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弓利剑——东汉帝国的攻守之道

匈奴在东汉初年的确实力强大,当初王莽以三十万大军兵分十路出击匈奴,结果战事连年不绝,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甚至公开宣称匈奴世代受汉朝恩惠,不能遗忘。王莽不是刘氏子孙,没资格做皇帝,匈奴要为汉朝复仇,并遍告匈奴各王,命令他们南下讨伐王莽。于是新莽军接连战败,雁门、朔方太守先后被杀。但不久乌珠留单于死去。其实自呼韩邪单于归汉以来,匈奴内部就一直存在着亲汉和反汉两股势力。乌珠留死后,国政由亲汉的右骨都侯须卜所把持,此人是王昭君的女婿。而反汉的势力主要是乌珠留的弟弟右贤王舆等人。在右骨都侯须卜的拥立下,乌累若鞮单于掌握了大权,不过虽然乌累若鞮单于的儿子登因为匈奴入侵而被王莽杀死,但其并没有选择为儿子报仇,而是主动向王莽示好,请求和亲。可是在位仅仅数年,乌累若鞮单于便死,于是右贤王舆继立,称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

史载,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性贪婪”,又刚愎自用,其最初也是奉行亲莽政策,但王莽却是不顾大司马严尤的忠告,派和亲侯王歙前往边塞,将右骨都侯须卜夫妇骗到长安,并册立须卜做了所谓的“善于”,准备用须卜取代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虽然须卜不是“挛鞮氏”的成员,但当王莽册立他为“善于”后,其还是得到了很多亲汉的匈奴人支持,于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怒而大举进攻北边。

此后,新朝覆灭,定都长安的更始皇帝刘玄派人送还汉宣帝赐予的玺印,试图修复汉匈关系。但此时匈奴内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于亲汉的须卜此时已死于长安,故而匈奴内部的大权为主战派所掌握。在反汉主战诸王的鼓动下,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要求汉朝“当复尊我”。此时,刚好发生了安定三水人卢芳称帝之事。

当初卢芳自称是汉武帝的曾孙刘文伯,与三水县的胡人共同起兵,更始二年(公元24年)时,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曾以卢芳为骑都尉,命他镇抚安定以西。可当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刘玄败亡后,三水的豪杰拥立自称汉朝皇族的卢芳为上将军、西平王,与西羌、匈奴缔结和约。于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派句林王迎接卢芳、卢禽、卢程入匈奴,拥立卢芳为汉皇帝。

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遣无楼且渠王与割据并州的李兴、闵堪和亲结盟。次年,汉皇帝卢芳返还内地,被李兴、闵堪迎入五原郡九原县为都,割据北方边境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但在建武六年(公元30年)时,卢芳诛杀了事为五原郡太守李兴,于是朔方郡太守田飒、云中郡太守桥扈恐惧,反卢芳而降东汉。

此后,东汉大司马吴汉、骠骑大将军杜茂数次讨伐卢芳,但都没有成功。其实,这十余年间卢芳在匈奴的支持下和东汉的几次大战,总体上都是保持着攻势,而东汉朝廷却是疲于应付。不过建武十二年(36年),卢芳当进攻云中郡时,留守九原的部将随育却试图胁迫卢芳降伏大汉,这种情况下卢芳气馁,丢下辎重,只带十余骑逃入匈奴。此后,匈奴听说汉朝以重金求购卢芳,主动把他遣送到高柳,令其归汉。然而卢芳却抢先一步,史载,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卢芳入居代郡高柳县,以闵堪之兄闵林为使者,向光武帝请降,光武帝封卢芳为代王,闵堪为代相,闵林为代国太傅,负责汉朝与匈奴修好的事务。然而次年,卢芳入朝,在向洛阳途中,光武帝下诏命卢芳延期至明年(建武十八年)入朝。卢芳疑心皇帝猜忌,在代地再反汉朝,与闵堪、闵林在高柳县互相攻伐数月,匈奴派兵将其与妻室接走,卢芳入匈奴十数年病死。

自从卢芳再反之后,匈奴便是频频入口,史载,在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的率领下,匈奴于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至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间多次进攻汉朝,逼得东汉不得不频频后退,甚至先后放弃五原等边境郡县。在这个时候,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治下的匈奴似乎重回冒顿单于时期,强盛一时,不仅恢复了匈奴旧疆,而且打得汉军节节败退,使得东汉帝国不敢与之争锋。然而让匈奴人始料未及的是,屡战屡败的汉人屡败屡战,不仅不会向匈奴称臣,甚至连和亲都没有,两国之间虽然使节不断前来,可依然是兵戎不断,但纵观而看,匈奴是进攻方,而东汉则是防御方,由于自从统一天下后,光武皇帝“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故而汉军始终没有出兵塞外,甚至在匈奴的频频进犯面前,有些疲于应付。

而匈奴的情况其实并不好,虽然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一次又一次出兵进犯,但问题是此时的匈奴实力已经无法和冒顿时期相比了,经过汉武大帝时期的多次进攻,此后的五单于分裂,匈奴早就已经实力衰颓了,而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这样的频繁出击,只不过是在“不懈”地消耗着本来就不丰足的国力。不过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倒也不是完全无法对大汉形成威胁,其多次进犯对大汉来说,的确是让边地狼烟不断,此外由于原来臣属汉朝的乌桓也因为王莽的举措失宜而重新投入匈奴怀抱,于是乌桓和匈奴一起骚扰汉境,加之乌桓原来居住在代郡一带,距离汉地最近,朝发夕至,危害最大。此外,西域也因王莽的愚蠢,而各国怨恨之,诸国合谋杀了西域都户但钦,重新倒附匈奴。于是,匈奴也就得以从东、中、西三个方向对东汉王朝形成威胁。然而就在此时,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却死了。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的死,对于匈奴来说,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史载,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掌权后,为了改变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为父子继承制,便废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斯承袭左贤王位,后来又借故杀了知牙斯。于是引起了日逐王比的不满,史载,日逐王比口出怨言:“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其实日逐王比的那番话也没说错,如果兄终弟及,应该让伊屠智牙师即位;如果父子相继,他是乌珠留单于的儿子,更有资格继承。于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知比不服,心疑其有二心,于是遣两骨都侯监领日逐王比所部。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死后,其子左贤王乌达鞮侯立为单于,然而当年乌达鞮侯单于便死,其弟被立为单于,是为蒲奴单于。时值匈奴“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这种情况下,刚刚继位的蒲奴单于束手无策,加之又害怕汉朝趁火打劫,于是遣使至渔阳求和亲。

而在当时,因宣帝时,匈奴归附后,大汉便是将归顺的匈奴人安置在边境八个郡县,保留他们的部族结构,依旧由其自治,称为属国。王莽新朝末期,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起兵,汉匈边境再起战火,这些属国便是归顺匈奴,成为匈奴骑兵进攻汉地的先锋。在当时,为便于管理,呼都而尸单于在这里设下八部大人,而以日逐王比统辖,这也就等于是日逐王比的辖区是沿边八郡,拥有着大批所谓“属国”部众。而日逐王早在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在世时就已经心怀二心,多次借故不去王庭。而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把南部八郡划给日逐王比管辖,不仅丝毫无助于消解日逐王的不满情绪,反而给其身后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日逐王部和汉地接触广泛,很多部众已经放弃游牧,改为定居农牧。故而遭遇天灾后,日逐王首先便是想到的是向汉朝求援。加之和单于有矛盾,于是日逐王决定先下手为强,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向西河太守请求内附。负责监视他的两个骨都侯察觉到此事,于是连忙报告单于。蒲奴单于得报之后,大怒,然而其只知动武,缺少智慧,完全没有意料到情况的复杂性,可是大灾之年,匈奴人畜死亡众多,根本派不出多少兵,于是其只带了万人前往讨伐。结果发现日逐王陈兵五万严阵以待,蒲奴自知不是对手,只好撤回单于庭。

这种情况下,八部贵族眼看日逐王与单于为敌,于是共立其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为了借得祖先的荣光,比的称号也取作“呼韩邪”。公开与蒲奴单于决裂后,呼韩邪单于便遣人至五原塞,向东汉表示愿意“永为藩蔽,捍御北虏”。很显然,呼韩邪单于比称自己的同族为“虏”,这是暗示自己和北匈奴的不同。当然了,事实上,八部匈奴因为长期汉化,已经与北匈奴在生产方式、文化形态上已经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在不自觉中,亦是接受了汉人的“夷夏之辨”,他们从心里认为自己已经脱离夷的行列,应该属于大汉的臣民。

此后,呼韩邪单于比又派其子至洛阳当面陈说归附之意,并把儿子留下作为人质。呼韩邪单于比称,当初呼韩邪单于临终之时,遗言让诸子依次做单于,于是其死后,诸子依次继承单于位,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为了将单于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乌达鞮侯,就把伊屠智邪斯杀死,而伊屠智邪斯是呼韩邪单于第九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其生母是王昭君,初为匈奴右日逐王,按照匈奴王位继承制度,他应接任左贤王,为单于第一继承人。现在自己内附,便是因为当初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无道,故而希望能够向汉朝称臣,这次进献国宝,派遣侍子,为的就是能够重修呼韩邪时期与汉朝的约定。

史载,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呼韩邪单于比遣其弟左贤王莫率兵万余人进攻北匈奴,活捉北匈奴单于之弟奥犍左贤王,又击败北匈奴单于帐下将士,俘获万余人。北匈奴一时间十分震惊,乃至于北部奥犍骨都侯率部三万余人归顺南匈奴。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武帝派中郎将段彬前往,助比在五原塞以西八十里处建立单于庭,又仿照宣帝时对待呼韩邪单于的旧例,颁给金质玺绶、冠带、衣服、车马、锦绣等物及米两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此后,为了便于控制,汉朝又把比的单于庭迁到云中郡。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而呼韩邪单于比在汉文史籍中开始频繁以“南单干”的身份出现。

显然,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使得匈奴势力再次受到削弱,并成为其走向衰微的新的转折点。而东汉王朝则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此后南单于为表示忠心,此后多次主动出击北匈奴,按《后汉书•南匈奴传》的描述是双方“仇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乌散,更相驰突,至于陷溃创伤者,靡岁或宁”。不过南单于第一次出讨北匈奴,就被蒲奴单于率军杀得大败。此后,光武帝下诏,又将其单于庭迁到西河郡的美稷县,并派中郎将段彬及副校尉王郁为之卫护,实则是监视。美稷县地处河套平原,原本是匈奴旧地。

此后,南单于以韩氏骨都侯屯北地郡,右贤王驻朔方郡,当于骨都侯戍五原,呼衍骨都侯守云中,郎氏骨都侯、左南将军、栗籍骨都侯分别屯定襄、雁门和代郡,各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目”。侦罗的对象当然是北匈奴。蒲奴单于十分担忧,连忙将部分被俘汉人送还,并几次遣使请求和亲。然而汉廷为了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予以回绝,但对南单于的请求却几乎是有求必应。史载,此后数年之间,匈奴之地连续发生灾荒,北单于在无奈之下,连续三次派使节到洛阳,请求和亲或开放互市,但汉朝政府不予接济,却在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回赠良弓利剑,令其尽忠孝之义,虽然看起来大汉帝国是要求北匈奴对付西域侵扰,但实则是鼓励匈奴人继续内耗。

很显然,汉廷以“担心南单于误会”为理由,拒绝和亲,并赠给北匈奴良弓利剑,在很大程度上离间了南北匈奴的关系。北匈奴果然迁怒于南匈奴,几次举兵讨伐。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南匈奴单于比死,汉廷以中郎将段彬率兵赴吊,祭以酒米,并分兵卫护。比弟左贤王莫立为单于。光武帝刘秀派使者送玺书抚慰,授玺绶,赐新单于衣冠,并赐缯彩给南匈奴贵族。如此厚爱之下,南匈奴自然更是频频进讨北匈奴了。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此后七年间,丘浮尤鞮单于、伊伐於虑鞮单于、榲僮尸逐侯鞮单于、丘除车林鞮单于、胡邪尸逐侯鞮单于相继即位,也就是七年之间,南匈奴连续死了五个单于,虽然史籍没有记载他们是怎么死的,但与频繁的征战是显然有一定关系的。

而另一方面,屡次请求和亲、互市得不到回应,北匈奴对汉朝的怨恨也是与日俱增,不时南下侵扰。汉廷在消极应付了多年后,随着国力的恢复,终于开始着手大规模的北征,以重现汉武辉煌。而北匈奴也察觉到风声不对,加之连年遭灾,遂大规模北撤,将单于庭又迁回到漠北。但此时,东汉的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不可能撤回,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自王莽篡位后,汉朝在西域的经营成果灰飞烟灭,西域复入匈奴彀中。南匈奴内附后,中线压力基本解除,所以,汉朝的用兵重点选择了西线。双方再次重演旧时的一幕,在西域展开持久的争夺。而此时,已经是汉明帝刘庄在位了。

刘庄之所以能够继皇帝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母亲——阴丽华。

史载,更始帝三年(公元25年)刘秀于鄗邑称帝,改元“建武元年”后不久,最迟于同年十月即派傅俊前往南阳接来姐姐湖阳公主刘黄、妹妹宁平公主刘伯姬,以及原配妻子阴丽华,并封她为贵人。而在之前,为了能够与河北三王中拥兵十余万、实力最强的真定王刘杨形成联合,刘秀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阴、郭两位贵人中,因阴丽华“雅性宽仁”,故而光武帝欲封其为后,但阴丽华认为不足以担大位,坚决推辞,并称郭氏与刘秀有困厄之情,并生有儿子,因此固辞后位。考虑到国家形势和朝臣们的不安,刘秀最终不再坚持立阴丽华。

建武二年春正月(公元26年),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私下与绵曼贼交通,有谋反之意,光武帝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讨伐刘杨,刘杨却闭城门不应。光武帝又派遣前真定大将耿纯,持节杖,名义上去幽、冀行使赦令,劳慰当地王侯。实际上秘密下令:“刘杨若见,因而收之。”耿纯的母亲是真定宗室之女,故而抵达真定后,其只带百余名兵士,住在传舍,邀刘杨相见。刘杨自恃人众势强,便应邀前往传舍。见到刘杨和刘让兄弟两人后,耿纯趁机诛杀二人。“杨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乃闭合悉诛之,因勒兵而出。真定震怖,无敢动者。帝怜杨、让谋未发,并封其子,复故国。”光武帝不计谋逆大罪,复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刘让之子为临邑侯。

是年四月,在苏茂杀淮阳太守依附另一位称帝的宗室刘永之后,刘秀开始册封宗室,同年六月,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刘彊以“子以母贵”的春秋之义被立为太子,并大赦天下。很显然,真定王的谋反,并未牵连郭氏。而阴丽华以原配名分让出后位,在当时,的确让光武帝很是感慨,因为在当时的形势下,阴丽华的选择显然让新生的东汉帝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建武四年五月甲申,阴丽华在元氏县生下长子刘阳,耐人寻味的是,刘阳出生的时候,刘秀正在率军出征,也不知道其为什么要带怀孕的阴丽华从军,史载,阳在刚一出生时,便得到了父亲的特别喜爱,刘秀见这个孩子颜色红、丰下锐上,认为其像圣君尧,并且以皇朝国运所系的赤色为之命名为刘阳,而阴丽华也因为诞下此子,而被皇帝更加宠爱,其之后又相继生下刘苍、刘荆、刘衡、刘京四子。

建武之初,天下兵戈四起,中原大地治安颇为混乱,建武九年,毗邻京师洛阳的颍川和河东两郡发生变乱,叛军和盗贼四起。此时阴家因为富比王侯而成为了盗贼眼中的目标。阴丽华的母亲邓氏、弟弟被贼人劫持,并在官府的捉拿时,被盗贼杀害。

消息传来,阴丽华甚为悲伤,为了安慰自己的宠妃,光武帝诏大司空曰:“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其实皇妃家眷遇害,皇帝下诏安抚,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的诏书却偏重于强调自己不忘与原配的患难之情。最重要的是,在立郭圣通为后七年之后,光武帝再次旧事重提,诏书很直白地说拥有“母仪之美”的阴丽华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而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贵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很显然,这份诏书的影响是很大的,按照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的说法,光武帝下了这道诏书之后,郭后就无法安于皇后之位了。而且,当时天下未平,很多功臣还没有封地,事实上,皇帝大封功臣外戚是在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而此时,却以阴丽华曾固辞后位的缘由,给阴家兄弟封爵,西汉时,只有皇后外戚才能封侯,而且也不可以太多,王政君为太后时,因其家封了五个关内侯备受诟病,但此时光武帝却将阴丽华的兄弟先于功臣封侯,显然是极大的恩宠。

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光武帝对郭后的宠爱渐渐减少,郭后因此屡怀怨言,与此同时,南阳豪强势力渐渐蚕食中央集权。三年之后的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在四海平定四年之后,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氏,立贵人阴丽华为后。而光武帝废去郭后为中山王太后的借口是“怀势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也就是说,刘秀认为郭圣通心怀怨恨,并称其性情如鹰鹯无后妃之德,认为她在自己死后不会善待阴丽华母子,而阴丽华是原配,与自己情深意重,应该侍奉宗庙,居国母之位,于是行废立之事,并册立阴丽华为皇后。翌日,进右诩公刘辅为中山王,东海公刘阳为东海王,余子一一由公进王。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决定改立阴丽华的儿子刘阳为太子,史载,“十七年而郭后废,强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也就是说,自从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废皇后郭氏,立阴丽华为后之后,郭圣通所生的长子刘疆一下子由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而刘阳则由庶子变成了嫡长子。此时嫡庶异位,他在太子位上便名不正言不顺了。故而刘疆不安,多次上书表示要让出太子之位。至建武十九年时,太子刘疆两年以来,一直在辞太子位,而这两年来,东海王刘阳以嫡长子身份在朝堂之上参与政务。由于刘阳在朝堂上具备了足够的资历、声望和参政的经验,可以承担储君的重责。同时,成为了庶子的刘疆也在太子位上愈发感到不安,这种情况下,光武帝同意了刘疆辞掉太子位的请求,于是皇帝下诏:《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即光武帝立阴后嫡长子刘阳为太子,并改名庄,而封刘疆为东海王。

按照史料里的说法,皇帝对阴丽华极为宠爱,甚至在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八月,郭圣通的前四子刘疆、刘辅、刘康、刘延和许美人之子刘英皆就国后,皇帝却将阴丽华诸子都留在洛阳,直到明帝即位后数年,才陆续就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驾崩于南宫前殿,其后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汉明帝登基后,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时期为巩固东汉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对于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严加惩处。比如护羌校尉窦林系大司空窦融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但在永平二年(公元59 年),窦林却“坐欺君罔上、贪赃枉法罪下狱论死”。此外,明帝还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将窦融罢官。此后,明帝之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皆以有罪而被赐自尽;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由此可见明帝对于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于是,一时间群臣震恐,朝廷肃然。史载,明帝在位时,颇为注重整顿吏治,时常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并慎重选举官吏,以对吏治进行整顿。而在永平九年(公元66 年)时,又“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明确规定出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至于在选官用人方面,明帝还严令杜绝权门请托,乃至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此外,明帝在位期间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予或赋予贫民,并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自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明帝乃令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于是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加之提倡节俭,宫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时之间,上行下效。所以,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大汉帝国开始逐渐强盛起来。

而因为国势强盛,故而明帝时,大汉乃改弦易辙,变光武帝时因无力经营边地,而对匈奴暂时采取的羁縻政策,为开始积极经营边疆,以与北匈奴争夺西域,永平十五年(公元72 年),皇帝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率兵驻屯凉州,以为经营西域做准备。

窦固乃是大司空窦融之侄、城门校尉窦友之子。初为黄门侍郎,谦让而有节行操守。好读书,喜兵法。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时,其世袭父亲窦友的爵位显亲侯。汉明帝刘庄即位后,窦固迁任中郎将,监护羽林。

所谓中郎将,乃是官名,秦置中郎,至汉时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自汉宣帝时,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立国后,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至于羽林,乃是汉代的宫廷禁军,汉初,以卫尉率南军,守卫宫城;中尉统北军,屯卫帝都。

汉武帝时,于南军新设两支天子侍卫禁兵,二曰“期门骑”,一曰“建章营骑”,皆属光禄勋。期门,掌执兵宿卫,因皇帝微行,以之“期诸殿门”故称,汉平帝时更名为“虎贲骑”,取“若虎贲兽”,“贲”者奔也,如虎奔驱攫兽而噬,言其猛烈。而“建章营骑”则因其卫守建章宫,故而得名,后更名为“羽林骑”,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对此《汉书》有所记载:“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属光禄勋。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

东汉时,“南军”名称已不复存在,但是“光禄勋”和“卫尉”仍然存在。“光禄勋”下设七署,其中两署分别为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为皇帝的宿卫侍从,而又有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羽林右骑,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后汉书•百官志》记载:“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补之。”

窦固能够以中郎将之职监护羽林,显然是因其身份显贵,因为窦固的妻子乃是光武帝女儿涅阳公主刘中礼,刘中礼是光武帝刘秀第二女,母为阴丽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赐公主号,因南阳郡涅阳县为其采邑而号为“涅阳公主”。在光武帝刘秀的五个女儿中,只有身为涅阳公主的驸马窦固得以善终,其他四位公主的驸马均因故遭到诛杀,由此可见,窦固除了其乃出身窦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其为人谨慎,且颇有能力。明帝登基当年,烧当羌侵入陇西郡,陇西郡太守刘盱兵败允街,朝廷深以为患,汉明帝诏命谒者张鸿率兵讨伐,结果于允吾县惨败,全军覆灭,是年十一月,皇帝乃拜马武为捕虏将军,以中郎将王丰为副,并以窦固为监军使者,率领乌桓、黎阳营、三辅招募而来的兵士,及凉州诸郡羌胡兵、解除刑枷的犯人,共四万人出兵讨伐。此战,汉军大破之。

然而窦固的战功和谨慎并不能让其免于家族之祸,史载,永平五年(公元62年)时,窦融长子窦穆,依仗权势,胡作非为,矫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娶其女为妻,结果被人告发,窦穆等免官,家属受株连而归故郡,只留窦融于京师。而窦固也因为这个荒唐堂兄而受牵连,被罢官,被禁锢在家中十多年。此番出征,其实是皇帝使之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