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无题

寻致争不致争(1),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

岂不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2)!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山誓海盟(3)。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4)。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注释】

(1)致争:争气。

(2)当罪名:担罪名,承当罪责。

(3)碜可可:亦作“碜磕磕”,凄惨可怕的样子。

(4)绣带、裙刀:比喻女人。

【评析】 高克礼现存小令四首,多取自于有名史事、典故或杂剧,如其两首《黄蔷薇过庆元贞》带过曲,一首出自关汉卿杂剧《诈妮子调风月》中的片断,另一首写唐明皇专宠杨贵妃事。这篇带过曲也不例外,借“王魁负桂英”之事,批判忘情背义的负心郎。

“王魁负桂英”乃宋代民间传说,写妓女焦桂英资助书生王魁读书赴考,哪知王高中榜首后却另取宰相之女,桂英被王魁休弃后愤而自杀,后王魁梦见桂英鬼魂,以致旧病复发,吐血暴毙。此事在南宋光宗时已有南戏剧本,后元代尚仲贤作《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杂剧,仅存曲词一折。

前曲[雁儿落]开门见山,控诉对方的薄幸无情。“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该争气时却不争气,已经讲定了就要言而有信。言外之意即对方没有遵守当日对自己的爱情承诺,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要论至诚的话我最至诚,要说薄幸无情除了你还有谁呢?这一部分以两组反复体的对句,写出了主人公心里的悔恨。

后曲[得胜令]借王魁负桂英后的可悲下场警示对方。“岂不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难道你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吗?忘恩负义之人终究会担当罪责,承受应有的惩罚。用神明来威慑对方,在民间极为常见,也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质朴内心。“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山誓海盟”,海神庙的神灵可以做证,你如今负我,就像王魁负桂英,想当初他也在海神庙前赌咒发誓,许下海誓山盟。最后三句写王魁背信弃义的下场:“缕带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这个负情之人最终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命,自杀身亡的桂英女,最终处死了这个年少书生。这三句虽然仅是客观叙述,未作任何评判,但作者的讽刺与鞭挞显而易见。

这首曲子在思想上与杂剧一脉相通,具有鲜明的批判色彩。同时,民间方言土语的运用,也使得其感情表达尤为自然真挚,极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