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角调]黄莺儿

寓僧舍

秋色,秋色,几声悲怆,孤鸿出塞。满园林野火烘霞,荷枯柳败。

[踏莎行]水馆烟中,暮山云外。泊孤舟古渡侧。息风霾,净尘埃。宝刹清凉境界。僧相待,借眠何碍!

[垂丝钓]风清月白,有感心酸不耐。更触目凄凉,景物供将愁闷来。月被云埋,风鸣天籁。

[应天长]僧舍窄,蚊帐矮。独拥单衾,一宵如半载。旧恨新愁深似海。情缘在,人无奈,几般儿(1)可怪。

[随煞]促织絮恼情怀(2),砧杵韵无聊赖(3)。檐马奢殿铎鸣,疏雨滴西风煞。能断送楚台云,会禁持异乡客。

【注释】

(1)几般儿:犹怎样;多么。

(2)促织:蟋蟀的别称,夏末秋初最盛。它的鸣声报凉秋已至,催促妇女速织布以制寒衣,故称“促织”。

(3)砧杵(zhēn chǔ):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评析】 这篇套数描绘了作者于秋日借宿僧舍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一种凄恻、感伤的人生情怀。

首曲[商角调]用寥寥数笔从远、近两个角度描画秋景。“秋色,秋色”的连续感叹,将秋意增浓,“几声悲怆,孤鸿出塞”为秋日图景增添了音响。伴随着悲怆的鸣叫,远处孤单的鸿雁已在边塞的天边掠过。而近处的园林里,夏日的脚步已远去,满园枫叶已取代了枯荷败柳而与晚霞交相映。

[踏莎行]讲作者孤身乘舟而行,泊船至古渡口,与清凉宝刹不期而遇。作者行至水馆烟中、暮山云外、古渡之侧才发现了宝刹,说明寺庙位置偏僻,环境清幽,有出尘之雅。“息风霾,净尘埃”是说宝刹庄严肃穆,有平息风霾和荡涤尘埃的灵力。在这样宁静又高贵的所在,僧人又来接待,作者自然乐得借宿于此。

[垂丝钓]写的是作者夜宿僧舍的感怀。越是清静之所,越能让人反省。月白风清的长夜里,孤身寓于僧舍之内,想必借住之人能听见木鱼的敲击和念经的唱诵,想想人生的遭际,内心的酸楚便涌了出来。何况映入眼帘的景物尽带冷清之色,更加引人愁闷。“月被云埋,风鸣天籁”紧承“景物供将愁闷来”。月华被云遮掩,天空顿时黯淡,万籁俱寂中突然听闻冷风呼啸,这样的场景将愁闷引入人的心里来。

[应天长]写作者于月暗风高的秋夜独卧僧舍,辗转难眠。“僧舍窄,蚊帐矮,独拥单衾”写空间局促,人又孤苦,突出人的窘困和环境的压抑。睢景臣一生未仕进,以书会才人的身份过活。钟嗣成为其作《凌波仙》吊词道:“吟髭捻断为诗魔,醉眼慵开被酒酡。半生才便作三闾些,叹番成薤露歌。等闲间鬓发成皤。功名事,岁月过,又待如何”,便是叹其才高却时运不济的。曲中作者孤身投宿僧舍时想起的“旧恨新愁”也许就是因回想起半生蹉跎而心生失落。“情缘在,人无奈,几般儿可怪”则是他因尘缘未了而生出的感叹。

[随煞]一曲语气急促,于黑暗中调动听觉,将促织的絮叨、砧杵的敲击、檐马(即风铃)的声响、殿铎的轰鸣、西风的呼啸、疏雨的淋漓会合在一起。这些极具秋天意味的声响铺天盖地向作者的耳膜涌来,让他“恼情怀”“无聊赖”,惊醒了他与神女共赴高唐的美梦,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作者更为动容。

题为“寓僧舍”,但作者却先描绘秋景,再讲述机缘之下寻到宝刹借宿之事。曲中更多的笔墨用在表达借宿僧舍时的感受,景情互渗,更添伤感。尾曲造就的听觉盛宴颇为精妙,因声而动情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