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庆东原

泊罗阳驿(1)

砧声住(2),蛩韵切(3),静寥寥门掩清秋夜(4)。秋心凤阙(5),秋愁雁堞(6),秋梦胡蝶(7)。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8)

【注释】

(1)泊罗阳驿:罗阳,地名,在今浙江瑞安。驿,驿站,古时供应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2)砧(zhēn):捣衣石。

(3)蛩(qióng)韵切:蟋蟀的叫声急促。蛩,蟋蟀。蟋蟀的叫声异常悲切。

(4)静寥寥:即静悄悄。

(5)凤阙:原为汉代的宫阙名,后用为皇宫的通称。这里指京城,朝廷。秋心凤阙:比喻自己追求功名的心思已经衰退了。

(6)雁堞:堞,城墙上的矮墙,雁堞即城墙上雁阵状的墙垛。这里代指边塞的城防。

(7)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明作者人生如梦的感觉。

(8)邮亭:即驿站。

【评析】 同元代大多数文人一样,赵善庆一直沉抑下僚,志不得骋,而且为了生计,不得不奔走于外,长期不能归家,仕进无门的痛苦加上生计的艰难一直萦绕在他身上,这种复杂心绪也体现在其散曲创作中。这首小令便是作者求取功名失败之后,在返乡途中的感怀之作,主要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起首两句虽未直接写秋,但却通过两种秋声给人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砧声,即捣衣声,古代妇女为给丈夫及家人裁制冬衣,常在秋天捣衣。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语码”,不仅点明季节,同时也给人许多联想,杜甫“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便是如此。“砧声住”,砧声已停,说明妇女们已回家歇息,已近夜深。“蛩韵切”,蛩鸣常用来指代秋声,蟋蟀的叫声越发凄切,使人更感哀愁。此刻,只有因思乡而未眠之人,才会注意蟋蟀的叫声,在他听来,这叫声使自己更加愁肠百结。人声消歇,虫声渐响,这两种声音一停一起,衬托出深夜的空寂无声。作者旅途寂寞,独坐驿馆,“门掩”二字突出孤寂之感。

接下来作者连用三个秋字开头的排比句,将他告别帝都踏上归程时的满腹幽怨倾泻而出,言说自己愁肠百结,难以释怀。“秋心凤阙”,利用巧妙的拆字法,点明自己心忧朝廷。“秋心”即为“愁”字,“凤阙”原是汉代宫阙名,后代指皇宫、朝廷。此处愁凤阙,是指自己虽身处异地,但却担心国事。下句“秋愁雁堞”与“愁凤阙”意义相近,均指国事多艰,边防堪忧。“秋梦蝴蝶”用庄周梦蝶典故,表达作者的人生如梦之感。诗人为功名生计四处奔走,多年坎坷,但却一无所获,恍如一梦。在科举和仕途失败者的队伍中,这是一种普遍心态。结尾二句读之令人肠断,诗人将自己的漂泊之感,思乡之心都寄与一轮明月,看似平淡,实则感慨良深,情感容量极为丰富。

陆邦枢、林致大在《薛昂夫、赵善庆散曲集•前言》中曾评价赵善庆散曲特点为,“于清新之中寓悲凉,于明丽之中寓感叹,比较抑郁、消沉”,这也可以说是此曲的情感特点。本曲着力揭示漂泊者的复杂心绪,字里行间交错着寂寥、迷惘和忧伤。情致虽较低沉,但作者情感强烈,真挚动人,艺术感染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