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低碳化时代

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撰写的《2012全球碳计划报告》显示,到2011年年底,大气中CO2的浓度已经从工业革命前的280 ppm达到391 ppm,而2012年全球CO2排放还在进一步增加,预计较2011年增加幅度为2.6%,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另外,《商业周刊》资深撰稿人约翰A.加里(John Carey)指出,在2℃的极限到达之前,冰雪融化进入海洋、土壤冷冻层释放CO2和CH4以及冰川滑入海洋这三种全球反馈机制可能导致全球气候以更快的速度变化:这些反馈效应将改变大气环流、加重虫灾和火灾的发生,从而加速气候变暖。正如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气候变化不仅仅存在,而且还在加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伤害,并将导致毁灭性灾难。显然,低碳化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莫过于1992年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的,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正式开放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公约》),其最终目标为“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目前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公约》。2012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包括《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修正案、长期气候资金、《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成果、德班平台以及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多项决议。尽管决议成果有限,决议过程曲折,但低碳仍是所有与会者的共识。同时,“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低碳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推动世界文明已经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逐步向低碳化时代过渡。低碳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所谓的低碳化时代,是一个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强调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最先由英国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黄栋,2010,中国科技论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间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焦点。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GDP,是低碳经济的实质;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经济过程的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特征。而低碳科技是新经济的发动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蕴藏于低碳科技之中,研究、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碳封存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一系列低碳技术已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制高点。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

为了推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世界各国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激励低碳技术创新。2003年,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目标;2006年,美国政府发布了《气候变化技术项目(CCTP)战略计划》,计划内容大力支持包括节能,减排,CO2的捕获、封存等低碳技术在内的各种前沿科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200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COOL EARTH能源革新技术计划》,以巨资预算推动全新炼铁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提高发电效率等节能与新能源技术;我国政府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指出“要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包括CO2回收储存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普及等低碳技术的开发与普及;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标志着美国历史上首个温室气体减排法案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