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鉴赏

    此诗为酬答友人之作。唐代少府为县尉别称,负责掌管县域治安捕盗事务。今虽未见张少府之作,但从酬答中可推想原诗应系兴叹世事或仕途之语。因之,才有了王维这首追忆往事、借物感怀、大彻大悟的言志之诗。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既是风烛之年面对冰冷现实的无奈选择,也隐含着几多过往岁月的追忆。青年王维,曾看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也曾有过“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从军行》)的壮烈情怀。然而世事沧桑,白云苍狗,随着政治导师张九龄的被贬斥,多年庸官俗吏生涯的蹉跎,特别是“安史之乱”给他留下的政治和道德创伤,使他不得不“惟好静”,只能够“不关心”了。“自顾无长策”,道出其内心不愿同流合污却又无能为力的深刻矛盾与巨大苦闷,只好“空知返旧林”,一如数百年前“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知音陶渊明,拂袖而归,回到辋川溪林边,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松风、山月间,于解带、弹琴中抱朴守真,以达到去烦离恼、寻求寂灭的禅理至境。阅尽世事,乃臻淡泊;红尘窥破,始有觉悟。松风吹带,山月照琴,清幽,潇洒,已是此残破人生中难得的享受了。诗人于此宁定了内心的波澜,恬淡了,也安然了。

    最后一句是此诗主题,“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问答形式照应了题目的“酬”字,妙在答非所问,使全诗境界幽远、回味无穷:阁下若问我为何人生仕途有的山穷水尽,有的飞黄腾达,且看那渔翁唱着歌在水面河湾渐行渐远!这里,“渔歌”借用了《楚辞•渔父》典故:“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注:水清“喻世昭明”,水浊“喻世昏暗”。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王维在这里借用典故,避开穷通话题的讨论,只将自己的感受委婉告之友人:无道浊世中,穷通都一样,唯有隐逸避世是我的归宿。在此诗中,王维巧妙而不着痕迹地通过用典,将自己的息隐林泉与屈原的芬芳情怀、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自然而然地融会在了一起,我们今天读来能透过王维松间月下潇洒而寂寞的身影,依稀看见一个又一个不与时代妥协的文士,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精神家园,不由得掩卷长叹!

    (王 红)