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谈及明帝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倭寇之乱和万历援朝当是国人的第一印象。但各类史料纷繁复杂,普通历史爱好者对这两大历史事件本身往往不甚了了,对其前因后果更缺乏全面的了解。有鉴于此,本书将首次采用西方年鉴学派的理论,对明帝国与日本往来的三百年历史进行全面的梳理,全面展示中日两国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抗和博弈,为读者深入解读其间种种高层决策背后的考量。

一代雄主朱元璋是否如世人所想象的那般只重农桑,缺乏远图?面对盘踞九州的日本军阀怀良亲王斩使、绝交的傲慢行径,向来杀伐决断的朱元璋为何一再中止了麾下周德兴等骄兵悍将们跨海远征的勃勃雄心?在不断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恐吓逼迫日本就范的同时,一起扑朔迷离的“如瑶藏主案”又如何成为了朱元璋一举铲除胡惟庸集团的罪证之一?最终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的同时,朱元璋又留下了怎样的后手来制约这个潜在对手?

通过“靖难之役”成功上位的永乐帝朱棣缘何轻易地给予了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日本国王”的请封?这一完全有违日本政坛游戏规则的“认证”背后又隐藏着日本国内怎样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阴谋?继承己父足利义满之位的足利义持为何草率地与明朝断绝外交关系,而由朝鲜王国发动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惩戒战争”背后又是否有着明帝国的推手?

自明宣宗朱瞻基时代步入正轨的中日贸易究竟是否如大众所想象的那般是一场天朝上国“赔本赚吆喝”的亏本生意?而贸易额不断攀升的中日双边贸易又给双方国内政局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一场看似无伤大雅的宴会座次排序为何会演变成中日两国决裂的导火索?长达四十余年的“嘉靖大倭寇”缘何成为大明帝国难以治愈的顽疾,而纵横东海的中日海盗集团又是否在不经意地撬动了日本列岛的政治走向?

群雄并起的日本“战国时代”缘何终结在以“永乐通宝”为战旗图案的织田信长手中,而这位一心追求“天下布武”梦想的野心家倒在了胜利的黎明之前,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必然?继承了织田信长政治遗产和野心的丰臣秀吉对中朝两国发动大规模入侵的底气何在,这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在富丽堂皇的大阪城中是否真的怀有迁都北京鲸吞东亚的迷梦?

长达6年的“万历援朝战争”以朝鲜王国军队的土崩瓦解开场,前期驰援的明帝国前锋部队也屡遭挫折,是怎么样的力量最终令明帝国远征军很快便扭转了战局、收复平壤?一场双方都宣布胜利的碧蹄馆之战又究竟鹿死谁手?在双方地面战陷入僵局之时,被后世尊为朝鲜民族英雄的李舜臣所部水军是否成为了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的丰臣秀吉为何频频在外交领域自打耳光、食言而肥?而重启朝鲜战端的背后又是否埋下了丰臣氏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

一统日本、建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为了修复中日、朝日关系作出了哪些努力?在为了抵御西方殖民者渗透所颁布的“锁国令”背后,日本在东海之上又暗中展开了哪些颇为阴险的小动作?日后逐渐崛起的郑氏集团又是如何利用中日之间关系的回温捞取自己的第一桶金的?席卷东亚大陆的农民起义和满清的崛起是否也影响到了一衣带水的日本?德川幕府对于南明小朝廷的历次求援又做出了怎样的回应?三藩之乱中日本方面是否也曾有过伺机而动的冲动?本书都将一一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