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略陈八事:一用良,二原禁,三御疠,四备寇,五修礼,六遵尧,七御下,八散利。

    用良,应当使州郡严格挑选贤良之士,按才任用,责任选举。

    原禁,所有党锢,绝大多数是没有罪的,可以赦免宽恕,平反冤假错案。

    御疠,宋后因王甫、程阿陷害,忧愤而死,他的父亲兄弟都以无罪被诛死,尸体抛弃,不准收葬,疫疠的发生,都由于此。

    应当下令收拾,以安游魂。

    备寇,侯王之家,赋税减削,因为穷困就想为乱,一定要发生非常变故,应当使他们生活供给充足,防止祸患的发生。

    修礼,应当征召有道德的人,如郑玄一流,讲述《洪范》天地的大法,排除收服灾咎。

    遵尧,现在郡守刺史,一月调动几次,应当按照考绩,升进其明者,黜退其幽者,以分别其能者不能者,即使不能九年考功,三岁考绩也行。

    御下,请客送礼,拉人情,搞关系,一律禁绝,推贤举能的事,责成主管部门办好。

    散利,作天子的,按理不应有私人积蓄,应当弘扬大事,除去细微末节。”皇帝没有采纳。

    中平元年(184),黄巾贼起,四府推举卢植任为北中郎将,持朝廷节,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为副,率领北军五校士,调天下诸郡兵征讨黄巾。

    连续几个战役,把贼帅张角打败,斩获万余人。

    张角等逃到广宗,卢植筑围凿壕沟,造作云梯,广宗城快攻破了,皇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军队里观看贼的形势,有人劝卢植给左丰送钱物,卢植不肯。

    左丰回到朝廷里对皇上说“:广宗贼好破呢,卢中郎坚固营垒,停止进攻,等待天诛。”皇帝听说,大怒,派囚车把卢植召回,减死罪一等。

    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贼之后,盛赞卢植指挥军队的谋略,皇甫嵩完全依靠卢植的规划计谋,因而获得成功。

    这年,卢植又被任为尚书。

    皇帝逝世,大将军何进谋划诛杀宦官,于是召并州牧董卓,吓唬太后。

    卢植知道董卓凶恶不易控制,一定要发生后患,坚决反对,何进不听他的。

    董卓到达京师,果然践蹋朝廷,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大会百官于朝堂,想废帝另立。

    百官没有人出来吭一声,卢植独抗议不赞同。

    董卓发怒,解散了大会,准备诛杀卢植,语在《董卓传》。

    卢植素来与蔡邕友好,蔡邕以前被谪徙朔方,卢植独上书为他申诉。

    蔡邕这时为董卓亲近,因此去为卢植说情。

    又议郎彭伯谏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的一位大儒,众望所归,现在先把他杀了,天下都会为之震惊恐惧。”董卓才没有杀害他,只把卢植的官撤了而已。

    卢植因年老多病请求回家,怕不免遭到董卓的暗害,于是诈从頧辕道出。

    董卓果然派人追他,到怀,没有追上。

    卢植就隐居上谷,不与世人来往。

    冀州牧袁绍请他作军师。

    初平三年(192)逝世。

    临死,命令他儿子把他殓葬于土穴中,不用棺椁,仅以单帛附体而已。

    所著碑、诔、表、记共六篇。

    建安中,曹操去北方讨伐柳城,经过涿郡,告守令说:“已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问为儒者所宗仰,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国家的栋梁。

    从前周武王入殷,封商容的闾里;郑国子产逝世,仲尼为之流泪。

    我到此州,喜其流风余韵。

    《春秋》的大义,贤者的后代,应当待以殊礼。

    应急派遣丞掾打扫坟墓,存问其子孙,并进行祭奠,来表彰他的德行。”卢植的儿子卢毓,也有名于时。

    史官评论说:风霜可以识别草木之性,国家危乱时,贞良的大节可以显现出来。

    卢公的一片忠心,是昭然若揭的。

    蜂蜇起于怀中,雷霆震于身际,虽然勇猛有力如孟贲、夏育、荆轲、专诸之流,也没有不犹豫失去常态的。

    当卢植抽白刃严阁之下,追帝河津一带,冒着戈刃,赴戕折,置死生于不顾,什么也不考虑。

    君子对于忠义,不管在仓卒紧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极为艰难困顿的环境中,都是始终如一,毫不动摇的。

    赵岐传赵岐字..卿,京兆郡长陵县人。

    开始名赵嘉,生于御史台,因此字台卿,后来避难,自己改名字,表示不忘记本土。

    赵岐年轻时通经术,多才多艺,娶扶风马融哥哥的女儿为妻。

    马融是外戚豪家,赵岐鄙视他们,不与马融见面。

    仕州郡,廉正疾恶,为人所畏。

    三十多岁时,患重病,卧床七年,自己考虑活不了,于是做了遗嘱告诉他哥哥的儿子说“:大丈夫生在世上,隐居没有许由的操守,做官没有伊尹、吕尚的功勋,老天爷又不予我年寿,还说什么呢!可立一圆石于墓前,刻碑说:‘汉有隐逸人,姓赵名嘉。

    有志无时,命啊!奈何’!”后来病好了。

    永兴二年(154),征召为司空掾,建议二千石应该去官,为父母亲行服,朝廷采纳了。

    后来被大将军梁冀所征,向梁冀建议损益求贤的策谋,梁冀没有采纳。

    推举治理繁剧,任为皮氏长。

    适值河东太守刘..离郡,中常侍左..的哥哥左胜代替了刘..,赵岐疾恶宦官,并且以与他共事可耻,当天就西归。

    京兆尹延笃再以他为功曹。

    起先,中常侍唐衡的哥哥唐王玄为京兆虎牙都尉,郡里人认为唐王玄任虎牙都尉,不是由于有德,都轻视他,侮慢他。

    赵岐及从兄赵袭又多次贬低他,唐王玄恨极了。

    延熹元年(158),唐王玄为京兆尹,赵岐害怕大祸来临,于是与侄儿赵戬逃跑了。

    唐王玄果然逮捕赵岐家属宗亲,陷害他们犯了重法,统统杀掉。

    赵岐于是逃难四方,历经江、淮、海、岱,隐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

    这时安丘孙嵩,二十余岁,在市里闲游看见赵岐,以为不是平常人,停下车子叫赵岐上车,赵岐吓得面色如土,孙嵩于是把车上的帷子放下,命令驾车的人把行人赶开。

    悄悄地问赵岐:“看你这个人,不是卖饼的,又问你忽然面色都变了,不是有重大的仇怨,就是一个亡命之徒呢。

    我北海孙宾石,全家百口,能够帮助你。”赵岐平素听到过孙嵩的名声,就将实际的情况告诉了孙嵩,一同到了孙家。

    孙嵩先告诉他母亲说“:出行,得了一个好友。”再把赵岐迎到上堂,招待他极为欢洽。

    把赵岐藏在复壁中几年,赵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来诸唐氏死灭,朝廷大赦,赵岐才得出来。

    三府听说赵岐回来了,同时征召。

    九年(166),才应司徒胡广之命。

    值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推举赵岐,升为并州刺史。

    赵岐想上奏守御边疆的策略,还没有来得及,因党事免官,撰成《御寇论》。

    灵帝初,又遭党锢十余年。

    中平元年(184),四方兵起,诏选前刺史、二千石中有文武才用的,征召赵岐任命为议郎。

    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赵岐为长史,驻守安定。

    大将军何进举赵岐为敦煌太守,走到襄武,赵岐与新任命的各郡太守好几个人,都被贼边章等人所执。

    贼想胁迫赵岐为帅,赵岐用诈词得免,辗转回到长安。

    献帝西都,再任为议郎,升为太仆。

    李莈专政,使太傅马日石单安抚慰劳天下,赵岐为副。

    马日石单行到洛阳,别遣赵岐宣扬国家的命令,所到郡县,老百姓都高兴地说“:今天竟见到使者车骑。”这时袁绍、曹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袁绍和曹操听说赵岐到达,都亲自率兵在数百里外欢迎他,赵岐宣扬天子的恩德和应当撤兵安人的道理,又写信给公孙瓒,说明利害得失。

    袁绍等各带兵回去,都与赵岐约在洛阳相会,奉迎皇上。

    赵岐南到陈留,得了重病,经历二年,约会的没有到。

    兴平元年(194),诏书征召赵岐,正好帝要还洛阳,先打发卫将军董承修理宫室。

    赵岐对董承说“:现在海内四分五裂,只有荆州境域阔大,地方形势也好,西通巴蜀,南当交阝止,年谷丰收,军队户口还完整。

    我赵岐虽然迫于李莈的命令,但志在报效国家,想自己乘牛车往南说刘表,可以使他带兵来保卫朝廷,与将军同心同力,共同辅助王室。

    这是安上救百姓的办法。”董承就上表派赵岐使荆州,督办租粮。

    赵岐到,刘表就派兵去洛阳帮助修理宫室,军械粮草的运输,前后络绎不绝。

    这时孙嵩也在刘表那里作客,刘表不以礼待他,赵岐于是向刘表称述孙嵩德行非凡,因共上为青州刺史。

    赵岐因年老有病,就留在荆州。

    曹操这时为司空,举赵岐代自己为司空。

    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推荐赵岐,于是任命赵岐为太常。

    年九十余岁,建安六年(201)卒。

    赵岐先自己做了土冢圹,绘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画自己的像居主位,都作赞词。

    令他的儿子说:“我死的那天,墓中聚沙为床,用白衣布簟,散发其上,用单被盖着,当天就下圹,下放好了,就掩埋。”赵岐述作很多,著有《孟子章句》、《三辅决录》,流传于世。

    皇甫规传皇甫规字威明,安定郡朝那县人。

    祖父皇甫棱,度辽将军。

    父亲皇甫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141),西羌大寇三辅,包围了安定,征西将军马贤率领各郡兵讨伐,不胜。

    皇甫规这时虽为布衣之士,看见马贤不懂军事,知道他一定要打败仗,于是上书说马贤必败的情势。

    不久,马贤果然被羌兵所消灭。

    郡将知道皇甫规富有军事谋略,于是任命他为功曹,使他率领甲士八百人,与羌兵交战,斩首数级,西羌兵退却了。

    推举皇甫规为上计掾。

    后来羌兵大集合,攻击烧掠陇西,朝廷以为祸患。

    皇甫规上疏朝廷,自己请求报效国家,说:“我近年以来,多次陈述关于对付西羌的措施。

    羌戎还没有动静,我就料他会反叛,马贤刚刚出兵我就知道他一定要吃败仗。

    偶然说中的这些话,倒处处有事实可作证。

    我常想马贤等人拥兵四年没有获得成功,停师的用费要以百亿来计算,这些钱出于老百姓,落入了奸吏的荷包。

    所以江湖老百姓,群起为盗贼,青州、徐州闹饥荒,老弱流散。

    原来,羌戎反叛,不在天下太平之时,都是因为边将没有抚慰治理好。

    应该平安无事的,却去侵暴他们,为了求得小小的好处,终于引来大害。

    为了证明打了胜仗,往往虚报斩首多少多少,打了败仗就瞒了不说。

    士兵劳苦,一肚子怨气,被奸诈的官长困逼,进不得快战以取功名,退不得温饱以活命,饿死沟渠,暴尸四野,白白地看到王师出兵,不看见王师回来。

    为上的悲哭泣血,害怕发生变故。

    所以平安时期是很少的,一败乱下来,就是多少年。

    这是我拍掌叩心所叹息的啊。

    希望给我以马贤、赵冲两营的兵力和安定、陇西两郡之地,率领坐食的兵士五千,出羌戎意外,与护羌校尉赵冲首尾相应。

    土地山谷的形势,是我所熟悉的;兵势巧便,我已加以整顿。

    可以不烦用一颗方寸之印,发布文书,一尺之帛作为赏赐,高可以涤除忧患,下可以纳降。

    如果说我年少官轻,不可以用,那些败兵之将,不是官爵不高,年龄不大。

    这就怎么说呢?我不胜至诚,冒死自陈。”当时皇上没有用他。

    冲帝、质帝时,梁太后执政,皇甫规被举贤良方正。

    皇甫规对策问说:“想孝顺皇帝,执政时期,树立朝廷纲纪,国家快获安宁。

    后来遭到奸伪弄权,权威被亲近小人所掌握,蓄积财货,戏谑是闻;又假手嬖亻幸小人,接受贿赂,卖官卖爵,随便使用宾客,交相错乱,天下扰扰,从乱如归。

    每有征伐,没有不失败挫伤,官与老百姓都乏竭,上下空虚。

    我在关西,听到消息,国家对此没有采取办法,权势佞亻幸之徒,作威作福,为所欲为。

    皇上伟大,聪明纯茂。

    摄政初期,选拔任用忠良,各种政治措施,也作了不少改正,不管远近,都很快地听从号令,太平治世,可拭目以待。

    但是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无光,旱魃为灾,大贼到处横行,流血丹野,百姓物类都为之不安,老天爷谴责警戒相继而来,大概是奸臣权势太重所致的啊。

    那些特别坏的常侍,应该赶快斥退遣送,扫除凶党,没收他们的财产,以堵塞痛恨怨愤之源,以报答老天爷的警戒。

    现在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担任着周公、邵公重任,为国家的重镇,加之与王室世世代代为婚姻,现在立号虽然尊贵一些可以,但真正应当谦虚节俭,讲求儒家的治术,除去游乐不急的事务,砍掉房屋无益的修饰。

    打个比方来说,君主是船,老百姓是水,百官群臣是乘船的人,将军兄弟是操桨驾船的人。

    如果能够平心合力,以渡元元百姓,这是福;如果怠惰松劲,就会沦没于波涛之中,难道不值得谨慎吗?一个人的品德与他的禄位不相称,这好比凿墙脚以增其高。

    难道是量力、审功、安固的办法吗?凡是那些老奸巨猾、酒徒、戏客,都是耳纳邪声,口出谄媚之言,称心游乐,倡导不义。

    应该贬谪的贬谪,应该斥退的斥退,以惩处不法分子。

    令梁冀等人深切考虑得贤人的好处,失去人才的不幸。

    又尸位素餐,不干事,尚书怠职,官吏依违两可,唯唯否否,也不纠察,因此使皇上专门听了一些谄谀的话,连窗户以外的事情,也听不到。

    我真的知道阿谀谄媚会得到好处,讲老实话会惹祸,但是,我难道敢于昧着良心以逃避诛责吗?我生长边远地方,很少到京师来,诚惶诚恐,没有把我的心里的话都说出来。”梁冀恨皇甫规讽刺了他,以皇甫规为下第,命他为郎中。

    皇甫规托疾免官回家。

    州郡秉承梁冀的旨意,好几次几乎把他陷害致死。

    皇甫规用《诗》、《易》教授学生三百多人,共十四年。

    后来梁冀被杀,一月之内,朝廷五次以礼征召他,都不应。

    这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扰郡县,中郎将宗资征讨,没有成功。

    公车特征召皇甫规,任为太山太守。

    皇甫规到任,开展了各种征讨方略,寇贼全部平定。

    延熹四年(161)秋,叛羌零吾等与先零羌别种侵扰掳掠关中,护羌校尉段赹获罪被召。

    后先零诸种猖獗,覆没营坞。

    皇甫规平常熟悉羌事,有志奋发效力,于是上疏说“:我自从委任以来,志虑愚钝,实赖兖州刺史牵颢清廉勇猛,中郎将宗资的信义,得以秉承节度,幸亏没有什么不好的名声。

    现在狡猾的羌贼已经扑灭,太山贼也大都平定了,又听说诸羌群起反叛。

    我生长..岐,现年五十九岁,从前作郡吏,经过诸羌几次叛乱,事先筹划,常有说对了的话。

    我有顽固的病症,害怕犬马之身,一旦死去,无报效皇上的大恩,请任我以散官,备单车一介之使,抚慰三辅,宣传国家的威信与恩泽,用所熟习的地形兵势,帮助诸军。

    我穷居孤立危困之中,静观郡将,几十年了。

    自鸟鼠至于东岱都是因为郡守对诸羌不加绥靖抚慰,致使反叛,祸害的原因是相同的。

    若求勇猛之将,不如清明治平的政治,明习吴起、孙武兵法,不如郡守奉法,使他们不反。

    以前诸羌反叛的事,记忆犹新,我真为此而忧戚。

    所以越职上书,以尽我区区爱国之意。”到冬天,诸羌大合,蠢蠢欲动,朝廷以为忧患。

    三公举皇甫规为中郎将,持天子符节监关西兵,征讨零吾等,打败了他们,斩首八百级。

    先零诸种羌羡慕皇甫规的威信,互相劝降的十余万。

    第二年,皇甫规趁机发动骑兵,共同讨伐陇右,但道路阻隔,军中发生疾疫,十个人中病死的就有三四个。

    皇甫规亲身进入庵庐,慰问将士,三军感激喜悦。

    东羌因派使者乞降,凉州又没有阻隔了。

    先时,安定太守孙亻..受贿贪污,十分严重,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多杀降羌,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都是老弱,不堪任职,但是他们倚靠权势贵戚,还不遵守国家的法度。

    皇甫规到达州界,统统一条一条上奏他们的罪行,有的免去官职,有的处以极刑。

    羌人听了,很快就归附,沈氏大豪滇昌、饥恬等十余万人,再向皇甫规投降。

    皇甫规出身几年,持天子符节为将,率众立功,还督乡里,也没有私惠,相反,对于坏人坏事,还举报不少。

    又对于宦官深恶痛绝,不与他们来往。

    于是朝廷内外都怨了他,都诬陷皇甫规收买群羌,使他们假降。

    天子的诏书责让一个接一个。

    皇甫规害怕不免于被害,上疏申诉说“:四年之秋,戎丑蠢动作乱,自西州到了泾阳,旧都恐惧惊骇,朝廷西顾。

    明诏不以我愚驽,令我紧急带军上道。

    幸亏皇上威灵,得以大振国命,羌戎诸种大大小小,叩头归服,我当即移书军营及郡守,勘问他们杀了多少,受降多少,节省费用,一亿以上。

    认为这是忠臣应尽的责任,不敢说有什么功劳。

    并且认为任何以片言只字自述微功都是可耻的。

    但是与前辈的损将折兵相比,庶几可以免于罪悔了。

    以前我到州界,先奏郡守孙亻..,第二个就是属国都尉李翕以及督军御史张禀;我回师南征,又上奏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揭发他们的罪恶,执据加以死刑。

    这五个臣子,他们的支党到处都有,其余县令,下至小吏,所连及的,又有百余。

    吏托报将的仇怨,儿子想复父亲的耻辱,车载礼物,怀粮步走,交结豪门,大肆毁谤,说我私自报答诸羌,送他们钱财货物。

    如果我以私财相送,我家里担石的储蓄也没有,如果送的东西是公家的,那有文书簿籍可以查考。

    使我迷惑不解的,真正如诽谤我的人所说,前代还把王嫱送给匈奴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

    现在我只费千万,怀柔叛羌。

    这是良臣的才略,兵家所贵,这有何罪,负了什么义,违背了什么理呢?自永初以来,将出不少,复军五次,动用资财巨亿。

    而师还的日子,车载珍宝,封印完全,送入权门。

    于是名成功立,大加爵封。

    现在我回督本土,检举劾察诸郡,与亲戚朋友断绝往来,杀辱故旧,大家诽谤我,暗害我,这是理所当然的。

    我虽然陷于有罪,廉洁的事没有人知道,马上就要死去,可耻可痛实在太深了。

    《传》称‘鹿死不择音’,我也顾不上什么了,谨轻率地略上。”这年冬天,征召还朝廷任议郎,按他的功劳,应当封爵。

    中常侍徐璜、左..想向他索取钱财,多次打发宾客问他的立功情状,皇甫规始终没有作答。

    徐璜等人忿怒,以前事诬陷他,交吏审讯。

    官属想为他收集一些钱财谢罪,皇甫规发誓不听,于是按余寇没有扫清,获罪系廷尉,判为输左校劳动改造。

    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多人到朝廷为他申诉。

    遇上大赦,归家。

    征召任度辽将军,到营几个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代替自己。

    说“:我听说人无不变的风俗,政治有治有乱,兵没有所谓强兵弱兵,而将有能力强的,有能力差的。

    中郎将张奂,才气与谋略都极好,应当正位元帅,以符合大家所希望的。

    如果说我还可以担任军事,愿给我一个散官,作为张奂的助手。”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以张奂代为度辽将军,皇甫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后来张奂升大司农,皇甫规再次代为度辽将军。

    皇甫规为人多心计,自己认为连在大位,想急流引退,不再仕宦,多次托病上书,不见听。

    遇友人上郡太守王..逝世灵柩还乡,皇甫规穿着白素衣越界,到下亭迎丧。

    因令客秘密地告诉并州刺史胡芳,说皇甫规擅自远离军营,公然违反禁令,当紧急举报。

    胡芳说:“威明想归第,离开仕途,所以激发我啊。

    我应当为朝廷爱才,哪能助他用计呢?”没有理会他。

    后来党事大起,天下名人贤者不少人被牵连,皇甫规虽然是名将,平日名气不高。

    自己认为是西州豪杰,以没有为党事牵连可耻,于是先自己上书说:“我以前荐故大司农张奂,这是攀附党人。

    又我以前在左校劳动改造时,太学生张凤等人上书为我申诉,这是党人拉拢我,我应当论罪。”朝廷知道这些,却不予责问。

    时人认为皇甫规是个贤者。

    在事数年,北方边境无事。

    永康元年(167),征召为尚书,这年夏天日蚀,皇上诏令公卿推举贤良方正,问政治的得失。

    皇甫规答说:“上天对于国王,如君王对于臣子,父亲对于儿子,以灾害妖异警诫他,使他至于福祥。

    皇上八年之中,三断大狱(诛梁冀、邓万、邓会,诛李膺等党事),一除内嬖(废邓皇后),再诛外臣(杀桂阳太守任胤,杀南阳太守成王晋,太原太守刘质等)。

    但是还是出现灾异,人情不安,大概是贤愚的任用,刑法的施行,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前太尉陈蕃、刘矩,忠心耿耿,才略特出,而废弃不用;刘..、冯绲、赵典、尹勋,正直多怨,流放家门;李膺、王畅、孔翊,廉洁奉公守法,始终没有任用为宰相。

    至于所谓党锢的事,根本是无中生有,虐害好人,使许多无罪的人遭到祸害。

    现在兴善除弊,易如反掌,群臣闭口不言,是把从前的事情作为鉴戒,互相观看,不敢说老实话。

    惟望皇上圣明,容纳耿直的忠言,那以前的错误可以消除,后福就降临了。”皇上对他的话,没有理会。

    调皇甫规任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皇甫规谦让不受。

    再调为护羌校尉。

    熹平三年(174),因病召回朝廷,没到,死在彀城,年七十一。

    所著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笺记,共二十七篇。

    史官评论:孔子说:“说的话上得算,就不会感到惭愧,但作起来是不容易的。”考察皇甫规所说的话,他的内心是不会惭愧的呀!根据自己的才能求仕,看见比自己高明的人就把职位给别人;所以他的求仕,不算贪,把职位给别人,不是求让;对自己的才能不怀疑,也不吹牛,让人没有恐惧之情。

    所以能够功成于戎狄,得善终于家邦啊。

    张奂传张奂字然明,敦煌郡渊泉县人。

    父亲张..,为汉阳太守。

    张奂年轻时游学三辅,以太尉朱宠为师,学《欧阳尚书》。

    起先,《牟氏章句》重复多余的词句很多,有四十五万多字,张奂删减为九万字。

    后来征召大将军梁冀府,于是上书桓帝,呈上他的《章句》,诏命任职东观。

    因病去官,再被推举贤良,皇上问策,对答第一,升为议郎。

    永寿元年(155),调安定属国都尉。

    刚刚到职,南匈奴左..革建台省、且渠伯德等七千多人侵扰美稷,东羌也再次全种响应他们,张奂阵地仅有二百多人,听到警报就率兵而出。

    军吏认为力量不及敌人,叩头阻止,张奂不听,进驻长城,收集兵士,派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此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能与东羌取得联络。

    各部首领相率与张奂和好,一起攻击..革建等部,连续几次战役,打败了..革建等部。

    伯德害怕了,率领他们的部众投降,郡界得以安宁。

    羌大帅感激张奂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送金餎八枚。

    张奂都接受了,却把主簿叫到各羌面前,用酒浇地说:“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把全部金马送还了大帅和酋长。

    羌人性贪,但对清廉的官吏最尊敬,以前八都尉都好财货,为他们所苦,张奂正身洁己,于是威德大行。

    升使匈奴中郎将。

    这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同时反叛,焚烧了度辽将军门,进驻赤阝亢,烟火相望。

    军队大恐,都想逃跑。

    张奂安然坐在帷中,与弟子讲诵自如,部属才稍稍安定下来。

    于是暗暗地引诱乌桓与他和好,使斩杀休屠各大帅,突然袭击,打败他们,诸胡统统投降了。

    延熹元年(158),鲜卑侵掠边境,张奂率领南单于攻击他们,斩首数百级。

    第二年,梁冀被诛,张奂因为是梁冀的部属,被免官,并且禁止做官。

    张奂与皇甫规是好朋友,张奂已经被禁锢了,所有的故交旧属,没有敢为张奂说话的。

    只有皇甫规荐张奂前后七次。

    在家里住了四年,又任命为武威太守。

    平均老百姓的负担,统率训练逃散的军民,是各郡做得最好的。

    河西因此保全。

    河西的风俗多妖怪禁忌,凡是二月、五月生的儿子以及与父母同月生的,都要杀掉。

    张奂教以做父母的责任,赏罚严明,风俗因此改变了,百姓为他立生祠。

    被以尤异推举,为调度辽将军。

    几年之间,幽州、并州清静,平安无事。

    九年(166)的春天,征召任为大司农。

    鲜卑听到张奂调动了,这年夏天,就招集南匈奴、乌桓分几路侵入塞内,有的五六千骑兵,有的三四千骑兵,侵扰掳掠缘边九郡,杀害劫掠百姓。

    秋天,鲜卑又率领八九千骑兵侵入塞内,引诱东羌与他们共立盟誓。

    于是上郡沈氏、安定先零诸种一起侵扰武威、张掖,边境一带大受祸害。

    朝廷以为忧患。

    再命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按九卿职位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考察刺史、二千石称职与不称职,赏赐很多。

    匈奴、乌桓听见张奂来了,相率回来,投降的共二十万人。

    张奂只杀了罪大恶极的,其余的人都抚慰接纳了他们。

    只有鲜卑去了塞外。

    永康元年(167)春,东羌、先零五六千骑兵侵入关中,包围礻殳礻羽,掳掠云阳。

    夏天,又攻没雨营,杀死一千多人。

    冬天,羌岸尾、摩錜等,裹胁同种再次抄劫三辅。

    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共击,把他们打得一败涂地,斩了他们的首脑,首虏一万多人,三州平定。

    论功,张奂当封,张奂不交结宦官,所以封爵的事没有实行,只赐钱二十万,任命家中一人为郎,张奂辞却没有接受,请求迁入弘农华阴县。

    旧的制度边境的人不得内移,只有张奂因功特准,所以张奂由此成为弘农人。

    建宁元年(168),率军回朝。

    这时窦太后临朝掌政,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事情泄露出去了,中常侍曹节等人从中作乱,因张奂新被征召,不知道这次谋划,曹节等假托朝命使张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兵包围了窦武,窦武自杀,陈蕃也因被害。

    张奂升任少府,又任大司农,因有功封侯。

    张奂痛心被曹节所卖,上书坚决辞让,封还印绶,终不肯接受。

    第二年夏天,御坐轩前发现青蛇,又大风雨雹,雷霆拔树,诏令百官说灾异感应。

    张奂上疏说:“我听说风是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风火相互作用,发生光明。

    蛇能屈能伸,配合龙的腾蛰。

    顺至是好的征象,逆来是祸害。

    阴气专用,就凝精为雹。

    已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者志在安宁国家,或者方正刚直,前因奸人说坏话,都被诛杀,海内默默,不敢说话,人怀震愤。

    从前周公葬不合礼,老天爷因此动威。

    现在窦武、陈蕃忠贞被杀,没有昭雪,妖祸的产生,都是为了这个呀。

    应当赶快改葬,把他们家属迁回原籍。

    因他们关系牵连获罪而被禁锢的人,都要平反,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词。

    又皇太后虽然居在南宫,但对她恩礼不接,朝廷里的臣子不敢说话,远近的人大为失望。

    要思念父母生我鞠我的恩情,应该有所报答的大义。”天子完全采纳张奂的话,因此问各黄门常侍,他们都反对不同意。

    天子不敢自己作主。

    调张奂为太常,与尚书刘猛、刁韪、卫良同荐王畅、李膺可以参加三公的选拔,但曹节等人痛恨他们的荐举,下诏严责他们。

    张奂等人都自己去廷尉作囚犯,好几天才得出来,并且用三个月的俸资赎罪。

    司隶校尉王寓,宦官出身,想借宠宦官,以求荐举,百官畏怕他,没有不答应的,只有张奂一个人反对。

    王寓发怒,以党罪陷害他,禁止他做官,送归田里。

    张奂以前任度辽将军时,与段赹争着进击羌人,不和睦。

    段赹任司隶校尉时,想把张奂赶回敦煌,陷害他。

    张奂忧愁恐惧,上书段赹说:“小人愚昧无知,得罪州将,千里托命,以情相见,您仁爱笃实,看我辛苦,我打发去您那儿的人还没有回来,又接了您的信,恩诏很清楚,前已写明。

    只是州里限期切促,郡县惶恐。

    我延颈企足,忧心惶惶地等待着去人的报命。

    我父母的骨虽已腐朽,而孤魂相托,如果蒙您怜悯我,为我说说话,那您的恩泽流于黄泉,及于后者,这不是我张奂生死所能报答的。

    没有毛发的微劳,却想求人丘山之用,这是淳于髡所以拍着大腿仰天大笑的啊。

    确实晓得所说的话,一定要为您所讥笑,但是,还是寄以希望,为什么呢?朽骨对人本来已没有什么用处了,文王却把他用棺埋葬;死马已再没有什么用了,但燕昭王以为是宝。

    党同文王、燕昭王的德,难道不伟大吗?大凡人之常情,受了冤枉就喊天,在困穷之际,就槌心。

    现在喊天天不应,槌心也无益,真正伤痛到了极点。

    我同您都生在圣世,我独为人所不理的人。

    孤独微贱,无人可与告诉。

    您如果不哀怜我,我便为鱼肉。

    企心东望,没有别的话可说了。”段..虽然为人刚猛,看了他的信,可怜他,终于不忍害他。

    当时禁锢的多不老实,有的被处死,有的被迁徙。

    张奂闭门不出,教养徒弟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多万字。

    张奂年轻时立志,有节概。

    曾经与朋友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后来为将帅,真有功名。

    董卓羡慕他,派他的哥哥送缣百匹给张奂。

    张奂认为董卓可恶,拒绝不受。

    光和四年(181)逝世,年七十八。

    遗嘱说:“我前后为官,十要银艾,不能同流合污,被坏人忌妒。

    一个人的富贵与穷困,这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的生死,这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

    但是地底下黑暗,永远没有天亮的时候,却用纩帛缠身,还在棺材上密密麻麻钉着钉子,这是我所不喜欢的。

    以前准备了窟穴,这就很好。

    早上死了,晚上就埋葬,把尸体放在灵床上,用幅巾盖着就算了。

    奢不学晋文,俭不学王孙,缘情从意,庶几没有罪咎。”几个儿子依照他的遗嘱做了。

    武威多为立祠,世世祭祀不绝。

    所著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二十四篇。

    长子张芝,字伯英,最有名,张芝及弟弟张昶,字文舒,都善草书,流传至今为人称赞。

    起初,张奂任武威太守,他的妻子怀了孕,梦见带着张奂的印绶登楼唱歌,问占梦的人,说:“一定生个男孩,也守此邦,命终此楼。”后来生了张猛,在建安中任武威太守,杀刺史邯郸商,州兵包围了他,形势危急,张猛以被捉可耻,登楼自己烧死,终于如占梦人所说。

    史官评论:自从宦官郑众封巢乡侯以后,宦官世世弄权,为祸害数十年,四海之内,没有不切齿痛恨、希望消灭其族类的。

    陈蕃、窦武奋起谋划,号召天下,这是名士有识者都知道的,张奂却被宦官欺骗,操戈杀戮忠烈之士,虽然他怀恨终生,辞赏谢罪,《诗》云:“泪流满面啊!哀叹来不及了呢!”段癅传段..字纪明,武威郡姑臧县人,他的祖先出自郑共叔段..。

    是西域都护会宗的从曾孙。

    段..年轻时便学习驰马射箭,喜游侠,轻财贿,长大以后,改变了年轻时的志向,爱好古学。

    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宪陵园丞、阳陵令,在任表现了很好的才能。

    当他升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侵犯边塞,段..就率所部赶往边塞。

    因为怕贼会因惊恐逃走,于是派驿骑假送玺书诏令段..退兵,段..在道上伪装撤退,并在退路上暗设伏兵。

    鲜卑认为段..真的撤退,追赶段..。

    段..于是大发兵,侵犯的鲜卑,全被斩获。

    段..却因假称玺书,应伏重刑,因有功,以司寇论,罚到边境防敌。

    刑期满,征为议郎。

    这时太山、琅笽贼东郭窦、公孙举等聚众三万人,破坏郡县,朝廷派兵剿讨,几年不能平息。

    永寿二年(156),桓帝诏令公卿选举有文武全才者为将,司徒尹颂荐举段..,于是授段..为中郎将。

    讨伐东郭窦、公孙举等,获得大胜,斩了东郭窦、公孙举,获首万余级,余党有的逃散了,有的投降了。

    封段..为列侯,赏赐钱五十万,任命他一个儿子为郎中。

    延熹二年(159),升为护羌校尉。

    值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种羌侵犯陇西、金城边关,段..率兵及湟中起义羌一万二千骑兵出湟谷,击败他们。

    追击渡黄河南逃的余部,使军吏田晏、夏育招募勇士先登,用绳索吊引,再战于罗亭,大胜,杀了他们的首领以下二千人,获俘虏一万多人,余虏都逃走了。

    第二年春天,剩下的羌虏又与烧何大帅侵犯张掖,攻陷巨鹿坞,杀害属国的官吏百姓。

    又召集他们的同种一千多部落,集中兵力向段..的部队在拂晓发起攻击。

    段..下马与他们大战,战斗到中午,刀折矢尽,虏兵也撤退。

    段..追击,一边战一边走,白天黑夜战斗,割肉吞雪。

    四十多天,到了黄河的源头积石山,出塞外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斩杀俘获五千多人。

    又分兵攻击石城羌,杀死溺死的一千六百人。

    烧当种九十多人投降段..。

    又杂种羌驻扎白石,段..派兵进击,斩首俘虏三千多人。

    冬天,勒姐、零吾种包围允街,杀害掳掠官吏人民,段..排营救援,斩获几百人。

    四年(161)冬,上郡沈氐、陇西牢姐、乌吾诸种羌联合侵犯并、凉二州,段..率领湟中起义羌征讨。

    凉州刺史郭闳贪与段..共享战功,拖延阻止段..军使不得前进。

    起义羌从战太久,思念家乡故旧,全部反叛。

    郭闳把罪责推到段..身上,段..因此被捕入狱,罚作苦工。

    羌虏更加猖獗,攻陷营坞,又互相勾结,扰乱各郡。

    于是官吏人民守在朝廷为段..申诉的数以千计。

    朝廷知道段..被郭闳诬陷,皇帝下诏问段..的情状。

    段..只是请罪,不敢说受了冤枉,京师称段..为长者。

    从罪人中调出来,再任为议郎,升并州刺史。

    当时滇那等诸种羌五六千人侵犯武威、张掖、酒泉,焚烧人民的房屋。

    六年(163),敌寇的势力更加强盛了,凉州几乎沦陷。

    冬天,再任段..为护羌校尉,乘驿马赶到任所。

    第二年春天,羌封眀、良多、滇那等大帅三百五十五人率三千部落至段..军前投降。

    当煎、勒姐种还自集结屯驻。

    冬天,段..将万多人把他们击败,斩了他们的大帅,杀死俘虏四千多人。

    八年(165)春天,段..又进击勒姐种,斩首四百余级,投降的二千多人。

    夏天,进军击当煎种於湟中,段..兵被打败,被围困三天,用隐士樊志张计策,悄悄地黑夜出兵,击鼓还战,大破贼军,杀虏几千人。

    段..穷打猛追,辗转山谷间,从春天到秋天,无日不战,敌人因此又饥又困,各自逃散,北去侵略武威一带。

    段..击败西羌,共斩首二万三千级,获俘虏几万人,马牛羊八百万头,一万多部落投降。

    封段..都乡侯,食邑五百户。

    永康元年(167),当煎诸种又反,集合四千多人,想进攻武威,段..又追击至鸾鸟,彻底击败他们,杀了他们的主帅,斩首三千余级,西羌从此平定。

    东羌先零等自从大败征西将军马贤以后,朝廷不能征讨,经常侵扰三辅。

    后来度辽将军皇甫规、中郎将张奂连年招降,总是投降了,又反叛。

    桓帝下诏问段..说“:先零东羌为恶反叛,而皇甫规、张奂各拥精兵,不能按时平定。

    想要你带兵东讨,不知怎样才合适,可不可以提出些策略呢?”段..上言说“:我看到先零东羌虽然多次叛变,但已经大约有二万个部落向皇甫规投降。

    谁好谁恶,已经分清,剩下的寇虏不多了。

    现在张奂迟迟不前进,可能是怕敌寇外离内合,派兵前往,投降的就会惊恐。

    并且他们自冬到春,集结驻扎不散,人马疲乏病弱,这是一种自亡的形势,只要抓紧招降,可以不发一兵而制服强大的敌人呢。

    我认为狼子野心,不容易用恩德结纳,他们走投无路时,虽然降服,但一收兵,他们又会骚动起来。

    只有用长矛挟胁白刃加在他们的颈上才害怕啊!估计东种所剩三万多部落,靠近塞内,道路平坦,没有燕、齐、秦、赵纵横的形势,但他们长时间骚扰并州、凉州,累次侵犯三辅,西河、上郡,已经各自迁入塞内,安定、北地又单薄危险,从云中、五原,西至汉阳二千多里,匈奴、种羌,全部占领。

    这好比毒瘤暗疾,留在胁下,如果不加诛灭,很快就会长大。

    现在如果用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车三千辆,二三年,完全可击破他们,平定他们,也不用担心用费为钱五十四亿。

    这样,就可以使群羌破尽,匈奴长服。

    迁入塞内郡县的,可以返回本土。

    我想永初年间,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费二百四十亿;永和末,又经七年,用八十多亿。

    花了这么多金钱与时间,还没有杀尽,余孽再起,至今为害,现在如果不暂时疲劳民众一点,那么就永远无安宁之日了。

    我愿意竭尽驽钝之才,敬候节命调度。”皇帝嘉许他,完全听了他的上言。

    建宁元年(168)春,段..带兵一万多人,携带十五天的粮草,从彭阳直往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多,段..的部队害怕起来。

    段..命令军中拉紧弓弦,磨快刀枪,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左右两翼,布置轻骑,激励兵将说“:现在我们离家几千里,前进,事业就成功;逃走,死路一条,大家努力共取功名吧!”于是大呼喊叫,军队应声跳跃上阵,段..驰马在旁,突然袭击,虏军大崩溃,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

    这时窦太后临朝当政,下诏说:“先零东羌历年为害,段..以前陈述情况,认为必须扫灭。

    段..履霜冒雪,白天晚上快速行军。

    身当矢石,使战士感奋。

    不到十天,敌寇逃跑溃散,尸体相连,活捉不少,掳获无法统计。

    洗雪了百年来的败恨,安慰了忠将的亡魂,功劳显著,我极为嘉赏他。

    等到东羌完全平定,应当一起记他的功勋。

    现在暂时赐段..钱二十万,用他家一人为郎中。”同时下令中藏府调拨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任命段..为破羌将军。

    夏天,段..再追击羌出桥门,到走马水上。

    不久,听到消息,虏在奢延泽,于是率轻快部队快速前进,一日一夜走二百多里,早晨追到贼,击败了他们,剩下来的寇虏,逃到落川,又集合起来。

    段..于是分别派骑司马田晏率五千人出其东面,假司马夏育带二千人绕其西面,羌分六七千人围攻田晏等,田晏等与虏寇战斗,虏寇溃散逃走。

    段..急进,与田晏等一起追击于令鲜水上。

    段..士卒又饥又渴,于是命令部队齐头并进,夺其水,虏又溃散逃走了。

    段..尾追其后,虏边战边退,一直追到灵武谷。

    段..披甲率先上阵,战士没有敢于不前的。

    羌虏大败,丢弃武器逃走。

    追击三天三夜,战士的脚走得起了层层厚茧。

    追到泾阳,余寇四千部落,全部分散进入汉阳山谷之间。

    这时张奂上言:“东羌虽破,余种还不易消灭,段..性情轻浮而果敢,担心他吃败仗,难保常胜。

    应当用恩招降,才没有后悔。”诏书下达段..。

    段..又上言说“:我本来知道东羌虽然兵多,但软弱容易制服,所以近陈愚见,想为永久安宁计。

    而中郎将张奂说虏强不易击败,应当招降。

    皇上圣明,相信并采纳了我的无见之言,使我的谋划得以实现,张奂的计策不用。

    事实表明,与张奂所说的相反,张奂于是心怀猜恨。

    信了叛羌的话,而又修改了他们原来的词意,说我的兵多次伤败,又说羌也是秉天之一气所生,是杀不尽的,山谷广大,不可空静,血流遍野,伤和气,招灾祸。

    我想周秦之际,戎狄为害;光武中兴以来,羌寇很强盛,杀也杀不尽,已经投降,又反叛。

    现在先零杂种,反复无常,攻陷县邑,剽劫人物,掘冢抛尸,不管生的死的,都受他们的祸害,老天震怒,借我的手以讨伐。

    从前邢国无道,卫国讨伐它,出兵而天降霖雨,解缓了旱灾;我进军经炎热的夏天,接连不断获得好雨,年岁丰收,人民没有疾疫。

    上占天心,不降灾伤;下察人事,很得人心,所以能够打胜仗。

    自桥门以西、落川以东,原来的官府县邑,连续不断,不是深险绝域的地方,兵车骑兵行走安全,没有伤败。

    张奂为汉朝官吏,身为军官,驻军两年,不能平定寇乱,只想修文,不想用武,招降凶猛的敌人,荒诞无稽的空话,大而无当。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前先零寇边,赵充国把他们迁到内地;煎当扰边境,马援把他们徙到三辅,开始归服,最后还是叛变了,至今为害。

    所以有远大眼光的人,认为这是最可忧患的。

    现在边郡户口稀少,屡次被羌侵害,想要投降的寇虏与平民杂居,正如种植多刺的枳木和棘木于良田中,养毒蛇于室内一样,多么危险啊!所以我遵奉大汉的声威,建立长久的策略,要斩断根本,不能让其再度繁殖生长,原来计划三年的费用五十四亿,现在还刚刚一年,花耗不到一半,余寇已成残焰,不久即可消灭。

    我每奉诏书,军队在外,不可由内指挥,希望完全如这句话说,任我专责,临机应变,不失权宜。”二年(168),诏派谒者冯禅劝说汉阳散羌投降。

    段..认为正是春播时间,百姓都在田野劳动,羌虽然暂时投降,公家没有粮食,羌虏一定再要为盗贼,不如乘虚进兵,势必消灭。

    夏天,段..自己进营,离羌驻扎的凡亭山四五十里,派田晏、夏育率领五千人据守山上。

    羌虏全军发起攻击,厉声问说:“田晏、夏育在这里不?湟中投降的羌都在何面?今天要决一生死。”军中害怕,田晏等激励士兵,拚命大战,打败了羌虏。

    羌军溃散,向东逃跑,又聚集在射虎谷,分兵把守各谷上下门。

    段..计划一举消灭,不使他们再逃散了,于是派千人在西县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阻拦他们。

    分派田晏、夏育率七千人,悄悄地黑夜上西山,构筑阵地,离羌虏一里许。

    又派司马张恺等率三千人上东山。

    羌虏于是发觉了,向田晏等进攻,分别遮堵汲水道。

    段..自己率步兵、骑兵进击水上。

    羌虏退走,因与张恺等挟东西山,挥兵进击,羌虏大败溃散。

    段..追至谷上下门穷山深谷之中,处处击破。

    斩其主帅以下一万九千级,获牛马骡驴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

    冯禅所招降的四千人,分别安置在安定、汉阳、陇西三郡,至此东羌全部平定。

    共一百八十战,斩敌首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用费四十四亿,军士死四百余人。

    段..改封新丰县侯,邑万户。

    段..行军仁爱,士卒有疾病,亲自慰问、裹伤。

    在边境十多年,没有睡过一晚好觉。

    与将士同甘共苦,所以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三年(169)春,召还京师,带秦、胡步兵骑兵五万多人,和汗血千里马,俘虏万余人。

    皇帝派大鸿胪持节慰劳于镐。

    部队到达,授段..为侍中。

    调执金吾河南尹。

    有盗挖掘冯贵人冢,获罪降为谏议大夫,再升司隶校尉。

    段..依附宦官,所以能够保其富贵,与中常侍王甫结为党羽,冤杀了中常侍郑飒、董腾等人,增封四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一万四千户。

    第二年,代李咸为太尉,这年冬因病罢免,再命为司隶校尉。

    过了几年,调颍川太守,征授太中大夫。

    光和二年(179),又代桥玄为太尉。

    在位月余,因日食上奏弹劾自己,官吏上奏检举,诏命收了他的印绶,送廷尉受审。

    这时司隶校尉阳球上奏诛杀王甫,牵连到段..,就在狱中诘问责斥他,段..于是服鸩自杀,家属徙迁往边境。

    后来中常侍吕强上疏,追诉段..的功绩,灵帝下诏段..的妻子儿女归还本郡。

    以前,段..与皇甫威明、张然明,都声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

    陈蕃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

    祖父做过河东太守。

    陈蕃十五岁时,曾住一室,无事可做,而室内外十分肮脏,父亲的朋友同郡人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孩子,为什么不打扫清洁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的垃圾,哪能只顾自己一室呢?”薛勤知道他有澄清天下的志气,非常赞赏他。

    最初,在郡里出仕,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

    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

    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

    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

    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

    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

    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

    郡人周趚,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

    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

    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

    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趚走了,就把床悬起来。

    老百姓赵宣葬亲不闭墓道,住在里面,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他的孝行,州郡几次以礼请他。

    郡里把他推荐于陈蕃,问到他的妻子儿女,知道赵宣的五个儿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

    陈蕃于是大怒说“: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不肖的人,也应该努力做到。

    并且祭祀不须次数太多,太多,反而不敬。

    你现在睡在墓中,在墓中养儿育女,欺世盗名,迷惑群众,污辱鬼神,岂有此理!”于是办了他的罪。

    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

    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

    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

    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研究要派军队去打,皇帝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

    陈蕃上疏辨驳,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海内人民,如释重负,官吏抚养百姓,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

    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那些为政乖乱,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盗贼自然可以平息啊!又,三署郎官二千多人,三府里的属官超过规定限额还未加任用,只应该选择好的授予官职,那些昏庸不法的挑出来不要他们。

    这样,哪里还要您下诏权宜推举人才,因而助长请托的风气呢?”因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被外放为豫章太守。

    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

    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

    升任大鸿胪,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

    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

    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宫内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奉事社稷的,一切为了社稷;奉事人君的,一切为了得到人君的欢喜。

    现在我蒙皇上的恩宠,位在九卿,见到皇上有不好的地方而不劝谏,那就不过只在图得皇上的欢喜而已。

    诸侯上象二十八宿,垂象在天,下应分土,藩屏王室,汉高祖约法,不是功臣不得封侯。

    可是,听说您追记河南尹邓万世的父亲邓遵的微小功劳,重新授给尚书令黄隽的先人已绝封的爵位,内侍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受赏,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不考核实际功勋,以至一家之内,封侯的有几个人,所以日月失度,阴阳错乱,稼禾不熟,民财不丰。

    我知道封事已经进行,说了也无济于事,但衷心希望皇上到此为止。

    又近年征税,百姓十分之五六受到伤害。

    万人饥寒,生活困难。

    然而宫女数千,吃肉穿绮,油脂粉黛等各种开支,不可统计。

    俗语说‘:盗不过五女门’,是因为女儿多使家里贫穷。

    现在后廷宫女,难道不会把国家弄贫吗?所以倾宫的宫女出嫁了,天下的风气也转变了。

    楚女在西宫发愁生怨,把她们收在一起,而不亲近,一定要生忧愁之感,招致并隔水旱之困。

    监狱是用来禁止违法乱纪的,官吏要称职治理。

    如果执法不公平,做官的不得人,国家的政治就要遭到损害。

    使天下的人都说监狱是由于民怨而兴起的,爵位是因为行贿才得到的。

    不又臭又脏,哪里飞来苍蝇呢?您应采访得失,择忠从善,下诏把选举人才这类事交给尚书、三公办理,使奖赏处罚,各有主管,这难道不是值得庆幸的吗?”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放出宫女五百人,只赐封黄隽为关内侯,邓万世为南乡侯。

    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

    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有助祭祀,用来敦孝敬之情。

    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

    所以皋陶教训舜‘无教逸游’,周公教训成王‘无..于游田’。

    虞舜、成王尚且要以此为戒,何况德行不及二主的呢!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有‘三空’的困厄呢。

    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所谓‘三空’。

    加上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怎么能耀武扬威,醉心于车马驰骋的场面呢。

    又,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

    齐景公想去观海,去琅笽,晏子对齐景公叙述了百姓不爱听旌旗舆马的声音,摇头皱眉的情况,景公因此不去了。

    周穆王想周行天下,任心所为,到处都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为他读《祈招》之诗,用以阻止他的这种思想。

    真正痛恶游乐的害人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

    自从陈蕃作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转调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

    陈蕃辞让说“: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文章,我不如太常胡广;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

    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癆刑徒李膺。”桓帝不许。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

    大司农刘..、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

    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

    反复申诉,词意恳切。

    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

    当时小宦官赵津、南阳大恶霸张汜等人,奉侍宦官,仗着他们的权势作恶犯法,太原、南阳二郡太守刘王质、成缙审讯他们,虽有皇帝赦免他们的命令,但仍然讯问到底,处死了他们。

    宦官们对他们怀恨在心。

    官吏秉承意旨,于是上奏皇帝,刘王质、成缙罪当处死。

    又,山阳太守翟超没收了中常侍侯览的财产,东海相黄浮处死了下邳县令徐宣,翟超、黄浮都受了髡钳之刑,被押往左校劳役。

    陈蕃和司徒刘矩、司空刘茂一起劝谏皇帝,请求宽免刘王质、成缙、翟超、黄浮等人,桓帝不高兴,官吏弹劾他们,刘矩、刘茂不敢再说什么了。

    陈蕃独自上疏。

    说“:我听说齐桓公修霸业,主要在修治内政,《春秋》对于鲁国,微小的过错,也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先自己修养好,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

    现在贼寇在外猖獗,是四肢的病痛;但内政紊乱,却是心腹的祸患。

    我睡觉睡不着,吃饭吃不饱,实在担心一天比一天亲近您身边的人,讲献忠言的人日益被疏远,内部祸患越来越严重,外部灾难正在加深。

    皇上以列侯继承皇位。

    小家蓄产百万的财富,子孙还耻于失去先人的产业,何况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想懈怠不自重吗?真的不爱惜自己,不应当想想先帝得天下的勤苦吗?从前梁冀一门五侯,祸害遍天下,上天启发您圣明的思想,把他们收捕处死,天下的舆论,是希望社会稍得平安。

    那些明显的鉴戒就在眼前,覆车的教训犹如昨日,可是宦官的权势,又互相鼓动勾结。

    小宦官赵津、大恶霸张汜等人任意贪污、残暴,阿谀奉承您左右的宠臣,前太原太守刘王质、南阳太守成缙,收捕处决他们,虽说赦后不当处死,推求他们的真心,在于为您除去虚假。

    那么您又有什么可生气的呢?小人道长,迷惑了您,使您大发雷霆。

    如处刑责罚,已经太过了,何况处以极刑致令杀戮呢?又,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守法,疾恶如仇、翟超没收侯览的财产,黄浮处决徐宣,两人都因此获罪受刑,得不到您的赦免宽恕,侯览为非作歹,只没收他的财产已属万幸,徐宣犯有罪过,死有余辜。

    以前丞相申屠嘉叫来文帝宠臣加以斥责,洛阳令董宣当面斥责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文帝向申屠嘉请求免杀邓通,光武帝还重赏了董宣,没有听说对这两位大臣因独断专行而加以处罚。

    现在您身边的那些小臣们,恶意伤害党人,随便罗织捏造罪名,致刘王质、成缙于冤狱。

    听到我的这些话,您的宠信又要号哭申诉了。

    您应该断绝堵塞内侍宠臣干预政事之源,接受尚书们到朝廷和尚书省办公,公卿大官,每五天朝会一次,选用清正高尚的人,罢免斥退邪恶之流。

    这样,天在上和顺,地在下润洽,美好的符瑞,难道还遥远吗?您虽厌恶我的话,但凡是帮人主的,都有自强的心,所以敢于冒死陈奏。”桓帝看了他的奏章,更加恼怒。

    一点也没有采纳。

    朝廷不少人恨了他。

    宦官因此更加痛恨陈蕃,他选举出人才送上奏章,宦官立即借皇帝的名义斥责退回,他属下的长史以下许多官吏多被借故治罪,因为陈蕃是当代名臣,还不敢加害他。

    刘王质字文理,高唐人、成缙字幼平,陕县人。

    都以经术著名,在官敢于说直话,对于一些坏事,多有抨击。

    有名当时,都死在监狱中。

    延熹九年(166),李膺等人由于党人事件被关进监狱受审。

    陈蕃因而上书极力劝谏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信赖辅佐大臣;亡国之君,不愿听大臣的直话。

    所以汤、武的兴,是因为有伊尹、吕望这样的贤臣;桀、纣的昏乱,以致灭亡,是因为不得人。

    由此说来,君王是首领,臣子是股肱,同体相互为用,为好为恶。

    我看到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人刚正清白,死心塌地为国家。

    因为忠直,违反了您的意旨,横遭拷打审讯,有的被禁锢隔绝,有的或死去或流放到他们不该去的地方。

    堵住天下的嘴,将全社会的人变成聋子瞎子,这与秦朝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从前周武王灭了商朝,在商朝忠臣的家门树立标志,为他们培修坟墓。

    现在您执掌大政,首先杀害贤明忠诚的大臣,对待好人为什么这样刻薄,对待坏人为什么又那样优厚?谗谄之人,花言巧语,似乎说得实在,使听的人迷惑,看的人迷糊。

    吉凶之见,在于识善,成败之机,决定于听言。

    人君,统管国家的大政,掌握四海之内的纲纪,举止进退不可违背先圣的法度和道德规矩。

    错话出口,就会扰乱四面八方,何况用有髡刑治无罪于狱中,杀无辜于街市呢!从前夏禹巡狩苍梧,看见街上杀人,就下车哭着说:‘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所以夏禹很快就兴盛起来。

    又,青州、徐州炎热干旱,五谷不收,百姓背井离乡,连粗粮也不够吃。

    然而宫女充满后廷,国家财富为她们花费净尽,外戚私门,贪财受贿。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俸禄与公室无关,政令出于大夫’。

    从前春秋之末,周朝的德泽衰微,几十年没有见到什么灾异,这是为老天爷所抛弃了。

    老天爷对于汉朝,还是眷念不忘,所以加意表示变异,启发皇上。

    铲除妖人孽种,关键在您加强自己的修养,我居三公之位,担心自己责任重大,不敢空受俸禄,贪生保命,坐观汉朝天下兴亡。

    我的建议如蒙采纳,即使杀了我,身首异处,我也不以为恨。”桓帝不高兴陈蕃说的话直切,借口陈蕃辟举选用的人才不适当,于是罢免了他。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下诏书说:“百姓生来就要立君,以管理他们。

    还必须有贤良的辅佐大臣,来巩固王家大业。

    前太尉陈蕃,忠诚清正,为人坦荡,现在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

    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奖功以劝善,表扬义烈以激励风俗,没有不报之德行,正如《大雅》所咏叹。

    太傅陈蕃,辅佐先帝,担任京官多年,既忠且孝,德行为本朝第一,直言忠谏,到老不辍。

    现在封陈蕃为高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辞让,说:“使者到我家,授我高阳乡侯印绶,我真是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我听说谦让,这是立身的光采,德行的显著。

    然而不敢盗取为名,我想割地封侯,主要表彰功德,我反复思考,前后历任职务,并没有特别好的功绩,合也食禄,不合也食禄。

    我虽说没有廉洁之行,还是羡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的高尚品德。

    如果受爵不辞让,厚着脸皮接受,使皇天震怒,灾害降于老百姓,我也置身何处呢?只想皇上可怜我老朽,戒在贪得。”窦太后不许,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

    起先,桓帝想立宠爱的田贵人为皇后,陈蕃认为田氏出身卑微,窦氏是良家大族,争立窦氏很坚决,桓帝不得已立窦氏为皇后。

    所以窦太后执掌朝政后,任用陈蕃。

    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

    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

    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而他们的爪牙,大都贪婪暴虐,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

    陈蕃认为自己既顺从人们的心愿,又对太后有过功德,认为自己的目的一定可实现,于是先向太后上疏。

    说“:我听说说话不正直,行为不端正,那就是欺骗上天,辜负世人。

    直言尽意,会受到那群凶恶坏蛋的仇视,马上会招致大祸。

    掂量两者,我愿得祸,不敢欺骗上天。

    现在京师舆论沸腾,道路喧哗,说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人与赵娆夫人等各位宫中女官一起扰乱天下,追随他们的升官,反对他们的,就受到惩罚。

    现在满朝大臣,就像河中的浮木,东漂西浮,贪图禄位,惧怕被害。

    您不久前开始摄政的时候,顺从天意,实行诛罚、苏康、管霸都被治罪处死。

    当时天地清明,人、鬼都高兴,为什么才过几个月您又放纵左右侍从?大恶大奸,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

    如果现在不马上处决他们,一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祸害实难逆料。

    希望把我的奏章给您左右的人看,并让天下那些坏家伙知道我痛恨他们。”窦太后没有采纳,朝廷里听说了的没有不震惊的。

    陈蕃因与窦武商量,语在《窦武传》。

    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喊:“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反叛乱,怎么说窦氏不守臣道呢?”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正好听到了他的话,就斥责陈蕃说:“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什么功劳,而兄弟父子一门三人封侯?另外,他弄走很多宫女,饮酒作乐,一月之内,搜括财富以亿计。

    大臣如此,这是臣道吗?你是国家的栋梁,徇私枉法,结成朋党,还到哪里捉贼子?”于是命令逮捕陈蕃。

    陈蕃拔剑大声喝叱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

    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捉了陈蕃关进宦官掌管的北寺狱中。

    宦官的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陈蕃“:死老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当天就杀害了他,把他的家属流放到比景,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陈蕃的朋友陈留人朱震当时作钅至县县令,听到消息,弃官哭祭陈蕃,收葬陈蕃的尸体。

    把陈蕃的儿子陈逸藏在甘陵境内。

    事情被发觉后,朱震被捕入狱,全家人被关押起来,朱震受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说出陈逸的去向。

    陈逸因而得以逃脱。

    后来黄巾发难起事,朝廷大赦党人,于是把陈逸找出来,后来陈逸官至鲁相。

    朱震字伯厚,最初作州从事,上书揭发济阴太守单匡贪赃罪,而且牵涉到单匡的哥哥中常侍车骑将军单超。

    桓帝下令拘捕单匡,交廷尉审讯,并斥责单超,单超到监狱认罪。

    三府有谚语说“: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

    他们并不是不能洁身自守,避世隐居,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离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

    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

    到遇上桓帝和窦太后交替之际,为窦武出谋划策,自己认为这是千载难遇的机会。

    他们所追求的伊尹、太公辅佐君王的业绩,多么严正啊!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汉代大乱,但不灭亡,一百多年间,是陈蕃等人的力量呀。

    王允传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

    世世代代为州郡官。

    同郡郭林宗曾经见王允,大为赏识,说:“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啊。”就与他结为知己。

    年十九,为郡吏。

    当时小黄门晋阳赵津贪横跋扈,为一县的大患,王允把他收捕杀了。

    赵津的兄弟谄媚宦官,借以诬诉,桓帝震怒,召太守刘王质投入监狱而死。

    王允送刘王质丧还平原,整整三年,然后回家。

    再出仕,郡里人路佛,年轻无操行,太守王球召他补吏,王允胆敢触犯王球,力争不可,王球发怒,收捕了王允,想把他杀了。

    刺史邓盛知道了,驰马传令举为别驾从事。

    王允由此著了名,路佛却因此被废弃了。

    王允年轻时好大节,有志为国立功。

    经常诵读经传,早晚学驰马射箭。

    三公都征召他,按司徒高第任侍御史。

    中平元年(184),黄巾贼暴动,王允被特选任豫州刺史。

    他征荀爽、孔融等人为从事,上书解除党禁。

    讨伐黄巾别帅,大胜。

    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亻..等受降黄巾贼几十万人。

    在贼中得到中常侍张让宾客的书信,与黄巾来往,王允彻底揭发其奸情,报告了朝廷。

    灵帝发怒,责斥张让,张让叩头请罪,灵帝居然没有治他的罪。

    张让却怀恨在心,因事中伤王允,第二年,逮捕入狱。

    遇着大赦,仍为刺史。

    仅仅十天,又因他罪被捕。

    司徒杨赐认为王允德行高,不想使他经受痛苦侮辱,于是派宾客告诉他说:“君因张让的事,一月再次征召,凶祸不可估量,你应当深思熟虑。”又各从事好气决勇的,都流着眼泪奉药与王允。

    王允厉声说:“我为人臣,犯了皇上的罪,应当服极刑以谢天下,难道可以饮药求死吗?”投杯起身,径上囚车。

    既至廷尉,左右的人都催促处理其事,朝臣没有不叹息的。

    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盟上书请说:“人君内视反听,有自知之明,忠臣就竭诚以事皇上,对贤者宽其小过,奖励他的才能,义士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孝文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晋悼公原宥了魏绛的罪过。

    王允是按特选任用的。

    杀戮叛逆,抚慰归顺,不到一个月,州境扫清。

    正想列举他的功勋,报请朝廷加爵赏赐,却因奉事不当,应处极刑。

    责斥轻,处罚重,有失众望。

    我等位在宰相,不敢默不作声。

    我们的确认为王允应该蒙三槐之听讼,以明忠贞之心。”奏上皇帝,得以减死论罪。

    这年冬天大赦,王允却不在赦宥之内,三公又再次为他说话。

    到第二年,才得到获释。

    这时宦官横暴,偶有小怨小忿,就要遭到他们害死。

    王允怕不免遭宦官陷害,于是改名换姓,流浪河内、陈留间。

    灵帝逝世,奔丧回京师。

    这时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找了王允商量,请他任从事中郎,调河南尹。

    献帝继位,任为太仆,再调署理尚书令。

    初平元年(190),代杨彪为司徒,还是署理尚书令。

    董卓迁都关中,王允把全部兰台、石室图书秘纬中重要的收集起来带到关中。

    到了长安,都分类条上。

    又收集汉朝旧事应当施用的,都一一奏上。

    经籍得以保全,王允是有功的。

    当时董卓还留在洛阳,朝政大小,都托王允处理,王允假情屈意,惟命是从,董卓也信任王允,不生乖疑之心,所以能够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天子、朝臣,内内外外,没有不依靠他的。

    王允看见董卓的祸毒日深,篡夺帝位的逆谋已经露出来了,暗内地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谋议共同杀掉董卓。

    于是奏请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都带兵出武关道,以讨伐袁术为名,实际上是想分路征讨董卓,然后拥天子还洛阳。

    董卓怀疑,留王允,王允于是引士孙瑞为仆射、杨瓒为尚书。

    二年,董卓回长安,叙入关的功劳,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允坚决辞让不接受。

    士孙瑞说王允:“谦虚俭朴,这要看时间行事。

    您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您独突出自己高节,不受封爵,难道是胡里胡涂,与人相混不显露自己的办法吗?”王允接受了他的意见,受二千户。

    三年春,一连落雨六十多天,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老天爷放晴。

    再次商讨诛杀董卓的事。

    士孙瑞说“:自从岁尾以来,不见太阳,久雨不晴,月犯执法星,彗星孛星仍现,白天阴,晚上阳,雾气相侵,这是其应短促完结,从内部发动的胜利。

    机不可失,您赶快图谋吧。”王允认为士孙瑞说的对。

    于是暗暗地结合董卓将吕布,使他为内应。

    正值董卓入朝贺献帝病愈,吕布因得间杀了董卓。

    语在《董卓传》。

    王允开始想赦免董卓的部属,吕布也多次劝王允。

    但王允终于怀疑,说:“这些人无罪,只是跟着董卓罢了。

    现在如果认为他们是恶逆特赦免他们,那正好使他们自己疑惑起来,这不是使他们安定不动的办法。”吕布又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公卿、将校,王允又不准。

    王允平日却看不起吕布,以剑客对待他。

    吕布也认为自己有功劳,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渐渐与王允不和了。

    王允性情刚烈,疾恶如仇。

    开始怕董卓这只豺狼,所以压抑自己,屈志相从。

    董卓被歼灭之后,自己认为再没有什么患难了,在公共场合,很少温润的颜色,主持正道持重,不用权宜之计,因此在他下面的人,也不很拥护他。

    董卓的将校及在职的多是凉州人,王允研究把原来董卓的部队撤销。

    有人对王允说:“凉州人一向怕袁氏而畏关东,现在如果一旦撤销,关东就必然人人自危。

    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带领这支部队,从而使留在陕地安抚他们,慢慢地与关东通谋,观察其变。”王允说:“不然,关东举义兵的,都是我的人啊。

    现在如果距险驻兵陕地,虽然可以安抚凉州,使关东发生疑心,这是极不可以的。”当时百姓谣言,会全部诛杀凉州人,于是互相恐惧骚动。

    在关中的,都拥兵自守。

    并且互相转告说:“丁彦思、蔡伯喈只因与董公相好,就都被株连获罪。

    现在既然不赦免我辈,又想把部队撤销,今天撤销,明天我们就为鱼肉,听人宰割了啊!”董卓的部属将李莈、郭汜等先前将兵在关东,因此不自安,于是共谋为乱,围攻长安。

    城破,吕布逃走。

    吕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您可以走了吗?”王允说“:如果得到皇上的保佑,上安国家,是我的愿望。

    不然,就以身殉国。

    皇上幼小,靠我而已,遇患难,图侥幸逃避,我不忍啊。

    多多拜托关东诸公,要以国家为念。”起先,王允用同郡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

    当时三辅百姓炽盛,兵多,粮食也多,李莈等想杀掉王允,害怕二郡为患。

    于是先征召宋翼、王宏。

    王宏派使者说宋翼“:郭汜、李莈因我二人在外,所以没有危害王允。

    今天我们应征,明天一定皆遭族灭,有什么主意呢?”宋翼说“:虽然祸福不可料,但王命不可逃避啊。”王宏说:“义兵之所以汹汹,在于董卓,何况他的党羽呢?如果率领部队共同讨伐君主身边的恶人,山东一定会响应,这是转祸为福之计。”宋翼不从。

    王宏一个人不能独立,于是就都应征,把他们送到司法机关。

    李莈于是逮捕王允及宋翼、王宏,都处以极刑。

    王允这时五十六岁。

    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杀害,只有兄子王晨、王陵得以逃归乡里。

    天子悲痛,百姓丧气,没有敢于去收王允尸体的,独有旧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

    王宏字长文,年轻时有气力,不注重小节。

    开始作弘农太守,审讯郡里有奉侍宦官买爵位的,虽然官位到了二千石,都收捕拷打,杀了几十人,威震邻郡。

    平日与司隶校尉胡种有矛盾,王宏下狱,胡种就急不可待把他杀了。

    王宏临死时骂说“:宋翼是蠢儒,不足与谋大事。

    胡种幸灾乐祸,祸害要降临他的。”胡种后来睡觉常见王宏用杖打他,因而发了病,不几天就死了。

    后来迁都许昌,天子思念王允的忠节,改葬王允,派虎贲中郎将奉命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他本官印绶,送还本郡。

    封王允孙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士孙瑞字君荣,扶风县人。

    很有才干谋略。

    士孙瑞因王允自专讨伐董卓的功劳,归功王允,不受封侯,所以得以免于一死。

    后为国三老、光禄大夫。

    三公出缺,杨彪、皇甫嵩都让位给士孙瑞。

    兴平二年(195),从天子驾东归,被乱兵杀死。

    赵戬字叔茂,长陵县人,性情质朴正派,有谋略。

    永平中,为尚书,管选举。

    董卓多次想私让他干什么,赵戬坚决不听,严词厉色。

    董卓发怒,把他叫去准备杀他,大家都害怕,赵戬言词形貌不改常态。

    董卓后悔,把他释放了。

    长安大乱,客居荆州,刘表以厚礼待他。

    曹操平定荆州,辟举他。

    握着赵戬的手说:“恨相见太晚了。”死于相国钟繇长史任上。

    史官评论说:士大夫虽然立身处事以正,但也不妨用权谋相济。

    如王允推重董卓而引用他的权威,乘其不备而治其罪,当时,天下安泰啊。

    终究没有被猜忤成罪的原因,是知道他一片诚心,本于忠义。

    所以王允推重董卓不能叫做失正,分权不能叫做随便采取的措施,乘其不备不能叫做诡诈。

    等到谋划实现,就归于正,而不用谋了。

    党锢列传序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说人的好恶本性是相同的,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使人的性情与操守相差很大。

    所以有德行的人,教人修养品性,克服放荡行为,交朋友谨慎,控制偏颇,遇事平正。

    虽然人的情志千差万别,文与质也不相同,至于培养成材,振兴风俗,道理是相同的。

    周末乱世风俗浮薄诈伪,国家上下失序,纲纪废弛,还有人假借行仁的名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靠义气来使事业成功。

    行为举动合于法度,凶狠粗暴的人,也不得不屈服;一句话说得不在理,下贱无知的人,也能体察得到。

    从前明达的人遗留下来的东西,是值得学习的。

    霸德衰坏,欺诈发生。

    强的凭决胜称雄,弱的因诈劣受屈。

    以至有的因出了半个主意得了万金,有的因进一言受赐珍宝。

    有的出身平民做到大官,升为卿相。

    能说会道,有智谋的人,卖弄才华图取功名富贵的,不约而至。

    从此爱尚相争,与时推移,这种风气不可挽回,流弊不能反正。

    到汉高祖仗剑而起,崇尚武力的人勃然兴起,法令宽松,礼仪也简阔不密,继承信陵、平原、春申、孟尝四君的流风,人人怀抱侵慢在上之心,轻死生,重义气,有怨有德,必相报答;命令行于私家,大权掌握在匹夫的手中,任侠一流,成了社会风俗。

    自从汉武帝以后,推崇儒学,经术之士比比皆是。

    以至有石渠阁议论六艺的争辩,与我的意见相合的结为朋党;不合的攻击之。

    讲求文学的人,这时最盛。

    到了王莽专权诈伪,终于篡夺了汉朝的皇位。

    忠于汉朝胸怀正义的,以替王莽做官为耻的,以隐居为光荣,甘心贫困。

    虽光武中兴,汉德重新建立起来,而明哲保身,方正自持,仍使众人羡慕袭蹈。

    仕与不仕的大节,为时论所重!到了桓帝灵帝的时代,君主荒乱,政治腐败,国家的命脉掌握在宦官手里,读书人认为同他们在一起可耻。

    所以平民百姓,愤愤不平,处士们放肆议论,标榜名节,彼此褒扬,评比公卿,议论执政的得失,刚正不阿的风气于是大行。

    上面喜好的,下面更喜好。

    要矫正枉曲,一定要过直。

    道理就是这样的啊!如范滂、张俭等,清政疾恶,终于陷入党锢之祸,难道不是这样吗?从前,桓帝为蠡吾侯,从甘陵周福学习,做了皇帝,提拔周福为尚书。

    当时与周福同郡的河南尹房植在朝廷里很有名,乡里人做了两句歌谣:“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的宾客,互相讥刺,于是各结朋徒,慢慢地成了怨尤。

    由是甘陵分为南北部,党人的名,就从此开始有了。

    后来,汝南太守宗资举用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缙也委任功曹岑日至,二郡又作歌谣说:“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

    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缙但坐啸。”因此流言转入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贾伟节是首领,都与李膺、陈蕃、王畅彼此推重。

    学中流言说“: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又渤海公族进阶,扶风魏齐卿,都敢说敢讲,不怕豪强。

    从公卿以下,没有不怕他们指责的,纷纷到门结纳。

    当时河内张成擅长占候术,根据四方四隅的风,以占吉凶。

    他推算朝廷将有大赦,于是教儿子杀人。

    李膺为河南尹,督促收捕张成。

    不久,遇上朝廷赦罪免予收捕,李膺更加气愤,逮捕处死。

    起先,张成用星相之术交结宦官,皇帝也曾经问讯过张成的占卜情况。

    张成的弟子牢..因此上书诬陷李膺等人收养太学游士,交结各郡的诸生,兴风作浪,结为朋党,诽谤朝廷,搞乱风俗。

    于是天子发怒,颁布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同仇敌忾。

    于是逮捕了李膺等人。

    供辞所连及的陈萛之徒共二百余人,有的逃跑没有捉到的,都悬赏捕捉。

    派人四出搜捕,道路络绎不绝。

    第二年,尚书霍..、城门校尉窦武等人都上表请求皇上重新考虑,皇上的怒意稍为缓解了。

    于是被捕的人都免罪送回农村,终身不得录用。

    党人的名字写在王府。

    自此以后,正直的人被废弃不用,坏人臭味相投,勾结一起。

    海内追求高风亮节的人互相标榜,指天下的名士,定出标号。

    上叫“三君”,次叫“八俊”,三叫“八顾”,四叫“八及”,五叫“八厨”,与古时候的“八元”、“八凯”相似。

    窦武、刘淑、陈蕃称“三君”。

    君,是说为一世所宗。

    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魏朗、赵典、朱..称“八俊”。

    俊,是说人中的英杰。

    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称“八顾”。

    顾,是说能够用自己的道德品行为人拥护,张俭、岑日至、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称“八及”。

    及,是说能够引导别人宗仰。

    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称“八厨”,是说能够用钱财救人。

    又张俭乡人朱并,按照中常侍侯览的意旨,上书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别立名号,共为朋党,企图危害国家。

    以张俭及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朱楷、田..、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为“八及”,刻石立于郊外。

    共为朋党,张俭是太帅。

    灵帝下诏逮捕张俭等人,但诏书上不写朱并的名字。

    以示保密。

    大长秋曹节因此示意有关官员上奏逮捕前党人先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额、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阴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一百多人,都死在狱中。

    其余的有的在被捕之前就死了,有的逃跑了没被捉捕。

    自此以后凡是有怨恨的,彼此陷害,稍微有点私怨的,都被划入朋党。

    又州郡跟着上面的意旨,有的根本没有与他们有来往,也遭到株连。

    被杀、谪徙、废禁的有六七百人。

    熹平五年(176),永昌太守曹鸾上书大声疾呼为党人伸冤,说得正当切合事实。

    帝看了奏书大怒,马上下诏司隶,益州以槛车逮捕曹鸾,送槐里狱打死。

    于是再下诏州郡更考查党人门生、旧部下、父子兄弟,在位的,撤职,禁止做官,牵涉五代。

    光和二年(179),上禄长和海上书说“:礼,从祖兄弟分居,财产也分了。

    恩义已轻,居丧也属于疏远之末,现在党人禁锢到五族,已不合典训之文,父子兄弟,罪不牵连;又违反了经常的法令。”帝看了后醒悟过来了,党锢自从祖以下,都得到解除。

    中平元年(184),黄巾贼起,中常侍吕强对帝说:“党锢这长时间,人情多不服。

    如果长此不赦罪,容易与张角合谋,变乱一大,后悔无救了。”帝被他说得害怕了,于是大赦党人,被处死迁徙的家属,都回到原来的郡里。

    后来黄巾大乱,政府分崩离析,国家的纲纪文章荡然无存了。

    总计朋党事件,开始于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四海之内,人民水深火热,流离失所,二十多年,所有受连累的都是天下的好人。

    刘淑传刘淑字仲承,河间郡乐成县人。

    祖父刘称,司隶校尉。

    刘淑年轻时学明《五经》之后,就隐居不仕,立精舍讲授,学生常达几百人。

    州郡以礼相请,五府连辟,都不去。

    永兴二年(154),司徒种詗推举刘淑贤良方正,他托病辞谢。

    桓帝听见刘淑高名,责斥州郡,用轿子把卧病的刘淑抬到京师。

    刘淑不得已去了洛阳,对天子所问,对答为天下第一,授以议郎。

    刘淑又陈述时政的得失和灾异之所以发生,都有效验。

    再升尚书,采纳忠言,向天子建议,多有补益。

    又升侍中、虎贲中郎将。

    向皇上上疏认为应当罢斥宦官,言词急切,天子虽然没有采用,也没有加罪他。

    因刘淑是宗室的贤者,特别对他敬重,遇到有疑惑不易决断的事,经常秘密地问他。

    灵帝即位,宦官诬陷刘淑与窦武等通谋,把他投入监狱,刘淑自杀而死。

    李膺传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

    祖父名..,安帝时任太尉。

    父亲名益,任赵国相。

    李膺性格孤高,不善交际,只把同郡的荀淑、陈萛当作师友。

    当初李膺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举为高第。

    再升为青州刺史。

    郡守县令害怕李膺的威严与明察,大多听到李膺来青州的消息就弃官走了。

    李膺又被征召,再调任渔阳太守。

    不久又转任蜀郡太守,因母亲年老请求不就职。

    调任护乌桓校尉。

    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冒矢石,每次打败他们,赶走他们。

    敌人非常畏惧。

    因公事免官,回家乡纶氏县居住,教授学生常达千人。

    南阳人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谢绝了他,不接受。

    樊陵后来依靠阿谀攀附宦官,得到了太尉的高位,被有节操的人所羞耻。

    荀爽曾经去拜访李膺,就便为李膺赶车,回来高兴地说:“今天居然为李君赶车了。”李膺被人敬慕到了这种地步。

    桓帝永寿二年(156),鲜卑侵犯云中,桓帝听说李膺有才能,于是又征召他作度辽将军。

    先时,羌人掳掠到疏勒、龟兹,多次侵扰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百姓多次遭受他们的祸害。

    自从李膺到达边境,听到消息就都畏惧屈服了。

    以前掳掠的男女,统统送还到边境。

    从此以后,李膺的声威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桓帝延熹二年(159),受征召,又升作河南尹。

    这时宛陵的大姓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贪污之罪行极多,无奇不有,郡舍厕所中奇巧之物,也用车子拉了回家。

    李膺上表要审查他的罪行,羊元群贿赂宦官,李膺被判为诬告,反坐发配到左校劳作。

    起先,李膺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等同心同德,检举惩处那些奸邪得宠的人,冯绲、刘..这时也犯罪被发配到左校劳作。

    司隶校尉应奉向皇帝上书替李膺等人申诉。

    说:“从前秦观宝于楚,昭奚恤使各位贤臣居坛请秦国的使人观看,秦国的使者看了,回到秦国说:‘楚国多贤臣,不可侵犯。

    ’梁惠王以照车辆之珠为宝,齐威王回答他四个贤臣是他的宝。

    惭愧不乐而去。

    那些忠贤的武将,才是国家的心腹。

    私心认为左校刑徒前廷尉冯绲、大司农刘..、河南尹李膺,执法严正,揭举坏人,按法处理,老百姓都认为不错,从前季孙行父亲自违犯君命赶走莒仆,不过大舜功二十分之一而已。

    现在李膺等人守御边境,奋不顾身,尽力而获罪,皇上全不听察,使他们为坏人诬谄,使忠臣与大恶同罪。

    自春到冬,不见原恕,远近的人,为之叹息。

    立政的首要,记功劳,忘过失,所以汉景帝不以安国为徒犯,任命他为二千石。

    宣帝征召逃亡犯张敞为冀州刺史。

    冯绲从前讨伐蛮荆,与吉甫等功。

    刘..多次临督司,奏劾梁冀的弟弟梁..,有刚亦不吐,柔亦不茹的大节。

    李膺威著幽、并,遗爱远渡辽海以外。

    现在三边不安宁,王师未动。

    《易》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乞原宥李膺等人的罪,防备没有想到的祸患。”奏上,全部免了对他们的处罚。

    李膺再次升官,又被任命作司隶校尉。

    这时张让的弟弟张朔当野王县县长,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至杀害孕妇,他听说李膺十分威严,畏罪逃回京师。

    就躲在他哥哥张让家中,藏在夹柱中。

    李膺知道了这个情况,率领吏卒拆破夹柱捉拿了张朔,交付洛阳监狱。

    录供完了,就杀了他。

    张让向皇帝诉冤,诏召李膺入殿,皇上亲到廊上,责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就施行死刑。

    李膺答说“:从前晋文公捉拿卫成公回到京城,《春秋》肯定他是对的。

    《礼记》上说‘:官宦子弟犯了罪,国君即使说宽赦他,官吏也严守法律不听从。

    ’从前孔子做鲁国的司寇七天就杀掉了少正卯。

    如今我到职已满十天,私心害怕因办事迟滞造成过失,没有想到却获了办案过速的罪。

    我的确知道自己的罪责,死期就要到了。

    特请求宽留我五天,限期灭尽大恶,回来受烹煮之刑,这是我生的本愿啊!”皇帝没有再说什么,回过头来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什么过失?”便打发李膺出去。

    从此各个黄门、常侍都屈身敛迹不敢出声气,休假也不敢再出宫廷。

    皇帝诧异地问是什么原因,都叩头流泪说:“怕李校尉。”这时,朝廷一天比一天紊乱,纲纪败坏,李膺独自保持风采,凭借声名自我清高。

    读书人有被他接待的,叫做登龙门。

    到遭受党祸时,该当察究核实李膺等的罪状,经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案验,太尉陈蕃拒绝受理。

    说:“现在考纠案验的,都是海内人们赞誉的忧心国事忠诚无私的大臣。

    这样的人即使下传十世还是应该宽恕他们,难道有罪名不明就逮捕拷打吗?”不肯在案卷上签名。

    皇帝更加发怒,就把李膺等下到黄门北寺狱。

    李膺等人案件牵涉到一些宦官子弟,宦官大多畏惧,请求皇帝按照天时赦免。

    于是大赦天下,李膺免官回故乡,住在阳城山中。

    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李膺的道德高尚,朝廷污秽肮脏。

    到陈蕃免去太尉,朝廷和一般士大夫有意要李膺任太尉之职。

    荀爽担心李膺名气太高而惹祸,想让他容忍保全性命于乱世,写信给他说:“很久没有听到您循循善诱的教训,陟岵瞻望,一日如一年(荀爽把李膺作为自己的父亲看待),知道您因直道不容于当世,以山水为乐,家于阳城。

    相距不远,道路也平垣,本当马上去拜访的,因为身体有病,未能成行。

    近来听说皇上发怒,贬谪罢免大臣陈蕃,人鬼同谋,认为天子当贞观二五,利见大人,不想夷卦日之初出,其明未朗,虹霓扬辉,弃君子,同小人。

    当今天地气闭,贤人隐,休废而否塞,聪明之士,看见险难,投身远害。

    虽然少点名望,却符合自己的私愿,想您很欢欣,不以为恨的。

    希望您无事养神,隐居衡门,任其浮沉,与时俯仰。”不久,桓帝逝世,陈蕃担任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同主持朝政,合谋诛杀各个宦官,引荐任用天下名士,便以李膺任长乐少府。

    到陈蕃、窦武失败,李膺等人又被免官。

    后来张俭事件发生了,逮捕有牵连的党人。

    同乡的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李膺回答说:“事君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

    这是我的节操。

    我已经六十岁了,死和生都由命中注定,跑到什么地方去呢?”便主动到皇帝诏令指定的监狱中去,被拷打死,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学生、旧时属下的官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

    这时担任侍御史的蜀郡人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门徒,但没有记入党人的名册,所以没有遭到责罚。

    景毅感慨自豪地说:“本来认为李膺有贤德,派儿子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漏掉名簿,便苟且偷安算了呢?”于是就自己上表请求免官回家。

    当时人们认为他有正义的情操。

    杜密传杜密字周甫,颍川郡阳城县人。

    为人深沉朴质,年轻时有志整齐风俗。

    被司徒胡广举用,稍升为代郡太守,朝廷征召,三升太山太守、北海相。

    宦官子弟中为令长有奸恶行为的,就收捕审讯。

    一次,杜密到高密检查春耕生产,赈济贫困,发现郑玄任乡佐是一个人才,就召他代理郡职,派他去学习。

    后来杜密去官还家,每次谒见守令,陈述意见,请托的事情多,同郡刘胜,也是自蜀郡告归乡里的,却是闭门不与人事,没有什么要求。

    太守王昱对杜密说:“刘季陵真是清高的人,公卿中不少人都推举他。”杜密晓得王昱是刺激自己,答曰“:刘胜位为大夫,太守以上宾的礼对他,但他知善不推荐,听了坏消息也不吭声,为了自己把真情隐藏起来,如同寒蝉,这是有罪的人啊。

    现在志义力行的贤人我上达之,违道失节的坏人我纠劾之,使太守赏罚得中,好的名声得到宣扬,这难道不是对您的万分之一的帮助吗?”王昱又惭愧,又佩服他,对他更加敬重。

    后来桓帝征拜他为尚书令,升河南尹,调太仆。

    党事起来以后,免官回原籍,与李膺俱获罪,名声行事相上下,所以当时人也称他们为李杜。

    后来太傅陈蕃辅政,再为太仆。

    第二年,因党事被召,自杀。

    刘..传刘..字伯祖,中山郡安国县人。

    安国县后来别属博陵。

    刘..开始举孝廉,补尚书侍郎。

    熟悉史事,文书尤为所长,平常对天子奏议,应对敏捷,为同事们所赞赏。

    出作任城令,兖州举他为尤异的人才。

    升扬州刺史。

    这时会稽太守梁..是大将军梁冀的从弟。

    刘..揭发他的罪行,梁..因此被征召。

    又升刘..为河东太守。

    当时所属县令长大多是宦官子弟,危害百姓。

    刘..到任,把那些权势强暴之徒,该撤职的撤职,该判刑的判刑,平反冤假错案,政治为河东、河内、河南“三河”的模范。

    再升,延熹四年(161),任尚书令,又出为河南尹,调司隶校尉。

    当时权势富贵子弟自州郡罢退回京师的,一到边境,就改换服装,把财宝隐藏起来。

    刘..威行朝廷。

    任宗正,三调大司农。

    当时中常侍苏康、管霸在朝廷内掌权,占天下良田美业,山林湖泽,百姓穷困,州郡不敢吭声。

    刘..移文到他们所占的地区,依法按类没收。

    桓帝大怒,判刘..送左校劳改。

    后来赦罪出来,再历三卿,往往托病辞却,请求归田里。

    诏授中散大夫,于是杜门绝迹人事。

    三公出缺,天子都属意刘..,因被人诽谤不用。

    延笃写信给刘..说“:从前太伯三让,百姓怀念他,延陵季子揖让,华夏称述他的高尚的风格。

    您有蘧伯玉‘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德行,体认宁武子‘邦无道则愚’的精神,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三光不足为明,哪有闲暇把天下看作一回事呢。

    纯笃自强,难能可贵啊。”灵帝初,陈蕃辅政,任命刘..为河南尹。

    陈蕃失败之后,刘..被罢黜回乡,死在家里。

    第二年,大肆杀害党人,刘..幸而没有遭到祸害。

    魏朗传魏朗字少英,会稽郡上虞县人。

    年轻为县吏。

    哥哥被乡人杀害,魏朗白天持刀报仇于县里。

    因此逃跑到了陈国。

    跟博士谷阝仲信学《春秋图纬》,又去太学学《五经》,京师长者李膺等都争着跟他来往。

    开始被举入司徒府,升彭城令。

    当时宦官子弟任国相,所作所为多非法,魏朗多次上奏朝廷,天子左右宠幸的臣子十分恼火,想中伤他。

    遇九真贼起来,于是共同推荐魏朗任九真都尉。

    到任后,魏朗奖励吏兵,讨破郡贼,斩首二千级。

    桓帝嘉奖他的功劳,任为议郎。

    不久,升任司马。

    多次陈述为政的意见,对朝廷有贡献。

    出为河内太守,政治为河东、河内、河南“三河”的模范。

    尚书令陈蕃推荐魏朗公忠直亮,可任机密职务,再征为尚书。

    遇党祸,免官回家。

    魏朗本性矜持严肃,闭门整法度。

    家里人没有看见他有怠惰之容。

    后来窦武等人被杀,魏朗因党祸被急召,走到牛渚,自杀。

    著书数篇,叫做《魏子》。

    夏馥传夏馥字子治,陈留郡圉县人。

    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

    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小心地奉事他,只有夏馥虽然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因此被豪姓仇视。

    桓帝初,举直言,不应。

    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所畏惧,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

    张俭等人逃命,所经历的地方,凡与他们接触过的人,都被收捕考讯,审讯牵连的人,遍布天下。

    夏馥顿足叹息说:“罪孽是自己作的,白白地连累好人,一人逃死,祸及万家,活着干什么啊!”于是把胡须剪掉,改变自己的容貌,跑到林虑山中,隐瞒了自己的姓名,为冶炼家的佣人。

    与烟囱烟炭打交道,形貌毁瘁,经过二三年,没有人知道是他。

    后来夏馥的弟弟夏静,乘着车子,载着缣帛,追寻到涅阳市中。

    碰了夏馥认不得了,听见夏馥说话的声音,才发现了夏馥,向夏馥跪拜。

    夏馥逃避不同他说话,夏静追到旅舍里,同夏馥共睡。

    晚上夏馥悄悄地叫夏静“:我因守正道,恨邪恶,被掌权的宦官诬陷。

    想图苟全,以保性命,老弟为什么载着东西来找我呢!你这是用祸来找我啊!”天亮即离别而去。

    党禁没有解除就死了。

    宗慈传宗慈字孝初,南阳郡安众县人。

    举孝廉,九次公府辟召,以有道征,不就。

    后来任修武令。

    这时太守出自权势豪富之家,贪污受贿很严重,宗慈因此丢掉县令走了。

    朝廷征授议郎,没有到,死于路上。

    南阳的士大夫都敬重他的义行。

    巴肃传巴肃字恭祖,勃海郡高城县人。

    最先被举孝廉,历任慎县令,贝丘县长,都因郡守不得人,托病离职。

    辟公府,稍升迁授议郎。

    与窦武、陈蕃等谋诛杀宦官,窦武等人遇害,巴肃也以党祸被禁锢不得为官。

    中常侍曹节后来听说巴肃曾经参预谋害宦官,收捕他。

    巴肃自己乘车到县。

    县令见巴肃,入阁内解印绶要与他同去。

    巴肃说:“为人臣,有谋不敢隐瞒,有罪不逃刑。

    我既不隐瞒参与谋杀宦官的事,岂敢逃避刑罚吗?”因被杀,刺史贾琮刻石立铭记述他的事迹。

    范滂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

    年轻时磨练清高气节,为州里推崇,举孝廉、光禄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

    这时冀州饥荒,盗贼蜂起,于是任用范滂为清诏使,考查盗贼情况。

    范滂登车揽辔,意气豪迈,有澄清天下的志概。

    到州郡,守令自己知道贪污枉法,听到消息就弃官走了。

    范滂揭发的,都是舆论要求处理的,升光禄勋主事。

    这时陈蕃任光禄勋,范滂执公仪见陈蕃,陈蕃不留止他,范滂怀恨,投笏弃官而去。

    郭林宗听说责让陈蕃说“:像范孟博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按公礼要求他吗?现在一去,反而使他成名,可不是自取不好吗?”陈蕃于是向范滂表示歉意。

    又被太尉黄琼征举。

    后来皇上诏令三府掾属听采长史好坏,人民疾苦,条奏朝廷。

    范滂奏刺史、二千石权势之党二十几个人。

    尚书责备范滂劾举太多,怀疑他有挟私报复。

    范滂回答说“:我劾举的如果不是贪污奸暴,深为民害,难道是为了脏污简札吗?因为时间来不及,所以先劾举那些急宜劾举的,没有审查清楚的当再落实。

    我听说农夫除草,好的谷子一定茂盛;忠臣除奸,国家政治就清明。

    如果我说的不实,愿受重罚。”吏不能诘责他。

    范滂看到国家正是艰难之时,晓得自己的理想不能实行,于是自己引罪上书走了。

    太守宗资先前听说范滂这个人,请代理功曹,委任政事。

    范滂在职,严厉整肃,对坏人坏事,深恶痛绝。

    有人不孝不悌,或有不合仁义的行为,都驱逐,不与共事,连他们的足迹也要扫除干净。

    着意推举那些高风亮节的人,提拔那些被埋没的人。

    范滂的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被乡里遗弃,中常侍唐衡把李颂介绍给宗资,宗资用李颂为吏。

    范滂认为李颂不合适,压下来不用。

    宗资迁怒,找了书佐朱零出气,鞭打他。

    朱零抬头说:“范滂的裁决,如用快刀斩腐朽,今天我宁愿打死,范滂是不可违抗的。”宗资才没有打朱零了。

    郡中中人以下,没有不怨恨范滂的。

    于是指范滂用的人为“范党”。

    后来牢..诬陷党人,范滂因罪系黄门寺狱。

    狱吏对范滂说“:凡属系狱的人都祭祀皋陶。”范滂说:“皋陶是贤者,古时候的忠直之臣,知道范滂无罪,会为我向老天爷申诉。

    如果我真的有罪,祭祀他有什么好处呢?”那些同被关押的人,也从此不祭皋陶了。

    狱吏准备拷打犯人,范滂因同囚的人多有病,于是请求先打他,与同郡袁忠争受毒打。

    桓帝派中常侍王甫按次审问,范滂等手、足、颈项都用木架了,更用布蒙头,暴露在阶下。

    其余的人在前,有的回答,有的没有回答,范滂、袁忠从后面越次走到前面。

    王甫责问说“:你为人臣,不思忠于国家,居然共同结党,自己标榜,评论朝廷,捏造事实,各种谋划交结,都是想干什么,老实招来,不得隐瞒假托。”范滂回答说:“我听说仲尼有言:‘看见善事,要像惟恐赶不上似的赶快去做,看见恶事,要像手探沸水那样赶快躲开。

    ’想使善善同清,恶恶同污,以为这是王政所愿意听的,不意反而以为这是结党。”王甫说“:你们互相提拔推举,唇齿相依,不合你们意的就排斥,这是什么意思?”范滂于是激昂慷慨仰天说“:古时候做好事,是自求多福;现在做好事,犯了死罪。

    处死的那天,请埋范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辜负皇天,下不愧于伯夷叔齐。”王甫怜悯他,颜色都变了。

    于是都解除了桎梏。

    范滂后来释放出来,南归。

    自京师启行,汝南、南阳士大夫欢迎他的有几千辆车子。

    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也免罪同归,都招扶保卫范滂,接待宾客。

    范滂对殷陶等说:“现在您跟着我,是加重我的罪祸啊!”他们就逃回乡里。

    起先,范滂等入狱,尚书霍..审讯他。

    及范滂免罪,到京师,去拜访霍..却不感谢他。

    有人责让范滂,他回答说:“从前叔向犯了罪,祁奚营救了他,没有听说羊舌有谢恩的话,祁老有居功之色。”终没有说感谢的话。

    建宁二年(169),大批诛杀党人,诏令紧急逮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导到县,抱诏书,闭驿舍,伏床哭泣,范滂听了说:“一定是为了我啊!”马上自己去监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来解除印绶,要与范滂一同逃跑。

    说“:天下大得很啊!您为什么要在这里?”范滂说:“滂死,祸就了结了,哪敢因罪连累您,还要使老母流离失所呢。”范滂的母亲马上与范滂诀别。

    范滂对母亲说:“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您老人家,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者亡者,各得其所,望大人割断不可忍的恩情,不要悲痛。”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遗恨了!已有好名声,再求寿考,可兼得吗?”滂下跪受教,再拜辞去。

    回头对他儿子说:“我想要你为恶吧,则恶不可为;要你为善吧,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路上行人听了,没有不流泪的,时年三十三岁。

    吏官评论说:李膺卓然自立于污秽险恶之际,胸怀义烈,用以鼓动流俗,激励洁身自好的高行以羞辱权威,树立廉洁的风气以摧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起感慨,如水之趋下,波荡相从。

    虽坐穿牢底,破灭家族,也义无返顾。

    至于儿子伏死,母亲为儿子的就义而高兴,何等壮烈呀!孔子说“:道将废弃了吗?还是天命如此呢?”尹勋传尹勋字伯元,河南巩县人。

    世世代代为官宦之家。

    伯父尹睦为司徒,哥哥尹颂为太尉,尹家族也多居要位,尹勋独持清廉的操守,不以地位势力压人。

    州郡多次征辟,举孝廉,三迁邯郸令,政绩不凡。

    后来举高第,五迁尚书令。

    桓帝诛杀大将军梁冀,尹勋参加谋划,封都乡侯。

    迁汝南太守。

    上书为范滂解释,袁忠等人以党祸建议禁锢,不许做官。

    不久,征召任将作大匠,调大司农。

    因窦武等事,被投入监狱,自杀。

    蔡衍传蔡衍字孟喜,汝南郡项县人。

    年轻时通晓经术,教授生徒,用礼让教化乡里。

    乡里有争讼的,常到蔡衍家请求解决,经蔡衍调解,都说无意见。

    被举为孝廉,升冀州刺史。

    中常侍具瑗托蔡衍推举他弟弟为茂才,蔡衍不接受,并且收捕送信的考问。

    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贪赃千万。

    曹鼎是中常侍曹腾的弟弟。

    曹腾使大将军梁冀写信给蔡衍请他说情,蔡衍也不理,曹鼎于是因此获罪送左校劳改。

    朝廷征蔡衍为议郎、符节令。

    梁冀听说蔡衍贤能,请他会晤,蔡衍托病不去,梁冀于是恨了他。

    这时,南阳太守成王晋等因收纠宦官被廷尉审讯,蔡衍与议郎刘瑜上表营救,话说得严厉切激,因免官回家,关门不出户。

    灵帝即位,再任议郎,因病死。

    羊陟传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县人。

    世代是官宦之家。

    羊陟年轻时清廉正直,有学问,被举为孝廉,征召入太尉李固府,因成绩优异,举高第,任为侍御史。

    遇李固被诛,羊陟因为是李固的旧吏,被禁止做官多年。

    再因优异举高第,再升冀州刺史。

    奏请案办贪污腐化,所到的地方,贪赃枉法的事绝迹。

    又再升虎贲中郎将、城门校尉,三升尚书令。

    这时太尉张颢、司徒樊陵、大鸿胪郭防、太仆曹陵、大司农冯方都与宦官通婚姻,搞在一起,公开贿赂,羊陟一一奏请罢免逐退他们,皇上没有采纳。

    前太尉刘宠、司隶校尉许冰、幽州刺史杨熙、凉州刺史刘恭、益州刺史庞艾在公清廉亮节,羊陟荐举提拔他们,皇帝嘉奖他,任为河南尹。

    按日收受俸金,经常吃干饭,吃蔬菜,压制豪强,京师居官的都怕了他,遇党祸起,免官,禁锢他做官,死在家里。

    张俭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的后代。

    父亲张成,江夏太守。

    张俭最初被乡里推举为茂才,认为刺史不得其人,托病不去。

    延熹八年(165),大守翟超请他做东部督邮。

    这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无法无天。

    张俭揭露侯览和他的母亲的罪恶,请朝廷处死他们。

    侯览把张俭上的章表扣压起来,皇上没有看到,于是与侯览结了仇怨。

    乡人朱并本性谄媚,卑鄙龌龊,为张俭所瞧不起,恨了他。

    就上书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朋党,朝廷于是下令捉拿张俭,并把朱并的名字削掉,以示为他保密。

    张俭逃命,狼狈出走。

    跑到哪里,天黑了,就到哪家住宿,没有不敬重他的名气和品行的,虽家破人亡,还愿收容他。

    后来流亡到东莱,宿李笃家里。

    外黄令毛钦带兵到他家,李笃叫了毛钦说:“张俭知名天下,逃跑不是他有罪。

    即使见到张俭,您难道能忍心把他捉了吗?”毛钦站起来抚着李笃说“:蘧伯玉以独为君子可耻,你为什么一个人独专仁义呢?”李笃说“:我李笃虽说好义,您今日已得义一半啊!”毛钦叹息地走了。

    李笃因此得以送张俭出塞,张俭终于免于遇难。

    凡是张俭所经过住宿的人家,被处死的数以十计,宗族亲戚都被杀灭,郡县因此残破不堪。

    中平元年(184),党锢的事解除了,张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大将军、三公都征召他,又以敦朴推举,朝廷公车特征,起用拜少府,都不就。

    献帝初年,百姓饥荒,张俭家里的财产还比较富裕一些,于是他拿出财产和同乡人共同享用。

    靠这些财产得以生存的以百数。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作卫尉,不得已才去接受。

    张俭看到曹操有篡夺野心,于是闭门不问世事,把车子也悬挂起来。

    一年多以后,在许州去世,终年八十四岁。

    史官评论说:从前魏齐避死,虞卿离职同他一起逃亡,季布逃命,朱家甘心隐蔽他,救他。

    张俭触怒了天子,颠沛流离,到处逃命,天下的人听到他的风节的,没有不喜爱他的壮志,争着做收留他的东道主。

    乃至弃城丢官,灭身破族的,大约有数十百起,难道张俭还不贤良吗?然而张俭单凭自己的一只手掌,想堵塞江河,终于因痛恨不仁之人而引起祸乱,可见他是多么的不自量力啊!岑日至传岑日至字公孝,南阳郡棘阳县人。

    父亲岑豫,任南郡太守,因贪残被杀。

    岑日至年轻时未成名,去见同郡宗慈,宗慈正以有道被征,宾客满门,认为岑日至不是良家子,不愿接见。

    岑日至留在门外好多天,才被带进去。

    宗慈与他说话,大加赞赏,于是带了他同到洛阳,去太学学习。

    岑日至有高超的才能,郭林宗、李公叔等都与他结为朋友,李膺、王畅说他有治国的才略,虽然在乡下,意气风发,有督正天下的志气。

    太守弘农成王晋到任,想树立自己的威严,听了岑日至的大名,请他任功曹,又任命张牧为中贼曹吏。

    成王晋信任岑日至、张牧,奖善纠错,肃清府内。

    宛县有个富商名叫张汛的,是桓帝美人的亲戚,会雕刻一些奇巧好玩的东西,多用贿赂送给宦官,因此也得了显要的官位,靠了他的这门技巧,为所欲为。

    岑日至与张牧劝成王晋收捕张汛等人,后来碰上赦免,岑日至仍然把他们杀了,并且收捕他们的宗族宾客,杀二百多人以后,才报告朝廷。

    于是中常侍侯览使张汛的妻子上书诉冤。

    桓帝大为震怒,征召成王晋监死于狱中。

    岑日至与张牧躲藏于齐鲁之间。

    遇上赦免出来。

    后来州郡推举,三府征辟,他都不应。

    李固、杜密被杀以后,他再次逃窜,听说死在江夏山中。

    陈翔传陈翔字子麟,汝南郡邵陵县人。

    祖父陈珍,司隶校尉。

    陈翔年轻时就有名于时,会交际。

    举为孝廉,太尉周景以高第举他,任为侍御史。

    这时,农历正月初一朝贺,大将军梁冀不修边幅,威仪不整,陈翔上奏皇帝,说梁冀恃贵幸,对皇上不敬,请收捕治罪,当时人认为他是个奇人。

    升定襄太守,征授议郎,升扬州刺史。

    上奏皇帝说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吴郡太守徐参在职贪污,都被征去廷尉。

    徐参是中常侍徐璜的弟弟。

    因此威名大振。

    又征任为议郎,补御史中丞。

    因党祸被黄门北寺狱考讯,以无证据受到原宥,死在家里。

    孔昱传孔昱字元世,鲁国鲁县人。

    七世祖孔霸,成帝时历任九卿,封褒成侯。

    自孔霸至孔昱,爵位不断,计卿相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

    孔昱小时候学习《尚书》,大将军梁冀征召,不应。

    太尉举方正,对答天子的问题,不合,于是以病辞去。

    后遭党祸禁止做官。

    灵帝即位,公车征授议郎,补洛阳令,因老师死,弃官,死在家里。

    苑康传苑康字仲真,勃海郡重合县人。

    年轻时在太学受业,与郭林宗很相好。

    举孝廉,再迁颍阴令。

    以能干著称。

    升太山太守。

    郡内大姓多行不法,苑康到任,奋然作威,勃然发怒,颁布严格的法令,没有敢于犯法的。

    从前侵夺他人田地住宅的,都很快归还了原主。

    这时山阳张俭杀常侍侯览的母亲,苑康就调查她的宗党宾客,有的隐藏在太山境内,他素恨宦官,因此都全部收捕,没有遗漏或跑掉一个。

    侯览恨苑康到了极点,诬谄苑康与兖州刺史第五种及都尉壶嘉假上贼降表,征召苑康到廷尉监狱,减死罪一等,贬徙日南。

    颍阴人和太山羊陟等到朝廷为苑康申诉,得到宽宥,送回本郡,死在家里。

    檀敷传檀敷字文有,山阴郡瑕丘人。

    年轻时为诸生,家里虽然穷困,但志气清高,不接受乡里富有者的施惠。

    举孝廉,公府多次征召,都不就。

    建精舍教授学生,远地来学的经常有几百人。

    桓帝时,以博士征召他,也不就。

    灵帝即位,太尉黄琼举他为方正,对答皇上的所问,合当时施政的要求,升议郎,补蒙县令。

    因郡守不得人,弃官回家。

    家里无产业,与子孙同衣而出,并日而食。

    年八十,死在家里。

    刘儒传刘儒字叔林,东郡阳平县人。

    郭林宗曾经说刘儒虽然说话结结巴巴,但人是顶聪明的,有玉一般洁白的本质。

    举孝廉,又以成绩优秀举高第,升侍中。

    桓帝时,常常发生灾异,下诏广泛地征求直言,刘儒密上十条,极言朝廷的得失,忠心耿耿,说得十分恳切。

    桓帝不能采纳,出为任城相。

    不久,征任议郎。

    遇上窦武事,下狱,自杀。

    贾彪传贾彪字伟节,颍川郡定陵县人。

    年轻时游京师,志节不凡,激昂慷慨,与同郡人荀爽齐名。

    开始在州郡做官,举孝廉,补新息县长。

    百姓贫困,多不养儿育女,贾彪作出严格的法制,不养子女的,与杀人一样犯罪。

    城南有盗劫害人的,城北有妇人杀子的,贾彪去案发地处理,掾史想把贾彪带到城南去。

    贾彪发怒说;“贼寇害人,这是常理;母子相残,这是逆天理,违反人道。”于是驱车到城北,办了那妇人的罪。

    城南贼听说了,也捆绑自己到县里自首。

    几年之内,百姓养子女的以千计,都说“贾公所长”,生男的取名为“贾子”,生女的取名为“贾女”。

    延熹九年(166),党祸起,太尉陈蕃反对,没有成功,朝廷百官为之寒心,不敢再说。

    贾彪对同僚说:“我不西行,大祸不能解除。”于是入洛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霍..,窦武等向皇帝申诉,桓帝因此大赦党人。

    李膺出来说“:我得以免遭党祸,贾生的力啊!”先时,岑日至因党祸逃亡,亲戚朋友都隐藏他,贾彪独闭门不接纳,当时的人都恨了他。

    贾彪说“:《传》说‘:要看时间行动,不要连累后人。

    ’公孝因要挟皇上招罪,自取其咎,我正因不能持戈相待为恨,难道反而可以收留隐藏他吗?”因党祸禁止不得做官,死在家里。

    起先,贾彪兄弟三人,都很有名气,贾彪最好,故天下传说:“贾氏三虎,伟节最怒。”何..传何..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人。

    年轻时游学京师。

    何..虽然是晚辈,但郭林宗、贾伟节等与他很要好。

    著名太学。

    友人虞伟高有父亲的仇没有报,重病将死,何..去看他,虞伟高向他哭诉,何..被他的大义感动了,为他报了仇,用仇人的脑袋祭了虞伟高父亲的坟墓。

    陈蕃、李膺失败以后,何..因与陈蕃、李膺相好,被宦官诬陷,他于是改变自己的姓名,逃亡汝南郡境内。

    他所到的地方,结纳豪杰,有名于荆州、豫州一带。

    袁绍仰慕他的为人,悄悄地与他往来,结为谕德宣誓的朋友。

    这时党祸起,天下不少人遭了难,何..经常私自跑到洛阳,与袁绍计议。

    对一些穷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渡过祸患。

    对一些被追捕的人,就大为出谋献计,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免于党祸。

    党祸解除了以后,何..被司空府征召。

    每次三府会议,没有不推何..为长的。

    累次升迁。

    董卓秉政,逼迫何..为长史,他托疾不接受,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

    荀爽逝世,何..因别的事被董卓收捕,忧愤死去。

    起先,何..见曹操,叹息说:“汉家将亡,安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啊。”曹操因此非高常兴。

    曾经称赞“颍川荀..,王佐之器。”荀..任尚书令,派人西迎叔父荀爽,并收何..尸体,葬在荀爽的墓旁。

    郭太传(附左原等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

    家世贫贱。

    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

    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

    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

    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

    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

    后来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

    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

    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

    有人劝郭林宗出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应。

    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

    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

    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

    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

    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

    其他,我就不得而知道了。”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

    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

    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

    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

    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

    ’‘乌鸦不知落在那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

    四方之士一千多人来送葬。

    同志者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鉴定的。

    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

    后来喜欢品鉴人物的,或附会增加夸张之,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又像卜相之书。

    今录其明明白白见效于事实的,写在篇尾。

    左原,陈留人。

    为郡学生,犯法被驱逐。

    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了他,办了酒席安慰他。

    对他说“:从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盗,段干木是晋国一个大的市场经纪,终究成为齐国的忠臣、魏国有名的贤人。

    蘧瑗、颜回还不能无过,何况是一个普通人呢?千万不要生气,反躬自问,自己责备自己就好了。”左原接受了他的意见走了。

    也有人讥刺郭林宗与坏人来往,他答说:“一个人不仁,恶他太狠,是迫使他更加为坏事。”左原后来忽然更怀忿恨,结集宾客想报复诸生。

    这一天郭林宗正在学校,左原惭愧辜负了郭林宗以前所说的话,因此就散去了。

    后来事情泄漏出来,大家都感谢他。

    茅容字季伟,陈留人。

    四十多岁,在野外耕田,当时与同辈在树底下避雨,大家都平蹲相对,茅容一个人独正襟危坐,十分恭谨。

    郭林宗看见他与大家不同,觉得奇怪,因同他谈话,茅容请林宗到他家住宿。

    第二天早晨,茅容杀鸡作菜,林宗以为是为他作的,后来才知道是弄给他母亲吃的,自己用蔬菜同客人一起吃饭。

    郭林宗向他起拜,说:“你真贤啊!”因劝他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孟敏字叔达,巨鹿郡杨氏县人。

    客居太原,扛着甑,不慎,甑坠地破了,他看也不看一眼就走了。

    郭林宗见了他问是什么意思,孟敏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它有什么用处呢?”郭林宗以此认为孟敏不是一个平常人,劝他游学。

    十年成名,三公都征召他,都没有去。

    庾乘字世游,颍川郡鄢陵县人。

    年轻时在县里做门卒,郭林宗看见了,提拔他,劝他游学官,因为诸生打杂。

    后来能够讲论学问,自己认为自己出身卑下,常常坐在下座,诸生博士都就他问疑难,由是学校里以下座为贵。

    后来朝廷征召他,都不应,人们叫他为“征君”。

    宋果字仲乙,扶风人。

    性情强悍,喜欢为人报仇,为郡县所苦。

    郭林宗于是教育他做人的正道,以祸败吓唬他。

    宋果被他感动悔悟,叩头承认错误。

    因此改邪归正,自己约束自己。

    后来以刚正闻名,公府征召,任侍御史、并州刺史,所到之处,教化大行。

    贾淑字子厚,是郭林宗的同乡。

    虽然是世代做官的家庭,但他的性情险恶,乡里以他为患。

    郭林宗的母亲逝世了,贾淑去吊唁,后来巨鹿孙威直也到了。

    孙威直认为郭林宗是个贤人,而接受恶人的吊唁,心里觉得奇怪,没有进屋就走了。

    郭林宗追上孙威直说“:贾子厚确实是个坏人,然而他洗心向善,改过自新。

    仲尼不拒互乡,所以我允许他进来。”贾淑听了,改过,自己勉励自己,终究成为一个好人。

    乡里有忧患的人,贾淑常拼命营救,被州闾称道。

    史叔宾,陈留人。

    年轻时有盛名。

    郭林宗见了告诉人说:“墙高基下,虽然得了,一定会失去的。”后来真的因论议阿谀败了名声。

    黄允字子艾,济阳人。

    因才华出众著名。

    郭林宗见了他说“:你有绝人的才调,可以成为大器。

    然而,怕你不能坚持守道,获得了可能也会失去呢。”后来司徒袁隗想为侄女求婚,见了黄允叹息说:“得婿如是满意了。”黄允听说就罢遣他的妻子夏侯氏。

    夏侯氏对她的姑姑说:“现在我已遭到遗弃,将与黄允分手,请一会亲属,以申离诀的感情。”于是大集宾客三百多人,夏侯氏坐在当中,卷起袖子数黄允见不得人的秽恶十五事,说罢,乘车走了。

    黄允因此为时人所不齿。

    谢甄字子微,汝南郡召陵县人。

    与陈留边让都擅长谈论,并且都很有名气。

    常同去见郭林宗,总是夜以继日。

    郭林宗对门人说:“这两个人英才有余,但都不入道,可惜啊!”谢甄后来不注意小节细行,受到舆论的攻击。

    边让因轻侮曹操,被曹操杀了。

    王柔字叔优,弟弟王泽,字季道,与郭林宗是同郡晋阳县人。

    兄弟小时同去见林宗,问各人才行发展的方向。

    林宗说“:叔优当以做官发迹,季道当以经术博通知名,然而改变方向,另干别的,也不能达到这个地步。”后来真的如他所说,王柔仕至护匈奴中郎将,王泽做了代郡太守。

    又识张孝仲于樵夫牧者之中,在驿使里识拔了范特祖。

    召公子、许伟都是屠夫酒佣,司马子威出于普通兵卒。

    以及同郡郭长信、王长文、韩文布、李子政、曹子元、定襄周康子、西河王季然、云中丘季智、郝礼真等六十人,都因他成名。

    符融传符融字伟明,陈留郡浚仪人。

    年轻时任都官吏,认为可耻,弃之而去。

    后来游太学,拜少府李膺为老师。

    李膺性情高尚纯洁,每次接见符融,常谢绝其他宾客,听符融说话。

    符融幅巾挥袖,谈吐云涌,李膺常捧手叹息。

    郭林宗开始去京师,当时人不相识,符融一见面嗟叹佩服,并介绍给李膺,郭林宗由此名振天下。

    当时汉中晋文经、梁国黄子艾,都恃自己的才智,夸耀京师,托病在家,不接见宾客。

    洛中士大夫爱管闲事的,仰慕他的声名,坐在他门外问疾,也不接见。

    三公有所征召,常去访问他,以他俩所说好坏,作为取舍的标准。

    符融了解到其中有假,于是到太学,会见李膺说“:没有听说二人有什么德业,而他们以豪杰自居,因此使公卿去问候他们的病,王臣坐在门外要求接见。

    我恐怕他们是邪门歪道,徒有虚名,没有事实,应当好好地考察他们啊!”李膺认为对。

    二人自此以后,名声慢慢衰落,宾客门徒也少了,十天以内,惭愧叹息逃走了。

    后来知道他俩真的是轻薄子弟,都因犯罪遭到废弃。

    符融因此更加著名。

    州郡以礼请他,举孝廉,公府多次征召,都不就。

    太守冯代有名,到任,请符融与他相见。

    符融一去,推荐郡士范冉、韩卓、孔亻由等三人,就托病不与太守来往。

    遇上党祸,也遭到禁止做官的处理。

    妻子死了,贫困不能埋葬,乡里人想帮助他办棺服,符融不肯接受。

    说:“古时候死了人,扔在野外。

    只有妻子可以行我的志,就土埋葬吧。”符融同郡人田盛,字仲向,与郭林宗要好,也有知人之明,不做官,逍遥自在,老死家里。

    许劭传许劭字子将,汝南郡平舆县人。

    年轻时立名声,讲节操,好论人物,赏识不少人。

    如樊子昭、和阳士,都有名于当时。

    开始任郡里的功曹,太守徐趚很敬重他。

    府里听说子将为吏,没有不改变操守,谨饰言行的。

    同郡人袁绍是公族豪侠,自濮阳令离职回家,车马徒众,十分豪华,将入郡境,把宾客等打发走了,说“:我这样的车马装束,难道可以让许子将看见吗?”于是就只乘着一辆车子回了家。

    许劭曾经到颍川,与他同游的都是一些有道德学问的长者,他独不去看望陈萛。

    又陈蕃的妻子死了回乡安葬,乡里人都去参加葬礼,许劭独没有去。

    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许劭说:“太丘道术太广,广难得周到;仲举性情严峻,峻就不能通达。

    所以我不去。”他品评人物大都如此。

    曹操没有得志显名时,曾经办了厚礼很谦逊地求许劭为他谈谈相。

    许劭看不起他,不肯说,曹操找了个空子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说“:你是清平之世的奸贼,乱世的英雄。”曹操极为高兴地走了。

    许劭的叔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训子许相,都是三公大臣。

    许相因为谄媚宦官,所以官到台司封侯,多次派人请许劭,许劭以许相没有德行为可恶,始终没有去看他。

    许劭同县人李逵,正直有高尚的志气,许劭开始同他相好,后来两人有了矛盾,又与从兄许靖不和,当时的舆论对他不满。

    起先,许劭与许靖都有盛名,喜欢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所以汝南有“月旦评”的风俗。

    司空杨彪征召许劭,举方正、敦朴,征,都不应。

    有人劝许劭做官,他回答说“:现在小人得志,王室将乱,我想去淮海逃难,以保全老幼。”于是南到广陵。

    徐州刺史陶谦以礼相待,至为周到。

    许劭感到不安,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表面上好名,内心却不是真的。

    对我虽然很厚,这种情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不如走吧。”于是到曲阿投扬州刺史刘繇。

    后来陶谦果然收捕了寄居在他那里的宾客,孙策平定吴国以后,许劭与刘繇南逃豫章,死在那里,时年四十六岁。

    许劭的哥哥许虔,也有名,汝南人称平舆有两条龙呢。

    窦武传窦武字游平,扶风郡平陵县人,安丰戴侯融的玄孙。

    父亲窦奉,定襄太守。

    窦武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曾经教授大泽中,不涉及时政,名声显著关西一带。

    延熹八年(165),长女被选进宫中,桓帝命为贵人,任窦武为郎中。

    这年冬天,贵人立为皇后,窦武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五千户。

    第二年冬天,授城门校尉。

    任职期间,征召名士,廉洁奉公,深恶坏人坏事,不接受送礼贿赂,妻子衣食仅仅够吃够穿而已。

    这时羌蛮作乱,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两宫的赏赐,全部分给太学诸生,又用车载粮食饭菜,在道路施给贫民。

    窦武哥哥的儿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

    窦武经常很严厉地训诫他,还不觉悟,于是上书请求把窦绍撤职,又自己责备不能训导好窦绍,应当首先受罪。

    从此窦绍便遵守节制,不论大小,凡是非法的,都不敢违犯。

    当时国家的政治失误很多,宦官专权,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审讯。

    永康元年(167),窦武上疏说:“我听说英明的皇帝,不怕人说讥刺的话,为的是了解一些黑暗的事实;忠臣不担心因谏诤皇上而招到祸害,为的是使国家万事顺畅。

    所以君臣和洽,名扬百世。

    我有幸遇上盛明时代,逢文武的教化,难道敢于保禄位以逃罪,对皇上不竭诚尽智?皇上最初是在藩国,后来才登上帝位的,天下欢欣,认为是国家中兴。

    但是,即位以来,没有看见好的政治措施。

    梁冀、孙寿、寇荣、邓万代,虽然诛灭,而常侍宦官继续为祸,欺侮陛下,争行诡诈,他们擅自创立制度,随便给坏人官爵,朝廷政治一天一天坏下去,奸臣一天一天强起来。

    窃思西汉放纵王氏,谄媚的臣子执政,终于丧失了天下。

    现在不考虑前事失败的教训,再走覆车的轨道;我恐怕秦朝二世胡亥的祸难一定要再现,赵高的变乱,不是早上就是晚上要到来了。

    最近奸臣牢..,制造党议,将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范滂等人逮捕审讯,牵连几百人,整年拘审,无事实根据。

    我想李膺等人立忠秉节,志在王室,这真是皇上稷、癇、伊、吕的辅佐,而反为奸臣贼子所诬陷,天下的人都为此感到寒心,全国人民为之失望。

    请陛下留心省察,即时处理,以满足人鬼的期望。

    我听说古时候的明主,一定要有贤明的辅佐,使政治清明。

    现在朝里亲近的臣子,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尚书朱寓、荀绲、刘..、魏朗、刘矩、尹勋等,都是国家可靠的人才,朝廷的好助手。

    尚书郎张陵、妫皓、苑康、杨乔、边韶、戴恢等,文质彬彬,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

    朝廷内外的事,各种人才都在,随陛下任用。

    但是,陛下却委任接近一班小人,专门树立饕餮贪残的坏人,使他们在外任州郡大官,在朝廷内充当心腹。

    应当依次把他们贬谪罢去,按罪行大小惩处,剥夺宦官欺国的封爵,治他们非法欺君的罪,任用忠良,分清好坏,使邪正毁誉,各符其实,爱惜官位,只授予善人。

    这样,灾异可以消除,上天的感应可以立至。

    近来有嘉禾、芝草、黄龙出现。

    那些祥瑞是应嘉士而生,福来是由好人,在德为瑞,无德为灾。

    陛下做的,不合天意,不应称庆。”疏送上去,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

    帝不许,有诏原宥李膺、杜密等,自黄门北寺、若虚、都内诸狱,罪轻的犯人都释放出来了。

    这年冬天,桓帝逝世,没有儿子。

    窦武召侍御史河间刘鲦,问他国中王子侯中的好的,刘鲦说解渎亭侯刘宏好。

    窦武入宫中报告太后,于是征召刘宏立为皇帝,是为灵帝。

    任窦武为大将军,常居宫中。

    灵帝即位后,论定功劳,更封窦武为闻喜侯;子窦机,渭阳侯,任侍中;兄子窦绍为雩侯,升步兵校尉;窦绍的弟弟窦靖为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

    窦武辅朝以后,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太尉陈蕃也久有此谋。

    他们在朝堂会议时,陈蕃悄悄地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在先帝时就操弄国家权柄,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百姓纷扰,罪祸就是他们。

    现在不诛杀曹节等人,以后就难办了。”窦武非常同意,陈蕃大喜,用手推开座席而起。

    窦武于是招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被废黜的天下名士前司隶校尉李膺、宗正刘猛、太仆杜密、庐江太守朱寓等,齐集朝廷,请前越..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萛为属,共同商定计策。

    于是天下雄才俊杰,知道了形势所趋,没有不抬着脑袋,踮起脚跟,想贡献自己的才智的。

    正逢五月日食,陈蕃再说窦武:“从前萧望之被一石显所害,近来李膺、杜密诸公祸害及于妻室儿女,何况今天石显有数十人呢!我已八十高龄的老人,想助将军除害,现在可以借日食为由,斥退罢黜宦官,以抵天变。

    又赵夫人和女尚书,从早到晚乱太后,应当赶快除掉她们。

    希望将军好好考虑啊!”窦武于是告诉太后说:“老规矩,黄门、常侍,但当供事宫中,守门户,掌管宫中钱物而已。

    现在竟使他们参与政事,任要职,到处有他们的子弟,专干贪污横暴的事。

    天下纷扰,就是这个缘故。

    应当全部诛杀,扫清朝廷。”太后说:“汉以来的老规矩,世代相传,只应当诛杀有罪恶的,难道可以全部废掉吗?”当时中常侍管霸有才略,专制宫中事。

    窦武先请诛杀管霸及中常侍苏康等,处死之后,窦武再次请诛杀曹节等,太后犹豫不忍,因此事情久拖未决。

    至八月,太白星出现在西方。

    刘瑜平常懂得天文,认为不祥,上书皇太后说“:太白星犯房星左骖,上将星入太微星,占卜的结果:应当关闭宫门,对将相不利,奸人在人主的旁边。

    请赶快防避。”又与窦武、陈蕃书,认为星辰错位,不利大臣,应该赶快决定大计。

    窦武、陈蕃接到刘瑜的信,准备发动诛杀宦官,于是以朱寓为司隶校尉,刘..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

    窦武奏请免去魏彪的黄门令,用他所亲信的小黄门山冰代替。

    使山冰奏请把一贯狡猾特别无行的长乐尚书郑飒,送北寺狱。

    陈蕃对窦武说:“这些家伙就应当立即收杀,还要审讯干啥!”窦武不听他的意见,命令山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王晋杂乱地审问郑飒,飒的供词牵及曹节、王甫。

    尹勋、山冰就奏请收捕曹节等人,使刘瑜报告皇太后。

    这时窦武出宿归府,管理中书的先把他告到长乐五官史朱王禹。

    朱王禹偷了窦武的奏书看了,骂道:“宦官放纵非法的当然可以杀嘛。

    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呢,何以应该一起族灭?”因此大呼喊道:“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不道!”于是晚上召集他的亲信强壮有力的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口含牲畜血共同立盟发誓要诛灭窦武等人。

    曹节听了,惊惶地告帝说:“外间非常紧张,请出御德阳前殿。”使皇上拔剑踊跃,让乳母赵娆等拥护保卫左右,收取入门的证件,把各禁门统统关闭。

    召集尚书官佐,用刀胁迫,使他们作诏板。

    任王甫为黄门令,持皇帝的命令至北寺狱逮捕尹勋、山冰。

    山冰怀疑,不接受诏令,王甫就把他杀了。

    于是杀尹勋,把郑飒放了出来。

    返回来共同劫持太后,夺了玺书。

    命令中竭者守南宫,闭门,断绝复道。

    使郑飒等持皇帝命令,和侍御史、谒者收捕窦武等人。

    窦武不接受诏令,跑进步兵营,与窦绍共射杀使者。

    召集北军五校士数千人驻都亭下,命令军士说:“黄门宦官反叛,尽力诛杀的封侯重赏。”诏令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伐窦武。

    深夜,王甫率领虎贲、羽林、厩马刍、都侯、剑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张奂等的部队会合。

    第二天清晨,全军驻宫门下,与窦武的部队对阵。

    王甫的兵慢慢增多了,命令战士大呼窦武军道:“窦武反,你们都是禁兵,应当保卫宫省,为什么跟着反叛的人呢?先投降的有赏!”营府平日畏服宦官,于是窦武的军队稍稍归王甫。

    自早晨到食中午饭时,窦武的部队投降得差不多完了。

    窦武、窦绍逃跑,被王甫的军队追捕包围,都自杀,示首洛阳都亭。

    收捕他们的宗亲、宾客、姻属,全部诛杀,刘瑜、冯述,都夷灭宗族。

    把窦武的家属徙到日南,迁太后于云台。

    这时,凶恶的宦官得志,正直的人都丧气不敢吭声。

    窦武的府掾桂阳胡腾,年轻时从窦武学习,一个人为窦武收尸埋葬,因此被禁锢,不得为官。

    窦武的孙子窦辅,当时仅两岁,因为逃避,没有受害。

    后来被发觉了,曹节等人收捕紧急。

    胡腾和令史南阳张敞一起帮助窦辅逃到零陵境里,假称已经死了。

    胡腾认为自己的儿子,并且为他娶了妻子。

    后来被举为桂阳孝廉。

    建安中,荆州牧刘表听说了,征召为从事,使他复为窦姓,以他的事实上报朝廷,遇刘表逝世,曹操平定荆州,窦辅与他的族人徙居于邺,征召入丞相府,从征马超,被流矢所中而死。

    起先,窦武的母亲生窦武的同时生下一条蛇,把蛇送入山林中。

    后来窦武的母亲死了,埋葬时还未下棺,有条大蛇自林中出来,直到丧地,用头击柩,涕血双流,俯仰盘屈,似哀泣的样子,好一会儿才离去。

    当时人知道是窦氏的祥瑞。

    胡腾字子升。

    起先,桓帝出巡南阳,用胡腾为护驾从事。

    公卿贵戚随从人员以万计,征求钱财劳役,没有止境。

    胡腾上书说“:天子没有内外,乘舆所到的地方,就是京师。

    我请以荆州刺史比司隶校尉,我自己则是同都官从事。”皇帝依了他的。

    自是以后,随从不敢擅自有所求了,胡腾以此著了名。

    党禁解除以后,官至尚书。

    何进传何进字遂高,南阳宛县人。

    异母弟女选入宫中为贵人,灵帝喜欢她,任命何进为郎中,再升虎贲中郎将,出作颍川太守。

    光和三年贵人立为皇后,征召何进入京,任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中平元年(184),黄巾贼张角等起,以何进为大将军,率领左右羽林五营驻都亭,修理器械,保卫京师。

    张角别党马元义阴谋起兵洛阳,何进发现了他的奸计,因功封慎侯。

    四年(187),荥阳贼几千人暴动,攻打焚烧郡县,杀中牟县长,诏命何进的弟弟河南尹何苗抗击,何苗击败群贼,平息暴乱还京师。

    诏派使者至成皋欢迎,授命何苗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五年(188),天下更加乱了,望气的人认为京师会有大兵,两宫流血。

    大将军许凉、假司马伍宕说何进:“《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镇四方。”何进认为对,入朝廷对皇帝说了。

    于是就诏令何进大发四方兵,讲武平乐观下。

    盖了一大坛,上面建十二层五彩华盖,十丈高,坛的东北建小坛,再建九层华盖,九丈高,横列步兵,骑士几万人,结营为阵。

    天子亲自出来检阅,驻大华盖下,何进驻小华盖下。

    礼毕,灵帝身披甲介马,称“无上将军”,绕阵三圈而还。

    诏令何进率领全军驻观下。

    这时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

    灵帝认为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别亲信他任用他,以为元帅,督率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也归他领导。

    蹇硕虽然在朝廷专掌兵权,但还有些害怕忌妒何进,于是与各常侍共说灵帝,要他派何进西击边章、韩遂。

    灵帝听了他们的,赏赐何进兵车百辆,虎贲斧钺。

    何进暗中知道这是阴谋。

    于是上奏请派袁诏东击徐、兖二州兵,要等袁绍返回来,就出兵,借此拖延时间。

    起先,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

    群臣请立太子,灵帝认为辩轻薄无威仪,不可以作人君,然而皇后得到灵帝的宠爱,何进又掌握重权,所以迟迟不决。

    六年(189),灵帝病重,托蹇硕辅佐刘协。

    蹇硕既受遗诏,并且一向看不起、忌妒何进、何苗兄弟。

    灵帝逝世时,蹇硕在宫内,想先杀何进立协为帝。

    及何进从外入,蹇硕司马潘隐与何进很早以前就相好,欢迎何进而用眼睛示意,何进惊恐骑马从近道归营,带兵入驻百郡邸,因此托病不进去。

    蹇硕的阴谋没有实现,皇子辩于是即皇帝位。

    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兼领尚书事。

    何进久知宦官为天下所共疾恶,加以痛恨蹇硕阴谋害他,及掌握朝廷大权,就暗中布置诛灭宦官。

    袁绍也久有谋划,使何进亲客张津劝何进说:“黄门常侍权重已很久了,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应当选拔贤良的人才,整顿天下,为国家除害。”何进认为说得对。

    又袁氏累世宠贵,得到海内的人拥护。

    袁诏善于养士,豪杰之士愿为他所用。

    他的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也喜气侠,所以都厚相结纳。

    因此更广泛地征聘智谋之士逢纪、何..、荀攸等,与他们结为心腹。

    蹇硕怀疑不安,与中常侍赵忠等写信说“:大将军兄弟执政专权,现在与天下党人谋划诛杀先帝左右亲近的,消灭我们这些人,只因为我统领禁兵,所以暂时犹豫不决。

    现在应当共同把上阁关闭,急捕杀之。”中常侍郭胜,何进同郡人。

    太后和何进的贵幸,郭胜出了力,帮了忙。

    所以郭胜亲信何氏,于是与赵忠等商议,不依蹇硕的计策,并且把蹇硕的信交给了何进。

    何进使黄门令逮捕蹇硕,杀了,自己统率其驻兵。

    袁绍又劝说何进“:从前窦武想诛杀内宠而反为所害,是因为他说的话漏泄出去了,五营百官服从宦官,害怕宦官。

    现在将军有大舅这样的重要地位,兄弟同统率劲兵,部下将吏又都是英俊名士,乐于尽力报命,事情在于掌握,这是天助的时机啊。

    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

    虽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么!现在人主的灵柩在前殿,将军受诏统率禁兵,不应该随便出入宫省。”何进深以为是,于是托病不入陪丧,又不送葬。

    即与袁绍定计策,并把所定计策告诉了太后。

    太后不听,说:“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汉家老规矩,不可废。

    且先帝刚逝世,我怎么堂而皇之与士人共事呢?”何进不能违反太后意旨,且想诛杀那些为首的。

    袁绍认为宦官亲近皇上,出入号令,现在如果不全部消灭,以后一定要为害。

    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贿赂,晓得何进要杀害他们,多次告诉太后,要太后庇护他们。

    又说:“大将军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太后怀疑认为是这样的。

    宦官在皇上左右者有的已几十年,封侯贵宠,内外勾结极为巩固。

    何进新当重任,平常也害怕他们,虽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决断,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来。

    袁绍等又为何进谋划,多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使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太后。

    何进同意。

    主簿陈琳劝谏说“:《易》称‘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

    ’俗话说‘:蒙着眼睛捕雀。

    ’微小的东西,尚且不能用得志来欺骗它,何况国家大事,岂可用诈来取得呢。

    现在将军总皇威,掌握兵权,龙骧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

    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有什么为难?合于道,违于经,为天人所顺。

    反抛弃利器,寻找外援。

    大兵集合起来,强的为雄,这是所说的干戈倒拿,把柄给别人,功决不成,徒徒地成为乱恶的台阶。”何进不听。

    西召前将军董卓驻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发动他所在郡的强弩手,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光照得城里通红,都说要诛杀宦官。

    太后还是不同意。

    何苗对何进说“:开始我们一路从南阳来,都因贫贱,依靠宫中获得贵富。

    国家的事,也不容易!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应当好好考虑,应与宫中保持和好。”何进的思想更加狐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