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成年时,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退休,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人主一日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物所牵挂,那么聪明智虑会耗尽,贤者不肖者混淆,纲纪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窒灭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改容赞美,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内侍走马承受举劾一路把一半收入供给军衣是错误的,自转运使、郡守以下都予以罢免。张根上书说“:东西军法与西北不同,这种政制已施行一百五十年了。帅守、监司替朝廷分忧,即使有罪,还应慎重处理,怎能因为小小宦官尺纸而罢空十郡官吏呢?”诏令都恢复原官。张根又上书说“:本道去年减免租税四十万,而户部责令偿还。祖宗立下发运上供的钱额,而拨给本钱数百万缗,让官府多籴米以备用。但邀恩者献给结余,所以岁计不足,以致成为无名之敛。”诏令贷免所减租税,并且把籴米本钱还给六路,洪州丢失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失于稽察的过错。现在收取无罪之人,而责回不可得之物,怎能招致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冤狱。

    大观年间,张根入宫回答皇帝说:“陛下幸能涤除烦苛,破除朋党,而士大夫因为议论持见不一,互相观望推诿,不肯自尽其力,陛下毁去石刻,除掉党籍,让天下更始,而有关部门因为大臣仇怨,仍然禁锢自如。治国的害处,莫大于此,希望您思考计策整治这些情况。”即任命他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上书请求“:常平官只管纳息钱,以堵塞兼并;下等人户平均推付役钱,以杜绝奸伪;市易惟取净利,以役使商贾。虽然名分好像不正,但与和买不抵其价值的十分之一,而让他门加倍付出额外无名无数的敛赋,有所不同。”又请求“:把举荐官吏分为三科:一是县令,二是学官,三是县丞曹。州郡也分为三等,明确说明某人才能充任某州、某官、某县令,吏部据此注拟,则吏选稍清明,比平配硬差好多了。”诏令吏部、户部互相协商后告诉皇上。张根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为今之计,当其大者,莫大于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岁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称,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赐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之。像金帛好赐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又其次如锡带,其价值虽然只有数百缗,也一定要向数百家收敛才足数,现在却下及仆隶,让他们混淆在公卿大臣之间,贤者不肖者没有分辨。如果因为他们手下人便于领命,不必授给绶带,应当另订一套制度,以表示等级威望就行了。”上书奏来,权幸侧目,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交互上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不责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拘占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绍述之政,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得以自便。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张根生性至孝,父亲有虫病要戒盐,张根因此吃淡味。母亲爱吃河豚及螃蟹,母亲去世后,张根不再吃。母亲害病时,每到鸡叫时就苏醒了,张根后来不忍听到鸡叫。

    任谅传

    任谅字子谅,眉山人,徙居汝阳。九岁丧父,其舅打算逼其母改嫁,谅挽衣哭道“:哪里有为人之子不能养食自己的亲人呢?”母亲为之感动而作罢。任谅力学自奋,年仅十四,就在乡里称冠。考中进士前几名,调任河南尹曹。用兵书谒求枢密曾布,曾布派人邀他到宫殿,相见后,觉得互相不合,径自离去。曾布任宰相时,还打算用他。任谅寄给他书信,用李德裕之事来规劝他,曾布开始恼怒他。蒋之奇、章螶在枢密府任职,推荐任谅为编修官,曾布压着他们的奏章不发,任命任谅为怀州教授,徽宗看到他作的《新学碑》,说“:真是文士啊。”提升他为提举夔路学事,历官京西、河北、京东,改任转运判官。著有《河北根本籍》,凡是户口的增减,官吏的增损,以及一年收入支出及结余之数,开书可见,献给朝廷。张商英见了此书,认为任谅是天下部使者中最优秀的。

    任谅任提点京东刑狱。梁山泺渔夫惯于作盗,在水中游荡没有名籍,任谅把他们五家一编列,刻在他们的船上,不这样不得进入湖区。其他县地方杂错其间的,立石为标志。盗情发生,则督促官吏及名捕,不敢不尽力,盗迹无所容。加任直秘阁,改任陕西转运副使。降人李讹哆知道边兵粮食不继,暗中挖地窖藏其粮食叛乱,送给西夏统军书信,声称定边唾手可取。任谅侦知他的阴谋,急忙输送粮食到定边及各个城堡,并且募人发掘李讹哆的地窖,得到粮食数十万石。讹哆果然入侵,失掉所藏粮食,七天后退去。后来,又围困观化堡,而边备已足,讹哆于是解围而去。

    朝廷加任他为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使。蔡京改变东南转船漕运法为直达纲,应募者大多是游手无赖,盗用干没,漫散不可核稽,人民不敢议论。任谅入宫见皇上,首先议论此事,蔡京大怒。正好汴、泗发生大水,泗城没有淹没的只有两板。任谅亲自率领士卒筑堤,把百姓迁徙到高处,给予粮食救济。水退,百姓得以保全,蔡京诬陷说淹死了上千人,因此任谅被削职归家。执政大臣中有人认为“:救水灾是守臣的职责,发运使有什么罪?”皇帝也知道他的冤枉,复用为右文殿修撰、陕西都转运使。不久重任徽猷阁待制,进升为直学士。童贯更改钱法,一定想使铁钱与铜钱等价,物价大都减去十分之九。诏令任谅与童贯商议,任谅认为是六路的祸害,停止这个计划。加任龙图阁直学士、知京兆府,徙任到渭州。因母丧离职。

    宣和七年(1125),任提举上清宝..官、修国史。当初,朝廷打算在燕地有所行动,任谅说:“中国将有忧患吗?”于是写信给宰相说:“现今契丹之势,其灭亡之迹昭然,攻取应慢慢来,出师不可无名。应当另立耶律氏的后人,使他分散为君长,则我国有存亡继绝之义,敌国有瓜分辐裂之弱,与邻近崛起的金国,势均力敌。”到这时,又认为郭药师一定会反叛。皇帝不听,大臣认为他是病狂,出京任提举嵩山崇福宫。这年冬天,金人发兵侵犯燕山,郭药师叛降,都像任谅所说那样。于是重新起用为京兆知府,不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周常传

    周仲字仲修,建州人。考中进士。把所著《礼檀弓义》献给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称誉他,补任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为了养育双亲,求任扬州教授。年纪不到五十就退休。

    很久以后,御史中丞黄履以其恬退向朝廷推荐,起用为太常博士,周常辞谢了。元符初年,朝廷又重申前命,兼任崇政殿说书,升为著作佐郎。周常上疏说:“祖宗各陵的器物只用涂金的,服饰又没有珠玉,务于质朴,表示训戒。自裕陵至宣仁后寝宫,才采用金珠,希望收藏在景灵殿,以遵遗训。”诏令放置在奉宸库。提升为起居舍人。邹浩得罪,周常以讲席身份论救,被贬为郴州监酒。徽宗即位后,召用他为国子祭酒、起居郎,周常从容上言说:“自古以来追求大治的皇帝,未尝不以尊尚志向为先。但是如果溺于富贵逸乐,蔽于谄谀顺适,则志向随之丧失,不可不戒。元..法令制度各有得失,人才各有所长,不可偏弃。”

    当时天气酷热,诏令记注官卯漏时分就不要奏事,依然定为法令。周常说:“本朝记注大多兼任谏官,故凡有言语行动,可以把听到和看到的议论可否。神宗皇帝时,修注官虽然不兼任谏职,也允许在崇政、延和殿向皇帝直接陈述史事。陛下在炎热可畏的天气,暂时停止进对,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作为定令,则必定记在日录中,传记在史书中,让后人看见了,会认为陛下倦于听纳,而忘掉先帝的好意。”此事于是停止了。进升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蔡京执政,不能容忍他,让他以宝文阁待制身份出京任知湖州。不久又免职,住在婺州。复任集贤殿修撰。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李纲传(上)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从其祖父起开始在无锡居住。其父李夔,最高官至龙图阁待制。政和二年(1112)李纲中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改为比部员外郎,后又迁为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京城发大水,李纲上书说阴气太重,应该注意考虑防止盗贼和外患出现。朝廷厌恨其言,将他贬至南剑州沙县监管税务。

    宣和七年,李纲任太常少卿。当时金人背弃盟约,边防警报频传,朝廷议论避敌之计,下诏各地起兵勤王,任命皇太子为开封长官,并让侍从官上书各陈所见。李纲上书献御戎五策,并且对其好友给事中吴敏说“:命皇太子为开封长官为之议,难道不是要委以留守之任吗?大敌如此猖獗,如果不传以帝位,则不足以招来天下豪杰。皇太子恭俭之德天下所闻,可以让他守宗社国家。你以进献言论为职,为什么不向皇上极力言说这件事呢?”吴敏说“:监守国家行吗?”李纲说“:唐肃宗灵武之事,不建帝号则不能恢复国家,但建号之议不是出自明皇,后世感到惋惜。今皇上明达仁恕,你的建议如果万一被采纳,则将会使金人后悔兴兵造祸,宗社安宁,天下受其恩惠。”

    第二天,吴敏请求朝对,详细陈说了其想法,并就势说李纲的意见与自己基本一致。徽宗传旨召李纲入朝议论,李纲刺破手臂,以血写书上奏说:“皇太子监国,是通常的典礼。现大敌入侵,安危存亡在于呼吸之间,仍然保守常礼行吗?名分不正而掌握大权,凭什么号召天下,以期望取得万一的成功呢?如果给皇太子以位号,让他为陛下守宗社,收拢将士之心,让他们以死抗敌,则天下可以保住。”奏疏陈上,徽宗禅位之议于是决定。

    钦宗即位,李纲上书言事,说“:当今宋朝国势衰弱,君子之道不存,法度紊乱,纲纪不正。陛下即位之初,应该上应天心,下顺民愿。攘除外敌入侵之患,振兴宋朝国势;清除内奸,增长君子之道,以符合道君皇帝(即徽宗)托付之意。”钦宗将李纲召到延和殿,并主动迎上去对李纲说“:我不久前在东宫,看见你论水灾的奏疏,现在还能够背得出来。”李邺出使金朝谈判割地之事,李纲上奏说:“祖宗的疆土,应该以死保守,不能以一尺一寸割让别人。”钦宗赞赏并接纳了李纲的话,将他提升为兵部侍郎。

    靖康元年(1126),任命吴敏为行营副使,李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领兵渡过黄河,徽宗往东边去了,宰执大臣议请钦宗暂时躲避一下敌人的锋芒。李纲说“:道君皇帝将宗社国家交给陛下,弃而离去行吗?”钦宗默不作声。太宰白时中认为京城不能守,李纲说:“天下城池,哪有和都城能相比的呢,况且都城是宗庙社稷、百官臣民之所在,离弃它将到哪里去呢?”钦宗看着宰执大臣说“:到底如何决定?”李纲进言说:“今日之计,应该整顿军马、团结稳定民心,使他们相互坚守,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皇上问谁可以为将,李纲说:“朝廷以高爵厚禄养着大臣,就是为了用之于有事之日,白时中、李邦彦等虽然不一定知道兵事,但凭借其职位,率领将士抵抗敌人兵锋,是他们的职责。”白时中不满地说“:莫非李纲能够领兵出战?”李纲说“:如果陛下不以我懦弱无能,让我领兵,愿意以死相报。”于是以李纲为尚书右丞。

    宰执大臣仍然坚持躲避敌人的主张。朝廷传旨以李纲为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并且说“:唐明皇听说潼关失守,立即到蜀地去,宗庙朝廷被贼人毁掉,范祖禹认为其过失就在于不能坚守以等待救援。现在各地之兵几天内即可聚集,陛下为什么要轻举妄动以重蹈唐明皇之覆辙呢?”皇上很是省悟。恰逢内侍入奏说中宫已经动身了,皇上脸上顿时变色,慌忙降下御床,说:“我不能留了。”李纲哭泣着跪拜,以死请求皇上留下。皇上看着李纲说:“我今天为你留下。治兵御敌之事,专由你负责,不要有所疏误。”李纲慌忙接受命令。

    不久,钦宗又决定到南方去,李纲赶到朝廷,只见禁卫军已经穿上衣甲,皇帝乘坐的马车已经驾好。李纲急忙对着禁卫军高喊道:“你们是愿意坚守宗社,还是愿意跟随皇上到南方去?”都回答说:“愿意死守。”李纲入宫中见钦宗说:“陛下已答应我留下,为什么又戒令准备离去呢?现在六军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京城,都愿意死守,如果万一他们半途逃回来,将由谁来保卫陛下呢?敌人已经逼近,知道皇上走得不远,如果用快马追赶,将用什么来抵御呢?”皇上省悟,于是下令停止南行。李纲传旨对钦宗左右的人说“:有谁敢再说离去就斩首!”禁卫军将士都拜伏于地喊万岁,六军听说这个消息,无不感动流泪。

    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治战守器具,几天便完成了。敌兵攻打开封城,李纲亲自督战,他招募健壮勇士从城上用绳子吊下去发动袭击,杀死敌人酋长十余人,士兵数千。金人知道城中已有防备,又听说徽宗已传位给钦宗,于是便撤兵了。朝廷物色大臣准备派往金军中议和,李纲请求前去。皇上派遣李..去,李纲说:“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我担心李..怯懦而误国家大事。”皇上不听,仍然派李..前去。金人提出需要金币以千万两计,要求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等地,并且要宋派亲王和宰相做人质。李..接受金人的各项要求,不做任何辩驳,回宋朝禀报。李纲说“:金人所需要的金币,即使穷尽全国之力也不够,何况一个都城呢?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让了它们凭什么立国?至于派遣人质,宰相应该去,亲王不应该去。如果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暂时和金人谈判什么能行什么不能行及其理由,住留几天,等勤王的大军从四面八方聚集,他金军孤军深入,虽然得不到所要求的,也将迅速离去。这时再与他订立盟约,则他不敢轻视我中国,和好可以长久。”宰相的意见不一致,李纲不能说服他们,请求离职,皇上安慰他说“:你只管治理兵事,这件事,可以慢慢商议。”李纲不再坚持这件事而这时宋朝已将求和的誓书送往了金军,金人所提出的要求全部给予满足,并派皇帝的弟弟康王和少宰张邦昌前去作人质。

    当时朝廷每天给金人送金币,但金人的要求仍不休止,天天大肆屠杀抢掠。各地的勤王军慢慢有到达的,种师道、姚平仲也率领泾原、秦凤兵到达。李纲上奏说“:金人贪婪无厌,非常凶残无理,其势非用军队不可。而且敌兵号称六万,但我们已集聚到开封城下的勤王兵有二十多万;他金人以孤军深入重地,好比如虎豹自投栅栏,应该用计谋俘获他,而没有必要和他拼一时的气力。如果占据黄河渡口,断绝粮道,分兵收复开封以北的各州县,派重兵逼近金军大营,坚壁清野,不予出战,就像周亚夫围困七国军队一样。等到他的粮尽力疲,然后再发出讨伐檄文,收回誓书,收复三镇,放金兵北撤,等他们从黄河渡过一半时再发动攻击,这是必胜的计策。”皇上表示非常赞同,决定约定日期行动。

    姚平仲勇猛但缺乏谋略,急着要争功,在约定时间之前率领步兵和骑兵上万人,冲入敌营砍杀,想活捉斡离不,救回康王。半夜时,中使传旨告诉李纲说:“姚平仲已经行动了,你立即支援他。”李纲率领众大将清晨从封丘门出城,在幕天坡与金人大战,李纲用神臂弓射击金人,打退金兵。姚平仲由于袭击敌人兵营没有成功,害怕杀头,逃走了。金人派使者来,宰相李邦彦对他说:“派兵袭击是李纲、姚平仲所为,不是朝廷的意思。”于是将李纲罢职,由蔡懋代替他。太学生陈东等人到朝廷上书,指明李纲无罪。军民不约而同相聚到一起,人数达几十万,呼声震动天地,由于得不到朝廷的答复,军民愤怒之极,将内侍杀伤。皇上立即召见李纲,李纲入宫见皇上,跪拜于地,泪流不止,请求赐死。皇上也哭,重新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具体负责京城四面的守御事务。

    起先,金兵进攻京城,蔡懋禁止士兵不得随便向金人射箭砸石块,将士在心中都十分气愤,到这时,李纲下令凡是能够杀敌人者给予重赏,将士都非常兴奋踊跃。金人害怕,往后撤退了一点,由于已经得到割让三镇的诏书和亲王作人质,所以就撤兵了。钦宗提升李纲为知枢密院事。李纲上奏,请求像当年澶渊之盟时一样,派兵护送金兵撤退,并且还告诫各位大将,如果在护送时对金人有机会进行袭击就加以袭击。于是派兵十万分道并进,将士接受命令,争着出发。在这之前,金帅粘罕围攻太原,守将折可求、刘光世所率之军都被打败;平阳府的义兵也叛变投敌了,引导金人进入南北关,攻占隆德府,到这时,又向高平发动攻击。宰相责怪李纲将京城城下的士兵全部派去追击敌人,担心万一京城有什么变故将措手不及,急忙将诸将召回。诸位大将已经领兵追击金兵到了邢、赵地界,突然得到回师的命令,无不扼腕叹息。等李纲据理极力争取,同意重新派兵追击金兵时,将士都已经解散了。

    钦宗下诏商议讨论迎接太上皇回京城之事。起初,徽宗到南方去巡游,童贯、高俅等带兵护从。出发后,听说都城被围困,于是便停止了东南地区的驿道通信和勤王之军。道路上一片混乱,都在传说童贯等发动了叛乱。陈东上书,请求将蔡京、蔡攸、童贯、朱面力、高俅、卢宗原等人斩首。朝廷议论决定派聂山为发运使前去设法执行,李纲说:“如果聂山真的成功了,则惊动了太上皇,令陛下不安。如果万一不成功,则这几个人,在东南地区挟制太上皇,要求割占剑南一道之地,陛下将怎么办?不如停止派聂山前去执行,而向太上皇请求将这几个人去掉,自然就可以不费辛劳而达到目的。”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徽宗回京城,停驻在南都,派人送书询问朝廷改革政事的原因,并且召见吴敏、李纲。有人担心太上皇可能有什么意料不到的打算,李纲请求前去,他说:“这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想知道朝廷的事情罢了。”李纲到后,详细地对徽宗说明了钦宗皇帝圣明忠孝,非常思念太上皇,想治理和保护好国家,早日迎接太上皇回京城等情况。徽宗哭泣落泪,问:“你不久前为什么离职?”李纲回答说:“臣原先任左史,因为狂妄论及水灾而获罪,承蒙皇上恩赐,只是免职,没有杀身,不过臣当时所说的,认为天地之变化,都相互有所感应,正是今天金人围攻京城的先兆。灾害变化,就好比如一个人的身体,病在五脏时,在气色上会有所表现,在筋脉上也会有所反映,善于医治的人能够看得出来。所以圣人通过天地的变化观测政治的变化,找出属于自己的原因加以整治,因此能够维护统治,保住国家,而没有危乱的祸患。”徽宗称赞李纲说得好。

    徽宗又问近几天都城的守御安排,话语渐渐投机。徽宗接着谈及行宫说:“当时只是怕金人知道行宫所在的地方,没有其他的原因。”李纲说“:正当艰难危急时,两宫隔绝,朝廷对于行宫的要求,怎么能不给予满足呢。”并且还说“:皇帝仁义忠孝,惟恐有一样事不符合太上皇帝的心意,每次收到责问的诏书,都忧虑害怕,不吃饭。臣打个比方,就比如家长外出后强盗来了,在家中管事的子弟,不得不相机处置。家长只应对他能够行大计,保住家园给予慰劳,如果苛求细节,则作为子弟,怎么能够免去其责任呢?皇帝刚传位时,陛下外出巡游,正好碰上大敌入侵,为了宗社国家考虑,对于小事不得不稍微做一些变更。陛下回到朝廷,臣认为应该准备对皇帝好好加以慰劳,而不要追究一些细微末节。”徽宗领会其意,拿出玉带、金鱼、象简赐给李纲,并且说“:行宫里的人听说卿来了都非常高兴,现借这些东西表示一下朕的心意,卿可以随便使用。”还说:“卿辅助皇帝,捍卫宗社,立有大功,如果能够调和我们父子的关系,不让相互之间有所隔阂、猜疑,则应该全部写进青史,垂名万世。”李纲感动落泪,反复再拜。

    李纲回到京城,将太上皇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钦宗。宰相献上有关迎接太上皇回京的礼仪,根据耿南仲的意思是想先排除太上皇身边的侍从大臣,才能让太上皇的车驾进入京城。李纲说“:像这样做,是向他们表示猜疑。天下的道理,无非就在于诚信与猜疑、明达与昏暗而已。就诚信和明达而言,可以追溯到尧、舜;而如果以猜疑和昏暗行事,则将祸患无穷。耿南仲不用尧舜的诚明之道辅佐陛下,却昏暗而多疑。”耿南仲气忿地说“:臣刚才见到左司谏陈公辅,他就是为李纲联结士民跪伏于朝廷之前请愿的人,请将他送到御史台问罪。”皇上感到惊愕。李纲说“:臣与耿南仲所争论的只是国家大事。耿南仲却说这种话,臣怎么敢再进行辩论呢?希望将李公辅的事送到御史台,臣也请求去职等待治罪。”连上十几份奏章,钦宗不同意。

    太上皇返回京城,李纲在国门迎接。第二天,李纲入龙德宫朝见,朝见完后,又上了一道奏书坚持请求去职。皇上亲自修一份诏书告谕李纲说“:当时敌人在京城的近郊,士民跪伏于朝廷前请愿,是出于仓猝之间,人数达到几十万,都是被忠诚义愤所激,事先没有预谋却要求一致,这怎么是有人故意联结而成的呢?不高兴的人制造谣言,致使卿心里不安,朕非常理解卿,不要放在心里。大敌刚退,正要依靠卿同心协力,共度艰难,卿应该尽量为朕留下来。”李纲无法,只好就职。李纲呈上有关防卫边疆,抵御敌人的八件事。

    当时金兵已经退去,太上皇回到宫中,朝廷上下一派安然,不再关心边防之事。唯独李纲仍担忧边防,他与同知枢密院事许翰商议调兵进行秋防。吴敏请求设置详议司审查整理法律制度,以革除弊政,钦宗下诏以李纲为提举官,耿南仲进行阻止。李纲上奏说“:边境祸患正紧急,关于边防的各方面的调度不充足,应该稍微抑制一下在官吏和财政上的混乱,以充足国用。例如从节度使到边远州郡的刺史,本来是用来授与给功臣的,现在都被亲戚旧友通过恩泽占据了。原来由堂吏转为官最高只能转为正郎,从崇宁、大观年间开始转到了中奉大夫,现在应该都恢复旧制。”宰相将他的奏书贴榜在交通要道,因为李纲得士民之心,想以此离间他们。恰逢守御司奏请补充二名副尉,钦宗的亲手批字中有“大臣专权,不可增长这个风气”等话。李纲上奏说“:臣不久前得圣旨给予空白告敕,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相机行事。这两个人有功劳应该补官,因此将有关情况奏上给皇帝知道,是遵照皇上的旨意,不是专权。”

    当时太原之围没有解,种师中战死,种师道因病回去了,耿南仲说:“想援助太原,非李纲不可。”皇上任李纲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李纲说:“臣是一个书生,确实不懂兵事。在京城被围时,不得已才为陛下料理兵事,现在让臣为大帅,恐怕误国家大事。”于是推辞,钦宗不同意。退朝后称病,请求去职,连上十多份奏书,钦宗都不同意。台谏官说李纲不能离开朝廷,皇上认为这是为大臣游说,加以斥责。有人对李纲说“:公知道为什么派公出任宣抚使吗?这不是为了边防之事,而是想借此去掉公,则京城之人无话可说罢了。公坚持卧病不起,说谗言的人会更加放肆,皇上是否发怒还测料不到,怎么办?”许翰写上“杜邮”二字送给李纲,李纲惊恐之中慌忙受命。皇上亲自抄写《裴度传》赐给李纲,李纲说:“吴元济以蔡州周围的小小地方与唐室相抗衡,这与金人力量的强弱自然是不能相比的,而臣未曾奢望比得上裴度的万分之一。然而外寇入侵之患可以攘除,但让小人在朝,大害却难以去掉。如果朝廷有了正气,使君子之道长,则抵御外敌入侵并不难。”接着将裴度论元稹、魏洪简的奏疏中的关键话语抄下来呈给皇上,皇上以礼回答了李纲。

    宣抚司统属的兵只有一万二千人,尚未聚集到一起,李纲请求推迟启程期限。钦宗亲自批字,认为李纲是拖延时间,抗拒命令,李纲上书说明之所以不能启程的原因,并且说:“陛下先前认为臣专权,现在又说臣是抗拒命令,本打算派遣大帅去解重围,却以专权、抗命之人担任大帅,恐怕不行吧?希望能够批准臣解去枢密使之职。”皇上召见他三、四次,说“:卿替朕巡视完边防,就可以返回朝廷。”李纲说:“臣这次出行,没有再返回朝廷之理。过去范仲淹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去安抚西部边疆地区,经过郑州,见到吕夷简。吕夷简说‘:参知政事怎么能够再回来呢?’后来果然如此。现在臣因为愚蠢和直率不被朝廷容纳,如果臣出行,则与敌拼死于战场,是臣的愿望。万一朝廷的决议不坚定,则臣应当请求去职,陛下应该明察臣的忠心,以保持君臣之间的情义。”皇上被他的话感动。到辞行时,李纲谈到唐恪、聂山的奸诈,认为如果继续任用他们,以后肯定会误害国家。

    李纲领兵进发到达河阳,拜祭了各个陵墓,又上奏说:“臣领兵经过巩县、洛阳,拜祭了陵墓,不禁落泪。想到祖宗创业守成,达二百年,传到陛下。正逢艰难之时,强敌入侵,中国势力衰弱,这确实是陛下该卧薪尝胆,力图报国,励精图治之时,希望陛下仔细考究祖宗之法,一一加以推行,重用君子,斥退小人,稳固国家根本,以图谋中兴,上以安慰九朝先祖的灵魂,下以作为亿万生民的依靠,能如此则是天下的大幸!”

    李纲驻扎在怀州,钦宗诏令解散宣抚司所集结的军队,李纲上奏说:“太原之围没有解除,河东的形势非常危急,秋高气爽,战马肥壮,敌人必定会深入进攻,国家是安是危,还不可知。即使进行秋防军队真的充足,也不能保证没有敌人骑兵渡过黄河的危险。况且臣出使的时间不长,朝廷就完全改变原来的诏令,将所聚结的军队,全部解散。现在河北、河东天天告急,没有派一兵一马去支援他们,刚刚集结的士兵又都要遣散,臣确实担当不了这个任务。而且用军法勒令各路发兵,却又以寸纸之文遣散他们,臣担心以后如果有所号召,不再有人响应了。”奏疏呈上,没有得到回答。钦宗批示催促解除太原之围,但各位将领又被特别交待,凡事直接听命于朝廷,宣抚司空有统领之名。李纲上书,极力谏说对各位将领统领不专一的弊害。

    当时正在议和,朝廷诏令李纲停止进兵。不久,徐处仁、吴敏被罢免宰相而任唐恪为相,许翰被罢去同知枢密院而起用聂山、陈过庭、李回等人,吴敏又被贬谪到涪州安置。李纲得知,叹息说:“什么事也干不成了!”于是上书请求免职。朝廷任命种师道以同知枢密院事的身份接管宣抚司,召令李纲回朝。不久,授任李纲为观文殿学士、知扬州,李纲上奏推辞。又不久,朝廷借口李纲专门主张抗战,丧师费财,将他削职贬为提举亳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在建昌军安置;后又贬谪到宁江。

    金兵再次入侵,皇上省悟到和议之错,任命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负责主管开封府事务。李纲在前往宁江途中停驻在长沙,接到命令,便立即率领湖南的勤王之军赶赴京城救援,还未到达,都城就已经失守了。在这之前,康王到金军中作人质,被金人所恐吓,请求派肃王代替他。到这时,康王建立大元帅府,恢复李纲的旧官,并发书给李纲说:“当今生民涂炭,非常危急,料想不是绝世之才,不能协助取得事业的成功。阁下学问穷究天下,忠诚可以打开金石,应该卷袖而起,主持大事,以实现生民的愿望。”

    高宗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诏令他赶赴朝廷。中丞颜岐进言说:“张邦昌受金人喜爱,虽然已经官至三公、郡王,应该再加封他为同平章事,以增高他的地位;李纲被金人所厌恨,虽然已经被任命为宰相,应该趁他没有到朝廷之前将他罢免。”颜岐连上了五道奏书,皇上说:“像朕即大位,恐怕金人也不喜爱。”颜岐无言以对,只有作罢。颜岐还将他的奏章封起来送给李纲看,企图阻止李纲到朝廷来。皇上听说李纲即将到达,派官员迎接慰劳,并设宴招待,还将李纲召到内殿相见。李纲见到皇上,激动得涕泪齐下,皇上也被感动。李纲趁机说道:“金人不讲道德,专门以欺诈取胜,中国(即指宋)没有省悟,以致中其奸计。好在上天之命没有改变,陛下统领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戴,在内整理政治,对外抗击金人,以后迎回二位先帝,安抚周邻各邦,其责任就在于陛下和宰相。臣自知有许多不足,不能胜任陛下的委任,请求追回成命。另外臣在来朝廷的途中,颜岐曾将他对臣的奏章封后派人送给臣看过,说臣被金人所厌恨,不应该任宰相。像臣这样愚蠢只知道姓赵的,不知道金人,应该是被金人所厌恨。不过,如果说臣的才能不能胜任宰相之职,是可以的,但如果说因为臣被金人所厌恨因而不能任宰相,则不行。”说完极力推辞就任宰相。皇帝为了安抚李纲,将范宗尹从朝廷调出任舒州知州,并让颜岐一起去舒州做祠官。李纲仍然极力推辞,皇上说:“朕早就知道卿的忠义智略,想让敌国害怕服从,让全国安宁,非卿出任宰相不可,卿不要推辞了。”李纲点头流泪表示感谢,说:

    “臣愚蠢粗陋而无才能,承蒙陛下了解和信任,不过,现在挽救国家危难,保持国家安定,以图复兴大宋,其重任在于陛下而不在于臣。臣以前没有什么辉煌的经历,陛下首次发现并加以提拔,授予臣宰相大权,只是臣是一个区区的小人物,怎么能够担当得起辅佐陛下完成复兴大业的重任呢?不过‘万事都有开头,但很少有能够善终的’。臣孤身一个,朋友不多,希望陛下明察管仲批评诸侯盟主的言论,注意区分君子和小人,使臣能够尽心尽力,则虽死而无憾。过去唐明皇想任姚崇为宰相,姚崇列举了十件大事,都道中了当时的弊端。现在臣也列举十件事说给陛下听,请陛下考虑其中可以施行的,诏令施行,臣才敢接受任命。

    “一是关于国家大事。即指中国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只有在能够守的基础上才能够战,在能够战的基础上才能够讲和,可是在靖康末年这些都没有。现在想战却力量不足,想讲和又不成,不如先在国内进行治理,专门进行防守,等我们治理好了政事,振奋了士气,然后才能考虑发动进攻,复兴国家。

    “二是关于巡幸。是说皇上的车驾必须到京城去一下,拜祭拜祭宗庙,安慰安慰都城的人心,考虑到京城不能居住,所以只作为巡幸打算。从全国的形势看,能够由皇上居住的,以长安为最好,襄阳其次,建康再其次,这些地方都应该诏令当地的官府事先作好准备。

    “三是关于赦令。是说祖宗登基即位赦书,都有固定的格式。前天陛下的赦书,是效法张邦昌的伪赦书的。例如赦免犯恶逆罪者以及将罪当免官的人全部恢复旧官,都显得比较泛滥而不能实行,应该全部加以改正,以效法祖宗的成法。

    “四是关于僭逆。是说张邦昌作为国家的大臣,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拼死保持气节,却借金人的势力改姓换号,另立政权,应该明正典刑,以警戒后世。

    “五是关于伪命。是说在国家遭受劫难之后,很少有仗义而死的人,但接受伪政府的官爵,在伪朝廷委曲求全的人却不计其数。以前肃宗在平定贼寇以后,对于接受伪朝廷任命者定六等罪,应该仿效肃宗的做法鼓励士大夫风气。

    “六是关于战。是说国家的军事已经废弛很久了,士兵胆小懒惰,应该重新统一制定新的军纪,信赏必罚,以振作士气。

    “七是关于守。是说敌人狡诈,必定会再次入侵,应该在黄河、长江、淮河沿线构筑防御设施,扼住敌人入侵的要道。

    “八是关于本政。是指朝廷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应该将政权统一收归中书省,这样才能保持朝廷的崇高地位。

    “九是关于久任。是说在靖康年间任免大臣太频繁,效果很差,对大臣应该慎重选择而长久任用,以督促他取得成绩。

    “十是关于修德。是说皇上刚接受天命,应该更加讲求孝悌,注意恭俭,以不辜负全国百姓的期望,实现复兴大业。”

    第二天,高宗在朝廷公布了李纲的建议,只将其中关于僭逆、伪命两条保留下来没有公开。李纲说“:这两件事是当今政治和法律中的两件大事。张邦昌在道君皇帝朝,在政府中任职十年,渊圣皇帝即位后,他首先被选拔为宰相。当国家遭受祸难之时,金人制造改姓的阴谋,张邦昌如果能够宁死保持气节,表明天下拥戴赵宋的道理,感动金人的心,敌人不一定不会对其发动战争制造祸害感到后悔,因而将赵氏政权保留下来。可张邦昌却自以为得计,安然地登上大位,确立国号,居在宫廷之中,擅自颁布伪诏书,停止各地的勤王的军队。等到他知道百姓臣民都不拥护他时,才迫不得已请元..太后出来垂帘听政和决定迎奉陛下回朝。张邦昌僭逆的前后经过就是这样,可对张邦昌是否应该定罪处刑,有人持不同看法,臣请求将各种意见集中起来再根据《春秋》的有关规定来决断。

    “都城的百姓感激张邦昌,认为正是张邦昌的僭位才使自己保全了性命,而且还免去了交纳金银的沉重负担。元帅府饶恕张邦昌,认为他在元帅府发兵征讨之前能够主动派使迎接皇上回朝。至于说到天下愤恨张邦昌的人,则认为张邦昌已经僭位改号,而他之所派遣使者迎奉皇上只是出于迫不得已。都城百姓感激张邦昌,元帅府饶恕张邦昌,是出于私心;天下人愤恨张邦昌,是出于公心。《春秋》写道,人臣不得专权,专权则必定杀头;赵盾不讨伐叛贼,就被记载为弑君。现在张邦昌已经僭位改号,敌人撤退时还不准勤王的军队追击,他不仅仅是专权和不讨伐叛贼的问题。

    “刘盆子以汉宗室的身份被赤眉军立为皇帝,后来他率十万人投降光武帝,光武帝对他只是免去一死。张邦昌以臣子的身份僭位为君,其罪行大于刘盆子,他只是迫不得已才主动表示归顺,朝廷对他既不定罪,反而还给予尊崇,这是什么道理呢?陛下想建立复兴大业,却尊崇僭逆的臣子,让世人知道,有谁还会死心踏地地捍卫朝廷呢?张邦昌还任命伪臣僚,对于这一切都置之不问,凭什么去激励士大夫的气节呢?”

    当时在执政大臣中有人持不同的意见,皇上于是将黄潜善等人召来把李纲的意见告诉他们。黄潜善极力为张邦昌说话,皇上看着吕好问说:“卿当时在被围困的城中,知道详细情况,卿认为该怎样?”吕好问附和黄潜善,不置可否,说:“张邦昌僭位改号,人所共知,他已经主动归顺,请陛下裁断处置。”李纲说:“张邦昌僭逆,怎么能让他呆在朝廷,让路人指着他说:‘这是一个天子’呢!”于是便跪拜于地,流着泪对皇上说:“臣不能和张邦昌在一起共事,如果在一起,应当用手板打他。陛下一定任用张邦昌,就先罢免了臣。”皇上十分感动。汪伯彦说:“李纲刚直有气节,臣等所不如。”于是下诏将张邦昌贬谪到潭州,从吴千干、莫俦以下曾接受过张邦昌任命的臣僚都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贬谪。李纲又说“:近来的士大夫寡廉鲜耻,不知君臣之间的道义。靖康之难,能够为保持气节而死者,在朝廷之内只有李若水,在朝廷之外只有霍安国,希望对他们加以抚恤。”皇上接受了他的请求,并且还下诏让各路询访其他有为气节而死者,上报给朝廷。皇上对李纲说:“卿先前争论有关张邦昌的事,内侍们得知都流泪,卿现在可以接受任命吧?”李纲跪拜表示感谢。

    李纲接到旨令由他兼任御营使。李纲入朝,对皇上说:

    “现在的国力远远不及靖康时期,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上有陛下英明果断,下有群臣和睦团结,应该说靖康时期的弊端可以革除,复兴大业可以实现。不过,如果不具有一定的国力和不知道行动的先后缓急顺序,也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

    “对外抵御强敌,在内消除盗贼,治理军政,改变士风,充实国家财力,减轻百姓负担,革除弊法,裁减冗官,明确号令以感动人心,信赏必罚以振作士气,挑选帅臣委托他们一方面的重任,选择监司、郡守让他们执行新政,等我们能够依靠自己进行治理的政事已经治理好,而后才能向金人问罪,迎回我二位先帝,这就是所说的规模。至于当务之急,则是在于处理河北、河东两路的事务。因为河北、河东,是国家的屏障。将河北、河东的事务处理得差不多,中原才能保住,东南才能安宁。现在河东路失去了忻、代、太原、泽、氵路、汾、晋等郡,其他的郡还保存着。河北路失去的只有真定、怀、卫、浚四个州,其余的二十多个州都还由朝廷把守着。两路的士民兵将之所以拥戴宋朝,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非常坚定、踏实,他们都会推拥豪杰作为首领形成抗金的组织,多的人数达到几万,少的也不下万人。朝廷不趁这个时候设置司,派遣使者对他们进行抚慰,分别派兵援救他们的危急,臣担心他们粮尽力竭以后,坐受金人围困。他们虽然怀有忠义之心,但援兵不到,遇到危急无处求援,必将怨恨朝廷,金人借机加以抚慰和利用,他们都会成为金人的精兵。

    “不如在河北设置招抚使,在河东设置经制使,选择有才略的人作为使,去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朝廷不忍心舍弃两河地区给敌国的心意。谁能够保全一州,恢复一郡,就让他作为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就像唐代的方镇制度,让他们各自防守,不仅可以杜绝他们归顺敌人之心,还可以增加他们抵御敌人的力量,使朝廷永远没有北顾之忧,这是当今最先最急的事务。”

    皇上称赞李纲的建议,并且问谁可以选任为使,李纲推荐张所、傅亮。张所曾经任监察御使,在靖康年间都城被围时,他用蜡书招募河北的士兵,河北的士民看到蜡书,高兴地说:“朝廷抛弃我们,还有一个张察院能够选拔和任用我们。”应募的人总共有十七万人,通过这张所的声名响震河北。因此,李纲认为招抚河北,非张所不可。傅亮,开始因为在边防中立有战功而获得官职,曾经在河朔治兵。京城被围困时,傅亮率领三万人前去勤王,多次立有战功。李纲发现他的智略可以加以重用,想借这个机会试一试他。皇上于是任命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略副使。

    皇子出生,按照惯例应该大赦。李纲上奏说:“陛下即皇位,博大之恩唯独没有给予河北、河东,而且也没有赐给勤王之兵,天下人感到遗憾。河北、河东为朝廷坚守疆土,却没有对他们颁布赦令。百姓都说自己被抛弃了,怎么能安慰忠臣义士之心呢?勤王之兵在道路上跋涉了半年,穿着铠甲,扛着武器,冒着霜露,虽然没有被使用,但也已经疲劳了。加上疾病死亡,如果不给予恩泽抚恤,以后朝廷有什么急难,怎么能够让人再听从调遣呢?希望借这次大赦之机对他们普遍表示感激抚慰之意。”皇上称赞并采纳了李纲的意见。通过这,河北、河东两路知道皇帝的感激和抚慰之意,大家团结一心,从两路不断有打败敌人的捷报传到朝廷。金人围困各郡的,不时有撤退的。山砦的兵民响应招抚、经制两司招募的人很多。

    有名叫许高、许亢的两个人,受命防守黄河却逃跑了,被贬谪到岭南,到南康时阴谋策划叛乱,一名守城士卒将他们杀了。有人认为这是擅杀,李纲说:“许高、许亢受命防守黄河,敌人未到却先逃跑了,并且沿途抢劫,超过了盗贼。朝廷没有将他们执行军法,一个守城士兵代为执行了,这真是一个好守吏。让受命抵御敌人而想逃跑的人,知道郡县官吏都可以杀死他们,他们应该略微有些警戒吧?”皇上认为李纲说得对,诏令将这个守城士卒转官职。开封府长官缺位,李纲认为留守非宗泽不可,极力举荐他。宗泽到达开封后,抚慰引导军民,修治城墙船只,多次出兵打败敌人。

    李纲制定军法,以五人为一伍,伍长用牌子写上同伍其余四人的姓名。二十五人为一甲,甲正用牌子写上其属下五位伍长的姓名。一百人为一队,队将用牌子写上其所属的四位甲正的姓名。五百人为一部,部将用牌子写上其属下十位正副队将的姓名。还下令招募成立新军和御营司兵,都按新的军法建制,有什么使唤和任务,根据牌子上的记载差遣。另在三省、枢密院内设立赏功司,有受贿索贿者以军法论处,对于遇敌逃跑者斩首,由逃兵变为盗贼者,株连其家属。李纲宣布对军政的改革总共达几十条。

    李纲还上奏认为步兵战不过骑兵,骑兵战不过车兵,请求将有关制造战车的要求颁发到京东、京西路,进行制造和教练。李纲还奏请制造战舰,招募水军,并在各路询访有才略可以任用的武臣,以备选用。他还向皇上连上了三道奏疏“:一是招兵,二是买马,三是向百姓募集财物以资助军费。”谏议大夫宋齐愈得知后嘲笑李纲,他对虞部员外郎张浚说:“李丞相二三条建议,没有一件可以实行。”张浚问为什么,宋齐愈回答说:“百姓的财富不能搜括干净;西北的马买不到,东南的马不能用;至于兵数,如果每一部增加二千人,则每一年的费用需千万缗,费用从哪里来?齐愈我将尽力辩论这件事。”张浚说“:公惹祸就从这件事开始。”

    当时朝廷正在议论派遣使者去金朝,李纲上奏说:“尧、舜所主张的道德,在于孝和悌,孝悌达到极至,可以通神明。陛下因为二位先帝不幸被金人劫掠到遥远的北方沙漠,吃不香,睡不安,想着迎回二位先帝,使二位先帝受到天下的奉养,这就是孝悌达到了极至,正是尧、舜的用心之所在。目前的形势,正应该枕戈待旦,卧薪尝胆,内修政治,外攘敌人,使法律和政治得到治理,国家变得强大,则二位先帝不等到朝廷去迎接而金人会自动将他们送回来,否则,即使派遣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对金人卑恭屈膝,奉献厚礼,恐怕也无济于事。现在派遣使者,只应当奉表问候二位先帝,传达陛下的思念之情就可以了。”皇上于是命令李纲起草问候词,以周望、傅蚞为二帝通问使,带着问候的表书去金朝。李纲还请求颁降诏书表示哀痛,以感动天下之人,让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完成复兴大业。李纲还请求裁减冗员,节制浪费。皇上都接受了他的意见。这时,各地被金兵打散的士兵为盗贼的达十多万人,他们在山东、淮南、襄汉之间进行劫掠抢夺,李纲命令将领领兵将他们全部剿灭。

    一天,李纲和皇上谈论靖康时的事情,皇上说:“渊圣皇帝勤于政事,阅览奏章,甚至通宵不睡,然而最终还是不幸被金人掳掠而去,为什么呢?”李纲说:“人主的职责在于知人,如果能做到任用君子,斥退小人,则可以成就大功了,否则即使埋头于案牍文书,也没有用。”李纲接着还谈论靖康初年朝廷在应付敌人的策略上的得失,并且详细分析了金兵两次围攻都城之所以能够守住和不能够守住的原因。说完李纲借此劝勉皇上要明达宽恕,让臣下充分发表意见,要谦恭节俭以增加国用,要英明果断以处理大事。皇上都表示称赞并予以采纳。李纲又上奏说:“臣曾经谈到过皇上巡幸的地方,以关中为最上策,襄阳其次,建康为下策。陛下纵然不能实行上策,也应该到襄阳和邓州,表示不忘记故都,以维系天下人的心。否则,中原将不再归我所有,皇上返回朝廷也不知等到什么时日,天下的形势就此衰败而不能再振兴了。”皇上为此颁布诏书告谕两京以表明返回都城之意,看到诏谕的人无不感动流泪。

    不久,高宗下诏想到东南去躲避敌人,李纲极力说明这样不行,他说“:自古以来的中兴之主,从西北兴起的,足以占据中原而控有东南;由东南兴起的,却不能恢复中原而控有西北。因为天下的精兵健马都在西北,一旦放弃中原,不仅金人将乘机侵扰内地,盗贼也将蜂起作乱,他们占据的地盘跨州连县,到时陛下即使想返回朝廷,也不行了,何况还想治兵打败敌人以迎回二位先帝呢?南阳是汉光武帝兴起的地方,有高山峻岭可以把守,有宽广的城市和广阔的平原可以屯兵;它西边邻近关、陕,可以招募将士;东边通达长江、淮河,可以运送谷粟;南边通往荆湖、巴蜀,可以取得财物;北边与三都相望,可以派兵救援。暂时考虑在南阳居住,以后再回汴京,这是最好的策略。现在想乘船顺流到东南去,固然非常安全、方便,只是怕一失掉中原,则东南不能保证必定安宁无事,虽然想退保一隅,也不容易实现。况且陛下曾经下诏许诺留在中原,人心悦服,为什么诏书的笔墨没有干,就马上失大信于天下呢?”皇上于是同意巡幸南阳,但黄潜善、汪伯彦实际上暗中主张巡幸东南。有位客人对李纲说:“外面的舆论汹汹,都说已经决定巡幸东南。”李纲说:“国家存亡,由此见分晓,我应该就去向问题进行力争。”起初,李纲每每有所议论和劝谏,虽然说得恳切和率直,没有不被容纳的,到这时,李纲的意见常常被留在宫中不予答复。之后李纲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黄潜善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所请求在北京设置招抚司,等到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再渡过黄河。北京留守张益谦,是黄潜善的党羽,他上书指责招抚司的侵扰,还说自从在河北设置招抚司,盗贼更加猖獗。李纲说“:张所留在京城,张益谦怎么知道他的侵扰?河北的百姓找不到归属,便聚集成为盗贼,怎么是因为设置招抚司才有盗贼呢?”

    朝廷传旨命令留守宗泽节制傅亮,当天就渡过黄河。傅亮说“:准备工作未完就渡过黄河,恐怕误害国家大事。”李纲说:“招抚司、经制司,是臣建议设置的;而张所、傅亮,又是臣所推荐任用的。现在黄潜善、汪伯彦和张所、傅亮过不去,就是和臣过不去。臣每每有鉴于靖康时大臣不和的害处,所以凡事未尝不与潜善、伯彦商议后才施行,可是这两人却存心如此,希望陛下冷静判断一下这件事。”不久诏令撤销经制司,召令傅亮回朝。李纲说“:皇上一定要罢免傅亮的话,请亲手书写诏令交给黄潜善执行,臣则请求解职归田。”李纲退下来后,傅亮最后还是被罢职了,李纲于是再次上书请求解职。皇上说:“卿所争的是小事,何必这样呢?”李纲说“:当今的人才中以将帅为最急,恐怕不是小事。臣先前所主张的改变巡幸去所,与黄潜善、汪伯彦不同,应该被他们所嫉恨。然而臣是东南人,怎么不希望陛下东下以求安宁和方便呢?只是想到一离开中原,将后患无穷。希望陛下以国家为心,以生民为意,以二位先帝为念,不要因为臣去职而改变原来的决定。臣虽然离开陛下左右,但不敢一日忘记陛下。”说罢流泪告辞而退。有人说“:公在进退之间做出决定,虽然得到了道义,可如何对付得了说谗言的人呢?”李纲说“:我知道我已尽了心力服侍君主,达不到愿望,就保全进退之节,没有考虑祸患。”

    起初,徽、钦二帝被金人掳掠北去后,金人打算挟立非赵姓的人做皇帝。吏部尚书王时雍问吴千干、莫俦,吴、莫二人暗示敌人的意思在于张邦昌,王时雍没有表示赞同。恰逢宋齐愈从敌营中回来,王时雍又问宋齐愈,宋齐愈取一张纸在上面写上“张邦昌”三个字,王时雍才做出决定,将张邦昌的姓名写进了呈交给金人的奏状上。到这时,宋齐愈弹劾李纲有三件事做得不对,朝廷没有给予答复。宋齐愈又草拟了一份奏章准备再次呈上,有一位和宋齐愈有过节的他的同乡,将宋齐愈的奏章偷给李纲看了。当时朝廷正在清查和处理僭逆以及曾经附从过伪朝廷的人的罪行,宋齐愈因此被逮捕了,宋齐愈不招认,狱吏说“:王尚书等人所犯罪行不轻,然而也只是贬谪到岭南。宋大谏只管招认了,最多也就是被贬谪到岭南。”宋齐愈招认了,结果被在东市斩首。张浚为御史,弹劾李纲出于私心诛杀了侍从,并且还弹劾李纲招兵买马的罪行。高宗下诏将李纲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尚书右丞许翰说李纲为人忠义,罢免了他将无人能够辅佐完成中兴大业。正好皇上召见陈东,陈东说:“黄潜善、汪伯彦不能任用,李纲不能罢免。”陈东被治罪斩首。许翰说:“我和陈东都是为李纲争辩的人,陈东被斩首于东市,我能在朝廷呆下去吗?”于是请求解职。后来朝廷传旨,将李纲罢职送鄂州居住。

    李纲被罢职后,张所也被治罪解职,傅亮因为母亲生病辞职回家了,招抚、经制二司都被废除。皇上还是到东南去了,河东、河北地区二郡县相继沦陷,凡是李纲所主张和实施的军政民政措施,全部被废除。金人攻掠京东、京西地区,在京城一带大肆进行破坏,而中原地区的盗贼也蜂拥而起了。

    (下)

    绍兴二年(1132),李纲被任命为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当时,在荆湖、江湘等路,流民和从前线溃散下来的士兵群起变为盗贼,其数量不可胜计,多的达到几万人,李纲将他们全部剿灭了。李纲上书说:“荆湖,是国家形势的上游,其面积几千里,诸葛亮说‘:它是军事战略要地。’现在朝廷保有东南,控制、驾驭西北。像鼎、澧、岳、鄂以及荆南一带,都应屯驻重兵,以占领有利地势,使朝廷的号令可以通达四川,使襄、汉可以得到声援,这样才可以慢慢恢复中原。”李纲的意见还来不及施行,谏官徐俯、刘斐又弹劾李纲,李纲被罢为提举西京崇福宫。

    绍兴四年冬,金人和伪齐兵南侵,李纲提出三条防御敌人的策略,他说:“伪齐倾兵南下,其境内一定空虚,倘若出其不意,如电闪雷鸣般攻占颍昌,逼近京城一带,伪齐一定会感到惊恐而回兵救援,宋军趁势跟踪追击,必定会取得胜利,这是上策。如果陛下停驻在长江边上,号令上游的军队,顺流而下,增加声势,使千里之间,旌旗相望,战鼓之声相闻,则敌人虽然多,也不敢南渡长江。然后以重兵进屯战略要地,用计进行拦击,断绝其粮道,等他们往回逃跑后,再慢慢商议发动进攻,进行讨伐,这是中策。如果陛下只是借亲征的名义而不积极措置,任形势发展,使军队溃散,所占据的要地失守,则敌人可以乘机深入,各州县望风溃逃,其祸患将不可测料。往年,敌人主要为了劫掠财物,又正当夏天,所以必定会撤兵,朝廷因而得以回复安宁、团聚。现在由伪齐人引导金人而来,其势不会空手返回,必定会图谋割占土地。一些奸民溃兵加以附从,扩张声势,如果退避,则将无法对付金人的割地要求。过去苻坚率百万人侵略晋,谢安以一支小部队将他们打败了。如果朝廷措置得当,将士服从命令,怎么知道金和伪齐将不向我们投降呢?只是看一时的机会如何利用罢了。希望将臣的奏章交给二、三个大臣好好讨论一下。”高宗下诏:李纲所陈述的,是当今的急务,将它交给三省、枢密院施行。当时韩世忠在淮、楚之间多次打败金人,朝廷传旨督促刘光世、张俊统兵渡过黄河,皇上到长江边上慰劳军队。

    绍兴五年,高宗下诏询问攻战、守备、措置、安抚的策略,李纲上奏:

    “希望陛下不要因为敌人退兵而感到高兴,而要为敌仇未报感到愤恨;不要将东南作为安身之所,而要为中原没有恢复、神州大地沦陷于敌国感到可耻;不要以诸将屡奏捷报为可贺,而要为军政未修、士气未振、强敌仍然可以撤逃感到忧虑。能够如此,则中兴之期,指日可待。

    “有人认为敌人已经退兵,应当马上用兵进行讨伐,臣个人不这样认为。国家的根本没有稳固就轻率地进行讨伐想侥幸取胜,这不是制胜的方法。汉高祖先保有关中,所以才能向东与项籍争天下。汉光武帝先保住河内,所以才能让赤眉、铜马等归服。唐肃宗先保有灵武,所以才能打败安禄山、史思明而恢复两京。现在朝廷以东南作为根本,将士在野外劳累时间长,财用调度频繁,百姓被赋役困扰,如果不认真修整守备,深刻地进行国内的自我治理,先使自己的根本稳固,则怎么能够确保安全而克敌制胜呢?

    “又有人认为敌人已经撤退,应该暂且占据东南一隅,以求得目前的苟安,臣又不表示赞同,秦军三次讨伐晋,以报在肴殳地一战之仇;诸葛亮辅佐西蜀,连年出兵以图中原,因为不这样,不能立国。汉高祖在汉中,对萧何说:“我也想向东去。”汉光武帝攻破隗嚣,平定了陇地,又将视线投向蜀。这些都是从天下整体考虑,不这样,不能够统一国家,平定祸乱。何况祖宗的疆土,怎么能够坐视其被敌人占领,而不致力于恢复呢?今年不征讨,明年不进攻,使敌人的力量更加增大,而我们所召集的精锐兵马,日益损耗,怎么能够打败敌人?主张在防守稳固、军政修治之后,即发动进攻,才是得计。这两者,是守备、攻战的顺序。

    “至于守备的合适地方,则应当经营和治理淮南、荆襄,以作为东南的屏障。六朝之所以保有江南,是因为其强兵重镇,都在淮南和荆襄之间。因此凭魏武的雄武,苻坚、石勒的众多,宇文、拓拔氏的强盛,最终仍不能窥视江南。后唐李氏占有淮南,则可以定都金陵,后来淮南被周世宗占据,其势力便因此而削弱。近年以来,大将拥重兵在江南,官吏在江北守着空城,虽然有天险却没有配置战舰和水军,所以敌人才能够进行侵扰并窥伺江南。现在应该在淮河的东西以及荆襄设置三大帅,屯驻重兵以把守,并分别派遣小股军队驻守周围一些小郡,增加战舰和水军,使他们上下连接,各自防守。敌骑虽然多,也不敢轻易进犯,这样就使得作为江南屏障的淮南和荆襄的势力强大而国家可以获无穷之利。有了守备,然后议讨攻战,分别责令各路,因利乘便,收复京畿和原来的都城。心怀一定要完成中兴大业的志向,当机立断而不失去机会,则可以由一战之胜而从弱变强,建立威望,平定祸乱,诛杀叛臣,清灭强敌,攻战之利,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说到皇上的居留之所,则一定要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以供驻跸,然后才能制服中外,图谋大业。建康自古号称帝王之都,江山雄伟,地势宽阔,六朝先后在这里建都。臣以前认为,就整个天下形势而言,以皇上居留关中为上策,现在就东南的形势而言,则应当以建康为合适。现在,皇上没有回到故都城,不如暂且在建康驻跸以作权宜之计。希望陛下诏令建康的官员整治城池,修造宫殿,设立官府,兴建营垒,大概形成规模,等待皇上巡幸。因为有了城池人心才不害怕,有了官府才能主持政事,有了营垒才能屯驻士兵,这些是朝廷应该先进行措置的。

    “至于西北的百姓,都是陛下的赤子,深受祖宗养护之恩,他们的心未尝一天忘宋。只是被强敌控制,陷于困境,才不能归服朝廷。金人侵宋,上天震怒,西北臣民之中肯定会有人结伙归附朝廷,愿意作为内应。应该给他们以田土,对他们进行封赏,用厚礼加以抚慰。允许他们弃旧从新,使沦陷区的臣民知道有所依靠,无不感激和高兴,更加坚定他们对宋的拥戴之心,这些是在安抚方面应该先行的。

    “臣观察到陛下聪明睿智,英武敢为,然而自从陛下即位以来,至今九年,国土没有开辟却一天天减少,国事没有建立却一天天变坏,将帅骄奢而难以驾御,士卒懒惰而没有训练,国家财用匮乏而没有多余的积蓄,百姓被困扰而没有休息之日。陛下虽然忧虑勤苦,可中兴大业,毫无建树,这是群臣误害陛下的缘故。

    “陛下看近年来所任用的大臣,慨然敢以拯救天下为自己重任者有几人?国家平常无事时,为人恭谨,注意点廉洁,似乎找不出有什么过错,但突然间国家遭受侵扰需要抵御,就惊慌不知所措,最多不过是奉身以去职,将忧虑和拯救天下的重担,推给陛下罢了。有这样的大臣,不知对国家有什么补益,而陛下也安于保持这种状况?任用大臣就如同用医生,必须先知道其医术可以治病,才能让他用药以求得成功。现在不仔细了解其医生的医术水平就姑且加以试用,虽然一天换一个医生,对于治病也没有什么补益,只是白白加重病情罢了。就近年来总的情况来看,平常时就将讲求和议当成是得计,而将治兵看成是失策;突然间国家遇到变故,就将退职去位当成是爱君,而将挺身而出积极御敌看成是误国。上上下下,苟且偷安,不作长久打算。天下艰难,国势日益衰弱,其原因就在于如此的用人状况。

    “现在陛下受到上天的启发,省悟到以前对金人和议退避为不当,亲临前线号召御敌。陛下的天威所至,使金军几十万人,惊恐不敢南渡长江,偷偷趁黑夜撤逃了。对金人和议与用兵,退避与抵御,其结果由此大概可见。然而敌兵虽然已经撤退,但没有受到大的创伤,怎么知道他们在秋高气爽、战马肥壮之时,不再来侵扰我疆土,使我们疲于奔命呢?

    “臣日夜为陛下考虑如何制定善后策略,臣想到自古创业、中兴之君主,必须亲冒矢石,亲临战阵而不躲避,汉高祖得天下后,攻打韩王信、陈..、黥布,未尝不是亲自领兵前行。汉光武帝从即位到平定公孙述,十三年之间,没有一年不亲自出征。本朝的太祖、太宗,攻占惟扬,平定泽州、潞州,攻陷河东,都是亲自驾御战车前行。真宗也曾有澶渊之行,使天下得以安定。这就是所谓开始忧虑勤苦而最终安逸快乐。

    “至于退避的策略,可以作暂时打算而不能作经常打算,可以有一次,而不能有第二次,退一步则失去一步,退一尺则失去一尺。以前从南都退到惟扬,于是失掉了关陕、河北、河东;自惟扬退到江、浙,于是失掉了京东、京西。万一有敌人再次南侵,又将退避,不知退到哪里才行?航海躲避金人,皇上冒风浪不测的风险,这是最不能行的。只应当在国家平常无事时,严明政治法律,整治军旅,选择将帅,修造车马,准备器械,屯聚粮食,积聚金帛。敌人来就抵御,等待时机进行讨伐,以光复国土,实现祖宗的大业,这是最上策。臣希望陛下自今以后,不要再作退避的打算,行吗?

    “臣还看到在古代一国与敌国改善相邻关系,一般是通过和亲的方式,而在结有仇怨的国家之间,则很少有再派遣使者的。这难道不是因为仇怨已深,最终不能讲好修睦的缘故吗?东晋渡过长江,石勒派遣使者到晋,晋元帝命令将其送来的钱币烧毁,并遣回其使者。对方派遣使者来,尚且还拒绝他,这样怎么能派使者去呢?假借名义僭立之国,其自讨屈辱,对事情没有什么补益,而只会伤害国体。金人制造仇怨已深,知道我们一定会报复,他该作怎样的打算呢?可我们还卑辞厚礼,屈膝相求,金人不会对我们以诚相待,这是肯定的。送给金人的器币礼物,耗费了不少,使者往来之间,使我们坐失士气,可金人还向我们强求我们一定不能依从之事,强制我们以我们必不敢为之谋。像这样最终达不成和议,而只是白白给我们增加烦扰。不仅如此,金人还对我们自治自强的行为,动辄加以妨碍,确实对我们有所损害。金人在二十多年之间,用这种方法灭亡了契丹,困扰着中国,而我们仍没有醒悟。对于是非利害的辨别,人心都是相同的,难道是真的没有醒悟吗?为什么还用这种方法以图万一的侥幸?曾不知这对我们损害很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凡存侥幸之心者必定丧失国家吧。臣希望陛下从今以后,不要再派遣使者去讲求和议,好吗?

    “这两个主张已经确定,就应该选择应当实施的,以至诚之心加以实施。等到我们治理好政事,使仓廪丰实,府库充足,器用得到准备,士气得到振奋,国家的力量可以用来有所作为之时,即考虑大举进行讨伐,则虽然双方还没有交兵,而胜负的局势已经确定了。

    “臣还知道朝廷是国家的根本,藩镇是国家的枝叶,根本稳固则枝叶茂盛。朝廷是国家的腹心,将士是国家的爪牙,腹心健壮则爪牙振作。现在远方有强敌,在近处有伪臣,国家所依赖进行捍卫和防御者在藩镇,所借以进行攻讨者在将士,然而根本和腹心则在于朝廷。只要陛下通过正自己之心以正朝廷百官,使君子小人界线清楚,则是非分明,赏罚得当,各藩镇自然齐心协力,将士自然听从命令,敌人虽然强大也不值得害怕,对逆臣也不值得担忧,这只取决于陛下的心胸之间罢了。

    “臣冒死呈上六件事:一是信任辅弼,二是公选人材,三是变革士风,四是爱惜日力,五是务尽人事,六是寅畏天威。

    “什么是信任辅弼?大凡振兴国家、清除祸乱的君主,必有同心同德的大臣相辅佐,就如同一个人身上的头脑和手足,一个家庭中的父子和兄弟,这样才能相互协作和帮助。现在陛下选择人才加以任用,于是能够抵御敌人,捍卫国家,可以说得上是得人。然而臣希望陛下对他们以至诚相待,没有大的过错,则长久任用以责令取得事业成功,不要让小人乘机加以离间,如此则君臣的美德,将传于无穷后世。

    “什么是公选人材?大凡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人才帮助,其中创业、中兴的君主,得人才的帮助尤其为多。为什么呢?因为因循守成,大率都根据祖宗的旧制,得中庸人才,也足以共同治理。但在艰难之际,不是卓杰英伟的人才,则对于完成大业很难有什么补益。因此,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绝世的人才出现,进行参谋和辅助,以完成大业。然而自古怀有超群才能的人,多被小人所忌嫉,或者被中伤为昏暗无能,或者被指责为勾结党羽,或者被诬陷为犯有大恶罪,或者一些细微小节而被当成污点加以大肆宣扬。以道义侍奉君主的人,达不到愿望就退,难于自我举荐,耻于自我表白,虽然遭受深重的诽谤和谴责,也不再自我辩白。如果不是极为英明的君主,深察人情的真伪,怎么能辨别其为无辜呢?陛下即位以来,用人很多,但世人称许为端人正士者,却往往被闲置不用;而陛下睡卧之间,叹息人才缺乏,为什么不稍稍加以留意以达到对人才的详尽了解呢?

    “什么是变革士风?用兵与士风,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实际上两者是互为表里。士风厚朴则议论正直而是非分明,朝廷赏罚与功罪相称而人心信服,这一点考察本朝嘉..、治平以前便可知道。几十年来,胆小保守之风日甚,议论照顾私情,提出不正的主张,足以使皇上迷惑。元..时的大臣,持正直意见的如司马光等人,都是国家社稷的大臣,可群臣却冤枉忌嫉他们,指斥他们为奸党,使是非颠倒,政事严重败坏,导致靖康之变,这不是偶然的。臣个人观察到近年来士风非常浅薄,好恶随时而变,贪图取利,以讹传讹成风,这难道是朝廷的福吗?大抵朝廷设置耳目和言论之官,固然曾允许过他们可以根据风闻进行弹劾,但对于大问题,则必须查清事实后才能发言。如果让他们可以不讲求事实,则他们会身藏邪恶,进献谗言,诬陷好人,中伤善良,这些都不是治理政事的方法。

    “什么是爱惜日力?创业、中兴,如同建造大厦,堂屋深处,其规模一天便可完成,但召集工人,准备材料,则不是一天便可以完成的。陛下即位,至今九年,境土没有恢复,僭逆之臣没能诛杀,敌仇未报,中兴大业停滞不前,实在是因为开始不建造规模,而后不聚集人工和材料的缘故。边防基本安定之时,朝廷所推行实施的,不过是一些有关簿书期会之类不合时务的小事,至于攻讨防守的策略,是国家大计,则都未曾留意。天下没有不能干的事,也没有不能干的时机。只是失去时机,则小事一天天变大,易事一天天变难。

    “什么是务尽人事?天道与人道,其实是一致的,人的行为,也就是上天的行为。人完成属于自己的事务,则上天必与之相适应,这是自然的符合。因此,创业、中兴的君主,尽力完成属于自己的事,而将成功归于上天。现在未曾完成人事,敌人一来自己就先委曲退让,却想求责上天成功,能行吗?臣希望陛下诏令二、三个大臣,同心协力,尽力完成人事以适应天命,则恢复疆土,剪除敌害,迎回二位先帝,必定为期不远。

    “什么是寅畏天威?上天对于君王,就像父母对于子女,爱之达到极致,则对他们的劝戒也达到极致。因此,君主对于上天的劝戒,必定恐惧反省,以达到真诚地敬畏。连年以来,天象混乱,太白星白天出现,发生地震和水灾,或者久阴不下雨,或者久雨不天晴,或者暑天寒冷,本是正月朔望日,却出现日食。这些都是上天眷念保佑陛下,对陛下的反复叮咛,直至劝戒。希望陛下以至诚之心,修正过失之处以应天变,则天灾可变为吉祥。

    “所有这六个方面,都关系着中兴大业,是陛下应该先行实施的。

    “现在朝廷人才不缺,将士够用,财用有剩余,足够用来完成中兴大业。陛下正年青气盛,想成就大事业,施行什么不行?关键在于改正以前的老路子,果断加以推行罢了。过去唐太宗说魏征敢言,魏征答谢说:‘是陛下引导臣发表意见,不然,臣怎么敢指责陛下的过失呢?’现在臣没有魏征敢言,但尽可能表明臣下的想法,则也是臣极力想做到的。希望陛下宽恕臣下的愚蠢和率直,而取臣下的拳拳忠心。”

    李纲的奏书呈上,皇上阅后下诏给予嘉奖。李纲被授任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朝廷传旨,令李纲赴朝廷奏事。绍兴六年,李纲到达朝廷,高宗在内宫召对。当时朝廷正锐意于用兵进行讨伐,李纲劝阻,认为现在用兵有四个方面不当,有五个方面措置没有完备,有三个方面应该加以准备,有二个方面应该做好善后工作。

    宋军与金人和伪齐军在淮河、氵四州一带相持达半年之久,李纲奏说:“两兵相持,非出奇进行袭击不能取胜,希望立即派遣骁将,从淮南联络岳飞作为掎角,进行夹击,大功可成。”不久,宋军不断告捷,刘光世、张俊、杨沂中在淮河、淝水一带大败伪齐兵。

    皇上出发巡幸建康。李纲上奏请求更加修造战守器具,在淮河沿线修筑城垒,并且说:“希望陛下不要因为去年冬天多次胜利而放松自己,不要因为目前形势初步安定而自安,凡是可以实现中兴之治的都加以实施,凡是可能损害中兴大业的都加以清除,必须以修政事,信赏罚,明是非,区别邪恶与正直,招徕人才,振作士气,爱惜民力,顺应众心为先务。这几个方面已经具备,则将帅和睦,士卒乐于战争,用兵进行讨伐哪有不胜的呢?”

    驻守淮西的郦琼以所部叛投刘豫,李纲条列有关朝廷措置不当,非常令人痛惜以及应该吸取以前教训以为将来打算等共十五个方面的事情,用奏书呈上。张浚引咎解去宰相之职,有人将这比为汉武帝诛杀王恢之事。李纲上奏说“:臣了解到张浚罢相,有人将之比为汉武帝诛杀王恢。臣担心智谋之士由此缄口不谈兵事,忠义之人抱肘而无处泄愤,将士瓦解而不听从命令,州郡望风撤逃而不再有人坚守城池,陛下将靠谁来立国呢?张浚措置失当,确实有罪,然而他的区区报国之心,值得同情。希望稍微给予宽谅,以责令他为朝廷效力。”

    当时皇上准备巡幸平江,李纲认为平江离建康不远,空有退避之名,不应该轻易行动。又上奏说:

    “臣听说自古以来用兵以成就大事业者,必须稳固人心,振作士气,占据有利地势而不肯先退却,尽力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而不肯先屈让。因此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之间,高祖虽然屡次失败,但不肯退却尺寸之地;割让了鸿沟之后,项羽引兵向东,于是有在垓下之战中的败亡。曹操、袁绍战于官渡,曹操虽然兵弱粮乏,但荀..阻止他退避;袁绍的辎重被烧毁后,引兵回撤,于是导致丧师于河北。由此看来,今天之事,怎么能因为一个叛将的缘故,就望风畏敌,急忙自己退避屈让呢?果真采用这个建议,军队撤回之后,人情动摇,人心不稳,士气衰退,没有斗志。我退敌人进,使敌人能够南渡长江,得一邑则守一邑,得一州则守一州;得一路则守一路;乱臣贼子,狡吏奸民,起而加以依附,如虎踞鸱飞,到那时陛下虽然想车驾返回,在荆棘瓦砾之中再建朝廷,也不可得了。

    “如果因为敌人骑兵冲突,不得已而暂且躲避,还说得过去。现在疆场没有警报,兵将没有失利,朝廷正好可以以往事为戒,治理军政,慎重号令,严明赏罚,更加致力于防守。却急忙提出要躲避金人,使人心慌乱,这样抛弃前功,导致后患,自取失败,岂不太可惜了。”

    绍兴八年,王伦出使金朝返回,李纲得知,上疏说:

    “臣得知朝廷派遣王伦出使金国,奉迎二帝的棺木。现在王伦返回,与金国使者一起来,却以‘诏谕江南’为名,不写‘国号’而称‘江南’,不称‘通问’却说‘诏谕’,这是什么礼节?请让臣试为陛下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金人毁坏我宗社,逼迫二位先帝,幸而陛下顺应天意和民心,光复祖业,从我们看金人,金人是我们的仇敌;从金人看我们,则我们是金人的心腹之患,岂有再可讲和的道理?然而朝廷之所以络绎不绝地派遣使者去通问,卑辞厚礼,无所吝惜,是因为二位先帝在金国之中,为了亲人屈辱自己,是出于不得已才这样,这还算说得过去。到去年春天,二位先帝去世的消息传来,朝廷派遣使者去迎回棺木,速去速回,开始时不得要领。现在王伦出使,开始以奉迎棺木为目的;可金国使者来,却以诏谕江南为名,循名责实,已自相矛盾,由此金人意图欺骗朝廷而制造后患,不待问而可知。

    “臣远离朝廷,虽然不完全知道其中的详细情况,然而根据愚臣的猜测,金人以这个名义派遣使者,其强求大略有五个方面:必定颁降诏书,想要陛下屈体降礼以听命,这是其一。必定有赦文,想要朝廷宣布,颁示给各郡县,这是其二。必定签定条约,想要陛下奉藩称臣,听其号令,这是其三。必定要求每年贡献财物,加大数目,使我们坐以受困,这是其四。必定要求割让土地,以长江为界,想完全占有淮南、荆襄、四川,这是其五。这五个方面,朝廷如果答应其一个方面,则大势不可再挽回了。

    “金人狡诈不测,贪婪无厌,即使听从他们的诏令,奉藩称臣,他们的心意仍不会满足。必定会继续有号令,或者让陛下亲自前去奉迎棺木,或者让陛下单个人去朝觐,或者让陛下改换将相,或者让朝廷改革政事,或者拼命收取租赋,或者一步步侵占我疆土。听从他们则天下秩序大乱,如果有一个要求不听从,则前功尽废,反而为用兵制造了借口。认为作为权宜之计,暂且听从金人的强求,可以不后悔的人,不是愚蠢就是欺佞。如果是国家的势力薄弱,果真不能用以使自己振兴,出于不得已才采用权宜之计,还不无不可;何况疆土之广大仍有半壁天下,臣民之心都拥戴大宋,如果与有识之士一起谋划,还可以有所作为,怎么能够忘记祖宗的大业和生民的期望,不考虑也不打算,急忙自认屈服,希望苟延性命于旦夕之间呢?

    “臣希望陛下特别予以留意,不要轻易答应,诏令群臣,辨析其中利害和可以长久的计策,选择好的加以采纳实行。”

    奏疏呈上,其主张虽然与众人的议论不合,但皇上不把它当作是违抗,说:“大臣应该这样。”

    绍兴九年,李纲被任命为潭州知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李纲上书极力推辞,他说“:臣迂腐而不善于明哲保身,动辄上书烦扰皇上。现在臣刚从江西罢职不久,又承蒙恩赐,委以帅权。过去汉文帝听说季布贤能,将他召来,不久又将季布罢免,季布说:‘陛下因为一个人的称誉而将臣召来,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誉将臣罢归,臣担心天下人由此窥测陛下的深浅。’当然臣之进退不过一件区区小事,算不了什么。然而,几年之间,臣频繁上下,不仅有损于陛下知人善任的英明,也有损于国体。”高宗下诏说由于李纲连续上书坚持推辞,不想过分违背其意愿,同意李纲的请求。第二年,李纲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讣告传来,皇上表示哀悼,派遣使者携带财物,抚慰李纲的家属,并给予丧葬费。李纲死后,被赠为少师,其亲族十人分别被朝廷授予不同官职。

    李纲颇孚众望,一生心系社稷和百姓的安危。虽然有时不被朝廷任用,即使被任用但时间不长,然而其忠诚义气,凛然震动远近。每次朝廷派遣使者至燕山,金人必问李纲、赵鼎安否,李纲被金人所畏服由此可见一斑。李纲著有《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诗歌、奏议百余卷,还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答刂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

    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母亲刘氏,梦见天空出现猛烈雷电,光照其身,第二天宗泽便出生。宗泽从小豪爽有大志,中元..六年(1091)进士。在朝廷面试时,宗泽极力指陈时弊,考官厌恶他太直,将他列为倒数第一。

    宗泽被调任大名馆陶县尉。吕惠卿为..延帅,发檄文令宗泽与邑令视察黄河堤防设施,檄文到,正碰上宗泽长子死,但宗泽奉檄立即动身。吕惠卿得知,说“:可称得上是为国忘家。”当时朝廷正在大规模开凿御河,隆冬季节,役夫僵死于道,但中使仍督促急迫。宗泽认为疏浚御河是小事,于是向帅臣上书说:“时北方天气寒冷,白白让民受苦而难以成功,稍稍缓一下,至初春可以不必烦扰而取得成功。”最后帅臣将他的意见上奏给皇上,被采纳。吕惠卿召宗泽为部属,宗泽推辞。

    宗泽被调任衢州龙游县令。龙游百姓不知学,宗泽为他们设立学校,聘请儒学老师,讲论经术,风俗为之一变,自此龙游相继有人登科中举。

    宗泽被调任晋州赵城县令。就任后,宗泽上书请求将赵城由县升为军,奏书呈上,朝廷没有完全采纳他的请求。宗泽说“:承平时固然没有什么忧虑,但他日如果有警报,就知道我所说的话了。”

    宗泽任莱州掖县知县。朝廷遣使者购买牛黄,宗泽回报说:“当发生病疫时,牛中毒则结为黄。现在一派和气,牛怎么能结黄呢?”使者发怒,想弹劾邑官。宗泽说“:这是我宗泽的意思。”并以个人名义将这件事上奏给皇上。

    宗泽任登州通判。登州境内有官田几百顷,都是不毛之地,每年上交赋税万余缗,大多是向老百姓强行征取的,宗泽上奏请求加以罢免。朝廷派遣使者由登州联结女真,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对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宗泽退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草屋而居。

    靖康元年(1126),中丞陈过庭等联名举荐,宗泽被借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议使。宗泽说“:此行不打算生回了。”有人问他原因,宗泽说:“敌人能够悔过撤兵当然好,否则怎么能向金人屈节以辱君命呢。”有人认为宗泽刚直不屈,恐怕有害于和议,皇上于是不派他出使,而任命他为磁州知州。

    当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地区的官员都借故不到任。宗泽说“:受朝廷俸禄却逃避困难,是不行的。”宗泽受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磁州经过敌兵蹂躏之后,百姓逃亡,仓库空虚。宗泽到达,修缮城墙,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开始做固守不动的打算。他上奏说:“邢、洛、磁、越、相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经常保有十万人。”皇上表示称赞,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攻破真定,领兵南取庆源,从李固渡渡黄河,担心宗泽率兵从后路追踪,便派遣几千骑兵直攻磁州城。宗泽披甲登城,命令壮士以神臂弓将敌骑射走,然后开门追击,斩杀敌人几百人。所缴获的羊马金帛,全部赏给士兵。

    康王再次出使金营,经过磁州,宗泽迎拜说“:肃王一去不回,现在敌人又诡辞召大王,希望不要去。”康王于是转回相州。

    朝廷下诏,以宗泽为副元帅,随从康王起兵救援京城。宗泽认为应该立即会兵李固渡,断绝敌人归路,其他人不同意,宗泽于是独自领兵赶赴李固渡,在路上遇到金兵,宗泽派遣秦光弼、张德进行夹击,大败金兵。金人败后,留兵分别屯守。宗泽派壮士乘夜袭击金营,攻破三十余砦。

    当时康王设置大元帅府,檄令会兵大名。宗泽踏冰渡过黄河见到康王,说京城被围困很长时间,救援京城不可缓慢。恰逢签书枢密院事曹辅带蜡封钦宗手诏从京城来,说和议可成。宗泽说:“金人狡诈,这不过是想欺骗我军罢了。君父盼望救援,胜过饥渴,应该赶快令兵直趋澶渊,依次建造营垒,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人有别的阴谋,则我兵已在城下了。”汪伯彦等人加以阻难,劝告康王派宗泽先行,从此宗泽不能参与元帅府中的谋议了。

    靖康二年正月,宗泽至开德,与金人十三战皆胜,他寄书信劝告康王檄令诸道会兵京城。宗泽又发书给北道总管赵野、河东北路宣抚使范讷、知兴仁府曾懋,让他们合兵救援京城。这三人都认为宗泽狂妄,不予理睬。宗泽领孤军前进,都统陈淬说敌势正盛,不可轻举妄动。宗泽发怒,想将陈淬斩首,诸将请求宽免陈淬,让他以死效命。宗泽命令陈淬进兵,与敌人相遇,陈淬大败敌人。金人攻打开德,宗泽派遣孔彦威迎战,又大败敌人。宗泽估计金人必定会进犯濮阳,便事先派遣三千骑兵前去救援,结果金人果然来攻打濮阳,又被打败。金人第二次攻打开德,权邦彦、孔彦威合兵夹击,金兵再次大败。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他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兵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宗泽领兵往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人。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宗泽估计敌人人数比自己多十倍,今日一战而退却,其势必定会再来,如果金兵全部出动夜袭我军,则危险了。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他们害怕宗泽,不敢再派兵出战了。宗泽出其不意,派兵渡过大沟河发动袭击,将金人打败。康王根据旧制授任宗泽为徽猷阁待制。

    当时金人胁迫徽、钦二帝北去,宗泽得知,立即领兵奔赴滑州,经过黎阳,到达大名,想直接渡过黄河,控扼金人的退路,截回徽、钦二帝,然而勤王之兵却无一到达的。宗泽又听说张邦昌僭位,想先行领兵进行讨伐。恰逢大元帅府传来书信,约他领兵靠近都城,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宗泽回书康王说“:人臣哪有穿赭袍,打红盖,坐正殿的呢?自古的奸臣都是外表恭顺而藏祸心,没有像张邦昌那样窃占皇位,改变纪元,进行大赦、罪恶昭著的。现在徽钦二帝、诸王都渡过黄河北去了,只有大王还在济,上天之意由此可知。应该立即替天进行讨伐,兴复社稷国家。”并且还说:“张邦昌进行伪赦,有些奸雄的心被打动了,希望派遣使者分别告谕各路,以安定民心。”

    宗泽又上书说“:现在天下所寄期望的在于大王,如果大王行事得道,则可以使天下人之心得到慰藉。所谓道,就是近刚直正义而远离柔弱奸邪,接纳诤诤劝谏而拒绝阿谀佞言,崇尚恭谨节俭而抑制骄狂奢侈,注意忧患勤勉而忘记安逸享乐,提倡公心务实而压制私心虚伪。”接着连连上书劝告康王赵构积极进取。

    康王在南京即皇帝位,宗泽入朝相见,涕泪交流,提出复兴国家大计。当时他与李纲一同入朝对答,两人相见谈论国事,慷慨流涕,李纲认为宗泽是一个奇人。皇上想留住宗泽,黄潜善等人进行阻碍。宗泽被任为龙图阁学士、知襄阳府。

    当时金人提出割地的要求,宗泽上书说:“天下,是太祖、太宗的天下,陛下应当兢兢业业,思虑着将它传之万世,为何急忙同意割让河东、河西,还答应割弃陕州的蒲县和解县呢?自从金人再次入侵,朝廷未曾任命一将,派出一兵,只听到奸邪之臣,早进一言主张讲和,晚进一说请求盟好,终于导致徽钦二帝北去,宗社蒙受耻辱。臣以为陛下会赫然震怒,明令赏罚罢黜,以再造王室。现在陛下即位四十天了,没有听到有大号令,只见刑部指挥说:‘不得发布赦文到河东、河西、陕州的蒲县和解县。’这是压制天下忠义之气,而自绝于民。臣虽然愚钝怯弱,愿意亲冒矢石,为诸将之先,能够捐躯报国也就满足了。”皇上看完宗泽的奏疏觉得很悲壮。宗泽被改任为知青州,当时他已经六十九岁了。

    开封府长官职位空缺,李纲说安定和恢复旧都城,非宗泽不可。不久,宗泽改任知开封府。这时敌人仍留屯在黄河边上,战鼓之声,日夜可闻,可京城的战船全部废坏,士兵与百姓杂居,盗贼纵横,人心惶惶。宗泽一向威望高,到达开封后,他首先捕杀了几个盗贼。宗泽下令说“:盗贼,无论赃物多少,一律按军法论处。”自此盗贼平息,百姓得以安宁。

    王善,是河东的大盗,拥有人马七十万,战车万辆,想占据京城。宗泽独自一人骑马到王善的兵营,流着泪对王善说:“朝廷正处危难之时,如果有一两个像公一样的人,怎么会再有外敌入侵之患呢。现在是你立功之时,不能失去机会。”王善感动落泪说“:怎么敢不为朝廷效力。”于是解甲投降。当时杨进号称没角牛,拥兵三十万,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各拥兵几万,往来于京西、淮南、河南、河北之间,侵扰抢掠,成为祸患。宗泽派人告诉他们以祸福,将他们全部招降。宗泽上疏请求皇上返回京城。不久,皇上下诏:荆、襄、江、淮都做好准备,以待皇上巡幸。宗泽上书说:“开封物价市场,渐渐恢复平常。将士、家民、商旅、士大夫之中怀有忠义之心的,都盼望陛下立即返回京师,以安慰人心。那些提出不同主张的人,并不是出于对陛下的忠心,只不过像张邦昌之流,暗中与金人勾结罢了。”宗泽被授任为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尹。

    金派人以出使伪楚为名,到开封府,宗泽说“:这名义上是出使,而实际上是探察我们的虚实。”于是将其使者拘留,上疏请求处死。朝廷诏令宗泽将所拘留的金国使者迁移到别的馆舍安置,宗泽说“:国家承平二百年,不知道战争,把敌国的欺瞒当成诚信,丝毫不加置疑。不仅不作进攻与讨伐的周密打算,反而对于不忘敌仇、希望尽忠报国的人、士大夫不认为是狂,便认为是妄,以致有先前的靖康之祸。张邦昌、耿南仲等人的所作所为,陛下是亲眼见到的。现在金人假借出使伪楚之名,来探察我们的虚实,愚臣请求将其斩首,以打破金人的阴谋。可是陛下为人言所惑,诏令安置到其他的馆舍,给予厚待,愚臣不敢奉诏,以示国家衰弱。”皇上于是亲自致书告谕宗泽,最终还是将金使释放。朝廷之人附合黄潜善的意思,都说宗泽拘留金使为不当。尚书左丞许景衡上书极力为宗泽争辩,并且说:“宗泽为开封尹,威名政绩,卓然过人,现在的士大夫,没有人能和他相比。请求加以重任,以让他取得御敌治民的成功。”

    真定、怀、卫之间,敌兵很多,正加紧修造战具以作入攻打算,可是朝廷的将相却毫不经意,不作战备,宗泽感到担忧。于是便渡过黄河联络诸将共同商议有关攻防事宜,以图收复失地。并且在京城的四面,各设置一个防御使以统领新召集的士兵。另外还根据地势在城外建造二十四道坚固的防御墙,在沿河一线依次建立连珠砦,连结河东、河北山水砦的忠义民兵,由此陕西、京东、京西各路的人马都愿意听宗泽指挥。高宗下诏将巡幸淮甸。宗泽上书劝谏,朝廷不予理睬。

    秉义郎岳飞犯法将被处刑,宗泽见到岳飞感到惊奇,说:“这是一个将才。”正碰上金人攻打汜水,宗泽将五百骑兵交给岳飞,让他立功赎罪。岳飞大败金人而回,宗泽于是升岳飞为统制,岳飞由此知名。

    宗泽从河北视察军事返回,上疏说:“陛下还留在南都,人心惶惶,都认为陛下舍弃宗社朝廷,使社稷国家无所依靠,生民失去仰戴。陛下应该立即回到汴京,以安慰百姓之心。”没有得到朝廷的回答。宗泽又上书抗争说“:国家与金人结盟,想借此使百姓安宁。但最终导致金人侵扰劫掠,无所不至,这样坚守和议其结果却不足以让百姓安宁。当时有人曲意奉迎以图富贵,也有人不相附合而获罪。陛下看来,是过去求富贵者对呢?还是因不附和而获罪者对?现在主张转移巡幸的人,就如同过去认为和议可行的人;现在主张不可转移他地的人,就如同以前认为和议不可行的人。希望陛下深思熟虑,然后作出抉择。况且京师是二百年所积累的基业,陛下为什么轻易舍弃给敌国呢?”

    高宗下诏派遣官吏迎奉六宫去金陵,宗泽上书说:“京师,是天下的腹心。两河地区虽然没有安宁,但只是一个手臂不足以依靠罢了。现在急忙想舍弃它,不仅只是损害一个手臂,这是连腹心一起抛弃。过去景德年间,契丹侵犯澶渊,王钦若是江南人,即劝皇上巡幸金陵,陈尧叟是蜀人,即劝皇上巡幸成都,只有寇准毅然请求皇上亲征,最终采纳寇准的建议取得成功。臣不敢比寇准,但不敢不将陛下比章圣皇帝。”宗泽还呈上五件事,其一是说黄潜善、汪伯彦主张南巡江南不当。宗泽先后的建议,经过三省、枢密院,时常被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所阻抑,他们每次见到宗泽的奏疏,都嘲讽为狂。

    金将渡过黄河,谋划攻打汴京。诸将请先断掉河桥,严兵固守,宗泽嘲笑说“:去年冬天,敌人直扑而来,正是由于断掉河桥。”于是命令部将刘衍奔赴滑州,刘达赶赴郑州,以分散敌人兵力,并告诫诸将极力保护河桥,以等待大兵聚集。金人得知,乘夜断掉河桥逃去。

    建炎二年(1128),金人从郑州抵达白沙,离汴京很近,都城之人感到惊恐。僚属进来问计策,宗泽正在与客人一起围坐交谈,他笑着回答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在外肯定能够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精锐兵士,让他们绕到敌后,埋伏在其退路上。当金人正与刘衍战斗时,伏兵突起,两面夹击,金人果然被打败。

    金将粘罕占据西京,与宗泽对峙。宗泽派遣部将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领兵前往郑州,和敌人相遇,双方大战,阎中立战死,郭俊民投降,李景良逃跑。宗泽抓回李景良,对他说:“战而不胜,罪可以饶恕;私自逃跑,这是无视主将。”将他斩首以警戒将士。不久郭俊民与姓史的金将及燕人何仲祖等持书来招降宗泽,宗泽训斥郭俊民说:“你因失利而战死,尚且是忠义鬼,现在反而替金人持书诱降,你有什么面目见我呢?”将他斩首。宗泽又对史姓金将说“:我受命守这块疆土,宁死不让。你为人将,不能以死打败我,却想用儿女之情话招降我吗?”也将他斩首。何仲祖被认为是从者,免除一死。

    刘衍返回汴京,金人再次入侵滑州,部将张扌为请求前去救援,宗泽挑选兵士五千人交给他,并告诫他不要轻易作战以等待支援。张扌为到达滑州与敌人接战,敌人兵马十倍于张扌为,诸将请求稍稍避一下敌人的锋芒,张扌为说:“避而偷生,有什么面目见宗公。”于是力战而死。宗泽得知张扌为告急,派遣王宣领骑兵五千人救援。张扌为死后两天,王宣才到达,与金人大战,将金人打败。宗泽迎回张扌为尸骨安葬,抚恤他的家属,并以王宣知滑州,从此金人不再进犯东京。

    山东出现盗贼,执政认为他们多是以义军为名,请求下令停止勤王。宗泽上疏说“:自从敌人围困京城,忠义之士因愤怒争先揭竿而起,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福建、江、淮,跨越几千里,纷纷发兵勤王。当时的大臣没有远见大略,没能加以安抚而运用,使他们饥饿困穷,弱者填沟壑,强者为盗贼,这不是勤王之人的罪过,而是大臣一时处理不当所致。现在河东、河西不附从敌国而保据山砦者,不知其数;各处有节操,有义气的士大夫,自愿黥面而争先救驾者,又不知其数。这个诏令一下,臣担心草泽之人一旦瓦解,匆忙之间有危急,有谁再愿意尽忠效义呢?”

    王策,本来是契丹族的一个酋长,被金任命为将,往来于黄河边上。宗泽将他擒获,松开绳子让他坐在堂上,对他说“:契丹本是宋的兄弟之国,现在女真欺辱我们的皇上,又灭了你们的国家,从情义上讲我们应该协力合谋,报仇雪耻。”王策感动流泪,愿为宗泽效命。宗泽因势问敌国的虚实,详细了解了敌人的情况,于是决定大举进行讨伐,他召诸将对他们说:“你们有忠义之心,应当协力合谋,剿灭敌人,期望迎回徽、钦二帝,建立大功。”说罢落泪,诸将也都流下了泪,表示听从命令。金人因与宗泽战而不利,将兵全部撤去。

    宗泽上疏劝阻皇上巡幸江南,他说:“臣替陛下保护京城,从去年秋冬到今年春天,又三个月了。陛下不早回京城,则天下之人无所仰戴。”宗泽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

    宗泽又派其子宗颖到朝廷上疏说:“天下的事情,如果见机而为,待时而动,则无事不成。现在收复了伊、洛,金将北渡黄河,保住了滑台,敌人屡屡战败,河东、河北的山砦义军,并肩接踵,天天盼望官兵到来。就时机而言,中兴之兆可见,金人必将灭亡,要实现这些,就在于陛下抓住时机了。”又说“:过去楚人在郢建都城,史家给予贬论。现在听说皇上有旨在仪真教练水战,看其规模是想在江南一隅称霸,这不是非常值得鄙视的吗?消息传到四方,必定会认为是中原不能守,所以才作把守江宁的打算。”

    在此之前,宗泽去磁州,将州事交给兵马钤辖李侃,统制官赵世隆将他杀害。到这时,赵世隆及他的弟弟赵世兴领兵三万来投附,大家都担心他们发动变乱,宗泽说“:世隆本是我的一个军校,不会变乱。”世隆到达,宗泽斥责他说:“河北陷落,我大宋的法令和上下之分也陷落了吗?”命令将赵世隆斩首。当时赵世兴佩剑站立在旁边,其手下众士兵在庭下露出兵刃,宗泽慢慢对世兴说:“你的兄弟被杀,你能够发奋立功,也足以雪耻。”赵世兴感动落泪。金人攻打滑州,宗泽派赵世兴前去救援,世兴到达,乘敌不备,将金人打败。

    宗泽声望日著,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既尊敬又害怕,他们与宋人谈到宗泽,必定称他为宗爷爷。

    宗泽上疏说“:丁进几十万人愿意守护京城,李成愿意扈从皇上回朝,然后渡河讨伐敌人,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共同抗敌。臣听说‘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则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他又上奏说“:圣人爱自己的父母并推及别人的父母,所以教人孝;尊敬自己的兄长并推及别人的兄长,所以教人悌。陛下应当与忠臣义士合谋进行讨伐,以迎回徽、钦二圣。现在太上皇居住的龙德宫依然如旧,只有渊圣皇帝没有宫室,希望改修宝..宫以作为迎回渊圣皇帝后的居住之所,使天下人知道对父亲孝顺,对兄长贤悌,这是以身为教。”皇上于是下诏择日回京。

    宗泽先后上了二十多道奏章,请求皇上回京,每每被黄潜善等人所阻碍,忧愤成疾,背上长毒疮。诸将入室问候病情,宗泽看着诸将说:“我因为徽、钦二帝遭受不幸,积愤成这样。你们如果能够消灭敌人,则我死而无恨了。”诸将都流着泪说:“怎敢不效力!”诸将出去后,宗泽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刮风下雨,天色阴暗,宗泽没一句话谈及家事,只是连呼三声“过河”便去世了。都城之人闻知痛哭。宗泽所留下的遗书仍然主张皇上返回京城。朝廷赠宗泽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他为忠简。

    宗泽性格直率讲义气,亲人朋友中有不少贫穷者依靠他为生,但自己对自己却非常节俭。他常说:“君父卧薪尝胆,臣子怎能安居美食呢!”开始,宗泽召集群盗,聚兵屯粮,团结各路义兵,联络燕、赵的豪杰,自认为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指日可待。大志未成,了解他的人都为他遗憾。

    宗泽之子宗颖,在军中一向得士兵拥护。宗泽死后几天,将士离去者十分之五,京城之人请求以宗颖继承父任。由于朝廷已任命杜充为东京留守,于是以宗颖为判官。杜充与宗泽背道而驰,颇失人心,宗颖屡屡争辩,杜充不听,于是请求归家服丧。从此豪杰不被任用,聚集在东京城下者又散去为盗贼,中原已不能保守了。宗颖最高官为吏部郎中。

    赵鼎传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出生后四年就成为孤儿,母亲樊氏教育他,博通经史百家之书。考中崇宁五年(1106)进士,对策时斥责章..误国。历官至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道他的才能,提升他为开封士曹。

    金兵攻陷太原,朝廷商议割让三镇土地,赵鼎说:“祖宗之地不可以给人,怎么要商议?”不久京师失守,两位皇帝被劫迫北行。金人商议立张邦昌为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不写商议书。

    高宗即帝位,任命他为代理户部员外郎。知枢密院张浚推荐他,授任为司勋郎官。高宗到建康,诏令条陈秋防事宜,赵鼎说:“从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改变祖宗法度以来,百姓开始贫困。借开辟国土之名,造成边患;兴起理财之政,使百姓穷困;设立虚无之学,败坏人才。到崇宁初年,蔡京假托绍述之名,尽行王安石之政。凡是现在的忧患均开始于王安石,而形成于蔡京。现在王安石还配享庙庭,而蔡京的朋党未除,时政的缺失莫大于此。”皇上因此罢去王安石配享,提升他为右司谏,又迁升为殿中侍御史。

    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部将,而韩世忠也率领部队夺取建康府官邸。赵鼎上言说:“王德率兵在外,擅杀没有忌怕,这样不予治理,谁不会这样干?”皇帝令赵鼎捕获王德,赵鼎又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而收其将吏交官府治罪,诸将肃然。皇上说:“唐肃宗在灵武中兴时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受到尊重。现在我得到你,无愧于古人了。”中丞范宗尹认为,旧制没有从司谏升任殿中的,皇上说:“赵鼎任谏官极称职,所讲的四十件政事,已施行了三十六件。”于是升任侍御史。

    金兵到了江边,皇上到会稽,召台谏官员商议去留问题,赵鼎陈述战、守、避三策,授任御史中丞。请求督促王火燮进军宣州,周望分军出广德,刘光世渡过长江驻扎蕲、黄,作为邀击敌军的计划。又说“:经营中原应当从经营关中开始,经营关中应当从经营巴蜀开始,要到巴蜀应当从荆、襄开始。吴、越位在一角,不是进取中原的根据地。荆、襄左顾川、陕,右控湖南,而下俯京、洛,是三国必争之地。应该以公安为行宫,而把重兵驻扎在襄阳,转运江、浙的粮食以供川、陕之兵,经营大业,计策没有比这更好的。”

    韩世忠在黄天荡打败金兵,宰相吕颐浩请皇上到浙西,下诏亲征,赵鼎认为不能轻举妄动,颐浩讨厌他与己不合,改任赵鼎为翰林学士,赵鼎不接受,改任为吏部尚书,赵鼎又不接受,赵鼎对皇帝说“:陛下有听纳之诚,而宰相陈拒谏之说;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却仗势挫阻言官之威。”于是闲居不出,上疏条列颐浩过失共上千言。皇上罢免颐浩,诏令恢复赵鼎为御史中丞,对赵鼎说:“我每次听说先朝忠谏之臣,常恨不能结识,现在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授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金人进攻楚州,赵鼎建议派张俊前去救援。张俊不行动,山阴于是陷落。金兵留在淮河边,范宗尹认为敌人未必能再渡河,赵鼎说:“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要依靠自己有准备以待之。”三省官员常以敌人退去为陛下援引人才,整修政事,枢密院常考虑到敌人进犯为陛下申明军纪、修治兵器,就可以两方面都得以兼顾。”皇上说:“你们能够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赵鼎因为楚州的失陷,上疏请求去职。正好辛企宗被授任节度使,赵鼎认为企宗没有军功,忤逆旨意,出京主持祭祠,授任知平江府,不久改任知建康府,又移任知洪州。

    京西招抚使李横打算用兵恢复东京,赵鼎说:“李横部队是乌合之众,不能挡敌,恐怕会失去襄阳。”不久李横作战不利逃走,襄阳终于陷落。召赵鼎入京任参知政事。宰相朱胜非说“:襄阳是国都的上游,不可不赶忙夺取。”皇上问:“岳飞可使用否?”赵鼎说:“知道上游利害的没有超过岳飞的。”签书枢密院徐俯却不以为然。岳飞出师终于收复襄阳。

    赵鼎请求令韩世忠驻扎在泗水边,刘光世出师陈、蔡。光世请求入奏,徐俯打算同意,赵鼎认为不可。伪齐宿迁令归降,徐俯打算斩杀他送给刘豫,赵鼎又同他争论。徐俯愤积不能平息,于是请求离职。朱胜非兼任知枢密院,有人认为当国者不知兵,请求让参政同知枢密院。从此被朱胜非忌恨。授任赵鼎知枢密院、川陕宣抚使,赵鼎以自己不具才能辞谢。皇上说:“四川全盛,拥有天下一半的地盘,全部交付给你,升降官吏可以专断处理。”当时吴..任宣抚副使,赵鼎上言说:“我与吴..同事,可以节制他吗?”皇上于是改任赵鼎都督川、陕诸军事。

    赵鼎有所条疏,胜非常加阻抑。赵鼎上疏说“:当初张浚出使川、陕时,国势比现在强一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势,君臣相互信任,古今无二,却最终导致非议,以致被贬逐。现在我没有张浚那样的功劳而担当他的任务,远离朝廷,难道能免于议论纷纷吗?”又说“:我所请求带领的兵卒不满数千人,一半都是老弱,所持金帛极少,举荐的人任命书未下,而弹劾奏章已行。我每日在宫中侍奉,有所陈述已很难,何况在万里之外?”当时士大夫都可惜他的远去,台谏有人留行。恰遇边报纷至,赵鼎常陈述用兵大计,到入宫辞行时,皇上说:“你怎能远去,一定任你为相。”九月,授任他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诏令一下,朝中大臣互相庆贺。

    当时刘豫的儿子刘麟与金人合兵大举进攻,全朝廷震恐。赵鼎提出战御之计,诸将各持己见,只有张俊认为应当进讨,赵鼎同意他的观点。有人劝皇上到其他地方,赵鼎说:“战如不胜,离去不晚。”皇上也说:“我一定亲率六师,临江决战。”赵鼎高兴地说:“多年退怯,以致敌人越是志骄,现在圣上亲征,必定成功。”于是诏令张俊带领所部援助韩世忠,而命刘光世移兵建康,并且催促韩世忠进兵。韩世忠到了扬州在大仪镇大败金兵。当警报频传时,刘光世派人劝赵鼎说:“相公自行入蜀,何苦为他人任患。”韩世忠也对人说:“赵丞相真是敢为。”赵鼎听说,恐怕皇上中途改变主意,乘机会说:“陛下养兵十年,用兵正在今日。如果稍微退却,就会人心涣散,长江之险不可复恃啊。”到捷报日至时,皇帝到了平江,下诏声讨刘豫叛逆之罪,打算亲自领兵渡江决战。赵鼎说:“敌人远来,利于速战,与敌争锋,是失策。况且刘豫还只派遣他的儿子,怎么烦动皇上呢?”皇帝因此作罢。不久,签书枢密院事胡松年从长江上游回来,说北边敌兵大集,然后知道赵鼎有先见。

    张浚长期被废,赵鼎说张浚可担当大任,于是召张浚任知枢密院,命令张浚前往长江视察部队。当时敌兵长期驻扎淮南,知道南边军队有准备,慢慢打算北归。赵鼎说“:金人不能有作为了。”下令诸将在诸淮间邀击金兵,接连大败金兵,金兵逃走。皇上对赵鼎说“:现在将士们奋勇争先,各地守臣也响应自效,是我任用你的功效啊。”赵鼎谢道“:都出自皇上明断,我哪出了什么力。”有人问赵鼎说:“金人倾国来攻,人们都很畏惧,只有你说不足畏,为什么呢?”赵鼎说:“敌兵虽然很多,但是应刘豫的邀约而来,并非本意,作战必胜不力,因此知道敌人不足畏。”皇上曾经对张浚说“:赵鼎是真正的宰相,上天让他辅助我中兴,可以说是国家的幸运啊。”赵鼎建议金人逃归,尤其应当博采众议,做好善后工作。于是诏令吕颐浩等人商议攻战守备,措置绥怀的策略。

    五年,皇上回到临安,诏令任命赵鼎为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以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赵鼎把政事先后及应当召用的人才,分条列出放在座位边,依次上奏实行,下令任命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为建国公,在行宫门外建立资善堂。赵鼎推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廷舆论认为二人是天下最佳的人选。

    建炎初年,曾经下诏认为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还未实行,朱胜非任宰相,皇上告诉他说:“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不能传信于后世,应当让范冲刊定。”胜非说“:《神宗史》增加了王安石《日录》,《哲宗史》经过蔡京、蔡卞之手,议论大多不正确,命令官吏删修,足以昭彰二帝的美德。”正好胜非去职,赵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皇上亲自书写“忠正德文”四字赐给赵鼎,又把亲笔写的《尚书》一卷赐给他,说“:《尚书》所载为君臣相互戒饬之言,之所以赐给你,打算与你共保此道。”赵鼎上疏称谢。

    刘豫派遣儿子刘麟、刘猊分路进犯,当时张俊驻扎在盱眙,杨沂中驻扎在泗水,韩世忠驻扎在楚州,岳飞驻扎在鄂州,刘光世驻扎在庐州,沿长江上下没有军队,皇上与赵鼎十分忧虑。赵鼎寄信给张俊,打算命令张俊与杨沂中合兵剿敌。刘光世请求抛弃庐州回到太平,又请求退保采石,赵鼎上奏说:“刘豫是逆贼,官军与刘豫作战而不能胜,或者甚至退守,怎么立国?现在敌人已渡过淮河,应当赶忙派遣张俊会合刘光世的军队扫尽淮南之敌,然后商议去留。”皇上赞赏他的计策,诏令二将进兵。张俊军队进至藕塘与刘猊大战,大败敌军。赵鼎命令杨沂中赶到合肥援助刘光世,刘光世已放弃庐州回到江北。张浚写信告诉赵鼎,赵鼎告诉皇上下诏给张浚:有不听命者,听任军法处置。刘光世十分惊骇,又进兵至淝河与李作战,打败敌军,刘麟、刘猊拔营逃走。

    张俊在长江,曾经派其属官吕祉入京奏事,言词夸大,赵鼎常加以减抑。皇上对赵鼎说:“日后张俊与你不和,必定由于吕祉。”后来张浚商议政事,语言稍微侵犯赵鼎,赵鼎说:“我当初与张浚亲如兄弟,因为吕祉离间,遂不和。现在张俊立功,应当让他施展全部才能,张俊应当留任,我应当去职。”皇上说:“等张俊回来再商议。”张俊曾经上奏请求皇帝到建康,而赵鼎与折彦质请求回到临安。张俊回京后,请求乘机攻取河南,并且罢去刘光世军政职务。赵鼎说“:捉拿刘豫固然容易,但是取得河南,能保证金人不再入侵吗?光世历代为将,无故而罢免,恐怕人心不安。”张俊于是不高兴。赵鼎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出任知绍兴府。

    七年,皇上到建康,罢免刘光世,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并受参谋、兵部尚书吕祉节制。郦琼与王德有旧怨,向吕祉倾诉,不得雪怨,于是捉拿吕祉率领全军投降伪齐。张俊引咎辞职,于是以万寿观使兼侍读职务召用赵鼎进京,入宫进见时,授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升四官。皇上说:“淮西的事情开始报来时,执政大臣们奏事都不当,只有我不为所动。”赵鼎说:“现在对待诸将,尤其应该静以待之,否则越会增加其骄蹇之心。”台谏交互指责淮西没有防备,赵鼎说:“行朝拥兵十万,敌兵攻来,自可足以抵抗,如有他变,赵鼎我身任其责。”淮西迄后没有惊动。

    赵鼎曾经请求降诏安抚淮西,皇上说“:等遣走张浚,我会下罪己之诏。”赵鼎说“:张俊已失去职位。”皇上说“:张俊罪当贬到远方。”赵鼎说“:张俊的母亲已老,而且有保护皇上之功。”皇上说:“功过不能相抵。”不久宫内批文已出。张俊贬到岭南安置,赵鼎留住批文不发下去。第二天早朝,邀约同僚们解救,皇上怒意一点不松,赵鼎竭力恳请说:“张俊的罪不过失策而已。凡人计虑,无不欲万全,如果因为有一次失误,便置之死地,后来者有奇谋秘计,谁还敢说出来。这件事关系到朝廷,并非只是私爱张俊。”皇上怒意才解,于是以散官身份分守衙门,住在永州。

    赵鼎再次任相后,有人指责他无所行动,赵鼎听见后说:“今日事势就像人患了重病,应当静下来养护。如果再加以攻砭,必定伤了元气。”金人废去刘豫,赵鼎派间谍招抚河南守将,寿、亳、陈、蔡之间,往往举城或率部来归降,得到精兵数万,马数千匹,知庐州刘钅奇也上言说:“淮北归正者不断,估计今年可得到四五万人。”皇上高兴地说:“我常忧虑江、池数百里间防御空虚,现在得到这些军队可以没有忧患了。”

    金人遣使议和,朝廷舆论认为不可信,皇上大怒。赵鼎说:“陛下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屈己求和,不惜这样做,是因为二位先帝的灵柩及母后而已。群臣愤懑之辞,出于爱君,不可以成为罪过。陛下应当告诉他们说‘:讲和并非我的本意,以亲人的缘故,不得已为之。只要得到二帝灵柩及母后回来,敌人即使背盟,我也没有遗憾。’”皇上听从他的意见,群臣议论方平息。

    潘良贵因为向子湮奏事太久,叱退了他。皇上打算治他的罪,常同为他辩护,皇上打算一并斥逐。赵鼎说:“子湮虽然无罪,而常同与潘良贵不应贬逐。”二人终于被逐。给事中张致远认为不应因为一个子湮而逐出二位佳士,不书黄,皇上大怒,看着赵鼎说:“本来就知道致远一定会缴驳。”赵鼎问“:为什么?”皇上说“:与诸人交情好。”因为已有先入之言,从此不满意赵鼎了。秦桧继续留下来奏事,出来后,赵鼎问道“:皇帝说了什么?”秦桧说:“皇上没有说什么,只担心丞相不高兴而已。”

    御笔亲自授给和州防御使璩节钺,封为国公。赵鼎说:“建国虽然没有正名,天下都知道陛下有儿子,这是国家的大计。现在礼节不得不改变,所以维系人心使之不二三而惑而已。”皇上说“:姑且慢慢来。”秦桧留在后面出来,不知道说些什么。

    赵鼎曾经驳斥议和,与秦桧意见不合,到赵鼎因为力争为璩封国一事拂逆皇上意见,秦桧乘机排挤赵鼎,又推荐萧振任侍御史。萧振本来是赵鼎荐引的,进入台阁后,弹劾参知政事刘大中罢免了他。赵鼎说“:萧振的本意不在大中。”萧振也对人说:“赵丞相不待指责,就会自行去位。”正好殿中侍御史张戒指责给事中勾涛,勾涛说:“张戒攻击我,是赵鼎的意思。”于是诋毁赵鼎结交台谏官员及诸将。皇上听见后越是疑心,赵鼎称病求免相,说:“大中持论公正,被章..、蔡京之党所嫉恨。我的意见与大中相同,大中去职,我怎能留任?”于是以忠武节度使出任知绍兴府,不久加官检校少傅,改任奉国军节度使。秦桧率领执政大臣前去送行,赵鼎对他不礼遇,一揖而去,秦桧越是恨他。

    赵鼎走后,王庶入宫晋见,皇上对他说“:赵鼎两度为相,对于国家有大功,两次辅助亲征都能取胜,又镇抚建康,朝廷安全无患,真是他人不如啊。”在此以前,王伦出使金国,听从赵鼎的指使。问礼数,就以君臣之分已定作答;问地界,就以大河为界作答。这两件是出使的大事,如果不从就作罢。王伦受命而行。到这时,王伦与金使都来京,以抚谕江南为名,皇上叹息着对王庶说:“如果五天前得到这个消息,赵鼎岂能离去?”

    当初,皇上回到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宫,赵鼎看到,责怪说:“艮岳花石之扰,都出自你们,现在想重蹈前辙吗?”于是上奏其事,皇上变色而谢罪。有个户部官送钱入宫,赵鼎召他到相府严厉指责。第二天,问皇上:“某人献钱吗?”皇上说“:我要求的。”赵鼎说“:某人不应献钱,陛下不应求钱。”于是调此人到地方去了。

    赵鼎曾经举荐胡寅、魏石工、晏敦复、潘良贵、吕本中、张致远等数十人分布朝廷,再次任相后,上奏说“:现在清议赞善的,如刘大中、胡寅、吕本中、常同、林季仲等人,陛下能任用他们吗?嫉贤长恶,如赵霈、胡世将、周秘、陈公辅等人,陛下能斥去吗?”皇上为他迁徙世将,而公辅等人不久被任地方官。皇上曾经在宫中批示把两个人交付朝廷升迁。赵鼎说:“疏远小臣,陛下怎么知道他们的姓名?”皇上说“:常同称誉他们。”赵鼎说“:常同知道他们是贤才,为什么不公开上章荐引?”

    当初,张浚推荐秦桧可共兴大事,赵鼎再次任相时也以为是这样。但是秦桧心机深险,外表随和而心中持异见。张浚当初求去,有圣旨召赵鼎。赵鼎到了越丐祠,秦桧讨厌他逼迫自己,改任他为知泉州,又劝谢祖信指责赵鼎曾接受张邦昌的伪命,于是夺去节钺。御史中丞王次翁指责赵鼎治郡废弛,命令他提举洞霄宫。赵鼎从泉州归来,又上书议论时政,秦桧怕他重新被起用,劝王次翁又指责他曾接受伪命,贪污都督府十五万缗钱,贬官住在兴化军。指责的人仍不罢休,朝廷命他迁移到漳州,又责任他为清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潮州。

    在潮州五年,闭门谢客,不谈时事,有人询问,只引咎自责而已。中丞詹大方诬蔑他受贿,嘱令潮州郡守把他编在移民中迁移到吉阳军,赵鼎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在吉阳三年,隐居深处,门下故吏都不敢通信问候,只有广西主将张宗元时时送些醪米。秦桧知道后,命令本军每月开其存亡申报。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掉我。我死了,你们没有忧患;不然,祸及一家。”先生病,自己书写墓中石,记载乡里及任职年月。到这时,自书墓铭说:“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遗言嘱咐他的儿子请求归葬,于是绝食而死,这时是绍兴十七年(1147),天下人听说后十分悲痛。第二年,得旨归葬。孝宗即位,追赠为太傅,赐谥号为忠简,追封为丰国公。高宗祭庙,以赵鼎配享庙庭,提升任用他的孙子十二人。

    赵鼎作文章浑然天成,凡是高宗处理国家要事,常由他草拟,有拟奏表疏、杂诗文二百多篇,号称《得全集》,流行于世。论者认为中兴贤明宰相,以赵鼎为首。

    张浚传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代。其父张咸,考中进士、贤良两科。张浚四岁就成为孤儿,行为端正,没有谎言,认识的人认为他将成大器。进入太学,考中进士。靖康初年,任太常簿。张邦昌僭立为帝,他逃到太学中。听说高宗即位,乘马赶到南京,任枢密院编修官,改任虞部郎,升任殿中侍御史。皇帝到东南,后军统制韩世忠部队逼逐谏臣坠水而死,张浚上奏夺去韩世忠观察使一职,上下才知有国法。升任侍御史。

    当时皇帝在扬州,张浚说:“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拂逆宰相的意思,授任集英殿修撰、知兴远府。尚未出发,升任礼部侍郎,高宗召见对他说:“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将要有所作为,正如想一飞冲天而无羽翼,你留下来辅助我吧。”授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料想金人一定会来攻,而朝廷晏然,一点不作准备,极力向宰相建议,黄潜善、汪伯彦都笑他过虑。

    建炎三年(1129)春天,金人侵犯南方,皇帝到钱塘,留下朱胜非在吴门抗御,让张浚一同节制军马。后来朱胜非被召回,张浚单独留下来。当时溃兵数万,所至之处剽掠不已,张浚招集平定下来。正好苗傅、刘正彦作乱,改元诏书到了平江,张浚命令守臣汤东野秘而不宣。不久,苗傅以檄书寄来,张浚痛哭,召东野及提点刑狱赵哲商量起兵讨贼。

    当时苗傅等人任命承宣使张俊为秦凤路总管,张俊率领一万多人返回,准备解甲而归。张浚知道皇上对张俊很厚道,而张俊纯朴实在可以共谋大事,急忙邀请张俊,握手畅叙旧情,相对而泣,于是告诉他打算起兵问罪。当时吕颐浩节制建业,刘光世领兵驻屯镇江,张浚派人带着蜡书,约请颐浩、光世率兵来会,而命张俊分兵扼守吴江。上疏请求复辟。苗傅等人打算授任张浚为礼部尚书,命他率领所部到行宫,张浚认为大兵未集,不打算宣称讨贼,于是托称张俊骤回,人情震动,不可不滞留以招抚军队。

    正好韩世忠水师到达常熟,张俊说:“世忠来了,事情可以成功了。”告诉张浚用信招他。世忠到后,对张浚痛哭道:“世忠与张俊以身听命。”张浚于是犒劳张俊、韩世忠将士,招呼诸位将校到面前,高声问道:“今日行动,谁顺谁逆?”人群都说“:贼逆我顺。”张浚说“:听说贼人以重赏求购我的头,如果张浚这次行动违天逆人,你们可取去我的头;不然,一有退缩,全部以军法处置。”人们都十分感愤。于是,命令世忠率兵入京,而戒令他赶快奔赴秀州,占据粮道等候大军到来。世忠到了秀州,立即大修兵器。

    恰好苗傅等人以书信招浚,浚回信说“:自古言论不正当,称为指斥乘舆;行动不正当,称为震动宫廷;废立皇帝之事,称为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要遭族灭。当今建炎皇帝没有听说有失德,一旦逊位,不应当听说。”苗傅等人得到书信大恐,于是派遣重兵扼守临平,急忙任命张俊、韩世忠为节度使,而诬蔑张浚打算危害国家,责令安置他在郴州。张俊、韩世忠拒不受命。正好吕颐浩、刘光世军队前后开到,张浚于是声讨苗傅、刘正彦罪行,传檄中外,率领诸军进讨。

    当初,张浚派遣门客冯车番以计策前去游说苗傅等人,正遇大军到来,苗傅、刘正彦忧恐不知所出。冯车番知道可以行动,就以大义劝说宰相朱胜非,让他率领百官请求皇帝复位。高宗亲笔授任张浚为知枢密院事。张浚进驻临平,贼兵阻拒不能前进,世忠等人与贼兵作战,大败贼兵,苗傅、刘正彦逃脱。张浚与颐浩等人入宫晋见,伏地涕泣待罪,高宗问劳再三,说:“以往在睿圣,两宫隔绝。一天正在喝汤,小黄门忽然传来太母的命令,不得已贬你到郴州。我将汤水泼到手上没有感觉到,想你被贬,这件事谁可胜任。”留住张浚,引进内殿,说“:皇太后知道你的忠义,打算见你一面,刚才垂帘,看见你走过廊庭。”解下手上的玉带赐给他。高宗打算用他为相,他辞以晚进,不敢当。苗傅、刘正彦逃到闽中,张浚命令韩世忠追捕献给朝廷,与他们的死党一起伏诛。

    当初,张浚驻扎在秀州,曾经夜里独坐,警备非常严,忽然有一人到前面,拿出怀中一纸说:“这是苗傅、刘正彦募人刺你的赏格。”张浚问他打算怎样,这人说“:我是河北人,粗读书,知道顺逆,岂能以身被贼利用?因为看见你防备不严,恐怕后来还有行刺者。”张浚拉着他的手,问他姓名,他不说而去。张浚第二天杀掉一个死囚示众,说:“这人是苗傅、刘正彦派来的刺客。”私下记住那个人的相貌寻找,终于还是未找到。

    巨盗薛庆啸聚淮甸,兵至数万人。张浚恐怕蔓延开来,径自跑到高邮,进入薛庆的军营,宣谕朝廷恩意。薛庆感动下拜,张浚留下来招抚他的部队。有人传说张浚被贼兵捉住,吕颐浩等人急忙罢去张浚的枢密职务。张浚回来后,高宗惊叹,当天催促就职。

    张浚认为中兴应当从关陕开始,考虑到金人可能先进入陕西攻取巴蜀,则东南不可保,于是慷慨请行。诏令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得以见机处理官员升降。将出发时,御营平寇将军范琼,拥众从豫章到行都。在此之前,京城城破,金人逼胁皇帝、太后、太子、宗室北行,多出自范琼的计谋;又乘势抢劫,控制张邦昌,为他做侍卫。到这时入朝,狂傲无礼,而且请求宽宥逆党苗傅、刘正彦等人死罪。张浚奏称范琼大逆不道,请求申明法令。第二天,召范琼到都堂,数落他的罪状严厉责斥他,送到棘寺处死。把他的军队分隶神武军,然后出发。与沿江襄、汉守臣商议储蓄,以待皇帝驾临。

    高宗询问张浚大计,张浚请求亲自担任陕、蜀之事,把幕府安置在秦川,另派大臣与韩世忠镇守淮东,命令吕颐浩护驾皇帝到武昌,又以张浚、刘光世与秦川互相首尾照应。计议已定,张浚出发,还未到武昌,而颐浩改变初议。张浚抵达兴元后,金人已攻取..延,骁将娄宿孛堇率领大军渡过渭水,进攻永兴,诸将不肯相援。张浚到后,立即出巡关陕之地,访问风俗,罢斥奸贼,以搜览豪杰为先务,诸将肃然听命。

    谍报金人将进攻东南,张浚命诸将整顿部队待敌。后来金人大举进攻江、淮,张浚即整顿军队入京保卫。到房州时,知道金人已经北归,又回到关陕。

    当时金兵元帅兀..还在淮西,张浚恐怕他又侵扰东南,设计牵制他,于是决定出兵,合五路军队收复永兴。金人大恐,急忙调兀..等由京西入援,大战于富平。泾原主将刘钅奇身率将士攻入敌阵,杀获很多。正好环庆主将赵哲擅自离开部队,赵哲军中将校望见尘土飞起,受惊而逃,诸军都溃败。张浚诛斩赵哲示众,退保兴州。命令吴..聚结军队扼险固守凤翔的和尚原、大散关,以切断敌人来路;关师古等人聚结熙河兵到岷州大潭,孙渥、贾世方等聚结泾原、凤翔兵于阶、成、凤三州,以固守蜀口。张浚上书请罪,皇帝下手诏慰勉。

    绍兴元年(1131),金将乌鲁进攻和尚原,吴..据险还击。金人大败而逃。兀..又合兵来攻,吴..及其弟吴瞞又阻击金兵,大败他们,兀..仅以身免死,急忙剪掉胡须逃归。当初,粘罕病重,对诸将说“:从我进入中国,未尝有人敢抵挡我的兵锋。只有张枢密与我抗衡。我活着,还不能攻取巴蜀;我死后,你们不要抱希望,但求自保而已。”兀..怒道:“这不是说我无能吗?”粘罕死后,兀..还是进攻,果然失败。授任张浚为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练新集之兵,抵挡势狂之敌,以刘子羽为上宾,任命赵开为都转运使,提升吴..为大将驻守凤翔,子羽慷慨有谋略,赵开善于理财,而吴..每战必胜。西北遗民,归附者日益增多。故关陕虽然失陷,但保全蜀地,而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之间也得以安全。

    将军曲端,建炎年间,曾经逼逐主将王庶而夺其印。吴..在彭原战败,指诉曲端不整顿军队。富平之战,曲端意见不合,他的心腹张忠彦等人投降敌人。张浚当初起用曲端,中间因罪废职,还想再用他,后来终于把曲端下到监狱处死。

    正好有人指责张浚滥杀赵哲、曲端无辜,而宠任子羽、赵开、吴..不正确,朝廷怀疑他。三年,派王似做张浚的副官。正好金将撒离曷及刘豫叛党聚兵进攻,攻破金州、刘子羽任兴元主将,约吴..同守三泉。金人到金牛时,宋军掩击,斩敌及坠入溪谷而死者有数千人。张浚听说王似到来,请求解去自己的兵权,并且认为王似不可任用。宰相吕颐浩不高兴,而朱胜非以旧怨天天诋毁张浚,诏令张俊到行宫。

    绍兴四年初,辛炳任知潭州,张浚在陕西,以檄文征发他的部队,辛炳不放,张浚上奏弹劾他。到这时,辛炳任御史中丞,率领同僚们弹劾张浚,朝廷任命张浚以本官提举洞霄宫,住在福州。张浚已经离开朝廷,考虑金人不攻川、陕的部队,必将并力窥伺东南,而朝廷已经商议讲和,于是上疏极陈述这些形势。不久,刘豫的儿子刘麟果然勾引金兵进攻。高宗想起张浚以前的话,罢免朱胜非;而参知政事赵鼎请皇帝到平江,于是召张浚任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入宫晋见,高宗下手诏辩白张浚所受的诬陷,授任他为知枢密院事。

    张浚受命后,当天赶到长江边巡视军队。当时兀..拥兵十万驻在扬州,约期渡江决战。张浚长驱临江,召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商议军事。将士们见到张浚,勇气十倍。张浚部署完诸将后,自己留在镇江指挥。韩世忠派部下王愈到兀..那里约战,并且说张枢密已在镇江。兀..说“:张枢密已贬到岭南,怎么能够在这里?”王愈拿出张浚写的文书给他看。兀..吓得色变,傍晚逃走了。

    五年,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赵鼎任左仆射。张浚与赵鼎同心辅治,务在堵塞佞臣,遏抑近习小人。当时巨寇杨么占据洞庭,官军多次进攻不能成功,张浚认为建康是东南的都会,而洞庭处在上流,惟恐滋延为害,请求趁盛夏敌人懈怠时进讨,上奏请行。到醴陵时,放出囚犯数百人,都是杨么的间谍,给些文书,让他们招谕诸砦,囚犯们欢呼而往。到潭州,贼众二十万余相继来投降,洞庭湖的贼寇被荡平。皇上赐给张浚书信称:“上流既然安定,则川陕、荆襄形势连接,势力倍增,上天是把中兴之功交付给你啊。”张浚于是建议派遣岳飞驻屯荆襄以图夺取中原,于是从鄂、岳到淮东,大会诸将,讨论秋防事宜。高宗派使者赐给他诏书令他急归,劳问他说:“你暑天巡行非常劳苦,湖湘群寇既然接受招抚,成全我不杀之仁,是你的功劳啊。”召到便殿相见,张浚献上《中兴备览》四十一篇,高宗叹赞不已,放在座位边。

    张浚认为敌势未衰,而叛臣刘豫又占据中原。六年,集合诸将在长江边商议战事,张榜声讨刘豫的僭逆之罪。命令韩世忠占据承、楚以图取淮阳;命令刘光世驻兵合肥以招抚北军;命令张俊建康练兵,进驻在盱眙;命令杨沂中率领精兵为后翼辅佐张浚;命令岳飞进驻襄阳以窥伺中原。张浚渡江,遍抚淮上各部队。当时张俊部队进驻盱眙,岳飞派兵进入蔡州,张浚入宫晋见,极力请求皇上到建康。皇帝车驾进发,张浚先到江边,谍报刘豫与侄儿刘猊会合金兵来攻,张浚说“:金人不敢悉众而来,这一定是刘豫的部队。”边报不一,张俊、刘光世都夸大敌情,张浚说:“刘豫以逆犯顺,不剿除怎么立国?现在的事势,有进无退。”命令杨沂中前往驻扎濠州。刘麟逼近合肥,张俊请求增兵,刘光世打算撤军,赵鼎及签书折彦质打算召岳飞领兵东下。御书交给张浚,下令张俊、刘光世。杨沂中等人还保长江。张浚上奏称“:张俊等人渡江,就没有淮南,而长江之险与敌人共有。况且岳飞一动,襄、汉如有敌情,又依靠什么呢?”诏书同意他的意见。沂中部队抵达濠州,光世丢下庐州向南移,淮西震动。张浚听说,急忙乘马赶到县石,下令部队说:“有一个人渡江必斩!”光世重又驻下军队,与沂中会合。刘猊进攻沂中,沂中大败敌军,刘猊、刘麟都拔营而逃。高宗手书嘉奖,召张浚回朝。慰劳他。

    当时赵鼎等人建议皇上回到临安,张浚说“:天下之事,不倡则不起,三年之间,陛下一再临江,士气百倍。现在六飞一还,人心会解体。”高宗忄番然听从张浚的计策。赵鼎出任知绍兴府。张浚认为亲民之官,治道所急,条具郡守、监司、省郎、馆阁出入迭补之法;又因为灾异奏请恢复贤良方正科。

    七年,因为张浚退敌有功,诏令授任特进。不久,加任金紫光禄大夫。问安使何藓回来报告徽宗皇帝、宁德皇后相继去世,皇上痛哭不止,哀不自胜。张浚说“:天子守孝,不与百姓相同,必定考虑怎样继承宗庙社稷,现在灵柩未返,天下涂炭,希望陛下挥泪而起,敛发而行,一怒以安定天下百姓。”皇上命令张浚草拟诏书告谕中外,言辞非常悲切。张浚又请求下令诸大将率领三军穿丧服致哀,中外百姓都很感动。张浚上疏说“:陛下想念两宫,忧虑百姓。我才能至愚,受到任用,常常感慨自勉,誓杀歼灭仇敌。十年之间,对父母赡养不周,至于妻子和孩子,都无法顾及,心下想要成全陛下养孝之心,拯救百姓于水火。苍天不悯,祸变突然而生,使陛下抱无穷之痛,其罪谁来担负。想当初陕、蜀之行,陛下下令我说‘:我有大仇在北方,洗刷这个耻辱,只有你可以嘱托。’而我最终未能成功,使敌人肆无忌惮,今日之祸,祸端实由我致,请求赐给我罢免。”皇上诏令张浚处理政事。张浚再次上疏请罪,皇上不同意,于是请求皇上从平江出发,到建康。

    张浚总理中外政事,政事繁多,一身任之。每次与皇上见面,一定说到耻辱之大,反复再三,皇上未尝不变色流涕。当时皇帝正励精克己,戒令宫廷内侍,不要超越法度,事无大小,必定征询张浚,赐给诸将诏书,往往命令张浚草拟。

    刘光世在淮西,军队没有纪律,张浚奏请罢免光世,把他的部队隶属于督府,命令参谋兵部尚书吕祉前往庐州节制。而枢密院认为督府握兵不避嫌,请求设置武将,于是任命王德为都统制,从军队中选择郦琼为副职。张浚奏称不适宜,郦琼与王德有旧怨,列状诉到御史台,于是命令张浚为宣抚使,杨沂中、刘钅奇为制置判官进行安抚。还未到,郦琼举兵反叛,捉住吕祉投降刘豫。吕祉不走,詈骂郦琼等人,被碎齿斩首而死。张浚引咎求去位,高宗问谁可代替他,并且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最近与他共事,才知道他昏暗。”高宗说“:那么用赵鼎。”秦桧从此怨恨张浚。张浚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在此之前,张浚派人拿着手书到伪地离间刘豫,到郦琼叛逃,又派间谍拿着蜡书送给郦琼,金人果然怀疑郦琼,不久夺了他的职。台谏官员不断诋毁,张浚落职,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住在永州。九年,因为赦令重新做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不久,授任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大使。

    金人遣使者来,以诏谕为名,张浚五次上疏争论。十年,金人背盟,又攻取河南。张浚上奏希望因机应变,就会大功可成,于是大修海船千余艘,为直指山东之计。十一年,授任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充任万寿观使,免去朝请。十二年,封为和国公。

    十六年,西方出现彗星,张浚打算极力指责时事,恐怕母亲忧虑。母亲惊讶他少言寡语,问他缘故,张浚告诉母亲实际情况。母亲背诵其父亲对策上的话说“:我宁可说了而死于斧钺,不能忍着不说以辜负陛下。”张浚才下定决心。上疏称“:当今事势,好像在头目心腹之间长成了个大疽,不切除不能痊愈。希望陛下在心里谋划,谨慎观察虚伪,使自己有不可侵犯之势,才有国家安全的希望;不然,后来将会吃下苦果。”事情交付三省审论,秦桧大怒,命令台谏官员论责张浚,贬任他为以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住在连州。二十年,迁到永州。

    张浚离开朝廷几乎二十年,天下士大夫不论贤者与不肖者,无不倾心敬佩他。武夫健将,说到张浚必定嗟嗟叹息,甚至儿童妇女,也知道有个张都督。金人害怕张浚,每次使者来,一定要问张浚在什么地方,唯恐他重新被起用。

    当时,秦桧被宠固位,担心张浚发表公正意见损害自己,命令台臣只要有所弹劾,一定涉及到张浚,反称张浚是国贼,必欲杀掉他。秦桧任命张柄为知潭州,汪召锡出使湖南,让他们图谋害死张浚。张常先出使江西,审理张宗元案,株连到张浚,捕捉赵鼎的儿子赵汾交付大理寺,命令他自诬与张浚图谋不道,恰遇秦桧死了才得以幸免。

    二十五年,朝廷任命张浚为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张浚当时因母丧将归葬。考虑到天下政事二十年来被秦桧所坏,边备松弛,又听说金亮篡立,必将兴兵攻宋,自以为大臣,义应与国家同甘共苦,不敢因为居丧嫌碍,上奏陈述。正好星象有变,朝廷征求直言,张浚认为金人数年间,势必兴兵来攻,而国家却溺于宴会,荡然无备,于是上疏极力陈述。而大臣沈该、万俟..、汤思退等人见了,认为敌人不会用兵,耻笑张浚狂妄。台谏汤鹏举、凌哲指责张浚归蜀,恐怕摇动远方,诏令仍住在永州。守丧满期后夺去职务,以本官奉祭祠。

    三十一年春天,有旨命他自便。张浚到潭州,听说钦宗去世,痛哭不进食,上疏请求早定守战之策。不久,金亮挥兵大入,中外震动,重用张浚为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

    当时金人骑兵横行,王权军溃败,刘钅奇退到镇江,于是改任张浚为判建康府兼行营留守。张浚到岳阳,乘船冒风雪而行,遇到朝东边来的人说:“敌兵正焚烧采石,火焰满天,千万不要轻率前进。”张浚说“:我赴君父的急难,只知一直往前寻找皇帝所在处而已。”当时长江上无一船敢沿北岸而行。张浚乘坐小船直往前进,经过池阳时,听说金亮已死,余众还有二万人驻扎在和州。李显忠的军队驻扎在沙上,张浚前往犒军,全军人见了张浚,以为他是从天而降。张浚到建康,即通知通判刘子昂置办行宫仪物,请皇帝早日驾临。

    三十二年,皇帝到建康,张浚在路旁迎拜,卫士见了张浚,无不掩面哭泣。当时张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都倚重他。皇帝准备回到临安,慰劳张浚说:“你在这里,我没有北顾之忧了。”命他兼领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

    金兵十万围攻海州,张浚命令镇江都统张子盖前往援救,大破金兵。张浚招集忠义之士,及招募淮楚壮丁,任命陈敏为统制。并且说敌人长于骑兵,我方长于步兵,保卫步兵莫如弓箭,保卫弓箭莫如战车,下令刘敏专门制弓弩修战车。

    孝宗即位,召张浚入宫相见,庄重地说“:听说你的大名很久了,现在朝廷只有依靠你。”赐座并询问他,张浚从容说道“: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哪件事不成功?所谓天,是天下的公理而已。必定兢业自持,使自己清明,那么赏罚举行,无有不当,人心自然归向,敌仇自然可报。”孝宗悚然说“:我应当不忘记你的话。”授任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为魏国公。翰林学士史浩打算在瓜洲、采石筑城。张浚认为不守两淮而守长江干道,是以弱示敌,懈怠战守士气,不如先在泗州筑城。到史浩任参知政事时,张浚的计划,史浩一定阻抑。张浚推荐陈俊卿为宣抚判官,孝宗召俊卿及张浚的儿子张木式赴行宫。张浚附奏请皇帝到建康,以震动中原的民心;用兵淮..,进舟山东,作为吴王..的声援。孝宗见到陈俊卿等人,询问张浚起居饮食颜色,说“:我倚重魏公如同长城,不容浮言动摇。”金人以十万兵力驻屯河南,声称进攻两淮,传布文书索取海、泗、唐、邓、商诸州及岁币。张浚认为北敌诡诈,不应当为之所动,把重兵驻扎在盱眙、濠、庐州备敌,终于无事。

    隆兴元年(1163),授任张浚为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当时金将蒲察徒穆及知泗州大周仁驻扎在虹县,都统萧琦驻扎在灵壁,积蓄粮食修整城池,作为南攻的准备。张浚打算乘其未发先攻之,正好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建康都统邵宏渊也提出捣毁敌人二城之策,张浚详细告诉皇上。皇上表示同意,召张浚到行宫,命他先图取两城。于是派遣李显忠出兵濠州,直趋灵壁;邵宏渊出兵泗州,直趋虹县,而张浚亲自前去巡视。显忠到了灵壁,打败萧琦;宏渊围攻虹县,逼降徒穆、周仁,乘胜进克宿州,中原震动,孝宗赐给手书慰问说“: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没有这样的战绩。”

    张浚认为盛夏人疲,急召李显忠等人还师。正好金兵元帅纥石烈志宁率兵到宿州,与显忠作战。连日宋军稍微不利,忽然谍报敌兵大至,显忠连夜还师。张浚上疏请罪,有旨降任特进,改任江、淮宣抚使。

    宿州部队回师,士大夫主和者都议论张浚的错误,孝宗又赐给张浚手书说:“现在的边事倚重你,你不要害怕人言而犹豫。前日举事之初,我与你共任之,今日也须与你完成之。”张浚于是以魏胜守海州,陈敏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修理增扩高邮、巢县两城,修治关山滁州以扼守敌人进攻,在淮阴聚结水军、在寿春聚结骑兵,大大整顿两淮守备。

    孝宗又召张木式奏事,张浚附奏说:“自古有好的皇帝,与心腹之臣相与协谋同心,以完成大功业。现在我因为孤纵,动辄受到牵制,陛下怎能任用。”因而请求辞职。孝宗看罢奏章,对张木式说:“我对待魏公之心有增无减,不被浮议所迷惑。”皇帝对待张浚非常恩宠,对近臣谈话,一定称魏公,从不直称其名。每次张浚派使者来,一定询问张浚饮食多寡,肥瘦如何。不久诏令恢复张浚都督的称号。

    金兵元帅仆散忠义寄信给三省、枢密院,索求四郡及岁币,不然,将在农闲时进兵。张浚说:“金人强盛就来,弱小就止,不在和与不和。”当时汤思退为右相。思退,是秦桧一党,急于求和,于是派遣卢仲贤持书出使金营。张浚认为仲贤小人多妄,不可信用。后来仲贤果然许可金国四郡有辱使命。朝廷又任命王之望为通问使,龙大渊为副使,张浚争辩不成功。不久,召张浚入宫晋见,又力陈和议之失。孝宗为此停发誓书,留之望、大渊待命,而令通书官胡日方、杨由义前往,告诉金人四郡不能割;如果金人想得此四郡,应当追还使者,罢和议。授任张浚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依然都督军事;思退任左仆射。

    胡日方等人到宿州,金人械系威胁他们,胡日方等人不屈,后来金人以礼送归他们。孝宗告诉张浚说:“和议不成,是天意,从此政事归一。”二年,商议皇上到建康,诏令之望等人回来。思退听说后非常惊恐,假装请求去职,而暗中与其同党谋划陷害张浚之计。

    不久诏令张浚巡视江、淮。当时张浚招来的山东、淮北忠义之士,以充实建康、镇江两军,共一万二千多人,万弩营所招淮南壮士及江西群盗又有万余人,由陈敏统率,驻守泗州。凡是要害之地,都筑起城堡;可以因水成险处,都积水为潭;增设江、淮战船,各军弓箭兵器完备。当时金人驻扎重兵于河南,虚张声势威胁和议,有克日决战之语。到听说张浚来了,急忙撤兵逃归。淮河以北来归降者日夜不绝,山东豪杰,都愿意接受指挥。张浚认为萧琦是契丹望族,沉勇有谋,打算让他率领全部契丹降众,而且以檄文传谕契丹,约为应援,金人越是害怕。思退于是命王之望极力诋毁守备,以为不可依恃;命尹穑指责、罢免督府参议官冯方;又责论张浚浪费国家资财,奏请留任张深守泗州而不同意赵廓取代他是抗拒朝命。张浚也请求解去都督之职,诏令听从他的请求。左司谏陈良翰、侍御史周操认为张浚忠诚勤苦,人望所归,不应当让他离开朝廷。张浚留在平江,共八次上章请求退休,授任少师,保信军节度、判福州。张浚辞谢,改任醴泉观使。朝廷于是决定弃地求和。

    张浚离职后,还上疏论斥尹穑奸邪,必误国事,并且劝皇上务学亲贤。有人劝张浚不要再评论时事,张浚说:“君臣之义,天地之间无法逃避。我身受两朝厚恩,久担重任,现在虽然离开朝廷,还希望皇上心里感悟,如果有些见解,怎忍不说。皇上如果重新起用,我会即日就道,不敢因老病推辞。像你们说的那样,是什么诚心呢?”听者耸然。走到余干,生了病,手写书信交付两个儿子说:“我曾任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死后,不要把我埋葬在祖宗墓旁,把我埋葬在衡山下就可以了。”讣告传到,孝宗悲悼,停止上朝,追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号“忠献”。

    张浚年轻时有大志,任熙河幕官时,遍行边垒,观览山川形势,经常与以往的戍卒守将握手对饮,询问祖宗以来守卫边疆之法及军阵战略事宜。所以一旦从疏远地位提拔起来,担当枢密之任,能全部知道边事本末。在京城中,亲眼看见二帝北行,皇族被捕系,百姓涂炭,发誓不与敌人共存,所以终身不主张和议。每次商议定都大计,认为东南形势,莫如建康,人主居之,可以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之意。至于钱塘,偏处一隅,易于安逸,不足以号令北方。与赵鼎共同执政,引荐很多人,从臣朝列,都是当时名望大臣,人们号称“小元..”。所推荐的虞允文、汪应辰、王十朋、刘珙等都是名臣;在军队中提拔吴..、吴瞞,认为韩世忠忠诚勇敢,可以托付大事,一见刘钅奇就认为他是奇才,交付他重任,终于都成为名将,立有大功,一时都称赞张浚为知人。张浚侍奉母亲以孝出名。对于《周易》钻研得很精深,著有《易解》及《杂说》十卷,《书》、《诗》、《礼》、《春秋》也都有注解,文集有十卷,奏议二十卷。有儿子二人:张木式、张木匀。张木式有传记。

    朱胜非传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金人攻城时,胜非逃走。到韩世忠部将杨进打败金兵,胜非又重新处理政事。过了一年,到济州对康王说,南京是艺祖中兴王业之地,请求到南京以图大计。康王在南京即皇帝位。

    建炎改元时,胜非试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院。当时正草创大业,胜非用败鼓草制,辞气严肃庄重如平时。他上疏说“:仁义是天下的大权柄,中国持有它,则外国宾服而诸夏尊贵;如果失掉它,就免不了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盟,有一百多年,一旦趁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之计,这是中国失去权柄,而外侮之所以招来的原因。陛下即位,应当申明正始之道,选择其中合于仁义的予以施行,不合于仁义的予以放弃,就可以抵却四夷,绍复大业。”皇上赞许他。总制使钱盖升职,胜非认为钱盖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封还升迁书,钱盖于是被罢免。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太后兄弟的儿子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示天下以正道。

    二年,授任尚书右丞。当时宰执大臣荫补太滥,胜非说:“旧制,宰执大臣的子弟一律不当堂授现职,只参加铨注,宰执罢政后不治罪,然后推恩。赵普子弟都任武将,赵普再度任相时,长子被授任庄宅使;范纯仁再度任相时,其子范正平有文学才能,竟然死于选调;章..之子章援及章持都考中高第,并为州县、幕职、监当各官。只有夏竦的儿子夏安期历任边帅,授任待制、直学士;王安石推荐其子王蚞为崇政殿说书,授任待制。但是夏安期还有才干,王蚞还有学问。至于蔡京的六个儿子、四个孙子,郑居中、刘正夫各两个儿子,余深、王黼、白时中,蔡卞、邓洵仁、邓洵武各一个儿子,都位至列班。宣和末年,谏官上疏说:‘还在玩竹马的游戏时,已经在大臣之列。’现在不可以不戒。”升任中书侍郎。

    三年,皇上从镇江到南方,留下胜非经营镇江,不久,任命他为控扼使,后来授任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旧制,任命宰相要晋升三个官职,胜非却晋升了五个官职。正好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又办事专横,诸将不高兴。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同党王钧甫、马柔吉、王世修谋划,诬陷王渊勾结宦官谋反。刘正彦亲手杀了王渊,分兵捕捉宦官,都杀掉了,拥兵到行宫门外。胜非急忙上楼,斥问他专杀的理由。皇上亲自到御楼安抚,苗傅、刘正彦言语非常不恭敬,胜非于是跟着皇太后出宫谕旨。苗傅等人请高宗避位,太后抱着皇子听政,太后不同意。苗傅盯着胜非说“:今天正需大臣果断决策,丞相为什么不发一言呢?”胜非回宫告诉皇上说:“王钧甫是苗傅等人的心腹,刚才告诉我说‘:二将忠诚有余,而学力不足。’这句话可以作为后来再图谋的征兆。”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称睿圣宫。胜非于是请求下诏赦免以安抚苗傅等人。又奏请“:母后垂帘,必须二臣同见,这是和平时期的旧制。当今事机需要密奏的,请求允许大臣单独晋见,而每天带领苗傅之党二人上殿,以消除他们的猜疑。”太后对皇上说:“幸亏任此人为相,如果汪、黄二位在位,事情就难以收拾了。”

    王钧甫见胜非时,胜非问道:“皇上把燕士看作骨肉,怎么没有一个人效力呢?人们常说燕、赵多奇士,只不过是虚誉而已。”王钧甫说:“不能说燕地无人才。”胜非说:“你与马参议都是燕中名人,曾经献计攻契丹。现在金人所任用的,大多是契丹旧人,如果渡过长江,祸患就要连及到你了。为什么不早为朝廷出力呢?”钧甫答应了。王世修来求见,胜非告诉他说:“国家艰难,正是你们立功的时机啊。如果能够奋身立事,大臣之位怎难到手呢?”世修高兴,经常来报告军中情况。提升王世修为工部侍郎。

    苗傅、刘正彦请求改年号及迁都到建康,胜非告诉太后,于是商议如果全不听他们的请求,恐怕很快有变乱,于是改年号为明受。把诏书给世修看了,说:“已经听从了你们的请求了。”苗傅等人打算挟持皇帝到徽、越,胜非给他们分析祸福才作罢。苗傅听说韩世忠起兵,抓来他的妻儿作为人质。胜非骗他说“:现在应该奏太后召来二人加以抚慰,派人告诉平江,各位越发安全。”苗傅同意了。胜非高兴地说“:两位元凶真是无能啊。”诸将快要来了,苗傅等人害怕,胜非对他们说“:救驾军队不前进,是留时间让我们自行反正。否则,下诏率领百官六军请皇上还宫,你们将何处安身?”立即召来学士李邴、张守写下百官奏章及太后手诏。

    四月初一,胜非率领百官到睿圣宫,亲自扶皇上上马还宫。苗傅请求任命王世修为参议,胜非说:“世修已任朝官,怎能又从军?”皇上复位后,胜非说:“以前遭遇变故,我应当殉义而死,偷生到现在,正是图谋今日之事而已。”于是请求罢相。皇上问他谁可替代,胜非说:“吕颐浩、张浚。”皇上问谁最优。胜非说:“颐浩办事干练而残暴,张浚办事完满而清疏。”皇上说:“张浚太年轻。”胜非说:“我以前被召回时,军队钱粮都交给张浚,这件事实际上是张浚主持的。”御史中丞张守指责胜非不能预防变乱,致使贼臣猖獗,应当罢免。皇上不答复。授任胜非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不久授任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绍兴元年(1131),马进攻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指责九江之陷,是由于胜非赴任太慢的缘故。贬任他为中大夫,分司南京,住在江州。二年,吕颐浩推荐他兼任侍读,又推荐他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给事中胡安国、侍御史江跻相继上章指责罢免他。颐浩极力引荐他入朝,再次授任侍读,不久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母丧去职,重新起用为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进献《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卷。

    当时员外郎江端友请求营建宗庙,议官们指责为不对,认为国家期待恢复,不常居某地,胜非力主和议,于是奏请皇上在临安营建宗庙。徐俯被罢去参知政事,胜非推荐胡松年。侍御史常司弹劾胡松年是王黼的门客,胜非改任常同为左史。莫俦被贬到曲江,他的家奴替胜非治好疽痛,家奴替莫俦请托,得以恢复原官。亲家刘式曾经声称当兵官时捉到盗贼,胜非不把他交给吏部委用,特旨替他改官。遇到长期大雨,胜非多次上章请求罢免,并且自己指责应当被罢的十一件事。魏石工也弹劾他的罪过,于是被罢免。

    五年,应诏上言战守四事,被起用为知湖州,因病归居。胜非与秦桧有过节,秦桧执政,胜非闲居八年,去世,谥号为“忠靖”。

    朱胜非是张邦昌朋友的女婿。当初,张邦昌僭位,胜非曾经囚禁过他的使者。金人过江后,胜非请求尊礼邦昌,录用他的后代以谢敌。苗、刘之乱时,保护皇帝,立功居多。去相后,极力推荐张浚,但李纲被罢时,胜非受黄潜善的讽劝草拟诏令,极言李纲狂妄。再度任相时,忌讳赵鼎,赵鼎宣抚川、陕时,想尊重使者名分以节制吴..,胜非说:“元枢出使,怎么能这样呢?”其实是趁机挤出赵鼎而削减他的权力。人们因此看不起他。著有《闲居录》,也大多是一己之见。

    吕颐浩传

    吕颐浩字元直,其祖先是乐陵人,迁居齐州。考中进士。父丧后家贫,亲自耕种以赡养老小。后来任密州司户参军,因为李清臣的推荐,任..州教授。授任宗事博士,历官入朝任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升任徽猷阁待制、都转运使。

    讨伐燕地之役,颐浩以转输官身份随种师道到白沟。攻取燕山之后,郭药师的二万部队,契丹的一万多部队,都依靠政府供养,诏令任命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上言说:“开拓极远的边疆,其势难守,即使穷竭财力,无法善后。”又上奏陈述燕山、河北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夺去他的职务,而兼职如故;不久恢复官职,升任徽猷阁直学士。金人攻入燕地,郭药师劫持颐浩与蔡靖等人降敌。敌人撤退后回归,重新任命为河北都转运使,因病辞职,任提举崇福官。

    高宗即帝位,授任他为知扬州。皇帝到南方,颐浩入宫晋见,授任户部侍郎知扬州,升任户部尚书。大盗张遇聚兵数万驻扎在金山,纵兵烧掠。颐浩单身与韩世忠到他们的兵营,劝说他分清顺逆,张遇的部队放下兵器投降。升任吏部尚书。

    建炎二年(1128),金人逼近扬州,皇帝南渡镇江,召随从大臣询问去留之策。颐浩叩头希望留在此地,作为江北的声援;否则,敌人乘势渡江,事情越是危急。皇上到钱塘,授任颐浩为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回兵驻扎京口。金人离开扬州,颐浩改任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

    当时苗傅、刘正彦作乱,逼高宗避位。颐浩到江宁,接受改元为明受的诏令,正遇朝廷讨论,都不敢开口。颐浩说“:这一定是有兵变。”其子吕抗说“:皇上人当中年,二帝蒙尘沙漠,日夜期望拯救,哪里肯仓促逊位给幼儿呢?可知兵变无疑。”颐浩立即派人送信给张浚说:“时事如此,我们只能不得已吗?”张浚也认为颐浩有威望,能处理大事,写信给颐浩报告起兵情况。颐浩于是与张浚及诸将相约,合兵讨贼。当时江宁百姓惊惧,颐浩于是令杨惟忠留驻,安抚人心。而且提防苗傅等人计穷挟持皇帝由广德渡江,戒令惟忠先作控制准备。不久有诏令,召颐浩到枢密院任职。上书说:“当今金兵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体艰难,怎能让皇帝退享安逸?请赶快让皇帝复位,以图谋恢复大计。”于是在江宁起兵,举鞭誓师,士兵们都十分感奋。

    快到平江时,张浚坐小船迎接他,两人相持而泣,互商大计。颐浩说:“颐浩往年谏阻开边,几乎死于宦官之手;承办漕运,几乎陷没在腥膻之地。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族灭而已,为国家而死,岂不快哉?”张浚认为他很豪壮。就在船中草制檄命,进升韩世忠为前军,张俊辅佐他,刘光世为游击,颐浩、张浚统率中军,刘光世分兵殿后。颐浩从平江出发,苗傅同党假托圣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上奏说,所统将士,都是激于忠义,可合不可离。苗傅等人惊恐,于是请高宗复位。军队到达秀州,颐浩勉励诸将说“:现在虽然已反正,但贼臣仍在宫内握有兵权,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加我以造反之名,翟义、徐敬业之事可为借鉴。”到达临平,苗傅等人抵抗。颐浩披甲出入战阵,督促世忠等人破贼,苗傅、刘正彦引兵逃走。颐浩带领勤王护驾部队入城,人民夹道围观,掩面而泣。

    朱胜非被罢去相位,皇上任命颐浩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上到建康,听说金兵又进犯,召问诸将移都之地,颐浩说“:金人想以陛下所到之地为边界,现在应当边战边避,奉陛下于万全之地,我愿意留在常、润死守。”皇上说:“我身边不能没有宰相。”于是命令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皇帝到平江,听说杜充溃败,皇帝说:“事情很急迫了,怎么办?”颐浩于是献航海之策。

    当初,建炎御营使本来以行幸总令军政,而由宰相兼任,于是专断兵权,枢密府几乎无法干预。颐浩任相时尤其专横,赵鼎指责他的过失。四年,改任赵鼎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赵鼎谢绝,并且攻诋颐浩,上了十几道奏章,颐浩请求离职。授任他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诏令因为颐浩倡义救王,所以优礼他。

    奉化盗贼蒋琏趁乱为变,劫持颐浩到军中,高宗因为颐浩的缘故,赦免而招安他们。不久授任颐浩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颐浩请求拨给五万士兵驻扎建康等处,又请求把王王燮、巨师古的军队隶属于自己。快到镇江时,而李成派部将马进围攻江州。于是把军队驻扎在鄱阳,会合杨惟忠的部队,奏请与他们一起奔赴南康,派师古去救江州。与敌人激战,颐浩、惟忠失利,师古败逃到洪州。颐浩请求增加军队讨伐李成,高宗说“:颐浩奋不顾身,为国讨贼,群臣不及他,但是轻率进兵,是他的失误。”诏令王王燮带领一万多人迅速前去策应。颐浩又在左蠡驻扎下来,又得到..门舍人崔增的部队一万多人,军势复振。命王王燮、崔增攻击敌人,大败敌人,乘胜到江州,而马进已攻陷江州城。朝廷任命张俊为招讨使,张俊到后,打败马进。马进逃走,李成率领残兵投降刘豫。

    诏令因为淮南百姓未恢复生产,必须由威望大臣管理,任命颐浩兼任宣抚,并兼管寿春府、滁庐和州、无为军。在分宁招降赵延寿,得到他的五千精锐部队,分隶诸将。张琪从徽州进犯饶州,有军队五万人。当时颐浩从左蠡撤军,军营中士兵不满一万人,郡中百姓惊恐。颐浩命令部将阎皋、姚端、崔邦弼列阵待敌。张琪进攻阎皋的部队,姚端、崔邦弼两军夹击敌人,大败敌军。皇上授任颐浩为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二年,皇上从越州回到临安。当时桑仲在襄阳,打算进攻夺取京城,请求朝廷举兵声援。颐浩于是大议出师,而亲自督率军队攻向北方。高宗对颐浩、秦桧说“:颐浩主管军事,秦桧治理政事,就像种、蠡那样分职。”二人共同执政,秦桧知道颐浩不被舆论赞许,多引荐知名人士帮助自己,打算倾轧他而独掌朝政。高宗于是下诏禁戒结党,授任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在镇江开府办公。颐浩征召文武人士七十多人,带领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崔增、赵延寿两支军队随行,百官列班送行。颐浩到达常州,延寿军叛乱,刘光世歼灭他的军队;又听说桑仲已死,于是不再前进,称病求罢。诏令他回朝,任命知绍兴府朱胜非同都督诸军事。

    颐浩回朝后,打算倾轧秦桧,于是引荐胜非帮助自己。给事中胡安国指责胜非必误大计,胜非又任绍兴府,不久任醴泉观使兼侍读。安国压着诏书不发,颐浩命令检正诸房文字黄龟年书写任命行状。安国因为失职请求离任,朝廷罢免他。秦桧上章请求留用安国,皇上不答复。侍御史江跻、左司谏吴表臣都因为论救安国被罢免,程蠫、胡世将、刘一止、张焘、林待聘、楼癤也因为是秦桧同党遭贬斥,台省一空,于是罢免秦桧的相位。

    颐浩单独执政,多次请求兴兵恢复中原,说:“太祖取天下,军队不过十万,现在有军队十六七万。但是自从金人南侵,不敢挡其兵锋。连年韩世忠、张俊、陈思恭、张茶多次奏请,人有战心,天将悔祸。再者金人把中原交给刘豫,连儿童都知道他不能立国。希望圣断早定,决策北伐。现在的精锐部队都是中原人,恐怕时间长了志气消磨,今后难以举事。”当时盗贼稍微平息,颐浩请求派遣使者巡行地方,处理讼狱,宣传德意。李纲宣抚河南,颐浩上诉李纲纵暴无善的事,请求罢去诸路宣抚的名号,李纲只任安抚使。当时李光在江东,写信给颐浩,说李纲有大节,四夷畏服。颐浩指责李光结党,谏官因此指责李光罢免了他。当时审计滥赏,颐浩常常滥施赏罚,右司郎官王冈认为不行,说:“你秉持国权,不公平怎么行?”

    颐浩再度执政共二年,高宗因为水旱、地震下诏责怪自己征求上言,颐浩连续上章请罪。高宗一天对大臣们说“:国家四方水旱,无不报告朝廷。近来苏州、湖州地震,泉州大水,却不上奏,为什么?”侍御史辛炳、殿中常同议论指责颐浩的过错,于是罢去相位任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为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五年,皇上下诏询问大臣们战守策略,颐浩条列十件事献给皇上,授任湖南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当时郴、衡、桂阳暴乱,颐浩派人全部讨平。皇帝在建康,授任颐浩为少保、浙西安抚制置大使、知临安府、行宫留守。明堂礼举行后,进封他为成国公。

    八年,皇上打算回到临安,任命颐浩为少傅、镇南定江军节度使、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颐浩称病求罢。授任醴泉观使。九年,金人归还河南地,高宗打算让颐浩前往陕西,命令中使召他到行宫。颐浩以老病辞谢,并且条奏陕西利害,认为金人无故归还地方,一定有阴谋。召他赶赴朝廷,到了后,因病不能晋见,于是听任他归家。不久,去世,追赠太师,追封为秦国公,谥号为“忠穆”。

    颐浩有胆略,善于骑马射箭,在国家艰难之际,人们十分倚重他。自从江南再度任相,胡安国用书信劝他效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务,切戒报恩复仇,颐浩不能采用。当时军中经费不足,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地方官吏常常横征暴敛,成为东南的大患。

    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饶人。童年时不玩恶作剧,其父李高称赞说:“我的儿子是云间之鹤,将要使我家业兴旺。”父亲去世,他悲哀得像成人,有人送来财物,他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适。守丧期满,进入太学,考中崇宁五年进士。调任开化令,有政声,朝廷召他到都堂审察,当时宰相不喜欢他,任命他为监当改官,知平江府常熟县。朱面力的父亲朱冲倚势横暴,李光囚绑其家僮治罪。朱冲大怒,讽劝部使者改调他到吴江,李光不被屈服。改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刘安世住在南京,李光执学生礼去拜见他。刘安世告诉他在温公那里听到的一句话“:学问应当从无妄中入门。”李光欣然领会。授任太常博士,升为司封。首先指责士大夫阿谀奸佞成风,甚至援引荀卿‘有听从,无谏诤’的话,来堵塞言路;又认为怨嗟之气,聚结为妖气。王黼厌恶他,令吏部任他为桂州阳朔知县。安世听说李光因为议论政事被贬,写信称赞他。李纲也因为评论水灾一事离开朝廷,住在义兴,在水驿等候李光,亲自出来喊道“:不是赵州李司封的船吗?”逗留几天,二人定交而别。授任司勋员外郎,升任符宝郎。

    郭药师叛乱,李光知道徽宗有内禅之意,于是交出符玺,对知枢密院蔡攸说“:皇上所为,都违背众心。今日之事,没有皇太子就会国、家俱危。”蔡攸很畏惧,不敢有异举。钦宗受禅即位,提升他为右司谏。皇上到东方,小人离间两宫关系,李光请求商议奉迎典礼。又奏称:“东南财用,被朱面力耗尽了;西北财用,被李彦耗困了;天下根本之财,被蔡京、王黼耗竭了。借名应奉,其实到了私家,官府没有半年的储蓄,百姓没有十天的积粮。请求根据旧制,三省、枢密院通知军民财计,与户部计算一年的收支,控制国家费用,选择官吏考核,使财源归一。”

    金人围攻太原,援兵没有立功。李光说“:三镇之地,祖宗百战才得到它,一旦送与敌人,怎么立国?希望诏令大臣商议攻守之策,仍暗中派人檄令河东、河北两地,征发全部强壮兵丁策应,首尾掩击敌人。”升任侍御史。

    当时舆论还主张实行王安石之政,诏令张榜于庙堂。李光又说“:祖宗规谋宏远,安石想尽行废除旧法,于是声称人主制定法令而不被法令所制;想尽行驱逐元老大臣,于是声称人主应当改变风俗而不应当被风俗改变。蔡京兄弟继承他的学说,五十年间,流毒遍四海。现在又传示中外,蛊惑百姓耳目,哪里是朝廷之福。”

    蔡攸打算趁保卫太上皇行宫入都,李光说“:蔡攸如果入朝,则百姓必定导致变乱,万一惊犯皇上车驾,我会犯不预言之罪。希望早些贬斥他。”当时已修治撷景园为宁德宫,而太上皇后想到禁中居住。李光说“:禁中,是天子的宫殿,正应使陛下寒暖方便,奉迎太上皇后入宫,也应当禀太上皇,交有关部门讨论典礼。”于是把李光的奏章,交付有关部门,让两宫大臣奏知,于是太上皇后住在宁德宫。

    金兵逼近京城,士大夫弃职而逃者五十二人,罪过相同而惩罚相异,舆论纷然,李光请求交付大理寺公正处理。太原被围,事态危急,李光上言说“:请就地委任折彦质征发全部晋、绛、慈、隰、泽、潞、威、胜、汾八州民及本路各县弓箭手,使守令各自统率。如果有土豪、士人愿意当首令的,给予他们初官、应副器甲,协力赴援。女真族劫持亲王,以三镇为借口,势必深入,请大修京城守御装备,以击碎敌人的阴谋。”

    又上言说:“朱面力托口应奉胁制州县,田园第宅,富比王室。请求选择清廉强干官员设立机关,追究朱面力父子及奉承监司、守令,如胡直孺、卢宗原、陆蜫、王仲闵、赵霖、宋晦等人,查根究底,计资没收,把他们强夺的百姓财产还给百姓。”

    李会、李擢被召回任谏官。李光上言说“:蔡京再度执政时,李会、李擢相继为谏官,对政事不发一言;金人围城时,与白时中、李邦彦专倡避敌割地之谋。白时中、李邦彦因此罪罢职,而李会、李擢反被召用,又加入谏诤职务之列。请求撤回成命。”皇上不予答复。李光请求调任到地方,皇上也不答复。

    彗星出现在寅、艮间,耿南仲等人都认为感应在外夷,不足忧。李光奏称:“孔子做《春秋》,不记载祥瑞,是想使人君常怀恐惧从而修省政事,没有听说过把灾异归于外夷。”表疏上奏后,被贬任监汀州酒税。

    高宗即帝位,提升他为秘书少监,授任知江州;不久,升任侍御史,都因为道路梗阻不赴任。建炎三年(1129),皇帝从临安到建康,授任他知宣州。当时范琼将率军经过,李光先入州处理政事,范琼到了就开城门慰劳,留住三天后离去,无人敢喧哗。李光认为宣州离行都最近,于是修理城池,积聚军粮,把地方百姓编册,按保伍分编,称为义社。选择其中健壮者,以土豪为统率,得到保甲一万多人,号称“精拣军”。又在二十三处险要之地设立兵营谨慎戍守,把全城分为十处地方,分别巡逻内外,白天自由行动,晚上守城,有敌情就参战。苗租按年交县的,都送到州里。当初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到守城时,赡养军民,终于得以成功。政事传到朝廷,被任命为管内安抚,允许他见机行事,晋升为直龙图阁。

    杜充以建康降敌,金兵夺取马家渡。御营统制王王燮、王珉历来不和,到这时,率领溃兵在城外扎营互斗。李光亲自到二人兵营,劝说他们先国家后私仇之义,二人都感悟而解。当时逃将、散卒到宣州的,李光都送给很多财物。有水师在繁昌叛乱,逼近宣州境内,李光立即派兵歼击,出敌不意,敌人于是连夜逃走。升任右文殿修撰。李光上言说“:金人虽然深入江、浙,但是违背天时地利,我已送文书让刘光世率领大军到宣州,合力攻讨金兵。请迅速委托宣抚使周望,约定日期水陆并进。”

    溃将邵青从真州率数百艘舰船,在当涂、芜湖两县之间剽掠,李光招抚劝说他,送给他二千斛大米。邵青非常高兴,对使者说:“我们是政府军,所经之地都把我们当盗贼对待,只有李光不怀疑我。”于是秋毫无犯。后来,船队经过繁昌,有人骗他说:“这是宣州境内。”于是沿北岸离去。

    巨盗戚方攻破宁国县,抵达城下,分兵四面围攻;李光招募勇敢之士抵御,贼兵惊忧,以致自相残杀。朝廷派统制官巨师古、刘晏兼程来援。敌人急攻朝京门,把竹木编起来当浮桥渡过护城河。不久,敌军爬上城墙,把大炮架在石对楼上。李光下令把竹子编成帘状迎着炮弹,炮弹打来就反附地下,不能伤人。取巨木做撞竿,靠凸凹的小墙抵御对楼,敌人退走。刘晏率领赤心队直捣敌营。敌人假装败退,刘晏追击他们,中了埋伏遇害。师古率领中军大败敌人,敌人逃走。当初,戚方围攻宣州,与他的副职并马巡城,商量攻城计划。李光把信绑在箭上射到他的副职的马前,说:“戚方是穷途末路之寇,上天必然诛杀他,你是将门之子,哪里能依附盗贼?”二人互相怀疑,攻势稍缓,才得到时间作战斗准备,而援军到了。他曾经把匕首放在枕匣中,与家人约道“:城不一定能保住,如果让人来取匕首,我一定会死。你们应自杀,不要落到盗贼手中。”授任他为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

    绍兴元年(1131)正月,被授任为知洪州,他坚决谢绝,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授任知婺州,刚到任,提升为吏部侍郎。李光上疏极力指责朋党的危害“:议谏大臣,各人怀有避讳顾虑之意,不肯把持危抉颠作为己任。行都在会稽,前后历时三载。从去年到现在,敌人不再有南渡意向,淮甸近在咫尺,一点也不着意经营,长江千里,不设防备敌,每天怀着怯意细考乘船浮海之计。晋元帝区区草创,还能建立国家,修建宫殿,保有江、浙。刘琨、祖逖与逆胡在并、冀、兖、司、雍诸州抵抗作战,这些地方从未陷没。石季龙重兵已到历阳,晋元帝任命王导都督中外诸军以抗御敌人,没有听过专门躲避胡狄像今天这样的。陛下驾临会稽,江、浙是天下之根本,能够进足以战,退足以守的地方,莫如建康。建康到姑熟一百八十里,其间险要可守之地有六处:江宁镇、砜砂夹、采石、大信,上游则有芜湖、繁昌,都与淮南对境。其余都是芦条枝蔓之地,或是奇岸险滩水势湍急,难于行走舟船。不如预先在各险要之地屯兵积粮,命令将士分管各地,调发邻近乡兵,协力守御。请求明诏命令大臣,斟酌实行。”

    当时有诏令,金兵攻入,各地守臣互相商量,可守可避,得以自便。李光上言“:守臣担负人民、国家的重任,应当责之以存亡。如果预先开启迁避之门,是引诱他们逃跑,希望追回前命。”皇上打算迁到临安,李光受旨节制临安府现时驻扎诸军,兼任户部侍郎,督营缮后之事。李光处理军政适宜,不惊扰百姓而办好了政事。奏请减免两浙历年积欠及九县赋敛,以表示施德自近之意。戚方以管军隶属于李光节制,非常恐惧,跪拜在庭下。李光握着他的手扶起他,说:“你过去做盗贼,我任郡守,抓捕你是我份内的事;现在都是臣子,应当共同勉励忠义,不要以先前的事猜疑。”戚方感激得哭泣起来。兼任侍读,于是上言说:“金人侵犯内地,百姓失业为强盗,本非其意,可以用诚意感召他们。自从李成逃到北方,群盗离心,如果此时选用一两个盗贼首领,以激励他们,一定会互相钦慕,相继归降。”升任吏部尚书。

    大将韩世清本是苗傅余党,长期驻扎宣城,擅自占据仓库,不听征调。李光请求先行除掉他,于是任命李光为淮西招抚使。李光假道到宣城,世清前来相见,李光把他捆送到朝廷受诛。当初,李光在皇上面前陈述计划,宰相没有事先知道,怀怒于他。他还未到任,途中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安府,寿春、滁、濠、庐、和、无为宣抚使。当时太平州士卒陆德囚禁当地守臣据城叛乱,李光多方设计,全部捉获叛贼。

    秦桧被罢相后,吕颐浩、朱胜非共同任宰相,李光历来与他们政见不合。谏官指斥他为秦桧同党,被夺职奉祠。不久复任宝文阁待制、知湖州,授任显谟阁直学士,改任知平州,授任礼部尚书。李光上言说:“自古创业中兴,一定有所依恃而起。汉高祖依恃关中,汉光武帝依恃河内,皇上驻扎东南,两浙难道不是天下的根本,是可倚恃之地吗?从冬天到春天,雨雪不停,百姓失业,请求选择谏官考察实情予以报告。加之连年福建、湖南盗贼作乱,范汝为、杨么相继而起,朝廷派大军诛讨,杀戮过当。现在各地旱荒,流丐满路,盗贼出入。应选择良吏招怀抚纳,责令各地监司惩治贪赃,抚恤饥民。”

    大臣建议把四川交子法推广到江、浙,李光说:“有钱则交子可行。现在已经声称筹办多少钱,发行多少交子,提出此议的人打算让朝廷欺骗陛下,使陛下今后不免欺骗百姓。如果已经筹办现钱,则目前所发行的钱关子,已是流畅无阻,何至议论纷纷?工部所铸造的交子务铜印,我不敢下发。”授任端明殿学士,守台州,不久改任知温州。

    刘光世、张俊接连传来捷报。李光说“:观察金人部署,一定有阴谋。现在我方已占据东南形势,敌人万里来袭,利于速战,应当戒令诸将持重而拖延消耗敌人。不过数月,敌人粮食耗尽,则胜券操在我方手里。”授任江西安抚、知洪州兼制置大使,升任吏部尚书;过了一月,授任参知政事。

    当时秦桧开始倡议和议,准备张榜告示,打算借李光的名望来压制民心。皇上本意不想用李光,秦桧说:“李光有名望,如果一起签名,浮议会自动停息。”于是用了李光。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敌人奸议,毁掉了平日的气节。李光本意认为只是趁和议之机作自治的打算。后来秦桧建议撤掉河南守备,夺去诸将兵权,李光极力陈述戎狄狼子野心,和谈不可依恃,守备不可撤除。秦桧憎恶他。秦桧任命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李光在皇上面前当面反对;又与秦桧在皇上面前辩论,于是说:“看秦桧的心意,是想堵塞蒙蔽陛下的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秦桧大怒。第二天,李光请求罢职。高宗说“:你昨天当面斥责秦桧,举动像古人。我退朝后叹息,正要寄心腹于你,为什么要辞职呢?”李光说:“我与宰相争论,不可留任。”九次上章请求,于是被授任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任提举临安洞霄宫。

    十一年冬天,御史中丞万俟..指责李光阴怀怨恨,贬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藤州。过了四年,移置琼州。住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坚因为被陆升之诬为私撰国史,被立案;吕愿中又告李光与胡铨诗赋唱和,讥谤朝政,移置昌化军。他议论文章考证历史,怡然自得。年过八十,笔力精健。又过了三年,才因为郊祭之恩,复官任左朝奉大夫,任其自便居住。到江州去世。孝宗即位后,追任为资政殿学士,赐谥号为“庄简”。

    许翰传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考中元..三年进士。宣和七年(1125),召用为给事中。写信诋毁当时宰相,认为百姓困敝,起而为盗,天下有危亡之忧。希望停止云中战事,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朝廷征调百姓开凿运河,百姓骚动。中书舍人孙傅指责高丽于国无功,不应兴大役,孙傅因此被罢职。许翰认为孙傅不应被罢免,当时宰相大怒,免去他的职务,任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年,重又被召用为给事中。当时金兵进攻京城刚退,许翰到宫廷,当日晋见皇上,授任为翰林学士,不久改任御史中丞。上言议论边事,趁机陈述决胜之策。张邦昌任宰相,许翰上疏极力争论。种师道被贬为中太一宫使,许翰对皇上说“:师道是名将,沉毅有谋略,山西士兵,人人信服,不可解去他的兵权。”钦宗认为他年老难用,许翰说:“秦始皇认为王翦老而不用,信用李信,终于兵败于楚;汉宣帝任用老将赵充国,终于取得金城之战的成功。从吕望以来,任用老将取得功业的,不止一两个人。从古鉴今,师老虽然年老,可以任用。”并且说:“金人此次行动,关系到我方存亡,现在如果重创金兵,使之失利而逃,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否则,将来再想行动,一定有不可救应之忧。应当起用师道抗击金兵。”皇上不能听从。提升他为中大夫、同知枢密院,政见越是与同僚不合,因病去职,任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因谏官指责而被罢职,任提举南庆鸿庆宫。

    高宗即帝位,因李纲的推荐,召用他为延康殿学士。到朝后,被授任为尚书右丞兼代理门下侍郎。当时建炎大乱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人,聚结军队各数十万,都以勤王为名,希望得到张所任元帅。张所任御史,曾经责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任宰相。于是任命张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领李成等人部队渡过黄河,号召各地,为兴复大计。黄潜善极力阻止。宗泽建议皇帝不应到南方,应当回到京城,并且诋毁黄潜善等人。黄潜善等人请求罢免宗泽,许翰极力争论不可。李纲被罢,许翰说:“李纲忠义英发,没有他无人能辅助中兴,现在罢免李纲,我留任无益。”极力请求去职,高宗不同意。当时黄潜善奏请诛斩陈东,许翰对亲信们说:“我与陈东,都力争留用李纲,陈东被斩于东市,我在朝廷合适吗?”越是极力求辞职,八次上章,被任命为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提举洞霄宫。又因为谏官指责罢职。

    绍兴元年(1131),召用恢复他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坚辞不至。二月,复任资政殿学士。绍兴三年五月,去世,追赠光禄大夫。

    许翰通晓经术,正直不屈,历事三朝,位至执政,只是因为与王黼、蔡攸、黄潜善等人政见不合,横遭诬陷,志向终究无法实现。李纲虽极力引荐他,但自己很快被罢免,许翰也遭斥逐而死。他的著作有《论语解》、《春秋传》。

    许景衡传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考中元..九年进士。宣和六年(1124),被召任为监察御史,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王黼、蔡攸执政,许景衡建议“:尚书省长期缺首脑,而同知枢密院也长期缺人。虽然三公总管三省,但是文昌是政事的根本,而枢密是掌管军事的要害部门,各自职责,怎能长期虚位无人?希望广征公议,挑选忠贤,以补政府之缺。”于是大逆王黼心意。朝廷任用童贯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打算北伐,许景衡指责童贯贪谬不可任用者数十事,皇上不答复。

    贼寇平息后,江、浙郡县残破,而茶盐比较之法依然如旧。许景衡上奏说:“茶盐之法,应当统计食盐的多少作为每年征收的依据。目前收复之后,户口减半,百姓财力萧竭,而茶盐比较不减于以前。百姓想不穷困做得到吗?”奏章上报后,诏令两浙、江东路暂时免去茶盐比较,贼寇平定后照旧执行。

    朝廷调集征伐燕云之师,供给不继,索求越急。许景衡上奏说“:财力匮乏应该节省开支,百姓贫困应该抚恤百姓。现在经营不急之务过多,如营建诸役,花石纲运,其名不一。官吏冗多,军费冗滥,加之无名功赏,非常例赐与,都是趁机侥幸,请求无厌,应当用祖宗之制加以节省。”并且极力论责和买、和籴、盐法之害,皇上不答复。正好详州知州吴岩夫写私信诋毁执政大臣,而称道景衡的忠贤。交侄女婿符宝郎周离亨传递,离亨把书信误送到王黼手里,王黼因此中伤景衡,斥逐了他。

    钦宗即位,召用他为左正言,不久改任太常少卿兼太子谕德,升任中书舍人。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王禹因为鲠直忤逆执政大臣遭斥罢,景衡替他们辩白,因此被罢职任祠官。

    高宗即帝位,以给事中职召用他,到朝后,授任为御史中丞。宗泽任东京留守,谏官们依附黄潜善等人,经常攻击宗泽的短处,想斥逐他。景衡上奏说:“我从浙江渡过淮河,到达行都。听说宗泽为官,威名政事,卓然过人,虽然不认识他,私下很钦慕他。我认为去年冬天京城内,如果有像宗泽那样忠心大臣几名,那么祸灾不致像现在这样酷烈。现在如果计较他的小错,不顾他尽忠报国的气节,那么太不宽恕了。况且开封是宗庙社稷所在,如果要罢免宗泽,另外委任留守,不知大臣们中有谁能超过宗泽的威名政绩?”奏疏上报,皇上大为醒悟,把此疏封起来给宗泽看,宗泽才安心下来。

    杭州叛卒陈通作乱,代理浙西提刑赵叔近招降了他,请朝廷授予他官职。景衡说“:官吏无罪而被杀,叛卒有罪而被赏,赏罚倒置,没有超过这样的。”终于奏请罢免了他。授任景衡为尚书右丞。凡有重大政事,一定趁机极力议论。潜善、伯彦认为景衡是异己分子,共同排挤他。有人说正月二月之交,是太一正迁之日,应当在宫中设坛望拜。高宗询问景衡,景衡说:“修德爱民,上天自然降福,何必迎拜太一?”

    当初,李纲建议建都,以关中为上,南阳次之,建康为下。李纲被罢相之后,于是主张南阳之议。景衡任中丞,上奏说“:南阳没有险阻,且太近盗贼,漕运不继,不如建康有天险可据,请定计南巡。”后来有诏令还京,罢贬景衡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到瓜州时,得了暑病,到京口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赐谥号为“忠简”。

    景衡学得程颐之学,志虑忠纯,议论不随波逐流。建炎初年,李纲建议皇上到南阳,宗泽请求还京,景衡于是请求皇上到建康。黄潜善等人向来厌恶他不同流合污,皇上车驾驻扎在扬州,迫于所闻,不得已下还京之诏,于是借渡江之议责怪他,斥逐而死。景衡去世后,高宗思念他说“:我从即位以来,执政忠直,遇事敢言者,只有景衡一人。”诏令赐景衡家一栋温州官舍。

    张所传

    张所,青州人。考中进士,历官至监察御史。高宗即帝位,派张所巡视寝陵,回朝后,上疏说:“河东、河北,是天下的根本。以前误用奸臣之计,开始割去三镇,接着割去两河,造成民怨深入骨髓,到现在还无不扼腕痛惜。如果利用民心,就可借以为守;不然两河兵民,失去系望,陛下大事就无法成功。”并且议论还回京城有五利,认为国家的安危,在于军队的强弱、将相的贤与不肖,不在于迁不迁都。又上疏具列两河利害。皇上打算把他的建议之事交付他办理,正好张所议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恐怕他有害新政。于是罢去张所的御史职务,改任兵部郎中。不久贬任张所为凤州团练副使,安置在江州。

    后来李纲入朝任相,打算推荐张所经略两河,又因为他曾经指责攻击潜善的缘故,感到为难。一天,与潜善从容商量说“:现在河北没有人,只有一个张所可用,却又因为狂言抵罪。不得已先试用他,让他任招抚,冒死立功以赎过,不是很好吗?”黄潜善同意了,于是任命张所为直龙图阁,充河北招抚使。赐给他内府钱数百万缗,发给他空白名告一千多道;以京西士卒三千人为卫队,将佐属官,允许他自行任用,一切可以见机行事。张所入宫晋见,上疏条陈利害。皇上赐给他五品官服送行,任命直秘阁王圭为宣抚司参谋官辅佐他。

    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依附黄潜善心意,奏称张所在北京开府不对;又说自从设置招抚,河北盗贼越来越多,不如停设,把其职权交付帅司。李纲说:“张所现在留在京城,招集将佐,还未出发,益谦从哪里知道他的扰动地方?朝廷因为河北百姓无所归向,聚结为盗,所以设置招抚司,因民力而用之,怎会是因为置司才出盗贼呢?现在京东、京西群盗公开横行,攻掠郡县,也难道是招抚司的罪过吗?现在正是艰危时期,朝廷正要有所作为,益谦是下等臣子,竟然以非理阻抑,这一定有指使他的人。”皇上于是下令治益谦的罪,命令下到枢密院,汪伯彦还用益谦的奏疏责问招抚司。李纲与汪伯彦在皇上面前争论,汪伯彦语塞。

    张所正招集豪杰,任命王彦为都统制,岳飞为准备将,而李纲已被罢相。朝廷任命王圭替代他,张所被贬任为直龙图阁,安置在岭南。在贬所去世。他的儿子张宗本,因为岳飞的奏请而补官。

    陈禾传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历任升辟雍博士。当时时尚以传注记问为学,陈禾开始崇尚义理,黜却浮华。入宫对答时符合皇上心意,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蔡京派酷吏李孝寿穷追章纟延铸钱之案,连及士大夫极多,陈禾奏请罢免孝寿。蔡京的儿子蔡闞任太常少卿,何执中的女婿蔡芝任将作监,陈禾上疏指责他们的罪过,使二人遭到罢免。天下长期太平,守备松弛,东南尤其厉害。陈禾请求增加戍卒、修缮城堡,以备不测。有人指责他是狂妄生事端,阻止下诏。后来盗贼大起,人们佩服他的先见。升任左正言,不久被授任给事中。

    当时童贯权势薰天,与黄经臣共同执政,御史中丞卢航与他们狼狈为奸,大臣们侧目而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我身居言官之位,对此不发表意见,一旦升为给舍,就不是职权之内的事了。”还没有接受任命,首先上疏弹劾童贯。又弹劾经臣说“:依恃恩宠玩弄权力,在朝官们面前夸耀。常常自言诏令都出自他的手,说皇上打算任用某人,要办某件事,不久诏书下达,都像他所说的那样。发号施令,是国家重大政事,升降官吏,是皇帝的大权,为什么让宦官得以参与?我所忧虑的,不仅是经臣,这条途径一开,如此升进的人多了,是国家的祸患,有了开始便不能遏制其发展,希望赶紧把他贬逐到远方。”

    奏论还未结束,皇上拂衣而起。陈禾拉着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边脱落,皇上说:“正言扯碎我的衣服了。”陈禾说:“陛下不可惜衣服被扯碎,我怎能可惜头颅来报答陛下?他们今天收取富贵之利,陛下日后遭受危亡之祸。”言辞愈是激烈,皇上变色说:“你能做到这样,我还忧虑什么呢?”内侍请皇上换衣,皇上推辞说:“留着表彰忠直之臣。”第二天,童贯等人相继在皇上面前诉说,认为国家大治,怎么能说出这样不吉祥的话。卢航指责陈禾狂妄,陈禾被任为监信州酒。遇到赦免,得以自便回到家乡。

    当初,陈馞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州,与陈禾相好,送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他学习。后来陈正汇上告蔡京之罪,被绑送到朝廷,陈馞也被捕。经臣主管此案,传令陈禾取证,陈禾回答有这件事,不敢逃罪。有人认为他应对失误,陈禾说:“祸福死生,是命运,怎么可以因为怕死而置自己于不义之地呢?愿意分担贤者的罪责。”于是被指为陈馞同党被罢官。

    遇到赦免,被调任知广德军,改任知和州。不久遭母丧,守丧期满,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政,陈禾说:“怎能出自王黼门下?”竭力推辞做官,改任知汝州。越是坚决推辞,说:“宁可饿死。”王黼听说后怀恨于他。陈禾的哥哥陈秉任寿春府教授,陈禾侍奉兄长居官。正好童贯领兵经过府城,想求见陈禾而未遂,送东西给陈禾也未被接受。童贯大怒,回朝后诬陷他,皇上说:“这个人从来都是这样,你不能容忍他吗?”很久以后,授任知舒州,诏命下达时去世,追赠中大夫,赐谥号为“文介”。

    陈禾为人不苟合,在朝任职挺挺有风骨,著有《易传》九卷,《春秋传》十二卷,《论语解》、《孟子解》各十卷。

    韩世忠传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他身材伟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熟的马驹。韩世忠家境贫寒,没有产业。他嗜酒,崇尚豪气,不受约束。有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他感到气愤,认为这是在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韩世忠十八岁时,以胆大勇敢参加乡州招募,隶属于兵籍。他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1105),西夏骚扰边境,延安郡调兵进行抵御,韩世忠即在所调派的军中。到达银州,西夏人环城固守,韩世忠冲破关卡,斩杀敌将,将其首级掷于城墙外,诸军乘机发动进攻,西夏人大败。之后敌人以重兵屯驻蒿平岭,韩世忠率精兵与夏人拼战,夏人撤兵而去。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与夏人殊死战斗,敌人被迫稍稍后撤。战斗中敌营有一个骑士非常勇猛,韩世忠问俘虏这人是谁,俘虏说“:他是监军驸马兀口移。”韩世忠跃马上前,将兀口移斩首,敌兵溃散。经略司上报韩世忠的战功,童贯主管边事,他怀疑经略司的上报有所夸大,便只给韩世忠加升一级,众军士得知都感到愤愤不平。

    韩世忠随从刘延庆前去筑天降山砦,前进的道路被敌人所把守,韩世忠乘夜登城斩杀敌人两名士兵,并割下护城毡献给刘延庆。部队继续前进中碰到敌人的佛口砦,韩世忠又登城斩杀敌人数名,由此开始补为进义副尉。到达藏底河时,韩世忠又斩杀三名敌人,因功转升为进勇副尉。

    宣和二年(1120),方腊造反,江、浙震动,朝廷从四方调兵,韩世忠作为偏将随从王渊前去讨伐。部队驻扎在杭州,贼兵蜂拥而至,来势很猛,大将惊恐不知所措。韩世忠领兵二千人埋伏在北关堰,贼兵经过时,伏兵发动攻击,贼众大乱,相互蹂躏,韩世忠率兵追击,贼兵败逃。王渊叹服说“:这真是一人敌万人。”于是将所携带的白金器具全部赏给韩世忠,并且与韩世忠定下交情。当时朝廷有诏凡能得到方腊的首级者,授为两镇节度使。韩世忠穷追至睦州青溪峒,贼兵分据三窟,藏在深峒里严密把守,诸将陆续赶到,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进入。韩世忠暗中在溪谷中寻找,通过问山妇得知路径,于是便持剑挺身径直深入,越过险阻,行走几里,直捣贼穴,格杀几十人,将方腊擒出峒。辛兴宗领兵堵住峒口,抢去俘虏据为己功,因此韩世忠未能受赏。别帅杨惟忠回朝后,将真相告诉了皇上,韩世忠被升为承节郎。

    宣和三年(1121),朝廷决定恢复燕山,调动各路军马,但到达燕山时都被击溃。韩世忠前去见刘延庆,与苏格等五十个骑兵一齐抵达滹沱河。碰上金兵二千余人,苏格惊慌失措,韩世忠从容地命令苏格等站列在高冈上,告诫他们不要动,并令从燕山前线溃散下来的士卒聚集船上,停靠河岸,约定他们呐喊鼓噪以助声势。韩世忠跃马与敌人拼战,转动如飞。敌人分成两队占据高冈,韩世忠出其不意,冲击两名打旗的人,奋力搏击,苏格等人进行夹击,在船上的士卒呐喊鼓噪,敌人大乱,韩世忠进行追击,斩杀很多。当时山东、河北盗贼蜂起,韩世忠随从王渊、梁方平进行讨捕,将盗贼或擒或斩,基本平定。因前后功劳,韩世忠被升为武节郎。

    钦宗即位,韩世忠随梁方平屯驻浚州。金人入侵,梁方平防备不严,迫于金人兵势而逃溃,王军几万人都溃散。韩世忠陷于敌人重围之中,他挥刀力战,突围而出,焚烧桥梁而回。钦宗得知,在便殿召对韩世忠,询问有关梁方平违反军纪的情况,韩世忠汇报非常详细。因此被迁武节大夫。钦宗下诏各路勤王兵入京保卫,恰逢金人退兵,河北总管司选拔锋军统制。

    当时胜捷军张师正战败,宣抚副使李弥大将他斩首,大校李复鼓动士兵叛乱,淄州和青州的响应者合起来有几万人,山东又不得安宁。李弥大檄令韩世忠率所部进行追击,至临淄河,兵不满千人,韩世忠将他们分为四队,并布下铁蒺藜自断后路,然后下令说:“前进则胜,后退则死,逃跑者由后队剿杀。”由此没有人敢回头,都拼死战斗,大破贼兵,斩杀李复,李复的余党奔溃。韩世忠乘胜向北追击,追至宿迁,贼兵还有万人,正抱着子女椎牛纵情喝酒。韩世忠单骑夜至贼营,大声呼喊说:“大军到了,迅速卷甲收戈,我能保全你们性命,与你们共享功名。”贼兵惊恐求饶,并跪着向韩世忠敬牛酒。韩世忠下马解鞍,一饮而尽,于是贼众都投降。至黎明,发现韩世忠大军没有到达,贼人开始大为后悔。韩世忠因功迁升为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

    朝廷诏令韩世忠入朝,授任他为单州团练使,屯守滹沱河。当时真定失守,韩世忠得知王渊守赵,于是立即前去。金人到,听说韩世忠在,进攻更加猛烈。韩世忠粮尽援绝,身边的人大多劝他突围而去,韩世忠不听。恰逢天降大雪,半夜时光,韩世忠派敢死之士三百人直捣敌营。敌人惊恐大乱,相互刺杀,到天明全部逃遁了。后来有人从金国来,才知道金兵首领在这天晚上受伤而死,士兵不能支持才逃溃。韩世忠被调迁为嘉州防御使。

    韩世忠返回大名,赵野任命他为前军统制。当时康王前往济州,韩世忠率所部劝康王即位。金人出兵疯狂攻城,人心恐慌,韩世忠占据西王台力战,金人稍稍后撤。第二天,敌帅率几万人到,而这时韩世忠手下只有千人,他单骑杀入敌营,杀死敌帅,金人于是溃散。

    康王即皇帝位,任韩世忠为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韩世忠请求将都城移至长安,然后出兵收复两河地区,他的意见未被采纳。朝廷刚建御营司时,韩世忠为左军统制。这年,朝廷命王渊、张俊讨伐陈州的叛兵,刘光世讨伐黎驿的叛兵,乔仲福讨伐京东的叛贼李昱,韩世忠讨伐单州叛贼鱼台。韩世忠攻破鱼台之后,又击败黎驿的叛兵,并将李昱和黎驿叛兵首领的首级献给朝廷。盗贼就这样全部被平定,平定盗贼后,韩世忠入朝廷宿卫。河北的盗贼丁顺、杨进等人都前往招抚司,宗泽将他们都加以收用。

    建炎二年(1128),韩世忠升任定国军承宣使。皇上前往扬州,韩世忠率所部随从。这时张遇从金山来投附,抵达扬州城下时,不解衣甲,人心惊恐。韩世忠独自一人前往张遇营中,讲明归顺和叛逆的利弊,张遇部众表示愿意听命。李民也率十万人来投降,等到达时,有反悔的迹象。王渊派韩世忠前去告谕利害道理,韩世忠了解到李民的部将刘彦持有异议,于是先将刘彦斩首,并将李民殴打一顿赶走,捆缚二十九个小校,送王渊斩首。事情平定后,韩世忠被授命在京西等路捉杀内外盗贼。

    金人再次攻打河南,翟进与韩世忠合兵夜袭悟室兵营,没有攻下,反被悟室所败。由于丁进误期,陈思恭先逃跑,韩世忠被金人射击,弓箭如雨,韩世忠力战才幸免于死。回到汴京,韩世忠追究军中先行逃跑者之罪,将他们斩首,左右惊恐。丁进由此与韩世忠有怨,但不久因为叛乱被杀。

    朝廷召韩世忠回朝,授任为..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守淮阳,联合山东兵抵御敌人。粘罕听说韩世忠扼守淮阳,于是分兵万人赴扬州,自己亲领大军迎战韩世忠,韩世忠抵挡不住,乘夜引兵回撤,敌人追击,韩世忠军在沭阳溃散,..门宣赞舍人张遇战死。

    建炎三年,皇上召诸将商议转移皇帝居所之事,张俊、辛企宗请求前往湖南,韩世忠说:“淮、浙富饶,作为国家的根本之地,怎么能舍弃淮、浙而到其他地方去呢?现在人心不稳,皇上一有退避,则不满者图谋叛乱,两湖、闽岭,路途遥远,怎么能够保证道路上不出现什么变故呢?江、淮应该留兵守御,车驾应该分兵保卫,朝廷有兵约十万人,分一半守御江、淮上下,剩余只有五万人,能够确保防守没有祸患吗?”韩世忠在阳城收集散亡士兵,得几千人,他听说皇上去了钱塘,便从海道赶赴朝廷。

    苗傅、刘正彦谋反,张浚等在平江商议讨伐叛乱,得知韩世忠到,相互庆慰,张俊高兴得不能自控。韩世忠收到张俊的书信,极度悲愤,他举酒祭神说“:誓与此贼不共戴天!”士卒都十分振奋。韩世忠见张浚,说:“今日的大事,韩世忠我愿意与张俊担任,公不要担忧。”韩世忠想立即进兵。张浚说:“投鼠忌器,事不可急,急则恐怕有不测之祸,我们已派遣冯车番前去用甜言诱降叛贼了。”

    建炎三年三月戊戌,韩世忠率所部从平江出发。张俊担心韩世忠兵少,将刘宝的二千兵借给他。船载着武装士兵,绵延三十里。到达秀州,韩世忠称病不行,制造云梯,修治器械,苗傅等害怕。起初,苗傅、刘正彦听说韩世忠到来,檄令他屯兵江阴。韩世忠用好言回报,并且说自己所部残零,想前往朝廷所在地。苗傅等非常高兴,许诺等韩世忠到达后,授任他和张俊为节度使,韩世忠和张俊都不接受。

    当时韩世忠之妻梁氏及子韩亮被苗傅作为人质,看守严密。朱胜非哄骗苗傅说“:已经告诉了皇太后,如果派梁氏及韩亮二人前去慰抚韩世忠,则平江的各位将臣会更加安心。”于是将梁氏召入朝内,封为安国夫人,让她去迎接韩世忠,要韩世忠迅速前来勤王。梁氏急忙骑马出城,一日一夜赶到秀州与韩世忠相会。

    不久,明受的诏书到,韩世忠说“:我知道有建炎,不知道有明受。”斩杀其使者。取出其诏书焚烧掉,并更为加紧进兵。苗傅等十分恐惧。韩世忠驻军临平,贼将苗翊、马柔吉依山阻河进行拒战,并在河的中流设置鹿角,堵塞舟船行驶。韩世忠弃船力战,张俊紧接其后,刘光世再随其后。由于贼军借地势顽抗,韩世忠等军被迫稍稍后撤,韩世忠又弃马操戈向前,他命令将士说:“今日当以死报国,凡是身上没有中数箭者都斩首。”于是士兵都拼命战斗。贼兵并列拉满神臂弓以待,韩世忠瞠目大呼,挺刀向前冲入,贼兵纷纷躲避,来不及发箭便败散了。苗傅、刘正彦领精兵二千,打开涌金门逃跑了。

    韩世忠骑马奔入朝廷,皇上步行到宫门,握着韩世忠的手恸哭说:“中军吴湛支持逆贼最积极。他尚留在朕的身边,能够先将他杀了吗?”韩世忠即去见吴湛,握着手和他讲话,并就此将他的中指折断,然后公开斩首示众。韩世忠又抓住贼臣的谋士王世修交给官府处罪。皇上下诏授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韩世忠向皇上请求说:“逆贼拥有精兵,瓯、闽离朝廷很远,倘若让他们建成巢穴,则最终不能消灭,臣请求前往讨伐。”于是以韩世忠为江、浙制置使,从衢、信追击贼兵,至渔梁驿,与贼兵相遇。韩世忠以步代马,挺戈向前,贼兵望见,咋舌说:“这是韩将军!”都惊恐溃散。韩世忠擒获刘正彦及苗傅的弟弟苗翊,送往行朝在,苗傅逃往建阳,韩世忠进行追击,将他擒获,苗傅等都被斩首。韩世忠起初向皇上辞行时,曾上奏说“:臣发誓活捉逆贼,为社稷洗刷耻辱,请求派殿前两虎贲前去押送俘虏来献给皇上。”到这时,其结果真的如韩世忠所说。皇上亲手书写“忠勇”二字,镶在旗上,赐给韩世忠。韩世忠被授任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兀..将入侵,皇上召集诸将问居所转移之地,张俊、辛企宗劝皇上从鄂州、岳州巡幸长沙,韩世忠说:“国家已经失掉了河北、山东,如果再放弃江、淮,将还有什么地方呢?”皇上于是以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不久兀..分路渡过长江,各地屯守之军都失败,韩世忠也从镇江退保江阴。杜充以建康投降敌人,兀..从广德攻破临安,皇上前往浙东。韩世忠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等敌人回撤时进行拦击。皇上召韩世忠到行在,韩世忠奏说:“臣正留在长江边上截击回撤的金兵,决心拼死一战。”皇上对辅臣说“:以前吕颐浩在会稽时,曾提出过这个策略,与韩世忠不谋而合。”皇上亲赐手札给韩世忠,同意他截击金兵。

    到了上元节,韩世忠先在秀州城张灯庆贺,然后突然引兵直奔镇江。等金兵到达时,韩世忠军已先屯驻在焦山寺了。金将李选投降,韩世忠受降。兀..派遣使者通问,约定时间大战,韩世忠同意。双方大战近十个回合,梁夫人亲执鼓棒击鼓,金兵最终不能渡过长江。兀..表示愿意归还这次入侵所占据的全部地方以求借道撤军,韩世忠不听;兀..献名马,请求韩世忠让路,韩世忠仍不听。挞懒在潍州,派孛堇太一赶赴淮东支援兀..,韩世忠与二位敌将在黄天荡相持四十八天。孛堇太一驻军江北,兀..军在江南,韩世忠用海舰驻泊在金山下,预先用铁绳套上大钩交给骁健的士兵在舰上等候。第二天一早,敌船鼓噪而来,韩世忠将海船分为两路绕到敌船背后,用铁索大钩套钩敌船,每一钩出,则钩沉一只敌船。兀..穷蹙不知所措,请求对话,十分悲哀。韩世忠说“:还我徽、钦二帝,恢复我疆土,则可以满足你们的要求。”兀..无言以对。

    又过几天兀..再次请求对话,出言不逊,韩世忠挽弓想射他,兀..急忙骑马而去,他对诸将说:“南军使船如使马,怎么办?”兀..募人献攻破海船的计策。闽人王某,教他们在船上装土,平铺在船板上,船穴铺上木桨,等风停时出长江,有风时则不出。海船没有风,是不能动的。又有人献计说:“凿一条大河连接长江,则船行大河时处于韩世忠的上游。”兀..一夜暗中开凿了河渠三十里,并且采用方士的建议,杀白马,挖妇人的心,还自己割破自己的额头祭天。第二天风停,韩世忠军因风力不够不能运动,金人用小船放火,矢如雨下。孙世询、严允都战死,敌人渡江逃去。韩世忠收集余军返回镇江。

    起初,韩世忠认为敌人来后必定会登金山庙,观察我军的虚实。于是派兵百人埋伏在庙中,另派百人埋伏在水边,相约听到鼓声,埋伏在水边的兵先攻入,埋伏在庙中的兵进行夹击。金人果然有五人骑马闯入庙中,躲在庙中的兵一时高兴,先击鼓冲击,仅仅抓获两人。有三人逃掉,其中有一个穿绛袍玉带的人,在掉下马后又上马逃跑了,通过审问俘虏得知,他就是兀..。这一战,兀..号称兵十万,韩世忠只有八千多人。皇上前后共六次赐手札给韩世忠,褒奖很重。韩世忠被拜为检校少师,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建安范汝为造反,辛企宗等前去讨捕没有成功,贼势越来越盛。朝廷以韩世忠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韩世忠说“:建安位于闽岭的上流,反贼如沿流而下,岭下七郡都将遭受掠杀。”立即领步兵三万人,水陆并进。驻扎在剑潭,反贼烧焚桥梁,韩世忠策马抢先渡过河,军队跟着也渡过了河。贼兵占据所有要道堵截王军,韩世忠命令各军偃旗息鼓,直抵凤凰山,俯瞰建安城,建造云梯火楼,连日连夜进行攻城,反贼惊恐不知韩世忠的意图。五日后城被攻破,范汝为自焚而死,韩世忠斩杀范汝为的弟弟范岳、范吉以为警戒,擒获范汝为的谋士谢向、施逵及裨将陆必强等五百余人。

    韩世忠起初想全部杀灭建安的百姓,李纲从福州赶去见韩世忠说:“建安的百姓大多无辜。”韩世忠下令军士在城上而不得下城,听从百姓自相离别,务农者给予牛谷,经商者减轻赋绢,放松禁令,胁从者遣散,只将依附反贼者处死。百姓感激韩世忠让他们再生,家家为他立祠。捷报传来,皇上说:“即使是古时的名将也不如韩世忠。”赐给韩世忠黄金器皿。

    韩世忠借势上奏说江西、湖南寇贼还很多,请求乘胜加以讨平。广西盗贼曹成拥残兵占据郴州、邵州。韩世忠平定闽寇后,马上移兵永嘉,装作好像要休兵整顿的样子。忽然由处州、信州径直奔豫章,在江滨扎营,连绵几十里,贼寇没有想到韩世忠军到达,大惊。韩世忠派人招降,曹成领众投降,得战士八万,韩世忠将他们发送到行在。

    接着移兵长沙。当时刘忠拥有几万人,占据白面山,营栅相望。韩世忠刚到达,想立即出击,宣抚使孟庾不同意,韩世忠说“:兵家利害,在于计策周密,参知政事是不知道的,请给半个月时间将刘忠讨平。”于是与贼兵对垒,下棋饮酒,坚壁不动,大家都不知道其中的用意。一天晚上,韩世忠与苏格并骑穿过敌营,站岗的人呵问,韩世忠事先得知了贼军的暗语,使随声应对,将贼营详细观察了一遍后才出营,高兴地说:“这是天赐良机。”连夜埋伏二千精兵在白面山,然后与诸将一齐拔营进兵。贼兵正迎战时,埋伏在山中的精兵已冲入中军,夺望楼,树旗盖,喊声如雷,贼兵回头惊慌逃溃,韩世忠指挥将士夹击,大败贼兵,刘忠被斩首,湖南于是平定。韩世忠被授为太尉,皇上赐给他玉带、笏,还敕令枢密院将韩世忠的功劳颁示朝廷内外的各位将领。韩世忠军返回建康,成立背嵬军,个个都是勇猛绝伦。九月,韩世忠任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宣抚司设于建康。

    绍兴三年三月,韩世忠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充任淮南东、西路宣抚使,在泗州置司。当时听说李横出兵讨伐伪齐,朝廷商议派遣大将,由于韩世忠忠诚勇敢,因此派遣他去。皇上赐给他两广的马匹七纲,铠甲千副,银二万两,帛二万匹;还拿出钱百万缗,米二十八万斛,作为半年的费用。朝廷命令户部侍郎姚舜明到泗州,总领钱粮;命仓部郎官孙逸到平江府、常州、秀州、饶州,督促发运军粮。李横兵败回师,韩世忠结果没有渡过淮河。

    绍兴四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守镇江。这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路南侵。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韩世忠接受诏书,感动地说:“主上忧虑如此,臣子怎敢偷生!”于是领兵从镇江渡江,让统制解元守高邮,守候金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令士兵砍树木筑栏栅,自己断绝自己的退路。

    碰上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令移守长江,魏良臣急忙离去。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离境,便立即上马,对将士下令说“:看我的鞭子行事。”于是引大军屯驻大仪,布下五阵,在二十多处设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魏良臣到金军中,金人问王军的动静,魏良臣详细告诉了所见到的情况。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撤退,非常高兴,引兵到江口,离大仪五里;别将挞孛也率铁骑从韩世忠所布下的五阵的东边经过。韩世忠挥旗鸣鼓,伏兵四起,韩世忠军旗的颜色与金人的旗帜相混杂,金军混乱,我军不断推进。背嵬军各持长斧,上砍人胸,下砍马足。敌人披甲陷入泥潭,韩世忠指挥精骑兵四面践踏,将金人人马都踩死,俘获挞孛也等二百余人。

    韩世忠派遣的董日文也在天长县的亚鸟口攻击金人,擒获四十余名女真人。解元到高邮,碰上敌人,他布下水军夹河阵,一天与金人战十三回合,双方相持不下。韩世忠派成闵率奇兵前去救援,再次与金人大战,俘获生女真及千户等。韩世忠还亲自追到淮水,金人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捷报传来,群臣表示庆贺,皇上说:“韩世忠忠勇,朕知道他必定能够成功。”沈与求说:“自建炎以来,将士未曾与金人迎战一次,现在韩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其功不小。”皇上说:“应该依次给予奖赏。”于是部将董日文、陈桷、解元、呼延通等都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提拔。论者认为这是中兴武功第一。

    这时挞辣屯驻泗州,兀..屯驻竹塾镇,被韩世忠所阻扼,他们派人送书信和钱币向韩世忠约战,韩世忠表示同意,并且派两名优伶带上橘和茶叶回报。碰上天降雨雪,金人粮道不通,野无剩余粮食可掠,只好杀马当食,蕃汉兵无不怨恨。兀..乘夜引兵撤走,刘麟、刘猊也弃辎重逃跑。

    绍兴五年,韩世忠进为少保。绍兴六年,韩世忠被授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在楚州置司。韩世忠斩除草莱,建造军府,与士兵同劳动。其夫人梁氏亲自纺织。将士有怯战的,韩世忠赠给他们妇女衣服,设乐大宴,让妇女化装以耻笑他们,因此人人发奋。韩世忠招集流亡,鼓励工商,山阳由此变为重镇。刘豫兵数次入侵,都被韩世忠打败。

    当时张浚以右相的身份视察军事,令韩世忠从承、楚攻取淮阳。刘豫正聚兵在淮阳,韩世忠领兵渡过淮河,从符离之边向北,到达淮阳城下,被贼兵围困,韩世忠指挥士兵奋力拼战,突围而出,没有留下一个箭头。呼延通与金将牙合孛堇拼战,扼其喉咙,将他擒获,韩世忠军乘胜掩击,金人败去。不久围困淮阳,贼兵坚守,攻城不下,贼兵预先与金人相约说“:受围一天,则举烽火一只”,到这时,六只烽火都举起来了,兀..与刘猊都到达。韩世忠向张俊求援,张俊认为韩世忠有吞并自己的意图,没有应援。韩世忠与敌军对阵,他派人对敌兵说:“穿锦衣骑青白马站在阵前的,便是韩相公。”有人提醒韩世忠像这样做危险,韩世忠说“:不这样,不能将敌人引来。”敌人果然来到,韩世忠杀死其领战的二人,敌人于是退去。不久,朝廷下诏班师,韩世忠又回到楚州,淮阳百姓随韩世忠而归者,数以万计。

    绍兴六年三月,韩世忠被任命为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兼节制镇江府,仍然在楚州置司。四月,韩世忠被赐给“扬武翊运功臣”称号,加授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九月,皇上在平江,韩世忠从楚州来朝。

    绍兴六年十月,边报紧急,刘光世想放弃庐州返回太平,张俊也请求增兵。都督张浚说“:今日之事,只能前进出击,不能后退保守。”于是韩世忠引兵渡过淮河,与金将讹里也力战。刘猊准备进犯淮东,被韩世忠兵所阻扼,不能前进。绍兴七年,建筑高邮城,百姓更加感到安定。

    起初,韩世忠移屯山阳,派间谍联络山东豪杰,相约缓急相互应援。宿州的马秦以及太行山的诸盗贼,大多愿意遵从约定。金人废掉刘豫,中原震动,韩世忠认为机不可失,请求率领大军北讨,招纳归附之人,以为恢复故土之计。由于秦桧主张和议,命令韩世忠移屯镇江。韩世忠说:“金人诡诈,恐怕他们用缓兵之计,请求将这支军队留下掩护江、淮。”又极力陈说和议之不对,愿意效死节,率先迎击敌人;如果不胜,再听从敌人和议不晚。还说王伦、蓝公佐交涉河南地界,请求下令明确写下不得反悔的文据以做以后的证据。韩世忠上了十几道奏章,都慷慨激切,并且还请求单骑到朝廷面奏,皇上大多优礼给予答复。后来金人果然违背盟约,都如韩世忠所言。

    金派使者萧哲来,以诏谕为名,韩世忠听说,共上了四道奏疏,说“:不能接受金的诏谕,希望发兵进行决战,敌人兵势最强的地方,请让臣来担当。”又说:“金人想将我们与刘豫同等相待,让全国的士大夫都为陪臣,恐怕人心离散,士气凋落。”并且还请求入朝面奏,未获许可。后来韩世忠在洪泽镇设伏兵,准备杀死金使,没有成功。

    绍兴九年,韩世忠被授为少师。绍兴十年,金人背弃盟约,兀..率撒离曷、李成等攻破三京,分路侵入。八月,韩世忠围攻淮阳,金人来救,韩世忠在氵加口镇迎击,将金人打败。韩世忠又派遣解元在潭城迎击敌人,刘宝在千秋湖攻击敌人,都取得了胜利。亲随将成闵随统制许世安夺淮阳城门进入,大战于门内。许世安中四箭,成闵三十余处受伤,又夺门而出。韩世忠奏报他们的战功,他们都被提升为武德大夫,成闵由此知名。韩世忠进为太保,封为英国公,兼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

    绍兴十一年,兀..耻于顺昌之败,筹谋再次入侵,皇上诏令集合大军在淮西迎敌。不久金人在柘皋被打败,又围攻濠州。韩世忠受诏救援濠州,他派水军到招信县,又派骑兵乘夜在闻贤驿袭击金人,将金人打败。金人攻打濠州,五日后城破。破城后三日,韩世忠到达,杨沂中军已经南逃了。韩世忠与金人战于淮河岸边,他派刘宝夜晚逆流而上,准备劫击金人,金人砍伐树木堵塞龙洲,扼住其退路,韩世忠得知,全师而回。金人从涡口渡淮河北去,从此不再入侵。韩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数只有三万,但金人不敢侵犯。

    秦桧收三大将兵权,绍兴十一年四月,拜韩世忠为枢密使,将他军中所积存的钱百万缗,米九十万石,酒库十五座收归国有。韩世忠不赞成和议,被秦桧所阻抑。魏良臣使金时,韩世忠又力言:“从此人情淡薄,国势委靡,由谁再来振兴它呢?等金使来时,请求让我与他面谈。”未获许可,于是抗疏指说秦桧误国。秦桧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皇帝将其奏书留置于宫中。韩世忠连连上疏请求去枢密使之职,接着又上表请求辞职归乡。十月,韩世忠被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仍为节度使。韩世忠自此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兵事,时常骑着驴、提着酒,和一、二个女童做伴,纵游于西湖以自乐,平时将官很少能见到他的面。

    绍兴十二年,改为潭国公。显仁皇后从金返回,韩世忠到临平朝见。皇后在北方即听说过他的名字,对他不停给予安慰。绍兴十三年八月,韩世忠被封为咸安郡王。绍兴十七年,改为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绍兴二十一年八月,韩世忠死,进拜为太师,追封为通义郡王。孝宗即位,追封为蕲王,谥忠武,置于高宗庙庭中祭祀。

    韩世忠开始生病时,皇上诏令御医检查治疗,将领和官吏入卧室探视病情,韩世忠说“:我出身平民,经过百战,得到王公之位,仰赖上天保佑,能够保全尸首于家中,诸君还为我的死悲哀吗?”韩世忠死后,皇上赐给朝服、貂蝉冠、水银、龙脑装殓。

    韩世忠曾告诫家人说“:我的名字叫世忠,你们不要讳‘忠’字,讳而不言,这是忘忠。”韩世忠性憨直,勇敢忠义,凡事关宗社国家,必流泪极言。岳飞遭受冤狱,举朝没有人敢说一个非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其言语在《秦桧传》。他又抑制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为多,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现在畏祸苟同,他日死后,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当时的一、二位大将,大多依附秦桧以求苟全,韩世忠与秦桧同在政府,但见面后除作一揖外,未曾与秦桧交谈过。

    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与编户同等交租。他治军严肃,与士兵同甘苦,器仗规划,精绝过人,现在的克敌弓、连锁甲、狻猊鍪,以及通过跳涧练习骑马,通过穿洞以练习射击,都是他所遗留下的方法。他曾中毒箭入骨,用强弩括取,十个手指只剩下四个,不能动,在他身上,刀痕箭伤如蛛网密布。然而他知人善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于行伍,直到挥将旗指挥,都是他的部下。他解除兵权,罢去官职,卧家共十年,淡然自如,好像未曾身居权门,晚年喜好佛、老,自号清凉居士。

    韩世忠之子韩彦直、韩彦质、韩彦古,都以才能被用。彦古官至户部尚书。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祖上世代务农。父亲岳和,常能节衣缩食,接济困危。有人的庄稼侵入他的田地,收割之后归还别人;借贷其钱财者不要求别人偿还。岳飞出生时,有一大鸟如鲲鹏,从屋顶飞鸣而过,因此取名为岳飞。尚未满月,黄河在内黄一带决堤,大水突然冲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瓮中,被波涛冲到岸上才幸免于难,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岳飞少年时便很有气节抱负,性情深沉淳厚,寡言少语,家庭贫寒而用心读书,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生下来时就有很大力气,不到二十岁时,就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八石的劲弩。曾向周侗学习射箭,尽得周侗射箭技术,能够左右开弓。周侗死后,每逢初一、十五日,都要设法买些祭品到周侗的坟上祭奠一番。父亲对此十分赞许,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报效国家,你能够成为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人吗?”

    宣和四年(1122),真定宣抚使刘韦合招募勇敢战士,岳飞前往应征入伍。当时相州有一股以陶俊、贾进和为首的盗贼为祸甚烈,岳飞请求率领二百名士兵前去将其消灭。先派部分士兵扮作商人进入盗贼活动区,被陶俊等俘去编入部伍。岳飞派遣其余的士兵埋伏在山下,自己亲自率领数十骑逼近敌人营垒挑战。陶俊出兵应战,岳飞假装不敌引诱敌人,陶俊等果然随后紧追,山下伏兵突然杀出,先前被陶俊掳去的士兵也起而内应,遂将陶俊和贾进和活捉,凯旋而归。

    康王赵构至相州,岳飞通过刘浩进见,受命招讨游寇吉倩,吉倩率众三百八十人投降,因功被封为承信郎。率铁骑三百人前往李固渡诱敌,将金兵击败。随从刘浩解东京开封之围,与金军相持于滑州南,率领一百名骑兵在结冰的河上演习。敌军突然而至,岳飞对部属说:“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不知我军虚实,应当趁其立足未稳迅速出击。”于是独自策马向前迎敌。金有一猛将手舞大刀扑面而来,岳飞将其斩于马下,敌人大败而逃。岳飞因此迁为秉义郎,隶属于东京留守宗泽。转战于开德、曹州,都立有战功,宗泽十分惊奇,说“: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但你喜好野战,却不是万全之计。”因此将作战阵图传授给岳飞。岳飞说“:摆好阵势再开战,这是用兵的一般法则;要把它运用得巧妙得当,全在于潜心思考,灵活多变。”宗泽听后深感此话有理。

    康王赵构即位以后,岳飞上书数千言,大概意思是说:“陛下已登皇位,社稷有主,已经足以打破敌人奸谋,加上勤王的军队日益集中,而敌人以为我方素来软弱,应该乘金轻敌懈怠之时出兵击之。黄潜善、汪伯彦之辈不能秉承陛下旨意,图谋恢复故土,而是劝陛下不断南逃,恐不能维系中原父老厚望。臣希望陛下乘敌巢穴未固之机,率大军北渡,这样将士振奋,士气激昂,中原失地可一举恢复。”书上之后,以小臣越职言事,被剥夺官位,赶出军队。

    岳飞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以国士之礼接待了他,补为修武郎,充任中军统领。张所问道:“你能战过多少敌人?”岳飞回答说:“勇敢并不能够依恃,用兵作战贵在先定好谋略,古代晋国栾枝用曳柴扬尘的方法战胜楚国,楚国莫敖用采樵之计打败绞国,都是先定谋略取胜的例子。”张所惊而叹道“:君决非一般行伍中人可比。”岳飞于是劝说张所道“:国家定都开封,凭恃河北才能稳固。如果占据要冲之地,重兵布列各军事重镇,一城受到敌人包围,则其他城池出兵或扰敌或救援,那么金军就不能窥视河南,而开封这一根本之地便能稳固了。招抚使果能提兵压境,岳飞当唯命是从。”张所听罢大喜,即将岳飞补为武经郎。

    张所命令岳飞随从王彦渡河,进至新乡时,金兵人多势众,王彦不敢前进。岳飞独自率领所部与敌鏖战,夺过敌人大旗挥舞鼓励士气,属下将士人人奋勇争先,遂攻拔新乡。次日,岳飞又与金军战于侯兆川,身受创伤十多处,士卒也都拼力死战,又将金兵击败。夜晚驻扎在石门山下,有人传言金兵卷土重来,全军都惊恐不安,岳飞镇定自若,坚卧不动,金兵最终并没前来。粮饷用尽后,岳飞到王彦处乞求拨给粮饷,王彦没有答允。岳飞率兵北进,同金军战于太行山,俘虏金将拓跋耶乌。驻扎数日后,又同敌人遭遇,岳飞单人独骑手持丈八铁枪,刺死金将黑风大王,敌众大败而逃。岳飞自知与王彦不和,转而投归宗泽,任留守司统制。宗泽去世后,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岳飞仍任旧职。

    建炎二年(1128),岳飞先与金军战于胙城,又战于黑龙潭,都获得大胜。随从闾京力保护宋皇陵,与金大战汜水关,射杀金将,大败其众。率部驻扎竹芦渡时,与金军相持下不,岳飞选择精锐三百人埋伏在前面山下,命令每人将两束薪草交叉绑缚起来,等到夜半时分,点燃四端将其举起。金军怀疑宋援兵赶到,大惊而溃散。

    建炎三年(1129),寇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人集众五十万人,进攻南薰门。岳飞所部人马仅有八百,众人都恐惧难以抵挡,岳飞说:“我可以为诸位击败敌人。”于是左手挟弓,右手运矛,横冲敌阵,敌人大乱,大败而散。又在东明活捉贼首杜叔五、孙海。借补为英州刺史。王善围攻陈州,岳飞与其战于清河,擒获其将领孙胜、孙清,被授予真州刺史。

    杜充准备率军南撤建康,岳飞说:“中原之地尺寸不能遗弃,今天部队一移动,这些地方就会被金军占领,将来要想收复,没有数十万军队难以办到。”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好随军南归。军队行至铁路步时,遇到贼张用部,至六合又遇李成,岳飞与之交战,都取得了胜利。李成遣精兵轻骑劫夺朝廷犒军财物,岳飞进兵掩击,李成逃往江西。这时朝廷命令杜充守卫建康,金军与李成合军进攻乌江,杜充闭门不出,岳飞哭谏着请求他视察军队,杜充依然不出。金军于是由马家渡渡江,杜充派岳飞等迎战,王王燮未战先逃,其他将领也都随之溃散,只有岳飞一人独自苦战。

    适逢杜充叛变降金之后,诸位将领多怂恿部下剽窃掠夺,只有岳飞所部秋毫无犯。兀..向杭州进军,岳飞率部在广德境内截击,六战皆胜,擒获金将王权,俘虏金军首领四十多人。岳飞考察其中可以利用的人,用恩惠结交然后将他们遣回金军,让他们在夜间攻打敌营纵火焚烧,岳飞乘乱直击,大败金军。驻军钟村时,军中没有粮饷,将士忍饥挨饿,但不敢骚扰百姓。金朝所征集的汉族士兵互相传告“:这是岳爷爷的军队。”因此争相前来投降归附。

    建炎四年(1130),金兀..进攻常州,宜兴县令迎接岳飞部移屯境内。盗贼郭吉听说岳飞前来,逃入太湖之中,岳飞派遣王贵、傅庆追击打败他们,又派能言善辩的马皋、林聚前去劝说他们全部投降。有一位名叫张威武的不肯降附,岳飞单人独骑冲入他的营寨,将他斩首。避乱到此地的百姓得以幸免盗贼祸患,因此画出岳飞像而供奉起来。

    金军再次进攻常州,岳飞四战皆胜;尾随追击金军到镇江东,又获得胜利;战于清水亭,又获得大胜,金军横尸遍布十五里。兀..军趋向建康,岳飞在牛头山下预设埋伏等待敌人。夜里,命令一百名士兵穿着黑色衣服混入金营袭扰,金兵惊慌失措,自相攻击残杀。兀..军驻扎在龙湾,岳飞率骑兵三百、步兵二千赶至新城,大破金军。兀..逃奔到淮西,岳飞于是收复建康。岳飞上奏说“:建康是要害之地,应选派军队固守,还必须增兵守卫淮河,以保护心腹地区。”被皇帝嘉许采纳。兀..率军北撤,岳飞邀击于静安,将金兵打败。

    朝廷诏令讨伐戚方,岳飞率三千人在苦岭安营扎寨。戚方逃遁,不久又增加兵力卷土重来,岳飞亲自率兵一千人,与戚方激战数十次,都获得了胜利。适逢张俊军队来到,戚方于是投降。范宗尹说张俊从浙西来,盛赞岳飞可用,朝廷因此将岳飞擢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辞谢,请求担承淮南东路一重要而艰难的职务,收复本路所辖州郡,然后伺机北进,渐次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沦陷地区。

    恰逢金军加紧进攻楚州,形势十分危急,朝廷令张俊率部增援。张俊推辞不去,朝廷于是派遣岳飞前去,同时命令刘光世出兵随后支援岳飞。岳飞部驻扎在三敦土作为楚州援兵,不久进抵承州,三战三胜,杀死敌将高太保,俘虏敌军首领七十多人。刘光世等都惧敌不敢前进,岳飞势单力小,楚州终于被金军攻陷。诏令岳飞回军守卫通、泰,并言明能守就守,如守不住,便在沙州保护百姓撤退,伺机掩击敌人。岳飞认为泰州一带无险阻可以依恃,遂退保柴墟,同金军在南霸桥展开激战,大败金军。在沙州护卫百姓渡江,岳飞率领二百名精锐骑兵殿后,金军不敢逼近。岳飞因泰州失守请求朝廷处分。

    绍兴元年(1131),张俊请让岳飞一同前去讨伐李成。当时李成部将马进侵犯洪州,在西山一带连营结寨。岳飞说:“敌人贪图立功而不顾后路,如果用骑兵从上流生米渡处过江,出其不意从后面发起攻击,必然能够击败敌人。”岳飞请求由自己亲自担任先锋,张俊大喜。岳飞身披重甲骑着战马,悄然出现在敌军右翼,突入敌阵之中,所部随之跟进攻击。马进大败,逃往筠州。岳飞追击抵达城东,贼众出城,布阵连绵长达十五里,岳飞设置伏兵,以红色绸缎做旗帜,上绣“岳”字,挑选二百名骑兵跟随旗帜前进。敌人认为岳飞兵少可欺,向其发动进攻,预先埋伏的军队突然杀出,敌人大败而逃。岳飞令人大声呼喊“:不愿追随贼寇者坐下,我们不杀害你们。”于是坐下投降的贼众达到八万多人。马进率领残兵到南康投奔李成。岳飞于夜里领军至朱家山,又斩杀其将领赵万。李成听到马进失败的消息,亲自率领十多万的人马赶来。岳飞与李成在楼子庄遭遇,大破李成军队,追击斩杀马进。李成败走到蕲州,投降了伪齐政权。

    张用侵犯江西,张用也是相州人,与岳飞是同乡,岳飞写信劝告他说:“我和你是同乡,以前的南薰门、铁路步之战,都是你所了解的。今天我在这里,你如果准备决一死战就请出来,不战就请投降。”张用接到岳飞的信后说“:果真是我的再生父母。”于是率众投降。

    江、淮平定之后,张俊奏报岳飞战功第一,朝廷封岳飞为神武右军副统制,留守洪州,镇压境内盗贼,授予他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官衔。建州贼寇范汝为攻陷邵武,江西安抚使李回急告岳飞分兵保卫建昌军及抚州,岳飞派人将“岳”字旗插在城门上,贼众望见,互相告诫不要侵犯。贼寇同党姚达、饶青逼近建昌,岳飞派遣王万、徐庆率兵讨伐并将他们擒获。因功升为神武副军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贼寇曹成率领部众十余万人,从江西经湖湘,占据道、贺两州。朝廷命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给他金字牌、黄旗招安曹成。曹成听说岳飞将到,惊呼:“岳家军到了。”即刻分路逃跑。岳飞至茶陵,奉诏招安曹成,曹成拒不归降。岳飞上奏“:近年来多次下命招安,因此盗贼力量强大时便恣行暴虐,力量弱小时就接受招安,如果不加以剿灭铲除,蜂拥而起的盗贼就不可能迅速消灭。”皇帝同意他的意见。

    岳飞进入贺州境内,抓获曹成的间谍,捆绑在营帐下。岳飞走出营帐分配粮草,有关官员报告说:“粮食已用尽,怎么办?”岳飞假装说“:暂返军茶陵。”随即回头看到间谍,又装出因泄露机密而懊丧的神态,跺脚进入营帐,暗地里下令让间谍逃走。间谍回去告诉曹成,曹成闻讯大喜,约定第二天追击岳飞。岳飞下令士兵早起吃饭,然后悄悄绕岭急行,天色未明,已到太平场,攻破曹成营寨。曹成依托险阻抵御岳飞军进攻,岳飞指挥军队掩击,敌人大败溃逃。曹成逃到北藏岭、上梧关一带盘踞,派将迎战岳飞,岳飞不待他摆好阵势就击鼓出击,士兵人人奋勇争先,夺占两个关隘。曹成又从桂岭设寨一直到北藏岭,接连控制隘要通道,亲自率领十多万人守卫蓬头岭。岳飞部仅有八千人,一鼓作气登上山岭,大破曹成大军。曹成逃到连州。岳飞对张宪等人说:“曹成同伙已经溃散,追上去杀死他们,那么许多胁从者又让人怜悯,放走他们,又会重新聚集起来成为盗贼。现在派遣你们去诛杀他们的首领而招抚他们的部众,小心不要妄加杀戮,使皇上爱护百姓的仁德受到损害。”于是张宪自贺州、连州,徐庆自邵州、道州,王贵自郴州、桂州,招降曹成部下二万人,与岳飞在连州会合。进军追击曹成,曹成逃到宣抚司投降。当时于盛夏季节在有瘴气的地区行师用兵,由于岳飞管理有方,士卒没有一人死于瘟疫。岭表平定,被授予武安军承宣使,屯驻江州。刚刚入境,安抚使李回命令岳飞捕拿大贼马友、郝通、刘忠、李通、李宗亮、张式,岳飞都一一平定。

    绍兴三年(1133)春天,朝廷召岳飞前往行在杭州。江西宣谕刘大中上奏说“: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当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现在赶往行在,恐怕盗贼会死灰复燃。”因此岳飞没有成行。当时虔、吉州盗贼联兵寇掠循、梅、广、惠、英、韶、南雄、南安、建昌、汀、邵武等州郡,皇帝专门下令让岳飞前去平定。岳飞到虔州,固石洞贼寇彭友率领全部人马至雩都迎战,他本人跃马直冲宋军,岳飞指挥士兵在马上把他擒获,其余的贼寇首领退保固石洞。固石洞地势险峻四周有水环绕,只有一条小路可供往来出入。岳飞将骑兵在山下列阵,命令他们都拉满弓弦,待到黎明时分,派出敢死队迅速出击登上山顶,敌众大乱,放弃山头四下逃散,被岳飞的骑兵紧紧包围。贼众呼喊乞求饶命,岳飞下令不要屠杀,接受他们投降。岳飞传授徐庆等人计谋方略,让他们搜捕各地残余的贼寇,都一一攻破并迫使他们投降。当初,因为隆佑太后曾在此受到惊吓的缘故,皇帝密令岳飞占领虔州城后屠尽城中民众。岳飞请求诛杀首恶而赦免胁从,高宗不许;岳飞再三恳求,高宗才下令赦免。城中百姓感激岳飞恩德,绘岳飞像供奉起来,余寇高聚、张成侵犯袁州,岳飞派王贵率军前去将其平定。

    这年秋天,岳飞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朝廷任命他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不久又改任神武后军都统制,仍保留制置使职务,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等部都隶属他统辖。

    伪齐派遣李成依仗金兵入侵,攻破襄阳、唐、邓、随、郢等州及信阳军,洞庭湖寇贼杨么也和伪齐勾结,企图顺流而下,李成又打算从江西陆路进攻,直趋两浙和杨么会合。高宗命令岳飞做好迎击准备。

    绍兴四年(1134),朝廷任命岳飞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岳飞上奏说:“襄阳等六郡是恢复中原故地的根本所在,今天应该首先攻取这六郡,以解除心腹之患。李成远逃之后,再增兵湖湘地区,以歼灭所有的盗寇。”高宗将岳飞的建议告诉赵鼎,赵鼎说:“了解长江上流利害得失,没有人超过岳飞。”于是授予岳飞为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乘船渡江至江中时,回头对幕僚部属说:“岳飞如不擒获贼寇,再不渡江。”进抵郢州城下,伪将京超号称“万人敌”,凭借坚城抗拒岳飞。岳飞擂鼓激励士众登城,京超投崖自杀,收复郢州,派张宪、徐庆前去收复随州。岳飞率部趋襄阳,李成挥众迎战,左翼靠近襄江,岳飞笑道:“步兵适宜于在险阻地形上作战,骑兵则适宜于在平原旷野的地形上作战。李成左翼骑兵排列在江岸,右翼步兵排列于平地,虽然拥有十万之众又能有什么作为?”他举起马鞭对王贵说:“你率长枪步兵进攻李成的骑兵。”又指着牛皋说“:你率骑兵攻击李成的步兵。”两军交战之后,李成军的战马应枪倒毙,后面的骑兵被挤掉入江中,步兵死亡的人不计其数,李成连夜逃走,岳飞于是收复襄阳。伪齐刘豫增加李成兵力让他驻守新野,岳飞和王万两面夹击,接连打败李成的军队。

    岳飞上奏说“:金人所喜爱的只是子女金帛,他们的意志已经骄逸懈怠;刘豫虽然超越臣子本分建立起伪齐政权,但民心始终没有忘记宋朝。如派出精兵二十万,长驱直捣中原,恢复故疆旧土,实在容易办到。襄阳、随州、郢州土地都十分肥沃,如果实行营田,好处很多。臣等到粮饷充足之时,即率部过江剿灭敌军。”当时朝廷正重视深入北方的举动,因此营田的议论从此兴盛起来。

    岳飞进军邓州,李成和金将刘合孛堇排列营寨抵御岳飞。岳飞派遣王贵、张宪率兵掩击,敌军大败而溃,仅有刘合孛堇一人只身逃脱。李成的党羽高仲退保邓州城,岳飞率军一鼓作气攻拔邓州城,活捉高仲,收复邓州。高宗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岳飞行军纪律严明,没想到他也像这样善于攻战破敌。”岳飞又收复唐州、信阳军。

    襄汉地区平定之后,岳飞辞去制置使,请求朝廷另外派重臣经营治理荆襄地区,朝廷没有同意。赵鼎上奏说:“湖北鄂州、岳州是上流最要害的地区,请求命令岳飞屯驻鄂州、岳州,这样不仅江西可以借助他的声势,湖、广、江、浙也可以获得安定。”于是朝廷将随州、郢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并合为襄阳府路隶属于岳飞,岳飞移驻鄂州,被授予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爵为武昌县开国子。

    兀..、刘豫合兵包围庐州,高宗亲自写信命令岳飞率部前往解围,岳飞率军赶往庐州,伪齐已驱使五千名铁甲骑兵进逼城下。岳飞打出“岳”字旗和“精忠”旗,金兵一战即溃,庐州平定。岳飞上奏说“:襄阳等六郡的民户缺乏耕牛和粮食,请求朝廷酌量贷给官钱,免除他们以前拖欠的公私债务,以招集流亡百姓归业的多少作为考核州县官员政绩优劣的标准。”

    绍兴五年(1135),岳飞到朝廷觐见高宗,高宗封岳飞母亲为国夫人;授予岳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爵位为武昌郡开国侯;又任命他为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令他招捕杨么。岳飞所部都是西北人,不习惯水上作战,岳飞说“:战斗哪有常规,看你如何运用罢了。”他先派遣使者前去招谕杨么。贼寇党羽黄佐说:“岳节度使号令如山,如果同他作对,万万没有活命之理,不如前去投降。节度使诚实而讲信义,必然会好好对待我们。”于是投降。岳飞上表朝廷授予黄佐为武义大夫,自己单人独骑巡视黄佐的部队,抚着黄佐的背说:“你是知道逆顺的人。果真能立功,封侯又何在话下?我打算派你返回洞庭湖中,看到杨么军中可以制服的就擒获他,能够劝降的就招降他,你看怎么样?”黄佐感激涕零,誓死报效。

    当时张浚以都督军事的身份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怀疑岳飞玩忽职守放纵贼寇,要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张浚说“:岳飞是忠孝之人,用兵有深机,怎么能随便议论呢?”席益惭愧而止。黄佐袭击周伦营寨,杀死周伦,活捉其统制陈贵等人。岳飞上报黄佐的功绩,升黄佐为武功大夫。统制官任士安不服从王王燮的命令,军队因此而没能战胜杨么。岳飞鞭打任士安,并命令他引诱贼寇,说“:如果三日内不能平定贼寇,我将斩你示众。”士安到处扬言“:岳太尉二十万大军来到了。”贼众见到只有任士安一支军队,集中兵力向他进攻。岳飞设置伏兵,等到任士安战斗危急之时,伏兵四起突击贼寇,贼众败逃。

    恰好这时朝廷召张浚还朝部署防备金兵秋季入侵,岳飞从袖中拿出一幅小图给张浚看,张浚准备等到来年再商议破灭杨么事宜。岳飞说“:已经有了确定的计划,都督能稍作停留,不出八天就可以攻破贼寇。”张浚问道“:怎么说得如此容易?”岳飞答道“:王四厢用官军攻打水寇当然很困难,而我用水寇攻打水寇自然就很容易。水上作战是敌人长处我们的短处,用我们的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因此很困难。如果延用敌将使用敌兵,剥夺敌人手足的辅助,离间敌人心腹的依托,使敌人陷于孤立,然后用官军乘机进攻,八天之内,必然能俘虏敌人各位首领。”张浚答应停留几天。

    岳飞于是前往鼎州。黄佐招杨钦前来投降,岳飞高兴地说:“杨钦骁勇强悍,他既然投降,贼寇内部心腹已崩溃了。”上表朝廷授予杨钦武义大夫,对他给予隆重的礼遇,仍旧派遣他回到湖中。两天后,杨钦说服余端、刘诜等前来投降,岳飞佯怒骂杨钦说“:贼寇还没有全部投降,你为什么又回来了?”于是杖打杨钦,命令他再次进入湖中。这天夜里,岳飞指挥军队突袭敌营,逼降杨么部众数万人。杨么依恃险固的地势不肯降服,正驾着车船行驶湖中,用车轮击水,航速快捷如飞,船旁装置撞竿,官船迎上去便被撞得粉碎。岳飞命令砍伐君山上的树木制成巨大的木筏,堵塞各湖汊港湾,又用腐木乱草投放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选择水浅的地方,派遣善于叫骂的士兵挑逗贼寇,边走边骂。贼寇激怒来追,因腐木乱草堆积堵塞水道,车船的水轮受阻不能前行。岳飞迅速派兵出击,贼寇奔逃到港湾中,又被木筏阻拦。官军乘着木筏,张开牛皮革以遮挡弓矢石块,举起巨大的木头撞击敌船,敌船被全部撞坏。杨么跳入湖水中,被牛皋捉住斩首。岳飞进入敌军营垒,其余的贼寇首领惊奇地说:“怎么如此神妙啊!”于是全部投降。岳飞亲自巡视各个营寨安抚慰问投降的贼寇,把其中的老弱病残放归田里,年轻力壮的登记编入官军,果然在八天之内平定贼寇。张浚叹服说“:岳飞真是神机妙算啊!”当初,贼众凭借天险扬言说“:要想攻打我们,除非是从天而降。”到这时,人们才相信了岳飞的预言。此战缴获敌船千余艘,鄂州水军遂成为沿江水军中最大的一支。朝廷诏令岳飞兼任蕲、黄制置使,岳飞以眼睛有疾病请求辞去所任职务,朝廷没有批准,加升他为检校少保,进封爵位为公。岳飞率军返回鄂州,被任命为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

    绍兴六年(1136),太行山忠义社梁兴等一百多人,仰慕岳飞忠义可信,率领部众前来归附。岳飞入朝觐见高宗,当面陈述说:“襄阳自从收复以来,没有设置监司机构,因此无法按察管理所属州县。”高宗接受了他的意见,任命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任转运使、提点刑狱,又下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官员,视其贤能与否,允许岳飞罢免或提升。

    张浚到长江会见各位大帅,唯独称赞岳飞和韩世忠两人可以托付大事,命令岳飞屯驻襄阳,以便伺机收复中原,说“:这是你一贯的志向夙愿。”岳飞率军移居京西,改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并任宣抚副使,设置宣抚司于襄阳。朝廷命令岳飞前往武昌调动军队。因母亲去世在家守丧,高宗降诏岳飞在守丧未满期时应召复职,岳飞护送母亲灵柩回庐山,接连上表请求守满丧期,高宗不同意,多次下诏催促岳飞复职,岳飞于是回到军中。朝廷又命令岳飞负责河东路事务,管辖河北路。岳飞先派遣王贵等人进攻虢州,将其攻克,缴获粮食十五万石,收降敌众数万人。张浚说:“岳飞筹措计划宏大,命令已行达伊水、洛水之间,那么太行山一带的山寨,必然会有人响应。”岳飞派遣杨再兴进兵至长水县,几战几胜,中原响应。又派人焚烧敌蔡州粮草。

    九月,刘豫派遣儿子刘麟、侄子刘猊分路侵犯淮西地区,宋刘光世准备放弃庐州,张俊打算放弃盱眙,同时上奏要求朝廷召岳飞率军东下,想让岳飞部队抵挡刘豫军锋芒,而使自己得以退守自保。张俊说“:岳飞军队一动,那么襄汉地区又靠什么控制?”极力反对刘光世等人的这一建议。高宗担心张浚、刘光世难以担当重任,命令岳飞东下。岳飞自破曹成,平定杨么,前后共六年,都是盛夏酷暑季节行师用兵,导致眼睛生病,到这时病情愈加严重,但岳飞接到诏令的当天便率军启程出发,还没有赶到淮西,刘麟军便被击败。岳飞奏章到朝廷,高宗对赵鼎说“:刘麟兵败不足以让人高兴,各位将领尊崇朝廷却是值得庆贺的。”于是赐给岳飞书信,说:“敌军已离开淮河地区,你不必继续前进,敌人或许乘机进犯襄、邓、陈、蔡,应从长计议处置。”岳飞于是撤军返回。当时伪齐集结军队窥视唐州,岳飞派遣王贵、董先等人率军攻破敌军,焚毁敌军营寨。上奏图谋夺取蔡州以进军收复中原,高宗没有批准。岳飞命令王贵等人回师。

    绍兴七年(1137),岳飞入朝见高宗,高宗从容问道“:你得到良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有两匹马,每日吃掉几斗草料豆子,饮掉一斛泉水,但如果不是精料洁水便不吃不饮。披挂上鞍甲奔驰,开始时跑得并不快,等到百里之后才开始奋起加速,自午时到酉时,还可以再跑二百里。卸下鞍甲依然气不喘汗不流,好像没事一样。这是它能吃能喝但又不乱吃滥饮,力量充足而不求逞一时之速,是能够逾越遥远的良才。不幸相继死亡。现在所乘坐的马匹,每天吃的草料不过几升,而吃不择食,饮不挑水,缰绳还没有拿好,便踊跃急奔,才跑了一百里,便力量用尽而喘汗交加,好像要倒毙的样子。这是它吃喝不多容易得到满足,喜好逞能卖弄而力量容易枯竭,是平庸低下之才。”高宗称赞岳飞回答得好,说:“你今天的议论比以往大有进步。”任命岳飞为太尉,接着任命他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跟随高宗来到建康,高宗把王德、郦琼的部队隶属岳飞指挥,诏令晓谕王德等人说:“服从岳飞的命令,如同我亲自下令一样。”

    岳飞数次见到高宗,谈论恢复中原的方略。又手写奏章说“:金人所以在河南扶植刘豫,大概是企图残害中原,用中国人攻打中国人,粘罕因此可以休整兵马,寻机进攻。希望陛下给予我一些时日,有机会就率领军队直趋汴京、洛阳,占据河阳、陕府、潼关,以此号召五路叛将来归。叛将既来归顺,派遣官军前进,敌人必然放弃汴京而逃往河北,京畿、陕右地区可以全部收复。然后分兵进攻浚州、滑州,经营两河地区,这样刘豫就可以擒获,金人可以消灭,国家长久之计,在于这一举动。”高宗回答说“:有你这样的大臣,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进退的时机,由你把握,我不从中干预。”又把岳飞召到寝宫对他说:“中兴宋朝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命令管辖光州。

    岳飞正在计划大举北伐之时,恰逢秦桧主持和议,于是不把王德、郦琼的军队隶属岳飞统辖。朝廷诏令岳飞到都督府同张浚商议军事,张浚对岳飞说:“王德为淮西军士众所敬服,我想任用他为都统,而让吕祉以都督府参谋的身份率领这支部队,你以为如何?”岳飞回答说:“王德同郦琼向来不相上下,一旦提拔王德位于郦琼之上,那么必然发生争执。吕祉不熟悉军队事务,恐怕不能让士众信服。”张浚说“:张宣抚这人怎么样?”岳飞回答说:“他为人残暴而缺乏智谋,尤其为郦琼所不服。”张浚又问“:那么杨沂中又怎么样?”岳飞回答说“:杨沂中与王德差不多,又怎能统驭这支军队?”张浚不高兴地说:“我知道非你不可。”岳飞说“:都督郑重其事地征求我的意见,我不敢不全部说出我的愚见,哪里是想得到这支兵马的指挥权呢?”当天便上奏请求解除兵权,服满丧期,让张宪代理指挥军队,自己步行归去,在母亲墓旁搭建一座小屋。张浚恼羞成怒,奏明朝廷让张宗元任宣抚判官,监督岳飞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