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新路线图的理论溯源

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我们认为,认知的层次包括“道”“法”“技”三个层面,具体包括哲学、方法论、理论与技能经验要素,如图2-4所示。其中,哲学是“道”的层面,即对于人理的认识。“大道无形”“道不远人”等词语说明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需要用哲学的思维、知识与方法去认识、去抽象、去把握,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如唯物辩证法就是一种哲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发展与存在的规律具有正确引导作用。我们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与思想去认识、抽象和把握创新规律。方法论与理论是“法”的层面,即对于物理的认识,即运用各种方法论与相关理论通过现实实践形成知识体系与发展专业理论。如,基础科学是方法论,技术科学是理论。技能经验是“技”的层面,即对于事理的认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各种具体的技术、经验、方法与工具,如各种具体的工程技术。

2.1 创新路线图的理论溯源 - 图1

图 2-4 认知的三个层面

2.1.1 道——哲学

哲学,意思为“热爱智慧”。哲学是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为: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适合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唯一正确的哲学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唯一正确的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关于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一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自古以来,系统观就是人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根本或观点,而系统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存在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总结,同时它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事物本质提供依据,帮助人们去揭示物质运动的新规律。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联系及整体性思想是系统论的理论前提,任何系统都可以由元素(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个要素来刻画。其中,元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构成系统的结构;功能是系统在与环境发生相互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属性、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元素、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元素、结构的表现,并反作用于结构。在一个开放系统中,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它们与环境在物质、信息和能量方面进行充分交换。系统论的这些观点对于路线图在创新领域的应用具有三点启示。

(1)系统性特征。由于创新活动的系统性,创新路线图应具有系统性特征,才能从方法层面去管理创新。因此,创新路线图概念中应由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刻画。其中,要素为企业创新要素;结构是创新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功能是创新路线图表现出的属性、能力和作用;环境是与要素相关的创新环境。此外,创新路线图还需明确系统边界,以便明晰创新路线图的分析范围和应用领域。

(2)协同性特征。创新路线图在系统论的视角下不仅需要融入更多的创新要素,还需要考虑增加要素与原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不同的创新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协同过程以直观清晰的图形化模式展现出来,形成能够用于企业创新管理的战略地图。

(3)整体性特征。系统各要素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当这些要素以特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结构)时,系统就会呈现出一些所有个体要素所不具备的特性,产生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整体性功能。创新路线图除了具有技术预测、产品开发等基于单个要素分析演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这些部分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整合,从而具有更高层面的功能与作用,形成基于企业整体层面的创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