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昂夫

[正宫]塞鸿秋

功名万里忙如燕(1),斯文一脉微如线(2),光阴寸隙流如电(3),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4)?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释】

(1)“功名万里”:为了功名,就像万里奔波忙碌的飞燕一般。

(2)斯文: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后指儒者或文人。

(3)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

(4)“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评析】 薛昂夫(1290?—1359?),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又名超吾,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马,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薛昂夫为西域贵族,先世内迁后居怀庆路(今河南沁阳县),其祖、父皆封覃国公。历任江西行中书省令史、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晚年退隐杭县(今杭州市东)。薛昂夫多才,善篆书,有诗名,曾与萨都刺唱和,惜诗集已佚。其散曲“词句潇洒,自命千古一人”(《南曲九宫正始》),现存小令65首,套数3篇,内容以傲物叹世、归隐怀古为主,意境宽阔,风格疏宕豪放。《太和正音谱》称“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在仕途奔波,于宦海沉浮,或为实现理想抱负,或为光耀门楣,甚至仅是为功名利禄,这都无可厚非。但有些伪君子、假名士却心口不一,明明心恋官场,却口称林泉,这便显得太过虚伪可笑。而为何陶渊明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尊崇,就是因为他的认真,苏轼称其“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可谓深谙陶氏之真。这首小曲便是对那些猥琐小人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

小令开头,用排比对仗句式,几笔勾勒出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形象。且连用四个比喻,意蕴丰富,生动形象。这些竞奔之辈为富贵功名奔走钻营,犹如衔泥筑巢的燕子,忙忙碌碌。“功名万里”在此处为泛指,指钻营之辈奔走不歇,是用汉代班超万里封侯的典故。当他们醉心功名时,却已人格丧尽。《论语•子罕》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知识分子所应具备的圣贤之道和品行修养,早已荡然无存。一个“忙”字,一个“微”字,均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他们的青春岁月也在这种蝇营狗苟中“流如电”般悄然逝去,当两鬓已经斑白时,其仍未悔悟。尽管这些人嘴上喊着“休官”,但“林下何曾见”,这仅仅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他们仍恋恋不舍这功名富贵,不愿放手。这两句直接借用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之意,“尽道”二字从反面说明世风日下,世上皆是虚伪矫饰之徒,充满沉痛之感。

在连着六句冷语嘲讽之后,作者以结尾处的“至今寂寞彭泽县”有力反诘,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唯有陶渊明才是真正的高士!因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为官仅八十一日便辞官归隐,故此处以“彭泽县”代指陶渊明。“渊明”的“寂寞”说明真正可以超脱名利、归隐山林的是寥寥无几。此处的“寂寞”与首句的“忙”遥相对比,耐人寻味。

本曲直抒胸臆,自然中有一股豪放之气,元人赵孟正宫塞鸿秋 - 图1曾评价其诗、乐府“皆激越慷慨,流丽闲婉,或累世为儒者有所不及,斯亦奇矣”(《薛昂夫诗叙》),也许是其民族血液里所固有的东西,显出薛氏作为西域贵族所特有的雍容潇洒。此曲典故与诗意巧妙相融,确乎达到了揶揄伪君子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