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攸之第二子沈懿,官至太子洗马,比沈攸之先死。

    沈攸之弟弟沈登之,官至新安太守,离职在家,被吴兴太守沈文季逮捕斩首,沈登之弟弟沈雍之,官至鄱阳太守,比沈攸之先死。

    梁武帝萧衍下诏让沈雍之的孙子沈僧照当义兴公主继承人。

    沈雍之和沈攸之不是一母所生,是攸之众多弟弟中最和气谨慎的,沈攸之很喜欢他。

    沈攸之性格俭朴吝啬,儿子兄弟不经允许不能乱用财物,只让沈雍之任意使用,但雍之总是拿做斋时的衣服,分给亲朋好友,并且常常这样,沈雍之弟弟沈荣之,尚书库部郎,也在沈攸之之前死。

    沈攸之晚年喜欢读书,手不释《史记》、《汉书》。

    上面的故事他记得很多,常常叹息说:“早知贵贱贫富命中注定,恨不得读它十年书。”直攻打郢城的时候,晚上遇到风浪,运米的船被风打沉,参军崔灵凤的女儿嫁给了柳世隆的儿子,沈攸之严肃地对崔灵凤说:“现在军粮要紧,但你不以为意,难道是因为城内有婚姻吗?”灵凤回答说:“乐广有这样的话,我怎么能用五个儿子换一个女儿呢!”沈攸之高兴地去掉了怀疑。

    当初沈攸之招集勇敢能干的人,随郡人双泰真有很大本事,被沈召请但不愿意来,以后双泰真到江陵做生意,有人告诉沈攸之,沈攸之乘机留下他,补任副队长,照顾他非常好,泰真无心留下,过几天就跑走了,沈攸之派二十人带着武器追他,赶他赶得很急,泰真杀了几个,其余的人不敢靠近。

    泰真想经过家门带母亲离去,因为太紧急而没能成功,只好单身潜入蛮人中。

    追的人既然没抓住他,带他母亲回去。

    泰真既然丢了母亲,于是主动出来到江陵,沈攸之并不追究他的责任说:“这是孝子。”并赏赐一万钱,升任他任队长,沈攸之能矫情到这地步。

    早年沈攸之贫贱时候,和吴郡孙超之、全景文共乘小船从京城出游,三人一同上堤,有一个人拦住他们给他们看相,对他们说:“你们三个将来都会做封疆大吏。”沈攸之说:“怎么会三个人都是这样的骨相。”相士说:“骨法注定如此,如果将来不实现,一定是相书的错误。”此后沈攸之当郢荆二州刺史,孙超之当广州刺史,全景文当南豫州刺史。

    沈攸之刚到郢州,准备顺流东进,荆州府主簿宗俨之劝他进攻郢城,功曹臧寅认为:“攻和防守形势相反,进攻不是十来天可以拿下的,如果不迅速拿下此城,必然损伤士气,降低威望,今日如果顺流长驱,几天便可以成功,即可打下敌人的根据地,那么郢城敌人岂会顽抗?”沈攸之不听,失败后各将领都逃窜了。

    只有臧寅说:“我托命伺候人家,怎能苟且偷生,我不辜负沈公,好比沈公不背负朝廷。”于是跳水自杀,臧寅字士若,东莞莒县人。

    开始时,沈攸之在郢城,郢州从事总是鞭打郢府录事,沈攸之免去从事的官职,而重新鞭打录事五十下。

    对人说:“州官打府官,确实不成体统,这是小人侮辱士大夫。”仓曹参军事边荣被郢州府录事侮辱,沈攸之亲自替边荣鞭杀录事。

    沈攸之从江陵东下,以边荣做留府司马,防守江陵城,张敬儿将到荆州城下,有人劝说边荣拜见张敬儿请求允许自己投降,边荣说:“我蒙受沈公的大恩德,首创如此大事,一旦出了问题,便变心改节,这是办不到的。”城池被攻破,他见到张敬儿,张敬儿问他:“边公怎么不早点来。”边荣说:“沈公留我守城。

    如果丢掉城池要求活命,我是不忍心这样做的,本来我是不吝啬性命的,何必如此质问。”张敬儿说:“死有什么难。”命令拖出斩首,边荣欢笑而去,面无惧色,泰山人程邕之一贯跟着边荣,此时抱着边荣说:“我和边公相处多年,不忍心见边公先死,我请求先杀掉我。”刽子手不能行刑,把这告诉张敬儿,张敬儿说:“找死容易,为什么不同意。”先杀程邕之,然后杀边荣。

    全军莫不为他们流泪,都说:“怎么一日间杀两个义士。”把他们比成臧洪和陈宫。

    边荣,金城人。

    废帝被杀时,沈攸之便想起兵勤王,问他手下的懂天文的人葛珂之,葛珂之说:“从古以来起兵的人,都必须等待太白星的出现。

    太白星出现便成功,不见便要失败。

    当年桂阳王休范在太白星不见时起义,一交战便被杀,这是近来的明证。

    现在萧道成废除昏君,树立贤主,正遇太白星隐藏的时候,这说明他们是合乎天道的。

    况且太白星又在东方出现,东方人用兵便有利,西方却不利。”所以沈攸之停止没有起事。

    到这次起兵造反,葛珂之又说:“今年岁星在南斗星,中央政权不能被讨伐。”沈攸之仍不听从。

    和沈攸之同时造反的丁珍东、孙同、裴茂仲、裴茂武、宗俨之同时被杀,沈攸之的檄文奏表文书都是宗俨之作的,臧焕到盆城投降,齐武帝命令将他斩首,其余同党或被乱军所杀或遇赦得到原谅。

    王僧达传王僧达,琅王牙郡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小儿子。

    他哥哥王锡朴实无华。

    文帝听说僧达早熟,在德阳殿召见了他,问他的书法,读过的书和家庭等事。

    王僧达回答得从容闲雅,文帝非常喜欢,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僧达少年时代喜欢读书,很善写文章,年纪不到二十被选为始兴王刘浚后军参军,再升太子舍人。

    因为有病,在杨列桥看人斗鸡,被有关官员弹劾,得到宽大处理。

    他喜欢追鹰走狗,常和大街小巷的小孩子共同骑马游玩,又亲自屠杀耕牛。

    刘义庆听说这些,叫他身边和尚慧观察访王僧达,观察他的表现。

    王僧达在整个床上摆满了书,和慧观谈论文章艺术,慧观简直有些对答不上,非常赞叹。

    僧达和他哥哥王锡关系不好,对皇上说自己家庭非常贫困,要求当一郡太守。

    文帝想让他当秦郡太守,吏部郎庾炳之说:“王弘的儿子不宜当郡太守,王僧达也不能治理人民。”这事便作罢了。

    不久升任太子洗马,母亲去世离职了一段时间,他哥哥王锡从临海郡罢官回来,送回俸禄和其他钱物一百多万。

    王僧达一天夜晚叫奴婢们用车子装走,一点也没有剩下。

    为母亲守孝三年结束,又当宣城太守,他喜欢游览和打猎,因为郡里没有什么事,僧达便任意驰骋,东游西逛,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接受百姓的诉讼多半在打猎的地方,有时与他不认识的老百姓相遇,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王僧达说:“就在后面附近。”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春,魏军侵略宋国,首都面临危险,王僧达请求回京参加防卫,得到同意,敌人退走,又任宣城太守。

    在这以后,再转任义兴太守。

    文帝三十年(453),刘邵杀了文帝,孝武帝回军讨伐,给各州各郡下了檄文。

    王僧达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一边,他手下的一个谋士说:“当今刘邵杀文帝,罪恶滔天,古来没有第二件的,为太守您作考虑,不如接受讨伐之师的命令,再移告其他各郡,使能说会道的人告诉他们利害关系,任何有见识的人,都会响应,这是上策;如果此策不能执行,可以选择部分忠诚的部下,巧妙选择水上陆地的途径,亲自回到南边起义部队,也算是中策了。”僧达于是从山间小路投身南方,在鹊头遇上孝武帝,孝武帝马上叫他当长史,加号征虏将军。

    当初孝武帝从寻阳出发,沈庆之对众人说:“王僧达一定会参加义师。”别人问为什么,沈庆之说:“魏人的骑兵打到江边,王僧达奔来赶赴国难,看见他在先帝面前,议论正直,执意坚决,凭这来看,他必定要来的。”孝武做皇帝,让他当尚书右仆射,不久又外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号征虏将军。

    当时南郡王刘义宣请求留在江陵,加上南蛮骚扰不停,所以王僧达没有到任。

    还是补任护军将军。

    王僧达凭着他的家庭出身和自己的才能,认为自己当世无双。

    孝武刚当皇帝,他便居高位,只过一二年,便想当宰相。

    等到只当护军将军,王僧达非常不高兴,于是他请调任徐州当刺史,写了一篇上奏,说:“臣下我衰老余年,遇着好时光,借着先人的功绩,先帝记念功臣,恩德到了遗少的头上,使我能修饰自己的缺点,陈述自己的计策谋划,任职当官已有十一年了。

    早年逢着先帝的恩泽,近年遇着皇上的英明,我一直想多看些书,但没有独特的见解,加上公务在身,没多大见识,自然不能够贡献出伟大策略,建立非凡功勋,评论朝政的好坏。

    我以为这样皇恩终究不能被报答,不应该长期占着官位,所以我要放肆一下,陈述自己的想法。

    “陛下天生诚信敬天,仁义感人,自即位以来,确实是普天同乐,天地人民重见光明,但臣下我住在小街巷里的,有时听到一些民间谣言,这是因老百姓愚昧无知,没有亲受皇上的恩惠,所以有这样的评论。

    这些不被告诉皇上,这是我日夜不安、痛心疾首的原因。

    臣子这里用前代的事比喻今天,在汉文帝的时候,可谓凭借先人的基业,占据安宁的国家,加上文帝本人生活俭朴,日夜尽心朝政,但贾谊却坦露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说当时的现状令人叹息流泪。

    况且今日国家刚经历动乱,朝政刚刚开始,皇恩还未遍及四方,信义还没有被所有人了解。

    臣子又听说前人的话,天下国家,是最贵重的神器,一旦安定不可一下子动摇,一旦动摇也不能一下子安定,陛下聪明神圣,一定非常明白这一点。

    “我以为今日最急需做的,只在为万民着想,既考虑国家又考虑家庭,让百姓高兴,顺从人民的意愿。

    人民请求拯救,皇上就要去拯救。

    小民过穷苦的生活,上面的便不应该奢侈无度,另外选拔官员应根据他的才能,官位封赏根据他的威望,与其惩罚得太多,不如赏赐多一些。

    至于朝廷重官、藩镇大将,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朝政的好坏,社会风气的健康正常与否,关键在于有些人应该撤换,有些人应该任用。

    天下到处都有有本领的人,关键在于怎样用他们。

    “臣下思念自己在社会上闯了一些年,偶然知道一些艰难,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尤其了解。

    为什么呢?臣子我虽然没有什么过错,但文章还不能进入前列,品行没有什么不肮脏的,但也没有什么显眼卓著的,只因家门余荫,早当高官。

    况且前年逃到陛下那里,投诚到起义军队,到底有什么功劳而获得赏赐,反而多次受到朝廷的恩宠呢?陛下在几个月内非常关心我,并多次下诏书表扬。

    如果不是自己才能出众、功勋卓著、名副其实,怎么能见到了不担心,被宠爱了不害怕?应该回家检讨自己。

    既然受到如此的大恩,该如何报答。

    臣下看到皇上的灾难,应该以身殉国,视死如归,这都是过去书上说得很清楚的,特别是那些取义舍生的人物尤其如此,臣下深思先贤的话,常想在哪个地方报恩皇上,使自己活着能实现心愿,死得其所。

    如果让我得到重重的俸禄,占据光荣的职务,穿着狐皮衣服,坐着熊皮椅子,但无补于朝廷,确实内心不安。

    当今敌国正虎视耽耽,为了国家免除战争和种种祸乱,对它们都应有所防备,前一段时间老天还不讨厌战乱,胡人轻兵南犯,戎狄贪心不厌,常常想乘我国的空隙。

    如果敌人给我国带来骚乱,中原战火频繁,或者敌人远去,又来侵略边疆,加上秋高马肥,胡马南来,应早早准备,不致敌人抓住机会。

    臣下每日要想几遍,常想怎样报答国家,不论大小,只要有机会,哪怕是偏远的地方,如果能有用武之地,则必定尽力而为。

    至于经管军事和行政事务,主管国家军队,是我才能不能胜任的,也是我内心不愿意做的。

    陛下了解我的情况,我不敢当。

    至于彭城军府中事务,希望皇上托付给我。

    况且我本来就是皇上使唤的,不希望宰相的职务,只想当一州刺史,则我一定安心,愿陛下明白我的心,一定同意我的请求,那么里外都很满意,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恩德。”孝武帝又不同意,王僧达三次上疏,孝武帝不高兴了。

    让他当了征虏将军、吴郡太守,一年之内,五次贬官,僧达更加不得意。

    吴郡城西西台寺里面有很多很富的和尚,王僧达屡次派人向寺中索要财物,派主簿顾旷带手下壮士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荆州和江州反叛时,朝廷允许王僧达增加手下士兵一千人,但王僧达却建立三十个小队,每队八十人,共二千四百人。

    又在吴郡建立自己的豪华住宅,多次使用当地公家壮丁。

    因此事被免官。

    当初王僧达当太子洗马官,在东宫里服务,喜爱一个士兵叫朱灵宝的,在出任宣城太守时,灵宝已长大成人,王僧达伪装灵宝已经死亡,让灵宝顶替宣城左永之的名额,再注籍为自己的儿子。

    为灵宝改名元序。

    启告文帝用灵宝为武陵国典卫令,再用他为竟陵国典书令,建平国中军将军。

    孝建元年(454)春天,事情暴露。

    他便被禁锢起来。

    王僧达上疏认错说:“这些都是因为我不能依顺陛下左右的人,谄媚当权人物所致。”孝武帝更加愤怒,王僧达族侄王确是个青年人,长相非常好,王僧达和他很相好,王确的叔父王休当永嘉太守,将带王确到那里去,僧达逼迫他留下,王确知道他的打算,避而不见。

    王僧达大怒,暗地在自己屋后挖了一个坑洞,想引诱王确来话别,乘机杀死他埋掉。

    他堂弟王僧虔知道这个阴谋,痛骂他,他才作罢。

    御史中丞刘王禹上疏请逮捕王僧达治罪。

    孝武没同意。

    孝武帝三年(456),他调任太常官职,王僧达尤其不快活,过些时候,上疏请解除职务。

    疏文说:“我自己反省自己,觉得才能低下,青年时代缺少从政经验,加上过去常发病,几年中病得很厉害。

    平生的主要心愿,是想闲居家园。

    先帝追思先人的功劳,让我过早地得到荣誉。

    以前我也认为穷困的亲戚需要赡养,所以改变平生的打算,进入官场,有一年多。

    不久又升任太子舍人,几乎不需要在宫里值班,然而,我确实没有什么功劳享受先皇恩宠,无功受禄,所以自己反复思想,多次启禀皇上,终于被允许,让我复归家园。

    不久,又被推荐为太子洗马,可谓皇恩优厚。

    当拜官的时候,说有一郡缺一太守,应该有人去做。

    恰遇琅王牙王改换官职,即被皇上命令作文书,殷勤宠待,叫我准备好随从他。

    灵宝往年散失在长溪,上感皇恩深恩大德,低头铭记光荣的恩宠。

    但臣下突然灾难降临,姑且看视关心灵宝,便被逮捕拷问,我当时详细地上奏事情的经过。

    在宣城任上,极为紧张,二月份到官,冬天便遇到魏人向南侵略,臣下惭愧,作为皇上信任的大臣,深感要报答皇上的厚恩,要求从那里回来,保卫宫城。

    当我回来时,我军已赶走了敌人,我在宣城时间不长,所得的俸禄已用完了,正准备穿上农民的衣服,回家种地,但宣城的人民到首都来请求我再回宣城。

    那时皇上下了命令,和我的已死的堂兄僧绰都让我留在京城,但我多病不能做什么大事,粗野无知,又上疏苦苦哀求再次回任宣城,还未回去,我的哥哥王锡突然去世,我请求回家奔丧,皇上允许我以郡守的身份回到首都,时间不长,又调我任义兴太守。

    臣下自皇上即位以来,凭着皇上的恩德,想多为朝廷效劳,建立一些功业。

    但从任职以来,却没有做出一点成绩,患病已久,更没有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

    反而生性喜欢游山玩水,喜欢养鸡钓鱼,说到做官的道理,总是不得要领,所以只能安分守己,时刻谨慎,确实是由于有些亲戚需要供养,某些衣服还未准备,东边的郡太守俸禄太轻,西州刺史的收入较多的缘故。

    并且当时反复的陈述我的情况,和开始时的想法一样,请求委任江湘远州刺史,以便一二年中,弄些积蓄,为的是退休时候,粮食和药物能得到保证。

    皇上同意我的请求,我马上就得到提拔。

    “恰巧此时叛乱顿起,天下动荡,我想我的家一贯承蒙皇家大恩,而对于我本身,再次授以高位,皇上和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简直是父子一般,我诚然无知少能,但和草木相比却要有情得多,知道什么叫感恩戴德。

    听说先帝被弑,简直像自己被杀了一般,我和我的小儿子,千里兼程南奔,路上的千难万险,常常使我们陷于绝境,在那时生命简直像朝晨的露水一样容易被消灭,如蚕丝一样有可能被斩断,幸好老天爷帮助正义的人,我们终于战胜这些困难,再见皇上,重见天日。

    而且当时我哥的儿子王僧亮等被元凶刘邵所抓,全家被投入监狱,即使想救护他们,但关山万里!心中常想念亲人,叫人怎么不痛心。

    卧薪尝胆,是为臣的职责,但心里想念亲人,也是我的一片苦心。

    “可喜的是皇上圣武,重建秩序,平定四海,天下安宁。

    我家父子叔侄,同时获得解放,思念所以获得这样结局,我们得以保全躯体,全仗皇恩。

    希望自己用死效忠皇上以表忠心,根本没想到还留有残余生命。

    我们的心愿得以实现,背弃反逆,心向正义,那是从古来的应该坚守的节操,但是我们在这活动中并没有贡献什么智力,更谈不上什么功劳,但却多次蒙受皇上的恩德,而且常常比通常的还要优厚。

    只因那时我正患病,不敢坚决推辞,所以心中非常惭愧,一则在鹊头没有立功,二则没有在新亭建立勋业。

    到了元凶刘邵被处死,人民神灵获得平安,我请求给自己免去崇高显赫的官职,但皇恩深厚,每每让我做更高更大的官,南蛮校尉,护军将军,旬月间便授予给我。

    我内心反省自己,这样的官也许会使我不称职,即使我做一个不重要的官职,还怕犯错误,况且是朝中显要官职,是受皇上重视的外藩大官,像我这样的人去担任,定然要辜负期望,即使没什么见识的人也是知道的。

    所以我多次上告皇上我的实际想法,奏章一篇接着一篇,或者请求辞掉高官,愿当小官,或者愿意做闲官而不想做有实权的官,并且表达心中的真诚愿望,我上奏的文章处处都是这些话。

    本来我知道这种不识抬举、消极退避行为,必定会触犯法律。

    去年前年,我多次违犯纪律,本当不能得到宽容,因为任何罪行都应受到惩罚,我不断给朝廷抹黑,更惭愧我的家风。

    我甘心受到最后的裁决,使别人得以实现他们的心愿。

    皇上忘掉我身上的过错,可怜我的家门,没有以法律惩罚我,反而尽量保护我,我深深感激皇上的大恩,说到这些怎么能忘掉。

    皇上又开恩让我获得好处,并且赏赐我今天的官位。

    当时深感皇上仁惠之恩,手足无措,忘乎所以,不敢接受任命。

    经过内心反复考虑,加上询访亲戚,认为这是皇上天地般的仁恩,施舍了不要求报答。

    使我再生的恩德,不应轻易推辞。

    所以我改掉过去的缺点,改邪归正,对上则为的得皇上照顾,对下的则是保住小人的生命,脱胎换骨,彻底改造。

    尽管如此我仍不过是蒙受皇恩苟安岁月,到了今年,仍发觉自己无益于朝廷,心中不安,觉得我应该被贬斥,不应有再起的机会。

    “臣下我深深希望皇上秉承生成万物的伟大品德,加上成人之美的心意,趁我狂乱还未显露的时候,让我能在光荣时引退,这样朝廷便成就前后的恩惠,小臣我保住好处不消失,辞让功劳是一种高尚品格,但我没有什么功劳,保持朴素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但我获取荣华已经很多。

    所以希望退休,这个愿望确实值得同情,又加上妻子儿女们和我住在一起,再没其他的累赘,婢女仆从十来人,每年有些收入,逢年过节有一些租税,足以维持生命,加上近来头晕越来越厉害,风寒虚症更加严重,毛孔闭塞不通,营卫经脉更加不畅,心神虚弱,神态衰疲,想我这个身体状况,恐怕坚持不了几年。

    总之,以国家以个人双方角度看,我的退休请求应该被允许,让我剩下的岁月得以安度。

    白水在下,明日在上,也没有我的誓言坚决。

    我希望皇上理解我,同意我的这个请求。”王僧达文章有怨气,孝武帝下诏书把它送给门下省,侍中何偃因他的文章不恭敬,请求送他到南台御史处理,所以王僧达又被免除官职。

    不久,王僧达被任命为江夏王刘义恭太傅长史,临淮太守,又转官太宰长史,太守官职如旧。

    大明元年(457),升官左卫将军,兼任太子中庶子,又因归顺的功劳,封宁陵县五等侯,大明二年(458)升官中书令。

    开始时候,南彭城蕃县人高..、和尚释昙校、道方等相互欺骗蛊惑,吹嘘自己有招致神仙鬼神获得龙凤的吉祥征兆的能力,说他们常听到箫声和锣鼓的声音,他们和秣陵百姓蓝宏期等打算造反,又结交殿中将军苗允,员外散骑侍郎严颂之,司空参军阚千纂,太宰府将领程农,王恬等。

    打算在大明二年八月一日夜晚起兵攻打宫门,早晨突袭太宰江夏王义恭,再兴兵杀掉各个大臣,让高..做天子。

    事情不久便败露了,所有参与的几十个人都被处死。

    王僧达多次猖狂犯上,孝武帝认为他终究不会改变,便利用高..的事报复他,下了一道诏书说:“王僧达凭借祖宗余萌,很早便当了大官,轻狂阴险,品行不端,被世人广泛地谈论。

    恰遇国家中间的动乱,他们全家效忠皇室,朝廷记住他的一点忠诚,原谅他的大错误,给他的全家大小亲戚封官晋爵,他本人蒙受巨大的恩宠。

    他竟不以职务为意,拿公家的俸禄而有怨言,想得到荆州的刺史官职,打算搞乱扬州地界,公开地派人抢夺,比凶贼还坏,结交反贼,败坏社会风气。

    我每每宽容他这些罪行,希望他洗去旧恶,谁知他根本没有犬马那样报答主人恩德的胸怀。

    以致小火成燎原之势,小溪变成江河的规模,于是和高..等结好苏宝,寻找造反的征兆,观察天变的迹象。

    等到反贼们被处死,胁从们被审讯,都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时,而王僧达不说实话,想隐瞒他的罪行,希望法官为他开脱。

    小人不安分守己,经人煽动便是不老实,在人群制造矛盾,他心中怀有巨大野心,一向为朝中大臣们所熟悉,被市民们知晓;我怎么能不以祖宗大业为重,不对他绳之以法。

    舜帝杀斩邪恶的人,被古书所称道,处死那些图谋不轨的人,被汉代法律所遵循。

    现在可以把他交给法庭,验明正身绑赴刑场。

    前太保华容文昭公王弘立功前朝,为先帝等眷顾,怎么能忘掉这些大功,忘掉他的祭祀。

    王僧达家人亲戚,一律不相关。”在狱中赐王僧达自杀,当时三十六岁。

    王僧达的儿子道琰,贬谪到新安郡,前废帝即位,得以回到京城,后废帝元徽中,任庐陵国内史,还未到任,便去世了。

    苏宝,名宝生,本来出身贫民家庭,能作一些文章,元嘉年中建立国子学(太学),当“毛诗”助教,被文帝所欣赏,官至南台侍御史、江陵县令,因为知道高..谋反没有上告,和高..同时被杀。

    朱修之传朱修之字恭祖,义阳平氏人,曾祖朱焘,晋朝平西将军,祖父朱序,晋朝豫州刺史,父朱谌,晋朝益州刺史。

    朱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从事中郎,文帝对他说:“你的曾祖们当年做王导丞相中郎,你现在又做王弘的从事中郎,你可以说是不屈辱你的祖先了。”后来随着到彦之北伐。

    到彦之从河南回来,留下朱修之镇守滑台城,被魏军包围,几月之中粮食吃尽,将士们薰出老鼠吃掉它们,最终滑台被魏军攻克。

    当初,修之的母亲听说朱修之长时间被敌人包围,经常担心他,突然有一天他母亲的乳汁因惊动而喷出,他母亲哭着告诉家里人说:“我现在已老了,忽然有乳汁,这是不吉祥的,我的儿大概是陷入不幸了。”之后,消息传来,修之果然在这日落入敌人之手。

    拓跋焘很欣赏他为国保持节操品格,让他当侍中,把闺中的公主嫁给他。

    朱修之暗地设法回到南方,他的妻子怀疑他,每次流着泪问他的打算,朱修之很为她的真情感动,但还是没有告诉她。

    之后鲜卑族人冯弘自称燕王,以黄龙城为首都。

    拓跋焘进攻他,朱修之和同时陷入魏国的邢怀明同时随从进攻的魏军。

    有一个叫徐卓的人,又想率领南国那些被俘虏的暗地起事,事情暴露而被杀。

    朱修之、邢怀明因此恐惧而跑到冯弘那里,冯弘不尊重他们。

    在冯弘处留了一年。

    碰到宋国使者下诏书到了冯弘的国家。

    朱修之官职一贯较高,传递诏书的人见到他便给他作揖。

    燕人一向敬重传递诏书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很恭敬,才开始对朱修之礼貌一些。

    当时魏国多次进攻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到南方求救,于是修之被派回到南朝。

    渡海到东莱,遇到大风折断了船桅,用长绳子吊着船帆,船才重新正常。

    撑船的人看见了飞鸟,知道快靠岸了,不久便到了东莱。

    元嘉九年(432),朱修之到了京师,朝廷让他当黄门侍郎,多次升官一直到江夏内史。

    雍州刺史刘道产死时,群蛮造反。

    朱修之此时当征西司马,讨伐蛮人失败了。

    孝武初年,当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任都督。

    朱修之为政宽宏而简明,士兵和百姓非常拥护他。

    当荆州刺史谯郡王刘义宣造反,下书来时,朱修之与他一同造反。

    朱修之假装和他同反,暗中则派人向孝武帝表示效忠。

    孝武帝肯定了他,让他当荆州刺史,加上都督的职务。

    刘义宣因朱修之不和他一齐造反,于是让鲁秀当雍州刺史,叫他进攻襄阳。

    朱修之命令部下截断马鞭山的道路。

    鲁秀不能过去,于是退兵。

    当刘义宣梁山失败时,单个人坐着船向南逃跑。

    朱修之率领军队向南平定残敌。

    当时竺超民拦住刘义宣,朱修之到了,便砍掉了刘义宣的脑袋,朱修之因这功而封爵南昌县侯。

    朱修之生活俭朴,凡是赏赐赠予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接受。

    有俸禄,有时接受,但马上和部下赌博,终究不装入自己的腰包,只把镇抚人民安定各处蛮人当成主要事情。

    不久被调为左民尚书,再换领军将军,离开雍州时,公私财物一点也不侵犯,计算他在雍州烧的油和用的牛马谷草,用私人的钱财十六万还给当地官民。

    然而他性格太过节俭而近似刻薄,他姐姐在乡间穷得无衣无食难以过活,朱修之从未给一点照顾。

    有一次看他姐姐,他姐姐想刺激他,为他做了菜羹粗饭,朱修之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菜。”并且吃得很饱而离去。

    先前新野人庾彦达当益州刺史,带着姐姐上任,分出自己俸禄的一半供养他姐姐,四川人非常称赞他。

    朱修之后来从车上掉下来折断了腿,他辞去尚书职务,只任崇宪太仆,照样加上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因为脚痛不能单个人行走,皇上特别为他安排一个扶持的人。

    死了,赠官侍中,特进照旧。

    谥号贞侯。

    王玄谟传王玄谟字彦德,太平郡祁县人。

    六世祖王宏,官至河东太守,封爵绵竹侯,因为堂叔司徒王允遇乱,辞官回家在新兴居住。

    后又继续当新兴雁门两郡太守,这是王玄谟自己说的。

    祖父王牢,在慕容氏那里做上谷太守。

    后被慕容德攻陷俘虏,住在青州,父亲王彦,早逝。

    玄谟小时候便与众不同,族父王蕤颇会相人之术,常常微笑着对人说:“这孩子气概不凡,有我们家祖中的太尉王允的风格。”宋武帝巡察徐州。

    选他为从事史,和他谈话时觉得他气概不凡。

    少帝末年,谢晦当荆州刺史,请求他当南蛮行参军,武宁太守。

    谢晦造反失败,因为他不是主帅而被原谅,元嘉年中,补任长沙王刘义欣镇军中兵参军兼任汝阳太守。

    当时魏人攻陷滑台,俘虏朱修之而去,王玄谟上了一道奏章说:“国家的土地刚开拓,马上便沦陷了,不仅有天时的原因,更是人力之故,虎牢、滑台的失守,不仅仅是将军的无能,更是因为国家根基不牢。

    国家根基不牢,则是因百姓害怕远方的征役。

    臣下请求从西阳的鲁阳、襄阳的南乡征调武器和士兵,分为两路,直接攻崤山,渑池,军队没有远距离运输的担心。

    将士们有经常休息的快乐。

    如果让我国东方部队来攻取虎牢和洛阳,道路遥远,攻克就更难了。”王玄谟多次呈进北伐的计策。

    文帝对殷景仁说:“听到王玄谟上来的奏策,让人有封狼居胥的气概。”以后他当义安侯刘义宾辅国司马,彭城太守。

    义宾死后,王玄谟上疏说由于彭城正当水路陆路的中心,请求让皇帝的儿子镇抚徐州,于是文帝让武帝刘骏来此镇守。

    到了大举北伐的时候,朝廷让王玄谟做宁朔将军,率前锋进入黄河,接受辅国将军萧斌的指挥,王玄谟率兵攻向石高石敖,敌人戍守的将领逃走。

    于是进围滑台,好几十天还没攻下,魏国皇帝拓跋焘正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向南进攻。

    军鼓的声音,震动天地。

    王玄谟率领的军队也很严肃整齐,武器精锐,但王玄谟刚愎自用经常杀人立威。

    刚开始包围石高石敖时城内有很多茅屋,将领们请求用火矩绑在箭上射进去烧毁它们。

    王玄谟怕减少我们战利品的数量,没有听从。

    而城中的人马上便把这些茅屋撤掉。

    魏国诸将的救兵将到的时候,将领们请求用兵车筑成堡垒自保,王玄谟又不听从,将士们很有怨言。

    他捞取各种钱财一匹布要求调换人家八百只梨子,因为这些大失人心。

    到拓跋焘的军队来时,于是迅速退兵,他手下的士兵逃亡死亡光了。

    萧斌要杀掉他,沈庆之说:“拓跋焘威震天下,率百万大军南来,王玄谟怎么能抵挡,杀掉自己的将领削弱自己,不是好计策!”萧斌才没有杀。

    当初王玄谟刚要被杀,梦到人家告诉他:“朗颂观音经一千遍便可以免除这个灾难。”醒了,朗颂它正好一千遍,明日他将被处决,仍然朗颂不停。

    突然有人传呼停止行刑。

    他被派代替别人戍守石高石敖。

    江夏王义恭,当征讨都督,认为石高石敖不能防守,召他回来,他被魏军追击,王玄谟大败敌军,飞箭射中他的肩膀。

    元嘉八年(431)正月回到历城,刘义恭给王玄谟写的信说:“我听说你反败为胜,肩膀上的金疮,未必不是金印的前兆!”刘邵杀文帝时,王玄谟当冀州刺史。

    孝武帝讨伐刘邵。

    王玄谟派洛南太守垣护之率兵参加讨伐行动大事平定,调他当徐州刺史,加都督号,在南郡王刘义宣和江州刺史臧质造反时,朝廷暂任王玄谟辅国将军,拜官豫州刺史和柳元景共同向南讨伐。

    他的军队驻守梁山。

    夹着大江修成弯月形的堡垒。

    不久又当豫州刺史,淮河流域的亡命之徒,司马黑石推举夏侯方进当皇帝,改他的姓为李弘,用此蛊惑众人。

    王玄谟攻打并消灭他们,升官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上都督,雍州的人多是北方迁来的侨居者,王玄谟请求以当地的地界为线划这些人为当地人。

    当时的百姓不愿属于当地籍贯,此事作罢,当年,王玄谟又叫九品以上的官员上交租税,缩小穷富之间的距离。

    雍州境内的官员无不怨恨,民间谣传王玄谟想造反,当时柳元景正掌权,元景的弟弟僧景做新城太守,柳僧景借助元景的声望,下令南阳、顺阳、上潘新城各郡同时调集军队讨伐王玄谟。

    王玄谟叫他手下的人安静不动,以解除众人的怀疑,又派人迅速向孝武帝报讯。

    陈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孝武帝知道真情,迅速派主书吴喜公安慰他,又写信谈梁山的问题,“开始时我并不在乎,君臣之间正应相互保护,你姑且开心一笑,让你眉头开朗”。

    王玄谟性格严肃,从未轻笑,当时的人说王玄谟眉眼从来没有舒畅过。

    所以孝武帝用这来戏答,以后他又当金紫光禄大夫。

    兼任太常官职,创建明堂时,又以本官兼起部尚书。

    再领北方人的选拔工作。

    孝武帝亲近和侮辱群臣,根据各人的相貌安排每人的外号,须多的人称他为羊,颜师伯缺几颗牙齿,称他为齿彦。

    刘秀之吝啬,称为老悭。

    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肥胖,朝拜起立不方便,每到君臣集会时,总是赐给他很多物品。

    想叫他谢恩。

    拜跪时翻倒在地,作为笑话。

    又刻画木头做宗灵秀父亲光禄勋宗叔献像,送到他家厅堂正中树立起来,柳元景垣护之都是北方人。

    而只王玄谟被称为老伧。

    孝武帝的称谓在下给各地的文告都照样,有次孝武帝替王玄谟作了一首四时诗说:“堇荼花供应春季的饮食,细粟的浆当做夏天的餐食,瓞瓜酱当做秋天的菜羹,白醋解除冬天的寒凉。”孝武帝又宠爱一个山昆山仑奴隶,名叫白主,常常安排在左右,叫他拿拐杖打众大臣,从柳元景以下都遭到毒打。

    王玄谟,不久升官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加上都督号。

    当时北方正在发生饥荒。

    于是他散发自家的谷物十万斗,牛一千头用来拯救饥民。

    又兼官领军将军。

    孝武帝逝世,他和柳元景都接受临终托付。

    外面的军事事务委托王玄谟。

    当时朝廷权力出自好几个人。

    王玄谟因为严肃刚正不被容纳。

    转官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加都督号,前废帝已屠杀了颜师伯、柳元景等。

    犯乱一天比一天狠,又用领军将军的职号征调王玄谟。

    他的儿子侄儿都劝他称自己有病,王玄谟说:“我蒙受先帝的大恩,怎么能怕灾难。”于是即日起程。

    到后多次上书进谏劝说。

    又当面流泪请求缓和刑罚不要屠杀,来安定天下人民,前废帝大怒。

    明帝即位,对他待遇很好,当时四方反叛,朝廷让王玄谟做大元帅率领水军向南讨伐,因为脚有病,允许他乘车出入。

    不久被调为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在赭圻做建安王的副将。

    并赐给他诸葛亮的紧袖铠甲。

    不久,做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护军将军。

    再任南豫州刺史。

    刘延孙传刘延孙,彭城吕县人,是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儿子。

    最先他当徐州主簿,被选为秀才,接着当彭城王刘义康司徒行参军,尚书都官郎,钱唐令,世祖的抚军,广陵王刘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太守,世祖当徐州刺史时,他补任治中从事史。

    当时魏军围攻县瓠,分出一部分部队护送他们掠夺的百姓停留在汝阳,文帝命令世祖派部队截取他们,决策的人都选刘延孙当元帅。

    延孙坚决辞让,说自己不是当将领的材料,而推荐刘泰之代替自己。

    刘泰之出发以后,太祖非常愤怒,免除刘延孙的官职。

    接着刘延孙当孝武帝镇军北中郎中兵参军,南中郎谘议参军,兼管录事事务,世祖孝武帝讨伐逆贼刘邵,中郎府缺少一个上等官吏,刘延孙便转补做长史,寻阳太守,代管留府事务。

    世祖登位做皇帝,让延孙做侍中,兼任前军将军,世祖下诏书说:“我借助众位贤人的辅助,雪去莫大的耻辱,以自己小小的身份,处在公卿们的上面,想到怎样地赏赐立了功勋的人和选任贤人,永远安宁天下,最近任命的侍中,兼领前军将军刘延孙心怀忠诚,聪明智慧,品质良好,在起义之初便全力拥护协助于我,竭尽他所有的力量,左卫将军颜竣有明确的远大理想,思想明确而简洁,计策不断,而且把忠诚的建议多次上献。

    从一开始便管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使我成就这么大的事业,他们都有功劳,应该对他们封以土地和国家,也增强我朝的好运气。

    刘延孙可以封爵东昌县侯,颜竣建城县侯,每人食邑二千户。”当年,延孙由侍中改为卫尉。

    孝建元年(454)他迁官丹阳尹,臧质反叛时孝武非常担心东方,让延孙出去做冠军将军、吴兴太守。

    并允许设置手下佐吏长史等官。

    臧质的反叛被平定后,他被征调为尚书右仆射,兼领徐州大中正。

    派他到江陵,甄别各种好人坏人,允许他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孝建三年(456)又出外当南兖州刺史,加官散骑常侍。

    同时转官使持节,监雍梁北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因为患病而没有成行,留下来当侍中、护军又兼领徐州大中正,因为他一贯有肺病,当年病情更加严重,孝武帝派黄门侍郎传圣旨问候他的病情。

    大明元年(457),他被任为金紫光禄大夫,兼领太子詹事,中正照旧,当年,又出外当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先前高祖留下的诏书说:“京口这么重要的地方,离京城不远,如果不是皇室近亲,不能镇守。”刘延孙和皇室虽然都是彭城人,但另居吕县,刘氏居在彭城县的,又分两处住居,皇室老家居在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住在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住在丛亭里,和吕县刘氏共称为“四刘”。

    他们虽然都出自楚元王,但从来没有划定辈分族房。

    刘延孙和皇帝本来不是同一个宗族,不应该有这个任命。

    当时司空竟陵王刘诞当徐州刺史,孝武帝非常害怕而又忌恨刘诞,不想叫刘诞驻守京口,便迁他的治所到广陵城。

    广陵和京口正对岸,孝武想叫亲信心腹当徐州刺史占据京口防卫刘诞,所以将南徐州刺史的职务授予刘延孙,而且和他叙上同一个房族,叫各个亲王和他攀叙上亲戚关系。

    大明三年(459)南兖州刺史竟陵王刘诞有罪,不接受朝延的征调,刘延孙迅速派中兵参军杜幼文率兵伐刘诞,到了广陵城,刘诞已经关闭城门防守起来。

    杜幼文只好回来,刘诞派使者刘公泰带着书信邀请刘延孙同时反叛,刘延孙将刘公泰斩首,把刘公泰的脑袋送到京城,又派杜幼文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接受沈庆之的指挥,当年,刘延孙进官车骑将军,加官散骑常侍,赏赐鼓吹一部。

    大明五年(461),孝武给刘延孙下诏书说:“过去京口的镇守往往选用皇室人物,是一贯的规矩,这一次出镇是另外的原因,现在这个城的防守不需要,应该把它转授给我的儿子。”征调刘延孙当侍中、尚书左仆射,兼领护军将军,这时,刘延孙突然病得很厉害,不能起来拜官,孝武叫人在五城接受延孙每日的封牌,坐船从青溪到平昌门,同时到中书省居住养病,又想让刘延孙代理朱修之当荆州刺史,还未拜职,第二年(462)刘延孙去世,当时五十二岁,孝武非常痛惜,下诏书说:“前侍中,尚书左仆射兼领护军将军东昌县开国侯延孙风度高洁,器局严正,见识深远,明白畅达。

    为国家的事业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外州到朝廷,同样勤劳肯干,多达二十四年,在国家出现动乱时,他最先赞成起事讨贼,义兵发动,他则像萧何寇恂那样照顾后方,使我无后顾之忧。

    他气质平允,可算是栋梁之才。

    他对于本朝确实是立下了功勋,经历两朝在内是好尹令,在外是好刺史,他的仁政和杰出的成绩,人民看得很清楚,忠诚的计策,高尚的气节也叫我深深铭记。

    正要让他兼任三公台职;管理各种事务,永远保护国家大业,谁知突然去世。

    我心里深深悲痛。

    考察他一生的功过,评价他的整个功劳,应该深深的哀悼他,可以给他赠官司徒,赐给班剑二十人,侍中仆射侯爵如旧。”有关部门上奏谥号名忠穆,诏书说给他谥号为文穆,另又下诏书说:“前司徒文穆公刘延孙,生活朴素,家庭贫困,我每每想起他的这种高尚的品行,总是深深的感叹。

    葬送的各种器具,一定有所缺乏,可以赏赐他家钱财三十万、一千斛米。”他的儿子刘质继承爵位,太宗泰始中,犯了罪,封爵被取消,刘延孙的弟弟延熙,官义兴太守,事迹见《袁靑传》。

    庐江王刘..传庐江王刘..字休秀,是宋文帝的第八个儿子。

    元嘉二十二年(445),刘..十岁,被封为东海王,享受二千户的租税待遇。

    元嘉二十六年(449)他被用为侍中,冠军将军。

    兼管石头戍的事务。

    后升官冠军将军,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散骑常侍,管石头戍的事务照旧。

    接着外出当会稽太守,冠军将军的职务照旧。

    元嘉二十九年(452),升官使持节、都督广交二州、荆州的始兴临贺始安三郡诸军事、车骑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刘邵杀文帝自封皇帝时,刘..被增加位号,为安南将军,还未上任,孝武帝便当了皇帝。

    刘..再被用为会稽太守,加号抚军将军。

    第二年,刘..被调为秘书监,加官散骑常侍,不久出外当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增进位号平南将军,可以自己设置手下官吏,大明二年(458),被调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兼任骁骑将军。

    被赐给鼓吹二套,常侍的职务照旧。

    又外出当南豫州刺史,常侍、将军照旧,又在自己的爵位的基础上兼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国子学祭酒,常侍照旧,大明五年(461),孝武下了一道诏书说:“当年韩氏、卫氏都是异性,但是可做大周王朝的贤明辅佐,实行三级爵位的封赏是以往晋代的好榜样。

    当今朝廷立法之际,更应该学习这一经验。

    我承受天命,统管四海,希望用前代的经验广泛地封建亲戚,永远留给后代,成为一种模式,在宪法上写清楚。

    弟弟们的土地封赏,应同时增加一千户。”大明七年(463)刘..升官司空,常侍、祭酒照旧,前废帝即位时,晋官太尉,加官侍中,中书监,被赏赐班剑二十人,再改封庐江王。

    在文帝的儿子们中,刘..尤其平庸而低劣,他的兄弟们都常讥笑他、鄙视他。

    南平王刘铄早死,刘铄的儿子刘敬渊结婚,刘..前往庆贺,他要孝武帝借一些歌女助乐,孝武帝说:“婚礼是不需要音乐的,况且敬渊等父母早丧,那就更不应该。”此时,明帝给建安王的诏书说:“兄弟们既然不把西方公当回事,你便是亲王中最尊长的了。”当时刘..住在西州,所以被称为西方公。

    泰始五年(469),河东人柳欣慰谋反,想尊立刘..当皇帝,因为刘..和他交情很好。

    柳欣慰又结交征北咨议参军杜幼文、左军参军宋祖珍、前都县令王隆伯等人。

    刘..叫亲信徐虎儿赠给杜幼文一大块黄金,给宋祖珍,王隆伯两大只铜钵。

    杜幼文把这些事上告明帝,明帝于是下诏说:“当年周王朝正当隆盛之时,管叔蔡叔制造谣言,汉朝正当兴旺之际,七国愚蠢地反叛。

    这是古已有之的祸难。

    即使是圣贤在位,也免不了一些祸乱发生。

    太尉庐江王刘..以皇亲国戚身份很早便受到恩宠,小时他没有好品德,成人后又无好的声誉。

    对亲人刻薄,对行路之人则百般交好,和一些小人融洽,和正人君子疏远,我从拨乱反正、平定国家、应天受命以来,确实推崇亲情,对兄弟们很友好,所以增加他的封爵,让他当上大官。

    但刘..常常不满,并在这事上表现出来。

    你刘..如果威望深重,应该当皇帝,我刚平定大乱,怎敢坐上皇帝玉座?自然推辞符节奉上玉玺,让皇位归于应该享有的人。

    况且我在皇位上、不敢专权,宗室中的事务,没有不向你请教的,没想到你欲壑难填,无故心生怨恨,积愤在心,终于犯下了谋夺皇位的罪行。

    前些年四方反叛,京畿之内布满军人,士大夫们忧心惶恐,仁人志士们非常愤怒,只有你一个人幸灾乐祸,以祸乱的爆发为喜事,白天便打猎游玩,夜晚则喝酒歌舞,暗中窥探,等待敌人的消息。

    司徒刘体仁等兄弟们,也跟你一样尊则兄弟,职则大臣,争相上前线,搏击敌人,各个担任一方统帅,披霜戴月,足踏荆棘之地,勤劳到极点,况且披坚执锐,时刻都可能被敌人伤害,安危不定,这些人都有忠诚的表现,但是你刘..未曾有一封声援的信,送半张纸的慰劳,坚决抛弃五个弟弟,亲身投降敌人,以为自己过去不是朝臣重官,没有参与朝政,希望敌人成功,以便捞个宰相当一当,到了朝廷胜利,群丑被消灭,九州同时欢庆,万国喜悦之时,而你呢?察着天道,面色和心意反而显得沮丧起来,竭力掩示自己的罪行,每每和旁门左道之士相结,经常诅咒祈祷,恭谨地奉侍邪恶的术士,常常披头散发,赤脚走动,向灾星磕头,以至把我的图像画出来,刻上我的名字,有时把刀箭插在我的图像上,或把图像扔进锅鼎之中,你在江州,得到一个汉江女子,听说能预言吉凶祸福,能够诅咒别人,你虔诚地供奉她,朝朝暮暮地参拜她,你那时衣装齐整,把那巫女当成神仙伺候,听她诅咒孝武帝及崇宪太后,祈祷皇帝的多灾多难,以便自己当皇帝。

    你的巫婆根据你的意思,说你一定会做皇帝,后来事情被揭露,巫女被处决,你把罪过推给别人,侥幸逃脱,得以免除惩罚,最近又有道士张宝,被你信任,事情揭露后,被处极刑,你却不知惭愧不知恐惧、仍然为他营救,之后又派左右心腹,为他经营丧事。

    你公然做坏事,不顾国法,又要挟宦官陈道明和亡命之徒勾结驿站中的小人传递讯息,把黄金宝玉赠送别人,作为信物。

    又派你府中的小官徐虎儿招呼边地将领,结好禁军,准备害死宰相进攻皇宫。

    你心肠凶恶,才能低劣,当年勉强到江州任职,因为没有成绩被调回,出任会稽太守,又因罪被贬官。

    没听说你能研究古代文化,你性情残暴而不近情理,你就连冬天夏天也搞不清楚,你的恩惠连家人都不曾领受,你被朝廷民间人士共同轻视,被所有的士大夫鄙薄,你怎么能胜任宰辅的重任,更不用说能管理人民了,这并不是今天如此,而是从来都这样。

    大明年间、一直到永光时期,你常常留在朝廷,未曾到外任职,为什么到今日,才出现矛盾。

    你从小到大,从不知什么叫悲痛。

    在拜谒高祖陵墓时,在祭祀灵神时,面上无半点悲戚之色,无半点眼泪,无一丝虔敬之心,对长辈晚辈兄弟嫉忌,当年在孝武帝的宴会上,你心怀鬼胎,那时义阳王本不被孝武喜欢,遭到你的谗言后,更被猜疑和厌恶。

    我当时处境艰难,没办法说清自己的无辜,幸好崇宪太后百般为我说情,稍稍被谅解,才免除灾祸。

    景和是个疯子皇帝,几乎可以说是流毒四海,开始时屠杀宰相,正肆意地发泄他的豺狼心性。

    他在建童宫召见我和兄弟们。

    逼迫我们喝酒,要我们喝醉,你乘着几分醉意,说了一些坏话,说我和休仁,和太宰相近,说我们来往必然趁空闲的时候,说我们相互送对方珍贵的礼品。

    我当时非常惶恐和害怕,五脏乱似翻江倒海,幸好当时你语无伦次,很块地结束。

    往年又曾在寻阳长公主家中,兄弟们共聚一处,你忽然在酒席上发怒,声色俱厉地指责我,说我的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如果你得志的话,定会对我进行惩罚。

    想起你的心愿,确实是想消灭我,幸喜老天保佑善人,我得以做皇帝,让恶人不能得势,使你的险恶的希望不能实现。

    大明时代以来的积累物资,因为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贫困,加上景和奢侈和暴虐,库存几乎都耗尽了。

    我登位不久,体贴群臣爱护人民有目共睹,因为遭到一些反叛逆贼的捣乱,便朝廷每日都要耗费万两黄金,从公卿大臣到平民百姓,无不尽力贡献他们的财物给国家。

    才使公家的财物丰富起来。

    我即位开始时,你请求得到前太宰仓库的钱财,一共几百万,你对内不供养亲人,对外不帮助国家,把它们都散发赏赐给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给每一个仆从很多好处。

    考察你的行为,体会你的心理,以至一些小人在其中煽风点火,于是你准备邪恶的打算,不轨的行为。

    这些已为老百姓所传说。

    如果你肩负宰相的重任,握有生杀大权,对人民有大德,功高四海,而不感到安全,那还情有可原。

    但是你既然不是这种栋梁之材,只不过是被人容允,守着大官,无人爱戴,充其量不过是安分过日子,但却制造罪恶,自己招致麻烦,也因为我的真诚不能感动你的凶狂,以至于此,想起这些不幸,我就感慨不已。

    凡是人们的行动,各有其特点,我一向崇尚仁义,博爱众人,从来如此,我还是能宽容仇敌饶恕有罪的人,凡遇事都是如此,怎么会轮到你反而不如此?不能容允呢!但是祸乱的萌芽容易生长,除去罪恶应该迅速,我肩负国家的重任,怎么能看着你胡作非为?况且野草滋生,不容易除去,一点火星,应该扑灭,煽风点火的人,应该立即铲除。

    已命令有关部门,对有罪者依法判刑,你身为皇室的尊长,我考虑到亲情和礼节,按照常法来处理,我心不忍。

    但仍应遵守国家法律,以惩罚不仁的行为,现在将淮南,宣城,历阳三郡集中建南豫州,降你的官当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削去食邑一千户,侍中,王爵照旧。”刘..出外镇守宣城,明帝派心腹杨运长带兵防卫他。

    他的同党柳欣慰、徐虎儿、陈道明、宁敬之、阊丘邈之、樊平祖、孟敬祖同时被处决。

    第二年六月,明帝又叫有关人员上奏说:“刘..怨恨不已。

    口出恶言,请免去他的官职,削除爵位和土地,把他交付宛陵县监狱,根据法律追究到底。”不被明帝同意。

    于是,明帝派大鸿胪持节兼宗正的副手带上诏书斥责刘..,逼他自杀,当时他三十五岁,被葬在宣城。

    他的儿子刘玄明,官至辅国将军,南彭城东莞二郡太守。

    后被废,迁移到新安郡歙县安置,后废帝即位时,被允许回到京城,顺帝升明二年(478)死,时年二十八岁,没有儿子。

    武昌王刘浑传武昌王刘浑字休渊,是宋文帝的第十个儿子。

    元嘉二十四年(447)刘浑九岁,被封为汝阳王享受二千户的租税待遇。

    当后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魏人南侵,破坏了汝阳郡,改换刘浑当武昌王。

    他小时凶恶变态,曾经从石头城出外游玩,怨恨身边的人,便抽出防身的刀子砍人。

    刘邵杀文帝时,让他当中书令,送文帝下葬时,他露着身子,光着脑袋,到散骑府去游戏。

    挽弓拉箭射通直郎周朗,射中他的枕头,作为戏乐,世祖当上皇帝,他被授予征虏将军,南彭城东海二郡太守,出外镇守京口城。

    孝建元年(454)他升官使持节、兼管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的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将军照旧,刘浑到镇任上,叫身边的人写檄文,自称楚王,称年号为永光元年,设置朝廷百官,作为游戏,他的长史王翼之弄到他的手迹证据,一同封存送给孝武帝,孝武派有关部门上奏免除他的官职,让他当平民,送给太常府,除去他的皇室国戚资格,再输送始安郡监狱,孝武帝派员外散骑侍郎戴明宝质问他:“我和你内则亲生兄弟,外则是君臣关系,派你到西边任职,作为国家磐石般的卫护者,怎么发展到图谋我?你的文告檄文手迹,明明白白,你不忠诚不道义竟到这等地步,岂知老天爷保佑善人,你的丑恶的企图难以实现,如果你的计划成功,天下还会有什么人被你宽容?过去的事情不算很遥远,足以作为教训,再加上近年来祸难降临,并不是外人制造的,但应该不断自勉精诚团结,以便长保我国的七百年的统治。

    你却忽然做出这等事情,确实令人痛心。

    虽然国家有法典,我怎么忍心对你处以极刑,你好好安养吧,争取活到赤松子、王子吞那样高寿吧。”逼迫他自杀。

    死后被埋葬在襄阳,当时只十七岁,大明四年(460),被允许回来葬在他的母亲江太妃旁边。

    太宗即位,被追封为武昌县侯。

    王翼之字季弼,琅王牙临沂人,晋黄门侍郎王徽之的孙子,官至御史中丞,会稽太守,广州刺史,死时被谥为肃子。

    豫章王刘子尚传豫章王刘子尚字孝师,是孝武帝的第二个儿子。

    孝建三年(456),他六岁,被封为西阳王,享受二千户租税待遇,同时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

    当年,迁扬州刺史,大明二年(458),加官抚军将军,三年(459),分出浙江西部建立京城畿区。

    以浙江东部作为扬州管辖对象。

    任命子尚为都督扬州、江州的鄱阳晋安建安三郡诸军事,扬州刺史、将军照旧,赏赐鼓吹一套。

    五年(461),他被改封豫章王,食邑如旧,同时兼领会稽太守。

    七年(463),加官使持节,晋号车骑将军。

    当年,又加上散骑常侍。

    在本官基础上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当时东方大旱,鄞县有很多空田,孝武叫子尚上书奏请勉励鄞县农民耕地。

    又建立两所学校,招收学生。

    设置儒林祭酒一人,学生们对这个官员必须师法和尊敬,这职位和二州的治中同级;文学祭酒一人,和西曹官职一样高,劝学从事官二人,和祭酒从事同待遇,前废帝即位,废除京城畿区,恢复旧制,调子尚为都督扬州、南豫州二州诸军事,兼任尚书令,解除都督东扬州职务,其余官职照旧。

    以前孝建年间,孝武因为子尚是太子的同母兄弟,所以对他很关心。

    后来新安王刘子鸾因为他母亲被宠幸得孝武喜爱,子尚的恩宠稍稍退了一些。

    刘子尚长大之后,才能品德都很低劣,凶狠邪恶得颇像废帝。

    太宗杀废帝后,假称太皇后的意思下诏书说:“刘子尚愚顽凶恶到了极点,行为天理不容;楚玉淫乱放纵,和禽兽一般。

    都可以在家中赏赐自杀。”刘子尚当时只十六岁。

    楚玉,即山阳公主。

    废帝改封她为会稽郡长公主,享收二千户税收待遇。

    赏赐鼓吹一套,再加班剑二十人,还未接受,废帝便被杀了。

    楚玉平时放荡淫乱。

    因为尚书吏部郎褚渊外貌英俊,请求伺候她十天,废帝同意了。

    褚渊虽然接受皇帝命令。

    但是宁死也不肯沾楚玉的一点边,楚玉仍没有办法。

    松滋侯刘子房传松滋侯刘子房字孝良,是孝武帝的第六个儿子。

    大明四年(460),他五岁,被封寻阳王,享受二千户租税待遇,同时当冠军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大明五年(461)迁任徐州刺史、将军、太守照旧,大明六年(462),改任宣城太守,大明七年(463),晋位右将军,免去宣城太守职务。

    其余照旧,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免除东扬州刺史,子房在本官之上当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太宗即位,改督为都督,刘子房晋号安东将军,太守照旧,又被调为抚军将军,兼领太常。

    长史孔觊不接受命令,起兵造反,响应晋安王刘子勋。

    刘子勋自称皇帝时,尊进刘子房位号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三吴、晋陵都接受孔凯的命令。

    太宗派卫将军巴陵王刘休若率诸将吴喜东向出击,每战必胜,逐个平定,上虞县令王晏起兵杀了孔凯,逮捕刘子房,送回京城,明帝原谅了他,贬他当松滋县侯,享受一千户的租税待遇。

    司徒建安王休仁认为刘子房兄弟终究是心头大患,劝明帝除掉他们。

    于是明帝下了一道诏书说:“意外的灾祸,从古以来常有的。

    感情终究是要屈从于法律,圣贤也必须服从这个真理,我扫除凶逆平定祸乱,皇室大业再次振兴,深思国家大业,勉力担当重任,认为弘扬政治,应尽量和睦亲情,但是小人在其中煽动,妄图谋反,从西面背叛朝廷,从东方进犯朝廷之时,京城的一些凶恶人物,暗中勾结路休之兄弟,专门出谋划策,企图制造祸乱,叫舍人严龙窥探宫殿,以为羽林军外出讨伐叛乱,一定没有防卫军队,想寻找机会,突袭皇宫,刘礻氏则在他的藩镇,准备援助他们,勾结北方敌人,引诱魏兵到淮河南边,最近休范过江,刘礻氏想抗拒他,幸好仗着国家的大福,奸佞邪恶之人的图谋没有得逞。

    阴谋反而暴露,本应依法惩罚,但因灾祸未平,免强宽饶他们,现在国家太平,应该辨别忠诚和奸邪,因为涓涓细流可变长河,小小火星可变大火,所以应该防微杜渐,把他们交给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松滋侯刘子房等陷身奸党,和叛乱同类,终于和他的签帅等小人,暗中勾结南边叛党,连结刘礻氏等,回来图谋危害我,他们罪行明白,法律上不应原谅,但毕竟是子侄,确实不忍惩处,可以废他当庶人,迁移远郡。”这时被杀掉,子房当时只十一岁。

    路休之等人因为崇宪太后死了,料想自己将来不能立身,所以不安得很,刘礻氏在南兖州,有造反之心。

    严龙在太祖元嘉年间,已当了中书舍人、南台御史,后又当舍人,很被信任,在景和泰始初年,官至越骑校尉、右军将军,明帝认为他们心怀恶意,所以一并杀了他们。

    永嘉王刘子仁传永嘉王刘子仁字孝和,孝武帝的第九个儿子。

    大明五年(461),他五岁,任官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封永嘉王,享受二千户租税待遇,同时迁任东中郎将,吴郡太守。

    大明六年(462),加官征虏将军。

    兼领卫尉,丹阳尹照旧。

    不久出外当左将军,南兖州刺史。

    景和元年(465)迁至徐州刺史,将军照旧,泰始元年(465),又迁官中军将军,兼领太常还未拜官,迁护军将军,四方叛乱平定后,让他当使持节,都督湘州、广州、交州三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湘州刺史。

    太宗派主书赵扶公给刘子仁宣告圣旨说:“你们一家门户不正,几乎丧失国家,老天爷不想灭亡宋国,皇天大命落到我的身上。

    上游诸王迷误勾结,四面造反,如果不是我修养道德君临天下,三位先祖的大业,必然全部毁灭。

    你们便会沦落异族手上,我们兄弟当年近二十人,一个个相互离世,活着的不多。

    只有司徒年龄较大,他的高尚品德使他能做宰相,皇室门户可以依靠的,只有我和司徒二人而已,还不能满足百姓的心愿。

    其余诸亲王也不能当辅弼的宰相,我只有太子一人,年龄又小,桂阳王、巴陵王都没有小孩,正是依靠你们兄弟,相互援助,增强皇室力量。

    为的是使天下人不敢觊觎王室的大位。

    你们才十多岁,知道一点礼节,其余小孩子,几乎免不了被人轻视欺压。

    如果不是我当皇帝。

    刘氏今天便没办法。

    你的众兄弟还小,被众小人的逼迫所耽误,竟然和百姓四处图谋亲人,在你的心里,应该惭愧。

    现今四海安宁,大恩施行,现在把你安置在湘州。

    你年龄慢慢长大,一定会知道好坏。

    应该时时检讨自己,忠心敬奉朝廷。

    爵禄官位自然和年龄同升进。

    我看待你们像对待自己儿子一般,百姓尽知,你们应该知道好歹,常常回想我的意思。”当时建安王刘体仁南向讨伐叛逆还未回来。

    后来告诉明帝,认为留着他们对国家不利,应该早早处置他们。

    子仁还未拜官,被赐自杀,当时刘子仁只十岁。

    刘秀之传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县人,是司徒刘穆之的堂兄的儿子。

    他家先辈一直住在京口。

    他祖父刘爽,官至尚书都官郎,山阳县令。

    父亲刘仲道,高祖在京城时,让他补任建武参军,和孟昶共同留守京都,事定之后,被用为余姚县令,死于任上。

    刘秀之父亲早死,家庭贫困,他却非常有志气有道德。

    十多岁时,和一群孩子在江边小洲游戏,忽然有大蛇游来,势头很吓人,小孩们无不仓惶惊叫,刘秀之独自镇定不动,别人很惊异他的胆量。

    东海人何承天一贯器重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刘秀之的哥哥刘钦之当朱龄石的右军参军,跟随朱龄石一起战死。

    刘秀之非常悲痛,不参加宴会有十多年。

    景平二年(424)被调任驸马都尉,奉朝请,因家庭贫困,请求当广陵郡丞,结果被任为江夏王刘义恭的平北将军、彭城王刘义康的行参军,再出外当无锡阳羡乌程县令,都获得了能干的称誉。

    元嘉十六年(439),他迁建康县令,被调尚书中兵郎,再当建康县令。

    刘秀之性格谨细严密。

    善于探明微小的罪行或企图。

    很有干练的名声。

    吏部尚书沈演之多次在文帝面前称道他。

    孝武帝镇守襄阳,让他当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

    襄阳有六门堰,过去有良田几千顷。

    六门堰长久失修,败坏得很厉害,公家私人却没有什么收入。

    世祖派刘秀之修复六门堰,雍州此后常常大丰收。

    他改任广平太守。

    元嘉二十五年(448),被调为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州刺史。

    当时汉川发生饥荒,人民没有收入,境内骚乱得很。

    刘秀之善于管理,过节俭的生活,作人民的榜样。

    过去汉川人全都用绢布作为货币,秀之限令用铜金银作钱用。

    百姓到现在还蒙受他的恩惠。

    元嘉二十七年(450),宋国大规模北伐。

    朝廷派辅国将军杨文德,巴西、梓潼二郡守刘弘宗接受刘秀之指挥骚扰..陇地区。

    刘秀之派建武将军锡千秋带二千人向子午后南谷口开进,本府司马竺宗之带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前进,威远将军梁寻带一千人向斜谷南口前进。

    氐人杨高叛乱,刘秀之讨伐他们,将杨高兄弟斩首。

    刘邵杀文帝自称皇帝。

    刘秀之闻讯,当天便起兵,请求率领部队前赴襄阳,司空南谯王刘义宣不许。

    事平之后,迁官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

    他分下俸禄二百八十万,留付梁州镇守的军队。

    此外,一丝不取。

    梁、益二州境内很富饶。

    前后到任的刺史,无不经营聚敛。

    多的达到万两黄金收入。

    他们所带的宾客都是京城的贫寒士人,出外当郡县长官,都以搜括钱财为主要目的。

    刘秀之管理政务严明而廉洁,以身作则,远近人民无不安宁,都非常敬爱他。

    南谯王刘义宣占据荆州造反,他派参军王曜从刘秀之那里征调兵员,刘秀之当天便杀王曜,整装待发。

    刘秀之派中兵参军韦山松带一万多人袭击江陵。

    韦山松只一个回合,便砍下了席天生的脑袋。

    前进到江陵,被鲁秀击败。

    韦山松被杀,当年,刘秀之晋号征虏将军,改督任为监任,持节,刺史照旧。

    因为起义兵的功劳,被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

    第二年,迁官监郢州诸军事,郢州刺史,将军照旧。

    他没有上任。

    大明元年(457),刘秀之被调为右卫将军。

    第二年迁官丹阳尹。

    从前,刘秀之堂叔刘穆之当丹阳尹时,和他的兄弟子侄们在厅堂上宴会,刘秀之也参加了。

    厅堂大柱上有一个窟窿,刘穆之对他的子侄兄弟和刘秀之说:“你们试试用板栗远远地瞄准这个柱子,如果有哪个能掷进这个窟窿,将来必定当此郡长官。”穆之的几个儿子都没有掷中,只有刘秀之一个人击中那个窟窿。

    此时,官府经常买百姓的东西,但不给钱,百姓满口怨言。

    刘秀之认为这是应该改正的行为,向皇帝陈述得很恳切。

    孝武虽然当场接受了。

    但他的话,并未实行。

    广陵王刘诞造反,刘秀之进入皇城的东城主动防守。

    当年迁官尚书右仆射。

    大明四年(460),朝廷修改法令,在百姓杀官长这一条上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如果遇到大赦应该冲军远方,刘秀之认为:法令虽然没有明确人民杀害长官的条款,遇到大赦就只冲军,这便等于和轻易杀人无麻烦没有区别,人民尊重官员,把他们看成父母,亲自害死长官,纵然遇到大赦,仍应永远关在尚方营或判处他的死刑。

    他的家人被充为军队仆人。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第二年(461)兼官太子右卫帅,大明五年(461),雍州刺史武陵王刘休茂造反,被当地百姓杀死,朝廷派刘秀之以现任官慰劳雍州人民,对这个事件中的好人坏人进行甄别,他顺利完成任务,回到京城,再出外当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随二郡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慰,雍州刺史。

    孝武帝坐车到新亭送别刘秀之赴任,想调他当左仆射,这事还未实行,八年(464),他便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

    孝武帝非常痛惜他的逝世,下诏书哀悼说:“刘秀之见识深远,器局忠正,才能超群,忠诚素著,无论在朝在外,都政绩斐然,当年叛军造制祸乱,他在万里之外便率先抵抗,到了在朝为官,赞助国家,计谋如泉涌、威望服人,被朝中民间人士共同钦佩,汉南地区法令繁杂,人民痛苦,迫切希望有好的官员莅临,后来朝廷暂时放他赴西方任职,出外不长时间,西边地区人民便深深地爱戴他,我仔细回想古代的贤能之士的行为,以及回忆他的前前后后,可说他心地善良、忠义感人,没有多少人能达到这境界的。

    目前朝廷正需要他的补裨,国家需要他的辅助,却突然逝世,我深感悲痛,他活着时没有享受到最崇高的荣誉,死后应该受到大力地褒扬,况且他一贯生活俭朴,克己复礼,封赏不重。

    想到这些,我感到深深地悲哀,也更增加我的遗憾。

    可以追认他为侍中、司徒、持节、都督、刺史,校尉照旧。

    并且增加封邑一千户,谥号为忠诚公。”刘秀之为人坦率,风格平易,不注重风度,但忠诚而坚韧,干练而卓越,孝武因为他当官时廉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赐给他家二十万钱,布三百匹。

    他的儿子景远继承他。

    官职做到前军将军,景远死后,他儿子刘俊继承,齐国建立,他的封国被取消。

    刘秀之的弟弟刘粹之,官职做到晋陵太守。

    顾琛传顾琛字弘玮,是吴郡吴县人,曾祖顾和,是晋朝的司空,祖父顾谦之,父亲顾忄炎,都做过司徒左西掾。

    顾琛为人严谨而坚定,不喜欢浮华的东西,最先官职是州中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少帝景平年中,太皇太后逝世,任大匠丞,后又任彭城王义康右军骠骑参军、晋陵县令、司徒参军、尚书库部郎、本郡中正。

    元嘉七年(430),太祖派到彦之进攻魏国黄河以南大败,把所有的武器都丢了,武器仓库因此很空,之后太祖曾举行宴会,正好有外国投诚的人在座,文帝突然问顾琛:“兵器库中还有多少件武器?”顾琛答道:“有十万件武器。”顾琛知武器库的武器过去一向隐秘,外人不知多少。

    文帝既发了问,后悔说错了话。

    等听到顾琛的对答,便非常高兴了。

    尚书省和各寺部有规定,八座以下的门生跟随入见的各有等级,不能轻易携带他人,顾琛让同宗族人顾硕头寄名在尚书张茂度门下,顾琛因此和顾硕头在同一个宴席上坐侍。

    第二年,他因此事被贬到外边去,并且中正职务也被免除,凡是尚书任职的人,有大罪便被免官、有小过则被贬出,被遣出的人一百天内没有人代替的话,允许复职。

    顾琛仍然被彭城王刘义康邀请,被任为司徒录事参军和山阴县令,再正式当司徒录事,迁官少府长。

    十五年(438)出外当义兴太守。

    当初义康邀请顾琛进入府中,希望顾琛做他的心腹,顾琛因为不能顺刘义康的意,所以不久便被排挤到外面,十七年(440),转任东阳太守,文帝希望他防守彭城王刘义康,顾琛坚决辞去此职,辜负了文帝的意思,于是被免官回家,有几年时间。

    二十七年(450),魏人南侵到瓜步,朝廷暂时让顾琛兼建威将军。

    不久他被调为东海王刘..冠军司马,代管会稽郡事务,随王刘诞代替刘..,顾琛再当刘诞的安东司马。

    元凶刘邵杀文帝自立,分出会稽等五郡设置会州,让刘诞当刺史,同时让顾琛当会稽太守。

    顾加官五兵将军,允许设置郡官,刘诞起义反刘邵,给顾琛加官冠军将军。

    刘邵被消灭后,他迁吴兴太守。

    孝建元年(454),被调任五兵尚书,还未就任,再被用为宁朔将军、吴郡太守,因为起义时拥戴的功劳,被封为永新县五等侯。

    大明元年(457)吴县县令张凯因为在母亲去世时期不守礼节,被逮抓到廷尉,钱塘县令沈文秀因为判案错误,应该受到弹劾。

    顾琛在众人面前说:“张凯被弹劾,开始时曾多次说明他的情况。”又说:“我要上奏留沈文秀在县令任上。”世祖听说这话大怒。

    以为顾琛把罪过归于皇上,便把他的官职免去。

    因为顾琛的母亲年老,仍然让他呆在家里。

    顾琛和前西阳太守张牧都是司空竟陵王刘诞的老部下。

    刘诞待顾琛等人一向不薄。

    三年(459),刘诞占据广陵城造反,派他的手下陆延稔带着书信任命顾琛为征南将军,张牧为安南将军,顾琛之子、前尚书郎顾宝素为谘议参军,宝素之弟前司空参军宝先当从事中郎,张牧的哥哥前吴郡丞张洛为冠军将军,张牧堂弟前司空主簿张晏为谘议参军。

    当时世祖认为顾琛一向与刘诞的结交很深,大概也有反心,便派人叫吴郡太守王昙生杀掉顾琛父子。

    恰遇陆延稔先到,顾琛等人便先抓住陆延稔并将他斩首。

    派两个儿子送陆延稔的人头密告世祖说:“刘诞发疯,竟敢造反,当世人士,无不震惊,我们蒙受国家的大恩,特别感到愤恨。

    忽然在本月二十四日得到刘诞的书信,想邀请我们参加,我们便马上抓住他的伪使者,并得到刘延稔,抚军长史沈怀文,扬州别驾孔道存,抚军中兵参军孔..,前司兵参军孔桓之,前司空主簿张晏的书信,都一同列上献给本郡太守王昙生。

    我今日马上亲赴京师投身皇上。

    我母亲年老,我自己亲自奉养,这里派儿子宝素、宝先绑住自己到皇宫门前谢罪。”世祖派的杀顾琛的使者当日也到了,顾琛勉强免除祸患。

    世祖肯定了顾琛,叫他出来做官。

    让他当西阳王刘子尚抚军司马,张牧当抚军中兵参军。

    顾琛之母孔老夫人,当时有一百多岁。

    晋安帝隆安初年琅王牙王司马德文在吴郡造反,让他女儿当贞烈将军,他女儿全部让女人当部属,让孔夫人当司马,到孙恩动乱之后,东方饥荒,人们流离失所,发生了吃人的事。

    孔氏散发家中粮食救济乡亲,活下来的人很多。

    人们生儿子,儿子都以孔为名。

    顾琛仍然当吴兴太守。

    第二年,因本郡很多百姓偷盗和制造货币,他被免官。

    六年(462),他出任大司农,都官尚书和新安王刘子鸾的中郎司马,东海太守,代管南徐州事务,又在本府转官抚军司马、太守照旧。

    前废帝做皇帝,他再当吴郡太守。

    太宗泰始初年,他和四方同时反叛朝廷,最后失败了。

    携带母亲跑到会稽,官军一到便前去投降。

    宝素和顾琛失去联系,便自杀了。

    顾琛因为母亲去世,守礼三年后,又出来做员外常侍、中散大夫。

    后废帝元徽三年(475)逝世,当时他八十八岁。

    宝先大明中当尚书礼部郎。

    之前,顾琛被左丞荀万秋弹劾,到宝先做郎官时,万秋仍然在职,顾宝先陈述自己不应参拜荀万秋,世祖下诏书说:“弹劾错误纠正缺点,是法官的职务,如果不属实,弹劾者自然应该改正;而弹劾别人无论轻重,往往导致私交断绝。

    这种风气不应该有,有关人员应明确这方面的法令。

    宝先大概依据常情,不值得追究。”以前,宋国江东人做了大官的有会稽孔季恭,季恭的儿子孔灵符,吴兴丘渊之和顾琛,他们说的方言不变。

    渊之字思玄,吴兴乌程人。

    太祖跟随高祖北伐时,他留驻彭城,当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渊之当长史。

    太祖做皇帝,因为老关系而做了大官,侍中、都官、尚书、吴郡太守,在太常任上去世,后被追认为光禄大夫。

    顾觊之传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县人。

    高祖顾谦字公让,是晋代平原内史陆机的姐夫。

    祖父顾崇,官至大司农。

    父亲顾黄老,官至司徒左西掾。

    顾觊之最开始做吴郡主簿,谢晦任荆州刺史时,让顾觊之当他的南蛮功曹,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

    谢晦欣赏他的朴素而高雅的风度,对他倍加重视。

    王弘请顾觊之当扬州主簿,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和盐官令,再当衡阳王刘义季右军主簿、尚书都官郎,护军司马。

    当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当权,殷景仁和刘湛的矛盾已显露,顾觊之不想和殷景仁过多接触,于是以脚病的借口辞官回家。

    在家时每天晚上常在床上走来走去,家里其他人都非常惊异,但不知他为什么这样。

    后来刘义康被贬谪和废去官爵,朝廷中很多人因为受牵连而遭到惩罚。

    而顾觊之却再当东迁县令和山阴县令。

    山阴县有百姓三万户,是海内大县,前后到任的长官,即使日夜不停地奔波,事情仍然处理不好。

    顾觊之用简单的办法对付繁杂的问题,县里因此没什么麻烦,他白天把县衙门门帘放下来,门外寂寞无声。

    在宋朝建国以来的所有山阴政务中,这时的事务最少而政绩最突出,没有第二个人能赶上。

    接着顾觊之回京城当扬州治中从事史,然后是庐陵王刘诞、庐陵王刘绍北中郎左军司马、扬州别驾从事史,尚书吏部郎。

    在宋文帝主持的座谈酒会上评论江南人物,谈到顾荣时,袁淑对顾觊之说:“你们南方人胆小怕事,怎么能对付谋反的事。”顾觊之严肃回答:“您怎么能因您的忠诚道义而讽刺别人。”袁淑顿时面带惭愧之色。

    元凶刘邵杀文帝自立为皇帝。

    朝廷人物无不迁官,只有顾觊之没有变动。

    孝武帝当了皇帝,顾觊之升为御史中丞。

    孝建元年(454),外出当义阳王刘昶东中郎长史、宁朔将军,且代管会稽郡事务。

    不久又调为右卫将军,兼领本郡中正。

    第二年,出外当湘州刺史,他善于管理老百姓,政绩斐然。

    大明元年(457),调为度支尚书,兼任本州中正。

    大明二年,转任吏部尚书,大明四年,顾觊之要辞官退休,皇帝没有同意。

    当时沛郡相县人唐赐到邻村人朱起的母亲彭氏家里喝酒,回来便病了,吐下蛊虫十多条。

    死前对他的妻子张氏说:他死后要把他的肚子剖开弄清病的原因。

    之后张氏亲手剖开她丈夫的肚子察看,唐赐的五脏都弄成了碎片。

    沛郡相县的官员认为张氏竟做出剖开丈夫的肚子的事情,唐赐的儿子唐副又不阻拦,因为这事发生在大赦之前,法官们不能判决。

    当时法律规定:伤害死人,判徒刑四年;妻子伤害丈夫,判徒刑五年;儿子不孝顺父母,判死刑,都不符合本案的条例。

    三公郎刘勰认为:“唐赐的妻子悲痛地按丈夫的话去做,他的儿子懂得逊让也懂得大理,细细体会这事的前后,他们没有伤害丈夫和父亲的动机,我认为应该原谅。”顾觊之认为:“法律规定移动路头的尸体,也属不合法,况且是自己的妻子儿女,竟然忍心做一般人所不敢做的事情,对他们不应顾及小的情面,应该按照法律处理,判定唐副的罪行是不孝,张氏是犯法。”诏书同意顾觊之的判决。

    接着顾觊之升任左军将军,出外当吴郡太守。

    大明八年(464),再当吏部尚书,加官给事中,还未就任,孝武帝想让顾觊之当会稽郡太守,没有实行,仍是当吴郡太守。

    当时恩幸大臣戴法兴权力几乎盖过了皇帝,而顾觊之并没有屈从他。

    左光禄大夫蔡兴宗和顾觊之关系很好,觉得顾觊之的性格太过严峻。

    顾觊之说:“三国时辛毗曾说过:孙资、刘放不过叫我做不成三公而已。”孝武帝去世时,戴法兴便让顾觊之当光禄大夫,加赏金章紫绶。

    明帝太始初年,四方各镇同时反叛。

    顾觊之家在寻阳,寻阳王刘子房给顾觊之授予爵位名号,顾觊之拒绝了,说:“礼规定年到六十不穿军装,只因精力衰退,不再能习惯军事生活。

    况且我年将八十,余年不多,在家里等死而已,我不敢接受您的任命。”孔觊等人不能说服他。

    当时全国同时造反,几乎没有哪个人不受影响。

    只有顾觊之立场坚正纯贞,叛逆一个也不支持。

    明帝非常赞赏他。

    东方平定后,让他当左将军,吴郡太守,加官散骑常侍。

    泰始二年(466),再当湘州刺史,常侍照旧。

    泰始三年(467)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死后被追赠为镇军将军,常侍、刺史照旧。

    谥号称为简子。

    顾觊之家庭和睦平静,深为本州本乡所称道。

    他的五个儿子顾约、顾缉、顾绰、顾镇、顾绲。

    顾绰的家财非常多,乡亲父老亲戚子弟很多人欠他的债,顾觊之每每劝他不要这样作,但没有效果。

    在顾觊之第二次当吴郡太守时,顾觊之骗他的儿子顾绰说:“我经常不许你放债,细细想一想,贫穷也确实不是滋味,和你有关的乡亲中还有几多人的债没有还清?趁我在太守任上,为你讨回债务。

    等我退休了就讨不回来了。

    那些债券在哪里!”顾绰大喜,把他的所有一大柜债券送给顾觊之,顾觊之将这些债券全部烧掉,并且告诉乡亲们:“凡是欠我家老三的债务,都不需要偿还,所有的债券文约我全部烧掉了。”顾绰悔恨哀叹了一整天。

    顾觊之常常觉得人生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是个人的智慧能力可改变的。

    只能恭谨做人,遵循道德、信仰天命、顺从运气,但是愚蠢的人不明白这道理,胡乱地祈求幸运,只不过徒劳而已,甚至会败坏真正的大道,对于成败得失没有帮助。

    于是把他的这些想法告诉他的弟弟的儿子顾愿,叫他写了一篇文章《定命论》,文章是这样写的:“孔子说:‘大道将要实行,是命中注定的,大道将要败乱,也是命中注定的。

    ’左丘明也说:‘老天爷支持的不能被破坏,老天爷反对的不能被维持。

    ’子夏也说:‘死亡和生存都是命中注定的,富有和高贵都是由老天爷支配的。

    ’孟子则以为他不能遇到鲁国国君也是命中注定的。

    从这里看来,命运的亨通或蹇涩,生命的上下波动,人生的聚合分离,都是命中注定的。

    司马迁、刘向、扬雄、班固等人著书立说,都把命运当成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世人谈到这个问题时,往往有不同看法,这里我试着谈谈我的看法:“人生承受天地的气息,有清和浊两种来源,人的命运承受天地的运行规律,有圆满和不足的差异。

    所以有不同的心肠,有不同的相貌,因为人的运气不同,所以有邪恶正直、昏聩贤明的差别,有幸福光荣和不幸耻辱的变化。

    所有这一切便是在万古之前便已注定的,是在千年之外便已具备的,命运之神无论在哪里都是会发生这种作用的。

    即使连卜筮相术之类的小技术,巫婆跳大神之类的下九流方法,也能够预测生死存亡和成功失败。

    祸害和幸福将实现的地方,贤明的人也不能不受影响;吉祥和凶恶所显示的时候,即使是权力和防卫措施也不能阻挡。

    比如夏朝皇宫中长的野草,并不是靠抛弃残忍不仁的政策便能改变的;汉代朝臣们把盐铁大权集中到朝廷,并不能免除百姓的饥饿死亡。

    虽然世上善良和邪恶说得非常清晰,但是其中的善恶报应并不总是应验的。

    忠诚受赏,叛逆受罚这种公理,结果并不总是如此。

    有人智盖天地,却遭致坎坷不遇的结局,精通万物之理,却像孔子那样东西奔波,不遇明君。

    坚守信用积累道德,却长期地处于饥饿之中。

    力行仁义,却遭致短命的结局。

    为什么呢?按照世俗的大道理说,遵循道德的人应该得到好的报应,但事实并非如此,看来即使是圣人,对此仍然是没有办法的。

    况且是平庸浅薄的人、愚昧无知之辈,却想殚精竭虑去趋利避害,细心地考察人情世态去了解人的亨通贫富,这只会招致更大的谬误,带来更大的疑惑。

    所以通达情理的君子,只不过让他们的思虑保持平和,让他们的心神保持安静,不顺从流俗获取名誉,不阿附世人获取富贵。

    如果了解这些,自满自足,至于光荣耻辱,长寿短命,是不必计较的。

    “有人问道:《尚书》曾说过明白大道理会带来幸福和吉祥。

    《易经》称说保守信用能得神灵的保佑。

    上古的贤人认为趋利避害便不会沉沦,会骑马的人在旷野中任意驰骋,明珠在昏暗的地方便会显眼,坚实的蟠木总是最先被人选中。

    所以子罕、乐氏因为喜好施恩而长命百岁,景王和惠公因为积累道德而延长寿命,彭祖、窦仙人因为会养生而长达数百岁,盈和忌因为沉浸于酗酒之中而过早死亡,陈平、张良因为智谋而做了丞相,严助、辛庆忌因为多才而位至三公。

    至于古书中载着的作恶多端、叛逆不忠的都招致了灭亡的结果,这是很明白的。

    其他如神仙传中说的,天竺国佛学书籍中所载的,有些事虽然难以验证,有些道理还不容易说明,但是善恶报应的例子,仍然和这些是一致的。

    “本人回答:你可算是照本宣科,照理驳辩。

    关于养生长寿,难道不是好运气所带来的吗?碰到坏的运气,实际上也是自己的凶恶带来的。

    至于施恩积德、长命不死,追究它们的根本原因,哪一个不是命中注定,反复考虑你的意思,研究前人的论述,你确实启发了我的思维。

    但我并不觉得我们中间有什么差别。

    人们秉受先天命运,相差很远,叛逆忠顺吉凶祸福,有它们不同的原因。

    细细一想,吃胡椒并不是养生的方法,吞下刀剑难道是保人性命的途径。

    如果该当此人长命,便能让他枯骨长肉而继续活下去。

    但是有人每日吃着山珍海味,有时却身患疾病。

    深山沟涧之中的人是不会招致皇上的荣宠的,穷谷远山也远离富贵荣华。

    如果运气好的话,老树能生新叶,老人能变成少年,但是终年在书案中探索,往往导致一生的湮没无闻。

    至于公孙侨、柳下跖横行霸道而长命百岁,曾子、原宪则守道而贫穷不堪。

    商汤、周文王在位长久,夏桀王、昌邑王则后嗣绝灭。

    祸福和吉凶的报应,是这样的反复无常。

    毕万保住性命,宓贱却丢掉脑袋,梁野说的话,不是荒谬的吗?谷水之南鲁国之北,那里的人宁愿短命而快乐生活,彭祖、窦翁,又用的什么方法而如此长生,晋平公、赵敬侯荒淫无度而不死,汉皇、魏相为什么修德反而不能长寿,善恶报应如此不公平,正义公理在哪里?舜帝早年在雷滨之畔耕田而不能奋进,只好压抑理想、安于平庸,在棘津则无意立功而功高盖世,樊生有冲天的理想大志,只能写下扬善的文章,华子高明广大,却留下了惩恶的巨大功绩。

    这都是陆机所说的‘同流游泳却回到不同的地方。

    ’反过来说,便叫殊途同归,也有很多例子。

    在大道理上容易说,但实际上并不如此。

    当年东西二都繁华之时,四边无事之际,一切的光荣都集中在贵宠之家,幸福都在权贵之门,难道他们都像张良、陈平那样谋略盖世吗?从这些事看来,这些人只不过借助先人的光荣挥洒自如。

    有才的人却被压制而默默无闻。

    命运的差别如此的大,可见这都是先天注定的。

    严助、辛庆忌之徒急功冒进,却远避罪过而显示高明,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啊。

    至于神仙高士传中所叙述的,更是显明易见,齐国推重功劳而强大,燕国谨守先王之道却弱小,也不能按此道理来说,李广英勇善战却坎坷不遇,董贤美貌无能却贵压三公,这效验又从何说明呢?王子乔、赤松子之徒做神仙居在天际自由飞翔,伯夷列子之徒,乘风而行,和阴阳同升同降,也是命中注定的,这也是老天爷特别地垂青他们。

    天竺国的佛学文章、中华本土的方策,都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今生的结果都是前生种下的因子。

    贫穷和富有都是必然的,寿长和短命一点也不逾越规定,所有这些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

    总之,一切都是命,冥冥之中都已注定,各人终归到各人该去的地方,并不因为他行善或作恶而有丝毫改变,也不是聪明和愚蠢所能影响的。

    至于有所收获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招致损失是不明此理。

    遵循命运便会受赏,违背命运便会遭到惩罚。

    这些人都是因为被眼前的一些琐事遮住了眼睛,这难道不会被那些通达的人所耻笑吗?顾愿字子恭,他的父亲顾渊之,官至散骑侍郎。

    顾愿很好学,在当时即有文名,大明年间被选为秀才,在对策时很使皇帝满意,被任命为著作佐郎和太子舍人。

    早死。

    周朗传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

    祖父周文,官至黄门侍郎。

    父亲周淳。

    宋国建立后做了大官,曾任侍中兼太常,他的哥哥周峤,娶高祖武帝第四个女儿宣城公主。

    周峤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建平王刘宏和庐江王刘..,周峤因为是皇室亲戚而做重要官职。

    元嘉末年,周峤当了吴兴太守,元凶刘邵杀文帝自称皇帝时,隋王刘诞在会稽起义,刘邵任周峤为冠军将军。

    刘诞的檄文接着又到了。

    周峤一向胆小,迷惑犹豫,手足无措,被他府中的司马丘珍孙杀了。

    朝廷体谅他的本意,继续和他家保持婚姻关系。

    周朗在少年时便非常浪漫,风度潇洒,气度不凡,和他哥哥周峤志向不同,周峤非常嫉妒他,周朗最先当南平王刘铄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兼任主簿,因为休假不请示,被免官除名,接着他又当江夏王刘义恭太尉参军,元嘉二十七年(450)春天,朝廷商议派刘义恭出外镇守彭城,作北伐统帅。

    周朗听了这个消息,主动辞职。

    刘义恭出镇彭城,义恭府中主簿羊希跟着义恭一同赴任。

    羊希给周朗写了一封书信并嘲笑他,叫他为义恭出谋划策,周朗回信说:羊先生阁下:正遇着你叫我进取,想不到你才能有如此卓著。

    你的好心好意,确实非常令人感动,丰富的词藻,华丽的句式,用得又何其轻巧。

    我已看了你的信几遍了,心中非常快慰,看你写的信的内容,才知道又遇到你这个知己,我有什么功德,而使你每每这么垂爱于我,我确实为你的好意而高兴得很,然而却担心你将来会在哪儿死掉呢?匈奴人有很长时间存在,汉人生活不安定也很久了。

    中国人谁不满心愤怒,憎恨胡人对中国的威胁,省衣节食希望汉族军队打过去。

    但是从有谋略的人保持沉默,军人压住复仇之心,不许人们论论外国之事的时候以来,已有很多年了。

    当今皇帝具有黄帝尧帝般的才德,宰相们有周公姜尚的贤明,所以勃然大怒,将杀匈奴人祭我们的军旗,同情心大发,想使北方人民免除异族的压迫。

    征集人才的命令早晨发出,宰相们晚上便选用英雄豪杰,调动武艺高强之人。

    本朝历来选用贤人,况且现在这样的非常时期。

    天下人士,不断地磨炼意志,努力练习艺业,想不负平生的志愿,官员们选拔奇才,把他们贡献给皇上。

    但是这些人士却忘了国家的建设,农民安定的大问题;也有的人士因为自己的才德被乡绅所讥讽,或因自己的忠正而使自己受到皇上身边的奸佞的诽谤。

    以致永不能成为朝中大臣,不能成为当地名士,远离国门,埋没于田野之中,几十年以来,难道只一个吗?至于我本身没有什么技能,但出来便遇着明君,不断希望主上为自己升官,年年得到非常好的宠待,却不能调养自己的性格,掩饰自己的好恶,让身边的人喜欢。

    和那些不幸的人士相比,可谓荣华得多,但是和今天的通达之士相比,倒会被他们耻笑。

    但足下却希望我努力进取,叫我献出安边退敌的方略,阁下也太不知我的心理了。

    如果说贤人还未选进,而今天又选进了这么多的贤人,认为人才应该有用武之地,而我又没有什么才能。

    怎么能叫落入大海的马鬃,在卖鱼虾的市场上去鼓动。

    随风飘动的羽毛,在华美的轩窗饰帘上优美地摇摆,它们不能背负渌水(河名),飞越苍天,那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既没有奇谋异术,又没有让皇上高兴,让臣民喜悦的能力,那就更不值得你的欣赏。

    只因我这曾经被惩罚的小官,州府驱使的干部,再去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很清楚是不可能的。

    我虽然疲惫无能,也曾经听说过贤人们的评论,那就更不敢忘记了。

    大凡士人处世有五种类型:第一种以白云作门窗,以山洞作寝室,修理香树,嗅赏桂花,吞食灵芝草,在霜上游走,采摘松果,在雪地中吟赏,仔细地保养肌肤,培精蓄气,注意呼吸,养怡精神,把王侯将相当做土石一般,把膏梁锦玉的生活当成有害的毒药,确实是与天地万物同呼吸,把神仙也当成平庸不足道的东西;第二种的则是竭心尽智,为国家而献计,在云台宫里议论,在未央宫中向皇上献策,指出皇上的不完善的地方,为千万大众作呼声。

    推举坚贞正直的人,黜退奸邪狡猾之徒,到朝廷之上便使礼乐风行,到疆场上便杀敌擒王,使天下统一,四海同心。

    功勋卓著而自己不留名声,国家日益太平而皇上垂拱无为,使诸侯皆俯首称臣,皇上仁恩布于四海。

    第三种则每日饱食之后便上朝朝拜,看到宫门开了便进去,在两宫中间来来往往尽职守礼,口称尧舜汤文武的教训,俯首惶恐,胁肩进策,谈论仁义礼智的大道,慷慨陈词如何治理国家。

    被皇上采纳便不断进取,被否决便全身而退,在家闲居,远离官场,与人断绝往来,忘掉一切忧愁,不管别人赞扬与批评,每口吐故纳新练养气功,讲究饮食而希望长生不老。

    这三大类型,正是志士仁人所表现的几种,但不是我能做到的。

    至于我嘛,侥幸有病痛但不至死,劳役不降到我头上,以蓬蒿为门,杜绝与名人的交情,只顾种田耕地,和官吏不相往来,让床上堆满尘埃,让门前土阶长满青苔,任屋檐上的草木越长越高,池塘上的海草,越来越滋润茂壮。

    在厢房之中,幸好有旧书十箱,厨房角落,储藏陈年老酒几壶;不时弹弹琴,鼓鼓筝,研究药方异术,在傍晚下一盘棋,在月夜看看天星,怡然自得,几乎不落在羲皇帝时人的后面。

    在春天种几亩田,在秋天耕几块菜园,如果没有天灾,便算衣食丰足。

    等待酒喝厌了,国家太平了,便想游一游关中,追迹洛阳和长安故址。

    再游到河北辽东,看看我中原的故疆旧土,凭吊古代先贤们的遗迹,体会他们的当年心态。

    在我青年时代时,便有这些打算,但我的想法也许很奇异鄙陋;而人情喜欢攻击异端,或者因为他人的地位低下而讥笑他的所做所为,或者看到他好的谋划而嫉恨他。

    杨朱在这样的时候,尚且被魏国人嘲讽,况且我辈不具备杨生那样的器识,而世人比魏国国民更加恶毒呢。

    至如说汉武帝谈到李广时,认为他是天下奇才,但知道他的才能不适合那个时代,况且乡党街巷中的人们,厌恶贞洁的正人君子的行为,说正人的举动是奴隶庸人的妄动,大丈夫本来都愿意向皇上表示忠诚,为国家出谋献计,卿相职务是一种没有价值的东西,像李广那样有才的人也不需要封侯,甚至还有被灾难袭击,被奸邪的人诽谤,有奇谋妙计而无法为人所知,为人正直而被冤枉,这些岂有不令人痛心!怎么能不痛心!至于阁下,可以说是头顶日月脚踏苍海,心则自如地控制头和身体,无所不顺无所不到。

    现在再到燕山的黄河那一带去,和周公召公类的人物相处,手握节杖,身穿高官的衣服,在帷幄宴会上高谈阔论,扬起指挥鞭,舞动军令剑,在部队中大声喊叫,每一举动都得到朝廷的奖励,每一计谋必然受到皇上的赞赏。

    怎能不修正自己的行为贡献高明的计策,补充君主的不足,理直气壮,想出战争的处理办法,选择勇敢有为的将领,推荐超群正直的士人,这是阁下应该回报国家的。

    如果做不到这点,便应该披坚执锐,紧紧追随国王左右,保护皇帝的安全,作军队盾牌,加固军营防守,在战斗中奋勇冲杀,使自己牺牲而主上安逸,敌人消灭而我军保全,这也是第二等的报效。

    如果做到这样,那么捉拿匈奴胡人不久便可以实现了。

    而不应默不作声,获取宠遇而无所事事。

    你是有心人,这里我谈出这些心中想法。

    周朗的文辞意趣非常潇洒不羁,大抵都是这样的。

    他再被任命作通直郎。

    世祖当上皇帝,被调为建平王刘宏中军录事参军。

    当时孝武帝要求朝中每个臣子抒发自己的意见。

    周朗又上书说:当年孔子曾经说过:“治理天下好比把它放在手掌心上。”这岂只是大话呢!正确的政策(治),在于人们的运用与否,只是当时的国王们不愿做罢了。

    况且当今世风日下,混乱不堪,再加上国家遭到叛军的困扰,江东碰上空前的浩劫,千里之间,死人如山,万村哭诉。

    而秦汉以来的各种弊端,还在社会上流行,魏晋留下的荒唐现象还在人民中充斥,这样而希望国家安宁,教化超过古代,好比向后走而想到前方,堆积干柴于烈火之上,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

    但皇上天生有孝心,又加上无比善良,对于人民的疾苦,我怎么敢不粗略地陈述。

    凡是治国用什么办法呢?用教育而已。

    现在教育事业已削弱了很长时间,人民不知道向谁学习,犯了错误只用刑罚来对付,这难道是治民的方法吗?想恢复教育工作,应该二十五家选出一个负责的人,一百家中设立一个教师。

    男孩子十三岁到十七岁都叫他们去学习经书;十八岁到二十五岁都叫他们去训练武艺。

    用写字、作文、天文、律令、忠诚、孝顺、仁善、道义等教育他们,教育他们廉洁、谦让、勤劳、恭谨。

    教育他们兵法和谋略,部队的行止、步兵骑兵的训练方法,以及射箭格斗的技巧。

    各地长官每月到学堂,检查他们的进展情况。

    学习经书五年之后有效果的应推荐给司徒府,习武三年后有效的,送他们到“军事部门”,如经过七年而不熟悉经书,经过五年而武艺不足,便再考。

    看他的言论和谋略,看他的心术,行为表现,没有用处的,即使是三公九卿的子弟,也得放归农田,一辈子不许做官。

    至于太学则应搜集各种书籍,编排诸子和历史书籍,使各种书井然有序、一目了然,学习起来不浪费精力。

    教育,即使是凶年荒年也不应荒废的。

    农业,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国家存在的基础。

    这个地方没搞好,那么礼乐便不能运行。

    如果重视它,应该不用黄金银钱,用谷子和布帛作为赏罚的手段。

    但是愚昧的百姓不知道它的功用、献策的人喜欢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淮河以北地区,有一万匹布便可以成为集市,在长江以南,一千斛谷子则可以成为货物,也不用担心有什么不方便的。

    现在应该允许集市到一千钱以下的可以用钱,其余的都用丝绢布匹和大米作交易,其中米布不合格的予以惩罚。

    如果做到这样,那么农田的开垦便会自行发动,人民的物资必然丰富,暗中造钱的人必定减少,人民遇到死亡的事不再发生。

    凡田不属于多水的地方,都种上麦粟。

    土地上凡有肥料营养的地方,都栽上麻苗。

    街头巷尾、屋檐路边必须栽上桑树,庭院园地只种竹子板栗。

    如果这个政策得以实行,凡是做得很好的百姓,则用官爵进行奖励,有关部门也加以赏赐。

    如果田中长满野草,不种树木,便鞭打此人而砍掉其余的树,各地灵活实行不同的罚惩政策。

    收税的方法,应按人口征收,而不应该按财产。

    说什么使富人不增加财富,穷人不减少损失。

    以至让桑树增长一尺,便计算其中的价值,田地增进一亩,便算出值多少钱,房屋不能增添砖瓦,否则便算成财产。

    百姓(其实是贵族)因为这,不敢种树,人们怕开垦新的土地,屋梁被烧,屋脊裸露,也不敢加以修饰。

    怎么能这样禁锢好东西损害人民,禁止人民增加衣服,提倡人们艰苦的生活,以至到达今天这样痛苦的地步。

    当今如果重新重视农业,便必须去除去这些税法。

    凡是治国,不怕威严不能建立,只怕恩惠不能施予。

    不怕土地不广阔,只怕人民不增加。

    自从汉人胡人相互厮杀,中国外国相互斗争以来,消灭一个国家则尸体堆积满城,屠杀一个敌方的将军则尸横遍野,天下留下的人民,大概还不到一半。

    加上刻薄的政策,残酷的刑罚,年年有天灾,岁岁有瘟疫,穷人仅能勉强维持生命,死的人不能埋葬,鳏夫有不愿娶妻子的,生了儿子每每不愿保留。

    另外到边疆戍守时间长久,妻子已老,后嗣不存,私奔生的儿子,却不再收养,这是杀人的道路,每日有几条,增加人口每年没什么计划,如果再经过百来年,难道会全部让草木当这世界的主人吗?这是最令人震惊、悲痛、哭泣的地方。

    法令当然有禁止杀儿子的条目,和早娶的规定,然而人们触犯法律、忍心而这样做的,难道不是生活中有更甚于被惩罚的悲惨境况吗?当今应该每家减轻劳役、每家减免税收、女子到十五不出嫁,家长应受惩处。

    大野鸡羽毛可以作为聘用妻妾的礼物,大块布匹可以作为出嫁的妆奁,如果等到礼物充足才聘娶,有关部门应该加以纠正。

    凡是宫中服务的宫女,必须挑出那些不再出嫁的人,百姓家的奴仆,也应让他们每人都有家室,总之是使天下人不再有一辈子独身的和没有儿子的老人。

    真是俗称的十年养育,这样二十年过去,每户不断的生长新的人口,能出任兵役的人,必然比过去多好几倍。

    另外,逃亡的人骚扰京郊,饥饿的人充满京城,却不为他们作考虑,而任他们迁移无常,所以饥饿和寒冷到来,慈母不能保管儿子,希望这些人不当强盗不当亡命徒,怎么做得到呢?既然先这样对待他们,再用屠杀对付他们,有关法律部门,对他们又何其狠毒。

    况且草树已死,树皮树叶都已枯蒿,这时他们的吃的东西可能都完了。

    冰霜降得很厚,干草房屋瓦缝不易找到,这是他们缺少衣服的时候,到了阳春三月,还有几个人能活?现在从长江以南到处闹饥荒,有饭吃的地方,政府必须督促管理,应该赏赐那些每年能养活五十个流民的人,增加他一级爵位。

    这样的人达到一千家,便可以救活十万人。

    叫其中接受他人救济的人,成为救护者的部属,使救护者供应他们粮食和谷种,以后叫他们全部到淮南去当佃农,凡是公家私家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每年征调他们帮助农民,让崩坏的湖堤全部得到修理,平原陆地都派上用场。

    还根据户口数目建立村社,计算田地多少,设置基层单位,检查人员的进出,监督那些游荡而懒惰的人。

    等待丰收之年,让他们迁移到故乡去。

    淮河以北让他们全部渡江南归,东方流民全部叫他们回到西边。

    所以毒患在身体上,必须先割去缓和的地方,函谷关和渭河那般灵秀地方,已暗然成为荒凉的濯濯童山。

    伊水洛阳一带神圣土地,已长成丰茂的草原。

    这些地方难道不值得思念?何必只关心这样小的一些地方。

    历下泗水流域,献计的人认为胡人已衰落不需退避,但不知我们的困难更甚于胡人。

    如果认为人民迁移以后,胡人必然迁进去,如果他们靠近我们,正是我们希望的。

    胡人如果能南迁,必定不是真正的胡人。

    不过是中原的各种汉族人民,他们正是我国一向希望保护的。

    既然汉人前去居住其间,北方地区必然空虚无人居住。

    他们南迁,徒然耗费财力物力,不久便可以看到淮北地区仍然从我们手中失落,这难道不是再一次受辱吗?叫敌人只调轻快骑兵三千人交替出入,春天来践踏麦苗,秋天来侵踏谷禾,那么我们的水陆运输,必然会重新断绝,对于敌人是不疲劳的,但我们的边防已很困难,不出二年,兵败退归人民逃散。

    这是可以跷足等待的。

    即使胡人消灭,而中原地区必然有继续居住的人群。

    这时不会有奉献土地、率领人民来投奔我国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徐州山东一带终会被夺去,这也是不可不防的。

    况且进攻和防守的方法,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敌人对我们不能攻击。

    近年来我国出师之所以失败,则是背离这一方法的。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用羊来追狼、螃蟹捉老鼠,而我们却让笨重的车、疲弱的士兵和骠壮的骏马、勇悍的胡人相驰逐,不能取得胜利,那是理所当然的。

    西汉中期之所以能进攻匈奴,是因为马匹特别的多,匈奴之所以顺从汉人,也是因为马少的原因。

    既然未来战争不能回避,兵车马匹应该准备。

    现在应该鼓励国人积极养马,养一匹的,免除一人的劳役,三匹的,任用一人做官。

    从此以往,赏赐有规定,边界驿站房屋中的马也不许调动。

    对将帅,人们希望他们不怕死。

    对于能手持长矛大戟侥幸不死,在军务中消耗自己精力的将帅们,他们想得到上司的赏赐,一向希望极大。

    如果更立有扫荡敌人、打败敌人的功勋,这使他们的骄傲更有资本。

    近来的赏赐,人们知道比较优厚,然而听说相当不合标准有怨气的很多。

    垂手而立口中怨言的,往往成群,在一起相互议论而不满足的,往往成队。

    凡是军队的心性,极容易沮丧崩溃,如果一旦有变,那么先前心怀怨恨的人便反而成为敌人了。

    现今应该和他们共享国家财物,府中积蓄也让他们分到一份,离开部队的人应该用钱财遣送他们,对他们厚加宠待,叫他们住居地方的长官对他们给予录用,将领的俸禄还未满数,国家其余的费用应该少用一些,其他的用度不足,也不应予以满足。

    然后用狩猎的礼节教诲他们,用征战击鼓的方法训练他们。

    如果恃勇而冒进的,应该予以黜退,到老了便让他们退休,赏赐的恩惠,遍及他们的后嗣。

    另外沿淮河的堡垒,都应该修复,使烽火台相望,鼓声相互能听到,军队之间相互联系,如果边民请求出兵,应该一律不允许,远方的少数民族前来贡献,只简略地报答一下,告诉他们我国还有很多事,哪里没有国君侍候?必须等待内部政治稳定军力充足之后,再慢慢地观察敌情,准备好步兵骑兵四十万,使国内不受到困难的侵扰,储藏好二十年的粮食,而远方响应我们的地区也不受到侵扰,然后越过淮河,前指黄河,跨据陇右,出击大漠,那时要到哪里都不是随意呢!教化很不敦厚纯朴已到了很差的地步。

    当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尚在而兄弟分家,十户中有七户。

    老百姓父子分居,也八家中有五家的。

    尤其严重的是,对方陷于危险困苦之中却不知道,简直不可胜数。

    应该明确地禁止这些,以改革当今风气,先有在家人中做好事的,便必须奖赏。

    从今以后不改正的,便没收他的一切财产。

    三年为父母守孝,是古今通用的制度。

    因为悲哀是真诚发生的,所以制定外在的规矩,时间一久便成习惯,所以规定很长时间而习惯礼制。

    汉文帝缩短臣民守孝是对的,至于今人的缩短到几天则是荒谬的。

    怎么能叫丧礼衣服一脱下,哀哭之声便结束了。

    朝中佩带玉物,亮开旌旗,是狠心的人做不出的。

    戴着华贵的帽子上朝,不是更成问题了吗?凡是法规有和古代不相同而不合人情的,都不能顺利行事。

    至于败乱礼法而安心过活者往往受到尊宠,为什么对坏的东西这么好而对善的东西如此没兴趣,现今皇上用大孝心作为基础,应该改正这种坏风气。

    朝廷宴会和朝见大臣,应当从自己严肃开始,皇妃干政制度应该逐步加以修正。

    让天下人来侍候一个国君,没有什么担心不能供应的。

    当然皇帝有穿黑衣服的朴素,皇后有穿棉布的简略,也不值得效法。

    况且一件衣服缀满黄金,也不会超过一百两,一年穿的衣服也不过几套,而必须集宝玉几箱子,备好衣服几柜子,难道是每一件都去观赏、每一件都穿的,这其实是为箱子带着宝贝、为柜子穿衣服,徒劳耗费国家的财物,白白地消磨天下资产。

    而皇帝因而日益懈怠政治、妃嫔也因则傲视国人,这是何等无聊的浪费和损害,何等的粗鄙庸俗!以至到了奴婢那样的人,也没有定制,一个婢女要更低级的两个婢女使唤,一个奴仆的家庭,要一大群更低级的奴仆去侍候。

    用黄金雕饰房屋,用锦绣饰帐帘,喝着成瓶的美酒,烧着成串的肉食,不可胜数。

    甚至有驾着群马遨游,手握兵器以驱赶市人,那就更严重了。

    如果法令被执行,赏赐数量小的话,是不会到这地步的。

    开始宫庭制造的用物,宫中是比较朴素的,但市上制造的却是奇异华丽,这种样式便马上传到民间。

    这样则是鼓励人民模仿奢侈,而不是提倡节俭。

    凡是天下治理往往用的是物质,但汉朝治天下的常用的是精神。

    人民的视听是不能欺骗的。

    政治的成功与失败,立刻便有反应。

    所以这些平民之家,制度越来越奢侈。

    商贩家庭,和王族家庭一样打扮,一样华丽。

    长工的衣着,和皇后妃嫔一样华丽。

    一个袖子的衣料,足足做成两个袖子。

    一个裤脚的长度,可以裁成两个裤脚。

    看见人们的坐车坐骑辨不清是贵人是贱人,看人们的衣服不知是大是小。

    今天制造一个衣服,小百姓明天已经学会,宫中早晨裁一件衣服,平民家庭晚上已了然于心。

    侈奢虚华的根源,宫中确实是关键,对于王公妃嫔公主的赏赐,从今以后,应该加以节制。

    金制的玉器、彩色的玉具、锦绣绸缎、奇装异服,百姓不许穿戴,在上面的人不能赏赐,如果那些巧匠再造奇怪的玩具、器物,都要烧掉,且予以重罚。

    国家设立官职,为的是协和天地平定风气、顺理阴阳、成就功业。

    防备邪恶的发生,抵御灾难的降临,预防麻烦的事,处理复杂的政务,使官员称职,公事办成,每人都不辜负他的职务,而不是空设闲置,多多进用闲职人员,当今大小官职与实际不符,大小官员称呼不等,名称不确定,这是官职的灾难。

    但世人早已废除了周朝制定的制度,朝廷还用秦朝设的法律,讨厌明君贤相的规矩。

    喜欢昏君们的把戏,他们恨圣人喜爱愚昧之人、何其厉害。

    当今应首先省去杂事,除去一些官职。

    设官以周朝为典范,改变名称以时代为标准,秦汉以来的拙劣官制,是不足取用的。

    应当使品德高尚的当大官,当大官的俸禄多,能力差的当小官,当小官的俸禄少。

    对于人们的衣帽服饰,按等级裁制,出车行走规矩,按职务高低选择施行。

    寄寓南方的州郡,应该全部废除,各地方的人民百姓应该重新划分。

    怎么能在吴国一带而有徐州的郡县。

    扬州境内而有兖州的名称。

    这是混淆天道、搞乱州郡的行为。

    其中如朱方等地不设置州名,如江都一带,应该重新建立郡县。

    王侯见识不能处理世事的,不应勉强做官,应等他成年而封爵位,只有能从事政治生活的才封他官职。

    况且皇帝的儿子即使没有当官,又有谁说他低贱的,只需仔细地为他挑选有才德的老师做宾客朋友,何必设立长史参军别驾,然后才算高贵呢?又辈分有先后,事情有难有易的,汉明帝能让他儿子不能和光武帝的儿子待遇相比。

    马皇后不让他们家超过阴皇后家的待遇。

    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

    对这些后人也不应该忘记啊!至于像当着皇帝车子进谏抑制巨大的愤怒汉文帝,朝见臣民收敛威风的古事,这也是不能忘记掉的。

    朝廷内外政事,确实不能混杂,如果妃嫔公主为别人求官的,应该终身禁止那个人做官,如果请求恕罪的,也应终身不得赦免他的罪过。

    凡治天下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确实难以了解。

    有死在家中而沉默寡言的,则他满腹学问而无人知道,有官职低贱而被人所嫉妒的。

    有的遭到贵族的诽谤。

    他们想到皇帝面前惊动皇上,谈论天下陈述治乱兴衰,怎么可能呢,一般地说即使被看成贤人,还是不能被推荐。

    应该选择被世人称说,博览通晓经书史书、辨析词律、精擅术数、有行政才能、有将帅谋略、有偏才小异术的人。

    使他们立身朝廷中,广泛地信用他们。

    制定内外的官员和官员的远近进退的法式,叫他们各人适当访问贤人增长见识,尊敬贤人平等对待,叫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平心静气,然后观察他们的口才、他们的方略、他们的计划、他们的志向。

    根据他的议论、表现,不过几次对话,便可以比较熟悉这些人才。

    如果有忠诚孝顺廉洁清正的人,刚强正直淳朴柔顺的人,很难按一般的规矩予以进用,不能迅速地判断他们的才能,应该叫乡党官员考察他们的言行,太守县令注意他们的表现,最后推荐给吏部,介绍给宰相皇上。

    然后再给他安排职务、确定级别。

    做到这样,便能使愚昧无知的人都被裁减,贤明正直的都被选用。

    另外世俗喜欢用诽谤来损害一个人,而不思索他之所以招致被毁谤的原因;用称誉的方式进用人才而不知他之所以招致好名声的原因,如果毁谤者都是品德不好的,那么应该辞退那个被称誉的人。

    这些行为使毁谤和称誉混乱倒置。

    另外既然一个人有才能,那便不应该用等级来限制他,也不应该因年龄而加以挑剔。

    凡是大官喜欢怀疑别人太年轻,不知他比另外一些人要年轻。

    老年人轻视年青人,不知他还赶不上年轻人。

    从佛教流传以来,有很长的历史,然而仔细体察又觉得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其中内容宠杂、纷繁多变,然而学佛修德的人品德越来越坏。

    接受戒律的人过错一月多过一月,以至于浪费锦绣布帛,过分地修饰车马和随从的礼节。

    再便是借称通晓医术、附托卜卦数术,接纳美人满屋,堂内摆满了酒席,其中有寄存丈夫或妻子到庙中的,杀儿子求儿子的,而他们不过借助神仙佛像,背离父母傲视国君,骗人钱财和憎恶老人,惊害宫庭都邑,这是刑罚必须惩处的对象,也是佛教教规所坚决拥护的。

    而这些竟然横行于国家之内,无人纠正,人们不能改变,难道是鬼作怪吗?现在应该申明佛家戒律,加强国法的威严,在佛门中罪过显明的都加以淘汰,余下来的都进行考察,加以整齐和教导,让他们能歌颂佛书,朗诵经文,必须每人具备一方面的本领,他们吃的东西必须是素食,衣服全都是素色,如果再要度人出家,必须首先让他修行戒律,清静他们的心神,这样必然能清理佛门,洗涤世俗,即使王侯子弟也不应例外。

    凡是鬼怪必然迷惑众人,妖邪巫术必然败坏风俗,碰到树木便称为怪异的人不可胜数,碰到好事而称为神灵的很多。

    这些本来是男女混乱,交合饮食,从中产生邪怪的东西,信奉它们而希望得到好报。

    这种罪过如果不遏止,那么危害就不会停止。

    凡是一寺院刚建成,神灵刚诞生,淫荡的风气总是因此更加厉害,当今长堤以北,设置寺庙几乎达一百多里,钟山右边,其中十间房子放着神像佛图,耗费财物,败乱风俗,怎么得了!另外针炙医疗的办法,世人很少能掌握,纳脉的技巧,人们很少能熟悉,百姓因此越来越求助于鬼神,于是抛弃医术,严重的甚至害人性命,死的人几乎占一半,当今皇家医院应各分男女进行学习,各地方应派官员管理这些。

    这样必然比求神拜佛好一些。

    可以减去不明医学的弊端。

    每朝每代都有上书献策的,每个时期都有诏书下达,然而太平时代不来临,昏乱的时代一个接一个,是为什么呢?大概发布的政策是不正确的,或者觉得谋略不是出自权臣之口,计划对贵族不方便,其中问题小的被训斥,严重的被杀掉或摈弃远方,所以西汉时有进直言被杀的,东汉有党锢之祸。

    皇上如果想执行一般的法令、遵从平庸的习俗,则大臣们已具备;若想改革老规矩、招致太平之道,则小臣我在这里敢冒死陈说只希望皇上明察它们。

    他的文章奏上不合皇帝的意思,自己便主动辞官离职。

    不久又被调为太子中舍人,再出外当庐陵内史。

    郡府的后面荒芜得很,没有田地,常有野兽出没其中,他的母亲想看打猎的场面,周朗于是找人把那块荒地全圈起来,点起火来叫他的母亲观看,不幸大火烧出圈外,延到郡中马圈。

    周朗用他的俸禄建起屋子,偿还被烧的损失。

    称说有病而辞职,于是被本州法官弹劾。

    他回到京城对世祖谢罪道:“本州法官列举我的过失,很多是不公平的,我在郡中,老虎曾三次吃人,虫和老鼠侵害农作物,只在这两件事上我对不起皇上。”孝武听后变了颜色,说:“你州的法官不公平,或许有可能,虫害和老虎的灾难,难道与你有关吗?”周朗不久因母亲去世而守孝,他非常有孝心,每次哭得都非常伤心,然而其他地方相当不遵循平常礼节。

    大明四年(460),孝武帝叫有关人员上奏说周朗在守孝期间不守礼法,请求予以逮捕。

    孝武帝又下了一道诏书说:“周朗违背礼义,巧言令色,应该诛杀,但不宜因小人污染法令,特地锁送到边郡。”于是周朗被解送到宁州(贵州),在路上杀了他,当时三十六岁。

    他的儿子周昭仁,顺帝升明末年当过南海太守。

    宗越传宗越,南阳郡叶县人,本来是河南人,晋朝大乱,他家迁到南阳宛县,后来又就当地划断属于叶县。

    本来他家是南阳郡第二大门户,安北将军赵伦之镇守襄阳,襄阳有很多寒族,赵伦之派长史范觊之划定氏族的高低,范觊之划定宗越家为服劳役的门户。

    他最先出外是作为补选的郡中小官。

    他父亲被蛮人杀了,那个杀他父亲的人曾从郡中外出,宗越在集市上刺杀了他。

    太守夏侯穆肯定他的行为,推举他做队长,蛮人如果有当盗贼的,夏侯穆常叫宗越带兵前往讨伐,每次出兵都有成绩,因为家庭贫困无钱买马,他常常带着刀剑盾牌步行,单身与敌人搏斗,敌人没有挡得住他的。

    每一次胜利,郡中将军官总是赏他五千钱,因此他能够买马,后来被上级召见,从本州外出当队长。

    世祖镇守襄阳,让他当扬武将军、兼任警卫总管。

    元嘉二十四年(447),宗越启告太祖请求恢复他的南阳第二门户,并且改换他家籍贯属冠军县,被同意了。

    二十七年(450),他随同柳元景北伐,当骑兵队长,属柳元怙营下,有战功,这事《柳元景传》有记载。

    四年后补任后军参军都护,随王刘诞曾对他开玩笑说:“你是什么人,竟然当上本府四字参军。”宗越回答说:“拓跋佛狸还未死,我不担心得不到谘议参军之职。”刘诞大笑。

    他跟柳元景讨伐西阳蛮,因此遇上起义大事,转任南中郎长兼行参军,在新亭一战立下军功。

    世祖做皇帝,让他当江夏王义恭大司马行参军、济阴太守,不久加官龙骧将军。

    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领军队据守历阳。

    鲁爽派他的将军郑德玄前进占据大岘卫戍,郑德玄分派一支部队由杨胡兴、刘蜀军带的骑步三千士兵,进攻历阳。

    宗越指挥步兵骑兵五百在城西十里抵抗敌军,大败叛军,并将杨胡兴、刘蜀斩首。

    鲁爽被平定后,宗越又带他的部队进驻梁山抗击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立的战功很突出。

    他乘机追击残敌到江陵。

    当时荆州刺史朱修之还未到任,宗越杀人太滥太多,又逼迫掳掠南郡王刘义宣的儿女。

    因此被免官关在尚方监。

    后又被赦免,官复原职,再追议过去的战功,被封为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又迁官西阳王刘子尚抚军中兵参军,将军照旧。

    大明三年(459),转官长水校尉。

    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造反,宗越率领骑兵听沈庆之指挥,攻打刘诞。

    到广陵城陷落时,世祖命令把城内男丁全部杀死。

    宗越执行屠杀令。

    宗越到场,对每一个人无不首先痛打一通,有时用鞭子抽击别人面孔。

    宗越喜洋洋地好像得到了什么一般。

    他共杀了几千人。

    大明四年(460),他被改封始兴县子,食邑户数和先前一样。

    大明八年(464),宗越迁官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兼辅国将军。

    当年又当督司州豫州的汝南新蔡汝阳颍川的四郡诸军事、宁朔将军、司州刺史,不久兼任汝南,新蔡二郡太守。

    前废帝景和元年(465),他被召用当游击将军,在皇宫值班。

    不久,兼任南济阴太守,增进爵位为侯,增封二百户,又加官冠军将军,改换兼任南东海太守,游击将军照旧。

    前废帝凶残不道,但是宗越谭金童太壹都为他卖命出力。

    为废帝杀掉了一些大臣和何迈等人,这些事宗越等无不竭尽全力,所以废帝凭借宗越等瓜牙的凶残,什么也不怕。

    废帝赏赐宗越美女、金钱、布匹,使他们家里到处都是珠宝。

    宗越等都是军人,粗鲁强横,见识浅近,感激废帝恩德,全心全意效劳。

    废帝想到南方巡视,第二天将要出发,头天晚上,允许宗越等防卫军人出外夜宿。

    太宗因此得以除掉废帝。

    第二天早上,宗越等人一齐投靠新主,太宗对待他们很好,宗越改官任南济阴太守。

    其他官职照旧。

    宗越等人既然曾为废帝效劳,担心太宗不能容允他们,虽然待遇很好,但他们内心很担心。

    明帝也不想他们呆在朝廷,一次和缓地对他们说:“你们碰到残暴的国君,辛苦了很长时间,艰苦和欢乐总在循环,你们应该挑选一个养老度日的好地方,有兵马的大镇由你们挑选。”宗越等一贯怀疑得很听到这话,都相视恐惧。

    并打算谋反,他们都把打算告诉沈攸之,沈攸之又把这些告诉太宗,当天便把宗越抓起来,投入监狱杀掉,宗越当年五十八岁。

    宗越善于巩固营防和战阵,每次几万人驻扎,自己骑马先走,叫手下军人在他后面跟着,他的马停止不动,军营的范围便确定。

    竟然不曾有半点出入,到沈攸之代替殷孝祖当讨伐南方叛军的先锋时,恰遇殷孝祖战死。

    众人都很害怕,沈攸之感叹:“宗公死得可惜,他本来还是有过人之处的。”但他治军严厉而残酷,喜欢惩罚,动不动就杀人,一点事不如意,便用军法对待别人,当时王玄谟治军也刻薄少恩。

    士兵们作了一个顺口溜:“宁可坐五年牢,也不跟随王玄谟。

    王玄谟还勉强可以跟一跟,到了宗越那简直是要了我的命。”邓琬传邓琬字元琬,豫章郡南昌县人。

    他的高祖邓混,曾祖邓玄,都当过晋朝尚书吏部郎。

    他的祖父邓潜之,官至镇南将军长史。

    父胤之,世祖征虏长史、吏部郎、彭城王刘义康大将军长史、豫章太守、光禄勋。

    邓琬最开始当本州西曹主簿、南谯王义宣征北行参军,再转本府主簿、江州治中从事史。

    当世祖起义时,任命邓琬当辅国将军、南海太守。

    他又率领部队至广州讨伐萧简,攻打了一年多才攻克。

    又因为臧质造反、被广州刺史宗..逮捕,遇到大赦又被释放。

    邓琬的弟弟邓璩和臧质一同造反,臧质失败后因随从他而被杀,另一个弟弟邓环也因为这被杀。

    邓琬因为远离他们,又加上有功劳,被免除死刑而流放远方,仍然是停在广州。

    好长时间了才得以回到内地,被任命为给事中、尚书库部郎、都水使者、丹阳郡丞、本州大中正。

    大明七年(463),皇上巡视历阳、追念做藩王时的故旧功臣,下诏书说:“前光禄勋,前征虏长史邓胤之器局深沉,长期任职,成绩卓著。

    我当年作藩镇长官时,他最先辅佐我,心性忠诚,竭力效诚,我一直不能忘记,往年他的儿子邓璩凶狂,自取灭亡。

    但邓胤之的功勋应该让他的儿子邓琬继承,现在特别免除邓琬的死罪。

    可以升为给事黄门侍郎,以表彰邓胤之的忠诚。”明年(464),邓琬出外当晋安王刘子勋镇军长史、寻阳内史、代管江州事务。

    前废帝疯狂没人性,他认为太祖文帝、世祖孝武帝都是因为在兄弟辈中排行第三而当上皇帝,子勋在兄弟中也是排行第三,便深深怀疑他而把他当成有威胁的人,用何迈的计策,于是派人带毒药赐刘子勋自杀。

    使者到了以后,刘子勋的典签谢道遇、斋帅潘欣之、侍书褚灵嗣等用驿马使者告诉邓琬这个消息,并哭着请他想法子。

    邓琬说:“我本来是南方寒族,承蒙先帝的特别厚恩,把他的爱子托附给我,我怎能顾惜家门一百多人的性命?应该用死来报答先帝的厚恩。

    幼主昏庸残暴,国家危险万分,他名义上为天子,实际上独夫一个。

    我们现在应该指挥文武将吏,直接进到京城、和众公卿大臣,一同除去昏君,拥立明君。”景和元年(465)十一月十九日,他宣布子勋的命令。

    当天便戒严。

    刘子勋穿着军装出外倾听意见、招集部众,叫潘欣之以口头宣布命令说:“少主昏乱暴虐、都是先生们亲眼得见的,被先帝顾托的大臣都被他杀死。

    他驱逐逼迫伯侯公卿,幽闭侮辱太后,和一些残酷的人,共同制造这些罪恶,呆在京城中的亲王们,都被关起来,等于落入虎口,想方设法但无法逃脱。

    我本人一则是皇室亲戚,再则是先皇的儿子,怎么能坐观祸乱的发生!现在便想集中九州的人马,写文告给远近各州,一同为国家出力,诸位先生认为应怎么样?”面前的人还未回答,录事参军陶亮说:“少主昏乱发疯,罪恶滔天,伊尹、霍光在古代曾经废除过这种昏君,殿下今天也应该这样做,本州的士大夫,世世代代力行忠诚道义,况且正遇目前这千载难适的机会,我们请求为殿下效劳,作先锋前行。”其余官员都愿听从。

    文武官员都被晋爵加级。

    刘子勋转陶亮为谘议参军事、并任中军参军,加号宁朔将军,总管军务。

    功曹张沈当谘议参军,统管水军,参军事顾昭之、沈伯玉、荀道林等参管书记。

    南阳太守沈怀宝、岷山太守薛常宝赴郡上任,刚到寻阳,便与新蔡太守韦希直同时被任命为谘议参军,兼任中军参军,彭泽县令陈绍宗等人当将领。

    当初,废帝叫荆州逮捕绑送前军长史,荆州行事张悦东行到盆口城时,邓琬用刘子勋的命令,打开他的枷锁,用自己坐的车欢迎他,让他当司马,加官征虏将军,加官邓琬冠军将军,他们二人共同掌管内外所有的事务。

    他们派将军俞伯奇率领五百人出外截断大雷、不许商人旅客过往和公家民间的书信事务的进行。

    又派人统计属下各郡的人民户口,收集武器,十天之内,便得到全副武装的士兵五千人,前进驻扎大雷,在附近两岸建筑堡垒,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孙冲之到郡上任,刚到独石,邓琬让孙冲之当刘子勋的谘议参军,兼中军参军,加号辅国将军,和陶亮共同统率前锋军队。

    叫记室参军苟道林写出檄文,迅速告知远近各州。

    恰遇太宗平定乱子,增加刘子勋位号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朝廷的任命刚到,江州将吏都很高兴,他们对邓琬说:“暴乱既然被消除,殿下又可以设立黄阁当宰相,确实是公家私家的大喜事。”邓琬认为刘子勋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在寻阳的起义活动,和世祖登上皇位情况相同,理所当然一定要成功的。

    于是把朝廷来的信甩在地上说:“殿下应当建立政权,设置黄阁机构那是我们这些助手的事。”众人听了无不震惊。

    邓琬和陶亮等修理整顿武器,向其他各州征兵。

    郢州刺史安陆王子绥、荆州刺史临海王子顼、会稽太守临海王刘子房、雍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湘州行事何慧文、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晋陵太守袁标、义兴太守刘延熙等人同时叛乱。

    此前,废帝用邵陵王刘子元当冠军将军、湘州刺史中军参军沈仲玉当道路行事,走到鹊头,听说寻阳正举行大事,便停在那里,启告太宗该怎么办。

    太宗认为子勋他们起兵目的是为了消灭废帝,虽然猜疑他们没有放下武器,但并不想首先表示和他们立场不同,叫沈仲玉继续前进上路,太宗的书信还未到达,邓琬听说刘子元停在鹊头没有前进,便派几百人截住他并把他接到寻阳,于是在象尾建立军府,下了一道给朝廷的檄文,文章说:群龙无首,天下大乱,风起云涌,太祖武皇帝拨乱反正,建立宋王朝,但在位时间不长。

    太祖文帝继承武帝的大业,四海安定,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礼法齐备,不幸中年遇祸。

    刘邵刘诞两个凶贼犯下了滔天大罪,杀君自立,丧尽天良,亲王们被迫屈从,没听说有立志复仇的,只是投降奸贼而得富贵,孝武皇帝不顾自己的安危,坚决复仇,率义兵进入京城讨伐叛贼,亲自杀掉了两个凶贼,九州重新安定,秩序重行恢复。

    但老天爷连续降祸,孝武帝不幸逝世,皇室的命运又一次改换,新君继位,但荒淫残暴。

    我没有很高的才能,但身负藩王的重任,深深地担心国家的安危,可能会在一个暴君的统治下时刻被灭亡。

    所以在荆楚招聚英雄豪杰,传檄文告给京城,坚决遵循古人的明确教训,废去昏君拥立明主,为的是使我们皇室七代祖庙重新安定,朝廷有贤明的继承人,怎么会想到本朝的运道还要继续乱下去?杀皇帝的大乱接连出现,以至假借号令,残害贤臣,湘东王自立为皇帝,反而比先前的暴君更加凶恶,蔑视我们皇室的规矩,打乱我们皇室的继承秩序,杀我们的亲王兄弟,显出豺狼般的举动,做出赵王司马伦、河间王司马颖的叛逆举动。

    强夺我们的皇位,诬害上天和人民。

    不管怎么说,我的亲王兄弟们,还有十三个存在,老天有什么理,怎么让我们家不能祭祀先人?当年强大的周朝政治开始削弱时,晋国郑国诸侯得以效忠;兴旺的汉朝中间曾受破坏,刘氏兄弟努力抗争,这些皇帝的枝叶远宗能够忘记自身的灾乱,况我是皇帝的儿子,少帝的兄弟,以情以义都该勤王,因此在本州号召众人为国家复仇,所以泣血发誓,一定要恢复朝廷和先人的祭祀。

    现在派辅国将军谘议参军兼中直兵孙冲之、龙骧将军陈绍宗,率领老虎般的猛士,聚合二万兵士,沿江迅速出发,直抵白下城。

    龙骧将军兼领中直兵薛常宝、建威将军中直兵沈怀宝,率领手持方天画戟的兵士、轻骑千人,直接从南州出兵,直抵朱雀桥。

    宁朔将军谘议兼领中直兵陶亮、龙骧将军焦度,率步兵三万,沿长江江岸迅速攻打石头城,建威将军张冽、龙骧将军何休明,率勇士越过金陵;向东指向苏州。

    龙骧将军张系伯、龙骧将军陈庆,率先锋五千,弓箭手一万,从班渎出发,在西明会合,冠军将军、寻阳内史邓琬,率湘州、雍州勇士四万人总统各路会集京师。

    征虏将军兼领本府司马张悦,统率战舰一千艘,水军五万,在后面接应前面的部队,冠军将军豫章内史刘衍,宁朔将军武昌太守刘弼、宁朔将军西阳太守谢稚,建威将军兼中直兵晋熙太守阎湛之,都聚集本郡,为本府效劳。

    后将军、郢州刺史安陆王子绥对我推戴备至,士兵早已训练齐整。

    冠军将军、湘州刺史邵陵王刘子元沿江而下,率领部队迅速到来。

    前将军、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在陕西整练精兵,愿意出动数万增援我们,辅国将军、冠军长史,长沙内史何慧文,受先帝提拔,忠诚效力。

    冠军将军、雍州刺史袁靑,不谋而合从汉南出发。

    建威将军、顺阳太守刘道宪,心怀忠义,出兵三千支援。

    梁州、益州、青州、徐州、豫州、吴郡、会稽郡,都派使者报信,愿意效忠,发誓一起行动,内外相应。

    我亲率十万大军沿途东进。

    我军的队伍充满山川,我军的武器照亮了原野,军鼓震撼了大地,吼声惊动了苍天。

    所有各个将领,都忠诚守分,智谋百出,果断英勇,谋略变化无方。

    我军水陆并进,数路长驱,兵舰越过险阻,士兵日夜争先。

    用这个队伍进攻,谁能抵挡?用这个队伍起事,苍海可填。

    朝中诸位先生或者在先朝蒙受先帝提拔,感激先帝厚恩;或者世代忠良,看见国家的危险便踊跃奋争。

    但是现在被人胁迫,无路效忠。

    我军四面密布,形势喜人,先生们因势而起,不需要观望了。

    应该转祸为福,相机而动,当年周公召公和三叛在同时代,金日石单与霍光和上官桀共同侍候一个皇帝,邪人正人混在一起,哪一代没有!但是做了正义的事业便名播四海,恶人当道则正义被压。

    你们应当学习纪季进入齐国、陈平投身汉朝的榜样,那样便能安全获得保障,名誉得以保护。

    你们明智地选择好的榜样,不要学坏例子。

    如果心想投机,或左右两投,那么将会五族诛灭,格杀不论。

    我军的赏罚明如日月。

    巫山已燃烧,荆棘和艾草同时被毁。

    我希望你们选择光明的道路,不要走上毁灭的歧途。

    檄文传到你那里,各人迅速的明白这些意识。

    刘子勋同时下令:能杀太宗的人封万户侯,布绢二万匹,金银五百斤,其余各个等级都有赏赐。

    太宗派荆州典签邵宰通过驿站回到江陵,经过襄阳时,袁靑派他给邓琬带信,劝说邓琬不要解除武装,且上表劝刘子勋做皇帝。

    郢州接受寻阳开始的檄文,后又听说太宗即位,便解除武装,放下武器。

    再又听说寻阳继续戒严,因而袁靑又响应。

    郢州州府行事录事参军荀卞之非常害怕,担心被邓琬所指责,马上派谘议兼领中兵参军郑景玄带领军队迅速东下,同时也运送军粮。

    邓琬于是称说吉祥瑞气,赶造皇帝坐的车子和穿的衣服,说什么松滋县豹子自动归来,柴桑县送的竹子有“来奉天子”的字,又说青龙出现在东淮河中,百鹿被发现在西岗。

    又叫顾昭之写成《瑞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