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你成为应酬大师

是不是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

一个人要把最重要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是我们应酬时的基本原则。摆脱那些烦琐的小事,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才会拥有最高的效率。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重要的人物,只需要看他每天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我们决定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是需要节省时间的开始了。干的事对你的重要性,决定你能够省时多少,通常越重要的事,你越在乎,也就越省时。人在职场,必须学会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杜绝有任何的垃圾时间和无效时间,将有限的智慧用到有限的事情上,才能忙出效率,保证安全。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会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写在一个纸条上,然后贴在书房中,贴得到处都是。这样他每天早晨起来,到书房一看就知道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是他必须处理的,什么事是可以放权的,又有什么事他必须自己亲手抓,一二三四分得很清楚,头脑一点不乱。

这个习惯表明,朱元璋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帝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管理者,他明白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区分事情的轻重。如此一来,他既能管理自己,又能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对于政事一清二楚,很少出错。

有句话说:“你是不是一个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成为一个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了。”

无论是职场还是人生,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去做什么事情,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就算皇帝,也要学会说“不”,不可事事躬亲,否则累死累活不说,忙不到点上,还容易让底下的小人钻空子。

李世民通过分权理政,将大部分细碎的工作交由下属分担,自己只做最关键的决策工作。他重用了大量的人才,由他们承担治理国家中的一些详细的工作,自己省心去长远考虑帝国的未来,由此创造了贞观之治。有人就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出了853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

在唐朝以前,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皇帝一个人管理所有的事务,累死不说,还没有效率。这样很容易出现昏庸之君甚至是暴君,因为皇帝要决策每一件事,事无巨细,所有事均系于他一人之手。说到底,他毕竟是人,不是神,更不是上帝,当然就会犯错。决定的事情越多,犯的错误也就越多,直到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让帝国发生难以逆转的危机。

李世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的管理模式明显地体现出了分权原则,由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则来具体地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经李世民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

而在诏书发布之前,他规定还必须送到门下省进行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了副署,依照当时的律法,是不能颁布的,没有效力。只有经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能够成为国家的正式法令,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经常跟李世民对着干的贤臣魏征,当时就供职于门下省。魏征就是那个常常替皇帝纠正错误的人,又弥补了一项皇帝可能犯错的程序。

而且李世民还规定,就算他自己发布的私人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做出有损于他清誉的不慎重的决定,给朝廷造成损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伤害。

1.做事情越多的,时间越不够用的,越都是些打杂的底层人,他们每天都在被驱使,而他们通常毫无权力。

2.越往上走,职位越高,担子越重,闲余时间越多,因为他们只负责处理最关键的事务,所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能够用来思考和筹划未来的发展,他们经常是掌握最高权力的人。

3.不懂得拒绝无关紧要的事情,你就慢慢变成一个不重要的人,失去最重要的权力;做不重要的事情,你就成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也就谈不上掌握权力了。

所以每个人都需明白,办公室之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该你做,也不是所有的安排和命令,你都没有办法拒绝。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命门,就像每扇门都有一把可以打开的钥匙。职场上的应付原则,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大舞台,是社会生存的大智慧的浓缩。

我们只要灵活掌握说“不”的技巧,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挡在门外的。关键是你要让别人相信,你看起来确实很忙,并非存心拒绝,或者你总能让自己处于一种“很忙很尽力”的状态中。

如此,你既可以享受拒绝的好处,还能打造一个为组织为领导努力工作的好形象。当然,最大的好处是你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腾出手来去做那些对自己更加重要的事情,提高时间的效率,从而有机会在社会的竞争阶梯上占据到更高的位置。

想节省时间,先学会说“不”

如果你不懂得拒绝一些东西,你就永远忙不完,而且很难做出任何成绩。忙人总是在做糊涂事。因此,想要做一些出成绩和高效率的事情,就要为自己节省时间。最佳的办法,就是知道自己必须在什么时候说“不”——向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

在今天的社会中,如果你想实现一些公关的目的,从别人那里获取利益,那么应酬从来都不会消失。应酬是社会生存的基本生态,也是公关的主要手段。东方的和西方的职场人士都得学会吃饭、交际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应付复杂的社交场合。在这些地方,各种各样的饭局和琐事当然也多如牛毛,不断地累积占用你的时间,越吃越多,越忙越乱;其次,总会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排队等着你,做完这件还有下一件,让你感觉怎么都忙不完,难以理清头绪,也就慢慢地降低了效率。

一言概之就是:“工作无小事,事事迷人眼;应酬最为大,时间是生命。”

作为一名靠完成工作、拿薪水吃饭的打工者,不管你是总经理,还是普通职员,如果你不懂得分辨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审时度势,不明白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永远忙不完可又做不出成绩的状态。这类人是职场上的拉磨驴和无脑的苦力,是社会中的打杂工。他们空有苦劳,没有实际的业绩,也就很难升职和获得最大的收益了。

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业绩,你就要学会对那些接踵而来的麻烦说“不”,掌握一点点合理拒绝的艺术,节省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用最多的时间去做那些对自己的前途最有帮助的事情,这才是一个人在职场前途似锦的保证。因为吃得多除了发胖,不一定长营养;做得多除了受累,不一定能够取巧。

有一项数据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会浪费至少2个小时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比如吃零食、闲聊、玩手机、没有意义的聚会等。这些在计划之外的事情,直接浪费掉了我们的时间。

为了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高效利用时间的人士,你不妨每天做一个记录: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一次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把它们记在一个专用的文件中,然后每天晚上休息之前,回看一下有哪些时间是被这些琐事无谓消耗的,又有哪些是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无聊想法给浪费掉的。

我推荐你把它记录一个星期后,再给自己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与总结:

哪些时间我充分地利用了?

哪些事情我尽可能缩短了时间?

哪些时间我白白地浪费掉了?

哪些事情是我在空闲时根本没有想起来去做的,反而去做了根本不需要的其他事情呢?

从本质上讲,关键就是时间管理。一个人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才能聪明地判断哪些应酬可以参加、哪些则必须推掉,毫不客气地拒绝这些事情来占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在这方面,我的朋友奥蒂赛——AMD公司在加州分公司的市场部主管就很擅长管理自己的应酬。他说:

“从20年前我加入这一行开始,我就知道必须严格对待自己每天的24个小时。假如我因为一个不必要的饭局浪费掉了1个小时,那么第二天或者未来的某一天就会得到超过10个小时的惩罚,因为我要用10倍的时间来修补那1个小时失掉的黄金机会、错过的重要工作。”

有一段时间他陷入到了应酬的烦恼之中,因为总是有一些家伙(他的朋友)打来电话请他去夜店或其他娱乐场所进行“疯狂减压”。“嘿,来吧,奥蒂赛,这里有一些好玩的项目,保你喜欢!”“喂,奥蒂赛,你还把我们当作朋友吗?”他们总是以这种方式催逼他赶紧出现,否则就“有损我们的友情”。

怎么办呢?如果换作其他人(多数人都会这样做),一定非常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工作赶过去,即便表情充满痛苦,也要坚强地忍耐下去,陪他们度过这些无聊的时光,然后回去面对一摊让自己更加头疼的工作。

但是奥蒂赛没有,他发现无法在电话中对他们解释清楚——更多的时候是他们根本不会接受你的解释,奥蒂赛果断地关闭了自己的手机,并列出了一张时间管理表格,把这些应酬事项全部列入了黑名单,然后进行清晰又合理的安排,并且定期做出总结,为自己过去一周的表现进行打分,以便及时进行改正。

通过类似的有针对性的详细分析,你就会发现有一些时间(例如别人的打扰、回复别人的短信等)是可以尽量节省下来的。有些短信不必回复,而有些饭局则完全可以推掉。事实上,我们有充足的能力来推掉这些琐事,只不过我们同时又给了自己打发时光的借口,因此不知不觉中就让自己陷入了没有意义的应酬之中。

对此,你可以建议自己在做重要事情的时候不要让短信、邮件、无谓的饭局这样的事情打扰到自己,以提高做事的效率,把时间安排得合理有序。

学会利用时间的碎片,拼接起来去做重要的事情

比如我们在上一件事和下一件工作之间的时间,饭局前后路上的时间,卫生间的时间,等等。这些属于“死时间”,但能够用来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好好地把它们利用起来。比如在赴饭局的路上,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回复他昨天对你的某些请求,而不是占用自己的工作时间;在卫生间可以阅读某些材料,以便下午做出最终的决定。

把这些死的时间激活,特别是利用它们去做一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瞬间就增加了,不会再被那些无法推掉的应酬挤占其他的生活空间。

时间管理:对一天要做的事情排一个顺序

你不妨在每天早上起来后,首先就把自己这一天要做的事情排一个前后的顺序,把重要同时又紧急的和重要但并不急迫的事情拿出来,在这一天中进行优先处理。或者规定自己:“我在一天内必须至少做一件此类事情。”然后将其他的次要紧事情安排在后面。如此日积月累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关于提高做事效率的方面,你还可以借用一下“二八原则”。多数人只能用自己80%的时间去完成20%的事情——这样做事的效率当然很低,而你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在20%的时间去完成80%的事情。这需要在时间管理上,将重要的事情都安排在自己头脑最清醒的时段,而不是在那些时刻去打游戏、看电影和约会。

这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放到精力不是很集中和办事效率不是很高的时候去做,对于时间管理来说,这就会很有帮助。此外,你应该拿出一些特定的时间段,用来思考下一步的时间安排,尤其重点考虑怎么处理一些重要的或者紧迫的人际关系——这毫无疑问要牵涉到我们的应酬。怎样既使人们维持对你的良好印象,又能节约自己的时间,是我们的一个核心问题。

“应酬”首先是一道选择题

对于大量的且无穷无尽的应酬和饭局,我们不应该毫无选择地全部迎接。首先,一天就只有24个小时,不少也不多,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浪费;其次,应酬的根本目的是“办事”,很多应酬只是碍于面子去“凑数”,根本毫无意义。

对吃饭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最基本的态度:不必要的饭局坚决不去,该去的一定不要错过。这是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在职场上,饭局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方式,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人们重的是局、轻的是饭,事情都是在饭桌上谈,商机往往在饭桌上出现。饭局太多了,每天都有,有时你推都推不掉,不去也得去,简直就像“幸福的痛苦”“安乐的毒药”。

饭局当然也很重要,王公大臣,展现计谋,谋取国事,成就霸业;各种商业合作、人情往来,结盟或谈判,无不在饭局上完成。就是同事之间,同事和上司之间,饭局也是一个重要的应酬手段。不吃饭是不行的,一个从不参加饭局的领导,他要么是最大的老板(可以有这个权力,想去就去,想不去,没人奈何得了),要么就是在办公室打酱油的、在圈子里最没价值的(没人在乎你,自然都不请你)。

但你如果什么饭都去吃,什么局都去参加,则又会有更大的麻烦,因为你免不了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你就会做80%甚至90%的无用功。大多数饭局你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或者说对你没有什么实际的益处,并且还有一些类似于埋单圈套的饭局,你屁颠屁颠地去了,只是纯粹去做一个冤大头。掏钱付账不说,那些吃客背后还嘲笑你,不拿你当回事,也没人领你的情。

所以,想要省时,对无处不在的饭局首先得挑选,哪些是必须去的,哪些又是可去可不去的,而哪些饭局坚决不能去,打死也不去。对这些我们的心中要有一面明镜,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拒绝,什么时候又该应允了。像鸿门宴那种藏着刀枪也富含巨大机会的饭局,该不该去?怎么参加?就得掂量自身能力,综合判断,绝对失误不得。

饭局,不是简单的吃饭喝酒,尤其在职场。一顿饭,往往有着明确的意图。既然吃饭是局,就会有设局人、局精、局托儿,还有陪客和花瓶,这些角色一个都不会少。

如果你去了,注定只能做花瓶、陪客,捞不到半分利益,还有无限的风险等着你。那么对这种饭局,聪明的人就会说“不”,而不是只顾着几杯猫尿,屁颠屁颠地跑过去。

职场的饭局也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认同体系,一张小小圆桌,坐下几个人,数人头,看排序,察烟酒,听说话。用一句流行语来说,吃的不是饭,也不是寂寞,而是尊卑和前程。看一个人常混迹于何种饭局,就可以知道他的地位、身份和财富,也能找到他的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以及文化品位。

像“鸿门宴”,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着无穷的玄机、杀机,就是职场饭局的传统常态。职场的饭局不是这么好吃的,有时去得起,却吃不起;有时吃得起,却消化不了。

凶险难测的应酬,笑里藏刀的饭局,也只有刘邦这样的人物,才能闯过这道鬼门关;如果你不是刘邦,没有那种野心和雄心,最好就别去瞎掺和。头大无脑,不会说“不”,只会葬身在看似美妙的应酬中,不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无法巩固自己的权力,反而葬身于此,丧失本已经拥有的东西。

在本质上,饭局就是一场关系的检验和考试。不过与此同时,它还是一道关乎于“生死”和“智商”的选择题。

社会中的饭局,不仅仅是单纯的吃喝,而是一种微妙的关系的延续。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当权者治国和管理一个组织,就像一个星级大厨,将各种食物配料融和烹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佳境。可见,吃饭不但是应酬,还是一种管理手段。

宋代的“杯酒释兵权”,是饭局政治的经典教材。赵匡胤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而以饭局为契机,轻松解除了重臣的兵权。

对石守信他们来说,陪皇帝吃饭,不得不去,去了又得加倍小心,不清楚皇帝想干什么,可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应酬是假,保命是真,玩的已经不是一种交际,而是一种政治博弈。像这样的饭局,稍有不慎,就得掉脑袋,身家俱灭。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重视和会挑选饭局的人,他们可以在饭局中无中生有,吃出一些“关系”来。而那些不善于交际或者是没有用心去交际和挑选饭局的人,常常会因为错过了一些应酬,而与某一位“贵人”擦肩而过,失去机会。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中国人最讲究饮食之道,也就是很看重人情融合之道和社会身份认同体系。一场饭局,既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圈子、社会关系、资源、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一桌饭、几杯酒。

因此,中国人常说:“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

但你千万别被这句话的表面含义欺骗了。酒肉固然穿肠而过了,交情却未必就在心里边留着,因为大多数的饭局都带着一些具体而实际的目的。没有好处,谁也不会吃你的饭,来了也心不甘情不愿。同样,有些饭,大家打破了头也要去吃,就是因为好处多多。

这就很考验你的眼光和脑子了,脑袋不灵光的人,每天喝不少的酒,就是喝不出一点成效;聪明伶俐的人,可能一个月就两三场饭局,却能摆平大多数的事情,青云直上,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几步就把你甩在后面,你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危险的“客气”

请你吃饭是一种“客气”。有些饭局我们必须去,有些饭局很冤枉,有些饭局则非常危险。在社会应酬中,我们不但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肠胃,还要控制好心态。在繁杂的应酬面前,做到时刻清醒是很难的,但至少我们能掌握好基本的分寸。

上司的请客

这种饭局是做下属的最常见的应酬。陪老板吃饭,陪着领导聚餐,和皇帝喝酒。这样的差事,不是工作,胜似工作。你不去,是不给上司面子,去了不喝酒还是不给他面子,喝了酒没醉倒,也是不给他面子,醉倒了没让上司尽兴,更是没给他面子。但是你不去又不行,因为他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

这种饭,我们就吃得异常痛苦。在心里都恨不能把上司灌醉了再痛扁一番,可是脸上依然得装出最和善温驯的笑容,陪着他在那里海阔天空地瞎扯。

就像古代的皇帝赐膳,臣子去参加,皇帝给你点上的所有的菜,是不能剩下的,都得全部吃光。但奇怪的是,史书没见记载有因此而撑死的大臣。因为这样的应酬,重点并不在吃上,虽然吃也是必要的程序。即使你心里有一万个不乐意,也万万不能表露出来;就算撑死,也要回到家以后再死,绝不能死在皇帝面前。

上司请客,下属不去,不但得罪了领导,还开罪了整个的职场文化、公认的潜规则。不去吃饭,看似是拒绝了一顿饭,实则是拒绝了同流合污,等于站到了以上司为代表的整个利益阵营的对立面,跟他们公然划清了界限。此中的痛苦滋味、严重的代价,非一般人能够承受。

所以,从古至今,大凡正在“道上”混的,莫不在饭局面前抖起精神,谨慎应对,尤其上司的邀请,不是奋力应约,就是欣喜若狂地投怀送抱,少有皱眉辞请、躲躲闪闪的。

明代的大清官海瑞,号称铁笔架,端的是一副清高之态。他活跃于嘉靖时期,给皇帝上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天下第一要事疏》,把嘉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顿时扬名天下,成为政坛明星。张居正一看,人才啊!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都向后来的隆庆皇帝举荐他,要给他一个好位置。

到了张居正主政时,却对这位海瑞不再看重了,甚至觉得他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鸡肋。用吧,这家伙油泼不进,火烧不开,行事乖张,性格怪异,自命不凡,对原则的坚持到了可怕的地步,不管是谁,想请他吃顿饭,都是一副“你们这是祸国殃民”的批判状,不但坚决不去,还会给皇帝上一道奏折揭发朋党。海瑞觉得,我们都给大明朝干活,做的是公差,肩上担的是大责任,私下就不能来往过密,只要在一起吃吃喝喝,就是用心不良,就会互相勾结,在工作上就分不清公私了。他坚持自己的这个原则,因此上司不敢提拔他。可是不用吧,他又清名在外,百姓喜欢。

在这种两难之中,张居正对海瑞只好敬而远之了,给他一个闲差,让他一边骂人去,把他当作一个骂人的工具。

让你去做冤大头的应酬

那些我们坚决要说“不”的应酬,就是让你去做冤大头的。因为凡是社交的饭局,特别是工作和业务方面的聚会,有同事,有客户,或许还有某些神秘的陌生人物,三教九流聚在一起,必有可告人或者不可告人之目的,不一定就是对你有利的。有些看似热闹的应酬,感觉会让你有所收获的饭局,不一定就真的能让你赚一口袋高兴而归,很可能只是让你去打酱油,或者干脆让你去埋单。

如果去了就得掏钱,这钱就不能白掏,重要的其实还是最终的效果。水到渠成,饭到事成,倘若不谐,要么再请,要么作罢,但是总有愤愤不平的时候,别人吃了自己的还不给办事,那你就真的成冤大头了。

现实中,我们真不少遇到此类饭局。虽是工作方面的重要聚会,各位头头脑脑都会到场,或者是一次代表着重要交流机会的场合,不去太可惜,可去了,又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表现机会,因为这不是属于你的舞台。你去不去,都无所谓,没你说话的份,去了只负责拿自己那份钱。参加的人太多了,领导都不会看自己一眼。可不去呢,万一领导知道了,后果又是大大的不妙。

这种冤大头的应酬,不时会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当你面对此类事情时,切记要打起一百分的精神,万不可等闲视之。对付这类应酬,必须用三个原则去分析:

1.有与自己利害相关的人在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那么必须去,当冤大头也认了。

2.去了占不到便宜,不去就吃亏。这样的应酬,也不能拒绝。

3.去不去都吃亏,或者去不去都没便宜可占,这样的应酬,你就可以拒绝掉,完全不必去凑热闹。

去不去你都难办

有些应酬十分危险,虽然不怎么常见,但对于职场中的重要人物来说,亦是一种随时发生的难题。无论你去不去,对你来说都是一种麻烦。当你面临这种选择时,最聪明的做法无疑是说“不”,保持距离为好。或者,赶紧抽身而退,逃离危险,像石守信他们那样,交出对方想要的东西,避免危险。

赵匡胤请他手下的一干大将去吃饭喝酒,听起来甚是光荣。皇帝请我吃饭,多有面子,咱们又是立国元老,帮着打下江山的大功臣,别说吃他一顿,就是吃他一辈子,又有何不可?道理如此,可细思之,你有没有看见一柄寒光闪闪的大刀,在脖子后面架着?

最危险的不是吃饭,而是人们在饭桌上要谈的话题。在这个世界上,目的永远都最重要,手段却是次要的。石守信他们是聪明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赵匡胤一开口,他们就知道如何报答皇帝大哥的这顿饭了。没说的,辞职交兵权,回家养老。毕竟,权力再诱人,也不及老命重要!这是人们追求权力的核心原则:没命享受的权力,就不是福禄,而是一种毒药了。

为什么越辛苦就越倒霉?

拥有一两的智慧要胜过付出十吨的辛苦。怎样摆脱无休无止的苦差事,是一门艺术,也需要技巧。苦差事具有两面性:做好了可以通过考验,得到意外之喜;做不好,可就得罪了一大群人,当真是让你苦不堪言。

一个人不但要学会说“不”,还得学会聪明地去躲避那些琐事的捆绑。不用说“不”,不用得罪人,也能避开这些麻烦,才叫作完美。混在职场,活在社会,人们最怕琐事一大堆,让你永远都处理不完;更要命的是,不但苦日之结束遥遥无期,付出的苦劳还得不到一点功劳,干得再多也是白干。工作若是到这份上,离你屈死憋死窝囊死,也就不远了。

工作中,一定要小心上司的“甜言蜜语”。上司突然交给你一件劳而无功的事情,嘴里说得好听要栽培你,实际上却是让你把大量的宝贵时间都浪费在这些原地转圈的拉磨之中,这时的你怎么办?

这种事历史上当然是有的,不但中国有,外国也很常见。古罗马的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常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对皇帝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哈德良听了,马上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由此可见,在社会上,一个聪明的人要精通两个处世的原则:

第一,出力在精不在于多,出到了关键处,才叫功劳,出不到关键处,只是一只职场之驴、一个白出力的傻瓜。

第二,遇到了苦差事,应对要从容。撂挑子不干,那叫自找苦吃;傻乎乎地来者不拒,那又是一辈子的驴命。

清代的纪晓岚,混在乾隆皇帝的手下,吃香喝辣,游刃有余,远不是电视剧中所演的那么清风正直。他凭的是什么?随机应变方圆之道,不出苦力,不做无意义的事,真真正正是拿捏准了皇帝的喜好和脾味。

他投机取巧,经常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在皇帝眼中莫大的“功劳”。不过,他的投机,是一种智慧的投机。也就是说,想钓鱼,就得知道鱼最爱吃什么,而不是弄来各种鱼饵,坐在湖边满头大汗地一钓就是一天,结果连只泥鳅也钓不上来。

有一天,乾隆请大臣们吃饭。大家吃得十分开心,喝得也非常畅快。这时,平素一贯爱卖弄学问的乾隆又开始诗兴大发了,他出了一个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有了上联,明显地,乾隆皇帝要求百官来对下联,结果大家都对不上来。乾隆皇帝这下就更有了兴致:竟然没人能对得上,你看,我这个皇帝多有才啊!不对,还有一个大才子没吭声呢,于是他点名要纪晓岚答对,想让这位大才子在众多大臣面前出点丑,满足自己看笑话的心理。

纪晓岚怎么做的呢?他如果和百官一样,沉默不答,就等于承认自己肚里没学问,以后怎么让皇帝瞧得起?如何突出自己的重要性?于是,他一出口,就把下联给对了上来:“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

好联,的确是好联啊!但是皇帝生气了。乾隆面有怒色,半天沉吟不语,大为丢面。纪晓岚当然知道,自己得罪了皇上,但他不慌不忙地紧跟着又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你调遣,威震天下;小臣们都是酒囊饭袋,因此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才是好大的神威,而小臣只不过是好大的肚皮罢了。”

言外之意,我的这点小小才能,在皇帝您那里算得了什么呢?我能对上来,不过是您故意让我答对的,一切归功于您领导有方嘛!乾隆一听,笑脸复现,哈哈大笑,表扬了纪晓岚,并且说:“尽管饭量甚好,但若非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这就是取巧得功,苦干无功。纪晓岚作为一个读书人、纯粹的文人,治国是比不上那些各部门头头的,他平时能做的,也就是修修四库全书,写点诗文。在朝堂之上,这实在不是拿得出台面的严肃功绩,做得再多再好,也只是苦劳。但经他这么一设计,嘴皮子功夫适机地一展示,让皇帝顿时发现了他的重要性,那就是:纪晓岚尽管不能做一个治国能臣,却是一个十分合格的逗自己开心和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弄臣。

纪晓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懂得自己的“功”在什么地方,十分明智地利用自己的优点,并尽最大的努力抓住最恰当的机会进行展示,让自己从那些无效的表现中挣脱出来,直接取悦了最高领导,从而确立了自己在皇帝跟前的位置。

现在,烦人的苦差事也是数不胜数,甚至已经成了一些新人的职场烦恼。某家单位的大楼要重新装修,新来的小王因为公认的能力较强,领导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来负责这次单位的装修和办公格局的布置。

看上去,这是在给他表现的机会,是在提携他。实际上,这却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因为装修不但麻烦,还要重新划分各部门的办公区,给那些老资历的部门领导们重新安排座位,座位和空间有大小之分,搞不好就把全单位的中层干部得罪了,小王以后还怎么混?可作为新人,小王又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走一步算一步。

后来,还是一位心眼较好的处长给他出了个主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小王听了喜上眉梢,连连点头称是。于是,他接下了这个任务,开始替领导跑腿,而且是很认真的样子,一丝不苟,努力地投入进去。但是这个装修工作做了没多久,他就突然跑去找领导,愁眉苦脸地说母亲生重病住院了,父亲和妻子都在外地工作,只能自己去陪床。

“老母有病,我这个独生子,应该怎么做呢?”

理由真是绝妙无比,不得不让人重视。领导当然半信半疑了,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但他面对小王拿来的“病历”,还有他母亲“及时”打来的电话,也不得不相信,只好准了小王半个月的假。装修工程不能耽误,当天单位就换了另一个人来负责了。

小王这招金蝉脱壳,玩得固然有点不可取,很不地道,毕竟是拿自己的母亲来撒谎,但职场险恶,领导阴险,一般的理由还真没什么说服力,也骗不过领导。所以,小王的行为还是有效果的。他成功地避开了这种既累又得罪人的差事,半个月后回到单位,领导早被其他事情转移了注意力,也没有在意。

你看,人在职场,事情缠身,每天都是一关,事事都是一道坎,每个人都要睁大一双眼睛,看看面前的这些事,哪些可做,哪些不可以做。不然不但浪费时间,还对自己有害无利。古往今来,多少人就因为这些躲不过去的“小事”栽进了水坑,断送了本来一片大好的前程。

这是一个保全自己的智慧问题,而与工作能力的大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