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担心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也会落得像那些一哄而起的男高音歌手一样的下场,时已过潮也落,还要勉为其难地向宽容的观众频频谢幕鞠躬、鞠躬谢幕。应该收场了,不管福尔摩斯确有其人或是虚构的形象,是结束的时候了。有人喜欢能有那么一个专为虚构人物而设的天界,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1)的时髦公子哥儿们依然向理查逊(2)的美貌佳丽求爱,司各特(3)的英雄们仍是有用武之地,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照样令人捧腹发噱,萨克雷的市侩们继续飞扬跋扈。也许在此英灵圣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歇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华生也忝列一席之地,而另有更为精明强悍的大侦探同一位更为不精明的伙伴来占据他们曾经盛极一时的舞台。

福尔摩斯的侦探事业历时长久了——这样说并不想夸张,若有一些垂垂老矣的先生跑来告诉我,他们儿童时代就读过福尔摩斯侦探小说,我可是不敢诺诺,会令他们失望的。人们对于和自己的年纪相关的事,原本就不愿让人随意编排。冷酷的事实是,福尔摩斯不过是在《血字的研究》和《四签名》两册小书中才初露头角,那还只是一八八七年和一八八九年的事。到了一八九一年,以《波希米亚丑闻》为首篇的一系列短篇小说,陆续发表于《海滨杂志》,似乎很受大众欢迎,因而需求日增。从此以后,三十九年来,断断续续发表了几个系列的故事,迄今竟也有五十六篇之多,收编为《冒险史》、《回忆录》、《归来记》及《鞠躬尽瘁》,还有就是最近几年发表的这十二篇,也一并收入,题为《新探案》。他的探案生涯始于维多利亚(4)时代的后期亦即鼎盛时期,也历经爱德华(5)短暂统治期。在那个激烈竞争的年代里,福尔摩斯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如此说法不算虚言。那些首先读到福尔摩斯的人是年轻人,尔后他们又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读着当年同样的侦探故事长大起来。这也是显现不列颠民族所具恒心与诚心的一个范例。

我写完《回忆录》后,决定将福尔摩斯到此结束,因为我觉得我的文学生涯不能局限于单一渠道。那个脸色苍白、轮廓分明、四肢懒散的人物形象,占去了我太多的想象力。我因此就将其结束生命。但是幸而没有验尸官来对他验尸下结论。所以,在事隔一长段时间之后,我并无困难响应读者的厚爱与要求,对我的鲁莽行为加以解释和纠正,接续再写福尔摩斯。对此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发现,这些小故事实际上并没有妨碍我在文学史、诗歌、历史小说、文艺心理学和戏剧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创作,而且因此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其实才能有限。即使不写福尔摩斯,我也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由于福尔摩斯的存在,我其他的严肃文学作品确实因此而鲜为人知。

读者诸君,现在歇洛克·福尔摩斯要告别了!我感谢诸位过去一贯的支持,在此谨希望我的回赠能使大家于繁重生活中聊补消遣,或者促使换换脑子,活跃一下,这些都是故事王国里的趣味闲话而已。

阿瑟·柯南道尔

————————————————————

(1) 菲尔丁(Fielding,Henry,1701—1754),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作品讽刺当时社会与政治,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之一。

(2) 理查逊(Richardson,Samuel,1689—1761),英国小说家,他的书信体小说《帕美勒》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小说。

(3) 司各特(Scott,SirWalter,1771—1832),英国苏格兰小说家、诗人,历史小说首创人,浪漫主义运动先驱,他的《萨克逊劫后英雄传》即是一部历史小说名著。

(4) 维多利亚(Victoria,Alexandrina,1819—1901),英国女王(1837—1901),印度女王(1876—1901),在位期间国内工商业迅猛发展,大力扩张世界殖民地,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史称黄金时代。

(5) 即爱德华七世(Edward Ⅶ,1841—1910),维多利亚女王之子,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王(190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