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瑗请求将容城县伯之位让给兄长窦叔珍,皇上诏书同意将新昌男转授给叔珍。

    叔珍因此而官至太山太守。

    ..朱世隆等人拥立长广王元晔为主,南下洛阳。

    行至东郊外,世隆等人派窦瑗奏请废去元晔,窦瑗持鞭驾车独自进入宫内,奏请元晔沿袭尧、舜禅位制,元晔于是禅位给广陵王元恭。

    因此窦瑗授职给事黄门侍郎。

    魏孝武帝时,窦瑗是廷尉卿。

    在祭师讲习时,窦瑗与温子癉、魏季景、李业兴一同选文。

    天平年间,任广宗太守,为政有清正廉洁的赞誉。

    广宗一带人情凶恶暴戾,以前官府都受理不少诉讼案件。

    只有窦瑗一任,始终清静。

    调任中山太守后,声名很好。

    常被吏卒想念。

    齐神武颁诏州郡,称赞窦瑗政绩,以示劝告勉励。

    后授任平州刺史,在州府为政一如在郡县。

    后来又做了神武丞相府右长史。

    窦瑗缺乏军府裁断的才能,不太称职。

    于是又兼任晋州政务。

    回到邺城,上表说:“臣读《麟趾新制》到三公曹第六十六条:‘母亲杀死父亲,儿女不得控告,控告者处死。

    ’多次考虑,不能理解。

    为什么呢?依照法律:‘子孙有控告父母、祖父母的,处死。

    ’又汉宣说‘:儿女包庇父亲,孙子包庇祖父母者,都不追究。

    ’这是指父母、祖父母小到偷羊,大到杀人害命之类,从恩情上讲必须隐瞒,从法律上也不追究,道理如此,可见其正确。

    并不是说母亲杀害父亲,只让孩子不告发。

    如果母亲杀死父亲而孩子不告发,便是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识见如同野人,义理近于禽兽。

    况且母亲对于父亲来说,如同嫁天,既杀害自己的天,又杀害儿女的天,二天毁伤,怎样容忍沉默?这种母亲的罪过,义理上不应赦免,下手的时候,母亲的恩义便已结束,仍要以母子之义而不告发,鄙臣因此迷惑。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临时商议治罪,为什么要事先制定这条法律,用作训诫呢?恐怕千年之后,论者纷纷,认为昭明圣朝,竟然有尊母贱父之说。

    依我粗浅之见,实在不应采用。”皇上下诏交给尚书。

    三公郎封君义随即裁决说“:母亲杀死父亲,孩子告发母亲。

    母亲因为孩子告发而处死,便是孩子所杀。

    天下没有无母之国,不知道这种孩子,将到什么地方?既对法无碍,又对事无害,就通告官府,说不应更改。”窦瑗又驳难说“:官署裁断说‘:母亲因孩子的告发而处死,便是孩子所杀。

    天下没有无母之国,不知道这种孩子,将到什么地方?’瑗参照法典律文,没有听说母亲杀死父亲,孩子要隐瞒母罪的道理。

    既不告发母亲,便是和杀父相同。

    天下难道有无父之国,这种孩子却能有所去处的吗?”事情就此了结。

    窦瑗任职大宗正卿,宗室贵族因他出身寒微,都轻视他。

    窦瑗执法公正,招致很多仇怨。

    官位虽然通达显赫,但贫穷依旧,清廉高尚的节操,为时人推重。

    任本州大中正,兼廷尉卿,死于官任。

    追赠太仆卿,济州刺史,谥号为明。

    孟业传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

    家庭原本贫寒低微。

    年轻时做州吏,性情廉洁谨慎,同僚中一些人,侵吞盗窃公家绢帛,分给孟业三十匹,他拒绝接受。

    行台郎中郭秀对他很是以礼相待,刚要向上推荐他,恰巧郭秀死去。

    魏彭城王韶,是齐神武帝的女婿,被任命为定州刺史,他安排孟业为典签。

    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在州衙之外,您在州衙之内,同心协力,或许会有成就吧?”不久,刘仁之入朝做了中书令,临上路时提醒韶说:“殿下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只是孟业,希望专心任用他,其他人不可信任。”又与孟业告别,拉着手说:“现在我离开彭城,您就失去了援助,担心您以后不能自我保全,只有忠正耿直,希望您勉励自己。”孟业只有一匹马,瘦死,韶以孟业家贫为由,让州府官员差役一起吃马肉,想让他们重重地酬谢孟业。

    孟业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韶就和孟业开玩笑说“:您这是想做名人啊。”孟业回答说“:孟业身为典签,是州中的重要职位,那些人想贿赂我财物,只担心没有机会罢了。

    现在让他们吃肉,恐怕导致聚财征物,有损于名声,因此违背您的英明教诲。”后来不过十天,韶身边的王四德、董惟金都因马死送人马肉,被长史裴英起密奏,神武帝给韶写有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讥诮责备。

    孟业不久被谮毁,出外巡行县中事务。

    后来神武帝写信责备韶说“:姓孟的那个典签,非常用心,为什么让他出外呢?”等韶代为转达,孟业也就跟着回去了,赠送物品一点也没接受。

    刘仁之后来在西兖州做官,临走时对吏部郎中崔暹说:“你们州中的人士,只有孟业一人,选拔举荐的时候,不要忘记他。”崔暹问孟业说:“您以前在定州,有什么政绩。

    让刘西兖如此钦佩叹服?”孟业回答说“:只懂得自身修养罢了。”韶做并州刺史,孟业又为典签,仍旧兼任长史。

    齐天保初年,清河王岳授职为司州牧,召孟业为法曹。

    孟业身材矮小,等拜见时,岳心里鄙视他渺小,只笑而不说话。

    后来在孟业判决案件时,对他说:“您判案英明,可以说有超过您身体的用处。”补用为河间王国郎中令,清贫自守,不曾出现过失。

    文宣帝对待中裴英起说“:您认识河间王郎中孟业吗?前些日子见到他办理的文籍档案,像是好人。”裴英起回答说“:过去孟业与我一同侍奉魏彭城王韶,这个人清廉忠心,正直耿介,当世少有。”帝说:“真像你这种说法,一直是太委屈他了。”授职中书舍人。

    文宣帝当初只是知道孟业的姓名,等到他因事上奏,才见他身体老弱。

    而且本性淳厚朴实,没有升官降职的喜怒表现,加上平稳缓和,很少有机会。

    有一个道士由吾道荣因道术被皇上迎请,将要进入朝中,孟业替他通报名姓,忽然在人群中大声奏道“:由吾道士不吃五谷。”帝命令人将孟业推下。

    又令点检百官,陈奏他的失职不当之处,帝派人用马鞭抽打孟业头部,以至流出血来。

    然而又体恤他年老体衰,不能承受武力。

    北齐昭帝皇建二年(561),升为东郡太守,以宽厚仁惠闻名。

    这年夏天,五官张凝因为出使外地,得到一棵茎杆长有五个穗的麦子,还有三个穗或四个穗长在一棵麦杆的,全郡的人都以为是政令感化的结果。

    随即上报皇帝。

    到秋天,又有东燕县人班映祖,送来一株上面长有九个麦穗的好庄稼。

    北齐武帝河清三年(564),皇帝命令民间养驴,催购相当急迫。

    孟业说:“我既然是百姓的父母官,怎么能坐看百姓的这种急难?应该拿出国库中的钱财,贷给百姓购买。

    今后有了过错,我自己承担下来。”后来被宪司弹劾。

    被捕那天,郡中百姓都哭着跟随他,不断地慰问。

    送孟业出关的,有几百人,到黎阳郡西边,才得以辞别,拉手痛哭,悲惨之景感动了行路的人。

    到朝廷诉冤的不只一人,皇上于是下令将他放回。

    郡中父老百姓,到黄河边迎接。

    武成结交戎人,从洛阳回到邺城,路途经过东郡。

    孟业备办牛肉与酒,带领吏卒百姓在路旁拜谒,自称道:“粪土之臣孟业,俯伏恩惟圣主亲自北行,出征而无战斗,谨献薄礼。”就和百姓官吏齐呼万岁。

    在前面做向导引入城中,皇帝非常称赏。

    后来任命为广平太守,年纪已老,处理政事不如在东郡时。

    北齐后主武平九年(578),做太中大夫,增封卫将军,不久死去。

    孟业立志恪守质朴本性,不崇尚浮华。

    给儿子备办婚事,对方是朝中近亲叱罗氏。

    他儿子蒙受恩荫,做平原王段孝先相府行参军,就让人制作当世富家子弟穿戴的绮丽服饰。

    叱罗家又倚仗这种婚姻关系,炫耀自夸。

    孟业知道而没有禁止,平日的声望大为降低。

    苏琼传苏琼,字珍之,长乐武强人,父亲苏备,在魏做官,官至卫尉少卿。

    苏琼幼年时跟随父亲在边境,曾经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开玩笑地问他说“:你想做官不?”苏琼回答说“:设立官职选人充任。

    并不是要人去找官做。”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便安排他做了自己府中的长流参军。

    北齐文襄帝以仪同的名号建府设置属官,召苏琼为刑狱参军,并经常鼓励慰劳他。

    并州曾经有强盗出没,长流参军张龙追查此事。

    被怀疑为强盗的人经过拷问已经招认,丢失财物人家也都认定这些强盗,只是没有找到抢劫的赃物。

    文襄帝把这个案子交给苏琼,要求他彻底审查,于是另外追查元景融等十多个人,同时也得到了赃物和证据,文襄帝大笑,对先前那些被胡乱牵连为强盗的人说“:你们这些人如果没有遇到我的好参军,差一点被冤枉而死。”后来被任命为南清河太守,该郡盗贼很多,等到苏琼上任,犯法偷盗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有时外郡的奸诈不法之徒,擅自从南清河郡的地界经过,没有不被捉送官府的。

    零县人魏双成,住处与京城地区的武城交界,丢失一头牛,怀疑是同村人魏子宾所偷,便把他押送到郡上。

    但苏琼经过仔细审问,知道魏子宾不是偷牛贼,便把他放了。

    魏双成说:“府君您把贼放跑,老百姓的牛去哪儿找呢?”苏琼没有理睬他的话,暗中派人下去查访,找到了偷牛的人。

    从此以后,百姓放牧牲畜都不加收检,说:“只管交给苏府君。”邻郡的富豪将财物存放在南清河郡以躲避盗贼。

    冀州绎幕县人成氏很富有,被盗贼追得很紧,就对他们说“:我的财物已经寄放在苏公处了。”盗贼便离去了。

    平原郡有一个会法术的贼刘黑苟,招纳党徒,勾结海外。

    苏琼治下的百姓,和刘黑苟村子连靠村子而住,都没有牵连进去。

    邻郡的人因此佩服他的德行政绩。

    南清河郡以前做过贼的一百多个人,都充为苏琼的耳目,民间好事坏事,甚至连官吏们喝百姓一杯酒,苏琼无不立刻知道。

    苏琼生性清廉谨慎,从不拆看找他办私事的信。

    道士道研做济州沙门统,财产极多。

    在郡中放了不少债。

    以前常请郡县官吏帮他催债。

    等到他来求见时,苏琼已知他的意图,见面就谈论佛法。

    道研虽然为催债多次前来,都没法说出口。

    他的弟子问其中的原因,道研说“:每次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带到青云之中,哪有可能谈论地上俗事?”师徒回家后,便焚烧了债券。

    郡中人赵颍,官至乐陵太守,八十多岁辞官归家。

    五月间,他摘了两只刚产的瓜,亲自送给苏琼。

    赵颍仗着自己年纪大,竭力请求苏琼收留,苏琼于是把瓜留下。

    他把瓜放到大堂的梁上,竟不切开。

    人们听说苏琼接受了赵颍馈赠的瓜,也想进贡新摘的瓜果,来到门前,打听到赵颍送的瓜仍放在那儿,便相视离去。

    有个名叫乙普明的百姓,兄弟俩争夺土地,多年没有裁决。

    都各自寻找证人,竟有一百多个。

    苏琼把普明兄弟叫来,告诉众人说:“天下难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得到的是土地。

    如果让你们得到了土地而失去了兄弟情谊,怎么样呢?”说着便掉下了眼泪,那些证人也无不哭泣,乙普明兄弟磕头请求让他们出去再想一想,两个人已经分开十年,现在又住在一起。

    每年春季,苏琼召集大儒生卫觊隆、田元凤等在郡学堂讲学,郡吏们处理公务后的闲暇时间,苏琼都让他们来读书。

    当时人们把官署称为学生宿舍。

    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

    婚礼丧葬,也都要节省节约,遵守礼仪。

    另外养蚕的月份预先公布绵绢的长度式样,徭役赋税的先后次序也都明确规定。

    每当征派徭役时,苏琼总是先把事情办好,郡县官吏一般没有因延误而受到轻度处罚。

    当时其他州郡无不派人到南清河郡,询问处理政事的方法。

    文宣帝天保年间,南清河郡内发大水,百姓受灾,缺粮少食的有千余家。

    苏琼把郡内有粮食的人家都召集来,亲自向他们贷粮,全都分给那些挨饿的人。

    州府按户征收租税,并且想追究贷粮的事,郡主簿对苏琼说:“虽然是可怜那些饥饿的百姓,恐怕还要连累府君。”苏琼说“:一人获罪,而能救活千家,还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于是给朝廷上表陈述情况,使征税查问得以免除,受灾人家也能平安生活。

    这些人抚爱儿女时都说“:是府君使你们活了下来。”苏琼在南清河郡六年,百姓都归向他,所以没有一个人向州申诉案情。

    前后四次上表报告政绩,苏琼都名列最上等。

    后来因居丧离职,老朋友送来的财物,他一点也不接收。

    不久苏琼又出任司直、廷尉正,朝中官员都感叹对他不公平。

    尚书辛述说:“苏琼为人正直,名实相符,不必忧虑他不能升迁。”当初,苏琼任南清河郡太守时,裴献伯做济州刺史,裴献伯为政严厉,擅用刑法,苏琼则施行恩惠以养育百姓。

    房延..出任乐陵郡太守时,从济州经过。

    裴献伯向他询问自己的外界声誉,房延..说:“只听说太守善良而刺史残暴。”裴献伯说“:受到人们称颂的并非很公正。”房延..回答说:“这样说来,黄霸、龚遂这样的清官倒成了你眼中的罪人了。”后来朝廷下令,让各州推荐清廉而有才干的人。

    裴献伯因为先前曾说过那种话,害怕被苏琼陷害,而苏琼却替他申诉长期不得提升的委屈,谈论这件事的人都推崇苏琼为人公正。

    毕义云任御史中丞,以凶猛残暴为己任,法官们都畏惧他,不敢违背他的意图。

    苏琼推审案子务必保证符合实情,得到昭雪的人很多。

    大理寺各衙门处审理的案子要经尚书省复查,就是从苏琼开始实行的。

    升任尚书三公郎中。

    赵州与清河、南中等地有人多次报告将有谋反事情发生,前后都交给苏琼追查,很多人事被平反昭雪。

    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想建立功名,应当再想想其他法子。

    你还多次为谋反作乱的人洗雪罪名,怎么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那么不值钱?”苏琼严肃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并没放过谋反作乱的人。”崔昂很羞愧。

    京师里的人称颂他说“:判案无疑苏珍之。”皇建年间,封赐爵位安定县男,徐州行台左丞,代理徐州刺史的职务。

    徐州城中五级寺突然被盗走一百座铜像。

    官署追查结果,在五级寺四周防守住宿以及有迹象而受到怀疑的人,被逮捕的有数十人。

    苏琼把他们全都释放,寺院僧人抱怨苏琼不替他们追查盗贼。

    苏琼送僧回去,告诉他们说:“只管暂时回去,得到铜像后自会送还。”之后十天,苏琼将盗贼姓名与赃物存放处写出来,派人直接去搜捕,全部得到真实凭据。

    盗贼们从实招供,僧人百姓都惊叹敬服。

    先前曾规定,淮河两岸商贩不得擅自过河交易,淮南收成不好。

    苏琼上书请求允准淮南人到淮北买粮。

    后来淮北人又受饥荒,他又奏请让淮北人到淮南买粮,于是淮河两岸商贸往来,互相都得到好处,水陆物产竟运到黄河以北。

    后来苏琼任大理卿时北齐灭亡,在北周做官。

    任博陵太守。

    隋开皇初年死去。

    樊叔略传樊叔略,是陈留人。

    父亲樊观,在魏朝做官时,任南兖州刺史,河阳侯,被高氏所杀。

    樊叔略被处以腐刑,在殿省供役使。

    身高九尺,很有志气。

    颇遭嫉妒。

    内心不安,于是逃到函谷关西。

    周文帝器重他,安置在自己身边,授职都督,荫袭爵位为侯。

    大冢宰宇文护执掌政权时,召用他为中尉,逐渐受到信任,兼管宫内事情,任职开府仪同三司。

    宇文护被杀后。

    齐王宪召用他为园苑监。

    多次进献用兵谋略,宪很惊异他的才能。

    跟随武帝平定齐朝。

    因功封职为上开府,清河县公,任汴州刺史,当时被称为决事明断。

    宣帝建造东都,以叔略常有奇妙构想,授他为营构监。

    宫室规模标准,都是他制定的。

    尉迟迥叛乱时,樊叔略镇守大梁,因军功授为大将军,又做汴州刺史。

    隋文帝受禅即位后,升任上大将军,晋封爵位为安定郡公。

    在汴州数年间,很有声名称誉。

    调为相州刺史,政绩在当时为第一。

    皇帝发下玺书嘉奖,赐予粟帛,布告天下官民。

    老百姓因此说到:“智慧无穷,清乡公;上下公正,樊安定。”征授司农卿,吏卒无不流泪伤别,商议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自从做了司农,凡属种植的东西,樊叔略都另有条律规定,都出人意表。

    朝廷有疑难不通的问题,公卿大臣不能裁决的,樊叔略就根据道理评判是非曲直。

    虽然没有学问,可以有所依据,但是以心意为师,独出己见,与理暗合,很得皇上亲宠信任。

    高赹、杨素对他以礼相待。

    樊叔略虽然是司农,也常常参管九卿事务。

    性情喜爱奢侈,每当饮宴,一定肴馔丰盛,水陆所产很齐全。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随皇帝祭祠泰山,到洛阳,皇帝让他审查囚犯罪状。

    准备奏呈,早晨到监狱门口,在马上突然死去,皇上哀伤感叹很久,追封亳州刺史,谥号襄。

    酷吏传序治理国家的本体有四条:一是仁义,二是礼制,三是法令,四是刑罚。

    仁义、礼制是教化的根本;法令、刑罚是教化的末端。

    无本不立,无末不成。

    然而教化功能是长远的事,刑罚功能近在眼前,刑罚可以用来帮助教化而不能单独实行,可以用来树立威信而不可过多地使用。

    老子说“:政令分析明辨,百姓就浇薄。”又说:“法令越是彰明,盗贼越是多见。”然而,政令繁杂苛刻,官吏严厉残酷,不可能实行教化,百代都应该知道。

    考察浏览前书记载,也有不断利用的。

    以前秦朝任用狱吏,穿着红褐色衣服的狱吏充斥道路。

    汉代革除这种作风,矫枉过正,法网宽疏,可以漏掉能吞噬船只的大鱼,所以大奸巨猾,侵犯道德违背礼义。

    郅都、宁成这些人,威武之气勃发,惩治凶恶奸邪之徒,所行之事都是为了救济时弊,虽然违背教化,有时也有可取之处。

    于洛侯之流,前代史书编入《酷吏》。

    或凭借先人留下的功业,或者因为轻微的功劳,遭逢时机,耻居重要职位。

    逞其狭隘气度,做出许多无礼举动,君子百姓,都深受其害。

    凡是他到官任事,没有不恐惧的。

    在他之下的,视他如蛇虺;路过他辖区的,避他如贼寇仇敌。

    给人恩惠,心地并非善良;给人施加罪过,并非出于疾恶。

    他所鞭挞羞辱的,大多是无辜之人。

    看看他的所作所为,豺狼不如。

    他们禁止奸邪清除狡猾,大概与郅都、宁成那些人不一样。

    君子鄙视他们,所以编进《酷吏》。

    魏朝有于洛侯、胡泥、李洪之、高遵、张赦提、羊祉、崔暹、郦道元、谷楷。

    齐朝有邸珍、宋游道、卢斐、毕义云。

    《周书》不设酷吏传。

    《隋书》有厍狄士文、田式、燕荣、赵仲卿、崔弘度、元弘嗣、王文同。

    现选出高遵、羊祉、郦道元、谷楷、宋游道、卢斐、毕义云、厍狄士文、赵仲卿、崔弘度,都记录在他们的家传中。

    其余都一起排列在这里。

    于洛侯传于洛侯,代地人。

    任秦州刺史,暴虐残忍。

    兵士富炽强夺吕胜一具缠脚布,于洛侯就鞭打富炽一百下,砍掉他的右腕。

    老百姓王陇客杀死王羌奴、王愈二人,依照法律应处以死刑。

    而于洛侯活生生地拔下王陇客的舌头,用针扎他的脚跟,并且连刺胸及腹部二十多处,陇客不堪痛苦,随刀颤动。

    洛侯便树立四根柱子,分解他的手脚,王陇客将死时,才砍掉他的头,割裂肢体,分挂在道路上,看到的人无不悲伤痛苦感叹惊愕。

    百姓王元寿等因此造反。

    官府揭发弹劾于洛侯,孝文帝派人到秦州府拷打犯人的地方,召集士兵宣布于洛侯的暴行,然后将于洛侯斩首以答谢百姓。

    李洪之传李洪之原名文通,恒农人。

    年轻时为和尚,晚年才还俗。

    真君年间,做狄道护军,赐爵安阳男。

    适逢永昌王仁随太武南征,得到元后姐妹二人,洪之偷偷送去食物,结拜为兄弟,于是就跟亲人一样。

    与元后在南朝兄弟的名字很相近。

    就改名为李洪之,到永昌王仁因事被杀,元后进入宫中,受到文成帝宠幸,生下献文帝。

    元后临死时,昭太后问她的亲人,于是说李洪之是她的哥哥,与他诀别长达一年。

    全部罗列南朝各兄长如珍之等名字,亲手交给李洪之,于是称为献文帝的亲舅。

    太安年间,珍之等弟兄们来到都城,与李洪之相见,叙说元后一生经历,按长幼分出大小。

    以外戚身份做了河内太守,增升爵位为任城侯,持仗随从和刺史一样。

    河内北接上党,南接武牢,地势险要,人性..悍。

    屡次抢劫为害。

    官吏不能禁止。

    李洪之到河内郡后,严格法令防备,征募到能杀贼的人,就给予重赏,经常勉励百姓从事农耕,盗贼得以平息。

    诛杀奸党,过于残酷暴虐。

    后来做怀州刺史。

    封为汲郡公,征调为内都大官。

    黄河西边羌胡人率领部落反叛。

    献文帝亲自带兵征伐,命令李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领各军。

    皇帝车驾到并州,诏令李洪之为河西都将,征讨山胡。

    山胡人占据险要之处拒敌迎战。

    李洪之在石楼南的白鸡原构筑工事以对敌。

    当时众将领都想发动进攻,李洪之就用大的信义开导他们,听凭他们恢复旧业,胡人就投降了。

    献文帝嘉赏他,升任为尚书,外都大官。

    后来做使持节、安南将军、秦益二州刺史。

    到任上后,设立禁止奸邪的法令,有带兵器行路的,罪行与抢劫相同,判刑轻重的规格,各有条律章规。

    于是宴请州中豪杰和德高望众的人,把法令给他们看。

    在夜间秘密派遣骑兵分别埋伏在各要道路口,有触犯禁令的,就捉往州衙,宣判斩首。

    其中被冤枉杀死的,达到百人。

    赤葩渴郎羌居于深山,虽然加以约束,朝廷官员很少到此。

    李洪之开山为路,宽十多步,做出军队要进山的样子。

    于是发兵到羌人居住的地方。

    山中人惊恐害怕。

    李洪之率领数十个骑兵到他们的村庄,安抚他们的妻子儿女,了解他们的疾苦,把物品送给他们。

    众羌人很高兴,请求开列赋税,所得是平常的十倍多。

    李洪之善于统治少数民族,很有威仪恩惠,然而刻薄残酷的名声,也传遍朝廷内外。

    当初,李洪之贫贱时娶张氏为妻,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从贫贱到富贵,受到张氏的很多帮助,有儿女几十人。

    李洪之后来娶到刘芳的堂姐,宠爱她,疏远了张氏。

    也生有好多儿女。

    建了两处宅院分开居住,偏爱刘氏一室。

    由此两个妻室互相嫉妒,两院子的母子往来如同仇人。

    到西州去时,让刘氏一人跟随。

    李洪之平常并非廉洁清正,不时接受贿赂。

    当时孝文帝刚刚设立俸禄制,法律禁令严厉,于是锁拿李洪之进京,孝文帝亲自到太华殿,在朝廷上集合群臣责备李洪之。

    由于他是大臣,让他在家中自尽。

    李洪之性情激昂,很多处罚都能忍受。

    患疹子针灸治疗,点燃的艾炷将近二寸粗,头脚放有十多处,同时刺下,谈笑自若,接待宾客不止。

    等到临死时,沐浴穿戴,押解的士卒扶持着,进进出出遍巡家中各室,像这样反复多次,哭泣哀叹很久,才卧床吞药。

    当初李洪之伪托是元后的哥哥,公门私室跟外戚相同。

    到这次获罪后,孝文帝才逐渐对百官辩说他的虚假。

    而对李家诸人还友好相待,恩礼如亲人。

    李洪之初见元后,按年龄做了兄长。

    等珍之等人到京城后,李洪之因元后平时所定长幼、称呼、拜见之礼,都像一家人。

    晚年,屡次邀请他饮宴,醉酒之后,有时说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李洪之就站起来越加恭敬,笑语自如。

    富贵显赫,相当于帝舅之家,于是抛弃自家祖宗,一心依附珍之等。

    后来很有振兴本族之意,但并没有明显效果。

    刘氏生有四个儿子。

    长子李神,年轻时很有胆略,以勇气超出一般人而闻名。

    因军功封为长乐县男,后迁升为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孝昌年间,管理相州事务,不久加封为抚军。

    葛荣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他,很长时间未能攻克。

    适逢葛荣被擒获,因功晋封为公爵。

    元颢入洛阳争帝位,孝庄帝北巡,都让李神为侍中。

    又封职为殿中尚书,仍兼管相州事务。

    车驾回宫后,又改封为安康郡公。

    普泰元年(531),增官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相州大中正。

    死时,追赠司徒公,冀州刺史。

    儿子士素勺承袭爵位。

    北齐接受禅让建国后,依例降职。

    田式传田式字显标,冯翊下圭阝人。

    祖父安兴、父亲长乐,在魏做官,都是本郡的太守。

    田式性情刚毅果断,会多种武艺,勇猛过人。

    在周做官,职位是渭南太守,为政崇尚严明刚猛,官吏谨小慎微,不敢违法。

    升任本郡太守。

    亲戚故友退隐踪迹,一切请求托付都不办理。

    周武帝听到后很赞赏他,升职仪同三司,赐爵位信都县公,提拔为延州刺史。

    跟随皇上平定齐朝,以军功授上开府。

    调任建州刺史,改封爵位为梁泉县公,后来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以军功被任命为大将军,升爵位为武山郡公。

    到隋文帝接受禅让即位后,升他为襄州总管。

    专门把树立威望当作根本,每次到外地巡视,一定盛气凌人地对待他人。

    他的下级僚属,双腿发颤不敢仰视。

    有触犯禁令者,即使是非常亲近的人也不宽容。

    他的女婿京兆杜宁从长安来探望他,田式告诫杜宁不要外出。

    杜宁很长时间不能回去,私自上了北楼,以倾吐羁留他乡思乡之情。

    田式知道后,打了杜宁五十杖。

    他所喜欢的奴仆曾经到田式那里禀告事情,有虫子爬上田式的衣襟,奴仆挥袖打掉虫子,田式认为他对自己不敬,当即用木棒打死了奴仆。

    有僚属吏卒贪赃枉法,在官署内部劫掠偷盗者,不问情节轻重,都关闭在地窖中,在粪便脏物中躺卧,让他们遭受痛苦,不是自己死了,始终不得放出。

    每当朝廷的赦免文书到达州里,田式来不及读看,就先召集狱卒杀死重罪犯,然后把赦免文书宣读给百姓听,他的苛刻暴虐就是这个样子。

    由于这个原因,他受到皇上责备,免去官职。

    田式又惭愧又恼怒,不进饭食,妻子儿女到他的房内,就发脾气,只有两名侍僮,在他身边听候使唤。

    从家里要来花椒,打算自杀,家人不给他。

    偷偷地让侍僮到集市上买来毒药,又被妻子儿女夺回扔掉。

    田式生气躺下,他的儿子田信当时为仪同,到田式跟前流着泪说:“大人您既是朝廷的重臣,又没有大过错,那些公卿大夫被放逐遭侮辱的接连不断,有很多,随即又被任用京外,大人您怎么能长久被弃置不用呢?竟到了自杀的这种地步!”田式突然起身拔刀砍田信,田信躲避,刀砍在门上。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认为自己惩处田式很重,便恢复了他的官爵,不久任命为广州总管,死在任上。

    隐逸传序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显达与隐晦的分别,这些事情不一样,由来很久了。

    过去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时得到保全,华..却不被太公所容。

    为什么呢?探究他们的心志,大约是性情激昂或贪婪的作用。

    观察他们的行为,假托为教化礼义的风范,而避世隐居不归。

    代代都有这样的人。

    所以《周易》说:“逃离世俗,没有苦恼,不侍奉王侯。”《诗经》说:“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礼记》说:“儒生有对上不向天子称臣,对下不侍奉诸侯的。”《论语》说:“举荐隐逸的人,天下的百姓就会归服了。”虽然出仕和隐居不同,说话和沉默有不同的用处,但各言其志向,却都是君子奉行的做法。

    洪崖做出隐逸的开端,箕山扇动这种风气,七人在周代涌现,商山四皓在汉朝扬名。

    魏、晋以来,这种流风更加广泛。

    大隐士以天下为轻,以万物为细小,小隐士安于艰苦品节,甘心贫困低贱。

    有的与世风混同,追波逐澜一同消逝;有的与时世风俗相背,向往江湖只身独去。

    玩赏鱼鸟,身边琴书相伴,拾捡地上的粮粒,编织鸟儿的落毛,饮用石中泉水,乘荫在松柏之下。

    纵情宇庙之外,对自身怀抱感到满足。

    可是都乐于独善其身,为兼济天下而情急心迫的人很少;泯灭性情得失,失掉志向的人很多。

    较之超越道德,弘扬大道,匡正世俗,庇护众人,能够得到的却很小,不能得到的却忽视了。

    而承受天命的英明帝王,遵守成法的圣明君主,无不捆扎丝帛,遣使竞驰于道路,蒲轮车辙交错,奔走在高山深谷,还惟恐做得不够,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大道虽然没有弘扬,志向却很坚定不移。

    即使没有舟楫戈征战之功,终归有坚贞的节操,足以让懦夫树立志向,平息贪婪争竞的风气。

    与苟且生活的人,不可同年共日。

    所谓以无用为有用,以无为而无不为啊。

    自末世浇薄轻浮,淳美的世风差不多消失完了,锥刀那样的小利,争夺的人成群结队。

    而能面对万物息心无欲,耿介地脱离世俗,向往古代,独寻静地,寻求千年之友,也就是很不寻常的人了。

    何必乘云驾霞追日逐月,穷尽天地,才算是超远呢?案《魏书》列眭夸、冯亮、李谧、郑修为《逸士传》。

    《隋书》列李士谦、崔廓、崔廓的儿子崔赜、徐则、张文诩为《隐逸传》。

    现把李谧、李士谦附在他们的家族传记上,其余的一同编为附篇,以充实《隐逸传》。

    眭夸传眭夸名旭,赵郡高邑人。

    祖父眭迈,是晋朝东海王司马越的军谋掾,后来消灭石勒,做了徐州刺史。

    父亲眭邃,字怀道,是慕容宝的中书令。

    眭夸年轻时胸怀大度,不拘泥小节,爱好书传,沉浸其中,不曾留心当世事务。

    好喝酒,超然物外。

    三十岁时,遭逢父亲亡故,以致须鬓变白,每当悲伤痛苦,听者为之流泪。

    性情高洁不愿仕宦,寄情山丘沟壑。

    同郡人李顺希望与他结交,眭夸拒不答应。

    郡中长幼没有不惧怕他的。

    年轻时与崔浩是莫逆之交,崔浩为司徒,曾上奏皇上征召他为中郎,眭夸推托有病不去赴任。

    州郡长官逼迫上路,不得已到了京都,同崔浩相见。

    一直停留好多天,只是饮酒叙谈往事,不涉及世俗私利。

    崔浩每次想通过谈道理让他屈服,竟不能开口,对眭夸的敬畏就是这样子。

    崔浩后来便将皇上诏书扔在眭夸怀中,也没有开口。

    眭夸说:“桃简,你已经做了司徒,为什么还要以此烦劳国中人士呢?我准备和你告别。”桃简,是崔浩的小名。

    崔浩担心眭夸随即还乡,当时只乘一头骡子,再没有别的坐骑,就把眭夸的骡子牵入马棚中,希望用这种办法挽留他。

    眭夸于是托付同乡交租的人,假称为他驾车,于是得以出关。

    崔浩知道后感叹说:“眭夸是个独来独往的人,本来不应该用这种小职务羞辱他,又让他拿鞭上路,我应该用什么话来向他谢罪呢?”当时朝廷法令非常严厉,眭夸既然私自回乡,就将有私自回乡的罪过。

    崔浩便左右周旋,才得以无罪。

    过了一年,送还眭夸原来那头骡子,同时送给他自己乘的马,写信谢罪。

    眭夸再不接受他的骡马,也不回信。

    崔浩下世时,眭夸为他穿了白色丧服,接受乡人吊唁,历经一年才停止。

    眭夸叹息说“:崔浩公已经死了,还有谁能容纳眭夸?”妻子的父亲钜鹿人魏攀,是当时名声显达的人。

    不曾尽女婿的礼节,情义如同朋友。

    有人对眭夸说“:我听说有大才能的人一定官居显贵之位,你为何偏偏在桑榆之间呢?”于是写《知命论》来解释原因。

    等到死时,埋葬那天前去参加葬礼的如同街市一样热闹。

    没有儿子。

    冯亮传冯亮字灵通,南阳人,是梁朝平北将军蔡道恭的外甥,自幼博览群书,又特别喜爱佛家禅理。

    跟随蔡道恭到义阳,适逢中山王英平定义阳,做了俘虏。

    中山王平常就听到冯亮的名声,于是以礼相待。

    冯亮性情好清静,后来隐居嵩山,感念中山王的恩德,定期拜见。

    中山王死时,冯亮去吊唁,极尽哀恸。

    宣武帝曾召他为羽林监,兼任中书舍人,准备让他为皇上讲读《十地》等经书,坚决推辞不答应。

    又想让他穿戴整齐入朝进见,他苦苦请求用一束绢扎住头发朝见,于是不再强迫。

    回嵩山几年,与僧人礼貌相处,诵读经书为业,吃蔬菜饮清水,有终此一生的想法。

    碰上叛贼王敞的事情败露,牵连到山中和尚法。

    将冯亮逮捕押送尚书省,十多天,皇上下诏特意赦免昭雪。

    冯亮不敢回嵩山,于是客居在景明寺,朝廷下令供给衣食,包括跟从的几个人。

    后来思念他的旧居,又回到嵩山住室。

    冯亮既然向来喜爱山水,又加上勤于思考,结庐山林,很得栖息赏游的乐趣。

    以此而比较有名,宣武帝供给他人士物力,令他和僧人统领僧暹、河南尹甄琛等一同考察嵩山地理位置优越、山水有特色的地方,于是建造闲居佛寺,林泉既奇妙,建筑构造又很美,极尽山居之妙趣。

    冯亮当时离开京师,延昌二年(513)冬,因遇重病,宣武帝下令用车驾将他送还嵩山,住在嵩高道场寺,几天后死去。

    皇帝赠给绢帛二百匹,以供丧事之用。

    遗命告诫哥哥的儿子冯综,穿衣戴帽后入殓,左手拿着板子,右手拿着《孝经》一卷,把尸身放在盘石上,离开人群住处数里外,停留十多天,在山上焚尸,灰烬所在的地方,建造佛塔藏经书。

    当初,冯亮在隆冬死去,连日大雪,穷山荒涧,鸟兽饿极,尸身横放荒野,无法护防。

    当时有寿春道人惠需,每天早上去看尸体,拂去尘土雪珠,禽兽的足迹,纵横交织在尸身周围,然而没有一点损坏。

    衣服像入殓时一样,只是帽巾被风吹得稍有偏斜。

    又因冯亮旧友南方法师拿出十粒大粟子,说将来还会有十地因果报应,于是伸开冯亮的手,把粟子放在手中。

    过了一夜,却被鸟兽偷吃,皮壳落在地上,但也没有损伤尸体。

    焚烧那天,有浓浓的白雾,回绕在旁边,自地面连到天空,整个早上没有消散。

    山中道人与普通百姓帮忙的百余人,没有不感到惊异的。

    崔廓传崔廓字士玄,博爱安平人。

    父亲崔子元,在齐朝为燕州司马。

    崔廓幼时孤苦贫困,母亲地位低下,因此不被同族人所看重。

    开始做里佐,屡次遭受别人羞辱,于是愤激而起,逃进山中,开始博览群书,很多书都通览涉及。

    太行山以东的学者都以他为宗师。

    回乡之后,不接受征召。

    与赵郡的李士谦成为忘言之友,当时称崔、李。

    李士谦死时,崔廓哭得很悲恸,为李士谦作了传记,送交朝中秘府。

    李士谦的妻子卢氏寡居,每逢家中有事,就命人向崔廓询问然后决定。

    崔廓曾经著文论述刑名的原则,义理非常精深,文章多不见记载。

    隋朝大业年间,死在家中。

    徐则传徐则,东海郯地人。

    幼时性情深沉闲静,很少有嗜好欲望,在周弘正处接受学业,擅长《周易》、《老子》、《庄子》三种玄学,对论议很精通,名声传扬都邑。

    徐则感叹说:“名是实质的从属,我难道要做从属吗?”于是心怀栖隐山林的志向,拄着手杖进了缙云山。

    后进学者数百人苦苦请求他传授知识,徐则谢绝打发了他们。

    不娶妻室,常常戴头巾穿粗布短袄。

    陈朝宣帝太建年间,应皇帝征召住在至真观,满一月,又辞别进入天台山。

    因断绝粮食以养品性,所依靠的只有松籽、白术而已,即使是隆冬寒气冻闭,也不穿棉絮。

    太傅徐陵为他刻山石立名称颂。

    当初在缙云山,太极真人徐君降临,对他说“:你年过八十,要做王者的老师,然后才得道。”晋王广镇守扬州,听说他的大名,亲笔写信召请他说:“道术兼得众家之精妙,法术出于自然,包涵天地,浑然而与万物一体,人能弘扬道术,道术才不空自流播。

    先生坚守德操,培养淡泊品性,宗师玄学,与万物相等,通晓义理,颇能使人体味出门径。

    喜悦冲淡玄远,恬静清纯的心境,服松籽吃白术,栖息在烟霞之中。

    远望赤城而等待风云,遨游玉堂而跨乘龙凤。

    虽然埋名台岳,仍然飞腾在江淮之间。

    精妙的谋划令人感到非常慰藉,自身却每刻都在劳累。

    敬重您的道术,长时间占据在我空虚的胸怀,侧卧席上的昏昧之人,做梦都想着您栖息的山洞。

    霜风已经寒冷,海气将要冻闭,仍然偃卧栖息在山林之中,不要忘记保重道体。

    过去商山四老,轻易兴举汉室,淮南八公,来到藩臣官邸。

    古今虽不一样,山谷却没有什么不同。

    市朝中的隐士,前代贤人已经称赞。

    引导凡愚讲述圣道,除了先生还有谁?所以派遣使臣,前去你那迎请,猜想不用束帛之礼,您就会屈驾光临,不待蒲轮去请,您就会离开那空寂的山谷。

    仰慕贤能委曲自身,伫立远望光明。”徐则对门下人说:“我今年八十一岁,晋王来召请我,徐君的话,可信而有应验。”于是到了扬州。

    晋王准备请他传授道法,徐则推辞说日期不方便。

    之后的一天半夜,命侍者取来香火,就像平常朝见进的服饰,到五更时死去。

    肢体柔软像活着时一样,停放几十天,颜色不变。

    晋王颂布文书说“:天台真隐士东海徐先生,保持正宗思想坚定不移,崇尚玄远而成就德术,与万物相齐超然世外,修检品行以安身立命。

    穿草鞋披短衣,吃松籽食白术,栖息隐居在灵山之中,五十多年了。

    仙才卓著飘然腾空。

    即使千寻长万顷广,也无法揣测他的道术的边际。

    我恭敬地继承他道德风范,长时间吮吸他的道术,频频派遣使者,远远地延请他,希望虔心受法,成就良缘。

    刚刚来到这里,未停留一旬数日,他就嫌弃尘俗羽化升仙,返朴归真进入天堂。

    尸身柔软,颜色不变,就是经书上所说的尸体分解立地成仙。

    虽然拜师礼节确实未曾申明,但内心尊他为师的情志还在,即使忘记悲恸,但伤感情怀萦绕于心。

    丧事所需物品,随需要保证供给霓霞般的衣裳和羽毛装饰的车益。

    既然已经腾云升仙,空空的棺材和遗留衣服,怎么能付之于坟垄?但手杖鞋子还在,可以按风俗处理。

    应该派遣使者,送回天台山安葬。”当时,从江都到天台山,在路上常见徐则徒步而行,说是要回去。

    到他的旧居,取来经书道法,分送给弟子,仍叫打扫干净一间房子,说:“如果有客人来,要请到这里。”然后跨过石梁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会儿尸身灵柩到,知道他已仙逝,时年八十二岁。

    晋王听说后越发感到奇异,送来丧葬物品千段,派画工绘出他的形貌,让柳..为他写讠赞。

    当时还有建安人宋玉泉、会稽人孔道茂、升阳人王远知等,也都喜好道术,行为怪僻,以松籽白术养活自己,都被隋炀帝所敬重。

    张深传张深,不知是何地人。

    通晓占卜之术,自称曾经侍奉苻坚,苻坚打算征讨东晋,张深劝他不要出兵,苻坚不听,果然失败。

    又仕宦姚兴为兰台令。

    姚泓灭亡后,落入赫连昌之手。

    赫连昌又以张深及徐辩同为太史令。

    统万平定后,张深、徐辩都被俘,让张深做太史令。

    北魏太武帝神瞏二年(429),准备讨伐蠕蠕国,张深、徐辩都说不应出兵,和崔浩在太武帝面前争执不下。

    张深专门依靠正常的占卜,而不能探索深奥的事理,所以比不上崔浩。

    后来做骠骑军谋祭酒,著有《观象赋》,文中星象天文非常详备,文字多不见记载。

    又明元时,有容城县令徐路,擅长占候,受连累被关在冀州监狱。

    别驾崔隆宗到狱中慰问他,徐路说:“昨天夜间驿站的马匹如流星一样,估计赦免令不一会就要来到。”崔隆宗相信这话,于是派人出城等候,不多会赦免令来到。

    又道武、明元时,太史令王亮、苏垣。

    太武时,攻破和龙,俘获冯弘太史令闵盛。

    孝文帝时,太史赵樊生,都通晓天文。

    以后太史令赵胜、赵翼、赵洪庆、胡世荣、胡法通等两个家族,世代从事天文。

    又永安年间,诏令恒州人高崇祖精通天文,每次占卜吉凶都得应验,特意封为中散大夫。

    永熙年间,诏令通直散骑常侍孙僧化与太史胡世荣、太史令张宠、赵洪庆及中书舍人孙子良等在门下外省,校勘天文书籍,集中甘、石二家的星象经典,以及汉、魏以来二十三家占卜之术,编集为五十五卷。

    后来又汇集各家提要,前后所用各种不同的占卜术,按类编纂,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中外官及图表,合为七十五卷。

    僧化,是东莞人。

    认识星象,按文字占卜而预言灾祸奇异之事,多有言中。

    普泰年间,..朱兆厌恶他言多,就让廷尉把他逮捕,免去了官职。

    永熙年间,孝武帝召令僧化与中散大夫孙安都共同撰写兵法,没能完成而孝武帝进了函谷关,于是停止撰写。

    元象年间,死在晋阳。

    李顺兴传李顺兴,京兆杜陵人。

    年十多岁时,忽愚忽智,当时人们都不了解他。

    他预言未来事情,也时而相符。

    隆冬季节穿着单薄布衣,光脚在冰上行走,到水中洗澡,一点也不患风寒。

    家中曾经设置斋饭,器具不够。

    李顺兴说:“昆明池中有一枝大荷花叶,可以取来放盛饼食。”他的住处距昆明池有十多里,太阳没有移动影子,李顺兴背着荷叶回来了,脚上还有泥,满座的人都很惊奇。

    后来逐渐出入城市,常戴道士冠,有想念他的,不几天,就到他家。

    号称李练。

    好喝酒,但不会喝醉。

    富贵贫贱都很尊重他。

    得到别人的施舍,便散发给乞丐、穷人。

    萧宝夤造反,召李顺兴询问道:“我做王能有多少年?”李顺兴回答说“:做天子的有百天者,有十年者,有一年者,有统治百年的。

    事由可以明白。”到萧宝夤失败,才有百天。

    有个叫侯终德的,是萧宝夤的同党,萧宝夤兵败后,他召集叛贼。

    李顺兴说他一定会败,侯终德就用木棒打死李顺兴,扔在城隍庙中,过了一会儿,李顺兴又活过来像当初一样。

    后来贺拔岳北伐时,李顺兴给魏收写信。

    上面列出的毛鸿宾等九个人的姓名全部放回。

    李顺兴跟在后面,提一个河东酒缶亢,用绳子系住,在城中街巷中拉着走,很快蒲板投降。

    又过了不久,到太傅梁览家中躺下,用布衫倒盖在身上。

    后来梁览与赵崔反叛,与东魏往通使节,事情败露后被杀,梁览用衣服倒盖在身上,果然像李顺兴那个样子。

    周文帝曾经到温泉,李顺兴请求得到温泉东间骊山脚下的二亩地。

    周文帝说“:李练用这二亩地干什么?”回答说:“有用。”没有多时,到温水中遇难,死在那个地方。

    当年,大统十三年(547),李顺兴对周文帝说“:可在沙苑北边建一太上老君像,面朝北作出笑的样子。”周文说:“有什么用?”回答说“:让它笑败蠕蠕国。”周文帝当时很迷惑,不理解什么意思。

    等到蠕蠕国灭亡,周文帝想起他的话,于是在老君像旁建上李顺兴的像。

    信都芳传信都芳字玉琳,是河间人。

    年少时懂得算术,又有奇巧构思,每当精心钻研,有时会落入坑坎中。

    常对人说:“算术历法幽深微妙,机械构造精细隐微,我每一深思,就听不到雷霆声。”他用心就是这个样子。

    后来被安丰王延明召为宾客。

    有个江南人叫祖日恒的,以前在边境上被俘获。

    住在王延明家,以前通晓算术历象,但不被王延明重用。

    信都芳劝说王延明对祖日恒以礼相待。

    祖日恒后来回江南,把一些方法传给信都芳,因此,信都芳的方法更加精确细密。

    王延明家有各种图书,想抄录汇集《五经》的算事为《五经宗》,以及古今乐事为《乐书》,又汇集浑天、欹器、地动、铜乌、漏刻、侯风等巧妙制作,连同图画为《器淮》,都让信都芳筹划。

    适逢王延明逃亡南方,信都芳都自行撰注。

    后来隐居在并州乐平的东山,太守慕容保乐听说后召用他,信都芳没有办法,只好出见。

    于是慕容保乐的弟弟绍宗把他举荐给齐神武帝,做了宾客,授职中外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性格清静俭约朴实,不与外物掺和。

    绍宗送给他一匹瘦弱的马,他不肯骑坐;夜间派婢女试验他,信都芳愤怒呼喊殴打婢女,不让接近自己。

    洁身自好,不求助于物。

    后来偏重差、勾股,又撰《史宗》。

    信都芳精专不止,又多方涉猎。

    丞相仓曹祖王廷对信都芳说:“用律管吹灰,技术很微妙,但已经很久不传于世,我思考不出来,你不妨考虑考虑。”信都芳留意十多天,就报告祖王廷说:“我得到方法了,但最终必须用河内葭莩的灰。”祖王廷当面试验,没有成功。

    后来找到河内草灰,用这种方法,随节拍飘飞,剩余的灰就不动了。

    但这种技巧不被当时人重视,竟然不流行,所以这种技巧终于绝世。

    还著有《乐书》、《遁甲经》、《四术周髀宗》。

    序文说:“汉成帝时,研究学问的人问盖天,杨雄说:‘盖,就是还不周全。

    ’问浑天,说:‘落下闳制造。

    鲜于妄人测量,耿中丞仿照,周全吗?没有停止啊。

    ’这是说盖天有偏差而浑天精密。

    盖天仪因观测日影而制造,用的时间长了,便和先前不同,所以称‘不周全’。

    浑天仪为计算天体而制造,乾坤星象,难于洞察,较少变化,所以称‘周全’。

    当时,太史令尹咸深入研究晷盖,更改古代周朝的方法,杨雄看到了,认为很困难。

    从过去周公在都城测定日影,到汉朝,盖天仪改变一次。

    浑天仪俯观,以《灵宪》为文辞;盖天仪仰观,以《周髀》为法规。

    俯仰虽然不同,总体是一致的。

    古代人制造仪器,依据是天效玄象。

    信都芳通过浑算精微,得出万条方法技巧,所以简要概括本要点,总共写成二篇,合为六法,名为《四术周髀宗》。”另外上党人李业兴撰写新历法,自认为比赵匪攵、何承天、祖冲之三家的历法要好,信都芳驳难李业兴五个问题。

    又私自撰写历书,名字为《灵宪历》,推算月份有大有小,日食月食必定赶在每月初一,证据很清楚。

    经常说:“何承天也撰成这种历法,但没有做到精细。

    《灵宪历》如果编成,一定会历经百代而不会有异议。”书没有写成就下世了。

    吴遵世传吴遵世字季绪,是渤海人。

    幼时学习《易经》,入恒山,忽然看见一个老头,送给他开心符,吴遵世跪在地上,用水吞下开心符,于是通晓占卜术。

    后来游历京洛,以卜筮而闻名。

    魏孝武帝准备即位时,让他占卜,碰到《否》卦中的《萃》爻,说:“开始不顺后来高兴。”孝武帝说:“高兴在什么时间。”吴遵世说:“刚排去柔,那么当在春末夏初。”又筮卜,碰到《明夷》卦中的《贲》爻,说:“开始登上天,后来入地中。

    如果能严肃开始谨慎结束,不失去法则,就不用担心入地了。”结果正像他说的那样。

    后来齐文襄引荐他做了大将军墨曹参军。

    跟随皇上游东山,有云雾涌起,担心下雨会使打猎活动停止,就开玩笑地让吴遵世占卜。

    碰上《剥》卦,李兴业说:“坤在上艮在下,是《剥》卦。

    艮是山,山起云雾。

    所以知道有雨。”吴遵世说“:坤是地,土能控制水,所以知道无雨。”齐文襄让崔暹记录说:“遵世如果卜中,赏赐绢十匹;不中,罚杖打十下。

    李兴业如果卜中,没有赏赐;不中,罚杖打十下。”李兴业说“:同样是卜中,为何惟独我不得赏?”文襄说“:吴遵世卜中,正合我意,所以赏赐。”不一会云雾散去,两个人分别受到了赏罚。

    皇建年间,武成帝因丞相带兵守卫邺下,导致对丞相的猜疑。

    内心非常忧虑恐惧,打算起兵,每晚休息时就令吴遵世卜筮。

    吴遵世说“:当有大的喜庆。”因此武成不敢决定。

    不久赵郡王等奉太后之命,以遗诏给武成加冠冕。

    又让吴遵世卜筮。

    遵世说“:近来已占卜了十多次卦。

    卦中当然有您享有天下的征兆。”武成即帝位后,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吴遵世推称自己年老多病,改任中散大夫。

    和士开被加封为王,妻子元氏没有儿子,让偏房长孙氏为妃子,让吴遵世卜筮。

    遵世说“:这种卦偶尔与占卜吻合。”于是拿出占卜书说:“元氏没有儿子,长孙做妃子。”和士开很信这种巧妙的占卜,于是站起来边喊边舞。

    吴遵世著有《易林杂占》百余卷。

    后来预言尉迟迥叛乱。

    死去。

    皇甫玉传皇甫玉,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人,擅长给人看相。

    齐文襄从颍川回京,文宣跟随在后,皇甫玉在旁边放眼观看。

    对人说“:大将军不耕种农作物。”指着文宣说“:正是路北流鼻涕的那个人。”文宣帝即位后,试验皇甫玉的相面术,特地用帛巾蒙住眼,让他逐个摸那些人。

    摸到文宣帝时说“:这是最大的最显要的官。”到任城王时说:“会做到丞相。”到常山王、长广王时,都说:“也显贵。”到石动桶时说“:这是个愚笨的傻子。”到两个供饭的官员说“:正好得吃喝罢了。”皇甫玉曾经为高归彦相面说:“位极人臣,但不要谋反。”高归彦说“:我为什么要谋反?”皇甫玉说“:您长有反骨。”孝昭恩赐赵郡王犯死罪十次而不追究,赵郡王高兴地说:“皇甫玉给我看相,说我不得善终。

    现在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皇上以皇甫玉动辄为各王侯看相的原因,心中很不安定,皇甫玉对他妻子说“:皇帝不超过二年。”他妻子把这话告诉给舍人斛斯洪庆的妻子,洪庆又转告皇帝。

    皇帝恼怒地说:“对妇女小孩评论万岁爷!”下诏召见皇甫玉。

    皇甫玉每次照镜子,自称要被兵器杀死,等到被召见,对他妻子说“:我现在去朝中,不回来,如果过了太阳正午,我可以活下来。”已经到了正午,于是斩了他。

    陆法和传陆法和,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人。

    隐居在江陵百里州,衣食住处,完全和恪守戒律的和尚一样。

    有老年人从小就见过他,相貌没有变化,人们不能猜度其中原委。

    有人说他出自嵩高,遍游远近。

    既已入荆州汶阳郡高安县的紫石山,又无缘无故地舍弃所居之山,不久发生蛮贼文道期的叛乱,当时人们都认为他事先预见了征兆。

    侯景向梁朝投降时,陆法和对南郡朱元英说:“贫道和施主一起攻击侯景去。”朱元英说:“侯景为国家立了功,仙师却说要攻击他,为什么呢?”陆法和说:“正应这样。”等到侯景渡江时,陆法和在青奚谷山,元英前去问他说:“侯景现在包围城池,这件事怎么办?”陆法和说:“大凡人们摘取果子时,应该等到果子成熟的时候。”坚决请问办法,陆法和说:“可以攻,也可以不攻。”侯景派大将任约在江陵攻击梁朝的湘东王。

    陆法和便到湘东请求征讨任约,在江边渡口召集众蛮人弟子八百人,两天就开发了。

    湘东派胡僧..率领千余人与陆法和同行。

    陆法和登上大战船,大笑着说:“不可估量的军马。”江陵有很多神庙,当地人常去祈祷,自从陆法和军队出发后,求神没有一次应验,人们都认为是神灵跟从陆法和出征去了的缘故。

    到赤沙湖,与任约对阵,陆法和乘坐小船,不穿盔甲,顺流而下,距任约军队还有大约一里时才回来。

    对将士们说:“姑且观察敌军龙睡卧不动,我军中龙非常踊跃,立即攻打敌军。

    如果等到明天,可以不损伤客人,主人一人而大破敌军,然而有坏处。”于是燃烧火船,可是逆风不便行船,陆法和手拿白羽扇扌扇风,风就回头吹。

    任约的军士都看见梁朝官兵在水面上行走,于是败退,都落入水中。

    任约逃窜不知去向。

    陆法和说“:明天上午可以俘获他。”到了预定时间但没有抓获任约,人问任约,他说:“我以前在这个洲水干时建有一佛塔,曾对施主说‘:这虽然是个佛塔实际上是贼藏身的标志。

    ’现在为什么不到标志下找贼呢?”按照他的话,果然见任约抱着佛塔,仰着头刚好露出鼻子,于是擒获了他。

    任约说“:请求到仙师跟前死去。”陆法和说“:施主有相,命中注定不会因战而死,况且你与湘东王有缘,不要有其他想法。

    湘东王以后当得到施主协助。”湘东王果然放了他,用他做了郡守。

    到魏包围江陵时。

    任约带兵前去救援,尽力拼战。

    陆法和既已平定任约,就前往巴陵进见王僧辩,对他说:“我已经断掉侯景的一条臂膀,他还能有什么作为?施主应该立刻攻取他。”就请求回归。

    对湘东王说“:侯景自然可以平定,没有值得忧虑的。

    蜀地的贼兵将要来到,法和请求驻守巫峡等待贼兵。”于是统领各军前往,亲自运送石头来填大江,三天后,水便不流了,江面上横拦铁索。

    武陵王纪果然派蜀兵渡江,峡口地势狭窄,进退不得,王琳与陆法和指挥作战,一战就消灭了贼军。

    军队驻扎在白帝城,对人说:“诸葛孔明可以称为名将,我亲眼见过。

    这座城池旁有他埋伏的弓箭与箭头一斛左右。”就插上标志让军士挖掘,正像他说的那样。

    又曾到襄阳城北的一棵大树下,画地周围二尺,让弟子挖掘。

    掘得一只龟,长一尺半,以木杖敲龟说“:你想出来,不能如愿,已经几百年了,如果不遇见我,怎么能见天日?”向它传授《三归》,龟才爬入草丛。

    当初,八叠山有很多重病人,陆法和为他们采药治疗,吃药不过三剂,都痊愈了,就请求做他的弟子。

    山中有不少毒虫猛兽,陆法和传授他们一些禁令戒律,人们不再被咬螫。

    他所停泊的江湖,一定在山峰旁边留下标志,称此处要放生,打鱼的人都会一无所获。

    有时刚稍有捕获,便大风霹雳,船夫害怕而放还后,风雨才停。

    晚年统领军队,仍然禁止军士捕鱼,有私下违反禁令的,半夜猛兽一定会来吞吃他,或者偷去船缆。

    有个小弟子因游戏而弄到蛇头,来告诉陆法和。

    陆法和说“:你出于什么目的而杀蛇?”于是指给他看,弟子就看见蛇头咬着胯裆而不掉下。

    法和让他忏悔,为此蛇念佛、诵经。

    还有人用牛试验刀锋利与否,只用一下就将牛头砍掉,来告诉陆法和。

    陆法和说:“有一个断头的牛,来向你索命,很急迫,如果你不给它做佛事,一个月内报应便到。”这个人不相信,不几天就死了。

    陆法和又替人安排宅院与墓地来避祸求福。

    曾经对人说“:不要将马拴在石碓上。”这个人路过乡村,见一户人家门前有石碓,将就马拴在石碓的柱子上。

    进了门,想起了陆法和的告诫,跑出门准备解开马,马已经倒地而死。

    梁元帝任用陆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为江乘县公。

    法和不自称为臣,他的上奏文书与朱红印章的名字上,都自称为居士,后来称为司徒。

    梁元帝对他的仆射王褒说“:我不曾想让陆法和做三公,而他自称三公,什么原因呢?”王褒回答说“:他既然以道术自负,想是他有预感。”梁元帝认为法和的功业较大,于是就加封他为司徒,都督、刺史,与以前一样。

    部众几千人,一律称为弟子。

    只是以道术感化人,而不以刑法牢狱施加于人。

    另外集市所在,不设市丞一职,管理辅佐的法规,没有人接受。

    只把空栅栏的钥匙放在路中,上面开一个小口来接受钱,商人店家,按照货物多少,估计一下价值,自己把钱放进栅栏内。

    掌管栅栏的人,到晚上才打开栅栏,整理好数目,送到府库中。

    此外陆法和平常好像不轻易说话,偶尔有议就雄辩滔滔,找不到对手,然而还带有蛮音。

    善于制造攻战的器械。

    在江夏,聚集很多兵舰,准备袭击襄阳而进入武关,梁元帝派人阻止他。

    陆法和说“:陆法和是奉行佛教的人,尚不希望得到佛家的天王之位,怎么会图谋国家王位?只是由于空王佛和皇上有香火缘分,见皇上应该有报应来到,才援救罢了。

    如今既然被猜疑,这种事情一定不可改变。”于是设置供品,准备大饣追薄饼。

    到魏朝发兵时,陆法和从郢都进入汉水口,准备进军江陵,梁元帝派人拦住他说“:这一次我一定能打败贼兵,你的军队只需镇守郢州,不必行动。”陆法和于是返回郢州,用白色土灰粉刷城门,身穿粗布白色衣衫,裤子上缝上歪斜的头巾,大绳扎住腰,坐在苇席上,过了一整天才脱下。

    等到听说梁元帝败亡,又拿出先前的凶邪衣服穿上,哭着去吊慰。

    有梁朝人进入魏地,果然看到大饣追薄饼。

    陆法和开始在百里洲建造寿王寺,已经架起了佛殿,又截掉房梁和柱子,说“:以后四十年左右,佛殿法像要遭到雷击和冰雹,这所佛寺幽远偏僻,可以免去劫难。”魏朝平定荆州后,宫室焚烧成灰烬,总管想发兵攻取寿王佛殿,因嫌殿中木材短小,才停止。

    后来周氏禁止佛法,这所寺院远隔在陈朝境内,所以没有遭到劫难。

    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春天,清河王岳进军到达江边,陆法和带领全州人到了齐朝。

    文宣帝让陆法和做了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太尉公、西南道大行台,大都督、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安湘郡公宋莅做了郢州刺史,官职和爵位和过去一样。

    宋莅的弟弟宋..为散骑常侍、仪同三司、湘州刺史、义兴县公。

    梁朝将领侯王真带兵进逼江夏。

    齐朝军队弃城退逃。

    陆法和和宋莅兄弟俩来到朝廷。

    文宣帝听说他有奇妙法术,诚心要见见他,准备了三公的仪仗队,在城南十二里处设帐篷等候他。

    陆法和远远望见邺城,下马跛足而行。

    辛术对他说“:您既然不远万里投城齐朝,皇上诚心等候,你为何要作这种样子?”陆法和手持香炉,步行跟着路上的车子来到宾馆。

    第二天引见皇上,赏给他带有车幔的油漆网车、卫士一百名。

    到朝廷通名。

    不称呼官职爵位,不称臣子,只称荆山居士。

    文宣帝在昭阳殿宴请陆法和与他的随从,赏赐陆法和银钱百万,物品万段,上等住宅一所、土地一百顷、奴婢二百人,生活资用物品一套;赏赐宋莅物品千段;其余仪同、刺史以下官员各有不同。

    陆法和赏赐得到的奴婢,全部释放,说“:各人去找自己的缘分。”钱和布帛分给他人,一天就完了。

    用皇上赏赐的宅院建造佛寺,自己只住一间房子,与普通人没有两样。

    三年内又做了太尉,世人仍称他为居士。

    没有得病却告诉弟子们他的死期,到那天,烧香拜佛,坐在绳床上死去。

    洗完将要入殓,尸身缩小到三尺左右。

    文宣帝让人开棺而看,空棺一口而已。

    陆法和在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上写字,然后涂刷墙壁,等到泥墙剥落,有文字写道“:十年天子还算可以,百年天子心急如火,周年天子轮流而坐。”又写道:“一个母亲生三,两天共有五年时间。”解释的人认为娄太后生了三个天子,从昭帝高演即位到武成帝高湛传位给后主高纬,总共五年时间。

    陆法和在荆州、郢州时,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年龄大约二十多岁,自称越姥,身披法事衣服,不肯出嫁,常随陆法和东奔西走,有时与陆法和私下相好,有十多年。

    现在被遗弃,另与他人淫乱。

    官吏考察验证,全部属实。

    越姥因此改嫁,生有几个孩子。

    庾季才传庾秀才字叔弈,新野人。

    八世祖庾滔,随晋元帝过江,官至散骑常侍,封为遂昌侯,于是在南郡江陵县安家。

    祖父庾诜,《南史》中有传记。

    父亲庾曼倩,为光禄卿。

    庾季才幼时聪慧出人,八岁诵读《尚书》,十二岁通晓《易》,喜欢推算天象,居丧期间以孝顺而闻名。

    梁朝湘东王萧绎召引他授职外兵参军。

    中书省设置后,连续升任为中书郎。

    兼任太史,封为宜昌县伯。

    庾季才坚决辞去太史,梁元帝说“:汉代司马迁几代为太史,魏朝高堂隆尚且兼任这种职务,你为何害怕呢?”元帝也比较通晓星象历法,对他说:“我也担心祸起萧墙。”庾季才说“:秦将领进入郢都,陛下应该留下大臣,镇守荆陕一带。

    回京都以躲避灾难。”皇帝开始听从,后来与吏部尚书宗懔等人商议,便停止了。

    很快江陵覆亡。

    周文帝一见庾季才,对他特别优待礼遇,让他参与主管太史,说:“你要尽心诚意地奉事我。

    一定以富贵相报答。”当初,荆州一带覆亡时,士大夫和文士,大多沦落为卑贱之人。

    庾季才散布皇上赏赐给他的物品,寻求亲朋旧友。

    周文帝问道:“怎么能这样做?”庾季才说:“郢都覆灭败亡,君主实在有罪过,但缙绅有什么过错?都变成贱隶之人,我实在私下哀怜他们,所以用财物赎回。”周文帝于是明白过来,说:“如果不是您,我会辜负天下人期望。”便下令,赦免梁朝被俘虏沦为奴婢的数千口人。

    周明帝武成二年(560),与王褒、庚信一起委任为麟趾学士,后升为稍伯大夫。

    后来宇文护执政,询问天道征兆。

    回答说“:突然上台突然有灾异,对辅政大臣不利,您应该把政权交还天子,请求告老还家。”宇文护沉默很久,说:“我本意也是如此,但是辞官没有得到准许。”由此庾季才逐渐被疏远。

    到宇文护被诛杀,查阅记事文字,有假借伪造登基凭证,胡乱制造异端的,都被处死。

    只见到庾季才的两张纸,盛称不顺应世势,应该辞政归权。

    皇帝对少宗伯斛斯征说“:庾季才很懂得人臣的礼节。”于是赏赐粟帛,升迁为太史中大夫。

    诏令撰写《灵台秘苑》,封为临颍县伯。

    宣帝继位后,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隋文帝做丞相时,曾经在夜间召见他,询问天时与人事,庾季才说“:天道精深细微,难以详察。

    私下占卜人事,上天符命与征兆已经确定,我庾季才即便不说,您能做箕、颍那样的事吗?”隋文帝沉默很久才说:“我现在好比骑在老虎上,实在不能够下来。”于是赏赐给他纟采帛说“:愧对您的这番心意。”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正月,庾季才进言说:“这月戊戌日清晨,青气如同楼阁宫殿一般,出现在京城之上,很快变成紫色,迎风西行。

    《气经》上说:‘上天不会无云下雨,皇帝不能无气即位。

    ’现在王气已经出现,必须立即应和。

    二月,太阳卯时出升,酉时入山,居于一天的正位,称为二八之门。

    太阳是君主的象征,君主即位,应该选在二月,这月的十三是甲子,甲为六甲的开始,子是十二时辰的最初。

    甲数是九,子数又有九,九是天数。

    这一天又是惊蛰,阳刚之气茁壮勃发的时侯。

    过去周武王在二月份的甲子一统天下,享国八百年;汉高祖在二月份的甲午登上帝位,享国四百年。

    由此可知甲子、甲午是得天下数字。

    这月的甲子,应该顺应天命。”隋文帝按他说的办。

    开皇元年(581),任职通直散骑常侍。

    隋文帝准备迁都,夜间与高赹、苏威二人商议。

    庾季才早晨奏呈“: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图记,龟甲裂纹重复,必将迁都。

    况且汉朝经营此城,到现在已将近八百年,水都有盐味,不太适于人们生息,希望能为迁移打算。”文帝很惊愕,对赹等人说“:是何等的神灵啊!”于是下达诏书开始迁都。

    赏赐庾季才绢布并且加升爵位为公爵,对他说:“我从今天开始,才相信有天道。”便命令庾季才与他的儿子庾质撰《垂象》、《地形》等志书。

    对他说“:天道秘密深奥,推测有多种方法,看法便会有分歧,不想让外人干预这件事,所以让您父子俩共同撰写。”书写好后奏呈皇上,赏赐纟采帛相当多。

    开皇九年,出京做均州刺史。

    当时朝堂议论认为庚季才艺术精通,应诏令回京委任旧职。

    因年老,多次请求辞去职务,皇上下旨不答应。

    适逢张胄玄历法使用,以及袁充说日影变长,皇上询问庾季才,便说袁充言论荒谬。

    皇上大怒,因此被免职,享受一半俸禄回家。

    国家有祥瑞或灾异,皇上常派人到他家询问。

    仁寿三年(603)辞世。

    庾季才度量宽大,学业博大,讲究信义,喜爱交游。

    常在吉日良辰,与琅笽人王褒、彭城人刘..、河乐人裴政以及族人庾信等设立文酒之会。

    后有刘臻、明克让、柳..等人,虽然属于后辈,也加入游宴。

    撰有《灵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形志》八十七卷,都流行于世。

    萧吉传萧吉字文休,是梁武帝的兄长长沙宣武王萧懿的孙子。

    博学多才,尤其精通阴阳术、算术。

    江陵覆亡后,归顺魏朝,官仪同。

    周宣帝时,萧吉因朝政日益混乱,上书力谏,皇帝不接受。

    隋朝受禅建国后,增职上仪同,因原职为太常,安排考定古今阴阳书籍。

    萧吉性格孤傲尖刻,不与公卿大臣随波逐流,又与杨素不和,因此落拓,郁闷不得志。

    见皇帝喜爱征祥之说,想侥幸取利自求官位,于是改变素志取媚于人。

    开皇十四年(594),上书给皇上说:“今年年在甲寅日,十一月朔旦,以辛酉日为冬至。

    第二年乙卯,正月朔旦,以庚申日为正月初一。

    冬天那天,便在朔旦。

    《乐汁图徵》说:‘天元十一月朔旦冬至,圣主得到赐福。

    ’现在圣主在位,处于天元之首,而朔旦是冬至。

    这是喜庆之一。

    辛酉那天,就是至尊天子的本命日。

    辛德在丙,这年十一月建有丙子。

    酉德在寅,正月建寅,这是本命与月相合德。

    而处在元朔之首,这是喜庆之二。

    庚申那天,就是所历年龄。

    乙德在庚,卯德在甲。

    第二年乙卯,是年龄与岁月合德,而在元旦的早晨,这是喜庆之三。

    《阴阳书》上称:‘年命与岁月合德的人,一定会有福庆。

    ’《洪范传》上说:‘年之初,月之初,日之初,是为王的根本。

    ’经书并称为三长,顺应适合于它的人,可以延年益寿福至吉利。

    况且甲寅为踚首,十一月为阳的开端;朔旦冬至,是圣王上元。

    正月是正阳月,一年的开始,月份的最初,朔旦是年之初,月之始,日之先,良辰相聚的时候。

    而本命为九元之初,行年是三长之首,都与岁月合德。

    所以《灵宝经》说‘:角音乃龙体精气,享国年数位逐日强盛。

    来年年命,都为角声。

    与经书相参证,如符契相合。

    另外甲寅、乙卯是天地相合。

    甲寅年是以辛酉为冬至,第二年乙卯年,以甲子为夏至。

    冬至阳刚开始,南郊祭天那日,就是至尊天子的本命,这是喜庆之四。

    夏至阴始,祭祀地的时辰,就是皇后的本命,这是喜庆之五。

    天子盛德如天之覆育万物,皇后仁惠如地之载养人民。

    所以二仪的元气,都相会在这个时候。”皇上看后很高兴,赏赐物品五百段。

    房陵王当时是太子,说东宫内有很多鬼魅,几次看到鼠妖。

    皇上指令萧吉到东宫祈祷消除邪气。

    在宣慈殿上设神座,有回风从东北鬼门吹来,扫向太子坐处。

    萧吉用桃汤苇火驱逐邪风,风吹出宫门就停止了。

    在未地堆土,设坛建有四门,设置五帝的座位。

    当时天气寒冷,有个蛤蟆从西南来,进入人行走的门,跳上赤帝的座位,回去时还从人行走的门出,跳几步,忽然看不到了。

    皇上很惊异,赏赐非常丰厚。

    又上奏道:“太子坐皇位不稳。”当时皇上私下想废掉太子,得到这句话,认为很正确。

    从此,他经常被顾视问讯。

    献皇后死后,皇上让萧吉占卜选择埋葬的地点。

    萧吉遍筮山区高阜。

    到一个地方,说:“占卜二千年,占卜二百世。”绘出图形呈奏皇上。

    皇上说“:吉凶在于人,不在于地。

    高纬父亲埋葬时,难道没有占卜吗?国家还是很快灭亡了。

    正如我们家族的墓园,如果说不吉祥,我不应该做天子;如果说不凶邪,我弟弟不会在战斗中死亡。”然而还是听从了萧吉的话。

    奏章说:“上月十六日,皇后山陵的西北,鸡未打鸣前,有黑云雾方圆五六百步,从地一直连到天上;东南还有旌旗、车马、帐幕,摆满七八里,同时有人来往检阅,部队相当整齐。

    太阳出来时才消失。

    同时看到的有十多个人。

    谨依照《葬书》上所说的‘云气之王与百官相伴出现,吉利。

    ’现在黑气当为冬天之王,与百官相伴出现,是大吉大利。

    子孙无疆的征兆。”皇上很高兴。

    之后皇上准备亲临墓地殡葬。

    萧吉又上奏道“:至尊天子本命为辛酉,今年斗魁与天冈靠近卯酉,依照《阴阳书》所言,不能亲去发丧。”皇上没有听从。

    从宫中退出而告诉同族人萧平仲说“:皇太子派宇文左率深深地感谢我说‘:您以前称我应成为太子,竟然有了验证,终生不敢忘怀。

    现在占卜山陵,务必让我早早登上皇位,我登上位后,会以富贵报答。

    ’我记下说:‘四年后,太子统治天下。

    ’现在山陵云气应和,皇上又亲去发丧,征兆越发明显了。

    况且太子执政,隋朝也要灭亡了吧!必定会有真人出现了。

    我以前欺骗他说‘:占卜二千年的话是三十二;占卜二百世的话是占有天下二轮。

    ’我的话可信,你要记住。”炀帝即位后,授官太府少卿,加职开府。

    曾经路过华阴,见杨素坟冢上有白气连天。

    秘密地说给皇上。

    皇帝询问原因,萧吉说:“征兆表明,杨素家会有兵祸,灭门的气象,改葬他处,或许可以免去灾祸!”皇帝后来平静地告诉杨玄感说“:你应早日改葬。”玄感也稍知原因,认为吉祥,假称辽东未除,顾不上私家事务。

    不久杨玄感因反叛灭族,炀帝更加相信萧吉。

    其后一年左右死在任上。

    著有《金海》三十卷,《相经要录》一卷,《宅经》八卷,《葬经》六卷,《乐谱》二十卷,以及《帝王养生方》二卷,《相手版要诀》一卷,《太一立成》一卷,都流行在世。

    杨伯丑传杨伯丑,冯翊武乡人。

    喜读《易经》,隐居在华山。

    隋朝开皇初年,被征召入朝,见到公卿大夫不行礼节,不分贵贱都用“你”称呼,人们不能猜度。

    文帝召见与他谈话,竟然没有回答什么。

    赏赐给他衣服,到朝堂上抛弃后离开。

    于是披头散发装疯,在市场上奔走,身体肮脏,不曾梳洗过。

    当时有个叫张永乐的人,在京城占卜为生,杨伯丑经常跟着他游玩。

    张永乐算卦有不能决定的,杨伯丑就替他分析爻象,寻幽入微,张永乐叹服,自认为赶不上他。

    杨伯丑也开张卖卜。

    有人曾经丢失孩子,找杨伯丑筮卜,卦算好,杨伯丑说:“你的孩子在怀远坊南门东边,路北的墙壁上有一个穿青色裙子的女子抱着,可前去领取。”依照他的话,果然找到孩子。

    有一家有数两黄金,夫妻俩人共同藏放,后来金子丢失,丈夫想到妻子有别的打算,准备休掉妻子。

    妻子觉得很冤枉,来告诉杨伯丑。

    伯丑为她卜筮说“:金子找到了。”聚集他们全家人,对其中一人说:“可向他要。”果然得到金子。

    还有将军许知常寻问吉凶,杨伯丑说:“你不要往东北去,一定不得已,要尽快返回。

    不然的话,杨素砍掉你的头。”不久,皇帝命令许知常侍奉汉王谅。

    很快皇上死去,汉王谅兴兵造反,许知常逃回京城。

    许知常以前和杨素有矛盾,到杨素平定并州时,他先走访许知常、准备斩掉知常。

    后来幸亏伯丑斡旋,才得以赦免。

    还有人丢马来请求伯丑占卜的,当时杨伯丑被皇太子召见,在路上碰见这个人,随时为他算卦。

    卦成后,说:“我不急于对你说,你且去西市场东壁门南边第三个店,替我买鱼作菜,就会得马了。”那人按照伯丑的话去做,不多会,有一人牵着他丢失的马来到,于是擒住。

    崖州曾经进献直径一寸的珠,送宝的人私下更换,皇帝心中有疑,就召杨伯丑让他算卦。

    伯丑说:“有东西出自水中,质地圆滑,色彩光亮,是大珠子,现在被人隐藏起来。”详细说明隐藏人的姓名、长相。

    皇上按照他的话,让官吏审问,果然得到原来那颗珠。

    皇上惊奇他的才能,赏赐二十匹帛。

    国子祭酒何妥曾经造访他谈论《周易》,听到何妥的话,闲静地笑着说:“怎么引用郑玄、王弼的话呢?”时间长了,稍有争辩应答,所说文辞含义,都不同于先代儒家旨要,而思理玄远微妙。

    所以议论的人都认为他是天然独得,不是一般人能赶上的。

    后来长寿而死。

    张胄玄传张胄玄,渤海..人。

    博学多识,尤其精通术数。

    冀州刺史赵..举荐他,隋文帝征召授予他云骑尉,辅助太史,参与谋议律令历法方面的事务。

    当时学者大多出自他门下,由此太史令刘晖等非常忌恨他。

    然而刘晖所言大多不应验,张胄玄推算天文历法很精微细密。

    皇帝很惊异,让杨素和儒生数人,设议六十一个问题,都是过去法令很久不好解决的,命令刘晖和张胄玄等人辩论解析。

    刘晖闭口一无所答,张胄玄能解决的有五十四个,由此提升为员外散骑侍郎,兼任太史令,赏赐物品千段。

    刘晖与党徒八人,都被斥退赶走。

    改定新历法,说以前历法错一天。

    内史通事颜鳭楚上奏皇帝说“:汉朝时落下闳修改《颛顼历》,制定《太初历》,说‘:以后会差一天,八百年后会有圣人改定。

    ’算到今天相距七百一十年。

    学问家举其整数,圣人的说法,应该在今天吧。”皇帝很高兴,胄玄逐渐被亲近重用。

    张胄玄制定的历法,和古代历法不同的地方有三处:其一,宋人祖冲之在每年结束的最后,使用差分,冬至逐渐变化,不沿原来的轨道,每过四十六年,相差一度。

    到了梁朝虞广刂的历法,不满意祖冲之的历法差数太大,就以一百八十六年,冬至改变一度。

    张胄玄认为这两个方法,年代相隔很久,追查古书记载,失误很多。

    于是折中两家历法,做为标准,冬至星宿所在,每年慢慢转移,八十三年移动一度。

    那么上与尧时应和,太阳永对星火;下与汉历相符,星宿起于牛初。

    对照前后,都很精当。

    其二,周代马显制定《丙寅元历》,有阴阳转变法度,增加减少章分,提前后延盈亏,如此推定日子,由他最早开创。

    当时的学者,很多不能通晓。

    张宾沿袭使用,不能考证。

    张胄玄认为加时于先于后,节气排列不齐,依据月份的推断,不合道理。

    于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排列出月亮圆时和晦时的日期。

    实在由于太阳运行慢,那么月亮容易赶上太阳,让日月相会早加时;太阳运行快,那么月亮追赶太阳稍慢,让日月相会晚加时。

    查检前代加时的早晚,作为增减的标准。

    太阳运行,从秋分以后到春分,其态势快,总计一百八十二天而运行一百八十度;从春分以后到秋分,太阳运行缓慢,总计一百八十二天而运行一百七十六度。

    每个节气之下,就是增减的标准。

    其三,自古以来的各个历法,初一与十五交逢,不问内外,进入界限便会发生日月蚀。

    张宾订立的法则,设有外限。

    该蚀时不蚀,还未能显明。

    张胄玄认为太阳运行黄道,每年要多一全天;月亮运行月道,二十七天要多一全天。

    月道与黄道交会。

    每运行黄道内十三天有余而出来,又运行黄道外十三天有余而进入,终而复始。

    月亮经过黄道,叫做交会。

    初一与十五距交会前后各十五度以下,就应出现日月蚀。

    如果月亮运行内道,那么在黄道之北,亏蚀大多应验。

    月亮运行外道,那么在黄道之南,虽然遇到直接交会,没有什么遮掩,亏蚀也大多不应验。

    于是沿袭前代历法,另外定立定限,随着相会的远近,排列节气寻求差度,增减日蚀月蚀之分。

    事情都很明显。

    张胄玄的历法超出古历法而又独具特色的有七个方面:其一,古代历法五星运行的度数,都恪守永恒的标准,出现藏匿或圆或缺,都没有标准。

    张胄玄伺望诸星,得到了真正的标准,合计出现的次数,与古代历法不同。

    相差多的,以至于加减三十天左右。

    比如火星,平常出现在雨水节气,就都增加二十九天;出现在小雪节气,就都减少二十五天。

    加减出现的天数,作为固定出现的天数。

    各星都有自己圆缺的次数,都如此例,只是差数不同。

    这仅是他多日伺望所知,当时人都不能推究原旨。

    其二,辰星的过去标准,是十二年再出现一次,凡是过去的历法,都认为是这样。

    该出现时不出现,人们都不解其因。

    张胄玄连日伺望,得知辰星十二年之中,有时出现一次。

    等到受同类星影响时,也会相随出现。

    比如辰星,平常早晨出现在雨水节气的,应该出现时也不出现;如果平常早晨出现在惊蛰节气的,距太阳十八度外、三十六度内。

    早晨有木火土金中的一颗星时,也相随出现。

    其三,古代历法观星术认为,星辰运行有固定的范围,自从出现以后,便依照标准推算,提前或后延的日期,不知多少。

    张胄玄多次伺望,得知五星快慢停退的真正数目,都与古代历法不同。

    多的相差八十多天,停留徘徊的地方,也差八十多度。

    比如火星,“颈部”最初出现在立冬初,那么二百五十天运行一百七十七度;固定出现在夏至初,那么一百七十天运行九十二度。

    对照星体运行,今古都很缜密。

    其四,古代历法的食分,都依据平常出现的标准而使用,推算数目的多少,与实际数目很少相符。

    张胄玄连日伺望,得知月亮跟随木火土金四星运行,有时向相反方向运行。

    月亮跟随四星,就快;相反运行,就慢,都在十五度外才遵照原来的标准。

    于是就在交会时区分,固定其多少。

    其五,古代历法的加时,初一与十五同一个方法。

    张胄玄连日伺望,得知日蚀所在处,随方位而改变,正侧高低,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相交有深有浅,快慢不同,规定时间订立差别,都符合天象。

    其六,古代历法相交之分就是日月亏蚀数,距相交十四度的,亏蚀一分;距相交十三度的,亏蚀二分;距相交十度的,亏蚀三分;每近一度,亏蚀增加一分;相交时就是全蚀。

    应验的情况有多少,自古以来的各个历法,都不知道其原本。

    张胄玄连日伺望,得知相交之时,月亮不能完全遮掩太阳,所以亏蚀反而少;距相交五六个时辰,月亮在太阳里,完全遮掩太阳。

    所以亏蚀才全。

    自这以后,再远的,亏蚀又少。

    相交前后,在冬至都是这样,如果接近夏至,标准又不同。

    张胄玄订立的蚀分,最为详备缜密。

    其七,古代历法的二分,昼夜均等。

    张胄玄连日伺望,得知有所差别。

    春、秋二分,白天比黑夜多半个漏刻。

    都是由太阳运行快慢圆缺所导致的。

    如此等等,张胄玄独自心神领会,论者很佩服他推算的精密。

    大业年间,死于官任上。

    徐謇传徐謇字成伯,丹阳人,家本住东莞,与兄长文伯等都擅长治病配药。

    徐謇因到青州,慕容白曜平定东阳,被抓住送到京城。

    献文帝想检验他的能力,把病人放在帷幕里面,让徐謇隔着帷幕把脉。

    非常清楚病状,又知道病人面色症候,于是被宠幸。

    做了中散。

    不久升为内侍长。

    文明太后时常询问医药方书,但比不上李修那样被重用。

    徐謇配药治病的方法,比李修精妙。

    但性情古怪,应接往往不合他意,即使贵为王公大人,也不去为他们治疗。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稍得眷顾接待,身材矮小不如常人,皇帝宠爱的冯昭仪有病时,都让他去治疗。

    又任命为中散大夫,转任侍御师。

    徐謇想替孝文帝配制金丹,得到延年益寿的方法,便到嵩山居住,采集物品,历经一年没有什么成就,便告停止。

    太和二十二年(498),皇帝驾临悬瓠,得了重病,就急速召引徐謇,让他从水路到行宫,一天一夜走了几百里。

    到行宫,诊断治疗很有效果。

    九月,皇帝车驾驻汝水边,于是替徐謇摆下太官珍膳。

    集合百官,特意让徐謇坐在上席,把各种美肴名酒摆放在他面前,让身边侍卫宣讲徐謇拯救病危周济人伦的功劳,应该给予酬谢,便下达诏书褒扬赞美,让徐謇做了大鸿胪卿、金乡县伯,又赏赐钱绢、各种物品、奴婢、牛马,赏赐丰厚,都经内省呈报诸位亲王,咸阳王禧等人也各有酬赠,都达到千匹。

    随皇上到邺城,皇帝还不断发病,徐謇早晚侍奉在身边。

    第二年,跟随皇上到马圈,皇上病情加重,性情暴躁不和悦,常对他尖刻讽刺,还想用鞭捶惩罚,幸而得免。

    皇帝死后,徐謇随着棺木回到洛阳。

    徐謇有一种饮食调养吞服的方法,年近八十,但鬓发不白,体力不减。

    正始元年(504),因年老,做了光禄大夫。

    下世后,追封安东将军、齐州刺史,谥号靖。

    儿子徐践,字景癉,袭承爵位,官职建兴太守。

    兄文伯在南齐做官,是东莞、太山、兰陵三郡的太守。

    儿子徐雄,是员外散骑侍郎,医道在长江下游以东地区被人称赞,事迹都见于《南史》。

    姚僧垣传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是吴国太常姚信的八世孙。

    父亲姚菩提,梁朝高平县令。

    幼婴患病一年多,于是留心医术。

    梁武帝召见与他讨论医卜星相之术,言语多有领悟,由此比较礼遇他。

    姚僧垣自幼博识,服丧期间曲尽礼义,年二十四岁,便继承家业。

    仕宦梁朝时是太医正,加授文德主帅。

    梁武帝曾因发热,服用大黄。

    姚僧垣说:“大黄是利药,天子年事已高,不应轻易服用。”皇帝不听劝阻,于是导致病情加重。

    太清元年(547),迁职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

    姚僧垣年轻时喜好文史,为学者称道。

    梁简文帝继位后,姚僧垣任中书舍人。

    梁元帝平定侯景后,召请姚僧垣到荆州,改授晋安王府谘议。

    梁元帝曾患有心腹疼痛,许多医生都请求皇上服用普通药物。

    姚僧垣说:“脉搏有力充实,适宜服用大黄。”梁元帝听从他的话,药汁喝完,果然能吃下平素饭食,因而病疾得以痊愈。

    当时刚铸造的钱,一顶十,于是赏赐钱十万贯。

    实际上是百万贯。

    魏军攻破荆州时,姚僧垣仍然侍奉梁元帝,被士兵所阻止,才哭着离开。

    不久周文派使臣驰马急速征召姚僧垣,燕公于谨坚决挽留不放行,对使臣说:“我年已衰老迟暮,疾病很重,现在得到这人,希望能与他相处到老。”周文因于谨功德隆重,便不再征召。

    明年,随于谨到长安。

    武成元年(559),授官小畿伯下大夫。

    金州刺史伊娄穆因病回京,请姚僧垣去看病,说从腰间到肚脐,好像有三根绳索捆绑,两脚痿痹,不能把持,姚僧垣就给他开三剂汤药。

    伊娄穆刚服第一剂药,上面绳索就解开了;再服第二剂药,中间绳索又解开了;又服一剂药,三根绳索全部解除,而两脚痿痹,仍然..曲孱弱,又配一剂散药,两脚稍能伸展。

    姚僧垣说:“必须等到下霜,这种病才会好。”等到九月,伊娄穆能够起来行走。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开始患有胸气堵塞病,又加上水肿,喘息急促,坐卧不安。

    有劝他服用决命大散药的,他的家人犹豫不能决定。

    于是请教姚僧垣。

    姚僧垣说:“我想这种病,不与大散药相适应。”便给他开一药方,让他快速服下。

    随即胸气畅通,又服一剂药,各种病都好了。

    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突然受风得病,精神错乱,没有知觉。

    最初给他看病的医生,都说已经不可救治。

    姚僧垣到后,说:“疲惫了,终不会死。”配制一盒汤散药。

    所得病很快好了。

    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被痢病所苦有很久时间,但不影响他进朝中拜谒。

    燕公于谨曾对姚僧垣说:“乐平公、永世公都患有经久难愈的疾病,我觉得永世公的病情稍轻。”回答说:“病有深浅,时有危杀,乐平公虽然困窘,最终能够保全;永世公虽然较轻,一定免不了死。”燕公于谨说:“应该在什么时候。”回答说“:不出四月份。”结果正像他说的那样,燕公谨很是叹愕惊异。

    天和六年(570),升职为遂伯中大夫。

    建德三年(574),文宣太后卧病,医生巫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互有异同。

    武帝召请姚僧垣同坐,问他。

    回答说:“我以普通人衡量,私下很担心忧虑。”皇帝哭着说:“您既然决定下来了,还能再说什么呢?”不久太后死去。

    这之后又因被召见,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诏令他不再入朝拜谒,如果不是其他诏书,不烦劳入朝相见。

    建德四年(575),皇帝亲自带兵东征,到河阴时得病,口不能说话,眼下垂盖住眼睛,不得看东西,一只脚缩短,又不能行走。

    姚僧垣认为各内脏器官同时得病,不能同时治疗,而军中要务,莫过于语言,于是开处方逐次用药。

    皇帝能够说话;又治疗眼睛,眼病很快痊愈;未治疗到脚,脚病也好了。

    等到华州,皇帝已经完全康复。

    当即授职华州刺史。

    仍令他随宫驾回京,不让他在镇府。

    宣政元年(578),上奏章请求辞官归居,特别优待下诏准许。

    这一年,皇帝到云阳去,卧病,便召请姚僧垣到行宫所在地。

    内史柳昂偷偷地问道“:天子脉象怎么样?”回答说:“天子应和上天之心,恐怕不是我能做到的。

    如果一般人患病到这个样子,万人中无一保全。”不久皇帝下世。

    宣帝最初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常为心痛所苦,就让姚僧垣治疗,病很快好了。

    即位后,对姚僧垣的恩惠礼遇更加丰厚。

    对他说“:曾经听到先帝喊您为姚公,有这回事吗?”回答说:“臣下如弯荷特受偏爱,确实如圣主所言。”皇帝说:“这是尊崇老人的话,不是显贵爵位的称号。

    我应为您建立封地开创家业,成为子孙的长久基业。”于是封为长寿县公,册封那天,又赏金带以及衣服等物。

    大象二年(580),授职太医下大夫。

    皇帝不久得病,后来加重,姚僧垣便在殿堂住宿,侍奉皇上。

    皇帝对隋公说:“今天我的性命,只有交付给这个人。”姚僧垣知道皇帝一定不会痊愈,就回答说:“臣子只担心医道平庸不及,岂敢不竭尽心力!”皇帝点头称是。

    静帝即位后,升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朝开皇初年,增封爵位为北绛郡公。

    开皇三年(583),下世,时年八十五岁。

    遗嘱中告诫衣帽放入棺,朝服不要入殓,灵柩上只放香匣,每天摆放清水罢了。

    追赠本官,加授荆、湖二州刺史。

    姚僧垣医术高妙,为当时人所推重,前后验证,不可一一记载。

    声誉隆盛,远闻边境,以至于各蕃疆外域,都请求委托他。

    姚僧垣便参详校正有征验的,编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写《行记》三卷,流传于世。

    许智藏传许智藏,高阳人。

    祖父许道幼,常常因母亲患病,四处寻觅医方,因而深究医理,当时号称名医。

    告诫他的几个孩子说“:做晚辈的,父母吃饭吃药前,先尝后进。

    不知医术,能够称为孝顺吗?”因此,便世代相传。

    出仕梁朝,官职员外散骑侍郎。

    父亲许景,是武陵王谘议参军。

    许智藏年轻时以通晓医术而得志,在陈朝做官,是散骑侍郎。

    陈朝灭亡后,隋文帝让他做了员外散骑侍郎,派他到扬州去。

    恰巧秦王杨俊有病,皇上派人驱马疾行召他。

    秦王俊夜间梦见已故妃子崔氏哭着说:“本应迎接你,但听到许智藏将要来到。

    这个人如果到,势必被他害苦,怎么办呢?”第二天夜里,秦王俊又梦见崔氏说:“我找到办法了,可以入心中躲避。”等到许智藏到来,给他诊脉说“:病已进入心中。

    很快就会发疯。

    不能医救。”果然如他所说,秦王俊几天后死去。

    皇上惊奇他医术奇妙,送给物品百段。

    炀帝即位后,许智藏辞官在家,皇帝每次有病,就令中使到他府中询问请教,或者用皇帝车驾迎进宫中,扶到皇帝床上。

    许智藏开药方呈奏,用后没有不起作用的。

    死在家中。

    年八十岁。

    何稠传何稠字桂林,国子祭酒何妥哥哥的儿子。

    父亲何通,擅长雕琢玉石。

    何稠十多岁时,碰到江陵平定,随何妥到长安。

    在周朝任职,任御饰下士。

    隋文帝为丞相时,召补为参军,兼管细作署。

    开皇年间,连续升职为太府丞。

    何稠博览古代图表,认识多种古物。

    波斯国曾经进献金线锦袍,织物相当美丽。

    皇上命令何稠织做一件。

    何稠织成后,超过波斯国进献的那件。

    皇上非常高兴。

    当时中原琉璃制作失传很久,匠工不敢改变。

    何稠用绿瓷制作,与真品没有什么区别。

    不久,升为员外散骑侍郎。

    开皇末年,桂州俚李光仕叛乱,皇上诏令何稠征兵讨伐,军队驻扎在衡岭,派人招降叛军首领。

    洞主莫崇解甲投降。

    桂州长史王文同捆缚莫崇到何稠处。

    何稠骗他道:“州县不能抚养百姓,不是莫崇的罪过。”让人释放他,拉他同坐,加上随从四个人,设酒宴款待后放他们回去。

    莫崇非常高兴,回洞后不设防备。

    何稠到五更天,偷袭到洞口,发动全部俚兵包围残敌。

    象州贼帅杜条辽、罗州贼帅庞靖等相继归降。

    于是分遣建州开府梁昵讨伐叛夷罗寿,罗州刺史冯暄讨伐叛军主帅檀,一并平定之,以承制署首领做州县官后回师,众人都心悦诚服。

    有个钦州刺史宁猛力帅部下对抗官军。

    开始,宁猛力图谋叛乱,到这个时候也恐惧起来,请求入朝请罪。

    何稠觉得他很厚道,不会猜忌有二心,放他回本州,与他相约八九月到京城相见。

    何稠还京上奏,皇上心里不高兴。

    这年十月,宁猛力死去,皇上对何稠说:“你以前不将宁猛力带来,现在竟然死了。”何稠说:“猛力与臣相约,即使自身死去,也会让儿子入京侍奉皇上。

    越地人性情刚直,他的儿子一定会来。”当初猛力临死时,告诫他的儿子长真说:“我和皇上的大使有约,不可失信于国中贤人。

    你把我埋葬后,就要立即上路。”长真依言入京。

    皇上非常高兴地说“:何稠施言于蛮夷,竟到了如此地步。”因功授职升府。

    仁寿初年,文献皇后死后,何稠与宇文恺参与主管山陵规章与规划。

    何稠生性寡言少语,善于听候皇上意图,由此逐渐得到皇上宠幸。

    皇上重病,对何稠说:“你已经埋葬过皇后,现在我死去,也要好好安置。

    安排你这些有什么益处呢?只是不能忘怀了。

    灵魂有知觉,应当在黄泉下相见。”皇上揽着太子的脖子说:“何稠的心意,从我后事的办理情况上就可以明白。”大业初年,炀帝准备到扬州,下令让何稠查阅图籍,制作车服羽饰,送到江都。

    那一天,授职太府少卿。

    何稠便造黄旗三万六千面,以及车舆辇辂,皇后仪仗队,百官礼服,按期完成,送到江都。

    役使的工匠十万多人。

    花费的金银钱物可以用亿计。

    皇上派兵部侍郎明雅、选部郎薛迈等核查,几年才结束。

    毫厘不差。

    何稠检校今古,多有改革创新。

    魏、晋以来,皮弁冠有缨带而没有笄导,何稠说“:这是古代田猎的服装,现在穿戴入朝,应该改变样式。”所以皮弁冠用象牙笄导,就是从何稠开始的。

    另外下属各区官吏服装,开始没有佩带的印授,何稠说“:这是早晚小朝时的服装,怎么有臣子拜谒皇上而解去印授,又没有佩玉之类的符节呢?”于是加上兽头小印绶以及一支佩玉。

    过去规定,五种车子在车辕上建车箱,皇帝与侍从都在车箱中。

    何稠说:“君臣相处过于接近,有相逼之感。”于是增大车盘,另造栏杆,侍臣站在里面。

    在里面再造须弥平座,天子单独居于上面。

    其他旗子车帘装饰物品,增加改变不少。

    皇帝又命令何稠制造兵车一百乘,后宫八百连。

    皇帝觉得很好。

    让何稠为太府卿。

    后监管少府监。

    辽东之战,辅助右屯卫将军。

    统领御林军弓箭手三万人。

    当时工部尚书宇文恺造辽水桥没有成功,军队不能渡河,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因此被害。

    皇上派何稠建桥,两日便成了。

    当初,何稠建造行宫与六合城,到这里后,皇上在辽水东与贼相对峙。

    夜间建造城,周围环绕八里。

    城与城墙上面的小墙高十仞。

    上面安排武装士兵,树杖建旗,四角立下缺口,对面建造一个台观,观下有三门,天亮建好。

    高丽人远远望见,称作神功。

    不久升为右光禄大夫。

    跟随皇上到江都,碰上宇文化及叛乱,任命为工部尚书。

    兵败后,被窦建德俘获,又做工部尚书、舒国公。

    建德兵败后,归顺大唐,授职少府监,下世。

    谯国夫人洗氏传谯国夫人洗氏,是高凉人。

    先世是南越的首领。

    部族有十多万家。

    夫人自幼贤慧明达。

    在父母家时,抚慰部众,能指挥军队,压制降服南越诸部。

    常劝宗族人行善,因此在本乡建有信义。

    越地人风俗喜好互相攻杀,夫人的哥哥南梁州刺史洗挺自恃其国富民强,侵犯掠夺邻近各郡,岭南人被他害得很苦。

    夫人经常劝谏,由此怨仇消除。

    海南儋耳族归顺降服的有一千多洞。

    梁武帝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很有志向操守。

    就给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娶为妻子。

    冯融原是北燕的后代。

    当初,冯弘向南投奔高丽的时候,派遣冯融的祖父冯业带领三百人漂洋过海归顺宋朝。

    留在新会。

    从冯业到冯融,三代做守牧,旅居他乡,命令都不执行。

    由此,夫人告诫自家宗室,让他们遵从百姓礼法。

    常与丈夫冯宝,参预决策诉讼,首领有触犯法令的,即使是亲族,也不放任不管。

    从此,政令都有秩序,人们不敢违犯。

    后来碰上侯景反叛,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救援台阁,高州刺史李迁仕占据大皋口,派人召请冯宝。

    冯宝想前往,夫人怀疑李迁仕谋反,就制止冯宝。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反叛,派主帅杜平虏带兵进入氵赣石。

    冯宝把消息告诉夫人,夫人说:“杜平虏进入氵赣石,和官军相对抗,势必不能回。

    李迁仕在州府,不能有所作为。

    应该遣使者欺骗他,说:‘自身不敢出城,想派妇人前去参战。

    ’他一定不会防备担心。

    我带领一千多人,步行担着各种东西,声称是输财赎罪,能够到达栅栏下,贼兵就可以谋取了。”冯宝听从了。

    李迁仕果然大喜,窥视夫人带的人都担着东西,不加防备。

    夫人攻打他,大胜。

    于是统领军队在氵赣石和长城侯陈霸先会合。

    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很得众人拥护,一定能平定叛贼,您要给他丰厚的资助。”冯宝死后,岭南大乱,夫人召集百越,数州安逸。

    陈朝永定二年(558),她儿子冯仆九岁,派他带领许多首领在丹阳朝见天子,授阳春郡守。

    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叛乱。

    召请冯仆到南海,引诱他参与叛乱,冯仆派人回去告诉夫人,夫人说“:我坚守忠贞,到现在已经两代,不能因爱惜你而背弃国家。”于是带兵抵御敌人。

    欧阳纥的部下溃败。

    冯仆依靠夫人的功劳,封为信都侯,授予平越中郎将,调为石龙太守。

    诏令使者持符节册封夫人为高凉郡太夫人,赐予纟肃巾宪油络驷马安车一辆,供给鼓吹一部,还有旗帜符节,一如刺史的仪礼。

    至德年间,冯仆死去。

    后来陈朝灭亡,岭南没有依托,数郡共同尊奉夫人,称为圣母。

    隋文帝派总管韦..安抚岭外,陈朝余将徐王登在南康拒守,韦..不敢进入。

    当初,夫人把扶南犀角手杖献给陈主,这时晋王杨广让陈主给夫人写信,告诉她国家已经灭亡,命令她归顺,并且用犀角手杖和朝廷兵符作为凭据。

    夫人见到手杖,确认陈朝已灭亡,集合首领数千人,整日悲伤痛哭。

    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部众迎接韦..。

    韦..到广州,岭南全部安定。

    上奏章封冯魂为仪同三司,册封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不久,番禺人王仲宣反叛,包围韦..,带兵驻扎在衡岭。

    夫人派她的孙子冯暄率部队援救韦..。

    当时冯暄与逆贼党徒陈佛智一向友好,所以迟迟逗留不前进,夫人大怒,派遣使者把冯暄逮捕押进州府监狱中。

    又派孙子冯盎讨伐陈佛智把他杀死,进兵到南海,与鹿愿的部队会合,一起打败王仲宣。

    夫人亲自身披铠甲,骑着战马,举着锦伞,领着彀骑,护卫诏令使裴矩巡回抚慰各州。

    苍梧首领陈坦、冈州的冯岑翁、梁化的邓马头、滕州的李光略、罗州的庞靖等都来参拜。

    仍让他们统领各自的部落,岭南全部安定下来。

    皇上授冯盎为高州刺史,并且赦免释放冯暄,授他罗州刺史,追封冯宝为广州总管,封地谯国。

    夫人幕府署长史之下的官吏,给予印章,听凭他们调用部落、六州的兵马,如果有重要急迫的事情,自行决定处理。

    下诏书褒扬赞美,赏赐物品五千段。

    皇后把首饰和宴会服装一套赏赐给她。

    夫人都放在金箱子里,还有梁、陈两朝的赐物,分别藏在府库里面。

    每年大聚会时,都陈列在院子里,给子孙们看,说:“你们应该竭尽赤心朝向天子。

    我事奉三代君主,只用一颗好心。

    现在赏赐物品都在这里,这是忠孝的报答。”当时番州总管赵讷贪婪暴虐,那些俚獠族大多逃亡反叛。

    夫人派长史张融送上密封的奏章,论述安抚的必要,并列举赵讷的罪状。

    皇帝派人免去赵讷,搜到赃物,最后绳之于法。

    下令委托夫人招纳安慰逃亡反叛的俚獠人,夫人亲自带着皇上的诏书,自称皇上使者,到达十多个州,宣读介绍皇上旨意,让各俚獠族人明白,所到之处都降服。

    文帝赏赐夫人临振县汤沐用的封邑一千五百户。

    追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仁寿初年去世,谥号为诚敬夫人。

    刘昶女传刘昶的女儿,是河南长孙氏的媳妇。

    刘昶在周朝娶公主为妻,封为上柱国、彭国公,地位声望很显赫。

    与隋文帝有老交情,隋文帝受禅即位后,很得亲近礼遇。

    前后任左武卫大将军、庆州总管。

    刘昶的儿子刘居士任千牛备身,不遵守法则,多次获罪。

    皇上因为刘昶的缘故,都原谅了他。

    刘居士越加放纵。

    常大声说道:“男儿们应当辫头反捆,在荷叶、枝条上像獠族人那样跳舞。”选择公卿子弟中膂力雄健的人,带回家中,用车轮卡住头颈后棒打,将死,能不屈服的,称为壮士,释放而与他结交。

    党徒三百人,那些矫健敏捷的称为饿鹘队,那些勇猛有力的称为蓬转队。

    臂鞲上的鹰鸟与绳索上的肥犬,相随而行的骑兵充溢道中,殴打伤害路上行人,多有侵犯抢夺。

    长安市面上,无论贵贱,谁碰到都得退避。

    至于公卿妃主,也不敢和他对抗。

    刘昶的女儿便是居士的姐姐,多次流泪教导他,刘居士不改恶习,直至破坏家业。

    刘昶年事已高,奉禄很少。

    女儿当时寡居,哀怜父亲刘昶这种处境,每次回家省亲,都勤劳纺织,以购买鱼肉。

    有人告发刘居士带领党徒游长安城,登上以前的未央殿殿基,面向南而坐,前后排列队伍,有不恭顺的意图。

    常互相订立盟誓,说:“拼做一死吧!”又当时还有人说刘居士派使者召引突厥人,让他们往南侵犯,他在京城里接应。

    皇上对刘昶说“:今天这件事怎么处理?”刘昶还想依靠过去的恩情,不自我责备,径直上前说“:是黑是白在于天子。”皇上大怒,将刘昶逮捕入狱,搜捕刘居士以及党徒。

    执法部门又上奏说刘昶侍奉母亲不孝顺。

    他女儿知道刘昶一定不会赦免,就绝食数天。

    每次都亲自做饭食,两手捧着,到狱中送给父亲吃。

    见到狱卒,跪着送上,抽抽搭搭地哭泣,见者都很可怜她。

    刘居士被斩首,刘昶恩准死在家中。

    诏令百官亲去察看,当时他的女儿几次哭死而又苏醒过来,公卿们出言安慰。

    他的女儿说父亲无罪,因儿子导致灾祸。

    言词哀伤恳切,人们都不忍心听见。

    于是穿着麻布衣服,仅吃蔬菜,过完一生。

    皇上听说后感叹道“:吾听说衰落家族的女子如兴望家族的男子,真正不假啊。”王睿传王睿字洛诚,自称是太原晋阳人。

    六世祖王横,是张轨的参军。

    晋代大乱时,子孙便居住在武威姑臧。

    父亲王桥,字法生,懂得天文卜筮。

    凉州平定后,进入京城。

    家中贫穷,就依靠技艺供养,所经官职最后终止于侍御中散。

    天安初年去世,追赠平远将军,凉州刺史,显菱侯,谥号为敬。

    王睿年轻时继承父亲职业,但姿容相貌高大漂亮。

    景穆在东宫时候,见到他很惊奇。

    兴安初年,提拔为太卜中散,不久升迁为太卜令,兼任太史。

    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文明太后临朝称制,王睿有缘受宠,一跃而任给事中。

    很快做了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赐封爵位太原公。

    于是对内参预机密要事,对外参加政府事务,宠爱恩遇日盛一日。

    朝中官员都很害怕他。

    太和二年(478),孝文帝及文明太后率领百官与一些方士到野兽圈,有一猛兽逃出,跑上门阁道,差点到皇上坐处。

    皇上身边侍卫都惊倒在地,只有王睿手执戟抵挡猛兽,猛兽才退下。

    所以对他更加亲近信任。

    太和三年春天,诏令王睿与东阳王丕同时享受减免刑罚的八种条件,永久性地免除徭役。

    太和四年,调升为尚书令,提升封号为中山王。

    任镇东大将军,安置天子之官二十二人,中书侍郎郑义为傅,郎中令以下,都是当时的名士。

    又授王睿的妻子丁氏为妃。

    僧徒法令谋秀的事情暴露后,牵连涉及到很多人。

    王睿说:“与其杀死无辜之人,宁可赦免有罪之人,应该将首犯斩头示众,其余一律赦免,不是很好吗?”孝文帝答应了,得以免罪的有一千多人。

    王睿出入宫室,太后私下赐给他珍玩缯纟采,人们都不知道。

    常在夜间用幕布围住阉官以防其到,前后数万,不可胜数。

    又有田园、奴婢、牛马各类牲畜,都很精美。

    大臣以及身边侍人也因此得到赏赐,对外表明不偏私,花费又能以万计算。

    患病时,孝文帝、太后都亲自探问病情,侍官去探望的,相望于道。

    病情加重后,上疏陈说刑政之法。

    不久死去,孝文帝、文明太后亲去哀悼。

    赏赐温明秘器。

    宕昌公王遇监督照护丧事。

    追赠大将军、太宰、并州牧,谥号宣王。

    内侍长董丑奴负责建造坟墓。

    准备在城东安葬时,孝文帝登上城楼遥望。

    京都文人为他写哀悼诗与诔文的有一百多人。

    于是在京城南二十里大路右边设置祭祀王睿的地方,建造庙宇,以便经常祭祀追荐,还树立碑铭,安置五家守护庙宇的人。

    又下诏书褒扬王睿,在各殿上绘出他抵御猛兽的图形,让高允为他写赞词。

    京城中的仕女,无不奉承地称赞王睿的美貌,创作新曲而歌唱,名字叫《中山王》。

    诏令发送音乐官署,配乐演奏。

    当初,王睿的女儿嫁给李冲哥哥的儿子李蕤,二女儿又嫁给赵国李恢的儿子李华。

    女儿出嫁时,先到宫中,礼节接近于公主、王侯的女儿的仪礼。

    太后亲自看管太华殿,让他的女儿在帐中睡觉,王睿与张..在旁侍坐。

    王睿的亲朋以及两个李家的男人、妇女在东西廊中排列。

    等女儿登上车,太后又送过半路。

    当时人私下称为天子、太后出嫁女儿。

    王睿下葬时,假称与他有姻亲、交情而披麻戴孝送葬的有一千多人,都大声恸哭,以邀荣取利,当时人称之为义孝。

    王睿显贵后,便称家原在太原晋阳,于是转交归属给他。

    所以兄弟封爵时,大多是并州县郡。

    死后,重新追赠王睿的父亲王桥为侍中、征西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武威王,谥号定。

    追封王睿的母亲贾氏为妃,在坟墓左侧立碑。

    父子都埋在城东,相距一里多。

    迁都洛阳后,又改葬在太原晋阳故居。

    仇洛齐传仇洛齐,中山人,本来姓侯氏。

    外祖父仇腪,最初来自冯翊重泉。

    仇矣欠仕于石季龙,末年,迁居邺城南边的枋头。

    仕于慕容日韦,任乌丸护军、长水校尉。

    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仇嵩,幼子叫仇腾。

    仇嵩侍奉幕容垂,迁居到中山,官职是殿中侍御史。

    仇嵩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仇广,幼子叫仇盆。

    仇嵩妹妹的儿子洛齐,生下来不像男孩,仇嵩收为养子,因此姓仇。

    当初,仇嵩的大女儿很有姿色,做冉闵的妇人。

    冉闵破败后,被慕容亻隽接纳,又转手赠给卢豚,生下儿子鲁元。

    鲁元得宠于太武,知道外祖父仇嵩已经死去,只有三个舅舅,经常在皇上面前说起。

    皇帝替他寻访舅舅。

    当时东方很少有出来做官的。

    仇广、仇盆都不乐意到平城。

    只有仇洛齐请求前往说:“我是养子,承担的人伦道德不完整,应当替兄弟尝试祸福。”于是骑驴赴京。

    鲁元得知他将要来到,聚合一百多名骑马的随从,迎接到桑河,见面后下拜,随从也一起致以敬礼。

    入宫告诉太武帝。

    太武帝询问他的才能以安排适宜的职务。

    鲁元说“:臣的舅父很不幸运,生下就是阉人,只适合于给陛下守卫宫闱。”而不说他是养子。

    皇帝同情他,召引他相见录用。

    赐爵位文安子,不久调为给事黄门侍郎。

    魏朝初年,法令简略,人口隐瞒、遗漏的情况很多,东部各州平定之后,绫罗户人乐葵,由此请求收集遗漏户家,供给纶帛,此后逃户变成绸绫罗谷者不是一户二户。

    于是经营户籍的长官充斥天下,不归属地方官吏,征收赋税很随便,人们大多私下依附,户口错乱,不能查考搜求。

    仇洛齐上奏主张禁止这种做法,都归属郡县。

    跟随皇上征讨平凉,因功一跃而为散骑常侍。

    又任中书令,提升封号为零陵公,授官侍中、冀州刺史、内都大官。

    死后,谥号康。

    养子仇俨,荫袭爵位。

    抱嶷传抱嶷字道德,安定石唐人。

    居住在直谷。

    自称先祖姓杞,汉灵帝时,杞匡做安定太守。

    董卓大乱时,害怕被杀更改姓氏,就在那里安家,不得而知。

    幼时,陇东人张乾王叛乱,他家人牵连在内,张乾王失败后,抱嶷的父亲抱睹生逃脱幸免。

    抱嶷却与母亲沦落内宫,处以宫刑,于是成了宦官。

    细心谨慎,接连升职为中常侍、中曹侍御尚书,赐封爵位安定公。

    亲自总管纳言,职居机要之位,所有奏章议折,处理时一定坦率耿直。

    孝文帝、文明太后赞许他,任命为殿中侍御尚书。

    太后既然宠幸他,就征召他的父亲抱睹生,授官太中大夫。

    准备回乡时,在皇信堂相见,孝文帝拉着他的手说:“老年人回乡,几天可以到达?安稳谨慎地赶路!”他就是这样被宠幸。

    抱睹生死去后,追赠秦州刺史,谥号靖。

    赏赐黄金八十斤,缯纟采及绢八百疋,以供丧事使用。

    另外派使臣尉问。

    抱嶷升任大长秋卿。

    抱嶷年老多病,请求外官的俸禄,于是离京做了泾州刺史,特升迁为右光禄大夫。

    将赴州所,孝文帝在西郊乐阳殿饯行,把御用白羽扇赏赐给他。

    太和十九年(495),以刺史身份随皇上南征,因是年老旧臣,常被劳慰探问。

    多次称赞抱嶷的正直。

    诏命骑马出入宫中禁地,与司徒冯诞同等。

    军队回来,他也回州府。

    自认为是老辈官僚,处理政事多遵照以前法令,不能使用新定法规。

    侮辱傲视士族,不注重礼节应酬。

    生情残酷刻薄,即使是弟侄甥婿,一点也不接济。

    在州所去世。

    刘腾传刘腾字青龙,本来是原城人,后来迁居到隶属南兖州的谯郡。

    幼时因事定罪受刑,充当小黄门,调为中黄门。

    孝文帝在县瓠时,询问宫中事情,刘腾详细说出幽后的私隐,与陈留公主所告诉的很吻合,由此升为冗从仆射,仍在中黄门。

    后来和茹皓使徐、兖二州,选择召用民女。

    回京后,升调中给事。

    灵太后临朝执政,因他与于忠有守宫护驾的功劳,升任侍中,封为长乐县公。

    授予他妻子魏氏为钜鹿郡君,每次被召引入宫,得到的赏赐仅次于一些皇帝的外戚。

    所收养的两个儿子,任郡守、尚书郎。

    刘腾曾经病得很重,灵太后担心他或许不会有救,就升他为卫将军、仪同三司。

    后来病好了。

    刘腾授官时,孝明帝亲自走到长廊,碰巧那天大风刮得很冷,于是派使者持皇上符节给他授职。

    刘腾自幼充任宫役,手下翻书,仅知道签名而已。

    但是奸邪之计有余,善于猜度人意。

    灵太后临朝称制,极受恩宠,事务大多托付给他,宫室内外细小秘密,忙忙碌碌的不知疲倦,洛水北边的永桥、太上公、太上君以及城东三所寺庙,都是他主管修建的。

    吏部曾经看出刘腾的意图,奏请封他弟弟为郡守,兼带守卫边疆。

    与资质不相称,清河王元怿压住不上奏。

    刘腾怀恨在心。

    于是和领军元叉一起害死了元怿。

    在宣光殿废掉灵太后。

    宫门昼夜关闭,里外来往断绝。

    刘腾自己拿着钥匙,明帝也不得见,只能听到送饭的话罢了。

    太后衣着膳食都不供应,难免又饥又寒。

    刘腾又让中常侍贾粲假称服侍明帝写信,让自己在宫内访察。

    元叉让刘腾做司空,里外专权,互相吹捧树立。

    元叉是外御,刘腾是内防,轮流在宫禁之中值班,一起决定赏罚。

    刘腾和崔光同时接受诏书,乘人拉车出入殿门。

    四年间,生杀大权,掌握在元叉、刘腾手中。

    八座九卿等高级官员,早晨造访刘腾家宅,观看他的脸色,然后才去自己的官府,也有多天不能见到他的。

    公私请托,只取决于财货,舟车一旦有利,水陆运输一定一无所遗,山泽如果富饶,所在之地势必坚决防护,搜刮六镇,勾结黑市,每年所得利息可以用巨万计算。

    又好役使嫔妃侍奉自己。

    不时有征召,妇女与器物,公然占有,抢夺邻居,广开室宇,天下人都深受苦害。

    死于位上,中等官职为他披麻行孝的有四十多人。

    刘腾建宅院时,奉车都尉周恃为他卜筮,不吉利,尽力劝谏阻止他。

    刘腾大怒而不采纳。

    周恃告诉他人说“:一定会窘困在三、四月交会之时。”到那时果然死去。

    厅堂刚刚落成,尸体陈放下面。

    追赠太尉、冀州刺史。

    埋葬时,宦官为他穿义孝服,披麻穿白的有百人,朝中贵人都跟着,车盖堵塞,连接到郊野。

    魏朝初年以来,当权宦官死时的仪式都很盛大,但没有一个时候能够赶上刘腾。

    灵太后重新执政,追回原封爵位,开掘坟墓,暴露尸骨,没收财产。

    后来刘腾收养的一个儿子反叛入梁朝,灵太后大怒,把刘腾收养的其他人都移居到北方,不久派遣密使将他们追杀在汲郡。

    韩凤传韩凤字长鸾,是昌黎人。

    父亲韩永兴,授任开府,青州刺史,封爵高密郡公。

    韩凤自幼聪明多智,体力强壮,擅长骑马射箭,后来升任为乌贺真、大贤真正都督。

    后主住在东宫,年纪还小,武成帝挑选都督三十人,送去侍卫后主,韩凤是其中之一。

    后主亲自在众人中拉着韩凤的手说“:都督,看儿来。”因此得到赏识,数次被后主唤去一同戏乐。

    荫袭爵位高密郡公,位列开府仪同三司。

    武平二年(571),和士开被厍伏连等矫诏杀害,皇帝下令让咸阳王斛律明月、宜阳王赵彦深在凉风堂审问同党。

    这件事的内情,都让韩凤亲口传告,然后皇帝宣诏通告文武大臣。

    宫殿防卫,都交付给他。

    授予侍中、领军,总管内省机密。

    祖王廷曾和韩凤在后主面前讨论事情,祖王廷对韩凤说“:强弓长矛,容许互相推托;军国谋划,怎么能发生争执?”韩凤回答说“:各自发表意见,怎么有文武优劣的分别!”后主将杀斛律明月,韩凤坚决不执行。

    祖王廷因在后主面前进有谗言,杀掉斛律明月后,有几天后主不和韩凤说话。

    后来才恢复旧日关系。

    仍旧封他故地昌黎郡王,另外又赐位特进。

    祖王廷任北徐州刺史,皇上下令他立即上任。

    辞别皇上之后,祖王廷逗留京城不去赴任。

    他的省事徐孝远告密祖王廷在杀死斛律明月后,矫诏称皇上赐给他珍宝财物,也有不说皇命而直接取回的。

    皇上命令领军将军侯吕芬将祖王廷追回,引到侍中省关押,事情的前后,都是让韩凤约束斥责。

    官职升为领军大将军,其他都和以往一样。

    儿子宝行娶公主为妻,在晋阳赏赐上等宅第。

    公主生男孩满月时,皇上驾临韩凤住宅,宴请宾客数天。

    每天早参时,先被皇上召呼问事,出来后才召引奏事官。

    如果不处理政事,而内省急迫催促办理的,都由他顺便奏呈皇上。

    国家与军中机密要闻,无不经过他的手。

    皇上东西游巡,以及游山玩水嬉戏射猎,只有他单独陪伴。

    与高阿那肱、穆提婆共处中枢要职,号称三显贵。

    损害国家,扰乱政治,日甚一日。

    寿阳陷落后,韩凤与穆提婆听说失败的消息,手握长槊不停地说:“他家的东西,任他去吧。”后来皇上派他到黎阳,靠河修筑防护城,说:“危急时可守在这里做龟兹国子。

    更可惜人生短促如蜉虫游寄于天地,只应该行乐,为什么要发愁呢?”群臣也都这样应和。

    韩凤带刀驰马,不曾安稳行走,瞪眼挥拳,有吃人的样子,每次大声喝叱:“恨不能杀汉狗喂马!”又说“:刀只能用来砍汉贼头颅,不能除草。”他的弟弟韩万岁,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宝行、宝信,都是开府仪同。

    韩万岁又官任侍中,也处在重要职位上。

    宝信娶公主,皇上又幸临他的家宅,亲戚都得到官家赏赐。

    韩凤的母亲鲜于,是段孝言姨母儿子的姐姐,因此不合理地攀比,上奏请求监造晋阳宫。

    陈德信乘马沿途察看,见段孝言役使官家工匠为自己建造宅第,就对他说“:仆射为至尊建造台殿还没有完工,为何先为自己建起府第来?”韩凤与穆提婆也让段孝言派工匠为自己建宅,陈德信回朝,详细陈奏皇上得知,等皇上临幸晋阳,韩凤又把官家马匹让给他人乘骑,皇上因此发怒,把韩凤和穆提婆一块除名。

    也不公布他们的罪状,毁掉他的府宅,公主离婚,又被送往邺下交吏部参审。

    后来后主从晋阳回京,韩凤被召入内宫,下诏恢复他的王爵与开府领军大将军,经常在皇上身边。

    仍然跟随后主渡黄河,到青州,同被周朝军队俘获。

    韩凤被宠幸,身居要职期间,特别嫉妒贤才士人,早晚饮宴,只是相互诽谤。

    崔季舒等人的冤案,都是韩凤造成的。

    皇上每次赏赐他,动辄就是千万。

    恩宠日甚一日,越发骄横恣肆,神色严厉,不曾和他人应酬过。

    朝廷官吏问事,不敢抬头看他,动不动就大声呵叱,大骂说:“狗汉人真不可忍受!只应该杀掉!”如果碰上武士,即使身处社会末层,也容纳他们。

    在隋做官,官位最后达到陇州刺史。

    后秦姚苌传姚苌字景茂,生于南安赤亭,是烧当族的后代。

    祖父姚柯迥,协助魏把姜维牵制在沓中,因功授予绥戎校尉、西羌都督。

    父亲弋仲,在晋永嘉之乱时,向东迁移到榆眉。

    刘曜任命弋仲为平西将军、平襄公。

    后来随石季龙迁到清河滠头。

    石勒(季龙)让弋仲做了奋武将军,封为襄平公。

    弋仲死后,儿子姚襄代替父位,驻军在谯城。

    慕容亻隽任命姚襄为豫州刺史,丹阳公。

    驻军在淮河南。

    自称为大将军、大单于,被晋朝将领桓温打败,逃向河东。

    后来被苻眉杀死。

    姚弋仲有儿子四十二人,姚苌排行第二十四。

    随哥哥姚襄征战,姚襄很惊异他的才能。

    姚襄兵败后,他投降苻坚。

    跟随苻坚征战,经常立功。

    苻坚代晋时,任命姚苌为龙骧将军,督领益州、梁州等军事,对姚苌说:“我当初依靠龙骧建立功业,龙骧的称号,先前没有授予他人,现在特地授予你。

    太行山以南的事情,全部交付给你。”苻坚的左将军窦冲进奏说“:做国君的没有玩笑话,这是一种不好的征兆,希望陛下审视。”苻坚沉默不语。

    等到慕容泓在华泽起兵,苻坚派遣儿子卫大将军苻睿又讨伐他,战败,被慕容泓杀死。

    当初姚苌是苻睿又的司马,畏罪逃到马牧。

    聚集一万多人,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

    年号白雀。

    几个月之内,人数达到十多万。

    与慕容冲联军,驻扎在北地。

    苻坚出奔五将山,被姚苌捉住杀死。

    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僭越称帝,设置百官,国号大秦,年号建初。

    改长安为常安,让太子姚兴镇守。

    自己带兵在安定攻击苻坚,大败苻坚。

    姚苌得病,梦见苻坚率天官使者,数百个鬼兵,冲入军营。

    姚苌害怕,逃入后宫,宫中侍人对着姚苌刺杀鬼兵,误中姚苌下阴。

    鬼互相说:“正刺在死命之处。”拔出长矛,流血有一石多。

    睡醒后非常警恐。

    因此患下阴痛肿,刺破,流血如梦中所见。

    姚苌于是胡言乱语,有时称自己:“杀死陛下的是为臣的哥哥姚襄,不是我的罪过,希望不要枉法。”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继承王位,隐瞒没有发丧。

    高丽传高句丽,先祖来自夫余。

    夫余国王曾得到河伯的女儿,便关闭在房内,因被太阳照射,她抽身躲避,太阳光又追逐她,不久怀有身孕,生下一蛋,大如五个头。

    夫余国王把他扔给狗,狗不吃;扔给小猪,小猪不吃;扔在路上,牛马躲避他;扔在田野上,好多鸟用羽毛包住他。

    夫余国王剖开这个蛋,没能打破,于是还给他的母亲。

    母亲用物品裹住放在温暖的地方,有一个男孩破蛋而出。

    长大后,给他起名字叫朱蒙。

    这个地方的方言“朱蒙”,就是擅长射箭的意思。

    夫余国的人认为朱蒙不是人生下来的,请求除掉他。

    国王没有答应,让它饲养马。

    朱蒙私下测试,知道马的好坏,好马减食让它变瘦,劣马吃好饲养让它变肥。

    夫余王把肥马留给自己乘骑,把瘦马送给朱蒙,后来在田野狩猎,因朱蒙擅长射箭,给他一支箭。

    朱蒙虽然只有一箭,但箭发而死的野兽很多。

    夫余国的大臣,又密谋杀害他,他母亲告知朱蒙,朱蒙就与焉违等二人向东南逃去。

    半路上碰到一条大河,想渡河又没有桥梁。

    夫余国人追得很急,朱蒙对水说:“我是太阳的孩子,河伯的外孙,现在兵快到,如何渡过河去?”于是鱼鳖为他架成桥,朱蒙得以渡河。

    鱼鳖分开,追兵不能渡河。

    朱蒙便到达普述水,遇见三个人,一个穿着麻布衣服,一人穿着僧衣,一人穿着水草衣,和朱蒙一起到纥升骨城,就在那里居住下来。

    号称高句丽,就用高做姓氏。

    他在夫余国的妻子怀孕,朱蒙逃走后,生了儿子始闾谐。

    长大后,得知朱蒙做了国王,就和他母亲逃走,与朱蒙归到一处。

    名字叫闾达,把国事交付给他。

    朱蒙死后,儿子如粟即位。

    如粟死后,儿子莫来即位,吞并了夫余国。

    汉武帝元封四年,灭掉朝鲜,设置玄菟郡,把高句丽作为县归属玄菟郡。

    汉时赏赐衣巾朝服鼓吹,常随着玄菟郡受赏。

    后来慢慢地放纵起来,不再到郡里去,只在东部边境建造小城来接受封赏,于是命名此城为帻沟氵娄。

    “沟..”是高丽“城”的叫法。

    王莽初年,征调高句丽的军队讨伐胡人,但不想去,王莽强行驱使,都逃出关塞做了寇盗。

    州郡归罪于句丽侯,严尤诱骗杀了他。

    王莽大喜。

    改名高句丽、高句丽侯。

    光武帝建武八年,高句丽派使者入朝进贡。

    到汉殇帝、汉安帝年间,莫来后世孙子宫,多次骚扰辽东。

    玄菟太守蔡风征讨,不能禁止。

    宫死后,儿子伯固即位。

    顺帝、和帝年间,又多次侵犯辽东,偷盗掠夺。

    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玄菟太守耿临讨伐,斩首数百名,伯固于是投降,临属辽东。

    公孙度称雄海东时,伯固和他往来友好。

    伯固死后,儿子伊夷摸即位。

    伊夷摸从伯固时起,便已多次侵犯辽东,又接纳逃亡的胡人五百多户。

    建安年间,公孙康发兵攻打他,攻克国都,焚烧城池,降服的胡人也反叛。

    伊夷摸另建新国。

    之后伊夷摸又攻打玄菟,玄菟郡与辽东联合攻打他,大败伊夷摸。

    伊夷摸死后,儿子位宫即位,原先位宫的曾祖父宫,生下来眼睛张开能看东西,国人讨厌他。

    长大后凶狠暴虐,国家因他灭亡。

    到位宫出生时也是生出来就能看人,高丽人把相似称作“位”,认为他很像曾祖父宫,所以叫位宫。

    位宫也很勇猛,熟习鞍马,擅长射猎。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派太傅、司马宣王率众讨伐公孙文懿,位宫派主簿、大加带领数千人协助军队。

    魏齐王正始三年(242),位宫侵犯辽西安平。

    正始五年,幽州刺史母丘俭带领万人从玄菟郡出发,讨伐位宫,在沸流双方大战。

    兵败逃走,母丘俭追到赤见岘,停车勒马登上丸都山,屠杀他所居都城百姓。

    位宫只带着妻子与儿女向远方奔逃。

    正始六年,母丘俭再次讨伐他,位宫减少所带物品逃亡沃沮。

    母丘俭让将军王颀追赶他,穿越沃沮地界一千多里,到肃慎南边,刻石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