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刘 哭刘 - 图1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鉴赏

    诗人李商隐,因其缠绵悱恻的无题诗,倾倒了千古红尘儿女,后人多将其看作一个长身清瘦、眉宇含愁的忧郁王子,多情而又衰弱。其实这一认识,颇有误导。人们应该明白,李商隐是个士大夫,他的情感抑扬,许多是和国运盛衰紧密联系一起的,这首《哭刘哭刘 - 图2》,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哭刘 - 图3,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对策中猛烈抨击宦官乱政,要求“揭国柄以归于相,持兵柄以归于将。去贪臣聚敛之政,除奸吏因缘之害”,并指出唐王朝正面临着“天下将倾,海内将乱”的危殆局面。这一刚肠直言直刺时弊的策文,在朝廷引起了极大震动,刘哭刘 - 图4当然也遭到了宦官的忌恨和报复,他一生被逐,四处遭贬,唐人罗衮就深为刘哭刘 - 图5鸣不平,“竟陷侵诬,终罹遣逐。沉沦绝世,六十余年”(《请褒赠刘哭刘 - 图6疏》),可见刘命运之凄惨。深深佩服刘哭刘 - 图7为人的李商隐,当刘哭刘 - 图8在世时,写有《赠刘司户哭刘 - 图9》,刘哭刘 - 图10逝后,连续写作《哭刘哭刘 - 图11》、《哭刘司户哭刘 - 图12》、《哭刘司户二首》等诗作哀悼,真可谓长歌当哭,不能自已。

    首联写“愤”,“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阍”,指宫门,“九阍”,传说中天帝居所有九门,这里比喻朝廷。“巫咸”,传说中的神巫,能为人辨白冤情。这里意为,刘哭刘 - 图13被贬而死,天子都不加过问,也不命人访查其冤情,体现了他对朝廷深深的失望和极度的悲愤。

    次联写“痛”,“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黄陵”,今湖南湘阴县,湘水入洞庭湖处。意为,李商隐与刘哭刘 - 图14相遇荆楚,旋即在黄陵分别,从此江湖阻隔,不得相见。“湓浦”,今江西九江市。意为,正值秋雨飘飞秋水翻涌季节,从湓浦传来了刘哭刘 - 图15的噩耗。“春涛隔”“秋雨翻”,对仗精整,更写出了内心波澜不休的沉痛。

    三联写“哀”,“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安仁”,晋人潘岳的字,潘擅长写作哀诔一类文章。“宋玉”,战国辞赋家,有人认为楚辞当中《招魂》即其作品。二句意为,刘哭刘 - 图16离世而去了,人们写作诗文致以哀悼,但却不能招回魂魄,使其重生于世。体现的是深深哀伤惋惜之情。

    尾联写“励”,“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根据《礼记•檀弓》,如果死者为师,当于内寝哭吊,死者为友,当于寝门之外哭吊。刘哭刘 - 图17风骨气节令人钦敬,自己和他兼有师友之谊,不敢自居于刘哭刘 - 图18同列而哭吊于寝门之外。钦敬当中,更有一种同道之人相互勉励的期许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本诗层层递进,感情一浪高过一浪,激越澎湃,不可阻遏,可谓七律之典范。

    单纯就这首诗来看的话,阅读者可能会将其看作对唐文宗朝的官僚阶层的无情抨击。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唐文宗励精图治,力图“中兴”,李商隐对其多有赞许。但为何兢兢业业辛勤操劳,国家却不见振作气象?李商隐在《咏史》一诗写道“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认为这是国运问题。一个国家最怕的就是国运走到终点、国力走到尽头,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李商隐本诗的“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赠刘司户哭刘 - 图19》的“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以及许多诗篇的“夕阳”之喻,其实都间接反映出唐王朝积重难返国运不振的悲情宿命。个人,面对这一情形,也许只能如俞平伯所写“我们低首在没奈何的光景下,这便是没奈何中底可奈何”(《忆》)。

    只是李商隐并没完全低首在这“没奈何”当中,“平生风义兼师友”,对刘哭刘 - 图20的风骨气节深表赞叹,并对自己也有一种踵武前贤的期许和自信,这种黑暗当中的不屈跋涉,更加值得今人用心体会。

    (黄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