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到二十多岁时,王敬则就善玩一种空中接刀的拍张杂枝。

    被选为刀戟左右。

    景和皇帝(刘子业)让敬则表演跳刀,刀高和白虎幢差不多,五、六次,王敬则都能接中。

    被任命为侠毂队主,领细铠左右。

    他和寿寂之都是处死景和皇帝的人,明帝即位后,任命王敬则为直阁将军。

    由于发生捉刀(卫士)入殿启事的事件,王敬则受牵连,被关在尚方署十余日,然后才恢复直阁。

    后来升任奋武将军,封重安县子,食邑三百五十户。

    王敬则少年时有次在草丛中射猎,有许多像乌豆一样的虫子落集到他身上,要摘拂去,被虫钉的地方都出血了。

    王敬则恶心,便到道士那里请他给测算一下,道士说:“不必担忧,这是你将来要被封侯的好兆头啊!”敬则听后很高兴,所以才主动出来效力朝廷,到这时便应验了道士的话。

    泰始初期,王敬则被任命为龙骧将军、军队主将,随同宁朔将军刘怀珍征讨寿春,殷琰派遣部将刘从在死虎这地方构筑四垒,刘怀珍便派王敬则带领千余人绕到刘从的后边,直捣横塘,贼众都吓跑了。

    升任王敬则为奉朝请,出任暨阳县令。

    王敬则才出都城,水路至陆主山下,宗族家属的十多只船一起开发,只有王敬则的船不能前进,于是让其弟下水推船,发现有一口乌漆棺材,王敬则对它说:“我知道你不同寻常,如果主我吉善,就赶紧让我船能前进。

    等我富贵了,一定为你改葬。”船一会儿便开动了。

    王敬则到县里后,便收捞这个棺材埋葬了。

    兵荒过后,本县有一批强盗逃到紫山中经常祸患老百姓,王敬则派人告诉强盗头目,都出来自首,根据情节再讨论处理问题。

    当地的庙神很酷烈,老百姓都很迷信,王敬则便带人到庙里起誓,答应一定不背弃诺言。

    后来强盗头目出来了,王敬则便在庙里设会,在坐席上把这些头目都抓住捆了起来,敬则说:“我原先已启禀过神,如果我背弃诺言,就还神十头牛。

    现在我便来履行诺言。”当即杀了十头牛给神还愿,并把强盗头目都杀了,老百姓大快人心。

    王敬则回京任员外郎。

    元徽二年(474),王敬则跟随太祖(萧道成)在新亭抵抗桂阳王叛贼,王敬则和羽林监陈显达、宁朔将军高道庆乘着舸船在江中迎战,大破敌方水军,焚烧了他们的舟舰。

    事情平定后,王敬则兼带南泰山太守,右侠毂主将,转任越骑校尉,安成王车骑参军。

    苍梧王狂虐,左右臣僚难以自保,王敬则看到太祖有威名,便忠诚归依事奉。

    一下班,便往太祖的领军府。

    夜里穿着青衣,伏在路边,替太祖窃听观察苍梧王的行踪。

    太祖命令王敬则在殿里伺机待命,但时间却没定下来。

    不久杨玉夫等在危急时刻杀了皇帝,王敬则当时在家里,杨玉夫把人头送给王敬则,敬则骑了马就驰往太祖南齐书家。

    太祖怀疑是苍梧王在设诈,不开门。

    王敬则便在门外大呼说:“是敬则啊!”太祖还是不开门。

    王敬则便把人头从墙上扔了进去,太祖要来水洗看完毕,才着戎装出来。

    王敬则跟随太祖入宫,到了承明门,管门的怀疑不是苍梧王回来,王敬则怕里面瞅见外面,便用刀环堵住门边小洞,急促呼叫开门,卫尉丞颜灵宝窥见太祖骑着马在外面,小声对亲信说:“今天如果不开门让领军(太祖)进来,天下就会大乱。”门开了,王敬则跟随太祖入了宫殿。

    天亮,召集四贵讨论政事,王敬则提着明晃晃的兵器在座位边上跳跃着说:“一切都要听(太祖)长官的安排,谁敢说个不字!”升明元年(477),王敬则迁任员外散骑常侍、辅国将军、骁骑将军、领临淮太守,增封食邑为三千户,知殿内宿卫兵事。

    沈攸之事件暴发之后,王敬则被进号冠军将军。

    太祖入守朝堂,袁粲起兵那天夜晚,领军刘韫、直阁将军卜伯兴等在宫内与袁粲相应,正戒严准备动手,王敬则打开关门率众攻袭,把他们全杀掉了。

    当时殿内的暗中活动能够全部被平息,主要是王敬则的功劳。

    此后他便迁任右卫将军,常侍之职仍旧。

    增封食邑为二千五百户,不久又加五百户。

    又王敬则儿子王元迁为东乡侯,食邑三百七十户。

    齐王府建置设立后,王敬则任中领军。

    太祖将要举行受禅仪式,建材官员认为应改换太极殿的柱子,而宋顺帝欲行避土,就是不肯出来逊位。

    次日,该临轩的时候,顺帝又逃到宫内。

    王敬则便带着乘辇入宫来接顺帝,动员他出来。

    顺帝拍着王敬则的手说:“如果能保证我的安全,我赏你十万钱。”建元元年(479),王敬则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封寻阳郡公,食邑三千户。

    加封王敬则妻怀氏寻阳国夫人。

    建元二年,王敬则进号安北将军。

    敌虏寇掠淮、泗一带,王敬则害怕,丢下镇守所不管跑回了都城,老百姓都惊恐逃散,皇上考虑到王敬则的功劳,不予追究,任命他为都官尚书、抚军将军。

    不久,王敬则被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安东将军、吴兴太守。

    吴兴郡过去有很多抢掠现象,王敬则便把一个十多岁的在路上捡遗物的小孩,杀了示众,从此这里便路不拾遗,不再有劫盗现象了。

    王敬则又抓住一个小偷,便把小偷的亲属全部叫来,当着他们的面鞭打小偷,然后让小偷去扫大街,一段时间以后,让小偷检举其他小偷来替代自己,其他小偷怕被认出来,都逃走了,境内于是清平了。

    王敬则出行,从市里走过,看见卖肉的挂大秤的横木,便感叹说:“这玩艺儿过去这里还没有,是我少年时在这里制作的呀。”王敬则迁任护军将军,常侍官如故,以家为将军府。

    建元三年(481),因为给母亲改葬辞去了职务,皇上下诏赠其母为寻阳国太夫人。

    改授王敬则为侍中、抚军将军。

    太祖在遗诏中让王敬则任丹阳尹。

    不久迁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

    永明二年(484),配给鼓吹一部。

    会稽的边境连着湖海,民间丁壮不论士人还是一般人都要服保塘役,王敬则看到用不着这么多人,便把出役折合为出钱,送到中央作为机动经费,皇上批准了。

    竟陵王萧子良上启道:我认为三吴内地,是国家的关辅,是一切用度的依赖,那儿的民众悲伤流离,不断陷入困难疲惫,蚕业和农业收获很少,饥寒更加严重,如果富有的人再要稍稍增加些富有,那么贫穷的人就要更受其弊,状况令人痛心,难以言尽。

    近来钱贵物贱,差不多成倍上涨,各类产品都是如此。

    耕种如此艰辛,而一斛米才值数十钱,纺织何等勤苦,一匹才值三百钱,之所以会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每年的岁调,都有规定的限期,即使是僮恤上交的,也都是现钱。

    而东边一带的钱多有剪凿,很少有完整的,但朝廷征收的钱,又必须既圆又大,两个才能顶一个,老百姓如果交不起,就会被鞭打或关押起来,这更让他们无法生存。

    我过去也在会稽任过职,对当地的情况略有所知,塘丁费本来是并不入官的。

    出费主要是因为湖池之处容易壅塞,道路桥梁必须畅通,这些工程费用都要由老百姓自发地凑钱维护修整。

    如果这一段出现了问题,则这一带这一年就要作修整;如果那一段还很完好,那么那一带这一年就没劳役。

    现在郡里要他们统统都依数交钱,把钱都弄到中央来,这就等于在租税之外多出一项摊派,而且这样将造成塘路崩芜,湖源泄散,更严重地危害人民损害政治。

    建元初年,敌虏侵扰,军费开支很大。

    浙江五郡,每丁交税一千,弄得不少人卖儿当妻,来完成征收,民间的穷困愁苦,不忍听不忍看。

    还有不少人拖欠逃避,被抓了起来,我当时就此问题曾上启皇上,使这里得到了宽免。

    而此年的租税,逃欠的有三分之一,明知是徒然骚扰民众,其实也是给国家自找麻烦。

    我认为塘丁一项,应该赶紧恢复原来的办法,所有逃欠的民众,要考虑给予适当的减免。

    凡是南齐书该交的钱,不论大小,还是让当地折算成布帛。

    如果老百姓有其他军国所需的东西,也允许他们折价抵税,不必全都要现钱,这样既不影响国家的用度,老百姓还会感激上面的优待。

    当初东晋初迁江南,一切都在草创中,绢布的价钱,是现在的十倍,赋税劳役的多少,也是因时不同有所增减的。

    永初年间(420~422),官布一匹,价值一千钱,而民间上交的钱,九百就可以了。

    到了元嘉时期(424~453),东西渐渐不值钱了,私价每匹达六千,而官家征收只按五百算,所以每回要优惠民众,都要降点价,如上交给国家的好布,每匹才一百多钱,而各地民众还要按旧办法上交。

    所以过去是上头吃亏,现在是下头吃亏,所以导致广大人民的穷困。

    解救民众拯救弊政,最好的办法是减少赋税。

    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年头,老百姓尚且紧巴巴的,如果碰到水灾旱灾将会怎样?岂不值得深思?况且,西京的强大,的确是依赖于三辅,东都的巩固,实在是凭着三河,历代同样,古今一理。

    如今石头以外的许多府州能自我维持,而方山以东,又关系到朝廷的根本。

    对于关及朝廷命运的重要地区,不能不考虑予以同情和优惠,这一带应该实行宽松政策,少加优养。

    放掉眼前的小利,就能够获得长远大益,这样就不必担心老百姓兜里没钱,国库里不充实了。

    作为宗室大臣,我有责任为国家利益着想,以上这些看法,不知是否合适。

    这些意见皇上没有采纳。

    永明三年(485),王敬则进号征东将军。

    刘宋的广州刺史王翼之儿子的妾路氏,作风刚暴,多次杀死奴婢,翼之的儿子王法明报告给王敬则,王敬则便把路氏交给山阴监狱杀掉了,路氏家里人上诉。

    有关部门奏知皇上,山阴令刘岱因此事被判弃市之刑。

    王敬则入朝,皇上说:“人命关天,是谁的意思把路氏杀了的?也不上启给我说一声?”王敬则说:“是我的意思。

    我知道她犯了法,而我手里持有朝廷的符节,便觉得应该把她杀了。”刘岱也承认有罪,皇上赦免了他。

    王敬则因此被免官,只以公爵的身份做郡太守。

    次年,王敬则迁任侍中、中军将军。

    不久便和王俭一样都在本号上开府仪同三司,王俭既然多次辞让,王敬则也就没立即接受。

    永明七年(489),王敬则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豫州、郢州的西阳、司州的汝南二郡军事、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开府仍旧。

    又进号骠骑将军。

    永明十一年(493),迁任司空,常侍之职仍旧。

    世祖(萧赜)驾崩,遗诏改加王敬则为侍中。

    高宗(萧鸾)辅政,暗中有废立君主的意思。

    隆昌元年(494),让王敬则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其他本官仍旧,海陵王立为皇帝后,王敬则进位太尉。

    王敬则虽然名位显达,但并不沉湎富贵,仍然小心谨慎,勤勉不息。

    和士人平民接谈时都用吴语,态度很是殷勤周到。

    当初任散骑常侍时出使北虏,在对方的北馆种杨柳树,后来员外郎虞长耀出使北方回来,王敬则问他:“我当年种的杨柳树,现在有多大了?”长耀说:“那边人都称它是甘棠。”王敬则笑而不答。

    有一回世祖御座赋诗,让王敬则拿纸笔作记录,王敬则对着纸笔说:“我差点落入这东西的限制里。”世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王敬则说:“我要是懂得书本写字的话,不过做个尚书都令史罢了,哪有如今的职位?”王敬则虽然不大懂得书本文字什么的,但他天性机警,在州郡处理公事时,往往让身边办事人员读辞,他就下指示作处理,一般不失道理。

    明帝即位后,王敬则进位大司马,增加食邑一千户。

    中央派使者拜授的那天,下起倾盆大雨,王敬则身边的文武官员都神色改变,但有一客人在旁边说:“公(敬则),从来都是这样的,当年拜授丹阳、吴县之职时也是如此。”王敬则听了大喜,说:“我命中该有雨。”于是列出羽仪,穿上朝服,在羽仪引导下出厅来拜受。

    还是觉得不如意,吐了半天舌头,直到仪式进行完。

    明帝不断地杀害大臣,王敬则知道自己也是太祖、太宗和武帝的旧臣,心怀忧恐。

    明帝对王敬则虽然表面上礼遇优厚,但内里却有疑备,多次打听王敬则的饮食和工作情况,听说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又听说他已经衰老,并且在内地做官,才稍稍放心。

    建武三年(496)中,明帝派萧坦之率领斋仗五百人,往武进陵。

    当时王敬则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城,听说后都忧怖无计。

    皇上知道后,便召王敬则世子王仲雄入东宫来安慰他,仲雄善于弹琴,但当时刚刚断了琴弦。

    东晋时流传下一部蔡邕的焦尾琴,放在主衣库里,皇上指示五天一次送给仲雄弹。

    仲雄便在御前弹奏《懊侬曲歌》道:“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明帝于是更加猜忌惭愧。

    永泰元年(498),明帝病重,几次出现生命危险。

    便任命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并设置兵佐,秘密防备王敬则,朝廷内外都在传说要对东边有特别动作。

    王敬则听说后,暗道:“东边现在还有谁?这是要搞掉我呢。”他的几个儿子很恐惧,第五子王幼隆派正员将军徐岳秘密把情况报告给徐州行事南齐书谢緿商量办法,如果意见一致,就报告王敬则。

    谢緿却把徐岳抓起来快马报告给朝廷了。

    王敬则的城局参军徐庶家在京口,其子暗中把这情况报告了徐庶,徐庶又报告了王敬则的五官王公林。

    王公林是王敬则的族子,平时很受信任。

    公林劝王敬则赶紧上启皇上要求处理自己的儿子,乘单舟连夜赶往京城。

    王敬则便令司马张司祖起草启示,草成了,王敬则却说:“几个儿子都在京城,也该有消息来,暂且忍一夜吧。”这天夜里,王敬则便叫身边文武僚佐来赌钱,对众人说:“你们各位想让我怎么办呢?”没有人敢率先回答。

    防阁丁兴怀说:“您只管安排吧。”王敬则不作声。

    天亮王敬则把山阴令王询、传御史钟离祖愿召来,敬则垂足而坐横刀于前,问王询等:“现在能召集多少兵丁?传库里现在有多少钱物?”王询答说:“县里的丁卒不能上阵。”钟离祖愿说:“传物大多还没收下来。”王敬则大怒,命人拉出去斩了二人。

    王公林又阻敬则说:“您干别的还有后悔的余地,只这事后悔都来不及!您怎能不三思而行!”王敬则一口唾沫吐向公林的脸上骂道:“小子!我做我的,关你小子屁事!”于是起兵反叛。

    皇上下诏说:“谢月兆启事及执送徐岳的文书都摆在这里了。

    王敬则秉性凶暴本质奸猾,原来就不是规矩人。

    只因宋朝末年天下多难,此人又有点武力,于是被奖励任用,不断荣升高位。

    皇运奠基的时候,他参与了一些谋划,并没什么匡国大功,但所得奖赏足以震惊人主。

    官职爵位,高极人臣。

    故以《风》、《雅》作刺,令官僚们侧目。

    而他不知天高地厚,凶残之性难改,心怀令人惊骇的野心,还布各种丑恶言论。

    永明时期,国家还不巩固,隆昌时期,皇权已很坚稳,调整组合,朕是有功绩的。

    为了开创新局面,朕推诚尽礼,不断派中使前往慰问,给予他莫大荣耀。

    他反而野心更加明显,企图给国家酿成大祸,纠集些亡命之徒,结党聚众,等待一旦有外敌入侵或国内有事,他们就乘机而动。

    元迁兄弟,隐藏力量在朝中,他们暗相勾结,准备搞地下暴动。

    谢月兆是他的姻家,徐岳又是其邑子,他们提供的证据,明白可信。

    方、邵之美德他没有树立,而韩、彭的罪行他已有了。

    对此如作宽容,那国家的刑法还有何用!应立即把王敬则杀了埋掉,以严明国法。

    只将其父子判处死刑,其他误入歧途者,一概宽大处理。”于是把王敬则之子员外郎王世雄、记室参军王季哲、太子洗马王幼隆、太子舍人王少安等全部抓住,在家宅里杀了。

    长子黄门侍郎王元迁,正任宁朔将军,带着千把人在徐州抗击敌虏,皇上也指示徐州刺史徐玄庆把元迁杀了。

    王敬则招集人马,二、三天里便起事行动了,他想劫持前中书令何胤回京任中书令,被长史王弄璋、司马张思祖劝止了。

    于是王敬则率领实际兵力一万人渡过浙江,他对张思祖说:“要不要发布檄文?”张思祖说:“您现在还朝,何必作檄文。”敬则便罢。

    朝廷派辅国将军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阳、龙骧将军直阁将军马军主帅胡松三千余人,在曲阿、长冈构筑堡垒,任命右仆射沈文季为持节都督,驻兵湖头,防备京口。

    王敬则以先朝旧将举事,老百姓持篙扛锹地跟随他,有十多万人。

    至了晋陵,南沙人范..化杀了县令公上延孙作响应。

    到了武进陵口,乘肩舆恸哭而前。

    遇到左兴盛、刘山阳,全力攻打。

    兴盛让军人老远地对王敬则说:“您的几个儿子都死了,您这么干有什么意思?”官军敌不住王敬则的队伍准备退却,而王敬则的队伍围住不放,都战死了。

    这时胡松率领骑兵冲到王敬则的背后,那些没有武器的民壮都吓跑了,王敬则队伍大败。

    敬则要马来,上了两次都没上去,被左兴盛的军容袁文旷斩于马下,传首京师。

    这时,明帝病重已经不行了,王敬则仓卒在东边起事,朝廷很是震惧。

    东昏侯在东宫,打算反叛,派人上屋顶观望,看到征虏亭失火,以为王敬则来到了,急忙改装想逃走。

    有人报告给王敬则,敬则说:“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你们父子只有赶紧逃走了。”王敬则大军的起来,声势很是盛大,才过几天就失败了,当时他七十多岁。

    朝廷封左兴盛为新吴县男,崔恭祖为遂兴县男,胡松为沙阳县男,各食邑四百户,作为平定王敬则的赏赐,又赠公上延孙为射声校尉。

    陈显达传陈显达,是南彭城人。

    宋孝武帝时代,曾任张永前军幢主。

    景和年间,由于有功劳而多次受到重用。

    泰始初期,以军主资格隶属徐州刺史刘怀珍北征,被提拔为东海王板行参军,员外郎。

    泰始四年,被封为彭泽县子。

    食邑三百户。

    历任马头、义阳二郡太守,羽林监,濮阳太守。

    隶属太祖在新亭抵抗桂阳王叛军,刘面力大桁败后,叛军进了杜姥宅,后来刘休范死,太祖想回来保卫宫城,有人谏止说:“桂阳王虽然死了,但叛军的党羽还很猖狂,人心难以稳定,不可轻易出动。”太南齐书祖才作罢。

    派陈显达率领司空参军高敬祖从查浦渡过淮河沿着石头北道进入承明门,屯兵东堂。

    当时宫中恐惧骚动,陈显达来了,才稍稍安定下来。

    陈显达率军出击杜姥宅,大战攻破叛军。

    被矢射中左眼,箭拔出来箭镞还在眼里,地黄村有位潘妪,善于巫术禁口兄,先把钉钉在柱子上,然后踏着禹步运气,钉子立即就出来了,于是请她给陈显达弄出了眼里的箭镞。

    陈显达被封为丰城县侯,食邑千户。

    转游击将军。

    不久被任命为使持节、督广、交、越三州、湘州的广兴军事、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进号冠军将军。

    沈攸之事件暴发,陈显达派部队援救中央,长史刘遁、司马诸葛导对陈显达说:“沈攸之拥有百万大军,谁胜谁负形势还不明朗,不如保守本境积蓄力量,分别派遣信使,暗中取得联系。”陈显达在座上亲手斩了此人,派人上疏太祖表示愿听他的指挥。

    于是进号使持节、左将军。

    大军到达巴丘,沈攸之就被平定了。

    陈显达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转任前将军、太祖太尉左司马。

    齐王府设置建制后,陈显达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领卫尉。

    太祖做皇帝后,陈显达迁任中护军,增加食邑一千六百户,转任护军将军。

    陈显达上启辞让,太祖答复说:“朝廷赏赐爵位是有规定的。

    你忠发万里,信誓如期,即使是屠城灭国的功勋,也无法和你的功劳相比。

    对这样的人不加封赏,那还有什么典章可言!如果对你不合适,我也不会随便授予你的。

    我把你们几个人看得像一家人一样,岂止是君臣关系?明天,你和王、李都听候召唤。”皇上即位后,用膳不准宰杀牲畜,陈显达送上一盘熊蒸,皇上吃了。

    建元二年,敌虏寇掠寿阳,淮南、江北的民众被骚扰不安。

    皇上命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陈显达到达镇所,敌虏已退去。

    皇上下敕给陈显达说:“虏经破散后,就不可能再回来侵犯边关了,但是国家边防,理应有充分的防备才是。

    宋元嘉二十七年以后,江夏王主管南兖州,把镇所迁到盱眙,沈司空亦在孝建初年镇守过那里,这都是看得比广陵更重要。

    你以为前代这样处理是否妥当?现在大家都说你应该据守那里,我也未能作出决定。

    主要是考虑会扰动文武官辛苦。

    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那也不能怕麻烦。”这事终于没能实行。

    陈显达迁任都督益、宁二州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领宋宁太守,持节、常侍等仍旧。

    世祖(萧赜)即位后,陈显达进号镇西将军。

    益州一带土著,大多凭据山险不宾服朝廷。

    有个叫大度村獠的部落,前后几个刺史都制服不了,陈显达派人去批评他没能及时上交租税和赎罪的财物,獠帅说:“两眼刺史尚不向我征收(何况陈显达只有一只眼)!”还把派去的使者杀了。

    陈显达便吩咐将吏,声言要出猎,乘着夜晚奔袭獠部,把他们的男女老幼全杀光了。

    从此山里的土著便都震服。

    广汉贼人司马龙驹占据郡城举行反叛,陈显达又把他们讨平了。

    永明二年(484),陈显达调任侍中、护军将军。

    陈显达长期在外地任职,中间又经历了太祖的逝世,等他回京见了世祖,便流泪悲咽,皇上也在悲泣,在心里对陈显达很有好感。

    永明五年(487),荒人桓天生自称是桓玄的同宗,和雍、司二州边界的蛮虏互相勾结鼓动,占据了南阳故城。

    皇上派遣陈显达假节,率征虏将军戴僧静等水军前往,宛、叶、雍、司的众军都受陈显达指挥。

    桓天生率虏人万余攻打舞阴,舞阴戍主将辅国将军殷公愍抗击,杀了桓天生的副帅张麒麟,桓天生受伤而逃。

    朝廷又任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秦、北秦、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军事、镇北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陈显达进据舞阴城,派戴僧静等先进,和桓天生及蛮虏再次交战,大获胜利,官军凯旋。

    几个月后,桓天生又出来攻占舞阴,被殷公愍打败,桓天生逃回荒远之地,遂城、平氏、白土三城的贼人渐渐有所降散。

    永明八年(490),陈显达进号征北将军。

    就在这一年,又迁任侍中、镇军将军,不久又加中领军。

    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配给鼓吹一部。

    陈显达为人谦厚有智谋心计,自知人微位重,每次升官,都流露出既惭愧又畏惧的表情。

    他有十多个儿子,他告诫他们:“我本来也没指望到达这么高地位,你们切不可仗着富贵欺凌别人!”陈家豪富后,几个儿子和王敬则的儿子们,都用精美牛车、穿华丽服饰,当时人称快牛为陈世子青,王三郎乌,吕文显折角,江瞿昙白鼻。

    陈显达对其子说:“麝尾扇是王、谢家用物,你们不得为着这东西互相追逐。”永明十一年(493),敌虏又有动作,皇上下诏让陈显达驻军樊城。

    世祖去世后遗诏中任命陈显达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隆昌元年(494),迁任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仍旧,设置兵佐。

    参与了废除郁林王而有功勋,延兴元年(494),任司空,晋封公爵,增加食邑一千户,甲仗五十人入殿。

    高宗(萧鸾)做南齐书皇帝后,陈显达进位太尉,侍中仍旧,改封鄱阳郡公,食邑三千户,加卫兵二百人,配给油络车。

    建武二年(495),敌虏攻打徐州、司州,皇上下诏要陈显达出兵进驻,在新亭、白下之间往来接应,以制造声势。

    皇上想把太祖、武帝的子孙们全部除掉,曾间接地问陈显达,显达回答说:“这些小事何必放在心上。”皇上才作罢。

    到了建武时期(494~498),陈显达便有些恐惧不安了,于是自觉地降低地位待遇藏匿名声,他的车轿等交通工具都用破旧的,他的仪仗队规模很小不过十来个人,而且都很单薄。

    有次他陪皇上宴饮,酒后启禀皇上说:“臣下我年纪已老,富贵也是够了,只少个枕头供我枕着死了,特向陛下乞求一个,让我告老退休。”皇上表情大变,说:“公已经醉了。”后陈显达又根据七十岁而告退的礼制再次请求,皇上还是不批准。

    这时敌虏频频寇掠雍州一带,各军抵抗都不获胜,失去了沔北五郡。

    永泰元年(498),皇上派陈显达北讨,并下诏说:“自从晋朝衰微、宋朝凋谢之后,蕃臣们往往外叛,又反过来凌侮内地,他们还没得到上天的惩罚,又有外夷来扰乱中华,使神州大地,不断出现叛逆。

    朕继承伟大的业基,追随着前王的路线,一心想着繁荣华夏。

    但多难才平,思化刚刚开始,这时候兴师扰众,不是首要任务,因而从长远的观点着眼,暂时对北边采取宽缓的政策。

    也希望敌方能够懂得恩义,感激我方的良好愿望。

    然而这帮凶忍蛮横狡猾,专事侵掠,煽动并聚集一群蚁辈小人在西北边境,我们正好乘他们送上门来的方便,趁着上天要灭亡他们的时机,一鼓作气消灭他们,传檄三秦,扫清宇内,在此一举,而且中原士民,早就盼望皇军来大显神威,不断来人请求派兵援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应派各路大军前往征讨。

    侍中太尉陈显达可以暂放下三公的工作,指挥各路统帅。”于是皇城内外实行戒严。

    加陈显达使持节,率军向襄阳进发。

    永元元年(499),陈显达督使平北将军崔慧景众军四万人,围困南边界的马圈城,这里离襄阳三百里,攻打四十天,城里敌虏食尽,靠吃死人肉树皮维持,外边的围攻更加激烈,敌虏突围而逃,被斩杀千余人。

    官军争抢城中的绢物,不作追击。

    陈显达入据此城,派军主庄丘黑进攻南乡县,即原从阳郡治所。

    虏方主将元宏亲自率领十余万骑兵杀到,陈显达带着部队渡水而西占据鹰子山筑城抵抗,人情沮丧,军心不振。

    虏兵围攻甚急,军中主将崔恭祖、胡松用乌布幔盖着陈显达,派数人抬着,抄近路从分碛山均水口,中央军沿路溃退,死者三万多人。

    左军将张千战死,追赠游击将军。

    陈显达一向很有威名,在蛮虏中也很有名气,这一次是极大的损失。

    御史中丞范岫奏请免去陈显达的官职,朝廷讨论应予优待,皇上下诏答复说:“当年卫、霍出塞,也经常无功,冯、邓入关,有时也亏丧。

    何况公(陈显达)一向作风认真又负有重要职责,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无损于他的威略。

    以后一定会有更远大的谋略,来清扫北方领土。

    虽然有关部门有一定的法纪规定,但不能用来处理陈显达。”陈显达上表请求解职,没被批准;又请求降号,还是不批准。

    朝廷又任命陈显达为都督江州军事、江州刺史,镇守盆城,持节本官仍旧。

    当初,王敬则举兵反叛,始安王萧遥光曾上启明帝,为了防止陈显达叛变,要追命他的部队回来,后来王敬则事件很快平定了,这事也就作罢。

    陈显达心里也很害怕。

    到了东昏侯即位,陈显达就更不愿意回到京城了,因此得授江州之职,很是高兴。

    不久又加陈显达征南大将军,配给他三望车。

    陈显达听说京师在大肆杀戮功臣,又听说徐孝嗣等人都被杀了,传闻朝廷要派兵袭击江州,陈显达害怕遭祸,便于十一月十五日,举兵反叛朝廷。

    他命令长史庾弘远、司马徐虎龙给朝中高级官员们发去公开信:各位朋友,我们的太祖高皇帝天赋睿哲,超凡为圣,赶上宋朝末年政治腐败,便顺应天意民心,受禅为帝,建立了这份基业。

    世祖武皇帝谋略远大,继承大业,使天下进入升平。

    郁林王、海陵王,虽然很不称职,但明帝比较英明,造成一时的中兴局面。

    至于后主(东昏侯),悖逆天地人伦,整天吃喝玩乐,淫犯先宫,弄得后宫秽乱,皇宫大院成了集贸市场,雕房画楼成了制造战争的源地。

    高级人才得不到重用,寒微小人反而受宠。

    江仆射兄弟,忠言耿耿,屡次发表正确意见,竟然因此遇到灭族的诛戮。

    到处都在施极刑,在京城里制造家门之祸。

    萧、刘二领军,是一起受遗诏提拔起来的辅弼大臣,宗戚之苦且不去说了,而甥舅关系也无辜受害。

    徐司空一向忠诚有功,清简闻名,对他的辅佐之功未予表彰,反而遭到灭门之祸。

    沈仆射年逾七十,正是要绝影朝门,安享晚年的时候,忽然遭到极刑,令万古伤心!于是造成缙绅大臣都被清除排挤出朝廷,而那些显要职位都让一群小人窃踞了。

    这一切引来天怒人怨,乾象改变。

    去年三州流血,如今五州自动。

    当初汉池异色,胥王因之被南齐书废,吴郡暂震,步生以为奸亻幸。

    何况东昏侯给国家造成的灾难,有倍于以前,这样的君主如不废除,那么谁都可以起来做皇帝。

    王仆射、王领军、崔护军,中维简正,一定能够理解我的真诚。

    萧卫尉、蔡詹事、沈左尉,都是深怀良策、共忧时险的人。

    我们都是先帝旧臣,有志于树立名节,既然同被红笔列入名单,就应该举义。

    建安(王)殿下秀德冲远,实在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废除昏君拥立明君也是合乎圣人的教义的。

    我现在正带着军队肩负着这个使命,特别希望你们为我扫清道路。

    等京城一旦安静,就西迎大驾,歌舞太平,这岂非大好事!裴豫州早表示过忠诚,满怀慷慨,估计他的劲兵,已经在向淮河一带进发;申司州志节坚明,我们所见略同,他正率领偏师,随我而来,萧雍州、房僧寄,也都上路,即将赶到;南兖州司马崔恭祖壮烈超群,不断有消息传来,他正等待行动,互相支持;荆、郢行事萧、张二贤,也都按剑横戈,等待立功;其他关畿蕃守之地,谁不是我们的义侣呢?我太尉公(陈显达)体道合圣,杖德..文,在军事上有神武,在政治上有雄略。

    这一次发扬英雄作风,来挽救国家社稷。

    本来打算和平解决,但估计忠于东昏侯的人会进行顽抗。

    于是很短时间,便聚众十万。

    九派三川,都是我们的旌旗战船,凭这势头来对付几个死党,真如捧海浇萤,烈火消冻。

    各位请好好择善而从,千万不要贻笑于历史和后人。

    朝廷派遣后军将军胡松、骁骑将军李叔献率水军占据梁山;左卫将军左兴盛假节、加征虏将军,督前锋军事,驻军新亭;辅国将军骁骑将军徐世扌票领兵屯杜姥宅。

    陈显达率众数千人从寻阳出发,与胡松战于扌采石,大破胡军,京城震恐。

    十二月十三日,陈显达到达新林构筑城垒,左兴盛率众军作抵抗的准备。

    当天夜里,陈显达设置许多屯火在岸边,暗中渡军夺取石头北上袭宫城,遇到大风天亮也没成功,十四日天明,数千人登上落星桥,新亭守军看到岸边火堆,以为陈显达还在那边。

    后来发现上当,又跑回来援救京城,屯兵城南。

    宫里大骇,闭门守备。

    陈显达挺矛纵马带步兵数百人,在西州前与禁卫军交战,第二次交战时大胜,亲手杀死数人,矛也折断了,官军赶到,陈显达不能抵抗,退到西州后乌榜村,被赵潭掷矛刺落马下,并斩首于篱边,鲜血喷涌溅洒到篱笆上,像是淳于伯受刑的情形。

    当时他七十二岁。

    陈显达在江州时,生病不治,不久自己好了,但心情很不好。

    这年冬天连下大雪,但朱雀门上挂着的陈显达的人头,却落不住雪。

    他的几个儿子都被杀了。

    本史作者认为:汉光武帝的功臣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名利到最后,是因为他们不仅不担任职事,而且继续侍奉明、章二帝,心尊正嫡,于是在上君主安心,在下臣僚习惯。

    王、陈二人迅速腾达,是赶上了建元、永明的时运;达到最高军职时,是在建武、永元时期。

    因而功勋不如过去,而职位高于以前,虽然礼遇很优厚,但情分不亲密。

    加上君主猜忌,政治混乱,担心危亡,便随便杀人,人人都在企图自保。

    一旦使用武力,又被视为犯上作乱,同舟共济的人尚且会成为敌人,又何况关系不到这个份上的呢?赞语:英武的王敬则,临难时仍很清醒。

    他的功绩完成于宫殿里,但是以反贼的名义被诛杀。

    陈显达根基孤弱,在南边响应起义,终于扬威天下,富贵宠盛。

    王敬则吃亏在河、兖,陈显达受挫于襄、樊。

    刘怀珍传刘怀珍字道玉,是平原人,汉代胶东康王刘寄的后人。

    祖父刘昶,在宋武帝平齐后,被任命为青州治中,官至员外常侍。

    伯父刘奉伯,在宋朝曾任陈、南顿二郡太守。

    刘怀珍幼年时曾跟随父到寿阳,有一回豫州刺史赵伯符出来打猎,老百姓都跑去围观,而刘怀珍独自避而不看,刘奉伯觉得他很特别,说:“这孩子将来能使我们宗族发达。”刘怀珍后来被本州招任为主簿。

    元嘉二十八年(451),逃亡分子司马顺则聚集一群人在东阳,州里派刘怀珍率领数千人前往讨平了他们。

    宋文帝召去问破贼的情况,刘怀珍让功不肯当,他的亲近之人都觉得奇怪,问他,刘怀珍说:“当年国子尼耻谈在河间时的功劳,我岂能把这点小小的胜利挂在嘴上呢!”当时人们都很称许他。

    江夏王刘义恭出镇盱眙,路上碰到了刘怀珍,在交谈中对刘怀珍很器重,便要他来任骠骑长兼墨曹行参军。

    不久任命他为振武将军、长广太守。

    孝建初年,任义恭大司马参军、直阁将军。

    刘怀珍是北州的旧姓。

    家中蓄养了许多前来依附的人士,他便启禀皇上愿意让一千个门生来充当朝廷的宿卫,孝武帝大惊,便召取青、冀一带豪门私附数千人来,士人都怀不满。

    后来刘怀珍又随府转任太宰参军。

    大明二年(458),敌虏围攻泗口城,青州刺史颜师伯请求增援。

    孝武帝派刘怀珍率领步、骑兵数千人赶赴,在麋沟湖和敌虏大战,连破七座城池。

    朝廷任命他为建武将军、乐陵、河间二郡太守,赐爵广晋县侯。

    次年,刘怀珍上启请求回南齐书去,孝武帝答复说:“现在边防需要人才,不能批准你的请求。”竟陵王刘诞谋反,郡中豪民王弼劝刘怀珍响应,刘怀珍便把王弼斩了,并报告朝廷,孝武帝大喜,任命他为豫章王刘子尚的车骑参军,加龙骧将军。

    泰始初年,升任宁朔将军、东安、东莞二郡太守,率领龙骧将军王敬则、姜产步领骑兵五千人讨伐寿阳。

    庐江太守王仲子逃向南方,贼方派伪庐江太守刘道蔚五千人驻扎在建武涧,筑三城。

    刘怀珍派军中主将段僧爱马、步兵三百余人冲击,将其斩首。

    带领部队到达晋熙,伪太守阎湛坚守顽抗,刘子勋派部将王仲箈领步兵万人前来援救,刘怀珍派三千马步兵击王箈,在莫邪山大破王部,遂进军寿阳。

    刘怀珍又派王敬则在横塘、死虎一带击破殷琰部将刘从等四个堡垒,刘怀珍等乘胜追击,驻兵寿春长罗门。

    宋明帝嘉奖他的功劳,任命刘怀珍为羽林监、屯骑校尉,将军仍旧。

    刘怀珍则请求先派他去把贼众平定了,辞让不接受提拔。

    建安王刘休仁在浓湖与贼对峙,很长时间不能决胜负。

    明帝便把刘怀珍召回来,任他为前将军、加辅国将军,领军向青山援助攻击刘胡,事情平定后,刘怀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辅国将军仍旧。

    青州刺史沈文秀不服从朝廷命令,明帝派其弟沈文炳前往宣布圣旨,让刘怀珍率马步兵三千人随沈文炳同行。

    还没到,薛安都引来敌虏,已经攻陷了徐州、兖州,张永、沈攸之又在彭城大败。

    朝廷命令刘怀珍带兵从盱眙经淮阴渡过淮河援救张永等,由于官军被敌虏追击,都相继逃回来了,刘怀珍也只得回来。

    泰始三年春天,朝廷让刘怀珍代镇山阳。

    此前,宋明帝派青州刺史明僧詗北征,僧皓便派部将在王城筑工事,以逼近沈文秀,壕堑还没挖成,就被沈文秀攻破了,并继续攻打明僧詗。

    明帝便派刘怀珍率龙骧将军王广之五百骑兵、二千步卒,沿海前往救援,到了东海,明僧詗已退保东莱,进据朐城,众心恐惧,有人提议且保郁州。

    刘怀珍对众人说:“你们都传说沈文秀贿赂胡人军队,作为外援,我看他们那些人,还不至于到这一步。

    齐地人士长期以来就很注重名节,如果他们的名声一传开,东莱很快就能拿下,怎么能允许阻止军队放慢行动停在这里呢?”于是进军到黔陬。

    伪高密、平昌二郡太守溃败而逃,刘怀珍传达朝廷旨意,把沈文炳送到,而沈文秀终究还是不服从命令,焚烧了城郭。

    老百姓听说刘怀珍来了,都很高兴。

    伪长广太守刘桃根率领数千人守卫不其城,刘怀珍带着部队驻扎在洋水,众人都说:“沈文秀现在在境内到处都派有骑兵游击,应该坚壁防守等待时机。”刘怀珍说:“现在我们人少粮少,我们紧缺而敌人坚固,正应该选拔精锐部队,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派王广之率领一百骑兵,袭击拿下了不其城,刘桃根逃走了。

    伪东莱太守鞠延僧领着数百人占据其城,并劫留了高丽来献礼的使者。

    刘怀珍又派宁朔将军明庆符与王广之攻击东莱,明延僧投降,刘怀珍便让高丽使者前往京城。

    沈文秀听说各城都已失败,便派使者张灵硕来请求投降,刘怀珍这才回来。

    这年秋天,敌虏又入侵齐地,围攻历城、梁邹二城,其游骑跑到东阳来,扰动百姓。

    冀州刺史崔道固、兖州刺史刘休宾告急。

    休宾是刘怀珍的从弟。

    朝廷便任命刘怀珍为使持节、都督徐、兖二州军事、辅国将军、平胡中郎将、徐州刺史,封他为艾县侯,食邑四百户,督统水军,步军四十多万赶赴救援。

    听说二城已陷落,于是便作罢。

    朝廷改任刘怀珍为宁朔将军、竟陵太守,转任巴陵王征西司马,领南义阳太守。

    建平王刘景素主持荆州后,又迁任刘怀珍为右军司马,又迁任南郡太守,加宁朔将军。

    明帝亲笔下诏刘怀珍说:“你性情忠直,我很信任,你在那里和少年共事,不要太考虑个人利益。

    景素这孩子还是不错的,不但能处理问题,也会把事情弄坏,你要经常谏说他。”刘怀珍奉旨。

    明帝病重时,又下诏刘怀珍说:“你不应该继续任景素的僚佐,你的才能本来应予更大的委任,现在调你来参与二直卫的负责工作。”赶上明帝驾崩,刘怀珍便任安成王抚军司马,领南高平太守。

    朝廷对桂阳王刘休范有疑备,中书舍人王道隆宣布圣旨,任命刘怀珍为冠军将军、豫章太守。

    刘怀珍说:“休范虽有起事的苗头,但他哪里敢一下子就发作起来,如果他终于和朝廷为敌,我一定会根据律条消灭他。

    但现在要让我去到任,怕是逼着他起疑心而行动了!”坚决请求不去上任,于是任他为黄门郎、领虎贲中郎将、青州大中正。

    桂阳王反叛,朝廷加刘怀珍前将军,在石头防守。

    又任他为使持节、督豫、司二州、郢州之西阳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

    建平王刘景素反叛,刘怀珍派儿子刘灵哲领兵赶赴京师。

    升明元年(477),进号征虏将军。

    沈攸之在荆楚,朝廷讨论对他有怀疑,刘怀珍派冗从仆射张护前往郢城,向世祖(萧赜)表白自己的忠诚,并献计献策,后来沈攸之起兵,众人都说沈攸之会沿流直下,刘怀珍则对僚佐说:“沈攸之一向骄躁自大,虐待楚人,他必将在中南齐书流一带设兵耀武,声言要劫持幼主,绝对不敢长驱而下来决胜负。”于是派儿子刘灵哲率领马步兵数千人保卫京师。

    沈攸之派使者许天保来说动刘怀珍和他联合,被刘怀珍斩了,并将人头送给了太祖(萧道成)。

    太祖又把它送去给沈攸之看。

    刘怀珍进号左将军,移封为中宿县侯,增加食邑六百户。

    沈攸之围攻郢城,刘怀珍派遣建宁太守张谟、游击将军裴伸穆统率蛮、汉军兵一万人出击西阳,大破叛军前锋公孙方平数千人,缴获他们大量武器。

    刘怀珍晋升平南将军,督统南豫、北徐二州,增加食邑到一千户。

    当初,在孝武帝时代,太祖任舍人,刘怀珍任直阁,二人早就相识。

    刘怀珍请假回青州,皇上有匹白马总马,好咬人,不能骑,便送给刘怀珍作告别。

    刘怀珍回报给皇上一百匹绢。

    有人对刘怀珍说:“萧君此马不能骑,所以才给你的,而你回报他一百匹绢,不是太多了么?”刘怀珍说:“萧君宽宏正大,岂能白要人这点绢。

    我正要把自己的身名交给他,岂能计较钱物的多少?”太祖辅政期间,考虑到刘怀珍任朝官的资本还不多,便于升明二年,调刘怀珍来京任都官尚书,领前军将军,让他的第四子宁朔将军萧晃代理豫州刺史。

    有人疑虑刘怀珍不会接受代理,太祖说:“在我还没做官时,刘怀珍便对我一片赤诚,何况在今天,岂会有别的想法?”萧晃都出发一两天了,这些疑虑的议论还没止息。

    皇上便派军中主将房灵民带着上百名骑兵追去护送萧晃。

    对灵民说:“有人说刘怀珍一定会有不轨举动,但我对他一向信任,一定不会的。

    你和他是同乡,所以让你去,不仅是护送新刺史,也兼迎接旧刺史呢。”刘怀珍回到朝中来,被任命为相国右司马。

    建元元年(479),转任左卫将军,加给事中,改封霄城侯,增加食邑二百户。

    次年,加散骑常侍。

    敌虏寇掠淮、淝一带,朝廷任命刘怀珍以本官加平西将军,假节,率军西往驻扎在巢湖,给寿春作出援助之势。

    刘怀珍年纪老了,考虑到率领禁旅比较辛苦,请求给他个清闲职务,于是转任光禄大夫,常侍之职仍旧。

    这年冬天,敌虏又寇掠朐山,朝廷又任命他为使持节、安北将军,本官仍旧,率兵前往救援。

    还没至,那边已经没事了,刘怀珍又解除了安北将军、持节。

    建元四年,刘怀珍病重,上表请求解除职务,皇上特别下诏优待他,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考虑另行授予适当的职务。

    这年夏天,刘怀珍去世,当时他六十三岁。

    留下遗言要求葬礼从简。

    世祖(萧赜)即位后,追赠刘怀珍为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雍州刺史,谥号“敬侯”。

    李安民传李安民是兰陵承县人。

    他的祖父李嶷,曾任卫军参军。

    父亲李钦之,做过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

    李安民跟着父亲在薛县生活,元嘉二十七年(450)被敌虏抓到北方,后来他率领部下奋勇南归。

    太初(刘邵)行逆,让李安民领支军。

    李便投降了义军,被任命为建威将军,补鲁爽左军。

    后来鲁爽谋反,李安民偷跑回京师,被授予领军行参军,迁任左卫殿中将军。

    大明年间(457~464),虏侵犯徐州、兖州一带,朝廷任命李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令。

    升任殿中将军,率军前往汉川征讨那里正在互相残杀的贼人。

    晋安王刘子勋谋反后,宋明帝任命李安民为武卫将军、领水军,补任建安王司徒城局参军,进击赭圻湖、白荻浦、獭窟,全部告捷,他被升任积射将军、军主。

    张兴世据守钱溪,粮食用尽了,被贼人围困。

    李安民率领数百只舟船,越过贼人五座城池,把粮送到张兴世手里。

    伪军主沈仲、王张带兵想在鱼贵口阻断江上通道,李安民进兵与之交战,大破对方。

    又率部攻击鹊尾、江城,都建立了战功,事件平息后,宋明帝在新亭大会功臣,慰劳各军主将,摆上赌具让大家玩儿,李安民连掷五把全赢了,明帝大为惊异,看着李安民说:“我看你的面相正像田地一样,这是封侯的面相啊。”李安民少年时家中贫困,一天有一人从门前经过,看了李安民的面相说:“你以后必将大富大贵,和皇帝一块儿做游戏。”如今,李安民再寻找那个人,哪里还能找着。

    李安民跟随张永、沈攸之前往彭城讨伐薛安都,前面打了败仗,李安民在后头坚持抵抗,又回军保卫下邳。

    后来被授为宁朔将军,驻守淮阳城。

    朝廷奖赏他在鱼贵口的功劳,封他为邵武县男,食邑四百户。

    又随着吴喜、沈攸之击虏,到达睢口,兵败,还军保卫宿豫,淮北沦陷后,明帝下敕要李安民留下来驻守角城。

    授予他宁朔将军、冗从仆射。

    后又驻守泗口,领舟军沿着淮水作流动防御,到达寿春。

    敌虏派长社公连营十多里寇掠汝阴,被豫州刺史刘面力击退,敌虏在荆亭的守军主将升乞奴弃城投降,李安民率水军进攻在前,大破荆亭,截断了敌方后退的要道渡口。

    李安民迁任宁朔将军、冠军司马、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

    太祖(萧道成)在淮阳时,李安民和他遥相交结,明帝产生了疑心,便调任李安民为刘韫的冠军司马、宁远将军、京兆太南齐书守,又任他为宁朔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李安民都没有接受,又重新任命他本来的职务,也没接受,改任他为宁朔将军、山阳太守。

    泰始末年,淮北民众起义,意欲南归,李安民被任命为督前锋军事,又请求援助和接应,没能成功,只好还军。

    他被授予越骑校尉,又任宁朔将军、山阴太守。

    三巴出现骚乱,太守张澹放弃涪城逃走了,朝廷任命李安民为假节、都督讨蜀军事、辅师将军。

    五獠乱汉中时,皇帝又指示李安民回军至魏兴,事件平定后,又回到夏口。

    元徽初年,李安民被任命为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假节、将军等仍旧。

    皇上还特别下敕给李安民说:“九江需要防御,边境的备战也应重视,现在授你这些职务,为的是加强鄢、郢的力量,不允许推辞!”后来桂阳王刘休范起事,李安民出军,并派兵援救京师。

    他被调任左将军,加给事中。

    建平王刘景素作难时,冠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等都暗中向景素表示过忠心,而游击将军高道庆被指示领兵出讨景素,太祖担心发生变故,就让李安民和南豫州刺史段佛荣调动部队,以为防备。

    李安民兵至京口,在葛桥大破景素的部队。

    刘景素被诛杀后,李安民被留下行南徐州事。

    城局参军王迥素是李安民的亲信,他偷了二匹绢,李安民流着眼泪对他说:“我和你也算是患难之交了,但今天你犯了王法,只能说是你对不起我呀!”在军门前把王迥素斩了,并厚为收殓祭葬,此事令军府里上上下下大为震服。

    李安民被授予冠军将军、骁卫将军,他没接受。

    转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司马、行会稽郡事。

    李安民即将东下,太祖设宴为他话别,他留在太祖那里一天一夜。

    李安民秘密表示了他的看法:宋朝的气运快要完蛋了,而天命将归于太祖。

    苍梧王纵虐时,太祖忧迫没办法,李安民对太祖说,他打算在东边推奉江夏王刘跻起兵,太祖不同意,此事才作罢。

    后来苍梧王被废,太祖便将李安民调来任使持节督北讨军事、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

    沈攸之谋反时,太祖召李安民以本官镇守白下,治军城隍。

    加征虏将军。

    进军西讨,又进号前将军。

    李安民军行至盆城,沈攸之已被平定,便被任命为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郢州刺史,持节、将军仍旧。

    升明三年(479),迁任左卫将军,领卫尉。

    太祖做皇帝后,李安民被任命为中领军,封康乐侯,食邑一千户。

    刘宋自泰始以来,国内外经常有贼寇骚扰,因而将帅以下长官,往往都自己招募部下,屯聚在京师,李安民便上表指陈这种状况,认为“除了淮北的常备军以外,其他非正式编制的武装,一律予以退返或解散,如果皇上亲爱人物确应配置随从侍卫者,也应有适当的人数限制。”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因而下诏禁止招募兵壮。

    当时王敬则由于有功勋和热诚而受到皇上的亲近,但有关国家机密大事,皇上只与李安民讨论,皇上对安民说:“只要文件上有你的名字,我就不再细看了。”不久,李安民便任领军将军。

    敌虏寇掠寿春,到达了马头。

    皇上下诏让李安民出征,给他加配鼓吹一部。

    虏退以后,李安民沿着淮河进入寿春。

    在此之前,宋朝的逃亡分子王元初聚集党徒在六合山自立为皇帝,还自吹能垂手过膝。

    当时州郡派兵讨伐,十多年了都没能抓住他。

    李安民派人去侦察王元初的动向,终于把他生擒了,在建康街头把他给斩了。

    朝廷为李安民加号散骑常侍。

    这一年,北虏又南侵,皇上下诏让李安民持节履行沿淮、清、泗各卫戍点驻军。

    虏攻朐山、连口、角城,李安民兵驻泗口,分兵作相应布署。

    升明三年(479),李安民带领水军步军进入清水,在淮阳和敌虏交战,大破敌军,虏遂退去。

    李安民知道敌虏还有伏兵,便派自己的族弟马军主将李长文率二百骑兵为前驱,自己则和副帅周盘龙、崔文仲率军紧随其后,分兵隐伏在树林中。

    等到李长文赶到宿豫,敌虏见他人少,便派数千骑兵前来拦截李长文。

    长文且退且战,把贼众引向大军的包围圈,李安民率周盘龙等挥军赶到,在孙溪渚、战父湾旁展开会战,虏军大败,掉入清水而死的不可胜数。

    敌虏方面又派其菟头公运送攻车器材等到布丘,又被左军将军孙文显攻破逃走,其车材也付之一炬。

    淮北四州听说太祖做了皇上,都想南归。

    这时,徐州人桓标之、兖州人徐猛子等,联合起义民众数万人,营砦遇险,请求援助。

    太祖下诏说:“青、徐四州,义师云集,李安民可以前往那里,指挥群帅。”李安民的援救动作迟缓,而虏兵急攻义师,桓标之等人全都失败了,为此,李安民受到皇上的严厉批评。

    太祖驾崩,遗诏中加李安民侍中之职。

    世祖(萧赜)即位后,李安民迁任抚军将军、丹阳尹。

    永明二年(484),迁任尚书右仆射,将军之职仍旧。

    李安民当时经常启献密谋而受到奖赏,又和尚书令王俭关系搞得好,因而人们都说他这个职位是王俭替他争取来的。

    不久,李安民上奏,说自己年高多病,要求退下来,朝廷便改任他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将军之职仍旧。

    永明四年,李安民任安东将军、吴南齐书兴太守,常侍之职仍旧。

    他是在太守的职位上去世的,当时五十八岁。

    朝廷资助他安葬费十万钱,布一百匹。

    吴兴郡有项羽神,据说它护持着郡里的公堂处理事务,太守都不能上去。

    新太守到郡里上任,必须用自己驾车的牛祭祀项羽神,李安民信佛教,不愿意杀牛祭神,还穿着屐鞋上堂处理公事。

    又在堂厅之上造了个八关斋。

    不久牛死了,便葬在庙旁边,现在人称之为“李公牛冢”。

    后来李安民去世,人们都说这是项羽神作祟的结果。

    皇上下诏说:“李安民在朝廷内外历任要职,功绩显著。

    忠诚正直,让我不能忘怀。

    正让他在京城附近担任职务,以体现我对他的信任和希望,谁料一下子竟去世了,实在让我伤心。

    特赠给他镇东将军,鼓吹一部,常侍、太守等仍旧。

    谥号为‘肃侯’。”王玄载传王玄载字彦林,是下邳人。

    祖父王宰,做过伪北周太守。

    父亲王蕤,曾任东莞太守。

    王玄载最初任官是做江夏王国侍郎、太宰行参军。

    泰始初,任长水校尉。

    跟随张永出征彭城,中央军大败,王玄载率全军据守下邳城抵抗敌虏,被任命为假冠军将军。

    当时官军刚失败,心情恐骇,朝廷考虑到王玄载在士民中很有些威望,便行文任命他为徐州刺史、持节、监徐州、豫州、梁郡军事、宁朔将军、平胡中郎将,不久又领山阳、东海二郡太守。

    泰始五年(469),任督青、兖二州刺史,将军、东海郡的职务仍旧。

    泰始七年,又任徐州刺史,督徐、兖二州军事、钟离太守,将军、郎将等仍旧。

    迁任左军将军。

    又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历阳太守,改任持节、都督二豫、冠军将军、西戎校尉、梁、秦二州刺史。

    后进号征虏将军。

    不久又移督益、宁二州、益州刺史、建宁太守,将军、持节等仍旧。

    沈攸之反叛时,王玄载率部起义向太祖表示忠诚,被进号为后军将军,封为鄂县子。

    后调任散骑常侍,领后军,他没上任,建元元年(479),担任左民尚书,仍旧为鄂县子爵。

    赶上北虏有所动作,南兖州刺史王敬则逃回京师,皇上派王玄载领广陵太守,加平北将军、假节、行南兖州事,本官仍旧。

    事件平定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员外散骑常侍。

    永明四年,担任持节监兖州沿淮一带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

    永明六年,去世,年六十六岁。

    谥号为“烈子”。

    王玄载喜欢谈玄说理,讲究士人操行,在梁、益一带很有清誉和政绩,西州之人至今还很怀念他。

    本史作者认为:刘宋政权将要灭亡的时期,天下离乱的苗头便越来越明显,人们都各怀心思,许多人想参与逐鹿夺权,因而远蕃岳镇,地方州郡,为积聚兵力观察局势提供了机会。

    以上这几个人都是宿将旧勋,当时和太祖萧道成一起都是朝廷的重臣,年纪和地位略有高下不同,有的人还是先辈。

    但他们对太祖都是在身旁能忠诚服侍,在万里能举义响应,由此可知太祖的确是深受人们的拥戴和民众的归心的。

    王玄载兄弟门人和随从们,世代心怀诚烈,而不被道家所忌,这也算是当今的耿氏了。

    赞语:刘怀珍在“报马”事情上,首先表现出大义来,其子灵哲的守孝让爵,也可与丁、韦比德了。

    李安民任命东土,他的谋略很合乎天机。

    王玄载推行清政,他的德风至今不衰。

    吕安国传吕安国,是广陵郡广陵县人。

    宋大明末年,吕安国作为将领而受到任用,他为人稳重而干练,受到刘面力的称许。

    泰始二年(466),刘面力在寿春征讨殷琰,吕安国作为建威将军出任刘面力的军副。

    众军在横塘击破殷琰的长史杜叔宝的军队,吕安国率军包抄截断了对方的粮道,烧毁对方的运输车,并大量歼灭了对方力量。

    殷琰逃退,刘面力派吕安国追击,作为先头部队赶到寿春。

    殷琰闭门自守,吕安国则和辅国将军垣闳屯兵占据城南,于是各路大军相继赶到。

    事后论功,吕安国功为第一,被封为彭泽县男,他没有接受,次年,改封钟武县男,增加食邑至四百户。

    不断升官至宁朔将军、义阳太守。

    泰始四年,改封湘南县男。

    敌虏攻陷汝南,司州失守,朝廷任命吕安国为督司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司州刺史。

    泰始六年,义阳设立州治,吕安国领任义阳太守。

    不久迁任右军将军,假辅师将军。

    元徽二年(474),吕安国任晋熙王征虏司马,辅师将军仍旧。

    转任游击将军。

    元徽三年(475),出任持节、都督青、兖、冀三州沿淮前锋诸军事、辅师将军、兖州刺史。

    次年,进号冠军将军,回朝后任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沈攸之事件暴发后,太祖(萧道成)任命吕安国为湘州刺史,仍旧担任征虏将军。

    此前,王蕴罢去了湘州刺史,南中郎将南阳王刘岁羽还没到达镇所。

    王蕴的宁朔长史庾佩玉权且主持州里的工作,朝廷先派南中郎将中兵参军临湘县令韩幼宗领军防卫本州。

    沈攸之起事后,他们二人互相猜疑不让,庾南齐书佩玉便把幼宗给杀掉了。

    平西将军黄回到了郢州,派军中主将任候伯主管湘州工作,又把庾佩玉给杀了。

    候伯和黄回与卫将军袁粲密谋石头之事,黄回命令候伯水军乘舸前往石头接受袁粲指令,正赶上众军已到,候伯不能进入。

    太祖便命令吕安国前往镇所,把任候伯抓来杀了。

    不久进号前将军。

    建元元年(479),吕安国晋封侯爵,增加食邑六百户。

    转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

    建元二年(480),敌虏寇掠边境,皇上派吕安国出兵司州,安民集户。

    下诏说:“郢、司州一带,流民繁杂广多,应当统一加以区别,确定其隶属关系。

    但考虑到二州没有专职官员负责此项工作,便暂派吕安国前往主持。”于是吕安国以本官的资格任使持节、总荆、郢诸军北讨事,驻军义阳西关。

    敌虏还没到来,吕安国又移驻沔口以待接应。

    改封吕安国为湘乡侯。

    世祖(萧赜)即位后,任命吕安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

    永明二年(484),移任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又任都督、湘州刺史。

    永明四年(486),湘川蛮部骚动,吕安国督兵前往讨平。

    吕安国生病后,被征为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吕安国很高兴被授文职,告诉他儿子说:“你以后不要穿着军服被驱使了,盛服犹恨不称意,应当做穿朱衣的官才是。”皇上派中书舍人茹法亮敕命吕安国说:“我一直为卿的疾病忧虑,有何要求只管说,不要作难。”第二年,调任都官尚书,领太子左率。

    永明六年(488),调任领军将军。

    吕安国屡任将帅,在朝中以老臣身份被礼遇。

    不久调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兖州中正,赐给扶助侍从人员。

    皇上又敕命茹法亮说:“我看吕安国的病情,不宜劳累,并且脚上经常不舒服,让人搀扶到我面前,于礼望实在是不合适,我很难敕令他。

    这个人很忌讳说到病,你可以旁敲侧击探问他的意思,他如果转好不需别人扶持,就按规定入朝,一定不要勉强。”永明八年(490),死去,其时六十四岁。

    追赠使持节、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如故,给鼓吹一部。

    谥号“肃侯”。

    周盘龙传周盘龙,是北兰陵兰陵人。

    宋朝实行户籍编定时,属于东平郡。

    周盘龙胆气过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

    泰始初年,他随军讨伐赭圻贼人,亲自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逐级升官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受封晋安县子爵,食邑四百户。

    元徽二年(474),桂阳王发动叛乱,其时周盘龙任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跟随太祖屯兵新亭,和屯骑校尉黄回一起出于城南,与反贼对阵,不久引军还城中,合力拒战。

    事情平定后,周盘龙被任命为南东莞太守,加授前军将军,不久官至骁骑将军。

    升明元年(477),他出为假节、督交、广二州军事、征虏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没到官,参与平定石头的战役。

    升明二年(478),沈攸之被平定,司州刺史姚道和因朝廷对他不放心而被征调,朝廷任命周盘龙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假节、将军如故。

    又被改封为沌阳县子爵。

    太祖即位,周盘龙进号右将军。

    建元二年(480),北虏犯寿春,朝廷任命周盘龙为军主、假节,协助豫州刺史垣崇祖决水淹敌。

    周盘龙率辅国将军张倪马步军在西泽中奋勇打击,杀死杀伤敌人数万,获牛马辎重无数。

    皇上闻报大喜,下诏说:“丑虏竟敢侵掠寿春,无异于送死。

    垣崇祖周盘龙率领义师,迅疾出击,水中陆地,皆获大胜,转眼之间,西蕃便平定了。

    这实在是将帅效忠之功,文武争伐之力,应对所有立功人员,及时奖赏提拔,上报朝廷。”周盘龙的爱妾杜氏,皇上送她金钗镊二十枚,亲笔写道:“赏给周公的阿杜。”周盘龙转任太子左率。

    又被改授持节,军主如故。

    第二年,北虏犯淮阳,包围角城。

    以前皇上派军主成买守卫角城,成买对别人说:“我现今任角守将,我儿当成一‘子’。”有人问那是什么缘故?成买说:“角城与北虏同在北岸,危险很大,我岂能让北虏不敢向南觊觎。

    我若非全军覆没于北虏,就应大破北虏。

    我儿如果不因我死而作孝‘子’,便当因我立功封王而作世‘子’了。”这时北虏层层围困成买,皇上派领军将军李安民任都督去救援他。

    命令周盘龙说:“角城、涟口贼人又开始进攻了,西道这时还没有贼人,你可率马步军直下淮阴同李领军会合。

    钟离船少,只能装载辎重及数日粮食,士兵可沿淮步行前往。”成买和北虏苦战,亲手伤杀敌人无数。

    早晨起来,忽见手中有数升血,这天他就战死了。

    周盘龙儿子周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于敌阵,北虏军一万余骑从左右包围上来,一骑士兵跑回来,向周盘龙报告周奉叔已阵亡,周盘龙正在吃饭,闻听此讯扔下筷子,飞马持矛,直冲虏阵,口称“周公来了”!北虏平素就很畏惧周盘龙骁勇的威名,马上望风披靡。

    其时周奉叔已大大杀伤北虏兵,得以冲出重围,周盘龙不知道,仍声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人无人敢挡。

    南齐书周奉叔见他父亲很长时间不出来,又跃马入阵。

    父子两匹马,在数万人中横冲直撞,虏军大败。

    周盘龙父子因而名扬北国。

    周盘龙外表衰弱朴讷,而临阵勇猛果敢,诸将无人能及。

    永明元年(483),周盘龙迁任征虏将军、南琅笽太守。

    永明三年(485),又迁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

    永明五年(487),他又转任大司马,加征虏将军、济阳太守。

    世祖多次讲武,常令周盘龙领马军,作骑马使矛示范。

    周盘龙后来因病改任光禄大夫。

    不久出任持节、都督兖州、淮河一带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

    后来他被晋封为侯爵。

    角城守将张蒲,和北虏暗中勾结,趁着大雾乘船到清河中采樵,船上载虏兵二十多人,将武器藏在底下,直往角城东门而来,防守城门的没有阻挡,敌兵于是登岸拔兵刃来争夺城门。

    戍主皇甫仲贤率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在东门抵抗,杀敌兵三人,剩下的敌兵被杀伤跳入水中,而这时虏军的骑兵步兵已有三千多人到了城外,被堑壕阻住不能前进。

    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五百人赶来救援,虏军这才退走。

    周盘龙因此事被有司弹劾,皇上下诏让他以白衣的资格代理职务。

    不久朝廷八座长官都奏请给他恢复官位。

    加领东平太守。

    周盘龙上表说自己年老才弱,不能镇守边地,请求辞官,被朝廷批准,还京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世祖调侃地说:“卿穿文官的貂蝉,比你以前的军装如何?”周盘龙说:“这貂蝉就是从那军装里挣来的呀。”永明十一年(493),周盘龙病死,死时七十九岁,被追赠为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本史作者认为:公侯捍卫城池,是守卫国家的倚仗。

    必须长期熟习军事,而不是靠一战之功就可以的。

    吕安国等人为历任皇帝效力,忠勤有名,并能认清形势,知道为谁而战。

    周盘龙骁勇善战,独冠三军,当年匈奴害怕李广,也不如北虏之害怕盘龙,太雄壮了!赞语:吕安国本是旧将,协同了改朝换代,参予了保卫九江,并为建设中夏出力不少。

    周盘龙杀敌英勇,令敌人闻风而逃。

    薛渊传薛渊,河东汾阴人。

    宋朝徐州刺史薛安都的侄子。

    原名薛道渊,为避太祖(萧道成)偏讳改成薛渊。

    当年薛安都献彭城投降北虏,亲族人等都去了北土。

    太祖镇守淮阴时,薛渊逃来南方,主动投靠了太祖。

    作风果断干练有勇力。

    太祖命薛渊领部曲,在帐内备卫,跟从他去征伐。

    元徽末年,因立战功薛渊官至辅国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军主,封为竟陵侯。

    沈攸之发难,太祖入朝,豫章王萧嶷代守东府,派薛渊领兵驻扎司徒左府,共同守卫京邑。

    袁粲占据石头时,豫章王萧嶷夜登西门遥呼薛渊,薛渊被惊起,率军队去解救,先到石头火烧城门攻打。

    事平后,第二天清晨,众军还师聚在杜姥宅,街路都挤满了人,宫门不能开,太祖登南掖门楼命众军各回自己驻地,到食时以后,城门开,薛渊才得以入宫见太祖,悲喜交集。

    太祖即位后,增封他食邑二千五百户。

    任命他为淮陵太守,加宁朔将军,骁骑将军仍旧。

    不久任直阁将军,冠军将军。

    又转任太子左率。

    北虏派伪将薛道扌票侵犯寿春,太祖因道扌票是薛渊的亲近,敕令齐郡太守刘怀慰说:“听闻道扌票不日来侵,其妻儿都在都城,和诸弟不会再都活命,像这类人,不能不多方干扰他,虏方纵不全信,也足以使豺狼们疑心。”命令伪造一封薛渊的书信给道扌票有套近乎的意思,虏方得到此信,果然追回道扌票,改派别人代替他。

    世祖即位,薛渊调任左卫将军。

    当时,薛渊南投,其母索氏不能逃离,改嫁长安杨氏,薛渊暗中派人去赎她,梁州刺史崔慧景报薛渊道:“索氏在界首,我已传信拘引,她已得解职。”薛渊上表请求解职到界上迎母。

    被批准。

    改授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薛渊母亲南归的事后来竟未落实。

    永明元年(483)上表请求解职送貂蝉去。

    皇上下诏说:“远隔异地,传说不实。

    薛渊忧迫之深,坚决辞官。

    当年东关旧典,尚允许两国互通婚宦;况其母已获安定,时有消息传来,依照前例,不准申请,应将其上表压下,立即还他朝服。”薛渊由于赎不成母亲,又上表求解职,皇上不准许。

    后来北虏来使,皇上替薛渊写信给母亲。

    皇上驾幸安乐寺,薛渊随驾乘着虏桥。

    此前朝廷曾有规定:羌虏桥具不得列入仪仗。

    被有关部门劾奏,免了他的官,又被原谅了。

    永明四年(486),出京任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第二年,迁任右军司马,将军如故,又转任大司马,济阳太守,将军如故。

    永明七年(489),任给事中、右卫将军,因病辞职。

    回家时,不能乘车,去掉车轮,让人担架抬着他离去,又被有关部门检举,又被宽恕了。

    永明八年(490),任右将军、大司马,领兵讨伐巴东王萧子响。

    子响的大将刘超之被打得没办法,用被褥杂物十几种东西贿赂薛渊以求自逃,薛渊把他藏在军中,为有关部门检举出来,皇帝下诏原谅了他。

    永明十年(492),任散骑常南齐书侍,将军如故。

    世祖驾崩,朝廷怕北虏南侵,任命薛渊为假节,军主、本官如故。

    不久加授骁骑将军,假节、本官如故。

    隆昌元年(494),出京任持节、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右将军如故。

    延兴元年(494),进号平北将军,未拜,亡故。

    明帝即位,下诏拨钱五万,布五百匹,定下日子举行葬礼。

    戴僧静传戴僧静,是会稽永兴县人。

    祖父戴饰,在刘宋景平年间,与富阳孙法先谋乱被正法,家人迁徙到青州。

    僧静从小有胆量勇力,擅长弓马。

    曾是刺史沈文秀的手下,一同被北虏俘去。

    后来带着家眷叛逃回到淮阴,太祖收留了他,常在太祖左右。

    僧静从都中载锦出城,被欧阳戍抓获,关在兖州狱中,太祖派薛渊给僧静送酒食,将刀子置于鱼腹中。

    僧静和狱吏饮酒,吏醉后,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破屋而出。

    回到太祖那里,太祖将他藏到斋内,因其家贫困,太祖每年给他一千斛谷米。

    北虏围角城时,太祖派僧静出战冲荡,数战数捷,补任帐内军主。

    还京后,勋阶至积射将军、羽林监。

    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跟从袁粲据石头。

    太祖派僧静带几个心腹先到石头,当时苏烈占据仓城,僧静用箭将书信送到苏烈手中,夜里用绳缒入城中。

    袁粲登城西南门,燃烛火发号施令,中央军到,用箭射灭了烛火,袁粲又回登东门。

    其同党辅国将军孙昙馞骁勇善战,每出荡一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

    军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挡。

    从夜里九点战到四点,有赤色流星照耀坠入城中,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

    敌溃,僧静手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

    当初,袁粲大明年间(457~464)与萧惠开、周朗同车而行,适逢大桁开,停车交谈。

    惠开拿镜子自照说:“没几年官可做了。”周朗拿镜子许久说:“我将视死如归。”袁粲最后说:“我可以官至三公,但不得善终。”僧静因功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

    对于阵亡将士,太祖殓埋并祭奠了他们。

    升明二年(478),僧静升任游击将军。

    沈攸之被平定后,封赏众将,僧静被封为兴平县侯,食邑千户。

    太祖即位后,增邑一千二百户。

    任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

    任辅国将军,改封建昌侯。

    建元二年(480),他调任骁骑将军,加员外常侍,又转官太子左卫率。

    世祖即位,僧静出任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

    僧静买牛给贫困的人让他们耕种,甚得民心。

    后迁任给事中、太子右率。

    不久加任通直常侍。

    永明五年(487),隶属护军陈显达,于比阳讨伐荒贼桓天生。

    僧静和平西司马韩孟度、华山太守康元隆为先头部队,离比阳还有四十里,屯兵深桥。

    天生引虏军步骑兵十万杀到,僧静与之交战,大破敌军,杀死和俘获的数以万计。

    天生退回比阳,僧静追击包围了他。

    天生兵出城外,僧静又击溃了他,天生闭门不再出战,僧静军兵累了才退走。

    升任征虏将军、南中郎司马、淮南太守。

    永明八年(490),巴东王萧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领兵向江陵,僧静当面启奏皇上说:“巴东王年少,长史管他又太严厉,一时气愤,不计后果,才做出这种事。

    天子的儿子失手杀几个人,有何大罪。

    朝廷突然派兵西上,人情惶惶,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命。”皇上不作答复,而心里对他很有好感。

    后来戴僧静移任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将军如故。

    永明九年(491),去世。

    诏书说:“僧静忠诚果敢,在艰难之际赤诚立功,攻克西城,开国勋高。

    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伤怀。

    赐钱五万,布百匹。

    谥号为‘壮侯’。”桓康传桓康,是北兰陵承县人。

    勇敢骁悍。

    宋朝大明中期,他随太祖任军容,后来跟随世祖在赣县。

    泰始初年,世祖起义师,被郡里抓住,众人都散了。

    桓康用担子,一头藏穆后,一头藏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亲自担到山中。

    和门客萧欣祖、杨王彖之、皋分喜、睶三奴、向思奴四十多人结伙,劫郡狱救出世祖。

    郡兵紧追,桓康等死战打退他们。

    后随世祖起义,摧坚陷阵,膂力超人,凡经过的村邑,恣行暴虐。

    江南人怕他,用他名字吓小孩,画他的形象用来治疟疾,没有不马上就痊愈的。

    后被提升为世祖的冠军府参军,升任殿中将军,武骑常侍,出京补襄贲县令。

    桂阳王事起,桓康弃县还都到太祖身边,事平后,任员外郎。

    元徽五年(477)七月六日夜,少帝改装悄悄来到领军府,少帝左右人说:“一府人都睡了,何不翻墙而入。”少帝说:“我今晚想找一个地方玩玩,等明日夜里。”桓康和太祖所养的健儿卢荒、向黑在门里听得他们的话。

    第二天夜里,王敬则拿着少帝首级来了,扣门,桓康以为发生事变了,和卢荒、向黑晓谕部下,拔出兵刃就要冲出去。

    后随南齐书之入宫。

    太祖坐镇东府,任桓康为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带兰陵太守,常守卫在太祖左右。

    太祖诛杀黄回,黄回其时将为南兖州刺史,部下数千,若派人去抓他,恐怕发生变乱。

    于是召他入东府,让他等在外斋,命桓康领数十人历数黄回罪状,然后杀了他。

    黄回当初与屯骑校尉王宜与都参与了石头之谋,太祖隐忍这件事,仍给黄回重兵,配以自己的心腹人在他身边。

    宜与拳法快捷善舞刀盾,黄回曾让十几个人交替向他洒水,不能洒到他身上。

    后黄回恐怕宜与反抗自己,于是先撤了他的军将,宜与不从,黄回怒他不听命令,擅自杀了他。

    诸将将此事禀告太祖,太祖考虑黄回握有重兵,必然因此反叛。

    桓康请命独自一人去刺杀他,太祖说:“卿等何如此忧虑,他不能怎样。”及黄回被召上车时,他的爱妾见他身上有红光从头到脚罩下,苦苦留他,黄回不肯停下。

    时人因此说:“要欺诳,问桓康。”桓康后来又升任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宁朔将军如故。

    建元元年(479),受封为吴平县伯爵,食邑五百户。

    转任辅国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太守如故。

    太祖对桓康说:“卿跟随我很久,没能做上诸侯级长官,你可能还不理解我的意思,我正是想与卿共灭北虏呢。”北虏又来侵犯,上派桓康假节出征。

    不久进号冠军将军。

    建元三年(481)春天,桓康在淮阳与虏军交战,大破敌军,又进兵攻陷北虏的樊谐城。

    太祖高兴,敕令桓康往迎淮北义民,不成功。

    第二年,任命桓康为持节、督青、冀二州、东徐的东莞、琅笽二郡、朐山戍、北徐的东海、连口戍诸军事、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将军如故。

    世祖即位,桓康转任骁骑将军,复前军郡。

    于这一年亡故。

    诏书说:“桓康昔年南城立勋,心怀忠义,一旦去世,令朕倍加悲痛。

    丧事所需,厚加料理。”时五十七岁。

    焦度传焦度字文绩,系南安氐人。

    祖父焦文王圭,避难到了襄阳,宋朝元嘉年间,寄居地建立天水郡略阳县,于是就隶籍于这个地方。

    焦度由于归国,被补为北馆客。

    孝武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京镇边,朝廷差焦度领任幢主送他。

    索虏犯青州,师伯派焦度领兵与虏在沙沟、杜梁交战,焦度亲自破阵,大胜。

    师伯任他为自己的辅国府参军。

    北虏派清水公拾贲敕文寇掠清口,焦度又领兵去救援,将虏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来,得到他的铠甲武器,手刃数十人。

    师伯向孝武帝报告说焦度气力弓马都是绝伦的,孝武帝召焦度回京充当近卫人员。

    帝见焦度身形黑壮,对师伯说:“真是神健的东西啊!”任焦度为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任晋安王刘子勋夹谷队主,随其镇于江州。

    子勋起兵,任命焦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兵驻赭圻。

    每次和官军作战,常亲自上阵,所到之处战无不胜。

    事败后,焦度逃于宫亭湖中作了寇贼。

    朝廷听闻他的神勇,很是忧虑,派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焦度等人,焦度将部属交出,景文任命他为自己的镇南将军,不久领中直兵,厚待他。

    后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

    景文被害时,焦度大怒,劝景文抗命,景文不听。

    明帝不知道这件事。

    因焦度勇武,被补为晋熙王刘燮防阁,任征虏铠曹行参军,随其镇夏口。

    武陵王刘赞代刘燮为政郢州,焦度仍留此镇守,做刘赞的前军参军。

    沈攸之事起,朝廷调任焦度为中直兵,加授宁朔将军、军主。

    太祖又派使者任命焦度为辅国将军、屯骑校尉。

    沈攸之大队人马到了夏口,将兵直取都城,只留小股部队看守郢城而已。

    焦度在城楼上放言辱骂攸之,直至脱衣露体来污辱沈攸之,因此沈攸之大怒,改变计划来攻城。

    焦度亲自参加战斗,沈攸之的兵士拿着盾牌将要登上城楼,焦度命人用污物打他们,贼人不能上城,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

    事情平定后,焦度功劳很大,升任后军将军,被封为东昌县子爵、东宫直阁将军。

    焦度为人朴质木讷,想向太祖要求州职,等见到太祖,容色大变,竟说不出一句话。

    太祖认为他不能管理民事,终于没有用他。

    建元四年(482),他才任淮陵太守,本官如故。

    焦度见了朝廷贵戚,一说起郢城事,就像当年那样脱露比划起来。

    他好饮酒,醉了就暴怒。

    皇上常派人节制他。

    后年纪虽老,而气力如故,不久任游击将军。

    永明元年(483),亡故。

    时年六十一。

    追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江谧传江谧字令和,是济阳考城人。

    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

    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刘劬所杀。

    江谧当时被关押在尚方署,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被放出来。

    初仕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县令,为官精干称职。

    宋明帝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身侍奉,明帝对他很是亲信。

    明帝做皇帝后,任江谧为骠骑参军。

    其弟江蒙相貌丑陋,明帝经常把他叫来戏侮取乐。

    南齐书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迁任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468),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死掉了,其时十九岁,尚未行笄礼。

    礼官讨论应按成人行葬礼,诸王着“大功”丧服。

    左丞孙..特别上奏说:“《礼记》上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解释为此是针对已许嫁的女子而言的。

    至于未许嫁的女子,则二十岁行笄礼。

    射慈说十九岁死仍然属于殇。

    因此礼官的决定不合经典,没有根据。”朝廷决定对博士太常以下礼官都检讨认错。

    江谧因此受到杖责五十,并停职百日。

    江谧又上奏说:“孙..事先没作研究辨析,混同谬议。

    按照惯例,也应受责罚。”于是孙..又检查认罪。

    皇上下诏“可以”。

    后来江谧出任建平王刘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为政苛刻。

    僧遵道人与江谧关系密切,随江谧到郡里,只因犯些小事,便被他下到郡狱里,僧遵撕衣为食,三件衣都吃完了,便被活活饿死。

    此事被有关部门揭发,江谧被调回京城听候处理。

    明帝驾崩后,江谧遇赦幸免。

    后任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萧道成统领南兖州时,任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都任游击将军。

    江谧品性流俗,善于趋利附势。

    元徽末年,朝野都有心拥戴建平王刘景素,江谧便使劲巴结景素,后来景素失败,江谧差点丢了命。

    苍梧王被废以后,人心还没安定,江谧便竭诚归服太祖,被任命为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升明元年(477),迁任黄门侍郎,左丞仍旧。

    沈攸之事件暴发,朝议加太祖黄钺,就是江谧的建议。

    沈攸之被平定后,江谧迁任吏部郎,渐被信任。

    又迁任太尉谘议,领录事参军。

    齐王国设置建制时,江谧任右卫将军。

    建元元年(479),迁任侍中,出任临川王平西长史、冠军将军、长沙内史、行湘州留事,先遣到镇所,其后骠骑豫章王萧嶷领湘州,任江谧为长史,将军、内史、知州留事仍旧。

    被封为永新县伯爵,食邑四百户。

    建元三年,任左民尚书。

    诸位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都让江谧来安排。

    不久皇上下敕说:“江谧本为寒门,按说不应和贵族平等使用。

    但他甚有才干,卖力称职,可以让他主持吏部工作。”江谧长于刑法诉讼,他分管的部门很有成绩。

    太祖驾崩时,江谧推说有病不入内殿,众人都推测他是因没被参予顾命而心怀不满。

    世祖萧赜做皇帝后,江谧没有被升官,因此更加怨恨。

    后来世祖生病,江谧去见豫章王萧嶷,鼓动说:“皇上这病是没指望了,太子又没什么才能,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呢?”世祖知道后,让江谧出京去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还没出发,皇上又命御史中丞沈冲揭发江谧前后罪行,下诏赐死,当时江谧五十二岁。

    本史作者认为:君主老了,臣子不事奉太子,这是前代义烈之士的遗训。

    要专心事奉何人,就要持节专一,哪怕亲生骨肉,也要注意分别,以避嫌疑,这样别人的非言非语,便无处生发。

    从江谧等人的言行中可以看到,他们虽权术不同但同归败亡,用过去那一套而处身今世,是很难避免祸害的。

    赞语:江谧的嘴是招祸的门,荀伯玉说话不当即丧身。

    时清主亦异,二人都命殒。

    王琨传王琨,琅笽临沂人。

    祖父王荟,晋朝任卫将军。

    父亲王怿,不聪慧,与侍婢生王琨,名为昆仑。

    王怿后来娶南阳乐玄的女儿,无子,改王琨名字,立为子嗣。

    王琨少时拘谨笃重,为堂伯父司徒王谧所喜爱。

    宋朝永初年间(420~422),武帝因其娶了桓修女儿,授他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元嘉初年,堂兄侍中王华权重受宠,因门户衰弱,待王琨如亲兄弟,多次荐举他。

    后任尚书仪曹郎,州治中。

    累官至左军谘议,领录事,出京任宣城太守,司徒从事中郎,义兴太守。

    历任都很廉洁。

    还都任北中郎长史,黄门郎,宁朔将军,东阳太守。

    孝建初年,迁任廷尉卿,竟陵王骠骑长史,加授临淮太守,又转为吏部郎。

    吏部选官,朝中权贵往往要来开后门,王琨规定从公卿到士大夫,以例任用两门生。

    江夏王刘义恭曾要王琨照顾两个人,后又派来给王琨做下属,王琨回答说不行。

    出都任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南方富实肥沃,在任者往往能聚敛巨富,世人称“广州刺史但凡从城门一过,便可得三千万”。

    王琨不仅分文不取,还上表献上俸禄的一半。

    州镇原有鼓吹一部,他也上启送还朝廷。

    及卸任,孝武帝知道他清廉,问他还有多少资?王琨说:“臣买房用了一百三十万,别的东西就是应得的了。”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

    后任廷尉,加任给事中,又转任宁朔将军长史、历阳内史。

    皇上因王琨忠厚老实,调他任宠子新安王东中郎长史,加任辅国将军,调任右卫将军,度支尚书。

    出任永嘉王左军、始安王征虏二府长史,加任辅国将军、广陵太守,都是孝武帝的几个儿子。

    泰始元年(465),迁任度支尚书,不久加光禄大夫。

    当初,堂兄王华的孙子王长承南齐书袭王华的爵位为新建侯,嗜酒过度多有失言。

    王琨上表说:“臣下的门侄作风不好,从孙王长是已故左卫将军的后裔,少时资质猥劣,指望长大有所长进。

    现在更是昏酣,毫不检点。

    故卫将军王华忠肃奉国,善行泽及后世;而王长承袭封爵,将败坏原来的基业。

    下面还有个小孙儿王佟品性端正谦退,很有祖风,如能被扶立为继嗣,则死者和生者都将感荷皇上给予的殊荣,并可保下私禄。”又出任冠军将军、吴郡太守,迁任中领军。

    在郡任时因用朝舍钱三十六万供给二宫诸王及作绛袄奉献军用,被降职为光禄大夫,不久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骑常侍。

    廷尉虞和认为社稷应合为一神,王琨据典辩驳。

    当时虞和很得皇上亲宠,朝廷很多人钦佩王琨强正。

    明帝临崩时,王琨出京任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左军将军、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因失误竟被关押起来,降号冠军。

    元徽年间(473~476),迁任金紫光禄、弘训宫太仆,常侍如故。

    任本州中正,加特进。

    顺帝即位,进号右光禄大夫,常侍等如故。

    顺帝逊位时,王琨陪同他交还帝位并辞别祖庙,都痛哭流涕。

    太祖即位,王琨领武陵王师,加侍中,配给亲从二十人。

    其时王俭为宰相,示意王琨用东海郡安排部下,王琨对传话的人说:“告诉他,中央的三台五省,都是他定人用人;外方小郡,应当让给寒贱人士,省官还能再剥夺去吗!”于是不答应这事。

    王琨性情古板谨慎,但过于俭啬,家人杂事,都要亲自操持。

    公事朝会,都是半夜就早早起来,检查衣裳,料理冠帻,如此再三再四,世人因此笑他。

    不久解去王师之职。

    建元四年(482),太祖驾崩,王琨闻这个噩耗时,牛车不在家,离朝有几里地,就步行入宫了。

    朝士都说王琨:“你实在应坐车,这样有损国家威严。”王琨说:“今日奔赴国丧,都应如此才是。”不久得病,亡故,追赠左光禄大夫,别的官爵名位如故。

    时年八十四岁。

    张岱传张岱字景山,是吴郡吴县人。

    祖父张敞,晋时曾任度支尚书,父亲张茂度,宋朝时任金紫光禄大夫。

    张岱少时与其兄太子中舍人张寅、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张永、其弟广州刺史张辨都很知名,号称“张氏五龙”。

    张镜少时与光禄大夫颜延之做邻居,颜延之高谈阔论痛饮美酒,喧呼不休;而张镜静静地不大声说话。

    后来颜延之在篱边听见他和客人说话,拿个胡床坐篱边静听,听他辞义清玄,颜延之心服,对宾客说:“那边有个人物啊。”从此不再痛饮大嚷。

    张寅、张镜名气最大,张永、张辨、张岱不及。

    郡里荐举张岱为上计掾,没成行,州里聘他为从事。

    后来迁任南平王右军主簿,尚书水部郎。

    出京补东迁县令。

    当时殷冲为政吴兴,对人说:“张东迁家贫需奉养,因此暂时栖身小邑。

    但是名声才能已经显露,终当大有前途。”随王刘诞在会稽起义,任用张岱为建威将军、辅国长史,行县事。

    事平后,张岱任司徒左西曹。

    他母亲八十岁了,任职期未满,张岱便离职回去奉养,有司因张岱违反制度,想要惩罚他,宋孝武帝说:“看过失可知他的仁,不要追究了。”后来他先后迁任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阴令,他处理公事娴熟明白。

    巴陵王刘休若任北徐州刺史时,还没能亲理政事,任张岱为冠军谘议参军,领彭城太守,行府、州、国事。

    后来临海王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豫章王为车骑将军扬州刺史,晋安王为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张岱历任三府谘议、三王行事,和典签主帅共事,办事成功,关系融洽。

    有人对张岱说:“主王年幼,管事的又很多,而你总能调和公私关系,是怎样做到的?”张岱说:“古人说一心可以事奉百君。

    我为政端正公平,以礼待物,不好的事自然不会发生。

    政事的清明昏暗长长短短,更是才能大小的体现啊。”还都任黄门郎,迁任骠骑长史,领广陵太守。

    新安王刘子鸾非常受宠因而被任为南徐州刺史,又把吴郡划给南徐州。

    帝严格挑选僚佐。

    孝武帝召见张岱对他说:“卿美誉一直很高,且资宦已经很多了。

    现在欲让卿作子鸾别驾,总管刺史之事,不要说屈才,最终会让你大展身手。”孝武帝驾崩后,张岱迁任吏部郎。

    明帝执政初期,四方造反。

    明帝因张岱干练可靠,任他为持节、督西豫州诸军事、辅国将军,西豫州刺史。

    不久移任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都督北讨诸军事,都没去到官。

    泰始末年,任吴兴太守。

    元徽年间(473~477),迁任使持节、督益、宁二州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

    数年间,益州被治理得社会安定。

    又调任侍中,领长水校尉,度支尚书,领左军,升任吏部尚书。

    王俭当时任吏部郎,时时专断吏部的事,张岱每每和他意见不一致,后来王俭做了宰相,以此对岱颇不友好。

    其兄之子张环、弟张恕,诛杀吴郡太守刘遐。

    太祖欲使张恕为南齐书政晋陵郡,张岱说:“张恕不宜从政,美锦不宜滥裁。”太祖说:“张恕的为人我很清楚。

    并且又和张环立了同样的大功,自当有赏。”张岱说:“如果因家贫赏赐俸禄,这另当别论;若说因功勋而获此任,这是臣家门之耻。”不久张岱加任散骑常侍。

    建元元年(479),出京任左将军、吴郡太守。

    太祖知张岱历任官职都很清廉正直,到郡里不久,亲笔下敕给张岱说:“吴郡乃是大郡,责任重大,因此不想再换别人,但总管的军事政务很繁多,应当名符其实,现任命卿为护军。”加给事中。

    张岱拜官完毕,朝廷诏命他以家为府。

    张岱向朝廷报告自己的病情。

    第二年,迁任金紫光禄大夫,领鄱阳王师。

    世祖即位,又任张岱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俸禄待遇级别为二千石。

    张岱晚年在吴兴,更以宽厚仁恕著名。

    迁任使持节监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如故。

    未拜官,亡故。

    其时七十一岁。

    张岱当初有遗命,将家财分封于箱子里,随家业的增减而有所改变,如此执行十几年。

    追赠本官,谥号“贞子”。

    褚炫传褚炫字彦绪,河南阳翟人。

    祖父褚秀之,在宋朝任太常。

    父亲褚法显,曾任鄱阳太守。

    其兄褚火召,字彦直,少有高风亮节,一只眼盲,官至国子博士,没拜受。

    常非议堂兄褚渊身事奉两朝君主,听说褚渊拜受司徒之职,叹息说:“如果褚渊在中书郎职位上死去,不就是名士了吗!如果不能光大名德,还不如图个高寿呢。”褚炫少年时就很清简,被堂舅王景文所赏识。

    堂兄褚渊对人说:“堂弟廉正独立,胜我十倍。”宋义阳王刘昶为太常,补褚炫五官之职,历任太子舍人,抚军车骑记室,正员郎。

    他曾跟从宋明帝打野鸡,到中午也没有收获。

    明帝便猜疑羞愧,召问侍臣们说:“我一早就出来打猎,还是空跑一趟,让人见笑。”在座的没人能答。

    只有褚炫说:“现在季节虽然合适,但云露尚凝,因此雉鸡等飞禽,还很骄慢不驯。

    只要圣驾游玩得高兴,我们心里也就高兴了。”明帝心情才好起来。

    于是在猎场摆酒设宴。

    后来褚炫迁任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

    升明初年,褚炫因为人清高,和刘俣、谢月出、江学攴入殿为文学侍从,号为“四友”。

    后迁任黄门郎,太祖骠骑长史,又调任侍中,复为长史。

    齐王国设立建制时,又任他为侍中,领步兵校尉。

    因家贫,建元初年,出补东阳太守之职,加俸禄级别在二千石。

    还京,复任侍中,领步兵。

    如此三次任侍中。

    出任竟陵王征北长史、加授辅国将军,不久调任冠军长史、江夏内史,将军如故。

    永明元年(483),任吏部尚书。

    褚炫为人清正,除非参加必须的吊死问疾,一般不和别人来往,当时以为美谈。

    后在选部任职,门庭萧索,宾客罕至。

    出行时,左右侍从捧黄纸帽箱,风一吹纸几乎剥落殆尽。

    从江夏卸任回来,得钱十七万,在石头就全分给亲族,后来得病也没钱买药。

    他上表陈述病情请求解职,改任散骑常侍,领安成王师。

    国子学初建时,褚炫以本官任博士,未拜受,便去世了,竟没钱殡葬殓埋。

    其时四十一岁。

    追赠太常,谥号“贞子”。

    何戢传何戢字慧景,庐江飅人。

    祖父何尚之,宋时任司空。

    父亲何偃,曾任金紫光禄大夫,受到宋武帝的礼遇。

    选何戢做山阴公主的丈夫,拜为驸马都尉。

    初官秘书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文学,秘书丞,中书郎。

    景和元年(465),山阴公主向帝请求让吏部郎褚渊入宫服侍自己,褚渊受到逼迫,始终不肯从命,与何戢共同起居有一个多月,因此感情特别融洽。

    明帝即位,何戢调任司徒从事中郎,跟随建安王刘休仁征讨赭圻,报请转任何戢为司马,授黄门郎,出任寅威将军、东阳太守,吏部郎。

    元徽初年,褚渊参掌朝政,引何戢为侍中,其时才二十九岁。

    何戢以未到三十岁苦辞内侍之职,表疏频频递上,时人很赞许他。

    后来改授司徒左长史。

    太祖为领军,和何戢往来密切,多次置酒欢宴。

    皇上喜欢水引饼,何戢让妻女亲自制作以供皇上享用。

    过一阵子,又任他为侍中,迁任安成王车骑长史,加授辅国将军、济阳太守,代管府、州事务。

    出任吴郡太守,因病回来。

    任侍中,秘书监,继而转任中书令,太祖相国左长史。

    建元元年(479),调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不久改任侍中,詹事如故。

    皇上想调何戢主持吏部,问于尚书令褚渊,因何戢资深,想加授常侍。

    褚渊说:“宋朝时王球从侍中中书令之职担任吏部尚书,资历和何戢也相似。

    目前吏部职位比以往稍轻,不可突然加他常侍。

    圣旨总讲兼职不宜过多,臣与王俭已是为左珥,如果再加上何戢常侍,则朝廷八座之中便有三貂了。

    如果给何戢另挂骁骑将军或游击将军之号也就够了。”于是任何戢为吏部尚书,加授骁骑将军。

    何戢容仪俊美,举止与褚渊相南齐书仿,时人称之为“小褚公”。

    家业富盛,性喜华侈,衣被服饰,极为奢丽。

    建元三年(481),出任左将军、吴兴太守。

    皇上颇为喜欢画扇,宋孝武帝曾赐给何戢一把蝉雀扇,是名画家顾景秀画的。

    当时陆探微、顾彦先都擅画,赞叹其扇巧夺天工。

    何戢托王晏献给皇上,皇上令王晏重重酬谢他。

    建元四年(482),何戢亡故。

    时仅三十六岁。

    追赠散骑常侍、抚军,太守如故。

    谥号“懿子”。

    其女是郁林王后,又追赠侍中、光禄大夫。

    王延之传王延之字希季,是琅笽临沂县人。

    祖父王裕,在宋朝曾任左光禄仪同三司。

    父亲王升之,官都官尚书。

    王延之早年就过继给伯父秀才王粲之。

    王延之少年时就沉静寡言,不太与人往来。

    州里聘他做主簿,他不去。

    推举他当了秀才。

    被授予北中郎法曹行参军,转署为北中郎将府外兵曹参军,司空主簿,他都没接受。

    后被授为中军建平王主簿、记室,调入司空、北中郎二府,转任秘书丞,西阳王抚军谘议,州别驾,寻阳王冠军、安陆王后军司马,加授武将军,出任安远护军,武陵内史,都没拜受。

    宋明帝为卫军时,延之调任长史,加宣威将军。

    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征讨赭圻,调延之为左长史,加授宁朔将军。

    延之清贫,房屋破漏,褚渊去看望他,见此情况,禀告明帝,明帝立即命材官为他建三间斋屋。

    调他为侍中,兼射声校尉,未拜受,出任吴郡太守。

    离任还京时,家产一点没有增加。

    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侍中,领右军,都不受。

    又任吏部尚书,领骁骑将军,出任后军将军、吴兴太守。

    又调任都督浙东五郡、会稽太守。

    转任侍中,秘书监,晋熙王师。

    调为中书令,师如故。

    未拜受。

    转任右仆射。

    升明二年(478),转左仆射。

    宋朝衰败,太祖辅政,朝野人心,所向不一。

    王延之和尚书令王僧虔保持中立不趋附任何一方,时人因此说:“二王持平,不送不迎。”太祖因此而喜欢他。

    升明三年(479),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

    建元二年(480),进号镇南将军。

    王延之和金紫光禄大夫阮韬,都是宋朝领军刘湛外甥,都是美誉早著。

    刘湛很喜欢他们,说:“阮韬以后当为第一,延之次之。”延之非常不服气。

    每次下面送饷来时,王延之都把阮韬和朝士一例对待。

    太祖听说他如此,写信给延之说:“阮韬说你没有格外看待他,应是因为刘家当初的评价吧!”在州俸禄以外,王延之一无所取,独处斋内,吏民很少见到他。

    建元四年(482),王延之调为中书令,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

    又调任左仆射,光禄、中正如故。

    不久任竟陵王师。

    永明二年(484),王延之因病请求解职,世祖答应了他。

    又调为特进,右光禄大夫,王师、中正如故。

    这年去世,时六十四岁。

    追赠他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特进如故,谥号“简子”。

    王延之治家严格,不轻易见子弟,即使年节问讯,都先定好日期。

    其子王伦之,见儿子也是这样。

    永明年间(483~493),任侍中。

    世祖到琅笽城,伦之和光禄大夫金景文等二十一人因没参承,被有司检举,皇上下诏以伦之身为陪侍之职,而和外官一样惰慢,被免官,景文等人检讨认错。

    建武年间(494~498),官至侍中,领前军将军,都官尚书,领游击将军,后去世。

    本史作者认为:朝廷的中枢近臣,历来被视为美缺,穿金戴玉富贵荣华,长期以来这些职位的人选已不讲究儒术,只是看重门第。

    加之不精,有权有势的人,关系通天,于是选人时先看面貌后看才能,其情形有如接待员,这是以模样为官,和以往的准则相去太大了!辟强在汉朝时,从小就很会观察人才;仲宣在魏国,则见贬于容陋。

    何戢的辞让,虽然不能和古人完全比美,但和那些尸官混职的相比,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赞语:万石号称谨慎,王琨可与他比伦。

    张氏一门五龙,张岱可以继荀。

    褚炫在其家族中最是清正,何戢则和王室保持了婚姻。

    王延之居官简静,是有名的严官王臣。

    王僧虔传王僧虔,是琅笽临沂人。

    祖父王繤,在晋朝做过司徒。

    他的伯父就是太保王弘,在宋朝元嘉时代是朝中的宰辅重臣。

    宾客中有人对他的避讳不太清楚,王弘说:“像我的避讳和苏子高一样。”王僧虔父亲是王昙首,官至右光禄大夫。

    有一回王昙首兄弟的各个子孙在一起会集,王弘的儿子王僧达下座到地上跳跃游戏,王僧虔当时才几岁,却独自正儿八经地坐在那里采蜡烛上的珠子制作凤凰。

    王弘说:“这孩子早晚是要做大官的。”王僧虔还不到二十岁时,就养成了弘厚的性格,而且善于写隶书。

    宋文帝看到他书写的白绢扇面,赞叹说:“不仅墨迹超过了王子敬,而且器度高雅更胜一筹!”任命南齐书王僧虔为秘书郎,太子舍人。

    僧虔平时谦退而不大与人交接,只和袁淑、谢庄关系比较投机。

    转任义阳王文学,太子洗马,迁任司徒左西属。

    他的哥哥王僧绰,被太初“皇帝”刘邵所害时,亲人宾客都劝僧虔逃避一下。

    王僧虔则流着泪说:“我的哥哥他为国家忠贞不渝,对我慈爱非常,他今天被害,我只恨不能见他一面。

    如果能和他同归九泉,那便好比成仙升天一样呀!”孝武帝初年,王僧虔出任武陵太守。

    他哥哥的儿子王俭在路上生了病,僧虔为此废寝忘食。

    同行的宾客都来劝慰他。

    王僧虔说:“当年马援用同样的感情对待儿子和侄子,邓攸对待弟弟的儿子更超过自己所生,我的心情和他们相同,与古人的确没什么不同。

    王俭是我死去的哥哥的后代,不应有任何忽视。

    如果此儿不得救治,我便要回舟辞职,哪还有兴致出来做官啊!”后来王僧虔被调回京城任中书郎,转任黄门郎,太子中庶子。

    孝武帝有心在书法界获得名誉,王僧虔便不敢显露自己的墨迹。

    大明年间(457~464),他常常故意用拙笔书写,因此才得到孝武帝的容留。

    后来僧虔出任豫章王刘子尚的抚军长史,迁散骑常侍,又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这两个蕃王都是皇上心爱的儿子。

    不久,王僧虔迁豫章内史。

    入朝任侍中,迁任御史中丞,领骁骑将军。

    世家大族向来大多不任中央官长,王氏的分枝居住在乌衣巷一带的,官位也都有所减降,僧虔做此官后,说:“这本是乌衣诸郎坐的地方,如今我也可以试试了。”后来又去做侍中,领屯骑校尉。

    泰始年间(465~471),出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待遇等级相当于二千石。

    王献之擅长书法,曾在吴兴郡任职,后来王僧虔擅长书法,也来吴兴任职,这事成为美谈。

    后来王僧虔又移任会稽太守,待遇还是两千石,将军之职也仍旧。

    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会稽,请假回来家中。

    王僧虔的宾客们考虑到佃夫在朝廷正当大红大紫的时候,劝僧虔应该加礼接待他。

    王僧虔说:“我的为人有自己一贯操守,岂能曲意奉承此辈人物?如果他要对我表示不满,我便拂衣而去就是了。”后来阮佃夫果然在宋明帝跟前说了王僧虔的坏话,让御史中丞孙..奏劾说:“王僧虔以前在吴兴任上,就有过许多错误行为,现经调查在他到会稽上任后,凡用功曹五官主簿以至二礼吏署三传及收留的弟子,总共有四百四十八人。

    又允许民人何系先等一百一十家为旧门。

    应责承当地州里核实予以削减。”王僧虔因此而被免去官职。

    不久,王僧虔以白衣的资格兼任侍中,出监吴郡太守,又迁任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建武将军、行湘州事,继而转任辅国将军、湘州刺史。

    在他所任职的地方,人们都称道他的宽惠。

    巴峡一带的流民很多跑到湘州境内,王僧虔便上表请求朝廷把益阳、罗、湘西三县沿江一带的人民划分出来,成立湘阴县,获得批准。

    元徽年间(473~477),王僧虔升任吏部尚书。

    高平檀皀罢了沅南县令之职,僧虔让他做征北板行参军。

    他向僧虔请求增加俸禄没获允许,便给僧虔写信说:“五常之始,文武是首先因素,文可以经天纬地,武可以拨乱定国。

    我们家族虽然在文上头已经不行了,但武上头正是发达时期。

    我们家族的姑叔中,有三人和皇室有婚姻关系,我的祖辈和兄弟行中,也是二世为国献身,然而竟致于子侄饿死于乡间野地。

    去冬今春,连连接到两次指示,我既然朝中无人帮我说话,便只能屡次遭受跌降。

    四五个月来,我上书了十二次,上访了六七回,不仅不蒙照顾,反而更加困顿。

    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有个公平原则,那么就不应只叫一个人受苦;我忍饥挨饿已经很久了,饥虎饿麟,如果不发威发急,谁会给它们食物呢?可是我去年请求做豫章丞,被马超争去了;今年被安排到南昌县,又让史偃夺去了。

    这两个人只不过靠着其上人的勋荫被提拔而已,有什么长处能胜过我?如果是由于贫富的差别而剥夺了我,那我自然是不如他们。

    然而我现在虽然孤微,但祖上以来也是累世国士,婚姻官位,也不比谁差多少。

    尚书同堂姊是江夏王妃,檀皀的同堂姑为南谯王妃;尚书的夫人是江夏王女儿,檀皀的祖姑乃是长沙景王之嫔;尚书的伯父曾任职江州,檀皀的祖父也曾任职江州;尚书的从兄初登官为后军参军,檀皀的父亲一起家就做中军参军。

    我和尚书,虽然人地悬远,但说到家族婚宦,则没什么区别。

    如今虽然我和你一个困顿一个通达,但我们还属于同一性质的人物,尚书你何必让我过不去呢?泰始初年,天下叛逆蜂起,我们一门二代,都是舍生忘死保卫主上的,这样的殊勋异绩,不能破格提拔也就罢了,为什么连正常的晋升渠道也被压抑了呢?”王僧虔回信说:“征北板行参军这职位近年来还是个好缺儿,殷主簿就是由此府进入高位的,后来何仪曹代替殷主簿,也没听说他叫苦。

    您长期委屈,想一下子越级提拔,也是不容易的。

    您家祖、兄在泰始初勤苦了十年,尚没得到当时的封赏,而现在要求兑现,也是很难如愿的。

    我和您素无怨憾,为什么要南齐书和您过不去呢?相反,我还是想帮助您的呢。”檀皀又写信来说:“当年荀公达是汉代的功臣,而晋武帝还为他玄孙封爵。

    夏侯..是魏代的勋佐,晋初也就提拔了他的孙子,给予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