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鉴赏

    张九龄生活的盛唐时期,用乐府古题来写近体诗,是很普遍的情况,这首五绝《自君之出矣》,正是乐府古题,保留着乐府的遗意。据宋人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自君之出矣》属于“杂曲歌辞”,建安诗人徐幹有《室思》诗,结尾有“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的句子,悱恻感人,后代遂以首句“自君之出矣”作为妇女忆念丈夫的题目,因此张九龄这首诗也有将题目写作《赋得自君之出矣》的,因为凡是摘取古人成句为题的,前面都要冠以“赋得”字样,表明是根据古人的意思来写作的。《全唐诗》中除了张九龄这首而外,还有辛弘智等人的诗作,可见模仿者非止一人。

    张九龄这首诗,按照乐府古题的原意,就是一首“思妇”诗。诗歌描写一位妇女在丈夫外出以后,自己的相思之苦。从诗中写到织布来看,这位妇女应是身处社会下层的劳动者,那时劳动人民除了捐税而外,男子每年还要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而服劳役是一件既很辛苦,又有危险的事情,所以自从丈夫离开以后,她就一直担着心,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以至于“不复理残机”,即不想织布了。“理”是从事的意思,“残机”是指留有还没有织完的布匹的织布机。从这一句直接、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见这位妇女是怎样的情绪恹恹、无精打采,一切的思念之苦,都通过这个行动得到了很好的暗示。后两句,诗人笔锋一掉,变换角度,采用比喻的手法,用月亮的由盈而亏,来进一步表现那种深藏内心的相思的痛苦,以及因为苦苦相思而造成的身体、容貌的渐渐消瘦和憔悴,这就进一步深化了前两句直接描写给人的比较直观的感受,由实而虚,虚实相生,诗情更加蕴藉丰厚。特别是以一轮满月来比拟女子的形象,这就使人联想到“面如满月”的姣好美丽,而“清辉”又使人联想到女子的清丽美慧,这就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清新明丽的风格,十分动人。明人钟惺在《唐诗归》中说:“从满字生出减字,妙想。此题古今作者,毕竟此首第一。”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评论说:“巧思全在满字生出。”这特别形象的后两句,成为了历代传诵不衰的名句。

    然而,这首诗又不仅仅是“思妇”诗。

    清人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说:“此以闺情比臣子之思君,亦犹是耳。”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进一步说:“曲江(按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后称张曲江)乃唐时贤相,元宗(按即唐玄宗李隆基)若用其言,安有渔阳之变(按即安史之乱)?此诗殆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后而作,借闺怨以寓忠爱之思。已过三五良宵,此后清辉夜夜,有缺无盈,见明良遇合,更无馀望,较‘衣带日以缓,思君令人老’等句,语婉而意犹悲。追元宗遣官祠祭,已悔莫追矣。”张九龄是唐朝开元年间的著名贤相,在朝直言敢谏,曾对玄宗预言安禄山必反,极力主张早除祸患。待到安史之乱发生,玄宗逃蜀,想起张九龄的进言,不禁为之泣下。张九龄做宰相的时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非常忌恨,伺机诽谤中伤,直到把张九龄排挤出朝,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就是他被罢去政事,出朝以后所作。诗歌借对思妇的描写,来表现自己被罢相离开朝廷以后对玄宗皇帝的一片思念之情,在看似清淡的描写中,寄寓着个人遭贬的一腔悲怨,实际上蕴含着极为深沉的牢骚和愤懑。这首诗作为“思妇”诗,就已经够生动形象的了,再加上诗人自己感慨身世的寄托,内容就更加深厚了,这里体现出作者含蓄巧妙的构思。

    (管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