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

荆溪(1)即事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2)。寺无僧狐狸漾瓦(3),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注释】

(1)荆溪:水名,在今江苏宜兴县南。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

(2)苦竹:一种细节的矮竹。

(3)漾瓦:将瓦片左右刨乱。

【评析】 《荆溪即事》写作年代不详,从题目和内容看,应是当时作者某年冬季游览荆溪时所作。荆溪,在今江苏宜兴县南,上源于永阳江,下流入太湖,周密《癸辛杂识》:“宜兴西地名石庭,十余里皆古梅,苔藓苍翠,宛如虬龙,皆数百年物也。”石庭就属荆溪地区。杨万里《雪夜寻梅》也有句云:“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这就证明荆溪至迟在南宋时就已是一处探梅胜地,溪上的人家应当有栽种梅花的传统。乔吉是一个自诩“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的狂狷之士,从他的“六一家,阳羡茶”、“买田阳羡,挂剑长林”的句子看,他也与前代的文人雅士一样,将宜兴视为休居佳处。然而在这首散曲里,乔吉一反他人的看法,也抛开了自己曾经对此地风物的希冀,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家园荒败、寺院凋敝、官衙冷落、诗人悲寂的场面。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诗人自设一问,问起梅花。可见梅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全元散曲》收录他的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其中提到梅花的就有十余首,足见乔吉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世事沧桑,人生沉浮,怀揣心头百般况味,诗人不避艰辛寻梅而至,寻的也许不仅仅是高洁的梅花,更是诗人心驰神往的心灵避难之所。

诗人寻到的,却是一幅凋敝破落的景象:坐落在溪上的住屋,年久失修,连大门都倒塌了,用老树的枯干勉强撑着;参差的蒲苇绕岸而生,枯竹圈着篱笆。小庙也没了香火,狐狸刨乱了屋瓦;官厅无人听讼,让乌鸦和老鼠当了家。如果开篇还让我们有一些美好的遐想的话,到这里全然是一派萧索、荒凉之景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尚不得一饱,何谈种梅呢?回过头来,我们细细玩味开篇的一问,就觉得这一问是诗人的“明知故问”,是意味深长的一问。这一问问出了世情悲凉,百姓疾苦。

最后,诗人用近似于素描的笔法,勾勒出一个若有若无的形象:冷清清的白水,傍着萧瑟瑟的黄沙。诗人只有无聊、无奈地靠着栏杆,数着那不住悲鸣的寒鸦……

乔吉在[绿么遍•自述]中说:“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尽管在其作品中表现了看破富贵功名的态度,但终因一生穷愁潦倒、逃避现实,使他的散曲作品透露着浓烈的消极避世的思想。只有少数作品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荆溪即事》就是这部分少数作品之一。

这首曲以自己起,末尾又以自己结,首尾呼应,贯穿一致。其中语句既写景又有情,情景交融之中描绘了凄凉与萧杀。然而在这片荒凉的景象面前,乔吉却并未作任何褒贬,只有一个“倚遍阑干,数尽啼鸦”的背影,其欲表之意,全在言外。这固然与其处事态度有关,不过这也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点,在他的曲子当中你很难找到尖锐犀利的语言,正如这首曲,在不露声色中完成了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