备,以挡那环前路;微臣统领的兵士虽少,也尽最大努力,自井陉以北,隘口以西,分别防守险要之地,攻击其肘腋部位。

    葛荣虽然吞并洛周,皇上威力未加于他,且他部下人心不齐,完全可以分而化之。”于是,..朱荣便严令约整部下,广招义勇之士,北方捍守马邑,东边塞填井陉。

    不久碰上肃宗驾崩,皇帝死得十分突然,..朱荣听说,勃然大怒,声称肯定是郑俨、徐纥做的手脚,他与元天穆秘密商议带兵入京,拯救朝廷,讨伐逆贼,安定局势。

    于是上表直言说:“臣惊闻德高望重的我皇帝背弃万民而去,痛苦万分,号啕顿哭,五脏六腑为之摧裂。

    臣仰寻诏书旨意,实在震惊扼腕。

    如今,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异口同声,都说德高我皇,猝然离世,是被毒害所致。

    臣等耳听众说,静心细想。

    上个月二十五日圣体有病,到了二十六日便突然去世。

    思前想后,这确实让人弄不明白。

    况且天子有病,侍奉大臣不离左右,亲属贵戚,皇室御医,瞻仰病情,面奉陛下音旨,亲身仰承圣上顾托。

    哪里会有刚生病时不召医生,逝世后没有料理的事情,这要让天下人不感到奇怪惊愕,四海百姓不为之垂头丧气,办得到吗?又皇后生女,称为储君,疑惑朝野,表面悲哀,实则庆幸,宗庙之中,祖先被欺,天下百姓,离心离德,致使七百危如累卵,国家毁于一朝,正是选君于婴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必然导致奸臣逆竖把持朝政,乱臣贼子破坏纲纪,他们便可随心所欲地指影以行权力,借形而弄诏令,这就是蒙住眼睛捕捉麻雀,塞着耳朵盗取铜钟。

    而今秦、陇尘土飞扬,赵、魏云起雾合,丑奴攻势逼近豳、雍,葛荣、就德侵犯黄河、海边一带,楚兵吴卒近如咫尺。

    古人说:国家不幸,是邻国的福气。

    他们一旦听说皇帝逝世,哪个不想占些便宜?臣想德高望重的皇帝以德治天下,且以正君登极,犹且边境烽火、狼烟不断,妖寇不灭,何况现在听从佞臣之计,按照亲戚的意见,共推潘妃的女儿哄骗百姓,奉举尚不会言语的小儿君临四海,这想使天下安宁和平,愚臣闻所未闻。

    微臣诚挚希望朝廷留聪明贤良的爱慈之心,冷静下来,稍作考虑,洞照微臣赤胆忠心,体察微臣诚恳的意图,让我赶赴朝廷,参与大议,询问侍臣皇帝驾崩缘由,调查禁军所不知道的情况,把徐纥、郑俨之徒送诸刑律,以雪朝廷齐天大耻,谢答远近怨怒。

    然后召集宗族亲属,推选其中年龄合适,声望很高的人,改承宝运,那就会使四海气象更新复苏,实是百姓的幸运。”于是..朱荣带领将帅赶赴京师。

    灵太后十分害怕,下诏命李神轨为大都督,准备在大行设防阻挡。

    ..朱荣上表直陈之始,派遣侄子..朱天光、亲信奚毅以及仓头王相进入洛阳,让他们与自己的堂弟一起秘密商议废立之事。

    天光见到庄帝,陈述..朱荣的心愿,皇帝赞许..朱荣的想法。

    ..朱天光等人回到北地,..朱荣正从晋阳出发。

    听说如此,犹自怀疑朝廷所立是否属实,于是便以铜铸造高祖以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造成的是谁谁便应当被奉为君主,只有庄帝像成功了。

    ..朱荣军队驻扎河内,他又派王相秘密入京奉迎皇帝,皇帝与其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从高渚偷偷渡过黄河来到..朱荣驻军处。

    ..朱荣的将士齐声高喊皇帝万岁。

    当时是武泰元年(528)四月九日。

    十一日,..朱荣拥戴庄帝为君主,庄帝下诏任命..朱荣为持节使、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开府,兼任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太原王,食邑二万户。

    十二日,文武百官全都在行宫朝拜皇帝。

    十三日,..朱荣被武卫将军费穆的说教所迷惑,便引导迎驾的文武百官到行宫西北,说打算祭祀苍天。

    朝廷官僚集合到一起之后,..朱荣的骑兵列队环绕,把他们团团围住,..朱荣责问大臣们天下丧乱,明帝猝然驾崩的缘由,说这全都怪你们这帮贪婪酷虐的臣子,不相匡救辅佐所导致的结果。

    说完,便让士兵乱杀乱砍,王公卿士全都敛手就戮,死者达一千三百余人,皇弟、皇兄也一起被害,灵太后、年少的君主那天也一齐突然死亡。

    ..朱荣于是滋生大志,命令御史赵元则制造禅文,派数十人把庄帝迁到河桥安顿。

    到了夜里四更时,又拥皇帝南还至行宫幕营。

    庄帝忧愤交加,无计可施,于是命人向..朱荣宣明旨意说:“帝王更替频繁,盛衰没有常度,而今大魏既遭噩运,天下瓦解。

    将军您仗义而起,所向披靡,这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

    我投奔这里,本为保存性命,帝王这样高位岂敢妄自希求。

    面对将军您的逼迫,我所能做的只能权且顺乎您所请而已。

    而今国运已经转移,天命在您,将军您应及时登位。

    将军您假如一定推辞不就,打算保存大魏社稷,也任您重择亲贤,共同辅佐拥戴大魏江山。”..朱荣本已有篡权企图,于是用金铸造自己的铜像,连铸四次,都未成功。

    当时幽州人刘灵助擅长占卜,被..朱荣所信任,他说天时人事不可勉强啊。

    ..朱荣也精神恍惚,难以自持,很久才醒悟过来,继而便愧惭后悔起来。

    正在此时,献武王、..朱荣外兵参军司马子如等痛切直言,陈述不可取而代之的道理。

    ..朱荣说:“像我这样罪大恶极的错误,我只有一死以谢朝廷,今天朝廷处在如此危险的关头,有什么计策可救国家。”武王等人说:“不如归还奉戴长乐,以安定天下。”这样便还奉庄帝即帝位。

    十四日,皇帝车驾入洛阳帝宫。

    这些时,民间有的说要迁都晋阳,有的说..朱荣纵兵大肆掠夺,人们纷纷惊恐难当,人情汹汹,骇悸震忄栗,京城士子全都外逃,一个不剩,没谁再敢出头露面,衙门空虚,官府废旷。

    ..朱荣听说这种情况,上书说:“臣我世世代代身受朝廷厚望,连年征讨,忠于王室,志在效死。

    只因太后淫乱,孝明暴崩,臣便率领义兵,以图扶立社稷。

    陛下刚刚登基,人情未安,大兵交杂,难以齐一,以致诸王朝贵横遭死亡的人数众多,而今微臣微躯难以堵塞以往的罪责,难以得到亡者的谅解。

    然而臣追思死难大臣们的声望德行,真可谓是不朽之人,乞求上天降慈恩之心,微申私责。

    无上王大人请追赠他帝号,请赠诸王公、刺史们三司之号,死难臣僚中位置处三品之中的请求赠与令仆的称号,五品之官请赠方伯,六品以下以及平民赠以镇郡称号。

    那些死后无后人能继承这些称号的,请求圣上授予他封号爵位。

    按他们品位高下、级别高低,授予他们相应的称号,务使皇恩及存达亡,以慰生藉死。”庄帝下诏说:“朕览表不胜梗塞。

    朕德行平庸,难感天地,导致如此残酷滥杀的局面出现,回首往事,真是痛入骨髓。

    可按表疏中所说的去做。”从此以后,赠荫一事,渐渐变得滥而无味,平庸的人、品位微贱的官员,动不动就做上大官,这被有识之士所看不起。

    武定年间,齐文襄王开始纠正其过失,追赠褒扬渐有章法。

    ..朱荣启奏皇帝派使者沿城安慰那些受惊吓的人,从这以后人心渐渐安定下来,朝中逃亡的官员也渐渐归到朝廷。

    ..朱荣又奏请轮番当值,每逢朔望那天,当值官员引见三公、令仆、尚书、九卿以及司州牧、河南尹、洛阳河阴执事等官,参与讨论治国方略、王道经纶,作为惯例沿袭下去。

    五月,..朱荣返回晋阳。

    七月,皇帝下诏说:“天地统领万物,星象增其光辉;皇帝统治天下,大臣助其大业。

    所以周道中缺,齐、晋立下济世之忠;殷运亏损,彭、韦振起救时之节。

    自从大魏前朝统治颠扑,噩运到来,太原王..朱荣于是拥戴朕躬,以君临万国。

    ..朱荣的功勋超过伊、霍,功劳齐天地,大魏王室重振皇风,全靠了..朱荣。

    因此朕授他为柱国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其他官职照旧。”这时,葛荣拥军号称百万,矛头直指京师。

    相州刺史李神轨闭城自守。

    敌人前部已过汲郡,所经过的村庄都横遭劫掠。

    ..朱荣启奏皇帝,请求讨伐。

    九月,..朱荣率领精锐骑兵七千,战马都有备用的,日夜兼程,东出滏口。

    葛荣长期为贼,横行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朱荣七千骑兵与他的军队比较起来,悬殊极大,人们议论纷纷:这哪能制服逆贼啊。

    葛荣听说此事,也高兴坏了,便吩咐部下说:“这太容易对付了。

    你们只管都准备好长绳子,他们一到,绑起来就是。”葛荣自邺以北摆下数十里长阵,阵如箕形,张翼推进。

    ..朱荣偷偷在山谷伏军作为奇兵,分督将以上的军官三个人为一处,每处数百名骑兵,命令他们在埋伏的地方扬尘呐喊,以使敌人弄不清有多少人马。

    又派遣人马上前邀战,..朱荣以刀不如棒的威力大,秘密吩咐军人各备神棒一根,放在马的侧面。

    说等到战斗发生时,不计斩级,用棒击死敌人就行了,以免耽误追击敌军。

    于是分别命令壮士们在各处冲突敌阵,号令严明,将领士兵争先杀敌。

    ..朱荣亲自冲锋陷阵,在敌阵后部出现,这样前后夹击,大破敌军。

    在阵中活捉葛荣,敌人纷纷投降。

    ..朱荣考虑敌人人数众多,假如立即把他们分开,恐怕他们心生疑惧,或许又结聚起来,成为后患,于是普告各人自便,亲属任其相随,居住在他们想居住的地方。

    这样,大家十分高兴,随即星分云散,数十万人马全都散去。

    等到他们跑出百里之外,..朱荣才开始派兵分头押领,把这些人安置在合适的地方,俘虏们都被安置得很好。

    然后筛选其主将,量力任用,新归附的人都安定下来。

    当时人佩服他的办事快捷。

    又用牢车把葛荣送往京城。

    皇帝下诏说:“荣卿功齐天地,爵服之类必须高贵;道救百姓,嘉赏之名必须伟大。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莘赞辅亳州,于是朝廷赐给他最高贵的称号;姜望翼蔽周朝,于是他在朝廷中处于特殊的位置。

    何况导源积石,袭构昆山,庭集群英,助成鸿业,扶颓柱于高天,振绝维于厚地,德行冠绝五侯,功勋高出九伯的人呢!太原王..朱荣代代蒙承恩宠,世世都是忠烈,他入则拯颓败国运,出则剿祸了元凶,使多年迷雾一朝散去,几年尘埃迅速清除。

    燕、代既安,赵、魏还苏,与前人比较他的成绩功勋,古今无双,假如不稽查比照旧典成式,增加礼遇之数,那将凭什么来昭德报功,远明国范?可授予他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增加邑户一万户,加上前面之数总共三万,其他官职照旧。”当初,..朱荣将要讨伐葛荣时,军驻襄垣,便命战士列围打猎。

    有两只兔子跃起于战马之前,..朱荣于是跃马弯弓对天立誓说:“射中就能擒获葛荣,不中则不行。”不一会儿,两只兔子都应弦而倒,三军将士都很高兴。

    等到大破敌军之后,..朱荣就让人在射倒兔子的地方立起一块碑,称“双兔碑”。

    ..朱荣将与葛荣决战的那天晚上,梦见一个人向葛荣索要千牛刀,而葛荣一开始不肯给他。

    这个人称:“我是道武皇帝,你敢违抗!”葛荣于是献上千牛刀,这人手执其刀交给..朱荣。

    醒来之后,..朱荣十分高兴,自知此战必胜无疑。

    皇帝又下诏说:“我皇魏道合神元,德照灵范,源先二象,化和五才,皇运与日月同长久,金鼎共天地齐永远。

    但正光末年,皇运时挫,四方皆乱,九宫失序,朝野长叹,士女嗟怨,遂使得四海土崩,九州瓦解。

    逆贼杜周,杀戮于燕州、代州;妖寇葛荣,横行于魏州、赵州。

    常山、易水,战鼓夜起;冰井、丛台,胡尘昼合。

    朔南久是荒芜之地,黄河以北殆成灰烬。

    宗庙常有不安之虑,国家总怀不测之忧。

    大丞相、太原王..朱荣道照域中,德光域外,神机昭明藏匿往古,思考现实预知未来,大义紧跟先勋,忠诚足资往烈。

    遂能大建义谋,收集忠勇,将士们如熊罴竞逐,虎豹争先,纵横南北,披靡东西,灭此鲸鲵。

    杀死的敌贼多于长平坑数,积累的器物高于熊耳。

    秦晋闻声而丧胆,齐莒侧听而恐惧。

    皇道中兴大业于是再兴,太平基业从此开始。

    即使伊尹、霍光宣明政教翼蔽朝纲之功,齐桓、晋文推重人才、赞辅周室的做法,也难以与..朱荣并驾齐驱,比较功勋。

    ..朱荣道德齐天,仁润万民,自古以来,未有可比。

    假若朝廷不广赐山河,大开宇土,何以彰表崇高的大义,标记广远的盛德?可以把冀州的长乐郡、相州的南赵郡、定州的博陵郡、沧州的浮阳郡、平州的辽西郡、燕州的上谷郡、幽州的渔阳郡等七郡,每郡各一万户,加上前面所赐总计十万户赐给..朱荣,称太原国邑。”..朱荣又进位太师,其他官职照旧。

    建义初年,北海王元颢投奔南方的萧衍,萧衍于是立他为魏主,给他兵马将帅。

    当时邢杲在三齐作乱,与元颢遥相呼应。

    朝廷认为元颢势孤力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永安二年(529)春天,诏书令大将军元穆先平齐地,然后回师征讨元颢。

    而元颢乘元穆大军征齐未还,乘虚而入,攻陷梁国之后,鼓噪西进,荥阳、虎牢关全都失守。

    这年五月份,皇帝出逃黄河以北。

    事出意料之外,天下为之变色。

    ..朱荣听说,立即驰马传唤,把皇帝行宫安在上党长子,行其部分。

    皇帝车马于是向南进发,..朱荣统军在前面开路,十天之内,兵马云集,粮草兵器紧随而至。

    天穆既平邢杲,也率军渡过黄河与皇帝会合。

    元颢都督宗正珍孙、河内太守元袭固守城池,不愿投降,..朱荣攻克城池,斩杀珍孙、元袭。

    皇帝到河内城。

    ..朱荣与元颢在黄河两岸相持对峙,元颢命都督安丰王元延明据河固守。

    ..朱荣军中没有渡船,不能马上渡过,便商议回军北方,以等来日。

    黄门郎杨侃、高道穆等人说大军假如回撤,就会大失天下期望,坚持认为不能这样做。

    语在侃等传中。

    恰在此时,马渚众杨姓说有几只小船,请求充当向导,前去征求,于是..朱荣命令都督尔朱兆等人率领精锐骑兵夜渡黄河,上岸奋击敌军。

    元颢的儿子领军将军元冠受率领步、骑兵五千人迎战,..朱兆大破元冠受,战斗中抓获冠受。

    延明听说元冠受被捉拿,便自个儿逃奔而去,元颢也领部属向南逃窜。

    事在其传。

    皇帝车驾渡过黄河,入居华林园。

    下诏说:“周武奉时,借十乱以更改皇历;汉祖先天,凭三杰以除去暴逆。

    理民济治,此道未失。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丞相、太原王..朱荣,藏伏风烟,抱含日月,总含奇正谋术,兼包文武资才。

    昔处乱朝,藏光隐翼,秣马冀北,厉兵晋阳,亻宁龙颜而振腕,想日角以叹息。

    忠勇奋发,虎士如林,所向披靡,始立义功。

    所以能铲除群恶,重振颓倒朝纲,而朕寡德暗昧,得承..朱荣鸿福。

    但虽然皇位已正,而众盗贼并未正息。

    葛荣飞扬跋扈,还在中原作乱,..朱荣率领义军,讨伐罪敌,尽灭贼党。

    元颢凶险顽固,构成巨大毒瘤,阻乱吴楚,玷污宗社。

    朕御驾北往,马甲辛劳。

    太原王闻难星奔,一举平定乱贼,下应民心,上匡王室。

    鸿勋巨绩,书册查无记载;拯救君民,事迹无人比况。

    非常之功,必须以非常之赏才能相配,可命为天柱大将军。

    这个官职虽然访古无闻,今时也没有,但太祖已经增设这个称号,按照典章故例,朕用来作为嘉奖的特殊礼式。

    另还宜开辟土地疆域,可增加封户十万,加上前面共二十万户,另外加前后部羽葆仪仗、音乐鼓吹等待遇。

    其余照旧。”..朱荣不久归还晋阳。

    在这以前,葛荣枝党韩娄仍然据守幽州、平州两州,..朱荣派遣都督侯渊率部讨伐,斩杀韩娄。

    当时敌帅万俟丑奴、萧宝夤拥兵幽、泾二州,气势汹汹,日甚一日。

    ..朱荣派遣他的侄子..朱天光任雍州刺史,命令他率领都督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一齐率军入关讨伐。

    尔朱天光到了雍州,以人少不敌,徘徊未集。

    ..朱荣大怒,派他的骑兵参军刘贵前去天光军中,罚天光杖刑。

    尔朱天光等人大为恐惧,于是发兵讨敌,连破敌军,擒获丑奴、宝夤,囚于槛车,一并送往朝廷。

    ..朱天光又擒获王庆云、万俟道乐,关西之地全部平定。

    这时,天下大难,都已平尽了。

    ..朱荣天性好猎,天气寒暑,在所不辞,至于圈围打猎,人马必须号令整齐,即使遇到阻隔险要,人马也不得回避,虎豹冲出重围的,所狩的将士就得处死。

    部下很是以此为苦。

    太宰元天穆心平气和地对..朱荣说:“大王您勋济天下,四方无事,眼下只宜调理政教,赐养百姓,至于打猎,按时汇狩就行了,何必要盛夏之日,驰兵驱逐,这样也伤害侵犯了天地和气呀。”..朱荣指手划脚地对天穆说:“太后女主,不能自正,推崇奉举天子的,这是人臣应当做的事。

    葛荣之徒,本是奴才,乘机作乱,哪分寒暑,对于朝廷来说,就像奴才出逃,擒拿住便完事了。

    最近以来蒙受朝廷大恩,却没能开拓疆土,统一海内,哪能现在就说功勋呢?假如朝士您也愿放松一下,今年秋天我..朱荣和您一起统率军马,在嵩原校猎,让官员中贪赃枉法者进入围场与虎搏斗。

    然后出鲁阳,历三荆,把荆蛮之民驱填北方六镇。

    回军之际,顺道平定汾州胡民。

    明年操练精锐骑兵,分路出击江、淮,萧衍若投降,请其为万户侯。

    如果他不投降,派数千骑兵径渡长江,缚其归阙。

    等到六合安宁,八表平静,然后我与兄一起奉赡天子,巡察四方,观察民情风俗,宣明政教,像这样才能称得上有功勋。

    今天如果停止狩猎,兵士懈怠,那么国家有事,怎能赴敌呢?”..朱荣虽然身居朝外,经常遥控朝廷,广泛布置亲戚于朝中,列为左右近臣,伺察朝中动静,风吹草动,大小必知。

    或有侥幸求得官职的,都到..朱荣王府奉承侍候,得到..朱荣的认可,没有什么事得不到满足的。

    朝中曾经准备补任定州曲阳县令,吏部尚书李神隽因此缺悬在那里,打算另外任命别人。

    ..朱荣听说,勃然大怒,立即派遣他自个儿补上的县令前往曲阳取夺原县令。

    ..朱荣的使者入京,虽然官轻职微,但朝中贵戚见到他无不逢迎拍马;等到他来到朝廷,未被通报,他恃凭..朱荣威宠,到了朝堂,怒气冲冲。

    ..朱荣曾经启奏皇上让北人任黄河以南诸州职官,庄帝没有应允。

    元天穆入见皇上,启奏说:“天柱既有大功,他如真的要求全面取代天下所有官职,恐怕陛下您也不得不照做,而今..朱荣只是推荐几个人任州职,您却停而不用!”皇帝正色说:“天柱若不是人臣,朕也只有遂其心愿;如果他仍存有些人臣之节,那就没有代任天下百官的道理。

    这事还有什么可讨论的。”..朱荣听说所荐的官职没被批准,大为恼火,说:“天子是因为谁才得以登基的?而今却不听我的话。”庄帝感到..朱荣的压力,常常怏怏不乐,加上苦于..朱荣河阴的事情,担心自己最终性命难保。

    又有城阳王元徽,侍中李..等人想独揽大权,担心..朱荣加害于己,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朱荣的坏话。

    流言填耳,日甚一日,于是庄帝心中暗起除掉..朱荣的意图。

    三年(530)九月,..朱荣启奏准备入朝,朝中官宦担心有变,庄帝也畏惧厌恶..朱荣。

    ..朱荣堂弟尔朱世隆给他写信,劝他不要入朝,荣妻北乡郡长公主也劝他不要成行。

    ..朱荣不听。

    庄帝既想除掉..朱荣,..朱荣入朝拜见时,便想动手,只因元天穆在并州,担心他会成为后患,所以隐忍不发。

    这次..朱荣来到洛阳,有人告诉他,皇帝想除掉他。

    ..朱荣把这一切都告诉了皇帝,皇帝说:“别人告诉我说您想害我,我相信他们吗?”于是..朱荣便打消了疑心,每回入朝见皇帝,所带随从不过数十人,又都赤手空拳不带武器。

    这次,元天穆也来了。

    皇帝在明光殿东廊埋下伏兵,引导..朱荣及其长子..朱菩提、元天穆等来内廷。

    坐定,光禄少卿鲁安、典御李侃..等人抽刀冲上前来,..朱荣眼看形势不对,起身投向皇帝。

    皇帝预先横刀膝下,一刀砍了过去,杀了..朱荣,鲁安等人挥刀乱砍,..朱荣与元天穆、..朱菩提同时死去。

    ..朱荣当时三十八岁。

    他们死后,朝廷文武欢呼雀跃,整个京城人声鼎沸。

    紧接着,皇帝大赦天下。

    前废帝初年,..朱世隆等得志,皇帝下诏说:“已故使持节、侍中、都督河北诸军事、天柱大将军、大丞相、太师、领左右、兼录尚书、北道大行台、太原王..朱荣,功济华夏,诚贯幽明,天不忍弃,让其早离人去。

    总其一生,思其功勋,是各代通例;纪其德操,铭其勋业,为前王令范。

    朕赠..朱荣为假黄钺、相国、录尚书事、司州牧,使持节、侍中、将军、王仍如从前。”又下诏说:“已故假黄钺、持节、侍中、相国、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天柱大将军、司州牧、太原王..朱荣,乃是五岳显灵,让他应期辅佐朝廷。

    他功齐伊尹、霍光,德合齐桓、晋文。

    他乃是国家栋梁,可长保国命,然而道长命短,暴薨之后,朕震惊嗟悼,痛苦尤深。

    前已褒扬赠号,意在表彰其美。

    然而礼数未尽,文物有缺,远近人心,恐怕意觉未备。

    朕觉得宜遵循旧典,更加特殊恩赐。

    可以追号为晋王,加九锡,赐给九旒銮辂、虎贲、班剑三百人、卧车、按晋太宰、安平献王旧例,谥称武。”诏书说:“武泰末年,乾坤中颓,国命大业,有如缀珠。

    晋王..朱荣乃天赐于魏,世怀忠诚,一拯国家,再造华夏,让我将倒的朝纲,一朝复振。

    而现在虽然勋铭王府,德披管弦,但在从祀的礼节上尚有欠缺,不足以酬大赏于当时,彰殊绩于不朽。

    应遵循旧典,让他配享高祖庙庭。”..朱菩提,肃宗末年,拜授羽林监。

    不久转任直..将军。

    庄帝初年,因..朱荣拥戴之功,超阶拜授散骑常侍、平北将军、中书令。

    转任太常卿,迁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特进。

    死时年仅十四。

    前废帝初年,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冀州刺史,谥称惠。

    ..朱菩提的弟弟叉罗,庄帝初年,授散骑常侍、武卫将军。

    初袭任梁郡公,又晋爵为王。

    不久病逝,朝廷赠侍中、车骑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

    叉罗的弟弟文殊,建义初年,封平昌郡开国公,晋爵为王。

    孝静初年,转袭荣爵位为太原王。

    死于晋阳,时年九岁。

    文殊的弟弟文畅,开始封昌乐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因..朱荣破葛荣叛贼的功勋,晋爵为王,增加食邑一千户。

    超阶授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后来任肆州刺史,仍为抚军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

    武定三年(545)春,因与前东郡太守任胄等人谋反,被杀。

    时年十八。

    文畅弟文略,袭爵梁郡王。

    武定末年,为抚军将军、光禄大夫。

    史臣有言:魏太祖乘时而起,开创大魏王业。

    魏世祖以武功统一海内,魏高祖以文德革新天下。

    魏世宗以后,政道日亏一日。

    到了魏明皇时代,明皇幼小,女主掌权。

    开始于忠专横恣肆,接着元叉权重一时,手握赏罚大权,操纵生杀威势,大臣们的荣耀忧伤视其与他们关系的亲疏远近,高贵贫贱看其与他们的远离近合,以致出现附会他们的以子女姻亲为筹码,逢迎的以金银丝帛为门票。

    而且奸佞谄谀者把持朝政,以致为官忠诚勤勉者与赏嘉无缘,为官的只管大肆聚敛财物,得势者任意胡作非为。

    此时,四海之内,群情激愤,已大有人心思变的危险了。

    等到灵后拂逆朝政,在朝中大泄淫威。

    郑俨手运天机、口吐王制,李轨、徐纥忙迫以求先,元略、元徽鼓噪以争入。

    私利尽出,公道全亡,远近怨愤,天下鼎沸。

    国运倾覆的征兆,开始出现了。

    ..朱荣处将帅之列,借手中兵力,恰遇肃宗猝死,民怨神怒,便产生匡颓拯弊的意图,帮助君主驱逐邪恶的想法,这是老天的旨意呀。

    当时,上下离心,文武解体,大家都企求忠义的声音,都听从齐桓、晋文之举措。

    劳不汗马,朝野心服,扶戴皇室,宗社有主,祀魏配天,不坏旧制。

    等到擒获葛荣,诛杀元颢,戮除邢杲,翦灭韩娄,丑奴、宝夤都在马市斩首。

    这众多贼魁,或据大魏一方,或僭立称号旗幡,人们说他们手握大魏皇符,暗自各谋帝业,并不是那些鼠窃狗盗之徒,干的是一城一聚的勾当。

    假如不是..朱荣竭尽全力,扑杀大难,那就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了。

    这样,..朱荣功勋勇烈,也已盛极一时了。

    而开始..朱荣则静观时局,斜眼帝位;终而灵后、少帝沉流不反。

    河阴之下,朝廷官员,尽数被诛。

    这就是他得罪神人,终于被杀的原因。

    如果..朱荣无奸忍之心,杀戮之失,修好德操仁义的风仪,那么彭、韦、伊、霍哪能与他的功劳相比。

    至于行迹被猜疑,终被杀戮,这就与蒯通献说于韩王的结局相类同了。

    ..朱兆传..朱兆,字万仁,..朱荣的侄子。

    少时骁勇刚猛,善于骑射,徒手与猛兽搏斗,矫捷过人。

    几次跟随..朱荣出猎,到了那些穷岩绝涧人们不知升降的地方,..朱兆先行开路。

    尔朱荣因此对他特加褒赏怜爱,任他为身边爪牙。

    ..朱荣曾经送朝中使者,看见两只鹿,命令..朱兆上前来,只给他两支箭,说:“射杀这两只鹿以供今天饭食。”于是停马备火等待二鹿送来,不一会..朱兆射杀一只。

    ..朱荣本想自夸一番,派人责备..朱兆说:“何不尽取?”让人打他五十棍杖。

    后来因军功..朱兆被授予平远将军、步兵校尉。

    ..朱荣入洛阳,..朱兆兼前锋都督。

    等到孝庄帝即位,特授他为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假骁骑将军、建兴太守。

    不久除任使持节、车骑将军、武卫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颍川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后跟从上党王天穆讨伐平定邢杲。

    等元颢屯军于河桥,..朱荣派..朱兆与贺拔胜等从马渚西夜渡数百骑兵,袭击元颢儿子元冠受,擒获了他。

    又进军打败安丰王元延明,元颢于是退兵而去。

    庄帝还归宫中,论功除任他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加食邑八百户。

    为汾州刺史,增食邑一千户。

    不久又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又增食邑五百户。

    等到..朱荣死后,..朱兆从汾州率领骑兵据占晋阳。

    元晔登基,授..朱兆大将军,爵位为王。

    ..朱兆与..朱世隆等定计谋取洛阳,..朱兆于是率军南出。

    进军到达太行山,大都督源子恭部下都督史忤龙开营降顺..朱兆,子恭退军而走。

    ..朱兆轻兵兼程从河梁西渡涉黄河,进攻京城。

    这以前,河边人梦见神人对自己说:“..朱家想渡过黄河,用你作氵垒波令,为他缩小水脉。”一月以后,梦者死去。

    等到..朱兆来到,有个行人自己说他知道水浅的地方,用草表插而作标记。

    忽然那人不见踪影。

    ..朱兆于是策马渡河。

    这一天,狂风暴起,黄尘遮天,..朱兆骑兵叩击宫门,宿卫武士才发现大事不妙。

    弯弓要射,战袍裹住弓统,箭不能射出,禁卫人员一时散走。

    皇帝徒步冲出云龙门外,被..朱兆骑兵抓住,幽禁在永宁佛寺。

    ..朱兆扑杀皇子,污辱妃嫔,任士兵抢劫掠夺。

    在洛阳停军十多天,先命令人把庄帝送到晋阳。

    ..朱兆断后在河梁监查抢来的财物,又在三级寺害死庄帝。

    当初,..朱兆准备向洛阳进发,派使者请齐献武王,想与他共同采取行动。

    齐献武王当时任晋州刺史,对长史孙腾说:“作为臣子而讨伐君主,其叛逆之罪就已很严重了。

    我如今天不去,他必然忌恨在心。

    卿你可前去申述我的意思,就说山蜀未平,今天正要攻讨,不可放下此处而前往,导致生出后忧。

    平定蜀地之后,当隔河与他成犄角之势。

    就这样跟他解释,看他有什么反应。”孙腾于是到..朱兆那里去,在并州大谷找到..朱兆,向他说了这番话。

    ..朱兆很不高兴,说:“回去后告诉高兄,弟我有吉祥之梦,今天此番必定会有收获。”孙腾问:“王梦如何?”..朱兆回答说:“我前番梦见我亡故伯父登上一高堆,堆旁之地全都耕熟,只有马兰草株往往还在。

    吾伯父问为什么不拔掉,左右人说坚不可除。

    我伯父看着我令我拔草,我手之所至,无不尽拔。

    由此而论,此番前往必定有利。”孙腾回去汇报了全部情况,齐献武王说:“..朱兆等猖狂,举兵犯上,我今天不愿参与,便惹起猜忌,看样子是不能和..朱氏合作下去了。

    而今南行,天子在黄河边列兵待之,..朱兆进不能渡,退不能还。

    我从太行山东而下,出其不意,这帮家伙便可一举擒获了。”没多久,..朱兆攻克京城,孝庄帝被幽禁。

    都督尉景跟随..朱兆南行,写信告诉齐献武王。

    王得到书信大惊,召见孙腾给他信看说:“卿可驰马到..朱兆那里去,对他表示祝贺,秘密察访天子现在何处,是随行..朱兆军府,还是另外送往晋阳。

    假如被送到并州,卿当驰马来报,我当在路上迎接,倡大义于天下。”孙腾日夜驰行,在半路上遇到庄帝。

    王当时率领骑兵东转,听说庄帝已渡过黄河,于是西还。

    他仍给..朱兆写信,陈说祸福,说不宜伤害天子,蒙受恶名。

    ..朱兆大怒,不接受他的意见,庄帝于是被害。

    当初,..朱荣死后,庄帝下诏令河西人纥豆陵、步蕃等袭击秀容。

    ..朱兆进入洛阳之后,步蕃兵势很强大,南逼晋阳,..朱兆所以无暇久留洛阳,是要回师抵御他们。

    ..朱兆虽然骁勇果敢,但没有计谋策略,频频被步蕃打败,于是统领兵马,谋求东出太行山。

    令人频频到晋州征召齐献武王,又分出三州六镇之人,让王统领。

    既分兵别营,于是又引兵向南出发,以避步蕃锐气。

    步蕃到了乐平郡,齐献武王与..朱兆一起征讨打败敌人,在秀容的石鼓山斩杀步蕃,他的兵马退逃。

    ..朱兆的数十名将领到齐献武王那里,通夜喝酒。

    后来还营招王,王知道..朱兆难以信任,但也没有显示出来,准备前往。

    临上马,长史孙腾牵住王的衣服制止了他。

    ..朱兆于是隔着黄河责骂孙腾等人,这样两军各自散去,王从襄垣东出还营,..朱兆回晋阳。

    等到前废帝登基,授..朱兆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并州刺史、兼钅录尚书事、大行台。

    又欲命其为天柱大将军,..朱兆对人说:“这是叔父临终时的官职,我何敢受。”于是坚决推辞不接受。

    不久加授都督十州诸军事,世袭并州刺史。

    齐武献王攻克殷州后,..朱兆与..朱仲远、..朱度律约定共同讨伐他。

    度律、仲远驻军阳平,..朱兆兵出井陉,屯军广阿,号称十万。

    齐献武王广布反间计策,或说..朱世隆兄弟谋划想要加害..朱兆,又说..朱兆与王同谋图取仲远等人,于是他们彼此两不相信,各生猜疑,徘徊不进。

    ..朱仲远频频派遣斛斯椿、贺拔胜前去申述,..朱兆带轻骑三百到仲远帐中,同室坐定。

    ..朱兆性格粗犷,忿忿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深深怀疑仲远等有变,于是奔出驰马还军。

    仲远派椿、胜等追上他说明情况,..朱兆于是拘捕二人带回营中,过了一天才放还。

    仲远等人于是奔退而去。

    齐献武王于是进军打击..朱兆,..朱兆军队大败。

    ..朱兆与仲远、度律从此相互猜疑,很长时间都不和。

    ..朱世隆请前废帝娶..朱兆的女儿为皇后,..朱兆大为高兴。

    ..朱世隆以厚礼通知..朱兆赴洛阳,深示卑下,随其所为,无人敢违逆。

    ..朱兆与..朱天光、..朱度律更自相互约定,然后与齐献武王在韩陵山大战。

    战败,..朱兆又奔晋阳,于是大掠并州城内财物民众。

    齐献武王从邺城出发讨伐他们,..朱兆于是逃往秀容而去。

    王又追击,越过赤洪岭,破之,..朱兆部下全都散降而去。

    ..朱兆逃窜于穷山之中,杀了自己乘坐的马,自己在树上吊死了。

    齐献武王收拾他的尸体葬了。

    ..朱兆打起战来很果敢,每有征伐,经常位处前锋,当时众将都佩服他的勇力。

    然而他却粗俗少智,没有将领之才。

    ..朱荣虽然以其胆量为奇,但经常说:“..朱兆最多只能领三千骑兵,多了也就乱了。”..朱世隆传..朱仲远弟弟..朱世隆,字荣宗。

    肃宗末年,任直斋。

    转任直寝,后来兼任直..,加授前将军。

    ..朱荣上表请求入朝,灵太后很厌恶,命令..朱世隆到晋阳慰喻..朱荣,..朱荣因此想留住他。

    世隆说:“朝廷怀疑兄,所以让世隆来,现在如果停住不走,朝廷便有内备,这并不是上策。”..朱荣只好让他回到朝中。

    ..朱荣举兵南进,..朱世隆于是逃走,在上党与..朱荣相会。

    建义初年(528),朝廷除任其为给事黄门侍郎。

    庄帝即位,又特除侍中、领军将军、左卫将军、领左右、肆州大中正,封乐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又被除授为车骑将军、兼领军,不久又授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右仆射,不久即真。

    元颢兵逼大梁,帝诏假他为仪同三司、前军都督,镇守虎牢关。

    ..朱世隆不问世事,没有将帅大略。

    元颢克定荥阳,擒捉行台杨昱,..朱世隆害怕不已便逃回来了。

    庄帝仓猝北巡,是..朱世隆的罪过。

    帝驾在河内,假他为骠骑大将军、行台右仆射、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当州都督。

    等到皇帝车驾还宫,..朱世隆被除授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摄管选官事宜,左右厢出入。

    又按停年格取士,颇为滞留之人所称赞。

    又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帝诏加散骑常侍。

    庄帝准备图取..朱荣,有人在世隆门前陈说这个情况,世隆封书以启..朱荣,劝他不要入京。

    ..朱荣自恃威强,并不在意,于是他手毁密信,丢在地上,唾啐说:“..朱世隆没有胆量,谁敢生出异心!”等到..朱荣死,..朱世隆奉携..朱荣妻,烧西阳门率部夜逃,北攻河桥,杀了武卫将军奚毅,率部还战大夏门外。

    朝野人士震动害怕,担心会遭不测。

    庄帝派前华阳太守段育慰问,世隆斩了他以殉..朱荣。

    逢李苗烧断河梁,世隆于是北逃。

    建州刺史陆希质闭城抵抗,..朱世隆攻克下来,杀尽城中人口以发泄愤怒。

    等到了长子,与..朱度律等共同推举长广王元晔为主,元晔任世隆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乐平郡王,加授太傅,行司州牧,增加食邑五千户。

    他先赴京城,在河阳与..朱兆会合。

    ..朱兆攻下京城,认为是自己一人的功劳,讥刺世隆说:“叔父在朝多时,耳目应该很广,怎么竟一点风声也不知道,以致天柱遭受灾祸!”按剑..目,声色俱厉。

    ..朱世隆小心措辞拜谢,然后才算了结此事。

    ..朱世隆深深怀恨。

    当时..朱仲远也从滑台入京,..朱世隆与兄密谋,因为元晔与自己关系疏远,打算立前废帝。

    而..朱度律却意在宝炬,于是说:“广陵不能说话,那拿什么统治天下?”..朱世隆兄彦伯暗记在心,便与..朱度律一同到龙花佛寺观看广陵,后来知道他能说话,于是立了前废帝。

    当初,..朱世隆任仆射,自己担心胜任不了,于是拿来尚书文簿在家省阅。

    他天性聪颖捷达,看了十多天后,正式处理公务。

    又害怕..朱荣的威势,深深勉励自己,留心案牍,傍接宾客,于是有勤于公务的名声。

    ..朱荣死后,便无所顾忌惧怕。

    等到任尚书令,经常让尚书郎宋游道、邢昕在自己家里处理公务,二人东西坐定,世隆受纳诉讼,二人得命施行。

    其专横恣肆如此之盛。

    既总揽朝政,生与杀任他随心所欲,公开淫逸不端,无所回避,信任一群小人,随他们胡作非为。

    又想收买军人之心,肆滥授予他们官职,都以将军而兼散职,从督将到兵吏人无虚号。

    从此五等大夫,便致猥亵粗滥,又无员额限制。

    武定年间,齐文襄奏启都应罢免废弃他那一套,从此才革除其弊病。

    ..朱世隆兄弟群从,各拥强兵,侵夺四海,极其暴虐。

    奸谄残酷之人多见信用,温良名士罕知其心。

    于是天下之人无不对他们恨之入骨。

    ..朱世隆不久辞让了太傅,朝廷改授太保,又坚决推辞,前废帝特别置设仪同三师之官,位处上公之下,让世隆充任。

    赠其父..朱买珍使持节,侍中,相国,录尚书事,都督定、相、青、齐、济五州诸军事,大司马,定州刺史。

    等到齐献武王起义兵,..朱仲远、..朱度律等愚陋憨呆,依恃势强不挂于怀,而..朱世隆独自深深忧恐。

    及..朱天光战败,..朱世隆请出朝收兵,前废帝不同意。

    ..朱世隆命令其外兵参军阳叔渊单骑驰赴北中,检阅败兵,依次接纳了他们。

    而斛斯春未能够入城,对叔渊撒谎说:“..朱天光部下都是西域人,听说他们准备掠夺京城,迁都长安。

    你应先接纳我,以作好准备。”叔渊相信了他的话,开城接纳了他。

    斛斯椿既至桥头,尽杀..朱世隆的党附之徒,命令行台长孙稚到皇宫启奏发生的情况,另外派都督贾智、张劝率领骑兵攻打抓住世隆与其兄彦伯,都斩杀之。

    ..朱世隆时年三十三岁。

    当初,..朱世隆曾经与吏部尚书元世隽下棋,突然听见棋盘上哗然声响,一局棋子全都倒立起来,..朱世隆十分厌恶。

    ..朱世隆又曾昼寝,他妻子奚氏忽然看见有一个人拿着..朱世隆的脑袋离开了,奚氏惊恐地到世隆那里察看,而他依然安睡。

    醒后,对妻说:“刚才梦见别人把我的头砍下拿走了,特别不舒服。”又这一年正月最后一天,令、仆都不上省,西门不开。

    忽然河内太守田怙家奴告诉省门亭长说:“今天为令王借牛车一乘,一天都在洛水边游玩。

    到晚上,王还省,备车出东门,才发现车上没有被褥,请你记下来。”当时..朱世隆已封为王,所以叫他令王。

    亭长说令、仆不上省,西门不开,无车入省,又没有车印。

    而这个人固陈不已,著文列诉。

    尚书都令史谢远怀疑说此事颇可怀疑,告诉世隆交付曹司检验真假。

    当时都官郎穆子容穷究之,家奴说:“初来时至司空府西,想向省而来,令王嫌太慢了,派两名防..捉仪刀催车。

    车子入省到省西门,王嫌牛小,便把它系在宫檐下的槐树上,换成一青牛驾车。

    令王戴白纱高顶帽,短小黑色,跟从都穿裙短袄、衤夸褶,手握朝板,不像平时打扮。

    又派一名官吏把奴送到省中厅事东..内东厢第一间房子里。”而其屋先前经常是锁着的,子容因西门不开,忽然其家奴说跟从而入;这间屋子常关着,而此奴说他在其中。

    诘其虚妄。

    奴说:“如果说这间屋子是闭着的,奴请求打开看,屋子里有一张板床,床上无席子,满是尘土,还有一瓮米。

    奴打扫床铺后坐在上面,还在地上画了些东西消磨时间,瓮中的米我也抓起来看了。

    如果它一定是闭着的,那这话必定无验。”子容与谢远一起进去查看,门户关闭极久,全无开启迹象。

    等到入内,拂床画地印迹,历历在目,米也与所说无差,这才知奴仆说的并不错。

    他仍把这些都告诉了..朱世隆。

    世隆叹惜了很久,觉得这是恶兆。

    不久,..朱世隆就被杀了。

    ..朱天光传..朱天光,..朱荣从祖兄的儿子。

    少年勇猛果敢,善于弓马,..朱荣亲近怜爱他,每有军戎大事,经常邀他参预谋划。

    孝昌末年(527),..朱荣准备率军南下,与..朱天光密议。

    既据并、肆之后,..朱荣仍以..朱天光为都将,总统肆州兵马。

    肃宗去世,..朱荣兵向京城,以..朱天光摄管肆州,委以后方事务。

    建义初年,特除他为抚军将军、肆州刺史,长安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朱荣准备讨伐葛荣,留..朱天光在州,镇守自己的大本营。

    对他说:“我身不能到的地方,非你无人能称我心。”永安年间(528~530),加授其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北秀容第一酋长。

    不久转任卫将军。

    大将军元天穆东征邢杲,帝诏..朱天光以本官为使持节,假镇东将军、都督,隶属元天穆,讨伐打败了敌人。

    元颢进入洛阳,..朱天光与元天穆在河内与..朱荣会师。

    ..朱荣出发之后,并、肆二州又骚动不安起来,帝诏..朱天光以本官兼任尚书仆射,为并、肆、云、恒、朔、燕、蔚、显、汾九州行台,仍行并州之职,委派他安抚人心。

    ..朱天光到并州,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局势安静下来。

    元颢破灭之后,不久..朱荣就还归京城,迁任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广宗郡公,增加食邑一千户,仍为左卫将军。

    建义元年(528)夏天,万俟丑奴擅僭帝号,朝廷以之为忧。

    于是除任..朱天光为使持节,都督雍、岐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率领大都督、武卫将军贺拔岳,大都督侯莫陈悦等人讨伐丑奴。

    天光出发时,只配给了军士千人,帝诏征发京城以西沿途民马以充兵力。

    当时东雍、赤水的蜀贼切断了前进的道路,帝诏侍中杨侃先行慰问说明来意,并征召其马。

    杨侃虽然到当地慰劳,而蜀人却犹豫不决。

    ..朱天光于是入关打败了他们,拔取壮健兵力以充当士兵,尽收其马。

    到了雍州,又征民马,总计得到一万多匹。

    因军人缺少,停军未进。

    ..朱荣谴责他,杖击天光一百下,..朱荣又派二千名士兵前去。

    ..朱天光令贺拔岳率领一千名骑兵先驱,到岐州界内长城西与丑奴行台尉迟菩萨相遇,于是打败擒捉了骑士三千人、步兵一万多人。

    丑奴放弃岐州退还安定,在平亭设置栅寨。

    ..朱天光从雍州出发到岐州,与贺拔岳在..、渭之间合集兵力,停军牧马,大肆宣扬说:“现在时令已到谷子快成熟的时候,不是征讨的时机,等到秋凉以后,我们再另外伺机进击。”丑奴每每派人窥探,探子被执送到他面前,天光总是宽慰一番之后又放掉了他们。

    被放的人都传其秋后征战的话,丑奴以为这是真的,便分遣诸军散营农稼,兵力散落在岐州以北百里泾川。

    丑奴派其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据险立栅寨,边耕边守。

    在其左右,千人以下为一栅营的又有几处。

    ..朱天光知道他的兵力分散之后,便秘密安排严密准备。

    天晚时分,暗暗派轻骑先行断绝敌人归路,以防敌人知道,然后,诸军竞发。

    天还没亮,攻打元进大栅,拔除敌人,众被俘的将士,都被放归,须臾之间,左右诸栅敌人都来归降。

    离泾州一百八十里,..朱天光通夜行军,第三天赶到城下,敌泾州刺史侯几长贵以城归降。

    丑奴放弃平亭而逃,想到高平。

    ..朱天光派贺拔岳轻骑急追,第二天,在平凉长平坑追上丑奴,一战擒获。

    天光第二天便率大军逼攻高平,城内人执送萧宝夤而降。

    敌行台万俟道洛率众六千人进入山中不下平地。

    当时高平大旱,..朱天光因马缺少草料,便退到离城东五十里的地方,息兵牧马。

    于是,泾、豳、二夏,北至灵州,敌人结聚的,都前来归降。

    ..朱天光派都督长孙邪利率领二百人到原州镇守。

    道洛招诱城中人掩击邪利,杀了邪利并其部卒。

    ..朱天光与贺拔岳、侯莫陈悦等驰兵赴敌,道洛出城迎战,刚一交锋便败退而去,被追杀一千多人,道洛逃入山中,城池降顺。

    ..朱天光派人慰问,道洛不从,于是率部西依牵屯山,凭险自守。

    ..朱荣责备天光让邪利逃走了,没有抓住道洛,又派使者杖击他一百下,又让皇帝诏书降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削爵为侯。

    ..朱天光与贺拔岳、侯莫陈悦又向牵屯山进军讨伐敌人。

    天光亲自讨伐道洛,道洛战败,率领数千骑兵逃去,追赶不上,道洛进入陇中,投奔略阳贼帅王庆云。

    庆云清楚道洛骁勇果决无与伦比,得到他十分高兴,便说大事可图,于是自称皇帝,任道洛为大将军。

    ..朱天光打算讨伐他们,而庄帝频频下诏书,..朱荣也有信来,认为陇中险恶,加上天气炎热,说等到冬天来了再作打算。

    而..朱天光知道敌人可以制服,于是率领诸军入陇,军到王庆云所居的水洛城。

    王庆云、道洛出城迎战,天光射中道洛肩膀,道洛受伤失弓而逃。

    ..朱天光破其东城,敌人于是都奔至西城,城中无水,敌人受热受渴。

    有人逃出投降,说王庆云、道洛想突城死战。

    天光担心把敌帅放走了,祸乱不绝,于是派人对王庆云说:“力量屈劣如此,可早早来降,如果不敢早下断决,就应当召集众人今夜共同商议,明天一早来报。”而王庆云等人希望缓一口气,等到夜晚突出重围,报..朱天光说:“请让我们到明天给个结果。”天光便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需要水,今天我们退后一点,听任你们在黄河取水饮用。”敌人安适喜悦,没有逃走的愿望了。

    天光秘密派军人多作木枪,各长七尺,到黄昏时分,布立人马作防卫架势,周匝立枪,路边更多。

    又在枪中埋伏人马、防备敌人突围,又令秘密在城北绑长梯准备登城。

    这天夜里,王庆云、道洛果然突出城来,驰马先行,不觉撞上木枪,马匹受伤倒下,枪中伏兵便起,同时擒住两人。

    其他人都从城南出城,遇枪而止。

    城北军人登梯上城,敌人穷途末路请求投降,到天亮时,尽收其器杖。

    ..朱天光、贺拔岳、陈悦等共议坑埋敌人,死者有七千多人,家口被分。

    于是三秦、河、渭、瓜、凉、鄯善等都来归降。

    ..朱天光屯军略阳,帝诏恢复天光先前官爵,不久又加授侍中、仪同三司,增加食邑至三千户。

    秦州城民准备谋杀刺史骆超,骆超发现了,逃到天光那里。

    天光又与贺拔岳、陈悦等讨伐平定叛民。

    南秦滑城人谋害刺史辛琛显,琛显逃到天光那里。

    天光派部队前去,也平定了。

    当初,敌帅夏州人宿勤明达在平凉降归天光,后又向北逃去,收聚兵力叛逆,攻击降人叱干麒麟,想吞并其兵力。

    麒麟向天光求援,天光派贺拔岳前去讨伐,军未到,明达逃往东夏。

    贺拔岳听说..朱荣死了,所以停军不追,仍还泾州等待..朱天光。

    天光也下陇中,与贺拔岳图谋入洛之策。

    进军到雍州北面,叛乱的迹象已被朝廷察觉。

    帝下诏派侍中朱瑞到天光那里慰问。

    天光与贺拔岳谋划,想让皇帝逊位外奔,另外推立皇帝。

    于是频频启奏说:“为臣实无异心,惟思仰奉天颜,以申宗门之罪。”又有他的僚属秘密启奏说:“..朱天光密有异图,愿陛下思考对策以防不测。”既而庄帝进..朱天光爵位为广宗王,元晔又任他为陇西王。

    等到听说..朱兆已入京城,..朱天光于是轻骑赴京见..朱世隆等人,不久便还归雍州。

    ..朱世隆等商议废弃元晔,另举亲贤,派使者告诉..朱天光。

    天光参预定策立前废帝,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令、关西大行台。

    ..朱天光北出夏州,派将讨伐宿勤明达,擒获后送到洛阳。

    当时费也头率纥豆陵伊利、万俟受洛干等人占据河西,并不归附。

    ..朱天光因齐献武王起兵信都,十分担心,不再对付北边的伊利等人,只是略略派兵防备而已。

    又被朝廷除授为大司马。

    这时,献武王义军势力壮大起来,..朱兆、..朱仲远等既经败退,..朱世隆累次派人征召..朱天光,天光不听从调遣。

    后来令斛斯春苦邀天光说:“非王无人能平定局势,你怎能坐看我们宗家破灭呢?”..朱天光不得已率军东下,与仲远等败于韩陵。

    斛斯春等先回,在河梁迎战。

    ..朱天光既不能渡过黄河,便朝西北方向逃去。

    遇雨,军马不能前进,被抓住了,与度律一起被送到齐献武王处。

    齐献武王又把他们送到洛阳,斩于都市,年三十七岁。

    ..朱家族专横恣肆,分裂天下,各据一方。

    ..朱天光有平定关西之功,一点也不残酷暴虐,与..朱兆、..朱仲远相比,很是不同。

    张烈传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

    魏高祖赐名叫烈,张烈便以本名为字。

    高祖张忄希,任慕容隽尚书右仆射。

    曾祖张恂,为散骑常侍,跟随慕容德南渡,因而定居在齐郡的临淄郡。

    张烈少时孤贫,涉猎经史,有气概。

    当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与张烈一起都有美名,当时人称为“三徽”。

    高祖时,为官代郡,历侍御、主文中散。

    魏都迁入洛阳之后,除授尚书仪曹郎、彭城王功曹史、太子步兵校尉。

    萧宝卷将领陈显达治兵汉南准备入侵。

    当时顺阳太守王青石的祖先世代为官江南,荆州刺史、广阳王元嘉担心他变节,上表请求派员代替他。

    高祖诏侍臣各自列举自己所了解的人,大家互有申荐。

    高祖说:“此郡现在处于必争之地,必须得到堪济之才,怎么能够泛泛推举人士呢?太子步兵张烈每每论列军国之事,时有会人意处,朕想用他,你们说怎么样?”彭城王元勰称赞他,于是帝敕除授为陵江将军、顺阳太守。

    张烈到郡第二天,便被萧宝卷将领崔慧景攻围,七十多天中,张烈抚慰激励将士,很得军人之和。

    逢帝车驾南讨,慧景逃走。

    高祖看望劳慰张烈说:“卿定可,遂能不负朕所寄的希望。”张烈拜揖说:“如不逢帝驾亲征,臣将不免困于犬羊。

    这是陛下不负臣,而不是臣不辜负陛下。”高祖觉得他的对答很好。

    世宗即位,追录他以前功勋,朝廷封他为清河县开国子,食邑二百户。

    不久因母亲年老辞官回家侍奉。

    有十多年,频逢荒年,张烈备粥供给饥饿之人,蒙受他接济的很多,乡亲们都很赞赏他的行为。

    肃宗初年,朝廷除授他为龙骧将军、司徒右长史。

    又转征虏将军、司空长史。

    这以前,元叉父江阳王元继曾任青州刺史,等到元叉当权,张烈托以前交情,便谄奉附帖。

    除任前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不久又加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后来灵太后返政,认为张烈、元叉为一党,出其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

    这时有人觉得张烈家产畜殖,仆役宾客很多,考虑其影响不好,不宜出任本州之职,改授安北将军、瀛州刺史。

    他为政清静,吏民安定。

    期满还朝,因年老辞官归里。

    兄弟同居怡和安睦,让亲故乡人很羡慕。

    元象元年(538),在家去世,时年七十七岁。

    张烈先撰《家诫》千余言,并自叙志向行绩以及所历官职,临终告诫子侄,不让他们求朝廷赠官,只是刻《家诫》立碑碣而已。

    他的儿子张质照着做了。

    张质,博学多才艺。

    释褐奉朝请,任员外郎、龙骧将军、谏议大夫。

    没有袭父爵。

    兴和年间(539~542),在家去世。

    宋翻传宋翻,字飞乌,广平列人人氏,吏部尚书宋弁同族弟弟。

    少年即有志操,世人都认为他刚毅果断。

    世宗即位之初,起家为官,任本州治中、广平王郎中令。

    不久被朝廷拜授为河阴令。

    宋翻弟弟宋道..,先为冀州京兆王元愉法曹行参军,元愉反叛,逼宋道..为官,宋翻与弟弟宋世景都被囚禁在廷尉那里。

    宋道..后来背弃元愉归罪京师,还是被处死了,宋翻、世景被除名。

    很久以后,朝廷拜翻为治书侍御史、洛阳令、中散大夫、相州大中正,犹领治书职。

    又迁任左将军、南兖州刺史。

    当时萧衍派将领先占据荆山,准备侵犯。

    逢寿春沦陷,敌人乘势径直奔项城而来。

    宋翻派将成僧达前去偷袭,频频打败敌人,从此以后州境安宁。

    孝庄时,除官为司徒左长史、抚军将军、河南尹。

    当初,宋翻任河阴令,顺阳公主家奴抢劫民财,顺阳公主摄夺而不送官,宋翻领兵围困公主家宅,绑起驸马冯穆,向县衙而去。

    当时正值天热,人们暴晒日中,流汗沾地。

    县里原来有大刑枷,时人称为“弥尾青”,等宋翻为县令,吏卒请求把它烧掉。

    宋翻说:“暂且放置南墙下,以待豪家。”没多久,有内监杨小驹到县中请事,言辞不逊,宋翻命人取出弥尾青惩罚他。

    放出之后,杨小驹在世宗面前控诉。

    世宗大怒,敕河南尹验核其罪。

    宋翻说出全部情况。

    帝下诏说:“卿故意违犯朝中法律,难道不是作威以沽名钓誉吗?”宋翻回答说:“造枷的不是为臣,买名的也不是为臣。

    之所以要把它留下来,臣不敢在百姓头上施刑,是用它来对付凶暴之徒如杨小驹之类人罢了。”从此威震京城。

    等到为政洛阳,终于为尹,他畏惧权势,巴结奉承达官贵人,所以当世之名大致都减损完了。

    永安三年(530),死于任上。

    朝廷赠其为侍中、卫将军、相州刺史。

    出帝初年,重新赠官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雍州刺史,谥称贞烈。

    辛雄传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

    父亲辛畅,字幼达,任大将军谘议参军、汝南乡郡二郡太守,太和年间,为本郡中正。

    辛雄很有孝性,广泛涉猎书册史籍,喜欢刑名法术,廉洁谨慎,雅洁素泊,不随便交朋友,喜怒哀乐不轻易现于脸上。

    脱下布衫,奉朝请做官。

    他父亲在郡任上患病,辛雄自请免官回家侍奉,晨扶夜抱。

    等到父亲病逝,服丧期间,忧伤太过,人形全无,难以辨识,世人盛赞他的孝行。

    正始初年,授官给事中,十年没有升迁,于是辛雄自称有病,免职而归。

    清河王元怿任司空,征他为户曹参军,管理农业事宜。

    怿迁任司徒,辛雄也跟着授官户曹参军。

    神龟年间(518~520),辛雄升为尚书驾部郎中,转任三公郎。

    这一年,筛选淘汰郎一级官员,只有辛雄等八人被留职,其余都或罢或迁,改为任李琰等人为郎。

    在这以前,御史中尉、东平王元匡打算抬棺上朝诤谏,尚书令、任城王元澄弹劾元匡对皇上大不敬,皇帝下诏免元匡死罪、削职为民。

    辛雄上书议论说:“臣私下考虑平民元匡,前后尽职三朝,每每蒙受皇帝恩宠。

    正直之性,圣上心中有数;勇猛之志,过去多有表现。

    所以高祖赐给他‘匡’的名字,陛下您任命他为弹纠一职。

    以至于像茹皓升职,匡有斥其宜下之言;高肇当政,匡陈奏其弄权章表。

    元匡的刚正坚毅、忠诚款直,群臣没有能赶上他的;正直耿节的行为,朝野上下,人所共知。

    处在高肇时期,元匡造棺陈奏,圣主英明,大臣忠直,终而无可罪责。

    假使圣上打算重任元匡官职,先帝已有宽容之例在前,陛下您也应宽容在后,何况其当初谏诤行为与因罪伏罚性质不同啊。

    如他以贬黜终结,脱离朝廷,我担心这会杜绝忠臣之口,填塞谏奏之心,妨碍琴瑟之音的和谐,违背国政的济接。

    祁奚说,叔向的贤德,可施及十世,而今元匡却其身难免,实在是令人嗟叹惋惜。”没多久,元匡又被朝廷任为龙骧将军、平州刺史。

    右仆射元钦对左仆射萧宝夤说:“至如像辛郎中的才干,省中诸人没有超过他的。”宝夤说:“我听游仆射说:‘得到像辛雄这样的四五个人共同处理省中事务,就足够了。

    ’您今天才夸奖他,不觉太晚了!”当初,廷尉少卿袁翻因犯罪的人,凭恩竞相诉讼,是非曲直难以断明,于是上奏皇上称这些人只要是他们曾经被人议论的,不问曲直,一律判罪,全不用仔细调查判断。

    皇帝得知,诏令门下、尚书、廷尉一起讨论此事。

    辛雄议论说:“《春秋》的说法:不幸而有过失,宁愿遗漏罪人也不滥责好人。

    失检则遗漏罪人,滥责则伤害好人。

    而今有议论者不忍得罪奸吏,致使他们任情胡来,以致君子小人香臭无别,这哪是什么赏善罚恶,心存恻隐怜恤的做法呢?仰寻周公不追究流言的过失、俯思释之不调查惊马的罪责,这都是以事情大小,以情况定夺的做法,目的是以得失为贵。

    事情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臣辛雄久掌案牍,屡见疑难诉讼。

    臣从处理的众多案子中提炼出六点看法。

    “一是:御史所纠,有注明当事者其人逃走的。

    等到他出庭诉讼,或为公使,本衙判明其过有所指,如不推检,文案明白,昭雪不论。

    二是:御史赦原查明赃物,不明行贿主人名字,检按没有贿赂所受对象为谁的,宜应剔除。

    三是:经过拷打不供罪,旁边又无三证,即使罪名已立,也应解罪。

    或有根据律令奏复的,与夺不同,不能按此办理。

    这一条,又必须确定什么样的人才能为证人。

    如若必须三人同时见到当事人接受财物,然后才能定为证人,那于法理太宽。

    若据传闻作证即为证人,则于法理又太急迫。

    现在我建议当事人行贿后三人都见到了,赃物及提供的情况相同,则视为事实成立。

    四是:赦前断事,或是因引据刑律乖离错误,致使定夺失公,虽然定成经赦,也应回到准律定夺的轨道上来。

    五是:经赦除名之后,或是向圣上诉说枉曲,被圣上下旨重新追究;或上省诉冤,上书要求重新审理。

    上书交付有关部门之后,未被研究判理,便遇上恩赦。

    像这样的一些人,也不能与通常的办案程序相违,依照前判为定。

    如若不与拷究相符合,已复案的人,请不追夺。

    六是:或受辞下检反覆,使究狱证占分明,理应清雪罪名,没来得及上告检按,忽然就碰上恩赦。

    假若依据证占而昭雪其罪,则违反正常的法律程序;如果除其名字,那就滥罪洁白之士。

    臣认为他们的罪行必须按察之后才能成立,昭雪必须以占定为准则,如若拷问没有完成程式以及重要证人有一人没有到的,则不能算作结案。

    “古来人士虽然担心检察狱案的工作不能尽量精细,但臣没有听说有谁明知冤屈却不审理。

    臣今日所陈奏的,实在是朝野人士众目所待,国家朝夕之间必须处理的紧急事情,愿皇上垂情深察为盼。”皇上下诏,依从辛雄所议。

    从此以后,每有疑议,辛雄与公卿大臣辩论,总是最后按照他的意见办,于是他的才名日盛一日。

    辛雄又作《禄养论》,称赞孔子陈述五孝,自天子至平民没有“退休”的文字。

    《礼记》:“八十岁,一个儿子不从政;九十岁,一家不从政。”郑玄注说:“恢复其官职。”然而,这只是指恢复庶民而言,并非指的公卿士大夫。

    我认为宜顺其禄养,不必限定年龄。”论文奏上,肃宗收下了。

    辛雄因母亲去世离任回家。

    丧期一满,右仆射元钦上书建议还授辛雄郎官职。

    不久,兼任司州别驾,加前军将军。

    辛纂传辛雄从父兄辛纂,字伯将。

    学业博涉文史,性情温良雅正。

    初为官任兖州安东府主簿。

    与秘书丞同郡李伯尚有旧交,伯尚与咸阳王元禧一同叛逆,事败后逃窜到辛纂处。

    事情被发觉后,被免去官职。

    过了十多年,应朝请为官。

    渐转为太尉骑兵参军,经常被府主清河王元怿所嘉赏。

    等到定考官绩,元怿说:“辛骑兵有学识有才能,应考绩为上第。”转任越骑校尉。

    尚书令李崇北伐柔然,引荐他为录事参军。

    临淮王元..北征,以辛纂跟随李崇有功,启奏他为长史。

    等到广阳王元渊北伐,又引荐他为长史。

    不久拜授谏议大夫。

    大为元..所称叹,屡屡在朝廷称赞荐举他。

    萧衍派将曹义宗攻打新野,帝诏辛纂为持节、兼尚书左丞、南道行台,率部支援,到新野便打败了敌人。

    义宗等人以其劲速,不敢再前进。

    当时国家处多事之秋,京城更无援兵可调,辛纂只有以二千多名士兵捍御疆场。

    帝又诏辛纂为荆州军司,除任骁骑将军,加授辅国将军。

    辛纂善于抚慰将士,战士个个勇敢无当,敌人很是害怕。

    恰逢肃宗逝世,大家都认为大敌当前,应封锁凶丧消息。

    辛纂说:“安危在人,与敌有什么相干。”于是发丧号哭,三军全都披麻戴孝。

    还军入州城,申以盟约。

    很快城被义宗围起来,城中守军固城自守。

    庄帝即位,除授他为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兼任尚书,仍为行台。

    后来大都督费穆攻击曹义宗,擒获了他。

    军队入城,费穆举起酒杯对辛纂说:“如不是有辛行台在此,我也无法建立这个功勋。”入朝,费穆在庄帝面前说起这件事,称辛纂固守危城,应蒙赏爵,以激励将来的人。

    帝于是下诏慰勉。

    不久,除任持节、平东将军、中郎将,赐给绢五十匹,金装刀一口。

    永安二年(529),元颢乘着胜利的劲头,突然兵临京都城下,..朱世隆狼狈逃回城中,城内空虚,于是被元颢擒获。

    等到庄帝还宫,辛纂谢请城池失守之罪。

    庄帝说:“那时朕也北逃。

    东军不守,哪是卿的过错?”又让他镇虎牢关,不久转任中军将军、荥阳太守。

    百姓中有叫姜洛生、康乞得的,原来是太守郑仲明左右,恣肆奸滑,偷窃民财,境内为患。

    辛纂伺捕擒住,斩于郡市,百姓欢欣鼓舞。

    朝廷加授其为镇东将军。

    太昌年间,除任左光禄大夫。

    辛纂侨居洛阳,仍为河南邑中正。

    永熙三年(534),除任使持节、河内太守。

    齐献武王兵赴洛阳,兵集城下,辛纂出城谒见王说:“纂我受诏在此,本有防御。

    大王忠贞王室,扶持危颠,辛纂我敢不匍匐待您。”王说:“我志在除奸,以康正国道,河内这话,深得王臣之节。”因命前侍中司马子如说:“我一路劳顿疲惫,你代我与河内联手。”于是大军入洛阳。

    九月,辛纂行西荆州事、兼尚书、南道行台,不久为正刺史。

    当时,蛮酋樊五能攻破析阳郡,响应宇文黑獭。

    辛纂建议出军讨伐,他的行台郎中李广谏说:“析阳四面无民,只有一城之地罢了。

    山路危险深幽,里外都是蛮贼。

    现在如少派军队,则力量不足制住敌人;多派,则需减撤后方防卫,根本虚弱。

    万一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则会大大损害我军威名。

    人心一乱,州城难保。”辛纂说:“岂能放纵敌人而不征讨,让他们为患日深!”李广说:“今日之事,惟须想个万全之计。

    况且心腹有患,何暇顾及疥癣。

    我听说台军已破洪威,量其不久便该来了。

    公只管督管城中,使人各自修缮壁垒,好好抚慰百姓,等待救兵到来。

    虽然失去析阳,就好比弃掉鸡肋骨,无甚可惜。”辛纂说:“卿说的自然是一种办法,我却不是这样考虑。”于是派兵攻击,不能克敌而败,诸将逃亡不归。

    城中人又秘密招来西边敌人,黑獭派都督独孤如愿率领军队偷偷前来,突入州城,拿下州府。

    辛纂左右只剩下五六个人,短兵接战,被敌擒获,杀害了他。

    朝廷赠他为都督定、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定州刺史。

    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高崇的儿子高谦之,字道让。

    少小时侍奉后母李氏,孝名远扬,李氏抚养他所耗费的心血也过于自己亲生孩子,以致旁人难以辨别他们兄弟所出的同异差别。

    时人把他们一样看重。

    等到长大,摒绝人事,专攻经史,天文历法、算学图纬之类书籍,广泛涉猎,每天诵读几千字,喜好文章,留心《老》、《易》。

    继承父亲爵位,脱下布衣,接受朝廷任职,朝廷加授他为宣威将军,转任奉车都尉、廷尉丞。

    正光年间(520~525),尚书左丞元孚慰劳蠕蠕,反被拘留。

    等到蠕蠕大肆掠抢而还,安排元孚回国。

    此事交廷尉处置,廷尉卿及监以下官员都称元孚无罪,只有高谦之认为元孚有辱使命,应处以流放之罪。

    尚书同卿与之争执不下,皇帝下诏同意高谦之所奏。

    孝昌初年(525),代河阴县令。

    这以前,有人在袋子里装上瓦砾,称是钱物,诈骗别人马匹,得手后逃走。

    皇帝下诏追捕,并要求把结果上报。

    高谦之于是用枷锁绑着一名假囚徒置于马市,声称这人就是以前在马市上诈取马匹的贼,今天就要行刑了。

    暗地里派心腹窥探集市看客中议论的人。

    有两人看到这种情景高兴地说:“我们不用担惊受怕了。”这两人立即被抓了起来,进行审问,他们都承认了骗取马匹的罪行,他们的同伙也被挖了出来。

    这次连带查出他们前后盗窃的案子,搜出很多赃物,很久以前失去自家物件的人,都各自来领取被盗物品。

    这一切,高谦之写成奏本,上表皇帝去了。

    不久,皇帝下诏升任他为宁远将军,正式任河阴县令。

    在河阴两年,增益减损,政体昭然,所办的事情,多成为治事典范。

    他的弟弟高道穆任御史,在公事上也颇有干才,世人以他们父子兄弟为官都著名而在当时传为美谈。

    旧制,两个县的县令可以在朝面陈得失,而当时奸佞侥幸的人憎恨他掌握了某些情况,于是一起上书请求罢免他的官职。

    高谦之于是上疏说:“臣以平庸之才,忝居神邑县令之位,臣心中确实想执法严明,秉公办事,以答谢朝廷浩荡之恩,竭尽人臣忠直之节。

    然而豪贵之家,支属广布,六亲七戚,够上判罪者,比比皆是,他们对我都起憎恨之色,对皇上皆起怨怒之心。

    而县令职位轻弱,哪能尽数纠正。

    先帝过去发布明诏,让县令们可以在圣上那里面陈掌握的情况。

    臣先父高崇任洛阳令时,经常能够进入朝廷面陈是非,所以能使朝中显贵敛手旁立,不敢违逆政体所禁。

    最近以来,这项制度渐渐废止,致使县令威轻,下情不能上达。

    今日二圣远遵尧舜,效法高祖。

    愚臣希望效其鲁钝蹇慢之才,早立功名。

    臣请求更新旧典彰明往制。

    以期奸诈豪纵之徒知禁难犯,收敛贼心。”诏书称:“这个奏启与朕意深相符合,立即交付执行。”高谦之又上疏说:“臣听说夏朝德运衰败,少康成为克复之主;周道将要废弃,宣王立下中兴之功。

    由此可知,国家没有恒常的安宁,世事也无永久的弊端,只是在于英明的君主以行之有效的办法改变现状,化弊有道有术而已。

    “自从正光年间以来,边城屡遭侵扰,将帅出师,相继于路,军费戎资,输送不绝。

    至于弓格赏募,都有出身;杀敌斩首,又蒙恩赐。

    所以四方之士,愿意应征的人数很多,各自为己,公私两利。

    如果军中统帅选准其人,犒赏功勋不失其实,那么什么样的贼不能平,什么征战不能大捷而还!诸守帅也许不是那类人才,多派亲近进入军中,另请他人拉弓引驽,虚受征官。

    自己身不赴阵,只派奴客之类入军中领战,对寇临敌,手不弯弓,兵不血刃。

    像这样则会导致王爵之赏虚加其人,征夫也无参军的积极性,那贼虏怎能被剿灭,拿什么来劝诫人们的忠诚贞节?况且近臣、侍臣、亲戚、朝士,纷纷托求官衙,擅作威福。

    如果清廉贞节执法不二的人,也会一同遭到诬陷,无端受到惩罚。

    朝臣顾望,谁肯诉说实际情况?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圣上被蒙蔽,坏人被纵容,亏损皇风,破坏政体。

    使谄谀小人意气洋洋,忠谠之言,不复鼓耳。

    “况且连年以来,国家多有征战,民不堪命,动不动流离失所,保全妻子儿女,竞争地逃王家兵役,不再顾及其桑蚕粮田,害怕国家刑律。

    这正是由于还家必有困顿之理,归来没有自安之路所致。

    假如朝廷听任百姓归其本业,微征徭役,那么归家还田者人数必定很多,他们定会垦田辟土,数年之后,朝廷一定会大获税民。

    而今官府不做以理召还流民的工作,只管严令强迫,这样下去,臣担心数年之后,逃离家园者更多,安居乐业者无人了。

    “所以有国有家者,不操心百姓不归顺自己,只担心政策得不到落实执行,不侥幸敌人不侵犯我,只依赖自己不可侮犯的信心。

    这个道理乃是千年共遵,百王一致的普遍真理。

    而且琴瑟之声不协调,知音的人便改弦更张;拉车的马匹脚步不一,善于驾驶的便要调整缰索。

    谚语说:‘迷途知返,得道不远。

    ’这话虽不起眼,但道理极深。

    陛下日理万机,事情难以全面掌握,元、凯无言,不肯直陈。

    臣谦之虽平庸无才,但世代蒙受圣上荣禄,窃自向往前贤尽忠不惜身的义举,不怕身遭刀斧之刑,只要有一句有益于皇上,义不辞死。

    只求圣上略垂览察,微加推寻采纳,使朝章重新振举,军威更而复振,四海之内响起维新之歌,天下之人见到大禹之绩,那么臣上奏之后,便可含笑九泉而无丝毫遗憾了。”灵太后得到高谦之的疏章,责问左右近臣,追问怎么回事。

    这些得宠显要的人由此记恨高谦之,于是有人向太后建议:“高谦之有学识艺才,适宜在国学任职,以训导王公贵戚的后代。”下诏任命,除授国子博士。

    高谦之到了国子学,与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等人,重温旧情。

    高谦之喜欢赡养孤老、抚恤贫弱,答应的从不失言。

    对待家中仆僮奴隶,当着他们子女的面从不鞭打其父母,奴仆中若有人生有三个儿子,他便免除其中一子做奴仆的义务,他家中从来没有受过刑的奴婢。

    他常说,奴仆也是人的血肉之躯,怎能忍心残害。

    高谦之因父舅氏沮渠蒙逊曾经据占凉州,国史缺漏,他于是编《凉书》十卷,流行于世。

    凉国佛道兴盛,谦之作论贬抑,称佛教是九流之中的一家。

    惹得当世名士,竞相以佛理前来诘难,谦之也以佛教义理对答,名士们终不能使谦之心悦诚服。

    高谦之又因当时实行的历法,许多地方不完备,于是便改元修订,成为一家之法,虽然他订的历法没有被采用,评论的人却叹服其多才多艺。

    在这个时候,朝廷议论铸造钱币的事情,任命高谦之为铸钱都将长史。

    他上书请求铸造三铢钱说:“大凡钱货之立,本意是互通有无,便利交易。

    所以钱的重量,世代不同。

    姜太公为周朝置九府圆法,到景王时更而铸造大号钱币。

    秦朝统一海内,钱重半两。

    汉兴,因秦朝钱重,改造榆荚钱。

    到了汉文帝五年(前175),又变为四铢钱。

    孝武帝时,全部销毁,改造三铢钱,到了元狩年间,又变为五铢钱。

    又造赤仄钱,以一当五个五铢钱。

    王莽摄政,钱有六等,大钱重十二铢,次九铢,次七铢,次五铢,次三铢,次一铢。

    魏文帝罢除五铢钱。

    到了明帝又恢复了。

    孙权立国江左,铸造大钱,一当五百。

    孙权在位的赤乌年间,又造大钱,以一当千。

    由此可见,钱币规制大小轻重,无不随时变化。

    “臣认为财政经济的重要,在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八政之中列在首位;聚集财物的可贵,典籍之中,论述俯拾皆是。

    所以古来帝王,乘着天地的丰饶,临着海内的富足,无不广集粮食于太仓,富藏钱币于府库,储备既多,民免困穷,朝廷便可以让天下四方安宁下来,就如驱使身体伸出胳膊那样容易。

    过去汉代的孝武皇帝,虽然地广财丰,但连年征战戎敌,于是国库空虚。

    这时,民间富绅,献财助国;兴利之计,纳税朝廷。

    市场之上,设立收税之官;邑里乡间,置有催赋之令。

    盐铁经营既然方兴未艾,朝廷便屡改钱币,少府于是充实起来,上林也变得十分富足。

    尽管国家拓疆辟土,但国内却不加赋税,这都是计利的缘故啊。

    而今群妖未息,四方多存壁垒,征税既已麻烦,而千金却一日尽完,官仓府库储备渐渐耗尽,财货度用也将枯竭,诚是当初杨代献策之秋,桑、儿言利之日。

    而且以当初西京的兴盛,钱币犹且屡次改动,大小货币并行于世,子母之钱相权不悖,更何况今日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队国家缺少日用,另外铸造小钱,可以有益于国家富足,那里会损害政体,妨害百姓呢?而且政事兴旺不因为钱大,政体衰落也不因为钱小,而只重在公私得失与否,政治教化亏损与否,改铸钱币之事既已有古人所做在先,今天我们也当效法啊。

    过去禹遭大水,用历山之金铸钱,拯救民困。

    汤遭大旱,拿庄山之金铸钱,赎回百姓卖掉的子女。

    今天百姓穷困憔悴,过于往日,英明之主哪能够袖手旁观呢?“臣今日所铸之钱,是用来接济流通的贫乏,五铢之钱,任其使用并行,流通无损,只会国家受益,穆公之言在这一点上应验了。

    微臣我虽然理钱之术不如计然,识非心算,暂且充当钱官,也对其道理有些理解。

    只要此举利于国家,我便不能沉默。

    如有疑虑,请求公卿大臣广为议论。

    如果大家都认为公平允当,即请求施行。”皇帝下诏准备按他的意见办,事情未成,他便死了。

    当初,高谦之弟弟高道穆,正光年间任御史,纠察相州刺史李世哲的案子,大加凌辱,世哲家人深深记恨。

    到这时,李世哲弟李神轨被灵太后深为宠爱,恰逢谦之家僮控告主人,神轨操纵了这名家僮,并与尚书说了此事,于是判定禁囚高谦之于廷尉。

    准备释放他时,李神轨启奏灵太后,请求发布诏书,在狱中赐死,死时,高谦之才四十二岁。

    朝中人士无不叹惜哀痛。

    高谦之所著文章百余篇,别有集录。

    永安年间,朝廷赠他征虏将军、营州刺史,谥曰康,又授一个儿子出身为官,以此昭明谦之冤屈。

    高谦之的妻子中山张氏,是有见识的妇女。

    教育子女,从师学授业。

    经常告诫他们说:“自从我成为你们家主妇,从未看见你父亲一天不读书。

    你们应该各自发奋努力,不要废弃祖宗之业。”高谦之长子子儒,字孝礼。

    元颢入洛阳,他的叔叔高道穆跟随皇驾北巡,高子儒随后渡河到了皇帝行宫,庄帝见到他,仔细询问洛阳的情况,子儒详细陈述元颢败在旦夕。

    皇帝对道穆说:“卿初来时,为什么不与子儒一起?”道穆说:“臣家百口在洛阳,必须他维持经营。

    而且要他今天来此,也可通报京师后来发生的事情。”皇帝说:“子儒不但不负爱卿你的期待,也大慰朕意。”于是授予他秘书郎中,转授通直郎。

    后来又升任安东将军、光禄大夫、司徒中兵参军、兼任祭酒,袭任父爵。

    兴和初年,除授兼殿中侍御史。

    当时四方多有流民,子儒为梁州、北豫、西兖三州检户使,所获流民很多。

    后来因为公事离职。

    武定六年(548)死,当时四十一岁。

    子儒弟弟高绪,字叔宗,聪明捷悟,勤奋好学。

    高谦之常对人说:“兴我门庭的,当是此儿。”等到他长大,涉猎书传,喜好文咏。

    任司空行参军、转任长流参军,升任镇远将军、冀州仪同府中兵参军,被府主封隆之所赏识。

    隆之到梁州、济州,让他跟随左右,总是让其管理数郡。

    武定三年(545)死,年仅三十二岁。

    高绪弟孝贞,武定年间,任司徒司曹参军。

    孝贞弟孝干,任司空东..祭酒。

    高道穆传高谦之弟恭之,字道穆,以字被世人称呼。

    高道穆学涉经史,不是名流隽士,他便不与他们交接。

    幼时即孤,事兄如奉父母。

    经常对人说:“人生厉心立行,贵于被知,当使晚脱羊裘,朝佩珠玉者。

    如时不我知,便须退迹江海,自求其志。”御史中尉元匡高选御史,高道穆上书给元匡说:“高道穆生自贫寒,长于陋巷。

    颇读群书,却无纯大之德;喜好文章,却乏雕饰之工。

    虽想跻身名士,列名俊伍,能够得到吗?然而碰上凝明独断之主,雄才一世之君,不藉朽株之资,求人于屠夫钓翁之中,不虑暗投之诮,取士荒野之中。

    村野之人闻英风而慷慨,望官途而低徊者,天下到处都是。

    臣如能够身得绣衣,名充官伍,即使不如周生才干敏捷,实有茅氏敢进油锅之心。”元匡看完大喜,说:“我很久以前就知道这个人了,正要征召他。”于是引荐他为御史。

    高道穆所纠摘的,不论权豪,都在弹劾之列,朝野之政,元匡多有过问。

    高道穆曾对元匡进言说:“古人有言,罚一人应当使千万人都害怕,豺狼当道,不问狐狸。

    明公你肩负国家重托,应使天下人知法。”元匡觉得他的话十分有道理。

    正光年间,道穆出使相州。

    刺史李世哲即尚书令李崇之子,贵盛一时,经常做违法的事,逼迫百姓卖出住宅,他大建房宅,在其中置放鹞鹰,又在习射驰道的土堆上安置持节的木人。

    高道穆纠查出来,尽都毁坏废除,并且揭发其贪污受贿的赃物,上表朝廷。

    又..朱荣讨伐柔然,高道穆监察其军事,..朱荣也很怕他。

    还朝后,任官奉朝请,不久就除授太尉铠曹参军。

    萧宝夤西征,任高道穆为行台郎中,军机大事,萧宝夤经常委任于他。

    大都督崔延伯战败以后,敌人势力转而强大,宝夤屡屡请求增加兵力,朝廷不同意。

    萧宝夤对高道穆说:“卿如不亲自走一趟,是达不到增兵目的的。”于是令他驰驿赴京。

    灵太后亲自向他询问敌人的情况,高道穆汇报了具体情况。

    太后大怒说:“以往来的人都说敌人势力单弱,卿为什么独说它们强大呢!”道穆说:“以前使者汇报不实,是希望陛下龙颜和悦,希求得到赏爵之赐。

    为臣既忝居使人,不敢虚妄不实。

    臣希望您派近臣检视,便可知道真实情况了。”事完之后,应当返回,可道穆染上疾病,留在京城。

    后来,其兄高谦之被害,道穆惴惴不安,于是托身于庄帝。

    庄帝当时为侍中,特别钦佩敬重他,引居自家府中,深相保护。

    不久,庄帝因其兄的事情被黜罢官职。

    高道穆害怕遇上灾祸,于是携家奔济阴而去,改换姓名,往来于东平毕氏,以躲避灾难。

    庄帝即位,征高道穆为尚书三公郎中,加授宁朔将军。

    不久兼吏部郎中,与薛昙尚书一起出使晋阳,授..朱荣官职,朝廷赐予他龙城侯爵位。

    九月,除任太尉长史,领中书舍人。

    遭母丧去职归家守丧,庄帝派中书舍人温子升到他家中吊唁,帝下诏让他复职,道穆上表不同意。

    三年(530),加授前军将军。

    等到元颢兵逼虎牢城,有人劝庄帝赴关西,庄帝询问高道穆,道穆回答说:“关中现在残破荒凉,有什么理由前去。

    臣认为元颢兵马不多,乘虚深入国境的原因,是因为国家征伐固守的将帅不得其人。

    陛下您如亲自率领宿卫将士,高募重赏勇敢将士,背城一战,为臣竭尽辅佐之力,打败元颢孤军,必定是必然的事。

    假如担心成败难测,觉得这不是陛下所能冒的险,也应车驾北渡,沿河东下。

    征召大将军元天穆在荥阳会合,进军虎牢;另征..朱王的军队,让他奔赴河内以为犄角之势。

    这样旬月之间,何往不克。

    臣私以为万全之计不过如此。”庄帝说:“高舍人说的是。”这天夜里庄帝到河内郡北面,没有城守可依,庄帝命高道穆点蜡烛写诏书数十纸,告示远近,于是四方之人都知道皇驾所在。

    皇帝除授他为中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安喜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这时..朱荣打算回师等待秋天到来,高道穆对..朱荣说:“元颢以蕞尔微小的兵力,占领京城洛阳,致使皇帝乘舆飘泊零落,人神恨愤,主忧臣辱,实在于今。

    大王拥众百万,辅佐天子而令诸侯,自己即可分兵于黄河水边,缚筏造船,处处遣渡,径擒群贼,复主宫阙,这是当年桓文之举也。

    况且一旦纵敌,数世受其祸患,今天如若还师,令元颢重新修好防守设备,征兵天下,正是所谓养虺成蛇,悔之不及的行为。”..朱荣深以为然,说:“杨黄门侃已经陈说此计,卿今又如此说法,我当重新予以讨论决定。”等到庄帝返政,在一次宴会上对..朱荣说:“前番如果不采用高黄门这个计策,则国家至今不安。

    你可代替朕劝他酒,一定要他醉。”..朱荣回答说:“为臣先前北征柔然,高黄门给臣作监军,临事决断迅速,实可任用。”除授高道穆为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兼任御史中尉。

    不久正除御史中尉,仍兼黄门职。

    高道穆外秉绳纠之职,内参家国大计,凡是益国利民之事,必定奏闻皇上。

    谏诤极言,无所忌怕。

    选用御史,都是当代有名望的人,李希宗、李绘、阳休之、阳斐、封君义、邢子明、苏淑、宋世良等四十人,都任过御史。

    当时钱币渐薄,高道穆上表说:“四民之业,钱货为本,救弊改铸,王政之先。

    一向以来,私铸钱币薄且多,官司所纠,挂万漏一。

    市场铜价,八十一文钱可买铜一斤,私造薄钱,斤余铜可得钱二百文。

    既以深厚的利益示民,又以重刑罪民,受到处罚的虽多,但奸商铸造的也更猛。

    而今钱空有五铢之文,而实际上连二铢的重量也没有,甚至薄如榆荚,一穿便破,放在水上,恨不得都掉不下去。

    这种现象因循有渐,防堵不彻,是朝廷的过失,这些人有什么罪失。

    过去汉文帝以五分钱小,改铸四铢钱,至武帝又改三铢为半两。

    这都是以大易小,以重代轻的事实。

    论今据古,我认为朝廷应改铸大钱,文载年号,以记其始,则一斤铜铸成钱只有七十六文。

    铜价最贱五十多文一斤,其中人工、食料、锡炭、铅沙都算进去,即使私人铸钱,也无钱可赚。

    无利可图,那么私铸之人,自然就收了这颗心,何况还有那么严厉的刑罚摆在那里。

    以臣推测,这样做后,必然会使钱货畅通,公私各便。”后来就采用了杨侃(疑误,当为高道穆)的计策,铸造永安五铢钱。

    仆射..朱世隆当朝权盛,因在宫廷内看见他衣冠失仪,高道穆便立即纠劾。

    皇帝姐姐寿阳公主行犯官路,手拿赤棒的士卒呵斥不止,高道穆命令士卒用棒砸破她的车子。

    公主深深记恨在心,哭泣着到皇帝面前告状。

    皇帝对公主说:“高中尉是清正刚直之人,他所行的是公事,朕怎么能以私恨责怪他?”道穆后来见庄帝,庄帝说:“一日家中姐姐行路相犯,朕极以为愧。”高道穆免冠谢罪说:“臣蒙受陛下恩,遵守陛下刑法,不敢独独在公主身上亏损朝廷典章,因此辜负陛下。”皇帝说:“朕对不起卿,卿却反而说对不起我。”不久帝命记下此事。

    又下诏说:“秘书省是国家图籍所在的地方,掌管群籍,又加缮写,尺牍委积,已有多年。

    出纳繁芜,多致零落。

    可令御史中尉、兼给事黄门侍郎高道穆总集账目,并集儒学之士,编排次序。”高道穆又上疏说:“为臣闻舜命皋陶,奸宄受惩;禹泣罪人,尧心为念。

    所以举直置枉,事关先贤;明德慎刑,议存旧典。

    高祖太和初年,设置廷尉司直,论证刑罚是非,虽然事非古来就有,然切时要。

    所谓礼乐互兴,不相沿袭就是这个道理。

    臣以无用,忝居今任,所思报效,日思夜务。

    但是见识不足知今,学业惭愧古人,未能进一言以利国,说一策以兴邦,食俸长安,岂不知愧。

    至于为臣职责所忧,犹望陛下体察。

    窃见御史出使,都是由于某事某人已经传开,虽然惩罚了罪人,但也不免枉滥好人。

    什么原因呢?得尧之罚,不能不怨。

    守令为政,容有爱憎。

    奸猾之徒,总是以恶报恩,多有莫须有的无名罪状,共相诬谤。

    御史一经检考,耻于罪名不成,于是杖木之下,以虚为实,无罪而不能雪冤的,哪里可以尽数?为臣虽然愚陋短见,才不称职,绣衣所指,都希求肃清,如仍蹈前失,或许伤害好人,则对不起俸禄,无可逃避罪责。

    所以昼思夜忧,思有变革。

    依臣鄙见,请依太和旧例,仍然设置司直十人,属官廷尉,给五品官秩,选拔那些政绩很好、心平性直的人充任其职。

    御史如出纠劾,即移交廷尉,令知人数。

    廷尉派司直与御史一起出发,所到州郡,分开居住。

    御史检核完了,移交司直复检,事情完后与御史一起还朝。

    中尉弹劾报送朝廷,廷尉按察虚实,一如旧式。

    如使狱成罪定,不再宽假;作恶取败,不得称枉。

    如司直、御史纠劾失实,都按所断三狱的罪行定论。

    听其以所检查的,迭相纠发。

    如果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任罪家到门下省上诉,另加按查检校。

    如此,则肺石之傍,怨讼可息;丛荆之下,受罪者不再吱声了。”帝下诏从之,又设置司直一官。

    等到..朱荣死后,皇帝召请高道穆草拟赦书,宣告天下。

    因对他说:“从今以后,应当精选御史了。”这以前,..朱荣常常想让他的亲信党羽任御史,所以令他作此诏书。

    等到..朱世隆等人率其部下战于大夏门北,高道穆受诏督战,又参与谋划太府卿李苗的断桥计策,..朱世隆等人于是北逃。

    朝廷加授其为卫将军、假车骑大将军、大都督、兼尚书右仆射、南道大行台。

    又除授他为车骑将军,余官仍旧。

    当时虽然对外说征讨蛮人,而皇帝担心北军不利,实则谋划南逃计策。

    车驾未出发,逢..朱兆攻入洛阳,高道穆担心祸及自己,托病辞官。

    ..朱世隆以高道穆忠于前朝,于是加害于他,时年四十二岁。

    太昌年间(532),朝廷赠他为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

    孙绍传孙绍,字世庆,昌黎人。

    世代仕官慕容氏。

    祖孙志进入朝廷,卒于济阳太守任上。

    父孙协,字文和,上党太守。

    孙绍少年好学,通涉经史,颇有文才,阴阳术数,也多有涉猎。

    初任校书郎,渐迁给事中,成年后兼羽林监为门下录事。

    朝廷大事,好言得失,于是为世人所知。

    曾著《释典论》,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时有可存的价值。

    与常景等人一起修定律令。

    延昌年间(512~515),孙绍上表说:“臣听说建国有计,虽危必定转安;施行教化必和,虽然寡少必能转为强盛,治理国家违背人理,虽合必离;作用失机,虽成必败。

    这是古今同然,百王为政的固定法则。

    伏惟大魏应天明命,兆启无穷,毕世后仁,国运延续七百年。

    现在二虢京门,下无严防;南、北二中,也缺固守。

    长安、邺城,是国脉所系的重镇;穰城、上党,乃国家腹背所凭。

    四军五校之轨,领、护分事之式,征兵储粮之要,舟船水陆之资,山河要害之柄,缓急去来之用,持平赴救之方,节用应时之法,特别应该修理置办,这样才能巩固国家堂堂之基。

    持满之体,怎能忽略?居安之时,故应思危矣。

    “且法开清浊,清浊事理仍然不平;申滞理望,而卑寒之士仍然困顿。

    士庶同悲,兵徒怀怨。

    中正卖望于下里,主按舞笔于上台,真伪混淆,知而不纠,得到好处的人不高兴,失去的人加倍怨愤。

    虽说让门齐身等,而泾、渭仍很不同,类应同役,而苦乐悬殊。

    士人居职,不以为荣;兵士劳役辛苦,心不忘乱。

    所以有人竞相放弃本郡,飘落藏匿他乡。

    或诡称托养,散在人间;或亡命山泽,渔猎度日;或投仗强豪,寄命衣食。

    又应迁之户,逐乐诸州;应留之徒,避寒归暖。

    加上官员子弟,随逐浮游,南北东西,卜居不定。

    禁止不严,任意取适。

    如此之徒,不可胜数。

    爪牙不复为用,百工争弃其业。

    统一之计,实际缺损;考课方法,责办无日。

    流浪之徒,应加精校。

    现在强敌窥时,边民伺隙,境内之民心中不平,久戍士兵心怀怀怨,天下如战国之势,臣窃谓十分危险了。

    必定成为制造祸乱之源的,是北边镇戍之人啊。

    “如是一统之年,持平治国,是大道之计;混乱之时,纵横之术用之,这是行权术的必然。

    所以说道不可久,必须使文饰质朴之道交替使用;权不可常,随治乱以收物。

    文质应世,道形自安;薄厚得当,权势也济。

    然而,王者计法之意,化物之规,圆与方务得其境,人与物不失其地。

    又先帝时,律令都议,而律很快施行,令独不出台,至今已有十多年了。

    臣认为令的本质,即是帝王之身,分处百官之仪,安置九服之节,经纬三才之伦,包罗六卿之职,施置风化之门,用来赏罚的原则,这才是有为之关键,世法之大本也。

    然修订律令的人,都是通古的,依古式撰定律令,大体可观,新定律令,比之前令,精粗昭然。

    但是主议之人,太用古制。

    如全部依古,高祖之法,也须升降去留。

    谁敢说高祖之法也有是非呢?因这样争论不休,所以令久废不理。

    然而律令配套,不可偏用,而今律颁令止,办起事来十分滞慢不便。

    如令不颁,就是没有典法,臣下执事,依何而行?臣等修律,并非不勤勉,而署名之日,臣却不见。

    这就是所谓农夫尽力,他人享受收成,功名之所,臣实郁郁于怀。”没多久,出任济阴太守。

    还朝之后,历任司徒功曹参军,步兵、长水校尉。

    正光初年(520~521),兼任中书侍郎,出使高丽。

    还朝,任镇远将军、右军将军。

    很久以后,任徐、兖和..使。

    还朝,孙绍上书大陈军国利害,没回音。

    孙绍又上表说:“臣听说文质互用,治理之道方能淳和;薄厚得时,人物以之通济。

    所以能事和三灵,仁洽九服。

    伏思陛下应灵登极,冲明照物,宰相忠诚纯正,文臣武将都很称职,既有升平之基,应成无为之业。

    而如今漠北叛乱,陇右构逆,中州惊扰,百姓窃议,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都是由于国法不通,下情怨塞的缘故。

    臣虽然愚陋短识,具陈始末缘由。

    以前都城在代郡,武质而治安;移京中土以来,文华而政乱。

    故臣过去在太和年间,极陈朝政得失,具论四方华夷心态,高祖垂纳,文字应该可以找出。

    延昌、正光年间,奏疏频上,主管收录,不蒙回音,当时事势,乃至于此,尽微臣预陈之验。

    今天东南有窃称帝号之敌,西北有拒逆皇命之寇。

    这怎能怨天,实在应该怪人。

    为臣今天不忧荒服之外,正是担心中畿,目前应做的必须立即改弦更张,以宁息微臣之意。

    如仍然迟疑不决,变乱很快就会发生,肘腋一乱,国家大势去矣。

    然为臣奉国四世,高兴悲戚每世都有,但是任职散漫,不关机密,宁安济国之计,欲陈无所,可以说是经纬很多,无机可织成品。

    大凡天下者,大器也。

    一正难倾,一倾难正。

    当今天下形势之危,蹑足之急,臣虽肉食,但痛心不止。

    泣血上陈,愿陛下采纳为臣意见。

    如能言参执事,献可替否,寇逆能除,国家称庆,那臣虽死如生,为臣犬马之情已毕。”孙绍性格刚直,每次封书论事,经常言辞恳切,不怕犯忤。

    但他天性疏脱夸说,言论高下难分。

    当时人都很轻视他,意见不见采纳。

    孙绍兄世元早逝,世元善于弹筝,孙绍后来听到筝的声音便流涕呜咽,舍之而去,世人以此崇敬他。

    朝廷除任他为骁骑将军,出使吐谷浑。

    还朝后,任太府少卿。

    曾因朝见,灵太后对他说:“卿年渐渐老了。”孙绍说:“臣年纪虽老,臣为卿乃少。”太后笑了。

    迁任右将军、太中大夫。

    孙绍曾与百官赴朝,东掖门没开,孙绍守门待旦。

    孙绍在众人中引吏部郎中辛雄走出众人堆,偷偷跟他说:“这中诸人,不久都当死尽,只有我与卿你仍享富贵。”辛雄大为惊愕,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久就有河阴之难。

    孙绍善于推算禄命,事情有验的很多,知道的人都很惊异。

    建义初年(528),朝廷除授他为卫尉少卿,将军如故。

    转任金紫光禄大夫。

    永安年间(528~530),朝廷拜授他为太府卿。

    因他以前参加讨论《正光壬子历》,赐爵新昌子。

    太昌初年(532),迁任左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永熙二年(533)去世,时年六十九岁。

    朝廷赠他为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冀州刺史,谥称宣。

    张普惠传张普惠,字洪赈,本是常山九门人。

    他身高八尺,容貌魁伟。

    父亲张晔,本是齐州中水县的县令,张普惠随父亲到中水县,在齐州接受学业熏陶,他专心研读远古的经典,勤奋不止,等他返回故乡,到程玄处听讲学习,精通《三礼》,兼好《春秋》,对百家学说都有所掌握,儒士都对他十分称誉。

    太和十九年(495),张普惠被任为主书,带制局监,和刘挑符、石荣、刘道斌一同当值,高祖对他很了解。

    后来他转为尚书都令史。

    任城王元澄看重他的学问,为他提高名声。

    仆射李冲曾经到过元澄家中,看见张普惠的言论,也十分敬佩他。

    世宗初期,张普惠转为积射将军,元澄被任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启用张普惠担任府录事参军,不久负责冯翊郡的事务。

    元澄有丧服在身,想在七月七日集会文武职官到北国进行猎射。

    张普惠奏劝元澄说:“我以为三杀九亲,别疏昵之叙;五服六术,等衰麻之心。

    都是用行动仪制表达情感,是不能更改的道理啊。

    但是最大的苦痛,深深铭记于终身之外;而铭碑刻文,主要是在丧期之内。

    以外不可失去礼节,所以在外的人不可没有节制,所以断之为三年,在内的人不可以立即就除去丧服,所以要督促于日月。

    礼,大殓之日要鼓素琴;用它来代表吉祥。

    小功之上,不是虞纎殓除的时候不洗澡,这就是用制度来约束。

    曾子问:‘相识的人有丧,可以同他去祭祀吗?’孔子问答说:‘只服丧而不祭祀,又怎么能有助于人呢?’祭祀既不相与,我怀疑也就没有宴饮的道理。

    又说:‘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回答说:‘脱丧服去祭奠,不符合礼法啊!’注释说:‘为了让他忘却哀痛啊。

    ’我以为刚除丧的时候,不备酒食,在小丧之内,怎么可以去观看狩猎呢?《杂记》上曾讲:‘大丧之下,既葬适人,人给予他们酒食,他们的一伙人也可以食用,而不是他们那伙人也不给食物啊。

    给食物尤要选择对象,对于猎射就更令人迷惑了。

    我见您明确告知,确立了狩猎会集的日子,将于七月七日的时候,集全城的文武官员,到北国去较量武技,相互行相见之礼。

    这时又不是秋季大阅的时候,恐怕又涉嫌妨碍农家节气。

    国家缟素刚除,殿下丧服仍在,释怀为乐,由此教育百姓,便是变更先王的章程制度,忘却悲哀情感,恐怕不能以此来昭示您的品德,为子孙榜样啊。

    按照《射仪》,射者是以礼乐为本的,忘掉这个本而从事射,不可以说是合乎礼法呀。

    钟鼓不摆,也不可说是乐啊,除了这二者,又怎么用射呢?何况七日之戏,命令制度没有,所花费用,我考虑有违事体。

    现在府库还很空虚,需要等待新的租税,一点小的趣味,停下来也很方便。

    请您等到九月,再装备完善去尽兴而去;然后奏狸首反丘之事歌乐,宣告矍相的命令,声音轩悬,建起云钲,那时正是百姓之人人欢欣快乐之时啊。

    所以我希望您能让我朝的慈善贤名得以远近皆闻,百姓以此为希望。

    行动言语都依循礼法规则,希望您能广泛请教,垂询下问,予以采纳。

    彰扬他们的一管之见,宽恕他们失言的责任,那么社会田野无遗歌,人人都有奉献的积极性了。”元澄本意是要采纳张普惠的意见的,找了个借口自己作罢,于是回答说:“文武之道,自古就有一定成规,明耻教战,振古常轨。

    现在虽然不是公开的制度,但这个州继承以前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方式了。

    既不劳民损公,那么任由他们私下较射,又有什么损失呢。

    况且练文习武,人之常艺,怎么能于常规技艺之间,必须做什么命令规定呢?我原本想依照以前州府相率成习的规矩,于公务之暇,习艺的良时来进行,也没有讲要动用库物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