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蟾宫曲

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1)?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2),趁游丝惹在谁家(3)!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注释】

(1)东君:司春之神。

(2)那答:哪儿,元代的口语。

(3)游丝:飘浮在空气中的蛛丝。唐皎然《效古诗》:“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縈花乱相续。”

【评析】 小令起始便问春将归何去。“问东君何处天涯”却不需东君作答。春意将退未退之时,东君在人间处处都留有痕迹,从“落日啼鹃”到“隐隐残霞”的五句就是对“东君何处天涯”的回答。落日啼鹃,流水桃花便是春归的预兆。落日衬啼鹃为夕照晚景,桃花逐流水则是芳菲将尽;而遥山、芳草、残霞虽则不是暮春特有之景,但淡淡、萋萋、隐隐三组叠字的应用已将春意减到最少处。接着“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的追问从侧面照应“何处天涯”。春意荡漾之时,柳絮、游丝牵牵绊绊,惹人情思。而在此时问道:那柳絮被吹去了哪里,那游丝又飘去了谁家?盛春之时的柳絮、游丝已不再出现,原来是因为已到了春归之时。正面侧面,都紧扣“送春”之题旨,烘托描画出春之将去的春色春景图。

东君离去不仅影响了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也影响了感物而动的人。“倦理琵琶,人倚秋千”将春归之时人的困顿、慵懒绘于纸上。暮春之景熏得人困倦起来,冷落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落寞的人倚着秋千,寂寂月华正穿过窗纱。这两句景中含情,写人之寂寥落寞的情怀。

这首小令名为“送春”,实写晚春之景和人临晚春之时的心绪,正文却没有出现“春”字,而是通过暮春特有的景象来传达春归之意,没有出现送字,却句句都在送春归去,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