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你的优势是什么?

价值比靠山更可靠

想活得好就一定要有靠山,有靠山肯定就有捷径,但比起靠山来,还是自己的价值更值得信赖。

通俗地说,一个人首先要让自己有被利用的价值,然后再去寻找一个能够认可他的价值的“靠山”。可被利用,愿意利用你的人才会找到你,你也才能够找到靠山,最终摆脱靠山。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让自己有了价值,你才有了长期立足的基石。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靠天靠地靠父母,不如靠自己”。

就像在办公室,你是上司的人,上司却不一定是你的人。其实,不但在职场,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这个道理,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住。一个人只有自己的本领能够依靠。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有能力,有价值,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靠山只能管一时,自己才能靠一世

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大贪官的和珅,之所以能在大清朝的庙堂之上屹立几十年不倒,就是因为找了乾隆当靠山。

有皇帝撑腰,听起来很让人羡慕。的确,在乾隆宠幸他的时候,没人能够扳倒他,想跟他斗的,下场都不怎么样,不是死了,就是被罢官流放了。但是乾隆一死,嘉庆上台,他接着也完了,不但被赐死,而且全部财产都收归国库。

像和珅这种人,对国家有害无益,横行跋扈的唯一手段就是揣摩皇帝的心思,拍马屁,唯一会干的事就是把国家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所以在嘉庆皇帝看来,这种人是一无是处的,一点价值没有,当然就不会留着他了。虽然自己的老爹曾经罩着他,但那个靠山已经死了,现在是自己的天下,所以对他一点也不手软。

再硬的后台和靠山,都只能管一时,把希望寄托在“背靠大树好乘凉”上的想法是愚蠢的。

把希望寄托在某个人身上,结局往往是这样的。当你的后台还靠得住时,自然要风得风、要雨有雨,但靠山一倒,你往往也是那个陪葬品。

因此,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你必须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还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就是说,你是不可替代的。

《新唐书·郭子仪传》里评价了郭子仪的一生:“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四。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8个儿子、7个女婿都飞黄腾达,孙儿辈的几十个,还认识不过来,给他老人家问安的时候,叫不出自己孙儿的名字来,只好点点头,算是认识了。用“富贵寿考”四个字形容他,真是恰到好处。

司马光也对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说他“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不寻见的。自古以来,功高则盖主,官位越高越招人嫉妒,越是奢侈无度,越能引来杀身之祸。然而郭子仪能富贵终身,权势熏天而无人敢扳倒他。

那是因为郭子仪对唐朝的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郭子仪凭借出色的军事谋略指挥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战乱得以平定。之后不久,吐蕃进犯,将都城长安攻陷了,又是仰赖郭子仪超绝的军事才能,与回纥结盟,才将吐蕃驱逐出去,使长安得以光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唐帝国之所以能够挽回覆亡的厄运,他占了一半的功劳,这是他们李家的恩人哪!整个大唐王室,乃至当朝皇帝,谁敢得罪他。

民间有出京戏——《打金枝》,讲的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升平公主之间小吵小闹的事。有一次郭暧跟妻子升平公主吵嘴,郭暧对公主说了句:“我爸爸是不愿做天子,才让你爸爸做的。”升平公主听了很气愤,回娘家向爸爸代宗诉说委屈,代宗并没有生气,反而宽解闺女道:“你丈夫说得没有错啊,他爸爸要想当皇帝,哪里还轮得到你爸爸的份儿啊!”说完就劝她回家了。

郭子仪听说了这件事后,又惊又惧,连忙将儿子绑成个粽子,上朝请罪。代宗笑呵呵地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小两口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不必挂在心上。你理这些干吗!”郭暧说出如此嚣张的话,唐代宗都能忍受,一方面表现出了大度,但是更重要的是,郭子仪手中握有刀枪长矛,有雄壮的军队,皇帝怎敢得罪他?除非他不想当这个皇帝了!

这就是说,只有当你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价值来,才能使领导对你重视,让他对你产生依赖,这样你的地位才可以稳固下来。职场中没有绝对的靠山,说不定哪一天,你身后的那座山就会突然倾塌,将你活活压死。因此你只能靠自己。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一个人的基础价值和他的工作价值,都是他在社会或者职场立足的根本。能做事,是最大的法宝,即便因为没有靠山而暂时受到冷遇,也早晚会发光,因为他是真正的金子。至少,不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麻烦和祸端。

安禄山一段时间备受唐玄宗宠信。在京任职的张洎与安禄山交好。

一次,张洎和诗人李白说了他和安禄山的关系,想将安作为自己的靠山。李白直言说:“安禄山有谋反之心,恐怕你会被连累。万万不可靠,还是靠皇上吧!”

不久,安禄山反唐,张洎庆幸说:“幸好我没有靠山!”

靠山是靠不住的,只有让自己有价值,才会不断地有山来让你靠。

永远不要比你的上司“出色”

记住,千万不要把你的才华全部暴露出来,这样,上司非但不会因为有一个能干的下属而高兴,反而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他为了不让你威胁他的位置,很可能会把你这只“出头鸟”变成“断头鸟”。

古时的大臣常在皇帝面前装傻,故意装作不懂,看不出某些问题,把表现的机会留给皇帝。他们是真傻吗?当然不是。相反,他们精着呢,因为大臣们知道,树大招风,好出风头的人一定会被打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露头的鸟一定是猎人的目标。只有让上司舒心,自己才能放心;让上司担心,那自己只能烦心,甚至会被干掉。

这就是展示价值的另一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比你的上司出色。如果他对你失去了安全感,觉得你是个威胁,那么为了保住他自己的位置,他一定会找机会让你这只出头鸟断头折翅的。

三国时的杨修是个很著名的历史人物,这人的才华就不用说了,出身还极高贵。杨氏家族是汉代的名门,祖先杨喜,在汉高祖时代立过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可谓声名显赫。到了杨修这一代,混得差一点,但他有才,出口成章,聪明无比,所以虽然他只是曹操门下的一名知识分子,但骄傲得不得了。

有一次曹操建造花园,开工前,工匠们请曹操看一下设计图纸。曹操抬眼一瞧,什么都没说,只在园门的位置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哪里懂这是什么意思,就去问杨修。杨修嘿嘿一笑,说:“丞相嫌你们把园门设计得太多了,门里一个活字,不就是阔嘛!”工匠一听对啊,就按杨修的提示改了方案。曹操看了非常高兴,便问工匠怎么知道自己心意的。工匠们老老实实地说:“哎呀,这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

曹操嘴上称赞杨修,心里却已经很不爽了。后来曹操去打汉中,老是吃败仗,想继续打,难度大,想退兵,又怕丢脸,心中犹豫不决。恰好厨师端进来鸡汤,曹操看着碗中的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帐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答道:“鸡肋!”这事又传到杨修的耳朵里。杨修马上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士兵们就问:“你是怎么知道魏王要退兵的?”

杨修说了一段历史上很经典的话:“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

杨修把曹操的心思猜得很透,但是可惜,他表现错了时机,千不该万不该在这种时候出头。曹操听到杨修猜到自己的心事,立刻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他杀了,死时杨修年仅45岁。杨修的悲剧在于锋芒毕露,屡次在曹操面前卖弄自己的才华。本性多疑的曹操,多次被触犯,最终大光其火,找了个好机会,把他脑袋砍了。

在领导面前,你要一直让他有舒适的优越感。既不要表现得太笨——太笨了丢领导的脸,扫领导的兴,但也绝不可太聪明——太聪明了抢领导的风头,显不出他来,他更讨厌你。因为你把自己的才华全部暴露出来,看起来是在为工作着想,但往往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他们会觉得丢面、恐惧和不安全。

只有让你的上司显得更聪明一点,而且总是比你高那么一个台阶,既不太多,也不太少,那样你才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初入职场,很多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上自己年轻聪明、能言善辩,所以,总想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因为有雄心勃勃的事业心,所以,工作起来似乎永不疲倦,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更是激扬陈词。可是,最后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遭到顶头上司的阻挠、破坏和打击。

很多人都碰到过或正遇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你的顶头上司觉得你的表现对他的位置构成了威胁,于是就找你别扭,想办法对付你。如果这时你再强出头,那就要有一场“大战”,不是你死就是他亡,总之一山不容二虎,领导不会容忍你的风头比他大。

因此,职场上的出头鸟是万万做不得的。一旦被上司认定你是“应该用枪打的出头鸟”,能躲过一劫的人,恐怕不过千分之几。世上没几个杜拉拉,她的运气更像是编剧给的,而不是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在上司面前卖力表现,可以,但是,绝对不要让他觉得,你比他强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高喊自己“怀才不遇”,因为大多数的上司其实都嫉贤妒能,谁愿意给下属做铺路石和垫脚石呢?这样的好上司可遇而不可求。

“他经常挨骂,可又升职了!”

卖衣服的人都知道,挑衣服的人才是真正的顾客;社会和职场当然也是如此,真心“骂你”的人才是朋友。越是被骂,越表示上司对你看重。而骂得越多,指点得也就越多,自然提升也就越快了。

和珅整天被乾隆骂,这事办得不行,那事办得一塌糊涂,今天挨训,明天又挨踢一脚,但是和珅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权倾天下。

直到乾隆死了,他不挨骂了,可是好日子结束了。继任的皇帝嘉庆对他客客气气,一句也没骂过他,但是很快就把和珅杀了。相反的是,刘墉那样的大臣是很少挨皇帝骂的,却很难升迁,最风光的时候也难以达到皇帝宠臣的地步。这种现象很奇妙,但自有它的道理。

挨骂说明你受关注

上司喜欢你,才会希望你事事都做得好,一旦不如意,就得训你几句。这跟买衣服是一个理儿,看几眼就走,不说好也不说坏的,肯定不会掏钱买,反而拿着衣服挑来挑去说“这里有毛病,那儿不合适……”的顾客,才是那个会掏钱的消费者。在职场上,上司对待下属,也有这种心态。他们恨其不成器,怒其不争,才会怒火冲天地把一名下属训个劈头盖脸。如果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打算开除这名下属,他才不会浪费口水惹一肚子气呢!

某公司一个姓赵的部门主管,经常让领导骂,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叫过去,这时员工们就听见里面地动山摇,领导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大家都担心赵主管能否挺得住。有些人就说:“唉,前途堪忧啊,领导明显不喜欢他呀!你看,恨不得活剥了他呢!”可是没多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赵主管竟被破格提拔,升了一级,而且有望被更上一级的领导升为公司的总监级人物。

大家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总是做“错事”的人会升职呢?其实他们应该想到的是,为什么赵主管能够得到这么多“做错事”的机会呢?

在职场上,挨骂的都是些勤劳能干的人,也都是锻炼机会多的人,通常也都是领导的“自己人”。那些懒包蛋无事可做,十天半月见不到领导的面,当然也就没有挨骂的机会。那些不是领导自己人的人,得不到重用,常处于被冷冻闲置的状态,更是很少挨骂了。可是,他们的前途也是为零的。

所以挨骂就具备了以下两种很典型的好处:

1.被下面骂,说明他替上面顶了雷,背了黑锅,有付出肯定有回报,好事!

2.被上面骂,说明上面重视他,否则根本不会理他,自然也不会骂他了,又是好事!

挨骂说明你能干

越是善于使用自己手脚的人,就越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画脚。而越是这样的人,平时就越容易挨骂,挨上司的骂。但正因为此,才证明了他的价值,说明他的确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

那些庸才、坏才,平时不受领导的喜欢和重视,领导甚至几个月都想不起这个人来,连他的名字都记不住,那他想挨骂也没有机会。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能在社会上混出个模样来吗?

显然,他们注定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默默无闻地打一辈子酱油,看不到有什么晋升的机遇,因为他们没什么本事,就连让上司骂自己几句的能耐都没有。

多做事,就是你的优势

只有两种人不挨骂:一种是最大的领导,最顶头的上司,或者老板之类的人物;另一种,就是那些绕着事情走的庸人和笨人。

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整天拣好做的事情做,挑简单的工作去处理,一点错误不犯,可是从没做过回报率高的事业。看起来不犯错、不挨骂,但在领导的眼里,这样的人,他的价值就是零,满大街都是,也就不值得骂,因为根本不值得关注。

如果你没挨过上司的一句训,每个领导见了你,都是礼貌性的一笑,连话都不说一句,那你就得尽快反思了:“为什么我不挨骂?为什么我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为什么领导不重视我呢?”

施奈德是佐治亚州一家公司的员工,他在该公司已工作6年,是市场部工龄最长的职员,但从没得到过升职机会。

现在,他昔日的后辈已经成为自己的上司,而他还坐着最底层的椅子,领着部门最低的薪水。

“我从没犯过一次错误,也没挨过老板的训斥,但我为什么不能涨薪,不能升职?”这是他的疑惑。

当我们翻看他的工作日记时,却发现他几乎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就是说他在公司奉行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事准则:“如果这件事可能给我带来麻烦,那我还是不要做好了。”施奈德总是这么想,于是他每天都中规中矩,只做好分内事,甚至分内事都本着跟从性的原则。

他既没有出众的资历和关系,又不能通过多做事来锻炼和表现自己,又怎么能让上司看到他的优势呢?所以施奈德尽管从不犯错,但在公司没有任何前途。

有些清净的职场人士,干了一辈子的小职员,可以很自豪地说他没犯过一次错误,上司挑不出他的毛病。但与此同时你可以看到,他这一生几乎没怎么升职。

有的人一辈子都只能做个“七品县令”,名声很好,可就是得不到提拔,原因就在这里。挨骂的不一定是英才,但一定是受领导喜欢的人。领导常让他办事,尤其总让他为自己办些私事,免不了就得斥两句。这跟自家孩子一样,说训就训,可别人家的孩子,距离就远了,你会动不动就开口训斥吗?

所以,挨骂的都是家人,不挨骂的只是路人。在职场,这可是不同利益阵营的区分。

因此,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事实,多做多出错,不做就不错。凡是能干者,领导自然就会交他去办更重要的事。而无论是多么能干的人,事情做得多了,难免就有出错的时候。领导本就因为信任你,而让你去做,所以一旦出错,挨骂是必然。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是,亲近者常挨骂,疏远者不挨骂。领导把你当作他身边的人,视你为心腹,什么事都让你干,但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也会在你身上发泄,挑七拣八的,好像看你什么地方都不顺眼。其实,他只是需要一个情绪的宣泄平台而已,骂得你头晕转向,事后他还会感激你。

领导信任的一些能干之人,也是挨骂的主要人群。领导因为信任你,对你深有寄望。而你因为一时失误,或者各种原因而辜负了领导的信任,那么你挨骂的时候就来了,而且这一场骂,将会是暴风骤雨。但如果你没有犯极其严重的错误,你的前途不会有什么影响,反而他会给你戴罪立功的机会。

而那些凡事做不来、凡事做不好的人,反而少有挨骂的机会。

一则,领导不会把重要的事情交由他们去做,这就减少了他们出错的机会,当然就更少了挨骂的几率。

二则,领导本来就对他们没有期望,或者说心底早已放弃了对这些人的要求,他就更没有骂他们的理由了。

你看,如果有一天领导不再理你,骂你的心情都没了,那你离走人、被淘汰也就不远了。

所以,当领导嗷嗷叫着对你开炮,什么难听的话都朝你的头上甩时,千万别伤心欲绝,你应该窃喜才对,因为这总比领导对你冷若冰霜,跟你没一句话可讲要好。只要你能把握住这些“挨骂”的机会,好好利用这个职场规则,是不愁没有表现机会的。

请学会用左手剪指甲,因为右手未必一直管用

狡兔三窟才能免死。生存在这个世界,面对莫测的局面和多变的事态,我们除了做第一手的准备,还要有第二套和第三套的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只有这样,才能坐稳和攀高。

这一条规则,不仅适用于职场,也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没有人可以凭借一招鲜吃遍天,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这一招永久有效。就像剪指甲,多数人都是用右手,但我们的右手未必永远管用,所以学会用左手剪指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职场是个变幻莫测的争斗场、名利场,一个人只有做多手的准备,事事都为自己提供多套选择方案,才能可进可退、游刃有余。狡兔有三窟,职场中人则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退路。

无路可走的人都因为他的自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马谡之所以最后落了一个人头落地的下场,就是因为他太自信,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能进、不能退,不但立下军令状去守街亭,一点余地没给自己留,去了之后,在战术选择上也犯下了致命的失误,将营寨安于山丘之上,只给了蜀军一种选择,那就是只能率先发现魏军,然后冲下来杀敌,一旦被魏军围住山头,蜀军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果然,形势比人强,当战情出乎马谡事先的预料时,他再想调整,已经为时晚矣。蜀军大败,马谡失了街亭,回去就让诸葛亮杀了。本来,丢掉一个据点,也不至于是死罪,但那张军令状,可以说是马谡缺乏智慧的另一个表现。若不立军令状,还有戴罪立功的可能,军令状一立,上面写得明明白白,兵败就甘愿献上脑袋。好吧,诸葛亮想不杀你都不可能!

人若太自信,就容易独断专行,而且不给自己留备选方案,因为他相信自己那份唯一的计划一定会成功,绝不会失败。无论战场还是职场,悲剧就是这么酿成的。所以才有句俗话说:“我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没错,兔子有三个窝,它就可以逃脱猎狗的追逐;人若多几个备用方案、备选的后路,做起事来也就不致摔跟头或者撞得鼻青脸肿了。

战国时候的赵括自幼就熟读兵书,对各种兵法战阵都了如指掌,“以天下莫能当”。他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国著名的军事家赵奢探讨兵法,他老子都说不过他,虽然辩论不过自己的儿子,但赵奢不认为儿子的军事才华就像他说得那么厉害。

赵括的母亲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回答她说:“在战场上,那是真刀真枪地拼杀,哪里像他说得那么轻松啊!唉,希望赵国不要用他担任将领才好,万一任用他统率赵国军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后来赵王果然任用赵括代替廉颇,统领赵国45万人马与秦国交战,结果被秦国将领武安君白起设下奇谋,假装败走,将赵军的粮道断绝了,又把赵国军队一分为二,使其首尾不得兼顾,赵军被困40余日,将士都困顿不堪,逐渐产生厌战情绪,赵括也在一次与秦军的正面交锋中,被秦军射死了。

最可悲的是,赵国45万大军也跟着他遭了殃,被白起坑杀了足足有40万人,再加上在战斗中牺牲的,最后被放还到赵国的,仅仅有240个人。

因此,要想将头上的官帽戴得稳一些,就不能太过自信,因为自信与自负常常是相应而生的。

自以为很有能力,但是真正碰上事情了,自己犯难不说,工作做不好,上司还会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和鄙视。

在职场中,就应该学会审度自己的实力,自信自己能做到的,当仁不让,绝不推辞;感觉自己能力不及的,就应该知难而退,不要大包大揽,否则事情办砸了,上司一个不高兴,就有你苦头吃了。

为自己准备第二和第三把武器,遇到问题时才有多种解决方案

在做事时,你永远不要拘泥于一个方案、一种原则,要随时准备备用思路,灵活选用,体现出自己多方面的价值。你对于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也不要太自信、太依赖,要有第二手甚至第三手。长枪耍得再好,也要在腰里别一把锋利的小匕首。

明朝的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坚守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城门,最后吊死在故宫北面景山公园煤山上。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反过来想,当时真的只有这么一种选择吗?

众所周知,明朝除了北京是正都,还有一个陪都南京,其有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可以随时担负起正都的职责。

其实崇祯不该固执地选择坚守京城直到最后独身吊死,而是应该早做打算,在起义军围住北京之前,就退守南京,重整旗鼓,集合明军其余人马,再行反击。

而且,如果崇祯不死,关外的吴三桂也不可能投降清军。可他只为自己准备了一种选择、一把武器,就是在北京决一死战,未给自己留下哪怕半条退路。结果他死了,大明朝也没有了退路。也因为他的死,吴三桂找到了投降清军的绝佳借口,带着十几万清兵杀进关来,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攻占了中原。

崇祯之死,其实就是典型的脑袋一根筋的下场。

开会也是如此,领导让我们坐到会议室,他要听的不仅是你的方案,而且要看你的想法是否跟他保持一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拿着多套方案进会议室,先探领导口风,体会领导的想法,再拿出领导最喜欢的方案给他看。

有些脑子一根筋的官员,往往就在这上面犯错误,拿着“长枪”就进去了,去了才发现领导喜欢的是“短刀”,再临阵磨枪,已经晚了,被同事抢占了先机。

这种事一发生,领导喜欢的就是你的同事,而不是你了!

职场不仅仅是几间办公室、一群泡茶喝水的人,还是一个大的生态场,足以让你窥一孔而知全豹,从中洞明世事,参透人情。如果不懂得变化,不做几个应对的备份,就会临阵失机,让人抢了先、出了风头。

而且,我们就算为自己留退路,也不可能只备一条“华容道”。手中拿着屠龙刀,怀里穿着金丝甲,再扛一柄威力无比的霸王枪,能攻能守,进退有据,那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