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必仁

[中吕]普天乐

平沙落雁

稻粱收,菰莆秀(1)。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痩。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洲(2)。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注释】

(1)菰:一种多年水生高秆的禾草类植物。莆:莆草。

(2)沧洲:古人常用沧州代指隐士的居处,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评析】 鲜于必仁,字去矜,号苦斋,渔阳(今河北蓟县和北京平谷、密云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其父鲜于枢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虽出身于官宦家庭,但他一生未曾出仕。其人“工诗好客,所作乐府,亦多行家语”。明朱权评其词“如奎壁腾辉”(《太和正音谱》)。

潇湘八景,相传为湘江一带的八处名胜,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曾有记载。潇湘八景分别名为洞庭秋月、烟寺晚钟、江天暮雪、平沙落雁、潇湘夜雨、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渔村夕照。后人多有吟咏,此首小令是鲜于必仁“潇湘八景”为题的组曲中的一首,描绘的是群雁在沙滩上或盘旋回顾或栖落追逐的平和安适的场景。

小令头两句描绘的是一幅远望的秋景。成熟的稻粱被收割完毕,只剩菰苇和莆草飘荡摇曳,十分秀丽。“山光凝暮,江影涵秋”将暮色中的山影和秋色笼罩下的江景浓缩于八字之中,却将人的遐思逗引至八字之外,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朦胧的山水泼墨暮秋图,激发游赏之兴。“凝”“涵”二字用于此颇有雅趣。

五六句,扣题“平沙”二字,将观察的视线放至更远更辽阔处:“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痩。”风平浪静之时,江面一望无垠,天高云淡,孤帆一艘漂往天际。远水之宽与孤帆之痩形成对比,更显得江水之壮阔与孤帆之渺小,小令的意境至此变得宏大高远。七八句“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洲”扣题“落雁”二字,意思是说雁群因为寒冷而隐于云层之间,从长空而飞降至沧洲,比喻高洁之士不愿沾染宦海风波而避世隐居。

最后三句照应开头,借秋写愁。在“西风渡头”“斜阳岸口”,建功立业无门的他不得不隐退江湖,但内心总有失落无法抹去,于是徘徊在寂寥冷清的西风里、斜阳下、渡头上。

这首小令是作者的写心之作,清新隽永、韵味悠长。“平沙落雁”也是一首古琴曲名,《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这番评价恰好也能用于这首小令,可见音乐和文学本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