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5 如果你想走得更远,请与人同行

“你的财富在伊斯法罕,你去拿吧。”

不可或缺的他者

从前在开罗有一个人,他在自家花园里的一棵无花果树下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人来拜访他,这个人浑身湿透,从嘴里拿出一枚金币,对他说:“你的财富在伊斯法罕,你去拿吧。”这个人果然按照梦境的指引,踏上了前往伊斯法罕的道路。晚上,他宿在一个清真寺里,碰上当地巡逻队队长率领官兵来捉拿盗匪,结果盗匪没捉到,却将这个从开罗来的冒失的年轻人捉去审问。巡逻队长问他为什么要到伊斯法罕来,他就向队长讲述了那个梦。队长听了哈哈大笑,笑得把嘴里的臼齿都露了出来。队长说,你太傻了。我一连三天都梦见开罗的一座房子,庭院里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一座日晷、一棵无花果树、一个喷泉。无花果树下面埋着大笔的财宝,但我是不会去理会这些荒诞的梦的。从开罗来的年轻人吃惊地发现,队长梦中的那个庭院正是自己在开罗的家,于是他就回了家,从自家花园的无花果树下挖出了一大笔财宝。

这是作家格非经常提到的一个故事。他认为,我们只有在与他人的参照中,才能发现我们自己,才会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正是这些特别之处构成了我们自身的财富。就像一个女性,只有在碰到第一个男性时,才真正知道自己是女性。

与我们有巨大差异的人,就是我们人生中的“他者”,他们既让我们观照自己的优缺点,也让我们在反观他人中不断地成长。有时,因为彼此的价值观分歧太大,我们常常看不到他人对于我们的意义,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死对头、绊脚石。

看一个女人的生活是否精致要看她的手,看一个人的格局要看他的对手。古代战场上的名将,虽然双方打得你死我活,但是真正有风度的人,依然会将对方待为上宾,毕竟英雄之间惺惺相惜,旗鼓相当的对手并不多。就像三国时,虽然蜀魏交战厮杀得你死我活,但关羽战败时,曹操却对他以礼相待,有情有义。

我喜爱的美剧《摩登家庭》中,有句话很经典:“一个成年人不该有自己的死对头。”“死对头”在英文中的说法是nemesis。

人长大了就应该学会一笑泯恩仇,还像小孩一样和别人较劲过不去没什么意思。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大部分人还是无法克服性格中的狭隘和自我。

我在工作中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死对头”。身高175、体重72公斤的我,在工作之初遇到的这位对头,是一位身高190、体重是我两倍的来自拉斯维加斯的美国壮汉。当时我在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学部“酷学酷玩”夏令营担任中方教师负责人,而合作伙伴就是这位比我年长将近20岁的S先生。

我和S先生,一开始相处融洽打成一片,后来却快打了起来。我这个“假老外”,有很多近似西方人的素质,热情、思想开放,语言交流也没问题,一开始和S先生交流非常愉快。后来我发现,即使再怎么像老外,我也不是真老外,在很多理念和做事方式上,与真老外S先生有很大分歧。

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和他结下了梁子。

夏令营时,所有中方老师上课被要求写非常详细的教案,外教老师的教案却很简约。外教资源本来就稀缺,无法过分严格要求他们。但我和S先生开始并没就这一点进行沟通,我们看了对方的教案后都十分不满。我觉得S先生太偷懒了,S先生则纳闷为什么要给中学生讲那么难的知识点。

因为教学理念的不同,我们两个开始了小摩擦和辩论。后来,大家逐渐明白,我们都属于头狼性格,充满了权威感和攻击性,在一起就像两头头狼进行对抗,无论做什么事,几乎都会对着干。面对总爱欺负别人的老外大叔,我表现出了对抗到底的精神,就算和外国人吵架也不能落了下风,不能吃亏,自己口语不错,于是每次都会用英语和他据理力争。

我们总是吵架,但又不想因为吵架影响工作。于是我们又默契地形成了一个约定,每次吵完架,一起喝杯咖啡,谈谈有趣的事,一笑泯恩仇。可过不了几天,我们又会如法炮制,小吵大吵,吵个不停。

“一个人是由让他生气的事来决定其胸怀的。如果一点小事就让你生气的话,那肚量肯定不够。如果一件很大的事才让你失态,那说明你心胸还是比较宽的。”每次我劝S先生别生气时,就引用这句话。他听了更气了,说:“你个小屁孩,还敢跟我讲道理,这明明是我告诉你的。”

有一次我们俩约好休战,一起去吃顿饭,吃到最后两个人又产生了矛盾,甚至在饭店里互相大喊。周围的人听不懂英语,估计也纳闷这俩老外在搞什么。其实每天和他吵架,我的心情也大受影响。吵赢了就开心,吵输了就垂头丧气。这其实是所有有死对头的人都会遇到的现象,那个你最厌恶的人,居然成了你生命的主宰。你总是用一颗对立的心和他对着干,他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你思想的“主人”。

但你也会发现,在不断的“相爱相杀”的过程中,真的可以调整好心态,也可以获得很大的成长。在与S先生对战的那段时间里,我发现,我的气场、逻辑思辨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过去我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逻辑清晰地用英文把问题讲清楚,后来即使在情绪不平静的情况下,我也可以用英文说出想表达的各种内容。即便在被一个体重150公斤的外国大汉大声呵斥后,我也毫不畏惧,敢于进行面对面的质询。

现在回头来看,我特别感谢S先生,尽管有争执,但他对我做的一切,是面对面、开诚布公地对战。我们走上社会以后会发现,当面提出问题的人越来越少,而在背后议论甚至玩阴招的人越来越多。

从S先生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职场智慧。他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永远都不轻言放弃,非常注重细节,能发现很多别人忽视的问题。

在中国,很多时候人们只注重口头承诺,一些重要的事常常不落实到纸面上,导致目标无法达成时也无从追究责任。而他做事就喜欢白纸黑字写下来,用英语写成法律条款一样严谨的文字,这样就避免了日后扯皮的问题。

即使在我们争论过的教案问题上,我也发现S先生的考虑有他的道理,过早接触那么难的知识,常常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这也是中国教育的现状——不注重启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喜欢逼迫孩子去学习,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痛苦、逃避的心态,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一切,都帮助我成为更加优秀、成熟的人。S君,无论你现在身处何方,我都想对你道一声:“谢谢。”

那些杀不死你的,让你更强大

在《酷艾英语》感恩节专题中,我曾经说过:“当你比别人优秀时,别人会羡慕嫉妒恨;当你比别人落后时,他们会嘲笑鄙视损;当你和别人差不多时,他们可能就会八卦你的是非。”

不要怀疑为什么他人会这样,这就是人性,也是残酷的真实世界。没有完美的世界,我们只能去适应这种不完美。我们每一天都要遭遇各种板砖,与其想着如何躲避,抑或是幻想练好“空手接白刃”的绝世神功,不如接好每一块砖,用这一块一块的砖,来为自己砌出一个强大的世界。

身边有一些刚入职场的朋友经常抱怨,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我,在背后给我扎针、穿小鞋。他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更找不到摆脱困境的方法。

没有人能让所有人满意,尤其是有利益关系时。到了职场上,有些争斗几乎是“你死我活”式的。除非你亲爹或者干爹是某某人,否则几乎所有职场小白都会在蘑菇期被老员工欺负,被上司忽略,少数能脱颖而出成就自我,大多数只能碌碌无为成为随时可以被替换的螺丝钉,更惨的那一部分,在入职不久就被清理出场。

我的一位记者朋友小Y,就曾承受过一切你所能想象到的“砖头”。

本科、硕士都在一所名校就读、毕业时的优秀成绩、亮眼的实习履历,让她在初入职场时充满了自信,也令她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然而到新单位的第一天,她就被几记王八拳打得晕头转向。

到单位报到时,小Y满怀期待,想和同事们早日打成一片,虚心请教,做出有理想有温度的好新闻。领导为她指定了一位已工作几年的同事A,让她跟着学习。

第一次跟A出去采访,小Y兴奋不已,认真做了录音,回来花了一整夜整理好文字,希望能帮到同事。同事A告诉了她文章的标题和方向后就看起了自己的连续剧。不到1小时,A突然叫来了领导,指着小Y正在写的稿件说:“您看,这就是名校研究生的水平啊?我让她写个文章,她写得文不对题,还写这么慢。”

小Y回忆说,自己当时惊呆了,A说的完全是另一个题目!何况就是业务能手也不可能在一小时内完成一个4000字的特稿。刚要解释,领导失望地看了她一眼说:“还得多努力啊。”然后就飘然离去。

接下来,小Y不时会接到同事布置的各种任务——中秋之夜不许回家,在办公室写一篇第二天不会见报的文字;半夜12点被要求给电视台打电话核实一个慈善晚会的细节,而那些细节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新闻中。至于稿子被改得面目全非,精华部分被删掉,只剩下几句干巴巴的话变成200字的豆腐块新闻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因为病痛还是亲人生病,只要拒绝某项任务,就会有人去告诉领导:这个新人又懒又不听话。

有一次深夜,A临时通知她打车去郊区采访一位名人,这位名人路过当地,马上要飞走,只有这一小时有空。然而等她赶到时,又被告知,不需要做这个采访了。当时作为实习记者月入不到900元的她,在交给司机80块打车费后,累得没有力气生气,默默回家。

大部分新闻的领域都早已划定格局,小Y就是知道消息也不能去碰。她每天都在找题目做,也在反思自己待人接物的问题。她想不通,自己在大学受导师器重、同学喜爱,怎么到了职场立刻变成了同事口中刻薄无能的人。她也想不通,自己辛苦工作两年,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白天被呼来唤去,夜里回来兢兢业业地写稿子,累得要死,收入却依然微薄。而那些天天在办公室看视频,采访不认真直接用通稿的同事却可以轻松月入过万。

“研究生有什么了不起,要是让她留下,日后还有咱们发挥的空间吗?再说她有本事别写豆腐块,去采访杨澜、白岩松啊,听说还在电台实习过,开档高端访谈节目啊,在这儿显什么能耐?”一次偶然在卫生间听到同事A对她的一肚子怨气,这段话改变了她。

既然处于不被认可的蘑菇期,想得到认可,想要从那些意想不到的漫天板砖中突击,就要做出双倍于别人的成绩,开拓出自己的领域。而在无背景、无资源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付出超出别人至少四倍的努力。

领导给小Y指派了一个几乎难以完成的工作,让她去采访当时处在舆论风口浪尖、很多老牌媒体的资深记者都很难约到专访的相声名家。这对于一个媒体新人谈何容易。

小Y想起了自己曾经采访过的和大腕相熟的艺人朋友,两人相识于微时,他称赞说:“你是所有来采访我的人里,做功课最多的人。你采访我时,我名气不大,但你却连我几年前微博上的文章都能背得出。”

在这位朋友的帮助和引荐下,她联系到了大腕的朋友和经纪人。采访出奇地顺利,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难搞,大腕十分配合,爆了很多猛料,两人相谈甚欢。大腕不知道的是,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了,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补课,不但看过几乎所有网上能找到的纸媒和电视访谈,连“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仁小肚儿……”这类贯口都能脱口而出。

当同事又拿出演出主办方乏善可陈的通稿准备发新闻时,小Y的专访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当你在起步之初,在没有认可、没有鼓励,甚至是在重重阻力下能给出一份足够漂亮的答卷时,也就迈出了自己被信任和认可的第一步。

按照畅销书和电视剧里的情节发展,这个时候她应该遇到一位贴心的上司,闹不好还是何以琛那样的高富帅,看到她的努力和坚持,毅然决定支持她的工作,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生活不是童话,接下来她还要一路打怪,应付挑剔至极的直属领导。而这位领导可不像《爆裂鼓手》里的麻辣导师,责骂的本意也不是要帮助新人成长。

接下同事的板砖,可以练就职场工作需要的能力;接下领导的板砖,可以锻炼处事周全的心性。被人拍多了板砖,只要不倒下,也就锻炼了更强的抗击打能力,拍拍更健康。

几年后,小Y专访了几百位大咖,和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有了自己固定的高端访谈栏目。工作之余她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了很多慈善活动,也靠自己的能力买了车子房子。那些过往的艰辛也成了节目里有趣的谈资,她说来云淡风轻,偶尔说起自己当年受的委屈,像是在聊别人的故事。甚至,她已经顾不上讨厌和针对A,因为有太多重要的事要做。她成了那个不可被替代的人,而A仍然是行业内那个可有可无的“通稿记者”。

“你知道吗?在大学演讲时,有同学问我工作中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度过的,我只讲了几个小故事,还没有讲那些真正辛酸的例子,已经有人哭了。他们想不到世界可以那样残酷。可我觉得,那些刁难反而加速了我的成长,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那样坚强,可以解决那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做到,只是还没有找到那个对的方法。这是我为自己总结的人生之道。”一次聊天时,小Y这样告诉我,那一刻她的眼中隐约有泪。

生活中,职场上,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板砖,那些板砖从四面八方一块一块地朝我们扔来,猝不及防,砸得我们生疼生疼。

无论你是据理力争还是哀求讨饶,都无法让那些板砖停下来。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把那些扔向自己的砖一块一块地捡起,垒起来,站上去,站到更高处,成为别人仰望的风景。

在残酷的世界里温暖地活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这段出自狄更斯《双城记》的话,曾被很多人引用。但打动我的却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卡顿。最初的他悲观而又冷酷,“我不关心世上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关心我”。露西的出现,像一束光照进他漆黑一片的心。他自知没有资格去爱露西,但仍愿意为她付出。他可以为露西做任何事,包括献出自己的生命。最后,他代替情敌走上了断头台,用生命为所爱之人换来幸福。

比起冷漠地活着,卡顿在死去的那一刻是幸福的,爱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光亮。很多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残酷,其实正是内心对爱和温暖渴求的反射。

抱怨世界冷漠的我们,就像抱怨无人关心的卡顿一样。露西改变了他,她的温和、友善,融化了世界的残酷,也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

我们似乎都在等待,等待一个“露西”闯进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不再寒冷。我们等啊,等啊,却从来没有去想过,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能是露西呢?当我们自己成为露西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不就充满爱与温暖了吗?

2014年8月,一位女士在佛罗里达州的星巴克咖啡店发起了一项爱心活动:为下一位陌生人买一杯咖啡。

那个星期三的早晨,这位女士开车来到星巴克咖啡店的外卖窗口。在点了一杯冰咖啡后,向店员要求支付在她身后排队的陌生人的咖啡账单。当第二位客人意外地获得这杯免费咖啡后,决定将这个善举延续下去,也支付了下一位陌生人的咖啡账单。自此,这个爱心链条被一位又一位的陌生人传递下去,延续了三百多人次。

想象一下,当我们把买来的咖啡送给自己所爱的人时,爱人露出的笑脸。再想象一下,当我们把买来的咖啡,送给自己的同事时,他该是多么惊喜地向你不断道谢。

一份付出,换来两个人的快乐。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这个世界还会是残酷的吗?

以前的我也曾因为朋友的伤害、他人的冷漠,而对这个世界产生不满与怀疑。

但当我在父亲的葬礼上看到,五百多个人从外地赶来,他们每个人都悲伤无比,满含着对父亲的敬意。听着他们对父亲的感谢,我感到了一种震撼。后来,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父亲在日记里写下的每一次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幸福,我才知道我应该像父亲一样,不断地给予,在帮助他人当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我就这样乐此不疲地成为了一个“暖男”。在工作的时候,我喜欢给同事带一些酸奶和苹果,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补充能量、消解困乏。因此在新东方得到了一个“酸奶工”的外号。去见朋友,甚至是不熟的人,我也会给他们带一点贴心的小礼物。礼物不在大小,但每个朋友收到的时候,都会由衷地感到开心。我希望,世界因为我,不再是冷漠而残酷的——愿我所见之人,所历之事,哪怕因为我有一点点的好的改变,我就心满意足了。

2013年8月,我在微博上发起了“酷艾英语早起团”,只要连续21天在早上7点前起床并翻译一段英文,我就会自费送出礼物。2014年起又陆续创办了读书团、健身团。一年半时间里,我寄出了几千份礼物,加上邮费,花了十余万元。

我做这些事,完全没有商业目的和收益,完全靠自己每日每夜工作的收入来支撑。因此,这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在这个世界,人们已经习惯了冷漠,因此当有人“特立独行”的时候,大家反而会去猜测、去怀疑:这个人是不是有所图谋?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病?

或者还有一种人,则利用他人的善良,为自己图谋私利。

2014年,我开始在微信上做听力团、词汇团、口语团的课程,辛苦准备视听教学资料,连续49天推送,收费只有不到200元。而且为了表示诚意,这些课程如果学生觉得不满意,可以任何时间全额退款。令我始料不及的是,不少人真的会在课程最后一天退款。

刚遇到这种恶意退费骗课时的人时,我也会生气,我也会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善良会激发善意,而当一个人的善意遭遇他人的恶意,便是对善意真正的考验。我被“骗”去几堂课、一些学习资料,自然遗憾。但如果自己的善良被骗去了,应该是更大的遗憾。况且,如果那些学生真的因为这些课程而有了进步,也达到了我教学的初衷。每每心里不痛快的时候,我就会看一看那些好的反馈,看看那些我给别人带来的好的改变。

我想,有些时候需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存下来,当你受苦受难时,打开美好的记忆回顾一下,就会重新对人性产生温暖与信任。这就是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暖男的生存之道。

做这样一个暖男,似乎总是吃亏。不过正所谓“吃亏是福”,当一个人决定成为露西的时候,他就真的拥有了别人偷不走的阳光。

人生有时只差一个顿悟

不知何时起,“任性”变成了大家的口头禅,有钱任性,有权任性,有颜值任性,恃宠而骄任性,总之,这是个任性的社会。

但真实情况是,我们不能那么任性,至少在与人交流中不能那么任性。小时候,我们可以各种任性、哭闹,毫不保留地用真面目示人,只要表现得天真烂漫就会讨大人的欢心,有糖吃。长大了,要是还以真性情为理由口无遮拦,说话不走心,别人给我们的就不是糖而是脸色了。

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任性的老男孩。刚工作不久的我,总觉得只要把工作做好,不用管其他事情就可以获得上级的赏识,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却不知道,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做对事,更需要做好人,与同事、上级下属相处,与合作伙伴沟通,都不是一句“我乐意”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的任性,不过是年少无知,经常冒犯了别人,自己还不知道。

刚到新东方工作参加集团培训时,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迫切地想融入团队,中午和一群同事一起吃饭。旁边坐着一位看起来也是新加入团队的外籍老师。他个子不高、微胖、大胡子,我在一旁无意中听到他和别人交谈,用的是伦敦腔,我感觉很有趣就跑过去跟他闲聊几句。一开始的交谈很常规,我问他从哪国来,来了多久,为什么选择在新东方工作。没聊几句,我就回归到了中国人聊天的传统思路。虽然自己没追到女生,我还是问他:“你也40岁了,结婚了吗?孩子多大了?”他简短地回答:“没有。”明显他有些不高兴了,我却没察觉出他的不满,又接着问:“你不着急吗?家里没人催吗?”老外当时就生气了,拉下脸说:“我的私事和你有什么关系?”我们俩四目相对,不知道如何把话题继续下去。

当时的我默默地想着,这个老外脾气真冲。显然,我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这种“不知不觉”,说到底就是“情商低”。为此,我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尽管当时我的教学成绩不错,但最终仍然被解雇了。我默默收拾完东西,抱着盒子走在回家路上,不禁在想,自己是否选择了对的行业,是否应该去尝试做其他工作。

回到家,跟家人聊天时,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正是需要这些所谓的打击,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人就是在这种反省当中成长的,而这种反省绝对是痛苦的,人只有在痛苦当中才会醒悟,任何顿悟都需要痛苦的代价。如果一直处在顺利、和谐、平和的环境中,自我认知就不会那么深刻和准确。

所有人情商的发展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和先知先觉。

一开始我们说话都不太注意,不知不觉可能就伤了别人的心,自己还感到莫名其妙。当别人过来找你理论的时候,我们还会感到委屈,觉得自己没这个意思啊,是别人太小气了。

后来,我们会做到后知后觉,做了某件事说了某句话之后,自己会发现这样说、这样做有些不妥,告诫自己以后不能这样。

在新东方,我教的是听力口语课程,自我感觉比较高端,内心觉得考试类课程比较低端一些。但出于礼貌,在交流中我很少表现出来。有一次我听到其他老师在网络课上说:“教考试类课程的老师,应该多去考几次,最好是原来分数比较低,通过几次考试,分数一点点提高,这样显得比较靠谱,他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你提分的技巧。而一上来就考得非常高的老师,可能是原本能力就比较强,对考试本身的研究相对就少些。”听了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有道理,特别想把这个经验分享给一个我认识的教考试类课程的老师。

于是,我跑过去对他说:“你看,我就教不了你的这门中考英语,因为我中考一下就考得很高,一般来说是考得比较低的人慢慢考高的话会教得更好一些。”当时这位老师出于礼貌,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后来却对我表现得更加客气、回避。而我自己是足足过了半年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正是那句无意中说出的话在那位老师的心里打了一个结,而之前我说错的话想必也不少。

当知当觉,就是你想说一句话,嘴巴刚要张开,就意识到不对,这话不能这么说。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当你看到你的朋友胖了,觉得无论为了美观还是健康都应该劝他多运动时,如果你一上来就说“你胖了”,就是所谓的不知不觉。说完之后,发现他有点不开心,赶紧去安慰,就是后知后觉。而当你发现他胖了,但你不直接挑明,转而说别的话题,忍住没有评价他的身材,这就是当知当觉。

情商修炼的最高段位是先知先觉。到了这个段位,你就会提前预感到这家伙肯定会吃胖,为了让他不难受,同时又为了他好,你可以不经意地说:“最近过得怎么样啊?这周末我要去游泳,有空一起去吗?”对方根本不会意识到你的目的是改善他的体重问题,欣然答应和你一起去运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就可以真正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任性而为而不逾矩。

我算是一个靠口才吃饭的人,但我也不是在每种场合下都能找到无限的话题。刚开始我打破冷场的方法就是不断去说话。然而言多必失,总有有口无心的时候。后来才懂得,不会说话就不必急于说话,急于表达的内容往往并不是自己内心想说的,一片好心可能经过你糟糕的口才和对方心情的过滤就变成了不好听的话。说话之前,先察言观色,观察对方的心情做出判断,这才是成熟的人的标志,这就是当知当觉的方法。还没开始说话,先观察周围人的动态,了解他的过往和现状,说话时适当代入,我们便能逐渐做到先知先觉、愉人愉己了。

所谓情商高,表现在人际交往上,就是要多观察、考虑他人的感受,体谅他人的感受。这并不是刻意巴结,而是为了彼此都更愉快,关系也更和谐。任何一个职业是否能做到顶尖的位置,专业能力可能只占20%,80%要看人际交往能力。

在公司、学校都是如此,除非你要当绝顶聪明的科学家,与世隔绝搞发明,不在乎世人的看法。可就算是科学家,也需要赢得政府部门的信任和认可才能获得科研资金。

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战斗

和很多男生一样,我从小就有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加上酷爱玩游戏,老幻想自己过五关斩六将,把能灭的都灭了。游戏里经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我就想,还是自己一个人玩算了。这也导致在生活上很多时候我也更喜欢独来独往。

独来独往久了,我渐渐感觉到,一个人的世界有些孤独。累了没有人可以倾诉,痛了没有人会来安慰,无论泪水还是汗水都只能自己体会。那时便想,一个人行走,可能走得更快。但一个人走得再快,如果没有人分享自己的笑与泪,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似乎是一个过于追求独立的时代,过于独立带来的或许有成功,但也还有一个叫作孤独的副产品。于是有那么多诉说孤独的文章,又有那么多叫人不要害怕孤独的文章。然而,没有不艰难的人生,也没有无所不能的人。

一个人走,也许一开始可以走得更快,但当我们感到疲惫、无助之时,却发现找不到一个人可以给自己一些力量。甚至有些人因为孤独了太久胡思乱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与生命的信念。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我为主人公的命运揪心,不明白他为什么宁可自己憋着也不跟人交流。我们也会有类似的经历,一个人躺在床上,想自己想通问题。可越这样越自我否定,越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

无论是怎样的盖世英雄,身边都有相惜相知的人,蝙蝠侠有罗宾汉,福尔摩斯有华生,小宏有大白。也许你身边的那个陪你行走的人,不会是固定的人,有些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又不断离开,但总有一个或几个人陪你一起欣赏途中的风景,一起面对艰难的世界。我想这样的人生,即使苦也是幸福的。

大一,我加入了北大计算机学院足球队。第一天去足球队面试,我敢保证当时的队长没想过我能通过。他一定在怀疑我是否能坚持跑满全场90分钟。

据他后来的描述,我当时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像个小坦克一样满场飞。不论球技怎样,起码能把对手撞飞,所以就把我招至麾下了。作为球队的非主力候补,我开始了正式训练。没有想到这个为了改变自己独来独往而融入人群的想法,最终却给我带来很大改变,不但结识了一帮共甘共苦、肝胆相照的兄弟,而且我的体形和毅力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为了备战北大新生杯,院队每周训练三次,周二、四、六晚上去五四操场进行体能训练。最考验肺活量的就是变速跑,22个队员每次要围着400米跑道跑十七八圈。22个人排成一列纵队,最后一个人要冲刺到第一个人面前,大声喊:“到!”倒数第二个人又重复这个过程。这么跑个18圈下来,对肺活量的要求可想而知。

本来以为能考进北大的都是书呆子,像我这样在高中就能颠球达到550个的人,来了这里还不得叱咤风云?可我真的想多了,北大踢球好的人,或者说肯拼命踢球的人,真的太多了。大家怀着一种激情进入足球队,第一次训练完好多队员直接吐了,我忍了下来,回到宿舍才吐。

跑完步后进行蛙跳、高抬腿等体能训练。开始觉得很痛苦,但所有人一起训练,给了我一种坚持的力量。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找一个伴;如果你想走得又快又远,就找一个和你走得一样快的人。”有了伙伴们一起训练,我肯定能坚持下来。

经过10月到12月两个月的训练,我从92公斤瘦到了72公斤,好多裤子刚买回来不久就穿不上了,寒假回家妈妈几乎要尖叫了,认为是我在学校没吃好穿好。

除了足球队的朋友,我的室友们也陪伴我走过了大学四年的生活,室友A更是我的“好基友”,他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属于闷骚型、良师益友型的哥们。每次当我太过于自信自傲时,他都会给我泼一盆冷水过来,告诉我还差得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可是当我躺在床上,不想起来面对生活的时候,他又总会鼓励我,跟我一起去面对问题。现在他在美国读博士,有了幸福的家庭。但我们依然会通过网络交流对人生的感悟,互相鼓励。

工作上,我也碰到了不少能让自己不断奋进的人。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战胜拖拉》就是新东方的同事推荐的,它帮助我和不计其数的人克服了拖延症。

我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和大洋彼岸的几位朋友彻夜长谈。有几次,反复修改、折腾到凌晨一两点还是没写出一个字时,我的拖延症再次发作,也想过放弃。

“也许不用那么着急,可以推迟半年再写,也许那时候文笔和感觉就不一样了呢。”我这样给自己找借口。

“你自己说过,在赛场上哪怕比分是0∶10,0∶20,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要放弃,真正不可原谅的不是失败,而是放弃比赛的行为。”一位朋友毫不客气地对我说。

“你自己无数次的减肥经历不也是这样吗,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了,那下次开始健身时,除了要重新体验一遍当初痛苦的感觉外,别无他法。你愿意再做一次无用功吗?”

我不再狡辩,默默打开电脑,继续写作。

我们生活在这个孤独的蓝色星球,无论经历怎样的欢欣与苦痛,在这世界上你永远不是孤身一人。有爱,有梦,有朋友,还要怎样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