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picture

“巨匠们的午后”6:重视“幽默感”,坚持“员工第一”的凯莱赫和帮助科技人才少做无用功的莱斯

莱斯(以下简称为“莱”):凯莱赫先生,初次见面,您好啊!我可是西南航空的“铁粉”,虽然最近也有不少廉价航空公司,不过您的航空公司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服务周到,航班准时,所以我出行时,只要西南航空有合适的班次,我就绝对不会选择其他航空公司。

凯莱赫(以下简称为“凯”):多谢,多谢!你这么说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了。不过,公司成立之初,为了从航管部门拿下3条航线,我就把所有资金都搭在了官司上!唉,我只不过是想给广大民众带来方便嘛。不过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我的选择没有错,正因如此才遭人妒忌,受人阻挠。同时我也明确了公司的理念,那就是“幽默重于经验”和“员工第一主义”。

莱:通常情况下公司都是注重经验和顾客的啊!您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还请赐教。

凯:哈哈,正因为我们是新企业,我们规模小,所以我们没必要讨好所有的顾客。另外,要想标新立异就离不开员工的聪明才智,所以我们选择了“员工第一主义”。还有,作为新生企业我们要不畏改变,这时原有的经验反而变成了绊脚石,所以我们比较忌讳因循守旧的员工。我们在招聘员工时,他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幽默感。

莱:那您认为在一个公司中领导应该是怎样的角色呢?

凯:嗯,这在不断变化的、开放式的组织中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你可以问问IBM的郭士纳和宝洁的雷富礼,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不过有几点十分明确,那就是作为一名经理人,并不需要事事率先垂范,而要善于组织好团队;并不需要凡事按流程办事,而要敢于当机立断。至于如何当好老板,我想关键在于能否应对复杂问题。那些刚推出什么新项目,就大喊“要赚上个几亿!”的老板是干不成大事的,他们只会摧残公司的人才。

picture

莱:言之有理。话说,现在互联网企业中也很多IT精英在自掘坟墓。他们没做出产品前大都藏着掖着,希望能鼓捣出一个一鸣惊人的产品。可是,好产品哪里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只知道埋头苦干,产品做出来了也无法衡量是好是坏。我记得丰田公司曾告诫人们,过剩造成的浪费就是最大的浪费,所以如此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怎能浪费?!

凯:是啊,至少要先做出一个最简化的可实行产品(MVP),通过和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加以比较,才知道孰优孰劣。

莱:嗯嗯,这就是我所谓的精益生产。

凯:你这本书在创业领域都成为宝典了吧。真是后生可畏啊!

莱:说来惭愧啊!其实我本人在创业上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读研期间,为了创业我曾一度休学。结果却赶上了泡沫经济破裂,我的公司也随之化为泡影。不过,我还要感谢这次失败经历,不然我还不知道要花多少精力在这个终将失败的事业上呢。后来我拜在了Steve Blank门下,《精益创业》就是我交出的答卷。

凯:嗯,我也拜读过,你在其中提倡“节省资源”“反馈改良”“快速迭代”式的经营。我最初将员工的制服设计成了长靴短裤,结果有些雅士看不下去,应他们的要求,员工改穿普通制服。结果这下子普通民众的怨言却增多了,“我们就是冲这身制服来的!”我们公司主要面向的就是普通民众嘛,所以我又让员工恢复了之前的着装,对于那些雅士,我只能抱歉地说“您不喜欢就请换乘其他的航空公司”。

picture

莱:这是明智之举。不过,您公司最近的制服好像也很土啊……我并不是说……

凯:什么?别说半句话!对我这个名誉会长你还想有所隐瞒?我可洗耳恭听啊!

莱:凯莱赫先生,您先别着急……您看您这血压都……

picture

领导力:让IBM大象起舞的郭士纳,让宝洁由衰转盛的雷富礼

郭士纳让IBM“这头大象”转身成为服务型企业

1992年,IBM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账面上(税前)竟出现了90亿美元的赤字。究其原因,既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也不是因为产品的战略问题,而是由于IBM自身过于庞大的组织体系。结果,短短的3年间,公司就累计亏损了150亿美元。IBM仿佛是一头濒死的大象,人们都认为IBM终将走上解体之路。

1993年4月,由于经营不善,公司的元老级人物约翰·埃克斯被免去了总裁职务。为了力挽狂澜,IBM跨行拜帅,聘请路易斯·郭士纳(Louis V.Gerstner,Jr.1942— )担任新一任总裁。然而,郭士纳上任之后并未将IBM解体,而是让这个庞然大物成了服务型企业。

“我们不能光有梦想,更要有切合实际的市场战略!”

“走向市场,在市场中采取行动!”

picture

随后,郭士纳将IBM定位成“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型企业”,并大力推行。

● 降低大型机等主力商品的价格,借此赢回市场份额

● 舍弃单纯的纵向一体化模式,推行开放式战略,从公司外部采购零部件;以团队形式向顾客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在IT行业中,多数公司都采用了水平分工模式(硬件和通用软件)。正因如此,曾采用纵向一体化模式的IBM才会对IT技术掌握地更为全面、准确,才能更好地为大型企业排忧解难。

不过,郭士纳上任之初也遇到了一大难题,那就是有关公司组织体系的变革问题。是不是因为员工们不服他这个外聘的总裁呢?其实不然,员工们个个都遵章办事,对领导的指示言听计从,甚至连衬衫的颜色都尽量与领导保持一致。[1]郭士纳发现公司里有许多人能够成为销售精英,但他们从不越流程办事,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在这种言听计从的官僚型组织体系下,IBM永远成不了服务型企业。

于是,郭士纳对公司进行了一番调查,弄清了在提供解决方案上,目前有哪些喜人的成果,这些成果又是如何取得的。

● 领导:并非事事率先垂范,而是发挥团队的力量。

● 决策:并非注重手续的审批程序,而是善于当机立断。

● 动机:并非以完成业绩为目的,而是以客户满意为宗旨。

总而言之,一家企业想要成为服务型企业,就必须有一个分散自律的管理体系(多数管理人员应自觉行动)。

为了组建这样一个新型团队,郭士纳还从全球选拔了300名优秀的管理人才。在他的苦心经营下,9年间IBM的营业额上升了2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公司提供的综合性方案解决服务。

IBM这头大象竟然真的舞动了起来。

雷富礼,将宝洁打造成网状组织体系

2000年,是IBM起死回生的一年,也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企业宝洁公司深陷危机的一年。

1998年,杜克·贾格尔在宝洁公司摸爬滚打多年后终于登上了总裁宝座。他将公司视作一支机动部队,为此推出了一系列激进计划,诸如强化产品研发[2]、加快研发速度、打破官僚体制、促进专利申请等等。

虽然这些计划看起来宏伟高大,但是由于太过激进,在削减成本(唯独没有削减研发经费)的风暴中,他的一系列计划均以失败告终。

2000年,阿兰·雷富礼(Alan G.Lafley,1947— )接替贾格尔成为宝洁公司的新一任总裁。上任后,他一边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重点品牌,一边悄悄地掀起了一场“温柔革命”。尽管雷富礼和贾格尔都是随宝洁公司成长起来的业内精英,但雷富礼的改革方向却和贾格尔截然不同。雷富礼没有把目光停留在企业内部,而是投向了企业外部以及外部资源。

picture

● 顾客即上帝:收集和分析顾客的需求信息,深入百姓生活,调查人气网站

● 开放式创新:公开产品的研发项目,对技术实行授权(半强制),积极引入外部技术(联发,即联合+发展)

2001年,在宝洁公司中,采用外部创意、技术的商品还不到新商品的20%,但到了2006年,这一比率却达到了1/3,目前更是超过了半数。

其后,胭脂河模式的纵向一体化中央研究机构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型的研发团队。这些小型团队均拥有各自的主攻课题,它们通过和其他企业及技术人员的合作,研发出许多新产品。

不过,这种开放型的、网状的组织体系极其复杂,又变幻莫测。虽然在这种模式下诞生了许多新的人气商品,但下一年这种模式又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无人知晓,也无从推测。

因此,对于这种模式,贾格尔这样的英雄式领导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看不见的边缘》的作者拉尔夫·埃克尔斯也曾在书中指出,福特公司的杰克·纳赛尔(2001年辞职)、安然公司(2001年破产)的杰弗里·斯基林,以及世通(Worldcom)公司的伯纳德·埃伯斯(因证券欺诈、伪造文件等罪行,被判入狱25年)均属于此类高管。

然而,在当今的时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英雄式的领导,而是重视同外部协作,能够应对复杂问题,勇于探索未知道路的合作型领导。

picture

通过雷富礼的一系列努力,宝洁公司不仅成功培育了多个著名品牌,还于2005年成功收购了吉列,公司的营业额也翻升了数倍。当初,《财富》杂志还嘲笑雷富礼像个呆头呆脑的老学究,现在却话锋一转,对他的经营奇才赞赏有加。

● 想要推进开放式创新,就必须有一个能够应对复杂问题、勇于探索未知道路的管理者

2010年,雷富礼曾一度从总裁宝座上卸任,不过2013年,65岁的他再次走马上任。

宝洁这个巨人,还会再次飞奔起来吗?

企业文化:“重视幽默”“采用新人”因何能让西南航空公司保持长期盈利?

兼容并包的西南航空公司

LCC,全称为“Low-Cost Carrier”,直译为“低成本航空公司”。虽然听起来有点“便宜没好货”的感觉,但是LCC的诞生,却是航空产业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而西南航空正是这场变革的急先锋。1971年,仅有3架波音737客机(112座)的西南航空公司踏上了航空服务业的征程,最初航线仅覆盖了得克萨斯州的三个城市(达拉斯、休斯敦、圣安东尼奥)。

当时,公司的创始人赫伯·凯莱赫(Herbert D. Kelleher,1931— )已是不惑之年。律师出身的他在经营上另辟蹊径,推出了一系列新主张和新方法,将西南航空打造成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优企业。

“顾客的话不一定全对!”

“员工第一,顾客次之!”

picture

“让员工愉快工作!”

“让顾客享受旅行!”

虽然西南航空是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但员工的工资水平并不比其他公司低。不过低廉的票价和热忱的服务却远超其他公司,因此西南航空大获成功。

①10分钟轮转时间:公司将飞机在机场上的滞留时间减少到了同行的1/4,从而增加了每天的飞行班次。

②单一机型:统一使用波音737客机,从而削减了维修成本和培训成本。

③机场选择:选用大城市郊外的小型机场,从而降低了机场的使用费,也减少了飞机的滞留时间。

上述做法看似简单,但对于联合航空、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来说,却极难实现。因为它们通常都利用大型机场构建起一张中心辐射型航班网,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价格的实惠和服务的便利。不过大型机场也有相应的弊端:第一,换乘需要大量时间;第二,根据线路需要不同机型。

西南航空从中发现了商机,构建起了一张城市间点对点的直航网。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的航空业陷入了低谷,而西南航空不仅实现盈利(唯一一家),还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因此西南航空也成为美国境内连续保持盈利的企业之一。

此后,西南航空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经营战略案例当中。无论是定位学派的鼻祖,还是能力学派的泰斗,都对西南航空不乏赞美之词。西南航空不仅作为经典案例写入了《蓝海战略》和《经营战略谈》两本书中,还被评选为营业额持续高出同行业10倍的7家“10×型企业”之一(源自《基业长青》)。

当然,这也许要归功于伟大的LCC模式。不过,这种商业模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从西南航空的“10分钟轮转时间”中我们也许能够看出些端倪。

“10分钟轮转时间”诞生记

其实,西南航空公司颠覆业界常识的“10分钟轮转时间”竟来自旷日持久的官司和资金不足的困境。

当初,西南航空公司准备在3座城市开设航线时,果然不出凯莱赫所料,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官司当中。原有的两家公司为了阻止西南航空参与竞争,将一纸诉状递交到了法院。

这场官司从得州航空委员会打到了得州地方法院,之后又一路打到了得州高等法院、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几乎将西南公司的资金消耗殆尽。

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航空公司终于迎来了首航。因为飞机每周末都要进行检修,所以不得不从休斯敦空着飞回达拉斯。“这简直是资源浪费!”老板心生感叹,便宜点总比空着好嘛!于是他推出了10美元特价机票,结果却歪打正着。

受此启发,公司开始实行分时段票价制,平日19点之前针对商务人士的机票为26美元,平日19点之后以及周末针对出行游客的机票仅为13美元。

picture

结果,这种票价体制很快让西南航空扭亏为盈,于是公司决定添置一架飞机,以增加航次,开设得州以外的航线。谁知这次购机行为再次遭到同行的阻挠,无奈之下,购机计划只好作罢。不过在此之前,西南公司却按照4架飞机制定了航班计划,如果现有的3架飞机无法完成4架飞机的航行任务,一切就都完了。幸好负责地勤工作的比尔·富兰克林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只要所有的地勤工作能在10分钟之内完成,我们的计划依然能够进行!”

飞机进入停机坪后,要扣好登机桥、开舱门、让旅客下机、清扫后让下一批旅客登机,同时还要装卸行李、检修、加油、关舱门、解离登机桥……这一系列工作通常要花费45至60分钟。然而比尔在其他航空公司(只有30个座位的飞机)就职期间,有过紧急起飞的经历,所以他认为“只要肯做,就有可能”!

为了节省时间,西南航空公司不为客人指定座位,只进行简单分区,A即后区,B即中区,C为前区。这样不仅提高了旅客登机、下机的速度,也简化了预约程序。

正是这“10分钟轮转时间”,让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一天中有11个半小时处于飞行状态,而其他公司仅为8个半小时。西南航空成功用3架飞机完成了其他公司4架飞机的任务。这个“10分钟轮转体制”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降低了25%的成本。现在看来,西南航空还真要感谢当年旷日持久的官司和资金不足的窘境了。

picture

不过,这种做法为什么难以被效仿呢?如此高效的运转方式,按理说应该很快被其他公司效仿啊!

“10分钟轮转时间”因何能够实现?

对其他航空公司来说,实施“10分钟轮转时间”真的很困难吗?

● 劳资关系:为了提高效率,全体机组成员必须身兼数职。而其他航空公司多为垂直管理体系,因此不可能让一个飞行员或空乘人员去做清扫工作

● 座位管理:不指定座位,只进行简单分区(利用塑料登机牌,可反复使用)。对其他航空公司来说,安排座位也属于服务之一,因此不可能轻易废弃

● 航空网络:点对点为主,换乘旅客较少。而其他航空公司多为中心辐射型,换乘旅客较多,因此顾客和行李的转移会花费大量时间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其他公司很难突破心中的常识。“通常45分钟完成的工作,10分钟怎么可能完成呢?”

picture

可是,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大多为失业人员,或毫无经验的人员。他们身上恰好有这种颠覆常识的能力。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均为失业人员,他们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公司好不容易给了我再就业的机会,我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公司垮掉?!”另外,乘务人员很多是啦啦队员(最初的制服是短裤加长靴),地勤人员也大都是毫无经验的门外汉。

为了实现“10分钟轮转时间”,公司还特地安排员工观看了世界上最快的汽车大赛—— 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大奖赛[3]。在200圈的赛程中,每个赛车需6次进入维修区,如果每次慢0.2秒(×6次),前面即便领先120米也毫无意义,如果每次快1秒,即便速度上没有绝对优势也有获胜的可能。其中维修区内(加油、换轮胎)队员的神速操作和完美的团队合作,给西南航空的员工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从中感悟到了“轮转时间”的重要性。

凯莱赫个人特别讨厌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他一直要求员工凡事要自己做判断。

正是由于这帮“愿为公司奉献一切”“凡事自己作判断”的门外汉,才让西南航空实现了颠覆常识的“10分钟轮转体制”。

picture

事实上,凯莱赫看重的不是员工的贡献精神,也不是他们的聪明头脑,而是“幽默感”。他认为幽默感能让人渡过困境,会给旅客带来感动。

西南航空之所以能够不断挑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员工们的幽默感。当然,培育这样的企业文化,留住这样的优秀员工绝非易事,正因如此才保证了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

西南航空公司,用时间(43年)证明了一切。

实践方法:戈文达拉扬的“遗忘借用学习法”和莱斯的“精益创业”

戈文达拉扬用“遗忘借用学习法”指导大企业创新

创新除了发生在新兴企业,也能发生在现有的大型企业吗?对此,两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一位是前文中提到的克里斯坦森,另一位则是来自达特茅斯大学Amos Tuck工商管理学院的维杰伊·戈文达拉扬(Vijay Govindarajan,1949— ;在业内简称VG)。不依赖乔布斯那样的天才型领导在大企业内也能够实现创新吗?

2005年戈文达拉扬曾在《战略创新者的十大法则》(Ten Rules for Strategic Innovators)一书中论述过实现创新的可能性。只不过,可能实现并不意味着容易实现。为了在现有的大企业中实现创新,我们必须要掌握“遗忘”“借用”“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创立新公司时,绝不能效仿母公司(即原有的大企业)的“人事、财务、信息”等制度体系。因为它一定会阻碍新公司的发展与创新。

另外他还主张,即便是“R&D、市场、生产、流通”等主要环节,新公司也只能效仿一二,如果和母公司采用了相同的商业模式,新公司便无法实现飞跃。

picture

至于“学习”,戈文达拉扬曾建议不要刻意强调业绩目标,而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通常母公司都会强调业绩目标,这恰恰会阻碍创新。因为没有失败的教训,就不会有新公司的成功。

不过,虽说和母公司保持相对独立,但一定要“借用”母公司的资源。因此对整个公司的负责人来说,不能对新公司放任不管,而要积极协调新公司和母公司的关系。

领先于全球的电子设备制造商ADI公司正是掌握了这套方法,才在微机电系统(MEMS[4])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为了培育起、守护好这份新兴事业,甚至让公司的创始人来兼任微机电系统公司的总部长。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微机电产业终于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利润。[5]

虽然戈文达拉扬为大企业找到了创新的方法,但实现条件也相当苛刻。为了创新,就必须改变企业的管理方法。

史蒂夫·布兰克的客户开发理念

picture

那么对于初创企业,要如何实现创新呢?史蒂夫·布兰克(Steve Gary Blank,1953— )和他的学生埃里克·莱斯(Eric Rise,1979— )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布兰克曾八次创业,其中四家公司成功上市,因此被人们敬称为“创业魔术师”。2005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创业者手册》(The Four Steps to theEpiphany)的著作,在书中他阐述了自己创业的秘籍。其中,他的创业方法又被称为“客户开发法”(Customer Development),共分为四步,由17个阶段、64个项目组成。

picture

● 事业初期:分四步走,①客户探索(分析咨询); ②客户验证(销售验证);③客户培养(区域验证) ;④企业建设(正式拓展)

● 如果步骤②出现问题,立即返回(pivot)至步骤①

布兰克还指出,对初创企业来说,两个团队必不可少,一个是负责开发商品的团队,另一个是负责开发客户的团队。其实在事业初期进行市场营销、企业建设等工作还为时过早。因此创业人士以及公司领导,应当把精力集中在这两大业务上。

然而,许多初创企业却急于实现所谓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创意,结果走向了失败。其实道理很简单,他们做出了产品,却没找到客人!(卖不出去!)

为了避免此类错误,初创企业必须在客户开发上做足功夫,老老实实地按上述步骤进行,一旦步骤②出现了问题,立即返回至步骤①。

此后,布兰克以美国西海岸的大学以及支持创业人士的非营利组织为中心,努力向世人传播他的创业理念。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个人让布兰克赞叹不已,这个人就是埃里克·莱斯。

莱斯的“精益创业”

埃里克·莱斯在大学期间就从事过创业活动,然而却以失败告终。毕业后,他来到了创业圣地—— 硅谷,结果再一次遭受重创。不过,他并未放弃创业梦想,而是成立IMVU公司,凭借3D人物和场景聊天软件再次向创业发起了进攻。

当时,身为风险投资人士的布兰克决定向IMVU注资,不过他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IMVU必须指派一名公司高管来听他关于“客户开发”的演讲。而IMVU指派的正是时任CTO(首席技术官)的莱斯。

听完演讲后,莱斯立即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他利用Google AdWords验证IMVU的产品是否有客户市场。

莱斯不仅继承了布兰克的理念,还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他把布兰克的理论和丰田的“精益生产”一并运用到了初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关于其中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不做无用功”。

莱斯的理论源于他的失败经历。“试试看也无妨”的思想很容易毁掉公司,尤其是编程人员,整天就知道闷头写程序,也不管写出来的程序是否经得起市场考验。

● 不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工作即为无用

● 无法接受客户检验,不能从中学到知识的工作即为无用

picture

“开发·测试·调整”循环法让初创企业踏上成功之路

莱斯将这种先建模再验证的方法称为“开发·测试·调整”循环法,将用以验证的样品称为MVP。这里的MVP,不是指最有价值球员(Most Valuable Player),而是指最简化的可实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通常,编程人员都不愿把尚未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别人,因为他们觉得把彻底完成后的产品展示给别人才更具说服力。可是,这种想法本身就错了。其实,只要把创新点展示出来即可。否则,没有比较就无法知道自己的程序是好是坏,完成后要是没有市场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才。

而且MVP不必非得是一件产品,只要可以用来验证,哪怕是一个画面,整个过程通过人工操作都没有问题。

莱斯在IMVU中反复尝试这一方法(“开发·测试·调整”循环法)。据说在开发新产品时,一天最多能进行50次循环。在精益创业的指导下,2006年IMVU成功吸纳了1900万美元的投资。[6]

布兰克从“开发客户”的角度,提倡迅速调整(pivot),而莱斯将这一理论拓展到了创业的整个过程。理想不能改变,但实现理想的途径可以改变。不,不是可以,是必须改变。

picture

不过,两条腿一起动,人就会摔倒。因此,在保持好重心的前提下,两腿交替前进,才叫作调整。

莱斯在《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这本书的副标题处写道“Continuous Innovation”,而丰田公司提倡的精益生产中的“KAIZEN”也正意味着“Continuous Improvement”,莱斯是不是在特意强调这一点呢?

● 在企业战略上要迈开步子、持续改善,原地不动则难以成功

● 除了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验证产品思路的事情,无须在其他方面投入精力

● 利用最简化的可实行产品进行快速验证、调整

通过以上方法,新产品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初创企业的创新,也适用于大企业内部的创新。

怎么样?你是否会听取这师徒二人的建议呢?

picture

人才培养:克里斯坦森的“DNA”和美国西海岸的“d.school”和“Y Combinator”

商业模式创新究竟需要何种人才?

既然是创新,我们就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 广泛把控各个层面(目标客户→利益相关者)

● 尝试各个层面间要素的多种组合

● 不是上下线性的构建过程,而是螺旋升降的构建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新型商业模式时,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另外,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真正的创新者要敢于突破原有的组织向外部寻求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拟定出一份完美的企划案。

此外,为了保证创新团队的协作,成员们应确定好企划方向。其中一本名为《商业模式新生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7]的经管类图书就为人们总结了商业模式的企划方法,目前该书已在全球范围内热销了65万册。

picture

不过,制定计划也好,实行计划也罢,关键在于人才。因为商业模式创新通常是多领域、本质上的变革。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商业企划呢?究竟应该如何培养此类商业人才呢?

伟大的创新者常有过人的探求能力

2009年,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部名为《创新者的基因》(The Innovator’s DNA)的专著。他在书中指出:“伟大的创新者有其特定的‘基因’,而且这种基因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

以往,人们都认为优秀的创业者和普通人毫无区别,虽然人们也做过各种调查,但还是没能从中找到答案。然而克里斯坦森依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从中找到了宝贵的答案。

不过克里斯坦森的做法与以往稍有不同,他将普通创业者和创新者加以区分。

● 调查对象既包括创新企业的创始人,也包括新型产品的开发者(超过3500人)

picture

● 同时还调查了迈克尔·戴尔、杰夫·贝佐斯等创新人士的日常习惯

通过以上调查,克里斯坦森从这些创新人士身上发现了5种超人的探求能力。

①关联能力:善于把不同领域发生的、看似毫无关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②提问能力:敢于颠覆前提,从反方向提出问题。

③观察能力:通过对日常现象和潜在客户的分析,获取重大发现。

④试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勇于面对失败,在试验过程中,善于制造惊喜。

⑤交际能力: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善于结交与自己持有不同观点、看法的人。

其中,第①种关联能力是新创意诞生的基础。

虽然克里斯坦森使用的“DNA”一词,让人们感觉这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他同时强调,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来。尤其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好问问题,问好问题。

总而言之,一个创新性企业应该是这样:

● 人才上:有一位探求能力过人的领导,有一批探求能力强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巧妙地运用组合)

● 制度上:从探求能力方面(提问、观察、试验、交际)考察员工的表现,提拔或表扬探求能力强的员工

● 文化上:打造一个舒适舒心的环境,让所有员工都能承受风险(压力),以小团队形式运营

其中,探求能力过人的领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在他的领导下,创新精神就如同DNA一样,会深深植入到企业当中。

不过,上述内容还过于理论化,即便了解了知识,掌握了方向,恐怕也无法具体推行。

可是,在美国的西海岸,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悄然展开。而承担这项重任的正是“d.school”和“Y Combinator”。

“d.school”用设计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IDEO公司的创始人大卫·凯利(David M. Kelley,1951— )是“设计思维”的鼻祖,他认为创新人才决定了世界的未来。因此,他一边经营公司,一边捐资助建“d.school”[8]

“d.school”的全称为“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斯坦福大学为了表彰SAP公司创始人Hasso Plattner的捐资行为(3500万美元),特以此命名。不过该课程的重点是“design”,因此通常被人们称为“d.school”。

凯利十分憎恶美国的商业课程(MBA等),他认为这些毕业生光说不干,因此很长一段时间IDEO公司都拒绝录用MBA的学生。在美国,人们戏称“d.school”,就是因为它反对“b.school”。(在美国,MBA课程又被称为b.school,而b和d的写法刚好相反。)

picture

在“d.school”,学生们不仅要讨论,要计划,更要实践。

在学习设计思维时,学生们可以从小课题开始。比如“拉面的吃法问题”“美容师的操作问题”等等。

“d.school”要求学生们去创造,去研究,让客户体验,再根据反馈不断调整,直到做出像样的产品。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学生们慢慢开始向大型课题、社会性课题发起挑战。其中,“d.school”最后的课程被学生们称为 “发射台”,这期课程仅有10周时间,学生们要在此期间推出真正的产品或服务。

2010年,两名学生在课程进行到第5周时,便成功发布了一款新闻阅读软件 “Pulse”,结果获得了超高人气。此后两个年轻人在斯坦福大学商业孵化器StartX的帮助下,成功将该业务推向了市场。

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对该软件赞赏有加。有了他的推荐,一年中“Pulse”的用户数就达到了500万。

2013年4月,LinkedIn公司以9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ulse”。此后用户数更是一跃达到了2000万。

2008年,“Pulse” 的创始人之一阿克沙伊·科塔里(Akshay Kothari)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关于“拉面的吃法问题”,而5年后他也对自身的变化感到万分惊喜。

picture

“在参加d.school之前,空下来我只会坐在电脑前,想着如何开发网页,如何开发手机APP。”

“如今我不是在想,而是在做!”

Y Combinator:“训练营”中成长起来的Dropbox

Y Combinator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著名的创业孵化器,它不仅向创意团队进行投资,还给予他们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搭建人脉。入选的创业团队必须前往硅谷参加为期3个月的训练营。入营期间,他们会接受系统的培训,试发自己的创意产品。

Y Combinator仅向每个团队提供少量资金,大部分资金需要团队从风投公司或者天使投资人那里获得。到目前为止,已有数百个团队参加过该训练营。其中也不乏Dropbox那样的成功案例。[9]

其实,Dropbox在商业模式上毫无新意,只不过巧妙运用了亚马逊刚刚发布的S3云计算平台。不过,这也意味着许多公司都可以推出此类服务。

“免费+付费”模式,备份还原型……当时,类似的服务提供商有几十家,不过Dropbox还是毅然投身“红海”,参与了这场争夺战。

Dropbox的创始人德鲁·豪斯顿(Andrew W Drew Houston,1983— )被誉为程序天才,他上学期间就参与过创业活动。由于看到朋友通过Y Combinator将事业(Xobni)越做越大,所以也申请入营。豪斯顿最看重Y Combinator的三大价值:

picture

①方法:许多优秀的编程人员并不知道如何创业,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问题。然而在这里他们可以学到如何创业。

②伙伴:这里有许多同时期创业的伙伴,大家可以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还可以向创业的前辈们取经问道。

③投资人士:展示日当天会云集大批投资人士。这大幅度提高了产品演示的效率,还促使这些人竞相投资。

“对于一个创业团队,如果你没资金、没经验、没门路,就很难入驻硅谷。而Y Combinator正是帮助那些从零开始的企业实现梦想的天堂。”[10]

话说回来,对于豪斯顿的创业企划案,几乎所有投资人士都持反对意见,因为他的企划案毫无新意。不过,Y Combinator却因为豪斯顿的技术实力,决定为其投资,红杉资本也紧随其后。

其实打造一项吸引用户的网络存储服务绝非易事。所以无论进入市场的时间是早是晚,只要产品过硬,就一定会有市场。

而豪斯顿恰恰有这种才能。

picture

Y Combinator和红杉资本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为其投资,同时也为豪斯顿架起了实现梦想的桥梁。

Y Combinator也是加速死亡的坟茔

Y Combinator不仅是实现梦想的天堂,也是让必将失败的创意项目快速走向死亡的坟茔[11]

“jellyfish Art”的创始人Andon通过在众筹网站上发布的水母箱一举成功后,他灵光一闪:“水母能行,其他动物也一定能行!”

于是,Andon参加了Y Combinator的创业培训营,希望打造出一个宠物行业的亚马逊。

然而经过反复论证,他发现这个创意并非想象中那么好。

● 活物的线上销售,风险大且利润小

● 宠物行业听起来很大,但主要的宠物无非猫和狗,其他宠物少之又少

于是,Andon转变思路,创立了一个联结犬业公司和消费者的中介网站。不过这个网站对原有的产业(水母箱)毫无促进作用,无奈之下他选择了放弃。

可以说,加速死亡也是Y Combinator的重要机能。在这里,你可以与伙伴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努力制作企划,接受投资方点评,快速了解方案的可行性。不行,转换思路挑战下一个,说不定就能行。因为快速迭代才是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实现创新的本质所在。

向未来发起挑战:捧贤一主张的“照亮一隅”,贝佐斯主张的“顾客重于对手”,佩奇主张的“创造高于竞争”

无论何种商业模式,寿命不过5至10年

关于“如何改变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这两大问题,我们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

● 领导体系:例如乔布斯那样的独裁型领导体系,雷富礼和宫坂主张的分散型自我管理体系

● 企业文化:例如西南航空公司重视幽默、录用新人、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

● 实践理论:例如戈文达拉扬为大企业找到的 “遗忘借用学习法”,莱斯主张的创业时不做无用功的“精益创业”

● 人才培养:例如克里斯坦森主张的探求能力训练,硅谷的“d.school”和“Y Combinator”

picture

不过,这些大都与创立新企业、开辟新业务有关,却很少涉及企业自身的改革问题。这无疑与企业自身改革极为困难有关,用戈文达拉扬的话来说,现有企业在进行改革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束缚(无法遗忘,或难以控制借用的范围)。

不过,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GE的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1956— )一边重新审视公司以往的各项业务,一边大力推行企业自身的改革(精简化、本地化、去金融化)。其实,他比谁都清楚这条路多么难走。

一个公司好不容易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第5个年头,还可以凭借这种新模式在利润方面保持较大优势,可到了第10个年头,这种优势几乎消失殆尽。因此一个企业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就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至少,每隔5至10年就要推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答案绝非唯一:新型电子商务网站“Zulily”

对于一个行业,不一定存在多个类似企业,但可能存在多种商业模式。

前文中提到的智能手机行业、服装用品行业(SPA),以及日本的电子商务行业就说明了这一点。

多年执掌谷歌的CEO施密特认为:

人们通常把互联网世界比作零和游戏(zero-sum game),其实在互联网世界,根据创新方法的不同,可能会有多位赢家。比如,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就通过各自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Facebook也在新的领域上开辟了自己的市场。

因此,答案绝非唯一。

西雅图是美国著名的航天城,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厂商—— 波音公司就在此诞生。虽然波音公司的总部已迁至芝加哥,但西雅图以及周边地区依然集聚着星巴克(1971— )、Tullys(1992— )、Costco(中文名为“好市多”, 1983— )、亚马逊等多家企业。曾经的航天城,成了新兴产业之城、IT产业之城。2009年底,一家名为Zulily的“会员制闪购网站”也在此诞生。

● 顾客:针对产前产后不方便外出的女性顾客,实行会员制,商品信息无法通过搜索网站获悉

● 商品: 多数为美国境内小型日用品牌中的热销产品

● 店铺信息:每天早上9点(美国东海岸时间)都会推出新品,且每款商品只进行为期三天的限时特卖

● 收款发货:客户下单后使用信用卡提前支付。交易完成后Zulily向各个供应商订货,商品首先统一送至俄亥俄州的配送中心,之后再分别发货至客户手中。(商品的平均库存天数仅为6天,而亚马逊为30天)

虽然顾客要提前付款,虽然配送速度相对较慢,但这种限时闪购的模式却吸引了全美女性的热烈追捧。同时,由于低价销售的信息很少被泄露,生产厂家也积极投身于销售当中。

基于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Zulily的销售额一路飙升,从最初的0.2亿美元增长到了7亿美元。2013年,Zulily成功上市,据估算市值高达45亿美元。虽然,Zulily诞生在亚马逊一统天下的时代,但它却创造了和亚马逊完全不同的B2C电子商务模式。

picture

日本的家居用品行业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在日本的家居用品行业,店铺总数为4500家,产值高达4万亿日元。那么,这个行业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

● 整体规模型:通过企业并购,实现规模化采购,从而降低商品成本(DCM Holdings[12]

● 店铺规模型:通过巨大的店铺规模,彰显品类齐全的价值(仅本店有售)(CAINZ中文名为“家迎知”、JOYFUL HONDA[13]

● 内部空间开放型:通过店铺内部空间的开放式结构以及对员工的配置、培训,保证品类齐全、查找方便(HANDSMAN)

● H&G型:通过小型店铺的网点化经营,满足人们对园艺工具和绿色植物的需求(KOMERI)

其中,一家名为“KOMERI”(中文名为“米利”)的商店颇为有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他商店都在想方设法地扩大商店面积,扩充商品种类,可KOMERI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经营的商品精简为两大类。不过,这两大类商品却满足了农民朋友的基本需求。

另外,在商品供给方面,每家大型物流中心可对应几十家小店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在只有1万人的商圈内也可以正常运营。从单个店铺来看,它的规模大概为便利店的5倍,营业额也达到了便利店的80%。

● KOMERI:面积约为999平方米,营业额约为2亿日元

● 7-11:面积约为200平方米,营业额约为2.3亿日元

1983年KOMERI的首家门店正式营业,当时公司预计在全国开设1000家店铺。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营业额也超过了3000亿日元。KOMERI的下一目标是3000家店。

与此同时,KOMERI又向新的商业模式发起了挑战。这次它瞄准的不是农村,而是城市周边的郊区,KOMERI希望在那里可以培植起新型的家居便利店。

商业模式革新的真正目的不是竞争而是创造

KOMERI的创始人捧贤一(1933— )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

“H&G创立之初,很多咨询人士表示不解,他们大都认为我的事业必将失败。的确,金属工具的销售速度慢,花卉产品打理起来又花费时间,再加上经营种类较少,达不到大型商店的经营要求,因此H&G的面积只能控制在1000平方米以内。不过,我们不效仿他人,我们聆听客户意见,在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终于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商业道路,那就是H&G。”

“虽然很少有企业愿意进驻农村,但是我们愿意这样做,因为我们要‘照亮一隅’[14]。”

picture

KOMERI把目光投向了同行不屑一顾的消费群体,为此开辟出了新市场,并从中获利。

如果有人问贝佐斯“你的对手是谁”?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回答,因为这违反了他主张的“客户中心主义”。

如果一家企业在媒体面前论及对手,很明显它就是一家以对手为中心的企业,它时刻关注着对手的一举一动,只要对手有新动作便立即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战略其实并不简单。但是,一家企业如果紧跟其他企业,就意味着对手才是它的关注焦点[15]

而贝佐斯寻求的既不是打败对手,也不是效仿对手,而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发现新的经营方法。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贝佐斯才创造了亚马逊,才推出了AWS、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以及免费的配送服务。

谷歌的创始人兼CEO佩奇更是极力反对“竞争主义”。

“许多公司的经营策略本身就存在问题!”

“这些人每天来到公司,就想着如何打败同类企业,这很有意思吗?!”

“媒体常常把我们的竞争写得像体育赛事一样惨烈,但有几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在竞争中产生的呢?”

“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改善,而是飞跃。”

他还说道:

“Gmail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我们谷歌原本只不过是一家提供搜索服务的企业,因此推出的网页版邮箱就是一次飞跃,更何况我们邮箱的免费存储量比其他公司高出百倍。如果一个公司只是单纯改善,它怎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着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结果论的意味。其实归根结底,我们进行发明创新并不是为了打败对手,而是为了开拓市场,开创未来。

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子子孙孙的未来,请向新的商业模式发起挑战吧,因为这不仅是创新之源,也是实现手段。

[1]郭士纳首次出席经营会议时,身着蓝色衬衫,而其他员工全部为白色衬衫。几周后的会议上,员工全部改穿了蓝色衬衫,而郭士纳却穿了一件白色衬衫。

[2]研发经费由之前营业额的3%增加至5%。2000年高达19亿美元。

[3]每圈4000米,最快圈速可达到382千米/小时。

[4]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的简称。

[5]当时的销售额达到了1亿美元。

[6]2013年,IMVU的用户累积突破了1亿人,用于《阿凡达》的虚拟道具共计出售了1500万件,据说此项业务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500万美元。

[7]仅向读者介绍了以“The Value Proposition Canvas”为核心的方法论,并未与其他方法论进行比较。

[8]凡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这门课程。

[9]虽未上市,但2014年Dropbox的融资额达到了2.5亿美元,据此推算该公司的市值约为200亿美元。

[10]来源于@IT“硅谷Web初创公司之肖像”。

[11]“失败无妨,要失败就早点失败!”此话来自谷歌的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

[12]由Kahma、Daiki、 Homac于2006年合并而成。在此基础上又吸纳了Tateyama、O-JOYFUL、Sanko等家居用品店。

[13]15家店铺的营业额共计1768亿日元(2012年6月—2013年6月)。

[14]日本天台宗开山鼻祖最澄(767—822)的名言。意思是说“金银财宝并非国之宝物,肯在某地贡献自己光和热的人才是国之宝物”。

[15]见《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访谈录(上篇)》,日经商业在线(201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